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1449B - 不織布 - Google Patents

不織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1449B
TWI651449B TW105140477A TW105140477A TWI651449B TW I651449 B TWI651449 B TW I651449B TW 105140477 A TW105140477 A TW 105140477A TW 105140477 A TW105140477 A TW 105140477A TW I651449 B TWI651449 B TW I6514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iber
layer
liquid film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0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6668A (zh
Inventor
寒川裕太
蒲谷吉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6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6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1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14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02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hydrocarb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184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 D06M13/188Mono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224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aci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244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or phosphorus
    • D06M13/248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or phosphorus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D06M13/262Sulfated compounds thiosulfat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322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D06M13/325Amines
    • D06M13/342Amino-carboxylic acids; Betaines; Aminosulfonic acids; Sulfo-beta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01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M15/17Natural resins, resinous alcohols, resinous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53Polyeth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 D06M15/64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不織布含有液膜開裂劑或下述之化合物、及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1種或複數種。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以上,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的化合物 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 M、-OSO3 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Description

不織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不織布及纖維處理劑。
近年來,針對吸收性物品所使用之不織布,提出提高液體透過性或與肌膚接觸之表面之乾爽感等。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使親水性不織布之親水性局部降低而使厚度方向具有親水度之差者。該親水性不織布例如於用作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之情形時,可實現該表面片材所要求之液體殘留量減少或表面之液體流動量減少。 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不織布,其為了減少吸收性物品之回液而使自特定之高度落下之水滴之吸收時間處於一定之範圍內。記載有為了設為該吸收時間,而使用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烷等親水性處理劑。又,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針對尿布等,為了抑制排便附著於穿著者之皮膚,而將與肌膚接觸之頂部片材之外表面進行洗劑被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4/171388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25693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表平11-510082號公報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含有液膜開裂劑或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1種或複數種之不織布及纖維處理劑。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以上,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之化合物 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化1](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 M、-OSO3 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含有液膜開裂劑或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1種或複數種之不織布及纖維處理劑。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 mN/m,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 mN/m以下之化合物 成分(A):上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特徵及優點係適當參照隨附之圖式,而會因下述記載變得更為明確。
本發明提供一種減少形成於纖維間之液膜而提昇低液體殘留性能,同時提昇低回液性能,從而實現更高等級之乾爽感的不織布及用以獲得該不織布之纖維處理劑。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較佳用於以高等級實現兼顧低液體殘留性能與低回液性能、及兼顧乾爽感與柔軟之肌膚觸感之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的不織布及纖維處理劑。 上述專利文獻1~3之不織布或表面片材表現出乾爽感之提高。然而,不織布存在纖維間狹窄之區域。於該區域中即便存在可使排泄液(例如尿或經血;亦簡稱為液體)透過之空間,亦由於纖維間之彎液面毛細管力或由血漿蛋白質產生之表面活性、或較高之血液表面黏性,故而會於纖維間形成穩定之液膜而容易殘留液體。又,尿亦有由磷脂質產生之表面活性,而與上述同樣地容易形成液膜。如上所述,各種排泄液以液膜之形式穩定地殘留於纖維間,因此存在於接觸時因液膜之回液而感覺到略微濕潤之情況,即便為使用先前之處理劑等之不織布,乾爽感仍然無法令人滿意。進而,近年來,除乾爽感以外,消費者亦要求肌膚觸感良好,為此,開始使用更細之纖維。然而,若使用較細之纖維,則纖維間變得更狹窄。由此,進一步容易產生纖維間之液膜,且液膜變得不易破裂而越發容易殘留液體。 因此,要求將形成於不織布中之纖維間狹窄之部分之液膜去除的技術。然而,由於液膜之穩定性較高,故而難以去除。關於該纖維間之液膜之去除,於上述之專利文獻1~3中並無記載。又,亦考慮塗佈水溶性之界面活性劑以降低液體之表面張力而去除液膜。然而,若欲將此種界面活性劑用於吸收性物品而實現液膜去除,則有液體亦會透過防液體滲漏性之底層片材之虞。 又,基於上述水溶性之界面活性劑等之液膜去除性能會保持纖維間之狹窄空間,因此有成為微量之向反方向回液之起因之虞。例如,於將該不織布設為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之情形時,根據加壓(例如,於穿著吸收性物品就坐時等所施加之體壓等)之大小等,有暫時透過之液體自因液膜之消除而得到確保之纖維間空間少量地返回至不織布之肌膚側表面之虞。關於回液,就不織布表面之乾爽感之觀點而言,期望與液膜同樣地儘量抑制為較少。 本發明之不織布及纖維處理劑減少形成於纖維間之液膜而提昇低液體殘留性能,同時提昇低回液性能,從而實現更高等級之乾爽感。又,若使用本發明之不織布及纖維處理劑,則可提供能夠以高等級實現兼顧低液體殘留性能與低回液性能、及兼顧乾爽感與柔軟之肌膚觸感的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之不織布含有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1種或複數種。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以上,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之化合物 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化2](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 M、-OSO3 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又,本發明之不織布含有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上述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1種或複數種。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 mN/m,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 mN/m以下的化合物 又,本發明之不織布含有液膜開裂劑、與選自上述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1種或複數種。 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含有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上述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任1種或複數種,且上述化合物之含量為50質量%以下。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以上,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之化合物 又,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含有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上述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任1種或複數種,且上述化合物之含量為50質量%以下。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 mN/m,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 mN/m以下之化合物 又,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含有液膜開裂劑、與選自上述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1種或複數種,且上述液膜開裂劑之含量為50質量%以下。 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並不限定於用作塗佈於不織布化之前之纖維而附著於纖維之劑的情形,亦可用作塗佈於經不織布化之該纖維而附著於纖維之劑。 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可為僅包含上述成分者,亦可於不抑制下述作用之範圍內含有其他劑,亦可為經溶劑稀釋之狀態者。稀釋之程度可視用途而適當進行調整。又,作為溶劑,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不會抑制下述作用者。例如可列舉:水、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3-丁二醇等。尤其是於用作吸收性物品之不織布之情形時,考慮抑制對肌膚之刺激等,較佳為水、乙醇、1,3-丁二醇等。 上述所謂液膜開裂劑,係指使液、例如經血等黏性相對較高之液或尿等排泄液與不織布接觸而形成於不織布之纖維間或纖維表面的液膜開裂,或抑制液膜形成之劑,具有使所形成之液膜開裂之作用、與抑制液膜形成之作用。前者可稱為主要作用,後者可稱為從屬作用。液膜之開裂係藉由液膜開裂劑之推擠液膜層之一部分而使之不穩定之作用而實現。藉由該液膜開裂劑之作用,液不會殘留於不織布之纖維間之狹窄區域而變得容易通過。即,液膜開裂劑成為消除纖維間之液膜狀之液體殘留之驅動力,從而本發明之不織布成為液體透過性優異者。藉此,即便使構成不織布之纖維變細而使纖維間距離變窄,亦會兼顧肌膚觸感之柔軟性與液體殘留抑制。此種不織布例如可用作經期衛生棉、嬰兒用尿布、成人用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 (使液膜消失之性質)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液膜開裂劑具有使液膜消失之性質,藉由此種性質,而於將該液膜開裂劑應用於以血漿成分為主體之試驗液或人工尿(組成:脲1.940質量%、氯化鈉0.795質量%、硫酸鎂0.110質量%、氯化鈣0.062質量%、硫酸鉀0.197質量%、紅色2號(染料)0.010質量%、水(約96.88質量%)及聚氧乙烯月桂醚(約0.07質量%),且將表面張力調整至53±1 dyne/cm(23℃)者)之情形時,可表現出液膜消失效果。此處所謂液膜消失效果包括如下兩種效果,即針對因由試驗液或人工尿所形成之液膜而夾帶空氣之構造體,抑制該構造體之液膜形成;及使所形成之該構造體消失;表現出至少一種效果之劑可謂具有可表現出液膜消失效果之性質。 上述試驗液係自脫纖維馬血(NIPPON BIOTEST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提取之液體成分。具體而言,若將100 mL之脫纖維馬血於溫度22℃、濕度65%之條件下靜置1小時,則該脫纖維馬血分離成上層與下層,此時該上層為上述試驗液。上層主要包含血漿成分,下層主要包含血球成分。自分離成上層與下層之脫纖維馬血僅提取上層時,例如可使用移液管(Transfer pipette)(Kensakiza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關於某劑是否具有上述之「使液膜消失之性質」,係設為容易產生因由應用有該劑之上述試驗液或人工尿所形成之液膜而夾帶空氣之構造體之狀態,根據該情形時該構造體即液膜之量之多少進行判斷。即,將上述試驗液或人工尿調整至溫度25℃,其後向螺旋管(Maruemu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No.5,管徑27 mm,總長55 mm)中添加10 g而獲得標準樣品。又,作為測定樣品,獲得於與標準樣品相同者中添加已事先調整至25℃之測定對象之劑0.01 g而成者。將標準樣品與測定樣品分別以於上述螺旋管之上下方向往復2次之方式猛烈地振盪後,迅速地載置於水平面上。藉由該樣品之振盪,而於振盪後之螺旋管之內部形成無上述構造體之液體層(下層)、與形成於該液體層上之包含大量該構造體之構造體層(上層)。於振盪剛結束後經過10秒鐘後,對兩樣品之構造體層之高度(液體層之液面直至構造體層上表面之高度)進行測定。然後,於測定樣品之構造體層之高度相對於標準樣品之構造體層之高度成為90%以下之情形時,測定對象之劑被視為具有液膜開裂效果。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液膜開裂劑係符合上述性質之單一化合物或符合上述性質之複數種單一化合物之組合,或者藉由複數種化合物之組合而滿足上述性質(可使液膜開裂)之劑。即所謂液膜開裂劑,均係指限定於具有基於上述定義之液膜開裂效果者之劑。因此,於應用於不織布中、纖維處理劑中之化合物包含不符合上述定義之第三成分的情形時,與液膜開裂劑進行區分。 再者,關於液膜開裂劑及第三成分,所謂「單一化合物」係包括雖具有相同之組成式,但因重複單元數不同而分子量不同之化合物在內的概念。 另一方面,上述之成分(A)、(B)或(C)係成為向不織布賦予厚度方向之親水度梯度,而促進將液自親水度較低處吸至親水度較高處之驅動力。 具體而言,上述之成分(A)、(B)或(C)係以如下方式發揮作用:附著於不織布之構成纖維之表面,使該纖維之表面之親水度高於附著纖維處理劑之前,進而藉由熱處理而各成分之親水部分滲透至纖維內部,而賦予親水度梯度。 上述成分(A)由於烷基數量多,故而可以包圍親水基之方式滲透至纖維內部。尤其是因存在聚有機矽氧烷而容易促進向纖維內部之滲透。 上述成分(B)成為容易將疏水鏈配置成放射狀,而容易包圍親水基之結構,因此與通常之具有直線狀烴鏈之界面活性劑相比,即便親水度較高亦容易滲透至纖維內部。 上述成分(C)具有陰離子性基與陽離子性基兩者,因此於吸附於纖維表面時,抑制成分(C)彼此之靜電排斥而成為相對較密之狀態而容易滲透至纖維內部。又,於陰離子性基與陽離子性基之間具有羥基,因此發揮氫鍵作用而進一步容易拉攏成分(C)彼此而成為較密的狀態。其結果為,成分(C)對於纖維徑較小之熱熔合性纖維而言,即便為較少之添加量(較薄之膜厚),亦可緊密地吸附於纖維並賦予較高之親水度。又,因該親水基容易接近之特徵,故而疏水鏈容易包圍親水基而容易滲透至纖維內部。 再者,關於各成分向纖維之滲透容易性,存在成分(C)<成分(A)<成分(B)之關係。 進而,於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中,將液膜開裂劑設為主鏈包含矽原子之化學結構、例如將聚矽氧烷鏈設為主鏈之結構之情形時,該液膜開裂劑促進具有烴鏈之成分(A)、(B)或(C)向纖維內部滲透。認為其原因在於:由於上述聚矽氧烷鏈、與成分(A)、(B)或(C)之烷基鏈不相溶,故而該成分(A)、(B)或(C)於纖維加熱熔融時滲透至更容易親和之疏水性熱熔合性纖維內部。 因此種纖維處理劑,而於對纖維網或不織布之熱處理步驟、例如作為製造熱風不織布之一步驟對纖維網吹送熱風之步驟中,如上述般,纖維之接觸角之值會視熱量而產生變化。即,纖維網中之纖維所受到之熱量係熱風吹送面與其相反側之面(網面)自然不同。藉此,熱風吹送面之纖維與其相反側之面之纖維係所受到之熱量不同,而熱風吹送面之纖維成為親水度低於其相反側之面之纖維,而接觸角較高者。利用該情況,可賦予親水度自一面(肌膚抵接面)側向另一面(非肌膚抵接面)側變高之親水度梯度。 上述所謂親水度梯度,只要沒有特別事先說明,則意指如下狀態:於不織布之厚度方向,較受液面(例如設為尿布等之表面片材之情形時之肌膚抵接面)側,其相反面(例如上述表面片材中之非肌膚抵接面)側之親水度較高。該「梯度」係廣泛地包括於上述受液面側與其相反面側之間存在親水度之差之各種態樣者,可為逐漸變高之態樣,亦可為階段性地變高之態樣。 又,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製造方法若為可形成利用熱之親水度之梯度的方法,則並不限定於熱風法,可採用任意之熱處理方法。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可於對不織布賦予液膜開裂作用之同時,適當控制厚度方向之親水度梯度。尤其是於液膜開裂劑具有主鏈包含矽原子之化學結構、例如將聚矽氧烷鏈設為主鏈之化學結構之情形時,變得更容易控制親水度梯度。藉此,本發明之不織布中,可較佳地產生基於液膜開裂劑之液膜狀之液體殘留消除作用與基於親水度梯度之液之吸取作用的各種組合形態。 又,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中,液膜開裂劑成為消除纖維間之液膜狀之液體殘留之驅動力,藉此容易使液透過纖維間,針對該透過纖維間之液,基於成分(A)、(B)或(C)之纖維之親水度梯度係作為使該液於厚度方向上向單向透過之驅動力發揮作用。又,基於成分(A)、(B)或(C)之纖維之親水度梯度係以抑制暫時透過之液向反方向(自親水度較高處向親水度較低處)回液之方式發揮作用,從而即便略微回液,該液亦會因液膜開裂劑不容許不織布內之液之殘量而被吸回至親水度較高處。即,液膜開裂劑與上述(A)、(B)或(C)之組合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中係作為使液向單向透過之驅動力協同地發揮作用。 藉此,本發明1之不織布無論液之特性(黏性)如何,均可以高等級抑制液體殘留,即便存在加壓,亦可抑制向反方向之回液。因此,以高等級實現了低液體殘留性能與低回液性能之兼顧。藉此,具備亦可快速應對新的受液之液體透過性。又,該情況可一面維持高等級之乾爽感,一面製成使用有較細纖維之肌膚觸感柔軟之不織布。 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係塗佈於不織布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之構成纖維而含有。所謂供塗佈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尤其是接住最多之液之部分。例如於將本發明之不織布設為經期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之情形時,係直接接住經血等排泄液對應於穿著者之排泄部之區域。 又,關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厚度方向,液膜開裂劑較佳為至少含於供接收液之側之面中。關於上述例之表面片材,係至少於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之肌膚抵接面側含有液膜開裂劑。另一方面,成分(A)、成分(B)或成分(C)較佳為處於欲賦予親水度梯度之層之厚度方向之整體。 不織布中之所謂纖維處理劑之附著,主要指附著於纖維之表面。但是,只要纖維處理劑殘留於纖維之表面,則所謂纖維處理劑之附著可為如內包於纖維內者、或者亦可為如藉由內添而存在於纖維內部者。尤其是關於液膜開裂劑,就有效地表現出上述對液膜之作用之觀點、賦予基於上述成分(A)、(B)或(C)之親水度梯度之觀點、及製造上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大量地殘留於表面,較佳為設為將水溶性之性質儘量地抑制為較低,且將該親水性適度保存之劑(即較佳地控制了親水基之劑)。針對該方面,以下述之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作為使纖維處理劑附著於纖維之表面之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通常所使用之各種方法。例如可列舉:軟版印刷、噴墨印刷、凹版印刷、網版印刷、噴霧、刷毛塗佈等。該等處理亦可於利用各種方法將纖維進行纖維網化後進行,其後,亦可於將該纖維網製成不織布後或編入吸收性物品中後進行。例如氣流成網不織布等係於不織布化後塗佈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 於表面附著有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纖維或不織布例如藉由熱風送風式之乾燥機,以充分低於纖維樹脂之熔點之溫度(例如120℃以下)進行乾燥。又,於使用上述附著方法而使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附著於纖維之情形時,可視需要以使用有溶劑或分散介質等之溶液、乳化液、分散液之形式進行處理。 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為了於不織布中具有下述之液膜開裂效果,而必須液膜開裂劑於與體液接觸時作為液狀存在。就該方面而言,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之熔點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進而,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之熔點較佳為-220℃以上,更佳為-180℃以上。 關於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附著於不織布之量,以相對於除該纖維處理劑以外之不織布之總質量之比率計,就上述之作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0質量%以上,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0質量%以上。又,關於其上限,就防機械污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例如關於纖維處理劑附著於不織布之量,以相對於除該纖維處理劑以外之不織布之總質量之比率計,較佳為0.10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更佳為0.15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20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 關於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中之各成分之較佳含有比率,係於下文進行說明。 再者,關於成為如液膜開裂劑、或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纖維處理劑含有成分之含量之基準的「纖維處理劑」,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為「附著於不織布之纖維處理劑」,而並非附著於不織布之前之纖維處理劑。於使纖維處理劑附著於不織布之情形時,通常使用纖維處理劑經水等適當之溶劑稀釋者,因此纖維處理劑含有成分之含量、例如(A)成分於纖維處理劑中之含量可以該經稀釋之纖維處理劑之總質量為基準。 以下,對作為本發明之含有纖維處理劑之不織布之較佳實施形態的下述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於纖維處理劑中一併含有上述之成分(A)、成分(B)或成分(C)與液膜開裂劑,該液膜開裂劑係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 mN/m以上,且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之化合物。 液膜開裂劑所具有之「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係指對假定為如上述之經血或尿等排泄液之液體之擴張係數。該所謂「擴張係數」,係根據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藉由下述之測定方法而獲得之測定值,基於下述式(Q1)而求出之值。再者,式(Q1)中之液膜意指「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液相,且包括於纖維間或纖維表面形成有膜之狀態之液體、及形成膜之前之狀態之液體兩者,亦簡稱為液體。又,式(Q1)之表面張力意指液膜及液膜開裂劑與氣相之界面上之界面張力,與液相間之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有所區別。該區別於本說明書之其他記載中亦相同。 S=γw -γo -γwo (Q1) γw :液膜(液體)之表面張力 γo :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 γwo :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 根據式(Q1)可知,液膜開裂劑之擴張係數(S)會因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γo )變小而變大,且會因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 )變小而變大。藉由該擴張係數為15 mN/m以上,而液膜開裂劑成為於纖維間之狹窄區域中所產生之液膜之表面上的移動性、即擴散性較高者。就該觀點而言,上述液膜開裂劑之擴張係數更佳為20 mN/m以上,進而較佳為25 mN/m以上,尤佳為30 mN/m以上。另一方面,其上限並無特別限制,但根據式(Q1),於使用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情形時上限值成為50 mN/m,於使用表面張力為60 mN/m之液體之情形時上限值成為60 mN/m,於使用表面張力為70 mN/m之液體之情形時上限值成為70 mN/m,因此形成液膜之液體之表面張力會成為上限。因此,於本發明中,就使用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觀點而言,擴張係數之上限為50 mN/m以下。 液膜開裂劑所具有之所謂「水溶解度」,係液膜開裂劑可溶解於去離子水100 g中之質量(g),且係基於下述之測定方法,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所測定之值。藉由該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而液膜開裂劑難以溶解而形成與液膜之界面,從而更有效地發揮上述擴散性。就同樣之觀點而言,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較佳為0.0025 g以下,更佳為0.0017 g以下,進而較佳為未達0.0001 g。又,上述水溶解度越小越佳,且為0 g以上,就向液膜之擴散性之觀點而言,實際上設為1.0×10-9 g以上。再者,認為上述之水溶解性亦完全適用於以水分作為主成分之經血或尿等。 上述之液膜(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表面張力(γw )、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γo )、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 )、及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係藉由以下之方法進行測定。 再者,於測定對象之不織布為編入生理用品或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之構件(例如,表面片材)之情形時,以下述方式取出並進行測定。即,針對吸收性物品,利用冷噴塗等冷卻方法減弱測定對象之構件與其他構件之接合所使用之接著劑等後,小心地剝離測定對象之構件而取出。該取出方法係適用於下述之纖維間距離及纖度之測定等有關本發明之不織布之測定。 又,於對附著於纖維之液膜開裂劑進行測定之情形時,首先,利用己烷或甲醇、乙醇等洗淨液將附著有液膜開裂劑之纖維洗淨,使該洗淨所使用之溶劑(包含液膜開裂劑之洗淨用溶劑)乾燥後取出。此時之所取出之物質之質量係適用於算出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時。於所取出之物質之量對於測定表面張力或界面張力而言較少之情形時,根據所取出之物質之構成物而選擇適當之管柱及溶劑,之後利用高效液相層析法對各成分進行區分,進而針對各組分,進行MS(mass spectrometry,質譜分析)測定、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測定、元素分析等,藉此鑑定各組分之結構。又,於液膜開裂劑包含高分子化合物之情形時,藉由併用凝膠滲透層析法(GPC)等方法而變得更容易進行構成成分之鑑定。並且,若該物質為市售品,則進行採購,若該物質並非市售品,則進行合成,藉此取得充分之量,而對表面張力或界面張力進行測定。尤其是於測定表面張力與界面張力時,於以上述方式取得之液膜開裂劑為固體之情形時,係加熱至該液膜開裂劑之熔點+5℃而使之相轉移為液體,並於該溫度條件下直接實施測定。 又,於對本發明之不織布中所附著之纖維處理劑之成分進行分析之情形時,較佳為依據上述程序而進行分析。 (液膜(液體)之表面張力(γw )之測定方法) 可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藉由平板法(Wilhelmy法)而使用鉑平板進行測定。作為此時之測定裝置,可使用自動表面張力計「CBVP-Z」(商品名,協和界面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鉑平板係使用純度99.9%、尺寸為長25 mm、寬10 mm者。 再者,於關於液膜開裂劑之下述測定中,上述之「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係使用如下溶液,即使用上述之測定方法,於去離子水中添加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物質之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例如,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RHEODOL SUPER TW-L120)而將表面張力調整至50±1 mN/m之溶液。 (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γo )之測定方法) 可以與液膜之表面張力(γw )之測定相同之方式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藉由平板法,使用相同之裝置進行測定。進行該測定時,於如上述般所取得之液膜開裂劑為固體之情形時,係加熱至該液膜開裂劑之熔點+5℃而使之相轉移為液體,並於該溫度條件下直接實施測定。 (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 )之測定方法) 可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藉由懸滴法進行測定。作為此時之測定裝置,可使用自動界面黏彈性測定裝置(TECLIS-ITCONCEPT公司製造,商品名THE TRACKER;或者KRUSS公司,商品名DSA25S)。於懸滴法中,於形成滴劑之同時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所包含之非離子系界面活性物質之吸附開始,隨著時間經過而界面張力降低。因此,讀取形成滴劑時(0秒時)之界面張力。又,進行該測定時,於如上述般所取得之液膜開裂劑為固體之情形時,係加熱至該液膜開裂劑之熔點+5℃而使之相轉移為液體,並於該溫度條件下直接實施測定。 又,測定界面張力時,於液膜開裂劑與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密度差非常小之情形時、或黏度非常高之情形時,若界面張力值為懸滴劑之測定極限以下,則有利用懸滴法之界面張力測定變困難之情形。於該情形時,可藉由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利用旋滴劑法進行測定而實現測定。作為此時之測定裝置,可使用旋滴劑界面張力計(KURUSS公司製造,商品名SITE100)。又,關於該測定,亦讀取滴劑之形狀穩定時之界面張力,於所取得之液膜開裂劑為固體之情形時,係加熱至該液膜開裂劑之熔點+5℃而使之相轉移為液體,並於該溫度條件下直接實施測定。 再者,於利用上述兩種測定裝置均可測定界面張力之情形時,採用更小之界面張力值作為測定結果。 (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之測定方法) 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一面利用攪拌器攪拌100 g之去離子水一面使所取得之液膜開裂劑慢慢地溶解,將不再溶解(可見懸浮或沈澱、析出、白濁)之時點之溶解量設為水溶解度。具體而言,以每次0.0001 g之方式添加劑而進行測定。其結果為,觀察到連0.0001 g都未溶解者係設為「未達0.0001 g」,觀察到0.0001 g溶解,0.0002 g未溶解者係設為「0.0001 g」。再者,於液膜開裂劑為界面活性劑之情形時,所謂「溶解」,意指單分散溶解與膠束分散溶解兩者,可見懸浮或沈澱、析出、白濁之時點之溶解量成為水溶解度。 本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具有上述之擴張係數與水溶解度,藉此於液膜之表面上不會溶解而擴散,而可自液膜之中心附近推開液膜之層。藉此,使液膜不穩定而使之開裂。 此處,參照圖1及2,對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之液膜開裂劑之上述作用具體地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般,於纖維間之狹窄區域中,經血等黏性較高之液體或尿等排泄液容易形成液膜2。針對此,液膜開裂劑係以下述方式使液膜不穩定而將之破膜,從而抑制液膜形成而促進自不織布中之排液。首先,如圖2(A1)及(B1)所示般,不織布之纖維1所具有之液膜開裂劑3於保持與液膜2之界面之狀態下於液膜2之表面上移動。繼而,液膜開裂劑3係如圖2(A2)及(B2)所示般,推開液膜2之一部分並向厚度方向滲入,並如圖2(A3)及(B3)所示般,慢慢地使液膜2變得不均勻並使之向較薄之膜變化。其結果為,液膜2係如圖2(A4)及(B4)所示般以裂開方式出現空隙而開裂。開裂之經血等液成為液滴,再者變得容易通過不織布之纖維間從而減少液體殘留。又,關於上述之液膜開裂劑對液膜之作用,並不限定於針對纖維間之液膜之情形,亦同樣地對纏繞於纖維表面之液膜發揮作用。即,液膜開裂劑可於纏繞於纖維表面之液膜上移動,從而推開該液膜之一部分而使液膜開裂。又,針對纏繞於纖維表面之液膜,液膜開裂劑即便不於附著於纖維之位置上移動,亦會因其疏水作用而使液膜開裂,從而可抑制液膜形成。 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中,液膜開裂劑並不會降低液膜之表面張力等即進行液改質,而是一面推開纖維間或纖維表面所產生之液膜本身一面使之開裂,而抑制液膜形成,藉此促進液體自不織布中之排液。藉此,可減少不織布之液體殘留。又,若將此種不織布作為表面片材編入吸收性物品中,則抑制纖維間之液體滯留,而確保直至吸收體之液體透過通路。藉此,液體之透過性提高,於片材表面之液體流動得到抑制,而液體之吸收速度提高。尤其是可提高黏性較高之經血等容易殘留於纖維間之液體之吸收速度。並且,表面片材中之紅色等污染不易顯眼,而成為可確實感覺到吸收力之安心且可靠性較高之吸收性物品。 於本實施形態中,上述液膜開裂劑進而較佳為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 mN/m以下。即,規定上述式(Q1)中之擴張係數(S)之值的作為1變數之「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 )」較佳為20 mN/m以下。藉由將「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 )」抑制為較低,而液膜開裂劑之擴張係數提高,從而液膜開裂劑變得容易自纖維表面向液膜中心附近移動,從而上述之作用變得更明顯。就該觀點而言,液膜開裂劑之「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更佳為17 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3 mN/m以下,進而更佳為10 mN/m以下,特佳為9 mN/m以下,尤佳為1 mN/m以下。另一方面,其下限並無特別限制,就對液膜之不溶性之觀點而言,只要大於0 mN/m即可。再者,於界面張力為0 mN/m、即進行溶解之情形時,由於無法形成於液膜與液膜開裂劑間之界面,故而式(Q1)不成立,而劑之擴張不會發生。 關於擴張係數,根據其式亦可知,其數值會根據成為對象之液體之表面張力而發生變化。例如於對象液之表面張力為72 mN/m、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為21 mN/m、該等之界面張力為0.2 mN/m之情形時,擴張係數成為50.8 mN/m。 又,於對象液之表面張力為30 mN/m、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為21 mN/m、該等之界面張力為0.2 mN/m之情形時,擴張係數成為8.8 mN/m。 於任一種情形時,均越為擴張係數較大之劑,液膜開裂效果越優異。 於本說明書中,定義了表面張力50 mN/m時之數值,但即便表面張力不同,其各物質彼此之擴張係數之數值之大小關係亦不會變化,因此即便假設體液之表面張力因每天之身體狀況等而發生變化,亦越為擴張係數較大之劑,越表現出優異之液膜開裂效果。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較佳為32 mN/m以下,更佳為30 mN/m以下,進而較佳為25 mN/m以下,尤佳為22 mN/m以下。又,上述表面張力越小越佳,其下限並無特別限定。就液膜開裂劑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實際上為1 mN/m以上。 藉由將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設為如上述之範圍以下,而即便於形成液膜對象液之表面張力降低之情形時,亦可有效地發揮液膜開裂作用。 關於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之含有比率,就確保液膜開裂性能之觀點而言,相對於纖維處理劑之總質量,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5質量%以上。又,就纖維處理劑之乳化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未達40質量%,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下。又,液膜開裂劑之上述含有比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上且未達40質量%,進而較佳為25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 於上述纖維處理劑中,液膜開裂劑與成分(A)之含有比以質量比計較佳為1:1.6至1:0.6,更佳為1:1.3至1:0.9。 於上述纖維處理劑中,液膜開裂劑與成分(B)之含有比以質量比計較佳為1:2~3:1,更佳為1:1~2:1。 於上述纖維處理劑中,液膜開裂劑與成分(C)只含有比以質量比計較佳為1:1.6至1:0.6,更佳為1:1.3至1:0.9。 (第2實施形態) 繼而,對第2實施形態之不織布進行說明。 於第2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於纖維處理劑中一併包含上述之成分(A)、成分(B)或成分(C),與液膜開裂劑,該液膜開裂劑係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 mN/m,即為正之值,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且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 mN/m以下之化合物。將上述「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設為20 mN/m以下意指如上述般液膜開裂劑於液膜上之擴散性提高。藉此,即便於如上述「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未達15 mN/m之擴張係數相對較小之情形時,亦由於擴散性較高而自纖維表面較多之液膜開裂劑分散至液膜內,而於較多位置推開液膜,藉此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之作用。 再者,關於液膜開裂劑之所謂「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水溶解度」及「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係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定義者相同,且該等之測定方法亦相同。 於本實施形態中,就更有效地發揮液膜開裂劑之上述作用之觀點而言,上述「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較佳為17 mN/m以下,更佳為13 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mN/m以下,進而更佳為9 mN/m以下,特佳為1 mN/m以下。關於下限值,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並無特別限制,就不會溶解於液膜(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觀點而言,實際上大於0 mN/m。 又,關於「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就更有效地發揮液膜開裂劑之上述作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 mN/m以上,更佳為10 mN/m以上,進而較佳為15 mN/m以上。其上限並無特別限制,就根據式(Q1),形成液膜之液體之表面張力成為上限之觀點而言,實際上為50 mN/m以下。 又,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及水溶解度之更佳範圍係第1實施形態相同。 於第2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關於液膜開裂劑、成分(A)、成分(B)、成分(C)各自相對於纖維處理劑之總質量之含有比率,較佳為設為第1實施形態中所示之數值範圍。又,液膜開裂劑、與成分(A)、成分(B)、成分(C)各自之含有比亦較佳為設為第1實施形態中所示之數值範圍。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於第1實施形態之不織布及第2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較佳為使供使用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進而含有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藉此,纖維表面之親水性提高,而潤濕性提高,藉此液膜與液膜開裂劑所接觸之面積變大;並且,由於血液或尿具有源自活體之具有磷酸基之界面活性物質,故而藉由併用具有磷酸基之界面活性劑,而液膜開裂劑會因活性劑之相溶性而變得容易向液膜移動,而進一步促進液膜之開裂。 又,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於將包含其之纖維處理劑塗佈於纖維後進行不織布化時,可改良原棉之梳棉機通過性或纖維網之均一性等特性,藉此提高不織布之生產性並防止品質降低。除此以外,亦可有助於本發明之含有液膜開裂劑之纖維處理劑之乳化穩定。 於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中,關於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就確保原棉之梳棉機通過性或纖維網之均一性為一定以上之觀點而言,以質量比計較佳為1.8以下,更佳為1.5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又,關於上述含有比,就確保液膜開裂性能為一定以上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5以上,進而較佳為0.5以上。 作為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例如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烷基醚磷酸酯、磷酸二烷基酯、磷酸烷基酯等。其中,就於提高與液膜之親和性之同時賦予積層不織布之加工性之功能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磷酸烷基酯。 作為烷基醚磷酸酯,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各種者。例如可列舉:聚氧伸烷基硬脂基醚磷酸酯、聚氧伸烷基肉豆蔻基醚磷酸酯、聚氧伸烷基月桂醚磷酸酯、聚氧伸烷基棕櫚基醚磷酸酯等具有飽和碳鏈者;或聚氧伸烷基油醯基醚磷酸酯、聚氧伸烷基軟脂基醚磷酸酯等具有不飽和碳鏈及於該等碳鏈具有支鏈者。更佳為碳鏈為16~18之單或二聚氧伸烷基烷基醚磷酸酯之完全中和或部分中和鹽。又,作為聚氧伸烷基,可列舉: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及將該等構成單體共聚合而成者等。再者,作為烷基醚磷酸酯之鹽,可列舉:鈉或鉀等鹼金屬、氨、各種胺類等。烷基醚磷酸酯可單獨使用一種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作為磷酸烷基酯之具體例,可列舉:磷酸硬脂酯、磷酸肉豆蔻酯、磷酸月桂酯、磷酸棕櫚酯等具有飽和碳鏈者;或磷酸油醯酯、磷酸軟脂酯等具有不飽和碳鏈及於該等碳鏈具有支鏈者。更佳為碳鏈為16~18之磷酸單烷基酯或磷酸二烷基酯之完全中和或部分中和鹽。再者,作為磷酸烷基酯之鹽,可列舉:鈉或鉀等鹼金屬、氨、各種胺類等。磷酸烷基酯可單獨使用一種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關於附著於纖維之纖維處理劑中之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的含有比率,相對於纖維處理劑之總質量,就梳棉機通過性或纖維網之均一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以上。又,就不會因熱處理而妨礙促進具有主鏈包含矽原子之化學結構之物質具有烴鏈之成分向纖維內部滲透的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0質量%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以下。 繼而,對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之液膜開裂劑、成分(A)、成分(B)、成分(C)之具體例進行說明。關於液膜開裂劑之下述所示之具體例,藉由處於上述之特定之數值範圍內,而不會溶解於水中或具有水難溶性之性質,從而發揮上述液膜開裂之作用。相對於此,先前之用作纖維處理劑之界面活性劑等係實用上溶解於水中而使用之基本上水溶性者,而並非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 (液膜開裂劑) 作為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之液膜開裂劑,較佳為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上之化合物。該質量平均分子量會對液膜開裂劑之黏度產生較大影響。液膜開裂劑係保持黏度較高,因此液體於通過纖維間時不易流下,從而可保持不織布中之液膜開裂效果之持續性。就設為充分地持續液膜開裂效果之黏度之觀點而言,液膜開裂劑之質量平均分子量更佳為1000以上,進而較佳為1500以上,尤佳為2000以上。另一方面,就設為保持液膜開裂劑自配有液膜開裂劑之纖維向液膜移動、即擴散性之黏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50000以下,更佳為2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0以下。該質量平均分子量之測定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法(GPC)「CCPD」(商品名,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測定。測定條件係如下所述。又,換算分子量之計算係以聚苯乙烯進行。 分離管柱:GMHHR-H+GMHHR-H(陽離子) 溶離液:L Farmin DM20/CHCl3 溶劑流速:1.0 ml/min 分離管柱溫度:40℃ 又,作為第1實施形態中之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如下述般具有選自由下述之結構X、X-Y、及Y-X-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之化合物。 結構X係將>C(A)-(C表示碳原子。又,<、>及-表示鍵結鍵。以下相同)、-C(A)2 -、-C(A)(B)-、>C(A)-C(R1 )<、>C(R1 )-、-C(R1 )(R2 )-、-C(R1 )2 -、>C<及-Si(R1 )2 O-、-Si(R1 )(R2 )O-中之任一種基本結構重複,或者表示組合有2種以上之結構之矽氧烷鏈、或其混合鏈。於結構X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選自由-C(A)3 、-C(A)2 B、-C(A)(B)2 、-C(A)2 -C(R1 )3 、-C(R1 )2 A、-C(R1 )3 、又-OSi(R1 )3 、-OSi(R1 )2 (R2 )、-Si(R1 )3 、-Si(R1 )2 (R2 )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 上述之R1 或R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芳基(較佳為碳數6~20。例如較佳為苯基)、鹵素原子(例如較佳為氟原子)等各種取代基。A、B分別獨立地表示羥基或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酚基等包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於結構X內R1 、R2 、A、B各自存在複數個之情形時,該等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又,所連接之C(碳原子)或Si間之鍵通常為單鍵,但亦可包含雙鍵或三鍵,C或Si間之鍵亦可包含醚基(-O-)、醯胺基(-CONRA -:RA 係氫原子或一價基)、酯基(-COO-)、羰基(-CO-)、碳酸酯基(-OCOO-)等連結基。一個C及Si與另一個C或Si鍵結之數量為1個~4個,因此亦可存在長鏈之聚矽氧鏈(矽氧烷鏈)或混合鏈分支,或者具有放射狀之結構之情形。 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例如為羥基、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酚基、聚氧伸烷基(氧伸烷基之碳數較佳為1~4。例如較佳為聚氧伸乙(POE)基、聚氧伸丙(POP)基)、磺酸基、硫酸基、磷酸基、磺基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該等甜菜鹼基係指自各甜菜鹼化合物去除1個氫原子而成之甜菜鹼殘基)、四級銨基等親水基單獨、或者包含其組合之親水基等。除該等以外,亦可列舉於下述之M1 中所列舉之基及官能基。再者,於Y為複數個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 結構X-Y及Y-X-Y中,Y係鍵結於X、或X之末端之基。於Y鍵結於X之末端之基之情形時,X之末端之基例如將同與Y之鍵結數相同數量之氫原子等去除而與Y鍵結。 於該結構中,自具體說明過之基中選擇親水基Y、A、B而可滿足上述之擴張係數、水溶解度、界面張力。如此表現出目標之液膜開裂效果。 上述之液膜開裂劑較佳為結構X為矽氧烷結構之化合物。進而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包含將作為上述之結構X、X-Y、Y-X-Y之具體例之下述(1)~(11)式所表示的結構任意地組合而成之矽氧烷鏈的化合物。進而,就液膜開裂作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該化合物具有上述範圍之質量平均分子量。 [化3]式(1)~(11)中,M1 、L1 、R21 、及R22 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2價以上)之基。R23 、及R24 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2價以上)之基、或單鍵。 M1 表示具有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或組合有該等之聚氧伸烷基之基;或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或乙二醇基等具有複數個羥基之親水基(自赤藻糖醇等具有複數個羥基之上述化合物去除1個氫原子而成之親水基)、羥基、羧酸基、巰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酚基、磺酸基、四級銨基、磺基甜菜鹼基、羥基磺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或組合有該等之官能基。再者,於M1 為多價基之情形時,M1 表示自上述各基或官能基進而去除1個以上之氫原子而成之基。 L1 表示醚基、胺基(可作為L1 採用之胺基係由>NRC (RC 表示氫原子或一價基)表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之鍵結基。 R21 、R22 、R23 、及R24 分別獨立地表示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芳基(較佳為碳數6~20。例如較佳為苯基)、氟烷基、或芳烷基、或者組合有該等之烴基、或者鹵素原子(例如較佳為氟原子)。再者,於R22 及R23 為多價基之情形時,係表示自上述烴基進而去除1個以上之氫原子或氟原子而成之多價烴基。 又,於R22 或R23 與M1 鍵結之情形時,可作為R22 或R23 採用之基除上述各基、上述烴基或鹵素原子外,亦可列舉可作為R32 採用之亞胺基。 關於液膜開裂劑,其中,較佳為如下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1)、(2)、(5)及(10)式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作為X,且具有該等式以外之上述式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作為X之末端、或包含X之末端與Y之基。進而較佳為如下化合物,該化合物包含具有X、或包含X之末端與Y之基由上述(2)、(4)、(5)、(6)、(8)及(9)式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至少1個的矽氧烷鏈。 作為上述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之有機改性聚矽氧(聚矽氧烷)。例如作為經反應性之有機基改性之有機改性聚矽氧,可列舉:胺基改性者、環氧改性者、羧基改性者、二醇改性者、甲醇改性者、(甲基)丙烯醯基改性者、巰基改性者、酚改性者。又,作為經非反應性之有機基改性之有機改性聚矽氧,可列舉:聚醚改性者(包括聚氧伸烷基改性者)、甲基苯乙烯基改性者、長鏈烷基改性者、高級脂肪酸酯改性者、高級烷氧基改性者、高級脂肪酸改性者、氟改性者等。視該等有機改性之種類,例如可藉由適當變更聚矽氧鏈之分子量、改性率、改性基之加成莫耳數等而獲得發揮出上述之液膜開裂作用之擴張係數。此處,所謂「長鏈」,係指碳數為12以上、較佳為12~20者。又,所謂「高級」,係指碳數為6以上、較佳為6~20者。 其中,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或環氧改性聚矽氧、甲醇改性聚矽氧、二醇改性聚矽氧等作為改性聚矽氧之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具有於改性基中具有至少一個氧原子之結構之改性聚矽氧,尤佳為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由於具有聚矽氧烷鏈,故而難以滲透至纖維之內部而容易殘留於表面。又,因加成有親水性之聚氧伸烷基鏈,故而與水之親和性提高,而界面張力較低,因此容易於上述之液膜表面上移動,故而較佳。因此,容易於上述之液膜表面上移動,故而較佳。又,即便實施壓紋等熱熔融加工,於該部分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亦容易殘留於纖維之表面從而液膜開裂作用不易降低。尤其是於液體容易蓄積之壓紋部分液膜開裂作用會充分地表現,故而較佳。 作為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可列舉下述式[I]~[IV]所表示者。進而,就液膜開裂作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該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具有上述範圍之質量平均分子量。 [化4][化5][化6][化7]式中,R31 表示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R32 表示單鍵或伸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較佳為表示上述伸烷基。複數個R31 、複數個R32 各自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M11 表示具有聚氧伸烷基之基,較佳為聚氧伸烷基。作為上述之聚氧伸烷基,可列舉: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或將該等構成單體共聚合而成者等。m、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再者,該等重複單元之符號係於各式(I)~(IV)中分別決定者,未必表示相同之整數,亦可不同。 又,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亦可具有聚氧伸乙基改性基及聚氧伸丙基改性基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又,為了不溶於水且具有較低之界面張力,較理想為於聚矽氧鏈之烷基R31 具有甲基。作為具有該改性基、聚矽氧鏈者,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存在日本專利特開2002-161474之段落[0006]及[0012]所記載者。更具體而言,可列舉: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或聚氧伸乙基(POE)改性聚矽氧、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等。作為POE改性聚矽氧,可列舉:加成有3莫耳之POE之POE(3)改性二甲基聚矽氧等。作為POP改性聚矽氧,可列舉:加成有10莫耳、12莫耳、或24莫耳之POP之POP(10)改性二甲基聚矽氧、POP(12)改性二甲基聚矽氧、POP(24)改性二甲基聚矽氧等。 關於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擴張係數與水溶解度,於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情況下例如可根據聚氧伸烷基之加成莫耳數(對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1莫耳之形成聚氧伸烷基之氧伸烷基之鍵結數)、下述改性率等而設為特定之範圍。於該液膜開裂劑中,亦可與表面張力及界面張力同樣地分別設為特定之範圍。 就上述觀點而言,較佳為該聚氧伸烷基之加成莫耳數為1以上者。若未達1,則就上述之液膜開裂作用而言,由於界面張力變高而擴張係數變小,因此液膜開裂效果變弱。就該觀點而言,加成莫耳數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另一方面,若加成莫耳數過多,則變得親水而水溶解度變高。就該觀點而言,加成莫耳數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 關於改性聚矽氧之改性率,若過低,則有損親水性,因此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又,若過高,則溶解於水中,因此較佳為95%以下,更佳為70%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下。再者,所謂上述改性聚矽氧之改性率,係改性聚矽氧1分子中之經改性之矽氧烷鍵結部之重複單元之個數相對於矽氧烷鍵結部之重複單元之總個數的比率。例如於上述式[I]及[IV]中為(n/m+n)×100%,於式[II]中為(2/m)×100%,於式[III]中為(1/m)×100%。 又,關於上述之擴張係數及水溶解度,於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情況下除上述者以外,亦可分別藉由如下方式等而設定為特定之範圍:併用水可溶性之聚氧伸乙基與水不溶性之聚氧伸丙基及聚氧伸丁基作為改性基;使水不溶性之聚矽氧鏈之分子量變化;及除聚氧伸烷基改性基外,亦導入胺基、環氧基、羧基、羥基、甲醇基等作為改性基等。 該可用作液膜開裂劑之聚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以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il Per Unit)計較佳為含有0.02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該聚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含有比率(OPU)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40質量%以下。藉此,不織布成為不黏膩而觸感較佳者。又,就充分地發揮基於該聚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液膜開裂效果之觀點而言,上述含有比率(OPU)更佳為0.04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10質量%以上。 作為第2實施形態中之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如下述般具有選自由下述之結構Z、Z-Y、及Y-Z-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之化合物。 結構Z係將>C(A)-(C:碳原子)、-C(A)2 -、-C(A)(B)-、>C(A)-C(R3 )<、>C(R3 )-、-C(R3 )(R4 )-、-C(R3 )2 -、>C<中之任一種基本結構重複,或者表示組合有2種以上之結構之烴鏈。於結構Z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選自由-C(A)3 、-C(A)2 B、-C(A)(B)2 、-C(A)2 -C(R3 )3 、-C(R3 )2 A、-C(R3 )3 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 上述之R3 或R4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芳基(較佳為碳數6~20。例如較佳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之烴基、或者氟原子等各種取代基。A、B分別獨立地表示羥基或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酚基等包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於結構X內R3 、R4 、A、B各自存在複數個之情形時該等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又,所連接之C(碳原子)間之鍵通常為單鍵,但亦可包含雙鍵或三鍵,C間之鍵亦可包含醚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等連結基。一個C與另一個C鍵結之數為1個~4個,因此亦可存在長鏈之烴鏈分支,或者具有放射狀之結構之情形。 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例如為包含羥基、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酚基;或者聚氧伸烷基(氧伸烷基之碳數較佳為1~4。例如較佳為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或組合有該等之聚氧伸烷基);或者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乙二醇基等具有複數個羥基之親水基;或者磺酸基、硫酸基、磷酸基、磺基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四級銨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等親水基單獨;或者該等之組合之親水基等。再者,於Y為複數個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 結構Z-Y及Y-Z-Y中,Y係鍵結於Z、或Z之末端之基。於Y鍵結於Z之末端之基之情形時,Z之末端之基例如將同與Y之鍵結數相同數量之氫原子等去除而與Y鍵結。 於該結構中,自具體說明過之基中選擇親水基Y、A、B而可滿足上述之擴張係數、水溶解度、界面張力。如此表現出目標之液膜開裂效果。 上述之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將作為上述之結構Z、Z-Y、Y-Z-Y之具體例之下述(12)~(25)式所表示的結構任意地組合而成之化合物。進而,就液膜開裂作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該化合物具有上述範圍之質量平均分子量。 [化8]式(12)~(25)中,M2 、L2 、R41 、R42 、及R43 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基(2價或2價以上)。 M2 表示具有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或組合有該等之聚氧伸烷基之基;或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或乙二醇基等具有複數個羥基之親水基、羥基、羧酸基、巰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酚基、磺酸基、四級銨基、磺基甜菜鹼基、羥基磺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或組合有該等之官能基。 L2 表示醚基、胺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或者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或組合有該等之聚氧伸烷基等鍵結基。 R41 、R42 、及R43 分別獨立地表示包含氫原子、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芳基(較佳為碳數6~20。例如較佳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之烴基、或者鹵素原子(例如較佳為氟原子)之各種取代基。 於R42 為多價基之情形時,R42 表示自上述各取代基進而去除1個以上之氫原子而成之基。 再者,於各結構所記載之鍵結鍵之前可任意地連接其他結構,亦可導入氫原子。 進而,作為上述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如下之化合物,但並不限定於此。 第1,可列舉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具體而言,可列舉:式(V)之任一者所表示之聚氧伸烷基(POA)烷基醚、或式(VI)所表示之質量平均分子量1000以上之聚氧伸烷基二醇、硬脂醇聚醚、山崳醇聚醚、PPG肉豆蔻基醚、PPG硬脂基醚、PPG山崳基醚等。作為聚氧伸烷基烷基醚,較佳為加成有3莫耳以上且24莫耳以下、較佳為5莫耳之POP之月桂醚等。作為聚醚化合物,較佳為加成有17莫耳以上且180莫耳以下、較佳為約50莫耳之聚丙二醇(PPG)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10000、較佳為3000之聚丙二醇等。再者,上述質量平均分子量之測定可利用上述之測定方法進行。 該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以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il Per Unit)計較佳為含有0.10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該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率(OPU)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40質量%以下。藉此,不織布成為不黏膩而觸感較佳者。又,就充分地發揮基於該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液膜開裂效果之觀點而言,上述含有比率(OPU)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0質量%以上。 [化9][化10]式中,L21 表示醚基、胺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或組合有該等之聚氧伸烷基等鍵結基。R51 表示包含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甲氧基、乙氧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之烴基、或者氟原子之各種取代基。又,a、b、m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 Hn 表示烷基(n=2m+1),Ca Hb 表示伸烷基(a=2b)。再者,該等碳原子數及氫原子數係於各式(V)及(VI)中各自獨立地決定者,未必表示相同之整數,亦可不同。以下,式(VII)~(XV)之m、m'、m''、n、n'及n''亦相同。再者,-(Ca Hb O)m -之「m」係1以上之整數。該重複單元之值係於各式(V)及(VI)中各自獨立地決定者,未必表示相同之整數,亦可不同。 關於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之擴張係數、表面張力及水溶解度,於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情況下例如可根據聚氧伸烷基之莫耳數等而分別設定為特定範圍。就該觀點而言,較佳為聚氧伸烷基之莫耳數為1以上且70以下者。若未達1,則界面張力較高,而上述之液膜開裂作用變弱。就該觀點而言,莫耳數更佳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7以上。另一方面,加成莫耳數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0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藉此,分子鏈之連結適度地變弱,而於液膜內之擴散性優異,故而較佳。 又,關於上述之擴張係數、表面張力、界面張力及水溶解度,於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情況下分別可藉由如下方式而設定為特定之範圍:併用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與水不溶性之聚氧伸丙基及聚氧伸丁基;使烴鏈之鏈長變化;使用烴鏈具有支鏈者;使用烴鏈具有雙鍵者;使用烴鏈具有苯環或萘環者;或者將上述適當組合等。 第2,可列舉碳原子數5以上之烴化合物。就液體更容易於液膜表面擴張之觀點而言,碳原子數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50以下。該烴化合物係將聚有機矽氧烷除外者,且並不限定於直鏈,亦可為支鏈,該鏈並不特別限定於飽和鏈、不飽和鏈。又,於其中間及末端亦可具有酯或醚等取代基。其中,可較佳地單獨使用常溫下為液體者。該烴化合物以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il Per Unit)計較佳為含有0.10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該烴化合物之含有比率(OPU)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0.99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40質量%以下。藉此,表面材成為不黏膩而觸感較佳者。又,就充分地發揮基於該烴化合物之含有比率之液膜開裂效果之觀點而言,上述含有比率(OPU)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0質量%以上。 作為烴化合物,可列舉:油或脂肪、例如天然油或天然脂肪。作為具體例,可列舉:椰子油、山茶油、蓖麻油、可可椰子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籽油、妥爾油、及該等之混合物等。 又,可列舉:辛酸、癸酸、油酸、月桂酸、棕櫚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山萮酸、及該等之混合物等如式(VII)所表示之脂肪酸。 [化11]式中,m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 Hn 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 作為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多元醇脂肪酸酯或者多元醇脂肪酸酯之混合物之例,可列舉:如式(VIII-I)或(VIII-II)所表示之甘油脂肪酸酯或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具體而言,可列舉:甘油三辛酸酯、甘油三棕櫚酸酯及該等之混合物等。再者,關於甘油脂肪酸酯、或季戊四醇脂肪酸酯之混合物,典型而言,包含若干之單酯、二酯、及三酯。作為甘油脂肪酸酯之較佳例,可列舉:甘油三辛酸酯、甘油三辛酸酯之混合物等。又,就使界面張力降低而獲得更高之擴張係數之觀點而言,亦可使用導入聚氧伸烷基至可維持水不溶性之程度之多元醇脂肪酸酯。 [化12][化13]式中,m、m'、m''、n、n'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複數個m、複數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此處,Cm Hn 、Cm 'Hn '及Cm ''Hn ''分別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 作為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酸與具有多個羥基之多元醇形成酯,且一部分羥基未被酯化而殘存之脂肪酸或脂肪酸混合物之例,可列舉:如式(IX)之任一者、式(X)之任一者、或式(XI)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甘油脂肪酸酯、或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之部分酯化物。具體而言,可列舉:乙二醇單肉豆蔻酸酯、乙二醇二肉豆蔻酸酯、乙二醇棕櫚酸酯、乙二醇二棕櫚酸酯、甘油二肉豆蔻酸酯、甘油二棕櫚酸酯、甘油單油酸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山梨醇酐二油酸酯、山梨醇酐三硬脂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月桂酸酯、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及該等之混合物等。再者,關於包含甘油脂肪酸酯、或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等之部分酯化物之混合物,典型而言,包含若干經完全酯化之化合物。 [化14]式中,m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複數個m、複數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此處,Cm Hn 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 [化15]式中,R52 表示碳原子數2以上且2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烷基、烯基、炔基等)。具體而言,可列舉:2-乙基己基、月桂基、肉豆蔻基、棕櫚基、硬脂基、山崳基、油醯基、亞麻油基等。 [化16]式中,m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複數個m、複數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此處,Cm Hn 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 又,可列舉:固醇、植固醇及固醇衍生物。作為具體例,可列舉:具有式(XII)之固醇結構之膽固醇、穀固醇、豆固醇、麥角固醇、及該等之混合物等。 [化17]作為醇之具體例,可列舉:如式(XIII)所表示之月桂醇、肉豆蔻醇、鯨蠟醇、硬脂醇、鯨蠟硬脂醇、山萮醇、及該等之混合物等。 [化18]式中,m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 Hn 表示上述各醇之烴基。 作為脂肪酸酯之具體例,可列舉:如式(XIV)所表示之肉豆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乙基己酸鯨蠟酯、三異辛酸甘油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櫚酸乙基己酯、硬脂酸乙基己酯、硬脂酸丁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硬脂酸硬脂酯、異硬脂酸膽固醇基酯及該等之混合物等。 [化19]式中,m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兩個Cm Hn 可相同亦可不同。Cm Hn -COO-之Cm Hn 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COOCm Hn 之Cm Hn 表示源自形成酯之醇之烴基。 又,作為蠟之具體例,可列舉:如式(XV)所表示之地蠟、石蠟、凡士林、礦物油、流動異構石蠟等。 [化20]式中,m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 關於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之擴張係數、表面張力、水溶解度及界面張力,於上述之碳原子數5以上之烴化合物之情況下分別可藉由如下方式而設定為特定之範圍:例如少量導入親水性之聚氧伸乙基至可維持水不溶性之程度;導入雖為疏水性,但可使界面張力降低之聚氧伸丙基或聚氧伸丁基;使烴鏈之鏈長變化;使用烴鏈具有支鏈者;使用烴鏈具有雙鍵者;使用烴鏈具有苯環或萘環者等。 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中,除上述之液膜開裂劑外,亦可視需要而含有其他成分。又,第1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第2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除各自所使用之形態以外,亦可組合兩者之劑而使用。該方面對於第2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中之第1化合物與第2化合物而言亦相同。 進而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之纖維處理劑之成分(A)、成分(B)或成分(C)之具體例可列舉以下者。 (成分(A)) 成分(A)之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係指不包含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的成分。又,成分(A)可單獨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化21](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 M、-OSO3 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作為通式(S1)中之X為-SO3 M、即親水基為磺基或其鹽之上述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二烷基磺酸或該等之鹽。二烷基磺酸之2鏈之烷基各自之碳數較佳為4以上且14以下、尤其是6以上且10以下。 作為通式(S1)中之X為-OSO3 M、即親水基為硫酸酯基或其鹽之上述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列舉:硫酸二烷基酯。 作為通式(S1)中之X為-COOM、即親水基為羧基或其鹽之上述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列舉:二烷基羧酸。 作為上述化合物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國際公開第2014/171388號說明書之段落[0034]~[0041]所記載者。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一併含有液膜開裂劑與成分(A)之纖維處理劑,而經該纖維處理劑處理之不織布成為因熱處理而親水度容易降低者。其原因在於:上述之基於熱處理之成分(A)向纖維之滲透容易性受到影響,進而於液膜開裂劑具有包含矽原子之主鏈、例如聚矽氧烷鏈之情形時,該部分更為促進尤其是具有2鏈以上之烷基鏈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向纖維內部滲透。藉此,纖維表面之親水度因熱處理而容易降低。推測其原因在於:由於聚矽氧烷鏈、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所具有之烷基鏈不相溶,故而於纖維加熱熔融時,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向更容易親和之疏水性之熱熔合性纖維內部滲透。 (成分(B)) 成分(B)之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係為了使由不織布之製造時之熱處理引起之親水度之降低變得更明顯,即,使不織布中之所需部分之親水性明顯降低,而配置於纖維處理劑中者,且係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一種。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係多元醇之羥基經脂肪酸酯化而成之多元醇脂肪酸酯之一種,且係向該多元醇脂肪酸酯加成環氧烷而成之改性物。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可依據常法而進行製造,例如可依據日本專利特開2007-91852號公報進行製造。 作為成分(B)之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或多元醇脂肪酸酯)之原料之一的多元醇,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分子量200~11000)、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分子量250~4000)、1,3-丁二醇、甘油、聚甘油(聚合度2~30)、赤藻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醇、肌醇、山梨醇酐、山梨酯(sorbide)、蔗糖、海藻糖、伊爾糖、乳蔗糖、環糊精、麥芽糖醇、乳糖醇、異麥芽糖醇(Palatinit)、Panitol、還原飴糖等。較佳為聚乙二醇、甘油、赤藻糖醇、山梨糖醇、山梨醇酐、山梨酯、蔗糖,尤佳為山梨糖醇、山梨醇酐、山梨酯。 作為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或多元醇脂肪酸酯)之另一原料的脂肪酸,例如可列舉:碳數6~22之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酸、將該等設為主成分之混合脂肪酸、或者碳數8~36之支鏈脂肪酸。脂肪酸亦可一部分包含羥基。具體而言,可列舉:辛酸、壬酸、癸酸、十一酸、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順-9-十八碳烯酸、二十酸、二十二酸、二十四酸、二十六酸、二十八酸、2-乙基己酸、異硬脂酸等,亦可使用作為源自天然之混合脂肪酸之椰子油脂肪酸、牛油脂肪酸,較佳為碳數8~18之脂肪酸,尤佳為十二酸、十八酸、順-9-十八碳烯酸。 關於構成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之多元醇脂肪酸酯,就於使疏水鏈變大而提高疏水性時,並非藉由使分子之形狀直線狀地變大而是藉由使分子之形狀三維狀地變大,而形成容易滲入纖維中之形狀的觀點而言,其主成分較佳為三元以上之醇之酯化物且醇成分之酯化率為90%以上。此處,主成分係多元醇脂肪酸酯中最多之成分,且較佳為相對於多元醇脂肪酸酯之總質量含有50質量%以上。例如作為三元之醇,可列舉甘油,作為四元之醇,可列舉赤藻糖醇、作為五元之醇,可列舉木糖醇等。 作為構成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之多元醇脂肪酸酯,尤佳者係蓖麻油(氫化蓖麻油)。蓖麻油係以澤漆科之植物即蓖麻之種子為供給源之甘油脂肪酸酯,且構成脂肪酸之約90%為蓖麻醇酸。即,作為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較佳為甘油與以蓖麻醇酸為主體之脂肪酸之酯油。 於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中,作為加成於多元醇脂肪酸酯之環氧烷,例如可列舉: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等。作為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尤佳者係加成於多元醇脂肪酸酯之環氧烷為環氧乙烷之聚氧伸乙基(POE)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尤佳者係多元醇脂肪酸酯為蓖麻油(氫化蓖麻油)之POE改性蓖麻油(POE改性氫化蓖麻油)。 於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中,關於對多元醇脂肪酸酯之環氧烷之加成莫耳數,就不織布之液吸收性能之提高(液體殘留量之降低或液體流動量之降低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超過20莫耳,特佳為40莫耳以上。但是,若環氧烷之加成莫耳數過多,則有不織布之親水度過於提高,例如於吸收性物品中使用該不織布作為表面片材之情形時,導致液體殘留量之增大之虞,因此該加成莫耳數較佳為8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60莫耳以下。 (成分(C)) 成分(C)之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具有如上述般緊密地附著於纖維表面之性質。因此,成分(C)之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可使已使纖維徑變小之纖維實現利用通常之纖維處理劑難以實現之高度親水化。 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具體而言,係下述之通式(S2)所表示之界面活性劑。 [化26]式中,R9 表示碳數6以上且24以下之烷基。其中,就除緊密吸附磺基甜菜鹼基以外,於纖維表面上亦因基於烴基之疏水性相互作用而形成緊密之吸附面的觀點而言,上述碳數更佳為8以上,進而較佳為10以上,並且更佳為22以下,進而較佳為18以下。 更具體而言,可使用月桂基羥基磺基甜菜鹼、肉豆蔻基羥基磺基甜菜鹼、棕櫚基羥基磺基甜菜鹼、硬脂基羥基磺基甜菜鹼。 作為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可將上述劑中之任一種單獨使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其他成分) 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中,於纖維處理劑除上述之成分以外,亦可視需要而含有其他成分。例如就防止由於纖維彼此因纖維處理劑而黏著從而成為異物之原因的觀點而言,亦可添加水溶性之改性聚矽氧等黏著防止劑等處理劑。又,亦可含有陰離子性、陽離子性、兩性離子性及非離子性之界面活性劑等作為其他成分。該等界面活性劑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國際公開第2014/171388號說明書之段落[0046]~[0049]所記載者。 再者,於對本發明之不織布中所含有之纖維處理劑之成分進行鑑定之情形時,可利用上述之液膜(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表面張力(γw )等之測定方法中所述的鑑定方法。 又,於液膜開裂劑之成分為主鏈具有矽氧烷鏈之化合物或碳原子數1以上且20以下之烴化合物之情形時,其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可藉由如下方式求出:基於藉由上述之分析方法而獲得之物質之質量,用該液膜開裂劑之含量除以纖維之質量。 本發明之不織布係不管纖維之粗細或纖維間距離如何均液體透過性較高者。然而,本發明之不織布尤其是於使用較細之纖維之情形具有效果。若為了製成肌膚觸感較通常柔軟之不織布而使用較細之纖維,則纖維間距離變小,而纖維間之狹窄區域變多。例如於通常所使用之不織布(纖度為2.4 dtex)之情形時,纖維間距離為120 μm,且所形成之液膜面積率成為約2.6%左右。然而,若將纖度降低至1.2 dtex,則纖維間距離為85 μm,且液膜面積率成為約7.8%即直至通常之不織布之3倍左右。相對於此,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確實地使多發之液膜開裂而減少液體殘留。如下所述,液膜面積率係藉由源自不織布表面之圖像解析而算出之液膜面積率,且與表面材之最表面之液體殘留狀態密切相關。因此,若液膜面積率減少,則處於肌膚附近之液體被去除,而排泄後之舒適性提高,從而成為排泄後亦穿戴感良好之吸收性物品。另一方面,下述之液體殘留量意指不織布整體所保持之液量。若液膜面積率較小,則雖然還達不到一概成比例,但液體殘留減少。又,表面之白色度係以下述之L值表示。L值存在因表面之液膜破裂而液體殘留量降低從而數值提高之傾向,從而於視覺上發白變得容易顯眼。本發明之包含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即便使纖維變細,亦可使液膜面積率及液體殘留量降低,而提高L值,因此可以高等級兼顧乾爽感與藉由使纖維變細而賦予之柔軟之肌膚觸感。又,藉由使用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為吸收性物品之表面材等構成構件,可提供如下吸收性物品,該吸收性物品係與肌膚接觸之部分之乾爽感較高,且由於視覺上發白而由體液導致之污染不易顯眼,因此實現亦抑制漏出之顧慮之穿戴感良好之舒適性。 關於此種含有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就提高肌膚觸感之柔軟性之觀點而言,不織布之纖維間距離較佳為150 μm以下,更佳為90 μm以下。又,關於其下限,就抑制由於纖維間變得過於狹窄而有損通液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 μm以上,更佳為70 μm以上。具體而言,較佳為50 μm以上且150 μm以下,更佳為70 μm以上且90 μm以下。 關於該情形時之上述之纖維之纖度,較佳為3.3 dtex以下,更佳為2.4 dtex以下。又,關於其下限,較佳為0.5 dtex以上,更佳為1.0 dtex以上。具體而言,較佳為0.5 dtex以上且3.3 dtex以下,更佳為1.0 dtex以上且2.4 dtex以下。 (纖維間距離之測定方法) 纖維間距離係以下述方式對測定對象之不織布之厚度進行測定,並套入式(Q2)而求出。 首先,將測定對象之不織布切割成長度方向50 mm×寬度方向50 mm而製作該不織布之切割片。 於49 Pa加壓下對該切割片之厚度進行測定。測定環境係溫度20±2℃、相對濕度65±5%,測定機器係使用顯微鏡(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VHX-1000)。首先,獲得上述不織布剖面之放大照片。於放大照片中同時顯示出已知尺寸者。將上述不織布剖面之放大照片對照比例尺而測定不織布之厚度。進行以上之操作3次,將3次之平均值設為乾燥狀態之不織布之厚度[mm]。再者,於積層品之情形時,根據纖維徑辨別其交界而算出厚度。 繼而,構成測定對象之積層不織布之纖維之纖維間距離係藉由以下所示之基於Wrotnowski之假定的式而求出。基於Wrotnowski之假定之式係通常於求出構成不織布之纖維之纖維間距離時使用。根據基於Wrotnowski之假定之式,纖維間距離A(μm)係根據不織布之厚度h(mm)、基重e(g/m2 )、構成不織布之纖維之纖維徑d(μm)、纖維密度ρ(g/cm3 ),利用以下之式(Q2)求出。再者,於具有凹凸之情形時,使用凸部之不織布厚度h(mm)作為代表值而算出。 纖維徑d(μm) 係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iko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SC6200),對10根切下之纖維之纖維剖面進行測定,將其平均值設為纖維徑。 纖維密度ρ(g/cm3 )係使用密度梯度管,依據JIS L1015化學纖維短纖維試驗方法所記載之密度梯度管法之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基重e(g/m2 )係將測定對象之不織布切割成特定(0.12 m×0.06 m等)之尺寸,於質量測定後,利用「質量÷自特定之尺寸求出之面積=基重(g/m2 )」之式進行計算而求出基重。 [數1](構成纖維之纖度之測定方法) 一面藉由電子顯微鏡等測量纖維之剖面形狀而測量纖維之剖面積(若為由複數種樹脂形成之纖維,則為各樹脂成分之剖面積),一面藉由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示差熱分析裝置)特定樹脂之種類(於複數種樹脂之情形時,亦特定大致之成分比),算出比重從而算出纖度。例如,若為僅由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之短纖維,則首先觀察剖面,算出其剖面積。其後,藉由利用DSC進行測定,而根據熔點或峰形狀鑑定為由單成分之樹脂構成,且其為PET芯。其後,使用PET樹脂之密度與剖面積,算出纖維之質量,藉此算出纖度。 作為構成本發明之不織布之纖維,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此種物品通常所使用者。就藉由成分(A)、成分(B)或成分(C)向纖維之滲透而對親水度賦予梯度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不織布較佳為含有熱熔合性纖維而成。具體而言,可列舉:熱熔合性芯鞘型複合纖維、熱伸長性纖維、非熱伸長性纖維、熱收縮性纖維、非熱收縮性纖維、立體捲縮纖維、潛在捲縮性纖維、中空纖維等各種纖維。尤其是較佳為具有熱塑性樹脂。芯鞘型之複合纖維可為同心之芯鞘型,亦可為偏心之芯鞘型,亦可為並排(side by side)型,亦可為異型形,較佳為同心之芯鞘型。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製造中,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向不織布纖維之附著可於任一步驟中進行。例如,可於纖維之紡絲時通常所使用之纖維用紡絲油劑中調配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而進行塗佈;亦可於纖維之延伸前後之纖維用潤飾油劑中調配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而進行塗佈。又,可於不織布之製造通常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中調配液膜開裂劑或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而塗佈於纖維,亦可於不織布化後進行塗佈。又,亦可於成形為不織布後塗佈纖維處理劑。 本發明之不織布由於包含上述之纖維處理劑,故而應對各種纖維構造,低液體殘留性能及低回液性能優異。因此,即便不織布被淋上大量液體,亦始終確保纖維間之液體之透過通路,液體透過性優異,同時即便存在加壓等,亦抑制所通過之液體回液。藉此,不會受纖維間距離與液膜形成之問題限制,可賦予不織布各種功能。例如,可為包含1層者,亦可為包含2層以上之複數層者。又,不織布之形狀可平坦,亦可於一面側或兩面側設有凹凸,亦可對纖維之基重或密度加以各種變化。進而,本發明之不織布藉由液膜開裂劑之作用而液體透過性優異,因此與吸收體之組合之選項之範圍亦擴大。又,於本發明之不織布包含複數層之情形時,液膜開裂劑可含有於所有層中,亦可含有於一部分層中。較佳為至少含有於直接接住液體之側之層中。例如於將本發明之不織布設為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之情形時,較佳為至少於肌膚抵接面側之層中含有液膜開裂劑。 又,於製造本發明之不織布時,可採用此種物品通常所使用之方法。例如作為纖維網之形成方法,可使用梳棉法、氣流成網法、紡黏法等。作為纖維網之不織布化方法,可採用水刺法、針刺法、化學黏合、點狀之壓紋加工等通常所使用之各種不織布化方法。其中,就肌膚觸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熱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此處所謂「熱風不織布」,係指經過將50℃以上之流體例如氣體或水蒸氣向纖維網或不織布進行吹送之步驟(熱風處理)而製造之不織布。又,「紡黏不織布」係指利用紡黏法所製造之積層不織布。不僅指僅利用本步驟所製造之不織布,亦包含向利用其他方法所製作之不織布追加本步驟而製造之不織布或者於本步驟後進行某些步驟而製造之不織布。又,本發明之不織布並不限定於僅由熱風不織布或紡黏不織布構成者,亦包含將熱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與其他不織布等纖維片材或膜材進行複合化而成者。 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中,於如上所述般於不織布化後塗佈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情形時,可列舉:於包含該纖維處理劑之溶液中浸漬原料不織布之方法。又,作為其他方法,可列舉:對原料不織布塗佈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方法。再者,於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中亦可如上所述包含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該情形時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較佳為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中,作為溶劑,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可使水溶解度極小之液膜開裂劑適度溶解或分散於溶劑中並乳化以便容易塗佈於不織布者。例如,作為使液膜開裂劑溶解者,可使用乙醇、甲醇、丙酮、己烷等有機溶劑,或者於製成乳化液之情形時,當然亦可使用水作為溶劑或分散介質,作為乳化時所使用之乳化劑,可列舉:包含磷酸烷基酯、脂肪醯胺、烷基甜菜鹼、烷基磺基琥珀酸鈉等之各種界面活性劑。再者,所謂原料不織布,係指塗佈液膜開裂劑之前者,作為其製造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如上所述之通常所使用之製造方法。 作為塗佈於上述之原料不織布之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可用於該不織布之製造方法者。例如可列舉:利用噴霧之塗佈、利用狹縫式塗佈機之塗佈、利用凹版方式、軟版方式、浸漬方式之塗佈等。 又,作為原料不織布,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各種不織布。 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係指將上述之各成分、尤其是水溶解度極小之油狀液膜開裂劑設為容易對原料不織布或纖維進行塗佈處理之狀態者。於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中,液膜開裂劑之含有比率較佳為相對於纖維處理劑之質量為50質量%以下。藉此,纖維處理劑可成為已使成為油狀成分之液膜開裂劑於溶劑中穩定地乳化之狀態。就穩定之乳化之觀點而言,液膜開裂劑之含有比率更佳為相對於纖維處理劑之質量未達40質量%,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下。關於液膜開裂劑之含有比率,就表現出充分之液膜開裂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相對於纖維處理劑之質量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5質量%以上。再者,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亦可於不抑制液膜開裂劑及成分(A)~(C)之上述作用之範圍內含有其他劑。例如亦可含有上述之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該情形時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較佳為如上所述。除此以外,亦可含有纖維加工時所使用之抗靜電劑或耐摩擦劑、又賦予不織布適度之親水性之親水化劑、賦予乳化穩定性之乳化劑等。 本發明所使用之熱熔合性纖維較佳為至少表面由聚烯烴系樹脂形成。若作為不織布之構成纖維之熱熔合性纖維之表面由聚烯烴系樹脂形成,則藉由不織布之製造時之熱處理而纖維表面熔融,而使纖維處理劑變得容易向纖維中滲透,藉此發揮可有效率地降低所需部分之親水度之效果。作為形成熱熔合性纖維之表面之聚烯烴系樹脂,例如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等,可單獨使用該等中之1種,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熱熔合性纖維,可採用各種不會抑制上述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成分向纖維內部之滲透者。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10-168715號公報所記載之「具有包含聚乙烯樹脂之鞘部及包含熔點高於該聚乙烯樹脂之樹脂成分之芯部的芯鞘型複合纖維(以下,將該纖維稱為芯鞘型複合纖維S)」。作為構成芯鞘型複合纖維S之鞘部之聚乙烯樹脂,可列舉: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較佳為密度為0.935 g/cm3 以上且0.965 g/cm3 以下之高密度聚乙烯。構成芯鞘型複合纖維S之鞘部之樹脂成分較佳為聚乙烯樹脂單獨。但是,並不限定於此,可採用各種者。 芯鞘型複合纖維S之鞘部係承擔如下作用:一面對熱熔合性芯鞘型複合纖維賦予熱熔合性,一面於熱處理時將上述之纖維處理劑導入至內部。藉此,促進上述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成分向纖維內部滲透,而使表面片材中之親水化梯度變得進一步容易形成。但是,表面片材所使用之熱熔合性纖維並不限定於該芯鞘型複合纖維S。例如對應於芯部之樹脂成分,鞘部亦可為聚丙烯(PP)或共聚合聚酯等。 另一方面,芯部係對熱熔合性芯鞘型複合纖維賦予強度之部分。作為構成芯鞘型複合纖維S之芯部之樹脂成分,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熔點高於作為鞘部之構成樹脂之聚乙烯樹脂的樹脂成分。作為構成芯部之樹脂成分,例如可列舉:聚丙烯(PP)等聚烯烴系樹脂(除聚乙烯樹脂以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聚酯系樹脂等。 關於附著纖維處理劑之熱熔合性芯鞘型複合纖維,就不織布之製造變得容易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構成芯部之樹脂成分之熔點與構成鞘部之樹脂成分之熔點的差(前者-後者)為20℃以上,又較佳為150℃以下。構成芯部之樹脂成分為複數種樹脂之摻合物之情形時之熔點係設為熔點最高之樹脂之熔點。 熱熔合性纖維較佳為因加熱而其長度延伸之纖維(以下,亦稱為熱伸長性纖維)。作為熱伸長性纖維,例如可列舉:因加熱而樹脂之結晶狀態產生變化而自發性地延伸之纖維。熱伸長性纖維於不織布中係以因加熱而其長度伸長之狀態或可因加熱而伸長之狀態、或者上述兩者之狀態存在。熱伸長性纖維於加熱時表面之纖維處理劑容易滲入至內部,而變得容易於纖維或使用其而製造之不織布等中形成會因加熱處理而親水度存在較大差異之複數個部分。 較佳之熱伸長性纖維係具有構成芯部之第1樹脂成分、與構成鞘部之第2樹脂成分之複合纖維(以下,亦稱為熱伸長性複合纖維)。第2樹脂成分具有較第1樹脂成分低之熔點或軟化點,且沿長度方向連續地存在於纖維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上。第1樹脂成分係表現出該纖維之熱伸長性之成分,第2樹脂成分係表現出熱熔合性之成分。 第1樹脂成分及第2樹脂成分之熔點係定義為藉由使用示差掃描型熱量計(Seiko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SC6200)之以下方法而測定之溫度。即,以升溫速度10℃/min進行經較細剪裁之纖維試樣(樣品質量2 mg)之熱分析,對各樹脂之熔解波峰溫度進行測定,並以該熔解波峰溫度進行定義。於第2樹脂成分之熔點無法利用該方法而明確地測定之情形時,將該樹脂定義為「不具有熔點之樹脂」。於該情形時,作為第2樹脂成分之分子流動開始之溫度,將第2樹脂成分熔合至可測量纖維之熔合點強度之程度的溫度設為軟化點,使用其代替熔點。 熱伸長性複合纖維可於較第1樹脂成分之熔點低之溫度下藉由熱而伸長。並且,熱伸長性複合纖維於較第2樹脂成分之熔點(不具有熔點之樹脂之情形時為軟化點)高10℃之溫度下之熱伸長率較佳為0.5%以上且20%以下,更佳為3%以上且20%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上且20%以下。包含此種熱伸長率之纖維之不織布藉由該纖維之伸長而變得蓬鬆,或者呈現出立體之外觀。纖維之熱伸長率係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10-168715號公報之段落[0031]~[0032]所記載之方法而求出。 熱伸長性複合纖維之纖維徑係視不織布之具體用途而適當選擇。於使用不織布作為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等吸收性物品之構成構件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10 μm以上且35 μm以下、尤其是15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者。再者,於熱伸長性複合纖維因伸長而其纖維徑變小時,上述之纖維徑係指實際使用不織布時之纖維徑。 作為熱伸長性複合纖維,除上述之熱伸長性複合纖維以外,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第413185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35083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7-30303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7-20489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7-204901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特開2007-204902號公報等所記載之纖維。 如上所述,藉由對使用熱熔合性纖維而製造之纖維網或不織布實施熱處理,可獲得具有親水度互不相同之複數個部分之不織布。 上述熱熔合性纖維較佳為水相對於自不織布中取出之纖維之接觸角為90度以下。藉由纖維處理劑,更為提高表面之親水度者可於纖維本身、或使用其而製造之不織布等上形成親水度存在較大差異之複數個區域。就相同之觀點而言,自不織布中取出之熱熔合性芯鞘型複合纖維相對於水之接觸角較佳為90度以下,更佳為85度以下,又,若親水性過高,則變得容易保有液,因此較佳為60度以上,更佳為65度以上。又,較佳為65度以上且85度以下,更佳為70度以上且80度以下。親水度之低下係與接觸角之增大含義相同。該接觸角可藉由下述之測定方法而獲得。 (接觸角之測定方法) 上述之接觸角之測定可藉由以下之方法進行。 即,自不織布之特定部位中取出纖維,對水相對於該纖維之接觸角進行測定。使用協和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自動接觸角計MCA-J作為測定裝置。於接觸角之測定中使用蒸餾水。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測定條件進行。將自噴墨式水滴噴出部(Cluster Technology公司製造,噴出部孔徑為25 μm之脈衝噴射器CTC-25)噴出之液量設定為20微微升,向纖維之正上方滴下水滴。將滴下之情況錄影於連接於水平設置之相機之高速錄影裝置中。關於錄影裝置,就其後進行圖像解析之觀點而言,較理想為安裝有高速擷取裝置之個人電腦。於本測定中,每隔17 msec對圖像進行錄影。於所錄影之影像中,將水滴滴至自積層不織布取出之纖維時之最初圖像利用附屬軟體FAMAS(設為:軟體之版本為2.6.2,解析手法為液滴法,解析方法為θ/2法,圖像處理演算法為無反射,圖像處理影像模式為圖框,臨限位準為200,且未進行曲率修正)進行圖像解析,算出水滴之接觸於空氣之面與纖維所成之角度,而設為接觸角。自積層不織布取出之纖維係剪裁為纖維長度1 mm,將該纖維置於接觸角計之樣品台,並水平維持。對每根該纖維測定不同之2個部位之接觸角。對N=5根之接觸角進行測量直至小數點以下1位,將平均合計10個部位之測定值而獲得之值(於小數點以下第2位四捨五入)定義為接觸角。 (本發明之不織布中之親水度梯度之較佳態樣) 本發明之不織布可為單層構造,亦可為兩層以上積層而成之多層構造。作為本發明之多層構造之不織布之一例,可列舉如下形態:具有第1層與鄰接於其之第2層,且於第1層及第2層中之至少一層中含有附著有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纖維,更具體而言,可列舉:滿足下述條件I或II之不織布、較佳為熱風不織布。於下述條件I及II下,第1層與第2層鄰接並直接地接觸,於兩層間並未介存其他層。第1層與第2層係根據構成該等層之纖維之材料之種類、纖維之粗細、親水化處理之有無、層之形成方法等因素而進行區別。若利用電子顯微鏡擴大本發明之多層構造之不織布之厚度方向剖面,則可觀察原因在於上述因素之兩層之交界部分。滿足下述條件I或II之不織布均可將其第1層側設為使用面,或者亦可將第2層側設為使用面,將何側設為使用面只要視該不織布之具體用途等而決定即可。(條件I) 將第1層於其厚度方向上假想性地進行二等分,將經二等分之2個部位中距離第2層較遠之側之部位設為第1層第1部位,將距離第2層較近之側之部位設為第1層第2部位時,若將第1層第1部位、第1層第2部位、及第2層之親水度進行比較,則滿足下述之(11)及(12)之關係,且含有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 (11)第1層第2部位之親水度高於第1層第1部位之親水度。 (12)第2層中之任一部位之親水度高於第1層第2部位之親水度。 滿足上述條件I之不織布其第1層第1部位、第1層第2部位、及第2層之親水度之大小關係成為:第1層第1部位<第1層第2部位<第2層中之任一部位。所謂「第2層中之任一部位」,係指沿第2層之厚度方向所測得之親水度中,親水度最高之部位。關於第1層第1部位及第1層第2部位亦相同,所謂第1層第1部位及第1層第2部位之親水度,係於沿厚度方向對該等部位測定親水度時,表現出最高親水度之部位之親水度。又,本發明中所謂「親水度」,係基於利用上述方法所測得之纖維相對於水之接觸角而判斷其程度。具體而言,親水度較低之情況係與接觸角較大之情況含義相同,親水度較高之情況係與接觸角較小之情況含義相同。 滿足上述條件I之不織布因於其厚度方向設置有上述(11)及(12)中所規定之親水度梯度,故而若向第1層側供給液體,則該液體快速地於不織布中透過。因此,於第1層側之表面,液體變得難以於該表面上流動。其結果為,變得難以於作為供給有液體之面之第1層側之表面殘留液體。該等明顯之效果係於將滿足上述條件I之不織布以將其第1層側之表面設為肌膚對向面之方式用作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的情形時變得特別明顯。 (條件II) 將第2層於其厚度方向上假想性地進行二等分,並將經二等分之2個部位中距離第1層較近之側之部位設為第2層第1部位,將距離第1層較遠之側之部位設為第2層第2部位時,若將第1層、第2層第1部位及第2層第2部位之親水度進行比較,則滿足下述之(21)及(22)之關係,且具有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 (21)第2層第1部位之親水度高於第1層之親水度。 (22)第2層第2部位之親水度高於第2層第1部位之親水度。 滿足上述條件II之不織布其第1層、第2層第1部位、及第2層第2部位之親水度之大小關係如上述(21)及(22)中所規定般成為第1層<第2層第1部位<第2層第2部位時,因於厚度方向上設置有此種親水度梯度,故而若向第1層側供給液體,則該液體快速地於不織布中透過。因此,於第1層側之表面,液體變得難以於該表面上流動。其結果為,變得難以於作為供給有液體之面之第1層側之表面殘留液體。而且,暫時透過滿足上述條件II之不織布之液體變得難以回液。該等明顯之效果係於將滿足上述條件II之不織布以將其第1層側之表面設為肌膚對向面之方式用作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的情形時變得特別明顯。 圖3~5係表示具有上述條件I之親水度梯度之不織布之各種較佳態樣。以下,對圖3~5分別所示之不織布之態樣進行說明。 圖3所示之不織布100係熱風不織布,且具有第1層130與第2層140。第1層130與第2層140直接接觸,並不存在介存於兩層間之其他層。第1層130及第2層140分別為單一之纖維層,而並非由進一步細分化之複數層之積層體所構成者。第1層30與第2層40係於該等對向面之全部區域結合,於兩層130、140間未產生空隙。再者,於圖5中,第1層130與第2層140係以相同之厚度表示,但其係模式性地表示各層130、140,因此於實際之不織布100中,第1層130與第2層140之厚度亦可不同。 第1層130及第2層140均由隨機堆積之纖維所構成。構成第1層130之纖維係於纖維之交點以熱風方式熔合。關於第2層140亦相同。又,於第1層130與第2層140之交界,構成第1層130之纖維、與構成第2層140之纖維之交點以熱風方式熔合。作為補充,構成第1層130之纖維亦可以熱風方式之熔合以外之方法進行結合。例如亦可藉由利用熱壓紋加工之熔合、利用高壓噴射流之纏繞、利用接著劑之接著等方法進行補充性結合。關於第2層140亦相同,又,關於第1層130與第2層140之交界亦相同。 本說明書中,將包含單一層之第1層130於其厚度方向上假想性地進行二等分時,將經二等分之2個部位中距離第2層140較遠之側之部位稱為第1層第1部位131,將距離第2層140較近之側之部位稱為第1層第2部位132。第1層130由於包含單一層,故而於第1部位131與第2部位132之間不存在交界。又,構成第1部位131之纖維、與構成第2部位132之纖維係相同。 於圖3所示之不織布100之第1層130中,第2部位132之親水度高於第1部位131。為了將此種親水度之梯度設置於第1層130,較佳為於第1層130中含有附著有先前所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纖維。於該情形時,第1層130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31向第2部位132逐漸變高,或者亦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31向第2部位132階段狀地變高。就使沿著厚度方向之液體之透過變良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31向第2部位132逐漸變高。就設置親水度逐漸變高之親水度之梯度之觀點而言,亦較佳為於第1層130中含有附著有先前所述之纖維處理劑之熱熔合性纖維。 不論是親水度逐漸變高,亦或是親水度階段狀地變高,於第1層130中,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均較佳為70度以上、尤其是72度以上。又,較佳為85度以下、尤其是82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70度以上且85度以下,且較佳為72度以上且82度以下。另一方面,關於水相對於第1層第2部位13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係將該接觸角小於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設為條件,且較佳為60度以上、尤其是65度以上。又,較佳為80度以下、尤其是75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1層第2部位13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60度以上且80度以下,且較佳為65度以上且75度以下。 與親水度具有梯度之第1層130相對照,於圖3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中,第2層140其親水度於該第2層140之任意部位均相同。並且,第2層140之親水度變得高於第1層第2部位132之親水度。如上所述,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00係親水度以第1層第1部位131、第1層第2部位132及第2層140之順序變高。關於水相對於第2層140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係將該接觸角小於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設為條件,且較佳為20度以上、尤其是30度以上,且較佳為75度以下、尤其是65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2層140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20度以上且75度以下,且較佳為30度以上且65度以下。 於圖3所示之不織布100中,如上所述,第2層140之親水度於任意部位均相同,此時為了形成此種第2層140,例如只要使用用以對纖維賦予親水性之先前所使用之被稱為油劑之劑即可。例如可使用上述之陰離子性、陽離子性、兩性及非離子性之界面活性劑等。再者,第2層40之構成纖維較佳為不經上述之成分(A)~(C)中之任一種處理。此時,液膜開裂劑較佳為至少附著於第1層130,更佳為除第1層130以外亦附著於第2層140。 於圖3所示之不織布100中,就使液體進一步順暢地自第1層130向第2層140透過之觀點而言,水相對於第1層第2部位13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第2層140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的差(第1層第2部位132-第2層4140)較佳為1度以上、尤其是10度以上、進而為20度以上,且較佳為50度以下、尤其是40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1度以上且50度以下,進而較佳為10度以上且40度以下。 就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於圖3所示之不織布100中,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第2層140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之差(第1層第1部位131-第2層140)係將該差大於上述之第1層第2部位132-第2層140之接觸角之差設為條件,且較佳為2度以上、尤其是10度以上、進而為20度以上,且較佳為65度以下、尤其是50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2度以上且65度以下,進而較佳為10度以上且50度以下。 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及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係均滿足上述條件I之不織布(熱風不織布)。關於該等之不織布101、102,對與先前所說明之不織布100不同之方面進行說明,相同方面不特別進行說明,但適當應用有關不織布100之說明。又,於圖4及圖5中,對與圖3相同之構件標註有相同之符號。 於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中,第1層130係成為與圖3所示之不織布100之第1層130相同之構成。另一方面,關於不織布101之第2層140,將其於其厚度方向上假想性地進行二等分時,將經二等分之2個部位中距離第1層130較近之側之部位稱為第2層第1部位141,將距離第1層130較遠之側之部位稱為第2層第2部位142。第2層140由於包含單一層,故而於第1部位141與第2部位142之間不存在交界。又,構成第1部位141之纖維、與構成第2部位142之纖維係相同。 於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中,若將第1層第1部位131、第1層第2部位132、第2層第1部位141、及第2層第2部位142之親水度進行比較,則除先前所述之(11)之關係、即第1層第2部位132之親水度高於第1層第1部位131以外,亦滿足下述之(13)及(14)之關係。 (13)第2層第1部位141之親水度高於第1層第2部位132之親水度。 (14)第2層第2部位142之親水度高於第2層第1部位141之親水度。 如上所述,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係第1層130具有親水度之梯度,且第2層140亦具有親水度之梯度。並且,親水度之大小關係成為第1層第1部位131<第1層第2部位132<第2層第1部位141<第2層第2部位142。於該情形時,與先前所述之不織布101之第1層130同樣地,第2層140可使親水度自第2部位141向第2部位142逐漸變高,或者亦可使親水度自第2部位141向第2部位142階段狀地變高。就使沿著厚度方向之液體之透過變良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親水度自第2部位141向第2部位142逐漸變高。就設置親水度逐漸變高之親水度梯度之觀點而言,附著有先前所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纖維較佳為不僅含於第1層130中,亦含於第2層140中。 於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之第1層130中,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70度以上、尤其是72度以上。又,較佳為85度以下、尤其是82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70度以上且85度以下,且較佳為72度以上且82度以下。另一方面,水相對於第1層第2部位13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係將該接觸角小於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設為條件,且較佳為60度以上、尤其是65度以上。又,較佳為80度以下、尤其是75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1層第2部位13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60度以上且80度以下,且較佳為65度以上且75度以下。 於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之第2層140中,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50度以上、尤其是55度以上。又,較佳為75度以下、尤其是70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50度以上且75度以下,且較佳為55度以上且70度以下。另一方面,水相對於第2層第2部位14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係將該接觸角小於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設為條件,且較佳為20度以上、尤其是30度以上。又,較佳為70度以下、尤其是65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2層第2部位14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20度以上且70度以下,且較佳為30度以上且65度以下。 於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中,就使液體進一步順暢地自第1層130向第2層140透過之觀點而言,水相對於第1層第2部位13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的差(第1層第2部位132-第2層第1部位141)較佳為1度以上、尤其是10度以上,且較佳為30度以下、尤其是25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1度以上且30度以下,進而較佳為10度以上且25度以下。 就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於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中,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第2層第2部位14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的差(第1層第1部位131-第2層第2部位142)係將該差大於上述之第1層第2部位132-第2層第1部位141之接觸角之差設為條件,且較佳為2度以上、尤其是10度以上,且較佳為65度以下、尤其是50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2度以上且65度以下,進而較佳為10度以上且50度以下。 根據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發揮與圖3所示之不織布100相同之效果。不織布101係第2層140具有親水度梯度,因此由不織布100發揮之效果進一步變明顯。 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係與上述之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同樣地,第1層130具有親水度梯度,且第2層140具有親水度梯度。又,與不織布101同樣地,第1層130係第2部位133之親水度高於第1部位131之親水度,且第2層140亦第2部位142之親水度高於第1部位143之親水度。關於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與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不同之方面,係親水度之大小關係成為第1層第1部位131<第2層第1部位143<第1層第2部位133<第2層第2部位142之方面。除該方面以外,係與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相同。 總之,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係除先前所述之(11)之關係、即第1層第2部位133之親水度高於第1層第1部位131之親水度以外,亦滿足下述之(15)、(16)及(17)之關係之熱風不織布。 (15)第2層第1部位143之親水度高於第1層第1部位131之親水度。 (16)第1層第2部位133之親水度高於第2層第1部位143之親水度。 (17)第2層第2部位142之親水度高於第1層第2部位133之親水度。 如上所述,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係與此前說明之不織布100、101不同,並非親水度隨著自第1層130側向第2層140側逐漸變高,而是於第1層第2部位133與第2層第1部位143之間親水度之關係反轉。具有此種親水度之關係之不織布102除發揮與此前說明之圖3及圖4分別所示之不織布100、101相同之效果以外,於第1層第2部位133與第2層第1部位143之間親水度之關係亦反轉,因此亦發揮如下效果,即暫時透過不織布102之液體進一步難以回流;及於不織布102之平面方向一面使液體擴散一面使液體透過該不織布102。關於液體進一步難以回流之效果,於使用不織布102作為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之情形時,係於暫時被吸收體吸收之液體即便受到穿著者之體壓亦變得難以回流之方面上有利。又,關於在不織布102之平面方向上使液體一面擴散一面透過之效果,於使用不織布102作為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之情形時,係於可使吸收體之平面方向之全部部位吸收液體,而可有效活用吸收體之吸收性能的方面上有利。 於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之第1層130中,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70度以上、尤其是72度以上。又,較佳為85度以下、尤其是82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70度以上且85度以下,且較佳為72度以上且82度以下。另一方面,水相對於第1層第2部位133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係將該接觸角小於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設為條件,且較佳為50度以上、尤其是55度以上。又,較佳為75度以下、尤其是70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1層第2部位133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50度以上且75度以下,且較佳為55度以上且70度以下。 於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之第2層140中,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3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60度以上、尤其是65度以上。又,較佳為80度以下、尤其是75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3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60度以上且80度以下,且較佳為65度以上且75度以下。另一方面,水相對於第2層第2部位14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係將該接觸角小於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3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設為條件,且較佳為30度以上、尤其是40度以上。又,較佳為70度以下、尤其是65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2層第2部位14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30度以上且70度以下,且較佳為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 就暫時透過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之液體進一步難以回流之效果、及於不織布102之平面方向一面使液體擴散一面使液體透過該不織布22A之效果進一步變明顯的觀點而言,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3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第1層第2部位133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的差(第2層第1部位143-第1層第2部位133)較佳為1度以上、尤其是2度以上,且較佳為30度以下、尤其是25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1度以上且30度以下,進而較佳為2度以上且25度以下。 又,於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中,就使液體進一步順暢地自第1層130向第2層140透過之觀點而言,水相對於第1層第1部位13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第2層第2部位14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的差(第1層第1部位131-第2層第2部位142)較佳為2度以上、尤其是5度以上,且較佳為55度以下、尤其是45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2度以上且55度以下,進而較佳為5度以上且45度以下。 於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之第1層130中,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31向第2部位133逐漸變高,或者亦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31向第2部位133階段狀地變高。另一方面,於第2層140中,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43向第2部位142逐漸變高,或者亦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43向第2部位142階段狀地變高。 另一方面,於圖6中表示滿足上述條件II之不織布之具體例。圖6所示之不織布103係熱風不織布,且具有第1層130與第2層140。第1層130與第2層40'係直接地接觸,並不存在介存於兩層間之其他層。第1層30'及第2層140分別為單一之纖維層,而並非由進一步細分化之複數層之積層體所構成者。第1層130與第2層140係於該等對向面之全部區域結合,於兩層130、140間未產生空隙。再者,於圖6中,第1層130與第2層140係以相同之厚度表示,但其係模式性地表示各層30'、40',於實際之不織布103中,第1層130與第2層140之厚度亦可不同。 於圖6所示之不織布103中,第1層130及第2層140均由隨機堆積之纖維所構成。構成第1層130之纖維係於纖維之交點以熱風方式熔合。關於第2層140亦相同。又,於第1層130與第2層140之交界,構成第1層130之纖維、與構成第2層140之纖維之交點以熱風方式熔合。作為補充,構成第1層130之纖維亦可以熱風方式之熔合以外之方法進行結合。例如亦可藉由利用熱壓紋加工之熔合、利用高壓噴射流之纏繞、利用接著劑之接著等方法進行補充性結合。關於第2層140亦相同,又,關於第1層130與第2層140之交界亦相同。 本說明書中,將包含單一層之第2層140於其厚度方向上假想性地進行二等分時,將經二等分之2個部位中距離第1層130較近之側之部位稱為第2層第1部位141,將距離第1層130較遠之側之部位稱為第2層第2部位142。第2層140由於包含單一層,故而於第2部位141與第2部位142之間不存在交界。又,構成第1部位141之纖維、與構成第2部位142之纖維係相同。 於圖6所示之不織布103之第2層140中,第2部位142之親水度高於第1部位141。為了將此種親水度之梯度設置於第2層140,較佳為於第2層140中含有附著有先前所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纖維。於該情形時,第2層140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41向第2部位142逐漸變高,或者亦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41向第2部位142階段狀地變高。就使沿著厚度方向之液體之透過變良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141向第2部位142逐漸變高。就設置親水度逐漸變高之親水度之梯度之觀點而言,亦較佳為於第2層140中含有附著有先前所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纖維。 不論是親水度逐漸變高,亦或是親水度階段狀地變高,於第2層140中,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50度以上、尤其是60度以上。又,較佳為80度以下、尤其是75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50度以上且80度以下,進而較佳為60度以上且75度以下。另一方面,水相對於第2層第2部位14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係將該接觸角小於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設為條件,且較佳為30度以上、尤其是40度以上。又,較佳為75度以下、尤其是70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2層第2部位14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30度以上且75度以下,且較佳為40度以上且70度以下。 與親水度具有梯度之第2層140相對照,第1層130其親水度於該第1層130之任意部位均相同。並且,第1層130之親水度變得低於第2層第1部位141之親水度。如上所述,圖6所示之不織布20B係親水度以第1層130、第2層第1部位141及第2層第2部位142之順序變高。關於水相對於第1層130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係將該接觸角大於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設為條件,且較佳為75度以上、尤其是80度以上,且較佳為90度以下、尤其是85度以下。例如水相對於第1層130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75度以上且90度以下,且較佳為80度以上且85度以下。 為了形成親水度於任意部位均相同之第1層130,例如只要使用用以對纖維賦予親水性之先前所使用之被稱為油劑之劑即可。例如可使用上述之陰離子性、陽離子性、兩性及非離子性之界面活性劑等。再者,第1層130之構成纖維較佳為不經上述之成分(A)~(C)中之任一種處理。此時,液膜開裂劑較佳為至少附著於第1層130,更佳為除第1層130以外亦附著於第2層140。 於圖6所示之不織布103中,就使液體進一步順暢地自第1層130向第2層140透過之觀點而言,水相對於第1層130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第2層第1部位141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的差(第1層130-第2層第1部位141)較佳為1度以上、尤其是10度以上、進而為15度以上,且較佳為40度以下、尤其是30度以下、進而為25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1度以上且40度以下,進而較佳為10度以上且30度以下,更佳為15度以上且25度以下。 就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於圖6所示之不織布103中,水相對於第1層130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第2層第2部位142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的差(第1層130-第2層第2部位142)係將該差大於上述之第1層130-第2層第1部位141之接觸角之差設為條件,且較佳為2度以上、尤其是10度以上、進而為20度以上,且較佳為60度以下、尤其是50度以下、進而為35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2度以上且60度以下,進而較佳為10度以上且50度以下,進而更佳為20度以上且35度以下。 存在為了製造滿足上述條件I之不織布(熱風不織布)100、101、102及滿足上述條件II之不織布(熱風不織布)103,而使用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且適當控制上述之利用熱風方式等之熱處理中之熱風之吹送條件、即熱風之溫度或風量的方法。 例如,為了將如上述(11)中所規定之親水度梯度設置於第1層,較佳為於第1層中含有附著有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纖維。同樣地,為了將如上述(22)中所規定之親水度梯度設置於第2層,較佳為於第2層中含有附著有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之纖維。於該情形時,第1層或第2層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向第2部位逐漸變高,或者亦可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向第2部位階段狀地變高。就使沿著厚度方向之液體之透過變良好之觀點而言,第1層或第2層較佳為使親水度自第1部位向第2部位逐漸變高。 又,尤其是於製造圖5所示之不織布102之情形時,為了於第1層第2部位133與第2層第1部位143之間使親水度之關係與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相反,有利的是以將第1層130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與第2層140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進行比較之情形時,親水度之程度變得更低於第2層140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之方式選擇各纖維處理劑。又,即便使用上述之熱伸長性纖維作為第2層140之構成纖維,亦可於第1層第2部位133與第2層第1部位143之間使親水度之關係與圖4所示之不織布101相反。 (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凹凸形狀之較佳態樣) 作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較佳實施形態,可列舉:包含熱塑性纖維,且具有第1面及位置於與其相反側之第2面,且至少第1面具有含有於第1面側突出之複數個凸部與位置於該凸部間之凹部之凹凸的凹凸不織布等。 以下對具有凹凸形狀者之具體例進行說明。 例如,可列舉應用有熱收縮性纖維之圖7所示者(第1實施態樣)。圖7所示之不織布10包含如下2層,即第1面1A(製成表面片材時之肌膚抵接面)側之上層11與第2面1B(製成表面片材時之非肌膚抵接面)側之下層12。又,自第1面1A沿厚度方向實施壓紋加工(擠壓)而將2層接合(將實施過壓紋加工之部分稱為壓紋凹部(凹狀之接合部)13)。下層12係表現出熱收縮性纖維之熱收縮之層。上層11係包含非熱收縮性纖維之層,非熱收縮性纖維係藉由凹狀之接合部13而局部地接合。非熱收縮性纖維並不限定於完全不會因加熱而收縮者,亦包含以不會阻礙下層12之熱收縮性纖維之熱收縮之程度進行收縮者。 該不織布10例如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02-187228號公報之段落[0032]~[0048]所記載之原材料與製造方法進行製造。於該製造中,例如自上層側11對上層11與下層12之積層體實施壓紋加工等後,利用熱處理使熱收縮性纖維進行熱收縮。此時,因該纖維之收縮而鄰接之壓紋部分彼此被拉攏而相互之間隔縮小。藉由該變形,上層11之纖維以壓紋凹部13為基點而於第1面1A側隆起從而形成凸部14。或者,將表現出熱收縮之下層12於伸長之狀態下積層於上層,之後實施上述之壓紋加工。其後,若解除下層12之伸長狀態,則上層11側於第1面1A側隆起而形成凸部14。作為該壓紋加工,可利用熱壓紋加工或超音波壓紋等通常所使用之方法進行。又,關於兩層之接合,亦可為使用接著劑之接合方法。 關於以上述方式製造之不織布10,於壓紋凹部(凹狀之接合部)13,將上層11向下層側12擠壓而進行接合。該壓紋凹部13係於不織布10之平面方向散點狀地形成,且壓紋凹部13所包圍之部分為上述之上層11隆起之凸部14。凸部14係三維之立體形狀,例如形成圓頂形狀。利用如上述之製造方法所形成之凸部14係成為纖維較下層12粗之狀態。凸部14之內部亦可如圖7所示般由纖維填滿,亦可具有上層11與下層12分離而成之中空部。壓紋凹部13與凸部14之平面配置可任意,例如亦可設為格子配置。作為格子配置,可列舉:將複數條包含複數個壓紋凹部13之行進行排列,且各行中之壓紋凹部13之間隔於相鄰之行彼此間錯位半間距之配置等。亦可代替該格子狀,亦設為多行之條紋狀、方格花紋狀、螺旋狀等任意之圖案配置。又,關於壓紋凹部13之俯視形狀,於點狀配置之情形時,亦可設為圓形、或橢圓形狀、三角形狀、方形狀、其他多角形狀,且可適當任意地設定。又,壓紋凹部13除點狀地配置為,亦可線狀地配置。 不織布10於第1面1A側具有凹凸面,該凹凸面具有凸部14與壓紋凹部13,因此向平面方向伸長之情形時之形狀恢復性、向厚度方向壓縮時之壓縮變形性優異。又,藉由如上述之上層11之纖維之隆起而成為相對蓬鬆之不織布。藉此,與不織布10接觸之使用者可感覺到柔軟之舒適之肌膚觸感。又,關於將不織布10作為以第1面1A為肌膚抵接面、以第2面1B為非肌膚抵接面之表面片材編入的吸收性物品,因具有凸部14與壓紋凹部13之凹凸而肌膚抵接面側成為通氣性優異者。 又,不織布10藉由含有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而可成為液體殘留較少,進一步提高應用有凹凸面與壓紋較密之部分之液體透過性,而具備基於親水度梯度之優異之低回液性者。 關於不織布10中之表現出優異之低回液性之機制,更具體而言,係如下所述。 即,具有與第1面1A側之厚度較厚之凸部14之頂部T或厚度較薄之壓紋凹部13相比,第2面1B之平坦面之親水性較高之親水度梯度。藉此,於液體自形成凹凸面之第1面1A側進入之情形時,容易將液體自凸部14吸至壓紋凹部13、進而自凸部14及壓紋部13吸至第2面1B側,從而不織布10中之液體殘留變少,且抑制向反方向回液。 不織布1之作為凹凸面之第1面1A係於壓紋加工時朝向壓紋輥側,且於利用熱風方式進行熱風處理時朝向與網面(通氣性之支持體)相反側,係直接吹送熱風之側之面。藉由該熱處理,而形成自第1面1A側向第2面1B側之親水度梯度。 於凸部14中,就使液體進一步順暢地自頂部向其背面(第2面1B)側透過之觀點而言,水相對於上述頂部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上述背面側所包含之纖維之接觸角的差較佳為3度以上、尤其是5度以上,且較佳為25度以下、尤其是20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3度以上且25度以下,進而較佳為5度以上且20度以下。為了製造上述頂部T與上述背面中之構成纖維之接觸角之差處於上述範圍內之不織布,只要使用上述纖維處理劑,且適當地控制上述之利用熱風方式之熱處理中之熱風之吹送條件、即熱風之溫度或風量即可。 再者,不織布10並不限定於上層11與下層12之2層構造,亦可進而具有其他層。例如可於上層11與下層12之間配置單層或複數層,亦可於不織布10之第1面1A側、第2面1B側配置單層或複數層。該單層或複數層可為具有熱收縮性纖維之層,亦可為具有非熱收縮性纖維之層。 作為將本發明之不織布製成凹凸形狀者之其他具體例,將不織布20、30、40、50、60、70(第2~第7實施態樣)示於以下。 首先,第2實施態樣之不織布20係如圖8所示般具有中空部21之兩層構造。兩層均包含熱塑性纖維。不織布20中,具有將第1不織布20A與第2不織布20B局部熱熔合而成之接合部22。於接合部22所包圍之非接合部24中,第1不織布20A具有多個向離開第2不織布20B之方向突出,於內部具有中空部21之凸部23。接合部22係位於相鄰之凸部23、23間之凹部,且與凸部23一起構成第1面1A之凹凸。該不織布20可藉由通常所使用之方法形成。例如於藉由2根凹凸輥之嚙合而對第1不織布20A進行凹凸賦形後,貼合第2不織布而獲得不織布20。 不織布20例如於作為將第1面1A朝向肌膚抵接面側之表面片材積層於吸收體上而使用時,自第1面1A側向第2面2B側之液體透過性優異。具體而言,液體經由中空部21而透過。又,穿著者之體壓會施加於凸部23,存在於凸部23之液體直接向第2不織布3移動。藉此,於第1面1A側之液體殘留較少。又,藉由自第1面1A實施熱處理,而具備自第1面1A側向第2面1B側提高之親水度梯度,藉此具備優異之低回液性能。該作用可藉由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所具有之液膜開裂劑之作用而進一步持續地發揮。即,即便於長時間使用或存在大量排液之情形時,由於藉由液膜破裂而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因此亦充分地發揮如上所述之液體透過性,且即便於體壓下亦持續低回液性。藉此,針對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範圍變廣。 繼而,第3實施態樣之不織布30如圖9(A)及(B)所示般具有包含熱塑性纖維且兩面設有凹凸之形狀之第1纖維層301。圖9(A)表示僅由第1纖維層301構成之1層構造之不織布30A。圖9(B)表示具有第1纖維層310、及沿著第1纖維層301之第2面1B側接合之第2纖維層302的2層構造之不織布30B。以下,對各不織布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9(A)所示之不織布30A(第1纖維層301)係將於第1面1A突出之第1突出部31與於第2面1B側突出之第2突出部32於俯視不織布30A時交叉之不同方向上交替地連續配置。第1突出部31及第2突出部32具有於各自之相反面側開放之內部空間,該部分形成該面中之凹部33、34。藉此,第1面1A係第1突出部31與凹部34之凹凸形狀。又,第2面1B係第2突出部32與凹部33之凹凸形狀。又,不織布30A具有將第1突出部31與第2突出部32連接之壁部35。壁部35形成第1突出部31及第2突出部32各自之內部空間之壁面,且於平面方向具有環狀構造。構成壁部35之纖維於環狀構造之任一位置上均於將第1突出部31與第2突出部32連結之方向上具有纖維配向性。藉此,壁部產生韌性。其結果為,不織布30A具有適當之緩衝性,即便施加壓力,恢復性亦優異,可避免各內部空間之潰縮。又,藉由兩面突出而對體壓之分散性較高,且亦抑制接觸面積,因此肌膚觸感柔軟且回液防止性優異。不織布30A可將任一面設為肌膚抵接面側而用作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可對吸收性物品賦予適當之緩衝性或柔軟之肌膚觸感、及優異之低回液性能。 圖9(B)所示之不織布30B係沿著上述之第1纖維層301之第2面1B側之凹凸配置第2纖維層302而接合而成。該不織布30B典型而言,係將第1面1A設為肌膚抵接面而使用。於不織布30B之第1面1A側,上述之第1纖維層301之第1突出部31與凹部34之凹凸形狀擴展,配置有第1突出部31與凹部32之間之環狀結構之壁部35。因此,不織布30B亦具有上述之第1纖維層301之纖維配向性,藉此,壁部產生韌性而凹凸之恢復性優異。 除此以外,不織布30B係藉由利用熱風步驟之熱風處理而進行纖維網之賦形、不織布化、及兩層之接合,因此成為整體蓬鬆而單位面積重量較低者。尤其是兩纖維層301及302之接合係藉由利用熱風進行之纖維彼此之熱熔合而接合,因此於纖維層間之接合部分之纖維間形成間隙,即便為成為接合部之凹部32,通液速度亦較快。又,於第1纖維層301之第1突出部31之頂部之第2面1B側具有第2纖維層302之纖維密度低於第1纖維層301及第2纖維層302之其他部分之纖維密度的部分36。藉由存在該纖維密度較低之部分36,而即便為低負荷,第1纖維層301之第1突出部31亦變得容易凹陷,因此可提高不織布30B之緩衝性。不織布30B於用作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之情形時,較佳為將第1面1A側(即第1纖維層301側)設為肌膚抵接面側。 又,於不織布30(30A及30B)中,亦藉由自第1面1A實施熱處理而具備自第1面1A側向第2面1B側變高之親水度梯度,藉此具備進一步優異之低回液性。該作用可藉由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所具有之液膜開裂劑之作用而進一步持續地發揮。即,即便於長時間使用或存在大量排液之情形時,亦因液膜破裂而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因此充分地發揮如上所述之液體透過性,且即便於體壓下亦持續低回液性。藉此,針對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範圍變廣。 於製造該不織布30(30A及30B)時,例如可採用對纖維網一面控制熱風溫度及風速一面進行多階段之熱風處理的熱風加工。例如不織布30A(第1纖維層301)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2-136790號之段落[0031]及[0032]所記載之製造方法。又,作為對纖維網進行凹凸賦形之支持體,較佳為使用具有實心之突起部與開口部者。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2-149370號之圖1及2所示之支持體或日本專利特開2012-149371號之圖1及2所示之支持體。又,不織布30B(第1纖維層301及第2纖維層302之積層不織布)可藉由於上述之第1纖維層301之熱風步驟中積層成為第2纖維層302之纖維網而進行製造。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3-124428號公報之段落[0042]~[0064]所記載之製造方法。 繼而,第4實施態樣之不織布40如圖10所示包含含有熱塑性纖維之1層,且於第1面1A側具有半圓筒狀之凸部41與沿著該凸部41之側緣而配置之凹部42交替配置有複數個而成之形狀。於凹部42之下側配置有包含不織布之纖維之凹部底部43。凹部底部43之纖維密度低於凸部41。該不織布30中,亦可於凸部41上局部積層另一層纖維層45(參照圖11)。若將不織布40作為以第1面1A側為肌膚抵接面側之表面片材而組入至吸收性物品,則凸部41所接收到之液體容易向凹部42移動,且於凹部43容易向第2面1B側移動。藉此,液體殘留較少而抑制肌膚之黏膩感。又,藉由自第1面1A實施熱處理,而具備自第1面1A側向第2面1B側提高之親水度,藉此具備優異之低回液性能。 於不織布40中亦藉由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所具有之液膜開裂劑之作用而始終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且具備優異之低回液性。藉此,針對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範圍變廣。 此種不織布40可藉由針對纖維網,對設為凹部42之部分吹送熱風等流體使纖維移動而形成。藉此,可使凹部底部43之纖維密度低於其周邊。 繼而,第5實施態樣之不織布50係如圖12所示般具有沿單向(Y方向)延伸之條帶狀之凸條部51與凹條部52交替配置而成之凹凸構造。又,於該不織布片材50之厚度方向,可將上述凹凸構造分成頂部區域50A、底部區域50B及位於該等之間之側部區域50C之3等分。 不織布50具有複數個構成纖維54彼此之交點之熱熔合部55。若著眼於1根構成纖維54,則構成纖維54如圖13所示般,於相鄰之熔合部55彼此間具有被纖維徑較小之2個小徑部56夾持之大徑部57。藉此,不織布50之柔軟性提高而肌膚觸感變得良好。又,以纖維單位計與肌膚之接觸面積減少而獲得更良好之乾爽感。又,就柔軟性之觀點而言,自小徑部56向該大徑部57之變化點58較佳為處於相鄰之熔合部55、55彼此之間隔T的靠近熔合部55之1/3之範圍內(圖13之T1及T3之範圍)。再者,該小徑部56與被其夾持之大徑部57之組合亦可於間隔T內存在複數個。此種構成纖維中之小徑部56及大徑部57之構成係藉由於形成凸條部51及凹條部52之刀槽延伸加工時將纖維進行延伸而形成。作為此時所使用之纖維,較佳為延伸度較高之纖維。例如可列舉:經日本專利特開2010-168715號公報之段落[0033]所記載之處理步驟而獲得之樹脂之結晶狀態會因加熱而變化而產生長度之延伸的熱伸長性纖維等。 進而,就液體透過性之觀點而言,不織布50較佳為小徑部之親水度小於大徑部之親水度。該親水度之差可藉由使附著於纖維之纖維處理劑含有延伸性成分(疏水成分)而形成。尤佳為含有延伸性成分與親水性成分。具體而言,若纖維藉由上述之刀槽延伸加工而延伸,則延伸性成分於延伸而成之小徑部35擴散而於與大徑部之間產生親水度之差。於大徑部,不易擴散之親水性成分滯留而親水度變得高於小徑部。作為上述延伸性成分,例如可列舉玻璃轉移點較低且分子鏈具有柔軟性之聚矽氧樹脂,作為聚矽氧樹脂,可較佳地使用將Si-O-Si鏈設為主鏈之聚有機矽氧烷。 此外,就上述之液體透過性之觀點而言,不織布50較佳為側壁區域30C之纖維密度低於頂部區域30A、底部區域30B之纖維密度。 於不織布50中,亦藉由自第1面1A實施熱處理,而具備自第1面1A側向第2面1B側變高之親水度,藉此具備優異之低回液性。並且,藉由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所具有之液膜開裂劑之作用而始終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且具備優異之低回液性能。藉此,針對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範圍變廣。 不織布50可單獨使用,亦可與平坦之纖維層接合而製成積層不織布,亦可積層於存在凹凸之纖維層而製成沿著該凹凸一體化之積層不織布。例如可積層於第2實施態樣(圖8)之不織布20中之第2不織布上,亦可積層於第3實施態樣(圖9(A))之不織布30A或第4實施態樣(圖10或圖11)之不織布40。 繼而,第6實施態樣之不織布60具有包含熱伸長性纖維之凹凸形狀。如圖14(A)及(B)所示般具有厚度較薄之部分68與其以外之厚度較厚之部分69,且第1面1A側為凹凸形狀。第2面1B側或平坦,或與第1面1A側相比,凹凸之程度極小。關於第1面1A側之凹凸形狀,具體而言,具有複數個凸部61(厚度較厚之部分69)與包圍其之線狀之凹部62(厚度較薄之部分68)。凹部62具有壓接或接著有不織布60之構成纖維之壓接著部,且熱伸長性纖維係非伸長之狀態。凸部61係熱伸長性纖維熱伸長而於第1面1A側隆起之部分。因此,凸部61由於纖維密度低於凹部62而成為蓬鬆之部分。又,線狀之凹部62係格子狀地配置,且以格子劃分之各區域散佈配置有凸部61。藉此,不織布60控制與穿著者之肌膚之接觸面積而有效地防止悶熱或斑疹。又,與肌膚接觸之凸部61因熱伸長性纖維之熱伸長而蓬鬆,而成為柔軟之肌膚觸感。再者,不織布60可為單層構造,亦可為2層以上之複數層構造。例如於為2層構造之情形時,第2面1B側之層較佳為不包含熱伸長性纖維,或者與具有凹凸形狀之第1面1A側之層相比,熱伸長性纖維之含量較少。又,兩層較佳為由凹部62之壓接著部所接合。 不織布60亦藉由自第1面1A實施下述之壓紋處理加工、利用熱風之熱風處理加工等熱處理,而具有自第1面1A側向第2面1B側變高之親水度。藉此,具備優異之低回液性。並且,藉由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所具有之液膜開裂劑之作用而一直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且具備優異之低回液性能。藉此,針對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範圍變廣。 作為上述之親水度之梯度,具體而言,較佳為如圖14(B)所示般,與水相對於凸部61之頂部P1之纖維之接觸角相比,水相對於該凸部61之第2面1B側之平坦面(背面)P2之纖維的接觸角較小。藉此,於將第1面1A側設為吸收性物品之肌膚抵接面側時,於厚度較凹部62厚之凸部61,可使液體進一步順暢地自直接接收排泄液之頂部P1沿厚度方向向背面P2透過,而使低液體殘留性進一步提高。就該觀點而言,水相對於頂部P1之纖維之接觸角、與水相對於背面P2之纖維之接觸角的差(頂部P1-背面P2)較佳為3度以上,更佳為5度以上,且較佳為25度以下,更佳為20度以下。例如,上述之差較佳為3度以上且25度以下,更佳為5度以上且20度以下。 此種不織布60例如可利用如圖15所示之步驟進行製造。首先,藉由梳棉機611而形成纖維網612。將纖維網612導入至具備一對輥614、615之壓紋裝置613中而進行熱壓紋加工,而形成線狀之凹部62。此時,於凹部62,熱伸長性纖維被壓接或熔合而於未熱伸長之情況下被固定。繼而,藉由利用熱風方式之熱風處理裝置617對壓紋加工後之纖維網616實施熱處理而獲得不織布60。此時,藉由熱風加工而存在於凹部62以外之部分之熱伸長性纖維伸長而形成凸部61。為了製成上述之接觸角之差之範圍內之不織布,只要使用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且適當控制利用上述熱風方式之熱處理時之熱風之吹送條件(熱風之溫度或風量)即可。作為不織布60之構成纖維,亦可為上述之熱伸長性纖維與非熱伸長性之熱熔合性纖維之混綿。作為該等之構成纖維,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5-350836號公報之段落[0013]、[0037]~[0040]所記載者、日本專利特開2011-1277258號公報之段落[0012]、[0024]~[0046]所記載者等。 繼而,第7實施態樣之不織布70係如圖16所示般包含熱塑性纖維之包含上層71與下層72之積層不織布。於上層71交替地配置有凸狀部73與凹狀部74,且凹狀部74開孔。凹狀部74之纖維密度係低於凸狀部73之纖維密度。於交替重複配置有凸狀部73與凹狀部74之區域可存在於上層71之一部分中,亦可存在於整體。於交替反覆配置有凸狀部73與凹狀部74之區域存在於上層之一部分中之情形時,該區域較佳為存在於使用不織布70作為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時成為受液區域(排泄部對應區域)之部分中。另一方面,下層72實質上纖維密度均一。下層72係至少對應於上層71之交替反覆配置有凸狀部73與凹狀部74之區域而積層。藉此,不織布70因凸狀部73之纖維密度較高而具有蓬鬆之緩衝性,若用作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則變得難以產生回液。又,不織布70由於凹狀部74之纖維密度較低而處於開孔狀態,故而液體透過性、尤其是對高黏性之液體之透過性優異。 不織布70亦藉由自第1面1A實施熱處理,而具備自第1面1A側向第2面1B側變高之親水度,藉此具備優異之低回液性。並且,藉由上述之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所具有之液膜開裂劑之作用而一直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且具備優異之低回液性能。藉此,對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範圍變廣。 此種不織布70例如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開平4-24263號公報之第6頁左下欄12行~第8頁右上欄19行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製造。 本發明之不織布可有效利用其柔軟之肌膚觸感與液體殘留之減少而應用於各種領域。例如可較佳地用作經期衛生棉、衛生護墊、拋棄式尿布、失禁護墊等自身體排出之液體之吸收所使用之吸收性物品中的表面片材、第二片材(配置於表面片材與吸收體之間之片材)、背面片材、防漏片材、或對人用擦拭片材、肌膚護理用片材、進而物鏡用之拭布等。於使用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為吸收性物品之表面片材或第二片材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該不織布之第1層側作為肌膚對向面側。再者,本發明之纖維處理劑只要為發揮使液膜開裂之作用者,則並不限定於不織布,可應用於織布等各種纖維材。 關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製造所使用之纖維網的基重,係視目標之不織布之具體用途而選擇適當之範圍。最終所獲得之不織布之基重較佳為10 g/m2 以上且80 g/m2 以下、尤其是15 g/m2 以上且60 g/m2 以下。 關於自身體排出之液之吸收所使用之吸收性物品,典型而言,具備表面片材、背面片材及介存於兩片材間之液保持性之吸收體。作為使用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為表面片材之情形時之吸收體及背面片材,可使用該等技術領域中通常所使用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作為吸收體,可使用以衛生紙或不織布等被覆片材被覆包含紙漿纖維等纖維材料之纖維集合體或於其中保持有吸收性聚合物而成者。作為背面片材,可使用熱塑性樹脂之膜、或該膜與不織布之層壓體等液體不透過性或撥水性之片材。背面片材亦可具有水蒸氣透過性。吸收性物品亦可進而具備對應該吸收性物品之具體用途之各種構件。上述構件對業者而言公知。例如於將吸收性物品用於拋棄式尿布或經期衛生棉之情形時,可於表面片材上之左右兩側部配置一對或二對以上之立體防護。 關於上述之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不織布、吸收性物品及纖維處理劑。 <1> 一種不織布,其附著有纖維處理劑,該纖維處理劑含有液膜開裂劑、與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1種或複數種。 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化27](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及R8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M、-OSO3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2> 如上述<1>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 <3> 如上述<1>或<2>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以上。 <4>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1種或複數種。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以上,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之化合物 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化28](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 M、-OSO3 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之擴張係數更佳為20 mN/m以上,進而較佳為25 mN/m以上,尤佳為30 mN/m以上。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較佳為20 mN/m以下,更佳為17 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3 mN/m以下,進而更佳為10 mN/m以下,特佳為9 mN/m以下,尤佳為1 mN/m以下,且大於0 mN/m。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之結構X、X-Y、及Y-X-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之化合物。 結構X係將>C(A)-(C表示碳原子。又,<、>及-表示鍵結鍵。以下相同)、-C(A)2 -、-C(A)(B)-、>C(A)-C(R1 )<、>C(R1 )-、-C(R1 )(R2 )-、-C(R1 )2 -、>C<及、-Si(R1 )2 O-、-Si(R1 )(R2 )O-中之任一種基本結構重複,或者表示組合有2種以上之結構之矽氧烷鏈、或其混合鏈。於結構X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選自由-C(A)3 、-C(A)2 B、-C(A)(B)2 、-C(A)2 -C(R1 )3 、-C(R1 )2 A、-C(R1 )3 、又-OSi(R1 )3 、-OSi(R1 )2 (R2 )、-Si(R1 )3 、-Si(R1 )2 (R2 )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 上述之R1 或R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鹵素原子。A、B分別獨立地表示包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於結構X內R1 、R2 、A、B各自存在複數個之情形時,該等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 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Y為複數個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如下化合物,該化合物包含將下述(1)~(11)式所表示之結構任意地組合而成之矽氧烷鏈。 [化29]式(1)~(11)中,M1 、L1 、R21 、及R22 係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2價以上)之基。R23 、及R24 係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2價以上)之基、或單鍵。 M1 表示具有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或組合有該等之聚氧伸烷基之基、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或乙二醇基、羥基、羧酸基、巰基、烷氧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酚基、磺酸基、四級銨基、磺基甜菜鹼基、羥基磺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或組合有該等之官能基。再者,於M1 為多價基之情形時,M1 表示自上述各基或官能基進而去除1個以上之氫原子而成之基。 L1 表示醚基、胺基(可作為L1 採用之胺基係由>NRC (RC 為氫原子或一價之基)表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之鍵結基。 R21 、R22 、R23 、及R24 分別獨立地表示烷基、烷氧基、芳基、氟烷基、或芳烷基、或者組合有該等之烴基、或者鹵素原子。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主鏈具有矽氧烷鏈之化合物。 <10>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包含具有於改性基中具有至少一個氧原子之結構之改性聚矽氧。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 <12> 如上述<11>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為由下述之式[I]~[IV]中之任一者表示者。 [化30][化31][化32][化33]式中,R31 表示烷基,R32 表示單鍵或伸烷基。複數個R31 、複數個R32 各自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M11 表示具有聚氧伸烷基之基。作為上述之聚氧伸烷基,可列舉: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或將該等構成單體共聚合而成者等。m、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 <13> 如上述<11>或<12>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具有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及將該等構成單體共聚合而成之基之至少1個作為聚氧伸烷基。 <14> 如上述<11>至<13>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聚氧伸烷基之加成莫耳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且該加成莫耳數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 <15> 如上述<1>或<2>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 mN/m,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 mN/m以下。 <16>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1種或複數種,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 mN/m,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 mN/m以下之化合物 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化34](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 M、-OSO3 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17> 如上述<15>或<16>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較佳為17 mN/m以下,更佳為13 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mN/m以下,特佳為9 mN/m以下,尤佳為1 mN/m以下,且大於0 mN/m。 <18> 如上述<15>至<17>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較佳為9 mN/m以上,更佳為10 mN/m以上,進而較佳為15 mN/m以上,且為50 mN/m以下。 <19> 如上述<15>至<18>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之結構Z、Z-Y、及Y-Z-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之化合物, 結構Z係將>C(A)-(C:碳原子)、-C(A)2 -、-C(A)(B)-、>C(A)-C(R3 )<、>C(R3 )-、-C(R3 )(R4 )-、-C(R3 )2 -、>C<中之任一種基本結構重複,或者表示組合有2種以上之結構之烴鏈。於結構Z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選自由-C(A)3 、-C(A)2 B、-C(A)(B)2 、-C(A)2 -C(R3 )3 、-C(R3 )2 A、-C(R3 )3 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 上述之R3 或R4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之烴基、或者氟原子。A、B分別獨立地表示包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 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Y於複數個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 <20> 如上述<19>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Y為為包含羥基、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酚基中之任一者;或者聚氧伸烷基;或者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乙二醇基中之任一者;或者磺酸基、硫酸基、磷酸基、磺基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四級銨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中之任一者;或者該等之組合之親水基。 <21> 如上述<15>至<20>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聚氧伸烷基烷基醚或碳原子數5以上之烴化合物。 <22> 如上述<15>至<21>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為下述式[V]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聚氧伸烷基(POA)烷基醚、或者下述式[VI]所表示之分子量1000以上之聚氧伸烷基二醇、硬脂醇聚醚、山崳醇聚醚、PPG肉豆蔻基醚、PPG硬脂基醚、PPG山崳基醚中之任一種。 [化35][化36]式中,L21 表示包含醚基、胺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或組合有該等之聚氧伸烷基。R51 表示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甲氧基、乙氧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之烴基、或者氟原子之取代基。又,a、b、m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 Hn 表示烷基(n=2m+1),Ca Hb 表示伸烷基(a=2b)。碳原子數及氫原子數係於各式(V)及(VI)中各自獨立地決定者,未必表示相同之整數,亦可不同。再者,-(Ca Hb O)m -之「m」係1以上之整數。該重複單元之值係於各式(V)及(VI)中各自獨立地決定者,未必表示相同之整數,亦可不同。 <23> 如上述<15>至<22>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具有聚氧伸烷基之化合物,該聚氧伸烷基之莫耳數為1以上且70以下,更佳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7以上,且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0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 <24> 如上述<15>至<23>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碳原子數5以上、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50以下之烴化合物。 <25> 如上述<24>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烴化合物係除聚有機矽氧烷除外者。 <26> 如上述<24>或<25>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烴化合物為由下述之式[VII]~[XV]中之任一者所表示者。 [化37][化38][化39][化40][化41][化42][化43][化44][化45][化46]式[VII]~[XV]中,m、m'、m''、n、n'及n''分別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複數個m、複數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又,式[X]中,R52 表示碳原子數2以上且2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27> 如上述<15>至<26>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9 mN/m以上,且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9 mN/m以下,且表面張力32 mN/m以下。 <28> 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較佳為0.0025 g以下,更佳為0.0017 g以下,進而較佳為未達0.0001 g,且較佳為設為1.0×10-9 g以上。 <29> 如上述<1>至<28>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不織布進而包含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30> 如上述<29>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相對於上述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以質量比計為1.8以下。 <31> 如上述<30>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以質量比計更佳為1.5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且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5以上,進而較佳為0.5以上。 <32> 如上述<29>至<31>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為烷基醚磷酸酯、磷酸二烷基酯及磷酸烷基酯中之任一種。 <33> 如上述<32>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磷酸烷基酯為磷酸硬脂酯、磷酸肉豆蔻酯、磷酸月桂酯、磷酸棕櫚酯等具有飽和碳鏈者;磷酸油醯酯、磷酸軟脂酯等具有不飽和碳鏈及於該等碳鏈具有支鏈者中之任一者。 <34> 如上述<1>至<33>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較佳為32 mN/m以下,更佳為30 mN/m以下,進而較佳為25 mN/m以下,特佳為22 mN/m以下,且較佳為1 mN/m以上。 <35> 如上述<1>至<34>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之熔點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且上述熔點較佳為 -220℃以上,更佳為-180℃以上。 <36> 如上述<1>至<35>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不織布之纖維間距離較佳為150 μm以下,更佳為90 μm以下,且較佳為50 μm以上,更佳為70 μm以上。 <37> 如上述<1>至<36>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不織布之纖維之纖度較佳為3.3 dtex以下,更佳為2.4 dtex以下,進而較佳為0.5 dtex以上,進而更佳為1.0 dtex以上。 <38> 如上述<1>至<37>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含有向作為多元醇與脂肪酸之酯化物之多元醇脂肪酸酯加成環氧烷而成者作為上述成分(B)即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39> 如上述<38>記載之不織布,其中向上述多元醇脂肪酸酯加成之環氧烷為環氧乙烷、環氧丙烷或環氧丁烷。 <40> 如上述<1>至<39>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含有聚氧伸乙基改性氫化蓖麻油作為上述成分(B)即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41> 如上述<1>至<37>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作為上述成分(A)之上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係該式中之X為-SO3 M、即親水基為磺基或其鹽,更佳為二烷基磺酸或該等之鹽。 <42> 如上述<1>至<37>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作為上述成分(A)之上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係該式中之X為-OSO3 M,即親水基為硫酸酯基或其鹽,更佳為硫酸二烷基酯。 <43> 如上述<1>至<37>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作為上述成分(A)之上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係該式中之X為-COOM,即親水基為羧基或其鹽,更佳為二烷基羧酸。 <44> 如上述<1>至<37>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含有選自由月桂基羥基磺基甜菜鹼、肉豆蔻基羥基磺基甜菜鹼、棕櫚基羥基磺基甜菜鹼及硬脂基羥基磺基甜菜鹼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作為上述成分(C)即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45> 如上述<1>至<44>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不織布之構成纖維含有熱熔合性纖維,且該熱熔合性纖維至少表面由聚烯烴系樹脂形成。 <46>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使用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 <47>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使用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作為表面片材。 <48> 如上述<46>或<47>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為經期衛生棉。 <49> 一種纖維處理劑,其含有液膜開裂劑、與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1種或複數種,且上述液膜開裂劑之含量為50質量%以下, 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化47](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 M、-OSO3 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50> 如上述<49>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 <51> 如上述<49>或<50>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以上。 <52> 一種纖維處理劑,其含有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任1種或複數種,且上述化合物之含量為50質量%以下,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以上,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之化合物 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化48](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 M、-OSO3 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53> 如上述<49>至<52>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之擴張係數更佳為20 mN/m以上,進而較佳為25 mN/m以上,尤佳為30 mN/m以上。 <54> 如上述<49>至<53>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較佳為20 mN/m以下,更佳為17 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3 mN/m以下,進而更佳為10 mN/m以下,特佳為9 mN/m以下,尤佳為1 mN/m以下,且大於0 mN/m。 <55> 如上述<49>至<54>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包含具有於改性基中具有至少一個氧原子之結構之改性聚矽氧。 <56> 如上述<49>至<55>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主鏈具有矽氧烷鏈之化合物。 <57> 如上述<49>至<56>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包含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 <58> 如上述<57>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具有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及將該等構成單體共聚合而成之基之至少1個作為聚氧伸烷基。 <59> 如上述<57>或<58>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聚氧伸烷基之加成莫耳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且該加成莫耳數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 <60> 如上述<49>或<50>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 mN/m,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 mN/m以下。 <61> 一種纖維處理劑,其含有下述之化合物、與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中之任1種或複數種,且上述化合物之含量為50質量%以下, 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 mN/m,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 mN/m以下之化合物 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化49](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 M、-OSO3 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62> 如上述<60>或<61>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較佳為17 mN/m以下,更佳為13 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mN/m以下,特佳為9 mN/m以下,尤佳為1 mN/m以下,且大於0 mN/m。 <63> 如上述<60>至<62>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較佳為9 mN/m以上,更佳為10 mN/m以上,進而較佳為15 mN/m以上,且為50 mN/m以下。 <64> 如上述<60>至<63>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9 mN/m以上,水溶解度為0 g以上且0.025 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9 mN/m以下,且表面張力為32 mN/m以下。 <65> 如上述<60>至<64>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較佳為0.0025 g以下,更佳為0.0017 g以下,進而較佳為未達0.0001 g,且較佳為設為1.0×10-9 g以上。 <66> 如上述<60>至<65>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進而包含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67> 如上述<66>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相對於上述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以質量比計為1.8以下。 <68> 如上述<60>至<67>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較佳為32 mN/m以下,更佳為30 mN/m以下,進而較佳為25 mN/m以下,特佳為22 mN/m以下,且較佳為1 mN/m以上。 <69> 如上述<60>至<68>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或液膜開裂劑之熔點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且上述熔點較佳為-220℃以上,更佳為-180℃以上。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而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應受其限定地解釋。再者,本實施例中,「份」及「%」只要無特別事先說明,則均為質量基準。於該項中,為了方便起見,將調配於實施例之纖維處理劑之液膜開裂劑及調配於比較例之纖維處理劑之二甲基聚矽氧統稱為「成分(T)」進行說明。 下述實施例中之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水溶解度及界面張力、水相對於纖維之接觸角係藉由上述之測定方法進行。 (實施例1) (1)纖維處理劑之製備 將調配有下述所示之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其他成分之基礎成分調整為濃度25 wt%,藉由攪拌,向該基礎成分混合下述所示之作為液膜開裂劑之化合物、成分(A),調整至所需之平衡性後,利用水進行稀釋,藉此製作用於塗佈於纖維之稀釋液。再者,「基礎成分」係使用賦予作為先前之纖維處理劑之基礎性功能的劑之乳化穩定性、不織布之加工性、親水性(初期親水、耐久親水性)等之成分。該等並非具有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之特性者。例如,下述其他成分(i)具有即便將10 g左右溶解於100 g之去離子水中,亦看不到懸浮或沈澱、析出之程度之水溶性。 將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0.45。 成分(T):液膜開裂劑 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 10.0質量%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6015)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化製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22.2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7.8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26.7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3.3質量%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係使用結構X-Y中之X包含含有-Si(CH3 )2 O-之二甲基聚矽氧鏈、Y包含含有-(C2 H4 O)-之POE鏈,POE鏈之末端基為甲基(CH3 ),改性率為20%,聚氧伸烷基(POA)加成莫耳數為3,且質量平均分子量為4000者。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28.8 mN/m,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1.0 mN/m,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0.2 mN/m,且水溶解度未達0.0001 g。該等數值係藉由上述之測定方法而測得。此時,「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係使用如下溶液,其係利用微量吸管(ACURA825,Socorex Isba SA公司製造)於100 g之去離子水中添加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物質之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RHEODOL SUPER TW-L120)3.75 μL,而將表面張力調整至50±1 mN/m。又,水溶解度係每次添加0.0001 g之劑而測得。其結果,觀察到連0.0001 g都未溶解者係設為「未達0.0001 g」,觀察到溶解0.0001 g但未溶解0.0002 g者係設為「0.0001 g」。關於其以外之數值,亦藉由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2)實施例1之不織布之試樣之製作 藉由圖15所示之方法製作圖14所示之凹凸不織布之試樣。具體而言,首先使用熱熔合性芯鞘型複合纖維(纖度2.2 dtex,芯成分PET,鞘成分PE(polyethylene,聚乙烯)),使用梳棉機形成纖維網,對該纖維網實施壓紋加工。壓紋加工係以形成格子狀之壓紋部且壓紋部(壓縮部)之面積率成為22%之方式進行。壓紋加工之加工溫度為110℃。繼而進行熱風加工。熱風加工係進行自壓紋加工中之壓紋面側吹送熱風之熱處理1次。熱風加工之熱處理溫度係設為136℃。 所獲得之親水性不織布如圖14所示般具有厚度較薄之部分(壓紋部)68與其以外之厚度較厚之部分69,且第1面1A側成為具有凸部61與凹部62之起伏較大之凹凸面,第2面1B側成為大致平坦之平坦面。該不織布之基重為30 g/cm2 。 對所使用之纖維於製作不織布之前事先塗佈有上述之纖維處理劑之稀釋液。作為該塗佈方法,係將纖維浸漬於上述之纖維處理劑之稀釋液中並進行乾燥。 該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係設為0.45質量%。 (實施例2) 將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各成分之調配比率設為如下所示,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2中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之不織布試樣。 將實施例2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1.03。又,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3質量%。 成分(T):液膜開裂劑 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 20.0質量%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6015)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19.4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5.6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23.3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1.7質量% (實施例3) 將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各成分之調配比率如下述般設置,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2中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3之不織布試樣。 將實施例3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1.80。又,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4質量%。 成分(T):液膜開裂劑 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 30.0質量%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6015)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16.7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3.3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20.0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0.0質量% (實施例4) 將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各成分之調配比率如下述般設置,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2中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4之不織布試樣。 將實施例4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2.88。又,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8質量%。 成分(T):液膜開裂劑 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 40.0質量%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6015)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13.9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1.1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16.7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8.3質量% (實施例5) (1)纖維處理劑之製備 設為下述之成分及調配比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5中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5之不織布試樣。 將實施例5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1.03。又,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1質量%。 成分(T):液膜開裂劑 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 20.0質量%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19.4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5.6質量% (ii)聚氧乙烯(POE)烷基醯胺 23.3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1.7質量%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藉由使聚矽氧油與烴化合物進行矽氫化反應而取得)係準備結構X-Y中之X包含二甲基聚矽氧鏈,該二甲基聚矽氧鏈包含-Si(CH3 )2 O-,Y包含POP鏈,該POP鏈包含-(C3 H6 O)-,POP鏈之末端基為甲基(CH3 ),改性率為20%,聚氧伸烷基(POA)加成莫耳數為3,質量平均分子量為4150者。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25.4 mN/m,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1.0 mN/m,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3.6 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 g。 (實施例6) (1)纖維處理劑之製備 設為下述之成分及調配比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6中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6之不織布試樣。 將實施例5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1.03。又,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1質量%。 成分(T):液膜開裂劑 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 20.0質量%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19.4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5.6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23.3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1.7質量%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藉由使聚矽氧油與烴化合物進行矽氫化反應而取得)係使用結構X-Y中之X包含二甲基聚矽氧鏈,該二甲基聚矽氧鏈包含-Si(CH3 )2 O-,Y包含POP鏈,該POP鏈包含-(C3 H6 O)-,POP鏈之末端基為甲基(CH3 ),改性率為10%,聚氧伸烷基(POA)加成莫耳數為10,質量平均分子量為4340者。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26.9 mN/m,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1.5 mN/m,聚氧伸丙基(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1.6 mN/m,水溶解度為0.0002 g。 (實施例7) 設為下述之成分及調配比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7中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7之不織布試樣。 將實施例7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1.03。又,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5質量%。 成分(T):液膜開裂劑 三辛酸・辛酸甘油酯 20.0質量% (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COCONAD MT)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19.4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5.6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23.3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1.7質量%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三辛酸・辛酸甘油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COCONAD MT)係使用結構Z-Y中之Z為*-O-CH(CH2 O-*)2 (*表示鍵結部),Y為包含C8 H15 O-或C10 H19 O-之烴鏈者,脂肪酸組成包含辛酸82%、癸酸18%,且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50者。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三辛酸・辛酸甘油酯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8.8 mN/m,三辛酸・辛酸甘油酯之表面張力為28.9 mN/m,三辛酸・辛酸甘油酯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12.3 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 g。 (實施例8) 設為下述之成分及調配比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8中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8之不織布試樣。 將實施例8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1.03。又,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6質量%。 成分(T):液膜開裂劑 聚丙二醇 20.0質量% (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消泡劑No.1)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19.4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5.6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23.3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1.7質量%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丙二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消泡劑No.1)係使用結構X中之X為包含POP鏈者,聚氧伸烷基(POA)加成莫耳數為52,質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者。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丙二醇之相對於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6.3 mN/m,聚丙二醇之表面張力為32.7 mN/m,聚丙二醇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1.0 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 g。 (實施例9) 使用成分(B)聚氧伸乙基(POE)(加成莫耳數60)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10.0質量%代替實施例2中所使用之成分(A)10.0質量%,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9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9之不織布試樣。 (實施例10) 設為下述之成分及調配比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10中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0之不織布試樣。 將實施例10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0.96。又,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3質量%。 成分(T):液膜開裂劑 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 20.0質量%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6015) 成分(C): 烷基羥基磺基甜菜鹼酸 5.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20.8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6.7質量% (ii)聚氧乙烯(POE)烷基醯胺 25.0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2.5質量% (實施例11) 設為下述之成分及調配比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7中所使用之纖維處理劑,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1之不織布試樣。 將實施例11之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1.03。又,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3質量%。 成分(T):液膜開裂劑 液態異構石蠟 20.0質量% (Luvitol Lite,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19.4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5.6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23.3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1.7質量%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液態異構石蠟(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Luvitol Lite)係使用質量平均分子量為450者。 作為液膜開裂劑之液態異構石蠟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4.5 mN/m,液態異構石蠟之表面張力為27.0 mN/m,液態異構石蠟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8.5 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 g。 (實施例12) 含有二-十三烷基磺基琥珀酸10 g作為成分(A),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2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2之不織布試樣。此時,不含有成分(B)及(C)。 (實施例13) 不含有成分(A)及(C),含有POE(加成莫耳數25)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10 g作為成分(B),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6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9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3之不織布試樣。 (實施例14) 含有二辛基磺基琥珀酸5 g作為成分(A),含有POE(加成莫耳數60)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5 g作為成分(B),不含有成分(C),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4之不織布試樣。 (實施例15) 不含有成分(A),含有POE(加成莫耳數60)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5 g作為成分(B),含有烷基羥基磺基甜菜鹼酸5 g作為成分(C),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0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5之不織布試樣。 (實施例16) 將液膜開裂劑以外之成分設為以下,且將纖維處理劑中之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液膜開裂劑/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設為1.11,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5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6之不織布試樣。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18.0質量%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5.0質量% 成分(B): POE(加成莫耳數60)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5.0質量% 成分(C): 烷基羥基磺基甜菜鹼酸 5.0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14.5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21.6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0.9質量% (比較例1) 不含有液面開裂劑,使用已設為下述之調配比率之纖維處理劑,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6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1之不織布試樣。 成分(A): 二烷基磺基琥珀酸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25.0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20.0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30.0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5.0質量% (比較例2) 不含有液面開裂劑,使用已設為下述之調配比率之纖維處理劑,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2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2之不織布試樣。 成分(B): 聚氧伸乙基(POE)(加成莫耳數60)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10.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25.0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20.0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30.0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5.0質量% (比較例3) 不含有液面開裂劑,使用已設為下述之調配比率之纖維處理劑,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4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3之不織布試樣。 成分(C): 烷基羥基磺基甜菜鹼酸 5.0質量% 磷酸酯型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磷酸烷基酯鉀鹽 26.4質量% 其他成分: (i)水溶性之聚氧伸乙基(POE)聚氧伸丙基(POP)改性聚矽氧 21.1質量% (ii)聚氧伸乙基(POE)烷基醯胺 31.7質量% (iii)硬脂基甜菜鹼 15.8質量% (比較例4) 作為纖維處理劑之成分,調配並非液膜開裂劑之未經親水性之聚氧伸烷基或羥基等改性之二甲基聚矽氧油(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96A-100cs)10質量%,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附著量(OPU)設為0.42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4之不織布試樣。 上述之二甲基聚矽氧油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2.4 mN/m,二甲基聚矽氧油之表面張力為21.0 mN/m,二甲基聚矽氧油對表面張力為50 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6.6 mN/m,水溶解度為0.0001 g。 (比較例5) 作為纖維處理劑之成分,調配並非液膜開裂劑之二甲基聚矽氧油(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96A-100cs)20質量%,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4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5之不織布試樣。 (參考例) 使用如下纖維處理劑,其調配實施例1之聚氧伸乙基(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6015)20質量%,且不含有成分(A)~(C)中之任一者而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磷酸酯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其他成分(i)~(iii)之調配量,且將纖維處理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43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參考例之不織布之試樣。 (接觸角之測定) 基於上述之(接觸角之測定方法),自所獲得之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試樣之凸部之頂部與其背面側之平坦面取出纖維,測定水相對於該纖維之接觸角。對所取出之纖維1根測定不同之2個部位之接觸角。對N=5根之接觸角進行測量直至小數點以下1位,將平均合計10個部位之測定值而獲得之值(於小數點以下第2位四捨五入)定義為接觸角。 (評價) 關於下述之評價,係自作為吸收性物品之一例之經期衛生棉(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Laurier淨吸柔護 日用無翼」,2015年製造)去除表面片材,代替其而分別積層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不織布之試樣,將其周圍進行固定而獲得各評價用之經期衛生棉,使用所獲得之各評價用之經期衛生棉而進行評價。 (表面片材(不織布試驗體)之液體殘留量) 於各評價用之經期衛生棉之表面上重疊具有內徑1 cm之透過孔之丙烯酸板,向該衛生棉施加100 Pa之固定負荷。於該負荷下,使脫纖維馬血(將日本Baiotesuto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馬脫纖維血液調整至8.0 cP者)6.0 g自該丙烯酸板之透過孔流入。再者,所使用之馬血係利用東機產業之TVB10形黏度計於30 rpm之條件下進行調整。馬血若進行放置,則黏度較高之部分(紅血球等)沈澱,黏度較低之部分(血漿)作為上清液殘留,且將該部分之混合比率以成為8.0 cP之方式進行調整。流入合計6.0 g之脫纖維馬血後60秒後取下丙烯酸板。繼而,對不織布試驗體之質量(W2)進行測定,算出與事先測得之流入馬血前之不織布試驗體之質量(W1)的差(W2-W1)。進行以上之操作3次,將3次之平均值設為液體殘留量(mg)。液體殘留量係穿著者之肌膚濕潤至何種程度之指標,液體殘留量越少,越為良好之結果。 (表面片材之反濕量) 於各評價用之經期衛生棉之表面上重疊具有內徑1 cm之透過孔之丙烯酸板,向該衛生棉施加100 Pa之固定負荷。於該負荷下,以每隔3分鐘使脫纖維馬血流入3.0 g之方式使脫纖維馬血自該丙烯酸板之透過孔流入合計9.0 g。流入上述馬血後300秒後取下丙烯酸板,繼而,將衛生紙重疊於上述不織布之表面上,進而於該衛生紙之上重疊壓板,對該衛生棉施加2000 Pa之負荷。於重疊壓板後5秒後將該壓板及衛生紙取下,對該衛生紙之重量(W4)進行測定,算出與事先測得之重疊於上述不織布之表面上之前之衛生紙的重量(W3)之差(W4-W3)。進行以上之操作3次,將3次之平均值設為回液量(亦稱為反濕量)(mg),反濕量越少,越難以發生回液而成為高評價。 (表面片材之表面液體流動量) 使用冷噴塗使接著劑固化而將表面片材自花王股份有限公司之市售之經期衛生棉(商品名「Laurier淨吸柔護 日用無翼」,2015年製造)取出,代替其而積層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親水性不織布,將其周圍進行固定而獲得評價用之經期衛生棉。各不織布係將背面側(第2面側)朝向吸收體側而配置。 試驗裝置係使用具有衛生棉之載置面相對於水平面傾斜45°之載置部者。於該載置部上以表面片材朝向上方之方式載置衛生棉。將作為試驗液之經著色之去離子水以1 g/10 sec之速度滴至衛生棉上。測定自最初不織布濕潤之位置直至試驗液最初被吸收體吸收之位置的距離。進行以上之操作3次,將3次之平均值設為液體流動距離(mm)。液體流動距離係成為液體未被經期衛生棉吸收而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之量的指標,液體流動距離越短,評價越高。 針對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成分構成、及該實施例及比較例之上述各測定及評價之結果係如下述表1~3所示。 [表1] 表1 [表2] 表2 [表3] 表3 如表1~3所示般,實施例1~10與不具有液膜開裂劑之比較例1~3相比,抑制表面片材之液體殘留量及反濕量,而兼顧了低液體殘留性能與低回液性能。實施例1~8相對於比較例1,親水度梯度較大,可知油溶性之液膜開裂劑(POE改性聚矽氧或POP改性聚矽氧)可對成分(A)發揮作用而使親水梯度變大。該情況於將具有成分(B)或成分(C)之實施例9、10與比較例2、3進行比較時亦相同。因此,實施例1~10係藉由液膜開裂劑與成分(A)~(C)中之任一者之組合,而發揮液膜開裂劑之液膜作用與基於親水度梯度之液體吸取作用,不會使液體流動性明顯地變差,而液體殘留性、回液性較比較例1~3優異。又,於成分(A)、成分(B)、成分(C)之中,使用成分(B)時之性能最優異,而可確認到親水度梯度之擴大與性能之提高。成分(C)之親水度梯度較小,但液體流動性較使用(A)成分時優異。相對於此,比較例1~3不具有液膜開裂劑,而使用僅包含上述之基礎成分與成分(A)~(C)中之任一者之組合的纖維處理劑,因此無法獲得如實施例之充分之性能。 又,與使用有擴張係數較小之二甲基聚矽氧與成分(A)之比較例4相比,使用有擴張係數較大之液膜開裂劑與成分(A)之實施例1~8將液體殘留量、反濕量抑制為較少,而兼顧了低液體殘留性能與低回液性能。又,實施例1~8與將擴張係數較小之二甲基聚矽氧設為20質量%之比較例5相比,抑制液體殘留量,且較佳地抑制反濕量。 除此以外,實施例1~4、9、10與儘管使用相同之液膜開裂劑,但不包含成分(A)~(C)中之任一者之參考例相比,接觸角之差(凸部頂部P1-背面P2)較大,而抑制液體殘留量及反濕量。即,藉由液膜開裂劑與親水度梯度之協同作用,而可兼顧低液體殘留性能與低回液性能。 進而,於實施例1~4中,隨著增加液膜開裂劑之調配量,而液體殘留量及反濕量降低。即,認為隨著液膜開裂劑之增量,而會更強地發揮液膜開裂作用。又,根據實施例1~3與實施例4之結果可知,若過度添加適度地控制了親水基之油溶性之液膜開裂劑,則表面(第1面1A側)之液體流動性變差,更佳為添加未達40%。再者,認為該液體流動性會受液膜開裂劑之油溶性影響。然而,實施例1~10藉由較佳地控制液膜開裂劑之親水基,而與具有擴張係數較小之二甲基聚矽氧之比較例4及5相比,可較佳地控制表面液體流動性。 進而於實施例12中,於添加烷基鏈更長之二-十三烷基磺基琥珀酸代替其他實施例中所使用之二烷基(二辛基)磺基琥珀酸之情形時,親水度梯度基本上同等,但頂部進一步變得弱親水性,而表現出較比較例良好之回液抑制性能。 又,可知與使用POE(加成莫耳數25)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之實施例13相比,使用POE(加成莫耳數60)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之實施例9、即為親水性之POE鏈較長者使頂部側變得親水性,而液體流動距離變得更短。 可知實施例14係將二烷基(二辛基)磺基琥珀酸與POE(加成莫耳數60)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各調配5%,與將各自單獨調配10%之實施例2、9同樣地表現出親水度梯度,而表現出較比較例良好之液體殘留抑制性能、回液抑制性能。 可知實施例15係將烷基羥基磺基甜菜鹼與POE(加成莫耳數60)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各調配5%,與將各自單獨調配10%之實施例9、10同樣地表現出親水度梯度,而表現出較比較例良好之液體殘留抑制性能、回液抑制性能。 可知實施例16係將二烷基(二辛基)磺基琥珀酸烷基酯、羥基磺基甜菜鹼、及POE(加成莫耳數60)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各調配5%,但與將各自單獨調配之實施例2、9、10同樣地表現出親水度梯度,而表現出較比較例良好之液體殘留抑制性能、回液抑制性能。 將本發明與其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一起進行了說明,但只要本發明者沒有特別指定,則本發明不受說明之任何細節限定,認為應於不會背離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示之發明之精神與範圍的情況下廣範圍地進行解釋。 本申請案係主張基於2015年12月16日於日本提出專利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15-244863之優先權者,該等係參照此處並將其內容作為本說明書之記載之一部分併入本文中。
1‧‧‧纖維
1A‧‧‧第1面
1B‧‧‧第2面
2‧‧‧液膜
3‧‧‧液膜開裂劑
10、20、30、40、50、60、70、100、101、102、103‧‧‧不織布
11‧‧‧第1面側之上層
12‧‧‧第2面側之下層
13‧‧‧壓紋凹部
14‧‧‧凸部
20A‧‧‧第1不織布
20B‧‧‧第2不織布
21‧‧‧中空部
22‧‧‧接合部
23‧‧‧凸部
30A‧‧‧不織布
30B‧‧‧不織布
31‧‧‧第1突出部
32‧‧‧第2突出部
33‧‧‧凹部
34‧‧‧凹部
35‧‧‧壁部
36‧‧‧纖維密度較低之部分
41‧‧‧半圓筒狀之凸部
42‧‧‧凹部
43‧‧‧凹部底部
45‧‧‧纖維層
50A‧‧‧頂部區域
50B‧‧‧底部區域
50C‧‧‧側部區域
51‧‧‧凸條部
52‧‧‧凹條部
54‧‧‧構成纖維
55‧‧‧熔合部
56‧‧‧小徑部
57‧‧‧大徑部
58‧‧‧小徑部向大徑部之變化點
61‧‧‧凸部
62‧‧‧凹部
68‧‧‧厚度較薄之部分
69‧‧‧厚度較厚之部分
71‧‧‧上層
72‧‧‧下層
73‧‧‧凸狀部
74‧‧‧凹狀部
130‧‧‧第1層
131‧‧‧第1層第1部位
132‧‧‧第1層第2部位
133‧‧‧第1層第2部位
140‧‧‧第2層
141‧‧‧第2層第1部位
142‧‧‧第2層第2部位
143‧‧‧第2層第1部位
301‧‧‧第1纖維層
302‧‧‧第2纖維層
611‧‧‧梳棉機
612‧‧‧纖維網
613‧‧‧壓紋裝置
614、615‧‧‧輥
616‧‧‧纖維網
617‧‧‧熱風處理裝置
P1‧‧‧凸部頂部
P2‧‧‧背面
圖1係表示形成於不織布之纖維間之間隙之液膜的模式圖。 圖2係(A1)~(A4)係自側面模式性地表示液膜開裂劑使液膜開裂之狀態之說明圖;(B1)~(B4)係自上方模式性地表示液膜開裂劑使液膜開裂之狀態之說明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親水度梯度之較佳態樣的不織布之剖視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親水度梯度之另一較佳態樣的不織布之剖視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親水度梯度之又一較佳態樣的不織布之剖視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親水度梯度之又一較佳態樣的不織布之剖視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凹凸形狀之較佳態樣(第1實施態樣)的不織布之剖視圖。 圖8係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凹凸形狀之另一較佳態樣(第2實施態樣)以局部剖面之形式進行模式性表示的立體圖。 圖9係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凹凸形狀之又一較佳態樣(第3實施態樣)以局部剖面之形式進行模式性表示的立體圖,(A)表示包含1層之不織布,(B)表示包含2層之不織布。 圖10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凹凸形狀之又一較佳態樣(第4實施態樣)的立體圖。 圖11係表示圖10所示之不織布之變化例之立體圖。 圖12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凹凸形狀之又一較佳態樣(第5實施態樣)的立體圖。 圖13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2所示之不織布之構成纖維彼此經熱熔合部固定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14(A)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凹凸形狀之又一較佳態樣(第6實施態樣)的立體圖,(B)係將(A)所示之不織布之沿著厚度方向之剖面之一部分擴大表示的剖視圖。 圖15係表示製造圖14(A)所示之不織布之步驟之模式圖。 圖16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凹凸形狀之又一較佳態樣(第7實施態樣)的立體圖。

Claims (15)

  1.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下述之化合物、及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1種或複數種,化合物:選自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的化合物,以及,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且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的化合物中之1種或複數種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及R8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M、-OSO3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2. 如請求項1之不織布,其含有上述化合物以及上述成分(C)。
  3. 如請求項1之不織布,其含有上述化合物以及上述成分(A),且上述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不織布,其含有上述化合物以及上述成分(B),上述不織布具有第1面側及與該第1面側為相反側之第2面側,上述第2面側配置有接觸角較上述第1面側之纖維小之纖維。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不織布具有第1面側及與該第1面側為相反側之第2面側,上述第1面側之纖維之接觸角為70度以上且85度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不織布具有第1面側及與該第1面側為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上述第1面側之纖維與上述第2面側之纖維之接觸角之差為2度以上且65度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不織布具有第1面側及與該第1面側為相反側之第2面側,上述第1面側具有凸部,上述第2面側配置有接觸角較該凸部之頂部之纖維小之纖維。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不織布具有第1面側及與該第1面側為相反側之第2面側,上述第1面側具有凸部,且該凸部之頂部之纖維與上述第2面側之纖維之接觸角之差為3度以上且25度以下。
  9.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使用有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不織布。
  10. 一種纖維處理劑,其含有下述之化合物、及選自下述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任1種或複數種,且上述化合物之含量為50質量%以下,化合物:選自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的化合物,以及,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且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的化合物中之1種或複數種成分(A):下述通式(S1)所表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成分(B):聚氧伸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成分(C):具有羥基磺基甜菜鹼基之兩性界面活性劑(式中,Z表示3價之選自由酯基、醯胺基、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及可包含雙鍵之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鏈所組成之群中之基;R7及R8分別獨立地表示酯基、醯胺基、聚氧伸烷基、醚基或可包含雙鍵之碳數2以上且1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表示-SO3M、-OSO3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銨)。
  11. 如請求項10之纖維處理劑,其含有上述化合物以及上述成分(C)。
  12. 如請求項10之纖維處理劑,其含有上述化合物以及上述成分(A),且上述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下。
  13. 如請求項10之纖維處理劑,其含有上述化合物以及上述成分(B),且上述化合物之含量為15質量%以上且未達40質量%。
  14.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化合物包含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
  15. 如請求項14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聚氧伸烷基之加成莫耳數為3以上且10以下。
TW105140477A 2015-12-16 2016-12-07 不織布 TWI651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4863 2015-12-16
JP??2015-244863 2015-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6668A TW201736668A (zh) 2017-10-16
TWI651449B true TWI651449B (zh) 2019-02-21

Family

ID=59056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0477A TWI651449B (zh) 2015-12-16 2016-12-07 不織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10536B2 (zh)
CN (1) CN108368673B (zh)
RU (1) RU2696708C1 (zh)
TW (1) TWI651449B (zh)
WO (1) WO20171045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3064B2 (ja) * 2019-09-19 2023-06-19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159141B2 (ja) * 2019-09-26 2022-10-2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機能性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US20230035236A1 (en) * 2019-12-20 2023-02-02 Kao Corporation Softening base agent
CN115538039B (zh) * 2022-11-30 2023-03-21 山东华业无纺布有限公司 柔软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1680A1 (en) * 2002-12-23 2004-06-2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lofty nonwoven substrates
JP2006008659A (ja) * 2004-05-28 2006-01-12 Kao Corp シート状化粧料
TW201418394A (zh) * 2012-06-29 2014-05-16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Kk 纖維用糊劑及其應用
JP2015132038A (ja) * 2013-12-12 2015-07-23 花王株式会社 長繊維不織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8879A (ja) * 1987-12-02 1989-06-12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イン系繊維の親水綿用処理剤
JP2004256935A (ja) * 2003-02-25 2004-09-16 Sanyo Chem Ind Ltd 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JP4970058B2 (ja) * 2006-02-17 2012-07-04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透水性付与剤およびそれが付着した透水性繊維
JP4431992B2 (ja) * 2006-03-30 2010-03-17 高知県 保湿不織布
RU2500844C2 (ru) * 2008-12-25 2013-12-10 Као Корпорейшн Нетканая ткань и способ ее получения
JP5439206B2 (ja) * 2010-01-27 2014-03-12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TWI448277B (zh) * 2011-03-31 2014-08-1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items
CN104540990B (zh) * 2013-04-19 2016-08-24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及纤维处理剂
JP6332805B2 (ja) * 2014-09-30 2018-05-30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EP3235945B1 (en) * 2014-12-17 2021-04-14 Kao Corporation Liquid film cleavage ag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1680A1 (en) * 2002-12-23 2004-06-2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lofty nonwoven substrates
JP2006008659A (ja) * 2004-05-28 2006-01-12 Kao Corp シート状化粧料
TW201418394A (zh) * 2012-06-29 2014-05-16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Kk 纖維用糊劑及其應用
JP2015132038A (ja) * 2013-12-12 2015-07-23 花王株式会社 長繊維不織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6668A (zh) 2017-10-16
CN108368673A (zh) 2018-08-03
RU2696708C1 (ru) 2019-08-05
JP2017110328A (ja) 2017-06-22
CN108368673B (zh) 2020-11-17
JP6310536B2 (ja) 2018-04-11
WO2017104511A1 (ja) 2017-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8643B (zh) 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不織布、凹凸不織布及吸收性物品
TWI707670B (zh) 積層不織布
TWI651449B (zh) 不織布
JP6271657B1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TWI740948B (zh) 不織布
CN109196163B (zh) 长纤维无纺布
CN109311286B (zh) 吸收性物品
RU2750252C2 (ru)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JP6996875B2 (ja) 不織布
RU2735533C2 (ru)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JP6366640B2 (ja) 不織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