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5914A -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5914A
CN109995914A CN201910183571.6A CN201910183571A CN109995914A CN 109995914 A CN109995914 A CN 109995914A CN 201910183571 A CN201910183571 A CN 201910183571A CN 109995914 A CN109995914 A CN 109995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operating area
interface
uni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35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丸和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485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874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485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698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485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3566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995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91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ingle or a set of motion sensors for pointer control or gesture input obtained by sensing movements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play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1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single handed use or left/right hand convers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64Position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移动终端装置包括,壳体、显示部、触摸面板、传感器、显示控制部、操作区域确定部、操作区域存储部、特定斜率判定部、显示变更部。所述的操作区域确定部,在用户单手握住所述的壳体的状态下,用于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对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的接触位置的轨迹,来确定该操作手指可达到的操作区域。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部,判断所述的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的壳体的斜率是否是朝向该操作手指侧发生倾斜的特定斜率。所述的显示变更部,在判断为是特定斜率时,在操作区域内将多个对象移动并进行显示。通过该移动终端装置,能够提高移动终端装置的单手操作性。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特别地,涉及用于提高移动终端装置的单手操作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当用单手操作具有比较大的界面的移动终端装置时,手指可能无法到达诸如界面边缘处的按键之类的对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另外一只手触摸上述的按键,与用户想用单手操作的意愿相反,从而使得用户感觉不方便。例如,存在一种技术其中,公开了在单手操作移动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检测到施加到壳体的夹持力,并且当上述的夹持力的检测值在阈值以上时,显示控制为使得手指没有接触到的按键靠近手指的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技术中,即使用户握住移动终端装置的外壳并使按键靠近手指,在诸如儿童或者女性的小手的用户情况下,由于手指到达的范围窄,一部分的按键可能不靠近手指可达到的范围,不可能用单手操作该一部分的按键。而且,在大型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情况下,不可能用单手握住外壳,按键不能移动到手指可以到达的位置。此外,在移动终端装置上安装了保护壳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可能直接握住该移动终端装置的壳体,不能精确地检测到用户的抓握力,从而不能够将按键移动到手指可到达的位置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作出的,目的在于提高移动终端装置的单手操作性。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包括,壳体;显示部,设置于所述的壳体中;触摸面板,设置在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上;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的壳体的斜率;显示控制部,在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上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分别显示用户通过触摸操作可能选择的多个对象;操作区域确定部,在用户单手握住所述的壳体的状态下,用于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对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的接触位置的轨迹,来确定操作手指在该显示部的界面上可达到的操作区域;操作区域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的操作区域确定部所确定的表示所述的操作区域的区域数据;特定斜率判定部,在将所述的区域数据存储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存储部中以后,判断所述的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的壳体的斜率是否是朝向该单手的操作手指侧发生倾斜的特定斜率;显示变更部,在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部判断为是所述的特定斜率时,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内设置多个变更后位置,在所述的设置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将所述的多个对象分别移动并进行显示。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指的是,包括壳体;显示部,设置于所述的壳体中;触摸面板,设置在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上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显示控制步骤,在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将用户通过触摸操作可能选择的多个对象分别进行显示;操作区域确定步骤,在用户单手握住所述的壳体的状态下,用于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对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的接触位置的轨迹,来确定操作手指在该显示部的界面上可达到的操作区域;操作区域存储步骤,用于存储所述的操作区域确定步骤所确定的表示所述的操作区域的区域数据;特定斜率判定步骤,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存储步骤中将所述的区域数据存储以后,判断所述的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的壳体的斜率是否是朝向该单手的操作手指侧发生倾斜的特定斜率;显示变更步骤,在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步骤中判断为是所述的特定斜率时,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存储步骤中存储的所述的区域数据所表示的所述的操作区域内的所述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将所述的多个对象分别移动并进行显示。
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移动终端装置的单手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的外观图。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3A所示的是,使用右手操作确定操作区域的例子示意图。
图3B所示的是,使用左手操作确定操作区域的例子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对象移动显示处理操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流程图。
图5所示的是,在操作区域为空白的情况下,将对象在该操作区域内移动显示时的显示界面的例子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从操作区域内的对象显示恢复到原始的界面显示时的显示界面的例子示意图。
图7所示的是,在操作区域内包含有对象的情况下,将一部分对象进行替换时的显示界面的例子示意图。
图8A所示的是,移动终端装置中的右手的操作区域和各个角落的示意图。
图8B所示的是,用于指定当用右手操作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正常斜率的三轴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9A至图9C分别所示的是,用于说明作为移动终端装置的特定斜率的横向斜率、斜向斜率以及纵向斜率的检测的图。
图10A至图10C分别所示的是,根据移动终端装置的横向斜率、斜向斜率以及纵向斜率,对象在操作区域内移动的示意图。
图1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12所示的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对象移动显示处理操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流程图。
图13A至图13D分别所示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对象在操作区域内移动显示时的显示界面的例子示意图。
图14A至图14D分别所示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操作区域内的对象移动至操作区域外时的显示界面的例子示意图。
图15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16所示的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对象移动显示处理操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流程图。
图17A至图17D分别所示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对象在操作区域内移动显示时的显示界面的例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以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外观图。移动终端装置10为包括具有竖直细长的矩形外观形状壳体11、设置在上述的壳体11中的后述的显示部12等,且是单手能够抓握的尺寸的终端。移动终端装置10,例如为大约140mm的高度、大约70mm的宽度、大约7到8mm的厚度的大小,一般为智能手机,但是不限于此。
触摸面板式的显示部12设置成基本上覆盖移动终端装置10的整个正面。通常,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尺寸约为5至6英寸,但是不限于此。值得指出的是,具有大约9英寸以上的大界面的显示部12的终端通常称为平板终端。
图2所示的是,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示意框图。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包括显示部12、触摸面板13、通信部14、存储部15、传感器16、硬按键17、控制单元20。这些组成元件能够通过总线相互发送和接收数据或者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相机、扬声器、LED(发光二极管)等设置在移动终端装置10的外表面上,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在图1中省略了上述的构件的图示。
所述显示部12由液晶显示器(LCD:液晶显示器)、有机EL(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组成。
所述触摸面板13是诸如所谓的电阻膜方式、电容方式等的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13设置在显示部12的界面上,并且同时检测手指等对显示部12的界面的接触以及其接触位置。在检测到手指等的接触时,触摸面板13将指示接触位置的坐标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20的控制部21等中。因此,所述触摸面板13起到输入用户在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操作的操作部的作用。通过上述的方式,所述显示部12在上述的界面的任意位置上显示各种各样的按键等的对象,并能够通过触摸面板13检测该按键是否进行了触摸操作。
另外,除了作为输入用户操作的操作部的触摸面板13之外,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还可以包括硬键。
所述通信部14是与无线基站或者外部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可以使用Wi-Fi(注册商标)、蓝牙(注册商标)等作为无线通信方式。另外,通信部14还能够通过3G通信、LTE(长期演进)等进行载波通信。
所述存储部15由例如大容量的SSD(固态驱动器)、HDD(硬盘驱动器)等组成,并用于存储各种各样的数据和程序。此外,存储部15存储在执行应用程序时由控制单元20使用的临时数据等。
所述传感器16用于检测壳体11的斜率,例如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
所述控制单元20由处理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ROM(只读存储器)等组成。处理器指的是CPU(中央处理单元)、MPU、ASIC等。通过在上述的处理器中执行存储在上述的ROM或者存储部15中的控制程序,上述的控制单元20发挥着控制部21、显示控制部22、操作区域确定部23、特定斜率判定部24、显示变更部25、面积比较部26、显示恢复部27、判定部28以及第一指定部29的作用。值得指出的是,控制单元20的上述的每个组成元件还可以由与基于上述的控制程序的操作无关的硬件电路构成。此外,控制单元20(例如,控制单元20中的RAM以及ROM)还可以进一步发挥着后述的操作区域存储部151、使用频率存储部152、距离存储部153的作用。
所述控制部21管理移动终端装置10的整体操作控制。此外,控制部21与显示部12、触摸面板13、通信部14、存储部15以及传感器16等相连接,执行上述的各个部件的操作控制以及在各个部件之间进行信号或者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控制部21,特别地,执行安装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的应用程序,对显示部12执行界面显示控制,并且,根据对显示部12的界面的触摸操作来进行操作。例如,控制部21可以通过执行多功能机的远程操作应用程序,通过显示在移动终端装置10的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GUI(图形用户界面),来远程操作多功能机的复印、打印、扫描、传真的各个功能。
所述显示控制部22在显示部12的界面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例如在图3A中,由纵向的两个、横向的四个组成的二行四列的分配位置)上,分别显示用户通过触摸操作可以选择的多个对象(“A”到“H”的八个对象OJ)。
在用户单手握住壳体11的状态下,操作区域确定部23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例如拇指)对显示部12的界面的接触位置的轨迹,来确定操作手指在该显示部12的界面上可达到的操作区域。具体而言,在如图3A所示的用右手握住壳体11的情况下,操作区域确定部23通过触摸面板13的检测信号识别右手的操作手指U对显示部12的界面的接触位置的轨迹,将接触位置的轨迹指定为界面上的限制线BL,在通过限制线BL将显示部12的界面分为两个部分的各个划分区域中,将限制线BL以外的存在接触显示部12的界面的接触点T1的划分区域确定为操作区域AS。通过上述的方式,仅仅通过握住壳体11的单手的操作手指U就可以确定操作区域AS,从而提高操作性。
此外,在触摸位置的轨迹的起点以及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未到达显示部12的界面的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操作区域确定部23通过将触摸位置的轨迹沿着该轨迹的方向延伸到显示部12的界面的结束位置指定为限制线BL。通过上述的方式,即使接触位置的轨迹的终点没有达到显示部12的界面的结束位置,也能够补充该触摸位置的轨迹,能够适当地确定操作区域AS,从而提高操作性。
所述存储部15包括用于存储代表操作区域确定部23确定的操作区域AS的区域数据的所述操作区域存储部151,用于存储多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使用频率的使用频率存储部152。例如,所述控制部21将从最近一天到预先设定的过去几天的期间内,将每个对象的触摸操作总数作为使用频率存储在使用频率存储部152中。值得指出的是,使用频率还可以是使用时间、使用次数等。
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在将区域数据存储在所述操作区域存储部151中以后,判断传感器16检测出的壳体11的斜率是否是朝向该单手的操作手指U侧发生倾斜的特定斜率(例如,在如图5的左上角所示的例子中,向右手侧的横向斜率)。特定斜率被设定为从后述的壳体11的基准姿势倾斜预先设定的角度(例如,30度)以上的斜率。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防止由于小于特定斜率的倾斜而导致错误地确定为特定斜率的情况的发生。
所述显示变更部25,在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特定斜率时,在操作区域AS内设置多个变更后位置,在所述的设置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将多个对象分别移动并进行显示。如图5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所示,所述显示变更部25在操作区域AS内设置多个变更后位置,在所述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分别显示“A”到“H”的八个对象OJ。
如图5的左上角所示,所述面积比较部26将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操作区域AS的面积,与在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含有分别设置的多个对象(“A”到“H”的八个对象OJ)的区域TA的面积的总面积进行比较。具体而言,所述控制部21根据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5中的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像素总数与存储在所述操作区域存储部151中的区域数据(限制线BL上的每个像素的坐标数据)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操作区域AS的面积。例如,通过计算限制线BL将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分为两个部分的各个划分区域中存在接触点T1的划分区域的像素数,计算出操作区域AS的面积。此外,由于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每个对象的显示面积和每个对象之间的间隙面积以像素为单位确定,所述控制部21通过整合所有对象的显示面积和对象之间的间隙面积,计算出总面积。所述面积比较部26将操作区域AS的面积与总面积进行比较。
在所述面积比较部26的比较结果为总面积比操作区域AS的面积大的情况下,如图5的左下角所示,所述显示变更部25通过将该多个对象分别进行缩小,将多个对象容纳在操作区域AS内并移动后显示在多个变更后的位置上,在所述面积比较部26的比较结果为总面积比操作区域AS的面积小的情况下,如图5的右下角所示,不需要将多个对象进行缩小,将多个对象移动后显示在多个变更后的位置上。通过上述的方式,根据用户设置的操作区域AS的大小,就能够适当地显示多个对象。
如图6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所示,在通过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多个对象显示在操作区域AS内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的状态下,在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传感器16检测出的壳体11的斜率为朝向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U相反的一侧倾斜的恢复斜率(例如,在图6中,与右手的操作手指U相反的一侧的横向斜率)的情况下,或者,所述触摸面板13检测到接触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的操作区域AS内的操作手指U朝向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侧进行滑动操作(例如轻拂操作)的情况下,如图6的中央下角所示,所述显示恢复部27将显示在操作区域AS内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的多个对象分别恢复显示在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通过上述的方式,用户仅仅通过向单手的操作手指U的相反侧倾斜,就可以将多个对象恢复至原始的分配位置,提高操作性。
所述判定部28判断在操作区域确定部23所确定的操作区域AS中,是否包括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分配位置。例如,在如图7的左上角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在操作区域AS内,包括“A”至“P”的十六个对象OJ的分配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分配位置(“K”、“L”、“O”以及“P”的四个对象OJ的分配位置)。
在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在操作区域AS中不包括对象的分配位置的情况下,当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特定斜率时,如图5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所示,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多个对象分别进行移动后显示在由所述操作区域存储部151存储的区域数据所代表的操作区域AS内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此外,在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在操作区域AS内包括所述的至少一个分配位置的情况下,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特定斜率时,如图7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所示,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该至少一个分配位置所涉及的对象与操作区域AS外的对象进行替换并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即使在用户设置的操作区域AS内包括对象OJ的情况下,也就是,操作区域AS不是空白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操作区域AS内的对象OJ与操作区域AS外的对象OJ进行替换并显示。
在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在操作区域AS内分布有所述的多个对象中的一部分对象的情况下,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特定斜率时,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所述的一部分对象与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该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对象进行替换并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使得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与移动源的对象在操作区域AS内的移动方向相一致,用户就可以实现通过特定斜率的操作联动对象的移动。
此外,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将显示部12的界面朝向该界面的横向方向发生倾斜的第一特定斜率(后述的如图10A所示的横向斜率)、朝向该界面的对角线方向发生倾斜的第二特定斜率(后述的如图10B所示的斜向斜率)、朝向该界面的纵向方向发生倾斜的第三特定斜率(后述的如图10C所示的纵向斜率)判定为特定斜率。在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在操作区域AS内分布有多个对象中的一部分对象的情况下,当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第一特定斜率时,如图10A所示,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所述的一部分对象与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作为该第一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的横向侧范围内的对象进行替换并显示,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第二特定斜率时,如图10B所示,将所述的一部分对象与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作为该第二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的对角线侧范围内的对象进行替换并显示,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第三特定斜率时,如图10C所示,将所述的一部分对象与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作为该第三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的纵向侧范围内的对象进行替换并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根据需要移动至操作区域AS内的对象的分布位置,仅仅通过选择第一至第三特定斜率(横向斜率、斜向斜率、纵向斜率),就可以将目标对象移动至操作区域AS内,从而提高操作性。
所述第一指定部29通过使用存储在使用频率存储部152中的多个对象的各个使用频率,来指定所述的一部分的对象中的使用频率最低的对象,以及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该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对象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对象。在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在操作区域AS内分布有多个对象中的一部分对象的情况下,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特定斜率时,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使用频率最低的对象与使用频率最高的对象进行交换后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由于将在操作区域AS内的使用频率最低的对象与操作区域AS外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对象进行交换后显示,因此,用户能够将使用可能性最高的对象移动至操作区域AS内,从而提高操作性。
值得指出的是,在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中,除了上述的结构部件之外,还安装扬声器、麦克风、LED、振动器等,但是为了方便,上述的结构部件未在图2中示出。
如上所述的,在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中,通过启动应用程序,将各种各样的按键等的对象(界面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上。在单手操作移动终端装置10的情况下,用操作手指U(拇指)以外的部分来支撑移动终端装置10,通过移动空闲的操作手指U来操作界面图像。此时,在包括大约5英寸以上的大型界面的所述显示部12的移动终端装置10中,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操作手指U有时不能够达到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的边缘。就需要使用另一只手来对上述的操作手指U不能够达到的位置分布的对象(按键)进行操作。针对上述的问题,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仅仅通过将该移动终端装置10向握持移动终端装置10的单手的操作手指U(拇指)侧稍微倾斜,对象OJ移动至该操作手指U能够达到的操作区域AS内,即使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的尺寸比较大也能够单手进行操作。
接下来,将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10中的对象移动显示处理操作进行说明。图4所示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对象移动显示处理操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示意图。
通过将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通电,来启动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步骤S11)。然后,所述显示控制部22将用户通过触摸操作可能选择的多个对象分别显示在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步骤S12:显示控制步骤)。例如,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上部分,在由纵向两个、横向四个构成的二行四列的分配位置上,显示有“A”至“H”的八个对象OJ。在如图3A所示的用右手握持移动终端装置10的状态下,由于在该右手的操作手指U达到的操作区域AS的外侧分布有八个对象OJ,使用该右手的操作手指U不能够触摸操作对象OJ。此外,即使在如图3B所示的用左手握持移动终端装置10的状态下,与所述的右手的情况相同,使用该左手的操作手指U也不能够触摸操作对象OJ。
所述控制部21用于判断操作区域AS的指示的有无(步骤S13)。例如,如果存在对按键17的指定操作(例如,双击),所述控制部21确定为有操作区域AS的指示(当步骤S13为“是”时)。当所述控制部21确定为有操作区域AS的指示时(当步骤S13为“是”时),在用户单手握持壳体11的状态下,所述操作区域确定部23从操作手指U对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的触摸位置的轨迹来确定操作手指U在该显示部12的界面上达到的操作区域AS(步骤S14:操作区域确定步骤)。
具体而言,在如图3A所示的用户用右手握持壳体11的状态下,所述操作区域确定部23从该右手的操作手指U对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的触摸位置的轨迹来指定界面上的限制线BL,在通过限制线BL将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分为两个部分的各个划分区域中,将限制线BL以外的存在接触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的接触点T1的划分区域确定为操作区域AS。例如,当用右手的操作手指U在界面上以弧形形状执行触摸操作时,该操作手指U的根部等容易在界面上离散地接触,所述触摸面板13检测出上述的至少一个点以上的接触点T1。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在没有检测到接触点T1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21在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上显示提示显示,该提示显示用于提示该操作手指U对从限制线BL离操作手指U较近的一侧的任意的界面上的位置进行触摸操作。当看见提示显示的该用户触摸所述的界面上的位置时,所述接触面板13检测出上述的接触点T1。所述操作区域确定部23根据限制线BL和接触点T1来确定操作区域AS。
所述控制部21将代表操作区域确定部23确定的操作区域AS的区域数据存储在所述操作区域存储部151中(步骤S15:操作区域存储步骤)。
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在将区域数据存储在所述操作区域存储部151中以后,判断传感器16检测出的壳体11的斜率是否是朝向该单手的操作手指侧发生倾斜的特定斜率(步骤S16:特定斜率判定步骤)。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确定传感器16检测出的壳体11的斜率是特定斜率时(当步骤S16为“是”时),所述判定部28判断在操作区域确定部23确定的操作区域AS内,是否包括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分配位置(步骤S17)。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在操作区域AS内没有分布对象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28就判断为不包括分配位置(当步骤S17为“否”时),在如图7所示的在操作区域AS内分布有对象的情况下,判断为包括分配位置(当步骤S17为“是”时)。
当所述判定部28确定为在操作区域AS内不包括对象的分配位置时(当步骤S17为“否”时),所述面积比较部26将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操作区域AS的面积,与在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含有分别设置的多个对象的总面积进行比较(步骤S18)。
在所述面积比较部26的比较结果为总面积比操作区域AS的面积大的情况下(当步骤S18为“是”时),如图5的左下角所示,所述显示变更部25通过将对象分别进行缩小,将所有的对象容纳在操作区域AS内并移动后显示在多个变更后的位置上(步骤S19:显示变更步骤)。另外,在所述面积比较部26的比较结果为总面积比操作区域AS的面积小的情况下(当步骤S18为“否”时),如图5的右下角所示,所述显示变更部25不需要将对象进行缩小,将对象移动后显示在变更后的位置上(步骤S20:显示变更步骤)。
也就是说,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确定为是特定斜率时,所述显示变更部25在操作区域AS内设置多个变更后位置,在所述的设置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将多个对象分别移动并进行显示。
值得指出的是,如图6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所示,在通过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多个对象显示在操作区域AS内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的状态下,在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所述传感器16检测出的所述壳体11的斜率为朝向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相反的一侧倾斜的恢复斜率的情况下,或者,所述触摸面板13检测到接触显示部12的界面的操作区域AS内的操作手指朝向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侧进行滑动操作(例如轻拂操作)的情况下,如图6的中央下角所示,所述显示恢复部27将显示在操作区域AS内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的多个对象分别恢复显示在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
一方面,在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在操作区域AS内包括至少一个对象的分配位置的情况下(当步骤S17为“是”时),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特定斜率时,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该至少一个分配位置所涉及的对象与操作区域AS外的对象进行替换并显示(步骤S21:显示变更步骤)。例如,如图7的右下角所示,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一部分的对象(“K”、“L”、“O”以及“P”的四个对象OJ)与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该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对象(“A”、“B”、“E”以及“F”的四个对象OJ)进行替换并显示。值得指出的是,还可以不将如上所述的将操作区域AS内的多个对象同时进行替换,例如,如图7的左下角所示,所述显示变更部25还可以将一部分的对象(“P”的对象OJ)与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该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对象(“A”的对象OJ)进行替换并显示。
此时,使用图8、图9对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确定的移动终端装置10(壳体11)的特定斜率的判断进行说明。如图8A所示,通过所述传感器16获取移动终端装置10的右下角、右上角、左上角以及左下角的四个点C1至C4的三轴坐标值,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将如图8B所示的用户单手握持所述壳体11的姿势设置为参考姿势,并判断从上述的参考姿势倾斜的斜率是否是如图9A至图9C所示的特定斜率。
(1)首先,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将用户使用单手的操作手指确定操作区域AS时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倾斜角度设置为参考姿势。也就是说,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设定参考的斜率坐标。例如,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将所述壳体11的上述的四个点C1至C4的三轴坐标值投影至三轴坐标系的X-Y轴平面上,将上述的状态设定为参考姿势。
(2)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使用传感器16获取的四个点的三轴坐标值来检测从上述的参考姿势向哪个方向发生了倾斜。例如,如图9所示,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通过上述的X-Y轴平面上投影的四个点C1至C4的三轴坐标值和壳体11发生倾斜时的所述的四个点C1至C4的三轴坐标值,来检测每个坐标的倾斜向量,根据各个坐标的倾斜向量的大小来识别向哪个方向倾斜。例如,在如图9A所示的横向倾斜的情况下,点C3、C4的倾斜向量比点C1、C2大。据此,检测出为横向倾斜。值得指出的是,当倾斜向量值在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认为检测到倾斜,如果小于预先设定的值,将作为误差而认定为未检测到倾斜。
此外,如图10A所示,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将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朝向该界面的横边方向倾斜的第一特定斜率(横向斜率)时,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一部分对象(“K”、“L”、“O”以及“P”的四个对象OJ)与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作为该第一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的横向侧范围内的对象(“A”、“E”、“I”以及“M”的四个对象OJ)进行替换并显示。
另外,如图10B所示,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朝向该界面的对角线方向倾斜的第二特定斜率(斜向斜率)时,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一部分对象(“K”、“L”、“O”以及“P”的四个对象OJ)与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作为该第二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的对角线侧范围内的对象(“A”、“B”、“E”以及“F”的四个对象OJ)进行替换并显示。
另外,如图10C所示,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朝向该界面的纵向方向倾斜的第三特定斜率(纵向斜率)时,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一部分对象(“K”、“L”、“O”以及“P”的四个对象OJ)与位于操作区域AS外的作为该第三特定斜率的倾斜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先设定的范围的纵向侧范围内的对象(“A”、“B”、“C”以及“D”的四个对象OJ)进行替换并显示。
返回到图4,在所述控制部21判断为没有操作区域AS的指示的情况下(当步骤S13为“否”时),在进行步骤S19、步骤S20、或者步骤S21之后,结束本次处理操作。值得指出的是,当所述触摸面板13检测出移动至操作区域AS内的对象的触摸操作时,所述控制部21基于该触摸操作的对象来执行操作控制。也就是说,启动与触摸操作的对象相关的应用程序。
通过如上所述的本第一实施方式,在用户单手握持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的状态下,由于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U对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的接触位置的轨迹,来确定该操作手指U可达到的操作区域AS,能够根据用户的特征来设定适当的操作区域AS。例如,即使对于小孩或者女性等的手比较小的用户,也能够设定适当的操作区域AS。接下来,在确定操作区域AS后,由于仅仅将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朝向操作手指U侧进行倾斜,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对象OJ向操作区域AS内移动后进行显示,通过该操作手指U就能够对操作区域AS内的对象OJ执行触摸操作。例如,在大型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即使在移动终端装置上安装了保护壳的情况下,由于仅仅通过将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朝向操作手指U侧倾斜,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对象OJ向操作区域AS内移动后进行显示,因此可以准确地将对象OJ移动至操作手指U可到达的位置。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提高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的单手操作性。
接下来,将使用图11至图14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10进行说明。图11所示的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结构示意框图。值得指出的是,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中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图11所示的控制单元20包括空白区域形成部31、引线显示控制部32、数值判定部33、距离判定部34、个别恢复部35、第二指定部36、变则移动部37。
在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特定斜率,并且,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在操作区域AS中至少包括一个分配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所述空白区域形成部31在操作区域AS内形成空白区域BA。
所述引线显示控制部32用于显示从操作区域AS外的所有对象(在图13A中,“A”至“N”的十二个对象OJ)朝向空白区域BA的多个引线(在图13C中,两根引线L1和十根引线L2)。
当所述触摸面板13检测出右手的操作手指U将多个引线中的一根引线(在图13C中,“A”的对象OJ的引线L1)在接触的状态下,向空白区域BA移动的操作(拖动操作)时,显示变更部25将与该一根引线连接的对象(在图13D中,“A”的对象OJ)向该空白区域BA移动后进行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提供称为拖动操作的新的有趣的移动操作。
所述数值判定部33使用存储在使用频率存储部152中的多个对象的各自的使用频率,判断与引线(在图13C中,两根引线L1和十根引线L2)相连接的对象(在图13A中,“A”至“N”的十二个对象OJ)的使用频率是否在预先设定的数值以上。
当所述数值判定部33判断为与引线相连接的对象(在图13A中,“A”至“N”的十二个对象OJ)的使用频率在所述的预先设定的数值以上时,引线显示控制部32将该引线(在图13C中,两根引线L1)以第一显示形态(例如,粗线)显示,在数值判定部33判断为小于预先设定的数值的情况下,将该引线(在图13C中,十根引线L2)以与第一显示形态不同的第二显示形态(例如,细线)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由于根据对象的使用频率不同,引线的显示形态不同,因此,用户能够考虑使用频率后将对象拖动。
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根据对象OJ的使用频率将引线的显示形态差异化,但是还可以根据从对象到空白区域BA的距离将引线的显示形态差异化。例如,所述存储部15包括用于存储多个对象分别到空白区域BA的距离的距离存储部153。所述距离判定部34使用存储在距离存储部153中的多个对象(在图13A中,“A”至“N”的十二个对象OJ)的各自的距离,判断与引线相连接的对象的距离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参考距离以上。当所述距离判定部34判断为与引线相连接的对象的距离在所述的参考距离以上时,引线显示控制部32将该引线以第一显示形态(例如,粗线)显示,在所述距离判定部34判断为小于参考距离的情况下,将该引线以与第一显示形态不同的第二显示形态(例如,细线)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由于根据从对象到空白区域BA的距离不同,引线的显示形态不同,因此,使得用户更容易地识别要拖动的对象。
在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如图14A所示的与引线相连接的对象移动至空白区域BA中后进行显示时,当所述触摸面板13检测到如图14B所示的用操作手指U对一根引线(“C”的对象OJ的引线L1)进行横切触摸操作的切割操作CT时,个别恢复部35将移动至该空白区域BA并进行显示的对象(在图14C中,“C”的对象OJ)返回至操作区域AS外的原始的分配位置后进行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分别执行对象的拖动操作以及对引线的切割操作CT,可以易于理解对象的移动操作。
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如图14C所示,将引线被切割的对象OJ移动至操作区域AS外,但是,还可以如图14D所示,将使用频率低的对象移动至操作区域AS外。例如,所述第二指定部36通过使用存储在使用频率存储部152中的多个对象的各自的使用频率,识别操作区域AS内的使用频率最低的对象。当与引线相连接的对象移动至空白区域BA中时,所述引线显示控制部32将该一根引线L1以第三显示形态(例如,红线)进行显示,将第二指定部36识别的操作区域AS内的使用频率最低的对象的引线L2以与第三显示形态不同的第四显示形态(例如,黑线)进行显示。
当所述触摸面板13检测出该单手的操作手指对以第三显示形态显示的一根引线L1执行横切触摸操作的切割操作CT时,所述变则移动部37不移动显示与第三显示形态的引线L1相连接的对象OJ,而是将与第四显示形态的引线L2相连接的在操作区域AS内的使用频率最低的对象OJ移动至操作区域AS外的分配位置上并进行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将使用频率低的对象OJ从操作区域AS中排除,从而在操作区域AS内构造使用频率更高的对象OJ。
接下来,将参照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10中的对象移动显示处理操作进行说明。图12所示的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对象移动显示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示意图。由于步骤S11至步骤S16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将对步骤S21以后的步骤进行说明。
所述判定部28用于判断在操作区域AS内是否包括对象的分配位置(步骤S21:判定步骤)。在图13A所示的对象位于操作区域AS内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包含分配位置(当步骤S21为“是”时),在对象不位于操作区域AS内的情况下,则判断为不包括分配位置(当步骤S21为“否”时)。
在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特定斜率(当步骤S16为“是”时),并且,所述判定部28判断为在操作区域AS中至少包括一个分配位置(当步骤S21为“是”时)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所述空白区域形成部31在操作区域AS内形成空白区域BA(步骤S22:空白区域形成步骤)。
在形成了空白区域BA的情况下(步骤S22),或者,对象不位于操作区域AS内的情况下(当步骤S21为“否”时),所述引线显示控制部32显示从操作区域AS外的所有对象(在图13A中,“A”至“N”的十二个对象OJ)朝向空白区域BA的多个引线(在图13C中,两根引线L1和十根引线L2)(步骤S23:引线显示步骤)。
所述控制部21基于所述触摸面板13的检测信号,判断有无拖动操作(步骤S24)。当所述触摸面板13检测出右手的操作手指U将多个引线中的一根引线(在图13C中,“A”的对象OJ的引线L1)在接触的状态下,向空白区域BA移动的操作(拖动操作)时,所述显示变更部25将与该一根引线相连接的对象(在图13D中,“A”的对象OJ)向该空白区域BA移动后进行显示(步骤S25:显示变更步骤)。另一方面,所述控制部21在没有拖动操作的情况下(当步骤S24为“否”时),结束本次的处理操作。
所述控制部21在判断为没有操作区域AS的指示的情况下(当步骤S13为“否”时),或者,步骤S25之后,结束本次的处理操作。
通过上述的本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如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设置适当的操作区域AS。此外,由于当将所述移动终端装置10朝向操作手指U侧进行倾斜时,显示从操作区域AS外的全部对象OJ向操作区域AS内的空白区域BA的多个引线L1、L2,通过用操作手指U对引线L1执行触摸拖动操作,将与上述的引线L1相连接的对象OJ移动至空白区域BA中,因此可以将对象OJ准确地移动到操作手指U可达到的位置上。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提高移动终端装置10的单手的操作性。此外,还可以提供称为拖动操作的新的有趣的移动操作。
接下来,将使用图15至图17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10进行说明。图15所示的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结构示意框图。值得指出的是,在图15中所示的结构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中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5所示的控制单元20包括组设定部41、显示界面变更部42、显示界面恢复部43和优先设置部44。
所述组设定部41使用存储在使用频率存储部152中的多个对象的各自的使用频率,将该多个对象按照使用频率的顺序进行排列,设置从该使用频率的上部彼此分开预先设定的数量后的多个组。例如,作为属于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组的预先设定的数量(例如,四个)的对象,在图17B中为“A”、“B”、“M”、“H”的四个对象OJ。作为属于相邻的使用频率高的第二组的预先设定的数量(例如,四个)的对象,在图17C中为“E”、“F”、“I”、“J”的四个对象OJ。作为属于相邻的使用频率高的第三组的预先设定的数量(例如,四个)的对象,在图17D中为“C”、“D”、“G”、“N”的四个对象OJ。
如图17A所示,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确定为是特定斜率时,如图17B所示,所述显示界面变更部42将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显示,替换为作为下一个界面的组界面的第一组界面的显示,在第一组界面上的操作区域AS内,显示属于组设定部41所设定的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组的所述的预先设定数量的对象(在图17B中,“A”、“B”、“M”、“H”的四个对象OJ)。通过上述的方式,根据其使用频率将操作区域AS外的对象进行分组,能够将属于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组的对象移动至操作区域AS内后构成的第一组界面作为下一个界面进行显示,且用户能够意识到与普通的显示界面不同的组界面。
在图17B所示的显示第一组界面的状态下,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确定为是特定斜率时,所述显示界面变更部42将所述显示部12的第一组界面上的显示,替换为图17C所示的下一个界面的第二组界面的显示,在第二组界面上的操作区域AS内,显示属于所述组设定部41所设定的与第一组相邻的使用频率高的第二组的所述的预先设定数量的对象(在图17C中,“E”、“F”、“I”、“J”的四个对象OJ)。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将属于相邻的使用频率高的第二组的对象移动至操作区域AS内后构成的第二组界面作为下一个界面进行显示,操作手指U也能够对第二组的对象进行选择。
在所述显示界面变更部42将图17B至图17D所示的组界面进行显示的状态下,在所述传感器16检测出壳体11的斜率,经过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朝向右手的操作手指U的相反侧倾斜的恢复斜率的情况下,所述显示界面恢复部43从如图17B至图17D所示的各组界面的显示,恢复至如图17A所示的在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分别显示多个对象的原始界面的显示。通过上述的方式,用户仅仅将壳体11进行恢复倾斜,也就是说,仅仅执行一次恢复倾斜操作,就能够恢复至原始的界面的显示。值得指出的是,在每次确定为恢复斜率时,所述显示界面恢复部43还可以按照图17D、图17C、图17B、图17A的顺序进行恢复。
所述显示界面变更部42还可以在显示部12的界面上显示信息显示,该信息显示指的是与图17B至图17D所示的各个组界面相关的信息的信息显示。例如,作为图17B所示的与第一组界面相关的信息的信息显示,可以是“最高使用频率组”、“第一组”等。作为图17C所示的与第二组界面相关的信息的信息显示,可以是“第二高使用频率组”、“第二组”等。通过上述的方式,通过查看与组界面相关的信息,就能够掌握哪个组界面正在显示,从而能够使用户意识到组界面。
在组界面的操作区域AS中沿着触摸位置的轨迹的位置上,所述优先设置部44优先设置使用频率高的对象。例如,在图17B中,在“B”、“A”、“M”、“H”的四个对象OJ为使用频率依次由高到低的情况下(使用频率为“B”>“A”>“M”>“H”的情况下),如图17B所示,沿着限制线BL设置“B”、“A”、“M”的三个对象OJ,在远离限制线BL的位置上设置“H”的对象OJ。通过上述的方式,由于限制线BL的附近为在操作手指U的第一关节或者第二关节不需要弯曲的情况下,该操作手指U就可以接触到的位置,由于是操作手指U最容易操作的位置,通过在上述的位置上优先设置使用频率高的对象,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接下来,将参照图16所示的流程图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10中的对象移动显示处理操作进行说明。图16所示的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对象移动显示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示意图。由于步骤S11至步骤S16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将对步骤S31以后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12之后,所述控制部21将多个对象的各自的使用频率存储在使用频率存储部152中(步骤S31:使用频率存储步骤)。例如,对于从最近日期到预先设定的过去的日期的时间段内,所述控制部21将每个对象的触摸操作的累积次数(使用频率),存储在使用频率存储部152中。
所述组设定部41使用存储在使用频率存储部152中的多个对象的各自的使用频率,将该多个对象按照使用频率的顺序进行排列,设置从该使用频率的上部彼此分开预先设定的数量后的多个组(步骤S32:组设定步骤)。
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确定为是特定斜率时(当步骤S16为“是”时),如图17B所示,所述显示界面变更部42将所述显示部12的界面上的显示,替换为作为下一个界面的组界面的第一组界面的显示,在第一组界面上的操作区域AS内,显示属于所述组设定部41所设定的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组的所述的预先设定数量的对象(在图17B中,“A”、“B”、“M”、“H”的四个对象OJ)(步骤S33:显示界面变更步骤)。
进一步地,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确定为是特定斜率时(当步骤S34为“是”时),将所述显示部12的第一组界面上的显示,替换为图17C所示的下一个界面的第二组界面的显示,在第二组界面上的操作区域AS内,显示属于组设定部41所设定的与第一组相邻的使用频率高的第二组的所述的预先设定数量的对象(在图17C中,“E”、“F”、“I”、“J”的四个对象OJ)(步骤S35)。步骤S35之后,返回至步骤S34。
另一方面,当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确定为不是特定斜率时(当步骤S34为“否”时),在显示图17B至图17D所示的组界面的状态下,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所述传感器16检测出的壳体11的斜率是否为朝向右手的操作手指U的相反侧倾斜的恢复斜率(步骤S36)。在所述特定斜率判定部24判断为是恢复斜率的情况下(当步骤S36为“是”时),所述显示界面恢复部43从如图17B至图17D所示的各组界面的显示,恢复至如图17A所示的在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分别显示多个对象的原始界面的显示(步骤S37)。
所述控制部21在判断为没有操作区域AS的指示的情况下(当步骤S13为“否”时),或者,步骤S37之后,结束本次的处理操作。
通过上述的本第三实施方式,能够如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提高移动终端装置10的单手操作性。进一步地,根据其使用频率将操作区域AS外的对象进行分组,能够将属于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组的对象移动至操作区域AS内后构成的第一组界面作为下一个界面进行显示,且用户能够意识到与普通的显示界面不同的组界面。
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的每个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具有移动电话功能的智能电话作为移动终端装置10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具有触摸面板的显示部的电子机器,也可以是需要单手操作的电子机器,例如,游戏机、平板个人计算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电子词典、电子书终端等。
值得指出的是,使用图1至图17进行说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各个变形方式的结构和处理,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该结构和处理。此外,还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结构以及上述的各个变形方式中所示的结构进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显示部,设置于所述的壳体中;
触摸面板,设置在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上;
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的壳体的斜率;
显示控制部,在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上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分别显示用户通过触摸操作可能选择的多个对象;
操作区域确定部,在用户单手握住所述的壳体的状态下,用于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对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的接触位置的轨迹,来确定操作手指在该显示部的界面上可达到的操作区域;
操作区域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的操作区域确定部所确定的表示所述的操作区域的区域数据;
特定斜率判定部,在将所述的区域数据存储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存储部中以后,判断所述的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的壳体的斜率是否是朝向该单手的操作手指侧发生倾斜的特定斜率;
显示变更部,在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部判断为是所述的特定斜率时,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内设置多个变更后位置,在所述的设置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将所述的多个对象分别移动并进行显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面积比较部,将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上的所述的操作区域的面积,与在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含有分别设置的所述的多个对象的总面积进行比较,
在所述的面积比较部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的总面积比所述的操作区域的面积大的情况下,所述的显示变更部通过将该多个对象分别进行缩小,将所述的多个对象容纳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内并移动至所述的多个变更后的位置上并显示,在所述的面积比较部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的总面积比所述的操作区域的面积小的情况下,不需要将所述的多个对象进行缩小,将所述的多个对象移动至所述的多个变更后的位置上并显示。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显示恢复部,在通过所述的显示变更部将所述的多个对象显示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内的所述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的状态下,在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部判断为所述的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的壳体的斜率为朝向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相反的一侧倾斜的恢复斜率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的触摸面板检测到接触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的所述的操作区域内的操作手指朝向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侧进行滑动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内的所述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的所述的多个对象分别恢复显示在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判定部,用于判断在所述的操作区域确定部所确定的所述的操作区域中,是否包括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分配位置,
在所述的判定部判断为在所述的操作区域中不包括所述的对象的分配位置的情况下,当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部判断为是所述的特定斜率时,所述的显示变更部将所述的多个对象分别进行移动后显示在由所述的操作区域存储部存储的区域数据所代表的所述的操作区域内的所述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
在所述的判定部判断为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内包括所述的至少一个分配位置的情况下,当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部判断为是所述的特定斜率时,所述的显示变更部将该至少一个分配位置所涉及的对象与所述的操作区域外的所述的对象进行替换并显示。
5.一种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指的是包括壳体;显示部,设置于所述的壳体中;触摸面板,设置在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上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显示控制步骤,在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上,将用户通过触摸操作可能选择的多个对象分别进行显示;
操作区域确定步骤,在用户单手握住所述的壳体的状态下,用于从该单手的操作手指对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的接触位置的轨迹,来确定操作手指在该显示部的界面上可达到的操作区域;
操作区域存储步骤,用于存储所述的操作区域确定步骤所确定的表示所述的操作区域的区域数据;
特定斜率判定步骤,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存储步骤中将所述的区域数据存储以后,判断所述的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的壳体的斜率是否是朝向该单手的操作手指侧发生倾斜的特定斜率;
显示变更步骤,在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步骤中判断为是所述的特定斜率时,在所述的操作区域存储步骤中存储的所述的区域数据所表示的所述的操作区域内的所述的多个变更后位置上,将所述的多个对象分别移动并进行显示。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定部,用于判断在所述的操作区域确定部所确定的所述的操作区域中,是否包括所述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分配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分配位置,
空白区域形成部,在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部判断为是所述的特定斜率,并且,所述的判定部判断为在所述的操作区域中包括所述的至少一个分配位置的情况下,在该操作区域内形成空白区域,
引线显示控制部,用于显示从所述的操作区域外的所有所述的对象朝向所述的空白区域的多个引线,
当所述的触摸面板检测出该单手的操作手指将所述的多个引线中的一根引线在接触的状态下,向所述的空白区域移动的操作时,所述的显示变更部将与该一根引线连接的所述的对象向该空白区域移动后进行显示。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用频率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的多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使用频率,
数值判定部,使用存储在所述的使用频率存储部中的所述的多个对象的各自的使用频率,判断与所述的引线相连接的所述的对象的使用频率是否在预先设定的数值以上,
当所述的数值判定部判断为与所述的引线相连接的所述的对象的使用频率在所述的预先设定的数值以上时,所述的引线显示控制部将该引线以第一显示形态显示,在所述的数值判定部判断为小于所述的预先设定的数值的情况下,将该引线以与第一显示形态不同的第二显示形态进行显示。
8.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距离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的多个对象分别到所述的空白区域的距离,
距离判定部,使用存储在所述的距离存储部中的所述的多个对象的各自的距离,判断与所述的引线相连接的所述的对象的距离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参考距离以上,
当所述的距离判定部判断为与所述的引线相连接的所述的对象的距离在所述的参考距离以上时,所述的引线显示控制部将该引线以第一显示形态显示,在所述的距离判定部判断为小于所述的参考距离的情况下,将该引线以与第一显示形态不同的第二显示形态显示。
9.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个别恢复部,在所述的显示变更部将与所述的一根引线相连接的所述的对象移动至所述的空白区域中后进行显示时,当所述的触摸面板检测到用该单手的操作手指对该一根引线进行横切触摸操作时,将移动至该空白区域并进行显示的所述的对象返回至所述的操作区域外的原始的分配位置后进行显示。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用频率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的多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使用频率,
组设定部,使用存储在所述的使用频率存储部中的所述的多个对象的各自的使用频率,将该多个对象按照使用频率的顺序进行排列,设置从该使用频率的上部彼此分开预先设定的数量后的多个组,
当所述的特定斜率判定部确定为是所述的特定斜率时,所述的显示界面变更部将所述的显示部的界面上的显示,替换为作为下一个界面的组界面的第一组界面的显示,在所述的第一组界面上的所述的操作区域内,显示属于所述的组设定部所设定的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组的所述的预先设定数量的所述的对象。
CN201910183571.6A 2018-03-15 2019-03-12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099959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8598A JP7087494B2 (ja) 2018-03-15 2018-03-15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JP2018-048598 2018-03-15
JP2018-048596 2018-03-15
JP2018-048597 2018-03-15
JP2018048596A JP7069887B2 (ja) 2018-03-15 2018-03-15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JP2018048597A JP7035662B2 (ja) 2018-03-15 2018-03-15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914A true CN109995914A (zh) 2019-07-09

Family

ID=65763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3571.6A Withdrawn CN109995914A (zh) 2018-03-15 2019-03-12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0037B2 (zh)
EP (1) EP3550419B1 (zh)
CN (1) CN1099959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8796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9770B2 (ja) * 2018-12-28 2024-01-09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端末装置
US11487425B2 (en) * 2019-01-17 2022-1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ingle-hand wide-screen smart device management
US11320984B2 (en) * 2019-08-19 2022-05-03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essure sensing device interface representation
EP4343526A1 (en) 2021-12-08 2024-03-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one-handed operation mode,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5997A (zh) * 2011-11-10 2013-05-1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根据感测信号更改图标坐标值的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3312890A (zh) * 2012-03-08 2013-09-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US8769431B1 (en) * 2013-02-28 2014-07-01 Roy Varada Prasad Method of single-handed software operation of large form fact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4321736A (zh) * 2012-05-21 2015-01-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通过使用触摸屏来控制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077551A1 (en) * 2013-05-29 2016-03-17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rtable apparatus
CN105426067A (zh) * 2014-09-17 2016-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桌面图标的置换方法及装置
CN106575197A (zh) * 2014-08-13 2017-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拖动和放置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0550A1 (en) * 2009-03-23 2010-09-30 Core Logic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irtual keyboard
JP5676979B2 (ja) * 2010-08-30 2015-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
JP5453351B2 (ja) * 2011-06-24 2014-03-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情報端末、操作状態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
WO2013035229A1 (ja) 2011-09-05 2013-03-14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携帯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96736A (ja) * 2011-10-28 2013-05-20 Denso Corp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3218428A (ja) * 2012-04-05 2013-10-24 Sharp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KR102073024B1 (ko) * 2012-11-30 2020-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단말에서 메모 편집장치 및 방법
CN105808091B (zh) 2014-12-31 2022-06-24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界面操作图标分布范围的装置、方法及触摸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5997A (zh) * 2011-11-10 2013-05-1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根据感测信号更改图标坐标值的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3312890A (zh) * 2012-03-08 2013-09-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4321736A (zh) * 2012-05-21 2015-01-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通过使用触摸屏来控制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US8769431B1 (en) * 2013-02-28 2014-07-01 Roy Varada Prasad Method of single-handed software operation of large form fact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60077551A1 (en) * 2013-05-29 2016-03-17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rtable apparatus
CN106575197A (zh) * 2014-08-13 2017-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拖动和放置的装置和方法
CN105426067A (zh) * 2014-09-17 2016-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桌面图标的置换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8796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87492A1 (en) 2019-09-19
US10770037B2 (en) 2020-09-08
EP3550419B1 (en) 2024-04-24
EP3550419A2 (en) 2019-10-09
EP3550419A3 (en) 2019-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5914A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US102683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grip state in electronic device
US87628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sture manipulation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US20150160778A1 (en) Touch screen contoll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US8059111B2 (en) Data transfer using hand-held device
JP552970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24892B2 (en) Mobile device and gesture determination method
US20050237296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user interface
CN107741824B (zh) 对可重定位触摸表面上的姿态朝向的检测
US9201508B2 (en) Alternative glove-based key entry for mobile devices
JP2012242851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携帯式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7231814A (zh) 用于错误边界触摸输入检测的动态触摸传感器扫描
CN105824495A (zh) 一种单手操作移动终端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2662603A (zh) 用于具有触摸屏幕的手机的输入法显示方法及系统
WO2021213274A1 (zh) 移动终端防误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700782A (zh) 一种调整虚拟按键布局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TW201331812A (zh) 電子裝置及控制電子裝置的方法
CN104808900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016372A1 (zh)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007926A (zh) 对手势操作进行检测的数据处理装置
CN108388354A (zh) 一种输入法候选区域的显示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18028494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99171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83919B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程序以及信息存储介质
CN104516594B (zh) 光学触控装置及其手势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