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914A - 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914A
CN103502914A CN201280020254.9A CN201280020254A CN103502914A CN 103502914 A CN103502914 A CN 103502914A CN 201280020254 A CN201280020254 A CN 201280020254A CN 103502914 A CN103502914 A CN 103502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onfiguring area
personal digital
digital assistant
assista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02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2914B (zh
Inventor
森永康夫
太田学
塚本昌克
樋口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02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2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9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不受用户的持握特征的个体差异的影响,适当地取得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的移动信息终端。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取得持握压力分布;持握压力记录仪,对每个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压力传感器记录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具备取得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判定在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的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以及配置区域取得部,在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将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位置作为基准设定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

Description

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根据在持握移动信息终端时的持握特征来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单手/双手操作等)的功能的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开始使用具备作为用户界面的触摸面板的移动信息终端。在采用了触摸面板的移动信息终端中,用户通过对画面触摸或滑动手指,能够直观地进行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进而,近年的移动信息终端在内部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较多,在这样的移动信息终端中,能够与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重力方向配合而自动切换显示画面的显示方向。因此,用户能够根据状况以多种持握状态、操作状态使用移动信息终端。例如,用户能够以右手持握移动信息终端的状态下仅以右手手指(主要是右手拇指)操作,或以左手持握移动信息终端的状态下仅以左手手指(主要是左手拇指)操作,或以右手持握移动信息终端的状态下仅以左手手指(主要是左手食指)操作,或以左手持握移动信息终端的状态下仅以右手手指(主要是右手食指)操作。此外,例如用户还能够不持握移动信息终端,而在台上等以右手手指、或左手手指操作,还可在以双手持握移动信息终端的状态下,以双手手指(主要是双手拇指)操作。
虽然这样针对移动信息终端的持握状态、操作状态产生多种变化,但以往的移动信息终端不能够进行适用于各持握状态以及各操作状态的画面显示。例如,要在以右(左)手持握的状态下以右(左)手拇指操作触摸面板(以下,将该操作方法称为单手操作)时,在触摸面板的右上角或左下角、左上角或右下角产生通过该右(左)手拇指难以按下的区域。在该区域中显示图标、链接目的地等的情况下,用户难以在单手操作的状态下按下该区域上显示的图标、链接目的地。例如,假设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在电车内站立的状态下要操作移动信息终端时,认为在用户防备电车的摇晃而以一只手握住电车的吊环或扶手的状态下,要以另一只手单手操作移动信息终端。
如上述那样在触摸面板上的、以右(左)手拇指难以按下的区域内,显示着用户要按下的图标、链接目的地等的情况下,用户只能将该操作忍耐至下一个电车停车时,在电车停车时使用双手进行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或者,在电车行驶时暂时中断握住吊环或扶手等,暂时地使用双手进行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在电车行驶时未握住吊环或扶手等的情况下,电车较大摇晃的情况下,用户可能失去平衡而跌倒。此外,有在电车拥挤的情况下,存在与其它乘客相撞,或踩到其它乘客的脚的危险。此外,例如,用户在单手中持握不能背负的货物的状态下,要以另一只手操作移动信息终端时,也产生同样的不便。此时,用户需要暂时将货物卸下至地面而进行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
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通过使用在壳体的左边框上侧配置的触摸传感器(以下,称为左传感器)和在壳体的右边框上侧配置的触摸传感器(以下,称为右传感器),使用左右传感器中的拇指的检测状态、以及触摸面板的检测状态,管理当前的用户的保持状态是左单手操作/右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哪一个,从而解决上述课题。具体而言,若假设将(左传感器、右传感器、触摸面板)的检测状态通过○=检测、×=未检测而表示,则例如在左右传感器、触摸面板的任一个都变为未检测的情况下能够表示为(左传感器、右传感器、触摸面板)=(×,×,×)。在此,若将初始状态S1定义为用户未持握便携式终端、且未触摸触摸面板的状态,则能够将初始状态S1表示为(×,×,×)。若检测到从该初始状态(×,×,×)至状态(○,×,×)的变化,则判断为添加左手拇指至便携式终端的壳体左边框上侧,转移至左单手保持状态S2。若检测到从左单手保持状态S2(○,×,×)至状态(×,×,×)的变化,则判断为拇指移动而触摸触摸面板的临近,转移至左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3。然后若检测到从左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3(×,×,×)至状态(×,×,○),则判断为以拇指触摸触摸面板,转移至左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4。此外,若检测到从左单手保持的状态S2(○,×,×)至状态(○,×,○)的变化,则判断为在以左单手保持的状态下以右手手指操作触摸面板,转移至左保持右操作的状态S5。
右手的情况也相同。若检测到从初始状态(×,×,×)至状态(×,○,×)的变化,则判断为添加右手拇指至便携式终端的壳体右边框上侧,转移至右单手保持状态S6。若检测到从右单手保持状态S6(×,○,×)至状态(×,×,×)的变化,则判断为拇指移动而触摸触摸面板的临近,转移至右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然后若检测到从右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至状态(×,×,○)的变化,则判断为以拇指触摸触摸面板,转移至右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8。此外,若检测到从右单手保持的状态S6(×,○,×)至状态(×,○,○)的变化,则判断为在以右单手保持的状态下,以左手手指操作触摸面板,转移至右保持左操作的状态S9。这样,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管理当前的用户的保持状态是左单手操作/右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哪一个,变更在触摸面板中的操作按钮的配置,以使在任一个保持状态下都易于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698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要通过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管理当前的用户的保持状态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未考虑在用户的持握的方法中存在个体差异的点。因此,认为在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中针对用户的保持状态的管理不能够给予一定程度以上的精度。例如,在左保持右操作的状态S9中,用户不限于必须添加左手拇指至便携式终端的壳体左边框上侧。用户不将左手拇指添加至便携式终端的壳体左边框上侧,而可能使拇指向拇指前端朝向用户的面部的方向转动,以拇指的根按压壳体左边框中央部。在用户持握便携式终端的下部的情况下,在壳体左边框上侧配置的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可能变为未检测。此时,通过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不能正确地管理用户的保持状态,不能进行适应于各保持状态的操作按钮的配置变更。
第二个问题是左传感器、右传感器、触摸面板示出的一个检测状态表示的用户的保持状态由于转移的路径不同而有多个。例如根据转移路径,将检测状态(×,×,×)作为初始状态S1、左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3、右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某一个保持状态而管理。例如,假设通过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检测状态(×,×,×)判别为左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3,但事实是该判别结果为误判别,实际上右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为正解。此时,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在之后发生向状态(×,×,○)的转移的情况下,将转移后的保持状态误判别为左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4。由于实际上是从右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至状态(×,×,○)的转移,判别为转移至右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8是正解。像这样,关于根据作为误判别的结果的左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4进行在之后的转移目的地中的判别,进一步重复误判别。
从而,在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中用户的保持状态的判别流程在某一个地方发生判别错误的情况下,基于之后的转移的判别结果全部变得错误。基于这样错误的判别结果进行触摸面板的操作按钮的配置变更,反而使用户感到烦躁,从而使用户的不便增大,因此是个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受用户的持握特征的个体差异的影响,适当地取得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的移动信息终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移动信息终端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持握压力记录仪、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以及配置区域取得部。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具备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持握压力记录仪对每个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压力传感器记录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取得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判定在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配置区域取得部在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将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位置作为基准而取得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信息终端,能够不受用户的持握特征的个体差异的影响,适当地取得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纵显示的情况的双手操作的持握特征的图。
图1B是表示纵显示的情况的单手操作的持握特征的图。
图2A是表示横显示的情况的双手操作的持握特征的图。
图2B是表示横显示的情况的单手操作的持握特征的图。
图3A是表示在单手操作时将操作手指向上方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3B是表示在单手操作时将操作手指向下方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3C是表示伴随操作手指的移动的持握压力变动区域的图。
图4是例示全部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具备的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图。
图5是表示说明持握压力变动点的位置和操作状态的关系的图,A表示纵显示、左单手操作的情况,B表示纵显示、右单手操作的情况,C表示横显示、左单手操作的情况,D表示横显示、右单手操作的情况。
图6是表示说明持握压力变动点的位置和画面方向和操作状态的关系的图,A表示将上下设为顶部底部的纵显示且左单手操作的情况,B表示将上下设为顶部底部的纵显示且右单手操作的情况,C表示将右左设为顶部底部的横显示且左单手操作的情况,D表示将右左设为顶部底部的横显示且右单手操作的情况。
图7A是例示画面方向未知且左单手操作的情况的操作手指移动区域的图。
图7B是例示画面方向未知且右单手操作的情况的操作手指移动区域的图。
图7C是表示重合图7A和7B的操作手指移动区域而得到的最佳配置区域的图。
图8A是例示画面方向已知且左单手操作的情况的操作手指移动区域的图。
图8B是表示从图8A的操作手指移动区域得到的最佳配置区域的图。
图9A是例示持握压力变动点在相对下侧存在的情况的最佳配置区域的图。
图9B是例示持握压力变动点在相对上侧存在的情况的最佳配置区域的图。
图10是例示触摸面板记录仪记录的日志(log)的图,A表示纵显示且左单手操作的情况,B表示纵显示且右单手操作的情况,C表示横显示且左单手操作的情况,D表示横显示且右单手操作的情况。
图11是例示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的图,A表示图标的情况,B表示键盘的情况,C表示链接目的地的情况。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5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5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6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6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7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7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8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8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对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说明。
<用语的说明>
[移动信息终端]
作为将移动信息终端具体化的设备的例,有便携式终端、PDA、便携式游戏机、电子笔记本、电子书籍专用终端等。其中,不限于这些列举的设备,若是(1)持握的同时使用的设备而在使用时能够取得持握压力,(2)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都可操作,(3)具备触摸面板设备,则任何设备都能够设为本发明的移动信息终端。在实施例中的说明中作为具体例详细地说明便携式终端。
[单手操作/双手操作]
将以右手持握移动信息终端的状态下以右手拇指操作触摸面板的情况、和以左手持握的状态下以左手拇指操作触摸面板的情况都称为单手操作。此外,将以右手持握移动信息终端的状态下以左手手指操作触摸面板的情况、和以左手持握的状态下以右手手指操作触摸面板的情况都称为双手操作。
[显示方向/画面方向]
把通过将移动信息终端的长方形显示画面的较长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而显示还是作为左右方向而显示,从而区别的显示的方向称为显示方向。此外,将移动信息终端的显示画面的顶部底部的方向称为画面方向,或者顶部底部的方向。
[纵显示/横显示]
把移动信息终端的显示方向是将显示画面较长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朝向的情况称为纵显示。此外,把移动信息终端的显示方向是将显示画面较长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的朝向的情况称为横显示。
[操作手指]
将接触移动信息终端的触摸面板并操作移动信息终端的指称为操作手指。
[变动点]
在后述的全部实施例中出场的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针对各压力传感器计算的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时,将该压力传感器在移动信息终端中的位置称为变动点。
[变动次数/变动次数超过点]
将后述的实施例2、4、6、7、8中出场的由变动次数计数部计数的各压力传感器在规定时间内成为变动点的次数称为变动次数。此外,将该变动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压力传感器在移动信息终端中的位置称为变动次数超过点。
[持握压力变动点]
在对所述的变动点和变动次数超过点进行总称的情况下,称为持握压力变动点。
[可操作对象]
总称显示在移动信息终端的显示画面且用户可操作的对象。具体而言是图标、链接目的地、键盘等。
<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的持握特征的差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信息终端不限于便携式终端,能够设为多种设备,但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中例示具备触摸面板的便携式终端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A、1B、图2A、2B、图3A、3B、3C,说明用户持握具备触摸面板的便携式终端时的用户的左手手指的状态。图1A、1B是比较纵显示的情况下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的持握特征的差异的图。便携式终端2大致具有长方形,其一面上设置长方形的显示画面2D。触摸面板在显示画面2D上形成,但未图示。图2A、2B是比较横显示的情况下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的持握特征的差异的图。图3A、3B、3C是说明单手操作时的持握压力变动的图。图1A是表示进行纵显示/左手持握/右手操作的情况下左手的情形的图。图1B是表示进行纵显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下左手的情形的图。
若比较图1A、图1B则可知:左手的食指IND、中指MID、无名指ANN、小指LIT的持握位置基本无差异,但关于拇指的位置有较大不同。即,在图1A那样进行纵显示/左手持握/右手操作的情况下,为了不妨碍右手手指的操作或用户为了不会难以读取显示画面2D,用户的左手拇指THM避开至与显示画面2D不重合的位置。相对于此,在图1B那样进行纵显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下,为了进行用户期望的可操作对象的按下,用户的左手拇指THM在触摸面板2D的中部等待。这当然在画面方向为横向的情况下也完全相同(图2B是进行横显示/左手持握/右手操作的情况的左手的情形,图2B是进行横显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的左手的情形)。
在单手操作时,能够发现在双手操作时无法发现的固有的特征。图3A是表示进行纵显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下操作手指(左手拇指THM)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可移动区域界限的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进行纵显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下操作手指(左手拇指THM)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可移动区域界限的状态的图。另外,在图3A、3B中都表示将用户能够轻松移动的范围设为可移动区域的情况。在用户如图3A、3B那样能够移动操作手指(左手拇指THM)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可知操作手指(左手拇指THM)的前端部以拇指的根和便携式终端2的边缘部的接触点作为中心描绘圆弧样的轨迹。然后,可知伴随操作手指(左手拇指THM)的旋转、按下动作,左手拇指的根和便携式终端2的边缘部的接触点附近(以图3C的虚线包围的椭圆区域2R)的持握压力时时刻刻变动。
另一方面,若参照图1A、图2A则可知,在双手操作的情况下,不限于以所述的图3C的虚线包围的椭圆区域2R,便携式终端2的哪个的区域中都不产生大的持握压力变动。据此,能够在便携式终端2的边缘部的任一区域中超过规定的值而产生持握压力变动的情况下,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状态,在没有在便携式终端2的边缘部的任一区域中超过规定的值而产生持握压力变动的情况下,判定为双手操作状态。此外,也可以是,在规定时间内便携式终端2的边缘部的任一区域中所述的持握压力变动产生的次数(变动次数)多的情况下,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状态,在规定时间内便携式终端2的边缘部的任一区域中变动次数少的情况下,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状态。本发明着眼于该点,取得伴随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不同而变动的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
<压力传感器阵列11>
接着,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图12、14、16、18、20、22、24、26所示的全部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80具备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图4是例示全部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80(将任意一个设为便携式终端2)具备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图。由于图4只是例示,因此关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配置位置没有任何限定。但是,由于需要在单手操作时的操作手指(拇指)的根和便携式终端2的边缘部的接触位置上能够测量持握压力变动,因此希望在便携式终端2的全部的边缘部均等地配置本发明中使用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例如在图4的例中,便携式终端2具备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由便携式终端2的上端配置的压力传感器阵列U、便携式终端2的左端边配置的压力传感器阵列L、便携式终端2的右端边配置的压力传感器阵列R、便携式终端2的下端配置的压力传感器阵列B而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U由四个压力传感器11-U1、11-U2、11-U3、11-U4而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L由七个压力传感器11-L1、11-L2、11-L3、11-L4、11-L5、11-L6、11-L7而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R由七个压力传感器11-R1、11-R2、11-R3、11-R4、11-R5、11-R6、11-R7而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B由四个压力传感器11-B1、11-B2、11-B3、11-B4而构成。像这样,便携式终端2通过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在例如所述的图3C的虚线椭圆区域2R上产生大的持握压力变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压力传感器阵列11-L5、11-L6等观测该持握压力变动。在右手持握右手操作的单手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压力传感器11-R5、11-R6等中观测持握压力变动。
<持握压力记录仪12的动作>
接着,说明图12、14、16、18、20、22、24、26所示的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80(将任意一个设为便携式终端2)具备的持握压力记录仪12。由于持握压力记录仪12用于后述的操作状态的判定,因此关于压力传感器阵列11具备的全部的压力传感器(11-U1~11-U4、11-L1~11-L7、11-R1~11-R7、11-B1~11-B4),按压力传感器记录被观测的值作为时序数据。
<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的动作>
接着,说明图12、14、16、18、20、22、24、26所示的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80(将任意一个设为便携式终端2)具备的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作为根据上述的持握压力记录仪12中记录的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数据来最简明地判定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区别的方法,考虑根据在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是否存在陡峭的持握压力变动而进行判定的方法。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是用于检测该陡峭的持握压力变动的有无的构成部分。具体而言,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从持握压力记录仪12取得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在各压力传感器中,判定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作为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能够使用持握压力的时序数据的一次微分值。
<变动次数计数部23b的动作>
接着,说明图14、18、22、26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2、4,6、8的便携式终端20、40、60、80(将任意一个设为便携式终端2)具备的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作为根据在上述的持握压力记录仪12中每个压力传感器中记录的持握压力的时序数据来判定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区别的方法,考虑根据在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在规定时间内观测到几次陡峭的持握压力变动而进行判定的方法。变动次数计数部23b是用于对在该规定时间内的陡峭的持握压力变动的出现次数进行计数的构成部分。具体而言,变动次数计数部23b对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区间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次数(变动次数)进行计数。
<配置区域取得部51、61的判定动作>
接着,参照图5A~5D说明图12、14、20、22所示的实施例1、2、5、6中的便携式终端10、20、50、60(将任意一个设为便携式终端2)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或61的动作原理。图5A~5D是说明持握压力变动点2G的位置和操作状态的关系的图。在图5A、5B中以黑四边形显示在显示画面2D的显示方向为纵显示且单手操作的情况下存在观测持握压力变动的可能性的压力传感器。在图5C、5D中以黑四边形显示在显示方向为横显示且单手操作的情况下存在观测持握压力变动的可能性的压力传感器。例如,在图5A、5B中,以黑四边形分别表示左以及右各7个压力传感器(11-L1~11-L7以及11-R1~11R7)。这些黑四边形表示的压力传感器之中的例如压力传感器11-L1、11-L2等可能认为是,作为与作为操作手指的拇指THM的根接触的部分过分位于上方。但是在用户将便携式终端2的画面方向的顶部底部颠倒(将纸面下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的朝向)使用且进行右手持握/右手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1-L1、11-L2等存在与作为操作手指的右手拇指THM的根接触的可能性。同样,在用户将便携式终端2的画面方向的顶部底部颠倒(将纸面下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的朝向)使用且进行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11-R1、11-R2等存在与作为操作手指的左手拇指THM的根接触的可能性。作为横显示的情况的图5C、5D中也相同。
像这样,在用户进行单手操作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2的上下左右端边的压力传感器的任一个必须观测到持握压力变动。另一方面,用户进行双手操作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2的上下左右端边的压力传感器的哪一个都不会检测到持握压力变动。实施例1、2、5、6中的各便携式终端10、20、50、60(图12、14、20、22)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61判定在上下左右端边的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即是否存在持握压力变动点,在超过的情况下(或者变动次数超过规定的值的时间区间),基于该持握压力变动点的位置设定最佳配置区域。另一方面,配置区域取得部51、61在上下左右端边的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都不存在持握压力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作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
<配置区域取得部71、81的判定动作>
接着,参照图6A~6D说明图16、18、24、26所示的实施例3、4,7、8中的便携式终端30、40、70、80(将任意一个设为便携式终端2)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71或81的判定动作。图6A~6D是说明持握压力变动点的位置、画面方向和操作状态的关系的图。图6A以黑四边形显示在显示画面2D的显示方向是纵显示、且画面方向是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并且是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存在观测持握压力变动的可能性的压力传感器。图6B以黑四边形显示在显示方向是纵显示、且画面方向是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并且是右手持握/右手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存在观测持握压力变动的可能性的压力传感器。图6C以黑四边形显示在显示方向是横显示、且画面方向是将向纸面右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并且是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存在观测持握压力变动的可能性的压力传感器。图6D以黑四边形显示在显示方向是横显示、且画面方向是将向纸面右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并且是右手持握/右手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存在观测持握压力变动的可能性的压力传感器。另一方面,与所述相同,在用户进行双手操作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2的上下左右端边的压力传感器任一个都不会观测到持握压力变动。
像这样,在能够确定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且能够确定观测到持握压力变动的压力传感器的位置(持握压力变动点)位于哪端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30、40、70、80(图16、18、24、26)具备的操作状态判定部71或81不仅使用这两个信息(顶部底部的方向以及持握压力变动点的位置)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单手操作还是双手操作,在单手操作的情况下,还能够基于是左手持握/左手操作还是右手持握/右手操作,基于该持握压力变动点的位置设定最佳配置区域。具体而言,便携式终端30、40、70、80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71或81在将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作为基准的便携式终端30、40、70、80的右端边存在持握压力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右手持握右手操作,基于该持握压力变动点的位置设定最佳配置区域。在将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作为基准的便携式终端30、40、70、80的左端边存在持握压力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基于该持握压力变动点的位置设定最佳配置区域。另一方面,在便携式终端30、40、70、80的任一端中都不存在持握压力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
<配置区域取得部51的最佳配置区域设定动作>
接着,参照图7A、7B、7C说明图12、14所示的实施例1、2中的便携式终端10、20(将任意一个设为便携式终端2)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的最佳配置区域设定动作。图7A、7B、7C是例示在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未知的情况下根据持握压力变动点决定配置区域的图。图7A是例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的操作手指(左手拇指THM)的可操作范围2F的图。可操作范围2F能够将持握压力变动点2G作为基准点而求得。例如,可操作范围2F能够决定为,在将持握压力变动点2G作为中心的逆时针旋转方向以及顺时针旋转方向的操作手指的可动角度内,并且具有能够通过操作手指轻松按下的预先决定的一定的宽度的扇状区域。拇指THM的可动角度也有个体差异,但能够设为大概90°左右。关于扇状区域的半径方向宽度,由于手指的长度也有个体差异,因此希望决定为手小的人可按下的区域和手大的人可按下的区域重合的适当的宽度。
图7B是在与图7A相同的位置产生持握压力变动点2G、并且用户将顶部底部颠倒(将纸面下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的朝向)使用、且进行右手持握/右手操作的情况的例示。此时,持握压力变动点2G虽然在与图7A相同的位置产生,但能够将持握压力变动点2G作为基准点而求得的可操作范围2F与图7A的情况不同。不已知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就不知道持握压力变动点2G和将其作为基准而求得的可操作范围2F的关系成为图7A的位置关系,还是成为图7B的位置关系。但是,在便携式终端50、60那样不具有判别顶部底部的方向的功能的情况下,如图7C所示,将包含由图7A决定的标准的可操作范围2F和由图7B决定的标准的可操作范围2F的双方的、以圆点图案表示的范围决定为配置区域2FA。这样的对于标准的配置区域的持握压力变动点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在便携式终端出厂前配置区域与对于持握压力变动点的相对位置信息一起被存储至配置区域存储部52。作为相对位置信息,可以是例如配置区域的重心坐标位置和持握压力变动点的坐标位置,或也可以是坐标上这两个坐标位置间的距离和角度。从而,若在使用便携式终端时取得持握压力变动点的位置,则在未知显示画面2D的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于被取得的持握压力变动点,通过基于相对位置信息而移动在配置区域存储部52中存储的配置区域,从而设定最佳配置区域。细节如后述,但实施例1、2中的便携式终端10、20哪个都不具备画面方向取得部31,没有预先取得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因此,实施例1、2中的便携式终端10、20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与从操作状态判定部14、24取得的持握压力变动点2G配合,移动在图7C中以圆点图案表示的配置区域2FA并设定为最佳配置区域。
<配置区域取得部71的最佳配置区域设定动作>
接着,参照图8A、8B、图9A、9B说明图16、18所示的实施例3、4中的便携式终端30、40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71的最佳配置区域设定动作。图8A、8B是例示已知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的情况下根据持握压力变动点决定的配置区域的图。图9A、9B是例示由于持握压力变动点的差异而配置区域变化的图。图8A是例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的操作手指(左手拇指THM)的可操作范围2F的图。与上述相同地,可操作范围2F能够将持握压力变动点2G作为基准点而求得,可操作范围2F能够决定为,在将持握压力变动点2G作为中心的逆时针旋转方向以及顺时针旋转方向的操作手指的可动角度内,并且具有能够通过操作手指轻松按下的预先决定的一定的宽度的扇状区域。
由于图8A、8B是已知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的情况,因此将由图8A求得的可操作范围2F原样如图8B中以圆点图案表示的区域那样预先决定为配置区域2FA,与对于持握压力变动点2G的相对位置信息一起存储至配置区域存储部52。细节如后述,但实施例3、4中的便携式终端30、40具备画面方向取得部31,该画面方向取得部31能够取得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因此,实施例3、4中的便携式终端30、40的配置区域取得部71基于该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和从操作状态判定部44取得的持握压力变动点2G设定以圆点图案表示的最佳配置区域2FA。不用说,如图9A、9B所示,由于持握压力变动点2G的位置和可操作范围2F(配置区域2FA)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被固定,因此若持握压力变动点2G上下移动,则可操作范围2F(配置区域2FA)也随此上下移动。对此,如之前叙述的图7A、7B、7C的情况也同样,若持握压力变动点2G上下移动,则随此图7C所示的配置区域2FA也上下移动。
<配置区域取得部81的动作原理>
接着,参照图10A~10D说明图24、26所示的实施例7、8中的便携式终端70、80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81的动作原理。图10A~10D是例示实施例7、8的便携式终端70、80具备的触摸面板记录仪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的图。实施例8的便携式终端80具备的触摸面板记录仪82按照每个(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对(操作状态+画面方向)成为一定的时间区间内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例如,图10A是例示在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画面方向(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且操作状态是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下,满足该条件(左手持握/左手操作+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时间区间内触摸面板记录仪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的图。图10B是例示在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画面方向(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且操作状态是右手持握/右手操作的情况下,满足该条件(右手持握/右手操作+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时间区间内触摸面板记录仪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的图。图10C是例示在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画面方向(将向纸面右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且操作状态是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情况下,满足该条件(左手持握/左手操作+将纸面右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时间区间内触摸面板记录仪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的图。图10D是例示在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画面方向(将向纸面右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方向)、且操作状态是右手持握/右手操作的情况下,满足该条件(右手持握/右手操作+将纸面右侧方向设为顶部)的时间区间内触摸面板记录仪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的图。
另外,图中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以虚线的十字戳显示。此时考虑拇指的大小,把将作为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的十字戳作为中心、具有规定的半径的圆区域(图中以虚线表示的圆)看作构成所述的配置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能够把将这全部的圆区域包含于内部的范围作为最佳配置区域2FA而取得。这样,实施例7、8中的便携式终端70、80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81基于触摸面板记录仪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取得最佳配置区域2FA,因此能够考虑到用户的个体差异,从而用户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配置区域取得部61的动作原理>
接着,说明图20、22所示的实施例5、6中的便携式终端50、60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61的动作原理。实施例5、6的便携式终端50、60具备的触摸面板记录仪82按照每个操作状态对基于持握压力变动点的出现位置被分组的、操作状态成为一定的时间区间内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具体而言,触摸面板记录仪82进行分组为(a)持握压力变动点在便携式终端50、60的端部的任一处产生的情况,(b)持握压力变动点在便携式终端50、60的任一端部都未产生的情况,仅在(a)的情况下,按照每个持握压力变动点分别记录操作日志。细节如后述,但实施例5、6中的便携式终端50、60哪个都不具备画面方向取得部31,未预先取得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从而,如图5A~5D、图7A~7C的说明等所述,由于顶部底部的方向未知,即使能够判定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区别,关于单手操作也不能判定右手操作/左手操作的分别。此时与图7C中所述的相同,将包含根据左手操作时取得的某一持握压力变动点中的操作日志而决定的可操作范围、和根据右手操作时取得的相同的持握压力变动点的操作日志而决定的可操作范围的双方的范围,作为最佳配置区域而取得。这样实施例5、6中的便携式终端50、60具备的配置区域取得部61即使画面方向(顶部底部方向)未知,也基于触摸面板记录仪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来取得大致的最佳配置区域,因此能够考虑用户的个体差异,用户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对象配置校正部53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11A、11B、11C说明图12、14、16、18、20、22、24、26所示的全部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终端10~80(将任意一个设为便携式终端2)具备的对象配置校正部53的动作。对象配置校正部53基于配置区域取得部51、61、71、81设定的最佳配置区域校正可操作对象的配置。所述那样,可操作对象是总称在便携式终端2的显示画面2D中被显示、用户可操作的对象。具体而言是图标、链接目的地、键盘等。若假设在图11A、11B、11C中以虚线包围的区域是最佳配置区域2FA,则如例如图11A那样,通过将在便携式终端2的显示画面2D上配置的可点击的显示图标移动到最佳配置区域2FA内,从而用户的便利性提高。此外,例如图11B那样,在最佳配置区域2FA内重新配置显示画面2D内的显示键盘,从而能够适当地支持用户的文档生成或关键词检索等。此外例如图11C那样,在网页浏览器中正显示的页面上显示链接目的地的情况下,在最佳配置区域2FA内重新配置排列该链接目的地,从而用户能够无压力继续进行网页页面阅览。
实施例1
参照图12、13详细说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10。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10的结构的框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1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持握压力记录仪12、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配置区域取得部51、配置区域存储部52、以及对象配置校正部53。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具备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持握压力记录仪12对每个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压力传感器记录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S12)。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取得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判定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SS13a)。
配置区域存储部52预先存储配置区域的形状、对于该配置区域的持握压力变动点的相对位置信息。配置区域的形状能够设为例如<配置区域取得部51的最佳配置区域取得动作>中说明的形状。配置区域取得部51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基于由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作为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位置(变动点)而检测到的持握压力变动点、配置区域存储部52中的配置区域和该持握压力变动点的相对位置信息偏移配置区域,从而设定为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S51)。
另一方面,配置区域取得部51在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都没有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S51)。对象配置校正部53基于配置区域取得部51取得的配置区域,校正可操作对象的配置(S53)。如上述那样,在配置区域取得部51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未取得配置区域)情况下,对象配置校正部53也可以将可操作对象重新配置为适于双手操作的配置(默认的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能够不受用户的持握特征的个体差异的影响,适当地取得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14、15详细说明进一步提高了实施例1的便携式终端10的最佳配置区域取得精度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20。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20的结构的框图。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2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持握压力记录仪12、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配置区域取得部51、配置区域存储部52、以及对象配置校正部53。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具备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实施例1的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被变更为本实施例中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该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中追加了变动次数计数部23b的点。
持握压力记录仪12对每个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压力传感器记录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S12)。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取得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判定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SS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对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区间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次数(变动次数)进行计数(SS23b)。配置区域取得部51针对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被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的值的时间区间,若从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得到被计算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的值的位置(变动次数超过点)作为持握压力变动点,则对于该持握压力变动点,基于该持握压力变动点的相对位置信息偏移从配置区域存储部52读出的配置区域,从而设为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S51)。另一方面,配置区域取得部51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不存在被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的值的时间区间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S51)。对象配置校正部53基于配置区域取得部51设定的最佳配置区域,校正可操作对象的配置(S53)。如上述那样,在配置区域取得部51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未设定最佳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对象配置校正部53也可以将可操作对象重新配置为适于双手操作的配置(默认的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0,除了实施例1的效果之外,能够取得精度进一步高的配置区域。例如,通过实际上非操作手指的位置的部位被加以冲击,受到冲击的部位的附近的压力传感器所表示的值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在实施例1的便携式终端10中存在将其看作操作手指的动作,并将该点作为基准取得配置区域的情况,但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0中由于不过是将这些压力传感器所表示的值的剧烈的变动的次数作为变动次数1次而计数,仅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变动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将该持握压力变动点作为基准设定最佳配置区域,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所述那样的误判定。像这样,实施例2的便携式终端20能够比实施例1的便携式终端10进一步高精度地取得配置区域。
实施例3
接着,参照图16、17详细说明将实施例1的便携式终端10的配置区域取得功能进一步扩展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30。图16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30的结构的框图。图17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3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3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持握压力记录仪12、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画面方向取得部31、配置区域取得部71、配置区域存储部52、以及对象配置校正部53。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具备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本实施例具备实施例1不具备的画面方向取得部31的点,实施例1中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被变更为本实施例中配置区域取得部71的点。
持握压力记录仪12对每个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压力传感器记录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S12)。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取得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判定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SS13a)。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便携式终端30的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S31)。配置区域取得部71基于被取得的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变动点,设定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S71)。关于配置区域取得部71的动作在<配置区域取得部71的最佳配置区域取得动作>中说明了细节。另一方面,配置区域取得部71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都不存在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S71)。对象配置校正部53基于配置区域取得部71设定的最佳配置区域,校正可操作对象的配置(S53)。与所述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相同,在配置区域取得部71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未取得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对象配置校正部53也可以将可操作对象重新配置为适于双手操作的配置(默认的配置)。
另外,在步骤S31中检测到显示画面方向为横向的情况下,由于如图2A、2B所示单手操作的手指的可操作范围窄,因此将便携式终端以一只手持握并以另一只手操作、或以双手握住并以双手操作是自然的,设为未进行对象配置的校正。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30,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且配置区域取得部71使用两个信息(顶部底部的方向,变动点的位置),基于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左手持握/左手操作、右手持握/右手操作、还是双手操作,取得最佳的配置区域,因此除了实施例1的效果之外,能够取得进一步被限定的最佳的配置区域。
实施例4
接着,参照图18、19详细说明进一步扩展实施例2的便携式终端20的配置区域取得功能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40。图18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40的结构的框图。图19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4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4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持握压力记录仪12、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画面方向取得部31、配置区域取得部71、配置区域存储部52、以及对象配置校正部53。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具备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是本实施例具备实施例2不具备的画面方向取得部31的点,实施例2中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被变更为本实施例中配置区域取得部71的点。
持握压力记录仪12对每个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压力传感器记录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S12)。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取得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判定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SS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对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区间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次数(变动次数)进行计数(SS23b)。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便携式终端40的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S31)。配置区域取得部71基于被取得的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和作为持握压力变动点而得到的变动次数超过点,设定可操作对象的最佳配置区域(S71)。关于配置区域取得部71的动作在<配置区域取得部71的最佳配置区域取得动作>中说明细节。另一方面,配置区域取得部71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都不存在变动次数超过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S71)。对象配置校正部53基于配置区域取得部71设定的最佳配置区域,校正可操作对象的配置(S53)。与所述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相同,在配置区域取得部71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未取得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对象配置校正部53也可以将可操作对象重新配置为适于双手操作的配置(默认的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40,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且配置区域取得部71使用两个信息(顶部底部的方向,变动次数超过点的位置)基于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左手持握/左手操作、右手持握/右手操作、还是双手操作,取得最佳的配置区域,因此除了实施例2的效果之外,能够取得进一步被限定的最佳的配置区域的取得。
实施例5
接着,参照图20、图21详细说明通过在实施例1的便携式终端10中根据触摸面板操作历史(操作日志)取得最佳配置区域,考虑操作手指可移动区域的个体差异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50。图20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50的结构的框图。图21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5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5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持握压力记录仪12、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配置区域取得部61、触摸面板记录仪82、以及对象配置校正部53。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具备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实施例1的配置区域存储部52本实施例中被变更为触摸面板记录仪82,实施例1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本实施例中被变更为配置区域取得部61的点。因此关于在本实施例中赋予与实施例1相同的序号的构成部分省略其说明。
触摸面板记录仪82如<配置区域取得部6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那样,仅在持握压力变动点在便携式终端50的端部的任一处产生的情况下,按各持握压力变动点分别记录操作日志。对这些按各持握压力变动点取得的操作日志的各个求得可操作范围。具体而言,对于取得一次操作日志,取得从触摸面板按下位置具有规定的半径的圆形区域即可。触摸面板记录仪82能够将可操作范围设为例如包含通过将操作日志取得规定的次数而得到的全部的圆形区域的区域。配置区域取得部61加工(例如变换为简易的形状)这样得到的可操作范围、或将得到的可操作范围原样设定为最佳配置区域(S61)。另一方面,配置区域取得部61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都不存在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S61)。对象配置校正部53基于配置区域取得部61设定的配置区域,校正可操作对象的配置(S53)。与所述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相同,在配置区域取得部61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未取得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对象配置校正部53也可以将可操作对象重新配置为适于双手操作的配置(默认的配置)。
如所述那样,由于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60不具备画面方向取得部31,因此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未知。从而,在按各持握压力变动点计算的可操作区域中混合存在通过右手拇指的操作日志和通过左手拇指的操作日志,因此若将这些全部设定为最佳配置区域,则如图7C中说明的那样取得包含若干多余的区域的最佳配置区域。但是,由于通过配置区域取得部61根据触摸面板操作历史(操作日志)取得最佳配置区域,从而能够在考虑了操作手指可移动区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取得大致的最佳配置区域,因此用户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6
接着,参照图22、图23详细说明通过在实施例2的便携式终端20中根据触摸面板操作历史(操作日志)取得最佳配置区域,考虑了操作手指可移动区域的个体差异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60。图22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60的结构的框图。图23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6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6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持握压力记录仪12、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配置区域取得部61、触摸面板记录仪82、以及对象配置校正部53。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具备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是,实施例2的配置区域存储部52本实施例中被变更为触摸面板记录仪82,实施例2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本实施例中被变更为配置区域取得部61的点。因此关于在本实施例中赋予于实施例2相同的序号的构成部分省略其说明。
触摸面板记录仪82如<配置区域取得部6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那样,仅在持握压力变动点在便携式终端60的端部的任一处产生的情况下,按各持握压力变动点分别记录操作日志。对这些按各个持握压力变动点取得的操作日志的各个求得可操作范围。具体而言,关于取得一次操作日志,取得从触摸面板按下位置具有规定的半径的圆形区域即可。触摸面板记录仪82能够将可操作范围例如设为包含通过将操作日志取得规定的次数而得到的全部的圆形区域的区域。配置区域取得部61加工(例如变换为简易的形状)这样得到的可操作范围、或将得到的可操作范围原样设定为最佳配置区域(S61)。另一方面,配置区域取得部61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都不存在变动次数超过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S61)。对象配置校正部53基于配置区域取得部61设定的最佳配置区域,校正可操作对象的配置(S53)。与所述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相同,配置区域取得部61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未设定最佳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对象配置校正部53也可以将可操作对象重新配置为适于双手操作的配置(默认的配置)。
如所述那样,由于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60不具备画面方向取得部31,因此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未知。因此,由于在按持握压力变动点计算的可操作区域中混合存在通过右手拇指的操作日志和通过左手拇指的操作日志,若将这些全部设定为最佳配置区域,则如图7C中说明的那样取得包含若干多余的区域的最佳配置区域。但是,由于通过配置区域取得部61根据触摸面板操作历史(操作日志)取得最佳配置区域,从而在考虑了操作手指可移动区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可取得大致的最佳配置区域,因此用户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7
接着,参照图24、图25详细说明通过在实施例3的便携式终端30中根据触摸面板操作历史(操作日志)取得最佳配置区域,考虑了操作手指可移动区域的个体差异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70。图24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70的结构的框图。图25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7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7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持握压力记录仪12、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画面方向取得部31、配置区域取得部81、触摸面板记录仪82、以及对象配置校正部53。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具备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是,实施例3的配置区域存储部52本实施例中被变更至触摸面板记录仪82,实施例3的配置区域取得部71本实施例中被变更至配置区域取得部81的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关于赋予与实施例3相同的序号的构成部分省略其说明。
触摸面板记录仪82如<配置区域取得部8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那样,按各(操作状态+画面方向)记录在(操作状态+画面方向)成为一定的时间区间内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具体而言,例如,在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操作状态中的、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画面方向中,记录操作日志。与此不同,在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操作状态中的、将纸面下侧方向设为顶部的画面方向中,记录操作日志。此外,与此不同,在右手持握右手操作的操作状态中的、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画面方向中,记录操作日志。将这些操作日志设为对每个(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分别保存的操作日志,对这些每个(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取得的每个操作日志求得可操作范围。
在此,如<配置区域取得部6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进一步按照对每个持握压力变动点分类的细目取得操作日志。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不需要对每个持握压力变动点分类操作日志。若能够特定(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则由于用户进行一定程度上遵照自身的习惯的握的方式,持握压力变动点的出现位置也成为固定,这是因为难以认为是大的变动。从而,触摸面板记录仪82对每个(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取得操作日志。具体而言,也可以基于一次取得操作日志,根据触摸面板按下位置,取得具有规定的半径的圆形区域。触摸面板记录仪82能够将可操作范围设为包含通过例如规定的次数取得操作日志而得到的全部的圆形区域的区域。配置区域取得部81加工(例如变换为简易的形状)这样得到的可操作范围,或将得到的可操作范围原样设定为最佳配置区域(S81)。另一方面,配置区域取得部81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都不存在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S81)。对象配置校正部53基于配置区域取得部81设定的最佳配置区域,校正可操作对象的配置(S53)。与所述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相同,配置区域取得部81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未设定最佳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对象配置校正部53也可以对适于双手操作的配置(默认的配置)重新配置可操作对象。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70,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且配置区域取得部81根据触摸面板操作历史(操作日志)取得最佳配置区域,因此除了实施例3的效果之外,考虑了操作手指可移动区域的个人差异后,可设定最佳配置区域,因此用户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8
接着,参照图26、图27详细说明通过在实施例4的便携式终端40中根据触摸面板操作历史(操作日志)取得最佳配置区域,考虑了操作手指可移动区域的个人差异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80。图26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80的结构的框图。图27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8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8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持握压力记录仪12、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画面方向取得部31、配置区域取得部81、触摸面板记录仪82、以及对象配置校正部53。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具备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与实施例4的不同点是实施例4的配置区域存储部52被变更为本实施例中触摸面板记录仪82,实施例4的配置区域取得部71被变更为本实施例中配置区域取得部81的点。因此关于在本实施例中赋予与实施例4相同的序号的构成部分省略其说明。
触摸面板记录仪82如<配置区域取得部8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那样,按照各个(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对在(操作状态+画面方向)成为一定的时间区间内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具体而言,例如,在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操作状态中的、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画面方向中,记录操作日志。与此不同,在左手持握左手操作的操作状态中的、将纸面下侧方向设为顶部的画面方向中,记录操作日志。此外,与此不同,在右手持握右手操作的操作状态中的、将纸面上侧方向设为顶部的画面方向中,记录操作日志。设为这些操作日志按各个(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分别进行保存,对这些按(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取得的操作日志的各个求得可操作范围。
在此,如<配置区域取得部6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进一步按照对按持握压力变动点分类的细目取得操作日志。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不需要按持握压力变动点分类操作日志。这是因为,若能够特定(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则由于用户进行一定程度上遵照自身的习惯的持握的方式,持握压力变动点的出现位置也成为固定,难以认为是大的变动。从而,触摸面板记录仪82按(操作状态+画面方向)取得操作日志。具体而言,关于取得一次操作日志,取得从触摸面板按下位置具有规定的半径的圆形区域即可。触摸面板记录仪82能够将可操作范围例如设为包含通过将操作日志取得规定的次数而得到的全部的圆形区域的区域。配置区域取得部81加工(例如变换为简易的形状)这样得到的可操作范围、或将得到的可操作范围原样设定为最佳配置区域(S81)。另一方面,配置区域取得部81在任一个压力传感器中都不存在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S81)。对象配置校正部53基于配置区域取得部81设定的最佳配置区域,校正可操作对象的配置(S53)。与所述的配置区域取得部51相同,配置区域取得部81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而不进行之后的处理(未设定最佳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对象配置校正部53也可以将可操作对象重新配置为适于双手操作的配置(默认的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80,画面方向取得部31取得画面方向(顶部底部的方向),且配置区域取得部81根据触摸面板操作历史(操作日志)取得最佳配置区域,因此除了实施例4的效果之外,能够在考虑了操作手指可移动区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设定最佳配置区域,因此用户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上述的各种处理不仅按照记载的时序执行,也可以按照执行处理的装置的处理能力或根据需要并行地或单独地执行。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意旨的范围中可适当变更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在通过计算机实现上述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程序记述各装置应具有的功能的处理内容。然后,通过由计算机执行该程序,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处理功能。
记述了该处理内容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中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预先记录。作为计算机中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可以是例如磁记录装置、光盘、光磁记录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等的任何记录介质。
此外,例如通过对记录了该程序的DVD、CD-ROM等的可移动记录介质进行销售、转让、出借等而进行该程序的流通。进而,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通过将该程序预先存储至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经由网络,从服务器计算机转发该程序至其它计算机,从而流通该程序。
执行这样的程序的计算机,例如,首先将在可移动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或从服务器计算机转发的程序暂时存储至自己的存储装置。然后,在处理的执行时,该计算机读取在自己的记录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按照读取到的程序执行处理。此外,作为该程序的其它执行方式,计算机可以从可移动记录介质直接读取程序,按照该程序执行处理,进而也可以在每次从服务器计算机转发程序至该计算机,依次执行按照接受到的程序的处理。此外,也可以是,通过不进行从服务器计算机至该计算机的程序的转发,仅根据该执行指示和结果取得实现处理功能的、所谓的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型的服务,执行上述的处理的结构。另外,在本方式中的程序中,设为包含供电子计算机的处理用的信息的、遵循程序的数据(不是对计算机的直接的指令,但具有规定计算机的处理的性质的数据等)。
此外,在该方式中,设为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规定的程序,构成本装置,但也可以硬件地实现这些处理内容的至少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信息终端,具备取得持握压力分布的压力传感器阵列,所述移动信息终端包含:
持握压力记录仪,对每个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压力传感器记录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
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具备取得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判定在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的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部;以及
配置区域取得部,在所述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位置、以下称为变动点作为基准而取得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
所述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部进一步包含:
对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区间所述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次数、以下称为变动次数进行计数的变动次数计数部,
所述配置区域取得部构成为,
针对所述被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的值的时间区间,将所述被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的值的位置、以下称为变动次数超过点作为基准而取得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进一步包含:
用于取得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画面方向的画面方向取得部,
所述配置区域取得部构成为,
基于所述被取得的画面方向和所述变动点,取得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进一步包含:
用于取得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画面方向的画面方向取得部,
所述配置区域取得部构成为,
基于所述被取得的画面方向和所述变动次数超过点,取得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
所述配置区域取得部构成为,在将所述画面方向作为基准而所述移动信息终端右端边存在所述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右手持握右手操作,在将所述画面方向作为基准而所述移动信息终端左端边存在所述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基于所述变动点,取得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
所述配置区域取得部构成为,在将所述画面方向作为基准而所述移动信息终端右端边存在所述变动次数超过点的情况下,将所述时间区间中的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右手持握右手操作,在将所述画面方向作为基准而所述移动信息终端左端边存在所述变动次数超过点的情况下,将所述时间区间中的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左手持握左手操作,基于所述变动次数超过点,取得各时间区间中的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7.一种配置区域取得方法,使用具备用于取得持握压力分布的压力传感器阵列的移动信息终端,所述配置区域取得方法包含:
持握压力记录仪步骤,对每个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压力传感器记录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
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步骤,具有取得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持握压力的时序变化,判定在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值的持握压力变动量计算子步骤;以及
配置区域取得步骤,在所述任意的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位置(以下称为变动点)作为基准而取得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所述持握压力变动点检测步骤进一步包含:
对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区间所述持握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的值的次数、以下称为变动次数进行计数的变动次数计数子步骤,
所述配置区域取得步骤针对所述被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的值的时间区间,将所述被计算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的值的位置作为基准而取得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置区域取得方法,进一步包含:取得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画面方向的画面方向取得步骤,
所述配置区域取得步骤基于所述被取得的画面方向和所述变动点,取得可操作对象的配置区域。
10.一种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有通过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7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的使用时的配置区域取得方法的程序。
CN201280020254.9A 2011-06-29 2012-06-20 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2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3936 2011-06-29
JP2011143936A JP5588931B2 (ja) 2011-06-29 2011-06-29 移動情報端末、配置領域取得方法、プログラム
PCT/JP2012/065732 WO2013002091A1 (ja) 2011-06-29 2012-06-20 移動情報端末及び配置領域取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914A true CN103502914A (zh) 2014-01-08
CN103502914B CN103502914B (zh) 2016-05-25

Family

ID=47423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025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2914B (zh) 2011-06-29 2012-06-20 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46636B2 (zh)
EP (1) EP2672368A4 (zh)
JP (1) JP5588931B2 (zh)
CN (1) CN103502914B (zh)
WO (1) WO201300209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3363A (zh) * 2015-09-29 2015-1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基于压力传感器的触控方法
CN103927052B (zh) * 2014-04-09 2016-12-14 重庆文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边框式多点触控系统及方法
CN110471497A (zh) * 2015-12-22 2019-11-19 美蓓亚株式会社 便携式设备
TWI679562B (zh) * 2017-04-18 2019-12-11 美商谷歌有限責任公司 回應於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
US10514797B2 (en) 2017-04-18 2019-12-24 Google Llc Force-sensitive user input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62932A1 (en) * 2011-05-11 2014-03-06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Input device
JP5991538B2 (ja) * 2013-02-20 2016-09-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904394B2 (en) * 2013-03-13 2018-02-27 Immer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user contact
JP6100657B2 (ja) * 2013-09-26 2017-03-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20150042705A (ko) * 2013-10-11 2015-04-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정보 처리 장치
USD704673S1 (en) 2014-01-25 2014-05-13 Dinesh Agarwal Curved split-screen cellphone
US9990126B2 (en) * 2014-05-30 2018-06-05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transaction with a handheld touch screen device
JP5971817B2 (ja) * 2014-06-20 2016-08-17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KR20160013760A (ko) * 2014-07-28 2016-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신호를 이용한 디바이스에 대한 압력 측정 방법 및 압력을 측정하는 디바이스
CN105117056B (zh) * 2015-08-17 2019-02-0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触摸屏的方法和设备
CN106814958A (zh) * 2015-12-01 2017-06-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功能键的触控方法及装置
US20170184301A1 (en) * 2015-12-29 2017-06-29 Catholic Memorial High School of Waukesha, Inc. System for Prevention of 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JP2017181593A (ja) * 2016-03-28 2017-10-05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10095342B2 (en) 2016-11-14 2018-10-09 Google Llc Apparatus for sensing user input
US10001808B1 (en) 2017-03-29 2018-06-19 Google Llc Mobile device accessory equipped to communicate with mobile device
US10013081B1 (en) 2017-04-04 2018-07-03 Google Llc Electronic circuit and method to account for strain gauge variation
KR102363707B1 (ko) * 2017-08-03 2022-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압력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제어 방법
US11307760B2 (en) * 2017-09-25 2022-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and terminal
US11089446B2 (en) * 2018-01-11 2021-08-10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11023033B2 (en) * 2019-01-09 2021-06-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apting a display of interface elements on a touch-based device to improve visibility
US11487425B2 (en) * 2019-01-17 2022-1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ingle-hand wide-screen smart device management
US10999421B1 (en) 2019-12-17 2021-05-04 Robert Bosch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pressure sensors in an electric device
US10812639B1 (en) 2019-12-17 2020-10-20 Robert Bosch Gmbh Pressure chamber and associated pressure sensors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363647A (zh) * 2020-11-06 2021-02-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操作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JP7314196B2 (ja) * 2021-04-19 2023-07-25 ヤフ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8505A (ja) * 2004-06-30 2006-01-19 Ntt Docomo Inc 携帯端末
JP2008027183A (ja) * 2006-07-21 2008-02-07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9169820A (ja) * 2008-01-18 2009-07-30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CN101714055A (zh) * 2008-10-06 2010-05-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根据用户的接触模式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54141A1 (en) * 2008-10-06 2020-05-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depending on a user's contact pattern
JP2010154090A (ja) * 2008-12-24 2010-07-08 Toshiba Corp 携帯端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8505A (ja) * 2004-06-30 2006-01-19 Ntt Docomo Inc 携帯端末
JP2008027183A (ja) * 2006-07-21 2008-02-07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9169820A (ja) * 2008-01-18 2009-07-30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CN101714055A (zh) * 2008-10-06 2010-05-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根据用户的接触模式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7052B (zh) * 2014-04-09 2016-12-14 重庆文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边框式多点触控系统及方法
CN105183363A (zh) * 2015-09-29 2015-1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基于压力传感器的触控方法
CN110471497A (zh) * 2015-12-22 2019-11-19 美蓓亚株式会社 便携式设备
TWI679562B (zh) * 2017-04-18 2019-12-11 美商谷歌有限責任公司 回應於力敏介面之電子裝置
US10514797B2 (en) 2017-04-18 2019-12-24 Google Llc Force-sensitive user input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635255B2 (en) 2017-04-18 2020-04-28 Google Llc Electronic device response to force-sensitive interface
US11237660B2 (en) 2017-04-18 2022-02-01 Google Llc Electronic device response to force-sensitive interfa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12880A (ja) 2013-01-17
CN103502914B (zh) 2016-05-25
WO2013002091A1 (ja) 2013-01-03
EP2672368A4 (en) 2014-11-05
US20140028602A1 (en) 2014-01-30
US9146636B2 (en) 2015-09-29
EP2672368A1 (en) 2013-12-11
JP5588931B2 (ja)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914B (zh) 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CN103502924B (zh) 移动信息终端及操作状态判定方法
CN102479050B (zh) 通过触摸板上的拖动操作使对象移动的方法及装置
US11206323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lative positions of dual screens,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3124951B (zh) 信息处理装置
US20180004378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 on touchscreen and terminal
US201301626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inpu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257457A (zh) 计算机程序、输入装置以及输入方法
CN105339884A (zh) 用户输入的分类
JP2010244088A (ja) 入力装置
CN103154872A (zh) 用于对投影-扫描触摸传感器面板上的多个触摸进行消歧的方法
CN108733303A (zh) 便携式终端的触摸输入方法和设备
CN103376945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18177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信息存储介质
CN109995914A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CN101853145A (zh) 图像编辑设备和图像编辑方法
KR20110005386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스크롤링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204968A1 (en) Wearable computer apparatus with same hand user authentication
CN102981790B (zh) 显示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设备系统
CN106095298A (zh) 用于电容性输入装置的混合检测
CN103186280A (zh) 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729104B (zh) 设有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
CN104903838A (zh) 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US9996215B2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10416880B2 (en) Touch input method for mobile device, mobile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