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9929B -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9929B
TWI649929B TW107110256A TW107110256A TWI649929B TW I649929 B TWI649929 B TW I649929B TW 107110256 A TW107110256 A TW 107110256A TW 107110256 A TW107110256 A TW 107110256A TW I649929 B TWI649929 B TW I6499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flat plate
plate portion
connector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3892A (zh
Inventor
本橋信政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3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3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9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99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6Pin or blade 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on one side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7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cross-over of signal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能合適地調整端子之間的耦合並且可靠且顯著地降低串擾和噪音的影響。包括由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組成的對,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一接觸部,沿前後方向延伸;一上側平板部和一下側平板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連結部,沿橫向方向延伸且將所述上側平板部和所述下側平板部連結,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觸部與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觸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一端子的上側平板部與所述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在橫向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一端子的下側平板部與所述第二端子的下側平板部在橫向方向上相對,且所述第一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與所述第一端子的下側平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下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相反。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器。
電腦和通信終端使用具有串擾減少手段的連接器,用於在裝置和通信線纜之間傳輸高頻信號(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圖21是示出一現有的連接器的端子構造的一立體圖。
在圖21中,811是安裝於例如符合RJ-45標準的通信連接器中使用的基座上的一端子保持元件,其保持八個線狀的端子861a-861h。端子861a-861h各與連接於通信線纜(未示出)的前端的各插頭連接器的端子接觸。
此外,端子保持元件811設有印刷基板891。印刷基板891設有八個形成於其上的導電的穿孔,端子861a-861h的尾部868a-868h插入並連接至這八個導電的穿孔,此外還設有八個分別與端子861a-861h對應的連接端子851。連接端子851與一裝置(未示出)上的裝置側端子接觸。各連接端子851透過導電跡線(未示出)連接於各穿孔,從而電連接於對應的端子861a-861h的尾部868a-868h。
沿前後方向延伸的端子861a-861h並列佈置,其中端子861a-861h中的一些端子在延伸途中在交叉區域867處彼此交叉。具體地,端子861a和 861b、端子861d和861e以及端子861g和861h彼此交叉。設置交叉區域867產生耦合以抵消串擾,從而減少串擾。
專利文獻1:JP2001-118642A
然而,現有的連接器僅將平面並列佈置的多個線狀的端子861a-861h的位置互換,使得難以顯著降低串擾。
本發明的目的是透過提供一種連接器來提供解決現有的連接器的上述問題的方案,所述連接器能夠合適地調整端子之間的耦合以可靠且顯著地降低串擾和噪音的影響。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一種連接器包括一基座以及安裝於所述基座的一端子,所述端子包括由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組成的對,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一接觸部,沿前後方向延伸;一上側平板部和一下側平板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連結部,沿橫向方向延伸且將所述上側平板部和所述下側平板部連結,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觸部與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觸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一端子的上側平板部與所述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在橫向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一端子的下側平板部與所述第二端子的下側平板部在橫向方向上相對,且所述第一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與所述第一端子的下側平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下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相反。
在另一連接器中,所述第一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與所述第一端子的下側平板部和第二端子的下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在所述連結部處相反。
在又一連接器中,存在有多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且所述多對在橫向方向上並列設置。
在又一連接器中,在橫向方向上一對中的接觸部的邊緣與相鄰對中的接觸部的邊緣彼此面對。
在又一連接器中,在橫向方向上一對中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的表面與相鄰對中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的表面彼此面對。
在又一連接器中,成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傳輸差分信號。
在又一連接器中,所述基座包括:一收容槽部,收容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其中膨出部形成為從所述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的與所述收容槽部的內壁相對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膨出。
在又一連接器中,所述基座包括:一收容槽部,收容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其中膨出部形成為從所述收容槽部的與所述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相對的內壁的表面膨出。
在又一連接器中,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各還包括:一基部,連接於所述下側平板部的後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尾部,連接於所述基部的下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尾部的下端連接於在一基板的表面上設置的一平板狀的連接墊。
在又一連接器中,所述第一端子還包括:一尾部,連接於所述上側平板部的後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而所述第二端子還包括:一尾部,連接於所述下側平板部的後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尾部插入形成於所述基板的通孔。
根據本發明,能合適地調整端子之間的耦合並且可靠且顯著地降低串擾和噪音的影響。
1‧‧‧基板連接器
11‧‧‧基座
11r‧‧‧後端
111‧‧‧對接基座
111f‧‧‧前端
114‧‧‧舌狀部
115‧‧‧開口部
115a‧‧‧端子收容槽
13‧‧‧端子收容凹部
13a‧‧‧縱槽部
13b‧‧‧橫槽部
14‧‧‧端子收容槽
15‧‧‧舌狀部
17a‧‧‧縱壁部
17b‧‧‧橫壁部
19‧‧‧膨出部
101‧‧‧導線連接器
161‧‧‧對接端子
162‧‧‧基部
163‧‧‧臂部
164‧‧‧接觸部
168‧‧‧尾部
168a‧‧‧尾部偏移部
191‧‧‧線纜
193‧‧‧最外絕緣套
194‧‧‧內側絕緣套
195‧‧‧導線
195a‧‧‧芯線
195b‧‧‧絕緣體
61‧‧‧端子
61-1~61-8‧‧‧端子
61A‧‧‧第一端子
61B‧‧‧第二端子
62A、62B‧‧‧基部
621A、621B‧‧‧尾部偏移部
63A‧‧‧水平部
631A‧‧‧左側連接部
632A‧‧‧右側連接部
63B‧‧‧水平部
631B‧‧‧右側連接部
632B‧‧‧左側連接部
64‧‧‧接觸部
64A、64B‧‧‧接觸部
65A、65B‧‧‧下側耦合調整部
66A、66B‧‧‧上側耦合調整部
67A、67B‧‧‧鎖定突起
68‧‧‧尾部
68A、68B‧‧‧尾部
681A、681B‧‧‧寬連接部
71‧‧‧膨出部
71a‧‧‧凹入部
91‧‧‧基板
92‧‧‧導電跡線
92a‧‧‧連接墊
93‧‧‧通孔
93a‧‧‧導電覆層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示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的一基板連接器與一導線連接器對接前的狀態的一立體圖。
圖2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與導線連接器對接的狀態的一立體圖。
圖3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一立體圖。
圖4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一分解圖。
圖5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
圖6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一基座的一立體圖。
圖7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安裝於基板連接器的一基座中的端子的佈置的一透視圖。
圖8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安裝於一基板的狀態的一第一立體圖。
圖9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安裝於基板的狀態的一第二立體圖。
圖10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導線連接器的一立體圖。
圖11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在與基板連接器對接前的狀態下的導線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
圖12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在與基板連接器對接的狀態下的導線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
圖13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導線連接器的端子與基板連接器的端子接觸的狀態的一立體圖。
圖14是根據一第二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一分解圖。
圖15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
圖16A至圖16C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端子安裝於一基板連接器的基座的狀態的示意圖,其中,圖16A是端子的一後視圖,圖16B是基座的一後視圖,而圖16C是基座連同安裝於基座的端子的一後視圖。
圖17A至圖17C是示出根據一第三實施例的端子安裝於一基板連接器的基座的狀態的示意圖,其中圖17A是端子的一後視圖,圖17B是基座的一後視圖,而圖17C是基座連同安裝於基座的端子的一後視圖。
圖18是示出根據一第四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和基板之間的關係的一立體 圖。
圖19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和基板之間的關係的一立體圖。
圖20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
圖21是示出一現有的連接器的端子構造的一立體圖。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實施例。
圖1是示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的一基板連接器與一導線連接器對接前的狀態的一立體圖,而圖2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與導線連接器對接的狀態的一立體圖。
在圖中,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作為連接器的一基板連接器,其安裝於基板91(諸如包含於電氣設備和電子設備等(未示出)的印刷電路基板)。此外,101是作為對接連接器與基板連接器1對接的一導線連接器且連接於具有多根導線195的線纜191的末端。儘管在本實施例中線纜191是一細長的元件,但僅示出靠近導線連接器101的部分,而整體的圖示的其餘部分為了方便起見省略。此外,護套的部分的圖示也被省略。
基板連接器1以及導線連接器101例如用於諸如個人電腦、工作站以及智慧型手機等各種電子設備以及諸如家庭用設備、醫療設備、工業設備和運輸設備等各種設備,但可用於任何用途。其中為了便於說明,線纜191包括 四對導線(即八根導線195),具有大約8mm的外徑,而導線連接器101具有大約31-32mm的長度以及大約10-13mm的寬度和高度。設置八根導線195,且各對導線195作為用於傳輸差分信號的差分信號對,且例如,各對導線195能夠以大約250Mbps的通信速度、全部四對合計大約1Gbps的通信速度傳輸差分信號。
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在線纜191的末端附近移除最外絕緣套193和內側絕緣套194以露出八根導線195。進一步地,在各導線195的末端附近移除絕緣體195b以露出導電的芯線195a。注意的是,在兩列中各列並排四根導線195且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的各對導線195作為差分信號對。
注意的是,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等用於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1和導線連接器101的各構件的操作和構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且儘管當基板連接器1和導線連接器101的各構件處於圖中所示的位置時這些指示是恰當的,當這些位置改變時,這些方向應有不同的解釋,以對應所述改變。
基板連接器1包括:基座11,由諸如合成樹脂等的絕緣材料一體形成且與導線連接器101對接;以及多個金屬製的端子61,安裝於基座11。基座11是沿基板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即橫向方向(Y軸方向))、導線連接器101的對接方向(即前後方向(X軸方向))以及基板91的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Z軸方向))延伸的一大致長方體的箱狀的元件。基座11包括向前方突出的舌狀部15,其中在舌狀部1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形成有多個端子收容槽14。
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多個端子61收容於端子收容凹部13內,端 子收容凹部13形成為在基座11的後端11r開口。儘管端子61的數量可任意設定,但是為了便於說明,端子61的數量設定為與導線195的數量相同的八個。在舌狀部1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並列形成四個端子收容槽14,端子收容槽14的數量與端子61的數量一致,其中各端子收容槽14收容一個端子61的接觸部64。進一步地,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的設置於舌狀部15的一對接觸部64作為差分信號對。就是說,在舌狀部15中,四對差分信號對在橫向方向上並列設置。
此外,多個端子61的尾部68從基座11的後端11r向後突出。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多個尾部68在橫向方向上以一列設置且透過焊接等手段分別電連接於多個連接墊92a,連接墊92a形成於在基板91的表面上設置的導電跡線92的末端。儘管導電跡線92的數量可以任意設定,但是為了便於說明,導電跡線92的數量設定為與端子61的數量相同的八根。此外,彼此相鄰的導電跡線92一起作為差分信號對。就是說,在基板91的表面上的作為差分信號對的導電跡線92和連接墊92a在橫向方向上並列設置。隨後,連接於各連接墊92a的尾部68與相鄰的尾部68一起作為差分信號對。
注意的是,如有需要,基座11可以被由導電的金屬板製成的用於對通過其內部的信號進行EMI(電磁干擾)屏蔽的屏蔽元件覆蓋。
導線連接器101包括:對接基座111,由諸如合成樹脂等絕緣材料一體形成;以及多個金屬製的對接端子161,安裝於對接基座111。對接基座111是一大致長方體的箱狀的元件,沿導線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即橫向方向(Y軸方向))、與基板連接器1的對接方向(即前後方向(X軸方向))以及基板 91的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Z軸方向))延伸。此外,對接基座111包括:一開口部115,在前端111f開口;以及多個端子收容槽115a,形成於開口部115的上側壁和下側壁。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多個端子收容槽115a並列形成在上側壁和下側壁上,其中各端子收容槽115a收容有一個對接端子161。儘管端子收容槽115a和對接端子161的數量可以任意設定,但是為了便於說明,在上側壁和下側壁上均設置與端子61的接觸部64數量相同的四個端子收容槽115a和四個對接端子161。此外,各對接端子161的接觸部164從各端子收容槽115a向開口部115的內部突出。
此外,對接基座111包括向後突出的舌狀部114,在舌狀部1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並排設置有四個對接端子161的尾部168。此外,各導線195的芯線195a透過焊接等手段電連接於各尾部168。如上所述,由於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的一對導線195作為差分信號對,所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的一對對接端子161也作為差分信號對。
注意的是,如有需要,線纜191的末端附近整個可以覆蓋有諸如最外絕緣套193和內側絕緣套194等的絕緣套,而線纜191的端部附近和對接基座111的周圍可以由導電的金屬板製成的用於對通過線纜191內部的信號進行EMI屏蔽的屏蔽元件覆蓋。
因此,如圖2所示,當基板連接器1與導線連接器101對接時,基座11的舌狀部15收容於對接基座111的開口部115內,各端子61的接觸部64與對應的對接端子161的接觸部164接觸,且基板連接器1和導線連接器101彼此導 通,這使導電跡線92和導線195導通。
接著,將詳細說明基板連接器1的構造。
圖3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一立體圖。圖4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一分解圖。圖5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圖6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一基座的一立體圖。圖7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安裝於基板連接器的一基座中的端子的佈置的一透視圖。圖8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安裝於一基板的狀態的一第一立體圖。圖9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安裝於基板的狀態的一第二立體圖。
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端子61優選地透過衝壓彎折加工一金屬板形成且包括多對,如圖4和圖5所示,每對包括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兩種。包括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的對是傳輸差分信號的差分信號對,並且在作為橫向方向的Y軸方向上以一列並列且安裝於基座11內。例如,如圖5所示,當從左到右將數目1到8分配給安裝於基座11的八個端子61時,端子61被排列成奇數號的端子61-1、61-3、61-5和61-7是第一端子61A,而偶數號的端子61-2、61-4、61-6和61-8是第二端子61B。注意的是,在對多個端子61和各端子61的各部分的說明中,當識別種類時分配符號A和B,且當提供整體說明時不分配符號A和B。
第一端子61A包括:基部62A,其沿作為上下方向(縱向方向)的Z軸方向和作為前後方向的X軸方向延伸;水平部63A,其連接於基部62A的上端且沿Y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以及接觸部64A,其連接於水平部63A的前 端且沿Y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第一端子61A還包括: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其作為上側平板部在與基部62A連接的一端的相反的一端連接於水平部63A且沿Z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下側耦合調整部65A,其作為下側平板部連接於基部62A的前端且沿Z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以及尾部68A,其連接於基部62A的下端且沿Z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基部62A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位於同一平面,而水平部63A和接觸部64A位於同一平面。均沿Z軸方向延伸的基部62A、上側耦合調整部66A以及下側耦合調整部65A可稱為豎直部,而位於同一平面的水平部63A和接觸部64A可稱為水平部。注意的是,鎖定突起67A形成於上側耦合調整部66A的上端,用於咬入基座11的端子收容凹部13的壁面以鎖定上側耦合調整部66A。
由於尾部68A經由當從X軸方向觀察時具有曲柄狀的形狀的尾部偏移部621A連接於基部62A,所以尾部68A的位置在Y軸正方向上相對基部62A偏移。此外,由於上側耦合調整部66A經由水平部63A連接於基部62A,所以上側耦合調整部66A的位置在Y軸正方向上相對基部62A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偏移。在此,水平部63A、將水平部63A與基部62A連接的左側連接部631A以及將水平部63A與上側耦合調整部66A連接的右側連接部632A連結在一起作為連結部。所述連結部將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連結,且作為當從X軸方向觀察時具有曲柄狀的形狀的並在Y軸方向上使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彼此偏移的耦合調整偏移部。此外,作為連結部的耦合調整偏移部提供的偏移量大於由尾部偏移部621A提供的偏移量。就是說,在Y 軸正方向上,上側耦合調整部66A的偏移量大於尾部68A相對基部62A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的偏移量。
此外,第二端子61B包括:基部62B,沿Z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水平部63B,連接於基部62B的上端且沿Y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以及接觸部64B,連接於水平部63B的前端且沿Y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第二端子61B還包括:一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其作為上側平板部,在與基部62B連接的一端相反的一側連接於水平部63B且沿Z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下側耦合調整部65B,其作為下側平板部連接於基部62B的前端且沿Z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以及尾部68B,其連接於基部62B的下端且沿Z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基部62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B位於同一平面,而水平部63B和接觸部64B位於同一平面。均沿Z軸方向延伸的基部62B、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B可稱為豎直部,而均設置於同一平面的水平部63B和接觸部64B可稱為水平部。注意的是,鎖定突起67B形成於下側耦合調整部65B的下端,用於咬入基座11的端子收容凹部13的壁面以鎖定下側耦合調整部65B。
由於尾部68B經由當從X軸方向觀察時具有曲柄狀的形狀的尾部偏移部621B連接於基部62B,所以尾部68B的位置在Y軸正方向上相對基部62B偏移。此外,由於上側耦合調整部66B經由水平部63B連接於基部62B,所以上側耦合調整部66B的位置在Y軸負方向上相對基部62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B偏移。在此,水平部63B、將水平部63B與基部62B連接的右側連接部631B以及將水平部63B與上側耦合調整部66B連接的左側連接部632B連結在一起作為一連 結部。所述連結部將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B連結,而且還作為當從X軸方向觀察時具有曲柄狀的形狀的並在Y軸方向上使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B彼此偏移的耦合調整偏移部。此外,由作為連結部的耦合調整偏移部提供的偏移的方向與由尾部偏移部621B提供的偏移的方向相反。就是說,尾部68B的位置在Y軸正方向上相對基部62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B偏移。相反,上側耦合調整部66B的位置在Y軸負方向上相對基部62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B偏移。換句話說,在第二端子61B上,儘管尾部68B偏移的方向與第一端子61A的尾部68A偏移的方向相同,但是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偏移的方向與第一端子61A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偏移的方向相反。
此外,在第二端子61B上從尾部68B的下端到水平部63B和接觸部64B的距離比在第一端子61A上從尾部68A的下端到水平部63A和接觸部64A的距離短。就是說,在第二端子61B上水平部63B、接觸部64B以及耦合調整偏移部的位置分別低於在第一端子61A上水平部63A、接觸部64A以及耦合調整偏移部的位置。此外,在第二端子61B上從接觸部64B的前端到將水平部63B與上側耦合調整部66B連接的左側連接部632B的距離比在第一端子61A上從接觸部64A的前端到將水平部63A與基部62A連接的左側連接部631A的距離短。就是說,與在第一端子61A上將水平部63A與基部62A連接的左側連接部631A的位置相比,在第二端子61B上將水平部63B與上側耦合調整部66B連接的左側連接部632B的位置靠前。
如圖6所示,沿Z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的多個縱壁部17a和沿Y 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的多個橫壁部17b設置於基座11的端子收容凹部13內。進一步地,作為多個收容槽部沿Z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的縱槽部13a以及作為多個收容槽部沿Y軸方向和X軸方向延伸的橫槽部13b形成於縱壁部17a和橫壁部17b之間。注意的是,橫槽部13b連通於形成在舌狀部1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端子收容槽14。此外,端子61在基座11上從後方向前方移動且收容並安裝於端子收容凹部13內,使得豎直部插入縱槽部13a內,而水平部插入橫槽部13b內。
具體地,如圖4所示,第二端子61B首先收容安裝於端子收容凹部13內,然後第一端子61A收容安裝於端子收容凹部13內。接著,如圖3所示,一旦所有的端子61安裝完畢,則接觸部64收容於端子收容槽14內、豎直部收容於縱槽部13a內、水平部收容於橫槽部13b內,且只有尾部68從基座11的後端11r向後突出。
圖5和圖7至圖9示出安裝於基座11內的端子61之間的位置關係。注意的是,為了便於說明,圖5中未示出基座11但在圖7中用細線繪出。此外,圖8中未示出基座11,僅示出當從斜前方觀察時安裝於基板91的端子61。此外,圖9中未示出基座11,僅示出當從斜後方觀察時安裝於基板91的端子61。
如上所述,彼此相鄰的尾部68作為差分信號對。就是說,如圖5所示,彼此相鄰的各對端子(諸如端子61-1和端子61-2、端子61-3和端子61-4、端子61-5和端子61-6以及端子61-7和端子61-8)作為差分信號對。
此外,彼此相鄰的端子61的水平部在上下方向(即Z軸方向)上形成相對的一對。例如,對於端子對61-1和端子61-2,在Z軸方向上相對地設置 於舌狀部15的作為第一端子61A的端子61-1的接觸部64A與作為第二端子61B的端子61-2的接觸部64B成對作為差分信號對。
此外,彼此相鄰的端子61的豎直部彼此交叉。就是說,Y軸方向上的位置關係改變耦合調整偏移部左右、上下之間的位置。例如,對於一對端子61-1和端子61-2,作為第一端子61A的端子61-1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A位於作為第二端子61B的端子61-2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B的左側。另一方面,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位於端子61-2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的右側。
上述使各對的端子61能夠顯著且可靠地減少受相鄰對的端子61串擾、噪音等的影響。例如,對於一對端子61-1和端子61-2,端子61-2的接觸部64B的邊緣與相鄰對的端子61-3和端子61-4中的端子61-4的接觸部64B的邊緣在Y軸方向上相鄰且相對。因此,端子61-2受由端子61-4的接觸部64B引起的串擾、噪音等影響。在Y軸方向上相鄰的接觸部64的耦合是所謂的邊緣耦合(edge coupling),其中與所謂的寬邊耦合(broadside coupling)的相比,邊緣耦合的耦合強度低。然而,由於接觸部64在X軸方向上長、耦合範圍廣,所以耦合強度整體上強。在此,“耦合”指的是電容耦合和電感耦合。因此,端子61-2傳輸的信號顯著受由端子61-4引起的串擾、噪音等影響。然而,由於彼此相鄰的端子61的豎直部在耦合調整偏移部的左右、上下之間的位置交換,所以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的側面與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的側面在Y軸方向上相鄰且相對。由於在Y軸方向上彼此相鄰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的耦合是所謂的寬邊耦合,所以即使在X軸方向上上側耦合調整部66短,但耦合強度也 強。因此,端子61-1傳輸的信號也顯著受端子61-4引起的串擾、噪音等影響。在此,成對的端子61-1和端子61-2是差分信號對,從而端子61-4對端子61-2傳輸的信號的影響和端子61-4對端子61-1傳輸的信號的影響彼此抵消。因此,一對端子61-1和端子61-2受相鄰的一對端子61-3和端子61-4的影響很小。
注意的是,由於端子61-3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A置於端子61-2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B和端子61-4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B之間,所以端子61-2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B不與端子61-4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B直接耦合。
此外,在Y軸方向上彼此相鄰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的耦合強度可以透過以下改變來適宜調整:上側耦合調整部66的側面的面積;上側耦合調整部66之間的間隔;以及介於上側耦合調整部66之間的基座11的縱壁部17a的非介電常數和厚度等。
此外,如上所述,由尾部偏移部621A提供的Y軸方向上的第一端子61A的尾部68A的偏移量與由尾部偏移部621B提供的Y軸方向上的第二端子61B的尾部68B的偏移量不同。憑藉以上所述,如圖1和圖2所示,差分信號對的尾部68和相鄰的差分信號對的尾部68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以及差分信號對的導電跡線92和相鄰的差分信號對的導電跡線92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可以大於一個差分信號對的尾部68之間和導電跡線92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就是說,例如,端子61-2的尾部68和端子61-3的尾部68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可以大於端子61-1的尾部68和端子61-2的尾部68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此外,連接於端子61-2的尾部68的導電跡線02和連接於端子61-3的尾部68的導電跡線 92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可以大於連接於端子61-1的尾部68的導電跡線92和連接於端子61-2的尾部68的導電跡線92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因此,不僅相鄰對的端子61產生的串擾、噪音等的影響而且相鄰的導電跡線92產生的串擾、噪音等的影響都能夠顯著且可靠地降低。
接下來,將詳細說明導線連接器101的構造。
圖10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導線連接器的一立體圖。圖11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在與基板連接器對接前的狀態下的導線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圖12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在與基板連接器對接的狀態下的導線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圖13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導線連接器的端子與基板連接器的端子接觸的狀態的一立體圖。
在本實施例中,對接端子161優選地透過衝壓彎折金屬板形成而且排列成每列在Y軸方向上的兩列且安裝於對接基座111上,如圖11至圖13所示。注意的是,上側的列的對接端子161和下側的列的對接端子161彼此相對且作為差分信號對。
各對接端子161包括:一基部162,沿X軸方向和Y軸方向延伸;細長的臂部163,連接於基部162的前端,接觸部164,連接於臂部163的前端;以及尾部168,透過尾部偏移部168a連接於基部162的後端。基部162固定於對接基座111。此外,每四個尾部168均設置於對接基座111的舌狀部1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透過焊接等手段電連接於對應導線195的芯線195a。此外,臂部163作為板簧且將能量施加給接觸部164,使接觸部164突出到開口部115的內部, 如圖10所示。
因此,當基板連接器1與導線連接器101對接時,對接端子161的接觸部164與端子61對應的接觸部64接觸且導通。這也使導電跡線92和導線195導通。在上述情況下,由於由臂部163施加的能量使得兩個接觸部164從上下兩側夾持設置於基座11的舌狀部1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接觸部64,所以使對接端子161和端子61之間的導通狀態被可靠地維持。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基板連接器1包括基座11以及安裝於基座11的多個端子61。此外,多個端子61包括由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組成的對。第一及第二端子61A、61B包括:接觸部64A、64B,沿X軸方向延伸。第一及第二端子61A、61B還均包括均沿Z軸方向延伸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以及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第一及第二端子61A、61B還包括:連結部,沿Y軸方向延伸,將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連結。其中,所述連結部包括水平部63A、63B、左側連接部631A、632B以及右側連接部632A、631B。此外,第一端子61A的接觸部64A與第二端子61B的接觸部64B在Z軸方向上相對,第一端子61A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與第二端子61B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在Y軸方向上相對,且第一端子61A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A與第二端子61B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B在Y軸方向上相對。第一端子61A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和第二端子61B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關係與第一端子61A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A和第二端子61B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B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相反。
結果,端子61之間的耦合能被合適地調整且串擾、噪音等影響能顯著且可靠地降低。
此外,第一端子61A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和第二端子61B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關係和第一端子61A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A和第二端子61B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B之間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關係在所述連結部處相反。此外,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均還包括:基部62A、62B,連接於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的後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此外,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均還包括:尾部68A、68B,連接於基部62A、62B的下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尾部68A、68B的下端連接於在基板91的表面設置的平板狀的連接墊92a。
此外,存在有多對的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且在Y軸方向上並列。此外,在Y軸方向上一對中的接觸部64A、64B的邊緣與相鄰對中的接觸部64A、64B的邊緣相對。此外,在Y軸方向上一對中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的表面與相鄰對中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的表面彼此面對。此外,成對的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傳輸差分信號。
因此,可以顯著且可靠地降低一對的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受來自相鄰對的串擾、噪音等的影響。
接下來,將說明一第二實施例。注意的是,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構造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且省略其說明。另外,將省略與第一實 施例相同的動作和效果的說明。
圖14是根據一第二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一分解圖。圖15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圖16A至圖16C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端子安裝於一基板連接器的基座的狀態的示意圖。在圖16A至圖16C中,圖16A是端子的一後視圖,圖16B是基座的一後視圖,而圖16C是基座連同安裝於基座的端子的一後視圖。
在本實施例中,例如透過衝壓加工的手段,膨出部71形成於端子61的豎直部。注意的是,由於形成膨出部71,凹入部71a存在於與形成膨出部71的一側相反的側上。
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端子61A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形成有在Y軸負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71,而第一端子61A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A形成有在Y軸正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71。此外,第二端子61B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形成有在Y軸正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71,而第二端子61B的下側耦合調整部65B形成有在Y軸負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71。
此外,如圖16A至圖16C所示,具有形成於豎直部的膨出部71的端子61收容安裝於端子收容凹部13使得其豎直部插入縱槽部13a內而其水平部插入橫槽部13b內。其中,透過將端子61的豎直部的板厚和膨出部71膨出的尺寸相加而計算出的尺寸(在Y軸方向上的尺寸)設定成大於縱槽部13a的寬度(在Y軸方向上的尺寸)。因此,膨出部71咬入縱槽部13a的壁面,且因此,如圖16C所示,豎直部的與形成膨出部71的一側相反的一側壓抵縱槽部13a的與膨出部 71咬入的壁相對的內壁。因此,上述豎直部和相鄰的端子61的豎直部之間的距離穩定,且結果,除了表現出不變的耦合強度之外,在Y軸方向上彼此相鄰的豎直部的耦合狀態也穩定。
例如,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與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在Y軸方向上相鄰。由於形成於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的膨出部71在Y軸負方向上膨出,所以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壓抵縱槽部13a在Y軸正方向側(圖16A至圖16C中的右側)上的內壁。另一方面,由於形成於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的膨出部71在Y軸正方向上膨出,所以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壓抵縱槽部13a在Y軸負方向側(圖16(a-c)中的左側)上的內壁。結果,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和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之間的間隔維持不變,從而使耦合狀態穩定且持續表現出不變的耦合強度。此外,不存在空氣層,只有由通常具有高的非介電常數的諸如合成樹脂的絕緣材料製成的基座11的縱壁部17a存在於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和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之間。因此,可表現出不變的高耦合強度。
注意的是,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儘管一個膨出部71形成於各上側耦合調整部66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如有需要,膨出部71的數量、形成膨出部71的部位、膨出部71的膨出量、膨出部71的膨出方向等可以適宜改變。
根據本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1、導線連接器101以及其它元件的構造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此外,根據本實施例的將基板連接器1與導線連接器101對接的動作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動作相同,因此省略 其說明。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1包括:縱槽部13a,作為收容槽部,收容第一及第二端子61A、61B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此外,膨出部71形成於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的與縱槽部13a的內壁相對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膨出部71從形成膨出部71的表面膨出。因此,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的耦合以及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的耦合都穩定。
接下來,將說明一第三實施例。應該注意的是,具有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相同構造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且省略其說明。另外,將省略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相同的動作和效果的說明。
圖17A至圖17C是示出根據一第三實施例的端子安裝於一基板連接器的基座的狀態的示意圖。在圖17A至圖17C中,圖17A是端子的一後視圖,圖17B是基座的一後視圖,而圖17C是基座連同安裝於基座的端子的一後視圖。
在上述第二實施例中,膨出部71形成於端子61的豎直部。然而,在本實施例中,膨出部71不形成於端子61,而膨出部19是形成於基座11的縱槽部13a的壁面。在此,端子61的豎直部插入縱槽部13a中。
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在Y軸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19形成在基座11的縱槽部13a的與端子6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相對的壁面。其中,端子61的豎直部的板厚的尺寸(在Y軸方向上的尺寸)設定成大於透過從縱槽部13a的寬度(在Y軸方向上的尺寸)減去膨出部19膨出的尺寸計算 得到的尺寸。因此,插入縱槽部13a中的豎直部按壓膨出部19,從而使得豎直部的與面對膨出部19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壓抵縱槽部13a的與膨出部19被按壓的壁相對的內壁,如圖17C所示。
例如,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與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在Y軸方向上相鄰。由於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插入的縱槽部13a在Y軸負方向側(圖17A至圖17C中的左側)的內壁形成在Y軸正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19,所以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壓抵縱槽部13a在Y軸正方向側(圖17A至圖17C中的右側)的內壁。另一方面,由於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插入的縱槽部13a在Y軸正方向側(圖17A至圖17C中的右側)的內壁形成在Y軸負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19,所以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壓抵縱槽部13a在Y軸負方向側(圖17A至圖17C中的右側)的內壁。結果,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和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之間的間隔維持不變,從而使耦合狀態穩定且表現出不變的耦合強度。此外,不存在空氣層,只有由通常具有高非介電常數的諸如合成樹脂的絕緣材料製成的基座11的縱壁部17a存在於端子61-1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和端子61-4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B之間。因此,可以表現出不變的高耦合強度。
注意的是,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儘管一個膨出部19形成在基座11的縱槽部13a的與各上側耦合調整部66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相對的壁面,但是如有需要,膨出部19的數量、形成膨出部19的部位、膨出部19的膨出量等可以適宜改變。
根據本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1、導線連接器101以及其它元件的構造與根據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此外,根據本實施例的將基板連接器1與導線連接器101對接的動作與根據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動作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1包括:縱槽部13a,作為收容槽部,收容第一及第二端子61A、61B的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此外,膨出部19形成於縱槽部13a的與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和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相對的內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膨出部19從形成膨出部19的表面膨出。因此,上側耦合調整部66A、66B的耦合以及下側耦合調整部65A、65B的耦合都穩定。
接下來,將說明一第四實施例。應該注意的是,具有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相同構造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且省略其說明。另外,同樣地,將省略與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相同的動作和效果的說明。
圖18是示出根據一第四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和基板之間的關係的一立體圖。圖19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和基板之間的關係的一立體圖。圖20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的端子的佈置的一立體圖。
在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提供了關於作為所謂的直角型連接器的基板連接器1的說明,其在對基板91的橫向姿勢(即作為前後方向的X軸方向平行於基板91的表面的姿勢)安裝於基板91。在此,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關於 所謂的直立型連接器的說明,其以直立的姿勢(即作為前後方向的X軸方向垂直於基板91的表面的姿勢)安裝於基板91。
在本實施例中,通孔93形成於基板91,其中端子61的尾部68插入通孔93。注意的是,導電覆層93a形成於通孔93的內壁面和開口周圍,且導電覆層93a連接於在基板91上形成的導電跡線(未示出)。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多個通孔93成兩列、各列在Y軸方向上。而後,彼此面對的導電覆層93a作為差分信號對。就是說,多個通孔93並列設置以構造成形成基板91上的四對差分信號對。注意的是,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類似,對於端子61,各對的端子61-1和端子61-2、端子61-3和端子61-4、端子61-5和端子61-6以及端子61-7和端子61-8作為差分信號對。
此外,各尾部68具有可插入通孔93中的細長針狀或棒狀的形狀且相對基板91的表面沿X軸負方向移動以對應插入通孔93。而後,插入通孔93的尾部68優選地透過焊接等手段電連接於導電覆層93a。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一端子61A的尾部68A經由尾部偏移部621A連接於基部62A的下端(即Z軸負方向端)。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子61A的尾部68A經由寬連接部681A連接於上側耦合調整部66A的後端(即X軸負方向端)。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二端子61B的尾部68B經由尾部偏移部621B連接於基部62B的下端(即Z軸負方向端)。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端子61B的尾部68B經由寬連接部681B連接於基部62B的後端 (即X軸負方向端)。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一端子61A的尾部68A在Y軸方向上排列成一列,而與第一端子61A的尾部68A相比,多個第二端子61B的尾部68B在Y軸方向更偏Z軸負方向側的位置上排列成一列。注意的是,第一端子61A的尾部68A和第二端子61B的尾部68B也可以透過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尾部偏移部偏移。
根據本實施例的基板連接器1、導線連接器101以及其它元件的構造與根據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進一步地,根據本實施例的將基板連接器1與導線連接器101對接的動作與根據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子61A還包括:尾部68A,連接於上側耦合調整部66A的後端且沿X軸方向延伸。而第二端子61B還包括:尾部68B,連接於下側耦合調整部65B的後端且沿X軸方向延伸。第一及第二端子61A、61B的尾部68A、68B插入形成於基板91的通孔93。換句話說,基板連接器1可以是所謂的直立型連接器。
注意的是,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說明了與優選實施例及示範性實施例相關的特徵。本領域技術人員透過總結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自然會構思出處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和其精神內的各種其它的實施例、修改以及變形。

Claims (24)

  1. 一種連接器,包括一基座以及安裝於所述基座的一端子,其中,所述端子包括由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組成的對,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各包括:一接觸部,沿前後方向延伸;一上側平板部和一下側平板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連結部,沿橫向方向延伸且將所述上側平板部和所述下側平板部連結,而且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觸部與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觸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一端子的上側平板部與所述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在橫向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一端子的下側平板部與所述第二端子的下側平板部在橫向方向上相對,且所述第一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與所述第一端子的下側平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下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相反。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與所述第一端子的下側平板部和第二端子的下側平板部之間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在所述連結部處相反。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存在有多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且所述多對在橫向方向上並列設置。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存在有多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且所述多對在橫向方向上並列設置。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橫向方向上一對中的接觸部的邊緣與相鄰對中的接觸部的邊緣彼此面對。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橫向方向上一對中的接觸部的邊緣與相鄰對中的接觸部的邊緣彼此面對。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橫向方向上一對中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的表面與相鄰對中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的表面彼此面對。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橫向方向上一對中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的表面與相鄰對中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的表面彼此面對。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成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傳輸差分信號。
  10.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成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傳輸差分信號。
  11.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成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傳輸差分信號。
  12.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成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傳輸差分信號。
  13. 如請求項5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成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傳輸差分信號。
  14.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成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傳輸差分信號。
  15.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成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傳輸差分信號。
  16. 如請求項8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成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傳輸差分信號。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基座包括:一收容槽部,收容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以及膨出部形成為從所述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的與所述收容槽部的內壁相對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膨出。
  18.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基座包括:一收容槽部,收容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以及膨出部形成為從所述收容槽部的與所述上側平板部和下側平板部相對的內壁的表面膨出。
  19.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各還包括:一基部,連接於所述下側平板部的後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尾部,連接於所述基部的下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尾部的下端連接於在一基板的表面上設置的一平板狀的連接墊。
  2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各還包括:一基部,連接於所述下側平板部的後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尾部,連接於所述基部的下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尾部的下端連接於在一基板的表面上設置的一平板狀的連接墊。
  21.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各還包括:一基部,連接於所述下側平板部的後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尾部,連接於所述基部的下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尾部的下端連接於在一基板的表面上設置的一平板狀的連接墊。
  22.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還包括: 一尾部,連接於所述上側平板部的後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而所述第二端子還包括:一尾部,連接於所述下側平板部的後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尾部插入形成於所述基板的通孔。
  23.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還包括:一尾部,連接於所述上側平板部的後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而所述第二端子還包括:一尾部,連接於所述下側平板部的後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尾部插入形成於所述基板的通孔。
  24.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還包括:一尾部,連接於所述上側平板部的後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而所述第二端子還包括:一尾部,連接於所述下側平板部的後端且沿前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尾部插入形成於所述基板的通孔。
TW107110256A 2017-03-31 2018-03-26 Connector TWI649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9523 2017-03-31
JP2017069523A JP6744835B2 (ja) 2017-03-31 2017-03-3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3892A TW201843892A (zh) 2018-12-16
TWI649929B true TWI649929B (zh) 2019-02-01

Family

ID=63669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256A TWI649929B (zh) 2017-03-31 2018-03-26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4367B2 (zh)
JP (1) JP6744835B2 (zh)
CN (1) CN108695613B (zh)
TW (1) TWI6499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5946B2 (en) 2020-01-21 2022-02-08 Dish Network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ng content items to secured endpoint media device data
JP7264864B2 (ja) * 2020-12-11 2023-04-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5391A (en) * 1998-05-27 2000-04-04 Ria Electronic Albert Metz Multi-pole connecting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JP2001118642A (ja) * 1999-09-21 2001-04-27 Lucent Technol Inc 漏話補正を備えた通信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010006854A1 (en) * 1999-09-08 2001-07-05 Ryo Moriwake Pin header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2195214A (zh) * 2010-01-29 2011-09-21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TWM528532U (zh) * 2015-12-22 2016-09-11 歐品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速率插座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9694A (en) * 1992-10-23 1993-12-14 Molex Incorporated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GB9509886D0 (en) * 1995-05-16 1995-07-12 Amp Holland Modular plug for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US6083051A (en) * 1999-03-02 2000-07-0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Miniatur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483886C (zh) * 2001-11-14 2009-04-29 Fci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串扰减小
US7008250B2 (en) * 2002-08-30 2006-03-07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receptacle having a short beam and long wipe dual beam contact
US7322855B2 (en) * 2004-06-10 2008-01-29 Samtec, Inc. Array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creased signal pins with decreased ground pins
US7341493B2 (en) 2006-05-17 2008-03-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taggered contacts
US7708569B2 (en) * 2006-10-30 2010-05-04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Broadside-coupled signal pair configuration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201868615U (zh) * 2010-06-15 2011-06-1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3645075U (zh) * 2013-11-08 2014-06-11 通普康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5391A (en) * 1998-05-27 2000-04-04 Ria Electronic Albert Metz Multi-pole connecting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US20010006854A1 (en) * 1999-09-08 2001-07-05 Ryo Moriwake Pin header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01118642A (ja) * 1999-09-21 2001-04-27 Lucent Technol Inc 漏話補正を備えた通信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2195214A (zh) * 2010-01-29 2011-09-21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TWM528532U (zh) * 2015-12-22 2016-09-11 歐品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速率插座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64367B2 (en) 2018-12-25
CN108695613A (zh) 2018-10-23
TW201843892A (zh) 2018-12-16
US20180287285A1 (en) 2018-10-04
JP6744835B2 (ja) 2020-08-19
JP2018174020A (ja) 2018-11-08
CN108695613B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01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9093792B2 (en) Connector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6413121B1 (en) RJ modular connector hav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conductive trace to balance electrical couplings between terminals
US101161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469446B (zh) 卡緣連接器
JP2011138775A (ja) コネクタ装置
TWI438979B (zh) 電連接器
US20170194755A1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608780A (zh) 插座電連接器
JP2009117128A (ja) コネクタ
EP1453152B1 (en) Connector in which occurrence of crosstalk is suppressed by a ground contact
US2020016179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649929B (zh) Connector
CN101286600A (zh) 用于减少电磁干扰和/或串扰的插座连接器组件
TWM493802U (zh) 插座電連接器
US9560752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improved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JP201913380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140080362A1 (en) Connector
JP4358269B2 (ja) 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
TWM516245U (zh) 垂直式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TWI493813B (zh) 電連接器
TWI459659B (zh) 電連接器
TWI678850B (zh) 電連接器及其電路板
JP4589777B2 (ja) コネクタ
JP2012014899A (ja) 表面実装用接続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