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1493B - 送風機器及送風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送風機器及送風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51493B TWI651493B TW105107732A TW105107732A TWI651493B TW I651493 B TWI651493 B TW I651493B TW 105107732 A TW105107732 A TW 105107732A TW 105107732 A TW105107732 A TW 105107732A TW I651493 B TWI651493 B TW I65149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or
- person
- air
- blower
- detection resul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66 aller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77 deodo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24F11/523—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emperature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送風機器及送風系統,該送風機器係減少無法識別在設置送風機器之空間內的人的區域,而可實現考慮到存在於該空間內之更廣的範圍的人之送風機器的控制。因此,在送風機器,包括:第1感測器,係用以偵測第1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接收手段,係接收從感測器搭載機器的傳送手段所傳送之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而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具有用以偵測第2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之第2感測器與與傳送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的傳送手段;以及控制手段,係在第1感測器偵測到在第1人偵測範圍內無人,而且,第2感測器偵測到在第2人偵測範圍內有人的情況,進行送風控制成使排氣的方向朝向第1人偵測範圍的外側。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送風機器及送風系統。
以往,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可變更吸氣口之方向的空氣清淨機(送風機器)。更詳細說明之,將在房間內掃描並偵測人的感測器搭載於此空氣清淨機。而且,使本體轉動成空氣清淨機之配置於本體正面的吸氣口朝向此感測器所偵測到之人的方向。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2-245212號公報
可是,在專利文獻1所示之以往的送風機器,對該送風機器所搭載之感測器的偵測範圍外的人,無法偵測。又,即使是感測器的偵測範圍內,亦對因房間內之家具等而成為感測器之死角的場所,難偵測人。因此,在設置送風機器之房間內有人,亦藉感測器無法偵測該人,而儘管在房間內有
人,卻送風機器可能無法進行考慮到該人的送風。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這種課題而開發的,係得到一種送風機器及送風系統,該送風機器係可減少在設置送風機器之空間內的送風機器無法識別人的區域,而可實現考慮到存在於該空間內之更廣的範圍的人之送風機器的控制。
在本發明之送風機器,採用包括以下之元件的構成:第1感測器,係用以偵測第1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接收手段,係接收從感測器搭載機器的傳送手段所傳送之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而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具有用以偵測第2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之第2感測器與傳送該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的傳送手段;以及控制手段,係在該第1感測器偵測到在該第1人偵測範圍內無人,而且,該第2感測器偵測到在該第2人偵測範圍內有人的情況,進行送風控制成使排氣的方向朝向該第1人偵測範圍的外側。
或者,在本發明之送風機器,採用包括以下之元件的構成:第1感測器,係用以偵測第1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接收手段,係接收從感測器搭載機器的傳送手段所傳送之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而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具有用以偵測第2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之第2感測器與傳送該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的傳送手段;以及控制手段,係根據該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與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進行變更供氣的方向、風量及風速、以及排氣的方向、風量、風速、溫度、濕度及淨化度之任何一個以上的送風控制。
又,在本發明之送風系統,採用如下的構成,該送風系統包括:送風機器,係具有用以偵測第1人偵測範圍內之人之位置的第1感測器;及感測器搭載機器,係具有用以偵測第2人偵測範圍內的人之位置的第2感測器;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更具備傳送該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的傳送手段;該送風機器係更包括:接收手段,係接收從該傳送手段所傳送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及第1控制手段,係根據該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與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進行變更該送風機器之供氣的方向、風量及風速、以及排氣的方向、風量、風速、溫度、濕度及淨化度之任何一個以上的送風控制。
或者,在本發明之送風系統,採用如下的構成,該送風系統係包括:送風機器,係具有用以偵測所預設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之位置的第1感測器;及感測器搭載機器,係設置於與在設置該送風機器之空間內的該送風機器不同的位置,並具有偵測因應於在該空間人是否存在而變化之物理量的第2感測器;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更具備傳送該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的傳送手段;該送風機器係更包括:接收手段,係接收從該傳送手段所傳送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及控制手段,係根據該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與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進行變更該送風機器之供氣的方向、風量及風速、以及排氣的方向、風量、風速、溫度、濕度及淨化度之任何一個以上的送風控制。
或者,在本發明之送風系統,採用如下的構成,
該送風系統係包括:送風機器,係具有用以偵測所預設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之位置的第1感測器;及可攜帶式之感測器搭載機器,係設置該送風機器之空間內的人所攜帶;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更包括:第2感測器,係用以偵測在該空間內之該感測器搭載機器的位置;及傳送手段,係傳送該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該送風機器係更包括:接收手段,係接收從該傳送手段所傳送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及控制手段,係根據該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與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進行變更該送風機器之供氣的方向、風量及風速、以及排氣的方向、風量、風速、溫度、濕度及淨化度之任何一個以上的送風控制。
本發明係在送風系統,可減少在設置送風機器之空間內的送風機器無法識別人的區域,而具有可實現考慮到存在於該空間內之更廣的範圍的人之送風機器的控制之效果。
1‧‧‧空氣清淨機
2‧‧‧外殼
2A‧‧‧間壁
3‧‧‧底座
4‧‧‧吸入口
5‧‧‧吹出口
6‧‧‧送風裝置
7‧‧‧風路
8‧‧‧清淨化裝置
9‧‧‧可動風門
10‧‧‧風門驅動部
11‧‧‧開口可調機構
12‧‧‧開口驅動部
13‧‧‧整流機構
14‧‧‧水平轉動機構
20‧‧‧污物檢測裝置
21‧‧‧第1感測器
40‧‧‧紅外線感測器
41‧‧‧多元件受光單元
41a~41h‧‧‧受光元件
42‧‧‧聚光透鏡
43‧‧‧配光視角
44‧‧‧感測器運轉部
51‧‧‧接收部
52‧‧‧操作部
53‧‧‧時間取得部
54‧‧‧第1主控制部
55‧‧‧記憶部
56‧‧‧顯示部
60‧‧‧第1資訊處理部
61‧‧‧人偵測部
62‧‧‧環境資訊取得部
63‧‧‧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
64‧‧‧感測器資訊合併部
65‧‧‧其他機器送風狀態取得部
66‧‧‧人存在偵測部
100‧‧‧房間
101‧‧‧窗
102‧‧‧家具
200‧‧‧空氣調節器
201‧‧‧第2感測器
202‧‧‧第2資訊處理部
203‧‧‧傳送部
204‧‧‧送風手段
205‧‧‧第2主控制部
301‧‧‧第1人偵測範圍
302‧‧‧第2人偵測範圍
401‧‧‧第1人偵測範圍內的人
402‧‧‧第2偵測範圍內的人
403‧‧‧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
500‧‧‧攜帶式機器
第1圖係表示設置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具備送風機器的送風系統之房間之一例的平面圖。
第2圖係是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送風系統所具備之送風機器的一例之空氣清淨機的立體圖。
第3圖係表示第2圖中之空氣清淨機的縱向剖面圖。
第4圖係表示可動風門及整流機構之動作狀態(a)、(b)之第2圖中的主要部放大圖。
第5圖係在模式上表示空氣清淨機所具備之第1感測器之構造的剖面圖。
第6圖係表示第1感測器所具備之各受光元件之配置及配光視角的立體圖。
第7圖係表示第1感測器之轉動動作(a)、(b)、(c)的說明圖。
第8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具備送風機器的送風系統之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具備送風機器的送風系統所具備之第1資訊處理部之內部構成的方塊圖。
第10圖係表示在第1圖所示之房間內的配置之第1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之一例的圖。
第11圖係表示在第1圖所示之房間內的配置之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之一例的圖。
第12圖係表示設置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具備送風機器的送風系統之房間之其他的例子的平面圖。
第13圖係表示在第12圖所示之房間內的配置之第1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之一例的圖。
第14圖係表示在第12圖所示之房間內的配置之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之一例的圖。
第1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送風系統所具備之送風機器之動作的流程圖。
第16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具備送風機器的送風系統之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
第17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具備送風機器的
送風系統所具備之第1資訊處理部之內部構成的方塊圖。
第18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之具備送風機器的送風系統之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
一面參照附加之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在各圖中,對相同或相當之部分附加相同的符號,並適當地簡化或省略重複的說明。此外,本發明係不限定為以下的實施形態,可在不超出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進行各種變形。
從第1圖至第15圖係有關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第1圖係表示設置送風系統之房間之一例的平面圖,第2圖係是送風系統所具備之送風機器的一例之空氣清淨機的立體圖,第3圖係表示第2圖中之空氣清淨機的縱向剖面圖,第4圖係表示可動風門及整流機構之動作狀態(a)、(b)之第2圖中的主要部放大圖,第5圖係在模式上表示空氣清淨機所具備之第1感測器之構造的剖面圖,第6圖係表示第1感測器所具備之各受光元件之配置及配光視角的立體圖,第7圖係表示第1感測器之轉動動作(a)、(b)、(c)的說明圖,第8圖係表示送風系統之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第9圖係表示送風系統所具備之第1資訊處理部之內部構成的方塊圖,第10圖係表示在第1圖所示之房間內的配置之第1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之一例的圖,第11圖係表示在第1圖所示之房間內的配置之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之一例的圖,第12圖係表示設置送風系統之房間之其他的例子的平面圖,第13圖係表示在第12圖所示之房間內
的配置之第1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之一例的圖,第14圖係表示在第12圖所示之房間內的配置之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之一例的圖,第15圖係表示送風系統所具備之送風機器之動作的流程圖。
第1圖係表示是應用本發明之送風系統的空間之房間100內的狀況。如第1圖所示,此處,將窗101設置於房間100的壁部。窗101係與房間100的外部相通,例如藉玻璃窗等可開關。又,此處,將家具102設置於房間100,家具102係例如是沙發、桌子、椅子等。
將空氣清淨機1及空氣調節器200設置於房間100內。空氣清淨機1及空氣調節器200分別被配置於在房間100之同一空間內之不同的位置。空氣清淨機1係本發明之送風系統所具備的送風機器。又,空氣調節器200係本發明之送風系統所具備的感測器搭載機器。
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具備第1感測器21。第1感測器21係用以偵測在房間100內之第1人偵測範圍301內之人的位置及偵測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此外,第1人偵測範圍301及第2人偵測範圍302係所預設之範圍。
其次,一面參照第2圖至第7圖,一面進一步說明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的構成。此處,空氣清淨機1係作為地板面設置式的空氣清淨機。空氣清淨機1包括外殼2、底座3、第1冷凍室4、吹出口5、送風裝置6、風路7、清淨化裝置8、可動風門9、風門驅動部10、開口可調機構11、開口驅動部12、整流機構13以及水平轉動機構14等。
外殼2形成例如大致四角形的角筒形。外殼2係藉設置於房間100之地板面的底座3在可在水平方向轉動之狀態所支撐。在外殼2的內部空間中從吸入口4至吹出口5的空間,如第3圖所示,從上游朝向下游依序配置清淨化裝置8、送風裝置6以及風路7。
此外,在以下的說明,將外殼2的側面部中主要面向室內之空間所配置的部分記載成正面部,並將與正面部相對的部分記載成背面部。又,將外殼2之正面部所朝向的方向記載成前方,將與從前方所觀察之外殼2的左右兩側對應的方向記載成左右方向,進而,根據情況,將鉛垂方向記載成正面部記載成上下方向。空氣清淨機1係在接近房間100之任一面壁的位置設置於地板面上,並在使外殼2的背面部朝向壁面且使外殼2的正面部朝向室內之空間的狀態所使用。
吸入口4係用以將室內之空氣吸入外殼2之內部的開口部。吸入口4係例如設置於外殼2的正面部。吹出口5係用以將外殼2之內部所吸入的空氣吹出至外部的開口部。吹出口5係例如形成於外殼2的上面部。2個吹出口5係沿著外殼2的左右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在以下的說明,從吹出口5所吹出之空氣係有記載成「吹出空氣」的情況。
此外,亦可將吸入口4配置於外殼2的背面部、側面部、下面部等,亦可將吹出口5配置於外殼2的背面部、側面部等。進而,亦可在外殼2,配置僅一個的吹出口5,或配置3個以上的吹出口5。
送風裝置6係從吸入口4將空氣吸入外殼2的內
部,再從吹出口5吹出該空氣。送風裝置6包括風扇、使風扇轉動之電動式馬達。在外殼2的內部,如第3圖所示,例如2個送風裝置6在前後方向錯開位置之狀態被配置成在上下方向排列。
又,將風路7設置於外殼2的內部。風路7係連接送風裝置6與吹出口5,並將從送風裝置6所吹出之空氣導引至吹出口5。風路7係藉設置於外殼2之內部的間壁2A,分割成正面側的風路7與背面側的風路7。2條風路7係在外殼2的內部在上下方向延伸,例如在水平截面觀察時,被配置成在前後方向並列。
2條風路7的下部側係分別與相異的送風裝置6連接。又,2條風路7之各條的下部側係與2個吹出口5之各個連接。即,空氣清淨機1包括從一方之送風裝置6經由風路7到達吹出口5的第1送風系統、與從另一方之送風裝置6經由風路7到達吹出口5的第2送風系統。而且,在這些送風系統,可分別控制風量、風向以及風速。
依此方式,將間壁2A配置於外殼2的內部,並在前後方向並列地形成2條風路7。又,2個送風裝置6之中至少位於第3圖中的上側之一方的送風裝置6係由馬達之一部分被埋入風扇的內部之馬達內建式的送風裝置所構成。藉此,在將2個送風系統高效率地形成於外殼2的內部下,可使空氣清淨機1的設置面積變成小形,而可實現小形、高性能的空氣清淨機1。
清淨化裝置8係使通過外殼2之內部的空氣變成清淨。清淨化裝置8係例如設置於吸入口4與送風裝置6之間。此處,「變成清淨」意指除去例如浮游於空氣中之塵埃、煙、
花粉、病毒、霉菌、細菌、過敏原、臭味分子等所構成的污染物質。因此,具體而言,「變成清淨」係對這些污染物質收集、變成惰性、吸附或分解的動作。
此處,作為這種可變成清淨的裝置,例如收集空氣中之塵埃等的集塵過濾器、吸附臭味分子之脫臭過濾器以及藉由對電極施加高電壓而除去及分解污染物質之電壓施加裝置等之任一種,或者藉這些的組合來構成清淨化裝置8。
在空氣之流動方向,將污物檢測裝置20設置於清淨化裝置8的上游側。污物檢測裝置20係偵測外殼2的內部所吸入之污染物質的量。污物檢測裝置20係例如由塵埃感測器、氣體感測器、風速感測器等所構成,或由將這些感測器組合之複合式感測器所構成。若依據污物檢測裝置20,藉由檢測出藉空氣清淨機1在特定方向吹出空氣並從該方向所回流之空氣中之污染物質的量,可檢測出在特定方向之空氣的污染程度。
第4圖係表示可動風門及整流機構之動作狀態(a)、(b)之第2圖中的主要部放大圖。可動風門9係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使吹出空氣的風向在上下方向擺動。可動風門9係在外殼2之2個吹出口5的各個各設置1個。詳細說明之,可動風門9係例如由外殼2之在左右方向所延伸之細長的平板等所形成。而且,可動風門9的基端部係經由分別設置於各吹出口5的風門驅動部10被安裝於各個吹出口5。
又,可動風門9的前端側係可藉風門驅動部10在上下方向擺動。2個可動風門9係分別構成為可個別地變更從吹出口5所吹出之空氣的風向。此外,此處,舉例表示具備2
個可動風門9的情況,但是亦可採用因應於吹出口5之個數而具備僅1個或3個以上之可動風門9的構成。
可動風門9係藉由在上下方向擺動,因應於該擺動角,使吹出空氣的風向在前方與上方之間在上下方向擺動。風向的仰角係被變更成與可動風門9之仰角大致相等的角度。此外,在本專利說明書,「仰角」意指以與地板面平行的水平方向為基準,向上方傾斜的角度。即,仰角=0°係表示水平方向,仰角=90°係表示鉛垂方向的正上。
風門驅動部10包括:支軸,係可擺動地支撐可動風門9;及致動器(未圖示),係使該支軸轉動。可動風門9及風門驅動部10構成可在上下方向變更吹出空氣的風向之風向可調機構的具體例。
開口可調機構11係如第3圖所示,例如設置於在前後方向與一方之可動風門9相對向的位置。開口可調機構11係與該可動風門9協同動作地變更吹出口5的開口面積。此外,在第2圖及第4圖,為了明示後述的整流機構13,省略開口可調機構11的圖示。又,在第3圖,舉例表示僅在一方之吹出口5配置開口可調機構11的情況,但是不限定為此,亦可採用僅在另一方之吹出口5或在雙方之吹出口5配置開口可調機構11的構成。
開口可調機構11係例如由外殼2之在左右方向所延伸之細長的平板等所形成。開口可調機構11的基端部係經由開口驅動部12被安裝於吹出口5。開口驅動部12具有與風門驅動部10大致相同的構成。開口可調機構11的前端側係可
藉開口驅動部12在前後方向擺動,並位移成對可動風門9接近及遠離。藉此,開口可調機構11係使吹出口5的開口面積增減,而可因應於該開口面積來變更吹出空氣的風速。即,開口可調機構11及開口驅動部12構成可變更吹出空氣的風速之送風變更手段的具體例。此外,開口可調機構11亦可採用不是配置於吹出口5,而配置於風路7之一方或雙方,而變更風路7之開口面積(即,流路面積)的機構。
整流機構13係在保持藉可動風門9所設定之風向之仰角的狀態,在左右方向調整該風向。整流機構13係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例如由大致三角形(或扇形)之翼片所形成。形成整流機構13之翼片係在左右方向以間隔配置複數個。而且,這些翼片被設置成從各可動風門9的受風面側突出。各個整流機構13係如第4圖(a)、(b)所示,在左右方向擺動,因應於該擺動角,在左右方向改變吹出空氣的風向。
又,整流機構13的擺動動作係例如藉設置於可動風門9的整流驅動部(未圖示)所執行。即,整流機構13及整流驅動部構成可在左右方向變更吹出空氣的風向之風向可調機構的具體例。此外,未必要設置整流機構13。又,整流機構13亦可採用例如僅在可動風門9之左右兩端側各配置一個的構成。
水平轉動機構14係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設置於外殼2與底座3之間。水平轉動機構14係使外殼2在底座3上至少在左右方向轉動。吹出口5之方向係與外殼2一起在水平方向轉動,所以水平轉動機構14構成可在左右方向變更吹出空氣的風向之風向可調機構的具體例。又,一樣地,關於吸
入口4之方向,亦因為與外殼2一起在水平方向轉動,所以水平轉動機構14構成使吸入口4在水平方向轉動之吸入口水平轉動機構。
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第1感測器21被安裝於外殼2的正面上部側。第1感測器21包括紅外線感測器40與感測器運轉部44。紅外線感測器40係利用紅外線來檢測出人的人檢測感測器。感測器運轉部44係使紅外線感測器40的方向對外殼2在水平方向(即左右方向的兩側)進行轉動驅動的感測器水平轉動機構。
其次,參照第5圖至第7圖,說明第1感測器21的構成。第5圖係在模式上表示紅外線感測器之構造的剖面圖。第6圖係表示構成紅外線感測器之受光元件的配置及各受光元件之檢測範圍的立體圖。第7圖係表示藉感測器運轉部之紅外線感測器之轉動動作(a)、(b)、(c)的說明圖。
如上述所示,第1感測器21包括紅外線感測器40與感測器運轉部44。紅外線感測器40係檢測出從檢測對象物所產生之紅外線。如第5圖所示,紅外線感測器40包括多元件受光單元41與聚光透鏡42。多元件受光單元41由複數個受光元件41a~41h所構成。
此外,在第5圖,舉例表示由8個受光元件41a~41h構成多元件受光單元41的情況。可是,受光元件之個數係不限定為8個,亦可多元件受光單元41係由7個以下或9個以上之任意個數的受光元件所構成。
各受光元件41a~41h係分別可個別地執行紅外線
之受光及人之檢測的檢測元件。這些受光元件41a~41h係例如在上下方向被配置成排列成直線狀。藉此,紅外線感測器40具備對室內之溫度區分成彼此高度相異的8個區域並檢測出的功能。聚光透鏡42係對多元件受光單元41將紅外線高效率地聚光。聚光透鏡42係例如由凸透鏡所構成。紅外線感測器40係藉各個受光元件41a~41h以非接觸檢測出檢測對象物的溫度,並出例如與室內之熱影像資料對應的信號。
第6圖係表示紅外線感測器之各受光元件之配置及配光視角的立體圖。如第6圖所示,各受光元件41a~41h之配光視角43a~43h被設定成彼此大角相等之四角形的區域。又,一個受光元件41a(亦可是41b~41h)之配光視角43a(43b~43h)係例如在上下方向的縱向配光視角被設定成7°,在左右方向的橫向配光視角被設定成8°。
配合配光視角43a~43h之整體的配光視角43係被設定成在上下方向細長的區域,並具有是配光視角43之上限的視角上限43max、與是配光視角43之下限的視角下限43min。此外,未必要將配光視角43a~43h作成相同的形狀、相同的大小,關於縱向配光視角及橫向配光視角之具體的值,亦不限定為上述列舉的例子。
感測器運轉部44構成為可使紅外線感測器40的方向對外殼2在水平方向轉動。感測器運轉部44係例如使用可正確地調整紅外線感測器40之轉動驅動角度的步進馬達。感測器運轉部44之步進馬達係構成為可與上述之水平轉動機構14的動作獨立地控制。
第7圖係表示藉感測器運轉部之紅外線感測器之轉動動作的說明圖,(a)表示向右端部進行轉動驅動的情況,(b)表示向中央部進行轉動驅動的情況,而(c)表示向左端部進行轉動驅動的情況。如第7圖所示,第1感測器21係首先,藉感測器運轉部44對紅外線感測器40的方向(檢測方向)在左右方向進行轉動驅動。更具體而言,紅外線感測器40的方向係從第7圖中(a)所示之右端部經由(b)所示之中央部,進行轉動驅動至(c)所示之左端部。然後,到達(c)所示之左端部時,使轉向反轉,從(c)所示之左端部經由(b)所示之中央部,回到(a)所示之右端部。第1感測器21係藉由重複地進行這種動作,在左右方向掃描室內之溫度檢測對象範圍,而依序檢測出溫度。
若依據這種第1感測器21的構成,在紅外線感測器40之左右方向的可動範圍內,即,第1圖所示之第1人偵測範圍301內,在各時間比較熱影像資料,藉此,可檢測出在房間100的空間內所出現之人的方向及高度(即,人的位置)。又,藉由在各檢測時刻比較依此方式所檢測出之人的位置,可檢測出該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即人的移動。即,如上述所示,藉第1感測器21,可檢測出在房間100內之第1人偵測範圍301內之人的位置及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
此外,若依據這種第1感測器21,因為藉紅外線感測器40之8個受光元件41a~41h,分別取入各配光視角43a~43h之區域的熱影像資料,所以根據在哪一個配光視角的區域檢測到人的存在,對人體的高度亦可高精度地檢測出。此外,因為感測器運轉部44係可與水平轉動機構14的動作獨立
地動作,所以可在不影響風向控制下使紅外線感測器40之左右方向的方向進行轉動驅動。
進而,第1感測器21係未必由紅外線感測器40所構成,只要是可檢測出在房間100內之人的方向及其高度的感測器,亦可由移動體感測器、距離感測器、照度感測器以及相機等之任一個所構成,或將這些感測器與紅外線感測器40組合來構成。
此處,距離感測器係例如由超音波感測器、光感測器、影像識別感測器等之非接觸式感測器所構成,利用聲波或電磁波來檢測出空氣清淨機1與檢測對象物的距離。在檢測對象物,包含在室內之壁、天花板、人、動物等。照度感測器係根據照度的變化,檢測出在室內之人及動物的有無、移動等。又,濕度感測器的輸出係在因應於濕度來修正該各感測器之靈敏度時所使用。此外,該各感測器的組合係只不過是一例,不是限定為該各感測器的組合。
說明如以上所示構成之空氣清淨機1的基本動作。在空氣清淨機1動作時,首先,驅動送風裝置6及清淨化裝置8。藉此,將空氣從外殼2的吸入口4吸入內部,此空氣係藉清淨化裝置8變成清淨。然後,變成清淨之空氣係經由各送風裝置6及風路7,到達吹出口5,再從吹出口5被送至外部。在此時,空氣清淨機1係使用第1感測器21,偵測在房間100內之人的位置等,並將可動風門9、開口可調機構11、整流機構13以及水平轉動機構14等驅動成將吹出風送至被偵測到的人之例如頭上的區域。
再一面參照第1圖,一面繼續說明。如以上所示構成之空氣清淨機1被載置於房間100內之地板面上。又,空氣調節器200被設置於房間100內之例如壁面之靠上方,即比地板面高的位置。因此,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與是感測器搭載機器之空氣調節器200係在此處,被配置於在房間100之空間內的高度方向相異的位置。
空氣調節器200係例如冷氣機等之周知的空氣調節器。空氣調節器200所具備之第2感測器201亦例如藉與第1感測器21相同的構成,可偵測在房間100內之第2人偵測範圍302內之人的位置及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
其次,一面參照第8圖,一面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送風系統所具備的空氣清淨機1(送風機器)及空氣調節器200(感測器搭載機器)之功能的構成。首先,空氣調節器200係除了上述之第2感測器201以外,還包括第2資訊處理部202及傳送部203。又,在本實施形態,空氣調節器200係除了上述以外,更包括送風手段204及第2主控制部205。此外,亦可送風手段204及第2主控制部205係在本發明未必具備。
送風手段204係將在空氣調節器200已空調的空氣送回房間100內。送風手段204係具體而言,包含周知之送風風扇及風向可調機構等所構成。
第2資訊處理部202執行空氣調節器200的動作所需之各種的資訊處理。具體而言,例如,第2資訊處理部202係處理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變換成適合接著說明之第2主控制部205的控制及後述之來自傳送部203之傳送等的資
料形式。
第2主控制部205係根據藉第2資訊處理部202所處理之資訊等,控制空氣調節器200的動作。具體而言,第2主控制部205係根據藉第2資訊處理部202所處理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等,控制送風手段204的動作。即,第2主控制部205構成根據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來控制送風手段204的第2控制手段。又,第2主控制部205亦控制第2感測器201的動作。
此外,此處,第2資訊處理部202係對關於第2主控制部205之對送風手段204之控制狀態的資訊,亦進行變換成適合來自傳送部203之傳送之形式的處理。關於送風手段204之控制狀態的資訊,例如包含送風手段204之風量、風向、空調的狀況(冷氣、暖氣等)等。
傳送部203係根據所預定之通訊方式將藉向空氣調節器200之外部傳送藉第2資訊處理部202所處理之資訊的傳送手段。作為通訊方式,可利用周知之無線及有線的各種方式。例如,若是無線方式,藉由利用遙控器(remote controller)用之紅外線通訊,不設置專用之傳送機器,就可構成傳送部203。又,作成無線及有線之任一情況,亦可作成利用LAN(Local Area Network)或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傳送部203係具體而言,傳送藉第2資訊處理部202所處理之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的資訊。又,此處,傳送部203係亦傳送藉第2資訊處理部202所處理之關於第2主控制部205之對送風手段204之控制狀態的資訊。
其次,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係除了上述之送風裝置6、風門驅動部10及第1感測器21等以外,更包括接收部51、操作部52、時間取得部53、第1主控制部54、記憶部55以及第1資訊處理部60。接收部51係接收從是傳送手段的傳送部203所傳送之資訊的接收手段。即,接收部51構成為可接收根據上述之預定的通訊方式從傳送部203所傳送之資訊。
操作部52係在空氣清淨機1之使用者進行各種設定及運轉之切換時操作。操作部52係例如包括:電源開關,係用以使空氣清淨機1起動及停止;及模式開關等,係用以指定空氣清淨機1之運轉模式等。操作部52係例如設置於空氣清淨機1之外殼2的上面或前面等之使用者易操作的位置。或者,亦可作成利用使用者所具有之攜帶式終端機(例如智慧型手機)等構成操作部52。
時間取得部53係從例如由計時裝置等所構成之內建時鐘,取得現在時刻。第1資訊處理部60執行空氣調節器200之動作所需的各種資訊處理。為了詳細說明在第1資訊處理部60之資訊處理,更亦一面參照第9圖,一面繼續說明。第9圖係表示第1資訊處理部60的構成。如第9圖所示,第1資訊處理部60包括人偵測部61、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以及環境資訊取得部62。又,此處,第1資訊處理部60更具備其他機器送風狀態取得部65。
人偵測部61係根據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偵測在房間100內之第1人偵測範圍301內之人的有無、位置及移動。又,人偵測部61係根據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
器201的偵測結果,偵測在房間100內之第2人偵測範圍302內之人的有無、位置及移動。
環境資訊取得部62係根據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及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取得關於房間100,即,設置空氣清淨機1之空間的資訊。關於房間100(即,設置空氣清淨機1之空間)的資訊係具體而言,例如房間100之大小或配置、以及空氣清淨機1與房間100之壁、窗101以及家具102的位置關係等的資訊。在關於房間100(即,設置空氣清淨機1之空間)的資訊,亦可作成包含藉被搭載於空氣清淨機1或感測器搭載機器(空氣調節器200)之第1感測器21或第2感測器201所檢測出之關於房間100內之環境狀態的資訊,關於房間100內之環境狀態的資訊係具體而言,例如是關於房間100內之塵埃、花粉、細菌量、臭味、溫濕度、照度、聲音等的資訊。
如上述所示,第1感測器21及第2感測器201係例如由紅外線感測器所構成。紅外線感測器能以非接觸式偵測對象物的表面溫度。因此,從所偵測的表面溫度分布,可得到窗101之有無、壁的位置、房間100之大小、或者家具102的有無及配置等的資訊。此外,亦可作成環境資訊取得部62係使用藉後述之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所合併的資訊,取得環境資訊(關於設置空氣清淨機1之空間的資訊)。
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係從空氣清淨機1觀察,掌握其他的感測器,即第1感測器21以外之感測器的位置。第1感測器21以外之感測器係此處是第2感測器201。其
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掌握是其他的感測器之第2感測器201之對第1感測器21的相對位置。
在藉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掌握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之位置的方法,大致分成2種。第1種係使用者以手動輸入部其他的感測器之位置資訊,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根據此輸入之位置資訊,掌握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之位置的方法。
在採用此第1種方法的情況,使用者係例如操作操作部52,輸入部以空氣清淨機1(第1感測器21)之位置為基準之他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之位置的資訊。此時之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之位置資訊可使用例如從空氣清淨機1(第1感測器21)所觀察之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空氣調節器200)之方向及距離。然後,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根據從此操作部52所輸入之位置資訊,可掌握以空氣清淨機1(第1感測器21)之位置為基準之他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之位置。
在藉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掌握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之位置的第2種方法係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根據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及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自動地掌握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之位置的方法。
關於此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根據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及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掌握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之位置的方法,一面列舉具體例一面說明。首先,根據第1圖所示之配置例來說明。在第1圖之配置例,
第1人偵測範圍301與第2人偵測範圍302局部地重疊。因此,藉第1感測器21或第2感測器201可偵測的人係大致分成第1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1、第2人偵測範圍302以及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之3種。
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係著眼於這3種人之中尤其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的移動,掌握第1感測器21與第2感測器201之相對的位置關係。即,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係根據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的移動看起來從第1感測器21及第2感測器201之各個往哪一個方向移動的資訊,推測這些感測器的相對的位置關係。
此處,可根據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的人與藉第2感測器201所偵測的人是否同時移動,判斷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的人與藉第2感測器201所偵測的人是否是同一個人,即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在此時,人之移動是否是同時,這係參照藉時間取得部53所取得之現在時刻來判斷。
依此方式,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係在第1感測器21偵測到人,且第2感測器201亦偵測到人的情況,2個感測器同時偵測到這些被偵測到的人移動時,判斷以2個感測器所偵測的人係相同之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
在第1圖之配置例,表示在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移動的情況之藉第1感測器21及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之一例的是第10圖及第11圖。第10圖係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到之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之移動的狀況。又,第11圖係藉第2感測器201所偵測到之雙方之人偵
測範圍內的人403之移動的狀況。
在本例,如第10圖所示,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到之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係朝向圖面在左方向移動。而且,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到之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之大小係未變化。據此,可推測從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係從第1感測器21觀察時在左方向移動。
又,在本例,如第11圖所示,藉第2感測器201所偵測到之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係所偵測到之位置幾乎不變,所偵測到之大小變大。據此,可推測從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係在接近第2感測器201之方向移動。
在這2個感測器之偵測結果係偵測到相同的人之相同的移動現象的情況,得知第2感測器201係從第1感測器21觀察時位於左方向。又,從各個感測器所偵測到之人的大小,可推測從各感測器至該人的距離。而且,若根據從各感測器至該人的距離及另一方之感測器對一方之感測器的方向,可求得第1感測器21與第2感測器201的距離。依此方式,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可掌握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對空氣清淨機1或第1感測器21之相對的位置。
其次,根據第12圖所示之配置例來說明。在第12圖之配置例,亦第1人偵測範圍301與第2人偵測範圍302局部地重疊。而且,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係著眼於這3種人之中尤其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與房間100內之成為位置基準之物的位置關係,掌握第1感測器21與第2感測器201之相對的位置關係。
此處,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的人與藉第2感測器201所偵測的人是否是同一個人,即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的判斷,係與上述之第1圖之配置例的情況一樣。
表示在第12圖的配置例之藉第1感測器21及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之一例的是第13圖及第14圖。第13圖係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到之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及窗101的狀況。又,第14圖係藉第2感測器201所偵測到之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及窗101的狀況。
在本例,如第13圖所示,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到之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係比窗101朝向圖面位於更左側。另一方面,如第14圖所示,藉第2感測器201所偵測到之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係比窗101朝向圖面位於更右側。
在這2個感測器之偵測結果係偵測到相同的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及相同的窗101的情況,得知第1感測器21及第2感測器201係對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存在於彼此從相反側相向的位置。又,從藉各個感測器所偵測到之人的大小,可推測從各感測器至該人的距離。因此,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可掌握其他的感測器(第2感測器201)對空氣清淨機1或第1感測器21之相對的位置。
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係使用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所掌握之第2感測器201的相對位置,合併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及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然後,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係根據此合併之偵測結果,求得對第1感測器21之人的位置及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
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到之人的位置等係以第1感測器21的位置為基準。一樣地,藉第2感測器201所偵測到之人的位置等係以第2感測器201的位置為基準。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係使用者藉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所掌握之第2感測器201對第1感測器21的相對位置,將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從以第2感測器201之位置為基準的變換成以第1感測器21之位置為基準的。而且,將變換後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與第1感測器21的偵測結果合併。合併後的偵測結果成為以第1感測器21之位置為基準。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係根據合併後的偵測結果,求得對第1感測器21之人的位置及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
其他機器送風狀態取得部65係從接收部51所接收之資訊,取得關於是第2控制手段之第2主控制部205之對送風手段204之控制狀態的資訊。
第1主控制部54係使用依以上之方式藉第1資訊處理部60處理後的資訊,控制空氣清淨機1的動作。具體而言,首先,第1主控制部54係根據第1資訊處理部60之人偵測部61的偵測結果,進行空氣清淨機1的送風控制。即,第1主控制部54構成根據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及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進行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之送風控制的第1控制手段。
藉由依此方式,在空氣清淨機1之送風控制,可不僅利用空氣清淨機1所具備之第1感測器21的偵測結果,而且亦利用在房間100內之設置於與第1感測器21相異的位
置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因此,可減少在設置空氣清淨機1之房間100內的空氣清淨機1無法識別人的區域,而可實現考慮到存在於房間100內之更廣的範圍的人之空氣清淨機1的控制。
具體而言,例如,在空氣清淨機1可識別在第1人偵測範圍301之外有第2偵測範圍內的人402,而亦可從空氣清淨機1朝向第1人偵測範圍301之外送風。即,在是第1控制手段之第1主控制部54係在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第1感測器21偵測到在第1人偵測範圍301內無人,而且在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第2感測器201偵測到在第2人偵測範圍302內有人的情況,可進行送風控制成使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的排氣方向朝向第1人偵測範圍301的外側。
此處,送風控制係變更空氣清淨機1之供氣的方向、風量及風速、以及排氣的方向、風量、風速、溫濕度及淨化度之任何一個以上的控制。供氣的方向係例如藉水平轉動機構14改變外殼2本身的方向,而改變吸入口4的方向,藉此可變更。供氣的風量及風速係例如藉由改變送風裝置6的轉速而可變更。
又,排氣的方向係例如藉水平轉動機構14改變外殼2本身的方向,而改變吹出口5的方向,藉此可變更。又,經由風門驅動部10驅動可動風門9,或者經由整流驅動部驅動整流機構13,藉此,亦可變更排氣的方向。
排氣的風量及風速係例如藉由改變送風裝置6的
轉速而可變更。或者,經由開口驅動部12驅動開口可調機構11,藉此,亦可變更排氣的風量及風速。排氣的淨化度係在將例如電壓施加裝置用作清淨化裝置8的情況,藉由改變對該電壓施加裝置之通電狀態而可變更。
此外,排氣的溫濕度係在此處所說明之空氣清淨機1不特別進行變更,但是藉由在送風機器具備例如空氣調節器200所具有之空調功能,而可在送風機器變更排氣的溫濕度。
又,亦可作成第1主控制部54係根據藉第1資訊處理部60之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所求得的對第1感測器21之人的位置或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進行該送風控制。藉由依此方式,亦可識別在第1人偵測範圍301外之第2偵測範圍內的人402的位置及移動。因此,可因應於第2偵測範圍內的人402的位置及移動,實施更適當之來自空氣清淨機1的送風。
進而,亦可更使用第1資訊處理部60之其他機器送風狀態取得部65所取得之送風手段204的控制狀態、或接收部51所接收之送風手段204的控制狀態,進行該送風控制。藉由依此方式,可將空氣清淨機1之送風控制成避免來自空氣調節器200的送風與來自空氣清淨機1的送風之干涉,而空氣清淨機1與空氣調節器200互補地協同動作。而且,可使房間100內之氣流的擾亂變小等,適當地控制氣流,對房間100內的人產生出更舒適的環境。
此外,亦可第1主控制部54係更使用第1資訊處理部60的環境資訊取得部62所得之關於房間100內之空間的資訊,進行該送風控制。房間100內之氣流係不僅會受到房間
100內的人左右,而且亦會受到房間100之大小、壁、窗101、家具102之配置等的環境左右。因此,藉由亦更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62所得之關於房間100內之空間的資訊,亦考慮房間100內的環境,實施更適當之空氣清淨機1的控制,可產生出對人舒適的空間。
記憶部55記憶體第1資訊處理部60之資訊處理結果及第1主控制部54之控制狀態等。作為第1資訊處理部60之資訊處理結果,具體而言,列舉例如藉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所求得之關於對第1感測器21之人的位置或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的資訊、其他機器送風狀態取得部65所取得之關於送風手段204之控制狀態的資訊、以及環境資訊取得部62所得之關於房間100內之空間的資訊等。
其次,一面參照第15圖所示之流程圖,一面尤其將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作為動作的主體,說明如以上所示構成之送風系統之動作的流程。首先,在步驟S1,送上空氣清淨機1之電源而開始運轉時,移至步驟S2。在步驟S2,空氣清淨機1係使記憶部55所記憶之動作資訊起始化。
接著,在步驟S3,第1主控制部54使第1感測器21動作,偵測第1人偵測範圍301內的人。然後,移至步驟S4,第1資訊處理部60係取得關於藉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的資訊。步驟S4之後係移至步驟S5。
在步驟S5,第1主控制部54係根據人偵測部61的偵測結果,在第1人偵測範圍301及第2人偵測範圍302之至少其中一個,確認是否偵測到有人。即,藉第1感測器21
及第2感測器201之至少其中一個,確認是否偵測到人。
在第1感測器21及第2感測器201之任一個都偵測到無人的情況,第1主控制部54判斷在房間100內係無人。然後,在此情況,移至步驟S6,第1主控制部54進行在房間100內無人的情況之該送風控制。步驟S6之後係回到步驟S2。
另一方面,在步驟S5,在第1感測器21及第2感測器201之至少其中一個偵測到人的情況,移至步驟S7。在步驟S7,第1主控制部54係根據人偵測部61的偵測結果,確認是否藉第2感測器201偵測到第2人偵測範圍302有人。
在藉第2感測器201偵測到無人的情況,人就存在於第1人偵測範圍301。因此,移至步驟S8。第1主控制部54係進行在藉第1感測器21偵測到在第1人偵測範圍301有人的情況之該送風控制。步驟S8之後係回到步驟S2。
另一方面,在步驟S7,在藉第2感測器201偵測到人的情況,移至步驟S9。在步驟S9,取得藉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所掌握之第2感測器201對第1感測器21之位置關係的資訊。然後,接著在接著之步驟S10,第1主控制部54係根據人偵測部61的偵測結果,確認是否藉第1感測器21偵測到第1人偵測範圍301有人。
在藉第1感測器21偵測到無人的情況,在第2人偵測範圍302就有人。因此,移至步驟S11,第1主控制部54進行藉第2感測器201偵測到在第2人偵測範圍302有人的情況之該送風控制。步驟S11之後係回到步驟S2。
另一方面,在步驟S10,在藉第1感測器21偵測到有人的情況,移至步驟S12。在步驟S12,藉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判斷藉第1感測器21所偵測的人與藉第2感測器201所偵測的人是相同的人,即是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在該人存在的情況,取得關於該人的資訊。
然後,移至步驟S13,第1主控制部54進行藉第1感測器21及第2感測器201之雙方偵測到雙方之人偵測範圍內的人403存在的情況之該送風控制。步驟S13之後係回到步驟S2。
此外,在以上,說明了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以外的感測器搭載機器是空氣調節器200僅具備一個第2感測器201的情況。可是,感測器搭載機器之個數不限定為一個。即,送風系統係具備2個以上的感測器搭載機器,例如亦可作成包括第3感測器、第4感測器等。在此情況,例如,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部63係不僅掌握第2感測器201,而且亦掌握第3感測器等之其他的感測器之全部的位置。又,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就合併所有的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可利用之感測器的個數愈多,可得到愈有利於人偵測範圍的擴大及感測器之死角之減少的效果。
又,亦可作成送風系統具備與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及是感測器搭載機器之空氣調節器200連接成可通訊的外部電腦。作為外部電腦,具體而言,例如可利用控制家庭內之各種電器的集中控制器、或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等。
而且,亦可作成在該外部電腦,具備第1資訊處
理部60所具備之功能及記憶部55所具備之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在此情況,空氣清淨機1之接收部51係從外部電腦接收第1資訊處理部60之資訊處理結果的資訊等。而,空氣清淨機1之第1主控制部54係根據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1資訊處理部60之資訊處理結果的資訊等,控制空氣清淨機1的動作。
此外,如上述所示,感測器搭載機器係亦可未必具備送風手段204,亦可不是空氣調節器200。作為感測器搭載機器,亦可使用設置於房間100之其他的電器,例如亦可將電視等用作感測器搭載機器。又,亦可感測器搭載機器採用僅用以專門將第2感測器201設置於房間100內的機器。
另一方面,在感測器搭載機器採用空氣調節器200的情況,因為空氣調節器200一般常設置於房間100內之比較高的位置,所以將第1感測器21與第2感測器201配置於相異的高度位置,而可對感測器之死角的減少等期待更大的效果。
第16圖係有關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係表示送風系統之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
此處所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係除了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構成以外,更具備可顯示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及接收部所接收之資訊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等的顯示部。
即,如第16圖所示,空氣清淨機1具備顯示部56。顯示部56係例如被設置於空氣清淨機1之外殼2的上面或前面等之使用者易看到的位置。顯示部56係例如可由液晶顯示器(LCD)等所構成。或者,亦可作成藉使用者所具有之攜帶式
終端機(例如智慧型手機)等構成顯示部56。
顯示部56所顯示之內容係由第1主控制部54所控制。顯示部56所顯示之內容係關於第1資訊處理部60之資訊處理結果的資訊及記憶部55所記憶之資訊等。具體而言,例如,顯示部56顯示第1資訊處理部60之人偵測部61的偵測結果。即,顯示部56顯示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及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
又,亦可顯示部56顯示藉第1資訊處理部60的感測器資訊合併部64所求得之對第1感測器21之人的位置或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進而,亦可顯示部56顯示第1資訊處理部60之其他機器送風狀態取得部65所取得之送風手段204的控制狀態,即接收部51所接收之送風手段204的控制狀態。此外,亦可顯示部56顯示第1資訊處理部60之環境資訊取得部62所得之關於房間100內之空間的資訊。
或者,亦可顯示部56顯示第1主控制部54之該送風控制的狀況。進而言之,亦可作成顯示部56以適當地組合這些資訊的方式顯示。
此外,關於其他的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其詳細說明係省略。
在如以上所示構成的送風系統,除了可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之效果以外,使用者可易於得知第1感測器21及第2感測器201之雙方的感測器之偵測結果。又,使用者可掌握如下之事項,空氣清淨機1不僅識別第1感測器21的偵測結果,亦識別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
第17圖係有關於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係表示送風系統所具備之第1資訊處理部之內部構成的方塊圖。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第2感測器201亦與第1感測器21一樣地用以偵測所預設之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及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而且,具體而言,例如由紅外線感測器、移動體感測器、距離感測器、照度感測器、或相機等構成第2感測器201。
相對地,此處所說明之第3實施形態係不是第2感測器201直接偵測人的位置等,而作成藉由偵測因應於人是否存在而變化之物理量,間接地偵測人的存在。
在本第3實施形態,送風系統之功能性的構成係基本上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8圖或第2實施形態之第16圖相同。但,第2感測器201係與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相異,偵測因應於在房間100內,即設置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及是感測器搭載機器之空氣調節器200的空間內人是否存在而變化的物理量。
此處,因應於在房間100內人是否存在而變化的物理量係具體而言,例如,列舉房間100之門的開關聲、在房間100內之腳步聲、在房間100之料理聲、設置於房間100內之其他的空氣調節器等的動作聲、房間100之照明機器的運轉狀態或窗簾的開閉等所造成之房間100內之照度的變化、房間100之門的開關所造成的氣壓變動、設置於房間100之機器的運轉所造成之室內耗電量的變化等。
為了偵測這些物理量,作為第2感測器201,具體而言,例如可使用音響感測器、照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耗電力感測器等。作為第2感測器201,在使用音響感測器或麥克風的情況,可藉第2感測器201偵測門的開關聲、料理聲、空氣調節器的動作聲、清掃的聲音等。作為第2感測器201,在使用照度感測器的情況,可藉第2感測器201偵測例如房間100之窗簾的開閉或照明之點燈/熄燈等所造成之房間100內之照度的變化等。作為第2感測器201,在使用壓力感測器的情況,例如可偵測房間100之門的開關所造成之房間100內的氣壓變動等,又,在使用耗電力感測器的情況,例如可偵測房間100之家用電器之運轉狀態的變化所伴隨之耗電量的變動。而且,可根據所偵測之這些物理量,推測在房間100人是否存在。
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係在第2資訊處理部202,被處理成適合來自傳送部203之傳送的資料形式。而且,藉第2資訊處理部202所處理之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的資訊係藉傳送部203所傳送。
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所具備的接收部51係接收從是傳送手段之傳送部203所傳送之資訊的接收手段。即,接收部51係根據上述之預定的的通訊方式,可接收從傳送部203所傳送之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的資訊。
在本第3實施形態,第1資訊處理部60係如第17圖所示構成。如第17圖所示,第1資訊處理部60包括人偵測部61、環境資訊取得部62以及人存在偵測部66。又,亦可第1資訊處理部60更具備其他機器送風狀態取得部65。
人偵測部61係根據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偵測在房間100中之第1人偵測範圍301內之人的有無、位置以及移動。又,人存在偵測部66係根據是接收手段的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偵測在房間100內人是否存在的人存在偵測手段。如上述所示,第2感測器201偵測因應於在房間100內人是否存在而變化之物理量。人存在偵測部66係從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所含之該物理量的變化,偵測在房間100內人是否存在。此外,環境資訊取得部62及其他機器送風狀態取得部65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一樣的功能。
第1主控制部54係使用如以上所示第1資訊處理部60所處理之資訊,控制空氣清淨機1的動作。具體而言,第1主控制部54係根據人偵測部61之偵測結果及人存在偵測部66之偵測結果,進行空氣清淨機1的送風控制。即,第1主控制部54構成根據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及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進行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之送風控制的控制手段。
藉由依此方式,在空氣清淨機1之送風控制,可不僅利用空氣清淨機1所具備之第1感測器21的偵測結果,而且亦利用根據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所推測之關於人之有無的資訊。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可減少在設置空氣清淨機1之房間100內的空氣清淨機1無法識別人的區域,而可實現考慮到存在於房間100內之更廣的範圍的人之空氣清淨機1的控制。
此處,送風控制係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是變更空氣清淨機1之供氣的方向、風量及風速、以及排氣的方向、風量、風速、溫濕度及淨化度之任何一個以上的控制。
又,亦可作成是控制手段之第1主控制部54係在藉第1感測器21在第1人偵測範圍301內偵測到無人,而且藉人存在偵測部66偵測到在房間100內有人的情況,進行該送風控制成使空氣清淨機1的排氣方向朝向第1人偵測範圍301的外側。進而,在此情況,藉由將在房間100內的整個區域之空氣清淨機1之排氣的方向設定成第1人偵測範圍301除外的區域,可對被推測存在於在房間100內之第1人偵測範圍301的外側之人供給已清淨的空氣。因此,可實現將房間100內之整個區域作為對象的該送風控制。
關於其他的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一樣,其詳細說明係省略。
此外,亦可作成人存在偵測部66係不僅利用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而且利用藉環境資訊取得部62所取得之環境資訊,即在房間100之窗101的有無、壁的位置、房間100的大小、或者家具102的有無及配置等的資訊,推測在房間100之人的有無。藉由依此方式,例如可將在房間100內之聲音之回聲的影響、或窗101及家具102的配置所造成之對照度的影響等,提高人之有無的推測精度。又,亦可作成取得關於設置於房間100之家庭電器之種類的資訊,用於推測人之有無。
在此時,亦可進而對關於環境資訊及家庭電器之種類的資訊之一方或雙方,預先記憶於未圖示之PC(Personal
Computer)或雲端伺服器等。而且,亦可作成將空氣清淨機1與這些PC或雲端伺服器連接成可通訊,從PC或雲端伺服器取得關於環境資訊及家庭電器之種類的資訊之一方或雙方,在人存在偵測部66使用。在此情況,亦可設置用以輸入關於環境資訊及家庭電器之種類的資訊之專用終端機。
第18圖係有關於本發明的第4施形態,係表示送風系統之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
在上述之從第1實施形態至第3實施形態,是感測器搭載機器之例如空氣調節器200係被設置於房間100內之所預定的位置。相對地,此處所說明之第4實施形態係作成感測器搭載機器採用可攜帶式,房間100內的人攜帶感測器搭載機器。
即,如第18圖所示,在本第4實施形態,作為感測器搭載機器,具備攜帶式機器500。攜帶式機器500係可攜帶式。攜帶式機器500係被設置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的空間內,即房間100內的人所攜帶。攜帶式機器500係具體而言,例如是手機、智慧型手機、手錶(亦包含手錶式之攜帶式終端裝置)等。
攜帶式機器500具備第2感測器201。第2感測器201係用以偵測在房間100內之該攜帶式機器500的位置及該攜帶式機器500之位置的時間變化。作為這種第2感測器201,具體而言,例如可使用振動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等。
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係在第2資訊處理部
202,被處理成適合來自傳送部203之傳送的資料形式。而且,藉第2資訊處理部202所處理之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的資訊係藉傳送部203所傳送。
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所具備的接收部51係接收從是傳送手段之傳送部203所傳送之資訊的接收手段。即,接收部51係根據上述之預定的的通訊方式,可接收從傳送部203所傳送之第2感測器201之偵測結果的資訊。
在此時所使用之通訊方式係使用僅在房間100的內部可通訊,在房間100之中與外無法通訊的方式較佳。藉由依此方式,在房間100內之空氣清淨機1無法接收來自傳送部203之資訊的情況,可判斷攜帶攜帶式機器500的人不在房間100內。又,若攜帶攜帶式機器500的人回到房間100內,空氣清淨機1成為可接收來自傳送部203的資訊。此外,作為這種通訊方式,例如,列舉使用藉房間100之壁等所遮蔽的紅外線之通訊、或利用2.4GHz頻帶之近距離無線通訊等。
第1資訊處理部60的人偵測部61係根據第1感測器21的偵測結果,偵測在房間100中之第1人偵測範圍301內之人的有無、位置及移動。又,人偵測部61係根據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偵測在房間100內之人的有無、位置及移動。即,人偵測部61係判斷人存在於根據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所特定之攜帶式機器500的位置,而偵測在房間100內之人的有無、位置及移動。
第1主控制部54係依以上之方式,使用藉第1資訊處理部60處理後的資訊,控制空氣清淨機1的動作。具體而言,
第1主控制部54係根據人偵測部61的偵測結果,進行空氣清淨機1的送風控制。即,第1主控制部54構成根據第1感測器21之偵測結果及接收部51所接收之第2感測器201的偵測結果,進行是送風機器之空氣清淨機1之送風控制的控制手段。
關於其他的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一樣,其詳細說明係省略。
在如以上所示構成的送風系統,亦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可減少在設置送風機器之空間內的送風機器無法識別人的區域,而可實現考慮到存在於該空間內之更寬之範圍的人之送風機器的控制。進而,將感測器搭載機器作成攜帶式,攜帶該感測器搭載機器,因為藉由偵測該感測器搭載機器的位置來求得該人的位置,所以可提高該人之位置的偵測精度。
本發明係可利用於一種送風機器及送風系統,該送風機器係偵測設置送風機器之空間內的人,並根據該偵測結果,實施送風機器之送風控制。
Claims (9)
- 一種送風機器,包括:第1感測器,係用以偵測第1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接收手段,係接收從感測器搭載機器的傳送手段所傳送之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而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具有用以從與該第1感測器相異的設置面偵測第2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之第2感測器與傳送該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的傳送手段;以及控制手段,係在該第1感測器偵測到在該第1人偵測範圍內無人,而且,該第2感測器偵測到在該第2人偵測範圍內有人的情況,進行送風控制成使排氣的方向朝向該第1人偵測範圍的外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送風機器,其中更包括: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手段,係掌握該第2感測器對該第1感測器的相對位置;及感測器資訊合併手段,係使用該其他感測器位置掌握手段所掌握之該第2感測器的相對位置,將該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與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合併,並求得對該第1感測器之人的位置及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該控制手段係根據藉該感測器資訊合併手段所求得之對該第1感測器之人的位置或人之位置的時間變化,進行該送風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送風機器,其中更包括環境資訊取得手段,該環境資訊取得手段係根據該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與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得到關於設置該送風機器之空間的資訊;該控制手段係更使用該環境資訊取得手段所得之關於該空間的資訊,進行該送風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送風機器,其中更具備顯示手段,該顯示手段係顯示該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及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
- 一種送風機器,包括:第1感測器,係用以偵測第1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接收手段,係接收從感測器搭載機器的傳送手段所傳送之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而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具有用以從與該第1感測器相異的設置面偵測第2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之第2感測器與傳送該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的傳送手段;以及控制手段,係根據該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與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進行變更供氣的方向、風量及風速、以及排氣的方向、風量、風速、溫度、濕度及淨化度之任何一個以上的送風控制。
- 一種送風系統,包括:送風機器,係具有用以偵測第1人偵測範圍內之人之位置的第1感測器;及感測器搭載機器,係具有用以從與該第1感測器相異的設置面偵測第2人偵測範圍內之人的位置之第2感測器;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更具備傳送該第2感測器之偵測結果的傳送手段;該送風機器係更包括:接收手段,係接收從該傳送手段所傳送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及第1控制手段,係根據該第1感測器之偵測結果與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進行變更該送風機器之供氣的方向、風量及風速、以及排氣的方向、風量、風速、溫度、濕度及淨化度之任何一個以上的送風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送風系統,其中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更包括:送風手段;及第2控制手段,係根據該第2感測器的偵測結果,控制該送風手段;該傳送手段係更傳送該第2控制手段之對該送風手段的控制狀態;該第1控制手段係更使用該接收手段所接收之該送風手段的控制狀態,進行該送風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送風系統,其中該送風機器係空氣清淨機;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空氣調節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8項中任一項之送風系統,其中該送風機器與該感測器搭載機器係被配置於在高度方向相異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59993 WO2016157384A1 (ja) | 2015-03-30 | 2015-03-30 | 送風システム |
??PCT/JP2015/059993 | 2015-03-30 | ||
??PCT/JP2015/074759 | 2015-08-31 | ||
PCT/JP2015/074759 WO2016157568A1 (ja) | 2015-03-30 | 2015-08-31 | 送風機器及び送風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8774A TW201708774A (zh) | 2017-03-01 |
TWI651493B true TWI651493B (zh) | 2019-02-21 |
Family
ID=57005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7732A TWI651493B (zh) | 2015-03-30 | 2016-03-14 | 送風機器及送風系統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47589B2 (zh) |
JP (2) | JP6428921B2 (zh) |
CN (1) | CN107429929B (zh) |
TW (1) | TWI651493B (zh) |
WO (2) | WO201615738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14244B2 (en) | 2019-04-15 | 2023-03-2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US12111067B2 (en) | 2019-04-15 | 2024-10-0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57384A1 (ja) * | 2015-03-30 | 2016-10-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風システム |
WO2018051479A1 (ja) * | 2016-09-16 | 2018-03-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支援装置、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導出方法 |
CN106762766B (zh) * | 2016-12-26 | 2019-01-18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风扇开关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
JP7094658B2 (ja) * | 2017-03-24 | 2022-07-04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気機器 |
JP6922357B2 (ja) * | 2017-04-06 | 2021-08-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装置 |
WO2018211592A1 (ja) * | 2017-05-16 | 2018-11-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WO2019202712A1 (ja) * | 2018-04-19 | 2019-10-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機器制御装置、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機器制御方法 |
WO2019202713A1 (ja) * | 2018-04-19 | 2019-10-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制御管理装置、機器制御装置、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機器制御方法 |
CN108800457B (zh) * | 2018-04-27 | 2021-06-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759002B (zh) * | 2018-04-27 | 2021-09-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JP7063716B2 (ja) * | 2018-05-15 | 2022-05-09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9028488A (zh) * | 2018-07-17 | 2018-12-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US11255567B2 (en) * | 2018-10-24 | 2022-02-22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System for personalized indoor microclimates |
US20200191429A1 (en) * | 2018-12-13 | 2020-06-18 | Vincent Shaw | Air-flow Vent With Programmable Control |
JP6705922B2 (ja) * | 2019-02-18 | 2020-06-03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 |
CN114174730B (zh) * | 2019-08-08 | 2023-01-0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JP7433023B2 (ja) * | 2019-11-19 | 2024-02-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10986311B (zh) * | 2019-11-25 | 2021-06-01 | 南京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显热调节系统的送风温度设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21166079A1 (ja) * | 2020-02-18 | 2021-08-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調統合コントローラ、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
CN214581638U (zh) * | 2021-02-07 | 2021-11-02 | 深圳市安拓浦科技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气净化机 |
KR102319515B1 (ko) * | 2021-02-08 | 2021-11-01 | 이근석 | 감염 예방이 가능한 지능형 에어 실드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
JP7557400B2 (ja) | 2021-03-12 | 2024-09-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機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気清浄機 |
CN113251482B (zh) * | 2021-05-09 | 2022-03-22 | 武汉兴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14135966B (zh) * | 2021-11-26 | 2023-03-24 | 理纯(上海)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内部气流自调节型洁净系统及气流调节方法 |
KR20240054806A (ko) * | 2022-10-19 | 2024-04-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서버 및 그 제어방법 |
EP4361512A1 (en) * | 2022-10-31 | 2024-05-01 | Versuni Holding B.V. | Indoor airflow adjustment method and system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0229A (zh) * | 1997-09-03 | 1999-03-10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JP2000035487A (ja) * | 1998-05-12 | 2000-02-02 | Daikin Ind Ltd | 局所清浄型空気清浄機 |
CN102171517A (zh) * | 2008-10-06 | 2011-08-31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3256694A (zh) * | 2013-05-21 | 2013-08-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配件、空调器及其送风区域可视化的控制方法 |
JP2014077599A (ja) * | 2012-10-11 | 2014-05-01 | Daikin Ind Ltd | 空調システム |
JP2014137212A (ja) * | 2013-01-18 | 2014-07-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45212A (ja) | 1989-03-20 | 1990-10-01 | Tok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清浄機 |
JPH0372249U (zh) * | 1989-11-16 | 1991-07-22 | ||
JP3241835B2 (ja) | 1992-12-04 | 2001-12-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人体検出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居室環境制御機器 |
JP3353942B2 (ja) * | 1993-05-11 | 2002-12-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制御装置 |
JP4439676B2 (ja) * | 2000-04-17 | 2010-03-24 | パナソニック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人体検知空調空気吹出口の制御装置 |
US6645066B2 (en) * | 2001-11-19 | 2003-11-11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pace-conditioning control employing image-based detection of occupancy and use |
JP2005121316A (ja) | 2003-10-17 | 2005-05-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US7086603B2 (en) * | 2004-02-06 | 2006-08-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ata collection system having a data collector |
JP2006084150A (ja) * | 2004-09-17 | 2006-03-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JP2007196183A (ja) | 2006-01-30 | 2007-08-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清浄機 |
CN100554800C (zh) * | 2006-02-06 | 2009-10-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个性化送风方法 |
EP2060857B1 (en) | 2006-09-07 | 2019-01-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WO2008088020A1 (ja) | 2007-01-17 | 2008-07-24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空調吹出パネル、同空調吹出パネルを備えた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
JP4998003B2 (ja) * | 2007-02-13 | 2012-08-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コントローラ |
JP2008267795A (ja) * | 2007-03-27 | 2008-11-06 | Daikin Ind Ltd | 空調管理システム |
US7985953B2 (en) * | 2008-03-31 | 2011-07-26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human presence |
JP5174587B2 (ja) * | 2008-08-29 | 2013-04-03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4410303B1 (ja) * | 2008-12-26 | 2010-02-0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2010181081A (ja) | 2009-02-05 | 2010-08-19 | Panason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5247595B2 (ja) | 2009-06-01 | 2013-07-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BR112012013422A2 (pt) * | 2009-12-02 | 2016-03-29 | Panasonic Corp | condicionador de ar |
TW201212672A (en) * | 2010-06-10 | 2012-03-16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djusting a building service system |
JP5289392B2 (ja) * | 2010-07-16 | 2013-09-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WO2012157573A1 (ja) * | 2011-05-13 | 2014-07-31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 |
JP2013200098A (ja) | 2012-03-26 | 2013-10-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3242226A (ja) | 2012-05-21 | 2013-12-05 |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 センサ情報統合装置 |
JP5800760B2 (ja) * | 2012-06-01 | 2015-10-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9703274B2 (en) * | 2012-10-12 | 2017-07-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synergistic occupancy sensing in commercial real estates |
TWI512247B (zh) * | 2012-12-20 | 2015-12-11 | Ind Tech Res Inst | 舒適度調控系統、其使用者端設備及其系統端設備 |
US10330335B2 (en) * | 2013-02-07 | 2019-06-25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n operational mode of a building control component |
US9791872B2 (en) * | 2013-03-14 | 2017-10-17 | Pelco,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energy sav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control system |
JP5785349B2 (ja) * | 2013-05-17 | 2015-09-30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センサー搭載装置 |
JP6170763B2 (ja) | 2013-07-05 | 2017-07-26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
WO2016157384A1 (ja) | 2015-03-30 | 2016-10-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風システム |
-
2015
- 2015-03-30 WO PCT/JP2015/059993 patent/WO201615738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31 JP JP2017509142A patent/JP6428921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8-31 WO PCT/JP2015/074759 patent/WO201615756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31 CN CN201580077945.6A patent/CN107429929B/zh active Active
- 2015-08-31 US US15/556,338 patent/US1104758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14 TW TW105107732A patent/TWI651493B/zh active
-
2018
- 2018-08-09 JP JP2018150396A patent/JP6741050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0229A (zh) * | 1997-09-03 | 1999-03-10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JP2000035487A (ja) * | 1998-05-12 | 2000-02-02 | Daikin Ind Ltd | 局所清浄型空気清浄機 |
CN102171517A (zh) * | 2008-10-06 | 2011-08-31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JP2014077599A (ja) * | 2012-10-11 | 2014-05-01 | Daikin Ind Ltd | 空調システム |
JP2014137212A (ja) * | 2013-01-18 | 2014-07-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
CN103256694A (zh) * | 2013-05-21 | 2013-08-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配件、空调器及其送风区域可视化的控制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14244B2 (en) | 2019-04-15 | 2023-03-2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US12111067B2 (en) | 2019-04-15 | 2024-10-0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047589B2 (en) | 2021-06-29 |
JP2018179496A (ja) | 2018-11-15 |
JP6741050B2 (ja) | 2020-08-19 |
JP6428921B2 (ja) | 2018-11-28 |
TW201708774A (zh) | 2017-03-01 |
JPWO2016157568A1 (ja) | 2017-08-31 |
WO2016157568A1 (ja) | 2016-10-06 |
WO2016157384A1 (ja) | 2016-10-06 |
CN107429929A (zh) | 2017-12-01 |
CN107429929B (zh) | 2020-01-10 |
US20180100667A1 (en) | 2018-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1493B (zh) | 送風機器及送風系統 | |
JP6249096B2 (ja) | 空気清浄機 | |
TWI545297B (zh) | 空氣清淨機 | |
TWI546505B (zh) | Air cleaners | |
CN205090502U (zh) | 空气净化器 | |
US11408430B2 (en) | Modular fan assembly | |
JP6922357B2 (ja) | 空気清浄装置 | |
TWI555954B (zh) | 空氣清淨機 | |
WO2010016177A1 (ja) | 集塵装置 | |
JP2018132246A (ja) |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清浄システム | |
JP6137409B2 (ja) | 空気清浄機 | |
JP6444608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2094221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2021156553A (ja) | 空気清浄機及び清掃システム | |
JP2021196095A (ja) | 空調装置及び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 |
JP2023132170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24087970A (ja)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JP2009101304A (ja) | 空気清浄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