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2951B -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2951B
TWI662951B TW104143386A TW104143386A TWI662951B TW I662951 B TWI662951 B TW I662951B TW 104143386 A TW104143386 A TW 104143386A TW 104143386 A TW104143386 A TW 104143386A TW I662951 B TWI662951 B TW I6629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oven fabric
hole
nonwoven fabric
reces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7630A (zh
Inventor
宇田匡志
石川慎一
河守良太
丸山貴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7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7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9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為了獲得可在接觸肌膚時始終確保柔軟的觸感之吸收性物品用的不織布。
亦即,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係構成為:在設置於相鄰接之凸部(4),(4)之間的空間之溝槽部(5)的溝槽底部(6)具有比溝槽底部(6)更深的底部(9),且具備有在第1方向(X)上不連續設置的複數個凹部(7),凹部(7)之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係具備有通到第2面側的孔部(11),孔部(11)係具有不需將熱塑性樹脂纖維熔化即可形成的周緣部(12),於周緣部(12),係包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當中藉由斷裂所形成之斷裂纖維(13)的斷裂端部(13a)。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本發明係有關使用於用後即棄式紙尿布或衛生棉、失禁墊等之吸收性物品的不織布。
例如,於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等之吸收性物品中,由於作為頂部薄片等之構成構件使用的不織布是接觸使用者的肌膚的部分,因此柔軟且觸感佳係成為重要的條件。
因此,近年來,採用在與肌膚接觸的面設置有複數列稜紋狀之凸部及設於鄰接之凸部間的空間之溝槽部的不織布的情況變多,但如此之不織布,由於其比較柔軟的凸部會接觸肌膚,且該凸部容易與肌膚面服貼,因此有容易感受不織布之柔軟性的傾向。
於此種不織布當中,係為了更提昇柔軟性,而存在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於凸部之間的溝槽部內設有貫穿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之貫通孔的構造者。於此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不織布,係藉由貫通孔而提昇凸部的動作之自由度、或纖維的動作之自由度,因此凸部或纖維會配 合肌膚的動作進行追隨而變得更容易感受該凸部的柔軟性,因而有更加容易感受觸感的傾向。
然而,於此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不織布,在溝槽部形成貫通孔的步驟中,由於是藉由一邊使不織布中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熔化,一邊使設置於貫通孔形成用之銷輥的銷貫穿不織布的厚度方向而形成貫通孔,因此貫通孔的周緣會因熔化而容易硬化。
因此,當肌膚接觸不織布時,尤其是朝厚度方向按壓不織布的情況,或讓肌膚沿不織布之平面方向上滑動的情況,在肌膚接觸貫通孔的周緣之硬的部分時有可能感受到明顯的異常,而被認為會嚴重損害不織布的觸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302555號公報
本發明之技術性課題在於,提供可在接觸肌膚時始終確保柔軟的觸感之吸收性物品用的不織布。
關於吸收性物品用之不織布的柔軟性,本發明人等再三努力研究的結果,發現在使用者使用吸收性物品時,或者在選定吸收性物品相關商品時,讓使用者觸摸 時感覺柔軟,係與2個要素有很大的關係。亦即,得知當肌膚朝厚度方向按壓不織布時感受的硬度/柔軟度(軟硬感),與讓肌膚沿不織布之平面方向滑動時感受的粗糙或平滑感(粗滑感),係與不織布之柔軟性的評價有很大的關係。
藉此,本發明人等係得到以下見解,亦即為了始終確保對於不織布之柔軟的觸感,兼具該等軟硬感與粗滑感兩者是重要的。
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係根據前述見解而開發完成者,其構造係如下所述。
(1)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係具有第1面及與該第1面相反側的第2面,並具備有往前述第1面側突出的凸部及往前述第2面側凹陷的溝槽部,且該不織布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前述凸部,係朝向前述不織布之面的第1方向延伸設置,並且於前述不織布之面在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隔著預定的間隔設有複數列, 前述溝槽部,係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鄰的前述凸部之間的空間朝向前述第1方向延伸設置,於前述溝槽部的溝槽底部,係具有比該溝槽部的溝槽底部更靠前述第2面側的底部,且具備有於前述第1方向上不連續設置的複數個凹部,前述凹部之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係具備有通到前述第2面的孔部,該孔部,係具有不需將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熔化即可形成的周緣部,於該周緣部,係包含有斷裂纖維的斷裂端部,該斷裂端部是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當中藉由 斷裂所形成。
(2)如前述(1)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凹部,係具有以沿著前述第1方向的方式形成之一對的第1周面、及以沿著前述第2方向的方式形成之一對的第2周面,前述孔部僅設置於靠近前述第1周面之底部的位置。
(3)如前述(1)或前述(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的一部分橫跨前述孔部的內部空間內。
(4)如前述(1)~(3)中任一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凹部,係從前述溝槽部之前述溝槽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至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的尺寸為0.05~2mm。
(5)如前述(1)~(4)中任一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孔部之內部空間的開孔率為1~50%。
(6)如前述(1)~(5)中任一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凸部與鄰接之其他凸部之間的間隔為0.25~5mm。
依據本發明,藉由設置於設在凸部間的溝槽部之溝槽底部的複數個凹部,而增加凸部或凸部之纖維的移動之自由度,並且藉由凹部的孔部使凸部的拉伸力緩 和,使凸部全體變得柔軟,因此當肌膚朝厚度方向按壓不織布時可感受到柔軟,此外,當讓肌膚沿不織布之平面方向滑動時可感受到平滑感。此外,凹部之孔部的周緣部,由於包含有不需將纖維熔化即可形成且藉由斷裂所形成的斷裂纖維之斷裂端部,因此可使軟硬感及粗滑感進一步提昇(柔軟、平滑)。
1‧‧‧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2‧‧‧不織布的上表面(第1面)
3‧‧‧不織布的下表面(第2面)
4‧‧‧凸部
5‧‧‧溝槽部
6‧‧‧溝槽底部
7‧‧‧凹部
8‧‧‧周面
8a‧‧‧第1周面
8b‧‧‧第2周面
9‧‧‧底部
11‧‧‧孔部
11a‧‧‧孔部的內部空間
12‧‧‧周緣部
13‧‧‧斷裂纖維
13a‧‧‧斷裂端部
14‧‧‧纖維
50‧‧‧製造裝置
51‧‧‧不織布
52‧‧‧退繞裝置
61‧‧‧預熱裝置
61a、61b‧‧‧加熱輥
62‧‧‧賦形裝置
63、64‧‧‧延伸輥
63a‧‧‧突稜
63b‧‧‧凹溝槽
64a‧‧‧銷
MD‧‧‧搬運方向
[第1圖]第1圖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一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第2圖]第2圖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一實施形態之局部分剖開立體圖。
[第3圖]第3圖係第1圖之重要部分放大剖面圖。
[第4圖]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凹部之孔部周邊的照片。
[第5圖]第5圖係示意地顯示用以製造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製造裝置之一例的圖。
[第6圖]第6圖係示意地顯示賦形裝置之一對的延伸輥之重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第7圖]第7圖係示意地顯示下方之延伸輥的銷之配置的重要部分放大圖。
[第8圖]第8圖係顯示上方之延伸輥與下方之延伸輥的嚙合狀態的重要部分放大圖。
第1圖~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一實施形態者,此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係具有於第1圖~第4圖中為第1面、即上表面2、以及與該上表面2相反側之第2面、即下表面3,並具備有往上表面2側突出的凸部4、以及往下表面3側凹陷的溝槽部5,該不織布係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之吸收性物品用者。
另外,本發明之不織布,係適合使用作為用後即棄式紙尿布或衛生棉、尿墊、衛生護墊等之吸收性物品的頂部薄片或防漏壁等,亦即,配設於吸收性物品之與使用者的肌膚接觸之側的薄片。或者,亦可使用作為貼附於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等之背部薄片的外側之面的薄片。
不織布1,係藉由將作為材料之加工前的不織布朝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交互地翻折所形成之大致波型的薄片,於此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藉由朝上表面側翻折的部分形成以往上方凸的方式彎曲之凸部4,藉由朝下表面側翻折的部分形成以往下方凸的方式彎曲之溝槽部5。
凸部4,係朝向不織布1之面(薄片面)的第1方向X連續地延伸設置,並且於該不織布1之面在與第1方向X正交的第2方向Y上隔著預定的間隔設有複數列。於此實施形態中,各凸部4,皆朝向第1方向X連續地且與其他凸部4相互地成為大致平行地延伸設置。
另一方面,溝槽部5,係在第2方向Y上相鄰的凸部 4,4之間的空間朝向第1方向X延伸設置,具有往比凸部4之頂部更下面側凹陷的溝槽底部6。
針對凸部,與鄰接之其他凸部之間的間隔,較佳係設為0.25~5mm,更佳係設為0.5~3mm,再更佳係設為0.75~2mm。另外,在此,與鄰接之凸部之間的間隔,係指各凸部之第2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實質上為頂部)之間的距離。
若鄰接之凸部之間的間隔之距離未達0.25mm,則很難說不織布會形成凹凸構造,由於無法將凸部與肌膚的接觸面積大幅減少,因此有可能觸感會降低,另一方面,相反地若超過5mm,則會變得與加工前之加工對象的不織布無太大差異,因此無法得到利用凹凸之柔軟的觸感。
又,凸部,係從溝槽部之溝槽底部的最深的位置(不織布的第2面側)至該凸部之最高的位置(通常是凸部的頂部)之高度,較佳係設為0.25~5mm,更佳係設為0.5~3mm,再更佳係設為0.75~2mm。若高度為未達0.25mm,則凸部的突出過小而無法得到利用凹凸構造之柔軟的觸感,相反地若超過5mm,則凸部會過於突出而成為銳利的構造,因此仍舊無法得到柔軟的觸感。
於溝槽部5之溝槽底部6內,係具備有比此溝槽部5之溝槽底部6更靠下表面3側的底部9,且設有在第1方向X上不連續設置的複數個凹部7。該等凹部7係分別具備有:在與溝槽底部6連續的狀態下朝向下表面3側延伸的立壁狀之周面8及設置於此周面8的下端側的 前述底部9。
於此實施形態中,凹部7,係具有俯視觀察為大致矩形狀的開口、周面8以及底部9,而成為具備上方開口的大致長方體狀之空間的構造,各凹部7,係往不織布1的下表面3側突出且形成為與其他的凹部7相互獨立的狀態。
此外,周面8,係具備有以沿著第1方向X的方式延伸之一對的第1周面8a,8a,及以沿著第2方向Y的方式延伸之一對的第2周面8b,8b,一對的第1周面8a,8a彼此係配設於相互對向的位置,一對的第2周面8b,8b彼此亦配設於相互對向的位置。
接著,如第2圖~第4圖所示般,於凹部7之周面8當中之第1周面8a,係形成有貫穿該第1周面8a而通到不織布1之下表面3側的孔部11。
如第2圖所示般,於此實施形態中,孔部11,係於一對的第1周面8a,8a之各者分別設有1個,該等孔部11,係成為形成於靠近第1周面8a之凹部7之底部9的位置(因而,於1個凹部7係存在有2個孔部11)。
另一方面,一對的第2周面8b,8b並不存在相當於孔部11者,各第2周面8b,係成為下端側的全部與底部9直接連結的狀態。
在此,設有凹部的原因在於,極力減少溝槽部之溝槽底部接觸肌膚的機會或者接觸肌膚時的接觸面積。亦即,本發明之不織布,依凸部、溝槽部之溝槽底部 的順序而容易與肌膚接觸,由於凸部之柔軟性最高,因此以凸部比溝槽底部接觸肌膚的機會更多較佳,且作為不織布係接觸肌膚的接觸面積越少越容易感受柔軟性。因此,藉由設有凹部,使溝槽部之溝槽底部中與肌膚接觸的部分更加減少,而盡可能地減少接觸肌膚的機會及接觸面積。
此外,將凹部設於溝槽部之溝槽底部的原因在於,藉由將凹部設於比凸部更不易接觸肌膚的溝槽部之溝槽底部,使該凹部不易接觸肌膚,而盡可能地避免感受凹部導致的異常或異物感。
針對凹部,係從溝槽部之溝槽底部的第1面(於此情況係上表面)側之高度至該凹部之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的尺寸,較佳係設為0.05~2mm,更佳係設為0.075~1.5mm,再更佳係設為0.1~1mm。
若從溝槽部之溝槽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至凹部之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的尺寸未達0.05mm,則難以確保後述之底部的剛性,而不織布之厚度方向的強度會不足,相反地,若超過2mm,則當與吸收性物品之其他構件,例如吸收體或不織布、薄膜等貼合時,厚度方向的強度不會產生,另一方面可能會在壓縮時感受剛直感。
此外,針對凹部與凸部的關係,從溝槽部之溝槽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至凹部之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的尺寸,較佳係設為從溝槽部之溝槽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至凸部的頂部之高度的尺寸的10~80%,更佳係設為15~70%,再更佳係設為20~60%。
若從溝槽部之溝槽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至凹部之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的尺寸未達溝槽部之溝槽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至凸部的頂部之高度的尺寸的10%,則無法充分確保周面之孔部的形成空間,孔部之形成會不充分,而無法得到作為凸部,乃至不織布之柔軟性。相反地,若超過80%,則凹部會過深,凹部之周面的強度會降低而容易起毛球,因此,有可能觸感會降低。
此外,凹部之第1方向的長度,雖取決於溝槽部之溝槽寬,亦即相鄰之凸部之間的距離,但較佳係設為0.25~5mm,更佳係設為0.5~3mm,再更佳係設為0.75~2mm。
若凹部之第1方向的長度未達0.25mm,則凹部會變得過小,有可能凹部幾乎沒有功能,相反地,若超過5mm,則凹部在第1方向上會變得過長,與平坦的不織布或沒有凹部的不織布在柔軟性方面無太大差異,而無法得到柔軟的觸感。
另一方面,凹部之第2方向的長度,較佳係設為0.25~5mm,更佳係設為0.5~3mm,再更佳係設為0.75~2mm。
若凹部之第2方向的長度未達0.25mm,則凹部仍舊會變得過小,尤其是底部之形成會變得不充分,因此,有可能凹部幾乎沒有功能。相反地,若超過5mm,則凹部會變得過大,有可能容易感到凹部導致的異常或異物感。
進而,針對孔部的尺寸,孔部之最大部分的 長度(於此實施形態中為第1方向的長度),雖取決於凹部的尺寸,但較佳係設為0.25~5mm,更佳係設為0.5~3mm,再更佳係設為0.75~2mm。
若孔部之最大部分的長度未達0.25mm,則孔部的形成會不充分,無法確保凹部的柔軟性,並且凸部之纖維的拉扯力不會降低而無法確保凸部之充分的柔軟性。相反地,若超過5mm,則孔部會過大而周緣部容易起毛球,反而產生孔部之異常或異物感,而恐有不織布之觸感降低之虞。
另一方面,孔部之高度方向的最大長度,雖取決於凹部之深度,但較佳係設為0.1~5mm,更佳係設為0.25~3mm,再更佳係設為0.5~2mm。
若孔部之高度方向的最大長度未達0.1mm,則孔部的形成會不充分,於此情況中,亦無法確保凹部的柔軟性,並且凸部之纖維的拉扯力不會降低而無法確保凸部之充分的柔軟性。相反地,由於若超過5mm,則孔部之周緣部會過大而周緣部容易起毛球,容易產生孔部之異常或異物感,因此有可能使不織布之觸感降低。
此外,僅於第1周面設有孔部的原因在於,將與設有孔部之溝槽部相鄰之凸部的纖維之拉扯力作釋放,提昇凸部全體或者形成凸部之纖維移動的自由度,而提昇凸部之柔軟性,更具體而言係對於凸部之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之柔軟性、及當肌膚在不織布之平面方向(尤其是第2方向)上滑動時之柔軟性,而確保平滑的感覺。
藉此,賦予凸部優異的軟硬感(對於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之優異的柔軟度)及對於不織布的第2方向之優異的粗滑感(不織布的平面方向(尤其是第2方向)之優異的平滑感)兩者,而成為可確保不織布全體優異的軟硬感及粗滑感,而可實現柔軟的觸感。
相反地,不於第2周面設置孔部的原因在於,當肌膚沿不織布之第1方向,亦即凸部或溝槽部延伸的方向滑動時,因凹部的存在導致的段差不易鉤到肌膚,而確保對於不織布之第1方向的平滑感。
亦即,針對第2周面,由於是與溝槽部之溝槽底部及凹部之底部連續,無接縫而成為一體,因此肌膚沿不織布之第1方向滑動的情況,肌膚不太會感到凹部的段差而容易沿著凸部或溝槽部平滑地移動。藉此,可確保對於利用凸部之柔軟性或纖維之柔軟性的不織布之第1方向的平滑感。
再者,將孔部設在靠近第1周面之凹部的底部之位置的原因在於,藉由使孔部盡可能遠離容易觸碰肌膚的凸部或溝槽部之溝槽底部,而極力減少孔部觸碰肌膚的機會,而不易感到異常或異物感。
藉此,可更安定地確保肌膚沿不織布之平面方向滑動時之平滑感。
此外,孔部11係具備有周緣部12,該周緣部12並不需將此不織布1中所包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熔化,而是藉由使該熱塑性樹脂纖維斷裂所形成。
更具體而言,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般,於孔部11之周緣部12係包含有斷裂纖維13的斷裂端部13a,該斷裂端部13a是不織布1中之熱塑性樹脂纖維當中藉由斷裂所形成。因而,孔部11之周緣部12,係完全沒有熱塑性樹脂纖維因熔化而硬化的部分,而成為藉由具有斷裂端部13a之斷裂纖維13所形成者,該斷裂端部13a是柔軟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的一部分,或者,熱塑性樹脂纖維當中藉由斷裂所形成。藉此,縱使人體的肌膚觸碰孔部11之周緣部12,也會因為不存在藉由熔化而硬化的熱塑性樹脂纖維,而可盡量抑制感受不織布之硬度或粗度。
在此,斷裂纖維13,係形成第1周面8a之熱塑性樹脂纖維的一部分之纖維,且具備有斷裂端部13a者,該斷裂端部13a,係藉由將該熱塑性樹脂纖維朝長度方向進行拉扯或物理性地切斷而使其斷裂所形成。
因而,斷裂端部13a,不需要如將熱塑性樹脂纖維進行熔化的情況般,使纖維的端部熔化成為圓形而使纖維徑變大,而是藉由扯斷而成為梢細,或者成為幾乎不產生纖維徑變化的樣態。藉此,即使在人體的肌膚接觸孔部11之周緣部12的情況,也可抑制因粗糙或纖維之鉤住導致的異常。
進而,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般,熱塑性樹脂纖維當中的一部分之纖維14係橫跨孔部11之內部空間11a。此外,針對一部分的斷裂纖維13,其斷裂端部13a係成為延伸到孔部11之內部空間11a的狀態。
因而,在孔部11之內部空間11a內,係成為橫跨該內部空間11a的纖維14與一部分延伸的纖維混合存在的狀態,而非成為完全開放的空間。
如上述般,設為熱塑性樹脂纖維的一部分橫跨孔部之內部空間的構造之原因在於,即使在縱使肌膚接觸孔部的情況,橫跨內部空間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也會盡可能地縮小凹部之周面或底部與孔部之觸感的差異,而不易讓接觸者感受異常。亦即,橫跨孔部之內部空間的熱塑性樹脂纖維,能避免肌膚完全穿過孔部到達不織布之第2面側(下表面側),因此使周面或底部與孔部之交界的段差在觸感上減小,藉此,觸感會變得較平滑,接觸孔部時變得不易感到異常。
此外,即使在一部分的斷裂纖維之斷裂端部延伸到孔部之內部空間的情況,也由於來自凹部之周面或底部與孔部之間的段差產生之觸感的差異縮小,因此觸感仍舊平滑。
此時,孔部之內部空間的開孔率較佳係設為1~50%,更佳係設為1.5~35%,再更佳係設為2.5~20%。
若孔部之內部空間的開孔率未達1%,則開孔率過低而無法賦予凸部或凸部之纖維自由度,而無法充分確保凸部之柔軟性。相反地,若為50%以上,則設置有孔部的周面(於此實施形態的情況係第1周面8a)之強度容易變低,並且有可能容易清楚觸感孔部之周緣部的交界。
但,針對孔部之內部空間的開孔率,係依據使用不織布之吸收性物品的種類或用途等,可在前述範圍以外作任意地設定。
以下,針對具有前述構造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第5圖~第8圖,係顯示用來製造不織布1的製造裝置之一例者,此製造裝置50,係具備有退繞裝置52、預熱裝置61、以及賦形裝置62,該退繞裝置52,係將進行用以製成不織布1的加工之加工對象物的不織布51捲繞成滾筒狀,並將該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朝向搬運方向MD退繞;該預熱裝置61,係對於藉由退繞裝置52所形成的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賦予預熱;該賦形裝置62,係進行用以將賦予預熱後的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進行延伸來形成凸部及溝槽部(包含凹部)之賦形加工。
作為藉由退繞裝置退繞的加工對象之不織布,係除了熱塑性樹脂纖維以外,亦可含有其他的構造纖維。作為其他的構造纖維係可列舉例如:天然纖維(例如,羊毛、棉布等)、再生纖維(例如,嫘縈、乙酸酯等)、無機纖維(例如,玻璃纖維、碳纖維等)等。熱塑性樹脂纖維係可列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離子聚合物樹脂等之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乳酸等之聚酯;耐隆等之聚醯胺等。於不織布中亦可混合 有芯/鞘型纖維、並排型纖維、島/海型纖維等之複合纖維;中空型纖維;扁平、Y型、C型等之異型纖維;潛在捲縮或顯在捲縮之立體捲縮纖維;藉由水流、熱、壓花加工等之物理性負荷進行分割的分割纖維等。
作為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係可列舉例如:形成織物(羊毛(fleece)),使纖維彼此物理性/化學性結合的方法,作為織物之形成方法係可列舉例如:紡絲黏合法、乾式法(梳棉法(carding method)、紡絲黏合法、熔噴法(melt-blown method)、氣流式網法(air laid method)等)、濕式法等,作為結合方法係可列舉例如:紡黏法、化學黏合法、針軋法、縫合法、水針法等。除了以上述方式製造的不織布以外,亦可使用藉由水流纏絡法形成薄片狀後的水針不織布。
此外,使用於加工對象物之不織布的纖維,就使用於吸收性物品時的排泄液之隱蔽性的觀點而言,可使用不透明性,尤其是白化性高的纖維,例如,可使用不透明化之光線透過抑制劑。作為此光線透過抑制劑係可例示無機填料。作為此無機填料係可例示例如:氧化鈦、碳酸鈣、滑石、黏土、高嶺土、矽石、矽藻土、碳酸鎂、碳酸鋇、硫酸鎂、硫酸鋇、硫酸鈣、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氧化鋅、氧化鈣、氧化鋁、雲母、玻璃粉、白砂球(shirasu balloon)、沸石、及矽酸白土等。該等係可組合含有2種以上。尤其,就一般纖維製造階段的步驟性等之面而言,較佳為二氧化鈦。
此外,針對熱塑性樹脂纖維,亦可因應需要而添加抗氧化劑、光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中和劑、成核劑、環氧安定劑、潤滑劑、抗菌劑、難燃劑、防靜電劑、顏料、可塑劑等之添加劑。熱塑性樹脂纖維,較佳係藉由界面活性劑、親水劑等進行親水化處理。
進而,加工對象之不織布的基重,通常為10~100g/m2,較佳為15~75g/m2,更佳為20~50g/m2。不織布的厚度通常為0.1~5mm,較佳為0.5~3mm,更佳為0.8~2mm。
預熱裝置61,於此實施形態中,係成為可具備有上下一對的加熱輥61a、61b,將搬運來的加工對象物之不織布51捲繞於旋轉中之下方的加熱輥61b進行加熱之後,交接到旋轉中之上方的加熱輥61a,藉由該加熱輥61a而將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再度加熱。
此外,賦形裝置62,係具備有上下一對的延伸輥63、64,如第6圖所示般,上方之延伸輥63,係具備有突稜63a及複數列的凹溝槽63b,該突稜63a,係隔著一定的間隔配設於輥寬度方向,且沿著此上方之延伸輥63的外周面互相平行地設有複數列;該凹溝槽63b,係設置於相鄰的突稜63a,63a之間。
另一方面,下方之延伸輥64,係於外周面具備有複數個銷64a,該銷64a係設置成與上方之延伸輥63的凹溝槽63b嚙合。如第8圖所示般,該等銷64a,係在輥寬度方向上,以避免與上方之延伸輥63的突稜63a接觸的方 式隔著一定的間隔作配設,並且在輥的周方向上,沿著外周面隔著一定的間隔大致直線地配設。此外,如第7圖所示般,於此實施形態之下方之延伸輥64,係成為複數個銷64a在下方之延伸輥64的外周面呈交錯格狀配設的構造。
在使用具有前述構造的製造裝置50,來實施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之製造方法的情況,係依序進行預熱步驟及賦形步驟,該預熱步驟,係對於從退繞裝置52退繞後的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施加預熱;該賦形步驟,係將經過預熱步驟的加工對象物之不織布51進行延伸而賦形加工。
預熱步驟,係藉由使從退繞裝置退繞並沿著搬運方向MD搬運而來的加工對象物之不織布51,依序接觸預熱裝置61之旋轉中的上下一對的加熱輥61a、61b之外周面,而將加工對象物之不織布51進行加熱而施加預熱。
預熱溫度,雖取決於構成加工對象之不織布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種類,但例如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與高密度聚乙烯(HDPE)之芯鞘型之複合纖維的情況,較佳係將加熱輥的外周面之溫度設為60~120℃左右。
賦形步驟,係將經過預熱步驟搬運而來的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送入於賦形裝置62中之一邊進行嚙合一邊進行旋轉的上下一對的延伸輥63、64之間,將該加工對象物之不織布51,在嚙合中的上方之延伸輥63的 突稜63a及凹溝槽63b與下方之延伸輥64的銷64a之間進行延伸而賦形。另外,在實施賦形步驟時,為了容易進行賦形,較佳係一邊將延伸輥63、64加熱至60~120℃一邊進行賦形。
此時,上方之延伸輥63,係將突稜63a與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接觸的部分壓向下方之延伸輥64的方向,藉此使凸部4被賦形。
另一方面,下方之延伸輥64,係將接觸在周方向上排成一列的複數個銷64a之前端部分的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壓向上方之延伸輥63之同一的凹溝槽63b內。此時,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當中,在與銷64a非接觸狀態下被拉到凹溝槽63b內的部分係成為溝槽部5。此外,與銷64a之前端部分接觸的部分,由於會被強行壓入凹溝槽63b內進行賦形,藉此可形成具有:在凸部4及溝槽部5之延設方向上延伸的第1周面8a、在輥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第2周面8b以及底部9的凹部7。
另外,針對凹部7之底部9,於成形時,在上方之延伸輥63與下方之延伸輥64咬住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的狀態下,銷64a之前端部分會將該加工對象物之不織布51的抵接部分壓入凹溝槽63b內,因此,實質上纖維密度會比其他部分更高,而剛性會提昇。因而,不織布1係藉由凹部7之底部9的作用,而使不織布1全體的剛性提昇。
接著,於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中,接觸銷 64a之前端部分的寬度方向(輥寬度方向)之兩端部的部分,係受到在突稜63a將加工對象物之不織布51壓向下方之延伸輥64的方向時所發生的張力之協助,而使銷64a撥開形成第1周面8a的熱塑性樹脂纖維,或者,使纖維斷裂,而形成具有斷裂端部13a的斷裂纖維13。
藉此,於凹部7係形成包含有斷裂纖維13之斷裂端部13a的孔部11。另外,一部分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係以橫跨孔部11之內部空間11a的狀態殘留,此外,一部分的斷裂纖維13之斷裂端部13a,係成為延伸到內部空間11a內的狀態。
在此,孔部11形成一事,由於是沿著加工對象之不織布51的搬運方向MD之方向,亦即,延伸輥63、64之旋轉方向且為凸部4及溝槽部5所延伸設置的方向,因此孔部11,亦形成於沿著凸部4及溝槽部5所延伸設置的方向之周面,即第1周面8a。
賦形步驟結束後的不織布,係形成有凸部4,及包含凹部7的溝槽部5,而完成作為吸收性物品用之不織布1。此不織布1,之後係使用於用後即棄式紙尿布或衛生棉、失禁墊、衛生護墊等之吸收性物品的頂部薄片或防漏壁等觸碰肌膚的部分,或者貼附於用後即棄式紙尿布之背部薄片的外表面。
具有前述構造的吸收性物品用之不織布1,係於設置於凸部4,4間的溝槽部5之溝槽底部6,具有比該溝槽底部6更靠下面側的底部9,且具備有於不織布之 第1方向X上不連續設置的複數個凹部7,於凹部7之第1周面8a設置有孔部11,該孔部11係具備有不需將熱塑性樹脂纖維熔化即可形成的周緣部12。
因此,由於凸部4或凸部4之纖維的移動之自由度增加,而且藉由孔部11使凸部4的拉扯力緩和而使凸部4全體變得柔軟,因此當肌膚在厚度方向上按壓不織布1時可感受到柔軟,且當肌膚沿不織布之平面方向滑動時可感受到平滑感。
進而,凹部7之孔部11,係具有不需將纖維熔化即可形成的周緣部12,此周緣部12,係由於包含有藉由斷裂所形成的斷裂纖維13之斷裂端部13a,因此如以往般地藉由熔化而硬化的部分並不存在。藉此,可使不織布1優異的軟硬感(厚度方向的柔軟性)及優異的粗滑感(平面方向的平滑感)更加提昇(柔軟、平滑),成為可對於肌膚賦予極柔軟的觸感。
於前述實施形態中,凹部7之孔部11係設置於以沿著第1方向X的方式所形成之一對的第1周面,但孔部係可設置於以沿著第2方向的方式所形成之一對的第2周面,此外,亦可為設置於任1個周面的構造。
進而,於前述實施形態中,孔部11係配設於靠近凹部7之周面的底部9之位置,但針對周面之孔部的位置,並不一定要靠近底部,可在不損及不織布之柔軟性的範圍內任意設定。
此外,於前述實施形態中,雖熱塑性樹脂纖 維中的一部分之纖維14橫跨孔部11之內部空間11a內,但如此般地橫跨孔部之內部空間的纖維不存在亦可。此外,如前述實施形態般,斷裂纖維之斷裂端部不延伸到孔部之內部空間內亦可。
於前述實施形態中,凹部7係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但針對凹部的形狀,亦可設為圓柱狀或角柱狀等之任意的形狀。
進而,於前述實施形態中,凸部4係在不織布1之第1方向X上連續地延伸。然而,針對凸部,在不織布之第1方向上不一定要連續地延伸,亦可間歇地。但,此時,針對凹部,較佳係設置於凸部連續的部分所包夾的溝槽部之溝槽底部,藉此,由於凸部容易先觸碰肌膚,相反地凹部則難以接觸,因此變得更不易因凹部而感到異物感或異常。
[實施例]
為了確認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用的不織布之性能,利用本發明之不織布(實施例)及不具有本發明之構造的不織布(比較例)進行比較實驗。
比較實驗,係針對實施例與比較例,為了評估不織布之粗滑感而調查關於不織布之表面摩擦或粗度的表面特性,並且為了評估不織布之軟硬感而調查不織布之厚度方向的壓縮特性,來進行比較。
針對表面特性的試驗,係藉由使用KATO TECH(股)製之自動化表面試驗機KES-FB4 AUTO-A,在各樣品之100mm×100mm的範圍,於以0.5mm直徑的鋼琴線捲繞成的10mm×10mm之端子施加25g的荷重,以1.0mm/sec的速度進行滑動,而測定表面特性。藉由測定結果,而求出平均摩擦係數MIU、其標準偏差MMD、表面粗度之平均偏差SMD[μm]。
此外,壓縮特性,係使用KATO TECH(股)製之自動化壓縮試驗機KES-FB3 AUTO-A,於既定區域在具有面積200mm2之圓形平面狀的端子之鋼板間將各樣品進行壓縮,將壓縮速度設為50sec/mm,將壓縮最大荷重設為50gf/cm2而測定各樣品之壓縮特性。即使針對恢復過程亦以相同速度測定壓縮特性,而求出由測定所得到的壓縮特性曲線之直線性LC、壓縮工作量WC[gf.cm2]、壓縮恢復率RC[%]。
實施例之不織布,係具有與前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者基本上相同的構造,並以相同的方法製造。
此外,在製造實施例之不織布時,作為加工對象之不織布,係使用熱風不織布(through-air nonwoven),於預熱步驟及賦形步驟中將加熱溫度設為100℃,並以搬運速度250m/min進行加工,該熱風不織布,係分別於上層配置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纖度2.8dtex(纖維長44mm)、基重20g/m2),於下層配置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纖度2.2dtex(纖維長44mm)、基重10g/m2)一體化而成者。
另一方面,比較例之不織布,係使用與前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製造裝置之賦形裝置之下方延伸輥的形狀不同之製造裝置。亦即,作為賦形裝置之下方側的延伸輥,係取代前述賦形裝置62之下方側的延伸輥、即具備有銷64a之延伸輥64,而使用與上方延伸輥63同形狀,亦即具備有突稜及凹溝槽的延伸輥。也就是說,使用上方之延伸輥的突稜及凹溝槽,與下方之延伸輥的突稜及凹溝槽為相互嚙合之狀態的賦形裝置,將加工對象之不織布送入該等上下延伸輥間來進行賦形。
此外,在製造比較例之不織布時,作為加工對象之不織布,係使用熱風不織布,於預熱步驟及賦形步驟中將加熱溫度設為100℃,並以搬運速度250m/min進行加工,該熱風不織布,係分別於上層配置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纖度2.8dtex(纖維長44mm)、基重20g/m2),於下層配置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纖度2.2dtex(纖維長44mm)、基重10g/m2)一體化而成者。
將比較實驗的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如由表1所得知般,針對表面特性,由於第2方向(與凸部及溝槽部延伸的方向正交之方向)之MIU的值,係實施例明顯小於比較例,因此可推測實施例較容易滑動而感受到平滑感。
此外,由於第2方向之SMD的值係實施例明顯大於比較例,因此雖可認為不織布表面的凹凸較大,但其顯示凸部表面的纖維密度並未提高,其係意味著由於若將MIU之值進行比較則比較例之值較高,因此實施例的表面平滑感較為優異。
針對壓縮特性,LC的值及RC的值係在實施例與比較例沒有太大差異,但由於實施例的WC之值較低,因此可知在厚度方向也容易感到柔軟度。
如以上般,依據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用之不織布,可確保優異的軟硬感(厚度方向的柔軟性)及優異的粗滑感(平面方向的平滑感)兩者,成為可對於肌膚賦予極為柔軟的觸感。

Claims (6)

  1. 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係具有第1面及與該第1面相反側的第2面,並具備有往前述第1面側突出的凸部及往前述第2面側凹陷的溝槽部,且該不織布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其特徵在於,前述凸部,係朝向前述不織布之面的第1方向延伸設置,並且於前述不織布之面在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隔著預定的間隔設有複數列,前述溝槽部,係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鄰的前述凸部之間的空間朝向前述第1方向延伸設置,於前述溝槽部的溝槽底部,係具有比該溝槽部的溝槽底部更靠前述第2面側的底部,且具備有於前述第1方向上不連續設置的複數個凹部,前述凹部之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係具備有通到前述第2面的孔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凹部,係具有以沿著前述第1方向的方式形成的一對的第1周面、及以沿著前述第2方向的方式形成的一對的第2周面,前述孔部僅設置於靠近前述第1周面之底部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的一部分橫跨前述孔部的內部空間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凹部,從前述溝槽部之前述溝槽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至底部的第1面側之高度的尺寸為0.05~2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孔部之內部空間的開孔率為1~5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凸部與鄰接之其他凸部之間的間隔為0.25~5mm。
TW104143386A 2014-12-26 2015-12-23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TWI662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6742 2014-12-26
JP2014266742A JP5829326B1 (ja) 2014-12-26 2014-12-26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7630A TW201637630A (zh) 2016-11-01
TWI662951B true TWI662951B (zh) 2019-06-21

Family

ID=54784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386A TWI662951B (zh) 2014-12-26 2015-12-23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29326B1 (zh)
CN (1) CN105828770B (zh)
TW (1) TWI662951B (zh)
WO (1) WO20161037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9188B1 (ja) * 2015-05-29 2016-09-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JP6093002B1 (ja) * 2015-12-28 2017-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外装シート用の不織布、並びに当該不織布を外装シートとして含む吸収性物品
JP6395700B2 (ja) * 2015-12-28 2018-09-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不織布、及び当該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093001B1 (ja) * 2015-12-28 2017-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液透過性シート用の不織布、並びに当該不織布を液透過性シートとして含む吸収性物品
JP6058852B1 (ja) 2016-05-13 2017-01-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不織布
JP6001207B1 (ja) * 2016-06-30 2016-10-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88619B2 (ja) * 2016-06-30 2018-09-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33981B1 (ja) * 2016-07-29 2016-1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8152830A1 (en) 2017-02-27 2018-08-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Wearable article having characteristic material properties
CN111603316B (zh) * 2020-05-25 2022-03-25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芯体及其成型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9491B2 (ja) * 1990-06-26 1998-10-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3348871B2 (ja) * 1992-05-14 2002-11-2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材
JP2875504B2 (ja) * 1995-03-03 1999-03-3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MY128983A (en) * 1995-03-03 2007-03-30 Kao Corp Surface sheet for absorbent article
JP3611666B2 (ja) * 1996-05-13 2005-01-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225002A (zh) * 1996-05-28 1999-08-04 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具有改进的芯吸性能的流体分配材料
JPH10211232A (ja) * 1997-01-31 1998-08-11 Uni Charm Corp 使い捨て体液吸収性着用物品の表面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383431B1 (en) * 1997-04-04 2002-05-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of modifying a nonwoven fibrous web for use as component of a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JP4540590B2 (ja) * 2005-11-09 2010-09-0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立体シート
CN101674793B (zh) * 2007-05-24 2013-10-02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其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
JP5374345B2 (ja) * 2009-12-09 2013-12-25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8770A (zh) 2016-08-03
CN105828770B (zh) 2017-06-23
TW201637630A (zh) 2016-11-01
WO2016103780A1 (ja) 2016-06-30
JP2016123651A (ja) 2016-07-11
JP5829326B1 (ja)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2951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TWI671063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JP6000412B1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当該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含む吸収性物品、及び上記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I660083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US10786400B2 (en) Absorbent article
WO2016104768A1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10150686A (ja) 不織布
JP2008127706A (ja) 波形シート
CN108348375B (zh) 吸收性物品
TWI675138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JP4716639B2 (ja) 衛生材料用不織布
TWI715573B (zh) 吸收性物品用之賦形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JP6628696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当該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含む吸収性物品、及び上記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05636566B (zh)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CN105636565B (zh)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JP2016221312A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