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4383B - 除濕機 - Google Patents

除濕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4383B
TWI674383B TW105105478A TW105105478A TWI674383B TW I674383 B TWI674383 B TW I674383B TW 105105478 A TW105105478 A TW 105105478A TW 105105478 A TW105105478 A TW 105105478A TW I674383 B TWI674383 B TW I6743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ptc
rotor
regeneration air
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5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0923A (zh
Inventor
奥村雅一
岩田光美
前田達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象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象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象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0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0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4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4383B/zh

Links

Abstract

除濕機(1)係具備除濕轉子(200),及加熱手段(250)。除濕轉子(200)係從通過處理空氣路徑(2)的處理空氣吸附水分,並且放出通過再生空氣路徑(3)的再生空氣所吸附之水分。加熱手段(250)係對再生空氣及除濕轉子(200)進行加熱。加熱手段(250)係具有具有各一對的短邊部(254,254)與長邊部(255,255)之長方形狀的第1及第2PTC加熱器(251A,251B)。第1PTC加熱器(251A)係以一對的短邊部(254,254)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第2PTC加熱器(251B)係以長邊部(255)與第1PTC加熱器(251A)的長邊部(255)對向之方式,並排配置於除濕轉子(200)的直徑方向。

Description

除濕機
本發明係關於除濕機。除濕機除了將室內的空氣作為除濕對象者之外,也包含將衣類作為除濕對象者,及將該等雙方作為除濕對象者。又,除濕機包含讓除濕對象的室內及衣類乾燥的乾燥機。
除濕機係具備將外部的空氣(處理空氣)從吸入口取入至處理空氣路徑內,並從吹出口吐出的處理空氣風扇,與使封閉路徑即再生空氣路徑內之空氣(再生空氣)循環的再生空氣風扇。於處理空氣路徑與再生空氣路徑,從處理空氣吸附水分,並且使再生空氣回收水分的除濕轉子橫跨兩路徑而配置。又,於再生空氣路徑內,以位於除濕轉子的一面側之方式,配置有對再生空氣及除濕轉子進行加熱的加熱器。
於專利文獻1、2,揭示有為了提升機器的安全性,使用具有依據周邊溫度來調節加熱溫度之功能的PTC加熱器的除濕機。在專利文獻1中,使用具備各一對 的短邊部與長邊部之長方形狀的3個PTC加熱器,使各PTC加熱器的長邊部對向,配置成長方形狀。在專利文獻2中,使用因應除濕轉子之加熱區域的形狀之非長方形狀的PTC加熱器。
專利文獻1的除濕機並未特別考慮PTC加熱器的配置。因此,有在PTC加熱器的一部分對除濕轉子以外的區域進行加熱,或除濕轉子產生加熱不足的區域之狀況。專利文獻2的除濕機係使用因應除濕轉子的加熱區域之形狀的PTC加熱器,故不會發生如專利文獻1的問題,但是,特殊形狀的PTC加熱器的成本會變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37498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112393號公報
本發明的課題係藉由簡單構造的PTC加熱器,高效率地加熱除濕轉子,提升除濕效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除濕機,係具備:處理空氣路徑,係具有吸入口與吹出口;再生空氣路徑,係由封閉 路徑所成;圓盤狀的除濕轉子,係橫跨前述處理空氣路徑與前述再生空氣路徑而可旋轉地配置,從通過前述處理空氣路徑的處理空氣吸附水分,並且放出通過前述再生空氣路徑的再生空氣所吸附之前述水分;及加熱手段,係以位於前述除濕轉子的一面側之方式配置於前述再生空氣路徑內,對前述再生空氣及前述除濕轉子進行加熱;前述加熱手段,係具有具有各一對的短邊部與長邊部之長方形狀的第1及第2PTC加熱器;前述第1PTC加熱器,係以前述一對的短邊部與前述除濕轉子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前述第2PTC加熱器,係以前述長邊部與前述第1PTC加熱器的前述長邊部對向之方式,對於前述第1PTC加熱器,並排配置於前述除濕轉子的直徑方向內側。
本發明的除濕機所用之PTC加熱器為長方形狀,是規格化之簡單構造,故可防止成本的增加。又,第1PTC加熱器,係以各短邊部與除濕轉子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故可確實地加熱除濕轉子的外周部。又,從除濕轉子往外側突出的部分,係僅PTC加熱器之一對的短邊部的各1頂點,故可將加熱無用區域之狀況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可高效率地加熱除濕轉子及再生空氣。結果,可利用除濕轉子有效率地吸附處理空氣包含的水分,並且藉由再生空氣有效率地回收除濕轉子所吸附之水分,故可提升除濕效率。
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係個別之前述長邊部的全長相同;前述第2PTC加熱器,係以一方的前述 短邊部與前述除濕轉子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如此,使用相同規格的PTC加熱器的話,進而可防止成本的增大。又,以第2PTC加熱器之一方的短邊部與除濕轉子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故更可提升除濕轉子的加熱效率。
具備將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一體地安裝於前述除濕轉子的一面側的加熱器單元;前述加熱器單元,係具有一端開口的加熱器盒、配置於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側,對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進行定位保持的保持構件、及配置於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側,將前述保持構件定位於前述加熱器盒內的定位板。如此一來,可提升2個以上的PTC加熱器的組裝作業性。
於前述加熱器單元,在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側,區劃設置有導入前述再生空氣的導入部,與藉由前述保持構件,配置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的加熱器配置部,並且在對於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位於相反側的閉塞壁與前述保持構件之間,設置有和前述導入部及前述加熱器配置部連通的空隙部。如此之加熱器單元係再生空氣從導入部導入並流入至空隙部。之後,再生空氣係利用與加熱器盒的閉塞壁衝突,在空隙部內旋回,通過加熱器配置部內的PTC加熱器,供給至除濕轉子側。又,再生空氣係因對於閉塞壁的衝突及在空隙部內的旋回而擴散,在此狀態下,供給至加熱器配置部,故可藉由PTC加熱器無不均地加熱再生空氣。因此,可提升藉由再生空氣回收除濕 轉子所吸附之水分的效率,故在此觀點中也可提升除濕效率。
前述保持構件,係具有配置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的連續之階段狀的配置孔,與卡止前述PTC加熱器的前述空隙部側之端部的第1卡止部;於前述保持構件之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側配置卡止構件,前述PTC加熱器之前述開口側的端部以前述卡止構件的第2卡止部卡止。如此一來,在保持構件與卡止構件之間,可挾持並確實保持第1及第2PTC加熱器。
將前述PTC加熱器,配置在對於前述除濕轉子前述處理空氣流動之方向的上游側為佳。如此一來,可對於除濕轉子,讓再生空氣以與處理空氣相同方向通過,故可提升再生空氣所致之水分的回收效率。詳細來說,使處理空氣從除濕轉子的一面側朝向另一面側通過的話,處理空氣包含的水分大多會被除濕轉子的一面側吸附。因此,藉由對於除濕轉子,讓再生空氣以與處理空氣相同方向通過,可提升除濕轉子所吸附之水分的回收效率。
本發明的除濕機,係使用長方形狀的規格化之簡單構造的PTC加熱器,故可防止成本的增加。又,第1PTC加熱器,係以一對的短邊部與除濕轉子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故可將加熱無用區域之狀況抑制在最低限度。藉此,可高效率地加熱除濕轉子,提升除濕效率。
1‧‧‧除濕機
2‧‧‧處理空氣路徑
2a~2e‧‧‧處理空氣路徑的部分
3‧‧‧再生空氣路徑
3a~3e‧‧‧再生空氣路徑的部分
100‧‧‧本體
101‧‧‧基座
102‧‧‧基部
103‧‧‧立壁部
104‧‧‧轉子配置部
105a~105c‧‧‧通氣部
106‧‧‧金屬板
110A,110B‧‧‧外裝板
111A,111B‧‧‧補強板
112‧‧‧吸入口
200‧‧‧除濕轉子
201‧‧‧吸濕材
202‧‧‧框構件
203‧‧‧軸支部
204‧‧‧外框部
204a‧‧‧齒輪部
205‧‧‧線條框
210‧‧‧電動馬達
240‧‧‧加熱器單元
250‧‧‧加熱器(加熱手段)
251A~251C‧‧‧PTC加熱器
252‧‧‧傳熱構件
253‧‧‧散熱片
253a‧‧‧空隙部側的端部
253b‧‧‧開口側的端部
254‧‧‧短邊部
255‧‧‧長邊部
256A~256D‧‧‧端子
257a~257b‧‧‧導線
258‧‧‧電源
259a,259b‧‧‧開關元件
260‧‧‧加熱器盒
261a‧‧‧閉塞壁
261b‧‧‧外周壁
262‧‧‧開口
263‧‧‧固定板部
264‧‧‧軸部
265‧‧‧導入部
266‧‧‧加熱器配置部
267‧‧‧空隙部
270‧‧‧保持構件
271‧‧‧配置孔
272‧‧‧第1卡止部
273‧‧‧開口側支持部
274‧‧‧閉塞側支持部
275‧‧‧螺孔
276‧‧‧卡止構件
277‧‧‧凸起
278‧‧‧第2卡止部
280‧‧‧定位板
281‧‧‧上緣
282‧‧‧下緣
300‧‧‧主熱交換器
310‧‧‧管
320‧‧‧上部頭
321‧‧‧導管部
330‧‧‧下部頭
331‧‧‧導管部
350‧‧‧副熱交換器
360‧‧‧管
370‧‧‧上部頭
371‧‧‧流入口
380‧‧‧下部頭
381‧‧‧導管部
400‧‧‧處理空氣風扇
410‧‧‧風扇盒
411‧‧‧送出部
450‧‧‧再生空氣風扇
460‧‧‧風扇盒
461‧‧‧第1導管部
462‧‧‧第2導管部
490‧‧‧兩軸馬達
500‧‧‧導管構件
501‧‧‧第1連接部
502‧‧‧第2連接部
600‧‧‧頭部
640‧‧‧送風部
641‧‧‧送風導引部
642‧‧‧吹出口
660‧‧‧百葉
680‧‧‧規制構件
700‧‧‧貯水部
720‧‧‧貯水槽
[圖1]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除濕機的立體圖。
[圖2]除濕機的分解立體圖。
[圖3A]從正面側觀看圖2的本體的立體圖。
[圖3B]從背面側觀看圖2的本體的立體圖。
[圖4]除濕機的概念剖面圖。
[圖5]除濕機的系統圖。
[圖6A]圖2的本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6B]從相反側觀看圖6A的分解立體圖。
[圖7]揭示加熱器單元的前視圖。
[圖8]揭示將加熱器配置於除濕轉子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9]加熱器單元的立體圖。
[圖10A]加熱器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10B]從相反側觀看加熱器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11]揭示配置加熱器之部分的剖面圖。
[圖12]揭示對於除濕轉子之加熱器配置的變形例的前視圖。
[圖13]揭示對於除濕轉子之加熱器配置的其他變形例的前視圖。
以下,遵從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以下,遵從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再者,在以下說明中,因應需要使用表示特定方向及位置的用語(例如,包含「上」、「下」、「側」、「端」的用語),但是,該等用語的使用係為了讓參照圖面之發明的理解更加容易,並不是藉由該等用語的意義來限定本發明的技術範圍者。又,以下的說明僅為本質上的例示,並不是限制本發明、其適用物或其用途者。
圖1至圖3B係揭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送風裝置的一例即除濕機1。圖4係除濕機1的概念剖面圖。圖5係除濕機1的系統圖。
(整體構造)
參照圖1及圖2的話,除濕機1係具有圓柱形狀的外觀,具備本體100、配置於本體100之上部的頭部600、配置於本體100之下部的貯水部700。除濕機1係將從本體100的吸入口112吸引之外部(例如除濕對象的室內)的空氣(處理空氣),在本體100內藉由除濕轉子200所致之水分吸附進行除濕(處理)。被除濕的處理空氣係從頭部600的吹出口642被吐出至外部。被除濕轉子500吸附的水分係藉由循環於本體100內之封閉路徑的空氣(再生空氣)回收,被貯留於貯水部700的貯水槽720內。
頭部600係具備可於圖1中以本體100的軸線L為中心旋轉的送風部640。送風部640係以圖1所示 之基準位置作為起點,在略±180度的範圍內,於圖1中於圓周方向A往返(頭部旋轉)旋轉於規制構件680周圍。於送風部640的吹出口642,配置有可動式的百葉660。百葉660係於圖1中在上下方向B的設定範圍中可搖動。
如圖4及圖5所示,除濕機1係具備以虛線所示之處理空氣流通的路徑(處理空氣路徑)2,與以實線所示之再生空氣流通的路徑(再生空氣路徑)3。除濕轉子200係橫跨處理空氣路徑2及再生空氣路徑3而配置。除濕機1係於除濕轉子200的一面側(吸入口112側),具備加熱再生空氣及除濕轉子200的加熱器(加熱手段)250。又,除濕機1係具備配置於除濕轉子200之一面側的主熱交換器(第1熱交換器)300,與配置於除濕轉子200之另一面側的副熱交換器(第2熱交換器)350。進而,除濕機1係具備用以吸引及吐出處理空氣的處理空氣風扇(第1送風手段)400,與用以讓再生空氣循環的再生空氣風扇(第2送風手段)450。
如圖1至圖3B所示,本體100係具備配置包含除濕轉子200、加熱器250、主熱交換器300、副熱交換器350、處理空氣風扇400、及再生空氣風扇450之零件的基座101。基座101係具備位於下端之俯視圓形狀的基部102,與以從基部102成矩形狀之方式直立設置的立壁部103。基座101的外周部,係藉由半圓筒狀之樹脂製的外裝板110A、110B覆蓋。外裝板110A、110B係於內面側具備金屬製的補強板111A、111B。於一方的外裝板 110A,設置有用以擷取室內的空氣的吸入口112。吸入口112係由延伸於上下方向之多數條的縫隙所成。再者,於吸入口112的內面側,未圖示的過濾器沿著外裝板110A可裝卸地配置。
(處理空氣路徑)
如圖4及圖5所示,處理空氣路徑2係從吸入口112連接到吹出口642為止。於處理空氣路徑2,沿著處理空氣從吸入口112朝向吹出口642流動之方式,依序配置有主熱交換器300、除濕轉子200、副熱交換器350、及處理空氣風扇400。
如圖5最明瞭揭示,處理空氣路徑2係具備第1至第5的部分2a~2e。第1部分2a係從吸入口112連接至主熱交換器300為止。如圖4所示,第1部分2a係由形成於吸入口112與主熱交換器300之間的空間所成。第2部分2b係從主熱交換器300連接至除濕轉子200為止。如圖4所示,第2部分2b係由形成於主熱交換器300與除濕轉子200之間的空間所成。第3部分2c係從除濕轉子200連接至副熱交換器350為止。如圖4所示,第3部分2c係由形成於除濕轉子200與副熱交換器350之間的空間所成。第4部分2d係從副熱交換器350連接至處理空氣風扇400為止。如圖4所示,第4部分2d係由形成於副熱交換器350與處理空氣風扇400的吸入口112之間的空間所成。第5部分2e係從處理空氣風扇400 的吐出口連接至吹出口642為止。如圖4所示,第5部分2e係具備處理空氣風扇400之風扇盒410的送出部411,及頭部600的送風導引部641。
驅動處理空氣風扇400的話,處理空氣會從吸入口112被吸入。處理空氣係利用主熱交換器300升溫之後,通過除濕轉子200時被除濕。接著,以副熱交換器350更升溫之後,流入至處理空氣風扇400的風扇盒410內。之後,從風扇盒410的送出部411朝上送出,從頭部600的吹出口642吐出至室內。
(再生空氣路徑)
如圖4及圖5所示,於再生空氣路徑3,以加熱器250作為起點,遵從再生空氣流動的方向,依序配置有除濕轉子200、副熱交換器350、主熱交換器300、及再生空氣風扇450。
如圖5最明瞭揭示,再生空氣路徑3係具備第1至第5的部分3a~3e。第1部分3a係從再生空氣風扇450的吐出口連接至加熱器250為止。如圖3A、圖3B及圖4所示,第1部分3a係具備再生空氣風扇450的風扇盒460與加熱器250的加熱器盒260之間的導管部462。第2部分3b係從加熱器250連接至除濕轉子200為止。如圖4所示,第2部分3b係由形成於加熱器盒260中的加熱器250與除濕轉子200之間的空間(間隙)所成。第3部分3c係從除濕轉子200連接至副熱交換器350為止。 如圖4所示,第3部分3c係由副熱交換器350之上部頭370的內部空間所成。第4部分3d係從副熱交換器350連接至主熱交換器300為止。如圖3A、圖3B及圖4所示,第4部分3d係具備副熱交換器350的下部頭380、導管構件500、及主熱交換器300的上部頭320。第5部分3e係從主熱交換器300連接至再生空氣風扇450為止。如圖3B及圖4所示,第5部分3e係具備主熱交換器300的下部頭330與再生空氣風扇450的風扇盒460之間的導管部461。
驅動再生空氣風扇450的話,從再生空氣風扇450送出的再生空氣,係利用加熱器250加熱。接著,再生空氣係在通過除濕轉子200時,回收(吸附)除濕轉子200所吸附之水分之後,利用副熱交換器350冷卻。接著,通過導管構件500而流入至主熱交換器300,再次被冷卻。之後,再生空氣回到再生空氣風扇450,再次送出至加熱器250。再者,藉由利用熱交換器300、350冷卻再生空氣所凝結的水,被貯留於貯水槽720。
(加熱器配置的詳細)
如圖3A及圖4所示,加熱器250係組成作為配置於加熱器盒260內的加熱器單元240,一體地安裝於除濕轉子200的一面側。加熱器單元240係配置於對於除濕轉子200處理空氣流動的方向之上游側(吸入口112側)。於加熱器單元240,連接再生空氣風扇450的風扇盒460的導 管部462,供給從再生空氣風扇450送風的再生空氣。又,隔著除濕轉子200對向配置副熱交換器350的上部頭370,利用加熱器250加熱的再生空氣被供給至除濕轉子200及副熱交換器350。
詳細來說,如圖6A及圖6B所示,於基座101的立壁部103,設置有圓形狀的轉子配置部104。基座101係於轉子配置部104的外周部具備第1至第3通氣部105a~105c。第1通氣部105a係於圖6B中,形成於立壁部103的左側上部。於第1通氣部105a,加熱器單元240配置於一端側,再生空氣風扇450之風扇盒460的導管部462連接於另一端側。第2通氣部105b係於圖6A中,形成於立壁部103的左側上部。於第2通氣部105b,副熱交換器350的下部頭380所連接之導管構件500連接於一端側,主熱交換器300之上部頭320的導管部321連接於另一端側。第3通氣部105c係於圖6B中,形成於立壁部103的右側下部。於第3通氣部105c,主熱交換器300之下部頭330的導管部331配置於一端側,再生空氣風扇450之風扇盒460的導管部461連接於另一端側。
如圖4、圖6A及圖6B所示,除濕轉子200係可旋轉地配置於基座101的轉子配置部104。除濕轉子200係具備讓沸石(zeolite)或矽膠(silica gel)鍵結之網目狀的陶瓷蜂窩所成之圓盤狀的吸濕材201。吸濕材201係藉由樹脂製的框構件202所保持。如圖6B最明瞭揭示,框 構件202係具備位於吸濕材201的中心的軸支部203,與位於吸濕材201之外周的外框部204。軸支部203與外框部204係在吸濕材201的一面側(外裝板110B側),藉由延伸成放射狀的線條框205連結。
軸支部203係被固定於基座101之加熱器單元240的軸部264可旋轉地支持。於外框部204,形成有齒輪部(gear部)204a。於齒輪部204a,咬合有固定於驅動手段即電動馬達210的輸出軸之齒輪(未圖示)。除濕轉子200係藉由電動馬達210的驅動透過齒輪部204a傳達動力,以軸支部203作為中心而旋轉於一定方向。
如圖7及圖9所示,加熱器250係使用具有依據周邊溫度來調節加熱溫度之功能的3個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熱器251A~251C。該加熱器250係利用藉由微電腦800切換開關元件259a、259b的ON/OFF狀態,輸出可切換3階段。
PTC加熱器251A~251C係具備配置基板(未圖示)的傳熱構件252,與設置於傳熱構件252的兩面之多數的圓弧面狀的散熱片253。具備傳熱構件252及散熱片253的PTC加熱器251A~251C的外形,係具有各一對的短邊部254、254與長邊部255、255的長方形狀。PTC加熱器251A~251C係短邊部254的全長、長邊部255的全長、及輸出(電容)全部相同。如圖8最明瞭揭示,各PTC加熱器251A~251C係以相互的長邊部255、255重合之方式,並設於除濕轉子200的直徑方向。
詳細來說,第1PTC加熱器251A係配置於除濕轉子200之直徑方向的最外側。第1PTC加熱器251A係以一對的短邊部254、254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在此,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係吸濕材201的外周緣(外框部204的內周緣)。
第2PTC加熱器251B係相對於第1PTC加熱器251A,配置於除濕轉子200的直徑方向內側。第2PTC加熱器251B的長邊部255,係與第1PTC加熱器251A的長邊部255對向配置。第2PTC加熱器251B的一對的短邊部254、254係以僅一方的短邊部254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
第3PTC加熱器251C係相對於第2PTC加熱器251B,配置於除濕轉子200的直徑方向更內側。第3PTC加熱器251C的長邊部255,係與第2PTC加熱器251B的長邊部255對向配置。第3PTC加熱器251C的一對的短邊部254、254係以僅一方的短邊部254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第3PTC加熱器251C的短邊部254,係和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第2PTC加熱器251B的短邊部254相同側。
如圖7及圖8所示,PTC加熱器251A~251C係具備沿著長邊部255突出至外方的端子256A~256D。端子256A係連接於第1PTC加熱器251A。端子256B係連接於第1及第2PTC加熱器251A、251B的共通端子。端 子256C係連接於第2及第3PTC加熱器251B、251C的共通端子。端子256D係連接於第3PTC加熱器251C。
如圖7所示,第1及第4端子256A、256D係藉由導線257a、257d,串聯連接於電源258。於連接於端子256D的導線257d,介設有第1開關元件259a。於第2端子256B,連接有介設第2開關元件259b之導線257b的一端側。導線257b的另一端側係連接於導線257d之第1開關元件259a的電源258側。於第3端子257C,連接導線257c的一端側,該導線257c的另一端側連接於導線257a。
如此構成的加熱器250係藉由將第1開關元件259a設為ON狀態,第2開關元件259b設為OFF狀態,讓第1及第2PTC加熱器251A、251B成為OFF狀態,第3PTC加熱器251C成為ON狀態。該狀態是於本實施形態中加熱器250的輸出最低的弱(第1輸出)設定。又,藉由將第1開關元件259a設為OFF狀態,第2開關元件259b設為ON狀態,讓第1及第2PTC加熱器251A、251B成為ON狀態,第3PTC加熱器251C成為OFF狀態。該狀態是於本實施形態中加熱器250的輸出比第1輸出還高輸出的中(第2輸出)設定。又,藉由將第1及第2開關元件259a、259b設為ON狀態,所有的PTC加熱器251A~251C成為ON狀態。該狀態是於本實施形態中加熱器250的輸出比第2輸出還高輸出的強(第3輸出)設定。
在除濕處理時,藉由未圖示的微電腦來控制加熱器250。微電腦係在從停止加熱器250之狀態下以強設定來動作時,首先,在設為弱設定進行動作之後,使輸出上升至強設定。如此,並不是從加熱器250的動作開始之後則以高輸出的強設定動作,而是利用先以弱設定的低輸出開始動作之後使輸出上升,防止因為突入電力而斷路器作動遮斷電力之狀況。
由3個PTC加熱器251A~251C所成的加熱器250係以對於除濕轉子200成為圖8所示之配置狀態之方式,隔著加熱器單元240安裝於基座101。如圖6A及圖11所示,加熱器單元240係以覆蓋隱藏包含基座101之第1通氣部105a的除濕轉子200之上側部分的一部分之方式固定。如圖9至圖10B所示,加熱器單元240係具備外裝體即加熱器盒260、定位保持PTC加熱器251A~251C的保持構件270、將保持構件270定位於加熱器盒260內的定位板280。於基座101的基部102的上面側,配置金屬板106,加熱器單元240位於該金屬板106的上部。
如圖7及圖10A所示,加熱器盒260係具備對於除濕轉子200平行延伸的閉塞壁261a。從閉塞壁261a的外周部朝向除濕轉子200突出之外周壁261b的前端側是開口262。亦即,閉塞壁261a係相對於加熱器盒260的開口262位於相反側。開口262係覆蓋基座101的第1通氣部105a及除濕轉子200所設定之加熱區域的形狀。於界定開口262之外周壁261b的前端,設置有朝外 突出的固定板部263。於固定板部263,設置有可旋轉地支持除濕轉子200之框構件202的軸部264。
如圖7及圖9所示,加熱器盒260的開口262係藉由保持構件270及定位板280的配置,區隔成導入再生空氣的導入部265,與送出加熱之再生空氣的加熱器配置部266。導入部265係連通於第1通氣部105a,從再生空氣風扇450流入再生空氣。加熱器配置部266係對應除濕轉子200的一部分(加熱區域),流出再生空氣。從正對的方向觀看加熱器配置部266的話,PTC加熱器251A~251C露出。PTC加熱器251A~251C動作的話,於再生空氣的送風方向中位於加熱器配置部266之後的除濕轉子200會被加熱。
如圖10A及圖10B所示,保持構件270係封塞除了加熱器盒260之開口262的導入部265的區域之外形的陶瓷製的框體。保持構件270係具備在如上所述,沿著長邊部255變位之狀態下配置PTC加熱器251A~251C之連續的階段狀的配置孔271。配置孔271係具備卡止PTC加熱器251A~251C之端部(角部一面)253a的第1卡止部272。PTC加熱器251A~251C係藉由被第1卡止部272卡止,防止脫落至加熱器盒260的閉塞壁261a側。
保持構件270係在配置孔271的上側(導入部265側),具備位於(位於與固定板部263相同面)加熱器盒260之開口262的開口側支持部273。於保持構件270的閉塞壁261a側,以位於配置孔271的兩側部之方式,設 置有在組裝於加熱器盒260之狀態下抵接閉塞壁261a之板狀的閉塞側支持部274、274。藉由該閉塞側支持部274、274,在加熱器盒260的閉塞壁261a與保持構件270之間,形成(確保)有連通於導入部265及加熱器配置部266的空隙部267。閉塞側支持部274係一部分位於配置孔271內,構成前述之第1卡止部272。亦即,第1卡止部272係利用卡止PTC加熱器251A~251C之空隙部267側的端部253a,防止PTC加熱器251A~251C從空隙部267側脫落。
保持構件270係具備配置於加熱器盒260的開口側262側之一對的卡止構件276、276。卡止構件276係具備對應保持構件270之螺孔275的凸起277。卡止構件276、276係配置於配置孔271的兩側,對於保持構件270藉由螺止來固定。在組裝於加熱器盒260之狀態下,卡止構件276係位於與加熱器盒260的開口262(固定板部263)相同面上。卡止構件276係具備卡止PTC加熱器251A~251C之端部(角部另一面)253b的第2卡止部278。第2卡止部278係利用卡止PTC加熱器251A~251C之開口262側的端部253b,防止PTC加熱器251A~251C從開口262側脫落。
如圖7及圖9所示,定位板280係藉由螺止而固定於加熱器盒260的開口262,防止配置PTC加熱器251A~251C的保持構件270從加熱器盒260的開口262脫落。定位板280係形成為從加熱器盒260的固定板部263 之一側,通過保持構件270的開口側支持部273,延伸至加熱器盒260的固定板部263之另一側的圓弧狀。導入部265係藉由定位板280的上緣281,與加熱器盒260之開口262的內緣來界定。加熱器配置部266係藉由定位板280的下緣282,與加熱器盒260之開口262的內緣來界定。
如圖4及圖11所示,於加熱器盒260,再生空氣通過導入部265流入至閉塞壁261a與加熱器250(保持構件270)之間的空隙部267。之後,再生空氣係與閉塞壁261a衝突而往反向(開口262側)旋回,藉由通過加熱器配置部266的加熱器250而被加熱後,朝向除濕轉子200流動。
如圖4、圖6A及圖6B所示,主熱交換器300是樹脂製,具備多數的管310、上部頭320、下部頭330。各管310係再生空氣通過內部,處理空氣通過鄰接之管310、310之間即外部。該管310、310延伸之上下間的區域是主熱交換器,該主熱交換器係配置於加熱器單元240的下部。上部頭320係連接於各管310的上端。上部頭320係具備連接於第2通氣部105b的導管部321。下部頭330係連接於各管310的下端。下部頭330係具備連接於第3通氣部105c的導管部331。
如圖4、圖6A及圖6B所示,副熱交換器350是樹脂製,具備多數的管360、上部頭370、下部頭380。各管360係再生空氣通過內部,處理空氣通過鄰接 之管360、360之間即外部。該管360、360延伸之上下間的區域是副熱交換器,該副熱交換器係配置於加熱器單元240的下部。上部頭370係連接於各管360的上端。如圖6A最明瞭揭示,上部頭370係具備以加熱器250加熱之再生空氣通過除濕轉子200而流入的流入口371。流入口371係挾持除濕轉子200而配置於加熱器配置部266的對向位置。參照圖6A及圖7的話,流入口371係以與加熱器配置部266成為線對稱的形狀形成。下部頭380係連接於各管360的下端。如圖6B最明瞭揭示,下部頭380係具備在與除濕轉子200相反側(外裝板110B側)開口的導管部381。
如圖4所示,處理空氣風扇400係配置於副熱交換器350的處理空氣流動之方向的下游側(外裝板110B側)。處理空氣風扇400係使用從旋轉軸的軸方向吸引空氣,朝直徑方向外側送出空氣的多翼式風扇(Sirocco fan)。處理空氣風扇400係可旋轉地配置於風扇盒410的內部。
如圖4所示,再生空氣風扇450係配置於處理空氣風扇400的外裝板110B側。再生空氣風扇450係使用與處理空氣風扇400相同的多翼式風扇。再生空氣風扇450係可旋轉地配置於風扇盒460的內部。於風扇盒460,設置有再生空氣流動之一對的導管部461、462。第1導管部461係連接於基座101的第3通氣部105c,使風扇盒460與主熱交換器300連通。第2導管部462係連接 於基座101的第1通氣部105a,使風扇盒460與加熱器盒260連通。如圖3B所示,導管部461、462係從除濕轉子200的軸方向觀看的話,延伸至基座101的立壁部103的對角。
如圖4所示,處理空氣風扇400與再生空氣風扇450係藉由1個兩軸馬達490旋轉。兩軸馬達490係配置在處理空氣風扇400的風扇盒410,與再生空氣風扇450的風扇盒460之間。藉由螺止固定風扇盒410、460彼此,在風扇盒410、460之間挾持固定兩軸馬達490。
如圖3B所示,導管構件500係配置於風扇盒460的外裝板110B側。導管構件500係於圖3A中位於右下側的一端,具備連接於副熱交換器350之導管部381的第1連接部501。又,導管構件500係於圖3B中位於右上側的另一端,具備隔著基座101的第2通氣部105b而連接於主熱交換器300之上部頭320的第2連接部502。如圖3B所示,導管構件500係從除濕轉子200的軸方向觀看的話,與風扇盒460的導管部461、462反方向,延伸至基座101的立壁部103的對角。
讓如此之除濕機1動作的話,如上所述,藉由處理空氣風扇400的驅動,室內的空氣從吸入口112取入至內部。處理空氣係以除濕轉子200吸收水分,從吹出口642吐出至室內。又,藉由再生空氣風扇450的驅動,再生空氣路徑3內的空氣以加熱器250加熱,該被加熱的再生空氣係在通過除濕轉子200時回收(除濕轉子200放 出水分)除濕轉子200所吸附之水分。接著,藉由利用副熱交換器350與處理空氣熱交換來進行冷卻,藉由凝結而放出水分。之後,通過導管構件500藉由利用主熱交換器300與處理空氣熱交換更加進行冷卻,藉由凝結而放出水分。
對於提升除濕機1的除濕效率來說,重點是藉由除濕轉子200以高效率吸附處理空氣的水分,藉由再生空氣以高效率回收除濕轉子200的水分。然後,除濕轉子200所致之吸附效率的提升、及再生空氣所致之回收效率的提升,重點是以高效率提升加熱器250所致之除濕轉子200及再生空氣。
在本實施形態中,將位於除濕轉子200的直徑方向外側之第1PTC加熱器251A,以各短邊部254、254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因此,可對除濕轉子200加熱到外周部。又,位於第1PTC加熱器251A的直徑方向內側的PTC加熱器251B、251C係以使一方的短邊部254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故同樣地可將除濕轉子200加熱到外周部。因此,可高效率地加熱除濕轉子200,並且在除濕轉子200的通過前高效率地加熱再生空氣。
又,在收容PTC加熱器251A~251C之加熱器單元240中,再生空氣從導入部265導入,因與閉塞壁261a衝突而在空隙部267內旋回,利用加熱器配置部266內的PTC加熱器251A~251C加熱,被供給至除濕轉子 200側。此時,再生空氣係藉由對於閉塞壁261a的衝突及在空隙部267內的旋回而擴散,流速的分布均勻化,可藉由PTC加熱器251A~251C無不均地加熱。
結果,可利用除濕轉子200有效率地吸附處理空氣包含的水分,並且藉由再生空氣有效率地回收除濕轉子200所吸附之水分,故可提升除濕效率。將PTC加熱器251A~251C配置於對於除濕轉子200處理空氣流動之方向的上游側,對於除濕轉子200使處理空氣與再生空氣以相同方向通過,故即使在此觀點中也可提升再生空氣所致之水分的回收效率。詳細來說,使處理空氣從除濕轉子200的一面側朝向另一面側通過的話,處理空氣包含的水分大多會被除濕轉子200的一面側吸附。因此,藉由對於除濕轉子200,讓加熱後的再生空氣以與處理空氣相同方向通過,可提升除濕轉子200所吸附之水分的回收效率。
又,PTC加熱器251A~251C係從除濕轉子200往外側突出的部分僅短邊部254的各1頂點,故可將加熱無用區域之狀況抑制在最小限度。又,PTC加熱器251A~251C為長方形狀,是規格化之簡單構造,故可防止成本的增加。而且,PTC加熱器251A~251C係使用相同規格者,故更可防止成本的增加。
而且由PTC加熱器251A~251C所成的加熱器250係作為加熱器單元240而一體化,對於除濕轉子200一體地組裝,故可提升組裝作業性。又,加熱器單元240 係在具有階段狀之配置孔271的保持構件270與卡止構件276之間被挾持之狀態下配置於加熱器盒260,故可維持不脫落且確實組裝的狀態。
再者,本發明的除濕機1並不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的構造,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在前述實施形態中,位於第1PTC加熱器251A的直徑方向內側的PTC加熱器251B、251C係以使左側即相同側的短邊部254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但是,如圖12所示,以左右不同側的短邊部254、254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亦可。又,在前述實施形態中,使用相同規格的PTC加熱器251A~251C,但如圖13所示,使用全長不同之長方形狀的PTC加熱器251A~251C,以全部短邊部254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差之方式配置亦可。
又,在前述實施形態中,對於除濕轉子200配置3個PTC加熱器251A~251C,但是,配置兩個PTC加熱器亦可,此外配置4以上的PTC加熱器251亦可。然後,至少對於除濕轉子200位於直徑方向外側之第1PTC加熱器251A,將一對的短邊部254以與除濕轉子200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即可。
本實施形態的除濕機1係例如以衣類的乾燥為目的之衣類的水分作為除濕對象之外,也包含以讓室內乾燥為目的之室內空氣作為除濕對象者,及達成該等雙方目的者。換句話說,於本發明的除濕機1,包含讓除濕對 象的衣類及室內乾燥的乾燥機。

Claims (3)

  1. 一種除濕機,係具備:處理空氣路徑,係具有吸入口與吹出口;再生空氣路徑,係由封閉路徑所成;圓盤狀的除濕轉子,係橫跨前述處理空氣路徑與前述再生空氣路徑而可旋轉地配置,從通過前述處理空氣路徑的處理空氣吸附水分,並且放出通過前述再生空氣路徑的再生空氣所吸附之前述水分;及加熱手段,係以位於前述除濕轉子的一面側之方式配置於前述再生空氣路徑內,對前述再生空氣及前述除濕轉子進行加熱;前述加熱手段,係具有具有各一對的短邊部與長邊部之長方形狀的第1及第2PTC加熱器;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係個別之前述長邊部的全長相同;前述第1PTC加熱器,係以前述一對的短邊部與前述除濕轉子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前述第2PTC加熱器,係以前述長邊部與前述第1PTC加熱器的前述長邊部對向之方式,對於前述第1PTC加熱器,並排配置於前述除濕轉子的直徑方向內側,且以一方的前述短邊部與前述除濕轉子的外周部交叉之方式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除濕機,其中,具備:加熱器單元,係將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一體 地安裝於前述除濕轉子的一面側;前述加熱器單元,係具有一端開口的加熱器盒、配置於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側,對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進行定位保持的保持構件、及配置於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側,將前述保持構件定位於前述加熱器盒內的定位板;於前述加熱器單元,在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側,區劃設置有導入前述再生空氣的導入部,與藉由前述保持構件,配置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的加熱器配置部,並且在對於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位於相反側的閉塞壁與前述保持構件之間,設置有和前述導入部及前述加熱器配置部連通的空隙部;前述保持構件,係具有配置前述第1及第2PTC加熱器的連續之階段狀的配置孔,與卡止前述PTC加熱器的前述空隙部側之端部的第1卡止部;於前述保持構件之前述加熱器盒的開口側配置卡止構件,前述PTC加熱器之前述開口側的端部以前述卡止構件的第2卡止部卡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除濕機,其中,將前述PTC加熱器,配置在對於前述除濕轉子前述處理空氣流動之方向的上游側。
TW105105478A 2015-03-17 2016-02-24 除濕機 TWI674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3442 2015-03-17
JP2015053442A JP6290126B2 (ja) 2015-03-17 2015-03-17 除湿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0923A TW201700923A (zh) 2017-01-01
TWI674383B true TWI674383B (zh) 2019-10-11

Family

ID=56603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5478A TWI674383B (zh) 2015-03-17 2016-02-24 除濕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90126B2 (zh)
CN (1) CN205448118U (zh)
TW (1) TWI674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3941B (zh) * 2018-04-25 2023-12-15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装置、用于控制该除湿装置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662674A (zh) * 2018-12-14 2019-04-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及具有其的洗碗机
CN115628483A (zh) * 2022-08-29 2023-01-20 柒贰零(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效除湿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1051A (ja) * 2000-06-26 2002-01-08 Sharp Corp 調湿機
JP2011020082A (ja) * 2009-07-17 2011-02-03 Zojirushi Corp 除湿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1183A (ja) * 2007-03-28 2008-10-09 Toto Ltd 室内用除湿装置
JP5374989B2 (ja) * 2008-09-19 2013-1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1051A (ja) * 2000-06-26 2002-01-08 Sharp Corp 調湿機
JP2011020082A (ja) * 2009-07-17 2011-02-03 Zojirushi Corp 除湿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90126B2 (ja) 2018-03-07
JP2016172226A (ja) 2016-09-29
CN205448118U (zh) 2016-08-10
TW201700923A (zh) 2017-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5992B (zh) 除濕機
TWI674383B (zh) 除濕機
KR20090116301A (ko) 제습기
EP2159500B1 (en) Dehumidifier
JP2007098261A (ja) 除湿機
KR20060095058A (ko) 공기조화기
JP5135673B2 (ja) 除湿機
JP467765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339038B2 (ja) 除湿機
CN103884049B (zh) 除湿装置
KR101016310B1 (ko) 공기조화기
JP6305951B2 (ja) 除湿機
JP4329584B2 (ja) 除湿装置
JP6293695B2 (ja) 除湿機
JP7244764B2 (ja) 加湿ユニット
JP2001133156A (ja) 乾燥機
KR20100025344A (ko) 제습기
JP2004267902A (ja) 除湿機
JP2006125693A (ja) 浴室暖房換気除湿乾燥装置
CN117916527A (zh) 空气调节机
JP4219596B2 (ja) 暖房乾燥装置および乾燥装置
KR100707442B1 (ko) 가습기
JPH0849896A (ja) 除湿乾燥装置
JP2016174998A (ja) 除湿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7940710A (zh) 空气调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