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0285B - Hand dryer - Google Patents

Hand dry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0285B
TWI640285B TW106139132A TW106139132A TWI640285B TW I640285 B TWI640285 B TW I640285B TW 106139132 A TW106139132 A TW 106139132A TW 106139132 A TW106139132 A TW 106139132A TW I640285 B TWI640285 B TW I6402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front side
opening edge
nozzle hole
nozz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9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0089A (zh
Inventor
西村茂樹
深谷繕弘
澤部健司
鈴村晋也
三宅史恭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0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02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0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08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0/00Body-drying implement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47K10/48Drying by means of hot ai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烘手裝置包括:送風裝置;外殼(1),係收容該送風裝置,並具有已形成噴出藉送風裝置所產生的氣流之在左右方向所延伸之槽狀的噴嘴孔(7a)之朝向下方的下面(21a);以及導引突起(15),係被設置於噴嘴孔(7a)之開口緣中內側的開口緣(7e),並向比下面(21a)更下方突出。

Description

烘手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向洗淨後之濕的手噴高速氣流而令變成乾燥的烘手裝置。
利用一種烘手裝置,該烘手裝置係不以毛巾或手帕擦拭洗手後之濕的手,而向手噴從噴嘴孔所噴出之氣流,吹掉水分,使手變成乾燥。有在這種烘手裝置,噴嘴被形成於外殼之朝向下方的下面,並向從外殼的前面向下面的下方所伸出的手噴出氣體的方式。
在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烘手裝置,該烘手裝置係為了抑制從手所吹掉之水滴朝向使用者飛散,使噴嘴朝向內側傾斜。藉由使噴嘴朝向內側傾斜,使從噴嘴所噴出之氣流的方向朝向內側傾斜,從手所吹掉之水滴易朝向內側方向,而難朝向使用者飛散。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770255號公報
可是,從噴嘴之入口至出口需要一些長度。噴嘴 之出口係因為位於外殼的下面,所以噴嘴之大部分係被設置於外殼的內部。此處,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烘手裝置所示,使噴嘴傾斜時,就在外殼的內部以從出口朝向入口向前傾傾斜的姿勢設置噴嘴。因為在外殼的內部需要用以收容傾斜之噴嘴的空間,所以使噴嘴傾斜的情況之從外殼的前面至噴嘴的出口之沿著進深方向的長度比使噴嘴不傾斜的情況長。
因此,使用者係為了向手噴從噴嘴所噴出之氣流,必須將手插入更深。因為深深地插入手,而指尖碰觸烘手裝置之背面,而有手之衛生性受損的情況。又,為了避免深深地插入的手碰觸烘手裝置之背面,而使從噴嘴至烘手裝置之背面的距離變長時,裝置變成大形化,而具有難確保設置空間的問題。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而開發的,其目的在於得到一種烘手裝置,該烘手裝置係可一面使朝向下方噴出氣流之噴嘴的噴出方向向內側傾斜,一面使從外殼之前面至噴嘴的距離接近。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並達成目的,本發明係特徵為包括:送風裝置;外殼,係收容送風裝置,並具有已形成噴出藉送風裝置所產生的氣流之在左右方向所延伸之槽狀的噴嘴孔之朝向下方的下面;以及導引突起,係被設置於噴嘴孔之開口緣中內側的開口緣,並向比下面更下方突出。
本發明之烘手裝置係具有可一面使朝向下方噴出 氣流之噴嘴的噴出方向向內側傾斜,一面使從外殼之前面至噴嘴的距離接近之效果。
1、61‧‧‧外殼
1a‧‧‧透明窗
2‧‧‧手插入口
3、63‧‧‧烘手室
4‧‧‧水接受部
5‧‧‧排水口
6‧‧‧排水容器
7‧‧‧噴嘴
7a‧‧‧噴嘴孔
7b‧‧‧前側壁
7c‧‧‧內側壁
7d‧‧‧前側之開口緣
7e‧‧‧內側之開口緣
8‧‧‧底座
9‧‧‧高壓氣流產生裝置
10‧‧‧吸氣口
11‧‧‧吸氣風路
12‧‧‧排氣風路
14‧‧‧加熱器
15‧‧‧導引突起
15a‧‧‧前面
16‧‧‧手偵測感測器
18‧‧‧遮蔽板
18a‧‧‧內側面
21‧‧‧上方外殼
21a、61a‧‧‧下面
21b‧‧‧前面
22‧‧‧內側外殼
23‧‧‧下方外殼
50、60‧‧‧烘手裝置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外觀的立體圖。
第2圖係從側方觀察第1圖所示之烘手裝置的剖面圖。
第3圖係將第2圖所示之噴嘴部分放大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第4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烘手裝置之噴嘴部分的圖。
第5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的烘手裝置之噴嘴部分的圖。
第6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3變形例的烘手裝置之噴嘴部分的圖。
第7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4變形例的烘手裝置之噴嘴部分的圖。
第8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外觀的立體圖。
第9圖係從側方觀察第8圖所示之烘手裝置的剖面圖。
在以下,根據圖面,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此外,不是藉本實施形態來限定本發明。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外觀的立體圖。第2圖係從側方觀察第1圖所示之烘手裝置的剖面圖。
烘手裝置50包括成為外廓的外殼1。外殼1包括使前面向內側凹下所形成的烘手室3。烘手室3之前面側的開口部成為將手插入烘手室3的手插入口2。此外,在以下的說明,將外殼1中位於烘手室3之上方的部分稱為上方外殼21,將位於烘手室3之內側的部分稱為內側外殼22,將位於烘手室3之下方的部分稱為下方外殼23。即,烘手室3係被上方外殼21、內側外殼22以及下方外殼23所包圍,而前面及左右的側面係開放。
在烘手室3的下部接受水之水接受部4被形成於下方外殼23的頂面。水接受部4係成為往內側之向下傾斜,排水口5被設置於傾斜的下端。在水接受部4的下方,插拔自如地設置儲存從排水口5所滴下之水的排水容器6。
係朝向下方之面的下面21a被設置於上方外殼21。下面21a係面向烘手室3。朝向烘手室3並向下方噴出氣流的噴嘴7被設置於上方外殼21的下面21a。噴嘴7成為是出口的噴嘴孔7a在左右方向細長地延伸的槽狀。噴嘴7的整體被收容於上方外殼21的內部,僅噴嘴孔7a從上方外殼21的下面21a露出。
吸氣口10被形成於上方外殼21的側面。在上方外殼21的內部,收容是具有整流器馬達與渦輪風扇之送風裝置的高壓氣流產生裝置9。在上方外殼21的內部,形成將吸氣 口10與高壓氣流產生裝置9之吸氣側連通的吸氣風路11。在上方外殼21的內部,形成將高壓氣流產生裝置9之排氣側與噴嘴7連通的排氣風路12。此外,上方外殼21之背面係由底座8所構成。高壓氣流產生裝置9運轉時,從吸氣口10所吸入之空氣經由吸氣風路11、高壓氣流產生裝置9以及排氣風路12,從噴嘴7的噴嘴孔7a成為氣流並被噴出。
藉由從噴嘴孔7a所噴出之氣流被噴在被插入烘手室3的手,吹掉附著於手的水滴而手變成乾燥。從手所吹掉之水滴係被水接受部4所接受,並從排水口5滴下後被儲存於排水容器6。
在吸氣風路11的中途並接近吸氣口10的位置,被設置防止塵埃及垃圾與從吸氣口10所吸入之空氣一起侵入之未圖示的空氣過濾器。在排氣風路12的中途之接近噴嘴7的位置,被設置對從噴嘴7所噴出之空氣加熱而變成暖風的加熱器14。
第3圖係將第2圖所示之噴嘴7部分放大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噴嘴7具有被設置於前側的前側壁7b、與被設置於內側的內側壁7c。是噴嘴7的出口並包圍噴嘴孔7a之周圍的開口緣係構成為具有是前側壁7b的下端之前側的開口緣7d、與是內側壁7c的下端之內側的開口緣7e。
向比下面21a更下方突出的導引突起15被設置於內側之開口緣7e。這可換言之,在內側的開口緣7e之沿著氣流的噴出方向向下游突出的導引突起15被設置於內側之開口緣7e。導引突起15係與噴嘴孔7a一樣地在左右方向延伸。導 引突起15中成為前側之壁面的前面15a成為愈接近下端位於愈內側的傾斜面。成為傾斜面的前面15a係以在前側成為凸的曲面形狀所形成,在本第1實施形態成為圓弧面形狀。導引突起15之前側的上端係與噴嘴孔7a圓滑地連接。前面15a之下端的切線係傾斜成愈往下方愈往內側。此外,在本第1實施形態,一體地形成噴嘴7與導引突起15,但是亦可分開地形成各個。
手偵測感測器16被設置於上方外殼21的內部。手偵測感測器16之發光方向及受光方向係都被設置成朝向烘手室3。手偵測感測器16係透過被設置於上方外殼21的下面21a並使可見光及紅外線的透明窗1a,偵測烘手室3內有無手。又,省略圖示之控制電路被設置於外殼1的內部,該控制電路係進行在手偵測感測器16偵測到在烘手室3內有手的情況使高壓氣流產生裝置9動作,而在手偵測感測器16偵測到在烘手室3內無手的情況使高壓氣流產生裝置9停止的控制。
在高壓氣流產生裝置9動作時從噴嘴孔7a所噴出之氣流的噴出方向係藉附壁效應(coanda effect)氣流被吸至導引突起15的前面15a側,成為朝向烘手室3之內側的方向。尤其,因為前面15a成為傾斜面,所以氣流的噴出方向係易成為沿著前面15a之下端之切線的方向,即朝向內側的方向。進而,在傾斜面是圓弧面的情況,在圓弧面之等效曲率半徑R是噴嘴孔7a之沿著進深方向的寬度W之5倍以上時,受到附壁效應的影響,氣流的噴出方向易成為沿著前面15a之下端之切線的方向。
依此方式,藉由設置導引突起15,可利用附壁效應使氣流的噴出方向朝向內側。因此,不必為了使氣流的噴出方向朝向內側而使噴嘴7傾斜。因此,如第3圖所示,即使是將噴嘴7的前側壁7b作成鉛垂地延伸之壁的情況,亦可使氣流的噴出方向朝向內側。另一方面,在不設置導引突起15的情況,為了使氣流的噴出方向朝向內側,需要使噴嘴7傾斜。更具體而言,需要使噴嘴7傾斜成噴嘴7的上方位於前側。在此情況,因為前側壁7b亦傾斜成上方位於前側,所以前側壁7b的上端與噴嘴孔7a之間之沿著進深方向的長度變長。為了在上方外殼21內確保收容前側壁7b的空間,上方外殼21的前面21b與噴嘴孔7a之沿著進深方向的長度亦變長。
另一方面,在本第1實施形態,因為將前側壁7b作成鉛垂地延伸的壁,所以可使上方外殼21的前面21b與噴嘴孔7a之前側的開口緣7d之沿著進深方向的長度L變短。若長度L變短,噴出氣流之噴嘴孔7a接近前面21b。因此,在使用者進行烘手時可使將手插入烘手室3的深度變淺。藉此,可在使烘手室3之沿著進深方向的深度不太深下,插入烘手室3之手難與內側外殼22的前面22a接觸。亦即,能不大形化烘手裝置50,使手難與內側外殼22的前面22a接觸。又,長度L越短因不會被上方外殼21干擾而可容易看到自己的手,故使用者自己的手越不易與內側外殼22的前面22a接觸。因此,不會與內側外殼22的前面22a接觸,而易確保手的衛生性。例如,將長度L作成10mm以下較佳。
又,因為氣流的噴出方向朝向內側,所以從手所 吹掉之水亦易朝向內側被吹掉。因此,從手所吹掉之水難朝向使用者飛散。
此外,藉由從噴嘴孔7a所噴出之氣流衝撞插入烘手室3的手,附著於手之水滴被吹掉。在氣流垂直地噴在手的情況,所吹掉之水滴飛散的方向係主要與噴嘴孔7a之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沿著進深方向的前側與內側。可是,水滴亦飛散至前側時,不僅水滴朝向使用者飛散,而且在下方接受所飛散之水的水接受部4亦需要變大,而引起烘手裝置50的大形化。
在本第1實施形態,因為氣流的噴出方向朝向內側,所以氣流係不會垂直地衝撞手,而衝撞後之氣流以朝向手之前端側流動的角度衝撞手。藉此可一面如上述所示抑制從手所吹掉之水朝向使用者飛散,一面使水接受部4小形化。在為了使烘手裝置50小形化,而使形成水接受部4之下方外殼23與上方外殼21的進深尺寸變成相等的情況,藉由使氣流的噴出方向從鉛垂方向向後方傾斜15°,可回收從手所飛散之水滴的大半。在如本第1實施形態所示將導引突起15之前面15a作成圓弧面的情況,只要將導引突起15的前面之下端的切線方向與鉛垂方向的夾角D設定成15°即可。
另一方面,在氣流垂直地衝撞手的情況,進行烘手之效率最高,氣流對手的衝撞角度愈是銳角,進行烘手之效率愈降低。因此,氣流的噴出方向愈向內側,進行烘手之效率愈降低。在考慮該烘手裝置50之小形化、與進行烘手之效率之雙方的情況,使氣流的噴出方向從鉛垂方向向後方傾斜10° 至20°較佳。在如本第1實施形態般將導引突起15之前面15a作為圓弧面的情況,只要使導引突起15之前面之下端的切線方向與鉛垂方向的夾角位於從10°至15°的範圍即可。此外,因為傾斜成氣流的噴出方向從鉛垂方向向後方超過30°時進行烘手之效率顯著地降低,所以氣流的噴出方向係被限定於從鉛垂方向向後方5°至30°的範圍。
此外,亦可被設置於導引突起15之前面15a的傾斜面係以橢圓、抛物線、其他的曲面、平面、平面與曲面之組合、或複數個平面的組合所形成。第4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烘手裝置50之噴嘴7部分的圖。在第1變形例,以平面與曲面將傾斜面形成於導引突起15的前面15a。第5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的烘手裝置50之噴嘴7部分的圖。在第2變形例,以平面將傾斜面形成於導引突起15的前面15a。第6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3變形例的烘手裝置50之噴嘴7部分的圖。在第3變形例,藉浮花壓製加工等將上下地排列之微小的凹凸設置於導引突起15的前面15a。藉由微小的凹凸被形成於前面15a,與微小的凹凸未被形成的情況相比,更易受到附壁效應之影響。因此,即使是傾斜面之等效曲率半徑R小的情況,亦可使氣流的噴出方向朝向內側。
第7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4變形例的烘手裝置50之噴嘴7部分的圖。在第4變形例,遮蔽板18被設置於在噴嘴孔7a的開口緣中比前側之開口緣7d更前側與前側之開口緣7d隔著間隔的位置。遮蔽板18係向比上方外殼21的 下面21a更下方突出。遮蔽板18與導引突起15係彼此相對向。又,遮蔽板18的下端與導引突起15的下端係高度一致。
前側之開口緣7d與遮蔽板18之內側面18a的距離小於2mm時,因附壁效應的影響而氣流被迫靠近遮蔽板18,而無法使氣流的噴出方向朝向內側。
在本第4變形例,藉由將前側之開口緣7d與遮蔽板18之內側面18a的距離設定成2mm以上,防止氣流被迫靠近遮蔽板18。又,可藉遮蔽板18遮蔽因氣流的噴出而在噴嘴孔7a所產生之噪音。藉此,可抑制在噴嘴孔7a所產生之噪音傳至烘手裝置50的周圍。
遮蔽板18係亦可與噴嘴7一體地形成,亦可分開地形成。又,亦可遮蔽板18係與上方外殼21一體地形成。即,只要遮蔽板18之內側面18a與前側之開口緣7d的距離是2mm以上,遮蔽板18係不被限定為實施形態所舉例表示者。
第2實施形態
第8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60之外觀的立體圖。第9圖係從側方觀察第8圖所示之烘手裝置60的剖面圖。此外,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的構成,附加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烘手裝置60所包括的外殼61係成為從該第1實施形態之烘手裝置50所包括的外殼1省略了內側外殼22與下方外殼23的形態。因此,在烘手裝置60,外殼61之下方整體成為可插入手的烘手室63。
又,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噴嘴7及導引突起15 被設置於外殼61的下面61a。依此方式,只要是噴出氣流的噴嘴被設置於外殼的下面之構成的烘手裝置,可作成不論外殼的形狀,都藉導引突起使氣流的噴出方向朝向內側,而可一面使裝置小形化,一面合乎衛生地進行烘手的烘手裝置。
此外,亦可如該第1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所示,將遮蔽板設置於外殼61的下面61a。
以上之實施形態所示的構成係表示本發明之內容的一例,亦可能與別的周知之技術組合,亦可能在不超出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省略或變更構成之一部分。

Claims (16)

  1. 一種烘手裝置,其特徵為包括:送風裝置;外殼,係收容該送風裝置,並具有已形成噴出藉該送風裝置所產生的氣流之在左右方向所延伸之槽狀的噴嘴孔之朝向下方的下面;以及導引突起,係被設置於該噴嘴孔之開口緣中內側的開口緣,並向比該下面更下方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烘手裝置,其中愈接近下端位於愈內側的傾斜面被形成於該導引突起之前側的壁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傾斜面係在前側成為凸的曲面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傾斜面係圓弧面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圓弧面形狀的等效曲率半徑係在該噴嘴孔之進深方向的寬度之5倍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傾斜面之下端的切線方向與鉛垂方向的夾角是從5°至3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傾斜面之下端的切線方向與鉛垂方向的夾角是從5°至3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傾斜面之下端的切線方向與鉛垂方向的夾角是從5°至3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傾斜面之下端的切線方向與鉛垂方向的夾角是從5°至3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烘手裝置,其中在上下排列的凹凸被形成於該導引突起之前側的壁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噴嘴孔之開口緣中前側的開口緣與該外殼的前面之沿著進深方向的距離是10mm以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噴嘴孔之開口緣中前側的開口緣與該外殼的前面之沿著進深方向的距離是10mm以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烘手裝置,其中更包括遮蔽板,該遮蔽板係在該噴嘴孔之開口緣中比前側的開口緣更前側被設置於與該前側的開口緣隔著間隔的位置,並向比該下面更下方突出。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烘手裝置,其中更包括遮蔽板,該遮蔽板係在該噴嘴孔之開口緣中比前側的開口緣更前側被設置於與該前側的開口緣隔著間隔的位置,並向比該下面更下方突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烘手裝置,其中更包括遮蔽板,該遮蔽板係在該噴嘴孔之開口緣中比前側的開口緣更前側被設置於與該前側的開口緣隔著間隔的位置,並向比該下面更下方突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烘手裝置,其中更包括遮蔽板,該遮蔽板係在該噴嘴孔之開口緣中比前側的開口緣更前側被設置於與該前側的開口緣隔著間隔的位置,並向比該下面更下方突出。
TW106139132A 2017-05-30 2017-11-13 Hand dryer TWI640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0111 2017-05-30
PCT/JP2017/020111 WO2018220715A1 (ja) 2017-05-30 2017-05-30 手乾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0285B true TWI640285B (zh) 2018-11-11
TW201900089A TW201900089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454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9132A TWI640285B (zh) 2017-05-30 2017-11-13 Hand dry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8220715A1 (zh)
TW (1) TWI640285B (zh)
WO (1) WO2018220715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4670A (ja) * 2006-12-06 2007-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手乾燥装置
WO2016163041A1 (ja) * 2015-04-07 2016-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ハンドドライヤ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2409A (en) * 1980-01-18 1980-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ure fluid element
JP3585712B2 (ja) * 1997-04-16 2004-11-04 松下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の吹出ノズル
JP3892126B2 (ja) * 1997-12-12 2007-03-14 松下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JP3986159B2 (ja) * 1998-05-15 2007-10-0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747723B2 (ja) * 2000-01-14 2006-0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JP2004187950A (ja) * 2002-12-12 2004-07-08 Toto Ltd 手乾燥装置
JP3770255B2 (ja) * 2003-07-23 2006-04-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JP5211491B2 (ja) * 2007-01-29 2013-06-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JP5640738B2 (ja) * 2010-12-28 2014-12-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用吹出口構造
JP2014064806A (ja) * 2012-09-26 2014-04-17 Toto Ltd 手乾燥装置
GB2508876B (en) * 2012-12-13 2015-08-12 Dyson Technology Ltd Hand dryer
KR101419179B1 (ko) * 2013-06-19 2014-07-14 (주)스페이스링크 손건조기
JP6501872B2 (ja) * 2015-04-07 2019-04-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ハンドドライヤ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4670A (ja) * 2006-12-06 2007-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手乾燥装置
WO2016163041A1 (ja) * 2015-04-07 2016-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ハンドドライヤ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089A (zh) 2019-01-01
WO2018220715A1 (ja) 2018-12-06
JPWO2018220715A1 (ja)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57494B1 (en) Exhaust hood
US20080301970A1 (en) Drying Apparatus
JP4207911B2 (ja) 手乾燥装置
JP5836380B2 (ja) 手乾燥装置
CN101646904B (zh) 抽油烟机
TWI640285B (zh) Hand dryer
JP6742507B2 (ja) 手乾燥装置
CA2617083A1 (en) Drying apparatus
JP3852616B2 (ja) 手乾燥装置
JP3528425B2 (ja) 手乾燥装置
JP6381809B2 (ja) 手乾燥装置
CN113864847A (zh) 排烟组件及集成灶
KR102439711B1 (ko) 레인지 후드
TWI661800B (zh) Hand dryer
JP6848400B2 (ja) 手乾燥装置
JP2003097838A (ja) レンジフードファン
CN113167482A (zh) 抽油烟机和具有抽油烟机的厨房装置
CN216203642U (zh) 排烟组件及集成灶
CN220321405U (zh) 吸油烟机
JP3731126B2 (ja) 手乾燥装置
JP2006167077A (ja) 手乾燥装置
JP4579195B2 (ja) 手乾燥装置
WO2020250283A1 (ja) 手乾燥装置
JP2004187950A (ja) 手乾燥装置
JP2005185645A (ja) 手乾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