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5563B -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5563B
TWI655563B TW104111867A TW104111867A TWI655563B TW I655563 B TWI655563 B TW I655563B TW 104111867 A TW104111867 A TW 104111867A TW 104111867 A TW104111867 A TW 104111867A TW I655563 B TWI655563 B TW I6555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ne
sensing
driv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6590A (zh
Inventor
橋田裕功
原田貴浩
伴井香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Vts觸控感測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Vts觸控感測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Vts觸控感測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6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6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5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55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係具備:複數個第1電極(31DP),係沿第1方向排列且沿與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複數個第2電極(33SP),係沿第2方向排列且沿第1方向延伸;及透明介電體基板(33),係被複數個第1電極(31DP)排列的第1面和複數個第2電極(33SP)排列的第2面所挾持。第1電極(31DP)及第2電極(33SP)的組合係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構成一個格子圖案。該格子圖案之單位格子的各邊,係沿著相對於第1方向及第2方向形成既定角度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沿著一個方向排列的複數個電極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所具備的觸控感測器,係具備屬於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一例之驅動電極和感測電極,檢測手指等接觸顯示裝置的操作面的情況作為驅動電極和感測電極之間的靜電電容的變化。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所形成的影像係通過驅動電極和感測電極輸出到操作面。因此,驅動電極和感測電極係藉由例如具有相互隔著間隔排列的多數直線形狀之電極線的集合所構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2-79238號公報
驅動電極的電極線和感測電極的電極線,從驅動電極和感測電極積層的方向觀看,係形成有矩形格子形狀。另一方面,顯示面板具有沿著驅動電極排列的方向和感測電極排列的方向排列成矩陣狀的複數個畫 素,複數個畫素的每一者係由具有矩形格子形狀的黑色矩陣所劃分。因此,在顯示裝置中,會產生因應觸控感測器用電極所形成的矩形格子形狀和黑色矩陣所具有的矩形格子形狀而生的波紋,結果,輸出到操作面之影像的品質會降低。上述波紋並不限於觸控感測器用電極所形成的矩形格子形狀和黑色矩陣所具有的矩形格子形狀之組合,例如藉由具有複數個線圖案之類的重複的形狀、和觸控感測器用電極所形成的格子形狀的組合等也可共同產生。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可抑制波紋產生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一態樣係具備:複數個第1電極,係沿第1方向排列,且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的每一者係沿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複數個第2電極,係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且複數個前述第2電極的每一者係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及透明介電體基板,係被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排列的第1面和複數個前述第2電極排列的第2面所挾持。前述第1電極及前述第2電極包含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該等基準圖案要素具有在前述第1電極和前述第2電極中以個別制定的方向之基準方向為基準而定的圖案形狀。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包含1條主線及1條副線;前述主線係在前述基準方向和形成58°以上68°以下的角度之方向的主線方向上從第1主端點朝第2主端點呈直線狀延伸;前述副線 係在與前述主線正交的方向上從前述第2主端點朝副端點呈直線狀延伸且具有前述主線的一半的長度,前述副端點相對於前述副線是位在前述主線方向之其他的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前述第1主端點。前述第1電極的前述基準方向為前述第1方向;前述第2電極的前述基準方向為前述第2方向;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和複數個前述第2電極的組合在與前述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係構成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一個格子圖案,前述格子圖案的單位格子為一個邊具有與前述副線相同長度的正方形。
觸控面板的一態樣係具備:上述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覆蓋前述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覆蓋層;和測定前述第1電極和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靜電電容之週邊電路。
顯示裝置的一態樣具備:顯示面板,係具有沿著前述第1方向和前述第2方向排列成矩陣狀的複數個畫素,且使用前述畫素來顯示資訊;前述觸控面板;和驅動電路,係驅動前述觸控面板。前述觸控面板係以透過前述顯示面板所顯示的前述資訊之方式構成。
具備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通常具備有分別沿著第1電極所排列的方向之第1方向和第2電極所排列的方向之第2方向,排列成矩陣狀的複數個畫素。根據上述構成,第1電極和第2電極所形成的正方形係相對於複數個畫素排列的方向,具有58°以上68°以下的傾斜。因此,在顯示裝置中,可抑制基於觸控感測器用電極中的複數個電極的配列和複數個畫素的配列而產生波紋的情況。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其他態樣中,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亦可包含兩條輔助線。例如,兩條前述輔助線各自在前述副線的延伸方向上呈直線狀延伸且具有與前述副線相同的長度。且,兩條前述輔助線中的一者係從前述第2主端點延伸,兩條前述輔助線中的另一者係從前述副端點延伸。
在另一態樣中,兩條前述輔助線各自亦可沿著前述主線方向呈直線狀延伸且具有與前述副線相同的長度。且兩條前述輔助線中的一者係從前述第1主端點延伸,兩條前述輔助線中的另一者係從前述第2主端點延伸。
根據上述各構成,由於係在一個基準圖案要素中進一步加入兩條輔助線,所以與不具有這樣的輔助線的基準圖案要素相比較,成為基準圖案要素之重複的部分係在一個格子圖案中擴大。結果,由於藉由基準圖案要素的重複所構成的部分在格子圖案中變廣,所以可減輕格子圖案的設計所需的負荷。
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其他態樣中,各個前述第1電極係具備沿著前述第1方向排列的複數條第1電極線,複數條前述第1電極線的每一者係包含沿著與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各個前述第2電極係具備沿著前述第2方向排列的複數條第2電極線,複數條前述第2電極線的每一者係包含沿著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在前述俯視中,前述第1電極係與前述 第2電極分別交叉;前述第1電極較佳為在每個與前述第2電極交叉的部分,具有連接在前述第1方向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線彼此之至少1條第1連接線。又,前述第2電極較佳為在每個與前述第1電極交叉的部分,進一步具有連接在前述第2方向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線彼此之至少1條第2連接線。
根據上述構成,即便連接於其他的第1電極線之第1電極線在第2方向的中途被切斷,第1電極線的一部分也有通過其他的第1電極線而發揮作為第1電極之可能性。又,即便連接於其他的第2電極線之第2電極線在第1方向的中途被切斷,第2電極線的一部分也有通過其他的第2電極線而發揮作為第2電極之可能性。因此,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對於第1電極或第2電極中之電極線的切斷之耐受性變高。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其他態樣進一步具備第1虛擬部,其係位在前述第1面中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且與前述第1電極電性絕緣。亦可為各個前述第1電極具備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1寬幅部、和連接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1寬幅部之間的第1窄幅部,各個前述第1寬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且各個前述第1窄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前述第1虛擬部具有與前述第2電極面對面的部分,且在前述俯視中構成前述格子圖案的一部分。
在上述態樣中,較佳為前述第1虛擬部的一部分和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分係在一個前述單位格子中構成各別的邊。
形成於與第1電極不同的面之第2電極有可能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由第1電極間的間隙被辨識,且被辨識為與第1電極不同的構造體。關於這點,根據上述各態樣,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在第1電極間的間隙設有與第2電極面對面的第1虛擬部,亦藉由此第1虛擬部來構成格子圖案。因此,可抑制第1電極和第2電極被辨識為彼此不同的構造體之可能性。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其他態樣進一步具備:第1虛擬部,係在前述第1面位於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且與前述第1電極電性絕緣;及第2虛擬部,係在前述第2面位於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且與前述第2電極電性絕緣。亦可為各個前述第1電極係具備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1寬幅部、和連接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1寬幅部之間的第1窄幅部,各個前述第1寬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且各個前述第1窄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又,亦可為各個前述第2電極係具備沿前述第1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2寬幅部、和連接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2寬幅部之間的第2窄幅部,各個前述第2寬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且各個前述第2窄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 素。前述第1寬幅部係位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且位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2寬幅部之間;前述第2寬幅部係位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且位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1寬幅部之間。較佳為在前述俯視中,前述第1虛擬部及前述第2虛擬部構成前述格子圖案的一部分,前述第1窄幅部係與前述第2窄幅部面對面,前述第1寬幅部係與前述第2虛擬部面對面,前述第2寬幅部係與前述第1虛擬部面對面。
在上述態樣中,較佳為前述第1虛擬部的一部分和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分係在一個前述單位格子中構成各別的邊,前述第2虛擬部的一部分和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分係在一個前述單位格子中構成各別的邊。
根據上述各態樣,在俯視中第1寬幅部和第2寬幅部難以相互重疊,第1寬幅部和第2寬幅部之間之靜電電容的變化係藉由觸控感測器所具備的週邊電路測定。因此,與在俯視下相互重疊的第1寬幅部和第2寬幅部之間之靜電電容的變化藉由週邊電路測定的構成相比,例如,當人的手指之類的導體接近第1寬幅部和第2寬幅部之間時,形成於第1寬幅部和第2寬幅部之間的靜電電容會大幅改變。因此,在具備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觸控感測器中,檢測人的手指所接觸的位置之感度會提高。
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其他態樣中,在前述俯視中,包含前述第1電極及第1虛擬部的群組與前述第2電極亦可具有彼此相同的色相,且明度及彩度的至少一者是不同的。
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其他態樣中,在前述俯視中,包含前述第1電極及第1虛擬部的群組與前述第2電極亦可具有彼此不同的顏色的屬性。
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其他態樣中,各個前述第1電極中通過前述第1方向的中央的直線為第1直線,各個前述第2電極中通過前述第2方向的中央的直線為第2直線,具有由相互相鄰的兩條前述第1直線和相互相鄰的兩條前述第2直線所包圍的矩形形狀之區域為一個單位區域。在前述單位區域中,包含於各個前述第1電極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中位於前述第1方向的一端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為第1起點圖案要素,包含於各個前述第2電極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中位於前述第2方向的一端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為第2起點圖案要素。前述第1起點圖案要素亦可依各前述單位區域沿前述第1方向連續有複數個,前述第2起點圖案要素亦可依各前述單位區域沿前述第2方向連續有複數個。較佳為與一個前述第1起點圖案要素相連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係朝向在前述第2方向相鄰的前述單位區域中之其他的前述第1起點圖案要素延伸,與一個前述第2起點圖案要素相連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係朝向在前述第1方向相鄰的前述單位區域中之其他的前述第2起點圖案要素延伸。
根據上述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其他態樣,當構成格子圖案之複數個線段的各個所具有之相對於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傾斜變更時,制定第1電極線及第2電極線的位置作為包含基準圖案要素的電極線。因此,可使於設計第1電極線及第2電極線的負荷變小。
根據本發明,可抑制波紋產生。
10‧‧‧顯示面板
10S‧‧‧顯示面
11‧‧‧下側偏光板
12‧‧‧薄膜電晶體基板
13‧‧‧TFT層
14‧‧‧液晶層
15‧‧‧彩色濾光片層
15a‧‧‧黑色矩陣
15B‧‧‧藍著色層
15G‧‧‧綠著色層
15P‧‧‧畫素
15R‧‧‧紅著色層
16‧‧‧彩色濾光片基板
17‧‧‧上側偏光板
20‧‧‧觸控面板
20S‧‧‧操作面
21‧‧‧觸控感測器用電極
21C‧‧‧單元
22‧‧‧覆蓋層
23‧‧‧透明黏著層
31‧‧‧透明基板
31DP、31DP1、31DPn‧‧‧驅動電極
31DPa‧‧‧驅動檢測部
31DPb‧‧‧驅動連接部
31DPc‧‧‧驅動間隙
31L‧‧‧驅動電極線
31RP、33RP‧‧‧基準圖案要素
31P‧‧‧墊
31S‧‧‧驅動面
32‧‧‧透明黏著層
33‧‧‧透明介電體基板
33L‧‧‧感測電極線
33S‧‧‧感測面
33SP、33SP1、33SPn‧‧‧感測電極
33SPa‧‧‧感測檢測部
33SPb‧‧‧感測連接部
33SPc‧‧‧感測間隙
34‧‧‧選擇電路
35‧‧‧檢測電路
35a‧‧‧訊號取得部
35b‧‧‧訊號處理部
36‧‧‧控制部
La‧‧‧輔助線
Lm‧‧‧主線
Ls‧‧‧副線
Lcd、Lcd1、Lcd2‧‧‧驅動連接線
Lcs‧‧‧感測連接線
Ls1‧‧‧交叉副線
Pa1‧‧‧第1輔助端點
Pa2‧‧‧第2輔助端點
Pm1‧‧‧第1主端點
Pm2‧‧‧第2主端點
Pm3‧‧‧中點
Ps‧‧‧副端點
SD‧‧‧驅動電極線區域
SS‧‧‧感測電極線區域
WP1‧‧‧第1畫素寬
WP2‧‧‧第2畫素寬
WP3‧‧‧第3畫素寬
圖1為顯示將本發明具體化之第1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平面構造之俯視圖,且是依彼此相異之構成要素的一部分重疊的順序形成缺口來顯示之圖。
圖2為顯示圖1之顯示裝置的剖面構造之剖面圖。
圖3為用以說明圖1之顯示裝置的觸控面板的電性構成之方塊圖。
圖4為顯示圖1之顯示裝置的驅動電極線的配置之俯視圖。
圖5為將圖4的2點鏈線所包圍的區域A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6為將圖4的2點鏈線所包圍的區域B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7為顯示圖1之顯示裝置的驅動電極線和感測電極線的配置的關係之俯視圖。
圖8為將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9為顯示圖8的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線和感測電極線的配置之關係的俯視圖。
圖10為顯示將本發明具體化之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平面構造之俯視圖,其係依彼此相異之構成要素的一部分重疊的順序形成缺口來顯示之圖。
圖11為顯示圖10之顯示裝置的驅動電極線的配置之俯視圖。
圖12為顯示圖10之顯示裝置的驅動電極線與感測電極線的配置關係之俯視圖。
圖13為用以說明圖10的顯示裝置的動作之圖。
圖14為用以說明圖1的顯示裝置的動作之圖。
圖15為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線的配置之俯視圖。
圖16為顯示圖15的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線和感測電極線的配置關係之俯視圖。
圖17為顯示其他變形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構造之剖面圖。
圖18為顯示另一其他變形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構造之剖面圖。
圖19為將第1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20為將圖19的第1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和感測電極的一部分重疊的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21為將第2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基準圖案要素和感測電極的基準圖案要素重疊的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且是用以說明輔助線的位置的候補之圖。
圖22為將第3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連同虛擬部一起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23為將圖22的第3變形例之驅動檢測部連同虛擬部一起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24為將圖22的第3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和感測電極的一部分重疊的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25為將第4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26為將圖25的第4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和感測電極的一部分重疊的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27為將第5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28為將圖27的第5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且是說明起點圖案要素的位置之圖。
圖29為將圖27的第5變形例之感測電極的一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圖30為將圖27的第5變形例之驅動電極的一部分和感測電極的一部分重疊的部分加以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圖。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至圖7,說明將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具體化的第1實施形態。以下,依序說明顯示裝置的構成、觸控面板的電性構成、驅動電極的構成、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構成、及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作用。
[顯示裝置]
參照圖1說明顯示裝置的構成。圖1中,為了方便說明顯示裝置所具備的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於驅動面的驅動電極、及形成於感測面的感測電極的構成,將彩色濾光片層、驅動電極及感測電極誇大顯示。又,圖1中,以示意方式顯示驅動電極所具備的驅動電極線和感測電極所具備的感測電極線。
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係藉由一個透明黏著層貼合例如作為液晶面板的顯示面板10和觸控面板20而成的積層體,具有驅動觸控面板20的驅動電路。在顯示面板10的表面,劃分形成矩形形狀的顯示面10S,在顯示面10S顯示根據來自外部的影像資料的影像等的資訊。若是在顯示面板10和觸控面板20的相對位置藉由框體等其他構成固定之前提下,則亦可省略透明黏著層。
顯示面板10具備彩色濾光片層15,在彩色濾光片層15中,黑色矩陣15a具有由沿著一方向的第1方向D1和與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排列的複 數個單位格子所構成的格子形狀。在構成黑色矩陣15a的各單位格子所劃分的區域,設置用以顯示紅色的紅著色層15R、用以顯示綠色的綠著色層15G及用以顯示藍色的藍著色層15B之任一者。
在彩色濾光片層15中,例如,複數個紅著色層15R、複數個綠著色層15G及複數個藍著色層15B的各個係沿著第2方向D2排列。
一個畫素15P包含一個紅著色層15R、一個綠著色層15G及一個藍著色層15B。複數個畫素15P係在維持著第1方向D1上的紅著色層15R、綠著色層15G及藍著色層15B排列的順序之狀態下,沿著第1方向D1排列。各畫素15P中沿著第1方向D1的寬度為第1畫素寬WP1,沿著第2方向D2的寬度為第2畫素寬WP2,各著色層中沿著第1方向D1的寬度為第3畫素寬WP3。第1畫素寬WP1、第2畫素寬WP2及第3畫素寬WP3各設定為對應顯示裝置的解析度等的值。
觸控面板20係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係藉由透明黏著層23貼合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和覆蓋層22而成的積層體。觸控面板20係供透過顯示面板10所顯示的資訊。覆蓋層22係藉由玻璃基板或樹脂薄膜等形成,覆蓋層22中之與透明黏著層23為相反側的面係發揮作為觸控面板20的操作面20S之功能。透明黏著層23具有供顯示於顯示面10S的影像透過的光透過性,透明黏著層23的形成材料,係可使用例如聚醚系黏著劑或丙烯酸系黏著劑。
作為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的構成要素之透明基板31係與形成於顯示面板10的顯示面10S的整體重疊,使形成於顯示面10S的影像透過。透明基板31係例如由透明玻璃基板或透明樹脂薄膜等的基材所構成,可為由一個基材所構成的單層構造,也可為重疊有兩個以上的基材之多層構造。
透明基板31中之與顯示面板10為相反側的面係設定為驅動面31S。在透明基板31的驅動面31S,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係沿著第1方向D1排列,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的每一者係沿著與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延伸。各驅動電極31DP具備位於第2方向D2端部的一個墊31P、和沿著第2方向D2延伸的複數條驅動電極線31L,複數條驅動電極線31L係在第2方向D2的端部與一個墊31P連接。
各驅動電極線31L係由具有圖案形狀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所構成,該圖案形狀係以在驅動電極31DP中被制定之作為基準方向的第1方向D1為基準而定。驅動電極31DP為第1電極的一例。
各驅動電極31DP的形成材料可使用銅或鋁等的金屬膜、氧化鋅等的金屬氧化物膜、及包含氧化銦錫或氧化銦鎵鋅等的複合氧化物膜。複合氧化物膜包含銦、錫、鎵及鋅等的金屬氧化物。又,各驅動電極31DP的形成材料也可使用銀奈米線、導電性高分子膜及石墨烯膜等的導電膜。
驅動電極31DP的每一者係個別地連接於選擇電路,且藉由接收選擇電路供給的驅動訊號,對應的驅動電極DP被選擇電路所選擇。
驅動面31S及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係藉由一個透明黏著層32貼合於透明介電體基板33。透明黏著層32具有供顯示於顯示面10S的影像透過的光透過性,將驅動面31S及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和透明介電體基板33黏著。透明黏著層32係使用例如聚醚系黏著劑或丙烯酸系黏著劑等。透明黏著層32及透明介電體基板33構成介電體基材,在介電體基材的背面形成有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
透明介電體基板33係例如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透明樹脂薄膜或透明玻璃基板等的基材所構成,可具有由一個基材所構成的單層構造,也可具有將兩個以上的基材重疊而成的多層構造。透明介電體基板33具有使顯示於顯示面10S的影像透過的光透過性、和適於檢測電極間之靜電電容的相對介電常數。
透明介電體基板33中之與透明黏著層32為相反側的面係設定為感測面33S。在透明介電體基板33的感測面33S,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係沿著第2方向D2排列,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的每一者係沿著與第2方向D2正交的第1方向D1延伸。各感測電極33SP具備位於第1方向D1的端部之一個墊33P和沿著第1方向D1延伸的複數條感測電極線33L,複數條感測電極線33L係在第1方向D1的端部與一個墊33P連接。
各感測電極線33L係由具有圖案形狀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所構成,該圖案形狀係以在感測電極33SP中被制定之作為基準方向的第2方向D2為基準而定。感測電極33SP為第2電極的一例。
各感測電極33SP的形成材料係與上述驅動電極31DP同樣,可使用銅或鋁等的金屬膜、氧化鋅等的金屬氧化物膜、及氧化銦錫或氧化銦鎵鋅等的複合氧化物膜。複合氧化物膜包含銦、錫、鎵及鋅等的金屬氧化物。又,各感測電極33SP的形成材料,也可使用銀奈米線、導電性高分子膜及石墨烯膜等的導電膜。
感測電極33SP的每一者係個別地連接於檢測電路,藉由檢測電路檢測各感測電極33SP的電壓。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選擇電路及檢測電路係觸控感測器的一例。
感測面33S及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係藉由上述透明黏著層23貼合於覆蓋層22。
如圖2所示,在觸控面板20中,從接近顯示面板10的構成要素依序設置有透明基板31、驅動電極31DP、透明黏著層32、透明介電體基板33、感測電極33SP、透明黏著層23、覆蓋層22。其中,透明介電體基板33係被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和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所挾持。
透明黏著層32係覆蓋作為驅動電極31DP的構成要素之各驅動電極線31L的周圍,一邊埋住相鄰的驅動電極線31L之間,一邊位於驅動電極31DP和透 明介電體基板33之間。又,透明黏著層23係覆蓋作為感測電極33SP的構成要素之各感測電極線33L的周圍,一邊埋住相鄰的感測電極線33L之間,一邊位於感測電極33SP和覆蓋層22之間。在此等構成要素中,亦可省略透明黏著層23及透明基板31的至少一者。
又,在顯示面板10中,從離觸控面板20較遠的構成要素開始依序如下述般排列顯示面板10的複數個構成要素。即,從遠離觸控面板20的構成要素開始依序設置有下側偏光板11、薄膜電晶體(以下稱為TFT)基板12、TFT層13、液晶層14、彩色濾光片層15、彩色濾光片基板16及上側偏光板17。其中,在TFT層13,構成次畫素的畫素電極設置成矩陣狀。且,在彩色濾光片層15中,黑色矩陣15a係劃分具有與各個次畫素面對面之矩形形狀的複數個區域,在黑色矩陣15a劃分的各區域設置有將白色光變成紅色、綠色、及藍色中之任一顏色的光的著色層。
顯示面板10亦可不是液晶面板,亦可為例如有機EL面板等。
在省略透明黏著層23的構成中,覆蓋層22面中之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面被設定為感測面33S,藉由將形成於感測面33S的一個薄膜圖案化,亦可形成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
又,在製造觸控面板20時,亦可採用藉由透明黏著層23貼合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和覆蓋層22的方法,作為與這樣的製造方法不同的其他例子,亦可採 用以下的製造方法。亦即,在樹脂薄膜等的覆蓋層22直接地或是隔著基底層形成由銅等的導電性金屬所構成的薄膜層,在薄膜層上形成具有感測電極的圖案形狀之阻劑層。其次,藉由使用氯化鐵等的濕蝕刻法,將薄膜層加工成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而得到第1薄膜。又,與感測電極33SP同樣地,將形成於其他樹脂薄膜的薄膜層加工成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而得到第2薄膜。然後,第1薄膜和第2薄膜係以挾著透明介電體基板33的方式,藉由透明黏著層貼附於透明介電體基板33。
[觸控面板的電性構成]
參照圖3,說明觸控面板20的電性構成。又,以下,說明互電容式觸控面板20的電性構成來作為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20之一例。
如圖3所示,觸控面板20具備有選擇電路34、檢測電路35及控制部36。選擇電路34可連接於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檢測電路35可連接於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控制部36係連接於選擇電路34和檢測電路35。
控制部36產生並輸出開始時序訊號(start timing signal),該開始時序訊號係用於使選擇電路34開始產生對各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訊號。控制部36產生並輸出掃描時序訊號,該掃描時序訊號係用於使選擇電路34對被供給驅動訊號的對象從第一個驅動電極31DP朝第n個驅動電極31DP依序進行掃描。
另一方面,控制部36產生並輸出開始時序訊號,該開始時序訊號係用於使檢測電路35開始檢測在各感測電極33SP流動的電流。控制部36產生並輸出掃描時序訊號,該掃描時序訊號係用於使檢測電路35從第一個感測電極33SP朝第n個感測電極33SP依序掃描檢測的對象。
選擇電路34係根據控制部36輸出的開始時序訊號而開始產生驅動訊號,且根據控制部36輸出的掃描時序訊號,對驅動訊號的輸出目的地從第一個驅動電極31DP1朝第n個驅動電極31DPn進行掃描。
檢測電路35具備訊號取得部35a和訊號處理部35b。訊號取得部35a根據控制部36輸出的開始時序訊號而開始取得在各感測電極33SP產生之屬於類比訊號的電流訊號。然後,訊號取得部35a根據控制部36輸出的掃描時序訊號而從第一個感測電極33SP1朝第n個感測電極33SPn掃描電流訊號的取得來源。
訊號處理部35b係處理訊號取得部35a取得的各電流訊號,產生數位值的電壓訊號,將產生的電壓訊號朝控制部36輸出。依此方式,選擇電路34和檢測電路35係藉由從隨著靜電電容的變化而改變的電流訊號產生電壓訊號,來測定驅動電極31DP與感測電極33SP之間的靜電電容的變化。選擇電路34及檢測電路35係週邊電路之一例。
控制部36係根據訊號處理部35b輸出的電壓訊號,檢測在觸控面板20中使用者的手指碰觸的位置。
此外,觸控面板20不限於上述的互電容式觸控面板20,亦可為自電容式觸控面板。
[驅動電極]
參照圖4至圖6,說明驅動電極31DP的構成。圖4係顯示驅動電極31DP的一部分的平面構造之俯視圖,圖4中,為了方便說明驅動電極31DP的複數條驅動電極線的配置,而將驅動電極線的線寬誇大顯示。雖然感測電極33SP與驅動電極31DP相比,感測電極33SP的基準圖案要素的基準方向為第2方向D2這點是相異的,但是感測電極33SP的基準圖案要素的構成係與驅動電極31DP的基準圖案要素的構成彼此相等。因此,以下,詳細說明驅動電極31DP的構成,關於感測電極33SP的構成,則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如圖4所示,各驅動電極31DP具備有沿著第1方向D1排列的複數條驅動電極線31L,例如15條驅動電極線31L。各驅動電極線31L係由沿著第2方向D2排列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2條驅動電極線31L之間的間隔,不論是在一個驅動電極31DP的內部,還是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1DP之間,均為彼此相等。
其中,構成一個驅動電極31DP的15條驅動電極線31L的每一者,係與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31L電性連接,另一方面,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1DP彼此沒有電性連接。
圖4所示的2點鏈線中,沿著第2方向D2延伸的直線係位於第1方向D1中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1DP間的直線。由沿著第2方向D2延伸且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兩條2點鏈線所挾持的區域,係顯示一個驅動電極31DP所佔據的範圍之驅動電極線區域SD。另一方面,圖4所示的2點鏈線中,沿著第1方向D1延伸的直線,係位於第2方向D2中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33SP間的直線。由沿著第1方向D1延伸且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兩條2點鏈線所挾持的區域,係顯示一個感測電極33SP所示之範圍的感測電極線區域SS。
從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方向觀看,一個驅動電極31DP係與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的每一個分別呈立體交叉,一個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電極線區域SD係與複數條感測電極線區域SS呈立體交叉。換言之,在從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方向觀看的俯視中,係以一個驅動電極31DP與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的每一個分別交叉的方式,使驅動電極31DP及感測電極33SP呈立體配置。且,一個驅動電極線區域SD和一個感測電極線區域SS呈立體交叉的區域為一個單元21C。換言之,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一個單元係一個驅動電極線區域SD和一個感測電極線區域SS交叉重疊的區域。各單元21C係用於規定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之靜電電容的初始值、及人的手指等的接觸所導致之靜電電容的變化之單位。
因此,在各驅動電極31DP中,複數個單元21C係沿著第2方向D2排列,另一方面,在各感測電極33SP中,複數個單元21C係沿著第1方向D1排列。
圖5係將圖4中由2點鏈線所包圍的區域A放大顯示的部分放大圖,圖5中,為了方便說明構成基準圖案要素31RP之電極線的配置,而將電極線的線寬誇大顯示。
如圖5所示,基準圖案要素31RP係由1條主線Lm、1條副線Ls,及兩條輔助線La所構成。主線Lm具有與驅動電極31DP中之屬基準方向的第1方向D1形成屬既定角度的主線角度θ之直線形狀,主線Lm係由第1主端點Pm1延伸至第2主端點Pm2。主線角度θ係包含在58°以上68°以下的範圍之既定角度,較佳為63.435°。與第1方向D1形成主線角度θ的方向為主線方向。
副線Ls係沿著與主線Lm正交的延伸方向,具有從第2主端點Pm2延伸至副端點Ps的直線形狀,副線Ls的長度係主線Lm之一半的長度。當副線Ls的長度為單位長度LRP時,主線Lm的長度為2LRP。副端點Ps相對於具有該副端點Ps的副線Ls,相當於位於副線Ls的主線方向之其他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第1主端點Pm1。
輔助線La的每一者係具有沿著副線Ls所延伸的方向之延伸方向延伸的直線形狀,且具有與副線Ls相同的長度。也就是說,輔助線La的長度為單位長度 LRP。兩條輔助線La中,一條輔助線La係從第2主端點Pm2延伸到第2輔助端點Pa2,另一條輔助線La係從副端點Ps延伸到第1輔助端點Pa1。
主線Lm、副線Ls及輔助線La之每一者的線寬為例如0.1μm以上12μm以下。
各基準圖案要素31RP係仿效具有與副線Ls相同長度之正方格子的一部分的形狀,該副線Ls具有單位長度LRP。也就是說,各基準圖案要素31RP係仿效二維正方格子的正方形之形狀,該二維正方格子係構成主線Lm沿主線方向延伸的邊,且構成副線Ls及輔助線La沿著與主線Lm正交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邊。二維正方格子具有屬單位格子的正方形呈二維連續的形狀。當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和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夾著透明介電體基板33立體重疊時,第1主端點Pm1、第2主端點Pm2、副端點Ps、第1輔助端點Pa1及第2輔助端點Pa2係位於正方格子的格子點。因此,驅動電極31DP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和感測電極33SP的基準圖案要素具有相互交叉的點,即重疊的點,但不具有構成正方格子的相同的邊的線段。
圖6係將圖4中由2點鏈線所包圍的區域B放大顯示的部分放大圖,圖6中,為了方便說明驅動電極線31L的配置,而將電極線的線寬誇大顯示。
如圖6所示,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各驅動電極線31L係由沿著第2方向D2排列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複數條驅動電極線31L沿著第1 方向D1排列。各驅動電極線31L中,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包含的副線Ls係與劃分一個感測電極線區域SS的直線交叉之交叉副線Ls1。驅動電極31DP進一步具有從第2主端點Pm2沿著主線方向延伸,且具有與副線Ls相同長度的驅動連接線Lcd。
驅動連接線Lcd係將位於一個單元21C內部的2條驅動電極線31L相互電性連接。驅動連接線Lcd係從第2主端點Pm2到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31L中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具有的第1輔助端點Pa1為止。驅動連接線Lcd係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與構成一個感測電極33SP之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一部分重疊。或者,驅動連接線Lcd亦可為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沒有與構成一個感測電極33SP之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一部分重疊。
在一個驅動電極31DP中,沿著第1方向D1排列的14條驅動連接線Lcd構成一個連接線群,連接線群係沿著第2方向D2按每個單元21C設置。
屬驅動電極31DP的構成要素之驅動電極線31L,亦可藉由形成於驅動面31S的一個薄膜經由遮罩蝕刻而形成,亦可藉由使用遮罩的物理蒸鍍法例如真空蒸鍍或濺鍍法形成。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
參照圖7,說明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構成。圖7係表示從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層疊的方 向觀看的平面構造的俯視圖。圖7中,為了方便說明驅動電極31DP的複數條驅動電極線31L的配置和感測電極33SP的複數條感測電極線33L的配置,而將各電極線的線寬誇大顯示。又,圖7中,為了簡單區別驅動電極31DP的複數條驅動電極線31L和感測電極33SP的複數條感測電極線33L,而以相對較細的線顯示驅動電極線31L,另一方面,以相對較粗的線顯示感測電極線33L。
如圖7所示,感測電極33SP具備有沿著第2方向D2排列的複數條感測電極線33L,例如15條感測電極線33L。各感測電極線33L係由沿著第1方向D1排列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構成。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2條感測電極線33L之間的間隔,不論是在一個感測電極33SP的內部,還是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33SP之間,均為彼此相等。
其中,構成一個感測電極33SP的15條感測電極線33L的每一者,係與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線33L電性連接,另一方面,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33SP彼此沒有電性連接。
又,在感測電極33SP中,在圖7中由2點鏈線所包圍的區域C,與驅動電極31DP同樣,設有沿第2方向D2排列的複數條感測連接線Lcs。各感測連接線Lcs係連接第2方向上相互相鄰的2條感測電極線33L。
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各驅動電極31DP係以與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的全部重疊的方式,使驅動電極31DP及感測電極33SP呈立體的配 置。各驅動電極31DP係與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的各個協同動作,而形成1邊的長度為單位長度LRP的正方格子。正方格子係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以主線角度θ相對於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的每一者傾斜。詳言之,正方格子的4個邊係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以主線角度θ相對於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的每一者傾斜。換言之,正方格子具有相對於第1方向D1以主線角度θ傾斜的2邊、及相對於第2方向D2以主線角度θ傾斜的2邊。在透明介電體基板33的感測面33S設有感測電極33SP的區域中,在上述俯視中正方格子無間隙地設置。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作用] [波紋的評價] [實施例]
在滿足以下條件的顯示裝置中,以目視評價在操作面20S是否產生波紋(moire)。
‧電極線的線寬 7μm
‧主線角度θ 58°以上68°以下
‧第1畫素寬WP1 84.6μm以上633μm以下
‧第2畫素寬WP2 84.6μm以上633μm以下
‧第3畫素寬WP3 28.2μm以上211μm以下
在滿足此種條件的顯示裝置中,將正方格子的單位長度LRP設為以下範圍,即將正方格子的對角線長度設為以下範圍,評價在操作面20S是否產生波紋。
‧單位長度LRP 71μm以上396μm以下
‧對角線長度 100μm以上560μm以下
在實施例中,當正方格子的單位長度LRP包含於以下的範圍之任一者時,操作面20S的波紋會受到抑制。亦即,在實施例中,當單位長度LRP包含於92μm以上113μm以下的範圍、170μm以上212μm以下的範圍、240μm以上247μm以下的範圍、283μm、311μm以上354μm以下的範圍、375μm以上382μm以下的範圍、及396μm的任一者時,波紋會受到抑制。
如此,根據實施例,在正方格子的單位長度LRP的諸多範圍中,可抑制在操作面20S產生波紋。
[比較例1]
與實施例相比較,在僅將主線角度θ變更如下的顯示裝置中,以目視評價在操作面20S是否產生波紋。作為評價對象之正方格子的單位長度LRP的範圍亦設為與實施例相同的範圍。
‧主線角度θ 85°以上90°以下
比較例1中,在單位長度LRP的所有範圍中,在操作面20S產生波紋。
[比較例2]
與實施例相比較,在僅將主線角度θ變更如下的顯示裝置中,以目視評價在操作面20S是否產生波紋。作為評價對象之正方格子的單位長度LRP的範圍亦設為與實施例相同的範圍。
‧主線角度θ 75°以上且小於85°
在比較例2中,僅當單位長度LRP包含於以下的範圍,即71μm以上133μm以下的範圍及240μm以上247μm以下的範圍時,操作面20S的波紋會受到抑制。
如此,雖然在比較例2中也存在可抑制波紋的單位長度LRP的範圍,但是與實施例相比極少。所以,導致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可設定的單位長度LRP被限定為僅在既定範圍。因此,可以說比較例2的主線角度θ不是作為驅動電極31DP之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主線角度θ、及感測電極33SP之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主線角度θ的較佳範圍。
[比較例3]
與實施例相比較,在僅將主線角度θ變更如下的顯示裝置中,以目視評價在操作面20S是否產生波紋。作為評價對象之正方格子的單位長度LRP的範圍也設為與實施例相同的範圍。
‧主線角度θ 大於68°且小於75°
在比較例3中,僅當單位長度LRP包含於以下的範圍,即92μm、127μm以上134μm以下的範圍、及255μm以上262μm以下的範圍之任一者時,操作面20S的波紋會受到抑制。
如此,雖然在比較例3中也存在可抑制波紋的單位長度LRP的範圍,但是與實施例相比極少。所以,導致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可設定的單位長度LRP被限定為僅在既定範圍。因此,可以說比較例3的主線 角度θ不是作為驅動電極31DP之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主線角度θ、及感測電極33SP之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主線角度θ的較佳範圍。
[比較例4]
與實施例相比較,在僅將主線角度θ變更如下的顯示裝置中,以目視評價在操作面20S是否產生波紋。作為評價對象之正方格子的單位長度LRP的範圍也設為與實施例相同的範圍。
‧主線角度θ 45°以上且小於58°
在比較例4中,僅當單位長度LRP包含於以下的範圍,即71μm以上85μm以下的範圍、156μm以上198μm以下的範圍、及290μm以上304μm以下的範圍之任一範圍時,操作面20S的波紋會受到抑制。
如此,雖然在比較例4中也存在可抑制波紋的單位長度LRP的範圍,但是與實施例相比極少。所以,導致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可設定的單位長度LRP被限定為僅在既定範圍。因此,可以說比較例4的主線角度θ不是作為驅動電極31DP之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主線角度θ、及感測電極33SP之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主線角度θ的較佳範圍。
[對於切斷的耐受性]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所具備的各驅動電極31DP係按每個單元21C具有驅動連接線Lcd的群組,且各感測電極33SP係按每個單元21C具有感測連接線Lcs的群組。因此,即便例如屬一個驅動電極31DP的構成 要素之一條驅動電極線31L在第2方向D2的途中於1處被切斷,驅動電極線31L的一部分也可透過其他驅動電極線31L發揮作為驅動電極31DP的功能。且,由於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所有驅動電極線31L係與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31L連接,所以在第2方向D2的途中被切斷的驅動電極線31L透過其他驅動電極線31L發揮作為驅動電極31DP的功能之可能性也最高。
再者,驅動連接線Lcd的群組係按每個單元21C設置。因此,即便一條驅動電極線31L在第2方向D2的途中於兩處被切斷,驅動電極線31L中除了在第2方向D2被切斷部挾持的部分以外,係可透過其他驅動電極線31L發揮作為驅動電極31DP之功能。再者,即便是在第2方向D2被切斷部挾持的部分,若是包含與其他驅動電極線31L連接的驅動連接線Lcd之部分,則可透過其他驅動電極線31L發揮作為驅動電極31DP之功能。
這種作用不限於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所具備的各驅動電極31DP,藉由各感測電極33SP也可獲得。
[片電阻]
如上所述,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所具備的各驅動電極31DP係按每個單元21C具有驅動連接線Lcd的群組,且各感測電極33SP係按每個單元21C具有感測連接線Lcs的群組。因此,從選擇電路34供給至各驅動電極31DP的電流,係在沿第2方向D2排列的兩個單元21C之間,通過14條驅動連接線Lcd流通。
因此,與例如在沿第2方向D2排列的兩個單元21C之間,通過1條驅動連接線Lcd流通電流的構成相比,可降低驅動電極31DP的片電阻的值。結果,從選擇電路34朝驅動電極31DP輸出之訊號的傳送速度變低的情況可獲得抑制。
這種作用不限於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所具備的各驅動電極31DP,藉由各感測電極33SP也可獲得。
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第1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列舉的優點。
(1)具備觸控面板20的顯示裝置具有複數個畫素15P,該複數個畫素15P沿著驅動電極31DP排列的方向之第1方向D1和感測電極33SP排列的方向之第2方向D2的各個排列成矩陣狀。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形成的正方格子係相對於複數個畫素15P排列的方向,具有58°以上68°以下的傾斜度。因此,在顯示裝置中,基於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之複數個電極的配列、和複數個畫素15P的配列而產生波紋的情況能獲得抑制。
(2)驅動電極31DP係在與感測電極33SP交叉的每個部分,在具有連接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31L彼此的驅動連接線Lcd。另一方面,感測電極33SP係按與驅動電極31DP交叉的每個部分,具有連接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線33L彼此的感測連接線Lcs。
因此,即便連接於其他驅動電極線31L的驅動電極線31L在第2方向D2的途中被切斷,驅動電極線31L的一部分也有通過其他驅動電極線31L發揮作為驅動電極31DP的可能性。又,即便與其他感測電極線33L連接的感測電極線33L在第1方向D1的途中被切斷,感測電極線33L的一部分也有通過其他感測電極線33L發揮作為感測電極33SP的可能性。因此,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對於驅動電極31DP或感測電極33SP中之電極線的切斷的耐受性變高。
上述第1實施形態也可以如下方式適當變更來實施。
‧驅動連接線Lcd也可不具有從第2主端點Pm2延伸到其他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第1輔助端點Pa1的直線形狀。
如圖8所示,驅動連接線Lcd1亦可為從驅動電極線31L所具有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第1輔助端點Pa1沿著主線方向延伸,且具有單位長度LRP的直線。驅動連接線Lcd1係從第1輔助端點Pa1延伸至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31L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中的第2輔助端點Pa2。
或者,驅動連接線Lcd2亦可為在驅動電極線31L所具有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中從主線Lm的主線方向的中點Pm3沿著延伸方向延伸,且具有單位長度LRP的直線。驅動連接線Lcd2係從主線Lm的中點Pm3延伸至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31L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中的第1輔助端點Pa1。
如此,驅動連接線Lcd可為以驅動電極線31L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為起點,延伸至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31L的一個基準圖案31RP,且在上述俯視中與感測電極33SP重疊的直線,也可為不與感測電極33SP重疊的直線。
‧在一個驅動電極31DP中,上述3條驅動連接線亦可組合使用。即,沿第1方向D1排列的14條驅動連接線,亦可於3條驅動連接線中不含至少2種驅動連接線。
‧感測連接線Lcs也可不具有從第2主端點Pm2延伸至其他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第1輔助端點Pa1之直線形狀。亦即,與驅動連接線Lcd同樣,感測連接線Lcs也可為以感測電極線33L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為起點,延伸至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線33L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且在上述俯視中與驅動電極31DP重疊的直線,亦可為不與驅動電極31DP重疊的直線。
‧各驅動電極31DP中,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31L的複數個群組中,也可為只有一部分的群組具有驅動連接線Lcd。包含於各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電極線31L中,若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2條驅動電極線31L是在各單元21C藉由1條驅動連接線Lcd連接,則可獲得基於上述(2)的優點。亦即,各驅動電極31DP若包含至少1條驅動連接線Lcd,則可獲得基於上述(2)的優點。
驅動連接線不限於上述3種驅動連接線。總之,驅動連接線只要是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1DP中,從一驅動電極31DP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朝向另一驅動電極31DP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延伸的直線即可。且,驅動電極線亦可為具有單位長度LRP,且在上述俯視中與感測電極33SP的一部分重疊,也可沒有重疊。
‧各驅動電極31DP中,驅動連接線Lcd亦可不按每個單元21C設置,只要設置在第2方向D2的至少1處即可。
‧各感測電極33SP中,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線33L的複數個群組中,也可為只有一部分的群組有感測連接線Lcs。包含於各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電極線33L中,若第2方向D2中相互相鄰的2條感測電極線33L是在各單元21C藉由1條感測連接線Lcs連接,則可獲得基於上述(2)的優點。亦即,各感測電極33SP若包含至少1條感測連接線Lcs,則可獲得基於上述(2)的優點。
感測連接線只要是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33SP中,從一感測電極33SP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朝向另一感測電極33SP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延伸的直線即可。且,感測電極線亦可為具有單位長度LRP,且在上述俯視中與驅動電極31DP的一部分重疊,也可沒有重疊。
‧各感測電極33SP中,感測連接線Lcs亦可不按每個單元21C設置,只要設置在第1方向D1的至少1處即可。
‧各驅動電極31DP亦可不具有驅動連接線Lcd,既然構成各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電極線31L藉由上述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構成,就可獲得基於上述(1)的優點。
‧各感測電極33SP亦可不具有感測連接線Lcs,既然構成各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電極線33L藉由上述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構成,就可獲得基於上述(1)的優點。
‧各驅動電極31DP中的驅動連接線Lcd的條數及驅動連接線Lcd的位置,亦可與各感測電極33SP中的感測連接線Lcs的條數及感測連接線Lcs的位置相互不同。
‧如圖9所示,各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之驅動電極線31L的條數可為15條,也可為例如4條。各感測電極33SP所具備之感測電極線33L的條數可為15條,也可為例如4條。如此,各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之驅動電極線31L的條數及各感測電極33SP所具備之感測電極線33L的條數,只要是複數即可,可任意設定。 且,若各驅動電極線31L具備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且各感測電極線33L具備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則無論驅動電極線31L的條數或感測電極線33L的條數為何,都可獲得基於上述(1)的優點。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10至圖14,說明將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具體化的第2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較,主要的不同點是在驅動電極31DP的構成及感測電極33SP的構成。因此,以下,詳細說明此相違點,關於此相異點以外之構成的詳細說明則加以省略。又,第2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係使用與在第1實施形態中使用的符號相同的符號。以下,依序說明顯示裝置的構成、驅動電極的構成、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構成及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作用。
[顯示裝置]
參照圖10說明顯示裝置。圖10中,與圖1同樣,為了方便說明顯示裝置所具備的彩色濾光片層、驅動電極及感測電極的構成,將彩色濾光片層、驅動電極及感測電極誇大顯示。又,圖10中,為了方便圖示,在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和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附加點(dot)。
如圖10所示,在透明基板31的驅動面31S,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沿著第1方向D1排列,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的每一者沿著與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延伸。各驅動電極31DP具有:沿第2方向D2排列的複數個驅動檢測部31DPa;和連接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檢測部31DPa之間的驅動連接部31DPb。驅動檢測部31DPa具有由包含上述基準圖案要 素31RP的正方格子所構成的形狀,驅動連接部31DPb具有由上述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的形狀。在各驅動電極31DP中,驅動檢測部31DPa為寬幅部的一例,具有例如六角形形狀。驅動連接部31DPb為窄幅部的一例,具有例如矩形形狀,共同具有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一驅動檢測部31DPa的一邊和另一驅動檢測部31DPa的一邊。
在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中,複數個驅動檢測部31DPa沿第1方向D1排列,且複數個驅動連接部31DPb沿第1方向D1排列。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檢測部31DPa,其六角形的一個頂點相互對向,且是以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檢測部31DPa彼此沒有電性連接的狀態排列。因此,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1DP之間,藉由四個驅動檢測部31DPa和兩個驅動連接部31DPb劃分具有六角形形狀的驅動間隙31DPc,複數個驅動間隙31DPc沿著第1方向D1排列。
在透明介電體基板33的感測面33S,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沿著第2方向D2排列,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的每一者沿著與第2方向D2正交的第1方向D1延伸。各感測電極33SP具有:沿著第1方向D1排列的複數個感測檢測部33SPa;和連接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感測連接部33SPb。感測檢測部33SPa具有由包含上述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正方格子所構成的形狀,感測連接部33SPb具有由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構成的形狀。
在各感測電極33SP中,感測檢測部33SPa為寬幅部的一例,具有例如六角形形狀。感測連接部33SPb為窄幅部的一例,具有例如矩形形狀,共同具有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一感測檢測部33SPa的一邊和另一感測檢測部33SPa的一邊。各感測檢測部33SPa具有與一個驅動間隙31DPc相同的形狀和相同的大小,各感測連接部33SPb具有與一個驅動連接部31DPb相等的形狀和相等的大小。
在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中,複數個感測檢測部33SPa沿第2方向D2排列,且複數個感測連接部33SPb沿第2方向D2排列。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感測檢測部33SPa,其六角形的一個頂點相互對向,且是以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感測檢測部33SPa彼此沒有電性連接的狀態排列。因此,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33SP之間,藉由四個感測檢測部33SPa和兩個感測連接部33SPb劃分具有六角形形狀的感測間隙33SPc,複數個感測間隙33SPc沿著第2方向D2排列。各感測間隙33SPc具有與一個驅動檢測部31DPa相等的形狀和相等的大小。
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一個驅動連接部31DPb係與一個感測連接部33SPb重疊。又,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一個驅動檢測部31DPa係位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33SP之間,且位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
另一方面,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一個感測檢測部33SPa係位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31DP之間,且位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檢測部31DPa之間。亦即,一個驅動檢測部31DPa位在一個感測間隙33SPc,一個感測檢測部33SPa位在一個驅動間隙31DPc。
[驅動電極]
參照圖11說明驅動電極。圖11為顯示驅動電極31DP之一部分的平面構造之俯視圖,圖11中,為了方便說明驅動電極31DP的複數條電極線的配置,將電極線的線寬誇大顯示。感測電極33SP與驅動電極31DP相比,雖然構成感測電極33SP的基準圖案要素的基準方向為第2方向D2這點是相異的,但是感測電極33SP的電極線的構造係與構成驅動電極31DP之電極線的構造彼此相等。因此,以下,詳細說明驅動電極31DP的構成,關於感測電極33SP的構成,則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圖11所示的2點鏈線中,沿著第2方向D2延伸的直線係位於第1方向D1中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1DP間的直線。由沿著第2方向D2延伸且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兩條2點鏈線所挾持的區域,係顯示一個驅動電極31DP所佔據的範圍之驅動電極線區域SD。
作為第1方向D1的驅動電極31DP的寬度之驅動電極寬度WDP1,為15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可沿著第1方向D1排列的寬度。驅動電極寬度WDP1係沿著驅動檢測部31DPa之第1方向D1的最大寬度。另 一方面,作為第1方向D1的驅動連接部31DPb的寬度之驅動連接寬度WDP2,為7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可沿著第1方向D1排列的寬度。在驅動連接部31DPb中,7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沿著第1方向D1排列,且7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沿著第2方向D2相連。
驅動檢測部31DPa係如上所述具有六角形形狀且具有驅動檢測部31DPa之最大寬度的部分,當將通過由兩個頂點所挾持之部分的直線設為對象軸時,藉由線對稱的兩個梯形部分構成。各梯形部分中,沿著第1方向D1的寬度係由屬最大寬度的驅動電極寬度WDP1朝向驅動連接寬度WDP2逐漸變小。
驅動檢測部31DPa包含有沿第1方向D1排列,且沿第2方向D2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在驅動檢測部31DPa中,於未設置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部分,設有以第2方向D2為基準方向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全體或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一部分。藉此,驅動檢測部31DPa係藉由一邊的長度為單位長度LRP的正方格子之正方形所構成。
在各驅動檢測部31DPa的外緣,設有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一部分或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一部分。其中,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一部分,係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與位於在第2方向D2相鄰的感測檢測部33SPa的外緣之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殘餘部分一起形成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
另一方面,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一部分,係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與位於在第1方向D1相鄰的驅動檢測部31SPa外緣之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殘餘部分一起形成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藉此,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一邊的長度為單位長度LRP的正方格子係無間隙地位在感測面33S的感測電極33SP所設置的部分。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
參照圖12說明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圖12係與圖7同樣,表示由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層疊的方向觀看的平面構造之俯視圖。圖12中,與圖7同樣,為了方便說明構成驅動電極31DP之複數條電極線的配置和構成感測電極33SP之複數條電極線的配置,而將電極線的線寬誇大顯示。又,圖12中,為了簡單區別構成驅動電極31DP的複數條電極線和構成感測電極33SP的複數條電極線,而以相對較細的線顯示驅動電極線31L,另一方面,以相對較粗的線顯示感測電極線33L。
如圖12所示,作為第2方向D2的感測電極33SP的寬度之感測電極寬度WSP1,為15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可沿著第2方向D2排列的寬度。另一方面,作為第2方向D2的感測連接部33SPb的寬度之感測連接寬度WSP2,為7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可沿著第2方向D2排列的寬度。
在感測連接部33SPb中,7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沿著第2方向D2排列,且7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沿著第1方向D1相連。感測檢測部33SPa包含有沿第2方向D2排列,且沿第1方向D1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在感測檢測部33SPa中,於未設置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部分,設有基準圖案要素31RP全體或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一部分。
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連接部31DPb和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連接部33SPb係呈立體重疊。藉此,在兩個連接部重疊的部分,藉由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和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形成正方格子。
另一方面,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檢測部33SPa位於驅動間隙31DPc。因此,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檢測部33SPa,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沒有相互重疊。
其中,驅動檢測部31DPa及感測檢測部33SPa分別具有正方格子。位於驅動檢測部31DPa的外緣之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分,係與位於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感測檢測部33SPa的外緣之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分一起形成正方格子的一部分。又,位於感測檢測部33SPa的外緣之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分,係與位於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檢測部31DPa的外緣之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一起形成正方格子的一部分。因此,在與透明 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具有單位長度LRP的正方格子係無間隙地位在感測面33S的感測電極33SP所設置的部分。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作用]
參照圖13及圖14,說明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作用。在圖13及圖14中,為了方便說明,省略了設有驅動電極31DP之透明基板31的圖示。
如圖13所示,選擇電路34將驅動訊號輸出到驅動電極31DP。例如,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即在構成驅動檢測部31DPa的一條電極線和構成感測檢測部33SPa的一條電極線之間形成電場EF。此時,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由於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沒有相互重疊,所以電場EF會從驅動檢測部31DPa的電極線朝向感測檢測部33SPa的電極線斜向延伸。因此,形成於兩條電極線之間的電場EF的距離會變長。
當人的手指F接近這樣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時,由於觸碰到手指F的電場EF會透過人體放電,所以形成於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之間的靜電電容的大小會改變。如上所述,由於電場EF係從驅動檢測部31DPa的電極線朝向感測檢測部33SPa的電極線斜向延伸,所以電場EF不容易受到人的手指F影響。因此,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對於人的手指F的接觸之感度會變高。結果,檢測人的手指F所接觸的位置之感度會變高。
另一方面,如圖14所示,在第1實施形態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於形成驅動電極31DP的電極線和形成感測電極33SP的電極線呈立體交叉的部分,形成靜電電容。因此,當選擇電路34將驅動訊號輸出到驅動電極31DP時,具有大致直線狀的電場EF從驅動電極31DP的一條電極線朝向感測電極33SP的一條電極線延伸。因此,即便人的手指F接近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手指F接近前之電場EF的狀態和手指F接近後之電場EF的狀態也不會大幅改變。結果,觸控面板20對於輸入到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之雜訊的耐受性變高。
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第2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記載的優點。
(3)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彼此沒有重疊的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之靜電電容的變化,係可藉由觸控感測器所具備的週邊電路來測定。因此,例如,當像人的手指F之類的導體接近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時,形成於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靜電電容容易大幅變化。因此,在具備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的觸控感測器中,檢測人的手指F接觸的位置之感度會提高。
上述第2實施形態也可以下述方式適當地變更來實施。
‧如圖15所示,驅動連接部31DPb亦可具有驅動連接線Lcd。驅動連接線Lcd係在驅動連接部31DPb中,連接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彼此。一基準圖案要素31RP中驅動連接線Lcd的一端所位在的部分、和另一基準圖案要素31RP中驅動連接線Lcd的另一端所位在的部分,只要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任一者相同即可。此外,一個驅動連接部31DPb只要具有至少1條驅動連接線Lcd,則可獲得基於上述(2)的優點。
‧感測連接部33SPb亦可具有感測連接線Lcs。感測連接線Lcs係在感測連接部33SPb中,連接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彼此。一基準圖案要素33RP中感測連接線Lcs的一端所位在的部分、和另一基準圖案要素33RP中感測連接線Lcs的另一端所位在的部分,只要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任一者相同即可。此外,一個感測連接部33SPb只要具有至少1條感測連接線Lcs,則可獲得基於上述(2)的優點。
‧驅動電極寬度WDP1也可不是15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可沿第1方向D1排列的寬度,驅動連接寬度WDP2也可不是7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可沿第1方向D1排列的寬度。又,感測電極寬度WSP1也可不是15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可沿第2方向D2排列的寬度,感測連接寬度WSP2也可不是7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可沿第2方向D2排列的寬度。
如圖16所示,例如,驅動電極寬度WDP1也可為4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可沿第1方向D1排列的寬度,驅動連接寬度WDP2也可為2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可沿第1方向D1排列的寬度。且,感測電極寬度WSP1也可為4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沿第2方向D2排列的寬度,感測連接寬度WSP2也可為2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沿第2方向D2排列的寬度。
如上所述,驅動電極寬度WDP1、驅動連接寬度WDP2、感測電極寬度WSP1及感測連接寬度WSP2可適當地變更。此外,驅動電極寬度WDP1和驅動連接寬度WDP2的比、以及感測電極寬度WSP1和感測連接寬度WSP2的比也可適當地變更。
‧驅動檢測部31DPa係位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33SP之間,且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即,驅動檢測部31DPa亦可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33對向的俯視中,具有與感測檢測部33SPa重疊的部分。即便在此種構成中,只要驅動檢測部31DPa位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33SP之間,且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則可獲得基於上述(3)的優點。
[其他變形例]
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上述第2實施形態亦可以如下方式適當變更來實施。
‧如圖17所示,在構成觸控面板20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亦可省略透明基板31及透明黏著 層32。在此種構成中,在透明介電體基板33的面之中,只要與顯示面板10對向的一個面被設定為驅動面31S,且在驅動面31S設置驅動電極31DP即可。且,只要在透明介電體基板33中之與驅動面31S對向的面,即相反側的面,設置感測電極33SP即可。
在這樣的構成中,驅動電極31DP係可藉由例如形成於驅動面31S之一個薄膜的圖案化而形成。
‧如圖18所示,在觸控面板20中,亦可從接近顯示面板10的構成要素,依序設置驅動電極31DP、透明基板31、透明黏著層32、透明介電體基板33、感測電極33SP、透明黏著層23、覆蓋層22。
在這樣的構成中,例如,驅動電極31DP形成於屬透明基板31的一個面之驅動面31S,感測電極33SP形成於屬透明介電體基板33的一個面之感測面33S。且,透明基板31中之與驅動面31S為相反側的面、和透明介電體基板33中之與感測面33S為相反側的面係藉由透明黏著層32黏著。
‧觸控面板20和顯示面板10亦可不是個別地形成,觸控面板20亦可與顯示面板10形成一體。在這樣的構成中,例如,亦可作成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位於TFT層13,另一方面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位於彩色濾光片基板16和上側偏光板17之間的in-cell構成。或者,亦可為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位於彩色濾光片基板16和上側偏光板17之間的on-cell構成。
[第1變形例]
‧基準圖案要素31RP亦可為參照圖19及圖20之如以下說明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來取代上述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
如圖19所示,驅動電極31DP為複數條驅動電極線41的集合,複數條驅動電極線41係沿第1方向D1隔著相等間隔排列,且複數條驅動電極線41的每一者係沿第2方向D2延伸。各驅動電極線41係由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在驅動電極線41中,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係沿著第2方向D2排列。
基準圖案要素31RP具有1條主線Lm及1條副線Ls。主線Lm係具有與驅動電極31DP之作為基準方向的第1方向D1形成作為既定角度的主線角度θ之直線形狀,主線Lm係從第1主端點Pm1延伸到第2主端點Pm2。主線角度θ為包含在58°以上68°以下的範圍之既定角度,較佳為63.435°。與第1方向D1形成主線角度θ的方向為主線方向。
副線Ls係沿著與主線Lm正交的方向,具有從第2主端點Pm2延伸到副端點Ps的直線形狀,副線Ls的長度為主線Lm的一半的長度。副線Ls的長度為單位長度LRP時,主線Lm的長度為2LRP。副端點Ps是對於具有副端點Ps的副線Ls而言,位在副線Ls的主線方向之其他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第1主端點Pm1。
各基準圖案要素31RP進一步具有兩條輔助線La。兩條輔助線La的每一者具有沿著主線Lm所延伸的方向之主線方向延伸的直線形狀,且具有與副線Ls為相同長度的單位長度LRP。在兩條輔助線La中,一條輔助線La從第1主端點Pm1延伸到第1輔助端點Pa1,且另一條輔助線La從第2主端點Pm2延伸到第2輔助端點Pa2。
各基準圖案要素31RP具有仿效格子圖案的一部分之形狀,構成格子圖案之一個單位格子的一邊係具有與具有單位長度LRP的副線Ls相同的長度。亦即,各基準圖案要素31RP為仿效二維格子圖案的形狀,該二維格子圖案係構成主線Lm及輔助線La沿著主線方向延伸的邊,且構成副線Ls沿著與主線Lm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邊。二維格子圖案具有單位格子的正方形呈二維連續的形狀。
當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和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夾著透明介電體基板33立體重疊時,第1主端點Pm1、第2主端點Pm2、副端點Ps、第1輔助端點Pa1及第2輔助端點Pa2位於格子圖案的格子點。因此,驅動電極31DP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和感測電極33SP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具有相互交叉的點,另一方面不具有構成正方格子之相同的邊之線段。
如圖20所示,感測電極33SP為複數條感測電極線51的集合,複數條感測電極線51係沿第2方向D2隔著相等間隔排列,且複數條感測電極線51的每一 者係沿第1方向D1延伸。各感測電極線51係由以第2方向D2為基準方向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構成,在感測電極線51中,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係沿著第1方向D1排列。
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於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在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呈立體重疊的部分,形成有一邊的長度為LPR的正方形呈二維連續的格子圖案。在第1實施形態所記載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呈立體重疊的部分為單元21C。在第2實施形態所記載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呈立體重疊的部分是驅動連接部31DPb和感測連接部33SPb重疊的部分。
[第2變形例]
‧再者,驅動面31S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中之輔助線La的構成、和感測面33S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中之輔助線La的構成亦可彼此相異。也就是說,驅動面31S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和感測面33S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之各個,只要具備上述之主線Lm和副線Ls即可。此時,驅動面31S中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含之輔助線La的數量,亦可與感測面33S中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含之輔助線La數量相異。又,對於驅動面31S中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之輔助線La的位置、和對於感測面33S中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之輔助線La的位置亦可彼此相異。
總之,驅動電極線和感測電極線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係具有用以形成格子圖案的互補關係,且在基準圖案要素包含主線和副線的範圍中,亦可具有相互不同的基準圖案要素。
詳細闡述之,如圖21所示,基準圖案要素31RP和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各個係由一條主線Lm和一條副線Ls所構成。此時,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形成由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2條驅動電極線41和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2條感測電極線51所包圍的區域之電極線間隙V。電極線間隙V係由五個單位格子所構成的十字狀,位於電極線間隙V中央的一個單位格子係將第1方向D1的兩側和第2方向D2的兩側被其他單位格子包夾而成之形狀。
位於電極線間隙V的中央之單位格子的格子點,設有一方的驅動電極線41的第1主端點Pm1、另一方的驅動電極線41的第2主端點Pm2、一方的感測電極線51的第1主端點Pm1及另一方的感測電極線51的第2主端點Pm2。在由四個主端點所包圍的單位格子,設定四個輔助線區域K,作為可位於驅動電極線41所含的輔助線及感測電極線51所含的輔助線之至少一者的區域。
且,在輔助線區域K,只要從上述四個主端點的至少一個延伸,以填補四個輔助線區域K的方式,制定驅動面31S之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輔助線La及感測面33S之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輔助線La即可。
設定於四個輔助線區域K的每一者之輔助線的構成,亦可依各電極線間隙V為相同,亦可相異。由於在設定於四個輔助線區域K的每一者之輔助線的構成是依各電極線間隙V相異的構成中,輔助線的構成不會在各電極線間隙V重複,所以這樣的輔助線不會包含於基準圖案要素31RP、33RP。
[第3變形例]
‧驅動檢測部31DPa的驅動電極線亦可與驅動連接部31DPb的驅動電極線相同,且主要由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於此情況,在感測面33S,設有含複數個感測虛擬線的感測虛擬部33SD。感測虛擬部33SD係位在感測面33S中於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33SP之間,且位在與感測電極33SP分離之處。感測虛擬部33SD為第2虛擬部的一例,感測虛擬線為第2虛擬線的一例。位於驅動檢測部31DPa的驅動電極線和感測虛擬線,係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以藉由此等形成格子圖案的方式,具有互補關係。
‧感測檢測部33SPa的感測電極線亦可與感測連接部33SPb的感測電極線相同,且主要由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構成。於此情況,在驅動面31S,設有含複數個驅動虛擬線的驅動虛擬部。驅動虛擬部係位在驅動面31S中於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31DP之間,且位在與驅動電極31DP分離之處。驅動虛擬部為第1虛擬部的一例,驅動虛擬線為第1虛擬線的一例。位於感測檢測部33SPa的感測電極線和驅動虛擬線,係在與透明介電 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以藉由此等形成格子圖案的方式具有互補關係。
例如,具有驅動虛擬部和感測虛擬部兩個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係以如下方式具體化。
如圖22所示,驅動檢測部31DPa具有沿第1方向D1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9條驅動電極線41,各驅動電極線41主要由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且沿第2方向D2延伸。驅動連接部31DPb具有沿第1方向D1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3條驅動電極線41,各驅動電極線41也是主要由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且沿第2方向D2延伸。
構成驅動檢測部31DPa的9條驅動電極線41中,位於第1方向D1的中央之3條驅動電極線41係分別與構成驅動連接部31DPb的3條驅動電極線41連接。因此,在一個驅動電極31DP中,在第1方向D1的中央,設有沿著第2方向D2連續地延伸的3條驅動電極線41。
驅動虛擬部31DD係位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1DP之間。驅動虛擬部31DD係位在一方的驅動電極31DP中連續的兩個驅動檢測部31DPa和另一方的驅動電極31DP中連續的兩個驅動檢測部31DPa之間。
驅動虛擬部31DD包含例如沿著第1方向D1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6條驅動虛擬線42,各驅動虛擬線42係沿第2方向D2延伸。各驅動虛擬線42係與驅動 電極線41相同,包含有具有以第1方向D1為基準而定的圖案形狀之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
6條驅動虛擬線42中,沿第2方向D2的寬度是以位於第1方向D1的中央的2條驅動虛擬線42最大,隨著接近驅動虛擬部31DD之第1方向D1的兩端的各個而變小。夾著位於第1方向D1的中央之2條驅動虛擬線42而設置的2條驅動虛擬線42,即位於與第1方向D1的中央相隔的距離相等的部位之2條驅動虛擬線42中,沿第2方向D2的長度彼此相等。又,與位在第1方向D1的中央之2條驅動虛擬線42不同的4條驅動虛擬線42,其等沿第2方向D2的長度在第2方向D2的兩端是以相同長度小於位在中央的驅動虛擬線42。因此,在驅動虛擬部31DD中,由各驅動虛擬線42的端部所構成之驅動虛擬部31DD的外形形狀為六角形形狀。
在包含於一個驅動虛擬部31DD的驅動虛擬線42中,位於第1方向D1的中央之驅動虛擬線42具有複數個虛擬內間隙42a,複數個虛擬內間隙42a係沿著第2方向D2隔著相等間隔排列。複數個虛擬內間隙42a係沿著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依各驅動虛擬部31DD設置。
在第2方向D2,驅動虛擬部31DD和驅動檢測部31DPa的一部分係交替連續地排列。且,在驅動面31S的一部分中,在第2方向D2,構成驅動虛擬部31DD的驅動虛擬線42和構成驅動檢測部31DPa的驅動電極線41係交替連續地排列。在第2方向D2交替連續 的複數條驅動電極線41和複數個驅動虛擬線42係構成一個驅動圖案群43,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41和驅動虛擬線42係分別含有共同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一部分。
在驅動圖案群43中,在第2方向D2之驅動電極線41的端部和驅動虛擬線42的端部之間設置驅動間隙44,驅動間隙44係使驅動電極線41和驅動虛擬線42相互分離。藉此,驅動虛擬部31DD係與驅動電極31DP分離。
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的形成材料,在上述金屬中為例如銅。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各自具有相同的色相,例如黑色。
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係藉由在用以形成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的金屬薄膜進行黑化處理而具有黑色。或者,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係藉由在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進行黑化處理而具有黑色。黑化處理為例如氧化處理、或者對具有黑色的金屬膜進行鍍敷的鍍敷處理等。
如圖23所示,驅動檢測部31DPa所具備的各驅動電極線41係由沿第2方向D2排列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複數條驅動電極線41沿著第1方向D1排列。
在驅動檢測部31DPa中,與構成驅動連接部31DPb的驅動電極線41連接的驅動電極線41,係與驅 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墊31P連接。另一方面,當與構成驅動連接部31DPb的驅動電極線41分離而設置的驅動電極線41僅包含由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的部分時,無法對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墊31P進行電性連接。於是,驅動檢測部31DPa係包含具有與副線Ls相同的長度的驅動連接線Lcd作為驅動電極線41的一部分,驅動連接線Lcd係將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2條驅動電極線41彼此電性連接。
驅動連接線Lcd係從1條驅動電極線41所具有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第2輔助端點Pa2,延伸到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41中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具有的主線Lm之主線方向的中點。
一個驅動檢測部31DPa中,沿第1方向D1排列的8條驅動連接線Lcd係構成一個驅動連接線群,驅動連接線群係在第2方向D2依各驅動檢測部31DPa設置。
構成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亦可藉由形成於驅動面31S的一個薄膜透過遮罩進行蝕刻而形成,亦可藉由使用遮罩的物理蒸鍍法例如真空蒸鍍法或濺鍍法而形成。
參照圖24,說明第3變形例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構成。圖24中,為了方便說明構成驅動電極31DP之複數條驅動電極線的配置和構成感測電極33SP之複數條感測電極線的配置,而將驅動電極線的線寬和感測電極線的線寬誇大顯示。
如圖24所示,感測檢測部33SPa具有沿第2方向D2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9條感測電極線51,各感測電極線51主要由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構成且沿第1方向D1延伸。感測連接部33SPb具有沿第2方向D2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3條感測電極線51,各感測電極線51也是主要由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構成且沿第1方向D1延伸。
構成感測檢測部33SPa的9條感測電極線51中,位於第2方向D2的中央的3條感測電極線51係與構成感測連接部33SPb的3條感測電極線51分別連接。因此,在一個感測電極33SP中,於第2方向D2的中央,設置有沿第1方向D1連續延伸的3條感測電極線51。
在感測檢測部33SPa中,與構成感測連接部33SPb的感測電極線51連接的感測電極線51係與感測電極33SP所具備的墊33P連接。另一方面,當與構成感測連接部33SPb的感測電極線51分離而設置的感測電極線51僅包含由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構成的部分時,無法與感測電極33SP所具備的墊33P電性連接。
因此,感測檢測部33SPa包含具有與副線Ls相同長度的感測連接線Lcs。感測連接線Lcs係將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2條感測電極線51相互電性連接。
感測連接線Lcs係從1條感測電極線51所具有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第2輔助端點Pa2,延 伸到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線51中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具有的主線Lm之主線方向的中點。感測連接線Lcs的每一者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係與位在驅動面31S之彼此相異的虛擬內間隙42a重疊。
在一個感測檢測部33SPa中,沿第2方向D2排列的8條感測連接線Lcs構成一個感測連接線群,感測連接線群係沿第1方向D1依各感測檢測部33SPa設置。
感測虛擬部33SD係位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33SP之間。感測虛擬部33SD係位在一方的感測電極33SP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和另一方的感測電極33SP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
感測虛擬部33SD係由例如沿著第2方向D2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6條感測虛擬線52所構成,各感測虛擬線52係沿第1方向D1延伸。各感測虛擬線52包含有以第2方向D2為基準而定的圖案形狀之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
6條感測虛擬線52中,沿第1方向D1的寬度是以位於第2方向D2的中央的兩條感測虛擬線52最大,隨著接近第2方向D2的兩端的各個而變小。夾著位於第2方向D2的中央的兩條感測虛擬線52而設置的兩條感測虛擬線52,即位於與距離第2方向D2的中央相等距離的部位之兩條感測虛擬線52中,沿第1方向D1的長度彼此相等。又,與位在第2方向D2的中央之兩條 感測虛擬線52不同的4條感測虛擬線52,其等沿第1方向D1的長度在第1方向D1的兩端是以相同長度小於位在中央的感測虛擬線52。因此,在感測虛擬部33SD中,由各感測虛擬線52的端部所構成之感測虛擬部33SD的外形形狀為六角形形狀。
包含於一個感測虛擬部33SD的感測虛擬線52中,位於第2方向D2的中央之感測虛擬線52具有複數個虛擬內間隙52a,複數個虛擬內間隙52a係沿著第1方向D1隔著相等間隔排列。複數個虛擬內間隙52a係沿著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依各感測虛擬部33SD設置。感測面33S的虛擬內間隙52a的每一者,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係與彼此相異的驅動連接線Lcd重疊。
在第1方向D1,感測虛擬部33SD和感測檢測部33SPa的一部分係交替連續地排列。且,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的一部分中,於第1方向D1,構成感測虛擬部33SD的感測虛擬線52和構成感測檢測部33SPa的感測電極線51係交替連續地排列。在第1方向D1交替連續的感測電極線51和感測虛擬線52係構成一個感測圖案群53,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線51和感測虛擬線52係分別包含共同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一部分。
在感測圖案群53中,於第1方向D1的感測電極線51的端部和感測虛擬線52的端部之間設有感測間隙54。感測間隙54係使感測電極線51和感測虛擬線 52相互分離。藉此,感測虛擬部33SD係與感測電極33SP分離。
複數個感測間隙54中的一部分,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係與驅動間隙44呈立體重疊。
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的形成材料,在上述金屬中為例如銅。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各自具有相同的色相,例如黑色。
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係藉由在用以形成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的金屬薄膜進行黑化處理而具有黑色。或者,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係藉由在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進行黑化處理而具有黑色。黑化處理為例如氧化處理、或者對具有黑色的金屬膜進行鍍敷的鍍敷處理等。
對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進行的黑化處理和對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進行的黑化處理,一般是在相互不同的時間點(timing)進行。因此,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所具有之黑色中的明度及彩度的至少一者,係以與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所具有之黑色中的明度及彩度的至少一方彼此不同的情況居多。
又,辨識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時,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係透過透明介電體基板33被辨識。因此,驅動電極線41及驅動虛擬線42所具有的顏色、和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所具有的色亦以被辨識為彼此不同的顏色居多。
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驅動檢測部31DPa係與位於相互相鄰的2條感測電極33SP之間的感測虛擬部33SD呈立體重疊。
因此,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驅動檢測部31DPa的驅動電極線41和感測虛擬部33SD的感測虛擬線52係形成由基準圖案要素31RP、33RP所構成的正方格子。亦即,驅動檢測部31DPa的驅動電極線41和感測虛擬部33SD的感測虛擬線52,係在共同的一個格子圖案的驅動部分21D中,構成相互交叉之各別的線段。
另一方面,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感測檢測部33SPa係與位在相互相鄰的2條驅動電極31DP之間的驅動虛擬部31DD呈立體重疊。
因此,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感測檢測部33SPa的感測電極線51和驅動虛擬部31DD的驅動虛擬線42,係形成由基準圖案要素31RP、33RP所構成的正方格子。亦即,感測檢測部33SPa的感測電極線51和驅動虛擬部31DD的驅動虛擬線42,係在先前的格子圖案的感測部分21S中,構成相互交叉之各個線段。
又,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驅動連接部31DPb係與感測連接部33SPb呈立體重疊。因此,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驅動連接部31DPb的驅動電極線41和感測連接部33SPb的感測電極線51,係形成由基準圖案要素31RP、33RP所構成的正方格子。 亦即,驅動連接部31DPb的驅動電極線41和感測連接部33SPb的感測電極線51,係在與先前的格子圖案的驅動部分21D及感測部分21S相異的部分,構成相互交叉的各個線段。
因此,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下,在格子圖案的一部分,構成單位格子的四個線段中,2條線段為驅動電極線41的一部分,2條線段為感測虛擬線52的一部分。又,在格子圖案的一部分,構成單位格子的四個線段中,2條線段為感測電極線51的一部分,2條線段為驅動虛擬線42的一部分。結果,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難以個別地辨識驅動檢測部31DPa的構造和感測檢測部33SPa的構造。
上述第3變形例中,複數個驅動虛擬線42的各個亦可由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亦可不是由基準圖案要素31RP所構成。又,複數個感測虛擬線52的各個亦可由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構成,亦可不是由基準圖案要素33RP所構成。總之,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只要藉由位於驅動檢測部31DPa的驅動電極線和感測虛擬線這兩條線具有形成格子圖案的互補關係即可。又,只要位於感測檢測部33SPa的感測電極線和驅動虛擬線具有形成格子圖案的互補關係即可。
又,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構成格子圖案的單位格子的4條線段中,2條線段為驅動電極線41的一部分,且2條線段為感測虛擬線52的一部分。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構成格子圖 案的單位格子的4條線段中,2條線段為感測電極線51的一部分,且2條線段為驅動虛擬線42的一部分。
不限於此,格子圖案亦可包含4條線段中3條線段為驅動電極線41的一部分,且1條線段為感測虛擬線52的一部分之單位格子。又,格子圖案亦可包含1條線段為驅動電極線41的一部分,且3條線段為感測虛擬線52的一部分之單位格子。
又,格子圖案亦可包含4條線段中3條線段為感測電極線51的一部分,且1條線段為驅動虛擬線42的一部分之單位格子。又,格子圖案亦可包含1條線段為感測電極線51的一部分,且3條線段為驅動虛擬線42的一部分之單位格子。
即便是這樣的構成,既然單位格子包含驅動電極線41的一部分和感測虛擬線52的一部分,且單位格子包含感測電極線51的一部分和驅動虛擬線42的一部分,就可獲得上述優點。
‧在第3變形例中,驅動電極線41、驅動虛擬線42、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亦可各自具有黑色。例如,驅動電極線41、驅動虛擬線42、感測電極線51及感測虛擬線52亦可各自具有金屬光澤,或者亦可具有光透過性的構成。於此情況,具有光透過性之電極線的形成材料,可使用氧化鋅等的金屬氧化物膜、及包含氧化銦錫或氧化銦鎵鋅等的銦、錫,鎵及鋅等的金屬氧化物之複合氧化物膜。具有金屬光澤的電極線,除可使用上述金屬膜外,也可使用銀奈米線或導電性高 分子膜。又,具有黑色的電極線,施以黑化處理的金屬線,亦可使用石墨烯膜等導電膜。
即便是這樣的構成,由於在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之間,設置透明介電體基板33,所以驅動電極31DP具有的顏色和感測電極33SP具有的顏色,從透明介電體基板33的表面觀看差異甚大。因此,可獲得甚多基於第3變形例的優點。
‧又,第3變形例中,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驅動電極31DP及驅動虛擬部31DD具有相同顏色的屬性,感測電極33SP及感測虛擬部33SD亦可為具有與驅動電極31DP不同顏色的屬性之構成。顏色的屬性包含色相、明度及彩度三個特性。因此,在驅動電極31DP及驅動虛擬部31DD之間三個顏色的特性中的全部都相同,另一方面,在感測電極33SP及感測虛擬部33SD與驅動電極31DP之間,三個顏色的特性中的至少一個相異。即便是這樣的構成,也可獲得基於第3變形例的優點。
‧又,在第3變形例中,驅動電極31DP、驅動虛擬部31DD、感測電極33SP及感測虛擬部33SD亦可各自具有相互相同顏色的屬性。即便是這樣的構成,在驅動電極31DP及驅動虛擬部31DD,和感測電極33SP及感測虛擬部33SD之間,存在有透明介電體基板33。因此,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驅動電極31DP及驅動虛擬部31DD的顏色、和感測電極33SP與感測虛擬部33SD的顏色,可彼此差異甚大。因此,可獲得基於第3變形例的優點。
‧又,在第3變形例中,驅動連接線Lcd亦可不是構成為在相互相鄰的2條驅動電極線41中,從一方的驅動電極線41所具有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第2輔助端點Pa2朝向另一方的驅動電極線41所具有的主線Lm之主線方向的中央延伸。例如,亦可構成為在相互相鄰的2條驅動電極線41中,從一方的驅動電極線41所具有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第2輔助端點Pa2朝向另一方的驅動電極線41所具有的第1主端點Pm1沿著延伸方向延伸。總之,驅動連接線Lcd只要是沿著主線方向或沿著與主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線且是具有單位長度LRP的直線即可,而且,只要在一個驅動檢測部31DPa中連接相互相鄰的2條驅動電極線41即可。
‧又,在第3變形例中,感測連接線Lcs也可不是構成為在相互相鄰的2條感測電極線51中,從一方的感測電極線51所具有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第2輔助端點Pa2朝向他一方的感測電極線51所具有的主線Lm之主線方向的中央延伸。總之,感測連接線Lcs只要是沿著主線方向或沿著與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線,且是具有單位長度LRP的直線即可,而且,只要在一個感測檢測部33SPa中連接相互相鄰的2條感測電極線51即可。
‧第3變形例及基於第3變形例的構成亦可各自與第1變形例的構成及第2變形例的構成的各個組合來實施。
[第4變形例]
‧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亦可在相互相鄰的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形成作為間隙的檢測部間隙。於此情況,在與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格子圖案中位於檢測部間隙的部分可由驅動虛擬部擔任,也可由感測虛擬部來擔任,由驅動虛擬部和感測虛擬部相補地擔任亦可。
例如,格子圖案中位於檢測部間隙的部分是由驅動虛擬部和感測虛擬部相補地擔任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係具體化如下。
如圖25所示,一個驅動電極31DP係由沿著第2方向D2排列的複數個驅動檢測部31DPa、和連接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檢測部31DPa之間的驅動連接部31DPb所構成。複數個驅動電極31DP沿著第1方向D1排列。
在第1方向D1,於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檢測部31DPa之間設置有檢測部間隙45。檢測部間隙45係沿著驅動檢測部31DPa之第1方向D1的外緣延伸。在檢測部間隙45的每一者,設有驅動虛擬部31DD的一部分,即複數個驅動虛擬線42。
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驅動虛擬部31DD中,除了檢測部間隙45以外的部分係與感測檢測部33SPa面對面。因此,檢測部間隙45係在第1方向D1形成於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間隙。
位於檢測部間隙45之驅動虛擬線42的每一者,係藉由例如位於驅動電極線41和驅動虛擬線42之間的電極線間隙46,而與驅動電極線41分離。位於檢測部間隙45的驅動虛擬線42進一步藉由位於驅動虛擬部31DD內部的虛擬線間隙47,而與驅動虛擬線42的一部分分離。亦可省略虛擬線間隙47。
參照圖26,說明第4變形例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構成。圖26中,為了方便說明構成驅動電極31DP之複數條驅動電極線的配置、和構成感測電極33SP之複數條感測電極線的配置,而將驅動電極線的線寬和感測電極線的線寬誇大顯示。
如圖26所示,一個感測電極33SP係由沿著第1方向D1排列的複數個感測檢測部33SPa和連接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感測連接部33SPb所構成。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係沿第2方向D2排列。
在第2方向D2,於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設有檢測部間隙55。檢測部間隙55係沿著感測檢測部33SPa之第2方向D2的外緣延伸。在檢測部間隙55的每一者,設有感測虛擬部33SD的一部分,即複數個感測虛擬線52。
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感測虛擬部33SD中,除了檢測部間隙55以外的部分係與驅動檢測部31DPa面對面。因此,檢測部間隙55係在第2方向D2形成於感測檢測部33SPa和驅動檢測部31DPa之間的間隙。
位於檢測部間隙55之感測虛擬線52的每一者,係藉由例如位於感測電極線51和感測虛擬線52之間的電極線間隙56,而與感測電極線51分離。位於檢測部間隙55的感測虛擬線52進一步藉由位於感測虛擬部33SD內部的虛擬線間隙57,而與感測虛擬線52的一部分分離。亦可省略虛擬線間隙57。
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驅動檢測部31DPa係與感測虛擬部33SD中除了檢測部間隙55以外的部分面對面,感測檢測部33SPa係與驅動虛擬部31DD中除了檢測部間隙45以外的部分面對面。
因此,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形成有驅動面31S中的檢測部間隙45和感測面33S中的檢測部間隙55。因此,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相互相鄰的驅動檢測部31DPa及感測檢測部33SPa係在第1方向D1上相互分離兩個檢測部間隙45、55的量,同時在第2方向D2相互分離兩個檢測部間隙45、55的量。
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在驅動面31S,於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形成有檢測部間隙45,在感測面33S,於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形成有檢測部間隙55。
因此,形成於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電場,容易受到來自透明介電體基板33 外側的影響。因此,檢測手指相對於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的位置的精度提高。
再者,在驅動面31S的檢測部間隙45設有驅動虛擬部31DD的一部分,且在感測面33S的檢測部間隙55設有感測虛擬部33SD。因此,即便是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形成檢測部間隙的構成,也可抑制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被辨識為各別的構造體。
又,在驅動面31S,於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形成有檢測部間隙45,在感測面33S,於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形成有檢測部間隙55。
因此,與驅動檢測部31DPa的一部分位於檢測部間隙45且感測檢測部33SPa的一部分位於檢測部間隙55的構成相比,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間的靜電電容的大小會改變。藉此,可使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靜電電容,連接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的控制部36的規格而改變。
且,僅藉由在驅動面31S中設定電極線間隙46的位置,且在感測面33S中設定電極線間隙56的位置,即可改變驅動電極31DP與感測電極33SP之間的靜電電容。因此,可在不會迫使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所具備之驅動電極31DP的設計之大幅的變更、或感測電極33SP的設計之大幅的變更之情況下,改變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之間的靜電電容。
‧在第4變形例的驅動面31S,於全部的檢測部間隙45設有驅動虛擬部31DD的一部分,但不限於這樣的構成,亦可為在檢測部間隙45的至少一者設置驅動虛擬部31DD的一部分之構成。即便是這樣的構成,只要是在檢測部間隙也有形成格子圖案的構成,則可獲得基於第4變形例的優點。
‧在第4變形例的感測面33S,於全部的檢測部間隙55設有感測虛擬部33SD的一部分,但不限於這樣的構成,亦可為在檢測部間隙55的至少一者設置感測虛擬部33SD的一部分之構成。即便是這樣的構成,只要是在檢測部間隙也有形成格子圖案的構成,則可獲得基於第4變形例的優點。
‧在第4變形例的驅動面31S中,電極線間隙46的位置只要依據例如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靜電電容的大小來設定即可。在第2方向D2,電極線間隙46與最接近電極線間隙46的虛擬線間隙47之間的距離愈大,則驅動檢測部31DPa的面積愈小。因此,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靜電電容會變小。
‧在第4變形例的感測面33S中,電極線間隙56的位置只要依據例如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靜電電容的大小來設定即可。在第1方向D1,電極線間隙56與最接近電極線間隙56的虛擬線間隙57之間的距離愈大,則感測檢測部33SPa的面積愈小。因此,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靜電電容會變小。
‧亦可構成為僅在位於第4變形例的驅動面31S之複數個驅動檢測部31DPa中之一部分的驅動檢測部31DPa的外緣,設置檢測部間隙45。即便是這樣的構成,在檢測部間隙45和相互相鄰的驅動檢測部31DPa中,可獲得基於第4變形例的優點。
‧亦可構成為僅在位於第4變形例的感測面33S之複數個感測檢測部33SPa中之一部分的感測檢測部33SPa的外緣,設置檢測部間隙55。即便是這樣的構成,在檢測部間隙55和相互相鄰的感測檢測部33SPa中,可獲得基於第4變形例的優點。
‧亦可構成為在第4變形例的驅動面31S設置檢測部間隙45,另一方面,在感測面33S沒有設置檢測部間隙55。即便是這樣的構成,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由於檢測部間隙45位在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所以可獲得頗多基於第4變形例的優點。
‧亦可構成為在第4變形例的感測面33S設置檢測部間隙55,另一方面,在驅動面31S沒有設置檢測部間隙45。即便是這樣的構成,由於檢測部間隙55位在驅動檢測部31DPa和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所以可獲得頗多基於第4變形例的優點。
‧亦可與第4變形例及基於第4變形例的構成的各者、第1變形例的構成、第2變形例的構成及第3變形例的構成的各者組合來實施。例如,亦可為驅動電極31DP具有第1實施形態所示的帶狀形狀,且感測 電極33SP具有第2實施形態所示的感測檢測部33SPa和感測連接部33SPb之構成。此時,觸控感測器用電極亦可為僅具有上述感測虛擬部33SD之構成,再者,亦可為以埋填具有帶狀形狀的驅動電極31DP間之方式另外設置驅動虛擬部31DP之構成。
[第5變形例]
‧構成格子圖案之複數個線段的每一者,相對於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具有的傾斜亦可為以下述方式設定的角度之一。
具有由通過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1DP之間的直線之驅動直線、和通過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33SP之間的直線之感測直線所包圍的矩形形狀之區域被設定為單位區域。在第1實施形態中,單元21C相當於單位區域。又,在此種單位區域中,包含於驅動電極線31L之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之中位於第2方向D2的一端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被設定為第1起點圖案要素。又,包含於感測電極線33L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之中位於第1方向D1的一端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被設定為第2起點圖案要素。
格子圖案的傾斜係以滿足以下條件的方式設定。亦即,第1起點圖案要素係依各單位區域沿第2方向D2連續地配置,且第2起點圖案要素係依各單位區域沿第1方向D1連續地配置。再者,與一個第1起點圖案要素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係朝向第2方向D2上相鄰的單位區域之其他第1起點圖案要素延伸。 又,與一個第2起點圖案要素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係朝向第1方向D1上相鄰的單位區域之其他第2起點圖案要素延伸。
例如,具有這樣的格子圖案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係以如下方式具體化。
如圖27所示,驅動檢測部31DPa具有例如沿第1方向D1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5條驅動電極線61,各驅動電極線61沿第2方向D2延伸。驅動連接部31DPb具有例如沿第1方向D1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3條驅動電極線61,各驅動電極線61沿第2方向D2延伸。
構成驅動檢測部31DPa的5條驅動電極線61中,在第1方向D1連續的3條驅動電極線61係與構成驅動連接部31DPb的3條驅動電極線61分別連接。
在驅動檢測部31DPa,沿第1方向D1排列的5條驅動電極線61的各個係藉由沿主線方向延伸的驅動連接線Lcd,而與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61連接。
驅動連接線Lcd係從例如一驅動電極線61所具有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第2輔助端點Pa2,朝向另一驅動電極線61所具有的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副端點Ps延伸。在一個驅動檢測部31DPa中,4條驅動連接線Lcd構成驅動連接線群,驅動連接線群係依各驅動檢測部31DPa沿第2方向D2連續。
驅動虛擬部31DD係位於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1DP之間。驅動虛擬部31DD係位於一驅動電極31DP中連續的兩個驅動檢測部 31DPa、和另一驅動電極31DP中連續的兩個驅動檢測部31DPa之間。
驅動虛擬部31DD係由例如沿第1方向D1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2條驅動虛擬線62所構成,各驅動虛擬線62沿著第2方向D2延伸。各驅動虛擬線62包含有以第1方向D1為基準方向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
在第2方向D2,驅動虛擬部31DD和驅動檢測部31DPa的一部分係交替連續地排列。在驅動面31S的一部分中,於第2方向D2,構成驅動虛擬部31DD的驅動虛擬線62和構成驅動檢測部31DPa的驅動電極線61係交替連續地排列。在第2方向D2交替連續的驅動電極線61和驅動虛擬線62係構成一個驅動圖案群63,且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驅動電極線61和驅動虛擬線62係構成共同的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的一部分。
在驅動圖案群63中,驅動間隙64位於第2方向D2之驅動電極線61的端部和驅動虛擬線62的端部之間。驅動間隙64使驅動電極線61和驅動虛擬線62相互分離。藉此,驅動虛擬部31DD係與驅動電極31DP分離。
圖27中,通過各驅動電極31DP之第1方向D1的中央且沿著第2方向D2延伸的直線為驅動直線DL。驅動直線DL中,由在第1方向D1相互相鄰的2條驅動直線DL所挾持的區域為驅動電極線區域。相對於此,通過各感測電極33SP的第2方向D2的中央且沿 著第1方向D1延伸的直線為感測直線SL。感測直線SL中,由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2條感測直線SL所挾持的區域為感測電極線區域。
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一個驅動電極線區域和一個感測電極線區域呈立體重疊的區域為單位區域21U。單位區域21U係沿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的各個連續。
如圖28所示,在各單位區域21U,分配有沿第1方向D1排列的2條驅動電極線61和3條驅動圖案群63,位於第1方向D1的兩端的各端的驅動電極線61係夾著3條驅動圖案群63。2條驅動電極線61和3條驅動圖案群63係在第1方向D1上相互隔著相等間隔排列。
在各單位區域21U中,2條驅動電極線61和3條驅動圖案群63係構成一個驅動配線群,驅動配線群係在第2方向D2依各單位區域21U連續地設置。
在構成驅動配線群的各驅動電極線61,對一個單位區域21U分配有沿第2方向D2排列的5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構成驅動配線群的各驅動圖案群63亦與驅動電極線61同樣,對一個單位區域21U分配有沿第2方向D2排列的5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且,在2條驅動電極線61和3條驅動圖案群63的每一者中,位在第2方向D2的一端之基準圖案要素31RP為起點圖案要素31RPs。驅動面31S的單位區域21U中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為第1起點圖案要素的一例。
在單位區域21U中,在第1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兩個起點圖案要素31RPs之間的距離為線間寬度GL,例如,各起點圖案要素31RPs的副端點Ps之間的距離,即沿第1方向D1的距離為線間寬度GL。
在此,在驅動電極線61及驅動圖案群63的每一者中,在基準圖案要素31RP中,一條主線Lm和一條副線Ls為一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又,在基準圖案要素31RP中,在主線Lm和副線Ls間或在主線Lm的中途具有間隙的圖案亦被視為基準圖案要素31RP。
在驅動配線群中,包含於驅動配線群之驅動電極線61及驅動圖案群63的每一者,從位於第2方向D2的一端的驅動電極線61依序為第A配線31A、第B配線31B、第C配線31C、第D配線31D及第E配線31E。
在一個單位區域21U中,制定從第A配線31A至第E配線31E之每一者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的位置,5個起點圖案要素31RPs構成一個起點圖案要素群。起點圖案要素群係沿第2方向D2依各單位區域21U連續,各起點圖案要素31RPs相對於單位區域21U的位置在複數個單位區域21U中彼此相同。因此,在第2方向D2上連續的複數個單位區域21U中,複數個起點圖案要素31RPs沿第2方向D2排列。
與第B配線31B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係以朝向在第2方向D2相鄰的單位區域21U中的第A配線31A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延伸之方式配置。又,與第C配線31C的起 點圖案要素31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係以朝向在第2方向D2相鄰的單位區域21U中的第B配線31B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延伸之方式配置。
亦即,與一個起點圖案要素31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係朝向第1方向D1的位置相差線間寬度GL的1倍的量之其他起點圖案要素31RPs延伸。因此,在單位區域21U中,構成驅動配線群的配線的每一者,係以從起點圖案要素31RPs朝向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單位區域21U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傾斜線間寬度GL的1倍的量。
構成驅動配線群的驅動電極線61及驅動圖案群63的每一者,係從各起點圖案要素31RPs沿著相互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2條驅動電極線61之間的距離及驅動電極線61和驅動圖案群63之間的距離係保持為線間寬度GL。
如圖29所示,一個感測電極33SP具備有沿著第1方向D1排列的複數個感測檢測部33SPa、和連接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的感測連接部33SPb。複數個感測電極33SP係沿著第2方向D2排列。
在感測電極33SP中,感測檢測部33SPa的每一者和感測連接部33SPb的每一者,係由複數條感測電極線71所構成。換言之,各感測電極33SP為感測電極線71的集合。各感測電極線71包含有例如以第2方向D2為基準方向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
感測檢測部33SPa具有例如沿第2方向D2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5條感測電極線71,各感測電極線71沿著第1方向D1延伸。感測連接部33SPb具有例如沿著第2方向D2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3條感測電極線71,各感測電極線71沿著第1方向D1延伸。
構成感測檢測部33SPa的5條感測電極線71中,在第2方向D2連續的3條感測電極線71係與構成感測連接部33SPb的3條感測電極線71分別連接。
在感測檢測部33SPa中,沿著第2方向D2排列的5條感測電極線71的每一者,係藉由沿著與主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感測連接線Lcs與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線71分別連接。
感測連接線Lcs的一部分係從例如一方的感測電極線71所具有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第2主端點Pm2,朝向在第2方向D2相鄰的感測電極線71所具有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第1輔助端點Pa1延伸。
感測連接線Lcs的剩餘部分係從例如一方的感測電極線71所具有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第2輔助端點Pa2,朝向在第2方向D2相鄰的感測電極線71所具有的基準圖案要素33RP的第1主端點Pm1延伸。
在一個感測檢測部33SPa,4條感測連接線Lcs構成感測連接線群,感測連接線群係依各測檢測部33SPa沿著第1方向D1連續。
感測虛擬部33SD係位在第2方向D2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33SP之間。感測虛擬部33SD係位 於一方的感測電極33SP中連續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和另一方的感測電極33SP中連續的兩個感測檢測部33SPa之間。
感測虛擬部33SD係由例如沿著第2方向D2隔著相等間隔排列的兩條感測虛擬線72所構成,各感測虛擬線72沿第1方向D1延伸。各感測虛擬線72係包含以第2方向D2為基準方向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
在第1方向D1,構成感測虛擬部33SD的感測虛擬線72係由2條感測電極線71所挾持。在第1方向D1上,感測間隙73位在相互相鄰的感測電極線71的端部和感測虛擬線72的端部之間。1條感測虛擬線72係藉由在第2方向連續的兩個感測間隙73,而與感測電極線71分離。藉此,感測虛擬部33SD係與感測電極33SP分離。
在感測面33S,在各單位區域21U中,分配有沿第2方向D2排列的2條感測電極線71、3條感測圖案群74。3條感測圖案群74係包含沿第1方向D1排列的感測電極線71的一部分和感測虛擬線72的一部分。在各單位區域21U中,位於第2方向D2的兩端的各端之感測電極線71係夾著3條感測圖案群74。2條感測電極線71和3條感測圖案群74係在第2方向D2彼此隔著相等的間隔排列,2條感測電極線71之間的間隔、或感測電極線71和感測圖案群74之間的間隔為線間寬度GL。
在各單位區域21U中,2條感測電極線71和3條感測圖案群74係構成一個感測配線群,感測配線群係依各單位區域21U連續地設置在第1方向D1。
在一個單位區域21U中,與驅動面31S的單位區域21U同樣,包含於各配線之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中,位於第1方向D1的一端之基準圖案要素33RP為起點圖案要素33RPs。且,與一個起點圖案要素33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其在第2方向D2的位置係朝向相差線間寬度GL的1倍的量之起點圖案要素33RPs延伸。感測面33S的單位區域21U中之起點圖案要素33RPs係第2起點圖案要素的一例。
如圖30所示,在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中,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驅動檢測部31DPa與感測虛擬部33SD重疊,感測檢測部33SPa與驅動虛擬部31DD重疊,且驅動連接部31DPb與感測連接部33SPb重疊。藉此,形成具有正方形形狀之單位格子之連續的一個格子圖案。
在驅動面31S的單位區域21U的各個中,與一個起點圖案要素31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其在第1方向D1的位置係朝向相差線間寬度GL的1倍的量之起點圖案要素31RPs延伸。又,在感測面33S的單位區域21U的各個中,與一個起點圖案要素33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其在第2方向D2的位置係朝向相差線間寬度GL的1倍的量之起點圖案要素33RPs延伸。
在驅動面31S制定起點圖案要素31RPs的位置之線間寬度GL,亦為主線Lm延伸的方向和第1方向D1所形成的角度之參數。又,在感測面33S制定起點圖案要素33RPs的位置之線間寬度GL,亦為主線Lm延伸的方向和第2方向D2所形成的角度之參數。於是,以主線Lm延伸的方向和相對於該方向的基準方向所形成的角度為58°以上68°以下的範圍之方式,設定上述的線間寬度GL。
由此種構成所形成的觸控感測器用電極21係可藉由以下的設計形成。亦即,在構成驅動配線群的配線中,設定一個單位區域21U中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之第1方向D1的位置。又,與各起點圖案要素31RPs相連之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延伸的方向,係設定為朝向在第1方向D1偏離線間寬度GL的n倍(n為1以上的整數)的量之其他起點圖案要素31RPs的方向。且,此種條件下的上述n倍係以主線Lm延伸的方向和相對於該方向的基準方向所形成的角度為58°以上68°以下的範圍之方式設定。
又,在構成感測配線群的配線中,設定一個單位區域21U中之起點圖案要素33RPs之第2方向D2的位置。且,與一個單位區域21U的起點圖案要素33RPs相連之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延伸的方向,係設定為朝向在第2方向D2偏離線間寬度GL的n倍(n為1以上的整數)的量之其他起點圖案要素33RPs的方向。這種條件下的上述n倍係以主線Lm延伸的方向和相對於該方向的基準方向所形成的角度為58°以上68°以下的範圍。
在第2方向D2連續的複數個驅動配線群和在第1方向D1連續的複數個感測配線群,各自係以在與感測面33S對向的俯視中形成格子圖案的方式連接。
若是這種構成,則在變更主線Lm延伸的方向和相對於該方向的基準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時,不需要大幅變更驅動面31S中之驅動電極31DP及驅動虛擬部31DD的設計及感測面33S中之感測電極33SP及感測虛擬部33SD各別的設計。
‧第5變形例中,在驅動面31S的一個單位區域21U中,與第C配線31C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亦可朝向在第1方向D1相鄰的單位區域21U中的第A配線31A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延伸。或者,與第D配線31D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亦可朝向在第1方向D1相鄰的單位區域21U中的第A配線31A的起點圖案要素31RPs延伸。
總之,與一個起點圖案要素31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1RP,只要配置成其在第2方向D2的位置朝向相差線間寬度GL的整數倍的量之起點圖案要素延伸即可。在感測面33S的單位區域21U中,與各配線的起點圖案要素33RPs相連的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33RP延伸的方向,只要依據驅動面31S的單位區域21U來制定即可。
‧第5變形例及依據第5變形例之構成的各個,亦可與第1實施形態的構成、第1變形例的構成、 第2變形例的構成、第3變形例及第4變形例的構成之各者組合來實施。

Claims (13)

  1. 一種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係具備:複數個第1電極,係沿第1方向排列,且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的每一者係沿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複數個第2電極,係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且複數個前述第2電極的每一者係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及透明介電體基板,係被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排列的第1面和複數個前述第2電極排列的第2面所挾持;前述第1電極及前述第2電極包含複數個基準圖案要素,該等基準圖案要素具有在前述第1電極和前述第2電極中以個別制定的方向之基準方向為基準而定的圖案形狀;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包含1條主線及1條副線;前述主線係在前述基準方向和形成58°以上68°以下的角度之方向的主線方向上從第1主端點朝第2主端點呈直線狀延伸;前述副線係在與前述主線正交的方向上從前述第2主端點呈直線狀延伸至副端點且具有前述主線的一半的長度,前述副端點相對於前述副線是位在前述主線方向之其他的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前述第1主端點;前述第1電極的前述基準方向為前述第1方向;前述第2電極的前述基準方向為前述第2方向; 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和複數個前述第2電極的組合在與前述透明介電體基板對向的俯視中,係構成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一個格子圖案,前述格子圖案的單位格子為一個邊具有與前述副線相同長度的正方形。
  2. 如請求項1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包含兩條輔助線,兩條前述輔助線各自在前述副線的延伸方向上呈直線狀延伸且具有與前述副線相同的長度,兩條前述輔助線中的一者係從前述第2主端點延伸,兩條前述輔助線中的另一者係從前述副端點延伸。
  3. 如請求項1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包含兩條輔助線,兩條前述輔助線的每一者,係在前述主線方向上呈直線狀延伸且具有與前述副線相同的長度,兩條前述輔助線中的一者係從前述第1主端點延伸,兩條前述輔助線中的另一者係從前述第2主端點延伸。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各個前述第1電極係具備沿著前述第1方向排列的複數條第1電極線,複數條前述第1電極線的每一者係包含沿著與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 各個前述第2電極係具備沿著前述第2方向排列的複數條第2電極線,複數條前述第2電極線的每一者係包含沿著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在前述俯視中,前述第1電極係與前述第2電極分別交叉,前述第1電極係在每個與前述第2電極交叉的部分,進一步具有連接在前述第1方向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線彼此之至少1條第1連接線,前述第2電極係在每個與前述第1電極交叉的部分,進一步具有連接在前述第2方向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線彼此之至少1條第2連接線。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進一步具備第1虛擬部,其係位在前述第1面中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且與前述第1電極電性絕緣,各個前述第1電極係具備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1寬幅部、和連接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1寬幅部之間的第1窄幅部,各個前述第1寬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且各個前述第1窄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前述第1虛擬部具有與前述第2電極面對面的部分,且在前述俯視中構成前述格子圖案的一部分。
  6. 如請求項5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前述第1虛擬部的一部分和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分係在一個前述單位格子中構成各別的邊。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進一步具備:第1虛擬部,係在前述第1面位於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且與前述第1電極電性絕緣;及第2虛擬部,係在前述第2面位於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且與前述第2電極電性絕緣;各個前述第1電極係具備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1寬幅部、和連接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1寬幅部之間的第1窄幅部,各個前述第1寬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且各個前述第1窄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各個前述第2電極係具備沿前述第1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2寬幅部、和連接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2寬幅部之間的第2窄幅部,各個前述第2寬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且各個前述第2窄幅部包含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前述第1寬幅部係位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且位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2寬幅部之間,前述第2寬幅部係位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且位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兩個前述第1寬幅部之間, 在前述俯視中,前述第1虛擬部及前述第2虛擬部構成前述格子圖案的一部分,前述第1窄幅部係與前述第2窄幅部面對面,前述第1寬幅部係與前述第2虛擬部面對面,前述第2寬幅部係與前述第1虛擬部面對面。
  8. 如請求項7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前述第1虛擬部的一部分和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分係在一個前述單位格子中構成各別的邊,前述第2虛擬部的一部分和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的一部分係在一個前述單位格子中構成各別的邊。
  9. 如請求項5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在前述俯視中,包含前述第1電極及第1虛擬部的群組與前述第2電極,係具有彼此相同的色相,且明度及彩度的至少一者是不同的。
  10. 如請求項5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在前述俯視中,包含前述第1電極及第1虛擬部的群組與前述第2電極係具有彼此不同的顏色的屬性。
  1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其中各個前述第1電極中通過前述第1方向的中央的直線為第1直線,各個前述第2電極中通過前述第2方向的中央的直線為第2直線,具有由相互相鄰的兩條前述第1直線和相互相鄰的兩條前述第2直線所包圍的矩形形狀之區域為一個單位區域, 在前述單位區域中,包含於各個前述第1電極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中位於前述第1方向的一端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為第1起點圖案要素,包含於各個前述第2電極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中位於前述第2方向的一端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為第2起點圖案要素,前述第1起點圖案要素係依各前述單位區域沿前述第1方向連續有複數個,前述第2起點圖案要素係依各前述單位區域沿前述第2方向連續有複數個,與一個前述第1起點圖案要素相連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係朝向在前述第2方向相鄰的前述單位區域中之其他的前述第1起點圖案要素延伸,與一個前述第2起點圖案要素相連的複數個前述基準圖案要素,係朝向在前述第1方向相鄰的前述單位區域中之其他的前述第2起點圖案要素延伸。
  12. 一種觸控面板,其係具備: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覆蓋前述觸控感測器用電極的覆蓋層;和測定前述第1電極和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靜電電容之週邊電路。
  13. 一種顯示裝置,其係具備:顯示面板,係具有沿著前述第1方向和前述第2方向排列成矩陣狀的複數個畫素,且使用前述畫素來顯示資訊; 如請求項12之觸控面板;和驅動電路,係驅動前述觸控面板;前述觸控面板係以透過前述顯示面板所顯示的前述資訊之方式構成。
TW104111867A 2014-04-15 2015-04-14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6555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3433 2014-04-15
JP2014-083433 2014-04-15
JP2014-114460 2014-06-02
JP2014114460 2014-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6590A TW201606590A (zh) 2016-02-16
TWI655563B true TWI655563B (zh) 2019-04-01

Family

ID=54323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867A TWI655563B (zh) 2014-04-15 2015-04-14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31490A1 (zh)
JP (1) JP6470264B2 (zh)
KR (1) KR102381795B1 (zh)
TW (1) TWI655563B (zh)
WO (1) WO20151594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1158A (zh) * 2014-12-26 2015-03-2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068345U (zh) * 2015-10-29 2016-03-0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JP2017111592A (ja) * 2015-12-16 2017-06-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検出装置
CN105760031B (zh) * 2016-01-27 2018-09-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一种触控显示设备
JP6744169B2 (ja) * 2016-04-04 2020-08-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0126899B2 (en) 2016-04-04 2018-11-13 Japan Display Inc. Dete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6736416B2 (ja) * 2016-08-12 2020-08-05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パネル
CN106896959A (zh) * 2017-02-22 2017-06-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JP2019008606A (ja) * 2017-06-26 2019-01-17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102472895B1 (ko) * 2017-10-25 2022-12-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442801B1 (ko) * 2017-12-08 2022-09-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976566B (zh) * 2018-03-23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210114602A (ko) 2020-03-10 2021-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싱 유닛
KR20220008997A (ko) * 2020-07-14 2022-0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KR20220037014A (ko) * 2020-09-16 2022-03-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1921378B2 (en) 2020-10-30 2024-03-05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de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73577A1 (en) * 2008-04-30 2009-11-05 Apple Inc. Moire-Free Touch Screen with Tilted or Curved ITO Pattern
TW201128477A (en) * 2010-02-12 2011-08-16 Wintek Corp Touch panel
TW201211867A (en) * 2010-09-15 2012-03-16 Au Optronics Corp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and capacitive touch apparatus
TW201435702A (zh) * 2013-01-25 2014-09-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5581B2 (ja) 2010-10-05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WO2012099150A1 (ja) * 2011-01-18 2012-07-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5615856B2 (ja) * 2011-02-18 2014-10-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1978666B1 (ko) * 2011-06-10 2019-05-15 미래나노텍(주)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기판,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패널
KR101665210B1 (ko) * 2011-09-13 2016-10-11 군제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패널
JP5875484B2 (ja) * 2011-12-22 2016-03-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9603239B2 (en) * 2012-03-06 2017-03-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829647B2 (ja) * 2012-05-08 2015-12-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
KR20140028468A (ko) * 2012-08-29 2014-03-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73577A1 (en) * 2008-04-30 2009-11-05 Apple Inc. Moire-Free Touch Screen with Tilted or Curved ITO Pattern
TW201128477A (en) * 2010-02-12 2011-08-16 Wintek Corp Touch panel
TW201211867A (en) * 2010-09-15 2012-03-16 Au Optronics Corp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and capacitive touch apparatus
TW201435702A (zh) * 2013-01-25 2014-09-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59460A1 (ja) 2015-10-22
JP6470264B2 (ja) 2019-02-13
US20170031490A1 (en) 2017-02-02
CN106233230A (zh) 2016-12-14
TW201606590A (zh) 2016-02-16
KR102381795B1 (ko) 2022-03-31
KR20160144450A (ko) 2016-12-16
JPWO2015159460A1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5563B (zh)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666581B (zh)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US9857931B2 (en)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550453B (zh) Touch sensor electrodes, touch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US10156943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8081485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7227983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0620770B2 (en) Conductive film,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7227984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391978B2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534807B2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2016206754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383914B2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159857B2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556510B2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6233230B (zh) 触摸传感器用电极、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8081486A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