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9973B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 Google Pat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9973B
TWI669973B TW104126261A TW104126261A TWI669973B TW I669973 B TWI669973 B TW I669973B TW 104126261 A TW104126261 A TW 104126261A TW 104126261 A TW104126261 A TW 104126261A TW I669973 B TWI669973 B TW I6699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nnection
in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6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8916A (zh
Inventor
廣海明紀
谷本好史
高田和俊
桑名哲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8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8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9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4Star or tre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8Routing tree calc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using a network of reference devices, e.g. beaco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無線通訊系統(1)係含有無線基地台(10A、10B及10C),無線基地台(10A)係具備: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的終端通訊部(112);和終端通訊部(112)是與無線終端建立了通訊連結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的等待部(118);無線基地台(10B)係具備:在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10A)時,與無線基地台(10A)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的連接部(116);和在發現到無線基地台(10A)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的等待部(118);無線基地台(10C)係具備:在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10B)時,與無線基地台(10B)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的連接部(116);無線基地台(10B)係還具備,將無線基地台(10A)與無線基地台(10C)之間的通訊予以中繼的中繼部(120)。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系統及無線基地台
本發明係有關於無線通訊系統、及無線基地台。
使構成無線網路(wireless network)的節點(node)具有中繼機能,構成網狀網路(mesh network)或樹狀網路(tree-like network)的技術,已為人知。上記網狀網路等,係隨著其用途,係有經常維持者、或有只在需要時才建構而成者。
近年來,無線終端(行動電話終端、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平板(tablet)等)已經普及,而將這些無線終端連接成網狀網路之節點之一,在網狀網路之其他節點與無線終端之間收送資料的通訊形態係存在。
專利文獻1係揭露了,把無線閘道(wireless gateway)當作根(root)所建構而成的樹狀網路。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302694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所揭露的樹狀網路中,根係被固定成無線閘道。可是,若無線終端係無論對哪個節點都能連接,則當無線終端連接到根以外之節點時,會存在有不透過根就無法通訊的節點,而有無法建構出有效率之網路的問題點。又,網路是由通訊路徑所建構時,為了路徑維持而必須要進行通訊,會有導致電力消費增大的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記問題而研發,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構出可讓無線終端與基地台有效率的進行通訊之網路的無線通訊系統等。又,提供一種可以降低為了維持通訊路徑所必須之消費電力的無線通訊系統等。
為了解決上記課題,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係為具備複數無線基地台的無線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可和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的其他無線基地台進行通訊也就是台間通訊;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係含有:第一基地台、第二基地台、及第三基地台;前記第一基地台係具備:終端通訊部,係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和第一等待部,係在前記終端通訊部與前記無線終端建立了通訊連結 (communication link)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前記第二基地台係具備:第一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前記第一基地台時,以前記第一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和第二等待部,係在前記第一連接部發現到前記第一基地台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前記第三基地台係具備:第二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前記第二基地台時,以前記第二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前記第二基地台係還具備:第一中繼部,係將前記第一基地台與前記第三基地台之間的通訊,予以中繼。
藉此,無線通訊系統係以已經與無線終端建立通訊連結為契機,按照第一基地台、第二基地台及第三基地台依序設定路徑資訊,藉此而建構出通訊路徑。亦即,無線通訊系統,係動態地建構出,以無線終端所連接之無線基地台為根的通訊路徑。藉此,無線終端,係可透過第一基地台及第二基地台所做的中繼而與第三基地台通訊。此處,以通訊連結之建立為契機,且以已建立通訊連結之無線終端與其通訊對象之第三基地台的最短路徑為通訊路徑而建構之,因此,無線終端與樹狀網路內之基地台係可有效率地通訊。又,為了維持網路之連接,不需要進行路徑探索,因此各基地台之消費電力係可降低,具有如此優點。
又,亦可為,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係還含有 第四基地台;前記第四基地台係具備:第三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時,以所發現到的前記無線基地台也就是前躍點(hop)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和第四等待部,係在前記第三連接部發現到前記前躍點基地台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和第二中繼部,係在與屬於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之無線基地台的後躍點基地台之間開始台間通訊時,將前記前躍點基地台與前記後躍點基地台之間的通訊予以中繼。
藉此,無線通訊系統,係對正在等待台間通訊的無線基地台,可讓別的無線基地台來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藉此就可依序增加可台間通訊的無線基地台。進行台間通訊的無線基地台,係可利用別的無線基地台所做的通訊之中繼,來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別的無線基地台所做的通訊之中繼亦可做複數階段性利用。如此,無法直接與無線終端通訊的無線基地台,係可因應需要而多段地利用通訊之中繼而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
又,亦可為,前記第一等待部,係在前記終端通訊部切斷了與前記無線終端之通訊連結時,停止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前記第一連接部,係在前記第一等待部停止了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切斷與前記第一基地台的台間通訊之連接;前記第二等待部,係在前記第一等待部停止了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停止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前記第二連接部,係在前記第二等待部停止了 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切斷與前記第二基地台的台間通訊之連接。
藉此,無線通訊系統係以與無線終端之通訊連結已被切斷為契機,使已設定之第一基地台、第二基地台及第三基地台中的路徑資訊被消滅,藉此,可使通訊路徑被消滅。通訊連結之消滅,係意味著通訊對象變成不存在。藉由以通訊連結之消滅為契機而使通訊路徑被消滅,就可在適切的時間上,將不需要的通訊路徑予以消滅。藉此,在之後必須要建構通訊路徑之際,是以無線終端所連接之基地台為根而重新建構出適切的通訊路徑。
又,亦可為,前記第三連接部,係在前記前躍點基地台停止了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切斷與前記前躍點基地台的台間通訊之連接;前記第四等待部,係在前記前躍點基地台停止了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停止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
藉此,無線通訊系統係以與無線終端之通訊連結已被切斷為契機,依序停止無線基地台所做的台間通訊,藉此,藉由消滅無線基地台中的路徑資訊,以使通訊路徑被消滅。藉此,在之後必須要建構通訊路徑之際,是以無線終端所連接之基地台為根而重新建構出適切的通訊路徑。
又,亦可為,前記終端通訊部,係可和複數前記無線終端進行通訊;前記第一等待部,係在前記終端通訊部建立了與複數前記無線終端之通訊連結的情況下, 當與複數前記無線終端之其中一無線終端的通訊連結切斷時,則禁止停止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
藉此,無線通訊系統係在複數無線終端是已經對無線基地台建立了通訊連結的情況下,即使1個無線終端的通訊連結被切斷,也不會如上述般地使通訊路徑被消滅。藉此,維持通訊連結的無線終端與無線基地台之通訊,係被維持。
又,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係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前記無線通訊系統係具有如請求項1或2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系統也就是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及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前記無線通訊系統,係藉由將前記第一及前記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合併至前記第一及前記第二無線通訊系統之中根據所定之基準而被選擇的一方,而被生成。
藉此,有複數無線通訊系統存在,且它們是可彼此連接的情況下,就可將它們合併成一個無線通訊系統。藉此,無線終端,係和較多的無線基地台進行通訊。
又,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係為具備複數無線基地台的無線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可和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的其他無線基地台進行通訊也就是台間通訊;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具備:終端通訊部,係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和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時,以所發現 到的前記無線基地台也就是前躍點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和等待部,在前記終端通訊部是與前記無線終端建立了通訊連結時,以及,在前記連接部發現到前記前躍點基地台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和中繼部,係在與屬於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之無線基地台的後躍點基地台是與前記連接部之間開始了台間通訊時,將前記無線終端或前記前躍點基地台、與前記後躍點基地台之間的通訊予以中繼。
藉此,可達成和上記之無線通訊系統同樣之效果。
又,亦可為,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在前記無線終端與前記終端通訊部之間的前記通訊連結是已切斷時,或者,與前記前躍點基地台的台間通訊是已切斷時,則停止前記等待部之動作,並切斷與前記後躍點基地台的台間通訊。
藉此,藉由以通訊連結之消滅為契機而使通訊路徑被消滅,就可在適切的時間上,將不需要的通訊路徑予以消滅。
又,亦可為,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在前記無線終端與前記終端通訊部之間的前記通訊連結是已被切斷的情況下,在其他無線基地台的終端通訊部與其他無線終端之間已經建立了其他通訊連結時,則不停止前記等待部之動作。
藉此,即使無線終端與無線基地台的通訊連 結被切斷,其他無線終端與其他無線基地台之間仍有其他通訊連結被建立時,通訊路徑仍可被維持。
又,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無線基地台,係具備:終端通訊部,係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和第一等待部,係在前記終端通訊部與無線終端建立了通訊連結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
藉此,無線基地台係可達成和上記之無線通訊系統同樣之效果。
又,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無線基地台,係屬於具備複數無線基地台的無線通訊系統之中的無線基地台,其特徵為,具備: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一無線基地台也就是前躍點基地台時,以前記前躍點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和等待部,係在前記連接部發現到前記前躍點基地台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
藉此,無線基地台係可達成和上記之無線通訊系統同樣之效果。
又,亦可為,前記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複數無線基地台時,則在所發現到的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選擇根據所定之基準而被決定的一無線基地台,將已選擇之前記一無線基地台當作前記前躍點基地台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
藉此,無線基地台係在台間通訊之連接目標 之候補是有複數存在時,在複數候補之中與適切的一無線基地台之間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藉此,就可對無線基地台,設定較適切的通訊路徑,抑制無謂通訊之產生,藉此而可削減消費電力。
又,亦可為,前記連接部,係在台間通訊已連接的狀態下,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藉由進行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之探索而發現到無線基地台時,則(i)將正在連接的台間通訊之連接予以切斷,(ii)將所發現到的前記無線基地台當作前記前躍點基地台而進行新的台間通訊之連接。
藉此,藉由讓無線基地台來切換台間通訊之連接,而將該當無線基地台所隸屬之無線通訊系統、與其他無線通訊系統予以合併。
此外,本發明係不只能夠以裝置的方式來實現,亦可以構成該裝置之處理手段為步驟(step)之方法的方式來實現,可以令電腦(computer)執行這些步驟的程式(program)的方式來實現,可以記錄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CD-ROM等之記錄媒體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表示該程式的資訊、資料(data)或訊號的方式來實現。然後,這些程式、資訊、資料及訊號,係可透過網際網路(Internet)等之通訊網路而被配送。
藉由本發明,無線通訊終端係可與樹狀網路 內之各基地台有效率地進行通訊。
1、2、3、4、5‧‧‧無線通訊系統
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P、10Q、10R‧‧‧無線基地台
20‧‧‧無線終端
21‧‧‧無線終端
22‧‧‧無線終端
101‧‧‧CPU
102‧‧‧ROM
103‧‧‧RAM
104‧‧‧記憶裝置
105‧‧‧WNIC
112‧‧‧終端通訊部
114‧‧‧台間通訊部
116‧‧‧連接部
118‧‧‧等待部
120‧‧‧中繼部
501‧‧‧台間信標訊框
502‧‧‧台間信標訊框
503‧‧‧台間信標訊框
901‧‧‧信標訊框
902‧‧‧連接要求
903‧‧‧連接建立
904‧‧‧資料要求
905‧‧‧資料
911‧‧‧台間信標訊框
912‧‧‧連接要求
913‧‧‧連接建立
914‧‧‧終端資訊
915‧‧‧終端資訊
921‧‧‧台間信標訊框
922‧‧‧連接要求
923‧‧‧連接建立
924‧‧‧終端資訊
1101‧‧‧切斷要求
1102‧‧‧連接切斷
1111‧‧‧切斷要求
1112‧‧‧連接切斷
[圖1A]圖1A係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第一例的系統構成圖。
[圖1B]圖1B係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第一例中的通訊路徑之一例的系統構成圖。
[圖1C]圖1C係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第一例中的通訊路徑之另一例的系統構成圖。
[圖2]圖2係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基地台之硬體(hardware)構成的區塊圖(block diagram)。
[圖3]圖3係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基地台之機能構成的區塊圖。
[圖4]圖4係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建構處理的流程圖(flowchart)。
[圖5]圖5係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發送之訊號的說明圖。
[圖6]圖6係WDS(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之通訊的說明圖。
[圖7]圖7係WDS之通訊中所被使用之訊框格式(frame format)的說明圖。
[圖8]圖8係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第二例的系統構成圖。
[圖9]圖9係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建構處理的程序圖(sequence diagram)。
[圖10]圖10係實施形態2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解除處理的流程圖。
[圖11]圖11係實施形態2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解除處理的程序圖。
[圖12]圖12係實施形態3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第三例的系統構成圖。
[圖13]圖13係實施形態3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合併處理的說明圖。
此外,以下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係皆為表示本發明之理想的一具體例。以下的實施形態所揭露的數值、形狀、材料、構成要素、構成要素之配置位置及連接形態、步驟、步驟之順序等,係為一例,並非限定本發明的主旨。又,以下的實施形態中的構成要素之中,關於未被記載於表示本發明最上位概念之獨立請求項中的構成要素,係被視為構成較理想形態的任意之構成要素而被說明。
此外,同一構成要素係賦予同一符號,有時候會省略說明。
(實施形態1)
本實施形態中,說明將有效率的通訊路徑之建構及維持上所必要的消費電力予以削減的無線通訊系統等。
圖1A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之第一例的系統構成圖。又,圖1B及圖1C係分別為實施形態1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第一例中的通訊路徑之例子的系統構成圖。
如圖1A所示,無線通訊系統1係具備複數無線基地台10A、10B、10C、10D、10E、10F及10G。有時亦將上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標示成無線基地台10。
無線基地台10,係具有和STA(STAtion)(無線終端,也稱為終端)進行通訊的AP(存取點(Access Point),也稱為基地台、母台)之機能。無線基地台10係具有,在複數無線基地台10之中與本台除外的無線基地台10之間進行通訊的機能。此處,與本台除外的無線基地台10的通訊,亦稱為台間通訊。無線基地台10,係可為移動者,也可為被固定設置者。
圖1A中,圖示各無線基地台10A~10G正在待機的狀態。各無線局係只有以所定時間間隔而發送信標訊框(beacon frame),未進行基地台間之通訊。若對任一基地台有無線終端進行連接,則以無線終端所連接之基地台為根(root)的樹狀網路就會被建構。例如,圖1B係圖示,對無線基地台10A係有無線終端20進行連接,以無線基地台10A為根的樹狀網路被建構的狀態。又,圖 1C係圖示,對無線基地台10F係有無線終端20進行連接,以無線基地台10F為根的樹狀網路被連接的狀態。
一旦對無線通訊系統1中所含之無線基地台10A~10G之中的任一者有無線終端20進行連接,則如上記的樹狀網路係被建構,無線終端20係可和無線基地台10A~10G之每一者進行通訊。例如,使用該通訊,就可將無線基地台10A~10G所保持的資料等,讓無線終端20取得之。
此外,無線通訊係使用電波等而進行,可在電波是以超過所定值的電波強度而抵達的裝置間進行。電波一般而言在沒有遮蔽物的空間中傳播時會以所定之比率而衰減,若有遮蔽物則會更為大幅衰減。
圖2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基地台之硬體構成的區塊圖。
如圖2所示,無線基地台10係具備:CPU1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102(Read Only Memory)、RAM103(Random Access Memory)、記憶裝置104、WNIC105(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Card)。
CPU101係為執行ROM102中所儲存之控制程式的處理器(processor)。
ROM102係為保持控制程式等的讀出專用記憶領域。
RAM103係做為CPU101執行控制程式時所使 用的工作區(work area)而被使用的揮發性之記憶領域。
記憶裝置104係為保持控制程式、或資料等的非揮發性之記憶領域。
WNIC105,係與無線終端、或本台除外的無線基地台10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介面。無線通訊介面(interface)之種別係沒有限定。亦即,WNIC105係可為符合IEEE802.11a、b、g、n規格等的無線LAN介面,也可為其他無線通訊介面。
此外,WNIC105係亦可為複數。WNIC105,係被後述的終端通訊部112及台間通訊部114所分別利用。若無線基地台10具備複數WNIC105,則亦可設計成,終端通訊部112係利用第一WNIC105,台間通訊部114係利用第二WNIC105。若如此設計,則可讓性質不同的通訊使用個別的WNIC來進行,可期待提升通訊效率、及通訊的相關處理之效率。
圖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基地台之機能構成的區塊圖。
如圖3所示,無線基地台10係具備終端通訊部112、台間通訊部114。
終端通訊部112係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具體而言,終端通訊部112,係身為存取點(以下亦稱為「AP」),而和站點(以下亦稱為「STA」)的無線終端,進行通訊。上記通訊係相當於IEEE802.11a、b、g、n規格等中的基礎建構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下的通 訊。終端通訊部112,係將含有本台所提供之無線通訊之識別元的信標訊框,定期地向周圍發送。上記無線通訊之識別元係相當於例如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
台間通訊部114,係在複數無線基地台10之中與本台除外的無線基地台10之間,進行台間通訊。台間通訊,係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機能正在運作的無線基地台10、和以等待機能正在運作之無線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的連接機能正在運作的無線基地台10之間被進行。亦即,對於正處於等待狀態的無線基地台10,讓連接機能正在運作的無線基地台10進行連接,藉此,台間連接就被建立。台間通訊部114係適切的時間,開始或停止等待機能、連接機能。又,台間通訊部114,係與2個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具有台間連接時,則可將其一方之無線基地台與另一方之無線基地台之通訊,予以中繼。
此外,台間通訊係可使用例如WDS機能所致之AP間之通訊。又,將上記台間通訊之等待機能正在運作的無線基地台稱為WDS-AP,將上記之台間通訊之連接機能正在運作的無線基地台稱為WDS-ST。
此外,等待機能、及連接機能,係亦可都是由軟體(software)之處理的方式來實現。此情況下,機能之開始或停止,係藉由該當軟體之處理的開始或停止而被實現。
以下詳細說明台間通訊部114。
台間通訊部114係具有:連接部116、等待部118、中繼部120。
等待部118係提供台間通訊之等待機能,會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等待部118,係將含有本台所提供之台間通訊之識別元的訊號,定期地向周圍發送。該訊號,係為了與終端通訊部112所發送之信標訊框做區別,而稱為台間信標訊框。上記台間通訊之識別元係相當於例如台間通訊用之SSID。又,台間信標訊框係可使用例如IEEE802.11a等中的信標訊框。關於台間信標訊框,係在後面詳細說明。
連接部116,係提供台間通訊之連接機能,以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具體而言,連接部116,係判定本台之周圍是否有WDS-AP存在。為了判定本台之周圍是否有WDS-AP存在,例如,進行一定時間(例如1秒鐘)的台間信標訊框之收訊等待,在該收訊等待之時間內判定是否有接收到來自WDS-AP的台間信標訊框,藉此而被進行。此外,接收到任一信標訊框時,判定所接收到的信標訊框是否為來自WDS-AP的台間信標訊框的方法,係亦可為任意方法。例如,亦可為,信標訊框內中所含的資訊的描述形式是已經預先既定,若接收到的信標訊框內之資訊是以依照既定形式而被描述,則判定為是來自WDS-AP的台間信標訊框。
中繼部120,係在連接部116是與2個無線基 地台之每一者具有台間連接時,則可將其一方之無線基地台與另一方之無線基地台之通訊,予以中繼。
台間通訊部114,係將連接部116與等待部118之每一者,在適切的時間上予以開始或停止。
例如,台間通訊部114,係在終端通訊部112已經和無線終端20建立通訊連結的情況下,開始等待部118之動作。
又,例如,台間通訊部114,係在複數無線基地台10之中發現到等待機能正在運作的一無線基地台時,則(i)開始連接部116之動作,藉由連接部116開始與上記一無線基地台的台間通訊,且(ii)啟動等待部118。
終端通訊部112、和台間通訊部114之每一者,藉由係CPU101、ROM102、RAM103、記憶裝置104、及WNIC105等而被實現。
圖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建構處理的流程圖。
於步驟S101中,連接部116,係判定本台之周圍是否有WDS-AP存在。
若在步驟S101中判定為周圍有WDS-AP存在(步驟S101中Yes),則進行步驟S102。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101中判定為周圍沒有WDS-AP存在(步驟S101中No),則進行步驟S104。
於步驟S102中,台間通訊部114係開始 WDS-ST(連接部116)之運作。運作開始的連接部116,係以步驟S101中所偵測到的WDS-AP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
於步驟S103中,台間通訊部114係開始WDS-AP(等待部118)之運作。WDS-AP,係開始定期發送台間信標訊框。藉此而結束一連串處理。
於步驟S104中,終端通訊部112係判定對本台是否有無線終端20已連接。若步驟S104中判定對本台已有無線終端20連接(步驟S104中Yes),則執行步驟S103。另一方面,若步驟S104中判定對本台沒有無線終端20連接(步驟S104中No),則結束一連串處理。
此外,上記一連串之處理,係可在所定時間被執行,也可為隔著所定之時間間隔而被反覆執行。
圖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基地台10所發送之台間信標訊框的說明圖。
圖5的(a)係無線基地台10所發送之台間信標訊框501中所含之資訊的說明圖。如圖5的(a)所示,台間信標訊框501係含有根位址(root address)、送訊者位址(sender address)、及躍點數(a number of hops)之各資訊。
根位址係表示,由複數無線基地台10所建構的樹狀之通訊路徑的相當於根(root)的無線基地台之識別元。此外,將上記相當於頂點的無線基地台稱為根基地台、或簡稱為「根」。根基地台係為,後述的圖8中,與 無線終端20直接連接的無線基地台10A。
送訊者位址,係表示發送出該當台間信標訊框的無線基地台10之識別元。
躍點數係表示,發送出該當台間信標訊框的無線基地台10,在通訊路徑上從根基地台起算的通訊連結之數量。
圖5的(b)及(c)係圖示,上記各資訊中所填入的具體的值。關於這些,將在之後詳細說明。
此外,台間信標訊框501,係亦可含有圖5的(a)所示之資訊以外之資訊。例如,台間信標訊框501係亦可還含有,由所定之字串等所構成的識別元。此種識別元係可被使用於例如,想要以同一製造商的無線基地台來建構通訊路徑等情況下。
圖6係WDS之通訊之網路構成圖。
圖6係為,在WDS之通訊中,對無線基地台AP1以基礎建構模式進行連接的無線終端STA1、和對無線基地台AP2以基礎建構模式進行連接的無線終端STA2,是透過AP1及AP2所做的中繼而進行通訊。
圖7係WDS之通訊中所被使用之訊框格式的說明圖。
此訊框格式,係為圖6中的AP1與AP2之間所被使用的訊框之訊框格式。在基礎建構模式下,是使用具有3個位址欄位(address field)的訊框,但在WDS下則是如圖7所示,是使用具有4個位址欄位(Add1~4) 的訊框。又,「To DS」欄位,係表示是否為應發送給無線基地台之訊框的欄位,「From DS」欄位,係表示是否為無線基地台所發送之訊框的欄位,但這些係都被設定成1(肯定)。
以下,說明具有複數無線基地台10的無線通訊系統中的無線基地台10之動作。
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第二例的系統構成圖。
圖8的(a)中所示之無線通訊系統2係具有:1個無線終端20、3個無線基地台10A、10B及10C。無線基地台10A、10B及10C之每一者,係相當於無線基地台10。
以下說明,無線終端20連接至無線基地台10A,在無線通訊系統2上建構出如圖8的(b)所示之通訊路徑之際的處理的流程。此外,於圖8的(b)中,已建立無線通訊連結的裝置(AP與STA)間,係以箭頭連結。箭頭的起點係表示無線通訊連結之STA側,箭頭的終點係表示無線通訊連結之AP側。
此外,於無線通訊系統中,往根基地台接近之方向而相鄰的無線基地台,亦稱為「前躍點基地台」。又,於無線通訊系統中,從根基地台遠離之方向而相鄰的無線基地台,亦稱為「後躍點基地台」。具體而言,例如,圖8的(b)中無線基地台10B之前躍點基地台係為無線基地台10A,無線基地台10B之後躍點基地台係為無 線基地台10C。
此外,圖8中,可直接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基地台10彼此是以虛線連結。此處,所謂「可直接進行無線通訊」,係無線通訊之電波可抵達,且可建立無線通訊連結的意思。可直接進行無線通訊的裝置彼此是以虛線連結表示,這在其他圖式中也同樣如此。
圖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建構處理的程序圖。
無線終端20,係將無線基地台10A所發送之信標訊框901,予以接收。信標訊框901,係無論無線終端20是否存在,都會由無線基地台10A定期發送。信標訊框901中係含有,無線基地台10A所提供的無線通訊之識別元。
無線終端20,係向無線基地台10A進行基礎建構模式下的連接要求902。連接之際,是使用之前接收到的信標訊框901中所含之識別元。亦即,無線終端20,係對信標訊框901中所含之識別元所示的無線基地台也就是無線基地台10A,進行連接要求。
無線終端20與無線基地台10A,係藉由進行彼此的無線通訊之連接之認證(authentication)、及建立(association)等之處理,而進行連接建立903。藉此,無線終端20係變成,可和無線基地台10A進行無線通訊的狀況(相當於圖4的步驟S104(Yes))。
與無線終端20建立了無線通訊的無線基地台 10A,係開始等待部118之運作(相當於圖4的步驟S103)。無線基地台10A的等待部118,係將台間信標訊框911,向周圍送訊。台間信標訊框911中所含之各資訊係例如,和圖5的(b)中所示之台間信標訊框502相同。亦即,將根位址及送訊者位址之每一者設成無線基地台10A之MAC(Media Access Control)位址,將躍點數設成1。這是因為,台間信標訊框911,係為了建構出以根為無線基地台10A的通訊路徑所需之台間信標訊框,又,是由無線基地台10A所發送。
無線基地台10B,係從無線基地台10A接收台間信標訊框911(相當於圖4的步驟S101(Yes))。無線基地台10B,係若接收到台間信標訊框911,則開始連接部116之運作。連接部116,係基於台間信標訊框911中所含之識別元而向無線基地台10A發送台間通訊之連接要求912(相當於圖4的步驟S102)。
無線基地台10A的等待部118和無線基地台10B的連接部116,係藉由進行彼此的台間通訊之連接之認證(authentication)、及建立(association)等之處理,而進行連接建立913。藉此,無線基地台10B係變成,可與無線基地台10A進行台間通訊的狀況。無線基地台10A係為,在無線通訊系統1內的複數無線基地台10之中,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又,係為無線基地台10B的前躍點基地台。因此亦可說是,無線基地台10B,係在複數無線基地台10之中,發現正在等待 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將所發現的無線基地台也就是前躍點基地台當作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建立。又,藉由讓無線基地台10A適切地中繼通訊,無線終端20,以及無線基地台10A及10B就可彼此通訊。
無線基地台10B,係與無線基地台10A建立台間通訊之連接,同時,開始等待部118之運作(相當於圖4的步驟S103)。無線基地台10B的等待部118,係將台間信標訊框921,向周圍送訊。台間信標訊框921中所含之各資訊係例如,和圖5的(c)中所示之台間信標訊框503相同。亦即,將根位址設成無線基地台10A的MAC位址,將送訊者位址設成無線基地台10B的MAC位址,將躍點數設成2。這是因為,台間信標訊框921,係為了建構出以根為無線基地台10A的通訊路徑所需之台間信標訊框,又,係為無線基地台10B所發送的台間信標訊框。
此處,無線基地台10B所發送之台間信標訊框內之躍點數,係無線基地台10A所發送之台間信標訊框內之躍點數的1,加上從無線基地台10A至10B為止的躍點數1,而得到2。此外,亦可在躍點數中反映出無線基地台10A與10B之間的通訊品質,通訊品質越低則加算越多躍點數。亦即,亦可為,在無線基地台10A與10B之間的通訊品質是比較低的情況下,對無線基地台10A所發送之台間信標訊框內之躍點數1加算16,而成為17。藉此,若有可通訊的其他無線基地台存在,則難以選擇會 經由通訊品質低之無線通訊連結的通訊路徑,提升通訊的穩定性。通訊品質係可決定成為,例如,收訊電波強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越高則越佳。
無線基地台10C,係若從無線基地台10B接收台間信標訊框921,則經過連接要求922等,而進行與無線基地台10B之台間通訊的連接建立923。該處理係和無線基地台10B所進行的處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藉此,無線基地台10C係變成,可與無線基地台10B進行台間通訊的狀況。又,藉由讓無線基地台10B適切地中繼通訊,無線終端20,以及無線基地台10A、10B及10C就可彼此通訊。
無線基地台10B,係將表示以基礎建構模式而連接至本台的無線終端的終端資訊914,發送至前躍點基地台的無線基地台10A。
同樣地,無線基地台10C,係將表示以基礎建構模式而連接至本台的無線終端的終端資訊924,發送至後躍點基地台的無線基地台10B。接收到終端資訊924的無線基地台10B,係還把其向上游的無線基地台10A,當作終端資訊915而發送。此外,終端資訊,係只要含有表示最新之無線終端之連接的資訊即可,又,只要在連接至本台的無線終端有增減時被發送即可。甚至,終端資訊係即使在連接至本台的無線終端沒有增減時,仍可定期地、或在所定的時間被發送。
無線終端20,係將要求取得無線基地台10C 所保有之資料的資料要求904,發送至無線基地台10C。資料要求904,係藉由台間通訊而被無線基地台10A及10B的中繼部所中繼,被無線基地台10C所接收。如此,無線基地台10A及10B的中繼部,係將前躍點基地台與後躍點基地台之間的通訊,予以中繼。
無線基地台10C,係隨應於所接收到的要求,將所被要求的資料,當作資料905而發送至無線終端20。如此一來,無線終端20係可將無線基地台10C所保有的資料,經由無線基地台10A及10B而加以取得。
此外,無線終端20,係當然可和無線基地台10A或10B進行通訊。此外,若對無線基地台10B或10C有無線終端被連接,則無線終端20係當然可以和無線基地台10B或10C上所被連接之無線終端進行通訊。
藉由如此設計,以無線終端20連接至無線基地台10A為契機,使無線基地台10A、10B及10C動態地建構出通訊路徑,因此可降低通訊路徑之建構及維持上所必須之消費電力。先前,雖然有無論是否有無線終端20連接、或無論是否有進行通訊,無線基地台間都建構有通訊路徑的技術,但在該技術中,無線基地台係無論無線終端20的動作為何,為了維持無線基地台間的通訊路徑而必須通訊,會消耗該通訊所需的電力。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基地台,則以無線終端20之通訊發生可能性高的事情為契機來建構通訊路徑,因此可達成削減用來維持通訊路徑所需之通訊所需之電力的效果。
此外,欲連接台間通訊的無線基地台,接收到來自複數無線基地台的台間信標訊框的時候,只要和發送出含有較小躍點數之信標訊框的無線基地台連接台間通訊即可。這是因為,發送出含有越小躍點數之信標訊框的無線基地台將與無線終端之通訊予以中繼的無線基地台數也越少,因此消費電力越少。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係以已經與無線終端建立通訊連結為契機,以第一基地台為根,和照第二基地台及第三基地台依序設定路徑資訊,藉此而建構出通訊路徑。藉此,無線終端,係可透過第一基地台及第二基地台所做的中繼而與第三基地台通訊。又,若維持適切的通訊路徑,則藉由抑制通訊路徑探索所需的無謂通訊之發生,也可達成削減消費電力的效果。如以上說明,無線通訊系統係可有效率地建構出通訊路徑,同時,可降低用來維持已建構之通訊路徑所必須的消費電力。
(實施形態2)
本實施形態中,說明在通訊路徑之建構及維持上所必要的消費電力予以削減的無線通訊系統等中,通訊路徑解除時的處理。
圖10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解除處理的流程圖。
於步驟S201中,台間通訊部114係判定 WDS-ST(連接部116)是否正在運作。若在步驟S201中台間通訊部114判定為WDS-ST正在運作(步驟S201中Yes),則進行步驟S204。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201中台間通訊部114判定為WDS-ST並非正在運作(步驟S201中No),則進行步驟S202。
於步驟S202中,台間通訊部114係判定是否有正在連接至通訊路徑上之無線基地台的無線終端。是否有正在連接至通訊路徑上之無線基地台的無線終端,係根據從通訊路徑上之無線基地台所接收之連接資訊中所含之關於無線終端的資訊,而被判定。
若步驟S202中判定為有無線終端(步驟S202中Yes),則結束一連串處理。換言之,此時,台間通訊部114係禁止停止WDS-AP(等待部118)的運作,結束一連串處理。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202中判定為沒有無線終端(步驟S202中No),則進行步驟S203。
於步驟S203中,台間通訊部114係停止WDS-AP(等待部118)之運作。藉此,無線基地台10係停止定期發送台間信標訊框。
於步驟S204中,台間通訊部114係判定已建立的與WDS-AP之台間連接是否目前仍被維持。具體而言,台間通訊部114係若定期接收到已建立的來自WDS-AP的台間信標訊框時,則判定為上記與WDS-AP之台間連接未被維持。除此以外,台間通訊部114將所定之通訊 封包發送至上記WDS-AP,隨應於已發送之通訊封包而由上記WDS-AP所發送的回應封包被台間通訊部114所接收,藉此亦可判定台間連接係被維持。於步驟S204中,若判定上記與WDS-AP之台間連接係被維持,則結束一連串處理。另一方面,若判定上記與WDS-AP之台間連接未被維持,則進行步驟S205。
於步驟S205中,台間通訊部114係停止WDS-ST(連接部116)之運作。
此外,上記一連串之處理,係可在所定時間被執行,也可為隔著所定之時間間隔而被反覆執行。
圖11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解除處理的程序圖。圖11係接著圖9所示的程序圖而進行的處理,圖示了藉由無線終端20切斷與無線基地台10A之連接,無線基地台10A、B及C上所被建構的通訊路徑就被解除的處理。
如關於圖9的說明,無線基地台10B及C之每一者,係將關於連接至本台的無線終端的連接資訊914等,發送至無線基地台10A。藉此,通訊路徑的根也就是無線基地台10A,就會擁有關於對通訊路徑上之無線基地台是否有正在連接的無線終端的資訊。
無線基地台10A上所正在連接的無線終端20,係將用來切斷與無線基地台10A之連接所需之切斷要求1101,發送至無線基地台10A。
無線終端20與無線基地台10A,係藉由進行 彼此的無線通訊之認證解除(DeAuthentication)、及連接解除(Deassociation),而進行連接切斷1102。
無線基地台10A的台間通訊部114,係對判定配送路徑上的無線基地台是否有無線終端正被連接(相當於圖10的步驟S202)。此處,由於判定為,對配送路徑上之無線基地台係沒有無線終端正在被連接,因此無線基地台10A係切斷與無線基地台10B的台間連接(相當於圖10的步驟S203)。具體而言,無線基地台10A,係對無線基地台10B發送切斷要求1111。
無線基地台10A與無線基地台10B,係藉由進行彼此的台間通訊之認證解除(DeAuthentication)、及連接解除(Deassociation),而進行連接切斷1112。其後,無線基地台10A係停止等待部118之運作。
無線基地台10B,係若解除了與無線基地台10A的台間通訊之連接,則失去與連接目標之WDS-AP之連接(相當於圖10的步驟S204(No))。其後,無線基地台10B係停止WDS-ST(連接部116)之運作。然後,無線基地台10B係停止WDS-AP(等待部118)之運作(相當於圖10的步驟S203)。
同樣地,無線基地台10C,係若解除了與無線基地台10B的台間通訊之連接,則停止WDS-ST(連接部116)、及WDS-AP(等待部118)之運作。
如此一來,以無線終端20與無線基地台10A之切斷為契機而在無線基地台上所被建構的通訊路徑,就 會消滅。
此外,上記圖11的情況下,是藉由讓無線終端20積極地發送切斷要求,以解除與無線基地台10A之連接。除此以外,藉由無線終端20移動到無線基地台10A之通訊範圍外等,也會切斷無線終端20與無線基地台10A之連接。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係以與無線終端之通訊連結已被切斷為契機,使已設定之第一基地台、第二基地台及第三基地台中的路徑資訊被消滅,藉此,可使通訊路徑被消滅。通訊連結之消滅,係意味著通訊對象變成不存在。藉由以通訊連結之消滅為契機而使通訊路徑被消滅,就可在適切的時間上,將不需要的通訊路徑予以消滅。藉此,各基地台係會變回待機狀態,亦即以所定時間間隔而只發送信標訊框的狀態。在之後必須要建構通訊路徑之際,是可以無線終端所連接之一個基地台為根而重新建構出適切的通訊路徑。
(實施形態3)
本實施形態中,說明在通訊路徑之建構及維持上所必要的消費電力予以削減的無線通訊系統等中,將獨立存在的複數無線通訊系統合併成一個無線通訊系統時的處理。
圖12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第三例的系統構成圖。
圖12係圖示了獨立存在的複數無線通訊系統 3及4。無線通訊系統3及4之每一者,係和實施形態1中的無線通訊系統1等同,具備3個無線基地台10A、10B及10C(10P、10Q及10R),和1個無線終端21(22)。
此種狀況,係可能在以下的情況下發生。
例如,在無線終端21連接至無線基地台10A的大約同時,無線終端22連接至無線基地台10R的情況。此情況下,藉由實施形態1所示的路徑建構處理,在無線基地台10A與10B已被台間連接後,無線基地台10B與10C係被台間連接,建構出無線通訊系統3。又,與此同時,在無線基地台10R與10Q已被台間連接後,無線基地台10Q與10P係被台間連接,建構出無線通訊系統4。如此一來,就發生圖12中所示的狀況。
又,例如,由無線終端21以及無線基地台10A、10B及10C所構成的一群,和由無線終端22以及無線基地台10P、10Q及10R所構成的一群是在遠離的狀態下建構出無線通訊系統,而它們卻移動成彼此靠近的時候。此情況下,上記一群之每一者之內部中,藉由進行實施形態1所示的路徑建構處理,而建構出無線通訊系統3及4。
圖12中,無論無線基地台10C與10P是否位於可直接通訊的距離,台間通訊之連接係未被進行。此時,無線終端21與無線基地台10P、10Q及10R係無法通訊。又,無線終端22與無線基地台10A、10B及10C 係無法通訊。再者,無線終端21與22,係無法透過無線基地台10A、10B、10C、10P、10Q及10R而通訊。
以下說明,藉由適切地建構出無線通訊系統,而使無線終端21與22之通訊成為可能的方法。具體而言,說明將複數無線通訊系統合併成一個無線通訊系統的合併方法。
圖1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基地台所做的路徑合併處理的說明圖。
圖13的(a)、(b)、(c)及(d),係依序表示複數無線通訊系統被合併成一個無線通訊系統之處理。此外,圖13的(a)、(b)及(c)中,無線終端21及22之記載係省略。
首先,參照圖13的(a),說明無線基地台10P切換台間通訊的處理。
如實施形態1中所說明,無線通訊系統中的無線基地台10C,係使等待部118運作,發送台間信標訊框。無線基地台10P,係位於可和無線基地台10C直接通訊的位置,因此將無線基地台10C所發送之台間信標訊框予以接收。無線基地台10P,係一旦接收到台間信標訊框,就判定台間信標訊框中所含之根位址、和目前正在連接的通訊路徑之根位址,何者為優先。然後,若台間信標訊框中所含之根位址較為優先,則將台間通訊之通訊對象予以切換。
此處,若相較於無線基地台10R之位址,無 線基地台10A之位址是較為優先,則無線基地台10P係切斷與無線基地台10Q之台間通訊,建立與無線基地台10C之台間通訊。
此外,為了判定位址是否優先,例如,可藉由將位址看成數值而進行大小判定。此時,可把較大者視為優先,也可把較小者視為優先。
無線基地台10P將台間通訊之連接對象從無線基地台10Q切換成10C後,變成圖13的(b)所示的狀況。
圖13的(b)中,無線基地台10Q,係進行和上記中的無線基地台10P相同之處理,將台間通訊之連接對象從無線基地台10R切換成10P,變成圖13的(c)所示的狀況。
圖13的(c)中,無線基地台10R係與無線基地台10Q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而變成圖13的(d)所示的狀況。
如此一來,無線基地台10A、10B、10C、10P、10Q及10R係構成一個無線通訊系統5,無線終端21與22係可透過上記無線基地台而通訊。
如以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在有複數無線通訊系統存在,且這些是彼此可連接的情況下,會將它們合併成一個無線通訊系統。藉此,無線終端係可和較多的無線基地台進行通訊。
以上,針對本發明的無線通訊系統等,是基 於實施形態來說明,但本發明係不被限定於該實施形態。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當業者所思及的各種變形施加於本實施形態而成者,或將不同實施形態中的構成要素加以組合而建構的形態,也都被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可利用於,可和無線終端有效率地建構出通訊路徑,同時,可降低用來維持已建構之通訊路徑所必須的消費電力的無線通訊系統。更具體而言,可利用於無線通訊基地台、行動電話終端、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Claims (11)

  1.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係為具備複數無線基地台的無線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可和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的其他無線基地台進行通訊也就是台間通訊;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係含有:第一基地台、第二基地台、及第三基地台;前記第一基地台係具備:終端通訊部,係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和第一等待部,係在前記終端通訊部與前記無線終端建立了通訊連結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前記第二基地台係具備:第一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前記第一基地台時,以前記第一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和第二等待部,係在前記第一連接部發現到前記第一基地台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前記第三基地台係具備:第二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前記第二基地台時,以前記第二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前記第二基地台係還具備:第一中繼部,係將前記第一基地台與前記第三基地台之間的通訊,予以中繼。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係還含有第四基地台;前記第四基地台係具備:第三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時,以所發現到的前記無線基地台也就是前躍點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和第四等待部,係在前記第三連接部發現到前記前躍點基地台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和第二中繼部,係在與屬於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之無線基地台的後躍點基地台之間開始了台間通訊時,將前記前躍點基地台與前記後躍點基地台之間的通訊予以中繼。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第一等待部,係在前記終端通訊部切斷了與前記無線終端之通訊連結時,停止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前記第一連接部,係在前記第一等待部停止了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切斷與前記第一基地台的台間通訊之連接;前記第二等待部,係在前記第一等待部停止了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停止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前記第二連接部,係在前記第二等待部停止了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切斷與前記第二基地台的台間通訊之連接。
  4.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第三連接部,係在前記前躍點基地台停止了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切斷與前記前躍點基地台的台間通訊之連接;前記第四等待部,係在前記前躍點基地台停止了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時,停止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
  5.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終端通訊部,係可和複數前記無線終端進行通訊;前記第一等待部,係在前記終端通訊部建立了與複數前記無線終端之通訊連結的情況下,當與複數前記無線終端之其中一無線終端的通訊連結切斷時,則禁止停止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
  6.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前記無線通訊系統係具有如請求項1或2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系統也就是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及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前記無線通訊系統,係藉由將前記第一及前記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合併至前記第一及前記第二無線通訊系統之中根據所定之基準而被選擇的一方,而被生成。
  7.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係為具備複數無線基地台的無線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可和前記複數無線 基地台之中的其他無線基地台進行通訊也就是台間通訊;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具備:終端通訊部,係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和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時,以所發現到的前記無線基地台也就是前躍點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和等待部,係在前記終端通訊部是與前記無線終端建立了通訊連結時,以及在前記連接部發現到前記前躍點基地台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和中繼部,係在與屬於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之無線基地台的後躍點基地台是與前記連接部之間開始了台間通訊時,將前記無線終端或前記前躍點基地台、與前記後躍點基地台之間的通訊予以中繼。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在前記無線終端與前記終端通訊部之間的前記通訊連結是已切斷時,或者,與前記前躍點基地台的台間通訊是已切斷時,則停止前記等待部之動作,並切斷與前記後躍點基地台的台間通訊。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每一者,係在前記無線終端與前記終端通訊部之間的前記通訊連結是已被切斷的情況下,在其他無線基地台的終端通訊部 與其他無線終端之間已經建立了其他通訊連結時,則不停止前記等待部之動作。
  10. 一種無線基地台,係屬於具備複數無線基地台的無線通訊系統之中的無線基地台,其特徵為,具備: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一無線基地台也就是前躍點基地台時,以前記前躍點基地台為通訊對象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和等待部,係在前記連接部發現到前記前躍點基地台時,開始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等待,前記連接部,係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發現到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複數無線基地台時,則在所發現到的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選擇根據所定之基準而被決定的一無線基地台,將已選擇之前記一無線基地台當作前記前躍點基地台而進行台間通訊之連接。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無線基地台,其中,前記連接部,係在台間通訊已連接的狀態下,在前記複數無線基地台之中,藉由進行正在等待台間通訊之連接的無線基地台之探索而發現到無線基地台時,則(i)將正在連接的台間通訊之連接予以切斷,(ii)將所發現到的前記無線基地台當作前記前躍點基地台而進行新的台間通訊之連接。
TW104126261A 2014-08-19 2015-08-12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TWI669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6870 2014-08-19
JP2014166870A JP6217029B2 (ja) 2014-08-19 2014-08-19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8916A TW201608916A (zh) 2016-03-01
TWI669973B true TWI669973B (zh) 2019-08-21

Family

ID=5535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6261A TWI669973B (zh) 2014-08-19 2015-08-12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1704B2 (zh)
JP (1) JP6217029B2 (zh)
TW (1) TWI669973B (zh)
WO (1) WO20160273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7320B2 (ja) * 2017-09-01 2020-10-28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基地局の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6433004B1 (ja) 2017-11-20 2018-12-05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ノード、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01782A (ja) * 2006-01-26 2007-08-0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WO2008004066A2 (en) * 2006-07-03 2008-01-10 Nokia Corporation Topology and route discovery and management for relay networks
JP2008172283A (ja) * 2006-09-01 2008-07-24 Softbank Telecom Corp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構成方法、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090290494A1 (en) * 2006-10-17 2009-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ity in multihop networks
US20110201275A1 (en) * 2009-03-03 2011-08-18 E3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a dynamic network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0702B1 (en) * 1991-10-01 2002-06-04 Intermec Ip Corp. Radio frequency local area network
MXPA04004719A (es) * 2003-05-19 2004-09-06 Eaton Corp Red ad-hoc y metodo de enrutar comunicaciones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ones.
US20110082928A1 (en) * 2004-10-22 2011-04-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Maintaining consistency within a federation infrastructure
US20070110024A1 (en) * 2005-11-14 2007-05-1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nning tree cross routes
US20070174429A1 (en) * 2006-01-24 2007-07-26 Citrix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servers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client system and a virtual machine hosting a reques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8451752B2 (en) * 2007-05-21 2013-05-28 Arrowspan, Inc. Seamless handoff scheme for multi-radio wireless mesh network
JP2009302694A (ja) 2008-06-11 2009-12-24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TWI364218B (en) * 2008-12-16 2012-05-11 Ind Tech Res Inst Real-time image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691703B2 (ja) * 2011-03-18 2015-04-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WO2012150815A2 (ko) * 2011-05-02 2012-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장치 간 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002913B1 (en) * 2013-07-05 2017-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unnel establishment method, label allo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DE102015201144A1 (de) * 2014-01-30 2015-07-30 Eci Telecom Ltd. Eine Methode zur Implementierung des Fast Reroutings (FRR)
US20160135242A1 (en) * 2014-11-12 2016-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ioe message delivery via sensor-triggered forward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01782A (ja) * 2006-01-26 2007-08-0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WO2008004066A2 (en) * 2006-07-03 2008-01-10 Nokia Corporation Topology and route discovery and management for relay networks
JP2008172283A (ja) * 2006-09-01 2008-07-24 Softbank Telecom Corp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構成方法、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090290494A1 (en) * 2006-10-17 2009-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ity in multihop networks
US20110201275A1 (en) * 2009-03-03 2011-08-18 E3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a dynamic network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91704B2 (en) 2018-10-02
US20170273001A1 (en) 2017-09-21
JP6217029B2 (ja) 2017-10-25
JP2016046542A (ja) 2016-04-04
WO2016027395A1 (ja) 2016-02-25
TW201608916A (zh) 201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1948B2 (ja) 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264813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4800067B2 (ja) 通信ノード及び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US10554795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US112909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ependent dominating set (IDS) based routing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
CN104662817A (zh) 无线网络中基于终端的分组虚拟发送和接收
KR20120052092A (ko) 네트워크 중계 방법, 네트워크 접속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통신 그룹
US7664111B2 (en)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having a connection device management table commonly owned on a wireless network
EP3222084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9883540B2 (en) Multiple users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TWI669973B (z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CN111345105B (zh) 网格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和方法
JPWO2018029853A1 (ja) 無線基地局、無線装置、無線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US9374849B2 (en) Node and link formation method
JP2013115466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6851853B (zh) 用于多跳无中心网络的多址接入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2584389B (zh) 组网方法及通信装置
KR20130130534A (ko) 무선 분산 시스템을 이용한 메쉬 네트워크
JP547486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43141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9296262A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7464291B2 (ja) 無線親機、無線親機の方法、及び無線親機のプログラム
JP641594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559598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4812016A (zh) 一种基于多跳的虚拟终端系统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