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9562B - 回應於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回應於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9562B
TWI679562B TW107100053A TW107100053A TWI679562B TW I679562 B TWI679562 B TW I679562B TW 107100053 A TW107100053 A TW 107100053A TW 107100053 A TW107100053 A TW 107100053A TW I679562 B TWI679562 B TW I6795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user
input
edge
fo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9575A (zh
Inventor
泰勒 里德 庫格勒
Tyler Reed Kugler
艾力克西 波柳多夫
Alexey Polyudov
承姸 李
Seungyon Lee
李昀臨
Yun-Ling Lee
菲利浦 昆恩
Philip Quinn
起秀 桑達拉-拉將
Kishore Sundara-Rajan
樹民 翟
Shumin Zhai
迪巴將 穆柯爾吉
Debanjan Mukherjee
詹姆士 B 米勒
James B. Miller
艾薩克 威廉 雷諾斯
Isaac William Reynolds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谷歌有限責任公司
Googl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谷歌有限責任公司, Google Llc filed Critical 美商谷歌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5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16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several components of force
    • G01L5/161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several components of force us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1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single handed use or left/right hand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6Sensing arrangement for detection of a tap gesture o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7Sensing arrangement for detection of housing movement or orientation, e.g. for controlling scrolling or cursor movement on the display of an handhel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4Force feedback applied to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8
    • G06F2203/0381Multimodal input, i.e.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nabling the user to issue commands by simultaneous use of input devices of different nature, e.g. voice plus gesture on digitiz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6Zoom, i.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or inter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zoom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7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with voice recogni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方法,其包含一電子裝置之一處理器回應於該裝置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一第一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及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一第二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係藉由該裝置之一外殼覆蓋。該處理器基於該等第一輸入信號及該等第二輸入信號之分析判定該裝置之一外部情境。該經判定之外部情境至少指示該裝置相對於一使用者之一位置或該裝置相對於一使用者之一定向。回應於判定該外部情境,該電子裝置執行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

Description

回應於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
本申請案係關於電子裝置,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具有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
電子裝置有時包含自該電子裝置之一外殼之一外表面突出之按鈕。一般而言,該等按鈕用作容許使用者引起裝置功能(諸如音量控制、顯示啟動/撤銷啟動、切換至振動模式/自振動模式切換等)之改變之實體輸入。此等按鈕有時定位於電子裝置(諸如智慧型電話、其他行動蜂巢式裝置、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及桌上型電腦)之側面上。
一種電子裝置可包含實現使用者輸入之接收之多個應變計感測器。該等應變計感測器可各安置於該裝置之一外殼之一內表面處或該內表面附近。該等應變計感測器可與該電子裝置之其他電路組件介接以引起該裝置基於在該電子裝置之一邊緣處偵測之應變之特性以各種方式作出回應。例如,該等應變計感測器可經組態以基於以下項之至少一者感測特定類型之使用者輸入:經施加應變之一量值、該經施加應變之一相對位置及該經施加應變之一持續時間。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標的之一項態樣可體現於一種電腦實施方法中。該方法包含:藉由一電子裝置之一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外殼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該第一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該方法亦包含藉由該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該第二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 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等第一輸入信號及該等第二輸入信號之分析判定該電子裝置之一外部情境,該外部情境指示i)該電子裝置相對於一使用者之一位置或ii)該電子裝置相對於該使用者之一定向之至少一者;及藉由該電子裝置回應於判定該電子裝置之該外部情境而基於該電子裝置之該經判定之外部情境執行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 此等及其他實施方案可各視需要包含以下特徵之一或多者。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電子裝置執行之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引起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自不顯示一虛擬鍵盤轉變至顯示一虛擬鍵盤。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外部情境指示電子裝置已自定位於使用者之雙手或使用者之一第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一第二手中;且藉由電子裝置執行之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將一虛擬鍵盤之一經顯示位置自定位於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之一第一位置處調整至定位於電子裝置之該顯示器上之一第二位置處,其中該第二位置對應於使用者之該第二手之一位置。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外部情境指示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電子裝置執行之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a)在將電子裝置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啟動電子裝置之用於接收語音輸入之一監聽模式,及對該語音輸入供應一聲訊回覆;b)在電子裝置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撤銷啟動電子裝置之用於接收語音輸入之該監聽模式;c)啟動一語音輸入轉文字轉換模式,使得在電子裝置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藉由電子裝置接收之語音輸入被轉換成文字以在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呈現;或d)撤銷啟動該語音輸入轉文字轉換模式。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外部情境指示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電子裝置執行之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a)啟動電子裝置之一相機應用程式;或b)引起電子裝置之該相機應用程式擷取數位影像內容。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外部情境指示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電子裝置執行之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a)啟動電子裝置之一音訊信號傳輸模式;b)撤銷啟動電子裝置之該音訊信號傳輸模式;或c)引起包括音訊資料之一無線電信號藉由電子裝置之一傳輸器傳輸以藉由在電子裝置之一臨限距離內之一第二電子裝置之一接收器接收。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電子裝置之處理器判定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與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同時發生;其中判定電子裝置之外部情境包含基於同時發生之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及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判定一使用者輸入手勢包含:i)沿著電子裝置之第一邊緣之一滑移輸入;ii)電子裝置之第一邊緣處之一輕觸輸入;或iii)電子裝置之第一邊緣處及電子裝置之第二邊緣處之一擠壓輸入。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電子裝置判定使用者輸入手勢包含該滑移輸入、該輕觸輸入或該擠壓輸入,不考量如藉由電子裝置之陀螺儀或加速度計感測器判定之電子裝置之一或多個定向。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電子裝置之處理器及基於經判定之外部情境判定在電子裝置定位於一使用者手中時,該使用者在固持該電子裝置時傾向使用之一特定手。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外部情境指示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使用者之該特定手中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該特定手中,排除定位於使用者之雙手或使用者之另一手中;且藉由電子裝置執行之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調整一虛擬鍵盤之一經顯示位置。 此態樣及其他態樣之其他實施方案包含經組態以執行方法之動作之系統、設備及編碼於電腦儲存裝置上之電腦程式。一或多個電腦之一系統可憑藉安裝於系統上之在操作中引起該系統執行動作之軟體、韌體、硬體或其等之一組合而如此組態。一或多個電腦程式可憑藉具有在藉由資料處理設備執行時引起該設備執行動作之指令而如此組態。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標的可實施於特定實施例中且可導致以下優點之一或多者。本文中所描述之力敏介面實現額外類型之使用者輸入。例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力敏介面可使一運算裝置能夠辨識廣泛範圍之力或壓力相依之滑移、輕觸及擠壓手勢輸入。 此外,一運算裝置可使用此一力敏介面來偵測與存在該裝置之一環境相關聯之外部情境。例如,該運算裝置可分析施加至感測器介面之力以判定該裝置藉由一使用者之一特定手固持或該裝置已被放置於一手提包或使用者口袋中。可藉由分析力敏輸入及判定當前施加之輸入指示(舉許多不同選項中之一些)裝置正由一正在跑步的使用者攜帶、被收納在一包中或在一口袋中而減小裝置運算資源(諸如系統記憶體及處理器時脈週期)之利用。 此外,相對於其他感測器介面,所描述之力敏介面使用可使用更少電路組件(導線、電容器等)實施於電子裝置中之應變計感測器。併入有所描述之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相對於機械按鈕介面可具有減小之電力消耗要求且因此可需要較少電力來實現感測功能。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標的之一或多項實施方案之細節係在下文附圖及描述中闡述。將自描述、圖式及技術方案明白標的之其他特徵、態樣及優點。
當前電子裝置提供有限機構來接收使用者輸入。例如,電子裝置之現代觸控螢幕及機械按鈕一般未提供力或壓力相依之滑移、輕觸及擠壓手勢輸入之選項。此外,當前裝置無法基於裝置之外部情境或使用環境來調整使用者輸入機構。 依靠施加至力量測計之力之電子裝置輸入可提供比其他使用者輸入機構更簡單、更用戶友好及更直觀方法來與裝置互動。因此,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系統及方法詳述用於接收至一電子裝置之多種類型的使用者輸入之一力敏介面。該多種類型的使用者輸入可包含滑移、輕觸、擠壓、基於時間之擠壓或基於頻率之輕觸。此外,所描述系統可增補或替代在裝置之一外表面上方突出之實體按鈕。 一電子裝置之電路組件可接收在將應變施加至該裝置之應變計感測器時產生之多個類比感測器信號。該裝置之處理器組件可經組態以將該等類比信號轉換成有意義的參數值,該等參數值指示藉由一使用者施加至該裝置之邊緣或側壁之力及該等經施加力之位置,其等可不同於由該裝置之各種應變計經受之應變。一電子裝置可基於判定使用者輸入接觸該電子裝置之一側壁/邊緣而執行諸多使用者輸入動作(例如,啟動一應用程式、調整音量、修改振動模式等)。 特定言之,至少一感測器可回應於供應接觸力至恰巧鄰近於該至少一感測器之一外表面或裝置邊緣之使用者接觸而偵測到應變或力,其中該至少一感測器係貼附於裝置外殼之一內表面處。因此,本說明書描述利用力敏輸入來判定電子裝置之一外部情境(例如,如何碰觸或攜帶該裝置)之系統及方法。方法包含執行針對該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定製之使用者輸入動作。 圖1描繪與用於感測至一實例性電子裝置之使用者輸入之一設備100相關聯的圖式。設備100大體上包含可稍後接納多個電子組件以形成使用者裝置104之一外殼102。一般而言,使用者裝置104可包含智慧型電話、行動裝置、蜂巢式裝置、智慧型電視、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電子閱讀器或各種其他類型之運算裝置或消費型電子裝置。 設備100進一步包含耦合板106及多個應變計感測單元108 (在下文中為「感測單元108」)。如下文更詳細論述,各感測單元108可包含形成在該感測單元內配置成一特定組態之若干組應變計之多個應變計。如大體上所展示,外殼102包含一外殼壁103,該外殼壁具有對應於該壁之一第一側之一外表面112及對應於該壁之與該第一側相對之一第二側之一內表面110。類似地,板106具有一第一側114及與該第一側114相對之一第二側116。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板106可包含貼附至第一側114之多個感測單元108。如所展示,板106可藉由大體上安置於第二側116與外殼壁103中間的黏合劑118貼附或接合至內表面110。板106可由各種不同材料形成,諸如鋼、玻璃纖維、硬化塑膠或具有使板106能夠貼附至壁103之性質的其他材料。黏合劑118可為任何黏合劑材料或化合物,諸如膠水、環氧樹脂、接合劑或適於將板106牢固地貼附/附接至外殼壁103之內表面110之其他材料。此外,儘管被識別為一黏合劑,但亦可利用適於將板106牢固地貼附/附接或耦合至內表面110之各種基於機械之緊固構件。 外殼102接納多個電子組件以形成包含覆蓋玻璃120之使用者裝置104。因此,設備100可包含安置於裝置104內部之一實例性電子電路122。(若干)導線/導體124可電耦合至電路122、感測單元108內之一或多個應變計組。 如下文更詳細論述,一實例性使用者可藉由施加可在推壓力量值及推壓力持續時間及/或頻率上改變之一推壓力118而對裝置104提供一特定類型之使用者輸入。推壓力118提供施加至貼附至外殼壁103之內表面110之各自感測單元108中之一特定應變計組之一對應應變力。一般而言,感測單元108可配置成特定組態以感測/偵測沿著(例如)裝置104之一縱向(L)維度及/或裝置104之一橫向(W)維度之經施加應變。 可藉由憑藉電路122之一或多個組件接收之一參數信號來偵測經施加應變。經偵測之參數信號之一值可對應於一特定類型之使用者輸入。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類型之使用者輸入可經由一顯示裝置穿透覆蓋玻璃120觀看。不同輸入類型包含(例如)用以調整使用者裝置104之一音訊音量輸出之使用者輸入、用以啟動或撤銷啟動使用者裝置104之一顯示裝置之使用者輸入、用以啟動或撤銷啟動使用者裝置104之一振動模式之使用者輸入及/或用以調整使用者裝置104之一鈴聲之音量之使用者輸入。在替代實施方案中,可至少部分基於經偵測之參數信號之一特定值來偵測各種不同使用者輸入類型。 舉一實例,設備100可用於以下實施方案中。一使用者Frank想要改變一運算裝置(例如,Frank的智慧型電話)上之音量。設備100可實施於Frank的智慧型電話內,使得感測單元108沿著(例如) Frank的智慧型電話之一縱向邊緣安置。當Frank按壓智慧型電話外殼之與一音量設定相關聯之一部分時,感測單元108內之一特定應變計發生應變。 回應於由Frank施加之該按壓,藉由安置於Frank的智慧型電話內之一電子電路偵測一差分電壓值之一變化。該智慧型電話可經組態以偵測該差分電壓值且使特定值與(例如)一音量按壓相關聯,此係因為該經偵測之電壓變化超過一臨限電壓變化。量測該電壓變化之一持續時間,且電子電路(其可為一微處理器之部分)輸出一值,該值向該微處理器指示將改變藉由Frank的智慧型電話之一揚聲器輸出之一音訊信號之音量。 圖2繪示包含可用於設備100之感測單元108中之多個應變計單元的圖式。如所展示,圖2之實施方案包含上文參考圖1所描述之多個技術特徵。特定言之,圖2部分繪示:1)大體上描繪附接至貼附至外殼壁103之內表面110之板106之多個個別感測單元108的一隔離(ISO)視圖;及2)描繪附接/貼附至外殼壁103之內表面110之板106的一橫截面(X-sec)視圖。 各感測單元108可包含形成在感測單元108內配置成一特定組態之若干組應變計之多個應變計單元。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至少兩個應變計可形成一應變計組208a/b且多個應變計組208a/b可形成一應變計群組210。當抵靠內表面110安置或貼附至內表面110時,多個應變計組208a/b可相對於彼此配置成特定定向。例如,一第一應變計組208a可配置成對應於一第一維度之一第一定向以便偵測或量測沿著該第一維度之經施加應變。同樣地,一第二應變計組208b可配置成對應於一第二維度之一第二定向以便偵測或量測沿著該第二維度之經施加應變。 一般而言,該第一定向及該第一維度可不同於該第二定向及該第二維度。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當使用者裝置104大體上縱向直立定位時(例如,由一使用者固持時),第一定向可對應於一垂直定向且第一維度可對應於一縱向(L)維度。此外,當在此縱向直立位置中時,第二定向可對應於一水平定向且第二維度可對應於一橫向(W)維度。 在圖2之實施方案中,當安置於使用者裝置104內時,應變計群組210可具有包含安置成一水平定向(在該裝置直立時)以量測在橫向維度上之施加至表面112之應變之兩個應變計208的一應變計組208a。此外,應變計群組210亦可具有包含安置成一垂直定向(在該裝置直立時)以量測在縱向維度上之經施加應變之兩個應變計單元208的一應變計組208b。如所展示,應變計群組210之應變計208可各相對於彼此配置成一平行組態,且可大體上沿著外殼102之一壁103 (例如,一側壁)之縱向維度安置。 當安裝於使用者裝置104內時,感測單元108之各應變計群組210可用於偵測或感測呈施加至表面112之力之形式之使用者輸入。該經施加力可引起應變計208在電特性上改變,以引起電子電路122感測一經增加之應變。使用者裝置104可經組態以辨識該經增加之應變為對應於不同使用者輸入類型(諸如一使用者推壓、滑移、輕觸、擠壓或以其他方式碰觸使用者裝置104之一側壁上之一特定區域)。 例如,當一使用者推壓於外殼102之鄰近一應變計208之一邊緣或側壁上時,該外殼及板106可彎曲或撓曲,以引起應變計208在電特性上改變(例如,一特定應變計內之電阻器之一電阻變化),此影響施加至應變計208之一電信號之電壓且引起電子電路122 (分析電信號)感測沿著(例如)裝置104之縱向維度之一經增加之應變。因此,使用者裝置104感測外殼102之邊緣上之一推壓且可經由(藉由覆蓋玻璃120保護之)一實例性顯示裝置向使用者指示與使用者之推壓/碰觸相關聯之特定輸入類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多個感測單元108可沿著外殼102之一邊緣或側壁安置或定位以感測或偵測沿著裝置104之長度施加之推壓之特定輸入類型及/或鄰近位置。電子電路122可分析自應變計組208a及應變計組208b之各者接收之電信號。 作為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之概述,使用者裝置104可包含多個感測器或感測單元108。各感測單元108可包含指示為特徵部208a及208b之兩個應變計組。舉一實例,應變計組208a可垂直定向且應變計組208b可水平定向。各應變計組208a或208b包含兩個個別應變計單元208。更特定言之且換言之,各感測單元108包含四個應變計單元208或電阻器208 (下文參考圖3所論述),其等形成兩個應變計組208a/b或電路分支(下文參考圖3所論述)。參考特徵部210係指包含共同形成一單個感測器108之四個個別應變計208之一應變計群組。 圖3繪示包含可用於感測至一電子裝置之使用者輸入之電阻器組態及一實例性橋接電路302的圖式。如上文所論述,各感測單元108包含各具有轉化成以歐姆為單位量測之一特定電阻值之一動態電阻屬性之多個個別應變計208。如本說明書中所使用,動態電阻屬性係關於回應於施加至應變計208之應變力(例如,使用者推壓於該應變計上)而改變之應變計208之一電阻或電特性。因此,應變計208之電阻屬性之一變化將轉化成應變計208之一經量測電阻值之一變化。因此,如圖3中所展示,在替代實施方案中,應變計208可經描繪為各具有基於應變計208之動態電阻屬性之一初始或預定義電阻值之電阻器R1至R4之一者。特定言之,感測單元108可經模型化或描繪為包含正(電壓極性)輸出端308及負(電壓極性)輸出端310之橋接電路302。 如所展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電阻器定向304可包含具有一水平定向以便量測在橫向(W)維度上之經施加應變之電阻器R2及R4,而電阻器R1 & R3 (垂直定向)在應變施加時歸因於其等定向而保持相對固定且因此並不量測經施加應變。相比而言,電阻器定向306可包含具有一垂直定向以便量測在縱向(L)維度上之經施加應變之電阻器R2及R4,而電阻器R1 & R3 (水平定向)在應變施加時歸因於其等定向而保持相對固定且因此並不量測經施加應變。 一般而言,當一特定電阻器組垂直於一特定應變方向安置時,該特定電阻器組將一般不量測與該特定應變方向相關聯之應變。例如,如電阻器定向304中所展示,對於在橫向(W)維度/方向上施加之一應變力,應變計組208a係垂直於該應變方向且因此將一般不量測經施加應變。然而,應變計組208b係平行於該應變方向且將量測經施加應變。此外,如電阻器定向306中所展示,對於在縱向(L)維度/方向上施加之一應變力,應變計組208b係垂直於該應變方向且因此將一般不量測經施加應變。然而,應變計組208a係平行於該應變方向且將量測經施加應變。 一般而言,橋接電路302包含兩個分支。一第一分支係藉由R1 & R3及R1 & R3中間的輸出節點(用於輸出端308)指示。一第二分支係藉由R2 & R4及R2 & R4中間的輸出節點(用於輸出端310)指示。橋接電路302可接收一經施加電壓(VCC)。電子電路122可回應於電阻器R1至R4之任一者之電阻屬性之一變化而接收或偵測一差分電壓信號312。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電路122提供該VCC電壓信號且可接著執行一基本比較器電路以相對於該VCC信號分析信號312。該分析可使電路122能夠偵測或判定信號312之經量測值指示與最初施加之VCC電壓值的偏差所達之程度。 在操作期間,且在沿著使用者裝置104內之內表面110安置時,感測單元108可回應於施加至外殼壁103 (例如,使用者裝置104之一邊緣/側壁)之一特定位置之一碰觸力偵測經施加應變。例如,且如上文所提及,呈施加至裝置104之邊緣之應變之形式的使用者輸入可引起電子電路122接收參數信號。該等參數信號可回應於藉由感測單元108 (例如,應變計群組210)偵測之使用者輸入而被接收,且可指示一特定類型之一使用者輸入(例如,音量調整、啟動振動模式等)。因此,該使用者輸入之偵測可引起來自裝置104之一相應回應,例如,顯示裝置上之與一音量位準增大或減小相關聯之指示。 例如且參考橋接電路302,感測單元108可包含指示(經由輸出節點308之)具有一第一電壓值之一參數信號之應變計組208a (電阻器R1 & R3)。感測單元108可進一步包含指示(經由輸出節點310之)具有一第二電壓值之一參數信號之應變計組208b (電阻器R2 & R4)。可回應於引起來自使用者裝置104之一特定相應回應之一特定類型之使用者輸入而同時指示該第一電壓值及該第二電壓值。 在一些實例中,W維度上之經施加應變可引起應變計組208b之實體變化,此繼而引起電阻器R2 & R4之以歐姆為單位量測之電阻值基於經施加力之量值改變(增大或減小)達一預定義量。因此,假定電路302中之所有電阻值大體上相同,則R2 & R4之一電阻屬性之變化將引起在輸出端310處量測之電壓值之一相應變化。因此,將藉由電子電路122量測或偵測關於輸出端308及310之一差分電壓信號312。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經量測之參數信號可(例如)在微伏或毫伏範圍中。因此,可藉由與電子電路122相關聯之一實例性放大電路放大經量測信號。 圖4繪示配置成一菱形組態以形成多個感測單元108之多個應變計208以及與指示用於各自感測器之一特定應變力之個別感測器量測相關聯之對應圖形資料402的一圖式404。圖4之實施方案進一步繪示與設備100之技術特徵相關聯之實例性資料參數406。如所展示,各感測單元/感測器108可具有包含位於頂點位置中之一應變計208及位於底點位置中之一應變計208之一應變計組208a。同樣地,各感測器108亦可具有包含位於左點位置中之一應變計208及位於右點位置中之一應變計208之一應變計組208b。圖4之實施例中所描繪之應變計208之菱形組態略微不同於圖2之實施例中所描繪之應變計208之平行組態。 一般而言,一菱形組態可用於沿著裝置104之一長度形成(相對於平行組態)更緊湊之一感測單元108。使用該菱形組態可提供有關推壓之位置之增加之精確度且針對相同經施加負載之可能更高信號312。替代性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上文所論述之平行組態可使用一較小寬度,使得可在較薄電子裝置上利用包含配置成該平行組態之應變計之感測單元。此外,該平行組態在放置於具有有限空間之電子裝置內時可提供一簡化安裝程序。 一般而言,取決於一裝置製造者之所要精確度位準、該製造者之關於偵測一使用者正在推壓之一電子裝置之特定位置之能力的所要準確度,及將安裝設備100之該電子裝置內之可用空間,各種不同應變計定向可用於設備100。 如上文所提及,施加至與外殼壁103相關聯之一邊緣/側壁表面之應變/力可引起(若干)感測器108之至少一應變計208之略微實體變化(例如,膨脹或收縮)。該等實體變化可引起應變計208之一電阻屬性之一變化。該電阻屬性之該變化可引起經量測之輸出電壓值之一相應變化,藉此引起差分電壓信號312。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程式402a指示對於圖4之應變計菱形定向,可自總左&右電壓值減去總頂部&底部電壓值以獲得一差分電壓值。例如,差分電壓信號312可對應於加上與應變計組208b相關聯之經量測電壓值(正極性)及減去與應變計組208a相關聯之經量測電壓值(負極性)以獲得可經映射至一特定應變力之一差分電壓值。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一特定應變力可經映射至與差分電壓信號312相關聯之一特定電壓值。經施加之應變力可依應變單位量測且一特定應變值可對應於各個別應變計208之一特定電阻屬性變化。例如,作為使用者輸入提供至裝置104之經施加力之一量值可指示為1微應變(µS)。微應變係藉由針對圖表402之y軸之經施加應變之單位(例如,1.00E-06)指示且其大體上對應於每1牛頓力之經施加應變。因此,1 µS可對應於與一單個應變計208 (例如,圖3之電阻器R2)相關聯之電阻值之一1 mΩ變化。特定言之,對於500 Ω ± 10%之一實例性電阻值,6.5 µS之一經施加應變(參見圖表402之感測器6)可導致506.5 Ω ± 10%之一經修改電阻值。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差分輸出電壓信號值之一範圍可經映射至個別使用者輸入類型。使用者裝置104可使用該等經映射值以基於經施加應變之持續時間及/或量值(以應變力為單位)判定特定使用者輸入類型。 圖5展示描繪用於調整自多個應變計感測器502接收之輸入信號之一程序500或邏輯流程圖的一方塊圖。一般而言,應變計感測器502可對應於上文參考至少圖1之實施方案所論述之多個個別應變計感測器108。可藉由可憑藉一實例性電子裝置(諸如上文所論述之使用者/運算裝置104)之一處理器及記憶體執行之運算邏輯或程式化指令來實現程序500之所描述動作。 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可包含共同形成使用者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記憶體及資料儲存裝置。該運算系統之該等處理器處理用於在裝置104內執行之指令,包含儲存於記憶體中或儲存裝置上以對使用者裝置104之一實例性顯示器上之一GUI顯示圖形資訊的指令。該等經儲存指令之執行可引起使用者裝置104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動作之一或多者。 在其他實施方案中,可適當使用多個處理器連同多個記憶體及多種類型之記憶體。例如,使用者裝置104可與多個其他運算裝置連接,其中各裝置(例如,一伺服器庫、伺服器群組或一多處理器系統)執行與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各種程序或邏輯流程相關聯之動作或操作之部分。 一般而言,多個應變計感測器502 (「感測器502」)可沿著裝置104之一內側壁或邊緣安置,使得該等感測器502藉由電子裝置之一外殼覆蓋(例如,從外部觀看一經組裝裝置104不存在感測器之部分或一使用者輸入裝置之特定於感測器502之部分)。感測器502回應於裝置104之一外邊緣處之接觸而產生感測器信號(例如,參數信號)。例如,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之一電子電路可電耦合至感測器502之各感測器(1至6)。因此,該運算系統可經組態以回應於與裝置104之一側壁或邊緣之一外表面互動之使用者輸入而接收感測器輸入/參數信號。 例如,至裝置104之一邊緣(或其他區域)之外部接觸或使用者輸入可包含施加至裝置104之一外表面之一外部區域之應變或力。在一些例項中,施加至該外部區域之該力可鄰近於或實質上鄰近於感測器502之一(若干)特定感測器。如上文所指示,該等感測器可在一外殼壁(其界定裝置104之內表面及外表面(outer/external surface))之另一側上貼附至裝置104之一內表面。 現參考程序500,根據所描述之教示,感測器502產生作為輸入信號藉由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接收之感測器信號(例如,輸出信號)。該等經接收之感測器輸入信號可基於藉由該運算系統執行之信號處理而予以正規化。例如,在方塊504處,該運算系統基於接納及至少部分圍封、包封或覆蓋裝置104之一保護殼體或保護外殼之一經偵測殼體類型而調整或正規化來自感測器502之輸入信號。基於經偵測殼體類型調整或正規化輸入信號係在下文參考圖6更詳細描述。如貫穿本說明書所使用,「基於」並不一定意謂「唯一地基於」(即,可能存在所使用之其他因數)。例如,如本文中所使用之「基於」可包含可用於引起一特定結果之本發明技術之其他因數、特徵或項目。 回應於至裝置104之邊緣之外部接觸,運算系統自感測器502接收輸入信號且接著使用該等經接收輸入信號判定施加至感測器502之力之一分佈。換言之,運算系統可基於藉由感測器502回應於至裝置104之邊緣之外部接觸而產生之輸入信號來判定施加至感測器502之力之一分佈。例如,在方塊506處,判定施加至多個感測器之力之分佈可包含運算系統產生一實例性力分佈輪廓508。在一些例項中,輪廓508經產生及儲存於裝置104之一實例性記憶體中且可經參考以用於藉由運算系統之正在進行之信號分佈分析(例如,參見方塊512)。 如所展示,力分佈輪廓508可提供指示施加至裝置104之一邊緣之力之實例性輸入或電壓信號之一圖形表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輪廓508指示藉由運算系統接收及處理之至少兩個輸入信號之各自特性。該等輸入信號可對應於在一給定持續時間內施加至裝置104之一邊緣之經量測力。 輸入信號之各自特性可包含(例如):i)施加至裝置104之一外部或邊緣之一第一擠壓;ii)對應於超過一特定臨限力及/或超過一特定臨限時間之接觸力之一輸入力偵測開始;或iii)對應於降至低於一特定臨限力之接觸力之一輸入信號偵測停止(各在下文更詳細描述)。 再次參考方塊506,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算系統可包含對應於用於基於一特定多項式擬合調整一或多個經接收信號之多項式邏輯之程式化指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感測器502可使用一多項式校正予以校準,使得可基於各種因數正規化或調整感測器信號值。例如,使用多項式校正邏輯可容許校準各感測器回應以提供相同或匹配回應曲線(無關於感測器製造容限)。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使用多項式校正容許校準各感測器回應以提供考量裝置104之一或多個基板層(例如,側壁、橡膠墊片等)之特定性質之匹配回應曲線。例如,裝置104可具有一單個或多個基板層,該單個或多個基板層具有影響藉由感測器502回應於至裝置104之外部接觸而產生之輸入信號值之偏轉性質。特定言之,裝置104可包含各安置於該裝置之外表面與感測器502之一或多者中間的一第一基板層及至少一第二基板層。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基板層可具有基於在裝置104之一邊緣處施加之不同位準之力影響各自感測器502之一斜率或其他輸入信號值之一第一偏轉性質。同樣地,該第二基板層可具有亦基於在裝置104之一邊緣處施加之不同位準之力影響各自感測器502之一斜率或其他輸入信號值之一第二偏轉性質。在一些例項中,該第一偏轉性質及該第二偏轉性質各以不同方式影響感測器502之一斜率或信號值。 此可導致藉由感測器502偵測之應變之位準基於側壁之一偏轉位準而在均勻施加力至側壁期間不同。例如,最初使側壁偏轉可能係容易的,但一旦該偏轉需要一第一基板層(其可比外殼之一外部分更剛性)之顯著變形,相同或甚至更大的力施加即可導致與類似額外力施加相比更小之側壁偏轉及更少應變。一旦力施加不僅需要使第一基板層變形而且需要使第二基板層變形,則針對一給定應變增加之力施加可甚至進一步增加,但具有與增加考量第一基板層之性質時不同之一增加。 因此,如上文所指示,使用多項式校正容許各感測器提供考量一或多個基板層之不同偏轉性質之匹配回應曲線。因此,在方塊510處,運算系統可執行多項式邏輯以:a)基於裝置104之(若干)特定基板層正規化經接收之感測器信號;及b)獲得與基於外部接觸施加至裝置104之力有關之資料(例如,信號參數值,諸如電壓/電流)。 在一些例項中,回應曲線可為非線性的,或在施加大量力至裝置104之一邊緣時受偏轉性質或其他因數影響之信號值可相對於彼此改變。在此例項中,基線漂移可歸因於電信號波動而發生。因此,除了多項式校正邏輯之外,可包含至少一高通濾波器來移除相對於藉由感測器502產生之輸出信號(例如,至運算系統之一電路之輸入信號)之基線漂移。 在方塊512處,裝置104對經判定之力分佈執行力分佈分析。例如,裝置104之運算系統可分析藉由力分佈輪廓508指示之力分佈資料以:i)判定藉由感測器502量測之力之位置(方塊514);ii)判定藉由感測器502量測之力值(方塊516);及iii)判定藉由感測器502量測之力之持續時間(方塊518)。經判定之力值可對應於或指示回應於裝置104之一外邊緣或側壁處之接觸而施加至該裝置之一邊緣或側壁的力之一量值。在一些例項中,回應於裝置104之一外邊緣或側壁處之接觸而施加至該裝置之一邊緣或側壁的力可對應於或轉化成施加至感測器502之力。 在方塊514處,運算系統接著基於施加至感測器502之力之分佈之一分析判定:i)藉由施加於裝置104之一邊緣或側壁處之力而施加至該裝置之外部接觸的位置;ii)引起感測器502產生經接收之輸入信號之外部接觸的位置;及iii)指定自感測器502之各者偏移之一位置之外部接觸的位置。 例如,運算系統可包含對應於用於判定力分佈及用於判定外部接觸之位置的高斯分佈邏輯之程式化指令。因此,在方塊520處,裝置104之運算系統可執行高斯邏輯以:a)產生具有用於藉由感測器502產生之輸入信號之參數值(例如,電壓及電流值)之一實例性資料結構;及b)分析該資料結構之該等參數值以判定藉由感測器502量測之外部接觸之(若干)位置。作為一簡單圖解說明,若僅在感測器1及感測器2處偵測到應變,其中在感測器1處偵測到稍大應變,則運算系統可使用高斯邏輯來判定外部接觸係在感測器1與感測器2之間但較靠近感測器1之裝置外殼之一位置處施加。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判定分佈力包含執行高斯分佈邏輯以產生力分佈輪廓508。此外,判定外部接觸之位置可包含使用或提取與輪廓508相關聯之信號/參數值以產生具有用於藉由感測器502回應於外部接觸而產生之各自輸入信號之參數值的一資料結構。因此,在一些例項中,該經產生之資料結構之參數值可經映射至輪廓508之輸入信號曲線。 運算系統可接著使用及/或分析參數值之至少一子集以判定外部接觸之位置資料。例如,運算系統可將特定信號值映射或關聯至特定感測器且可基於此映射或關聯而判定外部接觸之位置。在一些例項中,運算系統判定一外部接觸之位置資料且該資料可指定在感測器502之各者中心或自感測器502之各者偏移(例如,略微偏移或大幅度偏移)之一位置。 在方塊516處,運算系統基於施加至多個感測器之力之分佈之分析判定用於藉由各自感測器502產生之輸入信號之力值。在一些例項中,該等經判定之力值指示外部接觸之力之一特定輸入量值,且對應於一特定類型之外部接觸(例如,一滑移、一輕觸或一擠壓)。特定類型之外部接觸係在下文參考圖7更詳細描述。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已基於裝置104之一或多個基板層正規化或調整輸入信號之參數值之後,運算系統判定力值。同樣地,在一些例項中,可在已基於接納裝置104之一特定類型之保護殼體(下文更詳細描述)正規化或調整輸入信號之參數值之後判定力值。 例如,且關於正規化/調整信號值,回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外部接觸,一第一感測器(例如,感測器4)經受基於自該外部接觸施加之力之應變。同樣地,回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外部接觸,一第二感測器(例如,感測器5)經受基於自該外部接觸施加之力之應變。感測器4可產生4.2 V DC (伏特,直流電)之一信號值,而感測器5可產生5.1 V DC之一信號值。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基於經執行之多項式邏輯及/或基於經偵測之殼體類型將藉由感測器4產生之4.2 V DC信號正規化或調整至7.3 V DC。同樣地,可基於經執行之多項式邏輯及/或基於經偵測之殼體類型將藉由感測器5產生之5.1 V DC信號正規化或調整至6.7 V DC。因此,運算系統可接著判定藉由感測器4產生之7.3 V之經調整信號值對應於10.1 N (牛頓)之一力值。運算系統可進一步判定藉由感測器5產生之6.7 V之經調整信號值對應於8.4 N之一力值。 在一些實例中,外部接觸之經判定力值係外部接觸之經判定位置處之外部接觸之力之一經估計量值。因為可能已在兩個感測器之間施加外部接觸,所以該外部接觸之力之實際量值可在該兩個感測器間分佈,其中裝置外殼吸收一些力。因而,使用裝置外殼及自感測器接收之信號之已知特性,裝置可能夠估計施加至運算裝置之力。 在方塊518處,運算系統執行時序邏輯以判定藉由感測器502量測之外部接觸或力之一持續時間。如上文所指示,經判定之力值可對應於特定類型之外部接觸(例如,一滑移、一輕觸或一擠壓)。因此,在一些例項中,經判定之力值及經判定之持續時間可用於判定一特定類型之外部接觸(例如,該外部接觸是否對應於一輕觸或一長按壓)。 例如,針對一相對較小力值(例如,小於5牛頓)之一較短持續時間(例如,少於1秒)可指示滑移接觸,而針對一中等範圍力值(例如,在5牛頓與15牛頓之間)之一類似短持續時間力可指示輕觸接觸。類似地,針對一相對較大力值(例如,超過15牛頓)之一較長持續時間(例如,大於1秒)可指示擠壓接觸。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各種策略可用於判定(例如)一使用者正擠壓裝置104。此等策略係關於經產生之感測器信號之分析且可包含基於脈衝之辨識、基於峰值之辨識、跨感測器之圖案辨識及辨識百分位數匹配。 對於基於脈衝之辨識,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分析與藉由感測器502產生之信號相關聯之一實例性壓力/力曲線之前邊緣及下降邊緣兩者。對於該運算系統判定使用者輸入包含一擠壓,一使用者可需要在裝置104之一邊緣處既擠壓又釋放。此基於脈衝之辨識策略亦提供裝置104可用來防止錯誤觸發之優點。 對於基於峰值之辨識,在分析藉由感測器502產生之信號時,裝置104可使用一經定義之監聽窗口。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算系統可偵測一使用者已在用於被分類為一擠壓之一外部接觸(或手勢)之一預定義時間量內達到一特定力臨限值。 在一些例項中,臨限力可為一動態臨限值。例如,在外部接觸之最初幾毫秒內,該臨限值可增加使得施加至裝置之力可需要具有較高或足夠量值以使裝置104偵測一擠壓。雖然在大於(例如) 500毫秒的情況下,力臨限值可降低且運算系統可分析感測器信號以偵測更持久力而非偵測超過一特定臨限值之力。換言之,與僅持續100毫秒的假設擠壓的情況相比,若擠壓持續超過500毫秒,則可需要更少力來調用一「擠壓」動作。 對於跨感測器之圖案辨識,運算系統可包含跨裝置104之各側之多個感測器502之一陣列。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算系統可分析力圖案來判定該等力圖案指示施加至裝置之力與一擠壓相關聯。例如,一擠壓接觸可通常產生在分析之後指示跨感測器502之藉由一使用者的手之一手掌施加之一均勻力之感測器信號。與藉由該手掌施加之該均勻力相反,其他感測器信號值可指示自外部接觸施加之力針對鄰近該使用者之手指之感測器指示信號峰值。 對於辨識百分位數匹配,運算系統可利用上文所提及之辨識方法之各者來運用一百分比似然值將一可能擠壓分類。例如,可基於匹配藉由運算系統定義為一擠壓之一輪廓(例如,一力/時間輪廓)之一百分比似然將外部接觸識別為一預期手勢或擠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算系統可使用10至20個擠壓輪廓之一實例性集合。可基於外部接觸之一百分比似然(例如,力/時間屬性)匹配一實例性擠壓輪廓集合所達之程度將外部接觸定義為一擠壓。 圖6展示用於識別接納一電子裝置(例如,裝置104)之一實例性保護殼體之性質的一程序流程圖。在方塊602處,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判定已藉由一殼體(諸如一保護殼體)接納該裝置。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可使用該裝置之至少一感測器來判定或偵測已藉由一保護殼體接納該裝置。在一些例項中,該至少一感測器可為並非感測器502之一者之一感測器,而在其他實施方案中,該至少一感測器可為感測器502之一或多者。 例如,裝置104可包含基於與射頻識別(RFID)相關聯之原理產生感測器資料之至少一感測器。在一些例項中,該感測器可為一RFID讀取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偵測或識別藉由一特定裝置發射之一特定RF信號而自該裝置接收機器可讀資料。在替代實施方案中,回應於藉由一殼體接納,裝置104可使用對應於藉由感測器502 (例如)自藉由該殼體之外部接觸產生之信號之標稱力值,來判定或偵測該裝置已藉由一保護殼體接納。該判定可用於觸發RFID讀取器之啟動,或可用於判定專屬於一特定殼體之一特定殼體「感覺」。例如,一些殼體可經設計以在特定位置處施加更多力,且藉由殼體固持之裝置可判定力施加匹配與一特定殼體相關聯之一力輪廓。 在方塊604處,用於判定殼體類型之一程序包含在決策方塊606處判定裝置104是否已藉由一保護殼體接納。若運算系統(例如)藉由偵測或未偵測任何相關感測器資料而判定該裝置尚未藉由一殼體接納,則用於判定殼體類型之程序在方塊608處結束。 若運算系統判定裝置104已藉由一殼體接納,則用於判定殼體類型之程序繼續進行至兩個程序路徑之至少一者。對於該第一程序路徑(1),在方塊610處,運算系統繼續進行以判定殼體類型。在方塊612處,運算系統可使用裝置104之一RFID感測器來偵測殼體類型。例如,該感測器可為經組態以接收定位於殼體之內部區段上或貼附至該內部區段之機器可讀資料之一RFID讀取器,且該資料可指示該殼體之一特定類型。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資料藉由使用具有一類型識別符(例如,一數字、字母數字或其他經編碼識別符)之一殼體類型或使該殼體類型與該類型識別符相關聯而指示一殼體類型。在其他實施方案中,感測器可為經組態以接收、讀取或以其他方式擷取定位於一保護殼體之一內部區段上或貼附至該內部區段之機器可讀資料的任何電子讀取器類型裝置。例如,感測器可包含條碼讀取器功能性且機器可讀資料可為貼附至一保護裝置殼體之一內表面之一條碼。 替代性地或除了方塊612之程序之外,在方塊614處,運算系統可接收指示殼體類型之使用者輸入。例如,若裝置無法使用RFID感測器來偵測殼體類型,則該裝置之一使用者可手動輸入指示特定殼體類型之一殼體識別符。如所展示,對於第二程序路徑(2),方塊615處之操作可與方塊614處之操作相同或實質上相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路徑(2)可用於並不包含RFID或用於擷取或提供機器可讀資料之其他感測器功能性之特定裝置或殼體。 在方塊616處,運算系統可基於經判定之殼體類型識別殼體之一或多個性質。例如,在方塊618處,運算系統可存取一實例性殼體性質資料庫。而在方塊620處,指示一殼體類型之一識別符可用於自該殼體性質資料庫獲得與保護殼體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偏轉性質。 如上文所指示,對於接納裝置104之一保護殼體,與該保護殼體之一或多個基板層相關聯之偏轉性質可影響藉由感測器502回應於至該裝置之外部接觸而產生之信號的參數值。因此,在方塊622處,一運算系統可基於接納裝置104之保護殼體之一經偵測之殼體類型而調整或正規化感測器502之輸入信號。 為進一步闡述用於判定力值之上文描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已基於一經判定之殼體類型之性質正規化/調整藉由感測器502產生之信號之參數值之後判定力值。例如,判定力值可包含:i)使用一電子裝置之一感測器來識別接納裝置之一保護殼體之一性質;ii)基於該保護殼體之該性質正規化經接收之輸入信號之參數值;及iii)使用該等經正規化之參數值來判定力值。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感測器502可基於多個因數(諸如使用者屬性、殼體類型及性質及裝置層)而經歷殼體校準。例如,對於不同類型之殼體,運算系統可執行程式化指令以特性化一使用者之一手、一特定殼體類型與裝置104之一側壁之間的力轉化。 在獲得經特性化之力轉化之後,裝置104之運算系統可將實例性殼體性質儲存於在裝置104本端或可藉由裝置104存取之一資料庫中。當裝置104判定已應用一特定殼體之後(例如,在該殼體接納該裝置時),可接著藉由裝置104使用該等經儲存之殼體性質以對感測器502執行殼體校準。因此,藉由將具有一殼體ID之一標籤/指示符(例如,RFID、條碼等)嵌入或貼附於殼體內,一使用者裝置可讀取或接收已應用之殼體之類型且相應地校準感測器502。 圖7展示描繪用於偵測藉由一電子裝置(諸如裝置104)接收之裝置情境及裝置手勢辨識之一程序700的一方塊圖。至少參考圖7之實施方案(且可能參考本文中所描述之其他實施例),「裝置情境」可至少係關於一實例性使用者裝置(諸如裝置104)之一實體位置及/或一實例性使用者裝置之一移動類型。此外,「裝置手勢辨識」至少對應於一運算系統偵測裝置104之一邊緣或別處之特定類型之外部接觸或輸入手勢。 應注意,在方塊(例如,730至738)之情境中描述之程序700之實施例可具有圖7中所描述之所有特徵或僅具有該等特徵之一子集。 很像程序500之動作/操作,程序700之所描述操作可藉由可憑藉共同形成一實例性運算系統之裝置104之一處理器及記憶體執行之運算邏輯或程式化指令來實現。 如所展示,程序700包含分析外部接觸及/或使用者按壓資料之方塊702。在方塊704處,分析外部接觸資料及按壓資料(例如,接觸力、接觸位置及接觸持續時間)以判定定義裝置104之一邊緣或側壁處之外部接觸或使用者按壓之一輸入類別。在一些例項中,該輸入類別係用於定義一特定類型之外部接觸或使用者按壓(例如,滑移接觸、輕觸接觸、擠壓接觸、假接觸)。 例如,定義一特定類型之外部接觸之一輸入類別可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i)將外部接觸識別為沿著電子裝置之邊緣之一滑移之一滑移輸入類別;ii)將外部接觸識別為電子裝置之邊緣上之一輕觸之一輕觸輸入類別;或iii)將外部接觸識別為電子裝置之邊緣處之一擠壓之一擠壓輸入類別。 如本說明書中所使用,外部接觸可包含藉由裝置104之一使用者執行之至裝置104之有意接觸或不經意接觸。因此,當使用者按壓對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一有意按壓或接觸時,外部接觸必定包含使用者按壓。然而,外部接觸亦可包含由並非由一使用者直接執行之接觸所引起之至裝置104之不經意接觸。 例如,當基於裝置在定位於一使用者之一旅行包內部時之移動施加外部接觸至裝置104之一邊緣時,外部接觸可藉由運算系統定義為假接觸。假或不經意外部接觸係在下文參考裝置情境辨識更詳細論述。 在方塊706處,分析至少包含接觸力之外部接觸資料以判定在裝置104之一邊緣或側壁處發生之外部接觸之力(例如,按壓力)之一量值。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經判定之力量值可對應於一特定力位準。 例如,一些經判定之力值(例如,1牛頓至5牛頓)可對應於位準1力量值,其他經判定之力值(例如,6牛頓至10牛頓)可對應於位準2力量值,且又其他經判定之力值(例如,11牛頓至15牛頓)可對應於位準3力量值。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額外力量值(例如,位準4、位準5或更高)可基於包含感測器502之電子裝置之設計要求而定義及映射至特定力值。 在方塊708處,分析外部接觸資料及按壓資料(例如,接觸力、接觸位置及接觸持續時間)以判定裝置104之一邊緣或側壁處之外部接觸或使用者按壓之一按壓類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算系統可基於以下項之至少一者之分析來判定一按壓類型:一外部接觸之力值、一外部接觸之位置資料,或一外部接觸之一持續時間。 例如,若感測器2 (參見圖5)產生指示一位準2力量值之一信號而剩餘感測器1及感測器3至6產生相對較低力值或至多一高位準1力量值(例如,一1 N至5 N範圍之5 N),則運算系統可判定或偵測至少一1手指按壓類型或一手掌按壓類型。在另一實例中,感測器3及6可產生各指示一高位準3力量值(例如,一11 N至15 N範圍之14 N)之各自感測器信號。對於此實例,運算系統可判定2手指按壓類型或一2手指擠壓按壓類型。 程序700之方塊711包含用於裝置情境辨識及裝置手勢辨識之操作。如上文所提及,裝置情境辨識可係關於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偵測該裝置之一實體位置及/或該裝置之一特定運動類型。此外,裝置手勢辨識可對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特定類型之外部接觸之偵測。 在方塊710處,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包含用於偵測或辨識該裝置之一特定情境之程式碼。例如,在方塊714及方塊716處,對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特定外部接觸,一運算系統可分析力值、力位置、力持續時間及其他感測器裝置資料(例如,近接及/或運動感測器)以偵測裝置104是否定位於一使用者之一旅行包內(方塊714)或一使用者之一口袋內(方塊716)。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之一近接感測器(參見方塊738)可用於判定或定義外部接觸為假或不經意接觸。例如,近接感測器資料可基於近接感測器對一使用者之口袋或該使用者之旅行包之一內部襯裡之偵測,指示裝置定位於該使用者之口袋或旅行包中。因此,運算系統可接著基於經接收之近接感測器輸入資料而將特定經接收感測器信號判定或定義為假使用者輸入。 在方塊718處,對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特定外部接觸,運算系統可分析力值、力位置、力持續時間及其他裝置感測器資料以偵測該裝置是否正經受快速移動。例如,可分析頻繁發生或重複發生之低位準1力量值感測器信號以判定裝置104之一使用者正在跑步、慢跑或以其他方式快速移動。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除了來自感測器502之信號資料之外,一運算系統亦可自裝置運動感測器接收輸入資料(諸如來自裝置之加速度計或陀螺儀感測器之資料)以偵測快速使用者移動。 在方塊712處,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包含用於偵測或辨識對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一外部接觸類型之一特定手勢的程式碼。例如,在方塊720及方塊722處,對於至裝置104之一邊緣之特定外部接觸,該運算系統可分析力值、力位置及力持續時間以判定該外部接觸係一手指輕觸手勢(方塊720)或一手指滑移手勢(方塊722)。 同樣地,在方塊724及726處,運算系統可分析力值、力位置及力持續時間以判定外部接觸係至少一2手指/多手指擠壓手勢(方塊724)或一單手或雙手固持手勢(方塊726)。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判定裝置係藉由單手或雙手固持可在本文中描述或分類為一裝置情境而非為一經辨識手勢。 在方塊728處,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包含應用用於辨識裝置情境及/或用於辨識特定類型之手勢(例如,輸入手勢)之感測辨識準則之程式碼。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算系統藉由偵測是否已滿足特定感測辨識準則來判定裝置情境及特定類型之手勢。 例如,運算系統可基於以下項之至少一者之一分析偵測是否已滿足特定感測準則:i)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外部接觸之(若干)經判定位置;ii)外部接觸之經判定力值;或iii)外部接觸之(若干)經判定持續時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回應於偵測已滿足感測準則,運算系統基於已接收外部接觸而執行一實例性裝置使用者輸入動作。 在方塊728處識別感測辨識準則。例如,在方塊730處,感測辨識準則可包含一臨限力值,使得回應於偵測外部接觸之經判定力值超過該臨限力值而滿足感測準則。 同樣地,在方塊730處,感測辨識準則可包含一臨限持續時間,使得回應於偵測外部接觸之持續時間:a)超過該臨限持續時間;或b)低於該臨限持續時間而滿足感測準則。 此外,在方塊732處,感測辨識準則可包含基於外部接觸施加至裝置104之一邊緣之輸入力之一特定位置,使得回應於偵測該外部接觸之該輸入力之經判定位置(或該力之量值)對應於該特定位置而滿足感測準則。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感測辨識準則亦可包含藉由運算系統接收之一或多個輸入信號,該一或多個輸入信號既用作可經滿足(或未滿足)之感測準則或又用作調整上文描述之力臨限值、時間臨限值及特定位置之臨限值或位置值之一基礎。 例如,在方塊734處,感測辨識準則可包含指示裝置之一虛擬實境(VR)模式是否處於作用中或非作用中之一VR模式輸入信號。在方塊736處,感測辨識準則可包含指示裝置是否可能正經受或經歷快速移動或運動(例如,使用者正在跑步、慢跑、在雲霄飛車上等)之一運動感測器輸入信號。在方塊738處,感測辨識準則可包含指示裝置是否在使用者之一臨限近接範圍內或在另一項目或物件內之一近接感測器輸入信號。 在方塊740處識別感測辨識準則之調整。例如,與上文描述之感測器輸入信號之一或多者相關聯之感測器資料可用於調整方塊730之一臨限力值及/或一臨限持續時間以及調整方塊732之一特定輸入力位置。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動感測器輸入信號、近接感測器輸入信號或VR模式輸入信號之至少一者可用於調整感測辨識準則。 例如,在方塊742處,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接收指示該裝置之一加速度計偵測快速或不規則裝置運動之一第一運動感測器輸入信號。回應於接收該第一運動感測器輸入,該運算系統可調整感測辨識準則。在方塊744處,該運算系統可接收指示該裝置之一陀螺儀感測器亦偵測快速或不規則裝置運動之一第二運動感測器輸入信號。回應於接收該第二運動感測器輸入,該運算系統可調整感測辨識準則。 例如,回應於接收指示裝置之快速或不規則移動之運動感測器資料,運算系統可:i)基於來自運動感測器之滿足移動準則之經接收感測器資料調整用於情境或手勢辨識之臨限力值(方塊750);及/或ii)基於來自運動感測器之滿足移動準則之經接收感測器資料調整用於情境或手勢辨識之臨限持續時間(方塊752)。 在方塊746處,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接收指示該裝置之一近接感測器偵測一物件在該裝置之一臨限近接範圍內(例如,諸如在該裝置儲存於一手提包或口袋中時)之一近接感測器輸入信號。回應於接收該近接感測器輸入,該運算系統可調整感測辨識準則。例如,該運算系統可:i)基於來自近接感測器之滿足近接準則之經接收感測器資料調整用於情境或手勢辨識之臨限力值;及/或ii)基於來自近接感測器之滿足近接準則之經接收感測器資料調整用於情境或手勢辨識之臨限持續時間。 在方塊748處,裝置之運算系統可接收指示該裝置之一VR模式處於作用中、已啟動或處於非作用中之一VR模式輸入信號。回應於接收該VR模式輸入信號,運算系統可調整感測辨識準則。例如,運算系統可:i)基於滿足特定準則之(例如,指示VR模式處於作用中或非作用中之)經接收之VR模式輸入資料調整用於情境或手勢辨識之臨限力值;及/或ii)基於滿足特定準則之該經接收之VR模式輸入資料調整用於情境或手勢辨識之臨限持續時間。 此外,回應於接收特定近接感測器輸入資料、特定運動感測器輸入資料或特定VR模式輸入資料之至少一者,運算系統可調整感測辨識準則。例如,在方塊756處,對於特定外部接觸或按壓類型,運算系統可藉由要求在一預定義臨限時間內(例如,一秒內)之取消按壓而調整用於情境或手勢辨識之準則。同樣地,在方塊758處,運算系統可藉由定義一新的所要求按壓/接觸位置,或藉由修改、移位或以其他方式改變一現有所要求按壓位置而調整用於情境或手勢辨識之準則。 圖8展示使用經接收之感測器信號以基於施加至裝置之外部接觸力執行一裝置回應的一程序8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800可藉由裝置104之一實例性運算系統以及上文所描述之感測器502來執行(perform或execute)。 程序800以方塊802開始,其中回應於至一實例性電子裝置(例如,裝置104)之一邊緣之外部接觸,該裝置之一運算系統自可定位於該裝置之一邊緣處之多個感測器502接收輸入信號。在方塊804處,該運算系統使用該等經接收之輸入信號來判定施加至感測器502之力之一分佈。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判定施加至多個感測器之力之分佈可包含產生一實例性力分佈輪廓。可自輪廓之一資料集分析及/或提取與該力分佈輪廓相關聯之感測器輸出信號(例如,至運算系統之輸入信號)。在一些例項中,輸入信號之參數值(例如,電壓、電流或電荷)可對應於在一給定持續時間內施加至裝置104之一邊緣之經量測力。 在方塊806處,基於力分佈之一分析,運算系統判定外部接觸之一位置。在一些例項中,該經判定位置可指定至少自多個感測器502之各者偏移之一位置。例如,經判定位置可對應於:i)與一特定感測器之一中心軸對準之一位置;ii)自一特定感測器之一中心軸偏移(例如,略微偏移)之一位置;或iii)大體上在至少兩個感測器中間或大體上在至少兩個相鄰感測器中間的一位置。 在方塊808處,基於力分佈之分析,運算系統判定指示施加至或施加於裝置之邊緣之外部接觸之一特定輸入力(或該力之量值)之一力值。該(等)經判定力值亦可對應於一特定類型之外部接觸。例如,經判定力值可對應於若干類型之外部接觸,諸如裝置之一邊緣處之滑移接觸、裝置之一邊緣處之輕觸接觸或裝置之一邊緣處之擠壓接觸。 在方塊810處,運算系統基於外部接觸之經判定位置、經判定力值及一持續時間之一分析偵測是否已滿足特定感測準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感測準則可包含一臨限力值且可在一經判定力值超過該臨限力值時滿足該準則。 感測準則可進一步包含一臨限持續時間,且可在外部接觸之一持續時間:a)超過該臨限持續時間,或b)低於該臨限持續時間時滿足該準則。在其他實施方案中,感測準則可進一步包含外部接觸之一特定位置,且可在該外部接觸之經判定位置匹配或對應於該特定位置時滿足該準則。 在方塊812處,回應於偵測已滿足感測準則,運算系統執行一電子裝置使用者輸入動作。例如,運算系統可啟動儲存於裝置之一記憶體中或可藉由裝置存取之一記憶體位置中之一特定應用程式檔案。 圖9展示可基於藉由一電子裝置(諸如裝置104)之外部情境偵測而發生之多個裝置回應的一方塊圖。至少參考圖9之實施方案(且可能參考本文中所描述之其他實施例),一電子裝置之一「外部情境」可至少包含該裝置相對於一使用者之一位置(position或location),及/或該裝置相對於該使用者之一定向。 例如,外部情境可對應於或指示裝置相對於使用者之一觀看平面之一垂直定向或裝置相對於使用者之一觀看平面之一水平定向。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外部情境可對應於或指示一或多種特定類型之:i)輸入手勢;ii)裝置情境;iii)裝置位置(position/location);或iv)裝置定向。 很像程序500及程序700之動作/操作,圖9 (包含圖10至圖12)之方塊圖中所描繪之經描述裝置操作或裝置回應可藉由可憑藉共同形成裝置104之一實例性運算系統之裝置104之一處理器及記憶體執行之運算邏輯或程式化指令來實現。 在圖9之實施方案中,且參考一電子/運算裝置之一外部情境,在方塊902處,裝置104係展示為具有包含裝置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例如,左手)中及相對於該使用者之一垂直/直立或大體垂直定向中的一外部情境。替代性地,在方塊904處,裝置104係展示為具有包含裝置定位於使用者之雙手中及相對於該使用者之一水平或大體水平定向中之一外部情境。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可具有包含裝置相對於使用者或相對於使用者之一觀看平面歪斜、傾斜或成角度之一外部情境。例如,當使用者使裝置自一垂直或直立(例如,大體垂直)定向移動或旋轉至一水平定向時,裝置104可具有相對於使用者之一歪斜、傾斜或成角度定向。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回應於該裝置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感測器502之一第一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該運算系統亦回應於該裝置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感測器502之一第二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如上文所論述,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緊鄰裝置104之一內表面安置且可藉由裝置104之並不包含定位於感測器502之各者上方之機械致動按鈕之一外殼覆蓋。在一些例項中,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對應於裝置104之一外表面且分別靠近第一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 回應於運算系統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及第二輸入信號,裝置104可偵測(例如,判定)裝置104之一外部情境。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經偵測之外部情境係基於以下項之至少一者:i)第一輸入信號;ii)第二輸入信號;或iii)藉由感測器5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感測器產生之輸入信號。該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可指示裝置104相對於一使用者之一位置,或該裝置相對於該使用者之一定向。 為偵測裝置104之一外部情境,運算系統可利用來自安置於裝置104之一或多個側壁處之感測器之感測器讀數(例如,經產生之輸入信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算系統接收藉由感測器產生之輸入信號且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訓練一類神經網路或其他類型之機器學習系統以偵測或辨識與特定感測器相關聯之重複發生之力值、力位置及力持續時間(統稱為「力資料」)。 此外,可訓練機器學習系統以偵測或辨識針對特定感測器群組之(包含於描述符「力資料」中之)重複發生之力分佈或力分佈輪廓。一些力資料可與特定類型之以下項相關聯:i)輸入手勢;ii)裝置情境;iii)裝置位置;或iv)裝置定向(統稱為「外部情境」)。 回應於訓練機器學習系統,運算系統可使用機器學習系統以產生基於機器學習原理且編碼與經接收之力資料相關聯之各種經學習偵測之一運算模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運算模型表示包含於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內及/或可藉由該運算系統存取之程式化軟體指令。因此,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用於基於力資料與輸入情境之間的經學習及/或程式化關聯來偵測或辨識特定類型之輸入情境。 當藉由裝置104使用時,運算模型可經組態以基於針對藉由感測器502回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外部接觸而產生之信號之力資料的分析偵測或辨識特定輸入情境。例如,裝置104可包含一口袋辨識模式,藉此該裝置使用運算模型來基於經接收之力資料偵測或辨識裝置104已被放置或定位於使用者之一口袋中。 此外,裝置104可包含一手辨識模式,藉此該裝置使用運算模型來基於經接收之力資料偵測裝置104經定位(例如,固持)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例如)使用運算模型經組態以偵測指示裝置104被固持於使用者之一特定手中之該裝置之一外部情境(或輸入情境)。例如,裝置104可使用或分析經接收之力資料以偵測一使用者是否將該裝置固持於該使用者之左手中、固持於該使用者之右手中,或固持於該使用者之左手及右手兩者中。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經組態以透過回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外部接觸而接收之力資料之分析而偵測各種外部/輸入情境。回應於偵測外部情境,該運算系統可引起裝置104執行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使用者輸入動作係藉由裝置104基於經偵測之外部情境來執行。更詳細描述各種使用者輸入動作。 再次參考圖9之實施方案,方塊906描繪與藉由裝置104基於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執行之使用者輸入動作有關之裝置功能。一般而言,可藉由裝置104回應於該裝置之一運算系統執行程式碼以至少執行儲存於該裝置之一記憶體中之一特定應用程式檔案而執行使用者輸入動作。 在方塊908處,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指示裝置104已(例如,自未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基於方塊908處偵測之一外部情境而執行之一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運算系統引起裝置104之一顯示器自不顯示一虛擬鍵盤轉變至顯示一虛擬鍵盤910。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可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一特定手中,排除定位於使用者之雙手中或使用者之另一手中。例如,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可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左手中,例如,如方塊902處所展示。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算系統可引起裝置104回應於接收用於偵測指示裝置104定位於使用者之一特定手中之一外部情境之力資料而執行一或多個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例如,可產生虛擬鍵盤910以在裝置104之一顯示器上向使用者呈現且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調整虛擬鍵盤910之一經顯示位置。調整虛擬鍵盤910之一經顯示位置可包含將該鍵盤定位於對應於使用者之正固持裝置104之特定手之一位置的一經顯示位置處(參見方塊920)。 例如,若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固持於使用者之右手中,則可調整虛擬鍵盤910之一經顯示位置,使得使用者可使用其等右手更容易觸及虛擬鍵盤910之按鍵。同樣地,若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固持於使用者之左手中(例如,參見方塊902),則可調整虛擬鍵盤910之一經顯示位置,使得使用者可使用其等左手更容易觸及虛擬鍵盤910之按鍵。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調整虛擬鍵盤910之一經顯示位置可提供更在人體工學上有利於使用者之一鍵盤顯示位置。 在方塊912處,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運算系統分析之力資料引起啟動一特定裝置模式。基於方塊908處偵測之一外部情境執行之一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在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啟動裝置104之一監聽模式以用於接收語音輸入。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之一顯示器可點亮一麥克風圖標914以向使用者提供已啟動該監聽模式之指示。 除了啟動監聽模式之外,經執行之使用者輸入動作亦可包含裝置104對藉由使用者提供之語音輸入供應一聲訊回覆。在其他實施方案中,基於方塊912處偵測之外部情境執行之一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啟動裝置104之一語音輸入轉文字轉換模式。例如,在啟動該語音輸入轉文字轉換模式之後,且在裝置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藉由裝置104接收之語音輸入被轉換成文字以在裝置104之一顯示器上向使用者呈現。 在方塊916處,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運算系統分析之力資料引起啟動一特定裝置模式。基於方塊916處偵測之一外部情境執行之一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a)啟動或撤銷啟動裝置104之一音訊信號傳輸模式(例如,一無線電傳輸模式);或b)引起包含音訊資料之一經調變無線電信號藉由裝置104傳輸及藉由在裝置104之一臨限距離內之一第二電子裝置接收。裝置104之一顯示器可展示向使用者提供已啟動該裝置之一音訊信號傳輸模式之指示之一實例性無線電傳輸圖標918。 在方塊920處,偵測裝置104之一外部情境可包含偵測使用者之一慣用手。例如,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分析針對感測器信號之力資料以偵測指示該裝置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一特定手中之一外部情境。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運算系統可分析與藉由來自使用者之一特定手之一手掌之接觸裝置104之一第一邊緣的外部接觸施加至該第一邊緣之力相關聯的力資料。此外,該經分析之力資料可與藉由來自使用者之該特定手之手指之接觸裝置104之一第二邊緣的外部接觸施加至該第二邊緣之力相關聯。 隨著時間流逝,與使用者之一特定手之手掌或手指相關聯之力資料之重複發生之分析可指示使用者係右撇子或左撇子(例如,使用者慣用左手或使用者慣用右手)。因此,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可指示:i)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右手中;及ii)經分析之力資料指示使用者具有慣用右手之一經證實傾向。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基於此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執行之一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藉由將虛擬鍵盤910定位於對應於使用者之慣用手之一位置處而調整該鍵盤之一經顯示位置。例如,若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指示使用者係右撇子(或左撇子),則可調整虛擬鍵盤910之一經顯示位置,使得使用者可使用其等右手(或其等左手)更容易地觸及虛擬鍵盤910之按鍵。 在方塊922處,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已經定向以具有相對於使用者之一垂直/直立定向或相對於使用者之一水平定向。基於此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執行之一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調整(例如,自動調整)在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向使用者呈現之內容之一定向。 如方塊924處所展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可指示裝置104已自相對於使用者之一垂直/直立定向(其中向使用者呈現之內容係使用與顯示器之維度對準之一直式定向(portrait orientation)來顯示)轉變至相對於使用者之一水平定向(其中向使用者呈現之內容可使用該直式定向或使用與顯示器之維度對準之一橫式定向(landscape orientation)來顯示)。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可指示裝置104已自相對於使用者之一垂直/直立定向轉變至相對於使用者之一水平定向。該經偵測之外部情境亦可指示裝置104之第一邊緣及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正在發生或同時發生。該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可進一步指示一使用者輸入手勢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i)沿著裝置104之一特定邊緣之一滑移輸入;ii)在裝置104之一特定邊緣上之一輕觸輸入;或iii)在裝置104之一特定邊緣處之一擠壓輸入。 再次參考位置/定向,裝置104可經定位及/或定向為相對於使用者之多個定向或位置之一者。因此,裝置104可經組態以連續偵測指示相對於使用者之一新或經修改裝置位置或定向之外部情境。基於此等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執行之一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偵測相同輸入手勢,無關於該裝置相對於使用者之一定向(或位置)。 例如,裝置104可經組態以:a)不考慮該裝置相對於使用者之一特定定向或位置而偵測沿著該裝置之一(若干)特定邊緣之一滑移輸入;b)不考慮該裝置相對於使用者之一特定定向或位置而偵測在該裝置之一(若干)特定邊緣上之一輕觸輸入;或c)不考慮該裝置相對於使用者之一特定定向或位置而偵測在該裝置之一(若干)特定邊緣處之一擠壓輸入。 在方塊926處,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運算系統分析之力資料指示恆定、或相對較恆定外部接觸已施加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超過一臨限時間。基於方塊926處偵測之一外部情境執行之一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運算系統調整與裝置104之一螢幕或顯示器超時功能相關聯之一臨限參數。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調整該臨限參數可包含藉由使用一基於力之參數來代替一基於時間之參數(方塊928)而起始該螢幕超時功能。例如,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可基於指示使用者正固持裝置104並觀看在該裝置之一顯示器上可觀看之媒體內容(例如,串流內容)之經分析力資料。 裝置104可代替性地使用一基於力之參數起始顯示器超時特徵,而非裝置104使用一時間參數(例如,藉由量測自最近接收之使用者輸入以來經過的時間)起始一顯示器超時特徵。例如,當運算系統接收指示自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施加一特定臨限力之力值時,該基於力之參數可用於延長或抑制顯示器超時。因而,當使用者固持裝置104時,裝置104之螢幕可不關閉或可延遲較長時間關閉。 此外,當運算系統接收指示自裝置104之一(若干)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施加一特定臨限力之力值時,基於力之參數可用於開啟一裝置顯示器。因而,當裝置104自未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者中轉變至定位或固持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時,裝置104之螢幕可開啟。 在方塊930處,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運算系統分析之力資料引起啟動一特定應用程式。基於方塊930處偵測之一外部情境執行之一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啟動裝置104之一相機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方塊930處執行之該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引起該相機應用程式使用裝置相機來擷取數位影像內容。 在其他實施方案中,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引起相機應用程式執行方塊932處指示之各種其他相機相關功能。例如,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引起相機應用程式進行以下項之至少一者:i)啟動正面拍攝成像器相機功能;ii)啟動背面拍攝成像器相機功能;iii)打開或關閉一相機閃光燈功能;iv)起始一影像變焦相機功能;v)啟動相機之一影像聚焦特徵;vi)識別一經顯示物件之一作用成像區域;或vii)擷取數位影像內容。 圖10展示可針對經判定為已藉由一電子裝置接收之特定類別之使用者輸入而發生之多個裝置回應的一方塊圖。如上文所論述,一外部情境可對應於或指示一或多種特定類型之:i)輸入手勢/類別;ii)裝置情境;iii)裝置位置(position/location);或iv)裝置定向。 此外,特定力資料可指示一特定類型之使用者按壓或輸入手勢(例如,一滑移、一輕觸或一擠壓)。在一些例項中,輸入類別定義一特定類型之使用者接觸或使用者按壓(例如,滑移接觸、輕觸接觸或擠壓接觸)。方塊1002描繪與藉由裝置104基於一經偵測外部情境(其指示裝置之一邊緣處之一特定輸入手勢或使用者接觸)而執行之使用者輸入動作有關之裝置功能。 參考圖10,在方塊1004處,可回應於被識別為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輕觸輸入之使用者接觸而選擇一或多個項目。例如,如方塊1006處所展示,裝置104之一顯示器可顯示多個項目,且大體藉由該裝置之一邊緣處之一點指示之一輕觸輸入手勢可由使用者用於選擇經呈現以向使用者顯示之一或多個項目。 在方塊1008處,可回應於被識別為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一特定擠壓輸入之使用者接觸而啟動裝置104之一裝置助理或個人助理應用程式。在一些例項中,裝置104可經組態使得裝置104之一使用者可自多種不同類型之輸入手勢(例如,擠壓、輕觸、滑移等)選擇該使用者想要在裝置104之一邊緣處施加以啟動或起始一特定裝置功能的一特定類型之輸入手勢。在其他例項中,該使用者可定義及動態調整如由該使用者所需要之特定類型之輸入手勢。 例如,如方塊1010處大體指示,裝置104可經組態使得在被固持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時,可由使用者使用一2手指擠壓輸入手勢(其大體藉由點及指向裝置之邊緣且鄰近該等點之各自箭頭所指示)來啟動助理應用程式。該助理應用程式之啟動可引起裝置104播放經錄製之音訊資料作為使用者可用語音輸入回覆之一提示(方塊1010)。 在方塊1012處,可回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擠壓輸入而啟動裝置104之一語音輸入轉文字轉換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由使用者使用一特定擠壓輸入手勢來啟動語音轉文字應用程式。 例如,裝置104可經組態使得在被固持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時,由該使用者進行之一1手指擠壓可啟動語音轉文字應用程式以自使用者接收語音輸入(方塊101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1手指擠壓施加具有一特定量值及持續時間(例如,位準2及持續兩秒)之恆定力至裝置之一第一邊緣。 回應於偵測具有一位準2力量值且滿足或超過一特定時間臨限值之一1手指擠壓,裝置104可啟動語音轉文字應用程式以自使用者接收語音輸入(方塊1014)。在該1手指擠壓期間,使用者之手掌可經偵測為施加具有一較小量值(例如,位準1)之力至裝置104之一第二邊緣。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指示藉由使用者之手掌在該第二邊緣處施加之力的力資料亦可用於啟動語音轉文字應用程式。 在方塊1016處,可回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擠壓輸入而啟動與裝置104之一相機應用程式相關聯之一或多個相機功能。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由使用者使用一特定擠壓輸入手勢來啟動特定相機功能。例如,由使用者進行之同時施加力至裝置104之相對邊緣之一2手指擠壓可用於啟動特定相機功能(或其他裝置功能)。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一2手指擠壓期間,使用者之相同手之不同手指可各施加恆定力至裝置104之兩個相對邊緣以啟動一特定裝置功能(例如,相機功能)。施加至裝置104之該兩個相對邊緣之各者之該力可具有一特定量值及持續時間(例如,位準1及持續一秒)。 例如,在方塊1018處,裝置104可經組態使得在被固持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時,一2手指擠壓回應於該擠壓施加位準1力至該裝置之相對邊緣達1秒持續時間而啟動一裝置相機之一影像聚焦特徵。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可經組態以基於使用者符合以下項而向該使用者提供一觸覺回應或指示:i)滿足(或超過)用於啟動該聚焦特徵之一力臨限值;及/或ii)滿足(或超過)用於啟動該聚焦特徵之一持續時間臨限值。 同樣地,在方塊1018處,裝置104可進一步經組態使得在被固持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時,一2手指擠壓回應於該擠壓施加位準2力至該裝置之相對邊緣達2秒持續時間而啟動裝置相機之一影像擷取功能。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可經組態以與相機擷取影像內容及/或啟動相機之一快門功能同時地向使用者提供一觸覺回應或指示。 在一些例項中,當裝置之一相機應用程式引起影像擷取使用一延時發生時,裝置104可經組態以基於使用者符合以下項而向該使用者提供一觸覺回應或指示:i)滿足(或超過)用於啟動延遲成像擷取之一力臨限值;及/或ii)滿足(或超過)用於啟動延遲成像擷取之一持續時間臨限值。 在替代實施方案中,裝置104可經組態以在使用者滿足或超過用於啟動特定相機功能或其他裝置應用程式或裝置模式之預定義力及時間臨限值時,向一使用者提供觸覺回應。在一些例項中,除了滿足該等力及時間臨限值之外,可需要在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之一特定位置處施加一輸入手勢(例如,擠壓輸入)以啟動一特定裝置應用程式或裝置模式。 在方塊1020處,可回應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擠壓輸入而延後(例如,基於一時間參數重複發生)或解除一警示/通知及/或啟動裝置104之一振動模式或一靜音模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由使用者使用一特定擠壓輸入手勢來延後、解除、消音或以其他方式取消藉由裝置104產生之一警示,或進入一特定裝置模式。 例如,如方塊1022處大體指示,由使用者進行之同時施加力至裝置104之相對邊緣之一2手指擠壓可用於以下項之至少一者:i)延後/解除/消音/取消裝置104之一警示或通知;ii)啟動裝置104之一振動模式;或iii)啟動裝置104之一靜音模式,其中該裝置之一或多個警示、電話呼叫、鬧鐘、訊息、電子郵件或行事曆提醒並不引起來自該裝置之一聽覺或觸覺回應。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一2手指擠壓期間,使用者之相同手之不同手指可各施加恆定力至裝置104之一單個邊緣以解除一或多個警示及/或啟動一特定裝置模式。藉由各手指施加至裝置104之該單個邊緣之該力可具有一特定量值及持續時間(例如,位準1及持續一秒)。很像上文參考方塊1016所描述之2手指擠壓輸入手勢,可藉由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使用相異力及時間臨限值以及相異力位置來解除一或多個警示及/或啟動一特定裝置模式。 圖11展示可針對藉由一電子裝置接收之特定類別之使用者輸入而發生之多個裝置回應的另一方塊圖。類似於方塊1002,方塊1102亦描繪與藉由裝置104基於一經偵測外部情境(其指示裝置之一邊緣處之一特定輸入手勢或使用者接觸)而執行之使用者輸入動作有關之裝置功能。 在方塊1104處,可回應於被識別為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一特定擠壓輸入之使用者接觸而啟動裝置104之一筆記記錄(note-taking)應用程式。例如,如方塊1106處大體指示,裝置104可經組態使得在被固持於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時,可由使用者使用一2手指雙擠壓輸入手勢(2x) (例如,一次雙指擠壓、接著為一釋放,且接著另一雙指擠壓)來啟動該筆記記錄應用程式。該2手指雙擠壓輸入手勢係大體藉由點及指向裝置之邊緣且鄰近該等點之各自箭頭所指示。 在方塊1108處,可回應於被識別為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之滑移輸入之使用者接觸而調整該裝置之一音量控制。例如,如方塊1110處所展示,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之在一第一方向上(例如,向下)之一滑移輸入手勢可引起該裝置之一音量控制下降。同樣地,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之在一第二方向上(例如,向上)之一滑移輸入手勢可引起該裝置之一音量控制增加。一滑移輸入手勢係大體藉由裝置之一邊緣處之一點及指向性箭頭所指示。 在方塊1112處,可回應於被識別為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之滑移輸入之使用者接觸而滾動一或多個項目。例如,如方塊1114處所展示,裝置104之一顯示器可顯示多個項目且可由使用者使用一滑移輸入手勢來滾動瀏覽包含經呈現以向使用者顯示之該多個項目之一清單。該滑移輸入手勢係大體藉由裝置之一邊緣處之一點及指向性箭頭所指示。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偵測或辨識沿著裝置104之一側或邊緣之一滾動(例如,滑移輸入),該裝置之一運算系統可監測及分析一實例性力波如何跨鄰近感測器行進。在一些例項中,該力波對應於針對一實例性力分佈輪廓之力曲線之感測器信號資料。此外,該運算系統可分析該等力波以用於指示自裝置104之相對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例如,相對較柔和接觸)施加之輕微或微弱力。 輕微力之此等指示符可用於偵測有可能係(例如)用以起始滾動一經顯示內容清單之一即將發生之滑移輸入手勢之一前兆(precursor)的使用者接觸。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輕微力指示符可在一使用者起始或調整其等對裝置104之抓握以開始提供沿著裝置之一邊緣之滑移輸入(例如,開始滾動經顯示項目)時出現。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滾動經顯示項目之速度可大體上與針對一滑移輸入施加之一力及/或一使用者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滑移之一速度成比例。因此,一使用者可藉由增大或減小其等滑移輸入手勢之速度及/或增大或減小自其等滑移輸入手勢施加至裝置104之一邊緣之力而調整一實例性滾動速度。例如,至裝置104之該邊緣之相同速度但具有更大力之一滑移可引起裝置104比由裝置104判定力較小的情況更快滾動。 在方塊1116處,可回應於被識別為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之滑移輸入之使用者接觸而調整媒體回放且滾動經顯示之媒體項目。例如,媒體項目或其他電子內容可在裝置104之一顯示器上供一使用者觀看。如方塊1118處所指示,可基於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滑移及輕觸手勢輸入來滾動或選擇媒體項目。此外,至少一媒體項目可為在由使用者選擇檔案之後可經由裝置104對使用者回放之一經錄製之音訊檔案或視訊檔案。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一選定媒體項目之回放期間,與一或多個輸入手勢相關聯之使用者接觸可用於調整媒體檔案之一回放屬性。例如,一使用者可基於改變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一滑移輸入手勢之速度及改變該滑移輸入手勢之力之量值而增大或減小視訊回放以及視訊擷取之一圖框率之速度。 在其他實施方案中,一使用者可基於改變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一滑移輸入手勢之所施加力及相對長度而啟動及調整視訊回放或視訊擷取之一慢動作特徵。該滑移之該相對長度可經界定為自沿著裝置104之邊緣之滑移輸入之一起點(初始及恆定接觸)至沿著裝置104之邊緣之滑移輸入之一終點(接觸結束)。 在一些例項中,裝置104可經組態以快速導覽一音訊或視訊檔案。例如,在媒體回放期間,裝置104可起始一實例性媒體應用程式之一拖動(scrubbing)特徵以藉由改變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一滑移輸入手勢之速度、所施加力及相對長度而至少快速導覽一音訊檔案。例如,以較小力滑移可引起裝置104以比力較大的情況慢之一速度導覽音訊。 在方塊1120處,可回應於被識別為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之滑移輸入之使用者接觸而調整該裝置之一或多個顯示特徵。如方塊1122處所展示,裝置104之一顯示器可顯示一特定項目且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一滑移輸入手勢可用於起始一裝置顯示器之一縮放功能。 例如,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之在一第一方向上(例如,向上)之一滑移輸入手勢可引起經顯示內容在向使用者呈現時被擴大或放大(例如,增大視在字體大小)。同樣地,沿著裝置104之一邊緣之在一第二方向上(例如,向下)之一滑移輸入手勢可引起經顯示內容之一視在大小在向使用者呈現時縮小(例如,減小視在字體大小)。在方塊1122處,一滑移輸入手勢係大體藉由裝置之一邊緣處之一點及指向性箭頭所指示。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可包含一車載辨識模式,藉此運算系統使用回應於裝置104處之外部接觸而接收之力資料來偵測該裝置定位於一機動車輛內部且在經組態以在一使用者操作該車輛時固持電子裝置之一安裝裝置中。在其他實施方案中,在經由裝置104使用之一遊戲應用程式內,感測器502可實現用於操縱遊戲控制(諸如轉向機構、觸發機構及/或一特定遊戲環境的放大及縮小)之輸入控制功能。 圖12展示關於一電子裝置之力及手勢辨識特徵之多個裝置感測器功能的一方塊圖。類似於方塊1002及1102,方塊1202亦描繪與藉由裝置104基於一經偵測外部情境(其指示裝置之一邊緣處之一特定輸入手勢或使用者接觸)而執行之使用者輸入動作有關之裝置功能。 方塊1204指示裝置104可經組態以基於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向一使用者提供或產生一或多個相異觸覺回應或回饋。可回應於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偵測一臨限位準之力基於裝置之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而施加至該裝置邊緣而產生該等觸覺回應。該使用者接觸可對應於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例如,一輸入手勢)。 例如,裝置104可經組態以產生可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之相異觸覺回應或指示:i)在方塊1206處,基於裝置104偵測使用者接觸施加位準1力之一單次觸覺回應(振動/蜂鳴達一秒);ii)在方塊1208處,基於裝置104偵測使用者接觸施加位準2力之兩次觸覺回應(1秒振動/蜂鳴(2x));iii)在方塊1210處,基於裝置104偵測使用者接觸施加位準3力之三次觸覺回應(1秒振動/蜂鳴(3x))。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經組態以產生在裝置104之一顯示器上向使用者呈現之一視覺指示符。該視覺指示符可提供描繪可藉由使用者參考以獲得自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施加之特定力之力量值(例如,位準及牛頓)之一實例性力曲線或力標度的一圖形表示。 如上文所論述,方塊1212進一步指示裝置104可經組態以基於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判定或偵測使用者慣用手及/或基於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及裝置之一或多個特徵認證一使用者。 在方塊1214處,基於包含來自使用者之一左手掌及來自使用者之一右手掌之力輸入/接觸的使用者接觸而產生力資料。在方塊1216處,基於包含來自使用者之左手之手指及來自使用者之右手之手指之離散力輸入/接觸的使用者接觸而產生力資料。 在方塊1218處,藉由裝置104之運算系統使用自裝置104之邊緣處之來自使用者左手及右手之使用者接觸產生的經分析力資料來判定該裝置是否:a)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左手中;或b)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右手中。 如上文所論述,與使用者之一特定手之手掌或手指相關聯之力資料的分析可指示該使用者係右撇子或左撇子(例如,使用者慣用左手或使用者慣用右手)。因此,一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可指示裝置104已轉變至定位於使用者之右手中且經分析之力資料指示使用者具有用其等右手使用裝置之一經證實傾向。因此,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判定使用者係右撇子。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可經組態以產生裝置之一使用者之左手及右手之一使用者力輪廓。可基於由裝置104之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所引起且與使用者之左手及右手相關聯之重複發生之力值而產生該使用者力輪廓。 在一些例項中,使用者力輪廓可包含專屬於(例如,實質上專屬於)一特定使用者且基於使用者之慣用手之力值。例如,一左撇子使用者之一左手使用者力輪廓可包含基於使用者之實質上用其等左手使用裝置之傾向的詳細手掌及手指力資料。因此,在方塊1220處,裝置104可經組態以基於包含針對一特定使用者慣用手之力資料的一經產生之使用者力輪廓來認證該特定使用者。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裝置104可包含一指紋感測器,該指紋感測器可擷取及分析針對與使用者之左手手指及/或右手手指之一指紋相關聯之多個紋脊的資料。該經分析之指紋資料可用於判定一使用者之手之一大小(例如,一近似大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回應於判定該使用者之手之一大小,裝置104使用該經判定之手大小來正規化/調整或校準藉由感測器502產生之感測器信號。 圖13展示使用經接收之感測器信號以基於一電子裝置之一經偵測外部情境執行一裝置回應的一程序13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1300可藉由裝置104之一實例性運算系統以及上文所描述之感測器502來執行(perform或exectute)。 程序1300以方塊1302開始,其中一實例性電子裝置(例如,裝置104)回應於該裝置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一第一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在方塊1304處,裝置104回應於該裝置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一第二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緊鄰裝置之一內表面安置。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邊緣靠近該第一感測器且該第二邊緣靠近該第二感測器。 在方塊1306處,回應於裝置104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及接收第二輸入信號,裝置偵測該裝置之一外部情境。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外部情境之偵測可基於裝置104之一運算系統分析藉由第一輸入信號及第二輸入信號指示之力資料。該經偵測之外部情境至少指示裝置相對於一使用者之一位置或該裝置相對於該使用者之一定向。 在方塊1308處,回應於偵測外部情境,裝置104基於該經偵測之外部情境執行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以使裝置運作。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啟動一特定裝置模式,諸如一裝置監聽模式或一無線電傳輸模式。在其他實施方案中,使用者輸入動作可包含裝置使用/執行一特定應用程式,諸如執行一相機應用程式及使用該相機應用程式來擷取數位影像內容。 為提供與一使用者之互動,可在一電腦上實施本文所描述之系統及技術,該電腦具有用於向該使用者顯示資訊之一顯示裝置(例如,一LCD (液晶顯示器)監測器)及該使用者可藉由其提供輸入至該電腦之一鍵盤及一指向裝置(例如,一滑鼠或一軌跡球)。其他種類之裝置亦可用於提供與一使用者之互動;例如,提供給該使用者之回饋可為任何形式之感覺回饋,例如,視覺回饋、聽覺回饋或觸覺回饋;且來自該使用者之輸入可以任何形式被接收,包含聲音、語音或觸覺輸入。 已描述許多實施例。然而,將理解,可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做出各種修改。因此,其他實施例係在以下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雖然本說明書含有許多特定實施方案細節,但此等細節不應被理解為限制可主張之內容之範疇,而是被理解為描述可特定於特定實施例之特徵。本說明書中在分離實施例之情境中所描述之特定特徵亦可組合實施於一單個實施例中。 相反地,在一單個實施例之情境中描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分別實施於多個實施例中或以任何合適子組合實施。此外,儘管特徵在上文可被描述為依特定組合起作用且甚至最初如此主張,然來自一所主張之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在一些情況中可自該組合免除,且該所主張之組合可係關於一子組合或一子組合之變型。 類似地,雖然在圖式中依一特定順序描繪操作,但此不應被理解為需要依所展示之該特定順序或依循序順序來執行此等操作或需要執行所有經繪示之操作以達成所要結果。在特定境況中,多任務處理及平行處理可為有利的。此外,上文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之各種系統模組及組件之分離不應被理解為在所有實施例中需要此分離,且應理解,所描述之程式組件及系統可大體上一起整合於一單個軟體產品中或封裝於多個軟體產品中。 已描述標的之特定實施例。其他實施例係在以下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例如,在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敘述之動作可依不同順序執行且仍達成所要結果。作為一實例,附圖中所描繪之一些程序並不一定需要所展示之特定順序或循序順序來達成所要結果。 在下文中例示性概述一些實施例。 實例1: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 藉由一電子裝置之一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外殼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一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 藉由該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二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 藉由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等第一輸入信號及該等第二輸入信號之分析判定該電子裝置之一外部情境,該外部情境指示以下項之至少一者: i)該電子裝置相對於一使用者之一位置,或 ii)該電子裝置相對於該使用者之一定向;及 藉由該電子裝置回應於判定該電子裝置之該外部情境而基於該電子裝置之該經判定之外部情境執行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 實例2:如實例1之方法,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引起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自不顯示一虛擬鍵盤轉變至顯示一虛擬鍵盤。 實例3:如實例1或2之方法,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雙手或該使用者之一第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第二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將一虛擬鍵盤之一經顯示位置自定位於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之一第一位置處調整至定位於該電子裝置之該顯示器上之一第二位置處,其中該第二位置對應於該使用者之該第二手之一位置。 實例4:如前述實例之至少一者之方法,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 a)在該電子裝置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啟動該電子裝置之用於接收語音輸入之一監聽模式,及對該語音輸入供應一聲訊回覆, b)在該電子裝置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撤銷啟動該電子裝置之用於接收語音輸入之該監聽模式, c)啟動一語音輸入轉文字轉換模式,使得在該電子裝置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藉由該電子裝置接收之語音輸入被轉換成文字以在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呈現,或 d)撤銷啟動該語音輸入轉文字轉換模式。 實例5:如前述實例之至少一者之方法,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 a)啟動該電子裝置之一相機應用程式,或 b)引起該電子裝置之該相機應用程式擷取數位影像內容。 實例6:如前述實例之至少一者之方法,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 a)啟動該電子裝置之一音訊信號傳輸模式, b)撤銷啟動該電子裝置之該音訊信號傳輸模式,或 c)引起包括音訊資料之一無線電信號藉由該電子裝置之一傳輸器傳輸以藉由在該電子裝置之一臨限距離內之一第二電子裝置之一接收器接收。 實例7:如前述實例之至少一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處理器判定該第一邊緣處之該使用者接觸與該第二邊緣處之該使用者接觸同時發生; 其中判定該電子裝置之該外部情境包含基於同時發生之該第一邊緣處之該使用者接觸及該第二邊緣處之該使用者接觸判定一使用者輸入手勢包含: i)沿著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邊緣之一滑移輸入, ii)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邊緣處之一輕觸輸入,或 iii)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邊緣處及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二邊緣處之一擠壓輸入。 實例8:如實例7之方法,其中該電子裝置判定該使用者輸入手勢包含該滑移輸入、該輕觸輸入或該擠壓輸入,不考量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陀螺儀或加速度計感測器判定之該電子裝置之一或多個定向。 實例9:如前述實例之至少一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經判定之外部情境判定在該電子裝置定位於一使用者手中時,該使用者在固持該電子裝置時傾向使用之一特定手。 實例10:如實例9之方法,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該特定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該特定手中,排除定位於該使用者之雙手或該使用者之另一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調整一虛擬鍵盤之一經顯示位置。 實例11:一種電子系統,其包括: 一或多個處理裝置; 一或多個機器可讀儲存裝置,其或其等用於儲存可藉由該一或多個處理裝置執行以引起包括以下項之操作之執行的指令: 藉由一電子裝置之一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外殼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一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 藉由該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二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 藉由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等第一輸入信號及該等第二輸入信號之分析判定該電子裝置之一外部情境,該外部情境指示以下項之至少一者: i)該電子裝置相對於一使用者之一位置,或 ii)該電子裝置相對於該使用者之一定向;及 藉由該電子裝置回應於判定該電子裝置之該外部情境而基於該電子裝置之該經判定之外部情境執行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 實例12:如實例11之電子系統,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引起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自不顯示一虛擬鍵盤轉變至顯示一虛擬鍵盤。 實例13:如實例11或12之電子系統,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雙手或該使用者之一第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第二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將一虛擬鍵盤之一經顯示位置自定位於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之一第一位置處調整至定位於該電子裝置之該顯示器上之一第二位置處,其中該第二位置對應於該使用者之該第二手之一位置。 實例14:如實例11至13之至少一者之電子系統,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 a)在該電子裝置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啟動該電子裝置之用於接收語音輸入之一監聽模式,及對該語音輸入供應一聲訊回覆, b)在該電子裝置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撤銷啟動該電子裝置之用於接收語音輸入之該監聽模式, c)啟動一語音輸入轉文字轉換模式,使得在該電子裝置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之後,藉由該電子裝置接收之語音輸入被轉換成文字以在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呈現,或 d)撤銷啟動該語音輸入轉文字轉換模式。 實例15:如實例11至14之至少一者之電子系統,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 a)啟動該電子裝置之一相機應用程式,或 b)引起該電子裝置之該相機應用程式擷取數位影像內容。 實例16:如實例11至15之至少一者之電子系統,其中: 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 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 a)啟動該電子裝置之一音訊信號傳輸模式, b)撤銷啟動該電子裝置之該音訊信號傳輸模式,或 c)引起包括音訊資料之一無線電信號藉由該電子裝置之一傳輸器傳輸以藉由在該電子裝置之一臨限距離內之一第二電子裝置之一接收器接收。 實例17:如實例11至16之至少一者之電子系統,其進一步包括: 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處理器判定該第一邊緣處之該使用者接觸與該第二邊緣處之該使用者接觸同時發生; 其中判定該電子裝置之該外部情境包含基於同時發生之該第一邊緣處之該使用者接觸及該第二邊緣處之該使用者接觸判定一使用者輸入手勢包含: i)沿著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邊緣之一滑移輸入, ii)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邊緣處之一輕觸輸入,或 iii)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邊緣處及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二邊緣處之一擠壓輸入。 實例18:如實例17之電子系統,其中該電子裝置判定該使用者輸入手勢包含該滑移輸入、該輕觸輸入或該擠壓輸入,不考量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陀螺儀或加速度計感測器判定之該電子裝置之一或多個定向。 實例19:如實例11至18之至少一者之電子系統,其進一步包括: 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經判定之外部情境判定在該電子裝置定位於一使用者手中時,該使用者在固持該電子裝置時傾向使用之一特定手。 實例20:一或多種機器可讀儲存裝置,其或其等儲存可藉由一或多個處理裝置執行以引起包括以下項之操作之執行的指令: 藉由一電子裝置之一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外殼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一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 藉由該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二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 藉由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等第一輸入信號及該等第二輸入信號之分析判定該電子裝置之一外部情境,該外部情境指示以下項之至少一者: i)該電子裝置相對於一使用者之一位置,或 ii)該電子裝置相對於該使用者之一定向;及 藉由該電子裝置回應於判定該電子裝置之該外部情境而基於該電子裝置之該經判定之外部情境執行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
1‧‧‧感測器
2‧‧‧感測器
3‧‧‧感測器
4‧‧‧感測器
5‧‧‧感測器
6‧‧‧感測器
100‧‧‧設備
102‧‧‧外殼
103‧‧‧外殼壁/壁
104‧‧‧使用者裝置/裝置/運算裝置/經組裝裝置
106‧‧‧耦合板/板
108‧‧‧應變計感測單元/感測單元/感測器/應變計感測器
110‧‧‧內表面
112‧‧‧外表面/表面
114‧‧‧第一側
116‧‧‧第二側
118‧‧‧黏合劑/推壓力
120‧‧‧覆蓋玻璃
122‧‧‧電子電路/電路
124‧‧‧導線/導體
208‧‧‧應變計/電阻器
208a‧‧‧應變計組/第一應變計組/特徵部
208b‧‧‧應變計組/第二應變計組/特徵部
210‧‧‧應變計群組/參考特徵部
302‧‧‧橋接電路/電路
304‧‧‧電阻器定向
306‧‧‧電阻器定向
308‧‧‧正輸出端/輸出端/輸出節點
310‧‧‧負輸出端/輸出端/輸出節點
312‧‧‧差分電壓信號/信號
402‧‧‧圖形資料/圖表
402a‧‧‧方程式
404‧‧‧圖式
406‧‧‧資料參數
500‧‧‧程序
502‧‧‧應變計感測器/感測器
504‧‧‧方塊
506‧‧‧方塊
508‧‧‧力分佈輪廓/輪廓
510‧‧‧方塊
512‧‧‧方塊
514‧‧‧方塊
516‧‧‧方塊
518‧‧‧方塊
520‧‧‧方塊
602‧‧‧方塊
604‧‧‧方塊
606‧‧‧決策方塊
608‧‧‧方塊
610‧‧‧方塊
612‧‧‧方塊
614‧‧‧方塊
615‧‧‧方塊
616‧‧‧方塊
618‧‧‧方塊
620‧‧‧方塊
622‧‧‧方塊
700‧‧‧程序
702‧‧‧方塊
704‧‧‧方塊
706‧‧‧方塊
708‧‧‧方塊
710‧‧‧方塊
711‧‧‧方塊
712‧‧‧方塊
714‧‧‧方塊
716‧‧‧方塊
718‧‧‧方塊
720‧‧‧方塊
722‧‧‧方塊
724‧‧‧方塊
726‧‧‧方塊
728‧‧‧方塊
730‧‧‧方塊
732‧‧‧方塊
734‧‧‧方塊
736‧‧‧方塊
738‧‧‧方塊
740‧‧‧方塊
742‧‧‧方塊
744‧‧‧方塊
746‧‧‧方塊
748‧‧‧方塊
750‧‧‧方塊
752‧‧‧方塊
756‧‧‧方塊
758‧‧‧方塊
800‧‧‧程序
802‧‧‧方塊
804‧‧‧方塊
806‧‧‧方塊
808‧‧‧方塊
810‧‧‧方塊
812‧‧‧方塊
902‧‧‧方塊
904‧‧‧方塊
906‧‧‧方塊
908‧‧‧方塊
910‧‧‧虛擬鍵盤
912‧‧‧方塊
914‧‧‧麥克風圖標
916‧‧‧方塊
918‧‧‧無線電傳輸圖標
920‧‧‧方塊
922‧‧‧方塊
924‧‧‧方塊
926‧‧‧方塊
928‧‧‧方塊
930‧‧‧方塊
932‧‧‧方塊
1002‧‧‧方塊
1004‧‧‧方塊
1006‧‧‧方塊
1008‧‧‧方塊
1010‧‧‧方塊
1012‧‧‧方塊
1014‧‧‧方塊
1016‧‧‧方塊
1018‧‧‧方塊
1020‧‧‧方塊
1022‧‧‧方塊
1102‧‧‧方塊
1104‧‧‧方塊
1106‧‧‧方塊
1108‧‧‧方塊
1110‧‧‧方塊
1112‧‧‧方塊
1114‧‧‧方塊
1116‧‧‧方塊
1118‧‧‧方塊
1120‧‧‧方塊
1122‧‧‧方塊
1202‧‧‧方塊
1204‧‧‧方塊
1206‧‧‧方塊
1208‧‧‧方塊
1210‧‧‧方塊
1212‧‧‧方塊
1214‧‧‧方塊
1216‧‧‧方塊
1218‧‧‧方塊
1220‧‧‧方塊
1300‧‧‧程序
1302‧‧‧方塊
1304‧‧‧方塊
1306‧‧‧方塊
1308‧‧‧方塊
R1至R4‧‧‧電阻器
圖1展示與用於感測至一實例性電子裝置之使用者輸入之一設備相關聯的圖式。 圖2展示包含可用於圖1之設備中之多個應變計之圖式。 圖3展示包含可經實施以感測至一電子裝置之使用者輸入之電阻器組態及一實例性橋接電路的圖式。 圖4展示多個應變計感測器及與個別感測器量測相關聯之對應圖形資料的一圖式。 圖5展示描繪用於調整自多個感測器接收之輸入信號之一程序流程的一方塊圖。 圖6展示用於識別接納一電子裝置之一實例性保護殼體之性質的一程序流程圖。 圖7展示描繪用於偵測藉由一電子裝置接收之裝置情境及裝置手勢辨識之一程序流程的一方塊圖。 圖8展示使用經接收之感測器信號以基於施加至裝置之外部接觸力執行一裝置回應的一程序流程圖。 圖9展示一裝置可因該裝置偵測各種外部情境而啟動之多個裝置回應的一方塊圖。 圖10展示一裝置可因該裝置偵測特定類別之使用者輸入而啟動之多個裝置回應的一方塊圖。 圖11展示一裝置可因該裝置偵測特定類別之使用者輸入而啟動之多個裝置回應的另一方塊圖。 圖12展示關於一電子裝置之力及手勢辨識特徵之多個裝置感測器功能的一方塊圖。 圖13展示使用藉由一電子裝置接收之感測器信號以基於藉由該電子裝置偵測之一外部情境執行一裝置回應的一程序流程圖。 各種圖式中之相同元件符號及名稱指示相同元件。

Claims (16)

  1.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一電子裝置之一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外殼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應變(strain)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一應變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藉由該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應變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二應變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藉由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等第一輸入信號及該等第二輸入信號之分析,判定該電子裝置之一外部情境(context)包含位於該外殼之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user contact)於該電子裝置之相對側處實施一同時擠壓輸入(simultaneous squeeze input);及藉由該電子裝置,且回應於判定該電子裝置之該外部情境包含位於該外殼之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於該電子裝置之相對側處實施該同時擠壓輸入,而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i)啟動(activating)該電子裝置之一裝置助理(assistant)應用程式;(ii)播放經錄製之音訊資料作為一提示(prompt),使得一使用者以語音(voice)輸入回覆;及(iii)接收至該裝置助理應用程式之一語音輸入作為對該經錄製之音訊資料之一使用者回覆。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引起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自不顯示一虛擬鍵盤轉變至顯示一虛擬鍵盤。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雙手或該使用者之一第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第二手中;且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將一虛擬鍵盤之一經顯示位置自定位於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之一第一位置處調整至定位於該電子裝置之該顯示器上之一第二位置處,其中該第二位置對應於該使用者之該第二手之一位置。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a)啟動該電子裝置之一音訊信號傳輸模式,b)撤銷啟動該電子裝置之該音訊信號傳輸模式,或c)引起包括音訊資料之一無線電信號藉由該電子裝置之一傳輸器傳輸以藉由在該電子裝置之一臨限距離內之一第二電子裝置之一接收器接收。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電子裝置判定該外部情境包含使用者接觸實施該同時擠壓輸入不考量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陀螺儀或加速度計感測器判定之該電子裝置之一或多個定向。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經判定之外部情境判定在該電子裝置定位於一使用者手中時,該使用者在固持該電子裝置時傾向使用之一特定手。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應變感測器及該第二應變感測器各自分別覆蓋於該外殼之兩個相對側;且於該外殼之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在該使用者同時擠壓該電子裝置之該等相對側時提供一同時力(concurrent force)於該第一應變感測器及該第二應變感測器上。
  8. 一種電子系統,其包括:一或多個處理裝置;一或多個機器可讀儲存裝置,其或其等用於儲存可藉由該一或多個處理裝置執行以引起包括以下項之操作之執行的指令:藉由一電子裝置之一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外殼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應變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一應變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藉由該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應變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二應變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藉由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等第一輸入信號及該等第二輸入信號之分析,判定該電子裝置之一外部情境包含位於該外殼之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於該電子裝置之相對側處實施一同時擠壓輸入;及藉由該電子裝置,且回應於判定該電子裝置之該外部情境包含位於該外殼之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處於該電子裝置之相對側處實施該同時擠壓輸入,而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i)啟動該電子裝置之一裝置助理應用程式;(ii)播放經錄製之音訊資料作為一提示,使得一使用者以語音輸入回覆;及(iii)接收至該裝置助理應用程式之一語音輸入作為對該經錄製之音訊資料之一使用者回覆。
  9. 如請求項8之電子系統,其中: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引起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自不顯示一虛擬鍵盤轉變至顯示一虛擬鍵盤。
  10. 如請求項8之電子系統,其中: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雙手或該使用者之一第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一第二手中;且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將一虛擬鍵盤之一經顯示位置自定位於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之一第一位置處調整至定位於該電子裝置之該顯示器上之一第二位置處,其中該第二位置對應於該使用者之該第二手之一位置。
  11. 如請求項8之電子系統,其中:該外部情境指示該電子裝置已自未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轉變至定位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手中;且藉由該電子裝置執行之該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包含以下項之至少一者:a)啟動該電子裝置之一音訊信號傳輸模式,b)撤銷啟動該電子裝置之該音訊信號傳輸模式,或c)引起包括音訊資料之一無線電信號藉由該電子裝置之一傳輸器傳輸以藉由在該電子裝置之一臨限距離內之一第二電子裝置之一接收器接收。
  12. 如請求項8之電子系統,其中該電子裝置判定該外部情境包含使用者接觸實施該同時擠壓輸入不考量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陀螺儀或加速度計感測器判定之該電子裝置之一或多個定向。
  13. 如請求項8之電子系統,其進一步包括: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經判定之外部情境判定在該電子裝置定位於一使用者手中時,該使用者在固持該電子裝置時傾向使用之一特定手。
  14. 一或多種非暫時性機器可讀儲存裝置,其或其等儲存可藉由一或多個處理裝置執行以引起包括以下項之操作之執行的指令:藉由一電子裝置之一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外殼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應變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一應變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藉由該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應變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二應變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藉由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等第一輸入信號及該等第二輸入信號之分析,判定該電子裝置之一外部情境包含位於該外殼之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於該電子裝置之相對側處實施一同時擠壓輸入;及藉由該電子裝置,且回應於判定該電子裝置之該外部情境包含位於該外殼之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處於該電子裝置之相對側處實施該同時擠壓輸入之使用者接觸而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一特定使用者輸入動作:(i)啟動該電子裝置之一裝置助理應用程式;(ii)播放經錄製之音訊資料作為一提示,使得一使用者以語音輸入回覆;及(iii)接收至該裝置助理應用程式之一語音輸入作為對該經錄製之音訊資料之一使用者回覆。
  15. 一種以電腦執行之方法,其包括藉由一電子裝置之一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外殼之一第一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應變感測器接收第一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一應變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側上之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藉由該處理器,回應於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邊緣處之使用者接觸自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應變感測器接收第二輸入信號,其中該第二應變感測器係藉由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側上之該電子裝置之該外殼覆蓋,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二側相對於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側;藉由該處理器,及基於該等第一輸入信號及該等第二輸入信號之分析,判定位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邊緣處之該使用者接觸提供一同時力於該第一應變感測器及該第二應變感測器上,該同時力表示於該電子裝置之相對側處之一同時擠壓輸入;及回應於判定該使用者接觸提供表示於該電子裝置之相對側處之同時擠壓輸入之於該第一應變感測器及該第二應變感測器上的該同時力而執行以下步驟:(i)啟動該電子裝置之一裝置助理應用程式;(ii)藉由該裝置助理應用程式供應一聲訊提示(audible prompt)以回應於被該使用者接觸所啟動;及(iii)接收至該裝置助理應用程式之一語音輸入作為對該聲訊提示之一使用者回覆。
  16. 如請求項15之以電腦執行之方法,其進一步回應於判定該使用者接觸提供表示於該電子裝置之相對側處之該同時擠壓輸入之該同時力於該第一應變感測器及該第二應變感測器上,而在該電子裝置之一顯示器上呈現一圖標(icon),以提供已啟動一監聽(listening)模式之指示。
TW107100053A 2017-04-18 2018-01-02 回應於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 TWI679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90,756 US10635255B2 (en) 2017-04-18 2017-04-18 Electronic device response to force-sensitive interface
US15/490,756 2017-04-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575A TW201839575A (zh) 2018-11-01
TWI679562B true TWI679562B (zh) 2019-12-11

Family

ID=60937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0053A TWI679562B (zh) 2017-04-18 2018-01-02 回應於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635255B2 (zh)
EP (1) EP3612920A1 (zh)
CN (1) CN108737633A (zh)
TW (1) TWI679562B (zh)
WO (1) WO20181947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45434A (ja) * 2016-09-14 2018-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635255B2 (en) * 2017-04-18 2020-04-28 Google Llc Electronic device response to force-sensitive interface
US11093197B2 (en) * 2017-07-31 2021-08-17 Stmicro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increase display area utiliz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displays
US11089446B2 (en) * 2018-01-11 2021-08-10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10332367B1 (en) * 2018-10-17 2019-06-25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haptic vibration for inter device communication
US10656763B1 (en) * 2019-01-04 2020-05-19 Sensel, Inc. Dynamic adjustment of a click threshold corresponding to a force-based tactile sensor
KR20200111939A (ko) * 2019-03-20 2020-10-05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신경망 가속 장치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USD907032S1 (en) 2019-07-07 2021-01-05 Tangible Play, Inc. Virtualization device
US20210006730A1 (en) 2019-07-07 2021-01-07 Tangible Play, Inc. Computing device
US11216233B2 (en) * 2019-08-06 2022-01-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plicating content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on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s
US10999421B1 (en) 2019-12-17 2021-05-04 Robert Bosch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pressure sensors in an electric device
US10812639B1 (en) * 2019-12-17 2020-10-20 Robert Bosch Gmbh Pressure chamber and associated pressure sensors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227737B (zh) * 2019-12-30 2022-12-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用于电子装置的输入方法
USD937868S1 (en) 2020-05-21 2021-12-07 Tangible Play, Inc.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 transitional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KR20220005740A (ko) * 2020-07-07 2022-01-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의 동작 신호를 발생시키는 방법, 컴퓨터 프로그램 및 그 전자 기기
US11494031B2 (en) * 2020-08-23 2022-11-08 Sentons Inc. Touch input calibration
US11579704B2 (en) * 2021-03-24 2023-02-14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input threshold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5317A1 (en) * 2008-10-06 2010-04-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depending on a user's contact pattern
US20130234948A1 (en) * 2012-03-11 2013-09-12 Jing Jian Selecting and Updating Location of Virtual Keyboard in a GUI Layout in Response to Orientation Change of a Portable Device
US20130300668A1 (en) * 2012-01-17 2013-11-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Grip-Based Device Adaptations
CN103502914A (zh) * 2011-06-29 2014-01-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CN104049734A (zh) * 2013-03-13 2014-09-17 伊梅森公司 基于用户接触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91830A (en) 1972-06-26 1975-04-23 Welwyn Electric Ltd Switches
US5648757A (en) 1994-10-24 1997-07-15 Vernace; Salvatore J. Remote control protective holder and detection device
JP3662682B2 (ja) 1996-09-20 2005-06-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航空機主翼に作用する荷重の推定方法
EP0847003A3 (en) 1996-12-03 2004-01-02 Texas Instruments Inc. An audio memo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ATE207647T1 (de) 1997-02-12 2001-11-15 Siemens Ag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kodierter hochfrequenzsignale
US5988000A (en) 1998-06-23 1999-11-23 Case Corporation Multi dimensional strain sensor
US6414619B1 (en) 1999-10-22 2002-07-02 Eric J. Swanson Autoranging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 circuitry
US6392584B1 (en) 2000-01-04 2002-05-21 Richard Eklu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warning of potential failure of rotating and vibrating machines
US7657128B2 (en) 2000-05-23 2010-02-02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Optical force sensor
JP4333019B2 (ja) 2000-10-25 2009-09-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および制御方法
US6526801B2 (en) 2000-12-29 2003-03-04 Edwards Systems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drift in gas sensing equipment
US8949902B1 (en) 2001-02-06 2015-02-03 Rovi Guid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udio-based guidance
CA2353697A1 (en) 2001-07-24 2003-01-24 Tactex Controls Inc. Touch sensitive membrane
US7020503B2 (en) 2002-03-27 2006-03-2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mechanical strain in a mobile phone
US7532202B2 (en) 2002-05-08 2009-05-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selining techniques in force-based touch panel systems
US20040203503A1 (en) 2002-05-31 2004-10-14 Rollins Thomas James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990435B2 (en) 2002-10-10 2006-01-24 Harmonic Drive Systems Inc. Tactile sensing method and system
US8373660B2 (en) 2003-07-14 2013-02-12 Matt Pallakoff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ortable multimedia client
US7158118B2 (en) 2004-04-30 2007-01-02 Hillcrest Laboratories, Inc. 3D pointing devices with orientation compensation and improved usability
US20060041926A1 (en) * 2004-04-30 2006-02-23 Vulcan Inc. Voice control of multimedia content
CA2576010C (en) 2004-08-03 2011-07-26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Head mounted display with wave front modulator
US7705586B2 (en) 2004-09-27 2010-04-27 Nxp B.V. Magnetic sensor for input devices
US20080166966A1 (en) 2004-12-20 2008-07-10 Shogo Hamasak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7546772B2 (en) 2004-12-30 2009-06-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
US8945095B2 (en) 2005-03-30 2015-02-03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Force and torque sensing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US7337085B2 (en) 2005-06-10 2008-02-26 Qsi Corporation Sensor baseline compensation in a force-based touch device
KR20060131542A (ko) 2005-06-16 2006-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절전 장치 및 방법
US7389434B2 (en) * 2005-08-30 2008-06-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Keep awake heuristic
WO2008021241A2 (en) 2006-08-11 2008-02-21 Entegris, Inc. Auto ran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analog signal
US20080053713A1 (en) 2006-08-30 2008-03-06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A Legal Entity Of Taiwan) Touch-sensitiv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touch-sensitive input device
US8564544B2 (en) * 2006-09-06 2013-10-22 Apple Inc. Touch scre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customizing display of content category icons
US20080088597A1 (en) 2006-10-11 2008-04-17 Apple Inc. Sensor configurations in a user input device
US8078884B2 (en) 2006-11-13 2011-12-13 Veveo, Inc.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nd presenting content based on user identification
US8539765B2 (en) 2007-02-19 2013-09-24 Michael Miller Engine
US20090312051A1 (en) 2008-06-13 2009-12-1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00006219A (ko) * 2008-07-09 2010-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015918A1 (en) 2008-07-18 2010-01-21 Ferro Solutions, Inc. Wireless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using magneto-electric devices
KR20100039194A (ko) 2008-10-06 2010-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접촉 패턴에 따른 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 표시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장치
KR101598078B1 (ko) * 2008-10-06 2016-0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압전 센서를 이용한 입력 장치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KR101555511B1 (ko) 2008-10-09 2015-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압전 센서를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의 홀드 기능 제어 방법 및장치
CN101800354B (zh) 2008-11-06 2015-03-11 庞研究有限公司 嵌入电池内的天线、无线设备和无线设备的智能外壳
US20100123686A1 (en) 2008-11-19 2010-05-20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iezoresistive force sensor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KR100993733B1 (ko) 2008-12-11 2010-11-10 이상선 Rfid 태그를 이용한 위치확인 시스템
JP5243988B2 (ja) 2009-02-10 2013-07-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軸力覚センサおよび加速度センサ
US8305358B2 (en) 2009-02-10 2012-11-0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ensor, display including a sensor, and method for using a sensor
US20120098530A1 (en) 2009-03-26 2012-04-26 Namiki Seimitsu Houseki Kabushiki Kaisha Piezoelectric/magnetostrictive composite magnetic sensor
JP2010262557A (ja) * 2009-05-11 2010-11-18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294105B2 (en) 2009-05-22 2012-10-23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n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offset gestures
EP2443532B1 (en) 2009-06-16 2018-01-24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virtual keyboard for handheld device
KR20110031797A (ko) * 2009-09-21 2011-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US8780055B2 (en) 2009-10-02 2014-07-15 Blackberry Limited Low power wakeup detection circuit and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low power wakeup detection circuit
US8970507B2 (en) 2009-10-02 2015-03-0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of waking up and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nfigured to perform the same
WO2011070554A2 (en) 2009-12-13 2011-06-16 Ringbow Ltd. Finger-worn inpu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110187651A1 (en) 2010-02-03 2011-08-0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ouch screen having adaptive input parameter
US8559086B2 (en) 2010-02-17 2013-10-15 Microvision, Inc. Piezoresistive sensors for MEMS device having rejection of undesired motion
JPWO2011125185A1 (ja) * 2010-04-07 2013-07-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走行支援装置
US8760392B2 (en) 2010-04-20 2014-06-24 Invensense, Inc. Wireless motion processing sensor systems suitable for mobile and battery operation
US8417303B2 (en) 2010-07-09 2013-04-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device case
US8593418B2 (en) * 2010-08-08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display content
US8351993B2 (en) 2010-10-08 2013-01-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vice having side sensor
US20120260220A1 (en) * 2011-04-06 2012-10-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gesture recognition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5453351B2 (ja) * 2011-06-24 2014-03-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情報端末、操作状態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130002565A1 (en) 2011-06-28 2013-01-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tecting portable device orientation and user posture via touch sensors
US8780074B2 (en) 2011-07-06 2014-07-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ual-function transducer for a touch panel
US8988384B2 (en) 2011-09-23 2015-03-24 Apple Inc. Force sensor interface for touch controller
US8723824B2 (en) 2011-09-27 2014-05-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idewall displays
WO2013055883A2 (en) 2011-10-14 2013-04-18 Nextinput, Inc. Force sensitive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US9246486B2 (en) 2011-12-16 2016-01-2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noise-cancelling force sensor
US20130160567A1 (en) 2011-12-21 2013-06-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rce sensor
US8878788B2 (en) 2012-01-09 2014-11-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Touch screen device with surface switch
US9008976B2 (en) 2012-02-09 2015-04-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Wireless torque measurement system using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US9158383B2 (en) 2012-03-02 2015-10-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orce concentrator
US9315004B2 (en) 2012-03-06 2016-04-19 Apple Inc. Accessory units for consume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ated assemblies and methods
US20140309876A1 (en) 2013-04-15 2014-10-16 Flextronics Ap, Llc Universal vehicle voice command system
US8583198B1 (en) 2012-04-18 2013-11-12 Thomas E. Coverstone Active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9298912B2 (en) 2012-04-24 2016-03-29 Behaviometrics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human swipe input sequence behavior and using a confidence value on a score to detect fraudsters
US9046431B2 (en) 2012-06-28 2015-06-0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ingle ear stator antenna for wireless torque measurement system
US20140002376A1 (en) 2012-06-29 2014-01-02 Imm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hortcut touch gestures with haptic feedback
US9279733B2 (en) 2012-07-03 2016-03-08 Apple Inc. Bulk amorphous alloy pressure sensor
US9916060B2 (en) 2012-07-05 2018-03-13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rranging icons displayed in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KR101388142B1 (ko) 2012-07-11 2014-04-23 전자부품연구원 휴대 단말기의 전력공급용 압전 발전기
US8878637B2 (en) 2012-08-08 2014-11-04 Jared A. Sartee Accessory device
US9218032B2 (en) 2012-08-09 2015-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mobile device
KR101963207B1 (ko) * 2012-11-02 2019-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기의 동작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9081569B2 (en) 2012-12-10 2015-07-14 Blackberry Limited Active stylus force sensing mechanism for generating a wakeup interrupt to the controller
WO2014093506A1 (en) 2012-12-11 2014-06-19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hrough Its Center For Commercialization Use of hand posture to improve text entry
US20140200054A1 (en) 2013-01-14 2014-07-17 Fraden Corp. Sensing case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543861B2 (en) 2013-02-04 2017-01-10 Blackberry Limited Piezoelectric generator
US20140218372A1 (en) * 2013-02-05 2014-08-07 Apple Inc. Intelligent digital assistant in a desktop environment
EP2784521B1 (en) 2013-03-28 2019-04-17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Sensor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2118403B1 (ko) 2013-05-08 2020-06-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 기기, 연성 기기의 형상 감지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US9405379B2 (en) 2013-06-13 2016-08-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lassification of user input
EP2816442B1 (en) 2013-06-20 2019-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grip sensing
WO2015047616A1 (en) 2013-08-23 2015-04-02 Tiyqmat Research Llc Force sensing switch
US9898642B2 (en) 2013-09-09 2018-02-20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fingerprint sensor inputs
US20150069126A1 (en) 2013-09-09 2015-03-12 Omne Mobile Paymen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devices using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 and magnetic field detector
WO2015047360A1 (en) * 2013-09-29 2015-04-02 Rinand Solutions Llc Force sensing compliant enclosure
US20150160770A1 (en) * 2013-12-05 2015-06-1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ontact signature control of device
GB2521163A (en) 2013-12-11 2015-06-17 Melexis Technologies Nv Semiconductor pressure sensor
KR102145739B1 (ko) 2014-02-28 2020-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398456B2 (en) 2014-03-07 2016-07-1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ccessory-based transmit power control
KR20150110356A (ko) 2014-03-21 2015-10-02 임머숀 코퍼레이션 센서의 데이터를 햅틱 효과들로 변환하는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US20150296622A1 (en) 2014-04-11 2015-10-15 Apple In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With Semiconductor Strain Gauge
AU2014391723B2 (en) 2014-04-21 2018-04-05 Apple Inc. Apportionment of forces for multi-touch input devices of electronic devices
US9965076B2 (en) 2014-05-15 2018-05-08 Bebop Sensors, Inc. Piezoresistive sensors and applications
US9594427B2 (en) 2014-05-23 2017-03-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inger tracking
WO2016027113A1 (en) 2014-08-22 2016-02-25 Thomson Licensing Pairing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by pressing the devices together
JP2017528737A (ja) 2014-09-19 2017-09-28 クロッカス テクノロジ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磁気センサベースの表面形状分析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7438819A (zh) 2014-10-30 2017-12-05 蒂莫西·金·因·塞托 带有压力感应侧面的电子设备
US9690361B2 (en) 2014-12-24 2017-06-27 Intel Corporation Low-power context-aware control for analog frontend
US10296123B2 (en) 2015-03-06 2019-05-21 Apple Inc. Reducing noise in a force signal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776951B (zh) 2015-03-30 2017-06-2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压阻式mems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54762A1 (en) 2015-04-02 2016-10-06 Insight Diagnostics Inc. Portable detection device
CN108027683A (zh) 2015-07-15 2018-05-11 互联电子公司 力传感边框触摸界面
US10055048B2 (en) 2015-07-31 2018-08-21 Apple Inc. Noise adaptive force touch
CN105468199B (zh) 2015-12-26 2019-01-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力感测的面板
US10180755B2 (en) * 2016-02-29 2019-01-15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ynamic thresholding for force detection
CN105975137B (zh) 2016-07-07 2020-11-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TWM533228U (en) 2016-07-26 2016-12-01 Asia Tech Image Inc Contact image sensor module
CN106445374A (zh) 2016-08-29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交互控制方法和装置
TWM538191U (zh) 2016-10-14 2017-03-11 佳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整合指紋辨識區之觸控面板
US10095342B2 (en) 2016-11-14 2018-10-09 Google Llc Apparatus for sensing user input
US10001808B1 (en) 2017-03-29 2018-06-19 Google Llc Mobile device accessory equipped to communicate with mobile device
US10013081B1 (en) 2017-04-04 2018-07-03 Google Llc Electronic circuit and method to account for strain gauge variation
US10635255B2 (en) * 2017-04-18 2020-04-28 Google Llc Electronic device response to force-sensitive interface
US10514797B2 (en) 2017-04-18 2019-12-24 Google Llc Force-sensitive user input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209927B2 (en) 2017-12-11 2021-12-28 Google Llc Apparatus for sensing user inpu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5317A1 (en) * 2008-10-06 2010-04-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depending on a user's contact pattern
CN103502914A (zh) * 2011-06-29 2014-01-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US20130300668A1 (en) * 2012-01-17 2013-11-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Grip-Based Device Adaptations
US20130234948A1 (en) * 2012-03-11 2013-09-12 Jing Jian Selecting and Updating Location of Virtual Keyboard in a GUI Layout in Response to Orientation Change of a Portable Device
CN104049734A (zh) * 2013-03-13 2014-09-17 伊梅森公司 基于用户接触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575A (zh) 2018-11-01
US10635255B2 (en) 2020-04-28
CN108737633A (zh) 2018-11-02
EP3612920A1 (en) 2020-02-26
US20180299996A1 (en) 2018-10-18
US20200257391A1 (en) 2020-08-13
US11237660B2 (en) 2022-02-01
WO2018194719A1 (en) 2018-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9562B (zh) 回應於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
TWI708178B (zh) 用於一電子裝置之力敏使用者輸入介面
EP2521959B1 (en) User interfac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force-sensitive input
US10719162B2 (en) Force sensing bezel touch interface
US9519419B2 (en) Skinnable touch device grip patterns
WO2017080110A1 (zh) 根据触摸信号实现移动终端操作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US2015030168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putting information
US20150160770A1 (en) Contact signature control of device
US2013005013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luding op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accidental touch inputs
KR20100006219A (ko)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방법 및 장치
US89538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volume using distance sensors
US2016017923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put method and program
US9898153B2 (en) Force sensing using capacitive touch surfaces
US11556240B2 (en) Gesture recognition on watch bezel using strain gauges
CN105205421B (zh) 检测便携式装置被拿取的方法
CN112882586A (zh) 手写设备、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