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045B - Zipper and zipper attachments - Google Patents

Zipper and zipper attachm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0045B
TWI400045B TW099135955A TW99135955A TWI400045B TW I400045 B TWI400045 B TW I400045B TW 099135955 A TW099135955 A TW 099135955A TW 99135955 A TW99135955 A TW 99135955A TW I400045 B TWI400045 B TW I4000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zipper
chain
upper stopper
se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5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1411A (en
Inventor
Takaaki Fujii
Yuko Fukuda
Yuichi Miyazaki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41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1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0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拉鏈及拉鏈附著製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鏈齒排之一端側配置有上止擋之拉鏈,尤其係關於一種可利用上止擋停止並保持可沿著鏈齒排滑動之滑件之拉鏈。
於日本專利實開平4-84313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之訓練褲(training pants),即,為了於穿上比賽用鞋或跑鞋等之狀態下可穿著或者立刻脫掉訓練褲,而在左右腿部安裝有拉鏈,從而可拉開成為前身片部及後身片部。
對該專利文獻1揭示之訓練褲進行更具體說明,如圖19所示,於訓練褲60之左右兩側,自該訓練褲60之腰側之上端部起至褲腿側之下端部安裝有可開閉之拉鏈61。因此,可藉由使各個拉鏈61之滑件62滑動,將處於嚙合狀態之鏈齒排分開,而將訓練褲60自褲子形態拉開成前身片部63及後身片部64。
又,如此拉開狀態之前身片部63及後身片部64係藉由使上述拉鏈61之滑件62滑動,使相互對應之鏈齒排彼此相互嚙合而連結,故而可使訓練褲60恢復圖19所示之褲子形態。
具有此類構成之專利文獻1之訓練褲60係於將左右兩側之拉鏈61閉合之狀態下,可以與先前之普通訓練褲60相同之方式進行穿脫。又,該訓練褲60係藉由利用拉鏈61將前身片部63及後身片部64拉開,而即便穿著比賽用鞋等之狀態下,亦可容易脫掉。
然而,拉鏈係先前以來一直用於各種領域之製品,又,拉鏈本身亦根據其所用之製品而進行改良,從而具有各種功能。例如,於日本專利特公昭41-9266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如下拉鏈,即,於鏈齒排之上端側安裝有上止擋,且,使滑件滑動而自鏈齒排之上止擋側脫離,藉此,不依賴滑件之滑動而使左右之鏈齒排自上止擋側分離。
該專利文獻2揭示之拉鏈係通常稱作上開型拉鏈,即便未如先前之普通拉鏈般使滑件滑動,亦可使左右之鏈帶沿著相互分離之方向拉動,藉此可使鏈齒排分開從而拉開拉鏈。因此,上開型拉鏈係例如用於如緊急情況下必需快速應對之救生衣等製品。
進而,於該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與上開型拉鏈中所用之上止擋相關之發明。該專利文獻2揭示之上止擋係如圖20所示,以相互對向之方式包括固著於左側鏈帶73之第1上止部74、以及固著於右側鏈帶73之第2上止部75。
第1上止部74係構成如下,即,包括沿著鏈布表背方向貫通之貫通孔76,且受到第2上止部75按壓而可彈性變形。第2上止部75係構成如下,即,包括配置於與對象方之鏈布相對向之側壁面之突起部77及隆起部78,且可藉由隆起部78來按壓第1上止部74。
包含此類上止擋之拉鏈71係藉由使滑件72沿著鏈齒排之嚙合方向(圖式為上方向)滑動,而使第1及第2上止部74、75分別自滑件72之導入口進入,進而第1上止部74與第2上止部75相互抵接而受到滑件72之左右之側導板72a抵壓,藉此可使滑件72停止於規定之位置上。
繼而,藉由自圖20所示之滑件72之停止狀態較強地向上方提拉滑件72,而以相互接近之方式按壓第1及第2上止部74、75。此時,第1上止部74係自側壁面受到第2上止部75之隆起部78側按壓而彈性變形,藉此,可使第1及第2上止部74、75穿過滑件72之左右側導板72a之間,而自該滑件72之嚙合口脫出。
藉此,滑件72係可越過第1及第2上止部74、75,移動至該第1及第2上止部74、75之上方側,從而自滑件72之鏈齒導引路將左側之鏈齒排拉出。因此,隨後藉由使左右之鏈帶73沿著相互分離之方向拉開,而使左右之鏈齒排自上方側分開,從而不依賴滑件72之滑動,便可迅速且容易地拉開拉鏈71。
另一方面,於日本專利特開平6-14806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如下拉鏈,即,其係使用於汽車座椅等,且於使左右之鏈齒排相嚙合後,可使滑件自鏈條中退出。
於該專利文獻3揭示之拉鏈81中,如圖21所示,於左右之鏈齒排之一端側安裝有上止擋82,且於另一端側安裝有下止擋83。上述上止擋82包括:第1上止部84,其固著於左側之鏈布且包含扣合凹部;以及第2上止部85,其固著於右側之鏈布且包含扣合突起。
又,該上止擋82係以將第2上止部85之扣合突起嵌入至第1上止部84之扣合凹部而使第1與第2上止部84、85相互卡止時,整個上止擋82之厚度尺寸及寬度尺寸成為與處於嚙合狀態之左右之鏈齒相同之厚度尺寸及寬度尺寸之方式設定。藉此,於使第1與第2上止部84、85卡止時,未圖示之滑件可容易穿過上止擋82,因此可將滑件自鏈條退出。
進而,於專利文獻3之拉鏈81中,鏈布之配置有上止擋82之鏈布上端部86係切斷左右兩側之鏈布部分,且以包含上止擋82之中央之鏈布部分突出之方式形成為山形狀。由於如此包含上止擋82之中央之鏈布部分突出,故而,於滑件退出之狀態下之拉鏈81(鏈條)受到橫向拉力時,可使該橫向拉力難以作用於上止擋82,因此可穩定地維持第1及第2上止部84、85之閉合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開平4-843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公昭41-926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6-14806號公報
於專利文獻1揭示之訓練褲60之左右腿部中,如上所述,自腰側之上端部起至褲腿側之下端部安裝有拉鏈61,且可藉由使該拉鏈61之滑件62滑動,分成兩個鏈帶,而將訓練褲60拉開成為前身片部63及後身片部64。
尤其於專利文獻1之訓練褲60中,為了容易操作拉鏈61,而將拉鏈61之開合嵌插件配置於褲腿側之下端部,且將上止擋82配置於腰側之上端部。因此,於使拉鏈61之鏈齒排嚙合,保持褲子形態時,拉鏈61之滑件62配置於作為鏈齒排之上端之腰部。
一般而言,訓練褲係使用具有伸縮性之衣料形成之情況較多。又,於穿脫訓練褲時,訓練褲之腰部分將被拉長。因此,如專利文獻1之訓練褲60般,於褲子之形態時滑件62配置於腰部之情形時,每次穿脫訓練褲60時腰部均受到腰圍方向之張力,因此,配置有滑件62之拉鏈61之上端部將反覆受到較大之橫向拉力。
此時,於該拉鏈61中使用例如不包含下述停止棘爪之所謂自由滑件62之情形時,當穿脫訓練褲60時,將因拉鏈61之前端部受到橫向拉力,而使分開鏈齒排之方向(下方)之應力經由左右之鏈齒排,作用於滑件62,使得該滑件62違背使用者之意願反而容易滑動。因此,存在導致拉鏈61之前端部中左右之鏈齒排分開從而無法保持褲子形態之問題。
又,如此般滑件62受到橫向拉力而進行滑動之情形時,有時滑件62會被迫以相對於鏈齒排傾斜之姿勢進行滑動。此時,一方面滑件62之嚙合口會較強地與鏈齒排之鏈齒進行碰撞,一方面滑件62向下方強制性移動,故而有時產生該鏈齒被滑件62之嚙合口刮擦之問題。
另一方面,作為拉鏈用之滑件,除上述自由滑件62以外,自先前亦較多地使用包含可相對鏈齒導引路進入及退出之停止棘爪,故可使滑件在鏈齒排之所需位置停止並保持的附帶自動停止機構之滑件。
設想藉由將該附帶自動停止機構之滑件使用於專利文獻1之訓練褲60,而防止如上所述之滑件向下方強制性滑動。然而,於穿脫訓練褲60時,拉鏈61之前端部所受之橫向拉力較大,故而如先前般僅使鏈齒排卡止停止棘爪,則難以穩定地維持滑件之停止狀態。
尤其於使用附帶自動停止機構之滑件之情形時,即便未使滑件滑動至配置有上止擋之上端之位置為止,亦可使其於鏈齒排之所需位置停止。然而,例如於使滑件未移動至配置有上止擋之上端之位置為止之狀態下穿脫訓練褲時,橫向拉力將集中於滑件停止之位置,使得滑件容易滑動,故而與上述自由滑件62之情形相同,產生無法保持褲子形態之問題。
進而,於使用附帶自動停止機構之滑件之情形時,將於停止棘爪突出至鏈齒導引路之狀態下,使滑件被迫地沿著鏈齒排之分離方向進行滑動,故而亦存在如下問題,即,導致鏈齒被滑件之嚙合口刮擦,且鏈齒亦被停止棘爪刮擦,使得鏈齒之破損變大。
再者,為了於穿脫訓練褲60時使橫向拉力難以作用於拉鏈61之前端部,亦考慮例如上述專利文獻3所揭示般,將鏈布之鏈布端部之左右兩側之部分切除,將其鏈布端部形成為山形狀。
然而,即便將鏈布之鏈布端部形成為山形狀,於穿脫訓練褲60時亦無法使拉鏈之前端部不會受到橫向拉力,故而無法解決滑件62違背使用者之意願隨意滑動之問題。並且,於該情形時,導致新產生如下問題,即,鏈布本身容易自鏈布上端部之所切除之部分破損,或者於訓練褲60之腰部形成凹凸而降低外觀品質。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之問題開發而成者,其具體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於使滑件在上止擋之位置停止之狀態下受到橫向拉力,亦可抑制滑件沿著使鏈齒排分開之方向自由地滑動,且可穩定地維持左右之鏈齒排之嚙合狀態的拉鏈,以及縫合有該拉鏈之拉鏈附著製品,進而提供一種即便於使滑件在上止擋之位置停止之狀態下受到橫向拉力,亦可使橫向拉力難以直接作用於配置有上止擋之鏈布上端部的拉鏈附著製品。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拉鏈,作為基本構成,其最主要特徵在於:其包括於一對鏈布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安裝有鏈齒排之左右一對鏈帶、可沿著上述鏈齒排滑動之滑件、以及安裝於上述鏈布之上述鏈齒排之一端側且防止上述滑件自上述鏈齒排脫落之上止擋,且上述滑件於由導引柱所連結之上下翼板之間,包含將前端側開口之兩個導入口與後端側開口之嚙合口連通之大致Y字狀之鏈齒導引路者,且,上述上止擋包括配置於一方之上述鏈布、且與上述滑件之導入口側端部抵接之第1上止體,以及配置於上述第1上止體與上述鏈齒排之間、且與上述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抵接而保持上述滑件之停止狀態之第2上止體;上述第2上止體中之自與上述滑件之側導板滑接之滑接緣部起至與對象方之上述鏈帶相對向之對向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最大尺寸,設定為大於上述鏈齒導引路中之上述導引柱與上述側導板間之插穿寬度,且使上述第2上止體之至少一部分可以於沿著鏈布寬度方向收縮之方式彈性變形而構成。
於本發明之拉鏈中,較佳為,上述第2上止體包括固著於上述鏈布之固著部、以及自上述固著部向鏈布外側延伸且與上述導引柱之上述嚙合口側端部抵接之延伸部,且上述延伸部包括以可彈性變形之方式於鏈布表背方向貫通之孔部。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上述延伸部包括:第1側壁面,其與上述第1上止體對向配置;第2側壁面,其自上述第1側壁面連續彎曲地形成,且使上述導引柱抵接;以及第3側壁面,其自上述第2側壁面連續形成,且使自上述滑接緣部至上述對向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朝向上述鏈齒排遞減。
又,於本發明之拉鏈中,較佳為,上述鏈齒排包括使左右之上述鏈齒排之嚙合力局部降低之至少一個脆弱部,且於另一方之上述鏈布中之上述鏈齒排之一端側,以與上述上止擋對向之方式配置有與上述滑件之側導板滑接之至少一個滑件滑接體;上述滑件滑接體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厚度尺寸,設定為大於上述滑件之上述側導板之間所形成之鏈布插穿槽之槽間隔,且,小於上述滑件之上述上下翼板之內表面間之間隔;上述滑件滑接體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寬度尺寸,設定為可插穿由上述第2上止體保持上述滑件時之上述滑件之上述側導板與上述第2上止體之間之大小。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上述滑件滑接體包括分開固著於上述鏈布之2個以上之滑接部。
進而,較佳為,於一方之上述鏈布中之上述鏈齒排與上述第2上止體之間,以由上述第2上止體保持上述滑件時將上述滑件之上述嚙合口之一部分閉合之方式配置有第1模擬鏈齒,於另一方之上述鏈布,以與上述第2上止體和上述第1模擬鏈齒之間對向之方式配置有第2模擬鏈齒,上述第1及第2模擬鏈齒分別包括固著於上述鏈布之齒身部、以及自上述齒身部向鏈布外側延伸且可相互滑接之頭部;上述第2模擬鏈齒構成為於左右之上述鏈齒排自上述脆弱部分開時,可將上述第1模擬鏈齒一面按壓、一面自上述滑件之上述鏈齒導引路中經由上述嚙合口而脫出。
又,根據本發明,而提供一種縫合有包括上述構成之上述拉鏈之拉鏈附著製品。
於本發明之拉鏈附著製品中,較佳為,將上述拉鏈縫合於上述拉鏈附著製品之縫製線包括與上述鏈齒排平行配置之第1縫製部;上述第1縫製部之一端係配置於相較由上述上止擋保持之上述滑件之上述導引柱更往上述鏈齒排之另一端側之位置。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上述縫製線更包括自上述第1縫製部之一端連續形成之第2縫製部,且上述第2縫製部相對於上述第1縫製部以規定之角度傾斜配置。進而,尤佳為,上述第2縫製部係相對於上述第1縫製部之延長線,沿著與上述鏈齒排相反側之方向以40°以上90°以下之角度傾斜配置。
又,本發明所提供之拉鏈附著製品,作為該拉鏈之基本構成,其最主要特徵在於:其係縫合有拉鏈者,該拉鏈包括於一對鏈布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安裝有鏈齒排之左右一對鏈帶、可沿著上述鏈齒排滑動之滑件、以及安裝於上述鏈布之上述鏈齒排之一端側之上止擋;且,將上述拉鏈縫合於上述拉鏈附著製品之縫製線包括與上述鏈齒排平行配置之第1縫製部;上述第1縫製部之一端配置於相較與上述上止擋抵接之上述滑件之導引柱之位置更往上述鏈齒排之另一端側之位置。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上述縫製線更包括自上述第1縫製部之一端連續形成之第2縫製部,且上述第2縫製部相對於上述第1縫製部以規定之角度傾斜配置。
於本發明之拉鏈中,安裝於一方之鏈布之鏈齒排之一端側的上止擋係包括:第1上止體,其抵接於滑件之導入口側端部;以及第2上止體,其配置於第1上止體與鏈齒排之間且抵接於滑件之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又,第2上止體之自側導板滑接緣部起至對向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最大尺寸係設定為大於滑件之鏈齒導引路中之導引柱與側導板間之插穿寬度。進而,本發明之拉鏈係構成為可以第2上止體之至少一部分沿著鏈布寬度方向收縮之方式彈性變形。
此處,所謂滑件之導入口側端部係指滑件之導引柱、上下翼板及側導板中之至少一個導入口側之端部。所謂第2上止體之側導板滑接緣部係指當第2上止體自滑件之導入口進入鏈齒導引路內時,與滑件之側導板滑接之第2上止體之側緣部(側面部),例如於第2上止體包括如下所述之固著部及延伸部之情形時,固著部中之鏈布內側之側緣部成為第2上止體之側導板滑接緣部。
又,所謂第2上止體之對向側緣部係指第2上止體之與對象方之鏈帶相對向一側之端緣部(側面部),於第2上止體包括固著部及延伸部之情形時,延伸部中之鏈布外側之側緣部成為第2上止體之對向側緣部。進而,所謂滑件之導引柱與側導板間之插穿寬度係指以直線連結導引柱之側壁至側導板之內壁面為止之情形時成為最短距離之直線距離。
本發明之拉鏈中之上止擋係如上所述包括配置於一方之鏈帶之第1上止體及第2上止體,藉此於使滑件滑動至上止擋之位置為止時,可使第1上止體抵接於滑件之導入口側端部而使滑件停止。
又,第2上止體係於滑件滑動至與第1上止體抵接之位置為止時,自該滑件之導入口進入鏈齒導引路內。此時,第2上止體之自側導板滑接緣部至對向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最大尺寸大於滑件之鏈齒導引路中之導引柱與側導板間之插穿寬度,故而第2上止體一面因彈性變形而使至少一部分沿著鏈布寬度方向收縮,一面穿過滑件之導引柱與側導板之間。
繼而,於第1上止體如上所述與滑件之導入口側端部抵接時或者即將抵接之前,第2上止體之已彈性變形之部分穿越導引柱而彈性回復,使得該第2上止體抵接於滑件之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藉此,可由第2上止體確實地支持與第1上止體抵接而停止之滑件,從而穩定保持滑件之停止狀態。
如此,本發明之拉鏈可藉由利用第2上止體之彈性變形,而使具有相較滑件之導引柱與側導板間之插穿寬度更大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的第2上止體抵接於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從而保持滑件之停止狀態。因此,本發明之拉鏈係可僅藉由配置有上止擋之單側之鏈帶而使滑件在規定之位置停止滑動,從而保持該滑件。
進而,於本發明之拉鏈中,由於第2上止體因彈性回復而抵接於滑件之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故而當第2上止體抵接於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之瞬間,可能會對滑件之操作感覺造成變化,或者產生較小之接觸音。
藉此,可使拉鏈之使用者感受到第2上止體已抵接於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從而確認已藉由第2上止體保持滑件之停止狀態。其結果,可使使用者有意識地習慣性使滑件滑動至與第1上止體抵接之停止位置為止,故而可大幅度減少使用者使滑件在與第1上止體抵接之前便停止滑動而引起之不良情況。
於本發明之拉鏈中,上述第2上止體係包括固著於鏈布之固著部、及自固著部向鏈布外側延伸且抵接於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之延伸部,且上述延伸部包括沿著鏈布表背方向貫通之孔部。藉此,便可使第2上止體以可彈性變形之方式構成,故而於使滑件滑動至與第1上止體抵接為止時,可使第2上止體自滑件之導入口進入鏈齒導引路內,從而使延伸部一面彈性變形一面順利地插穿至導引柱與側導板之間。進而,於第2上止體之延伸部穿過導引柱與側導板之間後,可藉由延伸部彈性回復,而使延伸部抵接於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從而穩定地保持滑件之停止狀態。
再者,於上述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如上所述可彈性變形之上止體,但是該專利文獻2之上止體係與對向配置之另一個上止體抵接,並且使兩個上止體抵壓於滑件之左右之側導板,而使滑件停止者。與此相對,本發明之第2上止體係抵接於滑件之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穩定地保持滑件之停止狀態者,在構成及作用方面上,與專利文獻2之上止體完全不同。
於該情形時,本發明之上述延伸部包括:第1側壁面,其與第1上止體相對向配置;第2側壁面,其自第1側壁面連續彎曲形成;以及第3側壁面,其自第2側壁面連續形成,使滑接緣部至上述對向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朝著上述鏈齒排遞減。
藉此,當第2上止體自滑件之導入口進入鏈齒導引路內時,延伸部之第3側壁面將首先與滑件之導引柱滑接,故而將一面沿著第3側壁面之傾斜促使延伸部彈性變形,一面使第2上止體容易進入鏈齒導引路內,從而插穿至導引柱與側導板之間。
其後,第2上止體中之自側導板滑接緣部至對向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成為最大的部分穿過滑件之導引柱,且因第2上止體之延伸部彈性回復,而使延伸部之第2側壁面(尤其,靠近第1側壁面之第2側壁面)抵接於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從而可穩定地保持第2上止體之停止狀態。
另一方面,自滑件由第2上止體進行保持之狀態下,使滑件沿著解除鏈齒排之嚙合之方向(分離方向)主動地進行滑動操作之情形時,因延伸部之第2側壁面為彎曲形成,故而可一面使滑件之導引柱沿著延伸部之第2側壁面之彎曲滑接,促使延伸部彈性變形,一面使第2上止體進入導引柱與側導板之間。藉此,便可解除滑件由第2上止體保持之狀態,從而使滑件沿著分離方向進行滑動。
於本發明之拉鏈中,鏈齒排係包括使左右之鏈齒排之嚙合力局部降低之至少一個脆弱部。於另一方之鏈布之鏈齒排之一端側,以與上止擋相對向之方式配置有至少一個滑件滑接體,該滑件滑接體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形成於滑件之鏈布插穿槽之槽間隔,且,小於滑件之上下翼板之間隔。又,該滑件滑接體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寬度尺寸係設定為可插穿滑件由第2上止體時保持之滑件之側導板與第2上止體之間。
由於使滑件滑接體具有如上所述之厚度尺寸且與上止擋對向地配置於另一方之鏈布,故而於由第2上止體保持滑件之停止狀態時,即便拉鏈之上止擋側之鏈布端部受到橫向拉力,第1、第2上止體及滑件滑接體亦收納於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內,因此可抑制鏈齒排自上止擋側之端部分離之情形,從而維持鏈齒排之嚙合狀態。
進而,該拉鏈,可自鏈齒排嚙合而使滑件由上止擋保持之狀態,不使滑件滑動,便可使鏈齒排自脆弱部分開,從而容易且迅速地拉開拉鏈。尤其於該情形時,可使配置於另一方之鏈帶之滑件滑接體插穿滑件之側導板與第2上止體之間,從而易於自該滑件之嚙合口中脫出,故而可使左右之鏈帶簡單地分開。
又,於另一方之鏈布配置有滑件滑接體之情形時,滑件滑接體包括分開固著於鏈布之2個以上之滑接部,故可更有效提高拉鏈之橫向拉力強度。又,於使鏈齒排自脆弱部分開時,可自滑件之嚙合口更順利地脫出滑件滑接體。
進而,於本發明之拉鏈中,一方之鏈布係包括配置於鏈齒排與第2上止體間之第1模擬鏈齒,另一方之鏈布係包括以與第2上止體和第1模擬鏈齒之間對向之方式配置之第2模擬鏈齒,第2模擬鏈齒構成為於左右之上述鏈齒排自脆弱部分開時,可按壓著第1模擬鏈齒並將其自上述滑件之上述鏈齒導引路經由嚙合口而脫出。
由於包括此類第1及第2模擬鏈齒,故即便於由上止擋保持滑件時拉鏈受到橫向拉力,亦可利用第1模擬鏈齒防止滑件滑接體自滑件之嚙合口中脫出,從而抑制左右之鏈齒排自上止擋側之端部分開。又,於使鏈齒排自脆弱部分開時,可藉由按壓第1模擬鏈齒,而於滑件之嚙合口確保可供第2模擬鏈齒及滑件滑接體穿過之間隙,從而可自滑件之鏈齒導引路順利地脫出第2模擬鏈齒及滑件滑接體。
繼而,根據縫合有具有如上所述之構成之拉鏈之本發明之拉鏈附著製品,可利用上止擋之第1上止體使拉鏈之滑件停止,並利用上止擋之第2上止體穩定地保持該停止狀態。藉此,即便保持著滑件之拉鏈上端部受到橫向拉力,亦可抑制滑件沿著鏈齒排之分離方向滑動,從而穩定地維持鏈齒排之嚙合狀態。
因此,於拉鏈附著製品為例如上述專利文獻1揭示之訓練褲之情形時,於穿脫訓練褲時,即便配置於該訓練褲之腰部上之拉鏈之前端部受到橫向拉力,亦可穩定地維持滑件之停止狀態,保持褲子形態。
於如此之本發明之拉鏈附著製品中,將拉鏈縫合於拉鏈附著製品之縫製線係包括與鏈齒排平行配置之第1縫製部,且該第1縫製部之一端係相較由上止擋保持之滑件之導引柱,配置於鏈齒排之另一端側(後方側)之位置。
藉此,例如沿著鏈布寬度方向牽拉拉鏈附著製品時,可使未配置有第1縫製部之部分(尤其是,相較由上止擋保持之滑件之導引柱而於上止擋側之拉鏈端部)難以或者不會受到橫向拉力。因此,即便於由上止擋保持著滑件之狀態下沿著鏈布寬度方向牽拉拉鏈附著製品,亦可更有效抑制滑件沿著鏈齒排之分離方向滑動。
於該情形時,上述縫製線係更包括自第1縫製部之一端連續形成之第2縫製部,且該第2縫製部相對於第1縫製部以規定之角度傾斜配置。藉此,可使配置有第2縫製部之上止擋側之拉鏈端部(尤其是,相較由上止擋保持之滑件之導引柱而於上止擋側之拉鏈端部)難以或者不會受到橫向拉力。並且,可由第1及第2縫製部穩定地縫合拉鏈與拉鏈附著製品。再者,於本發明之拉鏈附著製品中,縫製線亦可不包括第2縫製部,而僅包括第1縫製部。
尤其,第2縫製部係相對於第1縫製部之延長線,沿著與鏈齒排相反側之方向以40°以上90°以下之角度(較佳為40°以上50°以下之角度)傾斜配置,藉此,相較由上止擋保持之滑件之導引柱,可使上止擋側之拉鏈端部所受橫向拉力進而減小,或者可使該拉鏈端部不會受到橫向拉力。進而,可藉由將第2縫製部對第1縫製部之延長線之傾斜角度設為90°以下(較佳為50°以下),而容易且穩定地進行拉鏈附著製品與拉鏈之縫製,從而可將鏈布與拉鏈附著製品縫合至鏈布端部為止。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拉鏈附著製品,其係縫合有拉鏈者,該拉鏈包括於一對鏈布之相對向之鏈布側緣部安裝有鏈齒排之左右一對鏈帶、可沿著上述鏈齒排滑動之滑件、以及安裝於上述鏈布之上述鏈齒排之一端側之上止擋,且,將上述拉鏈縫合於上述拉鏈附著製品之縫製線係包括與上述鏈齒排平行配置之第1縫製部,且上述第1縫製部之一端係配置於相較與上述上止擋抵接之上述滑件之導引柱之位置更往上述鏈齒排之另一端側之位置。
若為如此之拉鏈附著製品,則沿著鏈布寬度方向牽拉拉鏈附著製品之情形時,可使未配置有第1縫製部之部分(尤其是,相較由上止擋保持之滑件之導引柱而於上止擋側之拉鏈端部)難以或者不會受到橫向拉力。因此,即便於由上止擋保持著滑件之狀態下沿著鏈布寬度方向牽拉拉鏈附著製品而使拉鏈受到橫向拉力,亦可有效抑制因該橫向拉力之作用造成滑件違背使用者之意願沿著鏈齒排之分離方向滑動。
尤其是,上述縫製線更包括自第1縫製部之一端連續形成之第2縫製部,且該第2縫製部係相對於第1縫製部以規定之角度傾斜配置,藉此可使配置有第2縫製部之上止擋側之拉鏈端部難以受到橫向拉力。並且,可由第1及第2縫製部穩定地縫合拉鏈與拉鏈附著製品。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到以下說明之各實施例任何限定,只要具有與本發明實質相同之構成且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便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以下實施形態係對左右之鏈齒排之中央部設置有脆弱部之拉鏈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可包括鏈齒排中未設置有脆弱部之拉鏈。
此處,圖1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拉鏈之前端部側之正視圖,圖2~圖4係說明該拉鏈中使滑件滑動至與上止擋之第1上止體抵接為止時之滑件與上止擋之關係的模式圖。
再者,於以下說明中,將鏈布之鏈布長度方向規定為前後方向,尤其將以使左右之鏈齒排嚙合之方式使滑件滑動之朝向設為前方,將以使鏈齒排分開之方式使滑件滑動之朝向設為後方。又,將鏈布之鏈布寬度方向規定為左右方向,將如圖1所示自正面側觀察拉鏈時之左側設為左方,將右側設為右方。進而,將鏈布之鏈布表背方向規定為上下方向,將對鏈布之鏈布面配置滑件之拉片之側設為上方,將其相反側設為下方。
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係包括:於鏈布2之相對向之鏈布側緣部包含鏈齒排3之左右一對鏈帶1、沿著鏈齒排3安裝於右側鏈帶1之上端部之上止擋11及第1模擬鏈齒17、沿著鏈齒排3安裝於左側鏈帶1之上端部之滑件滑接體14及第2模擬鏈齒18、沿著鏈齒排3安裝於左右之鏈帶1之下端部之未圖示之開合嵌插件、以及以可沿著鏈齒排3滑動之方式配置之滑件20。
再者,構成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之滑件20及開合嵌插件係具有與自先前普遍使用之滑件及開合嵌插件實質相同之構成。
亦即,本實施形態之滑件20包括滑件主體21、以及可轉動地由滑件主體21之所保持拉片22。又,滑件主體21係包括上下翼板23、24、將該上下翼板23、24之一端部之間連結之導引柱25、自上下翼板23、24之左右側緣沿著相互接近之方向延伸設置之左右之側導板26、以及以門型形狀立設於上翼板23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柱27。
又,於該滑件主體21之前端,以導引柱25為夾層而形成有左右之導入口,且於滑件主體21之後端形成有嚙合口。進而,於上下翼板23、24之間,形成有將左右之導入口與嚙合口連通之Y字形狀之鏈齒導引路28。
又,開合嵌插件係包括插銷,其沿著鏈齒排3安裝於左側之鏈布2之下端部;筒銷,其沿著鏈齒排3安裝於右側之鏈布2之下端部;以及開尾筒,其與筒銷一體形成而可嵌插至插銷之下端。
本實施形態之左右之鏈帶1分別係包括鏈布2、以及配置於鏈布側緣部之合成樹脂製之複數個鏈齒4。左右之各鏈布2係梭織(weaving)或者針織(knitting)成窄幅之帶狀,且包括縫合於拉鏈附著製品(例如,下述訓練褲)之鏈布齒身部2a、以及安裝有鏈齒4之鏈齒安裝部2b。又,於鏈布2之鏈齒安裝部2b側之鏈布端緣配置有芯線部5。
於左右之鏈布2中之包含芯線部5之鏈齒安裝部2b,藉由利用射出成形沿著鏈布長度方向排列設置有合成樹脂製之鏈齒4,而形成有鏈齒排3。於該情形時,各鏈齒4係包括呈扁圓形之嚙合頭部4a、以夾持芯線部5之方式固著於鏈布2之齒身部4c、以及以於嚙合頭部4a與齒身部4c間收縮變細之方式形成之頸部4b。
又,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係於鏈齒排3之鏈布長度方向(前後方向)之中央部設置有使左右之鏈齒排3之嚙合力局部降低之至少一個脆弱部6(參照圖12)。該脆弱部6係藉由安裝除嚙合頭部4a之外僅包含齒身部4c及頸部4b之至少一個鏈齒4',取代包含嚙合頭部4a、頸部4b及齒身部4c之普通鏈齒4而形成。
可藉由對設置於該鏈齒排3之脆弱部6施予橫向拉力,而利用該脆弱部6使左右之鏈齒排3容易分開,進而,可使鏈齒排3自該脆弱部6朝著前方及後方依序分開。
本實施形態之上止擋11係安裝於右側之鏈布2之包含芯線部5之鏈齒安裝部2b。該上止擋11係包括使滑件20停止滑動之第1上止體12、以及配置於第1上止體12與鏈齒排3之間之第2上止體13,且該等第1及第2上止體12、13藉由將與鏈齒4相同材質之合成樹脂射出成形於鏈布2而固著於該鏈布2。
上止擋11之第1上止體12係包括正視圖呈矩形之本體部12a、以及自本體部12a突出形成於鏈布內側之卡止部12b。第1上止體12之本體部12a係將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尺寸(寬度尺寸)設定為小於滑件20之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間之插穿寬度,且以本體部12a之一部分可進入鏈齒導引路28內之方式形成。
又,第1上止體12之卡止部12b係形成為於本體部12a之一部分進入鏈齒導引路28內時抵接於滑件20之側導板26,且可藉由該卡止部12b抵接於側導板26,而使滑件20停止滑動。
上止擋11之第2上止體13係包括固著於鏈布2之固著部13a、以及自該固著部13a向鏈布外側延伸之延伸部13b。第2上止體13之固著部13a係形成為自正面側觀察時呈現矩形,且該固著部13a之鏈布內側之端緣(右側端緣)如下所述成為於第2上止體13自滑件20之導入口進入並插穿鏈齒導引路28內時,與滑件20之側導板26滑接之滑接緣部13c。
固著部13a之上下方向上之厚度尺寸(上下方向之尺寸)係設定為大於自滑件20之上翼板23延伸設置之側導板26與自下翼板24延伸設置之側導板26之間所形成之鏈布插穿槽之槽間隔,且,小於滑件20之上下翼板23、24之內表面間之間隔。
第2上止體13之延伸部13b係具有與固著部13a相同之厚度尺寸而形成。又,於該延伸部13b之中央部分設置有前後方向貫通之孔部13d。由於延伸部13b包含孔部13d,故可使延伸部13b以至少沿著鏈布寬度方向收縮之方式彈性變形。
進而,該延伸部13b之外周面係至少包含第1側壁面13e、第2側壁面13f及第3側壁面13g。延伸部13b之第1側壁面13e係與第1上止體12對向配置,且,配置於與固著部13a之前端面同一平面上。
延伸部13b之第2側壁面13f係自第1側壁面13e連續配置且形成為朝著外側凸起且平滑之彎曲狀。於延伸部13b配置有第2側壁面13f,因此,如下所述當第2上止體13朝著滑件20之嚙合口側在鏈齒導引路28內移動而使延伸部13b彈性回復時,可使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抵接於第2側壁面13f,從而保持滑件20之停止狀態。
進而,由於彎曲地形成有該第2側壁面13f,故例如當自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抵接於第2側壁面13f之狀態起,使滑件20沿著鏈齒排3之分離方向(後方)滑動時,可一面使第2側壁面13f與滑件20之導引柱25滑接,一面以使第2上止體13沿著鏈布寬度方向收縮之方式促使延伸部13b彈性變形,從而有助於第2上止體13進入滑件20之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之間。
延伸部13b之第3側壁面13g係自第2側壁面13f連續形成,且以使第2上止體13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亦即,固著部13a之滑接緣部13c至與左側鏈帶1相對向之延伸部13b之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朝著後方遞減之方式配置。
由於延伸部13b配置有第3側壁面13g,故而,如下所述當第2上止體13自滑件20之導入口進入鏈齒導引路28內時,可一面使第3側壁面13g與滑件20之導引柱25滑接,一面使第2上止體13順利地進入鏈齒導引路28內,並且可以第2上止體13沿著鏈布寬度方向收縮之方式促使延伸部13b彈性變形。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上止體13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最大尺寸、即固著部13a之滑接緣部13c至延伸部13b之與左側鏈帶1相對向之對向側緣部(延伸部13b之左側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最大尺寸設定為大於滑件20之鏈齒導引路28中之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間之插穿寬度。
此處,所謂滑件20之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間之插穿寬度係指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之間之間隔,尤其是指以直線連結導引柱25之側壁至側導板26之內壁面為止之情形時成為最短距離時之直線距離。
於右側鏈帶1中,在上止擋11與鏈齒排3之間配置有第1模擬鏈齒17。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模擬鏈齒17係配置於當使滑件20與上止擋11之第1上止體12抵接而停止時,可將滑件20之嚙合口之一部分之位置堵住。又,第1模擬鏈齒17係包括固著於鏈布2之齒身部17a、以及自齒身部17a向鏈布外側延伸之頭部17b。
於該情形時,第1模擬鏈齒17之頭部17b係包含可與配置於左側鏈帶1之下述第2模擬鏈齒18滑接之滑接面。又,該頭部17b係將後方側之一部分切除而形成,且構成為不與配置於左側之鏈齒排3之前端之鏈齒4嚙合。
本實施形態之配置於左側鏈帶1之滑件滑接體14係以與上止擋11對向之方式安裝,且包括配置於前方側之第1滑接部15、及配置於後方側之第2滑接部16。該等第1及第2滑接部15、16係藉由將與鏈齒4相同材質之合成樹脂射出成形於鏈布2而以相互分離獨立之形態固著於鏈布2。
又,第1及第2滑接部15、16係以自正面側觀察時具有大致矩形之方式分別形成,又,第1滑接部15係相較第2滑接部16更長地於鏈布長度方向形成。於該情形時,第1及第2滑接部15、16之上下方向上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在滑件20之自上翼板23延伸設置之側導板26與自下翼板24延伸設置之側導板26之間所形成之鏈布插穿槽之槽間隔,且,小於滑件20之上下翼板23、24之內表面間之間隔。
藉此,可使第1及第2滑接部15、16順利地插穿至滑件20之鏈齒導引路28內。又,當第1及第2滑接部15、16收納於滑件20之鏈齒導引路28內時,即便拉鏈10受到橫向拉力,第1及第2滑接部15、16亦不會脫離滑件20之鏈布插穿槽,而是抵接於該滑件20之側導板26,故而可將第1及第2滑接部15、16穩定地保持於鏈齒導引路28內。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及第2滑接部15、16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寬度尺寸,為提高與鏈布2之固著強度,而設定為規定之大小以上,但小於滑件20之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之間之插穿寬度。
尤其將第1及第2滑接部15、16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寬度尺寸之大小,設定為於如下所述滑件20由第2上止體13保持之情形時(參照圖4),可插穿形成於該第2上止體13與滑件20之左側之側導板26之間之間隙。藉此,例如於使左右之鏈齒排3自脆弱部6分開時,可使第1及第2滑接部15、16穿過形成於第2上止體13與滑件20之左側之側導板26之間之間隙,從而易於自滑件20之嚙合口中脫出第1及第2滑接部15、16。
於左側鏈帶1中,在滑件滑接體14(第1及第2滑接部15、16)與鏈齒排3之間配置有第2模擬鏈齒18。該第2模擬鏈齒18係包括固著於鏈布2之齒身部18a、以及自齒身部18a向鏈布外側延伸之頭部18b,且於第2模擬鏈齒18之頭部配置有可與配置於右側鏈帶1之第1模擬鏈齒17滑接之滑接面。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及第2模擬鏈齒17、18係於左右之鏈齒排3處於嚙合狀態且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情形時,藉由使第1與第2模擬鏈齒17、18之頭部17b、18b彼此接觸,而可防止滑件滑接體14及第2模擬鏈齒18自滑件20之嚙合口中脫出。
另一方面,於如下所述使左右之鏈齒排3自脆弱部6分開之情形時,可藉由配置有第1及第2模擬鏈齒17、18,而以使第1模擬鏈齒17旋轉之方式按壓第2模擬鏈齒18,從而可自滑件20之嚙合口順利地脫出配置於左側鏈帶1之滑件滑接體14(參照圖6~圖8)。
接著,說明以下動作,即,於具有如上所述之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中,自左右之鏈齒排3分開之狀態起,使滑件20沿著鏈齒排3之嚙合方向(上方)滑動,利用上止擋11停止並保持該滑件20時之動作。
首先,使滑件20沿著鏈齒排3之嚙合方向滑動,使左右之鏈齒排3自滑件20之導入口進入鏈齒導引路28,從而使左右之鏈齒4交替地依序嚙合。
進而,若使滑件20進行滑動,則繼左右之鏈齒排3之後,配置於右側鏈帶1之第1模擬鏈齒17、及配置於左側鏈帶1之第2模擬鏈齒18將自滑件20之導入口進入鏈齒導引路28內,其後,繼第1及第2模擬鏈齒17、18之後,如圖2所示,配置於右側鏈帶1之第2上止體13、及配置於左側鏈帶1之第2滑接部16將自滑件20之導入口進入鏈齒導引路28內。
繼而,若使第2上止體13與第2滑接部16相對地在鏈齒導引路28內朝著嚙合口側移動,則如圖3所示,第2上止體13之滑接緣部13c將與配置於滑件20之右側之側導板26滑接,並且配置於第2上止體13之延伸部13b之第3側壁面13g將與滑件20之導引柱25滑接。
此時,雖然第2上止體13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最大尺寸如上所述設定為大於滑件20之鏈齒導引路28中之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之間之插穿寬度,但第2上止體13之延伸部13b以縮小寬度尺寸之方式彈性變形,藉此可使第2上止體13插穿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之間。
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上止體13之延伸部13b中之第3側壁面13g係以使第2上止體13之寬度尺寸朝著後方遞減之方式傾斜配置,故而可藉由使第3側壁面13g與滑件20之導引柱25滑接,而一面促使延伸部13b彈性變形,一面使第2上止體13順利地進入鏈齒導引路28內,故不會受到導引柱25阻礙而可插穿至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之間。
另一方面,左側鏈帶1之第2滑接部16,如上所述將該第2滑接部16之厚度尺寸設定為小於滑件20之上下翼板23、24之內表面之間之間隔,且,將該寬度尺寸設定為小於滑件20之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之間之插穿寬度。因此,繼第2模擬鏈齒18之後,可使第2滑接部16順利地進入鏈齒導引路28內。
進而,若藉由使滑件20向上方滑動而使第2上止體13之延伸部13b一面彈性變形一面相對地移動至滑件20之嚙合口側,則繼第2上止體13及第2滑接部16之後,第1上止體12及第1滑接部15將自滑件20之導入口進入鏈齒導引路28內。
繼而,如圖4所示,可藉由配置於第1上止體12之卡止部12b抵接於滑件20之右側側導板26,而使滑件20停止滑動。又,在第1上止體12之卡止部12b抵接於滑件20之右側側導板26之同時,或者即將抵接於滑件20之右側側導板26之前,第2上止體13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尺寸變為最大之部分將相較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向後方移動,使得第2上止體13之延伸部13b彈性回復。
藉此,可使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抵接於延伸部13b之第2側壁面13f,故而可由第2上止體13確實地支持藉由第1上止體12而停止之滑件20,從而穩定地保持滑件20之停止狀態。
尤其於該情形時,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係隨著第2上止體13彈性回復而使第2上止體13抵接於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故而在第2上止體13抵接於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之瞬間,可能會對滑件20之操作感覺造成變化,或者產生較小之接觸音。
藉此,可使拉鏈10之使用者感受到第2上止體13已抵接於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從而確認到已由第2上止體13保持滑件20之停止狀態。其結果,可使使用者有意識地習慣於使滑件20滑動至與第1上止體12抵接之停止位置為止。
又,如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係於由第2上止體13保持滑件20時,成為配置於左側鏈帶1之第1及第2滑接部15、16收納於滑件20之鏈齒導引路28內之狀態。尤其是,第2滑接部16係於略微背離第2上止體13之狀態下,位於第2上止體13與滑件20之左側之側導板26之間。
進而,配置於右側鏈帶1之第1模擬鏈齒17係位於在使該第1模擬鏈齒17之頭部與配置於左側鏈帶1之第2模擬鏈齒18、及和該第2模擬鏈齒18鄰接之鏈齒4接觸之狀態(或者相接近之狀態)下,將滑件20之嚙合口之一部分閉合之位置上。
由於如此般由上止擋11使滑件20停止並加以保持,故與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抵接之第2上止體13所具有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大於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間之插穿寬度,因此,可穩定地保持滑件20之停止狀態。
又,於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下,例如即便拉鏈10之配置有上止擋11之前端部受到沿著使左右之鏈布2背離之方向牽拉之橫向拉力,亦將於滑件20之鏈齒導引路28內穩定地保持上止擋11(第1及第2上止體12、13)及滑件滑接體14(第1及第2滑接部15、16),且,第1及第2模擬鏈齒17、18於使彼此之頭部17b、18b相接觸之狀態下得到保持。因此,可防止左右之鏈帶1自滑件20內脫出,從而防止處於嚙合狀態之左右之鏈齒排3分開。
又,於拉鏈10之前端部受到橫向拉力之情形時,由於滑件20中受到左右之側導板26自滑件滑接體14及上止擋11相互背離之方向之應力,故而作用有類似使該滑件20沿著鏈齒排3之分離方向(後方)滑動之力。然而,本實施形態之滑件20如上所述可由第2上止體13穩定地保持,故而可有效防止滑件20沿著鏈齒排3之分離方向滑動。
接著,對自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參照圖4),使滑件20沿著鏈齒排3之分離方向即後方進行滑動操作時之動作進行說明。
於該情形時,藉由拿著由上止擋11保持之滑件20之拉片22將滑件20向後方拉,而使與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抵接之第2上止體13相對地朝著滑件20之導入口側移動。此時,滑件20之導引柱25可一面按壓著第2上止體13之延伸部13b,使該延伸部13b彈性變形,一面使第2上止體13插穿至滑件20之導引柱25與右側之側導板26之間。
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中,彎曲地形成有延伸部13b之第2側壁面13f。因此,於自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與第2上止體13之第2側壁面13f抵接之狀態,使滑件20進行滑動時,可藉由利用第2側壁面13f之曲面,而一面藉由第2側壁面13f促使延伸部13b彈性變形,一面使第2上止體13進入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之間,故而可使滑件20開始滑動操作時滑動阻力增大之情形得到緩解。
繼而,可藉由如此般使第2上止體13進入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之間,而解除藉由第2上止體13保持滑件20之狀態,故而可使滑件20向後方順利地滑動,從而可藉由使該滑件20向後方滑動之操作,而使左右之鏈齒排3分開。
接著,對於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中,自左右之鏈齒排3嚙合且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以設置於鏈齒排3之脆弱部6為起點,使鏈齒排3依序分開時之動作進行說明。
於該情形時,可藉由對設置於鏈齒排3之脆弱部6施以例如橫向拉力等應力,而利用該脆弱部6使左右之鏈齒排3分開,進而,可藉由於相互分開之方向牽拉左右之鏈帶1,而如圖5所示,維持將滑件20保持於上止擋11之狀態,使左右之鏈齒4依序分開至鏈齒排3之前端部及後端部。
繼而,於配置於左右之鏈齒排3之前端的鏈齒4彼此之嚙合解除後,進而藉由牽拉左側鏈帶1,而由配置於左側鏈帶1之第2模擬鏈齒18按壓配置於右側鏈帶1之第1模擬鏈齒17。
此時,如圖6所示,因第1模擬鏈齒17與第2模擬鏈齒18並未相互嚙合,故而第1模擬鏈齒17受到來自第2模擬鏈齒18之按壓力而於前視圖為逆時針旋轉之方向上旋轉,藉此使得之前被第1模擬鏈齒17堵住之滑件20之嚙合口開放,並且第2模擬鏈齒18可一面與第1模擬鏈齒17滑接,一面容易地自該開放之滑件20之嚙合口脫出。
進而,於第2模擬鏈齒18自滑件20中脫出後,藉由牽拉左側鏈帶1,而繼第2模擬鏈齒18之後,使第1滑接部15一面與第1模擬鏈齒17碰撞一面自滑件20之嚙合口中脫出,又,繼第1滑接部15之後,使第2滑接部16一面與第1模擬鏈齒17碰撞一面自滑件20之嚙合口脫出。
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中,因將滑件滑接體14分割成第1滑接部15及第2滑接部16而形成,故而第1及第2滑接部15、16可插穿至滑件20之左側之側導板26與第2上止體13之間,而自滑件20之嚙合口順利地脫出。藉此,拉開左右之鏈帶1,便可完全打開拉鏈10。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於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下,可藉由對設置於鏈齒排3之脆弱部6施加橫向拉力,而無需使滑件20進行滑動操作,便可自該脆弱部6容易且迅速地分開左右之鏈齒排3,從而拉開拉鏈10。
再者,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之拉鏈10係構成為於鏈齒排3設置有脆弱部6,且可使左右之鏈齒排3自該脆弱部6分開。然而,本發明如上所述包括鏈齒排未設置脆弱部之拉鏈。
因此,例如圖9中變形例所示,於鏈齒排3'未設置有脆弱部之拉鏈10'之情形時,無需使滑件20進行滑動操作,且左右之鏈齒排3不必分開。因此,該拉鏈10',係可將上述實施形態中為了自滑件20脫出滑件滑接體14而設置之第1及第2模擬鏈齒17、18去除,並安裝普通鏈齒4取代該等第1及第2模擬鏈齒17、18。
進而,於本發明中,第1及第2上止體12、13或滑件滑接體14之形狀亦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視需要進行任意變更。
亦即,若本發明之第1上止體可與滑件20之導引柱25、上下翼板23、24及側導板26中之至少一個之導入口側端部抵接,使滑件20停止滑動,則可不必設置如上述實施形態之第1上止體12之卡止部12b,例如亦可採用如圖9所示之第1上止體12'。
該圖9所示之第1上止體12',係將該第1上止體12'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設定為大於滑件20之鏈齒導引路28中之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間之插穿寬度,且可藉由抵接於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導入口側端部及側導板26之導入口側端部,而使滑件20停止滑動。
又,若本發明之第2上止體將第2上止體之自滑接緣部至對向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最大尺寸設定為大於滑件20之鏈齒導引路28中之導引柱25與側導板26間之插穿寬度,且,構成為可以至少一部分沿著鏈布寬度方向收縮之方式彈性變形,則例如可採用圖9所示之第2上止體13'之形態或圖10之(a)~(j)所示之各種形態。
進而,使第2上止體13彈性變形之方法亦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於第2上止體13形成沿著鏈布表背方向貫通之孔部13d。亦可藉由例如使用彈性優異之合成樹脂或彈性體作為第2上止體13之材質,而使第2上止體13構成為可彈性變形。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配置於左側鏈帶1之滑件滑接體14係包括分開固著於鏈布2之兩個滑接部15、16,但於本發明中,亦可由三個以上之滑接部構成滑件滑接體14,或者亦可如圖9所示單一地形成滑件滑接體14'。
接著,對縫合有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拉鏈10之拉鏈附著製品為訓練褲30之情形進行說明。再者,縫合有本發明之拉鏈10之拉鏈附著製品係並不限定於訓練褲,可應用於其他各種商品。
此處,圖11係表示該訓練褲之立體圖,圖12係將形成於拉鏈之鏈齒排之脆弱部放大表示之部分放大圖。圖13係將配置於該訓練褲之腰部之拉鏈之前端部放大表示之放大圖,圖14係說明將拉鏈縫合於訓練褲之縫製線與拉鏈之關係之說明圖。
圖11所示之訓練褲30係使用伸縮性優異之原材料製作而成。該訓練褲30係構成為自左右之兩腿部31之腰部側之一端部至褲腿側之另一端部縫合有拉鏈10,且可藉由拉開拉鏈10而將訓練褲30拉開成前身片部及後身片部。又,於縫合於該訓練褲30之拉鏈10之鏈齒排3,在膝部附近設置有嚙合力較弱之脆弱部6。
進而,該訓練褲30,係以各拉鏈10之鏈布2與訓練褲30之端緣部重合之狀態藉由縫紉機縫製,故而於夾持著鏈齒排3之左右兩側形成有將拉鏈10縫合於訓練褲30之縫製線(針腳)32。於該情形時,配置於鏈齒排3之左右兩側之縫製線32係僅由與鏈齒排3平行之第1縫製部32a形成。
於先前之拉鏈附著製品(例如訓練褲)上縫合拉鏈之情形時,形成於鏈齒排之左右兩側之縫製線係與鏈齒排3平行且遍及整個拉鏈而形成。例如,於拉鏈配置有上止擋及開合嵌插件之情形時,左右之縫製線係於鏈布之鏈布長度方向上,自較上止擋更前方之位置形成至較開合嵌插件更後方之位置為止。
與此相對,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褲30係如圖13及圖14所示,平行於鏈齒排3形成於鏈齒排3之左右兩側之縫製線32中之一方(亦即,右側之縫製線32)並未形成為遍及整個拉鏈10。
亦即,右側之縫製線32(第1縫製部32a)中之上止擋11側之前端位置32b係於鏈布長度方向上,相較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時之該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之位置33a設定於後方側(配置有開合嵌插件之側),較佳為相較第2模擬鏈齒18之鏈布長度方向之芯線之位置33b設定於後方側。
換言之,於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褲30之情形時,右側之縫製線32係至少相較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時之該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之位置33a並未形成於前方側,且右側之縫製線32係於鏈布長度方向上短於左側之縫製線32。
可藉由如此般使右側之縫製線32之前端位置32b,相較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之位置33a,進而相較第2模擬鏈齒18之芯線之位置33b設定於後方側,而於例如牽拉訓練褲30之腰部使拉鏈10之前端部受到橫向拉力時,使拉鏈10之承受橫向拉力之部位向後方側偏移。
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可使未形成有縫製線32之部分(亦即,相較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之位置33a位於前方側之部分)難以受到橫向拉力。
其結果,於配置有與鏈齒排3平行之縫製線32之部分中,因左右之鏈齒排3牢固嚙合,故而即便受到橫向拉力,亦可耐受該橫向拉力。另一方面,由於保持著滑件20之拉鏈10之前端部未形成有縫製線32,故可減輕該前端部所承受之橫向拉力。
藉此,亦可減輕經由左右之鏈齒排3作用於滑件20之應力,故而可穩定地維持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褲30,即便於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下強力牽拉訓練褲30之腰部,亦可有效防止滑件20沿著鏈齒排3之分離方向滑動。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褲30中,配置有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時可覆蓋該滑件20之上翼板23側及下翼板24側之兩側的大致扇型之罩體34。可藉由包含如此之罩體34,而於左右之鏈齒排3嚙合著保持褲子形態時,由罩體34將滑件20覆蓋隱藏,故而可提高訓練褲30之外觀,並且可防止滑件20之拉片22晃動。進而,可由罩體34保護由上止擋11保持之滑件20,從而可防止滑件20產生破損等。
並且,可藉由配置有如此之罩體34,而於自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使滑件20朝後方滑動時,將罩體34用作使用者握持拉鏈10之把手。因此,可使滑件20容易向後方進行滑動,從而可提高拉鏈10之操作性。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褲30係藉由使拉鏈10之滑件20進行滑動從而使鏈齒排3分開,而將左右之鏈帶1分開,將訓練褲30自褲子形態拉開成前身片部及後身片部,又,可藉由使鏈齒排3彼此嚙合,連結左右之鏈帶1,而使訓練褲30恢復褲子形態。
又,例如即便於穿脫訓練褲30時牽拉訓練褲30之腰部,亦可使拉鏈10之右側之未形成有縫製線32之前端部難以受到橫向拉力。並且,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係可由上止擋11之第2上止體13穩定地保持滑件20之停止狀態。因此,即便於穿脫訓練褲30時拉鏈10之前端部受到橫向拉力,亦可抑制滑件20未經人手便沿著鏈齒排3之分離方向隨意滑動,從而可穩定地維持鏈齒排3之嚙合狀態。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褲30,係即便穿脫掉時強力牽拉腰部,亦可穩定地維持褲子形態,並且滑件20亦不會被迫相對鏈齒排3進行滑動,故而亦不會產生鏈齒4被滑件20之嚙合口刮擦之不良情況。
進而,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褲30,係於膝部附近之鏈齒排3設置有脆弱部6,故而可藉由對該脆弱部6局部施以橫向拉力而使左右之鏈齒排3分開,從而如上所述拉開左右之鏈帶1。藉此,例如即便穿著比賽用鞋等之狀態,亦可對滑件20進行滑動操作,相較使左右鏈帶1分開之情形,可更簡單且迅速地脫掉訓練褲30。
再者,本實施形態,係使右側之縫製線32之前端位置,相較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時之該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之位置33a設定於後方側,較佳為,相較第2模擬鏈齒18之芯線之位置33b設定於後方側,而本發明,亦可取代右側之縫製線32,而使左側之縫製線32之前端位置、或者以鏈齒排3為夾層之左右兩側之縫製線32之前端位置,相較上述位置33a、較佳為相較上述位置33b設定於後方側。
尤其可藉由使左右兩側之縫製線32之前端位置,相較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時之該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之位置33a、較佳為相較第2模擬鏈齒18之芯線之位置33b設定於後方側,而於牽拉訓練褲30之腰部時,進一步減輕拉鏈10之前端部所受之橫向拉力之大小,其結果,可更穩定地維持褲子形態。
接著,對縫合有本發明之拉鏈之另一實施形態之訓練褲,進行說明。
此處,圖15係將配置於訓練褲之腰部上之拉鏈之前端部放大表示之放大圖,圖16係說明將拉鏈縫合於訓練褲之縫製線與拉鏈之關係之說明圖。再者,於圖15中,將拉鏈縫合於訓練褲之右側之縫製線之前端部由罩體所隱藏,但為了容易理解該實施形態之訓練褲之特徵,該隱藏部分之縫製線亦由虛線進行圖示。
該另一實施形態之訓練褲40,係將拉鏈10縫合於訓練褲40之縫製線42配置於鏈齒排3之左右兩側。又,配置於鏈齒排3之右側之縫製線42係包括與鏈齒排3平行配置之第1縫製部42a、以及自該第1縫製部42a之前端位置42b相對第1縫製部42a以規定之角度傾斜配置之第2縫製部42c。
再者,於該另一實施形態之訓練褲40中,除上述縫製線42以外之構成均與圖11~圖14所示之訓練褲30實質相同。因此,於該另一實施形態之訓練褲40中,對於具有與上述訓練褲30相同之構成之零件及構件使用相同之符號來表示,藉此省略其說明。
配置於鏈齒排3之右側之縫製線42,係與鏈齒排3平行配置之第1縫製部42a之前端位置42b於鏈布長度方向上,進行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時之該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之位置33a設定於後方側、較佳為相較第2模擬鏈齒18之鏈布長度方向之芯線之位置33b設定於後方側。
藉此,訓練褲40係與上述訓練褲30相同,可減輕保持著滑件20之拉鏈10之前端部所受之橫向拉力之大小,從而可穩定地維持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
又,配置於鏈齒排3之右側之縫製線42係包括自第1縫製部42a之前端位置42b連續形成且相對於第1縫製部42a以規定之角度傾斜配置之第2縫製部42c。於該情形時,第2縫製部42c係相對於第1縫製部42a之延長線,沿著與鏈齒排3相反側之方向以40°以上90°以下之角度,較佳為40°以上50°以下之角度傾斜配置。再者,於該另一實施形態之訓練褲40中,第2縫製部42c係相對於第1縫製部42a之延長線以45°之角度傾斜配置。
如此般,可藉由使右側之縫製線42由與鏈齒排3平行之第1縫製部42a、以及相對於第1縫製部42以規定之角度傾斜之第2縫製部42c形成,而例如於牽拉訓練褲40之腰部,使拉鏈10之前端部受到橫向拉力時,使該橫向拉力在配置有第2縫製部42c之部分分散,從而可有效緩解拉鏈10之前端部所受之橫向拉力。
藉此,於拉鏈10之前端部中,亦可減輕經由左右之鏈齒排3而作用於滑件20之應力,故而可更穩定地維持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因此,根據該訓練褲40,即便於滑件20由上止擋11保持之狀態下較強地牽拉訓練褲40之腰部,亦可有效抑制滑件20沿著鏈齒排3之分離方向滑動。
尤其於該實施形態之訓練褲40中,由於第2縫製部42c相對於第1縫製部42a之延長線以40°以上之角度傾斜,故可穩定地獲得使拉鏈10之前端部所受之橫向拉力緩解之效果。又,由於第2縫製部42c相對於第1縫製部42a之延長線以90°以下之角度(較佳為50°以下之角度)、尤其以45°之角度傾斜,故可容易且穩定地進行訓練褲40與拉鏈10之縫製,並且可直至鏈布端部為止將鏈布2縫合於訓練褲40。進而,可使所形成之縫製線42顯得整潔,從而能夠提高訓練褲40之外觀。
再者,於該訓練褲40中,如上所述第2縫製部42c係相對於第1縫製部42a之延長線以45°之角度傾斜配置,但本發明係例如圖17所示,亦可以相對於第1縫製部42a之延長線達到90°之角度(直角)之方式形成第2縫製部42c'。
又,於訓練褲40中,右側之縫製線42係由與鏈齒排3平行之第1縫製部42a及相對於第1縫製部42以規定之角度傾斜之第2縫製部42c形成。然而,於本發明中,亦可由與鏈齒排3平行之第1縫製部42a及相對於第1縫製部42以規定之角度傾斜之第2縫製部42c形成左側之縫製線42,而並非形成右側之縫製線42。
進而,如圖18所示,亦可由與鏈齒排3平行之第1縫製部42a及相對於第1縫製部42以規定之角度傾斜之第2縫製部42c形成以鏈齒排3為夾層之左右之縫製線42之兩側。可藉由如此般由第1及第2縫製部42a、42b形成左右兩側之縫製線42,而更有效使拉鏈10之前端部所受之橫向拉力得到緩解。
1...鏈帶
2...鏈布
2a...鏈布齒身部
2b...鏈齒安裝部
3、3'...鏈齒排
4、4'...鏈齒
4a...嚙合頭部
4b...頸部
4c...齒身部
5...芯線部
6...脆弱部
10、10'...拉鏈
11...上止擋
12、12'...第1上止體
12a...本體部
12b...卡止部
13、13'...第2上止體
13a...固著部
13b...延伸部
13c...滑接緣部
13d...孔部
13e...第1側壁面
13f...第2側壁面
13g...第3側壁面
14、14'...滑件滑接體
15...第1滑接部
16...第2滑接部
17...第1模擬鏈齒
17a...齒身部
17b...頭部
18...第2模擬鏈齒
18a...齒身部
18b...頭部
20...滑件
21...滑件主體
22...拉片
23...上翼板
24...下翼板
25...導引柱
25a...嚙合口側端部
26...側導板
27...拉片安裝柱
28...鏈齒導引路
30...訓練褲
31...腿部
32...縫製線
32a...第1縫製部
32b...第1縫製部之前端位置
33a...導引柱之嚙合口側端部之位置
33b...第2模擬鏈齒中之鏈布長度方向之芯線之位置
34...罩體
40...訓練褲
42...縫製線
42a...第1縫製部
42b...第1縫製部之前端位置
42c、42c'...第2縫製部
60...訓練褲
62...滑件
63...前身片部
64...後身片部
71...拉鏈
72...滑件
72a...側導板
73...鏈帶
74...第1上止部
75...第2上止部
76...貫通孔
77...突起部
78...隆起部
81...拉鏈
82...上止擋
84...第1上止部
85...第2上止部
86...鏈布上端部
圖1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拉鏈之前端部側之正視圖。
圖2係表示該拉鏈中使滑件滑動至與上止擋之第1上止體抵接為止時,上止擋之第2上止體自滑件之導入口進入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3係表示使滑件滑動至與上止擋之第1上止體抵接為止時,上止擋之第2上止體彈性變形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4係表示使滑件滑動並與上止擋之第1上止體抵接時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5係表示使拉鏈之鏈齒排自脆弱部分開時左右之鏈齒排分開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6係表示自滑件之嚙合口脫出第2模擬鏈齒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7係表示自滑件之嚙合口脫出滑件滑接體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8係表示滑件滑接體自滑件之嚙合口中脫出後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9係表示拉鏈之變形例之模式圖。
圖10(a)~(j)係表示第2上止體之變形例之模式圖。
圖11係表示縫合有本發明之拉鏈之訓練褲之立體圖。
圖12係將形成於拉鏈之鏈齒排之脆弱部放大表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13係將配置於訓練褲之腰部上之拉鏈之前端部放大表示之放大圖。
圖14係對將拉鏈縫合於訓練褲之縫製線與拉鏈之關係進行說明之說明圖。
圖15係將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之訓練褲之腰部所配置之拉鏈之前端部放大表示之放大圖。
圖16係說明將拉鏈縫合於訓練褲之縫製線與拉鏈之關係之說明圖。
圖17係說明變形例之縫製線與拉鏈之關係之說明圖。
圖18係說明另一變形例之縫製線與拉鏈之關係之說明圖。
圖19係表示先前之訓練褲之立體圖。
圖20係表示先前之上開型拉鏈中所用之上止擋之模式圖。
圖21係表示先前之拉鏈中所用之上止擋之模式圖。
1...鏈帶
2...鏈布
2a...鏈布齒身部
2b...鏈齒安裝部
3...鏈齒排
4...鏈齒
5...芯線部
10...拉鏈
11...上止擋
12...第1上止體
13...第2上止體
14...滑件滑接體
15...第1滑接部
16...第2滑接部
17...第1模擬鏈齒
18...第2模擬鏈齒
20...滑件
21...滑件主體
22...拉片
23...上翼板
27...拉片安裝柱

Claims (12)

  1. 一種拉鏈,其特徵在於:其係拉鏈(10),該拉鏈(10)包括於一對鏈布(2)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安裝有鏈齒排(3)之左右一對鏈帶(1)、可沿著上述鏈齒排(3)滑動之滑件(20)、以及安裝於上述鏈布(2)之上述鏈齒排(3)之一端側且防止上述滑件(20)自上述鏈齒排(3)脫落之上止擋(11),且,上述滑件(20)於藉由導引柱(25)所連結之上下翼板(23、24)之間包含將前端側開口之兩個導入口與後端側開口之嚙合口連通之大致Y字狀之鏈齒導引路(28),且上述上止擋(11)包括配置於一方之上述鏈布(2)、且與上述滑件(20)之導入口側端部抵接之第1上止體(12、12'),以及配置於上述第1上止體(12、12')與上述鏈齒排(3)之間、且與上述導引柱(25)之嚙合口側端部(25a)抵接而保持上述滑件(20)之停止狀態之第2上止體(13、13'),上述第2上止體(13、13')中之自與上述滑件(20)之側導板(26)滑接之滑接緣部(13c)起至與對象方之上述鏈帶(1)對向之對向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最大尺寸,設定為大於上述鏈齒導引路(28)中之上述導引柱(25)與上述側導板(26)間之插穿寬度,且使上述第2上止體(13、13')之至少一部分可以於鏈布寬度方向收縮之方式彈性變形而構成。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第2上止體(13、13')包括固著於上述鏈布(2)之固著部(13a)、以及自上述固著部(13a)向鏈布外側延伸而與上述導引柱(25)之上述嚙合口側端部(25a)抵接之延伸部(13b),且上述延伸部(13b)包括以可彈性變形之方式於鏈布表背方向貫通之孔部(13d)。
  3. 如請求項2之拉鏈,其中上述延伸部(13b)包括:第1側壁面(13e),其與上述第1上止體(12、12')對向配置;第2側壁面(13f),其自上述第1側壁面(13e)連續彎曲形成,且使上述導引柱(25)抵接;以及第3側壁面(13g),其自上述第2側壁面(13f)連續形成,且使自上述滑接緣部(13c)至上述對向側緣部為止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朝向上述鏈齒排(3)遞減。
  4.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鏈齒排(3)包括使左右之上述鏈齒排(3)之嚙合力局部降低之至少一個脆弱部(6),且於另一方之上述鏈布(2)中之上述鏈齒排(3)之一端側,以與上述上止擋(11)對向之方式配置有與上述滑件(20)之側導板(26)滑接之至少一個滑件滑接體(14、14'),上述滑件滑接體(14、14')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厚度尺寸,設定為大於上述滑件(20)之上述側導板(26)之間所形成之鏈布插穿槽之槽間隔,且,小於上述滑件(20)之上述上下翼板(23、24)之內表面間之間隔,上述滑件滑接體(14、14')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寬度尺寸,設定為可插穿由上述第2上止體(13、13')保持上述滑件(20)時之上述滑件(20)之上述側導板(26)與上述第2上止體(13、13')之間之大小。
  5. 如請求項4之拉鏈,其中上述滑件滑接體(14、14')包括分開固著於上述鏈布(2)之2個以上之滑接部(15、16)。
  6. 如請求項4之拉鏈,其中於一方之上述鏈布(2)中之上述鏈齒排(3)與上述第2上止體(13、13')之間,以由上述第2上止體(13、13')保持上述滑件(20)時將上述滑件(20)之上述嚙合口之一部分閉合之方式配置有第1模擬鏈齒(17),於另一方之上述鏈布(2),以與上述第2上止體(13、13')和上述第1模擬鏈齒(17)之間對向之方式配置有第2模擬鏈齒(18),上述第1及第2模擬鏈齒(17、18)分別包括固著於上述鏈布(2)之齒身部(17a、18a)、以及自上述齒身部(17a、18a)向鏈布外側延伸且可相互滑接之頭部(17b、18b),上述第2模擬鏈齒(18)構成為於左右之上述鏈齒排(3)自上述脆弱部(6)分開時,可將上述第1模擬鏈齒(17)一面按壓、一面自上述滑件(20)之上述鏈齒導引路(28)中經由上述嚙合口而脫出。
  7. 一種拉鏈附著製品,其係縫合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上述拉鏈(10)而成。
  8. 如請求項7之拉鏈附著製品,其中將上述拉鏈(10)縫合於上述拉鏈附著製品(30、40)之縫製線(32、42)包括與上述鏈齒排(3)平行配置之第1縫製部(32a、42a),上述第1縫製部(32a、42a)之一端(32b、42b)係配置於相較由上述上止擋(11)所保持之上述滑件(20)之上述導引柱(25)更往上述鏈齒排(3)之另一端側之位置。
  9. 如請求項8之拉鏈附著製品,其中上述縫製線(42)更包括自上述第1縫製部(42a)之一端(42b)連續形成之第2縫製部(42c),且上述第2縫製部(42c)係相對於上述第1縫製部(42a)以規定之角度傾斜配置。
  10. 如請求項9之拉鏈附著製品,其中上述第2縫製部(42c)係相對於上述第1縫製部(42a)之延長線,沿著與上述鏈齒排(3)相反側之方向以40°以上90°以下之角度傾斜配置。
  11. 一種拉鏈附著製品,其特徵在於:其係縫合有拉鏈之拉鏈附著製品(30、40),該拉鏈包括於一對鏈布(2)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安裝有鏈齒排(3)之左右一對鏈帶(1)、可沿著上述鏈齒排(3)滑動之滑件(20)、以及安裝於上述鏈布(2)之上述鏈齒排(3)之一端側之上止擋(11),且將上述拉鏈(10)縫合於上述拉鏈附著製品(30、40)之縫製線(32、42)包括與上述鏈齒排(3)平行配置之第1縫製部(32a、42a),上述第1縫製部(32a、42a)之一端(32b、42b)係配置於相較與上述上止擋(11)抵接之上述滑件(20)之導引柱(25)之位置更往上述鏈齒排(3)之另一端側之位置。
  12. 如請求項11之拉鏈附著製品,其中上述縫製線(42)更包括自上述第1縫製部(42a)之一端(42b)連續形成之第2縫製部(42c),且上述第2縫製部(42c)係相對於上述第1縫製部(42a)以規定之角度傾斜配置。
TW099135955A 2010-05-19 2010-10-21 Zipper and zipper attachments TWI4000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8413 WO2011145183A1 (ja) 2010-05-19 2010-05-19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ファスナー被着製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1411A TW201141411A (en) 2011-12-01
TWI400045B true TWI400045B (zh) 2013-07-01

Family

ID=44991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5955A TWI400045B (zh) 2010-05-19 2010-10-21 Zipper and zipper attachment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0720B (zh)
TW (1) TWI400045B (zh)
WO (1) WO20111451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48150B1 (en) * 2012-05-08 2018-03-28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JP3214476U (ja) * 2017-10-31 2018-01-1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7788623B (zh) * 2017-12-21 2024-05-24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轻轨式顺滑拉链及其所应用的制品
JP6712623B2 (ja) * 2018-08-20 2020-06-24 松本ナ−ス産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付き縫製品
JP6629944B1 (ja) * 2018-11-02 2020-01-15 松本ナ−ス産業株式会社 抑制衣
JPWO2020115886A1 (ja) * 2018-12-06 2021-09-0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止め具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型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2909U (ja) * 1983-12-31 1985-07-31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上止具
US4878275A (en) * 1987-09-17 1989-11-07 Yoshida Kogyo K. K.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9804A (ja) * 1989-03-14 1990-09-21 Yoshida Kogyo Kk <Y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4105652B2 (ja) * 2003-09-19 2008-06-2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上止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2909U (ja) * 1983-12-31 1985-07-31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上止具
US4878275A (en) * 1987-09-17 1989-11-07 Yoshida Kogyo K. K.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0720B (zh) 2016-01-20
TW201141411A (en) 2011-12-01
WO2011145183A1 (ja) 2011-11-24
CN102740720A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045B (zh) Zipper and zipper attachments
TWI563935B (zh) Zipper chain, chain and zipper
JP5575976B2 (ja) 簡易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627921B (zh) Zipper-attach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ith zipper
US20060230585A1 (en) Lingerie strap slide assembly
TW201206363A (en) Slide fastener
TWI433653B (zh) zipper
TWI526171B (zh) A zipper with a separable insert and a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TWI487491B (zh) zipper
TWI428100B (zh) zipper
TW201225874A (en)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retainer
TWI480007B (zh) Zipper with slider
TW202042695A (zh) 拉鏈
TWI655916B (zh) zipper
CN111148447A (zh) 拉链
TWI531332B (zh) Zipper chain with the chain of teeth, and zipper chain
TW201722306A (zh) 具有止擋之拉鏈
TWI481355B (zh) Metal chain and zipper
CN116348010A (zh) 双开尾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CN114557518A (zh) 一种拉链及其链牙
WO2023058140A1 (ja) 上止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TWI727758B (zh) 拉鏈
WO2023058138A1 (ja) 上止、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TWI631918B (zh) Zipp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244659A (en) Slide faste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