CN115013422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3422B
CN115013422B CN202111488886.5A CN202111488886A CN115013422B CN 115013422 B CN115013422 B CN 115013422B CN 202111488886 A CN202111488886 A CN 202111488886A CN 115013422 B CN115013422 B CN 115013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rotating shaft
shaft
housing
guid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88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3422A (zh
Inventor
李匡
赵敏
黄�隆
孙贵平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88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3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3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3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3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3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该电子设备的加工成本低。其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转轴组件,第一壳体包括本体部与翻边部,翻边部设在本体部一侧边缘并朝向背离本体部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转轴组件包括转轴本体与转轴支架,转轴支架与第一壳体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上,转轴支架位于翻边部的内侧,且转轴支架在翻边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翻边部上,转轴本体与转轴支架相连,且第一壳体借助转轴本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连接。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了满足便携性的要求,采用转轴组件转动连接显示器与主机,以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随着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发展,人们对笔记本电脑的一体式外观有了更高的需求。但是,一体式外观的笔记本电脑的加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加工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转轴组件,第一壳体包括本体部与翻边部,翻边部设在本体部一侧边缘并朝向背离本体部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转轴组件包括转轴本体与转轴支架,转轴支架与第一壳体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上,转轴支架位于翻边部的内侧,且转轴支架在翻边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翻边部上,转轴本体与转轴支架相连,且第一壳体借助转轴本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将转轴组件中的转轴支架与第一壳体分体设置,能够在降低电子设备加工成本的同时,实现电子设备的外观一体式结构设计,能够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同时,通过将第一壳体设置为包括本体部与翻边部的结构,并将转轴支架设置在翻边部的内侧,可以将转轴支架隐藏在翻边部的内侧,避免转轴支架外露,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边部与本体部为一体式结构。也即是,本体部与翻边部一体加工成型。这样,可以提高本体部与翻边部之间的连接强度,简化第一壳体的装配工艺,且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外观一体化,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本体包括轴杆与转动件,转动件与轴杆可转动地连接,轴杆与转轴支架固定连接,转动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小转轴组件的占用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支架上设有铆接孔,轴杆铆接在铆接孔内。由此,通过将轴杆铆接在转轴支架上,可以简化转轴组件的结构,减小转轴组件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减小显示器的下边框的宽度尺寸,实现边框的极窄化设计,能够提高显示器的屏占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支架为铝合金件。由于铆接工艺对转轴支架材质的塑性变形要求较高,采用铝合金材料加工转轴支架,可以提供转轴支架与轴杆的铆接良率。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转轴支架的结构精密性,可以采用数控铣床工艺铣削加工转轴支架。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轴杆与转轴支架之间的铆接良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导向套筒,导向套筒设在翻边部上并位于铆接孔的轴向一侧,其中,导向套筒与铆接孔同轴,轴杆包括相连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一段铆接在铆接孔内,第二段配合穿设在导向套筒内。轴杆穿过导向套筒后,与转轴支架铆接。由此,通过设置导向套筒,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向套筒对轴杆的穿设方向进行导向,避免轴杆的中心轴线偏离铆接孔的中心轴线,有利于提高轴杆与转轴支架的铆接良率,进而可以避免轴杆在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发生摆动刮擦的问题,能够提高转轴组件转动过程的平稳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轴杆的第一段的外周面上设有齿轮状的紧固铆合结构。轴杆的第一段铆接在铆接孔内后,铆接孔的内周壁在第一段外周面上的紧固铆合结构的挤压下发生变形,使得轴杆与转轴支架连接为一体,也即是,轴杆与转轴支架之间无相对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向套筒与翻边部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简化第一壳体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且可以实现第一壳体的一体式外观结构,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轴杆的第二段上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位于导向套筒的内周面与第二段的外周面之间,且限位结构与导向套筒的内周面止抵配合。这样,在装配过程中,轴杆穿入导向套筒内后,通过限位凸筋与导向套筒的内周面止抵配合,可以在导向套筒的径向上对轴杆进行限位,从而在轴杆与转轴支架铆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轴杆在导向套筒径向上的运动,保证轴杆的中心轴线与铆接孔的中心轴线始终保持对齐,有利于提高轴杆与转轴支架的铆接良率,进而可以避免轴杆在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发生摆动刮擦的问题,能够提高转轴组件转动过程的平稳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套筒与限位凸筋,固定套筒套设在第二段的外周面上;限位凸筋设在固定套筒的外周面上,限位结构借助限位凸筋与导向套筒的内周面止抵配合。由此,限位结构可以借助固定套筒装配至轴杆上,便于将限位结构装配至轴杆上。限位结构可以借助限位凸筋与导向套筒的内周壁止抵配合,可以使得限位结构与导向套筒之间的接触形式为线面接触,减小限位结构与导向套筒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导线结构与导向套筒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凸筋沿固定套筒的轴向延伸。由于限位凸筋的延伸方向与轴杆的运动方向一致,在轴杆与转轴支架铆接过程中,能够通过限位凸筋对轴杆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进一步地避免了铆接过程中,轴杆的中心轴线与铆接孔的中心轴线发生偏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凸筋为多个,多个限位凸筋在固定套筒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凸筋与固定套筒的靠近第一段的端部间隔开。这样,在装配时,能够降低轴杆与导向套筒之间的装配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凸筋为弹性变形件。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在导向套筒内周面的挤压下,限位凸筋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提高限位凸筋与导向套筒之间配合的紧密性,避免转轴组件转动过程中,限位结构与导向套筒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因限位结构与导向套筒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摩擦噪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凸筋设置为塑胶件、橡胶件或塑料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凸筋为弹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套筒的轴向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有多个弹性卡爪,多个弹性卡爪在固定套筒的周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在将固定套筒套设在轴杆上时,可以先将多个弹性卡爪朝向远离固定套筒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分离,以增大固定套筒的内径尺寸,从而可以方便地将固定套筒套设在轴杆上,极大地降低了限位结构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卡爪上设有第一卡接部,轴杆上设有与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卡接凸起,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为卡接槽。这样,可以避免在将轴杆穿设在导向套筒内的过程中,限位结构沿轴杆的轴向移动,降低了轴杆与导向套筒的装配难度,且能够避免因限位结构与轴杆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摩擦噪音。此外,通过卡接凸起与卡接槽配合,可以对限位结构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能够方便地将限位结构装配至轴杆的第二段上,进而能够提高限位结构与轴杆的装配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结构为塑胶件或塑料件。这样,一方面能够减轻限位结构的重量,从而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重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限位结构的弹性变形能力,有利于降低转轴组件的装配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结构为一体件。这样,能够提高限位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且可以简化限位结构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结构与轴杆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线方式中,限位结构为形成在轴杆的外周面上的限位凸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支架的靠近转轴本体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的至少部分伸入导向套筒内与导向套筒配合。这样,在装配时,通过限位凸起与导向套筒配合,可以对转轴支架进行定位,且可以保证铆接孔与导向套筒同轴,能够降低转轴支架的装配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支架粘接在第一壳体上。这样,装配工艺简单,便于实现,且可以简化转轴支架的结构,减小转轴支架的尺寸,有利于减小第一壳体的边框的尺寸,实现边框的极窄化设计,能够提高显示器的屏占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支架卡接在第一壳体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体部的内表面设有朝向本体部的外表面凹入的凹槽部,转轴支架一部分位于凹槽部内。具体的,凹槽部形成在本体部的下边框上。下边框的背离背盖的一侧表面设有朝向背盖凹入的凹槽部,第一固定部的第二部分与凹槽部的槽底壁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减小转轴支架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小翻边部的宽度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轴盖,轴盖与翻边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相连,轴盖与本体部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转轴支架的至少部分设于容纳空间内。这样,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轴盖为塑胶件或塑料件。这样,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重量,且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材料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轴盖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与第三延伸段。第一延伸段的横截面形状呈朝向远离翻边部的方向拱起的弧形状。第二延伸段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第二延伸段可以平行于翻边部设置。第三延伸段形成为长条形的板状结构。第三延伸段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二延伸段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相连。第三延伸段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翻边部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支架的外轮廓形状与容纳空间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这样,可以使得转轴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减小转轴组件的尺寸,进而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支架与轴盖粘接连接。可选的,转轴支架可以借助与轴盖通过双面胶粘接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减小转轴组件的尺寸,有利于减小边框的宽度,实现边框的极窄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为金属件。这样,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且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为镁铝合金件、镁锂合金件、镁合金件或铝合金件。这样,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器与主机,第一壳体为显示器的壳体,第二壳体为主机的壳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本体与转轴支架分别为两个,两个转轴支架在翻边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提高显示器与主机之间转动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轴杆的内部中空,形成走线通道,这样,便于电子设备的布线,且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件包括套管与安装板,安装板与套管相连。套管与安装板的材料可以相同,并为一体结构。套管套设在轴杆上,并与轴杆可转动地连接。套管套设在轴杆的第三段上。安装板用于与第二壳体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的立体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与转轴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轴盖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所示轴盖与第一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所示转轴组件中转轴支架的立体图;
图10a为图6中M区域的放大图;
图10b为沿图5中B-B线的截面图;
图11为图6中所示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所示转轴组件中转轴本体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所示转轴本体的爆炸图;
图14为图12中所示转轴本体与图9中所示转轴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沿图14中C-C线的截面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结构与轴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所示限位结构与轴杆的爆炸图;
图18为图12中所示转轴本体中转动件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主机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
1、显示器;11、显示屏;12、第一壳体;121、本体部;1211、边框;1211a、上边框;1211b、下边框;1211c、凹槽部;1212、背壳;1212a、背盖;1212b、侧框;122、翻边部;
2、主机;21、主机本体;211、第二壳体;2211、第二壳体本体;2212、连接部;221a、避让空间;22、键盘;
3、转轴组件;3a、容纳空间;
31、轴盖;311、第一延伸段;312、第二延伸段;313、第三延伸段;
32、转轴支架;321、第一固定部;3211、第一部分;3212、第二部分;322、第二固定部;3221、铆接孔;3222、限位凸起;
33、转轴本体;331、轴杆;331a、走线通道;3311、第一段;3311a、紧固铆合结构;3312、第二段;3313、第三段;332、转动件;3321、套管;3322、安装板;3322a、装配孔;
34、导向套筒;341、导向孔;
35、双面胶;
36、限位结构;361、固定套筒;3611、第一套筒段;3612、第二套筒段;362、限位凸筋;363、弹性卡爪;
41、第一卡接部;42、第二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车载设备等电子设备以及这些电子设备的配件(比如平板电脑支架、保护套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为笔记本电脑。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器1、主机2与转轴组件3。
显示器1包括显示屏11与第一壳体12。显示屏11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1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第一壳体12用于对显示屏11起到保护作用。第一壳体12可以包覆于显示屏11的边缘一周以及显示屏11的背部。
主机2包括主机本体21和键盘22。主机本体21包括第二壳体211以及容纳于第二壳体211内的电子元器件(图未示出),该电子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存储器等等。主机本体21用于根据键盘22输入的指令或数据,控制显示器1显示图像、视频。
转轴组件3用于可转动连接显示器1和主机2,以使电子设备100能够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3连接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211之间。
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显示器1与主机2呈大于0°而小于360°的夹角。且转轴组件3具有阻尼作用,以使电子设备100能够保持在0°至360°之间的目标打开角度位置。其中,目标打开角度可以为0°至360°之间的固定值,也可以为0°至360°之间的任意值。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可以通过主机2控制显示屏11显示,同时用户还可以观看到显示屏11显示的图像或视频。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显示器1盖合于主机2上,且显示器1的显示面与主机2的键盘22面相对。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可以对显示器1的显示界面以及主机2的键盘22面进行防刮蹭、防尘保护。
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针对显示器1,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主机2与显示器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显示器1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为Y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器1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中显示器1的立体图。第一壳体12包括本体部121与翻边部122。请参阅图3,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本体部121包括边框1211与背壳1212。边框1211形成为矩环形框体结构,边框1211环绕在显示屏11的边缘一周。背壳1212包括背盖1212a和侧框1212b。背盖1212a位于显示屏11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并与显示屏11层叠设置。侧框1212b连接在背盖1212a与边框1211之间。边框1211、背盖1212a与侧框1212b围成显示器1的内部安装空间。
请继续参阅图3,翻边部122设在本体部121的下边缘并朝向背离本体部121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其中,“本体部121的下边缘”是指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本体部121靠近第二壳体211的一侧边缘。“本体部121的外表面”是指本体部121背离显示屏11的一侧表面。
具体的,请参阅图3,边框1211具有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上边框1211a与下边框1211b。翻边部122连接在下边框1211b的背离背盖1212a的一侧表面上。翻边部122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翻边部122垂直于本体部121设置。翻边部122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翻边部122的宽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翻边部122的厚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
请参阅图4,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后视图。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翻边部122遮挡在主机2的后端。具体的,翻边部122远离本体部121的一端可以延伸至与第二壳体211的底面平齐。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
具体的,本体部121与翻边部122可以为金属件。示例性的,本体部121与翻边部122可以为镁铝合金、镁锂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这样,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且可以减轻电子设备100的重量,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121与翻边部1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即是,本体部121与翻边部122一体加工成型。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2为压铸件。也即是,本体部121与翻边部122可以通过压铸工艺一体加工成型。或者,第一壳体12还可以通过数控铣床(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成型。这样,可以提高本体部121与翻边部122之间的连接强度,简化第一壳体12的装配工艺,且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一体化,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
请参阅图5-图6,图5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中第一壳体12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所示立体图的爆炸图。转轴组件3包括轴盖31、转轴支架32、转轴本体33与导向套筒34。可以理解的是,图5、图6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转轴组件3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5、图6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组件3也可以不包括轴盖31与导向套筒34。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3中轴盖31的立体图。轴盖3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延伸段311、第二延伸段312与第三延伸段313。第一延伸段311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且第一延伸段311的横截面形状呈朝向远离翻边部122的方向拱起的弧形状。其中,本申请中“第一延伸段311的横截面”是指,用垂直于第一延伸段311的长度方向的平面截第一延伸段311所得的截面。
第二延伸段312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第二延伸段312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第二延伸段312的宽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第二延伸段312的厚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二延伸段3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段311相连,第二延伸段312可以平行于翻边部122设置。第三延伸段313形成为长条形的板状结构。第三延伸段313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第三延伸段313的宽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三延伸段313的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第三延伸段31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二延伸段31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相连。第三延伸段313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翻边部122的方向延伸。
图8为图7中所示轴盖31与第一壳体12的装配结构示意图。轴盖31设在翻边部122的内侧,且轴盖31与翻边部122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3a。其中,“翻边部122的内侧”是指翻边部122靠近显示器1的中心轴线O(如图2所示)的一侧。轴盖31与翻边部122的远离本体部121的一端相连。具体的,轴盖31借助第一延伸段311与翻边部122相连。第一延伸段311的远离第二延伸段312的一端与翻边部122连接。
可选的,轴盖31为塑胶件或塑料件。这样,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的重量,且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0的材料成本。
请返回参阅图6,转轴支架32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2上,并位于翻边部122的内侧。转轴支架32的至少部分位于上述容纳空间3a内。转轴支架32在翻边部12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翻边部122上。也即是,转轴支架32在翻边部12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翻边部122的外轮廓内侧。这样,可以将转轴支架32隐藏在翻边部122的内侧,避免转轴支架32外露,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
可选的,请参阅图6,转轴本体33与转轴支架32分别为两个,两个转轴支架32在翻边部122的长度方向(也即是X轴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提高显示器1与主机2之间转动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支架32与第一壳体12分体设置且转轴支架32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2上。示例性的,转轴支架32可以粘接在下边框1211b与翻边部122上。具体的,转轴支架32可以通过AB胶粘接在下边框1211b与翻边部122上。这样,装配工艺简单,便于实现,且可以简化转轴支架32的结构,减小转轴支架32的尺寸,有利于减小第一壳体12的边框1211的尺寸,实现边框1211的极窄化设计,能够提高显示器1的屏占比。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支架32也可以卡接或者通过螺钉、螺栓等连接在下边框1211b与翻边部122上。
由于转轴支架32与第一壳体12为分体式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分别加工出转轴支架32与第一壳体12后,再将转轴支架32装配在第一壳体12上。这样,降低了第一壳体12与转轴支架32的加工难度,且第一壳体12与转轴支架32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分别加工,例如可以选用不同的金属材料进行加工,扩大了第一壳体12的材质选择范围,同时,第一壳体12的加工工艺也更加多样化,相对于相关技术中转轴支架32与第一壳体12一体CNC铣削成型的技术方案,极大地降低了加工成本。由此,能够在降低电子设备100加工成本的同时,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一体式结构设计,能够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中,将转轴组件3中的转轴支架32与第一壳体12分体设置,能够在降低电子设备100加工成本的同时,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一体式结构设计,能够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同时,通过将第一壳体12设置为包括本体部121与翻边部122的结构,并将转轴支架32设置在翻边部122的内侧,可以将转轴支架32隐藏在翻边部122的内侧,避免转轴支架32外露,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9为图6中所示转轴组件3中转轴支架32的立体图。转轴支架32包括第一固定部321与第二固定部322。第一固定部321包括第一部分3211与第二部分3212。第一部分3211与第二部分3212均呈立方体状。第一部分3211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第一部分3211的宽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第一部分3211的厚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二部分3212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第二部分3212的宽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二部分3212的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第二部分3212连接在第一部分321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第二部分3212垂直于第一部分3211设置。在图10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21大体呈L状。
请继续参阅图10a,第二固定部322大体呈圆柱状,第二固定部322的轴向与X轴方向平行。第二固定部322上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铆接孔3221。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二部分3212分别连接在第一部分32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固定部322的轴向一端设有限位凸起3222。限位凸起3222沿第二固定部322的轴向延伸。
请参阅图10a,图10a为图6中M区域的放大图。转轴支架32借助第二固定部322、第一固定部321的第一部分3211与翻边部122固定连接,并借助第一固定部321的第二部分3212与下边框1211b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b,图10b为沿图5中B-B线的截面图。转轴支架32的外轮廓形状与容纳空间3a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配。其中,本申请中“容纳空间3a的横截面”是指用垂直于轴盖31长度方向的平面截容纳空间3a所得的截面。这样,可以使得转轴组件3的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减小转轴组件3的尺寸,进而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的,请参阅图10b,图10b为沿图5中B-B线的截面图。第一部分3211的朝向翻边部122的一侧表面与翻边部122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一部分3211的背离翻边部122的一侧表面与轴盖31的第二延伸段312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二部分3212的朝向下边框1211b的一侧表面与下边框1211b背离背盖1212a的一侧表面相适配,第二部分3212背离下边框1211b的一侧表面与轴盖31的第三延伸段313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二固定部322的背离翻边部122的一侧表面与轴盖31的第一延伸段311的内表面相适配。可选的,转轴支架32可以借助与轴盖31通过双面胶35粘接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减小转轴组件3的尺寸,有利于减小边框1211的宽度,实现边框1211的极窄化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轴盖31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在下边框1211b和/或翻边部122上。
在此基础上,为了减小转轴支架32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小翻边部122的宽度尺寸(也即是翻边部122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本体部121的内表面设有朝向本体部121的外表面凹入的凹槽部1211c,转轴支架32的一部分位于凹槽部1211c内。具体的,请参阅图10a,凹槽部1211c形成在本体部121的下边框1211b上。下边框1211b的背离背盖1212a的一侧表面设有朝向背盖1212a凹入的凹槽部1211c,第一固定部321的第二部分3212与凹槽部1211c的槽底壁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6中所示第一壳体1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导向套筒34设在翻边部122上,并位于转轴支架32的一侧。具体的,请参阅图11并结合图5,导向套筒34为两个,两个导向套筒34分别位于轴盖31的轴向两端。导向套筒34呈圆柱形筒状结构。导向套筒34与铆接孔3221同轴。也即是,导向套筒34的中心轴线与铆接孔3221的中心轴线重合。具体而言导向套筒34内具有导向孔341,导向孔341的中心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导向孔341的中心轴线与铆接孔3221的中心轴线重合。
转轴支架32上的限位凸起3222位于转轴支架32的靠近转轴本体33的一端。转轴支架32的限位凸起3222伸入导向孔341内与导向孔341配合。这样,在装配时,通过限位凸起3222与导向套筒34配合,可以对转轴支架32进行定位,且可以保证铆接孔3221与导向孔341同轴,能够降低转轴支架32的装配难度。
可选的,导向套筒34与翻边部122一体成型。这样,可以简化第一壳体12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且可以实现第一壳体12的一体式外观结构,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
请参阅图12-图13,图12为图6中所示转轴组件3中转轴本体33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转轴本体33的爆炸图。转轴本体33包括轴杆331与转动件332,转轴本体33借助轴杆331固定连接在转轴支架32上,转动件332与轴杆331可转动地连接。
具体的,轴杆33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3311、第二段3312与第三段3313,轴杆331借助第一段3311与转轴支架32铆接。轴杆331借助第二段3312配合穿设在导向套筒34的导向孔341内,轴杆331借助第三段3313与转动件332可转动地连接。轴杆331的内部中空,形成走线通道331a,这样,便于电子设备100的布线,且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请参阅图12-图13,轴杆331的第一段3311的外周面上设有齿轮状的紧固铆合结构3311a,在装配时,可以将轴杆331的中心轴线与铆接孔3221的中心轴线对齐,轴杆331穿过导向套筒34的导向孔341后,从铆接孔3221的一端挤压推入铆接孔3221内,以将轴杆331铆接固定在铆接孔3221内。由此,通过设置导向套筒34,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向套筒34对轴杆331的穿设方向进行导向,避免轴杆331的中心轴线偏离铆接孔3221的中心轴线,有利于提高轴杆331与转轴支架32的铆接良率,进而可以避免轴杆331在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发生摆动刮擦的问题,能够提高转轴组件3转动过程的平稳性。
请参阅图14-图15,图14为图12中所示转轴本体33与图9中所示转轴支架32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5为沿图14中C-C线的截面图。轴杆331的第一段3311铆接在铆接孔3221内后,铆接孔3221的内周壁在第一段3311外周面上的紧固铆合结构3311a的挤压下发生变形,使得轴杆331与转轴支架32连接为一体,也即是,轴杆331与转轴支架32之间无相对运动。
由此,通过将轴杆331铆接在转轴支架32上,可以简化转轴组件3的结构,减小转轴组件3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减小显示器1的下边框1211b的宽度尺寸,实现边框1211的极窄化设计,能够提高显示器1的屏占比。
可选的,转轴支架32为铝合金件。由于铆接工艺对转轴支架32材质的塑性变形要求较高,采用铝合金材料加工转轴支架32,可以提供转轴支架32与轴杆331的铆接良率。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转轴支架32的结构精密性,可以采用数控铣床(computer numericalcontrol,CNC)工艺铣削加工转轴支架32。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轴杆331与转轴支架32之间的铆接良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轴杆331与转轴支架32铆接过程中,轴杆331的中心轴线始终与铆接孔3221的中心轴线保持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3还包括限位结构36。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结构36与轴杆331的装配示意图。限位结构36位于轴杆331的第二段3312的外周面与导向套筒34的内周面之间。限位结构36包括固定套筒361,固定套筒361呈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筒状结构。固定套筒361套设在轴杆331的第二段3312的外周面上。固定套筒361可以为一个结构整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固定套筒361的外周面设有朝向远离轴杆331的方向凸出的限位凸筋362。
可选的,限位凸筋362与固定套筒361为一体式结构。也即是,限位结构36为一体件。这样,能够提高限位结构36的整体结构强度,且可以简化限位结构36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
轴杆331的第二段3312借助限位凸筋362与导向套筒34的内周面止抵配合。这样,在装配过程中,轴杆331穿入导向套筒34内后,通过限位凸筋362与导向套筒34的内周面止抵配合,可以在导向套筒34的径向上对轴杆331进行限位,从而在轴杆331与转轴支架32铆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轴杆331在导向套筒34径向上的运动,保证轴杆331的中心轴线与铆接孔3221的中心轴线始终保持对齐,有利于提高轴杆331与转轴支架32的铆接良率,进而可以避免轴杆331在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发生摆动刮擦的问题,能够提高转轴组件3转动过程的平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图17为图16中所示限位结构36与轴杆331的爆炸图。限位凸筋362为多个,多个限位凸筋362在固定套筒361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可选的,限位凸筋362沿轴杆331的轴向延伸。由于限位凸筋362的延伸方向与轴杆331的运动方向一致,在轴杆331与转轴支架32铆接过程中,能够通过限位凸筋362对轴杆331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进一步地避免了铆接过程中,轴杆331的中心轴线与铆接孔3221的中心轴线发生偏离。同时,通过设置限位凸筋362,可以使得限位结构36与导向套筒34之间的接触形式为线面接触,减小限位结构36与导向套筒34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导线结构与导向套筒34之间的摩擦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17,固定套筒361包括相连的第一套筒段3611与第二套筒段3612,第一套筒段3611位于第二套筒段3612的远离轴杆331的第一段3311的一侧。限位凸筋362设置在第一套筒段3611的外周面上,第二套筒段3612的外周面为光滑表面。也即是,限位凸筋362与固定套筒361的靠近第一段3311的端部间隔开。这样,由于第二套筒段3612的外周面为光滑表面,且第二套筒段3612的外径小于限位凸筋362的外径,在装配时,第二套筒段3612先伸入导向套筒34内与导向孔341配合,能够降低轴杆331与导向套筒34之间的装配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的,限位凸筋362为弹性变形件。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在导向套筒34内周面的挤压下,限位凸筋362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提高限位凸筋362与导向套筒34之间配合的紧密性,避免转轴组件3转动过程中,限位结构36与导向套筒34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因限位结构36与导向套筒34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摩擦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限位凸筋362设置为塑胶件、橡胶件或塑料件,以便于限位凸筋362发生弹性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筋362也可以为设置在固定套筒361上的弹片。这样,限位凸筋362同样能发生弹性变形。
请参阅图16-图17,固定套筒361的轴向一端设有多个弹性卡爪363,多个弹性卡爪363在限位结构36的周向上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多个弹性卡爪363形成在第二套筒段3612上。这样,在将固定套筒361套设在轴杆331上时,可以先将多个弹性卡爪363朝向远离固定套筒36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分离,以增大固定套筒361的内径尺寸,从而可以方便地将固定套筒361套设在轴杆331上,极大地降低了限位结构36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固定套筒361的轴向两端均设置上述多个弹性卡爪36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限制限位结构36沿轴杆331的轴向移动,请继续参阅图17,弹性卡爪363上设有第一卡接部41,轴杆331上设有与第一卡接部41配合的第二卡接部42,第一卡接部41与第二卡接部42卡接配合。示例性的,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41为卡接槽,第二卡接部42位卡接凸起。卡接槽可以由弹性卡爪363的内表面朝向远离固定套筒36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入。卡接凸起可以形成为沿轴杆33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41可以为形成在弹性卡爪363内表面的卡接凸起,第二卡接部42可以为形成在轴杆331的外周面上的卡接槽。
这样,通过设置卡接凸起与卡接槽,使得卡接凸起与卡接槽卡接配合,可以避免在将轴杆331穿设在导向套筒34内的过程中,限位结构36沿轴杆331的轴向移动,降低了轴杆331与导向套筒34的装配难度,且能够避免因限位结构36与轴杆33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摩擦噪音。此外,通过卡接凸起与卡接槽配合,可以对限位结构36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能够方便地将限位结构36装配至轴杆331的第二段3312上,进而能够提高限位结构36与轴杆331的装配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6与轴杆331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以避免限位结构36与轴杆33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例如,限位结构36与轴杆331可以采用粘胶、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此外,限位结构36与轴杆331也可以一体成型。在限位结构36与轴杆331一体成型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6也可以仅包括限位凸筋362,在该实施例中,限位凸筋362形成在轴杆331的第二段3312的外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6为塑料件或塑胶件。这样,一方面能够减轻限位结构36的重量,从而能够降低电子设备100的重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限位结构36的弹性变形能力,有利于降低转轴组件3的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杆331可以为粉末冶金件。也即是,轴杆331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加工而成。其中,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由此,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加工轴杆331,可以在保证轴杆331的结构强度,降低加工成本。
请参阅图18,图18为图12中所示转轴本体33中转动件332的立体图。转动件332包括套管3321与安装板3322,安装板3322与套管3321相连。套管3321与安装板3322的材料可以相同,并为一体结构。套管3321套设在轴杆331上,并与轴杆331可转动地连接。具体的,套管3321套设在轴杆331的第三段3313上。安装板3322用于与第二壳体211连接。安装板3322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与第二壳体211相连。这样,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211之间的可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件332还可以包括芯轴与安装板3322,轴杆331的远离转轴支架32的一端设有配合孔,芯轴可转动地设在配合孔内。安装板3322用于与第二壳体211连接。这样,同样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211之间的可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18,为了使得安装板3322与第二壳体211相连接,该安装板3322上开设有多个装配孔3322a。同时,第二壳体211上可以开设有多个与装配孔3322a配合的连接孔。在此基础上,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多个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件穿过连接孔与装配孔3322a使得安装板3322与第二壳体211相连接。其中,螺纹连接件可以为螺钉、螺栓或者螺柱等具有螺纹的连接件。
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安装板3322裸露在外,而影响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可以将安装板3322隐藏在第二壳体211内。具体的,请参阅图19,图19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中主机2的立体图。第二壳体211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壳体本体2111与连接部2212。其中,连接部2212为两个,两个连接部2212间隔设置在第二壳体本体2111的后端。两个转轴本体33中的安装板3322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部2212内。两个连接部2212之间限定出避让空间221a。请返回参阅图1,在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翻边部122可以伸入避让空间221a内。这样,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包括本体部(121)与翻边部(122),所述翻边部(122)设在所述本体部(121)的一侧边缘并朝向背离所述本体部(121)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
第二壳体(211);
转轴组件(3),所述转轴组件(3)包括转轴本体(33)与转轴支架(32),所述转轴支架(32)与所述第一壳体(12)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2)上,所述转轴支架(32)位于所述翻边部(122)的内侧,且所述转轴支架(32)在所述翻边部(12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翻边部(122)上,所述转轴本体(33)与所述转轴支架(32)相连,且所述第一壳体(12)借助所述转轴本体(33)与所述第二壳体(211)可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本体(33)包括轴杆(331) 所述转轴支架(32)上设有铆接孔(3221),所述轴杆(331)铆接在所述铆接孔(3221)内,所述转轴组件(3)还包括导向套筒(34),所述导向套筒(34)设在所述翻边部(122)上并位于所述铆接孔(3221)的轴向一侧,其中,所述导向套筒(34)与所述铆接孔(3221)同轴,所述轴杆(331)包括相连的第一段(3311)与第二段(3312),所述第一段(3311)铆接在所述铆接孔(3221)内,所述第二段(3312)配合穿设在所述导向套筒(34)内,所述导向套筒(34)与所述翻边部(122)为一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部(122)与所述本体部(121)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本体(33)包括转动件(332),所述转动件(332)与所述轴杆(33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轴杆(331)与所述转轴支架(3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332)与所述第二壳体(2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架(32)为铝合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331)的所述第二段(3312)上设有限位结构(36),所述限位结构(36)位于所述导向套筒(34)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段(3312)的外周面之间,且所述限位结构(36)与所述导向套筒(34)的内周面止抵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6)包括:
固定套筒(361),所述固定套筒(361)套设在所述第二段(3312)的外周面上;
限位凸筋(362),所述限位凸筋(362)设在所述固定套筒(361)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结构(36)借助所述限位凸筋(362)与所述导向套筒(34)的内周面止抵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筋(362)沿所述固定套筒(361)的轴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筋(362)与所述固定套筒(361)的靠近所述第一段(3311)的端部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361)的轴向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有多个弹性卡爪(363),多个所述弹性卡爪(363)在所述固定套筒(361)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爪(363)上设有第一卡接部(41),所述轴杆(33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41)配合的第二卡接部(42),所述第一卡接部(41)和所述第二卡接部(42)中的其中一个为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部(41)和所述第二卡接部(42)中的另一个为卡接槽。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6)为塑胶件或塑料件。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6)为一体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架(32)的靠近转轴本体(33)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3222),所述限位凸起(3222)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导向套筒(34)内与所述导向套筒(34)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架(32)粘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2)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21)的内表面设有朝向所述本体部(121)的外表面凹入的凹槽部(1211c),所述转轴支架(32)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部(1211c)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盖(31),所述轴盖(31)与所述翻边部(122)的远离所述本体部(121)的一端相连,所述轴盖(31)与所述本体部(121)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3a),所述转轴支架(32)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容纳空间(3a)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架(32)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容纳空间(3a)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架(32)与所述轴盖(31)粘接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2)为金属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2)为镁铝合金件、镁锂合金件、镁合金件或铝合金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器(1)与主机(2),所述第一壳体(12)为所述显示器(1)的壳体,所述第二壳体(211)为所述主机(2)的壳体。
CN202111488886.5A 2021-12-07 2021-12-07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013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8886.5A CN115013422B (zh) 2021-12-07 2021-12-0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8886.5A CN115013422B (zh) 2021-12-07 2021-12-0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3422A CN115013422A (zh) 2022-09-06
CN115013422B true CN115013422B (zh) 2023-03-10

Family

ID=83064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8886.5A Active CN115013422B (zh) 2021-12-07 2021-12-0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34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75862A (zh) * 2022-12-29 2023-05-30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塑料件以及塑料件的成型方法
CN117231620A (zh) * 2023-08-09 2023-12-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5009A (zh) * 2008-07-08 2010-01-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01660566A (zh) * 2008-08-25 2010-03-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205375304U (zh) * 2016-01-20 2016-07-06 深圳市优美科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及笔记本电脑
CN112698687A (zh) * 2020-12-28 2021-04-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1115462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124042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以及折叠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62769B2 (en) * 2019-09-03 2023-05-30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5009A (zh) * 2008-07-08 2010-01-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01660566A (zh) * 2008-08-25 2010-03-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205375304U (zh) * 2016-01-20 2016-07-06 深圳市优美科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及笔记本电脑
WO2021115462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124042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以及折叠终端
CN112698687A (zh) * 2020-12-28 2021-04-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3422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13422B (zh) 电子设备
EP3699728B1 (en) Hinge modul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7864514B2 (en) Display device
EP3661174B1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US8118269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including a hinge assembly
EP3355160A1 (en) Capp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192161A1 (zh) 铰链结构、折叠机构以及移动终端
US795681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P4012692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35515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EP1995507A2 (en) Display device
JP5733310B2 (ja) 携帯機器
EP4329274A1 (en) Folding screen device
CN109525761B (zh) 电子设备及其后盖组件
US8654247B2 (en) Image-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the same
EP1993156A1 (en)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733308B2 (ja) 携帯機器
CN111625050A (zh) 电子设备
US890836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8760886U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57087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392497B (zh) 电子装置
JP5132256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US10914104B2 (en) Pivo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692990U (zh) 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