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7417B - 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7417B
TWI637417B TW106110717A TW106110717A TWI637417B TW I637417 B TWI637417 B TW I637417B TW 106110717 A TW106110717 A TW 106110717A TW 106110717 A TW106110717 A TW 106110717A TW I637417 B TWI637417 B TW I6374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imiting
bracket
rod
limi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7942A (zh
Inventor
陳志豪
陳志宏
林欽宏
趙令溪
顏志仲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10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7417B/zh
Priority to US15/725,295 priority patent/US1028328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7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74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7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7942A/zh
Priority to US17/184,503 priority patent/USRE50000E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24Transmission element
    • H01H2221/03Stoppers for on or off position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按鍵結構,其包含一底座、一鍵帽、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連接結構,該鍵帽經由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以相對於該底座上下移動,該連接結構設置於該底座上並包含一垂直限位部及一水平限位部,該第一支架經由其一桿狀連接部與該連接結構連接,該垂直限位部防止該桿狀連接部垂直移動,該水平限位部限制該桿狀連接部水平的運動。該垂直限位部及該水平限位部於該桿狀連接部的旋轉軸向上分開設置。

Description

按鍵結構
本發明關於一種機械式按鍵結構,尤指一種以支撐連桿提供鍵帽上下運動的機械式按鍵結構。
於習知剪刀式按鍵結構中,其通常使用兩個支架來提供鍵帽支撐及上下運動的機構。支架經由底座上設置的連接結構以可活動地連接至底座上,其中支架的一端部可滑動或轉動於連接結構中,因此連接結構透過限制支架的一端部的運動而限制了由支架連動的鍵帽的運動,例如鍵帽可達到的最高位置。此外,此端部與連接結構間的配合程度(或謂該端部於連接結構中運動的可靠度或穩定度,例如該端部與連接結構銜接間隙過大造成鬆動)也會影響鍵帽的最高位置。於支架組裝至底座上時,支架的端部通常是以擠壓的方式卡入連接結構中,連接結構對端部結構極易造成些許損傷或變形,這損傷或變形剛好位於該端部與該連接結構相互作動的部位,故會影響該端部於連接結構中作動的穩定度,也就些微地改變了鍵帽可達到的最高位置,也就改變了鍵帽的按壓行程(鍵帽於一按壓過程中,其相對於底座的最高位置與最低位置之間距)。當按鍵結構尺寸較大時,鍵帽的按壓行程較大,前述按壓行程的改變所佔比例相對較小,甚至不影響使用者的按壓手感,於大部分的情形中,前述按壓行程的改變或許可以忽略,但當按鍵結構尺寸縮小時(例如鍵盤採薄型化設計),鍵帽的按壓行程也縮短,前述按壓行程的改變所佔比例便不小,使得對使用者的按壓手感的影響無法忽略。
鑑於先前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結構,透過將設置底座上用於與支架連接的連接結構的水平與垂直限位結構錯開設置,以避免於支架與連接結構組裝時可能產生的損傷或變形影響支架於連接結構間運動的穩定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包含一底座、一鍵帽、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連接結構。該底座包含一第一抵接面。該鍵帽設置於該底座之上。該第一支架連接於該底座及該鍵帽之間,該第一支架包含一桿狀連接部。該第二支架連接於該底座及該鍵帽之間,該鍵帽支撐於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並經由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以相對於該底座上下移動。該第一連接結構設置於該底座上並包含一第一垂直限位部及一第一水平限位部。該第一垂直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一拘束面,該第一拘束面實質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一方向實質平行於該第一抵接面,該第一拘束面與該第一抵接面相對並形成一第一結合空間。該桿狀連接部可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結合空間中,該桿狀連接部係可實質平行於該第一方向運動或可繞著一第二方向旋轉,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且平行於該第一抵接面。該第一水平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一限位面,該第一限位面實質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第一限位面與該第一拘束面於該第二方向上分開設置,該第一限位面朝向該桿狀連接部,該第一限位面透過擋止該桿狀連接部於該第一結合空間中以限制該桿狀連接部於該第一方向上的運動。其中,該第一限位面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落於該第一結合空間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區域內。因此,當該按鍵結構組裝完成後,於該按鍵結構作動時,該第一垂直限位部拘束了該桿狀連接部能保持相對於該底座的垂直位置,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則限制了該桿狀連接部相對於該底座的水位運動的範圍。進一步來說,於該桿狀連接部組裝至該第一連接結構的過程中,該桿狀連接部對應該第一水平限位部的部分不會與該第一水平限位部 產生結構干涉,故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對該桿狀連接部可實現如設計預期的水平限位;該桿狀連接部對應該第一垂直限位部的部分雖然可能受到些許損傷或變形,但該桿狀連接部受到損傷或變形的部分原則上不會接觸到該第一垂直限位部的第一拘束面,故不會影響到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對該桿狀連接部的垂直拘束效果,也就是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對該桿狀連接部可實現如設計預期的垂直拘束。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包含一底座、一鍵帽、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連接結構。該底座包含一第一抵接面,該第一抵接面平行於一第一方向延伸。該鍵帽設置於該底座之上。該第一支架可活動地連接於該底座及該鍵帽之間,該第一支架下端具有一桿狀連接部,該桿狀連接部具有一第一部分側壁與一第二部分側壁,該第一部分側壁與該第二部分側壁於一第二方向上係間隔一距離。該第二支架可活動地連接於該底座及該鍵帽之間,該鍵帽支撐於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且該鍵帽經由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而可沿著一第三方向而運動於一較高位置與一較低位置之間,該第一方向、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三方向彼此均不平行。該第一連接結構設置於該底座上並包含一第一垂直限位部及一第一水平限位部。該第一垂直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一拘束面,該第一拘束面實質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一拘束面與該第一抵接面相對並形成一第一結合空間,該桿狀連接部可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結合空間中。該第一水平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一限位面,該第一限位面實質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第一限位面朝向該桿狀連接部,該第一限位面透過擋止該桿狀連接部以決定該桿狀連接部沿著該第一方向上的運動終點。其中,該第一限位面與該第一拘束面於該第二方向上係間隔該距離。當該鍵帽沿著該第三方向相對於該底座運動時,該第一拘束面可抵接於該第二部分側壁,但不會抵接該第一部分側壁。當該鍵帽沿著該第三方向相對於該底座運動到該較高位置時,該第一限位面可抵接於該第一部分側壁,但不會抵接該第二部分 側壁。同理,當該按鍵結構組裝完成後,於該按鍵結構作動時,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對該桿狀連接部可實現如設計預期的垂直拘束,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對該桿狀連接部可實現如設計預期的水平限位。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1、3、4、5、6、8‧‧‧按鍵結構
10、70‧‧‧底座
102、108‧‧‧第一抵接面
1022‧‧‧第一側緣
1024‧‧‧第二側緣
104、106、704‧‧‧穿孔
108‧‧‧第二抵接面
12‧‧‧鍵帽
122、124‧‧‧連接結構
14、34、44、64、74‧‧‧第一支架
140‧‧‧架體
142、342、442、642、742‧‧‧桿狀連接部
1422‧‧‧第一部分側壁
1424‧‧‧第二部分側壁
16、56‧‧‧第二支架
18、68、78、88‧‧‧第一連接結構
182、682、782‧‧‧第一垂直限位部
182a‧‧‧垂直連接部
182b‧‧‧水平延伸部
1822、6822‧‧‧第一拘束面
1824、6824‧‧‧第一結合空間
184、684、784、884‧‧‧第一水平限位部
1842、6842、7846、8842‧‧‧第一限位面
19、69、89‧‧‧第二連接結構
20‧‧‧第三連接結構
21‧‧‧第四連接結構
22‧‧‧薄膜電路板
222‧‧‧開關
24‧‧‧彈性圓突
34a、74a‧‧‧通孔
44a‧‧‧開槽
64a‧‧‧避讓槽
6922‧‧‧第二拘束面
6924‧‧‧第二結合空間
7022‧‧‧第三側緣
7842‧‧‧底部
7844‧‧‧頂部
886‧‧‧第二水平限位部
8862‧‧‧第二限位面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之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按鍵結構之爆炸圖。
圖3為顯示圖1中第一支架與第一連接結構銜接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第一支架與第一連接結構之分解示意圖。
圖5為圖3中按鍵結構之部分底座之側視圖。
圖6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之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7為圖6中按鍵結構關於第一連接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圖8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之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9為圖8中按鍵結構關於第一連接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圖10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之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11為圖10中按鍵結構關於第三連接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圖12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之爆炸示意圖。
圖13為圖12中按鍵結構關於第一連接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圖14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之第一支架與第一連接結構之分解示意圖。
圖15為圖14中按鍵結構關於第一連接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圖16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之爆炸示意圖。
圖17為圖16中按鍵結構之部分底座之側視圖。
圖18為圖16中按鍵結構之第一連接結構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請參閱圖1及圖2。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1包含一底座10、一鍵帽12、一第一支架14、一第二支架16、一第一連接結構18、一第二連接結構19、一第三連接結構20、一第四連接結構21、一薄膜電路板22及一彈性圓突24。鍵帽12設置於底座10之上,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相互樞接並可活動地連接於底座10及鍵帽12之間,第一至第四連接結構18-21設置於底座10上,薄膜電路板22設置於底座10上,彈性圓突24設置於薄膜電路板22上。其中,鍵帽12支撐於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並經由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以相對於底座10上下移動(或謂沿著一Z軸方向運動於一較高位置與一較低位置之間),第一支架14經由第一連接結構18及第二連接結構19連接至底座10,第一支架14同時經由鍵帽12的連接結構122(於圖1中以虛線繪示其隱藏輪廓)連接,第二支架16經由第三連接結構20及第四連接結構21連接至底座10,第二支架16同時經由鍵帽12的連接結構124(於圖1中以虛線繪示其隱藏輪廓)連接。當鍵帽12被按壓時,鍵帽12朝向底座10移動以壓縮彈性圓突24並經由彈性圓突24觸發薄膜電路板22的開關222(以虛線圓圈表示於圖2中)。
請併參閱圖3及圖4。於本實施例中,底座10具有一第一抵接面102。第一支架14下端具有一桿狀連接部142,第一連接結構18包含一第一垂直限位部182及一第一水平限位部184,第一垂直限位部182與底座10連接且具有一第一拘束面1822,第一拘束面1822實質沿一第一方向(或謂一X軸方向)延伸,該第一方向實質平行於第一抵接面102,第一拘束面1822與第一抵接面102相對且平行延伸以形成一第一結合空間1824,桿狀連接部142可活動地設置於第一結合空間1824中,桿狀連接部142係可實質平行於該第一方向運動或可繞著一第二方向(或 謂一Y軸方向)旋轉,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且平行於第一抵接面102;換言之,第一垂直限位部182拘束桿狀連接部142相對於底座10於Z軸方向的位置,使得桿狀連接部142不會沿Z軸方向運動(或謂垂直運動)。該X軸方向、該Y軸方向與該Z軸方向彼此均不平行;於本實施例中,三者實質相互垂直。第一水平限位部184與底座10連接且具有一第一限位面1842,第一限位面1842實質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第一限位面1842與第一拘束面1822於該第二方向上分開設置,第一限位面1842朝向桿狀連接部142。第一限位面1842透過擋止桿狀連接部142於第一結合空間1824中以限制桿狀連接部142於該第一方向上的運動(或謂水平方向的運動)。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垂直限位部182係以一L形結構實作,第一水平限位部184係以一突柱結構實作,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底座10係一金屬底板,底座10包含二穿孔104、106,第一抵接面102係位在該二穿孔104、106間,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延伸之一條狀結構的上表面,該條狀結構具有一第一側緣1022與一第二側緣1024,第一垂直限位部182設置於第一側緣1022上,第一水平限位部184設置於第二側緣1024上。於本實施例中,底座10與第一垂直限位部182及第一水平限位部184一體成型;於實作上,可經由對一金屬板件實施一衝壓製程而實現。其中,第一垂直限位部182係由自突出於第一側緣1022的部分該金屬底板向上彎折延伸成形,第一水平限位部184係由自突出於第二側緣1024的部分該金屬底板向上彎折延伸成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垂直限位部182及第一水平限位部184為外加構件,固定(例如焊接、結構卡合)至底座10(例如一金屬平板)上。
請併參閱圖5,於圖5中,第一垂直限位部182被第一水平限位部184遮蔽的輪廓以隱藏線繪示。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垂直限位部182包含連接至底座10之一垂直連接部182a及一水平延伸部182b,水平延伸部182b沿該第一方向(或 謂X軸方向)的反向延伸,其下表面即作為第一拘束面1822;其中,為便於說明,水平延伸部182b的延伸長度係誇大繪示於圖5中。第一限位面1842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落於第一結合空間1824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區域內(即相當於圖5中虛線矩形框)。因此,桿狀連接部142(於圖5中以虛線圓圈表示)於第一結合空間1824中的水平運動(即於該第一方向上運動)不會接觸到第一垂直限位部182的垂直連接部182a,桿狀連接部142受到第一拘束面1822的拘束,保持水平運動(或謂滑動)。第一限位面1842能擋止桿狀連接部142於該第一方向上的運動,也就是第一限位面1842透過擋止桿狀連接部142以決定桿狀連接部142沿著X軸方向上的運動終點。於圖5中,當桿狀連接部142位於左邊的虛線圓圈時(即為第一限位面1842擋止),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將使鍵帽12位於該較高位置;當桿狀連接部142位於右邊的虛線圓圈時,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將使鍵帽12位於該較低位置,亦即鍵帽12被按壓。
從另一方面來看,桿狀連接部142具有一第一部分側壁1422與一第二部分側壁1424,第一部分側壁1422與第二部分側壁1424於Y軸方向(或謂該第二方向)上係間隔一距離(大致相當於提供第一抵接面102之該條狀結構於Y軸方向的長度)。當鍵帽12沿著Z軸方向相對於底座10運動時,第一拘束面1822可抵接於第二部分側壁1424,但不會抵接第一部分側壁1422;當鍵帽12沿著Z軸方向相對於底座10運動到該較高位置時,第一限位面1842可抵接於第一部分側壁1422,但不會抵接第二部分側壁1424。此外,第一垂直限位部182於該第一方向反向上的結構末端(即水平延伸部182b的自由端)相對突出於第一水平限位部184於該第一方向反向上的結構末端(於本實施例中,因第一水平限位部184呈垂直柱狀結構,故第一限位面1842即相當於結構末端)。因此,當第一支架14組裝至第一連接結構18時(例如直接下壓桿狀連接部142使之進入第一結合空間1824,如圖5中右邊的虛線圓圈所示之位置),僅桿狀連接部142的第二部分側壁1424會觸碰 或擠壓到水平延伸部182b的自由端,桿狀連接部142的第一部分側壁1422則不會與第一連接結構18產生結構干涉。於桿狀連接部142安裝至第一連接結構18的組裝過程中,雖然桿狀連接部142本身具有一些彈性變形的能力(例如第一支架14為一塑膠射出件),但第二部分側壁1424仍可能會受到水平延伸部182b自由端的切削割傷,而有些微變形或損傷形成凹陷缺損的情形。以圖5方向來說,前述變形或損傷原則上是存在於第二部分側壁1424的左側,而第一拘束面1822接觸的是第二部分側壁1424的上側,故前述變形或損傷原則上不會影響第一拘束面1822對桿狀連接部142精確的垂直拘束。又,於桿狀連接部142安裝至第一連接結構18的組裝過程中,第一部分側壁1422並未與水平延伸部182b自由端發生任何干涉,故仍可保有完整的外形,使得第一限位面1842對桿狀連接部142精確的水平限位不受前述安裝的影響,亦即前述桿狀連接部142於X軸方向上的運動終點可被精確地決定出來。因此,透過第一垂直限位部182與第一水平限位部184於該第二方向(或謂Y軸方向)錯開設置,即使於安裝桿狀連接部142的過程中,桿狀連接部142部分結構與第一連接結構18因結構干涉而有結構擠壓、變形、切削割傷的情形發生,第一連接結構18仍能對桿狀連接部142提供可靠且穩定的運動限位效果(包含垂直拘束及水平限制)。並且,即使按鍵結構1的尺寸縮小,第一連接結構18仍能對桿狀連接部142提供可靠且穩定的運動限位效果。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水平限位部184及第一垂直限位部182於該第二方向上依序設置,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水平限位部184及第一垂直限位部182交換設置位置,也能對桿狀連接部142提供可靠且穩定的運動限位效果。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14包含一架體140,連接桿狀連接部142,第一垂直限位部182及第一水平限位部184位於架體140的兩側,故第一連接結構18具有於該第二方向(或謂Y軸方向)上定位第一支架14的功效。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至第四連接結構19-21與第一連接結構18結構相同,且第一支架14及 第二支架16與第二至第四連接結構19-21連接的部分亦與第一支架14與第一連接結構18連接的部分的結構相當,故關於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與第二至第四連接結構19-21連接之說明,可參閱前文關於第一支架14與第一連接結構18連接的相關說明,不另贅述。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垂直限位部182及第一水平限位部184位於第一支架14的架體140的兩側,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6及圖7,圖6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3之局部爆炸示意圖,圖7為圖6中按鍵結構3關於第一連接結構18之局部放大圖,其中薄膜電路板22未繪示於圖7中,以便於識圖。按鍵結構3與按鍵結構1結構大致相同,故按鍵結構3原則上仍沿用按鍵結構1的元件符號,故關於按鍵結構3各構件之其他說明,請逕參閱按鍵結構1中相同命名構件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按鍵結構3與按鍵結構1間的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按鍵結構3的第一支架34具有一通孔34a,相鄰於桿狀連接部342,按鍵結構3的第一連接結構18,包含第一垂直限位部182和第一水平限位部184(以隱藏線繪示於圖6中),均位於通孔34a中。同樣地,第一連接結構18亦能通過通孔34a提供第一支架34於該第二方向上的定位。
此外,請參閱圖8及圖9,圖8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4之局部爆炸示意圖,圖9為圖8中按鍵結構4關於第一連接結構18之局部放大圖,其中薄膜電路板22未繪示於圖9中,以便於識圖。按鍵結構4與按鍵結構1結構大致相同,故按鍵結構4原則上仍沿用按鍵結構1的元件符號,故關於按鍵結構4各構件之其他說明,請逕參閱按鍵結構1中相同命名構件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按鍵結構4與按鍵結構1間的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按鍵結構4的第一支架44具有一開槽44a,相鄰於桿狀連接部442,第一垂直限位部182位於開槽44a中,第一水平限位部184位於第一支架44外側。同樣地,第一連接結構18亦能通過開槽44a提供第一支架44於該第二方向(或謂Y軸方向)上的定位。此外,於實作上,若第一水 平限位部184及第一垂直限位部182交換設置位置,則改由第一水平限位部184位於開槽44a中,第一垂直限位部182位於第一支架44外側;此時,第一連接結構18仍能通過開槽44a定位第一支架44。
於按鍵結構1中,第一支架14與第二支架16樞接,第二支架16經由第三連接結構20及第四連接結構21連接至底座10,故第一支架14與第二支架16能相當平穩地設置於底座10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10及圖11,圖10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5之局部爆炸示意圖,圖11為圖10中按鍵結構4關於第三連接結構20之局部放大圖,其中薄膜電路板22及第一支架14未繪示於圖11中,以便於識圖。按鍵結構5與按鍵結構1結構大致相同,故按鍵結構5原則上仍沿用按鍵結構1的元件符號,故關於按鍵結構5各構件之其他說明,請逕參閱按鍵結構1中相同命名構件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按鍵結構5與按鍵結構1間的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按鍵結構5的第二支架56僅經由第三連接結構20連接至底座10,其中第二支架56下端經由第三連接結構20的結合空間以與第三連接結構20可活動地連接(此可參考桿狀連接部142與第一結合空間1824的可活動地連接之相關說明及其圖式)。由於第一連接結構18及第二連接結構19位於第一支架14的兩側,第三連接結構20位於第一連接結構18及第二連接結構19之間,三個連接結構18-20呈現等腰三角形分布,使得第一支架14與第二支架16整體以三個連接結構18-20連接至底座10上,故按鍵結構5的第一支架14與第二支架16亦能相當平穩地設置於底座10上。
於按鍵結構1中,第一連接結構18及第二連接結構19相對於該第一方向對稱設置於底座10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12及圖13,圖12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6之爆炸示意圖,圖13為圖12中按鍵結構6關於第一連接結構68之局部放大圖,其中薄膜電路板22未繪示於圖13中,以便於識圖。按鍵結構6與按鍵結構1結構大致相同,故按鍵結構6原則上仍沿用按鍵結構1的 元件符號,故關於按鍵結構6各構件之其他說明,請逕參閱按鍵結構1中相同命名構件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按鍵結構6與按鍵結構1間的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按鍵結構6的第二連接結構69僅包含第二垂直限位部692,且第一連接結構68的第一水平限位部684相對遠離第一垂直限位部682設置。其中,第一垂直限位部682、第一水平限位部684及第二垂直限位部692連接至底座10,第一水平限位部684位於第一垂直限位部682及第二垂直限位部692之間。第二垂直限位部692的第二拘束面6922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拘束面6922與底座10之一第二抵接面108相對並形成一第二結合空間6924,第一垂直限位部682的第一拘束面6822與底座10之第一抵接面102相對並形成一第一結合空間6824,第一結合空間6824與第二結合空間6924位於第一支架64的兩側。第一水平限位部684的第一限位面6842位於第一結合空間6824與第二結合空間6924之間,第一支架64的桿狀連接部642同時可活動地設置於第一結合空間6824與第二結合空間6924中,第一水平限位部684的第一限位面6842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別落於第一結合空間6824及第二結合空間6924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區域內(可參考圖5所示第一連接結構18之側視圖)。因此,只有第一限位面6842能擋止桿狀連接部642的水平運動。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64可選擇性地設置一避讓槽64a,相鄰於桿狀連接部642,第一水平限位部684位於避讓槽64a中。當鍵帽12沿著Z軸方向朝向底座10運動時,第一水平限位部684不會抵接避讓槽64a;當鍵帽12沿著Z軸方向相對於底座10運動到該較高位置時,第一水平限位部684可抵接於避讓槽64a側壁。
於前述各實施例中,垂直限位部182、682、692及水平限位部184、684均是獨立設置於底座10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14及圖15,圖14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之第一支架74與第一連接結構78之分解示意圖,圖15為圖14中按鍵結構關於第一連接結構78之局部放大圖,其中薄膜電路 板22未繪示於圖中,以便於識圖。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與前述按鍵結構1結構大致相同,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原則上仍沿用按鍵結構1的元件符號,故關於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各構件之其他說明,請逕參閱按鍵結構1中相同命名構件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與按鍵結構1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第一連接結構78與按鍵結構1的第一連接結構18不同;對應地,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的底座70及第一支架74部分結構也不同於按鍵結構1的底座10及第一支架14。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結構78的第一垂直限位部782及第一水平限位部784直接相連且與底座70一體成型。底座70包含一穿孔704,底座70的第一抵接面102係延伸在穿孔704側邊之一條狀結構的上表面,該條狀結構具有一第三側緣7022,第一水平限位部784具有一底部7842與一頂部7844,該第一水平限位部784的底部7842自第三側緣7022實質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一第一限位面7846,第一水平限位部784的頂部7844實質沿著水平方向彎曲延伸而連接第一垂直限位部782。於實作上,底座70可以是一金屬底板,第一垂直限位部782及第一水平限位部784由單一結構自第三側緣7022的部分該金屬底板延伸成形(例如經由一衝壓製程而實現)。此外,第一支架74具有一通孔74a,當第一支架74的桿狀連接部742組裝至第一連接結構78後,第一連接結構78位於通孔74a中,故第一連接結構78可通過通孔74a對第一支架74提供於第二方向上的定位。另外,本實施例中之第一支架74與第一連接結構78的連接結構亦可適用於按鍵結構1中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與第二至第四連接結構19-21的連接結構,其實施方式可基於前文各實施例之說明而輕易地實現,不另贅述。
於前述各實施例中,桿狀連接部142、342、442、642、742均可相對於底座10、70水平滑動,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16,其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一按鍵結構8之爆炸示意圖。按鍵結構8與前述按鍵結構1結構大致相同,按鍵結構8原則上仍沿用按鍵結構1的元件符號,故關於按鍵結構8各構件之其他 說明,請逕參閱按鍵結構1中相同命名構件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按鍵結構8與按鍵結構1間的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按鍵結構8的第一連接結構88包含相對設置於底座10上之一第一水平限位部884及一第二水平限位部886,第一水平限位部884的第一限位面8842與第二水平限位部886的第二限位面8862於該第一方向上分開且相對設置,第一限位面8842與第二限位面8862分別位於桿狀連接部142的相對側以共同來限制桿狀連接部142於該第一方向(或謂X軸方向)及該第一方向相反方向(或謂X軸方向相反方向)上的運動;從另一方面而言,限位面8842、8862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落於結合空間1824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區域內,如圖17所示。按鍵結構8的第二連接結構89與第一連接結構88相對於該第一方向結構對稱,故前述關於第一連接結構88之相關說明亦適用於第二連接結構89,不另贅述。於實作上,可將第一限位面8842與第二限位面8862設計成同時抵靠桿狀連接部142,藉此,於桿狀連接部142安裝至整至第一連接結構88及第二連接結構89後,桿狀連接部142僅能旋轉,使得第一支架14與底座10呈現樞接的態樣。此外,於本實施例中,水平限位部884、886實質共面設置,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水平限位部884、886於該第一方向上錯開設置(亦即不共面設置,如圖18所示),其側視圖可仍與前述第一連接結構88相同(即如圖17所示),故圖18所示水平限位部884、886的設置仍能如前述第一連接結構88對桿狀連接部142提供水平限位。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Claims (22)

  1. 一種按鍵結構,包含:一底座,包含一第一抵接面;一鍵帽,設置於該底座之上;一第一支架,連接於該底座及該鍵帽之間,該第一支架包含一桿狀連接部;一第二支架,連接於該底座及該鍵帽之間,該鍵帽支撐於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並經由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以相對於該底座上下移動;以及一第一連接結構,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連接結構包含:一第一垂直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一拘束面,該第一拘束面實質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一方向實質平行於該第一抵接面,該第一拘束面與該第一抵接面相對並形成一第一結合空間,該桿狀連接部可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結合空間中,該桿狀連接部係可實質平行於該第一方向運動或可繞著一第二方向旋轉,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且平行於該第一抵接面;以及一第一水平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一限位面,該第一限位面實質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第一限位面與該第一拘束面於該第二方向上分開設置,該第一限位面朝向該桿狀連接部,該第一限位面透過擋止該桿狀連接部於該第一結合空間中以限制該桿狀連接部於該第一方向上的運動;其中,該第一限位面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落於該第一結合空間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區域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架具有一通孔,相鄰於該桿狀連接部,該第一連接結構位於該通孔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架包含一架體,連接該桿狀連接部,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及該第一水平限位部位於該架體的兩側。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座更包含二穿孔,該第一抵接面係延伸在該二穿孔間之一條狀結構的上表面,該條狀結構具有一第一側緣與一第二側緣,該第一垂直限位部設置於該第一側緣上,該第一水平限位部設置於該第二側緣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座係一金屬底板,該第一垂直限位部係自突出於該第一側緣的部分該金屬底板向上彎折延伸成形,該第一水平限位部係自突出於該第二側緣的部分該金屬底板向上彎折延伸成形。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架具有一開槽,相鄰於該桿狀連接部,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及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其中之一位於該開槽中,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及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其中之另一位於該第一支架外側。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座更包含一穿孔,該第一抵接面係延伸在該穿孔側邊之一條狀結構的上表面,該條狀結構具有一第三側緣,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具有一底部與一頂部,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底部自該第三側緣實質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該第一限位面,該第一水平限位部頂部實質沿著水平方向彎曲延伸而連接該第一垂直限位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座係一金屬底板,其中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及該第一水平限位部由單一結構自該第三側緣的部分該金屬底板延伸成形。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含一第二連接結構,該第二連接結構更包含一第二垂直限位部,該第二垂直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二拘束面,該第二拘束面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二拘束面與該底座之一第二抵接面相對並形成一第二結合空間,該第一結合空間與該第二結合空間位於 該第一支架的兩側,該第一限位面位於該第一結合空間與該第二結合空間之間,該桿狀連接部同時可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結合空間及該第二結合空間中,該第一限位面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落於該第二結合空間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區域內。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架具有一避讓槽,相鄰於該桿狀連接部,該第一水平限位部位於該避讓槽中。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含一第二連接結構及一第三連接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架經由該第一連接結構及該第二連接結構連接至該底座,該第一連接結構及該第二連接結構位於該第一支架的兩側,該第二支架經由該第三連接結構連接至該底座,該第三連接結構於該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於該第一連接結構及該第二連接結構於該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間。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三連接結構更包含一第三水平限位部和一第三垂直限位部,該第三水平限位部具有一第三限位面,該第三垂直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三拘束面,該第三拘束面沿該第一方向之相反方向延伸,該第三拘束面與該底座之一第三抵接面相對並形成一第三結合空間,該第二支架下端經由該第三結合空間以與該第三連接結構可活動地連接,該第三限位面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落於該第三結合空間於該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區域內。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垂直限位部於該第一方向反向上的結構末端相對突出於該第一水平限位部於該第一方向反向上的結構末端。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接結構更包含一第二水平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二限位面,該第二限位面實質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第一限位面與該第二限位面於該第一方向上分開設置,該第一 限位面與該第二限位面分別位於該桿狀連接部的相對側,共同來限制該桿狀連接部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一方向相反方向上的運動。
  15. 一種按鍵結構,包含:一底座,包含一第一抵接面,該第一抵接面平行於一第一方向延伸;一鍵帽,設置於該底座之上;一第一支架,可活動地連接於該底座及該鍵帽之間,該第一支架下端具有一桿狀連接部,該桿狀連接部具有一第一部分側壁與一第二部分側壁,該第一部分側壁與該第二部分側壁於一第二方向上係間隔一距離;一第二支架,可活動地連接於該底座及該鍵帽之間,該鍵帽支撐於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且該鍵帽經由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而可沿著一第三方向而運動於一較高位置與一較低位置之間,該第一方向、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三方向彼此均不平行;以及一第一連接結構,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連接結構包含:一第一垂直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一拘束面,該第一拘束面實質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一拘束面與該第一抵接面相對並形成一第一結合空間,該桿狀連接部可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結合空間中;以及一第一水平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一限位面,該第一限位面實質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第一限位面朝向該桿狀連接部,該第一限位面透過擋止該桿狀連接部以決定該桿狀連接部沿著該第一方向上的運動終點;其中,該第一限位面與該第一拘束面於該第二方向上係間隔該距離;當該鍵帽沿著該第三方向相對於該底座運動時,該第一拘束面可抵接於該第二部分側壁,但不會抵接該第一部分側壁; 當該鍵帽沿著該第三方向相對於該底座運動到該較高位置時,該第一限位面可抵接於該第一部分側壁,但不會抵接該第二部分側壁。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垂直限位部於該第一方向反向上的結構末端相對突出於該第一水平限位部於該第一方向反向上的結構末端。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座更包含二穿孔,該第一抵接面係延伸在該二穿孔間之一條狀結構的上表面,該條狀結構具有一第一側緣與一第二側緣,該第一垂直限位部設置於該第一側緣上,該第一水平限位部設置於該第二側緣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座係一金屬底板,該第一垂直限位部係自突出於該第一側緣的部分該金屬底板向上彎折延伸成形,該第一水平限位部係自突出於該第二側緣的部分該金屬底板向上彎折延伸成形。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架具有一開槽,相鄰於該桿狀連接部,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及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其中之一位於該開槽中,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及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其中之另一位於該第一支架外側。
  20.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座更包含一穿孔,該第一抵接面係延伸在該穿孔側邊之一條狀結構的上表面,該條狀結構具有一第三側緣,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具有一底部與一頂部,該第一水平限位部底部自該第三側緣實質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該第一限位面,該第一水平限位部頂部實質沿著水平方向彎曲延伸而連接該第一垂直限位部。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座係一金屬底板,其中該第一垂直限位部及該第一水平限位部由單一結構自該第三側緣的部分該金屬底板延伸成形。
  22.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接結構更包含一第二水 平限位部,與該底座連接且具有一第二限位面,該第二限位面實質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第一限位面與該第二限位面於該第一方向上分開設置,該第一限位面與該第二限位面分別位於該桿狀連接部的相對側,共同來限制該桿狀連接部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一方向相反方向上的運動。
TW106110717A 2017-03-30 2017-03-30 按鍵結構 TWI637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0717A TWI637417B (zh) 2017-03-30 2017-03-30 按鍵結構
US15/725,295 US10283289B2 (en) 2017-03-30 2017-10-05 Keyswitch structure
US17/184,503 USRE50000E1 (en) 2017-03-30 2021-02-24 Keyswitch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0717A TWI637417B (zh) 2017-03-30 2017-03-30 按鍵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7417B true TWI637417B (zh) 2018-10-01
TW201837942A TW201837942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67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717A TWI637417B (zh) 2017-03-30 2017-03-30 按鍵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0283289B2 (zh)
TW (1) TWI6374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0999B (zh) * 2022-06-30 2023-08-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187B (zh) 2021-04-15 2022-04-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機構及應用其之按鍵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0302U (zh) * 2013-08-28 2014-01-1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按鍵結構改良
US20140174900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balance link thereof
TWM528009U (zh) * 2016-03-18 2016-09-0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按鍵結構與鍵盤之底板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1303B2 (ja) 1992-02-14 2003-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TW347121U (en) * 1997-06-07 1998-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ess button apparatus
US5829579A (en) 1997-08-11 1998-11-03 Tsai; Huo-Lu Key switch assembly for a computer keyboard
US6160233A (en) 1998-12-18 2000-12-12 Silitek Corporation Key structure of computer keyboard
TW454933U (en) 2000-01-31 2001-09-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Scissors-type keystroke structure
US6340803B1 (en) 2001-01-25 2002-01-22 Silitek Corporation Computer keyswitch
US6550993B2 (en) 2001-08-29 2003-04-22 Shin-Jiuh Corp. Keyboard structure with latch sections and retaining sections
US6730868B1 (en) * 2003-03-24 2004-05-04 Alps Electric Co., Ltd. Keyswitch device and keyboard device
CN201167047Y (zh) 2008-01-28 2008-12-17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201540845U (zh) 2009-07-17 2010-08-0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104183402A (zh) 2013-05-23 2014-12-03 陈�峰 有折弯边的板面中支撑结构的键开关装置
TWM498956U (zh) 2014-10-27 2015-04-1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按鍵模組及鍵盤
CN205920914U (zh) 2016-07-15 2017-02-01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M533261U (en) 2016-07-22 2016-12-0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Keyswitch device and keyboar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4900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balance link thereof
TWM470302U (zh) * 2013-08-28 2014-01-1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按鍵結構改良
TWM528009U (zh) * 2016-03-18 2016-09-0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按鍵結構與鍵盤之底板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0999B (zh) * 2022-06-30 2023-08-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RE50000E1 (en) 2024-06-04
US20180286603A1 (en) 2018-10-04
TW201837942A (zh) 2018-10-16
US10283289B2 (en)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9350B (zh) 低行程薄膜按鍵、用於製造低行程薄膜按鍵之方法及關開總成
CN106971889B (zh) 按键结构
TWI637417B (zh) 按鍵結構
TWI636473B (zh) 鍵開關裝置
US8759698B2 (en) Key switch structure
WO2018168135A1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JP2006164711A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WO2020261664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TWI592964B (zh) 按鍵結構
TWI699806B (zh) 按鍵結構
US10804049B1 (en) Keyswitch structure
US20120305376A1 (en) Press key
JP5428890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TWI416563B (zh)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US20190221384A1 (en) Keyswitch structure
JP2005259587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TWI643098B (zh) 按鍵構造
JP5573291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TWI603355B (zh) 鍵盤結構
JP7297011B2 (ja) キ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キーボード
KR20160088231A (ko) 박형 키보드 커맨드 트리거 구조체
TWI699804B (zh) 按鍵結構
JP2002056743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及びこのキーボード装置の組立方法
TWI596634B (zh) 機械式開關結構
JP3195298B2 (ja) 押釦スイ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