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4934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4934B
CN112684934B CN202011599056.5A CN202011599056A CN112684934B CN 112684934 B CN112684934 B CN 112684934B CN 202011599056 A CN202011599056 A CN 202011599056A CN 112684934 B CN112684934 B CN 112684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lock
receiving
branch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90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4934A (zh
Inventor
张世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90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4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4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4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4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4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显示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触控层,位于显示功能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发射电极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接收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其中发射电极包括多个发射电极块,接收电极包括多个接收电极块;发射电极块和接收电极块均包括电极部,且发射电极块和接收电极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由电极部围合形成的镂空部,镂空部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与一个发射电极块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触控电极与第一电极层耦合形成的容性负载,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率,以及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并提升用户体验,智能显示装置正朝向高显示刷新频率和高触控采样率的方向发展。触控采样率决定了显示装置系统对于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反馈的速度。目前,现有显示装置普遍存在触控采样率较低的问题,影响了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实现降低触控电极的负载,提高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
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发射电极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接收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其中所述发射电极包括多个发射电极块,所述接收电极包括多个接收电极块;所述发射电极块和所述接收电极块均包括电极部,且所述发射电极块和所述接收电极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由所述电极部围合形成的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面积占一个所述接收电极块与一个所述发射电极块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通过对镂空部与接收电极块和发射电极块之间的面积比例进行设置,减小了发射电极块或接收电极块中的电极部的面积,这样能够减小触控电极与第一电极层的耦合面积,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率及报点率,并降低触控信号与显示驱动信号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与相交的所述接收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边缘至少部分相互嵌合,且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彼此分离;
优选的,所述发射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与相交的所述接收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边缘的各个位置处相互嵌合,且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彼此分离。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增加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耦合形成的互容值,有利于增强显示面板检测到的触控信号,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同层设置,所述发射电极块在与所述接收电极块相交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电极部包括凸部,所述接收电极块的电极部包括凹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设置区域相对应,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相互嵌合,且所述发射电极块与所述接收电极块彼此分离;
和/或,所述发射电极块在与所述接收电极块相交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电极部包括凹部,所述接收电极块的电极部包括凸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的设置区域相对应,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相互嵌合,且所述发射电极块与所述接收电极块彼此分离。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有助于增加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耦合形成的互容值。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电极块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电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相接的至少一个分支电极部,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围合形成所述镂空部;
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和/或所述分支电极部的边缘与所述接收电极块的边缘相互嵌合,且所述发射电极块与所述接收电极块彼此分离。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有助于增加发射电极块与接收电极块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块与接收电极块耦合形成的互容值。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电极块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主体电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相接的至少一个分支电极部;
所述发射电极块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部嵌合于所述接收电极块的所述分支电极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之间。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进一步增加发射电极块与接收电极块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块与接收电极块耦合形成的互容值。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发射电极和相交的所述接收电极形成多个最小重复电极单元,在所述最小重复电极单元中,所述发射电极块包括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相接的第一分支电极部、第二分支电极部和第三分支电极部,所述第一分支电极部和所述第二分支电极部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分支电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分支电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支电极部相接,所述第三分支电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电极部相接;
在所述最小重复电极单元中,所述接收电极块包括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第四分支电极部和第五分支电极部,所述第四分支电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分支电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分支电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相接,所述第四分支电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分支电极部相接;
所述第一分支电极部嵌合于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所述第四分支电极部和所述第五分支电极部之间,所述第五分支电极部嵌合于所述第一分支电极部、所述第二分支电极部和所述第三分支电极部之间。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使得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形成紧密的嵌合式结构,以进一步增加发射电极块与接收电极块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块与接收电极块耦合形成的互容值。
进一步地,所述镂空部中设置有虚设电极,所述虚设电极与所述电极部彼此分离;
优选的,所述虚设电极的形状与所述镂空部的形状适配。通过在镂空部中设置虚设电极,能够避免镂空部与发射电极块或接收电极块的电极部由于结构不同而出现显示效果差异,有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镂空部包括第一镂空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镂空部相接的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镂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镂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预设尺寸,所述第二镂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二预设尺寸。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减小发射电极块与显示功能层中的第一电极层的耦合面积,以减小二者耦合形成的寄生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
所述发射电极块和所述接收电极块均为网状结构,且所述网状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
优选的,所述镂空部中设置有虚设电极,所述虚设电极与所述电极部彼此分离,所述虚设电极为网状结构,且所述虚设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得发射电极块和接收电极块避让显示面板的像素发光区,从而避免发射电极块和接收电极块遮光。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设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层,显示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触控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发射电极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接收电极,发射电极包括多个发射电极块,接收电极包括多个接收电极块,发射电极块和接收电极块均包括电极部,且发射电极块和接收电极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由电极部围合形成的镂空部,镂空部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与一个发射电极块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镂空部与接收电极块和发射电极块之间的面积比例进行设置,减小了发射电极块或接收电极块中的电极部的面积,这样能够减小触控电极与第一电极层的耦合面积,并降低触控电极与第一电极层耦合形成的容性负载,减少触控电极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耦合对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率及报点率,并降低触控信号与显示驱动信号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最小重复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一个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另一个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显示装置普遍存在触控采样率较低的问题,影响了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显示装置的触控采样率,通常代表驱动芯片获取触控信号的速率。通常情况下,触控采样率越低,用户就会感觉显示装置的运行速度越慢。因此,为提升显示装置的用户体验,通常设置显示装置的触控采样率不低于屏幕刷新率。因此在提高屏幕刷新率的时候,触控采样率同样需要提高。现有显示装置包括集成有触控结构的显示面板,该触控结构通常为电容式触控结构,电容式触控结构包括触控电极。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与发光器件的阴极之间存在较大的耦合面积,使得二者形成较大的寄生电容,产生额外的容性负载(即容抗),导致驱动芯片进行触控信号的采样时,触控电极与寄生电容均进行充电,延长了触控采样过程中的电容充电时间,而由于显示装置中的驱动芯片的驱动能力有限,使得显示装置无法满足高触控采样率的要求,影响了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其中图1所示俯视图中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触控层的结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具体可为图1所示部分区域的显示面板沿剖线LL’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最小重复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对应为图1所示触控层中的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图4是图1中一个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具体为图1中的区域60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意性的示出了发射电极块TX的完整结构;图5是图1中另一个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具体为图1中的区域70的局部放大图,图5示意性的示出了接收电极块RX的完整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显示功能层20和触控层30;显示功能层20包括第一电极层210;触控层30位于显示功能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触控层3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发射电极310和多个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接收电极320,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相交;其中,发射电极310包括多个发射电极块TX,接收电极320包括多个接收电极块RX;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均包括电极部,且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由电极部围合形成的镂空部330,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RX与一个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
其中,基板10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缓冲、保护或支撑等作用。基板10可以是柔性基板,柔性基板的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也可以是上述多种材料的混合材料。基板10也可以为采用玻璃等材料形成的硬质基板。显示功能层20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层210,还包括发光层220和第二电极层230,第一电极层210、发光层220和第二电极层230可形成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器件。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发光器件的发光颜色可以不同,例如该显示面板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以使显示面板实现多彩显示。第一电极层210和第二电极层230中的一个作为发光器件的阳极,另一个作为发光器件的阴极,可选的,第一电极层210是发光器件的阴极,第二电极层230是发光器件的阳极。
触控层3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发射电极310和多个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接收电极320,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相交,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垂直的情况。发射电极310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发射电极块TX,接收电极320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接收电极块RX,发射电极310和接收电极320可形成互电容式触控结构,使得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例如,相邻的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形成互电容,当用户的手指靠近触控层30时,触控位置的相邻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之间的互电容值会发生改变,显示面板根据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的互电容值发生变化的位置,即可确定触控位置。
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均包括电极部,该电极部即为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中的金属电极,例如在图4中,发射电极块TX的电极部tx以灰色填充区域示出,接收电极块RX的电极部rx以斜线填充区域示出。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由电极部围合形成的镂空部330,图中仅示出了发射电极块TX包括镂空部330的情况,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接收电极块RX中设置由电极部围合形成的镂空部,或者在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中均设置由电极部围合形成的镂空部。本实施例以及下文中的各实施例,均以发射电极块TX包括镂空部330的情况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其中,发射电极块TX中的镂空部330,可通过对发射电极块TX中的电极部进行镂空处理来得到,例如在制作发射电极块TX时,首先形成完整的电极部tx,然后通过刻蚀工艺对发射电极块TX的电极部tx进行处理,使得发射电极块TX的电极部tx形成镂空结构。
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RX与一个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是指当发射电极块TX包括镂空部330时,发射电极块TX中的所有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RX与一个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相应的,当接收电极块RX包括镂空部330时,接收电极块RX中的所有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RX与一个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当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均包括镂空部330时,发射电极块TX中的所有镂空部330与接收电极块RX中的所有镂空部330的面积之和,占一个接收电极块RX与一个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
示例性的,结合图1和图5,在发射电极310和接收电极320形成的多个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中,每个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均包括多个发射电极块TX的部分结构和多个接收电极块RX的部分结构,例如图3所示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包括沿第一方向Y分布的两个相接的发射电极块TX的部分结构,该两个发射电极块TX的部分结构分别为半个发射电极块TX,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X分布的两个相接的接收电极块RX的部分结构,该两个接收电极块RX的部分结构分别为半个接收电极块RX,多个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的组合即可形成图1所示的发射电极310和接收电极320。其中,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中的两部分相接的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两部分相接的接收电极块RX的面积之和,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接收电极块RX的面积。因此,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RX与一个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也可近似计算为在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中,所有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的面积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
示例性的,结合图1至图5,对于发射电极块TX包括镂空部330的情况,假设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为S1,发射电极块TX中的电极部的面积为S11,发射电极块TX中的镂空部330的面积为S12,S1=S11+S12,接收电极块RX的面积为S2。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RX与一个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即15%<[S12/(S1+S2)]*100%<30%。当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S1保持不变时,与不在发射电极块TX中设置镂空部,即S12=0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减小了发射电极块TX中的电极部的面积S11,这样能够减小发射电极块TX与显示功能层20中的第一电极层210的耦合面积,以减小二者耦合形成的寄生电容,并降低发射电极块TX与第一电极层210形成的容性负载,从而避免该负载影响触控采样,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率及报点率(即通过触控信号上报触控坐标点的速率),并降低触控信号与显示驱动信号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并且,经发明人研究发现,与在发射电极块TX中设置面积比例较小的镂空部,即[S12/(S1+S2)]*100%<15%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镂空部330的面积进行设置,使得15%<[S12/(S1+S2)]*100%<30%,例如当[S12/(S1+S2)]*100%=23.57%时,能够将发射电极块TX与第一电极层210形成的容性负载降低80%左右,使得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率及报点率大幅提升,且降低触控信号与显示驱动信号之间的干扰的效果更佳,因而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也有较大的改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层,显示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触控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发射电极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接收电极,发射电极包括多个发射电极块,接收电极包括多个接收电极块,发射电极块和接收电极块均包括电极部,且发射电极块和接收电极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由电极部围合形成的镂空部,镂空部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与一个发射电极块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镂空部与接收电极块和发射电极块之间的面积比例进行设置,减小了发射电极块或接收电极块中的电极部的面积,这样能够减小触控电极与第一电极层的耦合面积,并降低触控电极与第一电极层耦合形成的容性负载,减少触控电极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耦合对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率及报点率,并降低触控信号与显示驱动信号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功能层20远离基板10一侧的封装层40,触控层30位于封装层40远离基板10的一侧。其中,封装层40可以是薄膜封装层(Thin-Film Encapsulation,TFE),将触控层30设置在封装层40远离基板10的一侧,可使得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形成TP(触控面板)On TFE的结构,即TOE。
参见图1至图3,可选的,本实施例设置在至少部分位置处,发射电极31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与相交的接收电极3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的边缘相互嵌合,且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彼此分离。
示例性的,至少部分位置处可以是指触控层30中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的相邻边缘中的至少部分位置处,发射电极31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与相交的接收电极3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的边缘相互嵌合,是指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的相邻边缘中的至少部分相邻边缘相互嵌合,例如图1和图3所示,发射电极310中的至少部分边缘呈锯齿形,接收电极320中的至少部分边缘呈锯齿形,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中的锯齿形边缘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的锯齿形边缘互相嵌合。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彼此分离是指二者绝缘。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发射电极31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与相交的接收电极3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的边缘相互嵌合,能够增加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耦合形成的互容值,有利于增强显示面板检测到的触控信号,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至图3,可选的,设置发射电极31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与相交的接收电极3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的边缘的各个位置处相互嵌合,且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彼此分离。其中,在各个位置处,发射电极31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与相交的接收电极3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的边缘相互嵌合,是指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的各个相邻边缘均相互嵌合,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进一步增加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大幅提高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耦合形成的互容值,有利于显著增强显示面板检测到的触控信号,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参见图1至图3,可选的,将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同层设置,发射电极块TX在与接收电极块RX相交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电极部包括凸部,接收电极块RX的电极部包括凹部,凸部与凹部的设置区域相对应,凸部与凹部相互嵌合,且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彼此分离。
其中,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同层设置,发射电极310中的相邻发射电极块TX互相连接,接收电极320中的相邻接收电极块RX可通过金属结构340桥接,使得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彼此分离。示例性的,发射电极块TX在与接收电极块RX相交区域的电极部包括第一凸部311,接收电极块RX的电极部包括第一凹部321,第一凸部311与第一凹部321的设置区域相对应,且第一凸部311与第一凹部321相互嵌合,即第一凸部311嵌合于第一凹部321中。发射电极块TX中的凸部以及接收电极块RX中的凹部的设置,使得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的至少部分相邻边缘相互嵌合,有助于增加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耦合形成的互容值,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参见图1至图3,可选的,设置发射电极块TX在与接收电极块RX相交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电极部包括凹部,接收电极块RX的电极部包括凸部,凹部与凸部的设置区域相对应,凹部与凸部相互嵌合,且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彼此分离。
示例性的,发射电极块TX在与接收电极块RX相交区域的电极部包括第二凹部312,接收电极块RX的电极部包括第二凸部322,第二凹部312与第二凸部322的设置区域相对应,且第二凹部312与第二凸部322相互嵌合,即第二凸部322嵌合于第二凹部312中。发射电极块TX中的凹部以及接收电极块RX中的凸部的设置,使得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的至少部分相邻边缘相互嵌合,同样有助于增加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耦合形成的互容值,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继续参见图1至图3,可选的,设置发射电极块TX在与接收电极块RX相交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电极部包括多个第一凸部311和多个第二凹部312,接收电极块RX的电极部包括多个第一凹部321和多个第二凸部322,第一凸部311与第一凹部321的设置区域相对应,第二凹部312与第二凸部322的设置区域相对应,且第一凸部311和第二凹部312在发射电极块TX的电极部中交替设置,第一凹部321和第二凸部322在接收电极块RX的电极部中交替设置,使得发射电极块TX的至少部分边缘呈锯齿形,接收电极320的至少部分边缘呈锯齿形,且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320的锯齿形边缘互相嵌合。本实施例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进一步增加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310与接收电极320耦合形成的互容值,并显著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3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凸部与凹部均为矩形的情况,实际应用中,凸部与凹部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的凸部与凹部,或者梯形的凸部与凹部,保证凸部与凹部的形状适配即可。
参见图1至图4,可选的,设置发射电极块TX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以及与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相接的至少一个分支电极部,至少一个分支电极部沿第二方向X延伸,至少一个分支电极部与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围合形成镂空部330;发射电极块TX的分支电极部的边缘与接收电极块RX的边缘相互嵌合,且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彼此分离。
示例性的,发射电极块TX包括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以及与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相接的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沿第二方向X延伸,且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在第二方向X上位于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的一侧,镂空部330的至少部分区域由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与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围合形成。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的边缘与接收电极块RX的边缘相互嵌合,例如发射电极块TX的第一凸部311和第二凹部312交替设置于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与接收电极块RX相交的部分区域,使得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与接收电极块RX相交的部分区域形成锯齿形边缘,接收电极块RX包括的第一凹部321和第二凸部322,使得接收电极块RX形成锯齿形边缘,且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和接收电极320的锯齿形边缘互相嵌合,以增加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耦合形成的互容值,并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可选的,也可以设置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的边缘与接收电极块RX的边缘相互嵌合。例如图3中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两部分发射电极块TX与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两部分接收电极块RX相交叠,可设置在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靠近与其相交叠的发射电极块TX的一侧边缘,与接收电极块RX的边缘相互嵌合,以增加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耦合形成的互容值,并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可选的,还可以设置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和分支电极部的边缘均与接收电极块RX的边缘相互嵌合。例如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与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相接,且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与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的边缘均与接收电极块RX的边缘相互嵌合,以增加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耦合形成的互容值,并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继续参见图1至图3以及图5,可选的,设置接收电极块RX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以及与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相接的至少一个分支电极部;发射电极块TX的至少一个分支电极部嵌合于接收电极块RX的分支电极部与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之间。
示例性的,接收电极块RX包括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以及与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相接的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沿第一方向Y延伸,发射电极块TX包括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嵌合于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与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相接围合形成的外边缘之间,以进一步增加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耦合形成的互容值,并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结合图1至图5,可选的,设置每一发射电极310和相交的接收电极320形成多个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在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中,发射电极块TX包括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以及与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相接的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第二分支电极部310c和第三分支电极部310d,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和第二分支电极部310c均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三分支电极部310d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三分支电极部310d的一端与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相接,第三分支电极部310d的另一端与第二分支电极部310c相接;在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中,接收电极块RX包括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和第五分支电极部320c,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五分支电极部320c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的一端与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相接,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的另一端与第五分支电极部320c相接;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嵌合于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和第五分支电极部320c之间,第五分支电极部320c嵌合于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第二分支电极部310c和第三分支电极部310d之间。
具体的,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中的两部分发射电极块TX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射电极块TX,两部分接收电极块RX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接收电极块RX。结合图1、图3和图4,一个完整的发射电极块TX包括四个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两个第二分支电极部310c和四个第三分支电极部310d,使得发射电极块TX形成关于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对称的结构,例如发射电极块TX形成近似“王”字形的结构。其中,每个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均包括第一子分支电极部310b(1)、第二子分支电极部310b(2)和第三子分支电极部310b(3),第一子分支电极部310b(1)和第三子分支电极部310b(3)均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二子分支电极部310b(2)沿第一方向Y延伸,上文所述的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沿第二方向X延伸,是指由第一子分支电极部310b(1)、第二子分支电极部310b(2)和第三子分支电极部310b(3)构成的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的整体结构的延伸趋势,是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中的第三子分支电极部310b(3)包括与第一主体电极部310a相接的部位,且第一子分支电极部310b(1)、第二子分支电极部310b(2)和第三子分支电极部310b(3)中均设置有镂空部。
结合图1、图3和图5,一个完整的接收电极块RX包括两个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和两个第五分支电极部320c,使得接收电极块RX形成关于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对称的结构,例如接收电极块RX同样可形成近似“王”字形的结构。发射电极块TX中的每个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均嵌合于第二主体电极部320a、第四分支电极部320b和第五分支电极部320c之间,接收电极块RX中的每个第五分支电极部320c均嵌合于第一分支电极部310b、第二分支电极部310c和第三分支电极部310d之间。这样能够使一个完整的接收电极块RX嵌合于周围的四个完整的发射电极块TX之间,一个完整的接收电极块RX嵌合于周围的四个完整的发射电极块TX之间,使得发射电极310和接收电极320形成紧密的嵌合式结构,以进一步增加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之间的交互面积,从而提高发射电极块TX与接收电极块RX耦合形成的互容值,并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在上述各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镂空部330中设置有虚设电极350,虚设电极350与电极部彼此分离。其中,虚设电极350与电极部彼此分离,即虚设电极350与发射电极块TX或接收电极块RX的电极部绝缘。在镂空部330中设置虚设电极350,能够避免镂空部330与发射电极块TX或接收电极块RX的电极部由于结构不同而出现显示效果差异,本方案有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设置虚设电极350的形状与镂空部330的形状适配。示例性的,结合图1、图3和图4,在镂空部330包括第一镂空部331以及与第一镂空部331相接的第二镂空部332时,可设置虚设电极350同样包括与第一镂空部331形状适配的第一虚设电极部351,并包括与第二镂空部332形状适配的第二虚设电极部352。第一镂空部331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为第一预设尺寸a1,第二镂空部332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为第二预设尺寸b1,第一虚设电极部351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为a2,第二虚设电极部352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为b2,其中a1-a2=b1-b2=d,d的数值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并保证d>0以使虚设电极350与发射电极块TX的电极部绝缘。通过设置镂空部330的尺寸使得发射电极块TX与第一电极层210的耦合面积减小,从而降低发射电极块TX与第一电极层210形成的容性负载的同时,还能通过设置虚设电极350来避免镂空部330所在区域与发射电极块TX的电极部所在区域出现显示效果差异,既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又保证了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设置镂空部330包括第一镂空部331以及与第一镂空部331相接的第二镂空部332,第一镂空部331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二镂空部332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一镂空部331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为第一预设尺寸a1,第二镂空部332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为第二预设尺寸b1,其中第一预设尺寸a1与第二预设尺寸b1的大小使得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320与一个发射电极310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
示例性的,发射电极块TX中包括两个镂空部330,每个镂空部330均包括第一镂空部331以及与第一镂空部331相接的第二镂空部332,第二镂空部332相接于第一镂空部331的两端,使得发射电极块TX中的每个镂空部330均形成近似于“凹”字形的结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镂空部331和第二镂空部332均为条形结构的情况,通过条形的第一镂空部331和第二镂空部332形成镂空部330时,可通过调整第一预设尺寸a1和第二预设尺寸b1的大小,来改变镂空部330的面积,直到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320与一个发射电极310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以获得最优的面积比例,从而减小发射电极块TX与显示功能层20中的第一电极层210的耦合面积,以减小二者耦合形成的寄生电容,并降低发射电极块TX与第一电极层210形成的容性负载,避免该负载影响触控采样,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率及报点率,并降低触控信号与显示驱动信号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6示意性的示出了图3中A区域的发射电极块TX、接收电极块RX以及连接相邻接收电极块RX的金属结构340的详细结构。结合图1至图6,可选的,显示功能层20包括多个发光器件;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均为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围绕发光器件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
其中,显示功能层20中的第一电极层210、发光层220和第二电极层230可形成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发光器件。网状结构的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存在多个中空区域D,中空区域D的位置与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器件的位置相对应,使得网状结构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围绕发光器件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由于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一般由金属材质构成,例如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均包括层叠的钛层、铝层和钛层,设置网状结构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围绕发光器件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能够使得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避让显示面板的像素发光区,从而避免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遮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连接相邻接收电极块RX的金属结构340也设置为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的金属结构340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围绕发光器件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这样能够避免金属结构340遮光。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均为网状结构时,发射电极块TX或接收电极块RX中的镂空部的面积的大小,与网状结构中的中空区域D的面积的大小无关。当发射电极块TX中包括镂空部时,镂空部是对网状结构的发射电极块TX中的电极部tx的一个整体区域进行镂空,该整体区域的面积大于围绕一个发光器件的网状结构的面积,接收电极块RX包括镂空部的情况同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镂空部330中设置有虚设电极350,虚设电极350与电极部彼此分离,虚设电极350为网状结构,且虚设电极350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围绕发光器件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虚设电极350避让显示面板的像素发光区,从而避免虚设电极350遮光,以保证显示效果。
为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发明人针对改进前的现有技术方案,以及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并提供了相关的实验数据。表1为改进前的现有技术方案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对比实验数据。
参见表1,在改进前的现有技术方案,以及图1和图3所示改进后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相交形成的一个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的尺寸相同。
Figure BDA0002870737030000211
表示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占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的面积之比,由于本方案的发射电极块TX中设置有镂空部330及虚设电极350,因此改进后的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比例有所降低。
Figure BDA0002870737030000212
表示接收电极块RX的面积占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的面积之比,由于本方案的接收电极块RX中设置有多个凹部,因此改进后的接收电极块RX的面积比例有所降低。
Figure BDA0002870737030000221
表示虚设电极350的面积占最小重复电极单元50的面积之比,虚设电极350的面积与镂空部330的面积近似相等,因此
Figure BDA0002870737030000222
还可用于表示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RX与一个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的比例,改进后的方案中该比例值为23.57%,满足本方案中15%至30%的比例区间。Cm为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之间的互电容,Cp_tx为发射电极块TX的寄生电容,Cp_rx为接收电极块RX的寄生电容,TXloading为发射电极块TX的容性负载(容抗),RX loading为接收电极块RX的容性负载(容抗)。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镂空部330的面积,占一个接收电极块RX与一个发射电极块TX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以及设置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的相邻边缘互相嵌合,提高了发射电极块TX和接收电极块RX之间的互容值,显著降低了发射电极块TX的寄生电容,使得发射电极块TX的容性负载TX loading降低到原来的80%左右,通过上述改善,有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采样率及报点率,并降低触控信号与显示驱动信号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表1
Figure BDA0002870737030000223
Figure BDA000287073703000023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显示装置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等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该显示装置100为手机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因而具有显示面板相应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
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发射电极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接收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其中所述发射电极包括多个发射电极块,所述接收电极包括多个接收电极块;所述发射电极块和所述接收电极块均包括电极部,且所述发射电极块和所述接收电极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由所述电极部围合形成的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面积占一个所述接收电极块与一个所述发射电极块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在15%至3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与相交的所述接收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边缘至少部分相互嵌合,且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彼此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与相交的所述接收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边缘的各个位置处相互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同层设置,所述发射电极块在与所述接收电极块相交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电极部包括凸部,所述接收电极块的电极部包括凹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设置区域相对应,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相互嵌合,且所述发射电极块与所述接收电极块彼此分离;
和/或,所述发射电极块在与所述接收电极块相交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电极部包括凹部,所述接收电极块的电极部包括凸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的设置区域相对应,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相互嵌合,且所述发射电极块与所述接收电极块彼此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块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电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相接的至少一个分支电极部,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围合形成所述镂空部;
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和/或所述分支电极部的边缘与所述接收电极块的边缘相互嵌合,且所述发射电极块与所述接收电极块彼此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电极块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主体电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相接的至少一个分支电极部;
所述发射电极块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部嵌合于所述接收电极块的所述分支电极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射电极和相交的所述接收电极形成多个最小重复电极单元,在所述最小重复电极单元中,所述发射电极块包括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电极部相接的第一分支电极部、第二分支电极部和第三分支电极部,所述第一分支电极部和所述第二分支电极部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分支电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分支电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支电极部相接,所述第三分支电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电极部相接;
在所述最小重复电极单元中,所述接收电极块包括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第四分支电极部和第五分支电极部,所述第四分支电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分支电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分支电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相接,所述第四分支电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分支电极部相接;
所述第一分支电极部嵌合于所述第二主体电极部、所述第四分支电极部和所述第五分支电极部之间,所述第五分支电极部嵌合于所述第一分支电极部、所述第二分支电极部和所述第三分支电极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中设置有虚设电极,所述虚设电极与所述电极部彼此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设电极的形状与所述镂空部的形状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包括第一镂空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镂空部相接的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镂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镂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预设尺寸,所述第二镂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二预设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
所述发射电极块和所述接收电极块均为网状结构,且所述网状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中设置有虚设电极,所述虚设电极与所述电极部彼此分离,所述虚设电极为网状结构,且所述虚设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1599056.5A 2020-12-29 2020-12-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684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9056.5A CN112684934B (zh) 2020-12-29 2020-12-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9056.5A CN112684934B (zh) 2020-12-29 2020-12-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4934A CN112684934A (zh) 2021-04-20
CN112684934B true CN112684934B (zh) 2022-09-02

Family

ID=75454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9056.5A Active CN112684934B (zh) 2020-12-29 2020-12-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4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7142B (zh) * 2021-05-25 2024-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339530A (zh) * 2022-09-07 2023-06-2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7475A (zh) * 2017-06-27 2017-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80079025A (ko) * 2016-12-30 2018-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셀 터치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CN108646952A (zh) * 2018-03-29 2018-10-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51092A (zh) * 2020-06-28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51091A (zh) * 2020-06-22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722762A (zh) * 2020-07-15 2020-09-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2114703A (zh) * 2020-09-10 2020-1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79025A (ko) * 2016-12-30 2018-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셀 터치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CN107357475A (zh) * 2017-06-27 2017-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46952A (zh) * 2018-03-29 2018-10-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51091A (zh) * 2020-06-22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651092A (zh) * 2020-06-28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722762A (zh) * 2020-07-15 2020-09-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2114703A (zh) * 2020-09-10 2020-1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4934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493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009382B1 (ko) 안테나가 구비된 터치 센서
US10227600B2 (en) Touch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0790310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metal connecting member to reduce contact resistance
US11320949B2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646952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940605B (zh) 显示面板
US9480147B2 (en) Touch window
US20160231853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502159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33424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CN109491544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3742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US202400296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954294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2024032593A1 (zh) 显示装置和触控结构
US2023040913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354310A (zh)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及触控显示屏
CN110580113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
US1150878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for improving touch effects
EP4075247A1 (en)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CN112732113B (zh) 显示面板
EP3678005A1 (en)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CN220154897U (zh) 一种触摸屏、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7426119U (zh) 一种与灯带结合的内置天线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