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6565B -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6565B
CN105636565B CN201580002048.9A CN201580002048A CN105636565B CN 105636565 B CN105636565 B CN 105636565B CN 201580002048 A CN201580002048 A CN 201580002048A CN 105636565 B CN105636565 B CN 105636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abrics
convex portion
fiber
face
absorbent commo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0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6565A (zh
Inventor
宇田匡志
坂口智
深山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109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9349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36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6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61F13/5110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the top sheet having corrugations or embossments having one axi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the other axis, e.g. forming channels or grooves in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2013/15008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A61F2013/1512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for mild incontine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2013/15008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A61F2013/15146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for urine coll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61F2013/5133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having improved touch or feeling, e.g. smooth film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在手指接触时能够获得纤细柔软且光滑的皮肤触感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即,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1)具有多个凸部(4),在设置于相邻的凸部(4、4)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沟部(5)中的第1凹部(11)的第1底部(12)设有第2凹部(16),该第2凹部(16)形成为开口于第1底部(12)的凹陷状且具有第2底部(18),将凸部(4)的顶部(4a)和与该凸部(4)相邻的凸部(4)的顶部(4a)之间的距离设为0.5mm~2mm,将无纺布(1)中的、至少形成凸部(4)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设为10μm~30μm。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片等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无纺布。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用作顶层片等的构成构件的无纺布是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部分,因此,柔软且皮肤触感良好是很大的条件。
因此,近年来,大多使用在与皮肤接触的面设有多列凸部和设置在相邻的凸部之间的空间中的沟部的无纺布,这样的无纺布的比较柔软的凸部与皮肤接触,并且其凸部易于贴合皮肤面,因此,存在易于感受到无纺布的柔软性的倾向。
在这种无纺布中,为了利用纤细且柔软的触感进一步提升皮肤触感,存在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拱状的凸部的表面设有比该凸部小的岛状的小凸部的结构。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无纺布意欲通过利用所述小凸部减小无纺布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得在接触无纺布时易于感受到干爽的感觉、光滑感,从而提升皮肤触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43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无纺布虽然由于无纺布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变小而与不存在小凸部的情况相比皮肤触感提升,但是例如在使皮肤相对于无纺 布的表面滑移时,存在因存在小凸部而产生的凹凸导致无纺布表面的干燥的粗涩的触感残留的情况,因此,有可能无法实现获得纤细且柔软的、贴合皮肤这样的触感。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手指接触时能够获得纤细柔软、贴合皮肤这样的触感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如下所述。
(1)一种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具有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包括从所述第2面朝向所述第1面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从所述第1面朝向所述第2面的方向凹入的多个沟部,该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其中,所述凸部朝向所述无纺布的平面方向中的第1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无纺布的平面方向中的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预先确定好的间隔设置,所述沟部包括:第1凹部,其于在所述第2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的空间中朝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设置,具有位于比所述凸部的顶部的所述第1面的位置靠第2面的方向的位置的第1底部;以及多个第2凹部,其在所述第1凹部内沿所述第1方向不连续地设置,形成为开口于所述第1底部的凹陷状,具有位于比所述第1底部靠所述第2面的方向的位置的第2底部,所述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的所述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0.5mm~2mm,所述无纺布中的、至少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0μm~30μm。
(2)根据所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为50μm~150μm。
由此,易于使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沿着手指的指纹的凹凸,因此,能够使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更稳定地进入到突起部之间,能够获得更易于贴合皮肤的湿润的触感。
(3)根据所述(1)或所述(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第2凹部具有从所述第1底部向与所述凸部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设置的周壁部,在所述周壁部的与所述第1底部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以堵塞该端部的方式配设有所述第2底部。
由此,能够更稳定地抑制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第1底部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能够赋予柔软的触感。此外,由于利用周壁部使所述第2底部存在于远离所述凸部的位置,因此,在皮肤触碰所述第1面时,所述第2底部不易与皮肤接触,能够确保所述第1面的光滑的皮肤触感。
(4)根据所述(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第2凹部的所述周壁部具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形成的一对第1周壁部和沿着所述第2方向形成的一对第2周壁部,所述第1周壁部具备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之间贯通的孔部。
由此,所述周壁部的所述第1周壁部的所述孔部释放形成相邻的所述凸部的纤维的张力,因此,能够提升所述凸部整体或者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移动的自由度。其结果,在能够进一步提升所述凸部的柔软性的基础之上,易于使所述凸部的纤维追随手指指纹的凹凸,能够更稳定地获得纤细柔软、易于贴合皮肤的触感。
(5)根据所述(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孔部具有不将所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而形成的周缘部,在所述周缘部包含所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中的、具备利用断裂形成的断裂端部的断裂纤维的所述断裂端部。
由此,即使皮肤与所述孔部的周缘部接触,由于在该周缘部不存在利用熔融而固化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因此,能够抑制由僵硬、纤维的勾挂引起的不适感,能够抑制对于无纺布感受到硬度、粗度。
(6)根据所述(4)或所述(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孔部在其内部空间内架设有所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
由此,即便假设在皮肤与孔部接触的情况下,内部空间内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也能够减小第2凹部的第1周壁部、第2底部和孔部之间的边界、台阶。由此,即使存在孔部,也能够维持光滑的皮肤触感,因此,能够减少由该孔 部的存在引起的接触时的不适感。
(7)根据所述(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孔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开孔率为1%~50%。
由此,能够对凸部、凸部的纤维赋予适度的自由度而确保柔软性,另一方面,能够确保设有孔部的第1周壁部的强度,而且能够抑制与孔部的周缘部接触时的不适感。
(8)根据所述(4)~(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孔部仅设置在所述第1周壁部的靠近所述第2底部的位置。
由此,能够使孔部尽量远离皮肤易于接触的凸部、第1底部,因此,能够极力减少孔部与皮肤接触的机会,减少由孔部引起的不适感或者异物感。其结果,能够更稳定地确保使皮肤沿着无纺布的平面方向滑移时的光滑性。
(9)根据所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第2凹部从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第1底部的所述第1面到第2底部的第1面的距离为0.05mm~2mm。
由此,能够在形成所述第2底部时确保纤维密度而抑制该第2底部的刚度降低,并且确保第2凹部的周壁部的刚度而确保无纺布整体的强度。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由于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小于手指指纹的突起部之间的宽度,而且将相邻的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设在预先确定好的范围内,从而易于使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沿着手指指纹的凹凸,而且易于使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进入到突起部之间。另一方面,通过存在第2凹部,抑制了第1凹部的第1底部与皮肤接触的面积,能够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由此,在无纺布整体能够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的基础之上,形成凸部的纤维刺激处于手指指纹的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的平坦部分、处于突起部的侧面部分的触觉器官,因此,能够获得纤细柔软、易于贴合皮肤且湿润的触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沿I-I线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的(a)是示意地表示手指的指纹的图,图4的(b)是说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形成凸部的纤维与手指的指纹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赋形装置的一对拉伸辊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下方的拉伸辊的销的配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表示上方的拉伸辊和下方的拉伸辊的啮合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是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其具有第1面2和与该第1面2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3,包括:多个凸部4,其向第1面2侧(在图1~图3中是上方侧)突出;以及多个沟部5,其向第2面3侧、即与凸部4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1~图3中是下方侧)凹入,该无纺布1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此外,无纺布1具有该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中的第1方向X和在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中与第1方向X正交的第2方向Y。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凸部4突出的方向为上方、以与凸部突出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为下方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无纺布适合用作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吸尿垫、护垫等 吸收性物品的顶层片、防漏壁,即配设在吸收性物品的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一侧的片材。或者,也用作粘贴在一次性尿布等的底层片的外方侧的面上的片材。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纺布应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第2面与吸收性物品的各构成构件(例如在用作顶层片的情况下是吸收体)接合。此时,凸部(特别是顶部)的第2面侧不接合是极为优选的。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无纺布所包含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出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作为聚烯烃,例如能够列举出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聚丁烯、将这些成分作为主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乙基共聚物(EE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离子键树脂)等。作为聚酯,例如能够列举出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乳酸、聚乙醇酸为首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碳数达到20的聚羟基烷酸等聚酯、将这些成分作为主体的共聚物、以亚烷基对苯二甲酸酯为主要成分并将其他成分少量地共聚而成的共聚聚酯等。作为聚酰胺,例如能够列举出6-尼龙、6,6-尼龙等。纤维长度通常为20mm~100mm、优选为35mm~65mm。也可以对热塑性树脂纤维进行亲水化处理,作为该亲水化处理,例如能够列举出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水剂等进行的处理(例如向纤维内部混炼表面活性剂、在纤维表面涂敷表面活性剂等)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纺布中除了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之外,也可以还含有其他的构成纤维。其他的构成纤维例如能够列举出天然纤维(例如羊毛、棉等)、再生纤维(例如人造纤维、醋酸纤维等)、无机纤维(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等。此外,也可以在无纺布中混合有皮芯型纤维、并列型纤维、海岛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中空类型的纤维;扁平、Y型、C型等异型纤维;潜在卷曲或者可视卷曲的立体卷曲纤维;利用水流、热、压花加工等物理负 载进行分割的分割纤维等。
而且,无纺布1是通过将作为材料的片状的加工前的无纺布向第1面2侧的方向和第2面3侧的方向、即上方和下方交替地折回而形成的大致波型的无纺布,因此,其成为这样的结构:利用朝向第1面2侧、即朝向上方折回的部分形成有前述的多个凸部4,利用朝向与该凸部4突出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即朝向下方折回的部分形成有前述的多个沟部5。
凸部4朝向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片材面)中的第1方向X连续地延伸设置,并且在第2方向Y上以预先确定好的间隔设有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凸部4均朝向第1方向X连续地且与其他的凸部4互相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
另一方面,沟部5在第2方向Y上的相邻的凸部4、4之间的空间中沿第1方向X延伸设置。
该沟部5具有:第1凹部11,其具备位于比凸部4的顶部4a处的第1面2的位置靠第2面3的方向、即下方的位置的第1底部12;以及多个第2凹部16,其在第1凹部11内沿第1方向X不连续地设置,形成为开口于第1底部12的凹陷状。
第1凹部11在第2方向Y上与凸部4形成为一体。此外,该第1凹部11的第1底部12的最大部分的厚度(第1面2和第2面3之间的最大距离)在该无纺布1中为最厚,第1底部12整体成为弹性优异的部分。另外,形成在无纺布1上的多个第1凹部11均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宽度。
第2凹部16具有俯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上方观看)呈大致矩形的开口,其整体向无纺布1的下方侧突出而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内部空间。此外,第2凹部16在各沟部5的第1方向X、更具体地讲是第1凹部11的第1方向X上以恒定的间隔配设,这些各第2凹部16形成为相对于其他的第2凹部16互相独立的状态。
并且,该第2凹部16包括:立壁状的周壁部17,其从第1底部12朝向作为与凸部4突出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的下方延伸设置;以及第2底部18,其在该周壁部17的与第1底部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下方侧的端部以堵塞该 端部的方式设置,位于比第1底部12靠第2面3的方向、即下方的位置。
第2底部18通过将构成无纺布1的纤维在上下方向上压缩而形成,其在无纺布1中纤维密度最高,而且刚度也最大。
并且,该第2底部18的第1面2(即第2凹部16的内部侧的面)和第2面3整体形成为大致面状。
在此,在本发明中,在无纺布上设置第2凹部是为了极力减少沟部的沟底、更具体地讲是第1凹部的第1底部与皮肤接触的机会,并且假使在第1底部与皮肤接触时,也极力减小其接触面积。
即,本发明的无纺布例如在吸收性物品中用作顶层片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第2面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接合,在该状态下易于按照凸部、接着是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顺序与皮肤接触。此时,凸部(特别是顶部)几乎不与吸收体接合,柔软性也升高,因此,优选的是凸部相比于第1底部与皮肤接触的机会更多。另一方面,作为用作顶层片等的无纺布,无纺布整体与皮肤接触的接触面积较少的话易于感受到柔软性。
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2凹部而形成不存在第1底部的部分,进一步减小第1凹部的第1底部中的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尽可能地减少皮肤碰到第1底部的机会而易于与凸部接触,并且即使假设在皮肤与第1底部接触的情况下,也尽可能地使其接触面积变小。
并且,将第2凹部设置在第1底部是为了通过将第2凹部设置在与凸部相比不易与皮肤接触的第1凹部的第1底部,来确保凸部和第2底部之间的距离而尽量减少该第2凹部与皮肤接触的机会。由此,能够尽量抑制因同与其他的部分相比纤维密度较高且刚度也较高的第2凹部接触而产生的不适感、异物感。
就本发明的第2凹部而言,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在这种情况下是最接近第2底部的位置)的第1面(在这种情况下是上表面)侧的高度位置到该第2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的高度位置的大小取决于无纺布的厚度,但优选为0.05mm~2mm,更优选为0.075mm~1.5mm,进一步优选为0.1mm~1mm。
若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第1面的高度位置到第2凹部的第2底部的第1面的高度位置的大小小于0.05mm,则在形成第2底部时纤维密度变得过低,难以确保刚度,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的强度有可能不足。相反若该大小大于2mm,则在将第2底部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例如吸收体、其他的无纺布、膜等贴合时,第2凹部的周壁部拉伸得过长,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的强度不显现,另一方面,有可能在压缩时感受到硬度。
此外,就第2凹部和凸部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第1面的高度位置到第2凹部的第2底部的第1面的高度位置的大小优选为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在这种情况下是最接近第2底部的位置)的第1面的高度位置到凸部的顶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的10%~80%,更优选为15%~70%,进一步优选为20%~60%。
若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第2凹部的第2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小于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凸部的顶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的10%,则不能充分地确保周壁部上的孔部的形成空间,孔部的形成变得不充分,无法获得凸部、甚至是作为无纺布的柔软性。相反若该比例大于80%,则第2凹部变得过深,周壁部的强度下降,易于起毛,因此,皮肤触感有可能下降。
此外,第2凹部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的长度也取决于沟部的沟宽、即相邻的凸部之间的距离,但优选为0.25mm~5mm,更优选为0.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75mm~2mm。
若第2凹部的第1方向、第2方向的长度小于0.25mm,则第2凹部变得过小,第2底部的形成变得不充分,因此,第2凹部有可能几乎不发挥功能,相反若该长度大于5mm,则第2凹部变得过大,有可能易于由皮肤感受到由凹部引起的不适感、异物感。
此外,周壁部17具有沿着第1方向X形成的一对第1周壁部19、19和沿着第2方向Y形成的一对第2周壁部20、20。一对第1周壁部19、19彼此配设在相互面对的位置,并且一对第2周壁部20、20彼此也配设在相互面对的位置。
而且,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对第1周壁部19、19上分别形成有从第1凹部11的内部空间通向第2面3的孔部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21分别在一对第1周壁部19、19上各设有1个,这些孔部21形成在第1周壁部19的靠近第2底部18的位置(因而,在1个第2凹部16中存在两个孔部21。)。另一方面,一对第2周壁部20、20不存在与孔部21相当的部分,第2周壁部20与第2底部28直接连结。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周壁部19上设置孔部21是为了释放与设有孔部21的沟部5相邻的凸部4的纤维的张力。由此,能够提升凸部4整体或者形成凸部4的纤维移动的自由度,提升凸部4的柔软性、更具体地讲是凸部4的沿厚度方向(从第1面2朝向第2面3的方向)的柔软性和使皮肤沿着无纺布1的第1方向X、第2方向Y(特别是第2方向Y)滑移时的柔软性,确保光滑的触感。其结果,能够对凸部4赋予优异的软硬感(沿厚度方向的优异的柔软性)和沿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的优异的粗滑感(无纺布1的表面(特别是第2方向Y)的优异的光滑性)这两者,作为无纺布整体确保优异的软硬感和粗滑感,能够实现柔软的皮肤触感。
相反地在第2周壁部20上未设置孔部21是为了在使皮肤沿着无纺布1的第1方向X、即凸部4、沟部5延伸的方向滑移的情况下,抑制因存在第2凹部16而产生的台阶勾挂于皮肤,确保沿无纺布1的第1方向X的光滑性。即,第2周壁部20与第1底部12和第2底部18连续,没有接缝地成为一体,因此,在使皮肤沿无纺布的第1方向滑移的情况下,皮肤不太会感受到因存在第2凹部16而产生的第1底部12的台阶,易于沿着凸部4、沟部5光滑地移动。由此,能够确保利用凸部4的柔软性、纤维的柔软性实现的无纺布1的沿第1方向的光滑性。
此外,将孔部21设置在第1周壁部19上的靠近第2底部18的位置是为了通过使孔部21尽量远离皮肤易于接触的凸部4、第1底部12,从而极力减少孔部21与皮肤接触的机会,难以感受到不适感或者异物感。由此,能够更稳定地确保使皮肤沿着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滑移时的光滑性。
此外,如图3所示,孔部21具有周缘部22,该周缘部22是通过不将无纺布1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而使该热塑性树脂纤维断裂而形成的。在该孔部21的周缘部22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中的、具备通过使该热塑性树脂纤维断裂而形成的断裂端部23a的断裂纤维23中的该断裂端部23a,不包含利用熔融而固化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该断裂纤维23的断裂端部23a是第1周壁部19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纤维,且是通过将该热塑性树脂纤维在第1方向X上拉伸或者物理地切断从而使其断裂而形成的。因而,该断裂纤维23不会像将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了的情况那样、纤维的端部熔化变圆而导致纤维直径变大或者固化,而是成为因撕碎而变尖细、或者纤维直径几乎不发生变化的形态。
其结果,即使假设皮肤与孔部21的周缘部22接触,由于在该周缘部22中不存在利用熔融而固化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因此,也能够抑制由僵硬、纤维的勾挂引起的不适感,并且能够抑制无纺布1的硬度、粗糙。
此外,在孔部21的内部空间21a中成为架设在其内部空间21a内的热塑性树脂纤维24和断裂端部23a伸出到内部空间21a内的一部分断裂纤维23混合的状态,并未成为完全开放的空间。这样,就孔部21而言,由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架设或伸出到内部空间21a中,因此,即使假设在皮肤与孔部21接触的情况下,内部空间21a内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也能够减小第2凹部16的第1周壁部19、第2底部18和孔部21之间的边界、台阶。由此,即使存在孔部21,也能够维持光滑的皮肤触感,因此,能够尽量减小由该孔部21的存在所引起的触感的差异,减少接触时的不适感。
另外,此时的孔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孔率优选为1%~50%,更优选为1.5%~35%,进一步优选为2.5%~20%。
若孔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孔率小于1%,则开孔率过低,不能对凸部、凸部的纤维赋予自由度,无法确保凸部的充分的柔软性。相反若该开孔率大于50%,则在设有孔部的第1周壁部的强度易于降低的基础之上,有可能在触感上变得易于知晓孔部的周缘部的边界。但是,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种类、用 途等,孔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孔率也可以在所述范围之外,能够任意地设定。
并且,就孔部的大小而言,孔部的最大部分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第1方向的长度)也取决于第2凹部的大小,但优选为0.25mm~5mm,更优选为0.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75mm~2mm。
若孔部的最大部分的长度小于0.25mm,则孔部的形成并不充分,在无法确保第2凹部的柔软性的基础之上,凸部纤维的张力不降低,无法确保凸部的充分的柔软性。相反若该长度大于5mm,则孔部过大,孔部的周缘部易于起毛,反而易于由孔部产生不适感、异物感,因此,有可能导致无纺布的皮肤触感下降。
另一方面,孔部的高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也取决于第2凹部的深度,但优选为0.1mm~5mm,更优选为0.2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5mm~2mm。
若孔部的高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小于0.1mm,则孔部的形成并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在无法确保第2凹部的柔软性的基础之上,凸部纤维的张力不降低,无法确保凸部的充分的柔软性。相反若该长度大于5mm,则孔部的周缘部同样地过大,周缘部易于起毛,孔部易于产生不适感、异物感,因此,有可能使无纺布的皮肤触感下降。
另外,该无纺布1中的、至少形成凸部4的纤维4b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0μm~30μm。
在本发明中,将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设为10μm~30μm是为了在手指的皮肤与凸部接触时,能够获得纤细柔软、易于贴合皮肤且湿润的触感。形成该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是用于获得纤细柔软、易于贴合皮肤且湿润的触感的无纺布的非常重要的要素。
即,据说人类在用手指触碰物体的表面时会根据该物体表面的凹凸中的相邻的凸状部分之间的距离(间距)与手指指纹的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来体会该物体的表面光滑还是粗涩。即,在物体表面的凸状部分进入到手指的指纹的突起部之间刺激作为该指纹的突起部之间的凹陷的平坦部分、突起部的除顶端之外的侧面部分等时,手指的触觉器官受到刺激, 能够获得纤细柔软、光滑的触感。
一般来讲,据说人类手指的指纹的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的距离为460±15μm左右。因此,在本发明中,利用比该指纹中的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的距离足够小的平均纤维直径的纤维形成无纺布中的、最易于与皮肤接触的凸部,在用手指触碰无纺布的凸部时,形成凸部的纤维易于进入到手指指纹的突起部之间。
更具体地说明,如图4的(a)所示,人类的手指30由多个突起部31和存在于这些突起部31之间的凹入的平坦部分32形成指纹。在利用手指30触碰凸部4的情况下,形成凸部4的纤维4b的平均纤维直径小于手指30中的相邻的突起部31之间的距离,因此,如图4的(b)所示,形成凸部4的纤维4b进入到手指30的指纹中的相邻的突起部31、31之间。
其结果,形成凸部4的多个纤维4b与手指30的平坦部分32、突起部31的侧面部分31a接触,刺激手指30的触觉器官,因此,能够获得纤细柔软、易于贴合皮肤的湿润的触感。
在此,若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小于10μm,则在无纺布的体积不足的基础之上,存在纤维密度升高的倾向,因此,柔软性有可能受损。此外,无纺布整体的强度也下降。相反若该平均纤维直径大于30μm,则认为难以与手指的指纹中的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特别是平坦部分接触,有可能难以获得纤细的感觉,无法获得湿润的触感。
另外,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更优选为10μm~20μm。
通过利用电子显微镜、显微镜(例如KEYENCE制VHX-2000等)得到形成凸部的纤维的放大图像,测量与映射在图像中的纤维的直径相当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来测量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测量数量以100为基准,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纤维直径。
此外,就无纺布1而言,形成凸部4的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设为50μm~150μm。
在本发明中,将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设为50μm~150μm是 为了使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的位置更加易于适合于手指指纹中的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的距离,使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尽量以沿着手指指纹的凹凸的方式接触。由此,能够使该纤维更加稳定且可靠地进入到手指指纹的突起部之间,因此,在用手指触碰凸部时,能够更加可靠且稳定地获得易于贴合皮肤且湿润的触感。
若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小于50μm,则纤维间距离变得过近,结果纤维难以运动,因此,难以使形成凸部的纤维沿着手指指纹的凹凸。相反若该平均纤维间距离大于150μm,则形成凸部的纤维难以进入到手指指纹中的相邻的突起部之间,而且能够进入的纤维的数量也变少,因此,有可能难以获得纤细的感觉,易于贴合皮肤的间隔受损。
另外,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更优选为60μm~130μm,进一步优选为70μm~110μm。
例如能够依照压汞法(JIS R 1655)使用水银孔率计(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等来测量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该压汞法通过测量将水银压入到作为测量对象物的无纺布的构成纤维之间时对水银施加的压力和挤入到所述无纺布的构成纤维之间的空间内的水银的容积,能够得到与所述无纺布的结构相关的信息。
具体地讲,能够使用水银孔率计按照以下的步骤测量所述无纺布的纤维间距离。
1)将作为测量对象物的无纺布切成24mm×15mm,制作测量用样本。该测量用样本制作3块。
2)将3块测量用样本以互相不叠合的方式设置在水银孔率计(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样本室中之后,一边使对水银施加的压力逐渐变化、一边测量被挤入到无纺布的构成纤维间的空间(即、细孔)内的水银的体积(即、细孔容积)。另外,在22℃、65%RH的环境下进行测量。
3)遵照下述的算式(1)计算所述细孔的孔径D(μm)(即,无纺布的纤维间距离(μm)),以所述孔径D的分布曲线(微分·积分曲线)的形式得 到所述孔径D和所述细孔容积之间的关系。另外,下述的算式(1)中的各种测量条件是水银的表面张力为0.483N/m,接触角为130°,水银压力为0~414MPa(绝对压力)。
【算式1】
D=-4γcosθ/P…(1)
(在算式中,D表示孔径(纤维间距离),γ表示水银的表面张力,θ表示接触角,P表示压力。)
4)根据得到的孔径D的分布曲线计算孔径D为50μm~150μm的细孔的容积相对于孔径D为0μm~500μm的细孔的合计容积的比例。
5)将上述2)~4)的操作进行3次,将得到的容积比例的平均值作为50μm~150μm的纤维间距离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作为测量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的其他方法,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
即,将把测量对象的无纺布切成5cm见方的四边形形状的材料作为试样,使用显微镜(KEYENCE制VHX-2000、镜头VH-Z20W光圈开放)的3D图像连结功能从该试样的表面到深度100μm得到焦点一致的200倍放大图像,基于该放大图像提取焦点一致的纤维的外侧,将形成在此处的面作为纤维空间。利用所述显微镜的面积测量功能求出纤维空间所占有的面积。此时,任意地选择试样的任意部位,在100处测量该所选择的范围的纤维空间的面积。根据该所选择的范围的每1个纤维空间的面积A〔纤维空间面积(平均值)〕利用下述算式(2)求出纤维空间直径(r),将所述纤维空间直径(r)设为纤维间距离。
【算式2】
并且,无纺布1将相邻的凸部4、4之间的间隔、更具体地讲是凸部4的顶部4a和与该凸部4相邻的其他凸部4的顶部4a之间的距离(凸部之间的间距)设为0.5mm~2mm。
在本发明中,将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设为0.5mm~2mm是为了在手指触碰无纺布时,使进入到凸部和凸部之间的指纹的突起部大致全部在该凸部和凸部之间可靠地与无纺布接触,易于刺激突起部的侧面部分等。该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也与形成前述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同样是用于获得纤细柔软、易于贴合皮肤且湿润的触感的无纺布的非常重要的要素。
即,用手指触碰无纺布的人员对于该无纺布是否感受到纤细柔软、易于贴合皮肤且湿润的触感的问题在于手指指纹的突起部的侧面部分等是否受到刺激。此外,就对于突起部的侧面部分等的刺激而言,在形成凸部的纤维进入到手指指纹的突起部之间的情况下是当然会产生的,但在手指触碰无纺布时指纹的突起部的侧面部分等直接触碰无纺布的表面的情况下也会产生。
在手指触碰无纺布的情况下,该手指大多会不仅碰到凸部,还进入到凸部和凸部之间,但此时,只要指纹的突起部也进入到凸部和凸部之间,能够对几乎所有的凸部(特别是侧面部分等)赋予刺激,就能够对于无纺布稳定地获得纤细柔软、易于贴合皮肤且湿润的触感。
在此,像前述那样,在人类的手指的指纹中,相邻的突起部间的距离为460±15μm左右,因此,若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则指纹的突起部难以进入到凸部和凸部之间,认为是不能完全进入的情况。此外,若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2mm,则多个指纹的突起部虽然能够进入到凸部和凸部之间,但是例如根据沟部的最深的部位等部位,存在指纹的突起部难以与无纺布接触的情况。于是,对于指纹的突起部、特别是突起部的侧面部分产生的刺激有可能较弱或者无法产生刺激,因此,无法良好地刺激进入到凸部和凸部之间的几乎所有突起部,存在对于无纺布无法获得纤细柔软、易于贴合皮 肤且湿润的触感的情况。
因此,在本发明中,将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设为0.5mm~2mm。
并且,若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则凸部的顶部和相邻的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过短,很难说无纺布形成了凹凸结构,结果不太能减少凸部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因此,皮肤触感有可能下降。
相反若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2mm,则凸部的顶部和相邻的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过大,在用手指抚摸无纺布的第1面时,手指触碰第1凹部的可能性升高,结果是触碰纤维密度较高且刚度也较高的第2凹部的第2底部的机会变多,柔软的触感受损,难以贴合皮肤。
另外,例如利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
准备锋利的刀具(例如国誉株式会社制的切刀HA-7NB(商品名称)用的标准替换刀片HA-100NB等),裁切无纺布。
在裁切之后放置24个小时以上,然后利用基恩士公司制的显微镜将片材的截面放大5倍,测量相邻的凸部的顶点之间的沿着Y轴方向的距离。此时,在凸部的顶点在Y轴方向具有恒定宽度的情况下,以该恒定宽度的Y轴方向的中心为顶点地进行测量。
然后,在10处测量相邻的凸部的顶点之间的沿着Y轴方向的距离,将该平均值作为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
以下,对具有所述结构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5~图8表示制造无纺布1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该制造装置50包括:放卷装置52,其以卷状卷绕有进行用于做成无纺布1的加工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将该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朝向输送方向MD放卷;以及预热装置61,其用于对利用放卷装置52形成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施加预热。还包括赋形 装置62,其用于进行赋形加工,该赋形加工用于拉伸赋予了预热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而形成凸部4和沟部5(包含第1凹部11和第2凹部16)。
利用放卷装置放卷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形成织片(绒头织物)、使纤维相互间物理地·化学地结合的方法,织片的形成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纺粘法、干式法(梳理成网法、熔喷法、气流成网法等)、湿式法等,结合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热粘合法、化学粘合法、针刺法、缝编法、射流喷网法等。
此外,从应用于吸收性物品时的排泄液的遮盖性的方面考虑,加工对象的无纺布所采用的纤维可以使用不透明性、特别是白化性较高的纤维,例如也可以使用不透明化的透光抑制剂。作为该透光抑制剂,可以例示无机填料。作为该无机填料,例如能够例示氧化钛、碳酸钙、滑石、粘土、高岭土、硅石、硅藻土、碳酸镁、碳酸钡、硫酸镁、硫酸钡、硫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铝、云母、玻璃粉、火山灰中空微球(Shirasuballoon)、沸石以及硅酸白土等。也可以将这些填料两种以上组合地含有。特别是从纤维制造阶段的工序性等方面考虑,通常优选为二氧化钛。
此外,热塑性树脂纤维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中和剂、成核剂、环氧稳定剂、润滑剂、抗菌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增塑剂等添加剂。热塑性树脂纤维优选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水剂等进行亲水化处理。
并且,加工对象的无纺布的基重通常为10g/m2~100g/m2,优选为15g/m2~75g/m2,更优选为20g/m2~50g/m2。加工对象的无纺布的厚度通常为0.1mm~5mm,优选为0.5mm~3mm,更优选为0.8mm~2mm。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热装置61具备上下一对加热辊61a、61b,能够在将输送来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卷绕在旋转的下方的加热辊61b上加热了一个面之后交接到旋转的上方的加热辊61a,利用该加热辊61a将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中的未被下方的加热辊加热的面加热。
此外,赋形装置62具备上下一对拉伸辊63、64,如图6所示,上方的拉 伸辊63包括在辊宽度方向上以恒定的间隔配设的沿着该上方的拉伸辊63的外周面互相平行地设有多列的突棱63a和设置在相邻的突棱63a、63a之间的多列凹槽63b。
另一方面,下方的拉伸辊64在其外周面具备以与上方的拉伸辊63的凹槽63b啮合的方式设置的多个销64a和与突棱63a啮合的凹部64b。如图6所示,销64a在辊宽度方向上以不与上方的拉伸辊63的突棱63a接触的方式以恒定的间隔配设,并且在辊的圆周方向上沿着外周面以恒定的间隔大致线性地配设。此外,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方的拉伸辊64成为多个销64a以交错状配设在下方的拉伸辊64的外周面上的结构。
在使用具有所述结构的制造装置50实施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对自放卷装置52放卷出来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施加预热的预热工序和拉伸经过了预热工序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进行赋形加工的赋形工序。
在预热工序中,通过使自放卷装置放卷的、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来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与预热装置61的旋转的上下一对加热辊61a、61b的外周面依次接触,从而加热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的片材面的两个面,施加预热。
预热温度也取决于构成加工对象的无纺布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种类,但例如优选以加工对象的无纺布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开始软化的温度以上、低于熔点的温度进行加热。
在将预热温度设为熔点以上时,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解固化,因此,柔软的皮肤触感受损。此外,在低于热塑性树脂纤维开始软化的温度时,能够维持热塑性树脂纤维相互间的接合,因此,在下一个工序的赋形工序中难以将加工对象的无纺布赋形,难以形成适当的凹凸。例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皮芯型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优选将加热辊的外周面的温度设为60℃~120℃左右。
赋形工序将经过预热工序输送来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在赋形装置62中装入到啮合地旋转的上下一对拉伸辊63、64之间,将该加工对象的无纺布 51在啮合的上方的拉伸辊63的突棱63a和凹槽63b与下方的拉伸辊64的凹部64b和销64a之间拉伸而赋形。另外,在实施赋形工序时,为了易于进行赋形,优选加热拉伸辊63、64而加热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此时的加热温度优选设为高于预热工序的预热温度,且比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的熔点温度低的温度。
在赋形工序中,上方的拉伸辊63将突棱63a与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接触的部分推入到下方的拉伸辊64的凹部64b内,由此将凸部4赋形。
另一方面,下方的拉伸辊64的在圆周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多个销64a将与该销64a的顶端部分接触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推入到上方的拉伸辊63的同一个凹槽63b内。此时,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中的、以不与销64a接触的状态拉伸到凹槽63b内的部分成为沟部5。此外,与销64a的顶端部分接触的部分被强有力地推入到凹槽63b内而赋形,由此,形成有具有沿着凸部4和沟部5所延伸设置的方向延伸的第1周壁部19、沿着辊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周壁部20以及第2底部18的第2凹部16。
另外,在形成第2凹部16的第2底部18时,在上方的拉伸辊63和下方的拉伸辊64咬入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的状态下,销64a的顶端部分将其与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抵接的部分推入到凹槽63b内,因此,该第2凹部16的第2底部18的纤维密度实质上高于其他的部分,刚度上升。因而,无纺布1利用该第2凹部16的第2底部18的作用使无纺布1整体的刚度上升。
而且,就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中的、与销64a的顶端部分的宽度方向(辊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接触的部分而言,也在突棱63a将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向下方的拉伸辊64的方向推入时产生的张力的作用下,由销64a将形成第1周壁部19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分开、或者使纤维断裂而形成具有断裂端部23a的断裂纤维23。
由此,在第2凹部16形成有具有周缘部22的孔部21,该周缘部22包含断裂纤维23的断裂端部23a。另外,一部分热塑性树脂纤维以架设在孔部21的内部空间21a中的状态(架设的热塑性树脂纤维24)残留,此外,一部分断 裂纤维23的断裂端部23a成为伸出到内部空间21a内的状态。
在此,形成孔部21的是在周壁部17中的、沿着加工对象的无纺布的输送方向MD的方向、即沿着拉伸辊63、64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且是沿着凸部4和沟部5所延伸设置的方向的部分,因此,孔部21形成在第1周壁部19上,该第1周壁部19沿着凸部4和沟部5所延伸设置的方向延伸。
赋形工序结束了的无纺布形成有凸部4和沟部5而作为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1完成。该无纺布1之后应用在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片、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顶层片、防漏壁等与皮肤接触的部分,或者粘贴在一次性尿布的底层片的外表面。
就具有所述结构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1而言,形成凸部4的纤维4b的平均纤维直径小于手指30的指纹中的相邻的突起部31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使形成凸部4的纤维4b进入到指纹的相邻的突起部31、31之间。此外,通过将无纺布1的凸部4的顶部4a和与该凸部4相邻的其他的凸部4的顶部4a之间的距离以及形成凸部4的纤维4b的平均纤维间距离设在预先确定好的范围内,易于使凸部4整体沿着手指30、甚至是该手指30的指纹的凹凸,因此,更加易于使形成凸部4的纤维4b进入到手指30的指纹中的相邻的突起部31、31中。并且,通过存在第2凹部16,能够抑制第1凹部11的第1底部12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因此,能够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
由此,在无纺布1整体能够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的基础之上,形成凸部4的纤维4b刺激处于手指30的指纹的突起部31、31之间的平坦部分32、突起部31的侧面部分31a的触觉器官,因此,能够获得纤细柔软的触感和光滑的触感。
特别是,就凸部4而言,周壁部17的第1周壁部19的孔部21释放形成相邻的凸部4的纤维的张力,提升凸部4整体或者形成凸部4的纤维4b移动的自由度,因此,凸部4的柔软性上升。因而,在手指30触碰凸部4时,凸部4利用该外力柔软地变形而贴合手指30,此外,由形成凸部4的纤维4b的自由度的高度使形成凸部4的纤维4b易于追随手指30的指纹的凹凸。由此,能够更稳 定地获得纤细柔软且光滑的皮肤触感。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2凹部16的第1周壁部19具备在第1面2和第2面3之间贯通的孔部21,但该孔部也并不一定必须设置。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孔部21设置在第1周壁部19上,但孔部也可以设置在沿着第2方向形成的一对第2周壁部上,而且也可以是设置在任一个周壁部上的结构。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孔部21配设在第1周壁部19的靠近第2底部18的位置,但周壁部中的孔部的位置也并不一定必须靠近底部,能够在不损害无纺布的柔软性、刚度的范围内任意地设定。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孔部21的内部空间21a内存在架设的热塑性树脂纤维24,但也可以不这样在孔部的内部空间存在架设的热塑性树脂纤维。此外,断裂纤维的断裂端部也可以不像所述实施方式那样伸出到孔部的内部空间内。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2凹部16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但第2凹部的形状可以做成圆柱状、棱柱状等任意的形状。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凸部4在无纺布1的第1方向X上连续地延伸。但是,凸部也并不一定必须在无纺布的第1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也可以是间断的。但是,此时,第2凹部优选设置在被相邻的凸部互相连续的部分夹着的第1凹部的第1底部,由此,凸部易于率先与皮肤接触,相反不易与第2凹部接触,因此,更加不易因第2凹部而感受到异物感、不适感。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形成无纺布1的凸部4的纤维4b将其平均纤维直径设为10μm~30μm、将其平均纤维间距离设为50μm~150μm,但形成无纺布的沟部等其他部分的纤维也能够具有与形成凸部的纤维相同的平均纤维直径、平均纤维间距离的范围。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申请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的性能,利用本发明的无纺布(实施例)和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无纺布(比较例)进行比较实验。
该比较实验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受验对象用手指触碰无纺布的样本的上表面(凸部突出的面)并沿着该样本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抚摸时,让其评价是否感受到了“湿润”、“光滑”、“干爽”或者“其他”中的任一种触感,对该结果进行比较。
另外,在该比较实验的感官评价过程中,“湿润”设为贴合皮肤、实际上感到并不很潮湿但又恰似有很轻的湿气的皮肤触感,“光滑”设为手感光滑且粗糙较少的皮肤触感,“干爽”设为没有湿气、感觉干燥的皮肤触感,将各个皮肤触感区分开。此外,“湿润”的皮肤触感和“干爽”的皮肤触感是相反的触感,“光滑”是指这些“湿润”和“干爽”的中间的触感。
在该比较实验中,准备由本发明的无纺布构成的样本两种(以下称作实施例1、实施例2。),不是本发明的无纺布的样本3种(以下称作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3。)。另外,所述样本使用将作为实验对象的无纺布切成100mm×100mm而成的材料。
此外,本发明的无纺布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纺布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是利用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此外,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间距。以下称作“凸部间的距离”。)和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互不相同。
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无纺布相当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制造本发明的无纺布时所采用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其未被赋形,整体成为大致平坦的形态。该比较例1的无纺布整体的平均纤维直径与在实施例1中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相同。
此外,比较例2的无纺布是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突棱和凹槽的互相啮合的一对赋形辊赋形而成的无纺布,其成为截面大致波形的凹凸状的形态。另外,该比较例2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除了赋形的形状之外的要素基本上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此外,该比较例2的无纺布的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与实施例1相同,但无纺布的结构和凸部间的距离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
并且,比较例3的无纺布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纺布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结构,是利用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但成为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不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形态,而且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也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有所不同。另外,该比较例3的凸部间的距离与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比较例2中,无纺布使用由PET/PE皮芯型复合纤维(基重30g/m2)形成的无纺布,在比较例3中,无纺布使用由PET/PP皮芯型复合纤维(基重30g/m2)形成的无纺布。另外,实施例1、2、比较例1~3均是热风无纺布,在实施例1、2、比较例2、3中,在预热工序和赋形工序中将加热温度设为100℃,以输送速度250m/min进行赋形。
此外,利用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凸部间的距离和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
将比较实验的结果表示在下表中。另外,表中的感官评价栏中的1的意思是指“湿润”的评价,2的意思是指“光滑”的评价,3的意思是指“干爽”的评价。
【表1】
根据表1可知,在实施例1中,受验对象全体都感受到“湿润”的皮肤触感,在实施例2中感受到“湿润”的触感的人员较多,没有人感受到“干爽”的皮肤触感。但是,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比较中,实施例1感受到“湿润”的皮肤触感的人员较多,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实施例2的凸部间的距离是本发明的范围的上限值,因此,凸部间的距离不贴近本发明的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实施例1易于感受到“湿润”的皮肤触感。
相反,在比较例1~3中,受验对象全体都没有感受到“湿润”的皮肤触感。对于比较例1,认为虽然其平均纤维直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但由于不具有本发明的无纺布的基本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是指无纺布的基本形状的要素(除凸部间的距离和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之外的要素),即具有凸部、沟部的第1凹部和第2凹部的无纺布的结构的意思。),因此没有获得“湿润”的皮肤触感。
对于比较例2,认为其在不具有本发明的无纺布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之上,凸部间的距离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因此,即使是具有例如凹凸结构的无纺布,而且形成凸部的平均纤维直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由于不具有本申请发明的无纺布的基本结构,凸部间的距离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也无法获得“湿润”的皮肤触感。
对于比较例3,认为其虽具有与本申请发明相同的基本结构,但由于形成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在本发明的范围外,因此没有获得“湿润”的皮肤触感。
像以上那样,采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证实能够获得“湿润”的皮肤触感。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2、无纺布的第1面;3、无纺布的第2面;4、凸部;4a、凸部的顶部;5、沟部;11、第1凹部;12、第1底部;16、第2凹部;17、周壁部;18、第2底部;19、第1周壁部;20、第2周壁部;21、孔部。

Claims (9)

1.一种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具有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包括从所述第2面朝向所述第1面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从所述第1面朝向所述第2面的方向凹入的多个沟部,该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其中,
所述凸部朝向所述无纺布的平面方向中的第1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无纺布的平面方向中的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预先确定好的间隔设置,
所述沟部包括:
第1凹部,其于在所述第2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的空间中朝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设置,具有位于比所述凸部的顶部的所述第1面的位置靠第2面的方向的位置的第1底部;以及
多个第2凹部,其在所述第1凹部内沿所述第1方向不连续地设置,形成为开口于所述第1底部的凹陷状,具有位于比所述第1底部靠所述第2面的方向的位置的第2底部,
所述凸部的顶部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的所述凸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0.5mm~2mm,
所述无纺布中的、至少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0μm~3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形成所述凸部的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为50μm~1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第2凹部包括:周壁部,其从所述第1底部向与所述凸部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伸出;以及第2底部,其在所述周壁部的与所述第1底部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以堵塞该端部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第2凹部的所述周壁部具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形成的一对第1周壁部和沿着所述第2方向形成的一对第2周壁部,所述第1周壁部具备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之间贯通的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孔部具有周缘部,在所述周缘部包含所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中的、具备尖细的端部的纤维的所述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孔部在其内部空间内架设有所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孔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开孔率为1%~50%。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孔部仅设置在所述第1周壁部的靠近所述第2底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第2凹部从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第1底部的所述第1面到第2底部的第1面的距离为0.05mm~2mm。
CN201580002048.9A 2015-05-29 2015-08-13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Active CN105636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0963A JP5829349B1 (ja) 2015-05-29 2015-05-29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JP2015-110963 2015-05-29
PCT/JP2015/072922 WO2016194243A1 (ja) 2015-05-29 2015-08-13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6565A CN105636565A (zh) 2016-06-01
CN105636565B true CN105636565B (zh) 2017-09-05

Family

ID=56050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048.9A Active CN105636565B (zh) 2015-05-29 2015-08-13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656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78A (zh) * 1992-11-06 1994-06-08 金伯利-克拉克公司 纤维叠层网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CN2913407Y (zh) * 2006-04-24 2007-06-20 谢继华 无纺布面料结构
CN203370027U (zh) * 2013-04-04 2014-01-01 贝亲株式会社 尿布用无纺布及利用该无纺布的尿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9491B2 (ja) * 1990-06-26 1998-10-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875504B2 (ja) * 1995-03-03 1999-03-3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5374345B2 (ja) * 2009-12-09 2013-12-25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5869336B2 (ja) * 2011-12-27 2016-02-2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78A (zh) * 1992-11-06 1994-06-08 金伯利-克拉克公司 纤维叠层网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CN2913407Y (zh) * 2006-04-24 2007-06-20 谢继华 无纺布面料结构
CN203370027U (zh) * 2013-04-04 2014-01-01 贝亲株式会社 尿布用无纺布及利用该无纺布的尿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6565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2951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TWI637735B (zh) Absorbent article
JP6285737B2 (ja) ウェットシート用不織布、ウェットワイピングシート、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TWI660083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JP6587608B2 (ja) 化粧料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71063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US10166154B2 (en) Shaped non-woven fabric for absorbent article, absorbent article including said shaped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shaped non-woven fabric
JP2009292750A (ja) シート状化粧材
TWI550155B (zh) Not weaving
JP6560488B2 (ja) 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CN105636565B (zh)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JP2017089063A (ja) 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CN105636566B (zh)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JP6628696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当該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含む吸収性物品、及び上記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I715573B (zh) 吸收性物品用之賦形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JP6680950B2 (ja) 圧密化部を有するセルロース不織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