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6566B -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6566B
CN105636566B CN201580002100.0A CN201580002100A CN105636566B CN 105636566 B CN105636566 B CN 105636566B CN 201580002100 A CN201580002100 A CN 201580002100A CN 105636566 B CN105636566 B CN 105636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abrics
ditch
convex portion
recess
absorbent commo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1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6566A (zh
Inventor
宇田匡志
石川慎
石川慎一
河守良太
丸山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667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9327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36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6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61F13/5110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the top sheet having corrugations or embossments having one axi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the other axis, e.g. forming channels or grooves in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61F2013/5133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having improved touch or feeling, e.g. smooth film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在与皮肤接触时能够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而且能够稳定地确保该柔软的皮肤触感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即,在设于相邻的凸部(4、4)之间的空间中的沟部(5)的沟底部(6)具有在第1方向(X)上不连续地设置的多个凹部(7),该凹部(7)具有比沟底部(6)深的底部(9),凹部(7)具备使其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向第2面(3)的孔部(11),孔部(11)具有不将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地形成的周缘部(12),并且凹部(7)的底部(9)的纤维密度高于凸部(4)的纤维密度,并且至少第2面(3)侧形成为面状。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经期用卫生巾、失禁垫片等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无纺布。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用作顶层片等的构成构件的无纺布是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部分,因此,柔软且皮肤触感良好是重要的条件。
因此,近年来,大多使用如下的无纺布,该无纺布在与皮肤接触的面设有多列垄状的凸部和设于在相邻的凸部之间的空间的沟部,该无纺布由于比较柔软的凸部与皮肤接触,且其凸部易于贴合皮肤面,因此,存在易于感受到无纺布的柔软性的倾向。
为了进一步提升柔软性,在这种无纺布中存在这样的结构: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凸部之间的沟部内设有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就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纺布而言,由于利用贯通孔使凸部的运动的自由度、纤维的运动的自由度上升,凸部、纤维与皮肤的运动相配合地追随而更加易于感受到该凸部的柔软性,因此,存在皮肤触感易于感觉更加良好的倾向。
然而,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无纺布在对沟部形成贯通孔的工序中,通过在使无纺布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的同时、使设于贯通孔形成用的销辊上的销沿无纺布的厚度方向贯通而形成贯通孔,因此,利用熔融易于使贯通孔的周缘固化。
因此,一般认为在皮肤接触到无纺布时,特别是在厚度方向上按压无纺布的情况、使皮肤沿无纺布的平面方向滑移的情况下,存在贯通孔的周缘的较硬部分碰到皮肤而感受到明显的不适感的可能性,较大程度地损害无纺布的皮肤触感。
另一方面,在将对比文献1的无纺布用作吸收性物品的顶层片的情况下,无纺布的与凸部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会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抵接,但此时,对比文献1的无纺布成为贯通孔的开口边缘突出到与凸部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形态,因此,该贯通孔的开口边缘与吸收体抵接。
但是,贯通孔的开口边缘非常薄,成为实质上与吸收体线接触的形态,因此非常脆,仅作用微小的力就有可能使贯通孔的开口边缘走形、或者使贯通孔整体走形。
因此,一般认为在作为顶层片的无纺布被使用者的皮肤向吸收体侧按压的情况、将作为产品的吸收性物品折叠于包装用的袋中而进行收纳、输送时吸收体整体被压缩的情况下,对贯通孔的开口边缘作用过度的压缩力,贯通孔、开口边缘走形而不能恢复为原来的无纺布的形状。因而,对比文献1的无纺布在应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无法发挥该无纺布原本所具有的柔软性,有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使用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025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接触到皮肤时能够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而且能够稳定地确保该柔软的皮肤触感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结构如下。
(1)一种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具有第1面和与该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该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包括突出到所述第1面侧的凸部和凹入到所述第2面侧的沟部,且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其中,所述凸部朝向所述无纺布的面的第1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无纺布的面上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预先决定好的间隔设有多列,所述沟部于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的空间中以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在所述沟部的沟底部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不连续地设置的多个凹部,该凹部具有位于比该沟部的沟底部靠所述第2面侧的位置的底部,所述凹部具备使该凹部的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向所述第2面的孔部,该孔部具有不将所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地形成的周缘部,并且所述凹部的底部的纤维密度高于所述凸部的纤维密度,而且至少所述第2面侧形成为面状。
(2)根据所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凹部具有以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1周面和以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2周面,所述孔部仅设于所述第1周面,并且所述第2周面与所述沟部的沟底部连续。
(3)根据所述(1)或所述(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凸部中的最突出到所述第1面侧的部分的厚度。
(4)根据所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部的纤维密度是所述凸部的纤维密度的1.3倍~15倍。
(5)根据所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从所述沟部的所述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所述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是从所述沟部的所述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所述凸部的顶部的高度位置的大小的50%~80%。
(6)根据所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凸部与相邻的其他凸部之间的间隔为0.25mm~5mm。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利用设置在设于凸部之间的沟部的沟底部的凹部使凸部、凸部的纤维的移动自由度增加的基础之上,利用凹部的孔部来缓和凸部的拉伸力,凸部整体变柔软,因此,能够确保接触到皮肤时的柔软性。
另一方面,在应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凹部的底部抑制无纺布的变形,并且稳定地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面接触,因此,通过凹部支承无纺布整体而易于保持形状,能够稳定地维持、确保柔软的皮肤触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凹部的孔部周边的照片。
图5是示意地表示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赋形装置的一对拉伸辊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下方的拉伸辊的销的配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表示上方的拉伸辊和下方的拉伸辊的啮合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是具有在图1~图4中作为第1面的上表面2和作为与该上表面2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的下表面3、包括突出到上表面2侧的凸部4和凹入到下表面3侧的沟部5的、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材料。
另外,本发明的无纺布适合用作一次性尿布、经期用卫生巾、隔尿垫片、经期用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顶层片、防漏壁等,即配设在吸收性物品的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一侧的片材。或者,也可以用作粘贴在一次性尿布等的底层片的外方侧的面上的片材。
无纺布1是通过将作为材料的加工前的无纺布在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交替地折回而形成的大致波形的片材,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这样的结构:利用向上表面侧折回的部分形成以向上方凸起的方式弯曲的凸部4,利用向下表面侧折回的部分形成以向下方凸起的方式弯曲的沟部5。
凸部4朝向无纺布1的面(片材面)的第1方向X连续地延伸设置,并且在该无纺布1的面上的与第1方向X正交的第2方向Y上以预定决定好的间隔设有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凸部4均朝向第1方向X连续地且以与其他的凸部4互相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
另一方面,沟部5以沿着第1方向X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在第2方向Y上相邻的凸部4、4之间的空间中,具有相比于凸部4的顶部4a凹入到下表面侧的沟底部6。
凸部与相邻的其他的凸部之间的间隔优选为0.25mm~5mm,更优选为0.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75mm~2mm。另外,在此,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间隔是指各凸部的第2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实质上是顶部)之间的距离。
当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间隔的距离小于0.25mm时,很难说无纺布形成了凹凸结构,不太能减小凸部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因此,皮肤触感有可能下降,另一方面,相反当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间隔的距离大于5mm时,与加工前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没有多大差别,因此,无法获得利用凹凸实现的柔软的皮肤触感。
此外,凸部在沟部的沟底部中从最深的位置(无纺布的第2面侧)到该凸部的最高的位置(通常是凸部的顶部)的高度优选为0.25mm~5mm,更优选为0.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75mm~2mm。当高度小于0.25mm时,凸部的突出过小,无法获得利用凹凸结构实现的柔软的皮肤触感。相反当高度大于5mm时,凸部过于突出,成为尖锐的结构,因此,仍然无法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
在沟部5的沟底部6内设有多个凹部7,该凹部7具有位于比该沟部5的沟底部6靠下表面3侧的位置的底部9,而且该凹部7在第1方向X上不连续地设置。
这些凹部7各自包括在与沟底部6连续的状态下朝向下表面3侧延伸的立壁状的周面8和设于该周面8的下端侧的前述的底部9。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7是具有上方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空间的结构,该凹部7具有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开口、周面8以及底部9,各凹部7以突出到无纺布1的下表面3侧且相对于其他的凹部7互相独立的状态形成。
此外,周面8包括沿着第1方向X延伸的一对第1周面8a、8a和沿着第2方向Y延伸的一对第2周面8b、8b,一对第1周面8a、8a彼此配设在互相面对的位置,并且一对第2周面8b、8b彼此也配设在互相面对的位置。
而且,如图2~图4所示,凹部7在周面8中的第1周面8a上形成有贯通该第1周面8a且通向无纺布1的下表面3侧的孔部11,并且第2周面8b、8b与沟部5的沟底部6没有间断且没有接缝地连续。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11在一对第1周面8a、8a上分别各设有1个,这些孔部11形成在第1周面8a的靠近凹部7的底部9的位置(因而,在1个凹部7中存在2个孔部11。)。
另一方面,一对第2周面8b、8b不存在与孔部11相当的部分,各第2周面8b成为其下端侧全部与底部9没有间断地直接连结的状态。
在此,设置凹部的目的在于,极力减少沟部的沟底部与皮肤接触的机会或者与皮肤接触时的接触面积。即,本发明的无纺布易于按照凸部、接着是沟部的沟底部的顺序与皮肤接触,但由于凸部的柔软性最高,因此,优选的是凸部比沟底部与皮肤接触的机会更多,并且无纺布与皮肤接触的接触面积较少的话易于感受到柔软性。因此,通过设置凹部,进一步减少沟部的沟底部中与皮肤接触的部分,碰到皮肤的机会和接触面积尽可能地变少。
此外,在沟部的沟底部设置凹部的目的在于,形成难以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并且在该作为难以与皮肤接触的部分的凹部中利用之后详细说明的底部确保刚度,填补无纺布被压缩时的强度。
凹部从沟部的沟底部的第1面(在这种情况下是上表面)侧的高度位置到该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优选为0.05mm~2mm,更优选为0.075mm~1.5mm,进一步优选为0.1mm~1mm。
当从沟部的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小于0.05mm时,难以确保后述的底部的刚度,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强度不足,相反当从沟部的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大于2mm时,在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例如吸收体、无纺布、薄膜等贴合时,其厚度方向的强度不显现,另一方面,有可能在压缩时感受到刚直感。
此外,就凹部和凸部之间的关系而言,从沟部的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优选为从沟部的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凸部的顶部的高度位置的大小的10%~80%,更优选为15%~70%,进一步优选为20%~60%。
当从沟部的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小于从沟部的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凸部的顶部的高度位置的大小的10%时,不能充分地确保周面上的孔部的形成空间,孔部的形成变得不充分,无法获得凸部、甚至是作为无纺布的柔软性。相反当该比例大于80%时,凹部变得过深,凹部的周面的强度下降,易于起毛,因此,皮肤触感有可能下降。
此外,凹部的第1方向的长度也取决于沟部的沟宽、即相邻的凸部之间的距离,但优选为0.25mm~5mm,更优选为0.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75mm~2mm。
当凹部的第1方向的长度小于0.25mm时,凹部变得过小,凹部有可能几乎不发挥功能,相反当凹部的第1方向的长度大于5mm时,凹部在第1方向上变得过长,在柔软性上与平坦的无纺布、不存在凹部的无纺布没有太大差别,无法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
另一方面,凹部的第2方向的长度也取决于沟部的沟宽,但优选为0.25mm~5mm,更优选为0.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75mm~2mm。
当凹部的第2方向的长度小于0.25mm时,凹部仍然变得过小,特别是底部的形成变得不充分,因此,凹部有可能几乎不发挥功能,相反当凹部的第2方向的长度大于5mm时,凹部变得过大,在与后述的底部的刚度之间的关系上,无纺布有可能变硬。
并且,就孔部的大小而言,孔部的最大部分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第1方向X的长度)也取决于凹部的大小,但在与形成孔部的周面的大小相比相同或较小的范围内,优选为0.25mm~5mm,更优选为0.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75mm~2mm。
当孔部的最大部分的长度小于0.25mm时,孔部的形成不充分,在无法确保凹部的柔软性的基础之上,凸部的纤维的拉伸力不降低,无法确保凸部的充分的柔软性。相反当孔部的最大部分的长度大于5mm时,孔部变得过大,周缘部易于起毛,反而有可能产生孔部的不适感、异物感,使无纺布的皮肤触感下降。
此外,孔部的高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也取决于凹部的深度,但优选为0.1mm~5mm,更优选为0.2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5mm~2mm。
当孔部的高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小于0.1mm时,孔部的形成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在无法确保凹部的柔软性的基础之上,凸部的纤维的拉伸力不降低,无法确保凸部的充分的柔软性。相反当孔部的高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大于5mm时,孔部的周缘部变得过大,周缘部易于起毛,孔部易于产生不适感、异物感,因此,有可能使无纺布的皮肤触感下降。
另一方面,仅在第1周面上设置孔部而使第2周面与沟部的沟底部连续的目的在于,释放与设有孔部的沟部相邻的凸部的纤维的拉伸力,提升凸部整体或者形成凸部的纤维移动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在使皮肤沿第1方向滑移时,难以感受到凹部或者凹部的孔部的存在。
即,通过仅在第1周面上形成孔部,能够提升凸部、凸部的纤维的自由度,由此提升凸部的柔软性,更具体地讲是提升凸部的沿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柔软性和使皮肤沿无纺布的平面方向、特别是第2方向滑移时的柔软性,确保光滑的触感。
此外,通过使第2周面与沟部的沟底部连续,在使皮肤沿第1方向、即凸部、沟部所延伸的方向滑移的情况下,皮肤对于孔部的勾挂变小,更加难以感受到孔部的存在,因此,难以感受到不适感、异物感。特别是,在使皮肤沿第1方向滑移时,与使皮肤沿第2方向滑移的情况不同,皮肤易于与凹部接触,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感受到孔部,因此,不易损害主要自凸部获得的无纺布的柔软的触感。
由此,能够对凸部赋予优异的软硬感(沿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优异的柔软感)和沿无纺布的第2方向的优异的粗滑感(无纺布的平面方向的优异的光滑感)这两者,作为无纺布整体确保优异的软硬感和粗滑感,能够实现柔软的皮肤触感。
而且,将孔部设于第1周面上的靠近凹部的底部的位置的目的在于,通过使孔部尽可能地远离皮肤易于振动的凸部、沟部的沟底部,极力减少孔部与皮肤接触的机会,难以感受到不适感或者异物感。
由此,能够更稳定地确保使皮肤沿无纺布的平面方向滑移时的光滑感。
此外,孔部11具有周缘部12,该周缘部12是通过不将该无纺布1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而使该热塑性树脂纤维断裂而形成的。
更具体地讲,如图3和图4所示,在孔部11的周缘部12上包含无纺布1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中的具有通过断裂形成的断裂端部13a的断裂纤维13中的该断裂端部13a。因而,孔部11的周缘部12一概不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利用熔融而固化的部分,而由柔软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或者热塑性树脂纤维中的具有利用断裂而形成的断裂端部13a的断裂纤维13形成。由此,假使人类的皮肤与孔部11的周缘部12接触,由于不存在固化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因此,也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感受到无纺布的硬度、粗糙感。
在此,断裂纤维13具有断裂端部13a,该断裂纤维13是形成第1周面8a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纤维,断裂纤维13的断裂端部13a是通过将该热塑性树脂纤维在长度方向上拉伸或者物理性切断使其断裂而形成的。
因而,断裂端部13a不会像将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的情况那样纤维的端部熔化而变圆导致纤维直径变大,而是因拉断而变尖细、或者成为纤维直径几乎不发生变化的形态。由此,即使在人类的皮肤接触到孔部11的周缘部12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感受到硬邦邦、由纤维的勾挂引起的不适感。
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在孔部11的内部空间11a中架设有热塑性树脂纤维中的一部分纤维14。此外,一部分断裂纤维13成为其断裂端部13a伸出到孔部11的内部空间11a中的状态。
因而,在孔部11的内部空间11a内成为混合了架设在其内部空间11a中的纤维14和一部分伸出来的纤维的状态,并未成为完全开放的空间。
这样做成在孔部的内部空间中架设有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目的在于,假使在皮肤接触到孔部的情况下,架设在内部空间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尽量减小凹部的周面、底部和孔部的触感的差异,使接触的人员难以感受到不适感。即,架设在孔部的内部空间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使皮肤不会完全穿过孔部而到达无纺布的第2面侧(下表面侧),因此,周面、底部和孔部之间的边界的台阶在触感上变小,由此,皮肤触感变得比较光滑,接触到孔部的人难以感受到不适感。
此外,在一部分断裂纤维的断裂端部伸出到孔部的内部空间中的情况下,也会减小因凹部的周面、底部和孔部之间的台阶而产生的触感的差异,因此,仍然使皮肤触感光滑。
此时,孔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孔率优选为1%~50%,更优选为1.5%~35%,进一步优选为2.5%~20%。
当孔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孔率小于1%时,开孔率过低而不能对凸部、凸部的纤维赋予自由度,无法充分地确保凸部的柔软性。相反当孔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孔率为50%以上时,在设有孔部的周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第1周面8a)的强度易于降低的基础之上,有可能在触感上变得易于知晓孔部的周缘部的边界。
但是,根据使用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的种类、用途等,孔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孔率也可以在所述范围之外,能够任意地设定。
而且,凹部7的底部9的纤维密度比凸部4的纤维密度高,而且第2面3侧形成为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9成为第1面2侧和第2面3侧这两者形成为大致平坦的平面状的结构。
在此,使底部9的纤维密度高于凸部4的纤维密度的目的在于,通过使底部9形成得比凸部4硬而尽量抑制变形,在将该无纺布1应用于吸收性物品时,尽量抑制伴随吸收性物品的变形的无纺布的变形,并且利用其他的构件稳定地按压底部9,作为无纺布整体能够尽量保持无纺布1的形状。由此,能够维持无纺布1的柔软的皮肤触感。
具体地讲,在将无纺布应用于经期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顶层片、防漏壁的情况、粘贴在底层片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者的活动而使无纺布弯曲或者扭转、或者被皮肤按压。此外,在将吸收性物品为了销售或者输送而收纳在袋等封装体中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整体弯曲且被压缩,也易使无纺布变形。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使底部的纤维密度高于凸部的纤维密度而使其变硬,因此,该底部极力抑制无纺布的变形,并且即便变形,也能够恢复为原来的形状,无纺布的形状保持性较高。因而,能够稳定地保持无纺布的形状而维持无纺布的柔软的皮肤触感。
此外,在将无纺布用作顶层片的情况下,具有吸液性的吸收体与底部的第2面侧抵接而朝向第1面侧按压该底部,此外,在将无纺布粘贴在一次性尿布的底层片的外表面上的情况下,该底层片与底部的第2面侧抵接而朝向第1面侧按压该底部,因此,该底部通过凹部的周面支承无纺布整体,更稳定地保持该无纺布的形状。
因而,利用由凹部的底部的纤维密度的高度实现的该底部的刚度,无纺布的形状能够稳定地保持,因此,能够维持凸部的柔软的皮肤触感。
此外,将底部9的第2面3侧形成为面状的目的在于,在将该无纺布1应用于吸收性物品时,通过使该底部9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面接触,更稳定地按压该底部9,有助于维持无纺布1的形状。
即,在像以往那样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线接触的情况下,接触的部分易于走形,无法维持无纺布的形状,但在像本发明这样面接触的情况下,易于稳定地传递来自其他构件的按压力,通过凹部的周壁将无纺布压向第1面侧,因此,即便无纺布在厚度方向上走形,也能够恢复、维持无纺布的形状。
由此,能够更稳定地维持无纺布的柔软的皮肤触感。
在本发明中,凹部的底部的纤维密度取决于使用的吸收性物品、用途(顶层片、防漏壁、向底层片的外表面的粘贴等),但在比凸部的纤维密度高的范围内,例如优选为0.005g/cm3~0.3g/cm3,更优选为0.01g/cm3~0.25g/cm3,进一步优选为0.015g/cm3~0.2g/cm3
当底部的纤维密度小于0.005g/cm3时,纤维密度过低,底部易于起毛,因此,易于感受到底部的不适感、异物感。相反当底部的纤维密度大于0.3g/cm3时,纤维密度过高,底部变硬到所需程度以上,因此,仍然易于带来不适感、异物感。
并且,在底部和凸部之间的关系上,底部的纤维密度优选为凸部的纤维密度的1.3倍~15倍。
当底部的纤维密度小于凸部的纤维密度的1.3倍时,底部的纤维密度与凸部的纤维密度之差过小,因此,存在无纺布的凹凸的成形不充分的情况,有可能凸部、凹部的强度不良而无法维持无纺布的凹凸形状。相反当底部的纤维密度大于凸部的纤维密度的15倍时,底部的纤维密度与凸部的纤维密度之差过大,因此,可能导致凹部或者底部中的任一者被作用过大的压力而被压缩所需程度以上,而另一者则因压力不足而压缩不充分,因此,凹部或者底部的成形不良,结果难以维持无纺布的凹凸形状。
在此,能够利用任意的方法测量底部、凸部的纤维密度。
作为纤维密度的测量方法,例如也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例如日本电子(株)公司制JCM-5100等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测量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剖切面,用单位面积重量除以厚度来计算。
或者,也能够利用如下的方法来测量。即,也可以使用所述电子显微镜放大观察(放大倍率调整为能够测量纤维截面数为30根~60根的倍率(例如150倍~500倍。)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剖切面,根据纤维截面数和测量纤维截面数的视场面积计算纤维密度(根/mm2)。测量也可以在几处(例如3处~5处)实施,计算平均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7的底部9的厚度形成得小于凸部4的突出到第1面2侧的部分、即顶部4a的厚度。
这样使底部的厚度小于凸部的突出到第1面侧的部分的厚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底部9的纤维密度而保证强度,另一方面,由于凸部4是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因此,不提高纤维密度而使其柔软。
底部的厚度优选为凸部的顶部的厚度的3%~60%左右,更优选为5%~50%左右。当底部的厚度小于凸部的顶部的厚度的3%时,底部的纤维密度过度升高,因此变得过硬,作为无纺布整体的柔软性有可能受损,相反当底部的厚度大于凸部的顶部的厚度的60%时,由纤维密度变得过低引起底部的形成变得不充分,无法确保底部的强度。
以下,对具有所述结构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5~图8表示用于制造无纺布1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该制造装置50包括:开卷装置52,其以卷状卷绕有进行用于做成无纺布1的加工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将该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朝向输送方向MD开卷;预热装置61,其用于对从开卷装置52开卷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施加预热;以及赋形装置62,其用于赋形加工,该赋形加工用于拉伸施加了预热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而形成凸部和沟部(包含凹部)。
作为加工对象的无纺布除了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之外,也可以还含有其他的构成纤维。其他的构成纤维例如能够列举出天然纤维(例如羊毛、棉等)、再生纤维(例如人造纤维、醋酸人造丝等)、无机纤维(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等。热塑性树脂纤维例如能够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键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乳酸等的聚酯;尼龙等聚酰胺等。也可以在无纺布中混合有芯·鞘型纤维、并列型纤维、岛/海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中空类型的纤维;扁平、Y型、C型等异型纤维;潜在卷曲或者可视卷曲的立体卷曲纤维;利用水流、热、压花加工等物理负荷而分割的分割纤维等。
作为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形成织片(拉绒素材,英文:fleece)、使纤维相互间物理性·化学性结合的方法,作为织片的形成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纺粘法、干式法(梳棉法、纺粘法、熔喷法、气流成网法等)、湿式法等,结合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热粘合法、化学粘合法、针刺法、缝编法、射流喷网法等。除了使用这样制造的无纺布之外,也可以使用利用水流交织法形成为片状的射流喷网法无纺布。
此外,从应用于吸收性物品时的排泄液的隐蔽性的方面考虑,加工对象的无纺布所采用的纤维可以使用不透明性、特别是白化性较高的纤维,例如也可以使用使纤维不透明化的光线透过抑制剂。作为该光线透过抑制剂,可以例示无机填料。作为该无机填料,例如能够例示氧化钛、碳酸钙、滑石、粘土、高岭土、硅石、硅藻土、碳酸镁、碳酸钡、硫酸镁、硫酸钡、硫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铝、云母、玻璃粉、火山灰球(Shirasu balloon)、沸石以及硅酸白土等。也可以将这些填料两种以上组合而含有。特别是从纤维制造阶段的工序性等方面考虑,通常优选为二氧化钛。
此外,热塑性树脂纤维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中和剂、成核剂、环氧稳定剂、润滑剂、抗菌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增塑剂等添加剂。热塑性树脂纤维优选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水剂等进行亲水化处理。
并且,加工对象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通常为10g/m2~100g/m2,优选为15g/m2~75g/m2,更优选为20g/m2~50g/m2。无纺布的厚度通常为0.1mm~5mm,优选为0.5mm~3mm,更优选为0.8mm~2mm。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热装置61具备上下一对加热辊61a、61b,能够在将输送来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卷绕在旋转的下方的加热辊61b上加热之后交接到旋转的上方的加热辊61a,利用该加热辊61a再次加热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
此外,赋形装置62具备上下一对拉伸辊63、64,如图6所示,上方的拉伸辊63包括:突棱63a,其在辊宽度方向上以恒定的间隔配设,且沿着该上方的拉伸辊63的外周面互相平行地设有多列;以及凹沟63b,其为多列并设于相邻的突棱63a、63a之间。
另一方面,下方的拉伸辊64在其外周面具备以与上方的拉伸辊63的凹沟63b啮合的方式设置的多个销64a。如图8所示,这些销64a在辊宽度方向上以不与上方的拉伸辊63的突棱63a接触的方式以恒定的间隔配设,并且在辊的圆周方向上沿着外周面以恒定的间隔大致线性地配设。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方的拉伸辊64成为多个销64a以交错状配设在下方的拉伸辊64的外周面上的结构。
在使用具有所述结构的制造装置50实施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对自开卷装置52开卷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施加预热的预热工序和拉伸经过了预热工序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进行赋形加工的赋形工序。
预热工序通过使自开卷装置开卷的、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来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与预热装置61的旋转的上下一对加热辊61a、61b的外周面依次接触而加热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来施加预热。
预热温度也取决于构成加工对象的无纺布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种类,但例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优选将加热辊的外周面的温度设为60℃~120℃左右。
赋形工序将经过预热工序输送来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在赋形装置62中装入到啮合地旋转的上下一对拉伸辊63、64之间,将该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在啮合的上方的拉伸辊63的突棱63a和凹沟63b与下方的拉伸辊64的销64a之间拉伸而赋形。另外,在实施赋形工序时,为了易于进行赋形,优选将拉伸辊63、64加热到60℃~120℃来进行赋形。
此时,上方的拉伸辊63将突棱63a与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接触的部分向下方的拉伸辊64的方向推入,由此将凸部4赋形。
另一方面,下方的拉伸辊64的在圆周方向上配列成一列的多个销64a将与该销64a的顶端部分接触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推入到上方的拉伸辊63的同一个凹沟63b内。
此时,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中的、以不与销64a接触的状态被拉伸到凹沟63b内的部分成为沟部5。此外,与销64a的顶端部分接触的部分被强有力地推入到凹沟63b内而赋形,由此形成凹部7,该凹部7具有沿着凸部4和沟部5所延伸设置的方向延伸的第1周面8a、沿着辊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周面8b、以及底部9。
此外,对底部9的形成进行具体的说明,在销64a按压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时,该销64a的顶端部分所按压的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的部分成为该底部9。此时,在形成该底部9时,销64a的顶端部分压缩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因此,底部9的纤维密度上升,最终其纤维密度变得高于凸部4。因而,底部9随着纤维密度变得高于凸部4而刚度变得大于凸部4。此外,由于底部9是通过销64a的顶端部分压缩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而形成的,因此,其厚度变得小于该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加工之前的厚度。
而且,在该工序中,在形成凹部7时利用下方的拉伸辊64的销64a对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施加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形成凸部4时利用上方的拉伸辊63的突棱63a的外周面对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施加与销64a相比较弱的压力。因此,在形成凹部7和凸部4时,鉴于所施加的压力的差异,这些凹部7的底部形成得薄于凸部4的顶部。
而且,就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中与销64a的顶端部分的宽度方向(辊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接触的部分而言,也在突棱63a将加工对象的无纺布51向下方的拉伸辊64的方向推入时产生的张力的作用下,由销64a将形成第1周面8a的热塑性树脂纤维拨开、或者形成使纤维断裂而具有断裂端部13a的断裂纤维13。
由此,在凹部7上形成包含断裂纤维13的断裂端部13a的孔部11。另外,一部分热塑性树脂纤维以架设在孔部11的内部空间11a中的状态下残留,此外,一部分断裂纤维13的断裂端部13a成为伸出到内部空间11a内的状态。
在此,形成孔部11是在沿着加工对象的无纺布的输送方向MD的方向、即拉伸辊63、64的旋转方向、且是凸部4和沟部5所延伸设置的方向,因此,孔部11也形成在第1周面8a上,该第1周面8a是沿着凸部4和沟部5所延伸设置的方向的周面。
赋形工序结束了的无纺布形成有凸部4和包含凹部7的沟部5而作为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1完成。该无纺布1之后用作一次性尿布、经期用卫生巾、失禁垫片、内裤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顶层片或防漏壁,或者粘贴在一次性尿布的底层片的外表面。
具有所述结构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1在设于凸部4、4之间的沟部5的沟底部6中具备的多个凹部7,该凹部7具有位于比该沟底部6靠下表面侧的底部9,并且该凹部7在无纺布1的第1方向X上不连续地设置,在凹部7的第1周面8a上设有孔部11,该孔部11具有不将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地形成的周缘部12。
因此,在凸部4、凸部4的纤维的移动自由度增大的基础之上,利用孔部11来缓和凸部4的拉伸力,凸部4整体变柔软,因此,在由皮肤在厚度方向上按压无纺布1时能够感到很柔软,而且在使皮肤沿无纺布的平面方向滑移时能够感受到光滑感。
而且,由于凹部7的底部9的纤维密度高于凸部4,与凸部4相比底部9的刚度较大且难以变形,因此,在将无纺布1应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底部9的刚度抑制无纺布1、甚至是吸收性物品的较大的变形。在此基础之上,由于底部9的第2面3侧形成为面状,因此,该底部9能够稳定地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面接触而稳定地支承无纺布1。其结果,在底部9自身保持无纺布1的形状并且应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面接触的底部9通过周面8支承无纺布1整体,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无纺布1整体的形状,稳定地维持、确保无纺布1的柔软的皮肤触感。
此外,凹部7的孔部11具有不将纤维熔融地形成的周缘部12,该周缘部12包含利用断裂形成的、断裂纤维13的断裂端部13a,因此,不存在像以往那样利用熔融而固化的部分。由此,能够使无纺布1进一步提升(柔软、光滑)优异的软硬感(厚度方向的柔软性)和优异的粗滑感(平面方向的光滑感),能够对皮肤赋予极为柔软的触感。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凹部7的孔部11设置于以沿着第1方向X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1周面8a,但孔部也可以设于以沿着第2方向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2周面,此外,也可以是设于任一个周面的结构。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孔部11配设在凹部7的周面上的靠近底部9的位置,但周面上的孔部的位置并不一定必须靠近底部,能够在不损害无纺布的柔软性的范围内任意地设定。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孔部11的周缘部12中包含断裂纤维13中的断裂端部13a,该断裂纤维13为无纺布1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并具备利用断裂形成的断裂端部13a。但是,孔部的周缘部只要是形成该周缘部的热塑性树脂纤维未利用熔融而固化,就并不一定必须包含断裂纤维的断裂端部。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孔部11的内部空间11a内架设有热塑性树脂纤维中的一部分纤维14,但也可以不具有这样架设在孔部的内部空间中的纤维。此外,断裂纤维的断裂端部也可以不像所述实施方式那样伸出到孔部的内部空间内。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凹部7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但凹部的形状可以做成圆柱状、棱柱状等任意的形状。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凸部4在无纺布1的第1方向X上连续地延伸。但是,凸部也可以并不一定必须在无纺布的第1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也可以是间断的。但是,此时,对于凹部而言,优选的是,设于被凸部连续的部分夹着的沟部的沟底部,由此,凸部易于率先与皮肤接触,相反不易与凹部接触,因此,因凹部而更加难以感受到异物感、不适感。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2、无纺布的上表面(第1面);3、无纺布的下表面(第2面);4、凸部;5、沟部;6、沟底部;7、凹部;8、周面;8a、第1周面;8b、第2周面;9、底部;11、孔部;11、孔部的内部空间;12、周缘部;13、断裂纤维;13a、断裂端部。

Claims (11)

1.一种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具有第1面和与该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该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包括突出到所述第1面侧的凸部和凹入到所述第2面侧的沟部,且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其中,
所述凸部朝向所述无纺布的面的第1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无纺布的面上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预先决定好的间隔设有多列,
所述沟部于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的空间中以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在所述沟部的沟底部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不连续地设置的多个凹部,该凹部具有位于比该沟部的沟底部靠所述第2面侧的位置的底部,
所述凹部具备使该凹部的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向所述第2面的孔部,该孔部具有不将所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地形成的周缘部,并且所述凹部的底部的纤维密度高于所述凸部的纤维密度,而且至少所述第2面侧形成为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凹部具有以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1周面和以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2周面,所述孔部仅设于所述第1周面,并且所述第2周面与所述沟部的沟底部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凸部中的最突出到所述第1面侧的部分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凸部中的最突出到所述第1面侧的部分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部的纤维密度是所述凸部的纤维密度的1.3倍~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从所述沟部的所述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所述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是从所述沟部的所述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所述凸部的顶部的高度位置的大小的50%~8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从所述沟部的所述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所述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大小是从所述沟部的所述沟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所述凸部的顶部的高度位置的大小的50%~80%。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凸部与相邻的其他凸部之间的间隔为0.25mm~5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凸部与相邻的其他凸部之间的间隔为0.25mm~5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凸部与相邻的其他凸部之间的间隔为0.25mm~5mm。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
所述凸部与相邻的其他凸部之间的间隔为0.25mm~5mm。
CN201580002100.0A 2014-12-26 2015-08-13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Active CN1056365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6744A JP5829327B1 (ja) 2014-12-26 2014-12-26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JP2014-266744 2014-12-26
PCT/JP2015/072931 WO2016103781A1 (ja) 2014-12-26 2015-08-13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6566A CN105636566A (zh) 2016-06-01
CN105636566B true CN105636566B (zh) 2017-10-10

Family

ID=56050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100.0A Active CN105636566B (zh) 2014-12-26 2015-08-13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65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8217B2 (ja) * 2016-10-24 2020-03-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28983A (en) * 1995-03-03 2007-03-30 Kao Corp Surface sheet for absorbent article
JP3611666B2 (ja) * 1996-05-13 2005-01-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3701208B2 (ja) * 2000-03-13 2005-09-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開孔シートとこの開孔シートを使用した吸収性物品および前記開孔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374345B2 (ja) * 2009-12-09 2013-12-25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6037606B2 (ja) * 2011-09-30 2016-12-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吸収性物品のトップシートおよびそのトップ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439524B2 (ja) * 2012-02-29 2014-03-12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6566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8770B (zh)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US10772771B2 (en) Absorbent article
TWI671063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JP6285737B2 (ja) ウェットシート用不織布、ウェットワイピングシート、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US20170128283A1 (en) Absorbent body for body fluid-absorbing articles
KR20160130784A (ko) 화장료 함침 피부 피복 시트용 부직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38861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038228B1 (ja) 吸収性物品
JP5829349B1 (ja)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TW201904536A (zh) 不織布以及積層不織布
WO2016104768A1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5636566B (zh)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JP6289418B2 (ja)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CN105636565B (zh)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JP5989188B1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US11629441B2 (en) Cellulose nonwoven fabric having compacted parts
WO2017115534A1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不織布、及び当該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202293463U (zh) 珍珠无纺布面料
JP2016221312A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