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4930B - zipper - Google Patents
zipper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64930B TWI664930B TW107130079A TW107130079A TWI664930B TW I664930 B TWI664930 B TW I664930B TW 107130079 A TW107130079 A TW 107130079A TW 107130079 A TW107130079 A TW 107130079A TW I664930 B TWI664930 B TW I66493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er
- pull
- tab
- engaged
- zipp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鏈,該拉鏈於使第1及第2滑件對接後,能夠使其等大致自動地對齊排列。拉鏈1具備:一對拉鏈鏈帶(10A、10B),其等分別具有沿著長度方向之鏈齒排(12);第1滑件(20),其能夠使一對拉鏈鏈帶(10A、10B)之鏈齒排(12)間開合;及第2滑件(40),其為能夠使一對拉鏈鏈帶(10A、10B)之鏈齒排(12)間開合之第2滑件(40),且能夠使第2滑件(40)之嚙合口(40b)側端對接於第1滑件(20)之嚙合口(20b)側端。第1滑件(20)具備:第1本體(21);第1拉片連結部(22),其設置於第1本體(21);第1拉片(30),其在長度方向上可旋動地連結於第1拉片連結部(22);及彈性構件(24),其在旋動方向上對第1拉片(30)施力以使第1拉片(30)朝傾倒於第1滑件(20)之嚙合口(20b)側之初始位置旋動。第2滑件(40)具備第2本體(41),並且包含卡合部(42)。第1拉片(30)具有被卡合部(33),該被卡合部(33)於第1及第2滑件(20、40)各自之嚙合口(20b、40b)側端對接之狀態下,能夠於初始位置卡合於第2滑件(40)之卡合部(42)。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尤其關於一種將兩個第1及第2滑件以使各自之嚙合口側對向之方式配置於一對拉鏈鏈帶之鏈齒排間的能夠逆開之拉鏈。
自先前,便已知將兩個滑件以使各自之嚙合口側對向之方式配置於一對拉鏈鏈帶之鏈齒排間的能夠逆開之拉鏈,例如於國際公開第2010/070743號(專利文獻1)等中有所揭示。將此種拉鏈用於衣服之左右前身片之開合之情形時,若使上方之第1滑件朝上方移動,則左右前身片之鏈齒排間閉合,若使第1滑件朝下方移動,則鏈齒排間打開。又,若使下方之第2滑件朝上方移動,則鏈齒排間打開,若使第2滑件朝下方移動,則鏈齒排間閉合。於使左右前身片間完全打開而脫掉衣服之情形時,一般使第2滑件位於最下方位置,該最下方位置對應於與左右一拉鏈鏈帶之鏈齒排之下端鄰接之筒銷;進而於使第1滑件之嚙合口側端(下端)對接於第2滑件之嚙合口側端(上端)而使第1及第2滑件對齊排列之狀態下,使與左右另一拉鏈鏈帶之鏈齒排之下端鄰接的插銷穿過對齊排列之第1及第2滑件之鏈齒引導路而將其拔出。藉此,左右之拉鏈鏈帶間之連結便被解除。於穿上衣服之情形時,相反地,使左右另一拉鏈鏈帶之插銷穿過於最下方對齊排列之第1及第2滑件之鏈齒引導路而將其插入。藉此,左右之拉鏈鏈帶間便被連結,從而能夠藉由第1及第2滑件進行左右之拉鏈鏈帶之鏈齒排間之開合。
於上述能夠逆開之拉鏈中,將左右拉鏈鏈帶間連結及將連結解除時,若第1及第2滑件未恰當地對齊排列,則有如下之虞,即,因要使用超出必要之力插入或拔出插銷等,插銷、筒銷、鏈齒排等變形而致拉鏈受損。專利文獻1揭示了一種能夠逆開之拉鏈,其能夠藉由使第1滑件之拉片由使用者以手動方式卡合於第2滑件之拉片,而使第1及第2滑件成為恰當之對齊排列狀態。
然而,於專利文獻1之拉鏈中,每次穿脫衣服時,使用者均需在使第1及第2滑件於各自之嚙合口側端對接後,以手動方式使各自之拉片彼此卡合,從而於將左右拉鏈鏈帶間連結或將其等間之連結解除時頗費工夫。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0/070743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其於使第1及第2滑件對接後,能夠使其等大致自動地對齊排列。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鏈,其具備:一對拉鏈鏈帶,其等分別具有沿著長度方向之鏈齒排;第1滑件,其能夠使上述一對拉鏈鏈帶之鏈齒排間開合;及第2滑件,其為能夠使上述一對拉鏈鏈帶之鏈齒排間開合之第2滑件,且能夠使上述第2滑件之嚙合口側端對接於上述第1滑件之嚙合口側端;且上述第1滑件具備:第1本體;第1拉片連結部,其設置於上述第1本體;第1拉片,其在上述長度方向上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第1拉片連結部;及彈性構件,其在旋動方向上對上述第1拉片施力以使上述第1拉片朝傾倒於上述第1滑件之嚙合口側之初始位置旋動;且上述第2滑件具備第2本體,並且包含卡合部,上述第1拉片具有被卡合部,該被卡合部於上述第1及第2滑件各自之嚙合口側端對接之狀態下,能夠於上述初始位置卡合於上述第2滑件之上述卡合部。
第1及第2滑件之第1及第2本體或第1拉片連結部(及下述第2拉片連結部)之主要部分可藉由將鋁合金、鋅合金等金屬壓鑄成形而製造,但並非限定於此。第1拉片(及下述第2拉片)可藉由將鋁合金、鋅合金等金屬壓鑄成形,或將熱塑性樹脂、熱固性樹脂等樹脂射出成形而製造。
本發明中,第1滑件中在長度方向上可旋動地連結於第1拉片連結部之第1拉片通常位於藉由彈性構件之施力而傾倒於第1滑件之嚙合口側之狀態的初始位置。於使第1滑件移動時,若使用者自初始位置將第1拉片拉起,則第1拉片抵抗彈性構件之施力而自傾倒狀態旋動並豎立。藉由使用者自該狀態牽拉第1拉片使第1滑件朝長度方向一方及另一方移動,一對拉鏈鏈帶之鏈齒排間得以開合。其後,若使用者放開第1拉片,則第1拉片立即藉由彈性構件之施力自動傾倒而返回至初始位置。於將一對拉鏈鏈帶間連結或將連結解除時,使第2滑件位於與一拉鏈鏈帶之鏈齒排之長度方向一端(一般為下端)之筒銷對應的末端位置(一般為最下方位置),繼而,牽拉第1拉片使第1滑件移動至第2滑件側,而使第1滑件之嚙合口側端對接於第2滑件之嚙合口側端。該對接完成後,使用者放開第1拉片。一旦使用者放開第1拉片,第1拉片便會立即藉由彈性構件之施力向初始位置傾倒,於第1拉片返回至初始位置之同時,第1拉片之被卡合部卡合於第2滑件之卡合部,藉此,第1及第2滑件自動成為對齊排列狀態。於該對齊排列狀態下,可穿過第1及第2滑件之鏈齒引導路,順利地進行與一拉鏈鏈帶之鏈齒排之長度方向一端鄰接的插銷之拔出或插入。
本發明中,亦可由使用者直接抓住第2本體而進行第2滑件之移動,但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第2滑件具備:第2拉片連結部,其設置於上述第2本體;及第2拉片,其連結於上述第2拉片連結部。於該形態中,可由使用者抓住第2拉片而使第2滑件移動。本發明中,第2滑件之卡合部例如可為設置於第2滑件之第2本體之凸部或凹部、設置於第2拉片連結部或第2拉片之凸部或凹部等,又,亦可使第2拉片連結部之一部分或全部為第2滑件之卡合部。作為第2滑件之卡合部與第1滑件之第1拉片之被卡合部之形態,可列舉第1滑件之第1拉片自豎立之狀態返回至傾倒之初始位置時能夠相互嵌合等之凸部與凹部或開口等,但並非限定於該等。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拉片於上述被卡合部卡合於上述第2滑件之上述卡合部之狀態下,能夠約束上述第2拉片。此處,所謂「約束」,係指於第1拉片之被卡合部卡合於第2滑件之卡合部之狀態(卡合狀態)下,第2拉片成為既不朝正反方向亦不朝寬度(左右)方向晃動之狀態。上述對第2滑件之約束有如下情形:a)卡合狀態之第1拉片以與彈性構件之施力無關之方式約束第2拉片;及b)卡合狀態之第1拉片藉由彈性構件之施力而壓抵並約束第2拉片。於第1拉片之被卡合部與第2滑件之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有第2拉片相對於第2拉片連結部於正反方向或寬度方向等晃動之情形,及第2拉片與第1拉片或第2滑件之第2本體、第2拉片連結部等相接而產生雜音之情形,從而有給使用者帶來不適感之虞。尤其於使用者正在步行、運動等時,此種雜音會令人更加不適。於本形態中,第1滑件與第2滑件對接之狀態且位於初始位置之第1拉片之被卡合部與第2滑件之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第1拉片能夠約束第2拉片,而抑制第2拉片之正反方向、寬度方向等之晃動。因此,產生上述雜音之情形消失。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拉片之上述被卡合部係開口或凹部。於該情形時,第2滑件之卡合部成為能夠與上述開口或凹部卡合之凸部,該凸部可設置於第2滑件之第2本體、第2拉片連結部或第2拉片,又,亦可使第2拉片連結部之一部分或全部為能夠與上述開口或凹部卡合之凸部。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拉片之上述被卡合部係能夠承收上述第2拉片連結部之開口或凹部。於該情形時,第1拉片之開口或凹部承收第2滑件之第2拉片連結部,且上述開口或凹部與第2拉片連結部相互卡合。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中,於將一對拉鏈鏈帶間連結或將其等間之連結解除時,使用者牽拉第1拉片使第1滑件移動,而使第1滑件之嚙合口側端對接於位於與筒銷對應之末端位置的第2滑件之嚙合口側端後,一旦使用者放開第1拉片,第1拉片便會立即藉由彈性構件之施力向初始位置傾倒,於第1拉片返回至初始位置之同時,第1拉片之被卡合部卡合於第2滑件之卡合部。藉此,第1及第2滑件成為對齊排列狀態。如此地,僅藉由使第1及第2滑件對接,第1及第2滑件便會大致自動地成為對齊排列狀態,故而一對拉鏈鏈帶間之連結及連結解除變得簡單。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種實施形態,可於申請專利範圍及均等之範圍內進行適當變更等。圖1係將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1沿長度方向破斷而表示之前視圖。圖2係圖1之拉鏈1之後視圖。以下,只要未另行指定,便為拉鏈1之左右方向基於圖1之紙面,上下方向基於圖1及圖2之紙面。即,拉鏈1之長度方向係基於圖1及圖2之紙面之上下方向,拉鏈1之寬度方向係基於圖1之紙面之左右方向。拉鏈1具備:一對拉鏈鏈帶(以下,簡稱為「鏈帶」)10A、10B;以及上下兩個第1滑件20及第2滑件40,其等配置於一對鏈帶10A、10B間。一對鏈帶10A、10B包含左方之鏈帶10A與右方之鏈帶10B。各鏈帶10A、10B具備:拉鏈鏈布11,其於上下方向較長;及鏈齒排12,其包含多個或一連串鏈齒,該等鏈齒沿著長度方向設置於拉鏈鏈布11之於寬度方向上相互對向之側的端部。本實施形態中,鏈齒排12設置於拉鏈鏈布11之背面11b,但並非限定於此,鏈齒排12亦可設置於拉鏈鏈布之正面11a,又,亦可於正面及背面11a、11b均予設置。於各鏈帶10A、10B,與鏈齒排12之上端鄰接而設置有上止擋13。又,雖未圖示,但本實施形態中,於右方之鏈帶10B,與鏈齒排12之下端鄰接而設置有筒銷,於左方之鏈帶10A,與鏈齒排12之下端鄰接而設置有插銷。筒銷及插銷位於圖1及圖2中處在最下方位置之第2滑件40內。若將左右之鏈帶10A、10B之連結解除,則第1及第2滑件20、40被留在設置有筒銷之側即右方之鏈帶10B側。第1及第2滑件20、40分別具有用以如下所述般穿過鏈齒排12之大致Y字狀之鏈齒引導路20c、40c(參照圖4及圖10),各鏈齒引導路20c、40c於長度方向一端側(引導柱21c、41c側)成為兩個導入口20a、40a(參照圖2等)而開口,於長度方向另一端側成為一個嚙合口20b、40b(參照圖2等)而開口。於拉鏈1中,第1滑件20以嚙合口20b朝下方之方式配置,第2滑件40以嚙合口40b朝上方之方式配置。藉此,第1及第2滑件20、40各自之嚙合口20b、40b側端能夠相互對接。若自左右之鏈帶10A、10B連結之圖1及圖2所示之狀態,使第1滑件20朝上方移動,則左右之鏈帶10A、10B之鏈齒排12間閉合,若使第1滑件20朝下方移動,則鏈齒排12間打開。又,若自圖1及圖2所示之狀態,使第2滑件40朝上方移動,則左右之鏈帶10A、10B之鏈齒排12間打開,若使第2滑件40朝下方移動,則鏈齒排12間閉合。如此,拉鏈1藉由第1及第2滑件20、40能夠逆開。
其次,對第1滑件20進行說明。圖3、圖4及圖5係第1滑件之立體圖、側視圖及俯視圖。第1滑件20之上下方向基於圖4之紙面。第1滑件20具備:第1本體21;第1拉片連結部22,其設置於第1本體21上;及第1拉片30,其能夠旋動地連結於第1拉片連結部22。第1本體21具備上翼板21a、下翼板21b、及於導入口20a側將上下翼板21a、21b間連結之引導柱21c。圖6係第1滑件之分解立體圖。於上翼板21a與下翼板21b之間規定有供左右之鏈帶10A、10B之鏈齒排12穿過之鏈齒引導路20c(參照圖4)。鏈齒引導路20c於長度方向上之引導柱21c側(圖1及圖2中上方)成為兩個導入口20a而開口,且於長度方向上之與引導柱21c相反之側(圖1及圖2中下方)成為一個嚙合口20b而開口。圖4等之參照符號21d係自下翼板21b朝上方突出,且以不脫離鏈齒引導路20c地引導鏈齒排12之凸緣。
參照圖6等,第1拉片連結部22具備:左右之隆起側部22a,其等自第1本體21之上翼板21a之上表面之左右兩端部隆起;軸構件23,其穿過第1拉片30之基端部30a,且兩端部由左右之隆起側部22a之軸支持部22b加以支持;及作為彈性構件之線圈狀之彈簧24,其供軸構件23穿過。支持於左右之隆起側部22a間之軸構件23沿著左右方向。第1拉片30能夠以第1拉片連結部22之軸構件23為中心在長度方向上旋動(參照圖4之箭頭A)。彈簧24始終在旋動方向上對第1拉片30施力以使第1拉片30朝傾倒於第1滑件20之嚙合口20b側之初始位置(參照圖3、圖4、圖5等)旋動。因此,若使用者於抵抗彈簧24之施力而將第1拉片30自初始位置拉起後放開第1拉片30,則第1拉片30會藉由彈簧24之施力自動返回至初始位置之傾倒狀態。
圖7及圖8係第1拉片30之立體圖及側視圖。第1拉片30具備:大致矩形板狀之基部31,其係連結於第1拉片連結部22之側;及大致長方形環狀之抓持部32,其自基部31朝第1拉片30之自由端側(第1拉片30本身之長度方向上之與基端部30a相反之側)擴展,供使用者抓持。抓持部32之左右方向寬度較基部31之左右方向寬度大。第1拉片30之基部31於第1拉片30位於初始位置之傾倒狀態下,以基部31之下表面與第1本體21之上翼板21a之上表面相接,且基部31之左右側面與第1拉片連結部22之左右之隆起側部22a相接或接近之方式,收納於左右之隆起側部22a間。於基部31之基端部30a即第1拉片30之基端部30a,設置有沿著左右方向之軸孔31a,第1拉片連結部22之軸構件23穿過該軸孔31a。
第1拉片30之抓持部32於初始位置,朝較第1本體21之嚙合口20b側端更靠長度方向一方(基於圖1之紙面之下方)突出。該突出之抓持部32之長度方向長短較第1本體21之長度方向長短長。抓持部32作為被卡合部,具有大致長方形形狀之開口33。開口33可說成是四角帶有弧度之長方形。規定出開口33之抓持部32之內周側面為朝內側凸起之彎曲面。換言之,抓持部32包含相互平行之左右框部32a、32a及相互平行之上下框部32b、32b,左右框部32a、32a之規定出開口33之一部分之內側面為朝相互靠近之方向凸起之彎曲面,上下框部32b、32b之規定出開口33之一部分之內側面亦為朝相互靠近之方向凸起之彎曲面。進而,左右框部32a、32a與上下框部32b、32b之邊界即四角亦為朝內側凸起之彎曲面。藉由如此般使規定出開口33之抓持部32之內周側面彎曲,容易將下述作為第2滑件40之卡合部之第2拉片連結部42承收於開口33。再者,抓持部32之外周側面亦為朝外側凸起之彎曲面。
第1滑件20之第1拉片30藉由使用者抓住抓持部32並自初始位置提拉而以第1拉片連結部22之軸構件23為中心在長度方向上朝導入口20a側旋動而豎立。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滑件20之第1拉片30自初始位置旋動約90度或90度以上角度之時間點,第1拉片30之基部31之一部分與第1本體21之一部分或第1拉片連結部22之一部分相接,並限制第1拉片3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旋動。然而,亦可不限制第1拉片30之此種旋動,而使第1拉片30於第1本體21上能夠約180度地旋動。又,參照圖8等,第1拉片30包含自基端部30a朝下方突出之止擋34。止擋34自設置於第1本體21之上翼板21a之孔(未圖示)朝鏈齒引導路20c突出,且於第1拉片30位於初始位置之情形時,可碰觸到左右之鏈帶10A、10B之鏈齒排12。因此,於第1拉片30位於初始位置之狀態下,止擋34相對於鏈齒排12之碰觸成為阻力,使得第1滑件20實質上無法於左右之鏈齒排12間移動。
其次,對第2滑件40進行說明。圖9、圖10及圖11係第2滑件40之立體圖、側視圖及俯視圖。第2滑件40之上下方向基於圖10之紙面。第2滑件40具備:第2本體41;半環狀之第2拉片連結部42,其設置於第2本體41上;及第2拉片50,其連結於第2拉片連結部42。第2本體41具備上翼板41a、下翼板41b、及於導入口40a側將上下翼板41a、41b間連結之引導柱41c。於上翼板41a與下翼板41b之間規定有供拉鏈鏈帶10A、10B之鏈齒排12穿過之鏈齒引導路40c(參照圖10)。鏈齒引導路40c於長度方向上之引導柱41c側(圖1及圖2中下方)成為兩個導入口40a而開口,於長度方向上之與引導柱41c相反之側(圖1及圖2中上方)成為一個嚙合口40b而開口。圖10之參照符號41d係自下翼板41b朝上方突出,且引導鏈齒排12不脫離鏈齒引導路40c之凸緣。
第2拉片連結部42相對於第2本體41之上翼板41a之上表面,於左右方向中央部隆起,而於上翼板41a之上表面上規定出與上翼板41a之上表面一起於左右方向貫通之拉片連結孔43。第2拉片連結部42係由以下各部呈橋狀形成,即,與上翼板41a之上表面之嚙合口40b側連結之一端部42a、與上翼板41a之上表面之引導柱41c側連結之另一端部42b、及將一端部42a與另一端部42b連結之中間部42c。本實施形態中,第2滑件40之卡合部係自上翼板41a之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而亦可稱之為凸部之第2拉片連結部42。詳情將於下文敍述,於第1及第2滑件20、40各自之嚙合口20b、40b側端對接之狀態下,上述第1滑件20之第1拉片30之開口33於初始位置,能夠以承收第2滑件40之第2拉片連結部42之方式與第2拉片連結部42卡合(參照圖12~圖14)。第2拉片連結部42之外側面(朝向與拉片連結孔43相反之側之面)係於橫向及長度方向上朝外側凸起之彎曲面。
第2拉片50具備:基端側之連結部51,其連結於第2拉片連結部42;及抓持部52,其自連結部51朝自由端側一面擴大左右寬度一面延伸,供使用者抓持。第2拉片50具有穿過第2拉片連結部42之拉片連結孔43之軸狀之基端部50a。連結部51具有供第2拉片連結部42穿過之大致長方形形狀之連結孔51a。抓持部52具有於左右方向較長之橢圓形形狀之抓持孔52a。抓持孔52a發揮令使用者容易抓住抓持部52之作用等。第2拉片50藉由使基端部50a穿過第2拉片連結部42之拉片連結孔43,並且使第2拉片連結部42穿過連結孔51a,而連結於第2拉片連結部42。連結於第2拉片連結部42之狀態之第2拉片50於第2本體41上,能夠以基端部50a為中心在長度方向上旋動約180度(參照圖10之箭頭B)。於圖9~圖11中,表示出了第2拉片50傾倒於引導柱41c側之狀態,但第2滑件40並不具備始終對第2拉片50施力使之成為上述傾倒狀態之彈性構件。又,連結孔51a設定為可供第2拉片連結部42於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具有餘裕地穿過之尺寸,進而,第2拉片連結部42之拉片連結孔43亦設定為可供第2拉片50之基端部50a於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具有餘裕地穿過之尺寸。因此,第2拉片50能夠相對於第2滑件40之第2本體41或第2拉片連結部42相對較為自由地移位,即便使用者不將第2拉片50拉起,其亦可與穿著使用有拉鏈1之衣服之使用者之活動連動,或可藉由第2拉片50之自重而移動。對於第2拉片50,除在長度方向上之旋動以外,例如亦容許作為自由端側之抓持部52於左右方向揺動,或保持圖9~圖11所示之傾倒狀態而於長度方向水平移動。本說明書中,第2拉片50之在長度方向上之旋動、朝左右方向之揺動、及朝長度方向之水平移動均為晃動。又,圖9~圖11所示之傾倒狀態或其相近狀態下之第2拉片50之略微在長度方向上之旋動為正反方向上之晃動。
於以上拉鏈1中將圖1及圖2所示之左右之鏈帶10A、10B之連結解除之情形時,使第2滑件40位於最下方,該最下方對應於與左右之鏈齒排12之下端鄰接之插銷及筒銷(未圖示);繼而,使第1滑件20朝下方移動直至與第2滑件40相接。此時,使用者抓住第1滑件20之第1拉片30之抓持部32,抵抗彈簧24之施力而將第1拉片30自初始位置拉起後,牽拉第1拉片30使第1滑件20朝下方移動。藉由將第1拉片30自初始位置拉起,止擋34相對於鏈齒排12之碰觸便會被解除,從而第1滑件20變得能夠移動。然後,一旦第1滑件20之嚙合口20b側端即下端碰觸到第2滑件40之嚙合口40b側端即上端,使用者便放開第1拉片30。藉此,第1拉片30藉由彈簧24之施力自動返回至初始位置,此時,第1拉片30之開口33與第2滑件40之第2拉片連結部42相互卡合。如此,於拉鏈1中,第1滑件20相對於第2滑件40之對接完成後,一旦使用者的手放開第1拉片30,第1滑件20之第1拉片30便會立即返回至初始位置,從而第1拉片30之開口33與第2滑件40之第2拉片連結部42卡合,藉此第1及第2滑件20、40大致自動地成為對齊排列狀態。於該對齊排列狀態下,無需使用超出必要之力便能夠順利地進行左方之鏈帶10A之插銷之下述拔出或插入。
圖12及圖13係表示使第1及第2滑件20、40相互對接而使第1拉片30卡合於第2拉片連結部42之狀態(以下,亦稱為「對接卡合狀態」)之立體圖及側視圖。第1拉片30之開口33與第2拉片連結部42設定為於第1及第2滑件20、40之對接卡合狀態下彼此大致嚴密地嵌合之尺寸。又,如上文所述,規定出第1拉片30之開口33之抓持部32之內周側面為朝內側凸起之彎曲面,第2拉片連結部42之外側面為於寬度方向及長度方向上朝外側凸起之彎曲面,故而第1拉片30之開口33與第2拉片連結部42彼此能夠順利地卡合。於對接卡合狀態下,第1拉片30之抓持部32可將第2拉片50之連結部51壓抵於第2本體41之上翼板41a之上表面。藉此,第2拉片50成為受第1拉片30約束之狀態,第2拉片50之正反方向、左右方向、長度方向等之晃動受到抑制。因此,第2拉片50晃動而產生雜音之情形消失。再者,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拉片30之開口33卡合於第2滑件40之第2拉片連結部42之狀態(卡合狀態)下,第1拉片30之抓持部32藉由彈簧24之施力將第2拉片50之連結部51壓抵於第2本體41之上翼板41a之上表面,藉此約束第2拉片50。然而,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亦包含如下態樣,即,於上述卡合狀態下,第1拉片30以與彈簧24之施力無關之方式約束第2拉片50。
於將左右之鏈帶10A、10B之連結解除之情形時,使第2滑件40位於最下方,並使第1滑件20對接於該第2滑件40。如上所述,使第1滑件20對接於第2滑件40後,一旦使用者放開第1拉片30,第1及第2滑件20、40之第1拉片30之開口33與第2拉片連結部42便會立即卡合,從而第1及第2滑件成為對接卡合狀態。於該狀態下,第1及第2滑件20、40成為恰當地對齊排列之狀態。於該對齊排列狀態下,藉由使左方之鏈帶10A側之插銷(未圖示)穿過第1及第2滑件20、40之鏈齒引導路20c、40c而將其拔出,左右之鏈帶10A、10B間之連結便被解除。又,於將左右之鏈帶10A、10B連結之情形時,使第1及第2滑件20、40於右方之鏈帶10B之最下方位置成為對接卡合狀態後,使左方之鏈帶10A之插銷穿過第1及第2滑件20、40之鏈齒引導路20c、40c而將其插入。藉此,左右之鏈帶10A、10B便被連結。
於以上實施形態中,列舉了第2滑件40之卡合部為第2拉片連結部42之例,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種實施形態,如下文所說明,包含第2滑件不具備第2拉片連結部或第2拉片之形態。圖14係表示上文所述之第1滑件20與第2滑件之變化例即第2滑件60之對接卡合狀態的與圖12相同之立體圖。第2滑件60可代替上文所述之第2滑件40而用於本發明之拉鏈1。第2滑件60具有:第2本體61,其具有上下翼板61a、61b及引導柱61c;及作為卡合部之隆起部62,其自第2本體61之上翼板61a之上表面隆起。第2本體61為實質上與第2滑件40之第2本體41相同之形態,因此,第2本體61與第2本體41同樣地,具有於兩個導入口及一個嚙合口處開口之Y字狀之鏈齒引導路。隆起部62具有將第2滑件40之第2拉片連結部42之拉片連結孔43填埋之外形。因此,隆起部62於第1及第2滑件20、60之對接狀態下藉由第1滑件20之第1拉片30返回至初始位置之動作,能夠與第1拉片30之開口33卡合。再者,雖未圖示,但於本發明之拉鏈鏈帶中,可於第1滑件20之第1拉片30側設置作為被卡合部之凸部,並且於第2滑件40、60側設置能夠與上述凸部卡合之作為卡合部之開口或凹部。
1‧‧‧拉鏈
10A‧‧‧左方之拉鏈鏈帶
10B‧‧‧右方之拉鏈鏈帶
11‧‧‧拉鏈鏈布
11a ‧‧‧正面
11b‧‧‧背面
12‧‧‧鏈齒排
13‧‧‧上止擋
20‧‧‧第1滑件
20a‧‧‧導入口
20b‧‧‧嚙合口
20c‧‧‧鏈齒引導路
21‧‧‧第1本體
21a‧‧‧上翼板
21b‧‧‧下翼板
21c‧‧‧引導柱
21d‧‧‧凸緣
22‧‧‧第1拉片連結部
22a‧‧‧隆起側部
22b‧‧‧軸支持部
23‧‧‧軸構件
24‧‧‧彈簧
30‧‧‧第1拉片
30a‧‧‧第1拉片之基端部
31‧‧‧基部
31a‧‧‧軸孔
32‧‧‧抓持部
32a‧‧‧左右框部
32b‧‧‧上下框部
33‧‧‧開口(被卡合部)
34‧‧‧止擋
40‧‧‧第2滑件
40a‧‧‧導入口
40b‧‧‧嚙合口
40c‧‧‧鏈齒引導路
41‧‧‧第2本體
41a‧‧‧上翼板
41b‧‧‧下翼板
41c‧‧‧引導柱
41d‧‧‧凸緣
42‧‧‧第2拉片連結部(卡合部)
42a‧‧‧一端部
42b‧‧‧另一端部
42c‧‧‧中間部
43‧‧‧拉片連結孔
50‧‧‧第2拉片
50a‧‧‧基端部
51‧‧‧連結部
51a‧‧‧連結孔
52‧‧‧抓持部
52a‧‧‧抓持孔
60‧‧‧第2滑件
61‧‧‧第2本體
61a‧‧‧上翼板
61b‧‧‧下翼板
61c‧‧‧引導柱
62‧‧‧隆起部(卡合部)
圖1係將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沿長度方向破斷而表示之前視圖。 圖2係圖1之拉鏈之後視圖。 圖3係第1滑件之立體圖。 圖4係第1滑件之側視圖。 圖5係第1滑件之俯視圖。 圖6係第1滑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7係第1拉片之立體圖。 圖8係第1拉片之側視圖。 圖9係第2滑件之立體圖。 圖10係第2滑件之側視圖。 圖11係第2滑件之俯視圖。 圖12係表示使第1及第2滑件相互對接而使第1拉片之開口卡合於第2滑件之第2拉片連結部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3係圖12之第1及第2滑件之側視圖。 圖14係表示使第2滑件之變化例與圖3等之第1滑件對接而卡合之狀態的與圖12相同之立體圖。
Claims (7)
- 一種拉鏈,其具備: 一對拉鏈鏈帶(10A、10B),其等分別具有沿著長度方向之鏈齒排(12);第1滑件(20),其能夠使上述一對拉鏈鏈帶(10A、10B)之鏈齒排(12)間開合;及第2滑件(40、60),其為能夠使上述一對拉鏈鏈帶(10A、10B)之鏈齒排(12)間開合之第2滑件(40、60),且能夠使上述第2滑件(40、60)之嚙合口(40b)側端對接於上述第1滑件(20)之嚙合口(20b)側端;且 上述第1滑件(20)具備:第1本體(21);第1拉片連結部(22),其設置於上述第1本體(21);第1拉片(30),其在上述長度方向上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第1拉片連結部(22);及彈性構件(24),其在旋動方向上對上述第1拉片(30)施力以使上述第1拉片(30)朝傾倒於上述第1滑件(20)之嚙合口(20b)側之初始位置旋動;且 上述第2滑件(40、60)具備第2本體(41、61),並且包含卡合部(42、62), 上述第1拉片(30)具有被卡合部(33),該被卡合部(33)於上述第1及第2滑件(20、40、60)各自之嚙合口(20b、40b)側端對接之狀態下,能夠於上述初始位置卡合於上述第2滑件(40、60)之上述卡合部(42、62)。
-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第2滑件(40)具備:第2拉片連結部(42),其設置於上述第2本體(41);及第2拉片(50),其連結於上述第2拉片連結部(42)。
- 如請求項2之拉鏈,其中上述第2滑件(40)之上述卡合部(42)係上述第2拉片連結部(42)。
- 如請求項2之拉鏈,其中上述第1拉片(30)於上述被卡合部(33)卡合於上述第2滑件(40)之上述卡合部(42)之狀態下,能夠約束上述第2拉片(50)。
- 如請求項3之拉鏈,其中上述第1拉片(30)於上述被卡合部(33)卡合於上述第2滑件(40)之上述卡合部(42)之狀態下,能夠約束上述第2拉片(50)。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第1拉片(30)之上述被卡合部(33)係開口(33)或凹部。
- 如請求項3之拉鏈,其中上述第1拉片(30)之上述被卡合部(33)係能夠承收上述第2拉片連結部(42)之開口(33)或凹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WOPCT/JP2018/017555 | 2018-05-02 | ||
??PCT/JP2018/017555 | 2018-05-02 | ||
PCT/JP2018/017555 WO2019211914A1 (ja) | 2018-05-02 | 2018-05-02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64930B true TWI664930B (zh) | 2019-07-11 |
TW201946561A TW201946561A (zh) | 2019-12-16 |
Family
ID=68049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0079A TWI664930B (zh) | 2018-05-02 | 2018-08-29 | zipper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64930B (zh) |
WO (1) | WO201921191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25764B (zh) * | 2022-02-25 | 2023-12-11 |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 拉鏈用滑件 |
TWI846525B (zh) * | 2023-06-27 | 2024-06-21 | 王惠民 | 雙開口雙拉之拉鍊、隔間結構及遮蓋物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3771B (zh) * | 2021-04-19 | 2022-07-22 | 浙江鑫鸿拉链有限公司 | 一种自由性解除链合的拉链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81882A (en) * | 1976-11-01 | 1978-04-04 | Coats & Clark, Inc. | Locking zipper slider, and zipper incorporating said slider |
TW201023787A (en) * | 2008-12-17 | 2010-07-01 | Ykk Corp | Slide fastener |
TWM544816U (zh) * | 2016-02-04 | 2017-07-11 | Ykk Corp | 拉鏈用拉頭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1288B2 (ja) * | 1990-04-12 | 1995-07-05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停止機構付きスライダー |
WO2011004500A1 (ja) * | 2009-07-10 | 2011-01-13 | Ykk株式会社 | 防水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JP6092055B2 (ja) * | 2013-09-10 | 2017-03-08 | Yk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ダー固定部品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JP6503273B2 (ja) * | 2015-09-16 | 2019-04-17 | Yk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
-
2018
- 2018-05-02 WO PCT/JP2018/017555 patent/WO20192119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8-29 TW TW107130079A patent/TWI66493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81882A (en) * | 1976-11-01 | 1978-04-04 | Coats & Clark, Inc. | Locking zipper slider, and zipper incorporating said slider |
TW201023787A (en) * | 2008-12-17 | 2010-07-01 | Ykk Corp | Slide fastener |
TWM544816U (zh) * | 2016-02-04 | 2017-07-11 | Ykk Corp | 拉鏈用拉頭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25764B (zh) * | 2022-02-25 | 2023-12-11 |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 拉鏈用滑件 |
TWI846525B (zh) * | 2023-06-27 | 2024-06-21 | 王惠民 | 雙開口雙拉之拉鍊、隔間結構及遮蓋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211914A1 (ja) | 2019-11-07 |
TW201946561A (zh) | 2019-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4930B (zh) | zipper | |
TWI566717B (zh) | 扣具 | |
TWI230588B (en) | Zipper pull with cover member | |
TWI363602B (en) | Slider for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 |
TWI449505B (zh) | zipper | |
ES2761338T3 (es) | Cursor para cierre de cremallera | |
TWI563935B (zh) | Zipper chain, chain and zipper | |
TW201200059A (en) | Slide fastener | |
TWI395556B (zh) | Waterproof zipper | |
ES2450366T3 (es) | Cierre de cremallera con un accesorio separable | |
TW201121449A (en) |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 |
TWI554226B (zh) | Chain belt | |
US10932529B2 (en) | Buckle for use with a belt, strap or other securement member | |
US20160324273A1 (en) | Slide Fastener | |
TWI400045B (zh) | Zipper and zipper attachments | |
TWI516219B (zh) | Zipper with the slider | |
TWI487491B (zh) | zipper | |
TW201206364A (en) | Slide fastener | |
TW201034594A (en) |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 |
TW201350042A (zh) | 拉鏈用滑件 | |
TWI678983B (zh) | 拉鏈 | |
TWI544880B (zh) | The slide fastener with | |
TWI577304B (zh) | Zipper slide | |
TWI655916B (zh) | zipper | |
CN209547160U (zh) | 一种活动盖帽自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