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3748B - Laminated body - Google Patents

Laminated bod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3748B
TWI643748B TW103134153A TW103134153A TWI643748B TW I643748 B TWI643748 B TW I643748B TW 103134153 A TW103134153 A TW 103134153A TW 103134153 A TW103134153 A TW 103134153A TW I643748 B TWI643748 B TW I6437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laminated body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4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4771A (zh
Inventor
Yusaku NOMOTO
野本祐作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Co., Ltd.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Co., Ltd.,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Kurar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24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4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3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37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5/06Copolymers with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4Wear res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8Impact strength, tough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84Scratch res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具備含甲基丙烯酸樹脂的層與含聚碳酸酯的層之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少且耐衝擊性良好之積層體。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為一種積層體,其具備:由含有45~90質量%的甲基丙烯酸樹脂與10~55質量%的共聚物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與由聚碳酸酯所構成之層;該共聚物至少包含源自以下述通式(a)表示之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之結構單元及源自以下述通式(b)表示之酸酐之結構單元。
(式中:R1、R2、R3及R4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烷基。)

Description

積層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少且耐衝擊性良好之具備含甲基丙烯酸樹脂的層與含聚碳酸酯的層之積層體。
甲基丙烯酸樹脂具有優良的透明性、耐擦傷性、耐候性等。另一方面,聚碳酸酯具有優良的耐衝擊性等。具備含甲基丙烯酸樹脂的層與含聚碳酸酯的層之積層體具有優良的透明性、耐擦傷性、耐候性、耐衝擊性等,可使用於房屋的牆、家具、家電製品、電子機器、顯示裝置等的表面構件上。
上述的積層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下時,容易發生翹曲,而有在使用環境下成為問題的情況。為解決該問題,已知有一種積層體,其具備:由具有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與選自甲基丙烯酸單元、丙烯酸單元、順丁烯二酸酐單元、經N-取代或未經N-取代之順丁烯二醯亞胺單元、戊二酸酐結構單元及戊二醯亞胺結構單元中之單元且玻璃轉移溫度為110℃以上之甲基丙烯酸樹脂所構成之層與由聚碳酸酯所構成之層(參閱專利文獻1)。然而,相較於以往的積層體,該積層體有著耐衝擊性低之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48416號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少且耐衝擊性良好之具備含甲基丙烯酸樹脂的層與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之積層體。
本發明為達成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種積層體,其具備:由含有45~90質量%的甲基丙烯酸樹脂、與10~55質量%的至少包含源自以下述通式(a)表示之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以下稱為「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a)」)之結構單元及源自以下述通式(b)表示之酸酐(以下稱為「酸酐(b)」)之結構單元之共聚物(以下稱為「SMA樹脂」)之樹脂組成物(以下稱為「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之層;與由聚碳酸酯所構成之層。
(式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烷基。)
(式中:R3及R4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烷基。)
本發明之積層體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少且耐衝擊性為良好。
[實施發明之形態]
[樹脂組成物(1)]
下面針對樹脂組成物(1)進行說明。
樹脂組成物(1)含有甲基丙烯酸樹脂與SMA樹脂。
樹脂組成物(1)中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的含量為45~90質量%之範圍,較佳為65~85質量%之範圍,更佳為68~82質量%之範圍。本發明之積層體係藉由樹脂組成物(1)中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的含量為45質量%以上,而成為透明性、耐擦傷性、耐候性等優良者,藉由為90質量%以下,而能夠抑制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
上述甲基丙烯酸樹脂為含有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結構單元之樹脂。
就該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下稱為「MMA」)、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 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等甲基丙烯酸烷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庚酯、甲基丙烯酸環辛酯、甲基丙烯酸三環[5.2.1.02,6]癸-8-基酯(以下稱為「TCDMA」)等甲基丙烯酸環烷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甲基丙烯酸芳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甲基丙烯酸芳烷酯等,從易獲得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MMA、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及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最佳為MMA。甲基丙烯酸樹脂中之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結構單元的含量較佳為90質量%以上,更佳為95質量%以上,再更佳為98質量%以上,其亦可僅為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結構單元。
又,從耐熱性的觀點來看,上述甲基丙烯酸樹脂係以含有90質量%以上的源自MMA的結構單元為佳,更佳為含有95質量%以上的源自MMA的結構單元,再更佳為含有98質量%以上的源自MMA的結構單元,其亦可僅為源自MMA的結構單元。
又,上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可含有源自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其他單體之結構單元,就該其他單體而言,可列舉丙烯酸甲酯(以下稱為「MA」)、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三級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 己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2-羥乙酯、丙烯酸-2-羥丙酯、丙烯酸-4-羥丁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丙烯酸-3-甲氧基丁酯、丙烯酸三氟甲酯、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五氟乙酯、丙烯酸環氧丙酯、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甲苯甲醯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異莰酯、丙烯酸-3-二甲基胺基乙酯等丙烯酸酯,從易獲得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MA、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三級丁酯等丙烯酸酯,更佳為MA及丙烯酸乙酯,最佳為MA。甲基丙烯酸樹脂中之源自此等其他單體的結構單元的含量總計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再更佳為2質量%以下。
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係可藉由聚合上述之甲基丙烯酸酯及為任意成分之其他單體而得到,在這樣的聚合中,使用多種單體時,通常在混合該多種單體來調製單體混合物後,供予聚合。聚合方法並沒有特殊的限制,但從生產性的觀點來看,以使用塊狀聚合法、懸浮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等方法進行自由基聚合為佳。
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下稱為「Mw」)較佳為40,000~500,000,藉由該Mw為40,000以上,本發明之積層體會具有優良的耐擦傷性、耐熱性,藉由為500,000以下,樹脂組成物(1)會具有優良的成形加工性,能提高本發明之積層體的生產性。
還有,在本說明書中,Mw是指使用凝膠滲透層析術(GPC)所測定的標準聚苯乙烯換算值。
樹脂組成物(1)中的SMA樹脂的含量為10~55質量%之範圍,較佳為15~35質量%之範圍,更佳為18~32質量%之範圍。本發明之積層體係藉由樹脂組成物(1)中的SMA樹脂的含量為10質量%以上而能夠抑制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藉由為55質量%以下,而具有優良的耐衝擊性。
上述SMA樹脂為至少包含源自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a)的結構單元與源自酸酐(b)的結構單元之共聚物。
就通式(a)中的R1及R2以及通式(b)中的R3及R4各自獨立表示的烷基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等碳數12以下的烷基,更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等碳數4以下的烷基。
就R1而言,較佳為氫原子、甲基、乙基及三級丁基。就R2、R3、R4而言,較佳為氫原子、甲基及乙基。
上述SMA樹脂中的源自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a)的結構單元的含量較佳為50~85質量%之範圍,更佳為65~82質量%,再更佳為68~80質量%之範圍。若該含量為50~85質量%之範圍,則SMA樹脂與甲基丙烯酸樹 脂的相溶性會提高,樹脂組成物(1)會具有優良的透明性。
就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a)而言,可列舉例如: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4-乙基苯乙烯、4-三級丁基苯乙烯等核經烷基取代之苯乙烯(nuclear alkyl substituted styrene);α-甲基苯乙烯、4-甲基-α-甲基苯乙烯等經α-烷基取代之苯乙烯,從易獲得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苯乙烯。此等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a)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多種。
上述SMA樹脂中之源自酸酐(b)的結構單元的含量較佳為15~4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18~35質量%之範圍,再更佳為20~32質量%之範圍。若該含量為15~40質量%之範圍,則樹脂組成物(1)會具有優良的耐熱性與透明性。
就酸酐(b)而言,可列舉例如:順丁烯二酐、甲基順丁烯二酐、二甲基順丁烯二酐等,從易獲得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順丁烯二酐。此等酸酐(b)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多種。
上述SMA樹脂亦可具有源自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a)及酸酐(b)以外的其他單體之結構單元。就該其他單體而言,可列舉MMA、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 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庚酯、甲基丙烯酸環辛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甲基丙烯酸酯;MA、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三級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2-羥乙酯、丙烯酸-2-羥丙酯、丙烯酸-4-羥丁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丙烯酸-3-甲氧基丁酯、丙烯酸三氟甲酯、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五氟乙酯、丙烯酸環氧丙酯、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甲苯甲醯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異莰酯、丙烯酸-3-二甲基胺基乙酯等丙烯酸酯。此等其他單體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多種。SMA樹脂中之該源自其他單體的結構單元的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再更佳為2質量%以下。
上述SMA樹脂係藉由將上述之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a)及酸酐(b)以及為任意成分的其他單體聚合而得到。在這樣的聚合中,通常在將使用的單體混合來調製單體混合物後,供予聚合。聚合方法並沒有特殊的限制,但從生產性的觀點來看,以使用塊狀聚合法、溶液聚合法等方法進行自由基聚合為佳。
上述SMA樹脂的Mw較佳為40,000~300,000之範圍,藉由該Mw為40,000以上,本發明之積層體會具有優良的耐擦傷性、耐衝擊性,藉由為300,000以下,樹脂組成物(1)會具有優良的成形加工性,並可提高本發明 之積層體的生產性。
樹脂組成物(1)含有的甲基丙烯酸樹脂與SMA樹脂之質量比(甲基丙烯酸樹脂/SMA樹脂)從抑制積層體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透明性、耐候性、耐衝擊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45/55~90/10之範圍,更佳為65/35~85/15之範圍,再更佳為68/32~82/18之範圍。
樹脂組成物(1)係混合上述之甲基丙烯酸樹脂與SMA樹脂而得到。該混合係可使用例如:熔融混合法、溶液混合法等。在熔融混合法中,係使用例如:單軸或多軸混練機、開放式輥(open roll)、密閉式混煉機、捏揉機等熔融混練機,並視需要地在氮氣、氬氣、氦氣等不活性氣體環境下進行熔融混練。在溶液混合法中,係將甲基丙烯酸樹脂與SMA樹脂溶解混合於甲苯、四氫呋喃、甲基乙基酮等有機溶媒中。
樹脂組成物(1)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亦可含有甲基丙烯酸樹脂與SMA樹脂以外的其他聚合物。就該其他聚合物而言,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醯胺、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酯、聚碸、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縮醛等熱塑性樹脂;苯酚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矽氧樹脂、環氧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等。此等其他聚合物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多種。
樹脂組成物(1)中之此等其他聚合物的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再更佳為2質量%以下。
樹脂組成物(1)亦可視需要地含有各種添加劑,就該添加劑而言,可列舉例如:抗氧化劑、抗熱劣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潤滑劑、脫模劑、高分子加工助劑、抗靜電劑、阻燃劑、染料/顏料、光擴散劑、消豔劑、耐衝擊性改質劑、螢光體等。此等添加劑的含量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可適當地設定,相對於100質量份的樹脂組成物(1)而言,舉例來說,抗氧化劑的含量較佳設為0.01~1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較佳設為0.01~3質量份,光穩定劑的含量較佳設為0.01~3質量份,潤滑劑的含量較佳設為0.01~3質量份,染料/顏料的含量較佳設為0.01~3質量份。
使樹脂組成物(1)含有其他聚合物及/或添加劑時,可在聚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或SMA樹脂時添加,可在混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及SMA樹脂時添加,亦可進一步在混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及SMA樹脂後添加。
樹脂組成物(1)的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20~160℃之範圍,更佳為130~155℃之範圍,再更佳為140~150℃之範圍。藉由玻璃轉移溫度在120~160℃之範圍,能夠抑制本發明所得到之積層體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
還有,本說明書中的玻璃轉移溫度是指使用微差掃描熱量計,以升溫速度10℃/分鐘測定,使用中點法計算時的溫度。
樹脂組成物(1)的熔融流動速率(以下稱為「MFR」)較佳為1~10g/10分鐘之範圍,更佳為1.5~7g/10 分鐘之範圍,再更佳為2~4g/10分鐘。MFR若在1~10g/10分鐘之範圍內,則加熱熔融成形的穩定性良好。
還有,本說明書中之樹脂組成物(1)的MFR是指使用熔融指數測定儀,在溫度230℃、3.8kg負重下測定的值。
[聚碳酸酯]
本發明之積層體中使用的聚碳酸酯較佳為將二元酚與碳酸酯前驅物共聚合而得到。
就上述二元酚而言,可列舉2,2-雙(4-羥苯基)丙烷(通稱雙酚A)、1,1-雙(4-羥苯基)乙烷、1,1-雙(4-羥苯基)環己烷、2,2-雙(3-甲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5-二甲基-4-羥苯基)丙烷、雙(4-羥苯基)硫醚、雙(4-羥苯基)碸等,其中較佳為雙酚A。此等的二元酚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多種。
就上述碳酸酯前驅物而言,可列舉光氣等羰基鹵化物(carbonyl halide)、碳酸二苯酯等碳酸酯、二元酚的二鹵甲酸酯等鹵甲酸酯等。此等的碳酸酯前驅物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多種。
上述聚碳酸酯之製造方法並沒有特殊的限制,可列舉例如:使二元酚的水溶液與碳酸酯前驅物的有機溶媒溶液在界面反應之界面聚合法或使二元酚與碳酸酯前驅物在高溫、減壓、無溶媒條件下反應之酯交換法等。
上述聚碳酸酯的Mw較佳為10,000~100,000之範圍,更佳為20,000~70,000之範圍。藉由該Mw為 10,000以上,本發明之積層體會具有優良的耐衝擊性、耐熱性,藉由為100,000以下,聚碳酸酯會具有優良的成形加工性,能夠提高本發明之積層體的生產性。
上述聚碳酸酯亦可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其他聚合物。就該其他聚合物而言,能夠使用與前述之樹脂組成物(1)可含有的其他聚合物相同者。此等其他聚合物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多種。
聚碳酸酯中之此等其他聚合物的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再更佳為2質量%以下。
上述聚碳酸酯亦可視需要地含有各種添加劑,就添加劑而言,能夠使用與前述之樹脂組成物(1)可含有的添加劑相同者。此等添加劑的含量能夠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適當地設定,相對於100質量份的聚碳酸酯而言,抗氧化劑的含量較佳為0.01~1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較佳為0.01~3質量份,光穩定劑的含量較佳為0.01~3質量份,潤滑劑的含量較佳為0.01~3質量份,染料/顏料的含量較佳為0.01~3質量份。
使上述聚碳酸酯含有其他聚合物及/或添加劑時,可在將二元酚與碳酸酯前驅物共聚合時添加,或亦可在結束這樣的共聚合後添加並熔融混練。
上述聚碳酸酯的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30~160℃之範圍,更佳為135~155℃之範圍,再更佳為140~150℃之範圍。藉由玻璃轉移溫度為130~160℃之範圍,能夠抑制本發明之積層體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
上述聚碳酸酯的MFR較佳為1~30g/10分鐘之範圍,更佳為3~20g/10分鐘之範圍,再更佳為5~10g/10分鐘之範圍。MFR若在1~30g/10分鐘之範圍內,則加熱熔融成形的穩定性良好。
還有,本說明書中之聚碳酸酯的MFR是指使用熔融指數測定儀,在溫度300℃、1.2kg負重下的條件下進行測定而得者。
上述聚碳酸酯係可使用市售品,能夠較佳地使用例如:住化Styron Polycarbonate股份有限公司製「CALIBRE(註冊商標)」、三菱Engineering-Plastics股份有限公司製「Iupilon/NOVAREX(註冊商標)」、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TARFLON(註冊商標)」、帝人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Panlite(註冊商標)」等。
[積層體]
本發明之積層體可具有多層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及/或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
本發明之積層體除了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及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以外,亦可具有由其他樹脂所構成的層(其他樹脂層)。就該其他樹脂層所含的樹脂而言,可列舉樹脂組成物(1)及聚碳酸酯以外的各種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樹脂;能量線硬化樹脂等。
就上述之其他樹脂層而言,可列舉耐擦傷層、抗靜電層、防汙層、摩擦減少層、防眩層、抗反射層、黏著層、衝擊強度賦予層等。
此等其他樹脂層可為1層,亦可為多層。又, 此等其他樹脂層為多層時,彼此可包含相同的樹脂,亦可包含不同的樹脂。在本發明之積層體中,該其他樹脂層的配置順序並沒有特殊的限制,可以是表面,也可以是內層。
從在維持優良的外觀的同時生產性良好地製造的觀點來看,本發明之積層體的厚度較佳為0.03~5.0mm之範圍,更佳為0.05~4.0mm,再更佳為0.1~3.0mm之範圍。
本發明之積層體中之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的厚度較佳為0.01~0.5mm之範圍,更佳為0.015~0.3mm之範圍,再更佳為0.02~0.1mm之範圍。該厚度若小於0.01mm,則有耐擦傷性及耐候性不足的情況。又,若超過0.5mm,則有耐衝擊性不足的情況。
本發明之積層體中的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的厚度較佳為0.02~4.9mm之範圍,更佳為0.035~3.9mm之範圍,再更佳為0.08~2.9mm之範圍。該厚度若小於0.02mm,則有耐衝擊性不足的情況。又,若超過4.9mm,則有生產性下降的情況。
在本發明之積層體僅具有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及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的情況下,將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標記為(1)、將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標記為(2)時,就本發明之積層體的積層順序而言,可列舉(1)-(2);(1)-(2)-(1);(2)-(1)-(2);(1)-(2)-(1)-(2)-(1)等,從提高耐擦傷性的觀點來看,以(1)-(2);(1)-(2)-(1);(1)-(2)-(1)-(2)-(1)等之至少其中一方的表面為由樹脂 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之方式進行積層為佳。
又,在本發明之積層體具有其他樹脂層的情況下,將該其他樹脂層標記為(3)時,就本發明之積層體的積層順序而言,可列舉(1)-(2)-(3);(3)-(1)-(2);(3)-(1)-(2)-(3);(3)-(1)-(2)-(1)-(3);(1)-(2)-(3)-(2)-(1)等。
舉例來說,在(3)為耐擦傷層的情形下,將耐擦傷層標記為(3’)時,該本發明之積層體的積層順序係以(3’)-(1)-(2);(3’)-(1)-(2)-(3’)、(3’)-(1)-(2)-(1)-(3’)等之至少其中一方的表面為耐擦傷層之方式進行積層為佳。
又,在本發明之積層體除了(3)以外還具有與(3)相異之其他樹脂層的情形下,將該與(3)相異之其他樹脂層標記為(4)時,就本發明之積層體的積層順序而言,可列舉(1)-(2)-(3)-(4);(4)-(3)-(1)-(2);(4)-(3)-(1)-(2)-(3);(4)-(1)-(2)-(3);(4)-(3)-(1)-(2)-(3)-(4);(4)-(3)-(1)-(2)-(1)-(3)-(4)等。
舉例來說,在(3)為耐擦傷層而(4)為抗反射層的情況下,將抗反射層標記為(4’)時,以(4’)-(3’)-(1)-(2);(4’)-(3’)-(1)-(2)-(3’);(4’)-(3’)-(1)-(2)-(3’)-(4’);(4’)-(3’)-(1)-(2)-(1)-(3’)-(4’)等之順序進行積層為佳。
從抑制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之觀點來看,本發明之積層體係以作成成為與厚度方向對稱之積層順序為佳,而且以成為亦與各層的厚度對稱為更佳。
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並沒有特殊的限制,但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與由聚碳酸酯所構成 的層之積層通常以透過多層成形來進行為佳。就多層成形而言,可列舉多層擠壓成形、多層吹氣成形、多層壓製成形、多色射出成形、嵌入射出成形等貼合成形法等,從生產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多層擠壓成形。
就進一步積層其他樹脂層之方法而言,可列舉與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及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一起使用前述的方法進行多層成形之方法、在事先製作之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或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的表面上塗布流動性的其他樹脂並乾燥或硬化之方法、在事先製作之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或聚碳酸酯的表面上隔著黏著層而貼合之方法等。
多層擠壓成形的方法並沒有特殊的限定,可較佳採用熱塑性樹脂的多層積層體的製造所使用之周知的多層擠壓成形法,更加適合的是透過具備有平坦的T字模與表面經鏡面拋光的拋光輥子之裝置加以成形。
就此情況下的T字模的方式而言,可採用:在流入T字模前將加熱熔融狀態的樹脂組成物(1)及聚碳酸酯積層之進料塊(feed block)方式、在T字模內部積層樹脂組成物(1)及聚碳酸酯之多歧管(multimanifold)方式等。從提高構成積層體之各層間的界面的平滑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多歧管方式。
樹脂組成物(1)及聚碳酸酯係以在多層成形前使用過濾器進行熔融過濾為佳。藉由使用經熔融過濾的各樹脂組成物來進行多層成形,能夠得到起因於異物或凝膠之缺點少的積層體。所使用的過濾器的濾材並沒 有特殊的限定,可透過使用溫度、黏度、過濾精度而適當地選擇,可使用例如:由聚丙烯、棉、聚酯、嫘縈、玻璃纖維等構成的不織布;含浸苯酚樹脂之纖維素薄膜;金屬纖維不織布燒結薄膜;金屬粉末燒結薄膜;金屬絲網;或組合此等來使用。其中,從耐熱性及耐久性的觀點來看,以積層多片金屬纖維不織布燒結薄膜來使用為佳。
前述過濾器的過濾精度並沒有特殊的限制,但較佳為30μm以下,更佳為10μm以下,再更佳為5μm以下。
以下就由其他樹脂組成物所構成的層的1例,針對耐擦傷層進行詳細的說明。
在本說明書中,耐擦傷層是指在JIS-K5600-5-4所規定的鉛筆刮痕試驗下顯示「3H」以上的硬度之層。較佳為顯示「4H」以上的硬度之層。耐擦傷層係以設置於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的表面為佳。
耐擦傷層的厚度較佳為2~10μm,更佳為3~8μm,再更佳為4~7μm。藉由厚度為2μm以上而有能夠保持耐擦傷性的傾向,藉由厚度為10μm以下而有積層體的耐衝擊性變優異的傾向。
耐擦傷層通常是藉由將由單體、寡聚物、樹脂等所構成之流動性的硬化性組成物塗布於其他層(例如: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或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的表面上使其硬化而能形成。此等之硬化性組成物係例如為藉由熱而硬化之熱硬化性組成物或使用電子束、 放射線、紫外線等能量線而硬化之能量線硬化性組成物。
就熱硬化性組成物而言,可列舉例如:含有苯酚樹脂、尿素樹脂、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胍胺樹脂、不飽和聚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環氧樹脂、胺基醇酸樹脂、三聚氰胺-尿素共縮合樹脂、矽樹脂、聚矽氧烷樹脂等之組成物。
此等熱硬化性組成物亦可視需要地含有例如:交聯劑、聚合起始劑等硬化劑、聚合促進劑等。就硬化劑而言,通常會使用異氰酸酯、有機磺酸等於聚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中,使用胺於環氧樹脂中,使用過氧化甲基乙基酮等過氧化物、偶氮雙異丁酯等自由基起始劑於不飽和聚酯系樹脂中。
就能量線硬化性組成物而言,可列舉例如:含有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等聚合性不飽和鍵、硫醇基、或環氧基的寡聚物及/或單體之組成物,從提高高耐擦傷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含有具有多個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的寡聚物及/或單體之組成物。
能量線硬化性組成物亦可含有光聚合起始劑及/或光增感劑,就該光聚合起始劑而言,可列舉苯偶姻甲基醚、苯乙酮、3-甲基苯乙酮、二苯基酮、4-氯二苯基酮等羰基化合物;單硫化四甲胺硫甲醯基、二硫化四甲胺硫甲醯基等硫化合物;氧化-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苯甲醯基二乙氧基膦等,就光增感劑而言,可列舉正丁胺、三乙胺、三正丁基膦等。
在硬化性組成物中,此等硬化性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30~10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40~95質量%之範圍,再更佳為50~95質量%之範圍。此等的硬化性化合物係可各自單獨使用,亦可併用複數種。
硬化性組成物亦可視需要地適當含有單官能單體;有機溶劑;調平劑、抗結塊劑、分散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抗氧化劑、消泡劑、增稠劑、潤滑劑、抗靜電劑、防汙劑、防霧劑、填料、觸媒等添加劑。此等添加劑的含量能夠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適當地設定。
就上述之硬化性組成物的塗布方法而言,可列舉旋轉塗布法、浸漬塗布法、噴灑塗布法、斜板式塗布法(slide coating)、棒塗布法、輥塗布法、照相凹版塗布法、彎液面塗布法(meniscus coating)、膠版印刷法、網版印刷法等。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等更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等。
後述製造例所得到的樹脂組成物、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的積層體、以及參考例所得到的薄片之評定係使用以下的方法來進行。
[玻璃轉移溫度]
將參考例所得到的薄片在減壓下(1kPa),於80℃進行乾燥24小時後,切出10mg的試片,以鋁鍋密封,使用微差掃描熱量計(「DSC-50」、Rigaku股份有限公司製) ,進行30分鐘以上的氮取代後,在10ml/分鐘的氮氣氣流中,暫且以20℃/分鐘的速度從25℃升溫至200℃,保持10分鐘,冷卻至25℃(1次掃描)。接著,以10℃/分鐘的速度升溫至200℃(2次掃描),以中點法計算玻璃轉移溫度。
[飽和吸水率]
使將參考例所得到的薄片切成一邊50mm的正方形而製作的試片在減壓下(1kPa)於80℃乾燥24小時後,在溫度23℃、相對濕度50%的乾燥器中放置冷卻後,立刻測定質量作為初期質量。接著,將該試片浸漬在23℃的蒸餾水中,隨時間經過來測定質量,使用不再觀察到質量變化時的質量(吸水質量),藉由下式算出飽和吸水率。
飽和吸水率(%)=[(吸水質量-初期質量)/初期質量]×100
[耐衝擊性]
將參考例所得到的薄片以及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的積層體分別切成短邊70mm、長邊110mm的長方形而製作試片。對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積層體,在垂直於擠壓流動方向的方向上切出短邊,在平行於擠壓流動方向的邊上切出長邊。接著,在具有短邊為50mm、長邊為90mm之長方形的開口部之底座上以雙面膠帶固定,使得試片及底座的開口部的長邊、短邊分別成為平行,且使試片的中心與開口部的中心為一致。此時,對由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的積層體所製作的試片,以底座與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相對向的方式進行固定。
接著,於試片的中央部使直徑30mm、質量112g的鋼球從10cm的垂直高度自由落下,以肉眼觀察有無凹痕、裂痕、斷裂、模糊、白化等外觀變化。進一步每10cm增加使鋼球自由落下的高度,重複進行同樣的觀察,以產生外觀變化的高度-10cm,也就是以未產生外觀變化的最高高度作為耐衝擊性的指標並記錄。
[總光線穿透率]
使用分光色差計SE5000日本電色工業(股)製,依據JIS-K7361所記載之方法來測定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積層體。
[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變化量]
以相對於擠壓流動方向為垂直的方向為短邊、相對於擠壓流動方向為平行的方向為長邊之方式,將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積層體切成長方形而製作短邊30mm、長邊150mm的試片後,經放置於溫度2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72小時後,所有的試片沿著長邊,以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或其代替使用之由甲基丙烯酸樹脂(A)、樹脂組成物(1’)或甲基丙烯酸樹脂(X)所構成的層)為外側,以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為內側,稍微產生弓形的翹曲。以該已產生弓形翹曲的試片的兩端與表面平板接觸的方式(即,試片成為向上凸起的形狀,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在上側方向,由聚碳酸酯所構成的層在下側方向)放置在表面平板上,使用間隙規測定試片與表面平板之間的間隙的最大值後,皆為0.05mm,以此數值為初期的翹曲量。
接著,在設定成溫度85℃、相對濕度85%的環境試驗機中吊掛以夾子夾住短邊側的試片,在此狀態下放置24小時。之後,放冷至23℃,以同樣方法測定試片與表面平板之間的間隙的最大值,將與初期翹曲量的差作為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變化量以進行評定。
[鉛筆刮痕硬度]
使用桌上移動式鉛筆刮痕試驗機(型號P)(東洋精機公司製)進行測定。一面以角度相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的積層體之由樹脂組成物(1)所構成的層(或其代替使用之由甲基丙烯酸樹脂(A)、樹脂組成物(1’)或甲基丙烯酸樹脂(X)所構成的層)的表面為45度且負重750g壓下鉛筆芯,一面確認有無刮痕的傷痕。鉛筆芯的硬度依序增加,以比產生傷痕的時點還要軟1個程度的芯的硬度為鉛筆刮痕硬度。
(製造例1)
將20質量份的SMA樹脂(POLYSCOPE公司製、商品名:XIRAN26080、順丁烯二酐含量26質量%)與80質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樹脂(藉由自由基聚合使以質量比計為98.9:1.1的MMA與MA進行無規共聚合而成之共聚物、Mw=90,000、以下稱為「甲基丙烯酸樹脂(A)」、將組成顯示於表2)供給至雙軸擠壓機的進料斗,在料筒溫度230℃下熔融混練並擠壓成形,得到丸粒狀的樹脂組成物(以下稱為「樹脂組成物(1-1)」)。將組成顯示於表1。還有,使用熔融指數測定儀在溫度230℃、3.8kg負重下測定之樹脂組成物(1-1)的MFR為3.2g/10分鐘。
(製造例2)
將30質量份的SMA樹脂(POLYSCOPE公司製、商品名:XIRAN26080、順丁烯二酐含量26質量%)與70質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樹脂(A)供給至雙軸擠壓機的進料斗,在料筒溫度230℃下熔融混練並擠壓成形,得到丸粒狀的樹脂組成物(以下稱為「樹脂組成物(1-2)」)。將組成顯示於表1。還有,使用熔融指數測定儀在溫度230℃、3.8kg負重下測定之樹脂組成物(1-2)的MFR為3.4g/10分鐘。
(製造例3)
將30質量份的SMA樹脂(POLYSCOPE公司製、商品名:XIRAN23110、順丁烯二酐含量23質量%)與70質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樹脂(A)供給至雙軸擠壓機的進料斗,在料筒溫度230℃下熔融混練並擠壓成形,得到丸粒狀的樹脂組成物(以下稱為「樹脂組成物(1-3)」)。將組成顯示於表1。還有,使用熔融指數測定儀在溫度230℃、3.8kg負重下測定之樹脂組成物(1-3)的MFR為2.6g/10分鐘。
(製造例4)
將50質量份的SMA樹脂(POLYSCOPE公司製、商品名:XIRAN26080、順丁烯二酐含量26質量%)與50質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樹脂(A)供給至雙軸擠壓機的進料斗,在料筒溫度230℃下熔融混練並擠壓成形,得到丸粒狀的樹脂組成物(以下稱為「樹脂組成物(1-4)」)。將組成顯示於表1。還有,使用熔融指數測定儀在溫度230℃、3.8kg負重下測定之樹脂組成物(1-4)的MFR為3.8g/10分鐘。
(製造例5)
將70質量份的SMA樹脂(POLYSCOPE公司製、商品名:XIRAN26080、順丁烯二酐含量26質量%)與30質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樹脂(A)供給至雙軸擠壓機的進料斗,在料筒溫度230℃下熔融混練並擠壓成形,得到丸粒狀的樹脂組成物(以下稱為「樹脂組成物(1’)」)。將組成顯示於表1。還有,使用熔融指數測定儀在溫度230℃、3.8kg負重下測定之樹脂組成物(1’)的MFR為4.5g/10分鐘。
(製造例6)
在高壓釜中加入包含63質量份的MMA、35質量份的TCDMA、2質量份的MA、0.06質量份的偶氮雙異丁腈、0.01質量份的1,1-雙(三級丁過氧)環己烷、0.2質量份的正辛基硫醇之單體混合物、水、分散劑穩定劑、pH調整劑等。一面攪拌高壓釜內,一面加熱至70℃,在70℃下攪拌150分鐘後,進一步在120℃下保持60分鐘而進行聚合。將聚合反應液冷卻至室溫,藉由過濾來分離固體成分後,以水洗淨,於80℃進行熱風乾燥24小時。接著,將該固體成分供給至雙軸擠壓機的進料斗,在料筒溫度230℃下熔融混練並擠壓成形,得到丸粒狀的甲基丙烯酸樹脂(以下稱為「甲基丙烯酸樹脂(X)」)。將樹脂組成顯示於表2。還有,使用熔融指數測定儀在溫度230℃、3.8kg負重下測定之甲基丙烯酸樹脂(X)的MFR為2.1g/10分鐘。
[實施例1]
在軸徑50mm的單軸擠壓機中連續投入聚碳酸酯(住化Styron Polycarbonate股份有限公司製「CALIBRE 300-8」、Mw=50,000、玻璃轉移溫度=150℃、在溫度300℃、 1.2kg負重下的MFR=6.7g/10分鐘)的丸粒,在料筒溫度280℃、吐出量30kg/小時的條件下以熔融狀態擠出。另一方面,在軸徑30mm的單軸擠壓機中連續投入樹脂組成物(1-1)的丸粒,在料筒溫度220℃、吐出量2kg/小時的條件下以熔融狀態擠出。將該熔融狀態的聚碳酸酯與樹脂組成物(1-1)導入至接合段(junction block),以設定成250℃的多歧管進行積層,擠壓成形成薄片狀,製造由厚度60μm的由樹脂組成物(1-1)所構成之層與厚度940μm的由聚碳酸酯所構成之層的2層所形成之厚度1000μm的積層體。將該積層體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3。
[實施例2]
除了使用樹脂組成物(1-2)來代替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1-1)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積層體。將該積層體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3。
[實施例3]
除了使用樹脂組成物(1-3)來代替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1-1)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積層體。將該積層體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3。
[實施例4]
除了使用樹脂組成物(1-4)來代替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1-1)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積層體。將該積層體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3。
[比較例1]
除了使用甲基丙烯酸樹脂(A)來代替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1-1)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積層體。將該 積層體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3。
[比較例2]
除了使用樹脂組成物(1’)來代替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1-1)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積層體。將該積層體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3。
[比較例3]
除了使用甲基丙烯酸樹脂(X)來代替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1-1)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積層體。將該積層體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3。
[參考例1]
將樹脂組成物(1-1)放入短邊110mm、長邊150mm的長方形狀的模具架中,以180℃、50kg/cm2壓製5分鐘,製作厚度3mm、短邊110mm、長邊150mm的薄片。將該薄片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4。
[參考例2]
除了將樹脂組成物(1-1)換成樹脂組成物(1-2)以外,係與參考例1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薄片。將該薄片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4。
[參考例3]
除了將樹脂組成物(1-1)換成樹脂組成物(1-3)以外,係與參考例1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薄片。將該薄片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4。
[參考例4]
除了將樹脂組成物(1-1)換成樹脂組成物(1-4)以外,係與參考例1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薄片。將該薄片的評定 結果顯示於表4。
[參考例5]
除了將樹脂組成物(1-1)換成甲基丙烯酸樹脂(A)以外,係與參考例1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薄片。將該薄片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4。
[參考例6]
除了將樹脂組成物(1-1)換成樹脂組成物(1’)以外,係與參考例1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薄片。將該薄片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4。
[參考例7]
除了將樹脂組成物(1-1)換成甲基丙烯酸樹脂(X)以外,係與參考例1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薄片。將該薄片的評定結果顯示於表4。
與由甲基丙烯酸樹脂(A)構成的薄片(參考例5)相比,本發明之積層體中使用之由樹脂組成物(1)或樹脂組成物(1’)構成的薄片(參考例1~4、6)係與由共聚合TCDMA而成的甲基丙烯酸樹脂(X)構成的薄片(參考例7)相同,其玻璃轉移溫度高、飽和吸水率低。該由樹脂組成物(1)構成的薄片的高玻璃轉移溫度及低飽和吸水率推定是起因於本發明之積層體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的抑制。
另一方面,與由甲基丙烯酸樹脂(A)構成的薄片(參考例5)相比,由樹脂組成物(1)或(1’)構成的薄片(參考例1~4、6)係與由甲基丙烯酸樹脂(X)構成的薄片(參考例7)相同,其耐衝擊性下降。
然而,在顯示於表3之本發明之積層體(實施例1~4)中,與使用一般的甲基丙烯酸樹脂之甲基丙烯酸樹脂(A)來代替樹脂組成物(1)而成之積層體(比較例1)相比,翹曲變化量大幅變少,且幾乎未觀察到耐衝擊性的下降。再者,更驚人的是在本發明之積層體中,尤其是在實施例1~3之積層體中,完全未觀察到耐衝擊性的下降。又,總光線穿透率、鉛筆刮痕硬度亦與比較例1同等。
相對於此,與使用甲基丙烯酸樹脂(A)而成之積層體(比較例1)相比,使用SMA樹脂的含量更高的樹脂組成物(1’)來代替樹脂組成物(1)而成之積層體(比較例2)與使用甲基丙烯酸樹脂(X)來代替樹脂組成物(1)而成之積層體(比較例3)的耐衝擊性皆大幅下降。
像這樣,本發明之積層體不會使以往的甲基丙烯酸樹脂(A)與聚碳酸酯之積層體的各種性能下降,且能夠改善翹曲變化量。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積層體具有在高溫高濕下的翹曲的發生少、耐衝擊性優良之特徵,在使用於顯示裝置等的表面等之方面上為合適。

Claims (3)

  1. 一種積層體,其具備:由含有45~90質量%的甲基丙烯酸樹脂與10~55質量%的共聚物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與由聚碳酸酯所構成之層,該甲基丙烯酸樹脂具有98質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該共聚物至少包含源自以下述通式(a)表示之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之結構單元及源自以下述通式(b)表示之酸酐之結構單元,且該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0,000~300,000;式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烷基;式中:R3及R4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烷基。
  2. 如請求項1之積層體,其中該共聚物含有50~85質量%的源自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a)的結構單元且含有15~40質量%的源自酸酐(b)的結構單元。
  3.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體,其在至少其中一方的表面上進一步具備耐擦傷性層。
TW103134153A 2013-10-02 2014-10-01 Laminated body TWI6437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7103 2013-10-02
JP2013207103 2013-10-02
JP2013-240891 2013-11-21
JP2013240891 2013-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4771A TW201524771A (zh) 2015-07-01
TWI643748B true TWI643748B (zh) 2018-12-11

Family

ID=5277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4153A TWI643748B (zh) 2013-10-02 2014-10-01 Laminated body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30950B2 (zh)
TW (1) TWI643748B (zh)
WO (1) WO2015050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15088A1 (en) * 2014-03-07 2017-01-19 Kuraray Co., Ltd. Laminate
JP6693041B2 (ja) * 2014-07-14 2020-05-13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6679562B2 (ja) * 2015-02-20 2020-04-15 株式会社クラレ 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積層体
CN107531037B (zh) * 2015-03-31 2019-10-0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叠层体
KR102516911B1 (ko) 2015-08-18 2023-03-31 주식회사 쿠라레 수지 조성물, 성형품 및 적층체
WO2018084068A1 (ja) * 2016-11-01 2018-05-11 デンカ株式会社 加飾フィルム
JP2019219622A (ja) * 2018-06-22 2019-12-26 株式会社クラレ 光拡散性複層樹脂板
JP2019219623A (ja) * 2018-06-22 2019-12-26 株式会社クラレ 光拡散性複層樹脂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8913A (ja) * 2007-03-29 2008-11-06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
CN101786358A (zh) * 2009-01-22 2010-07-28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树脂层叠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9002B2 (ja) * 2006-02-14 2012-02-29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層転写シート
JP5186983B2 (ja) * 2008-04-04 2013-04-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の用途
JP6530583B2 (ja) * 2013-03-13 2019-06-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積層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耐擦傷性樹脂積層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8913A (ja) * 2007-03-29 2008-11-06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
CN101786358A (zh) * 2009-01-22 2010-07-28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树脂层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50051A1 (ja) 2015-04-09
JPWO2015050051A1 (ja) 2017-03-09
JP6430950B2 (ja) 2018-11-28
TW201524771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3748B (zh) Laminated body
JP6470255B2 (ja) 積層体
US9731481B2 (en)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JP6571528B2 (ja) 透明樹脂積層体
KR20170057301A (ko) 압출 수지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압출 수지판
US10414133B2 (en)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US9802395B2 (en)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JP2008238618A (ja) 加飾用多層フィルム
KR102368754B1 (ko) 합성 수지 적층체
JP7010832B2 (ja) ガラス積層体
JP6712926B2 (ja) 透明樹脂積層体
KR20160080277A (ko) 다층시트
TWI691544B (zh) 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積層體
CN108973281A (zh) 树脂层叠体
JP7449873B2 (ja) 押出樹脂積層体及び硬化被膜付き押出樹脂積層体
WO2016121924A1 (ja) メタ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JP2022116643A (ja) メタ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積層体
JP6565573B2 (ja) 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53210A (ja) 複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113680A1 (ja) 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成形体及び積層体
JP2023088417A (ja) 樹脂組成物、平板状成形体、多層体、および、成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