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3088B - 生物處理裝置、生物處理方法及電腦用程式 - Google Patents

生物處理裝置、生物處理方法及電腦用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3088B
TWI653088B TW107106354A TW107106354A TWI653088B TW I653088 B TWI653088 B TW I653088B TW 107106354 A TW107106354 A TW 107106354A TW 107106354 A TW107106354 A TW 107106354A TW I653088 B TWI653088 B TW I6530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water
membrane
back pressure
side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6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0268A (zh
Inventor
尾田誠人
萩本寿生
水谷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重工環境 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重工環境 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重工環境 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3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30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2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6Tubular membrane modu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36Hydrophilic memb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3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生物處理裝置(100),具有:生物處理水槽(11)、及內含具有親水性單體被共聚合的單層構造的管狀過濾膜的膜分離裝置(1)、及朝膜分離裝置(1)供給供給水(W3)的加壓泵(21)、及從膜分離裝置(1)吸引透過水(PW)的吸引泵(22)、及調整透過側空間的反壓的反壓調整裝置(23)、及測量膜間差壓的膜間差壓測量裝置(14)、及依據膜間差壓將加壓泵(21)及吸引泵(22)及反壓調整裝置(14)控制的控制裝置(13),控制裝置(13),是具有:膜間差壓增加至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將反壓減少的反壓調整部(13a);及到達反壓調整裝置的調整範圍的界限的情況,將加壓泵及吸引泵的一方控制,將加壓泵的加壓力及吸引泵的吸引力的一方增加並且將反壓增加的設定變更部(13b)。

Description

生物處理裝置、生物處理方法及電腦用程式
本發明,是有關於生物處理裝置、生物處理方法及電腦用程式。
將屎尿等的有機性廢水處理的情況,對於固液的分離,主流是使用MF(精密過濾)、UF(限外過濾)等的膜分離。
膜分離裝置,已知具備:外殼、及被收容於外殼內的複數管狀過濾膜(中空線膜),在管狀過濾膜的內側一邊將供給水循環一邊過濾的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在具備這種膜分離裝置進行有機性廢水的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裝置中,透過了管狀過濾膜的透過水是藉由吸引泵被吸引,例如,被貯留在貯留槽並適宜被利用。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052338號公報
但是在使用管狀過濾膜的膜分離裝置中,藉由繼續進行過濾,微粒子附著在膜表面的污垢會增長。在習知的生物處理裝置中,因為藉由污垢的增長使透過水的流量減少,所以具有穩定將透過水的流量確保是困難的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物處理裝置、生物處理方法及程式,在管狀過濾膜即使污垢增長的情況時,也可以穩定地確保透過水的流量。
依據本發明的第一態樣的話,生物處理裝置,是具有:將被處理水中所含有的有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水槽;及膜分離裝置,具有:外殼、及將前述外殼區劃成從前述生物處理水槽流出的供給水被供給的濃縮側空間及收容從前述供給水被分離的透過水的透過側空間並且具有親水性單體被共聚合的單層構造的管狀過濾膜;及將前述供給水供給至前述濃縮側空間的加壓泵;及從前述透過側空間吸引前述透過水的吸引泵;及調整前述透過側空間的反壓的反壓調整裝置;及將從前述膜分離裝置被排出的濃縮水朝前述生物處理水槽返送的返送線;及測量前述濃縮側空間及前述透過側空間之間的膜間差壓的膜間差壓測量裝置;及依據前述膜間差壓將前述加壓泵及前述吸引泵及前述反壓調整裝置控制的控制裝置;前述控制裝置,是具有:前述膜間差壓是增加至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將前述反壓調整裝置控制將前述反壓減少的反壓調整部;及到達前述反壓調整裝置的調整範圍的界限的情況,將前述加壓泵及前述吸引泵的至少一方控制,將前述加壓泵的加壓力及前述吸引泵的吸引力的至少一方增加,並且將前述反壓調整裝置控制將前述反壓增加的設定變更部。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藉由依據膜間差壓將管狀過濾膜的反壓減少,即使藉由污垢使膜間差壓上昇的情況時,也可以使用反壓調整裝置的可動範圍將透過水的流量調整。   且到達反壓調整裝置的可動範圍的上限的情況時,藉由將加壓力及吸引力的至少一方增加,並且將反壓增加,就可以再度使用反壓調整裝置的可動範圍將透過水的流量調整。   且藉由使管狀過濾膜具有親水性,即使被供給至濃縮側空間的供給水的膜面流速較低,供給水的壓力是低壓的情況時,也可將透過水取水。
對於上述生物處理裝置,前述設定變更部,是將前述加壓泵的加壓力增加使至上限為止控制之後,進行將前述吸引泵的吸引力增加的控制也可以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藉由將加壓泵的加壓力增加使膜面流速向上,就可以產生管狀過濾膜的洗淨效果。
對於上述生物處理裝置,前述控制裝置,是具有:將前述吸引泵的吸引力增加使至上限為止控制之後,進行前述管狀過濾膜的洗淨的洗淨控制部也可以。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藉由進行管狀過濾膜的洗淨,可以再度將加壓力及吸引力減少。且,藉由將加壓力及吸引力的雙方直到上限為止控制之後進行洗淨,就可以減少洗淨次數。
對於上述生物處理裝置,前述返送線,是具有:在前述生物處理水槽及前述膜分離裝置之間供給前述濃縮水的分歧線、及設於前述分歧線的下游側並調整流動於前述返送線的前述濃縮水的流量的第二流量調整閥也可以。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可以調整被導入生物處理水槽的濃縮水的流量。
依據本發明的第二態樣的話,生物處理方法,是具有:朝具有親水性單體被共聚合的單層構造的管狀過濾膜的一方的側也就是濃縮側空間將從生物處理水槽流出的供給水加壓供給的加壓過程;及從前述管狀過濾膜的另一方的側也就是透過側空間吸引前述透過水的吸引過程;及將從前述濃縮側空間被排出的濃縮水朝前述生物處理水槽返送的返送過程;及前述濃縮側空間及前述透過側空間之間的膜間差壓是增加至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將前述透過側空間的反壓減少的反壓調整過程;及到達前述反壓的調整範圍的界限的情況,將前述供給水的加壓力及前述透過水的吸引力的至少一方增加,並且將前述反壓增加的設定變更過程。
依據本發明的第三態樣的話,電腦用程式,是供生物處理裝置的控制裝置的電腦使用之程式,該生物處理裝置具備:將被處理水中所含有的有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水槽;及膜分離裝置,具有:外殼、及將前述外殼區劃成從前述生物處理水槽流出的供給水被供給的濃縮側空間及收容從前述供給水被分離的透過水的透過側空間並且具有親水性單體被共聚合的單層構造的管狀過濾膜;及將前述供給水供給至前述濃縮側空間的加壓泵;及從前述透過側空間吸引前述透過水的吸引泵;及調整前述透過側空間的反壓的反壓調整裝置;及將從前述膜分離裝置被排出的濃縮水朝前述生物處理水槽返送的返送線;及測量前述濃縮側空間及前述透過側空間之間的膜間差壓的膜間差壓測量裝置;前述電腦用程式,是令前述電腦執行以下動作:前述膜間差壓是增加至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將前述反壓調整裝置控制使前述反壓減少,到達前述反壓調整裝置的調整範圍的界限的情況,將前述加壓泵及前述吸引泵的至少一方控制,將前述加壓泵的加壓力及前述吸引泵的吸引力的至少一方增加,並且將前述反壓調整裝置控制將前述反壓增加。
依據本發明的話,藉由依據膜間差壓將管狀過濾膜的反壓減少,即使藉由污垢使膜間差壓上昇的情況時,也可以使用反壓調整裝置的可動範圍將透過水的流量調整。
且到達反壓調整裝置的可動範圍的上限的情況時,藉由將加壓力及吸引力的至少一方增加,並且將反壓增加,就可以再度使用反壓調整裝置的可動範圍將透過水的流量調整。
[第一實施例]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生物處理方法及程式參照圖面詳細說明。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100,是具備:被處理水W1(屎尿,包含淨化槽污泥的有機性廢水)中所包含的有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水槽11、及收容從生物處理水槽11流出的供給水W2的原水槽12、及將從原水槽12被供給的供給水W3分離成透過水PW及濃縮水W4的膜分離裝置1、及調整透過水PW的流量(流路阻力)的第一流量調整閥23(反壓調整裝置)、及將透過水PW貯留的貯留槽20、及將濃縮水W4朝生物處理水槽11返送的返送線19、及控制裝置13。
控制裝置13,是將生物處理裝置100的各部控制實行各種功能。控制裝置13,是例如由生物處理裝置100所具備的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從記憶部將程式讀出並實行的構成。
如第2圖所示,膜分離裝置1,是具有:外殼2、及將外殼2區劃成管狀過濾膜3的一方的側也就是濃縮側空間S及管狀過濾膜3的另一方的側也就是透過側空間P之管狀過濾膜3。在濃縮側空間S中供給水W3被供給,在透過側空間P中收容從供給水W3被分離的透過水PW。   膜分離裝置1,是使用在複數管狀過濾膜3的內側一邊將供給水W3循環一邊過濾的方式,從供給水W3將透過水PW取出的裝置。
如第1圖所示,生物處理裝置100,是具有:將從原水槽12被供給的供給水W3(從生物處理水槽11流出的供給水W2)加壓地供給至膜分離裝置1的濃縮側空間S的加壓泵21、及吸引膜分離裝置1的透過側空間P的吸引泵22。
加壓泵21,是具有:藉由旋轉數控制將加壓力變更,將膜面流速(供給水W3在管狀過濾膜3的內側流動的速度)變更的功能。本實施例的加壓泵21的可動範圍,由膜面流速換算的話是0.15m/s至0.60m/s。偏離此可動範圍使加壓泵21運轉的話,對於本實施例的管狀過濾膜3的規格不佳。
吸引泵22,是具有藉由旋轉數控制將來自透過側空間P的吸引力變更的功能。本實施例的吸引泵22的下限頻率是6Hz,上限頻率是60Hz。由此,吸引泵22,可以將透過側空間P的壓力任意地變更。
生物處理水槽11,是例如,藉由硝化菌及脫氮菌的作用將液中的BOD、氮化合物等分解除去。在生物處理水槽11中,透過第一線15使被處理水W1被供給。生物處理水槽11及原水槽12是藉由第二線16而被連接。
原水槽12及膜分離裝置1是透過供給線17被連接。加壓泵21,是被設置在供給線17。從原水槽12被排出的供給水W3,是一邊藉由加壓泵21被加壓,一邊被供給至膜分離裝置1的濃縮側空間S。   在供給線17中,設有:測量流動於供給線17的供給水W3的流量的第一流量計25、及測量流動於供給線17的供給水W3的壓力的第一壓力計26。
從膜分離裝置1被分離的透過水PW,是被導入透過水線18。透過水線18,是與貯留槽20連接。第一流量調整閥23及吸引泵22,是被設置在透過水線18。本實施例的第一流量調整閥23,雖被設置在吸引泵22的下游側但不限定於此。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設於吸引泵22的上游側也可以。
第一流量調整閥23,是作為將流動於透過水線18的透過水PW的流路阻力調整來調整管狀過濾膜3的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的反壓調整裝置的功能。例如,藉由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開度設成20%,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會變大,藉由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開度設成100%,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會變小。藉由朝減小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開度的方向控制,就可以增加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藉由朝加大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開度的方向控制,就可以減少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
在透過水線18中,設有:測量流動於透過水線18的透過水PW的流量的第二流量計27、及測量流動於透過水線18的透過水PW的壓力的第二壓力計28。
透過水PW被分離從膜分離裝置1被排出的濃縮水W4,是除了多餘污泥以外的全量被導入返送線19,至少一部分是朝生物處理水槽11被返送。從生物處理水槽11流出的供給水W2,是透過原水槽12、膜分離裝置1,返回至生物處理水槽11。即,從生物處理水槽11流出的供給水W2,是在構成生物處理裝置100的線循環。
在返送線19中,設有虹吸中斷器40。虹吸中斷器40,是具有:枝管41、及閥42。   在返送線19上,在膜分離裝置1及虹吸中斷器40之間,是設有將流動於返送線19的濃縮水W4的壓力測量的第三壓力計44。
返送線19,是具有從返送線19的中途處分歧朝原水槽12供給濃縮水W4的分歧線45。又,原水槽12是不一定必要設置。不設置原水槽12情況時,分歧線45,是與生物處理水槽11及加壓泵21之間的線連接。
在返送線19上,在比分歧線45的分歧點D更下游側中,設有:調整被供給至生物處理水槽11的濃縮水W4的流量的第二流量調整閥24、及測量被供給至生物處理水槽11的濃縮水W4的流量的第三流量計43。第三流量計43,是被設置在第二流量調整閥24的下游側(第二流量調整閥24及生物處理水槽11之間)。
壓力計26、28、44、及流量計25、27、43是透過控制裝置13及電氣訊號纜線被連接。   第一壓力計26及第二壓力計28及第三壓力計44,是作為測量膜分離裝置1的膜間差壓的膜間差壓測量裝置14的功能。控制裝置13,是從:藉由第一壓力計26被測量的供給水W3的壓力、及藉由第二壓力計28被測量的透過水PW的壓力、及藉由第三壓力計44被測量的濃縮水W4的壓力,算出膜分離裝置1的膜間差壓。
生物處理裝置100,是具有進行膜分離裝置1的管狀過濾膜3的洗淨的洗淨裝置29。洗淨裝置29,是藉由物理洗淨來進行洗淨的裝置也可以,藉由藥品洗淨來進行洗淨的裝置也可以,藉由這些雙方來進行洗淨的裝置也可以。   物理洗淨,是例如,由逆壓洗淨、清理、清潔、球洗淨等的物理的方法進行洗淨的洗淨方式。藥品洗淨,是使用酸、鹼、氧化劑、洗劑等進行洗淨的洗淨方式。
控制裝置13,是依據透過水PW的流量、膜間差壓、被處理水W1的流量等,將加壓泵21、吸引泵22、第一流量調整閥23、第二流量調整閥24、及洗淨裝置29等控制。控制裝置13,是具有:依據透過水PW的流量及膜間差壓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反壓調整裝置)控制的反壓調整部13a、及例如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可動範圍是到達界限時進行加壓泵21等的設定變更的設定變更部13b、及將洗淨裝置29控制的洗淨控制部13c。
且控制裝置13,是具有調整被導入生物處理水槽11的濃縮水W4的流量的功能。控制裝置13,是藉由第三流量計43被測量的濃縮水W4的流量是超越規定值的情況時,使被導入生物處理水槽11的濃縮水W4的流量成為規定值以下的方式,將第二流量調整閥24控制。由此,一部分的濃縮水W4,被導入分歧線45。
接著,說明膜分離裝置1的詳細。   如第2圖所示,外殼2,是具有:外殼本體4、及形成於外殼本體4的下方的供給水導入口7、及形成於外殼本體4的上方的濃縮水排出口8、及形成於外殼本體4的透過水排出口9。
外殼本體4,是具有:圓筒形狀的圓筒部4a、及將圓筒部4a的上端閉鎖的第一圓錐部5、及將圓筒部4a的下端閉鎖的第二圓錐部6。第一圓錐部5,是形成隨著朝向上方而逐漸縮徑的錐面狀。第二圓錐部6,是形成隨著朝向下方而逐漸縮徑的錐面狀。   本實施例的膜分離裝置1是使從下方被導入管狀過濾膜3的供給水W3在管狀過濾膜3內朝向上方流動的構成。
膜分離裝置1,是具備將外殼2的內部分割成三個空間的第一隔壁30及第二隔壁31。在第一隔壁30及第二隔壁31中,形成有複數插通孔32。插通孔32,是朝第一隔壁30及第二隔壁31的板厚方向貫通的孔。插通孔32的內徑,是比管狀過濾膜3的外徑更稍大。   複數管狀過濾膜3,是在外殼2的內部朝軸線A方向(在本實施例中為垂直方向)延伸,一端是與第一隔壁30連結,另一端是與第二隔壁31連結。
第一隔壁30,是形成板形狀的構件,被固定於外殼2的延伸方向的上方(第一圓錐部5側)。藉由外殼本體4、及第一隔壁30、及第一圓錐部5被包圍的空間,是第一頂部空間S1。第一頂部空間S1,是比外殼2的內部空間中的第一隔壁30更上方的空間。   第二隔壁31,是形成板形狀的構件,被固定於外殼2的延伸方向的下方(第二圓錐部6側)。藉由外殼本體4、及第二隔壁31、及第二圓錐部6被包圍的空間,是第二頂部空間S2。第二頂部空間S2,是比外殼2的內部空間中的第二隔壁31更下方的空間。
藉由外殼本體4、及第一隔壁30、及第二隔壁31被包圍,且,管狀過濾膜3的外周側的空間,是透過側空間P。從複數管狀過濾膜3被取出的透過水PW,是朝透過側空間P被排出之後,透過透過水排出口9被導入透過水線18。
供給水導入口7,是將外殼2的外部及第二頂部空間S2連通的開口。供給水導入口7,是形成於外殼本體4的第二圓錐部6。   濃縮水排出口8,是將外殼2的外部及第一頂部空間S1連通的開口。濃縮水排出口8,是形成於外殼本體4的第一圓錐部5。
透過水排出口9,是將外殼2的外部及透過側空間P連通的開口。透過水排出口9,是被設置在外殼本體4的圓筒部4a的上部。
濃縮側空間S,是供給水W3被導入的空間,是第一頂部空間S1、管狀過濾膜3的內周側的空間也就是過濾膜內空間S3、及第二頂部空間S2。   透過側空間P,是收容從供給水W3被分離的透過水PW的空間。
各管狀過濾膜3的一端,是插通第一隔壁30的插通孔32,且被固定於插通孔32的內周面。插通孔32的內周面及管狀過濾膜3的外周面之間,是藉由密封材(無圖示)被密封。密封材,是環氧樹脂和尿烷樹脂等,在初期具有黏性,隨時間經過而硬化的材料較佳。   各管狀過濾膜3的另一端,是由與管狀過濾膜3的一端同樣的方法被固定於第二隔壁31的插通孔32。
管狀過濾膜3,是形成圓筒形狀,具有在單一主要構成材料使親水性單體被共聚合的單層構造的高分子過濾膜。   即,高分子過濾膜,主要材料是由一種類的材料形成。主要材料是由一種類的材料形成,是指在形成高分子過濾膜的材料(例如樹脂)中,一種類的樹脂是佔了50質量%以上的意思。   且主要材料是由一種類的材料形成,是指其一種類的材料的性質是支配構成材料的性質的意思。具體而言,一種類的樹脂是具有50質量%-99質量%的材料的意思。但是,具有將此膜支撐的支撐體的情況,該支撐體是與上述高分子膜相同的材質或不同的材質也可以。
構成高分子過濾膜的主要材料,可以使用:氯乙烯系樹脂、聚碸(PS)系、聚亞乙烯氟石(PVDF)系、聚乙烯(PE)等的聚烯烴系、聚丙烯腈(PAN)系、聚醚磺系、聚乙烯醇(PVA)系、聚醯亞胺(PI)系等的高分子材料。
構成管狀過濾膜3的主要材料,特別是氯乙烯系樹脂較佳。氯乙烯系樹脂,可舉例:氯乙烯均聚物(氯乙烯均聚物)、具有氯乙烯單體及可共聚合的不飽和結合的單體及氯乙烯單體的共聚物、在聚合物將氯乙烯單體接枝共聚合的接枝共聚物、由這些的氯乙烯單體單位被氯化者所構成的(共)聚合物等。
親水性單體,可舉例:   (1)含有胺基、銨基、吡啶基、亞氨基、甜菜鹼構造等的陽離子性基的乙烯單體及/或其鹽,   (2)含有羥基、醯胺基、酯構造、乙醚構造等的親水性的非離子性基的乙烯單體,   (3)含有羧基、碸酸基、磷酸基等的陰離子性基的乙烯單體及/或其鹽,   (4)其他的單體等。
管狀過濾膜3的管徑,可以依據供給水W3的性狀等適宜地選擇,例如對於供給水W3,粗纖維量α是200mg/升以下的情況時,將管狀過濾膜3的內徑設成5mm以下,粗纖維量α是比200mg/升大且比500mg/升小的情況時,將管狀過濾膜3的內徑設成5mm-10mm,粗纖維量α是500mg/升以上的情況時,將管狀過濾膜3的內徑設成10mm以上。藉由選擇管徑,就可以抑制由粗纖維分所產生的管狀過濾膜3的閉塞。
接著,說明本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100的作用。   屎尿等的被處理水W1,是由無圖示的前處理設備前處理被施加之後,透過第一線15朝生物處理水槽11被送出。被處理水W1,是在生物處理水槽11被處理。具體而言被包含於被處理水W1的有機性物質是藉由微生物被分解。   接著,從生物處理水槽11流出的供給水W2,是被貯留在原水槽12之後,透過加壓泵21被供給至膜分離裝置1。被供給至膜分離裝置1的供給水W3,是朝膜分離裝置1的管狀過濾膜3內送入。加壓泵21,是藉由如後述控制裝置13進行運轉的控制。
另一方面,膜分離裝置1的外殼2內的透過側空間P是藉由吸引泵22的作動而成為負壓。吸引泵22,是通過透過水排出口9朝對於流動於管狀過濾膜3的供給水W3的流動大致垂直交叉的方向吸引。吸引泵22,是藉由如後述控制裝置13進行運轉的控制。從管狀過濾膜3透過的透過水PW,是透過透過水排出口9及透過水線18被貯留在貯留槽20。
從膜分離裝置1被排出的濃縮水W4(返送污泥),是除了多餘污泥以外的全量被導入返送線19。濃縮水W4的至少一部分,是朝生物處理水槽11被返送,再度進行處理。
接著,說明加壓泵21、吸引泵22、及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詳細的控制方法也就是本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100的控制方法(生物處理方法)。本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100的控制裝置13,是藉由依序實行以下的控制I、控制II、及控制III,來進行生物處理裝置100的控制,特別是透過水PW的流量的控制。
本實施例的膜分離裝置1,是內含具有親水性單體被共聚合的單層構造的管狀過濾膜3,從具有親水功能的材料特性,可由低流量(膜面流速:0.15m/s~0.60m/s)、低壓(供給水W3的壓力:0.1MPa以下)將透過水PW取水。生物處理裝置100的控制裝置13,是將此特性活用,且進行考慮了管狀過濾膜3的污垢的增長的控制。
[控制I]   如第3圖所示,使用本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100的生物處理方法的控制I因為是調整透過水PW的流量,所以具有:運轉過程S11、及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12、及反壓調整過程S13、及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14。
運轉過程S11,是進行運轉條件的設定,進行加壓泵21、吸引泵22、及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控制的過程。運轉過程S11,是具有:將加壓泵21控制朝膜分離裝置1將供給水加壓供給的加壓過程S11a、及將吸引泵22控制從膜分離裝置1的透過側空間P吸引透過水PW的吸引過程S11b、及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開度設定成20%的開度設定過程S11c、及將濃縮水W4朝生物處理水槽11返送的返送過程S11d。
運轉條件,是可以依據生物處理裝置100的規格等適宜決定。在加壓過程S11a中,控制裝置13,是依據從第一流量計25收訊到的供給水W3的流量的值,以使膜面流速成為0.15m/s的方式將加壓泵21控制。在吸引過程S11b中,控制裝置13,是以使吸引泵22由6Hz至20Hz的低頻率域運轉的方式將吸引泵22控制。在開度設定過程S11c中,控制裝置13,是以使開度成為20%的方式,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控制。且,藉由這些的控制,濃縮水W4是透過返送線19朝生物處理水槽11被返送(返送過程S11d)。
藉由以上的設定,供給水W3是成為低流量,透過水PW是由低壓力被吸引。且,藉由減小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開度,而使FLUX(透過水PW的流出量)在滿足計畫值的範圍被控制。
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12,是判別膜分離裝置1的膜間差壓是否為第一規定值以上的過程。在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12中,控制裝置13,是判別藉由膜間差壓測量裝置14(第一壓力計26、第二壓力計28、第三壓力計44)被測量的膜間差壓是否到達第一規定值以上。即,控制裝置13,是為了滿足透過水PW的流量計畫值,而判別膜間差壓是否伴隨管狀過濾膜3中的污垢的增長而上昇。   此判別的結果,被判別為膜間差壓是比第一規定值更小的情況(S12為No),就續行加壓、吸引。即,被判別為污垢的增長是容許範圍內的情況時,不變化運轉條件地繼續運轉。
且膜間差壓被判別為規定值以上的情況(S12為Yes),實行反壓調整過程S13。在反壓調整過程S13中,控制裝置13的反壓調整部13a,是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漸漸地打開,使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減少。即,藉由加大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開度,進行透過水PW的流量的確保。
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14,是為了滿足透過水PW的流量計畫值,而判別第一流量調整閥23(反壓調整裝置)的調整範圍是否到達界限(100%)的過程。在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14中,控制裝置13,是判別作為反壓調整裝置功能的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可動範圍)是否到達上限(開度100%)。此判別的結果,被判別為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未達界限的情況(S14為No),就進行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漸漸地持續打開的控制。   另一方面,被判別為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是到達界限的情況(S14為Yes),因為不被預期透過水PW的流量會進一步增加,所以朝控制II前進。
[控制II]   如第4圖所示,生物處理方法的控制II,是為了滿足透過水PW的流量計畫值,而具有:第一設定變更過程S21、及第一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22、及第一反壓調整過程S23、及第一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24、及第二設定變更過程S25、及第二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26、及第二反壓調整過程S27、及第二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28。
第一設定變更過程S21,是在控制I的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14中,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是到達界限的情況時進行運轉條件的設定變更的過程。在第一設定變更過程S21中,控制裝置13,是以使膜面流速成為0.30m/s的方式進行加壓泵21的設定變更。即,將加壓泵21的加壓力增加。吸引泵22的設定變更不被進行。
藉由加壓泵21的加壓力被增加,膜面流速、及供給水W3的流量會增加,膜表面的洗淨效果變大。且,藉由供給水W3的壓力的增加,使透過水PW的流量增加。   控制裝置13,是以使開度成為初期設定的值也就是20%的方式,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控制。由此,使透過水PW的流出量滿足計畫值的範圍地被控制。
在第一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22中,控制裝置13,是判別藉由膜間差壓測量裝置14被測量的膜間差壓是否到達第二規定值(比第一規定值高的膜間差壓)以上。   此判別的結果,被判別為膜間差壓是比第二規定值更小的情況(S22為No),就續行加壓、吸引。
且被判別為膜間差壓是第二規定值以上的情況(S22為Yes),實行第一反壓調整過程S23。控制裝置13的反壓調整部13a,是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漸漸地打開,將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減少。
在第一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24中,控制裝置13,是判別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是否到達界限(100%)。此判別的結果,被判別為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未達界限的情況,進行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漸漸地持續打開的控制。   另一方面,被判別為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是到達界限的情況,因為不被預期透過水PW的流量會進一步增加,所以進行加壓泵21的設定變更。
第二設定變更過程S25,是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是到達界限的情況時進行再度運轉條件的設定變更的過程。在第二設定變更過程S25中,控制裝置13,是以使成為膜面流速0.60m/s的方式進行加壓泵21的設定變更。即,控制裝置13,是以使藉由加壓泵21被供給的供給水W3成為大流量的方式進行設定變更。   且,控制裝置13,是以使開度成為初期設定的值也就是20%的方式,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控制。由此,使透過水PW的流出量滿足計畫值的範圍地被控制。
以下,與第一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22、第一反壓調整過程S23、及第一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24同樣,實行第二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26、第二反壓調整過程S27、及第二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28。   在第二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28中,被判別為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是到達界限的情況,因為不被預期透過水PW的流量會進一步增加,所以朝控制III前進。
且尤其是,在控制II中,濃縮水W4因為是伴隨供給水W3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控制裝置13,是依據藉由第三流量計43被測量的濃縮水W4的流量將第二流量調整閥24控制。由此,被導入生物處理水槽11的濃縮水W4的流量被調整。
[控制III]   如第5圖所示,生物處理方法的控制III,是為了滿足透過水PW的流量計畫值,而具有:設定變更過程S31、及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32、及反壓調整過程S33、及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34、及洗淨過程S35。
設定變更過程S31,是在控制II的第二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28中,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是到達界限的情況時進行運轉條件的設定變更的過程。   在設定變更過程S31中,控制裝置13,是以使吸引泵22由20Hz至40Hz運轉的方式進行吸引泵22的設定變更。加壓泵21的設定變更不被進行。藉由由吸引泵22所產生的吸引力的增加,使透過水PW的流量增加。   控制裝置13,是以使開度成為初期設定的值也就是20%的方式,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控制。由此,使透過水PW的流出量滿足計畫值的範圍地被控制。
在膜間差壓判別過程S32中,控制裝置13,是判別藉由膜間差壓測量裝置14被測量的膜間差壓是否到達第三規定值(比第二規定值高的膜間差壓)以上。   此判別的結果,被判別為膜間差壓是比第三規定值更小的情況(S32為No),就續行加壓、吸引。
且被判別為膜間差壓是第三規定值以上的情況(S32為Yes),控制裝置13,是實行反壓調整過程S33。反壓調整過程S33,是膜間差壓是第三規定值以上增加的情況時,將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減少,並且將吸引泵22的吸引力增加的過程。   反壓調整過程S33,是具有:調整第一流量調整閥的過程S33a、及調整吸引泵的過程S33b。   在調整第一流量調整閥的過程S33a中,控制裝置13的反壓調整部13a,是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漸漸地打開,將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減少。在調整吸引泵的過程S33b中,控制裝置13,是將吸引泵22的吸引力漸漸地增加。即,控制裝置13,是將吸引泵22的頻率從40Hz漸漸地增加。
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34,是判別吸引泵22是否到達最大頻率並且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是否到達界限的過程。   在調整範圍判別過程S34中,控制裝置13,是判別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及吸引泵22的調整範圍是否到達界限。此判別的結果,被判別為未達調整範圍的界限的情況,進行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漸漸地打開並且將吸引泵22的吸引力持續增加的控制。
另一方面,被判別為第一流量調整閥23及吸引泵22的調整範圍是到達界限的情況,因為不被預期透過水PW的流量會進一步增加,所以進行管狀過濾膜3的洗淨。   在洗淨過程S35中,控制裝置13的洗淨控制部13c,是將洗淨裝置29控制進行管狀過濾膜3的洗淨。   洗淨過程S35後,是藉由控制裝置13被判別為膜間差壓已回復的情況時,返回至控制I。
依據上述實施例的話,藉由依據膜間差壓將管狀過濾膜3的反壓減少,即使藉由污垢使膜間差壓上昇的情況時也可以使用第一流量調整閥23(反壓調整裝置)的可動範圍將透過水PW的流量調整。   且到達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範圍的界限的情況,藉由將加壓力增加,並且將反壓增加(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關閉),就可以再度使用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可動範圍將透過水PW的流量調整。   且藉由使管狀過濾膜3具有親水性,即使被供給至濃縮側空間S的供給水W3的膜面流速較低,供給水W3的壓力是低壓的情況時,也可將透過水PW取水。
且藉由將加壓泵21及吸引泵22併用地進行控制,就可調整朝生物處理水槽11返送的濃縮水W4的污泥濃度(濃縮倍率)。加大污泥濃度的情況,是加大吸引力,減小加壓力。減小污泥濃度的情況,是減小吸引力,加大加壓力。
且在控制II中,藉由將加壓泵21的加壓力增加使至上限為止地控制,且藉由將加壓泵21的加壓力增加使膜面流速向上,就可以產生管狀過濾膜3的洗淨效果。   且在控制III中,將吸引泵22的吸引力增加使至上限為止地控制之後,藉由進行管狀過濾膜3的洗淨,就可以再度將加壓力及吸引力減少。且,藉由將加壓力及吸引力的雙方直到上限為止控制之後進行洗淨,就可以減少洗淨次數。
且本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100,因為可以降低膜面流速,所以可以將循環流量減少。由此,可以減少加壓泵21的動力。且,藉由使循環水的流量減少,就可以將配管小徑化。
且藉由對應供給水W3的粗纖維量,選用管狀過濾膜3的內徑,就可以抑制管狀過濾膜3會藉由粗纖維分而被閉塞。
且藉由將外殼2的上部及下部作成錐面狀,就可以防止在頂部空間S1、S2堆積粗纖維物等,或粗纖維物等成為粒狀。即,外殼2是圓筒形狀的情況,端部的角部是成為死角(死空間),但是藉由將外殼2的上部及下部作成錐面狀,就可以將死角(死空間)消除,且可以抑制粗纖維物等的滯留。
且在比膜分離裝置1更低的位置具有生物處理水槽11的情況,加壓泵21停止時,膜分離裝置1的內部的液是藉由虹吸效果,使包含透過水PW的全量被抽除。透過水PW被抽除的情況,因為直到透過水PW再度充填為止,吸引泵22是不必要地繼續運轉,所以成為故障的要因。本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100,是藉由在返送線19設置虹吸中斷器40,就可以防止由裝置停止時的虹吸效果所產生的液的抽除。
又,在上述實施例中,雖在返送線19設置虹吸中斷器40,但不限定於此。例如,在返送線19設置壓力開放槽桶也可以。
且在上述實施例中,雖進行了以控制II使加壓泵21的加壓力增加之後,以控制III將吸引泵22的吸引力增加的控制,但是順序不限定於此。例如,在控制I之後,進行將控制III的吸引泵22的吸引力增加的控制,在控制III之後進行控制II也可以。   且將加壓泵21的加壓力增加的控制、及將吸引泵22的吸引力增加的控制,是交互地進行或同時進行也可以。   即,在控制I中,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調整裝置是到達界限之後,將加壓泵及吸引泵的至少一方控制也可以。
且在上述實施例中,由控制III的反壓調整過程S33使吸引泵22的吸引力直到吸引泵22的調整範圍的上限為止增加,但是與控制II的加壓泵21的控制同樣,將吸引力二階段地增加也可以。
且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調整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的反壓調整裝置雖使用第一流量調整閥23,但不限定於此。例如,藉由將膜分離裝置1的下游側的線朝上方延伸並且設置複數開放閥,將透過水PW的水壓變化將透過側空間P的反壓變化也可以。
且在上述實施例中,膜分離裝置1,雖採用了將管狀過濾膜3並列配列的膜分離裝置1,但不限定於此。例如,如第6圖所示,將複數管狀過濾膜3串聯地連接也可以。即,將複數管狀過濾膜3的一端彼此、及管狀過濾膜3的另一端彼此,使複數管狀過濾膜3串聯地連接的方式連接的具有複數U字狀的第一連接構件46的構成也可以。
此時,將串聯地連接的複數管狀過濾膜3及流出水導入口由管狀的第二連接構件59直接地連接,並且將串聯地連接的複數管狀過濾膜3及濃縮水排出口8由管狀的第三連接構件60直接地連接也可以。此情況,取消第一頂部空間S1及第二頂部空間S2也可以。且,取消第一圓錐部5及第二圓錐部6等,將外殼2的構成變更也可以。
且上述實施例的膜分離裝置1雖是使從下方朝管狀過濾膜3被導入的供給水W3,在管狀過濾膜3內朝向下方流動的構成,但不限定於此。在外殼2的下部設置濃縮水排出口8,使供給水W3在管狀過濾膜3內朝向下方流動的構成也可以。
又,將實現控制部裝置的全部或是一部分的功能用的程式記錄在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藉由將被記錄在此記錄媒體的程式讀入電腦系統並實行來進行各部的處理也可以。又,在此的「電腦系統」,是包含OS和周邊機器等的硬體者。且,「電腦系統」,是利用WWW系統的情況的話,也包含首頁提供環境(或是顯示環境)者。   且「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是軟碟(FD)、光磁碟(MO)、ROM、CD-ROM等的可搬媒體、被內藏在電腦系統的硬碟(HD)等的記憶裝置。且上述程式,是實現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用者也可以,進一步將前述的功能與由被記錄在電腦系統的程式的組合實現者也可以。
[第二實施例]   以下,將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依據圖面說明。又,在本實施例中,以與上述的第一實施例的相異點為中心敘述,對於同樣的部分是省略其說明。本實施例及第一實施例的相異點,是在第一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100,採用第7圖所示的膜分離裝置單元50。   如第7圖所示,在本實施例的膜分離裝置單元50中,複數膜分離裝置1B,是在膜分離裝置單元50的框體51內,朝橫方向被配置。即,膜分離裝置1的圓筒形狀的外殼2的軸線A(第8圖參照),是與第一實施例相異,朝水平方向延伸。
如第8圖所示,膜分離裝置1B,是具備:圓筒形狀的外殼2、及複數管狀過濾膜3、及將管狀過濾膜3補強的補強構件34。
本實施例的膜分離裝置1B,是具備將各管狀過濾膜3補強的補強構件34。補強構件34,是將各管狀過濾膜3從外周側覆蓋的筒狀的構件。管狀過濾膜3,是被插通補強構件34的內周側。
如第9圖所示,補強構件34,是具有:被配置於管狀過濾膜3的外周側的筒狀本體部35、及設於筒狀本體部35的內周面35a的複數支撐部36、及形成於筒狀本體部35的複數貫通孔37。   筒狀本體部35,是形成圓筒狀。如第10圖所示,筒狀本體部35的內徑(內周面35a的直徑),是比管狀過濾膜3的外徑更大。在筒狀本體部35的內周面35a及管狀過濾膜3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G。將管狀過濾膜3的外徑,例如,設成5mm的話,筒狀本體部35的內徑,是例如,可以設成7mm。此情況,筒狀本體部35的內周面35a及管狀過濾膜3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G是2mm。筒狀本體部35,是與管狀過濾膜3之間的間隙G成為一定地形成。
筒狀本體部35的長度,是與第一隔壁30及第二隔壁31之間的間隔相同。即,筒狀本體部35的長度,是與朝透過側空間P露出的管狀過濾膜3的長度相同。   筒狀本體部35,是例如可以藉由鈦和鋁等的輕量的金屬、或聚縮醛樹脂等的塑膠形成。筒狀本體部35的板厚,是在不損傷補強構件34的強度的範圍,儘可能地薄較佳。
支撐部36,是朝筒狀本體部35的軸線方向Da(延伸方向)延伸的突起。支撐部36,是在筒狀本體部35的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複數(本實施例中為8個)形成。各支撐部36的高度,是與筒狀本體部35的內周面35a及管狀過濾膜3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G的寬度、大致相同。
又,本實施例的補強構件34,是具有8個支撐部36,但是可以將管狀過濾膜3支撐的話,不限定於此。為了更寬地確保筒狀本體部35及管狀過濾膜3之間的空間,即,透過水PW被排出的空間,而將支撐部36的數量設成3個等,儘可能少較佳。   且在上述實施例中,支撐部36是與筒狀本體部35的軸線方向Da連續地形成,但是不限定於此。支撐部36,是不需要將筒狀本體部35及管狀過濾膜3之間的空間埋沒,可以一邊將此空間一邊儘可能地確保,一邊將管狀過濾膜3支撐即可。例如,支撐部36,是在軸線方向Da間斷地形成也可以。且,將管狀過濾膜3藉由彼此分離的複數支撐突起點支撐的構成也可以。
貫通孔37,是將筒狀本體部35的外周側及筒狀本體部35的內周側連通的開口。複數貫通孔37,是規則地(均等地)被配置在筒狀本體部35的外面的全面。貫通孔37,是在不損傷補強構件34的強度的範圍,儘可能地多地形成較佳。筒狀本體部35的圓周方向中的貫通孔37的位置,是與支撐部36相異較佳。
依據上述實施例的話,藉由將膜分離裝置1B橫置,即,使外殼2朝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即使將膜分離裝置1B複數配置的情況時,也可以容易將膜分離裝置1B交換。由此,由複數膜分離裝置1B所構成的膜分離裝置單元50的維修可以容易。
且藉由使複數管狀過濾膜3藉由補強構件34被補強,即使將管狀過濾膜3朝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的情況時,也可以防止管狀過濾膜3撓曲。   且藉由補強構件34的支撐部36而在補強構件34的內周面35a及管狀過濾膜3的外周面之間形成間隙G,就不會阻礙從管狀過濾膜3被透過的透過水PW的流動,可以不會將管狀過濾膜3撓曲地支撐。
且將膜分離裝置縱置的情況,管狀過濾膜3的一端及另一端的頭差(阻力)會變大。藉由將膜分離裝置1B橫置,與將膜分離裝置縱置的情況相比較,頭差變小,可以減小FLUX(流出量)分布。
且藉由將膜分離裝置1B橫置,就容易將複數膜分離裝置1B彼此串聯地連接。即使將構成膜分離裝置單元50的複數膜分離裝置1B的配列方法串聯的情況時也容易對應。
又,在上述實施例中,補強構件34的長度雖與第一隔壁30及第二隔壁31之間的間隔相同,但不限定於此。例如,將補強構件34的長度比與第一隔壁30及第二隔壁31之間的間隔更長,將補強構件34插通第一隔壁30及第二隔壁31的插通孔32也可以。藉由作成這種形態,可以更減輕施加於管狀過濾膜3的負擔。
且補強構件34,是形成筒狀,在管狀過濾膜3的外周側與管狀過濾膜3接觸地配置的網目狀的網狀構造體也可以。網狀構造體,可以是例如,藉由將複數線狀的塑膠彼此呈格子狀組合而形成的塑膠管。
替代該線狀的塑膠,例如採用,由不銹鋼等的金屬形成的鋼絲也可以。且,採用被乙烯等披覆的鋼絲也可以。   且複數線狀的塑膠的組合,不限定於格子狀,將複數線狀的塑膠編成六角形也可以。
[第三實施例]   以下,將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膜分離裝置所使用的補強構件依據圖面說明。又,在本實施例中,只以與上述的第二實施例的相異點為中心敘述,對於同樣的部分是省略其說明。本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的相異點,不只是對於第一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100採用第7圖所示的膜分離裝置單元50,且取代膜分離裝置單元50的補強構件34,而採用第11圖的補強構件34C。   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例的補強構件34C,是具有:形成圓形板狀的板狀本體部48、及形成於板狀本體部48的複數膜插通孔49。各管狀過濾膜3是插通複數膜插通孔49。補強構件34C,是在外殼2的軸線方向Da隔有間隔地被設置3個。
補強構件34C的板狀本體部48的外周面48a,是與外殼2的內周面抵接。補強構件34C,是藉由補強構件34C的下部與外殼2的內周面抵接而被支撐。補強構件34C的下部的外周面48a,是作為將補強構件34C支撐的補強構件支撐部的功能。且,以使透過水PW在透過側空間P內流通的方式,例如在補強構件34C的一部分,存在切口55較佳。
依據上述實施例的話,藉由補強構件34C而使複數管狀過濾膜3被機械地連結。由此,管狀過濾膜3是朝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的情況時,也可以防止管狀過濾膜3撓曲。   且本實施例的補強構件34C,因為只由延伸方向的3點將管狀過濾膜3支撐,所以可以使透過水PW更容易透過。
又,上述實施例的補強構件34C,雖是補強構件34C的外周面48a與外殼2的內周面抵接,但不限定於此。即,補強構件34C是藉由外殼2的內周面被支撐的話,補強構件34C的上部不需要與外殼2的內周面抵接。且,例如多角形狀等,外周的一部分是與外殼2抵接的形狀也可以。   且補強構件34C的數量不限定於3個,對應管狀過濾膜3的強度,適宜增減也可以。
以上,雖對於本發明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但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技術的思想的範圍內,可加上各種的變更。   例如,有關管狀過濾膜3的數量,在第2圖等中雖顯示5條管狀過濾膜3,但是管狀過濾膜3的數量不限定於此。   在控制II、控制III中,控制裝置13是將第一流量調整閥23的開度再設定成初期值20%,但是不限定於初期值,再設定成例如30%等在調整範圍內從界限值變化的值也可以。   且將在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顯示的構成,適用在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也可以。
1:膜分離裝置 2:外殼 3:管狀過濾膜 4:外殼本體 5:第一圓錐部 6:第二圓錐部 7:供給水導入口 8:濃縮水排出口 9:透過水排出口 11:生物處理水槽 12:原水槽 13:控制裝置 13a:反壓調整部 13b:設定變更部 13c:洗淨控制部 14:膜間差壓測量裝置 15:第一線 16:第二線 17:供給線 18:透過水線 19:返送線 20:貯留槽 21:加壓泵 22:吸引泵 23:第一流量調整閥(反壓調整裝置) 24:第二流量調整閥 25:第一流量計 26:第一壓力計 27:第二流量計 28:第二壓力計 29:洗淨裝置 30:第一隔壁 31:第二隔壁 32:插通孔 34:補強構件 35:筒狀本體部 36:支撐部 37:貫通孔 40:虹吸中斷器 43:第三流量計 44:第三壓力計 45:分歧線 46:第一連接構件 48:板狀本體部 49:膜插通孔 50:膜分離裝置單元 51:框體 55:切口 59:第二連接構件 60:第三連接構件 100:生物處理裝置 P:透過側空間 PW:透過水 S:濃縮側空間 S1:第一頂部空間 S2:第二頂部空間 S3:過濾膜內空間 W1:被處理水 W2、W3:供給水 W4:濃縮水
[第1圖]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生物處理裝置的概略構成圖。
[第2圖]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膜分離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第3圖]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生物處理方法的控制I的流程圖。
[第4圖]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生物處理方法的控制II的流程圖。
[第5圖]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生物處理方法的控制III的流程圖。
[第6圖]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的膜分離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第7圖]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膜分離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第8圖]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膜分離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第9圖]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補強構件的立體圖。
[第10圖]將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補強構件從補強構件的軸線方向所見的側面圖。
[第11圖]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補強構件的立體圖。

Claims (6)

  1. 一種生物處理裝置,具有:將被處理水中所含有的有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水槽;及膜分離裝置,具有:外殼、及將前述外殼區劃成從前述生物處理水槽流出的供給水被供給的濃縮側空間及收容從前述供給水被分離的透過水的透過側空間並且具有親水性單體被共聚合的單層構造的管狀過濾膜;及將前述供給水供給至前述濃縮側空間的加壓泵;及從前述透過側空間吸引前述透過水的吸引泵;及調整前述透過側空間的背壓的背壓調整裝置;及將從前述膜分離裝置被排出的濃縮水朝前述生物處理水槽返送的返送線;及測量前述濃縮側空間及前述透過側空間之間的膜間差壓的膜間差壓測量裝置;及依據前述膜間差壓將前述加壓泵及前述吸引泵及前述背壓調整裝置控制的控制裝置;前述控制裝置,是具有:前述膜間差壓是增加至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將前述背壓調整裝置控制將前述反壓減少的反壓調整部;及到達前述背壓調整裝置的調整範圍的界限的情況,將前述加壓泵及前述吸引泵的至少一方控制,將前述加壓泵的加壓力及前述吸引泵的吸引力的至少一方增加,並且將前述背壓調整裝置控制將前述反壓增加的設定變更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生物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設定變更部,是將前述加壓泵的加壓力增加使至上限為止控制之後,進行將前述吸引泵的吸引力增加的控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生物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裝置,是具有:將前述吸引泵的吸引力增加使至上限為止控制之後,進行前述管狀過濾膜的洗淨的洗淨控制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的生物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返送線,是具有:在前述生物處理水槽及前述膜分離裝置之間供給前述濃縮水的分歧線、及設於前述分歧線的下游側並調整流動於前述返送線的前述濃縮水的流量的第二流量調整閥。
  5. 一種生物處理方法,具有:朝具有親水性單體被共聚合的單層構造的管狀過濾膜的一方的側也就是濃縮側空間將從生物處理水槽流出的供給水加壓供給的加壓過程;及從前述管狀過濾膜的另一方的側也就是透過側空間吸引透過水的吸引過程;及將從前述濃縮側空間被排出的濃縮水朝前述生物處理水槽返送的返送過程;及前述濃縮側空間及前述透過側空間之間的膜間差壓是增加至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將前述透過側空間的背壓減少的背壓調整過程;及到達前述背壓的調整範圍的界限的情況,將前述供給水的加壓力及前述透過水的吸引力的至少一方增加,並且將前述背壓增加的設定變更過程。
  6. 一種電腦用程式,是供生物處理裝置的控制裝置的電腦使用之程式,該生物處理裝置,具備:將被處理水中所含有的有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水槽;及膜分離裝置,具有:外殼、及將前述外殼區劃成從前述生物處理水槽流出的供給水被供給的濃縮側空間及收容從前述供給水被分離的透過水的透過側空間並且具有親水性單體被共聚合的單層構造的管狀過濾膜;及將前述供給水供給至前述濃縮側空間的加壓泵;及從前述透過側空間吸引前述透過水的吸引泵;及調整前述透過側空間的背壓的背壓調整裝置;及將從前述膜分離裝置被排出的濃縮水朝前述生物處理水槽返送的返送線;及測量前述濃縮側空間及前述透過側空間之間的膜間差壓的膜間差壓測量裝置;前述電腦用程式,是令前述電腦執行以下動作:前述膜間差壓定增加至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將前述背壓調整裝置控制使前述反壓減少,到達前述背壓調整裝置的調整範圍的界限的情況,將前述加壓泵及前述吸引泵的至少一方控制,將前述加壓泵的加壓力及前述吸引泵的吸引力的至少一方增加,並且將前述背壓調整裝置控制將前述背壓增加。
TW107106354A 2017-05-18 2018-02-26 生物處理裝置、生物處理方法及電腦用程式 TWI653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8829A JP6268660B1 (ja) 2017-05-18 2017-05-18 生物処理装置、生物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98829 2017-05-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268A TW201900268A (zh) 2019-01-01
TWI653088B true TWI653088B (zh) 2019-03-11

Family

ID=61074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6354A TWI653088B (zh) 2017-05-18 2018-02-26 生物處理裝置、生物處理方法及電腦用程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268660B1 (zh)
KR (1) KR101870598B1 (zh)
CN (2) CN108946872A (zh)
MY (1) MY185419A (zh)
SG (1) SG10201801585UA (zh)
TW (1) TWI6530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0493B2 (ja) * 2019-02-27 2022-06-06 株式会社ササクラ 液体処理装置及び液体処理方法
CN110467255A (zh) * 2019-07-25 2019-11-19 温州大学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的试验设备及其实验方法
JP7057977B2 (ja) * 2019-08-02 2022-04-21 国立大学法人徳島大学 原液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79040A3 (en) * 1981-11-06 1984-12-27 Hydronautic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cross-flow filtration fluxes of liquids containing suspended solids
JPS5970702U (ja) * 1982-11-04 1984-05-14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膜分離装置
US5069792A (en) * 1990-07-10 1991-12-03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Adaptive filter flow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JPH0457294U (zh) * 1990-09-26 1992-05-15
JPH06277455A (ja) * 1993-03-29 1994-10-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限外ろ過膜モジュールの運転方法
JP3572267B2 (ja) * 2001-03-29 2004-09-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管状膜分離装置
JP4826864B2 (ja) * 2001-04-12 2011-11-30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超純水製造装置
JP2003094058A (ja) * 2001-09-27 2003-04-02 Daicel Chem Ind Ltd 水処理方法
FR2852310B1 (fr) * 2003-03-13 2005-06-03 Millipore Corp Procede et systeme de purification d'eau, ainsi que module pour un tel systeme
CN1842364A (zh) * 2003-08-29 2006-10-04 美国废水过滤集团公司 反洗
US7931802B2 (en) * 2005-02-28 2011-04-26 Kubota Corporatio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JP2009189974A (ja) * 2008-02-15 2009-08-27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膜ろ過装置およびろ過方法
CN101284213B (zh) * 2008-05-30 2011-08-03 北京汉青天朗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洗膜分离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JP5259454B2 (ja) * 2009-02-26 2013-08-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流量制御装置及び流量制御装置が組み込まれた水処理装置
US20120125846A1 (en) * 2009-06-26 2012-05-24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 Filtering method, and membrane-filtering apparatus
US9028701B2 (en) * 2009-09-18 2015-05-12 Tmci Padovan S.P.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liquids, particularly organic liquids
JP5960401B2 (ja) 2011-09-02 2016-08-0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及び水処理方法
JP2013248607A (ja) * 2012-05-01 2013-12-1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膜分離装置及び膜分離方法
EP2730330A1 (en) * 2012-11-09 2014-05-14 Tine SA Membrane filtr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embrane pressure
CN103922468B (zh) * 2014-03-17 2015-06-10 大连民族学院 一种低能耗无曝气生活污水再利用装置
CN105036409B (zh) * 2015-07-07 2017-12-01 淄博沐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膜法单段大流量低压差浓水循环工艺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85419A (en) 2021-05-19
CN108946872A (zh) 2018-12-07
CN111573781A (zh) 2020-08-25
SG10201801585UA (en) 2018-12-28
KR101870598B1 (ko) 2018-06-22
JP2018192430A (ja) 2018-12-06
JP6268660B1 (ja) 2018-01-31
TW201900268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3088B (zh) 生物處理裝置、生物處理方法及電腦用程式
RU2359742C2 (ru) Мембранный картридж из полых волокон
US20070151916A1 (en) Network for supporting spiral wound membrane cartridges for submerged operation
US1048608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ltration and filtration cake layer formation
JP5073076B2 (ja) 膜分離ユニット
KR20150099534A (ko) 다단식 침지형 막 분리 장치 및 막 분리 방법
JP5822264B2 (ja) 膜分離活性汚泥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8348863B (zh) 膜组件、膜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水处理系统
AU2007218762C1 (en) Method of treating wastewater
TWI236929B (en) Membrane cartridge, membrane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method
JP6613323B2 (ja) 水処理装置及び水処理方法
US11045768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membrane filter
JP2001029751A (ja) 分離装置及び固液分離方法
JP2003112017A (ja) 濾過膜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造水方法
DK2609042T3 (en) WASTE HANDLING SYSTEM
JP6264698B2 (ja) 生物処理装置
CN108348861B (zh) 膜组件以及水处理系统
JP4605951B2 (ja) 膜濾過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EP399921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eeding immersed membrane units
TWI648094B (zh) 水處理系統
Kiyak Nonwovens as Separation Media in Bioreactors.
CN102239121A (zh) 水处理装置以及水处理方法
JP2003175319A (ja) 膜エレメント、膜モジュール、造水装置および造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