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0502U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90502U
CN205090502U CN201520433329.7U CN201520433329U CN205090502U CN 205090502 U CN205090502 U CN 205090502U CN 201520433329 U CN201520433329 U CN 201520433329U CN 205090502 U CN205090502 U CN 205090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eople
wind direction
shell
pur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33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木步
小前草太
久下洋介
明里好孝
乳井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90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90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净化人周围的空气而不会给人带来吹斥感的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1)具备外壳(2)、吸入口(4)、排出口(5)、送风装置(6)、可动百叶板(9)、水平旋转机构(15)、红外线传感器(17)以及控制装置(23)等。控制装置(23)在由红外线传感器(17)检测到人时,通过驱动可动百叶板(9)以及水平旋转机构(15)来执行对从排出口(5)排出的排出空气的风向控制。在进行风向控制中,使排出空气的风向在水平方向上朝向人所在方向,并且使风向在上下方向上朝向人的上方。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净化吸入的空气并将其排出的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公知有能够改变吸气口的朝向的空气净化器。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构成为:通过使配置于空气净化器的主体正面的吸气口朝向人所在的方向,从而有效地净化人周围的空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45212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空气净化器的吸气口朝向人所在的方向,从而有效地净化人周围的空气。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被空气吹的不适感(吹斥感),从而存在用户的舒适性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净化人周围的空气而不会给人带来吹斥感的空气净化器。
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具备:送风装置,其从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排出口排出;净化装置,其对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风向可变机构,其能够改变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向;以及人检测单元,其对室内存在的人进行探测。
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具备两个送风装置。
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具备塔型的外壳,该外壳形成为沿与地板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送风装置、净化装置、风向可变机构以及人检测单元配置于外壳。
第四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具备塔型的外壳,该外壳形成为沿与地板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两个送风装置、净化装置、风向可变机构以及人检测单元配置于外壳。
第五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具备:塔型的外壳,其形成为沿与地板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两个的送风装置,它们从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排出口排出;以及净化装置,其对被吸入到外壳内部的空气进行净化。
第六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具备风向可变机构,该风向可变机构能够沿水平方向改变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向。
第七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具备:外壳,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吸入口呈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纵长状的开口形状并在侧面部开口;送风装置,其从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排出口排出;净化装置,其形成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并对被吸入到外壳内部的空气进行净化;以及风向可变机构,其能够改变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向。
根据该技术方案,在检测到室内的人时,能够使排出空气的风向朝向人的上方。由此,既能够抑制给人带来的吹斥感,又能够有效地净化人周围的空气。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视图。
图3(a)、图3(b)是表示可动百叶板以及整流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图1中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风向的仰角、风速以及相对除尘速度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净化器;2…外壳;2A…分隔壁;3…底座;4…吸入口;5、5A、5B…排出口;6…送风装置(送风单元);6A…风扇;6B…马达;7、7A、7B…风路;8…净化装置(净化单元);9…可动百叶板(风向可变机构);10…百叶板驱动部(风向可变机构);11…开口可变机构;12…开口驱动部;13…整流机构(风向可变机构);14…整流驱动部(风向可变机构);15…水平旋转机构(风向可变机构);16…外部检测装置(信息检测单元);17…红外线传感器(人检测单元);20…传感器旋转机构(旋转机构);21…污染检测装置(信息检测单元);22…操作部;23…控制装置(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所使用的各附图中,对共用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图1中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视图。如上述附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落地式空气净化器1。空气净化器1具备外壳2、底座3、吸入口4、排出口5、送风装置6、风路7A及7B、净化装置8、可动百叶板9、百叶板驱动部10、开口可变机构11、开口驱动部12、整流机构13、整流驱动部14、水平旋转机构15、外部检测装置16、污染检测装置21以及控制装置23等。
外壳2例如形成为近似四边形的方筒状,由形成为沿与地板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纵长状的塔型外壳构成。另外,外壳2被设置于房间的地板面的底座3支承为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状态。在外壳2的内部空间中的从吸入口4至排出口5的空间,如图2所示,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配置有净化装置8、送风装置6以及风路7。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外壳2的侧面部当中,将配置为主要面对室内的空间的部分记作正面部,将与正面部对置的部分记作背面部。另外,将外壳2的正面部所面对的方向记作前方,将与从前方观察到的外壳2的左右两侧对应的方向记作左右方向,并且,根据情况将铅垂方向记作上下方向。空气净化器1例如在如下状态下使用,即:在接近房间的任一墙壁的位置将空气净化器1设置于地板面上,使外壳2的背面部朝向该壁面,并且使外壳2的正面部朝向室内的空间。
吸入口4是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外壳2的内部的开口部,例如设置于外壳2的正面部。吸入口4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纵长状的开口形状。排出口5是用于将吸入外壳2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开口部,例如由在外壳2的上表面部开口的两个排出口5A、5B构成。两个排出口5A、5B相互平行地沿外壳2的左右方向延伸。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从排出口5(排出口5A、5B)排出的空气记作“排出空气”的情况。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将吸入口4配置于外壳2的背面部、侧面部、下表面部等,也可以将排出口5配置于外壳2的正面部或侧面部等。并且,也可以在外壳2仅配置一个排出口5,或者配置三个以上的排出口5。
送风装置6从吸入口4向外壳2的内部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排出口5排出,具备作为装置的主体部分的风扇6A和使风扇6A旋转的电动式马达6B。风扇6A的转速由控制装置23控制,根据其转速来改变排出空气的风量。即,送风装置6示出了能够改变排出空气的风量的送风变更单元的具体例子。如图2所示,在外壳2的内部例如以在前后方向上错开位置的状态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有两个送风装置6。此外,送风装置6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送风单元。
另外,在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风路7,该风路7将送风装置6与排出口5连接起来,并将从送风装置6排出的空气向排出口5引导。风路7被设置于外壳2的内部的分隔壁2A分割成正面侧的风路7A与背面侧的风路7B。两个风路7A、7B在外壳2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例如在水平剖视观察的情况下,风路7A、7B沿前后方向并列配置。
风路7A、7B的下部侧分别与不同的送风装置6连接,风路7A、7B的上部侧分别与排出口5A、5B连接。即,空气净化器1具备:第一送风系统,其从一方的送风装置6经由风路7A而到达排出口5A;以及第二送风系统,其从另一方的送风装置6经由风路7B而到达排出口5B,在上述送风系统中,能够分别对风量、风向以及风速进行控制。
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在外壳2的内部配置分隔壁2A,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并列地形成两个风路7A、7B。另外,在两个送风装置6当中,至少图2中的位于上侧的一方的送风装置6由内置马达型送风装置构成,即,该送风装置6的马达6B的一部分被埋入到风扇6A的内部。由此,既能够在外壳2的内部有效地形成两个送风系统,又能够使空气净化器1的设置面积小型化,从而能够实现小型且高性能的空气净化器1。另外,能够使空气净化器1形成为上下方向细长的纵长的形状,因此如后述那样,能够将外部检测装置16设置于距地板面65cm以上的高度。
净化装置8对通过外壳2内部的空气进行净化,例如设置于吸入口4与送风装置6之间。净化装置8具有在外壳2的内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纵长的外形。此处,“净化”是指除去例如由浮游于空气中的尘埃、烟、花粉、病毒、霉、菌、过敏原、臭气分子等构成的污染物质,具体而言,是指捕集、惰性化、吸附以及分解上述污染物质的动作。更具体来说,净化装置8由捕集空气中的尘埃等的集尘过滤器、吸附臭气成分的除臭过滤器、通过对电极施加高电压来除去以及分解污染物质的电压施加设备等构成,或者通过对它们进行组合而构成。此外,净化装置8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净化单元。
接下来,图3(a)、图3(b)是表示可动百叶板以及整流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图1中的要部放大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可动百叶板9使排出空气的风向沿上下方向摆动,在外壳2的排出口5A、5B各设置有一个。详细而言,可动百叶板9例如由沿外壳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平板等形成。而且,可动百叶板9的基端侧经由分别设置于排出口5A、5B的百叶板驱动部10而安装于各个排出口5A、5B,可动百叶板9的前端侧能够通过百叶板驱动部10的驱动而沿上下方向摆动。另外,两个可动百叶板9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改变从排出口5A、5B排出的空气的风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两个可动百叶板9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构成为根据排出口5的个数而仅具备一个或具备三个以上的可动百叶板9。
可动百叶板9通过沿上下方向摆动,能够根据其摆动角而使排出空气的风向在前方与上方之间沿上下方向摆动。风向的仰角能够变更为大致与可动百叶板9的仰角相等的角度。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仰角”是指以平行于地板面的水平方向为基准向上方倾斜的角度。即,仰角=0°则表示水平方向,仰角=90°则表示铅垂方向的正上方。
百叶板驱动部10具备将可动百叶板9支承为能够摆动的支轴和使该支轴旋转的促动器(未图示)。可动百叶板9以及百叶板驱动部10构成能够沿上下方向改变排出空气的风向的风向可变机构的具体例子。如图2所示,开口可变机构11例如设置在与单侧的可动百叶板9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位置,与该可动百叶板9相配合来改变排出口5A的开口面积。此外,在图1以及图3中,为了清楚地表示后述的整流机构13,则省略开口可变机构11的图示。另外,在图2中,例示了仅在一方的排出口5A配置有开口可变机构11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仅在另一方的排出口5B,或在双方的排出口5A、5B配置开口可变机构11。
开口可变机构11例如由沿外壳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平板等形成。开口可变机构11的基端部经由具有大致与百叶板驱动部10相同的结构的开口驱动部12而安装于排出口5A。开口可变机构11的前端部通过开口驱动部12驱动而沿前后方向摆动,以接近以及远离可动百叶板9的方式位移。由此,开口可变机构11能够增减排出口5A的开口面积,从而能够根据该开口面积来改变排出空气的风速。即,开口可变机构11以及开口驱动部12构成能够改变排出空气的风速的送风变更单元的具体例子。此外,开口可变机构11也可以构成为不配置于排出口5,而是配置于风路7A、7B中的一方或双方,来改变风路7的开口面积(流路面积)。
整流机构13在保持由可动百叶板9设定的风向的仰角的状态下,沿左右方向调整该风向。如图2以及图3所示,整流机构13例如由近似三角形状(扇形状)的翅片形成,从各可动百叶板9的受风面侧突出,并沿左右方向以具有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而且,如图3(a)、图3(b)所示,各个整流机构13沿左右方向摆动,从而根据其摆动角来沿左右方向改变排出空气的风向。
另外,整流机构13的摆动动作例如由设置于可动百叶板9的整流驱动部14(仅在图4中示出)来执行。即,整流机构13以及整流驱动部14构成能够沿左右方向改变排出空气的风向的风向可变机构的具体例。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是必须要设置整流机构13。另外,整流机构13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仅在可动百叶板9的左右两端侧各配置有一个。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水平旋转机构15设置在外壳2与底座3之间,并能够使外壳2在底座3上至少沿左右方向旋转。由于排出口5的朝向与外壳2一起沿水平方向变化,所以水平旋转机构15构成能够沿左右方向改变排出空气的风向的风向可变机构的具体例子。
(控制系统)
接下来,参照图4等对空气净化器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空气净化器1具备:传感器系统,其包括外部检测装置16以及污染检测装置21;操作部22,其用于操作空气净化器1;以及控制装置23,其用于对空气净化器1的运转状态进行控制。此外,控制装置23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
外部检测装置16对设置了空气净化器1的房间的室内信息进行检测,例如设置于外壳2的正面上部侧(参照图1)。另外,外部检测装置16具备作为人检测单元的红外线传感器17,该红外线传感器17利用红外线来检测室内存在的人。此外,稍后对红外线传感器17的详细情况进行叙述。另外,人检测单元并不需要一定由红外线传感器17构成,也可以由能够检测出人的其他传感器构成。另外,外部检测装置16也可以通过对红外线传感器17与其他传感器(未图示)进行组合来构成。其他传感器例如由污垢传感器、运动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等中至少一个传感器构成。
这里,污垢传感器(尘埃传感器)由半导体元件、光学元件等构成,对空气中的尘埃、烟、花粉等浓度进行检测。距离传感器例如由超声波传感器、光传感器、图像识别传感器等非接触式传感器构成,利用声波或电磁波来检测空气净化器1与检测对象物的距离。检测对象物包括室内的墙壁、天棚、家具、人、动物等。照度传感器根据照度的变化来检测室内的人以及动物的有无及移动等。另外,湿度传感器的输出在根据湿度来修正上述各传感器的灵敏度时使用。此外,上述各传感器的组合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通过对上述各传感器进行组合而构成的外部检测装置16。
另外,如后述那样,外部检测装置16具备使红外线传感器17以及上述其他传感器的朝向相对于外壳2沿水平方向(左右方向的两侧)旋转的传感器旋转机构20。传感器旋转机构20例如由步进马达等构成。此外,传感器旋转机构20至少使红外线传感器17旋转即可,但还可以构成为使其他传感器中具有指向性的传感器旋转。
另一方面,污染检测装置21对吸入外壳2的内部的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的量进行检测,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净化装置8的上游侧。污染检测装置21例如由尘埃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构成,或者,由对上述传感器进行组合而得到的复合型传感器构成。根据污染检测装置21,利用空气净化器1向指定方向排出空气,并对从该方向回流的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的量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检测上述指定方向的空气的污染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检测装置16中除红外线传感器17之外的其他传感器与污染检测装置21构成信息检测单元的具体例子,其中,该信息检测单元对包括从房间的天棚或壁面至空气净化器1的距离、以及室内空气的污染度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的室内信息进行检测。
另一方面,操作部22供空气净化器1的用户在进行各种设定以及运转的切换时进行操作,其具备用于启动以及停止空气净化器1的电源开关和显示空气净化器1的运转状态等的显示部。另外,操作部22以能够与控制装置23进行双向通信的状态进行连接。
控制装置23对空气净化器1的运转状态进行控制,其具备未图示的运算处理装置、输入输出端口以及存储电路等。如图4所示,在控制装置23的输入侧连接有包括外部检测装置16以及污染检测装置21的传感器系统。在控制装置23的输出侧连接有包括送风装置6、净化装置8、百叶板驱动部10、开口驱动部12、整流驱动部14、水平旋转机构15以及传感器旋转机构20等的促动器。而且,控制装置23根据传感器系统的输出来控制促动器,由此使空气净化器1进行动作。
接下来,对空气净化器1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在空气净化器1动作时,首先利用控制装置23来驱动送风装置6以及净化装置8。由此,从外壳2的吸入口4向内部吸入空气,该空气被净化装置8净化。然后,净化后的空气经由各送风装置6以及风路7A、7B而到达排出口5A、5B,并从排出口5A、5B向外部送风。此时,控制装置23基于外部检测装置16以及污染检测装置21的输出,并根据需要来执行改变送风装置6(风扇6A)的转速的处理和驱动可动百叶板9、开口可变机构11、整流机构13以及水平旋转机构15等的处理。由此,如后述那样,控制装置23能够根据室内的状况等来适当地控制排出空气的风量、风速以及风向中至少一个参数。
(红外线传感器)
对搭载于外部检测装置16的红外线传感器17进行说明。红外线传感器17对由检测对象物所产生的红外线进行检测,其具备传感器旋转机构20。
(人检测控制)
接下来,对由控制装置23执行的人检测控制进行说明。在人检测控制中,利用红外线传感器17沿左右方向对室内进行扫描并同时检测温度,从而取得扫描范围整体的热图像数据。由此,能够对室内是否存在人以及从空气净化器1至人的距离进行检测。另外,空气净化器1能够利用与使外壳2旋转的水平旋转机构15不同的传感器旋转机构20来使红外线传感器17旋转。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便在将排出口5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为一定的朝向的状态下,也能够利用红外线传感器17来对室内进行扫描,从而能够执行人检测控制,而不会对送风动作造成影响。
并且,红外线传感器17是将多个受光元件沿上下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因此在水平方向的特定角度(后述的人区域)内,能够高精度地对人的有无以及空气净化器1与人的距离进行检测。
此处,红外线传感器17的高度位置例如设定为距离设置有空气净化器1的地板面65cm以上,优选75cm以上,更优选80cm以上。该设定基于以下理由。首先,对于身高为h的人而言,餐桌(table)、书桌等其顶面成为作业场所的家具的最佳高度H例如通过下述式1的算式计算得出。这里,高度H是家具的顶面与地板面之间的距离,h以及H的单位是cm。
[式1]
H=0.433×h-2
根据上述式1的算式,对于身高h在平均范围(例如,154cm~171cm左右)的人而言,一般使用高度H为65cm~72cm左右的家具。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红外线传感器17配置于比家具的顶面更高的位置,因此在利用红外线传感器17对室内进行扫描时,能够避免餐桌、书桌等家具成为障碍而遮挡红外线。由此,即便在配置了家具的室内,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人的存在,从而能够稳定地发挥空气净化器1的性能。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例如也可以针对使用空气净化器1的各个国家来求得平均身高h以及最佳高度H,从而针对每个国家来变更红外线传感器17的高度位置。
(风向控制)
接下来,对由控制装置23执行的风向控制进行说明。控制装置23在基于由红外线传感器17所取得的热图像数据而判定为室内有人存在的情况下,执行风向控制。在进行风向控制中,首先,计算出为了使空气净化器1的正面部朝向人的方向而所需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θ1。接着,利用水平旋转机构15使外壳2旋转了旋转角度θ1。由此,排出口5处于在水平方向上朝向人所在的方向的状态。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空气净化器1的位置为中心,将水平方向上的人所在的方向记作“人区域”。即,旋转角度θ1相当于为了使排出口5朝向人区域的外壳2的旋转角度。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以将空气净化器1的正面部(空气的排出侧)朝向人设置为前提下的情况下,水平方向上的空气的排出方向为人区域,因此不需要进行起初使外壳2旋转了旋转角度θ1的处理。
在接下来的处理中,设定百叶板9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仰角θ2,即风向的仰角θ2,以使得风向在人区域内朝向人的上方。然后,利用百叶板驱动部10来驱动可动百叶板9,从而实现该仰角θ2。仰角θ2基于图5所示的特性数据,例如设定为60°~90°的范围,优选设定为75°。此处,图5是表示风向的仰角、风速以及相对除尘速度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在图5中,相对除尘速度是表示根据送风装置6所产生的风量来标准化人区域内的各测定点的平均除尘速度ηQ的值。测定点例如适当地设定在能够测定人区域内的平均除尘速度的多个位置。空气的净化效率越高,相对除尘速度越大。另外,图5中的风速表示在人区域的风速。此外,图5所示的特性数据是在大小为16块榻榻米的房间获得的,并且确认出在其他大小的房间也能够获得大致与图5相同的特性数据。
在利用风向控制将仰角θ2设定为60°~90°的范围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能够将位于由红外线传感器17所检测到人的位置的风速抑制为0.3m/sec以下。特别是在将仰角θ2设定为75°的情况下,位于人的位置的风速最小,并且相对除尘速度最大。此处,0.3m/sec是不会给人带来吹斥感的风速的允许限度,可以通过实验等来预先设定。即,若在人的位置的风速超过允许限度,则会产生吹斥感。此外,0.3m/sec是允许限度的一个例子,其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风向的仰角θ2设定为60°~90°的范围,则能够朝向人的上方排出空气,从而既能够抑制给人带来的吹斥感,又能够有效地净化人周围的空气。特别是在将仰角θ2设定为75°的情况下,能够使风速在允许限度以下最小化,还能够使空气的净化效率最大化。并且,能够对空气净化器1的正面部分的室内中央部最大程度地发挥空气净化能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设定风向的仰角θ2,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另外,在风向控制中,在由红外线传感器17所检测出的人与空气净化器1之间的距离比预先设定的接近判定值小的情况下,将风向的仰角设定为80°以上,优选设定为90°。接近判定值例如优选设定为50cm~100cm,但也可以根据状况而设定为其他值。根据该控制,即便在空气净化器1的附近有人存在的情况下,也不会给人带来吹斥感,并能够净化空气。
(无人时的风向控制)
在利用红外线传感器17而未检测到室内有人时,控制装置23执行无人时的风向控制。在该控制中,例如将风向的仰角θ3设定为20°~90°的范围内。另外,在无人时的风向控制中,可以在仰角θ3为20°~90°的范围内使风向沿上下方向摆动。此外,仰角θ3的下限值(例如,20°)设定为在不会因排出空气而使地板面的尘埃等扬起的范围中最小的仰角。根据该控制,在不需要考虑对人的吹斥感的情况下,能够将风向的仰角θ3设定为较广的范围,使风向在较广的仰角范围内摆动,从而能够有效地净化房间整体的空气。
另外,在未检测到室内有人时,也可以根据由外部检测装置16以及污染检测装置21所检测到的室内信息来控制排出空气的风量、风速以及风向中至少是风向的仰角θ3这一项。此处,室内信息包括由上述距离传感器等所检测到的从房间的天棚或壁面至空气净化器1的距离以及由污染检测装置21所检测到的室内空气的污染度中至少一方的信息。
控制装置23基于上述室内信息来控制风向的仰角θ3等,由此根据房间的大小及污染度等在室内形成适当的气流。由此,即便是在没有人的房间,例如也能够优先净化污染度高的场所,进而有效地对室内整体进行净化。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检测到室内有人的状态下,可以根据室内信息来进一步修正由风向控制设定的仰角θ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风向可变机构具备可动百叶板9、整流机构13以及水平旋转机构15。由此,能够将排出空气的风向分为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θ1和上下方向的仰角θ2、θ3来高精度地进行设定。另外,能够基本保持通过上述旋转角度θ1以及仰角θ2、θ3而设定的风向,并利用整流机构13沿左右方向来对风向进行调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风向的指向性以及控制精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例举落地式空气净化器1来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壁挂式空气净化器。另外,对于实施方式1,在风向控制中,虽然例示了在由风向、风量以及风速所构成的三个参数中至少对风向进行控制的情况。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风向控制,也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风量以及风速。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构成为利用水平旋转机构15来沿左右方向改变风向,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采用能够进行使风向在朝左方向以及右方向变化的同时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动作(波动起伏状的动作)的水平旋转机构。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虽构成为能够通过送风装置6改变排出空气的风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其他机构来改变风量。

Claims (6)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送风装置,其从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排出口排出;
净化装置,其对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
风向可变机构,其能够改变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向;以及
人检测单元,其对室内存在的人进行探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两个所述送风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塔型的外壳,其形成为沿与地板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并具有所述吸入口和所述排出口,
所述送风装置、所述净化装置、所述风向可变机构以及所述人检测单元配置于所述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塔型的外壳,其形成为沿与地板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并具有所述吸入口和所述排出口,
两个所述送风装置、所述净化装置、所述风向可变机构以及所述人检测单元配置于所述外壳。
5.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塔型的外壳,其形成为沿与地板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
两个送风装置,它们从所述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所述排出口排出;
净化装置,其对被吸入到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净化;
人检测单元,其对室内存在的人进行探测;以及
风向可变机构,其能够沿水平方向改变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向。
6.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所述吸入口呈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纵长的开口形状,并在侧面部开口;
送风装置,其从所述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所述排出口排出;
净化装置,其形成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对被吸入到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净化;
风向可变机构,其能够改变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向;以及
人检测单元,其对室内存在的人进行探测。
CN201520433329.7U 2014-06-25 2015-06-23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050905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4/066840 2014-06-25
PCT/JP2014/066840 WO2015198421A1 (ja) 2014-06-25 2014-06-25 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90502U true CN205090502U (zh) 2016-03-16

Family

ID=54937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3329.7U Active CN205090502U (zh) 2014-06-25 2015-06-23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70902B2 (zh)
CN (1) CN205090502U (zh)
TW (1) TWI579511B (zh)
WO (1) WO201519842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1018A (zh) * 2017-09-06 2018-01-23 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式空气净化器及其自移动方法
CN111801530A (zh) * 2018-09-04 2020-10-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移动型空气净化机
US10926210B2 (en) 2018-04-04 2021-02-23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Air purifier with dual exit paths
USD913467S1 (en) 2018-06-12 2021-03-16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Air purifi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3987A (zh) * 2017-05-22 2017-08-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风管机
CN109916021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987178B2 (en) * 2017-12-28 2021-04-27 Ethicon Llc Surgical hub control arrangements
KR102561127B1 (ko) 2018-06-18 2023-07-28 에스케이매직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KR102561128B1 (ko) 2018-06-26 2023-07-28 에스케이매직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CN110925992A (zh) * 2019-11-04 2020-03-2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场景下的目标人物机身变动风力加持智能出风系统
GB2612786A (en) * 2021-11-10 2023-05-17 Dyson Technology Ltd Air purif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4427A (ja) * 1993-04-23 1994-11-01 Hitachi Ltd 空気清浄機
JP2000233109A (ja) * 1999-02-15 2000-08-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清浄機
JP4408767B2 (ja) * 2004-08-02 2010-0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JP2006314365A (ja) * 2005-05-10 2006-11-24 Sharp Corp 空気調節装置
TWM290049U (en) * 2005-08-09 2006-05-01 Giant Asia Energy Service Co Air cleaning device capable of being automatically adjusted and controlled
JP4262771B1 (ja) * 2007-12-21 2009-05-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752862B2 (ja) * 2008-04-22 2011-08-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JP5160494B2 (ja) * 2009-04-15 2013-03-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JP2012097955A (ja) * 2010-11-02 2012-05-24 Panasonic Corp 空気清浄装置
TWM451437U (zh) * 2012-12-03 2013-04-21 Yi-En Lin 自動感應追蹤溫控電風扇
CN103807960B (zh) * 2014-03-05 2017-02-08 大连齐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1018A (zh) * 2017-09-06 2018-01-23 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式空气净化器及其自移动方法
US10926210B2 (en) 2018-04-04 2021-02-23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Air purifier with dual exit paths
USD913467S1 (en) 2018-06-12 2021-03-16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Air purifier
USD927671S1 (en) 2018-06-12 2021-08-10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Air purifier
CN111801530A (zh) * 2018-09-04 2020-10-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移动型空气净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810A (zh) 2016-01-01
JPWO2015198421A1 (ja) 2017-04-20
WO2015198421A1 (ja) 2015-12-30
TWI579511B (zh) 2017-04-21
JP6070902B2 (ja)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90502U (zh) 空气净化器
TWI651493B (zh) 送風機器及送風系統
CN105683666A (zh) 空气净化器
RU2633256C2 (ru) Локальный воздухоочиститель
WO2015060107A1 (ja) 空気清浄機
JP6249096B2 (ja) 空気清浄機
JP6399097B2 (ja) 空気清浄機
WO2015063867A1 (ja) 空気清浄機
TWI572829B (zh) 空氣清淨機
JP2018175113A (ja) 空気清浄装置
JP2015021640A (ja) 空気清浄機
JP2016217706A (ja) 空気清浄機
TW201600811A (zh) 空氣清淨機
JP644460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135630B2 (ja) 空気清浄機
JP2007196183A (ja) 空気清浄機
JP2015010808A (ja) 空気清浄装置
JP5857192B2 (ja) 空気清浄機
JP7019102B1 (ja) 空気清浄システム
JP2009248029A (ja) 集塵装置
JP2021156553A (ja) 空気清浄機及び清掃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