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6463B - 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6463B
TWI656463B TW106146070A TW106146070A TWI656463B TW I656463 B TWI656463 B TW I656463B TW 106146070 A TW106146070 A TW 106146070A TW 106146070 A TW106146070 A TW 106146070A TW I656463 B TWI656463 B TW I6564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mesh
line
electrode
lin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6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9574A (zh
Inventor
韓鍾賢
柳世鍾
崔洛奉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6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64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能夠使用複數個電橋將金屬網狀電極彼此穩定地連接,並最小化寄生電容的發生。該顯示裝置包括:一有機發光陣列,包含複數個像素開口和一堤岸絕緣膜;及一觸控電極陣列,結合到該有機發光陣列。該觸控電極陣列包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設置且具有多網格結構的第一網狀電極和第二網狀電極;用於將第一網狀電極彼此連接的電橋;及用於將第二網狀電極彼此連接的連接圖案。該等電橋不與該等第二網狀電極重疊,而與該等連接圖案重疊以與該等連接圖案相交。該等第一網狀電極和第二網狀電極、該等電橋及該等連接圖案與該堤岸絕緣膜重疊。

Description

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能防止時間常數的增加以及設置在觸控感測器的電極中寄生電容的發生。
在螢幕上顯示各種資訊的影像顯示裝置是資訊和通訊時代的核心技術,且影像顯示裝置正朝著變得更薄、更輕、更便攜以及更高性能的方向發展。作為能夠克服陰極射線管(CRT)的不利重量和體積的問題的平板顯示裝置,例如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藉由控制有機發光層的發光強度來顯示影像,正引起關注。
上述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使用自發光有機發光元件,因此不需要單獨的光源,並且能夠實現超薄型顯示器。因此,近年來,對使用有機發光元件並在發光單元內部包含觸控電極陣列之具有內嵌式觸控結構的觸控面板整合顯示裝置的相關研究,正在積極地進行中。
觸控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觸控電極以及沿第二方向設置以與第一觸控電極相交的第二觸控電極。第一觸控電極和第二觸控電極彼此電性隔離,第一觸控電極和第二觸控電極中之一者可以作為驅動電極以施加觸控訊號,而另一者則可以作為感測電極來感測觸控,此乃藉由因觸控而發生電容變化。
在製造具有可撓式觸控結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正在積極地研究具有優異可撓性和低電阻特性的金屬網狀電極在觸控電極中的應用。然而,由於金屬網狀電極比透明導電材料具有更高的反射率,因此金屬網狀電極很可能由外部可見,並因此存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整體亮度劣化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一種讓金屬網狀電極與非發光區域的堤岸對齊的方法,以防止金屬網狀電極被看見。
第一觸控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沿著第一方向設置並彼此電性連接。第二觸控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沿著第二方向設置並彼此電性連接。第一網狀電極可以經由電橋而電性連接到在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網狀電極相鄰的其他第一網狀電極。第二網狀電極可以經由設置在電橋下方的連接圖案而電性連接到在第二方向上與該第二網狀電極相鄰的其他第二網狀電極。
此時,為了防止電橋由外部可見,電橋形成在非發光區域的堤岸上,以與該堤岸重疊,如同金屬網狀電極一般。
然而,如果電橋被損壞,例如被切斷,則網狀電極可能彼此電性斷開,並且因此可能發生觸控感測故障。即使使用複數個電橋讓相鄰的網狀電極相互連接以解決此問題,由於金屬網狀電極與位於其下方的網狀電極重疊,其間插入有絕緣層,因此可能會產生寄生電容。
如果在電橋與金屬網狀電極之間出現寄生電容,則時間常數增加,發生RC延遲,並且因此發生觸控感測訊號傳輸的延遲。此外,由於電橋與金屬網狀電極之間的寄生電容,觸控電極的整體電容也增加,因此觸控靈敏度下降。
因此,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基本上避免了由於習知技術的限制和缺點而導致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能夠使用複數個電橋將金屬網狀電極彼此穩定地連接,並最小化寄生電容的發生。
本發明的其他優勢,目的和特徵將在說明書中闡述,並且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而言將變得顯而易見,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知。本發明的目的和其它優勢可藉由在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以及所附圖式中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為了實現這些目的和其他優勢,並根據本發明的目的,如在此具體與廣泛地描述,一種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一有機發光陣列,包括複 數個像素開口和一堤岸絕緣膜,該堤岸絕緣膜位於該複數個像素開口之間;以及一觸控電極陣列,耦接至該有機發光陣列。該觸控電極陣列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設置的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包含一多網格結構;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位於該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同一層中,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電性絕緣並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設置,且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包含一多網格結構;複數個電橋,位於該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不同的層中,該複數個電橋在該第一方向上設置,並經由複數個接觸孔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以及複數個連接圖案,沿著該第二方向設置,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將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其中該複數個電橋與該複數個連接圖案重疊,但是不與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電極陣列包括: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沿一第一方向設置,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包含一多網格結構;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位於該觸控電極陣列的同一層中,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電性絕緣並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設置,且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包含一多網格結構;複數個電橋,位於該觸控電極陣列中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不同的層中,該複數個電橋在該第一方向上設置,並經由複數個接觸孔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以及複數個連接圖案,沿著該第二方向設置,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將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其中該複數個電橋與該複數個連接圖案重疊,但不與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電極陣列包括:一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沿著一第一方向設置,該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包含各自具有一網格結構的一第一網狀電極和一第二網狀電極,該第一網狀電極不直接連接至該第二網狀電極;一第二複數個網狀電極,與該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位於該觸控電極陣列的同一層中,該第二複數個網狀電極與該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電性絕緣並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設置,且該第二複數個網狀電極包含一多網格結構;以及複數個電橋,位於該觸控電極陣列中與該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不同的層中,該些電橋包含一第一電橋和一第二電橋,該第一電橋和該第二電橋將該第一網狀電極和該第二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本發明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詳細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並且旨在提供對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的進一步解釋。
14‧‧‧第一鈍化層
15‧‧‧堤岸絕緣膜
101‧‧‧第一網狀電極
102‧‧‧第二網狀電極
105R‧‧‧像素開口
105G‧‧‧像素開口
105B‧‧‧像素開口
115R‧‧‧像素開口
115G‧‧‧像素開口
115B‧‧‧像素開口
120‧‧‧第一基板
130‧‧‧第一緩衝層
140‧‧‧薄膜電晶體陣列
141‧‧‧通道區
142‧‧‧源極區
144‧‧‧主動層
143‧‧‧主動層
145‧‧‧閘極絕緣膜
146‧‧‧源極電極
147‧‧‧汲極電極
148‧‧‧閘極電極
149‧‧‧層間絕緣膜
150‧‧‧有機發光陣列
151‧‧‧第一電極
152‧‧‧有機層
153‧‧‧第二電極
154‧‧‧間隔物
160‧‧‧保護層
210‧‧‧第二基板
220‧‧‧第二緩衝層
230‧‧‧觸控電極陣列
232‧‧‧第二鈍化層
234‧‧‧第三鈍化層
400‧‧‧黏合層
450‧‧‧密封部
455‧‧‧導電球
912‧‧‧電橋
912a‧‧‧電橋
912b‧‧‧電橋
913a‧‧‧第一路由線
913b‧‧‧第二路由線
1000‧‧‧基板
1011‧‧‧第一線電極
1012‧‧‧第二線電極
1013‧‧‧第五線電極
1021‧‧‧第三線電極
1022‧‧‧第四線電極
1023‧‧‧第六線電極
1024‧‧‧區段電極
1027‧‧‧連接圖案(連接電極)
1027a‧‧‧第一連接線電極
1027b‧‧‧第二連接線電極
1100‧‧‧焊墊電極
2350‧‧‧觸控焊墊部
3000‧‧‧覆蓋窗
A/A‧‧‧主動區域
CNT‧‧‧接觸孔
D/A‧‧‧遮蔽區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T‧‧‧薄膜電晶體
U‧‧‧單位像素
U’‧‧‧單位像素
所包含之附圖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且被併入並成為本申請案的一部分,展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且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在附圖中:圖1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沿著圖1中的I-I'線所截取的示意剖視圖;圖3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網狀電極、第二網狀電極、電橋和連接圖案的特徵以及其間的連接關係的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發明沿著圖3中的II-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圖5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網狀電極、第二網狀電極、電橋和連接圖案的特徵以及其間的連接關係的示意圖;以及圖6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沿著圖5中的III-III'線所截取的剖面結構的剖面圖。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只要可能,在整個附圖中將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指稱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另外,在以下對實施例的描述中,當可能導致本發明的主題不清楚時,將省略對包含於此的已知功能和設置的詳細描述。而且,在以下的描述中使用的組成元件的術語是考慮到在說明書的準備中的容易性來定義的,並且可以不同於用於描述實際產品的元件的術語。
在與位置關係相關的描述中,例如,當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之上”、“上方”、“下方”或“旁邊”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中間元件。
應當理解的是,儘管這裡可以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元件不應該被這些術語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和另一個元件。因此,在不脫離示例實施例的教示的情況下,以下討論的第一元件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
在附圖中,為了便於描述,展示每一個構成元件的尺寸和厚度,並且本發明不一定受限於每一個構成元件的所示尺寸和厚度。
圖1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的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安裝在該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的觸控電極陣列,該觸控電極陣列包含沿第一方向d1設置在基板上的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101以及沿著與第一方向d1相交的第二方向d2設置的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102。在本實施例中,將第一方向d1定義為x軸方向,而將第二方向d2定義為y軸方向;然而,該實施例不限於此。
此處,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電性絕緣。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鄰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彼此電性連接,並且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鄰的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電性連接。
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中之每一者具有一多網格結構。每一個第一網狀電極101包含:複數個第一線電極1011,沿著與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不同的第三方向d3縱向形成;以及複數個第二線電極1012,沿第四方向d4縱向形成並與第一線電極1011相交以形成網格結構。此時,第三方向d3可以是例如:對角線方向,其相對x軸成45度;第四方向d4可以是例如:對角線方向,其使得相對於x軸成135度,因此與第三方向d3成直角。
每一個第二網狀電極102包括:複數個第三線電極1021,沿著第三方向d3縱向形成;以及複數個第四線電極1022,沿第四方向d4縱向形成,並與第三線電極1021相交以形成網格結構。
沿著第一方向d1彼此相鄰的第一網狀電極101藉由電橋912彼此連接。雖然為了便於說明,在圖1中僅展示了兩個電橋912a和912b,但電橋912的數量不限於兩個。相鄰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可以藉由更多數量的電橋912(例如三至十個電橋912)彼此連接。
沿著第二方向d2彼此相鄰的第二網狀電極102藉由連接圖案1027彼此連接。
此處,藉由電橋912連接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可以作為驅動電極,其施加驅動訊號用於感測觸控訊號;且藉由連接圖案1027在第二方向d2上連接的第二網狀電極則可以用來感測電極觸控訊號,反之亦然;然而,該實施例不限於此。
儘管在圖1中未詳細顯示,電橋912a和912b被形成為不與第二網狀電極102重疊,並且被形成為僅與連接圖案1027相交。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具體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將隨後描述。
位於主動區域A/A的最外部的第一網狀電極101經由第一路由線913a連接到觸控焊墊部2350的焊墊電極1100;且位於主動區域A/A的最外部的第二網狀電極102經由第二路由線913b連接到觸控焊墊部2350的焊墊電極1100。
圖2是沿著圖1中的I-I'線所截取的示意剖視圖。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被構造為使得第一基板120、第一緩衝層130、薄膜電晶體陣列140和有機發光陣列150依序地設置在基板1000上,且設置保護層160以覆蓋有機發光陣列150。第二基板210、第二緩衝層220和觸控電極陣列230設置在覆蓋窗3000內部。觸控電極陣列230藉由黏合層400黏合到設置在有機發光陣列150上的保護層160,以與有機發光陣列150相對。
在第一緩衝層130和第二緩衝層220中之每一者中,界定主動區域A/A和遮蔽區域D/A。在主動區域A/A中形成觸控電極陣列230、有機發光陣列150以及除了焊墊部之外的薄膜電晶體陣列140中的薄膜電晶體。另外,觸控焊墊部2350和薄膜電晶體陣列140的焊墊部被界定在遮蔽區域D/A的一部分中。
此處,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210用於防止在雷射照射或蝕刻製程期間損壞內部陣列。在一些情況下,基板1000和覆蓋窗口3000被省略,並且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210用於保護顯示裝置免於外部衝擊。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210可以由例如聚醯亞胺或光敏丙烯酸樹脂(photoacryl)的聚合物材料形成。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210可以替換為玻璃或聚合物材料形成的基板,或者可以根據設計被省略。
每一個第一緩衝層130和第二緩衝層220藉由依次層疊相同類型的無機膜,例如氧化物膜(SiO2)或氮化物膜(SiNx),或者藉由交替地堆疊不同的無機膜來形成。第一緩衝層130和第二緩衝層220用為屏障,該屏障在後續將上基板黏合到下基板的製程中防止濕氣或外部空氣滲透有機發光陣列150。
觸控電極陣列230和觸控焊墊部2350形成在第二緩衝層220的同一表面上。觸控焊墊部2350的焊墊電極1100在使用黏合層400的垂直黏合製程中藉由包含導電球455的密封部450連接到薄膜電晶體陣列140的焊墊部(圖中未示出)。此時,黏合層400具有防止濕氣滲透的功能,並直接與覆蓋有機發光陣列 150的保護層160接觸,從而用來防止外部空氣進入有機發光陣列150,且除了保護層160的功能之外,更可靠地防止濕氣的滲透。
此處,包含焊墊部的薄膜電晶體陣列140可以被設置為比觸控電極陣列230的一側更加突出。驅動積體電路(IC)(圖中未示出)可以設置在薄膜電晶體陣列140的突出部上,以傳輸用於驅動觸控電極陣列、薄膜電晶體陣列和有機發光陣列的訊號。儘管未顯示,但是關於驅動IC和薄膜電晶體陣列,驅動焊墊和虛擬焊墊包含複數個虛擬電極,並藉由導線連接到驅動IC。另外,在去除玻璃之後,驅動IC可以黏合並連接到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B)(圖中未示出),從而由設置在FPCB中的微控制單元(MCU)(圖中未示出)和定時控制器(圖中未示出)來控制。在對應於圍繞主動區域A/A的遮蔽區域D/A中的觸控焊墊部2350的區域中,虛擬焊墊形成在與形成閘極線或資料線的金屬相同的層中。
驅動IC可以覆晶薄膜(COF)的方式安裝在可撓性電路薄膜上。
儘管未顯示,但是薄膜電晶體陣列的虛設焊墊和驅動焊墊經由導線(圖中未示出)連接到FPCB。另外,FPCB還可以包含用於控制驅動IC的控制器(圖中未示出)。
在對應於圍繞主動區域A/A的遮蔽區域D/A中的觸控焊墊部的區域中,虛擬焊墊形成在與形成閘極線或資料線的金屬相同的層中。
圖3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設置在觸控電極陣列230的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二網狀電極102、電橋912和連接圖案1027的特徵以及其間的連接關係的示意圖。
觸控電極陣列230設置有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二網狀電極102、電橋912以及連接圖案1027。如上所述,每一個第一網狀電極101包含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沿著第三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設置以彼此相交。每一個第二網狀電極102包含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沿著第三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設置以彼此相交。第一線電極至第四線電極1011、1012、1021和1022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層中。此時,如上所述,在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由金屬材料形成的情況下,具有確保高可撓性和低電阻特性的優點。
此處,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藉由彼此相交而彼此電性連接,且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藉由彼此相交而彼此電性連接。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則與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間隔開。如上所述,由於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電性絕緣,所以構成第一網狀電極101的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以及構成第二網狀電極102的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彼此電性絕緣。
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設置成不與有機發光陣列150中的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重疊。亦即,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設置在堤岸絕緣膜15上,該堤岸絕緣膜15則設置在有機發光陣列150中的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之間的區域。每一個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界定了每一個紅色、綠色和藍色有機發光元件中的發光部。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被設置成與由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之間的相交處所界定的區域重疊。因此,由於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被形成為不阻擋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所以對於使用者而言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是不可見的。
每一個連接圖案1027可以包含:沿著與第三線電極1021相同的方向(即第三方向d3)延伸的第一連接線電極1027a;以及沿著與第四線電極1022相同的方向(即第四方向d4)延伸的第二連接線電極1027b。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將第一連接線電極1027a和第二連接線電極1027b與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同時形成。
連接圖案1027將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鄰的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連接。亦即,連接圖案1027可以作為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鄰的第二網狀電極102之間傳輸觸控訊號的通道。
連接圖案1027也被設置成不與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重疊。儘管圖3中未顯示,但構成連接圖案1027的第一連接線電極1027a和第二連接線電極1027b可以被設置成複數個,以彼此相交,從而形成網格圖案。連接圖案1027的網格圖案也設置為不與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重疊。
儘管在圖3中顯示每一個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係以菱形形成,但是該實施例不限於此。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可以根據設計形成為各種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
第一線電極至第四線電極1011、1012、1021和1022以及第一連接線電極1027a和第二連接線電極1027b可以由從銅(Cu)、銀(Ag)、鋁(Al)、鉬(Mo)和金(Au)或者其合金中所選擇的金屬形成;然而,該實施例不限於此。如上所述,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藉由彼此電性連接而形成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藉由彼此電性連接而形成第二網狀電極102。由於第一網狀電極101與第二網狀電極102電性絕緣,因此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與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電性絕緣。
可以在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彼此相交的區域處以及在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彼此相交的區域處進一步設置區段電極1024。
區段電極1024可以由例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銦鎵鋅IGZO或氧化鋅ZnO的透明導電材料形成。區段電極1024可以根據設計而被省略,或者可以僅形成在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彼此相交區域的部分處以及在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彼此相交區域的部分處。由於區段電極1024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所以它們不會阻擋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並形成為平面形狀。因此,平面形狀的區段電極1024可以補償形成為線性形狀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電阻分量,且因此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由於其相對較小的橫截面積而可以具有高電阻特性。
電橋912a和912b設置成複數個。儘管在圖3中僅顯示了兩個電橋,即第一電橋912a和第二電橋912b,但實際上可以在第一網狀電極101之間提供更多的電橋。如上所述,在電橋912a和912b的數量增加的情況下,即使電橋912a和912b中的一些電橋斷開,訊號也可經由其它正常電橋在第一網狀電極101之間傳輸,從而提高了觸控感測的可靠度。同時,隨著電橋912a和912b的數量增加,寄生電容增加,並且因此可能發生由於時間常數的增加而導致的觸控感測的延遲和觸控感測特性的劣化。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被設置成與電橋912a和912b重疊的第二網狀電極102的一部分被移除。亦即,電橋912a和912b與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不重疊。然而,為了將相鄰的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連接,連接圖案1027包含與電橋912a和912b重疊的部分。為了最小化電橋912a和912b與連接圖案1027之間的重疊區域,連接圖案1027以相交的方式與橋912a和912b重疊。
換言之,電橋912a和912b具有僅與連接圖案1027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之中的連接圖案1027重疊和相交的特徵。因此,在根據本發明的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由於電橋912a和912b與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不重疊,所以在電橋912a和912b與第二網狀電極102之間不會發生寄生電容。另外,由於在第二網狀電極102與連接圖案1027之間的重疊區域被最小化,所以寄生電容的發生也被最小化。
圖4是沿著圖3中的II-II'線所截取的剖視圖。在參考圖4所作的描述中,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將被稱為第一網狀電極101。
參照圖4,第一緩衝層130設置在第一基板120上。包含薄膜電晶體T的薄膜電晶體陣列140設置在第一緩衝層130上。薄膜電晶體T包括:主動層144,包含通道區141、源極區142和汲極區143;閘極絕緣膜145和閘極電極148,設置在主動層144上;層間絕緣膜149,覆蓋主動層144和閘極電極148,並具有接觸孔,被形成以通過該等接觸孔暴露源極區142和汲極區143;以及源極電極146和汲極電極147,通過該等接觸孔而與源極區142和汲極區143接觸。在薄膜電晶體T上形成第一鈍化層14。第一鈍化層14具有接觸孔,被形成以通過該等接觸孔暴露汲極電極147。
連接到接觸孔的第一電極151設置在第一鈍化層14上。此外,藉由暴露第一電極151的一部分來限定像素開口105R的堤岸絕緣膜15設置在第一鈍化層14上。間隔物154可以進一步設置在堤岸絕緣膜15上。
包含發光層的有機層152形成在像素開口105R的第一電極151上。此處,有機層152被劃分成:電子注入層(EIL)、電子傳輸層(ETL)、發光層(EML)、電洞傳輸層(HTL)和電洞注入層(HIL)。當激子返回到基態時,發光層會發射具有特定波長的光,其中該等激子藉由來自陰極的電子和來自陽極的電洞的結合而產生。
有機層152可以形成在包含堤岸絕緣膜15的緩衝層130以及第一電極151的整個表面上。但是,本實施例不限於此。
第二電極153形成在有機層152上。第二電極153可以形成在包含有機層152的緩衝層130的整個表面上。
藉由保護層160來保護有機發光陣列150免受外部濕氣的影響。保護層160可以藉由交替堆疊無機膜和有機膜而形成。但是,本實施例不限於此。
觸控電極陣列230設置於第二緩衝層220的內表面上。觸控電極陣列230藉由黏合層400黏合到有機發光陣列150,以與有機發光陣列150相對。
第一網狀電極101設置在第二緩衝層220上,以與有機發光陣列150相對。儘管在圖4中未顯示,但是第二網狀電極102設置在與第一網狀電極101相同的層中。相鄰的第二網狀電極102藉由連接圖案1027相互連接。如上所述,連接圖案1027使用與第二網狀電極102相同的材料而形成在與第二網狀電極102相同的層中。
如上所述,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以及連接圖案1027不與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重疊,而是與堤岸絕緣膜15重疊。從圖4可以看出,第一網狀電極101不與像素開口105R重疊。因此,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二網狀電極102和連接圖案1027對使用者而言是不可見的。
區段電極1024可以被設置為與第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接觸。從圖4中可以看出,區段電極1024在第一網狀電極101上與第一網狀電極101接觸。儘管在圖4中未顯示,但是區段電極1024也可以設置為在第二網狀電極102上與第二網狀電極102接觸。
此處,如前所述,區段電極1024被設置為與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彼此相交的區域處接觸以及在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彼此相交的區域處接觸。由於區段電極1024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所以區段電極1024與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重疊與否並不重要。在區段電極1024與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彼此相交的區域以及第三線電極1021與第四線電極1022彼此相交的區域接觸的情況下,區段電極1024可以彼此等距離地形成。儘管區段電極1024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但是它們並非完全透明的,因此如果區段電極1024沒有等距離地設置,則可能發生如下問題,即顯示在螢幕上的影像被折射或者區段電極1024是可見的。因此,為了防止區段電極1024的可視性,將區段電極1024彼此等距離地設置是最有利的。
第二鈍化層232被設置在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二網狀電極102、連接圖案1027和區段電極1024上。因此,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二網狀電極102、連接圖案1027以及區段電極1024被第二鈍化層232所覆蓋。圖4顯示了一個例子,顯示了第一網狀電極101和區段電極1024被設置在其上方的第二鈍化層232 覆蓋的情況。第二鈍化層232具有接觸孔CNT,被形成以通過該等接觸孔CNT暴露部份的第一網狀電極101。
電橋912b形成在第二鈍化層232上。因此,電橋912b與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間隔開,並藉由接觸孔CNT將兩個相鄰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彼此連接。
在此時,如同圖3與圖4所示,電橋912b不與第二網狀電極102重疊,而是與連接圖案1027重疊以與連接圖案1027相交。因此,電橋912b與連接圖案1027之間的重疊區域被最小化,所以寄生電容的發生也被最小化。
第三鈍化層234設置在電橋912b上以覆蓋第二鈍化層232和電橋912b。此時,第二鈍化層232和第三鈍化層234可以具有由無機膜(例如,氧化物SiOx和氮化物SiNx中之一)所形成的單層結構,或者可以具有交替堆疊無機膜(例如,SiOx和SiNx)所形成的多層結構。
此時,觸控電極陣列230以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二網狀電極102和連接圖案1027同時形成在第二緩衝層220上的方式形成,隨後具有接觸孔CNT的第二鈍化層在其上形成,隨後電橋912b形成以與接觸孔CNT接觸,而第三鈍化層234隨後在電橋912b上形成。隨後,有機發光陣列150和觸控電極陣列230經由黏著層彼此黏合以彼此相對。因此,實務上,觸控電極陣列230具有如下結構:第二鈍化層232設置在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下方,電橋912b設置在第二鈍化層232下方,且第三鈍化層234設置在電橋912b下方。
圖5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網狀電極、第二網狀電極、電橋和連接圖案的特徵以及其間的連接關係的示意圖。
參照圖5,如上所述,每一個第一網狀電極101包含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而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沿著第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彼此相交設置,並且還包括複數個第五線電極1013,該等第五線電極1013在第一方向d1上將第一線電極1011與第二線電極1012之間的相交點相互連接。第五線電極1013被形成以與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相交,使得第一網狀電極101具有與像素開口115R、115G和115B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該形狀被修改以提昇解析度,將在稍後描述。
每一個由第一線電極1011與第二線電極1012之間的相交所界定的區域被第五線電極1013劃分成兩個三角形區域,具體而言,係劃分成三角形區域和倒三角形區域。
亦即,三角形區域和倒三角形區域由第一線電極1011、第二線電極1012和第五線電極11013的相交所界定。菱形區域由第一線電極1011和第二線電極1012之間的相交所界定。
第五線電極1013可以被設置為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間隔開,而第一線電極1011與第二線電極1012之間的相交點的行插入第五線電極1013之間。因此,由第一線電極1011與第二線電極1012之間的相交點所界定的四邊形區域(例如:圖5所示的菱形區域)可以被第五線電極1013劃分成兩個三角形區域,或者可以在第五線電極1013不存在下維持其在區域內的原來形狀。
每一個第二網狀電極102包含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而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沿著第三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彼此相交設置,並且還包括複數個第六線電極1023,該等第六線電極1023在第一方向d1上將第三線電極1021與第四線電極1022之間的相交點相互連接。類似於第五線電極1013,第六線電極1023使得第二網狀電極102具有與像素開口115R、115G和115B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該形狀被修改以提高解析度,將在稍後描述。
每一個由第三線電極1021與第四線電極1022之間的相交所界定的區域被第六線電極1023劃分成兩個三角形區域,具體而言,係劃分成三角形區域和倒三角形區域。亦即,三角形區域和倒三角形區域由第三線電極1021、第四線電極1022和第六線電極1023的相交所界定。菱形區域由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之間的相交所界定。
連接圖案1027被形成以從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延伸。因此,連接圖案1027可以使用與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相同的材料形成在與第三線電極1021和第四線電極1022(即第二網狀電極102)相同的層中。每一個連接圖案1027可以包含沿著與第三線電極1021相同的方向(即第三方向d3)延伸的第一連接線電極1027a、以及沿著與第四線電極1022相同的方向(即第四方向d4)延伸的第二連接線電極1027b。
連接圖案1027也被設置為不與像素開口115R、115G和115B重疊。儘管圖5中未顯示,但構成連接圖案1027的第一連接線電極1027a和第二連 接線電極1027b被設置成複數個以彼此相交,從而形成網格圖案。連接圖案1027的網格圖案也被設置為不與像素開口115R、115G和115B重疊。
第六線電極1023可以被設置為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間隔開,第三線電極1021與第四線電極1022之間的相交點的行插入第六線電極1023之間。因此,由第三線電極1021與第四線電極1022之間的相交所界定的菱形區域可以被第六線電極1023劃分成兩個三角形區域,或者可以在第六線電極1023不存在下維持其在區域內的原來形狀。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藉由第一網狀電極101的第一線電極1011、第二線電極1012和第五線電極1013,菱形區域和兩個三角形區域被界定在顯示面板中。此處,兩個三角形區域(即三角形區域和倒三角形區域)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鄰地設置,使得其頂點彼此相對。菱形區域和兩個三角形區域(即倒三角形區域和三角形區域)以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設置的方式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鄰地設置。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以與第一網狀電極101相同的方式,由第二網狀電極102的第三線電極1021、第四線電極1022和第六線電極1023所界定的菱形區域和兩個三角形區域沿著第一方向d1交替地設置。
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中之每一者都被設置為與兩個三角形區域和菱形區域中之對應的一者重疊。此時,用於顯示具有紅色、綠色與藍色中最低發光效率的藍色的藍色像素開口105B可以位於菱形區域,並且紅色像素開口105R和綠色像素開口105G可以位於主角形區域和倒三角形區域;然而,該實施例不限於此。
在包含圖3中所示之菱形像素開口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單位像素U被界定為包含以菱形設置的四個相鄰子像素。具體而言,單位像素U使用四個子像素形成,四個子像素包含紅色、綠色和藍色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另外包括紅色、綠色和藍色像素開口中的任何一者,例如紅色像素開口105R,如圖3所示。
同時,在圖5所示之包含菱形像素開口和三角形像素開口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使用一個菱形子像素和兩個三角形子像素形成單位像素U',每一個像素對應於紅色、綠色和藍色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中對應的一者。因此,儘管子像素的總數與在圖3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的總數相同,但是圖5中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能夠實現更多的單位像素U'。結果,圖5中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對於高解析度影像的顯示更有利。
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第一線電極至第六線電極1011、1012、1013、1021、1022和1023設置在堤岸絕緣膜15上以便彼此相交並且不與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重疊。因此,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對使用者而言是不可見的。第一線電極到第六線電極1011、1012、1013、1021、1022和1023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形成,並可存在於同一層中。
區段電極1024被形成為與第一網狀電極101與第二網狀電極102之間的相交點重疊。區段電極1024由例如ITO、IZO、ZnO或IGZO的透明導電材料形成,因此可以形成為與像素開口105R、105G和105B的一部分重疊。
由於第一網狀電極101更包括第五線電極1013,且第二網狀電極102更包括第六線電極1023,所以電流路徑增加,因此,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的電阻減小。
電橋912a和912b形成在兩個相鄰的第一網狀電極101之間。此處,電橋912a和912b被設置成複數個。雖然為了方便僅在圖5中示出了兩個電橋,但根據設計,電橋912a和912b的數量可以是三個或更多個。
電橋912a和912b將兩個相鄰的第一網狀電極101彼此連接。此時,電橋912a和912b可以被設置為將各第一網狀電極101的第五線電極1013彼此連接。此時,被設置成與電橋912a和912b重疊的第二網狀電極102的一部分被移除。亦即,電橋912a和912b與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不重疊。然而,為了將相鄰的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連接,連接圖案1027包含與電橋912a和912b重疊的部分。為了使電橋912a和912b與連接圖案1027之間的重疊區域最小化,連接圖案1027以與橋912a和912b相交的方式來與橋912a和912b重疊。
換言之,電橋912a和912b的特徵在於電橋912a和912b僅與連接圖案1027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之中的連接圖案1027重疊,以便與其相交。因此,在根據本發明的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由於電橋912a和912b以及第二網狀電極102彼此不重疊,所以在電橋912a和912b與第二網狀電極102之間不會發生寄生電容。另外,由於第二網狀電極102與連接圖案1027之間的重疊區域被最小化,所以寄生電容的發生也被最小化。
圖6是用於說明沿著圖5中的III-III'線所截取的剖面結構的剖面圖。
在第二實施例中,由於薄膜電晶體陣列140、有機發光陣列150、保護層160和黏合層400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相同,故將省略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二網狀電極102和連接電極1027設置在與有機發光陣列150相對的第二緩衝層220的表面上。在圖6中顯示了第一網狀電極101的第五線電極1013和連接圖案1027設置在第二緩衝層220上。儘管在圖6中未顯示第二網狀電極102,但是第二網狀電極102亦使用相同的材料設置在與第一網狀電極101和連接圖案1027相同的層中。
以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方式,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以及連接圖案1027不與像素開口115R重疊,而是與堤岸絕緣膜15重疊。圖6中顯示了第一網狀電極101不與像素開口115R重疊。因此,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二網狀電極102和連接圖案1027對使用者而言是不可見的。
區段電極1024設置在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上以便與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接觸。區段電極1024被設置成與第一線電極1011、第二線電極1012和第五線電極1013中的至少兩者彼此相交的相交點接觸,或者與第三線電極1021、第四線電極1022和第六線電極1023彼此相交的相交點接觸。
由於區段電極1024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所以區段電極1024與像素開口105R重疊與否並不重要。
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及區段電極1024被第二鈍化層232所覆蓋。此時,第一網狀電極101和第二網狀電極102以及區段電極1024被第二鈍化層232所完全覆蓋。參照圖5和圖6,第二鈍化層232具有接觸孔CNT,被形成以通過該等接觸孔CNT暴露第一網狀電極101的一部分,具體而言是相鄰的第五線電極1013的一部分。
電橋912a設置在第二鈍化層232上之兩個相鄰的第一網狀電極101之間,並通過接觸孔CNT連接到兩個第一網狀電極101,由此將相鄰的兩個第一網狀電極101彼此電性連接。參照圖5,電橋912a可以連接到第一網狀電極101的 第五線電極1013,並且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與第五線電極1013平行地設置;然而,該實施例不限於此。
在此時,如同圖5與圖6所示,電橋912a不與第二網狀電極102重疊,而是與連接圖案1027重疊以與連接圖案1027相交。因此,電橋912a與連接圖案1027之間的重疊區域被最小化,所以寄生電容的發生也被最小化。
電橋912a具有被第三鈍化層234覆蓋的結構。此時,第二鈍化層232和第三鈍化層234可以具有由無機膜(例如,SiOx和SiNx中之一)所形成的單層結構,或者可以具有交替堆疊無機膜(例如,SiOx和SiNx)所形成的多層結構。第三鈍化層234可以用來保護電橋912a。
此時,觸控電極陣列230以第一網狀電極101、第二網狀電極102和連接圖案1027同時形成在第二緩衝層220上的方式形成,隨後具有接觸孔CNT的第二鈍化層在其上形成,隨後電橋912b形成以與接觸孔CNT接觸,而第三鈍化層234隨後在電橋912a上形成。隨後,有機發光陣列150和觸控電極陣列230經由黏合層彼此黏合以彼此相對。因此,實務上,觸控電極陣列230具有如下結構:第二鈍化層232設置在第一網狀電極101與第二網狀電極102下方,電橋912a設置在第二鈍化層232下方,且第三鈍化層234設置在電橋912a下方。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觸控有機顯示裝置藉由使用複數個電橋912a和912b即使電橋912中的一些被電性斷開也能夠具有防止觸控感測失敗的效果,並且藉由避免電橋912與第二網狀電極102之間的重疊以及使電橋912與連接圖案1027之間的重疊最小化,本發明的觸控有機顯示裝置具有使因電橋912而發生的寄生電容最小化的效果。
表1顯示習知技術的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兩個相鄰的網狀電極藉由複數個電橋彼此連接)的觸控感測性能與本發明的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兩個相鄰的網狀電極藉由與習知技術相同數目的電橋彼此連接)的觸控感測性能的比較結果。
在表1中,C是指電容。在習知技術的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待機狀態下的電容為2.5pF。在根據本發明的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由於第二網狀電極與電橋重疊的部分被去除,因此待機狀態下的電容大幅降低至1.4pF。同時,當觸控發生時,本發明中的電容的變化與習知技術中的變化相同。因此,在待機狀態下具有較低電容之本發明中的電容的變化率高於習知技術中之電容的變化率約5%。根據觀察到觸控靈敏度與電容變化率成比例增加,可以驗證本發明的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觸控感測特性大幅改善。
此外,與習知技術相比,本發明的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反應時間大幅減少,具體地大約36ns。這是由於寄生電容的減小,進而防止由於寄生電容導致的時間常數(RC延遲)的增加的結果。
從以上說明中顯而易見的是,在根據本發明的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由於兩個相鄰的網狀電極經由複數個電橋相互連接,所以即使當其中一個電橋被電性斷開時,觸控感測仍是可能的,並且因此提高了觸控可靠度。
另外,由於網狀電極與電橋重疊的部分被移除,因此,防止了寄生電容的發生,並且因此大幅改善觸控感測特性。
另外,可以防止由於時間常數的增加而引起的觸控反應時間的延遲。
對所有熟習此技藝者而言,本發明明顯地可以作出各種修改及變化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因此,本發明包括該些修改及變化,皆被包括在下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範圍中。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6年12月30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16-0184382號的優先權權益,該專利申請在此全部引用作為參考。

Claims (20)

  1. 一種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一有機發光陣列,包含複數個像素開口和一堤岸絕緣膜,該堤岸絕緣膜位於該複數個像素開口之間;以及一觸控電極陣列,耦接到該有機發光陣列,該觸控電極陣列包含: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沿著一第一方向設置,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包含一多網格結構;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位於該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同一層中,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電性絕緣並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設置,且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包含一多網格結構;複數個電橋,位於該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不同的層中,該複數個電橋沿著該第一方向設置,並經由複數個接觸孔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以及複數個連接圖案,沿著該第二方向設置,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將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其中該複數個電橋與該複數個連接圖案重疊,但不與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重疊,以及其中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彼此在不同方向上延伸,且在至少一相交點中彼此相交以彼此連接,該至少一相交點不與該複數個電橋重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該複數個電橋和該複數個連接圖案位於該堤岸絕緣膜上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中之每一者包含複數個第一線電極和複數個第二線電極,該複數個第一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二線電極分別沿著與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不同的一第三方向和一第四方向設置以彼此相交,該複數個第一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二線電極相交形成一網格結構,其中,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中之每一者包含複數個第三線電極和複數個第四線電極,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分別沿著該第三方向和該第四方向設置以彼此交叉,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相交形成一網格結構,以及其中,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從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像素開口的形狀包含一菱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複數個區段電極,由一導電材料製成,每一個區段電極重疊並連接到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中之一者的一部分、或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中之一者的一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中之每一者還包含複數個第五線電極,該複數個第五線電極在該第一方向上將在該複數個第一線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二線電極之間的相交點電性連接在一起,以及其中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中之每一者還包含複數個第六線電極,該複數個第六線電極在該第一方向上將在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與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之間的相交點電性連接在一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五線電極中之每一者在該第二方向上與其它第五線電極間隔開,並且在該複數個第一線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二線電極之間的相交點插入該複數個第五線電極之間,以及其中該複數個第六線電極中之每一者在該第二方向上與其它第六線電極間隔開,並且在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與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之間的相交點插入該複數個第六線電極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電橋通過該複數個接觸孔連接到該複數個第五線電極。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像素開口包含三角形像素開口、倒三角形像素開口和菱形像素開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等三角形像素開口和該等倒三角形像素開口與在該複數個第一線電極、該複數個第二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五線電極之間的相交處重疊,或者該等三角形像素開口和該等倒三角形像素開口與在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六線電極之間的相交處重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等三角形像素開口和該等倒三角形像素開口被配置以發出紅光和綠光,以及該等菱形像素開口被配置以發射藍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等倒三角形像素開口和該等三角形像素開口在該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鄰,且該等倒三角形像素開口的頂點與該等三角形像素開口的頂點相對,以及該等菱形像素開口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等倒三角形像素開口和該等三角形像素開口相鄰。
  13. 一種觸控電極陣列,包括: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沿著一第一方向設置,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包含一多網格結構;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位於該觸控電極陣列的同一層中,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電性絕緣並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設置,且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包含一多網格結構;複數個電橋,位於該觸控電極陣列中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不同的層中,該複數個電橋沿著該第一方向設置,並經由複數個接觸孔將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以及複數個連接圖案,沿著該第二方向設置,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將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其中該複數個電橋與該複數個連接圖案重疊,但不與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重疊,以及其中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彼此在不同方向上延伸,且在至少一相交點中彼此相交以彼此連接,該至少一相交點不與該複數個電橋重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電極陣列,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中之每一者包含複數個第一線電極和複數個第二線電極,該複數個第一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二線電極分別沿與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不同的一第三方向和一第四方向設置,該複數個第一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二線電極的交點形成一網格結構,其中,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中之每一者包含複數個第三線電極和複數個第四線電極,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分別沿著該第三方向和該第四方向設置以彼此相交,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的相交形成一網格結構,以及其中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從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延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電極陣列,進一步包括:複數個區段電極,由一導電材料製成,每一個區段電極重疊並連接到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中之一者的一部分,或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中之一者的一部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觸控電極陣列,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網狀電極中之每一者還包括複數個第五線電極,該複數個第五線電極在該第一方向上將在該複數個第一線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二線電極之間的相交點連接在一起,以及其中該複數個第二網狀電極中之每一者還包括複數個第六線電極,該複數個第六線電極在該第一方向上將在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與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之間的相交點連接在一起。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電極陣列,其中該複數個像素開口的形狀包含一菱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觸控電極陣列,其中該複數個第五線電極中之每一者在該第二方向上與其它第五線電極間隔開,並且在該複數個第一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二線電極之間的相交點插入該複數個第五線電極之間,以及其中該複數個第六線電極在該第二方向上與其它第六線電極間隔開,並且在該複數個第三線電極和該複數個第四線電極之間的相交點插入該複數個第六線電極之間。
  19. 一種觸控電極陣列,包括:一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沿著一第一方向設置,該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包含各自具有一網格結構的一第一網狀電極和一第二網狀電極,該第一網狀電極不直接連接至該第二網狀電極;一第二複數個網狀電極,與該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位於該觸控電極陣列的同一層中,該第二複數個網狀電極與該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電性絕緣並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設置,且該第二複數個網狀電極包含一網格結構;以及複數個電橋,位於該觸控電極陣列中與該第一複數個網狀電極不同的層中,該複數個電橋包含一第一電橋和一第二電橋,該第一電橋和該第二電橋將該第一網狀電極和該第二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其中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彼此在不同方向上延伸,且在至少一相交點中彼此相交以彼此連接,該至少一相交點不與該複數個電橋重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觸控電極陣列,進一步包括:複數個連接圖案,沿著該第二方向設置,該複數個連接圖案將該第二複數個網狀電極電性連接在一起,以及其中該複數個電橋與該複數個連接圖案重疊,但不與該第二複數個網狀電極重疊。
TW106146070A 2016-12-30 2017-12-27 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TWI656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84382A KR20180079025A (ko) 2016-12-30 2016-12-30 인-셀 터치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10-2016-0184382 2016-12-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574A TW201839574A (zh) 2018-11-01
TWI656463B true TWI656463B (zh) 2019-04-11

Family

ID=62568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6070A TWI656463B (zh) 2016-12-30 2017-12-27 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1281B2 (zh)
JP (1) JP6560334B2 (zh)
KR (1) KR20180079025A (zh)
CN (1) CN108281460B (zh)
DE (1) DE102017131412A1 (zh)
TW (1) TWI6564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4021B2 (en) 2020-11-20 2022-11-08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2362B2 (ja) * 2017-05-12 2021-03-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941503B2 (ja) * 2017-08-24 2021-09-29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システム
KR102419557B1 (ko) * 2017-08-28 2022-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616490A (zh) * 2017-10-03 2019-04-12 天马日本株式会社 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409648B1 (ko) * 2017-12-14 2022-06-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표시패널
KR102402682B1 (ko) * 2018-02-13 2022-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32179B1 (ko) * 2018-02-22 2024-0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21260B1 (ko) * 2018-07-17 2023-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08958552B (zh) * 2018-08-01 2020-05-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8920018A (zh) 2018-08-22 2018-11-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面板
KR20200061053A (ko) * 2018-11-23 2020-06-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766024A (zh) * 2019-01-11 2019-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101220A (ko) * 2019-02-19 2020-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윈도우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US11348979B2 (en) * 2019-03-12 2022-05-3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KR20200116577A (ko) * 2019-04-01 2020-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00131691A (ko) 2019-05-14 2020-11-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표시 장치
US11275473B2 (en) 2019-06-13 2022-03-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0261326A1 (ja) * 2019-06-24 2020-12-30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2233676B1 (ko) * 2019-07-17 2021-03-2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366558B2 (en) * 2019-07-26 2022-06-21 Apple Inc. Metal mesh touch electrodes with visibility mitigations
CN112673307B (zh) * 2019-07-31 2023-10-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KR102510120B1 (ko) * 2019-11-06 2023-03-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CN112783365A (zh) 2019-11-11 2021-05-11 苹果公司 触摸电极的有效区域布线
KR102384388B1 (ko) * 2019-12-18 2022-04-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83816A (ko) 2019-12-27 2021-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터치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85997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US11556216B2 (en) * 2020-02-03 2023-01-17 Apple Inc. Touch electrodes with bar and stripe pattern
EP3992763A4 (en) * 2020-05-29 2022-08-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BOARD,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EP3992764A4 (en) * 2020-05-29 2022-08-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CREEN,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20037014A (ko) * 2020-09-16 2022-03-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20047463A (ko) * 2020-10-08 2022-04-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CN112578934B (zh) * 2020-12-07 2022-11-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CN112684934B (zh) * 2020-12-29 2022-09-0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20099180A (ko) 2021-01-05 2022-07-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783743B (zh) * 2021-10-21 2022-1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938A (zh) * 2012-04-19 2013-10-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CN203950288U (zh) * 2013-05-08 2014-11-19 郡是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60103516A1 (en) * 2014-10-13 2016-04-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ensor
US20160109998A1 (en) * 2014-10-15 2016-04-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055013A (ko) * 2014-11-07 2016-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68929B1 (ko) * 2012-09-11 2019-04-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서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센싱 표시 패널
KR102040973B1 (ko) * 2012-12-14 2019-11-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521288B (zh) * 2013-03-07 2016-0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觸控單元陣列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US20160085339A1 (en) * 2013-05-16 2016-03-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40347319A1 (en) * 2013-05-27 2014-11-27 Wintek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KR20150005845A (ko) * 2013-07-05 2015-01-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201525801A (zh) * 2013-12-30 2015-07-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觸控遮光基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KR20150092384A (ko) * 2014-02-03 2015-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133422B2 (en) * 2014-04-14 2018-11-20 Lg Innotek Co., Ltd. Curved touched window for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813831B1 (ja) 2014-07-02 2015-11-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US9927939B2 (en) * 2014-08-13 2018-03-2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240937B1 (ko) * 2014-10-10 2021-04-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933872B2 (en) 2014-12-01 2018-04-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ouch pan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938A (zh) * 2012-04-19 2013-10-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CN203950288U (zh) * 2013-05-08 2014-11-19 郡是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60103516A1 (en) * 2014-10-13 2016-04-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ensor
US20160109998A1 (en) * 2014-10-15 2016-04-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055013A (ko) * 2014-11-07 2016-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4021B2 (en) 2020-11-20 2022-11-08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792565B (zh) * 2020-11-20 2023-02-1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31412A1 (de) 2018-07-05
US20180190723A1 (en) 2018-07-05
CN108281460A (zh) 2018-07-13
TW201839574A (zh) 2018-11-01
US10541281B2 (en) 2020-01-21
CN108281460B (zh) 2021-08-20
KR20180079025A (ko) 2018-07-10
JP6560334B2 (ja) 2019-08-14
JP2018109768A (ja) 2018-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6463B (zh) 內嵌式觸控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US11334206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panel-integra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electrodes with floating units
US10236327B2 (en) In-cell touch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999146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rack prevention portion
US890732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nnection part for electronically connecting different levels of conductors
US10347866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n insulating dam
TWI721722B (zh) 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KR102338359B1 (ko)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4072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60093184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259950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6578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50002118A (ko) 플렉서블 타입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KR20220060607A (ko) 표시 장치
KR102247825B1 (ko) 칼라 필터를 구비한 하부 발광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1563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100301366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KR20210084990A (ko) 표시 장치
KR20230082168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패널
KR20230082149A (ko) 표시패널 및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