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6742B - 附有拉鏈之製品及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附有拉鏈之製品及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6742B
TWI636742B TW106119937A TW106119937A TWI636742B TW I636742 B TWI636742 B TW I636742B TW 106119937 A TW106119937 A TW 106119937A TW 106119937 A TW106119937 A TW 106119937A TW I636742 B TWI636742 B TW I6367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zipper
cloth
fastener
chain clo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9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2676A (zh
Inventor
庄佳之
福田夕子
高澤成吉
約翰 二世 哈理迪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2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2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6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67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37/00Machines, 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setting fastener-elements on garments
    • A41H37/06Setting slide or glide fastener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10Slide fasteners with a one-piece interlocking member on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12Interlocking member in the shape of a continuous helix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附有拉鏈之製品(1、1a、1b)具有:一對拉鏈鏈帶(20、60);及拉鏈被附構件(10),其具備一對鏈帶安裝部(12);拉鏈鏈帶(20、60)係藉由鏈帶縫製線(27)而縫合於拉鏈被附構件(10)。拉鏈鏈帶(20、60)之鏈布構件(21、51、61)具有:第1鏈布片部(24、54、64),其供安裝拉鏈鏈齒(31、71);鏈布彎折部(25、55、65),其自第1鏈布片部(24、54、64)延伸且回折成U字狀;及第2鏈布片部(26、56、66),其固著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第2鏈布片部(26、56、66)被覆在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上露出之鏈帶縫製線(27)。藉此,拉鏈被附構件(10)之側端緣(13)受鏈布構件(21、51、61)保護,可防止因散紗而引起之滑件(40)之滑動性降低。

Description

附有拉鏈之製品及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一對拉鏈鏈帶縫製固定於衣物等製品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及該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該等一對拉鏈鏈帶係將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安裝至鏈布構件而成。
拉鏈通常多被用作衣物、日用雜貨品、產業用材料等製品、或汽車、列車、飛機等之各種座椅類等製品之開合件。用於各種製品之開合部之拉鏈通常具有:一對拉鏈鏈帶,其等形成有鏈齒排;及滑件,其可沿鏈齒排滑動地配置。 拉鏈之拉鏈鏈帶通常係藉由利用縫製線將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縫製固定於梭織而成或針織而成之帶狀之拉鏈鏈布之一側緣部而形成,該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係將單絲成形為環扣狀等而獲得。又,作為其他形態之拉鏈鏈帶,亦已知有藉由在梭織成或針織成拉鏈鏈布時,將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梭織織入或針織織入至鏈布之一側緣部而形成之拉鏈鏈帶。 於將具有如上述般於拉鏈鏈布之一側緣部安裝有複數個拉鏈鏈齒之一對拉鏈鏈帶之拉鏈安裝至衣物等製品之情形時,進行如下之縫製加工,即,於使拉鏈鏈布之未安裝拉鏈鏈齒之鏈布部分(通常稱為鏈布主體部)重合於製品之拉鏈安裝部之狀態下,藉由縫紉機將兩者縫合。藉此,可製造於開合部安裝有拉鏈之附有拉鏈之製品。 另一方面,於國際公開第2014/118949號(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即,並非如先前般將拉鏈鏈布之鏈布主體部縫合於形成製品之拉鏈被附構件,而是藉由利用縫紉機將拉鏈鏈帶之拉鏈鏈齒及鏈齒固定構件(拉鏈鏈布)同時固定於拉鏈被附構件而形成。 該專利文獻1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係藉由當將拉鏈鏈帶縫製於拉鏈被附構件時,利用縫紉機於拉鏈鏈齒之鏈齒排上進行縫製而製造。 此處,一面參照圖11,一面對專利文獻1之附有拉鏈之製品簡單地進行說明。專利文獻1之附有拉鏈81之製品80係將拉鏈81安裝至衣服之布料82而形成。於該情形時,拉鏈81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帶83;及滑件85,其沿拉鏈鏈帶83之鏈齒排84滑動。 拉鏈鏈帶83具有:窄幅之拉鏈鏈布86;環扣狀之拉鏈鏈齒87,其係由單絲成形;及芯繩88,其插通於拉鏈鏈齒87之內側。又,該拉鏈鏈帶83係藉由在使芯繩88插通於複數個拉鏈鏈齒87內之狀態下,利用第1縫製線89將拉鏈鏈齒87與芯繩88一起縫合於拉鏈鏈布86而形成。於該情形時,拉鏈鏈布86係形成為與拉鏈鏈齒87相比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更小,拉鏈鏈布86以於鏈布寬度方向上,不突出至拉鏈鏈齒87之外側之方式配置。 此種專利文獻1之拉鏈鏈帶83係由於拉鏈鏈布86如上述般形成為窄幅,故而輕量。又,於將拉鏈鏈帶83彎曲成彎曲狀等時,變得不易於拉鏈鏈布86產生起伏狀之皺褶。 進而,專利文獻1之拉鏈鏈帶83係於以該拉鏈鏈帶83之拉鏈鏈布86、與衣服之布料82面對面之方式載置於布料82之狀態下,使用縫紉機藉由第2縫製線90而縫製固定。藉此,可獲得將拉鏈鏈帶83安裝至布料82之側緣部(鏈帶安裝部)而成之附有拉鏈81之製品80。 於如以上般之專利文獻1之附有拉鏈81之製品80中,由於將拉鏈鏈布86設為較拉鏈鏈齒87更窄幅而形成拉鏈81,故而可實現拉鏈81之輕量化及成本削減。進而,當將拉鏈鏈帶83於彎曲成彎曲狀等之狀態下安裝至布料82時,可使拉鏈鏈布86不易產生隆起或下陷、或者起伏狀之皺褶。因此,可提高安裝有拉鏈81之製品之外觀(外觀品質)。進而,可容易且穩定地進行拉鏈81之安裝作業,因此可藉由相對簡單之縫製步驟而平整地完成製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4/118949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附有拉鏈81之製品80之情形時,藉由使拉鏈鏈帶83中之拉鏈鏈布86之鏈布寬度形成得較細,可獲得如上述般之各種優異之效果。另一方面,於專利文獻1中,由於將拉鏈鏈帶83縫製於布料82之側緣部,故而變為布料82之側緣部之側端緣(布料端)露出之狀態。 因此,於例如在該布料82之側端緣被裁剪後之狀態下形成之情形時,於安裝有拉鏈鏈帶83之布料82之側緣部易出現紗之散開。尤其是,亦可認為若反覆進行用以使拉鏈81開合之滑件85之滑動操作,則會因安裝有拉鏈鏈帶83之側緣部之布料端與滑件85之連結柱摩擦、或反覆接觸於嚙合對象側之縫製有拉鏈鏈齒87之側緣部之布料端等,而使散紗變得嚴重。結果,因於布料端出現之散紗,而存在左右拉鏈鏈齒87之嚙合度或滑件85之滑動性降低之情況。 再者,為了即便於縫製拉鏈鏈齒之布料之側端部出現散紗,亦不對拉鏈鏈齒之嚙合度或滑件之滑動性造成影響,亦可考慮進行將布料之側端部回折等之回折處理。但是,可認為於該情形時,因布料之側端部被回折,而妨礙作為專利文獻1之優點之輕量化、或新產生製品(衣服)之開合部之柔軟性降低等不良情況。 進而,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附有拉鏈81之製品80之情形時,由於使用縫紉機藉由第2縫製線90而將拉鏈鏈帶83與衣服之布料82縫合,故而於衣服之布料82之與拉鏈鏈帶83之安裝面為相反側之面,第2縫製線90露出。如此於布料面露出之第2縫製線90變得易與滑動之滑件85之上翼板及下翼板中之一者摩擦。因此,亦可認為於反覆進行滑件85之滑動時,會使固定拉鏈鏈帶83之第2縫製線90產生磨損或切斷。又,可認為於上述第2縫製線90露出之情形時,附有拉鏈81之製品80之外觀品質或設計性受損。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之問題而完成者,其具體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附有拉鏈之製品、及該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該附有拉鏈之製品係於藉由利用縫紉機於拉鏈鏈齒之鏈齒排上進行縫製而將拉鏈鏈帶縫合於布料等拉鏈被附構件從而獲得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中,可防止拉鏈被附構件之供安裝拉鏈鏈帶之側緣部之側端緣突出,且可被覆而保護將拉鏈鏈帶固定於拉鏈被附構件之縫製線之一部分。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由本發明提供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最主要之特徵在於:其係如下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即,具有:一對拉鏈鏈帶,其係將由單絲成形之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安裝至鏈布構件而形成;及拉鏈被附構件,其於相互對向之位置包含一對鏈帶安裝部;上述拉鏈鏈帶係藉由鏈帶縫製線而縫合於上述拉鏈被附構件之上述鏈帶安裝部;上述鏈帶縫製線係藉由按壓上述拉鏈鏈齒之一部分並且刺穿上述鏈布構件及上述拉鏈被附構件之上述鏈帶安裝部而將上述拉鏈鏈帶固定於上述鏈帶安裝部;且上述拉鏈被附構件之上述鏈帶安裝部具有相互配置於相反側之第1表面及第2表面,且配置於彎折成U字狀之上述鏈布構件之內周側;於正交於上述鏈布構件之長度方向之剖視下,上述鏈布構件具有:第1鏈布片部,其配置於上述鏈帶安裝部之上述第1表面上並且供安裝上述拉鏈鏈齒;鏈布彎折部,其自上述第1鏈布片部延伸並且回折成U字狀而包裹上述鏈帶安裝部之側端緣;及第2鏈布片部,其自上述鏈布彎折部進而延伸,且固著於上述鏈帶安裝部之上述第2表面;上述鏈布構件之上述第2鏈布片部被覆在上述鏈帶安裝部之上述第2表面上露出之上述鏈帶縫製線之露出部分。 於此種本發明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中,較佳為上述拉鏈鏈齒係藉由鏈齒縫製線而縫合於上述鏈布構件。 又,較佳為上述鏈布構件之上述第2鏈布片部係經由接著層而固著於上述鏈帶安裝部之上述第2表面。 進而,較佳為上述鏈布構件之上述第1鏈布片部係經由接著層而固著於上述拉鏈被附構件之上述第1表面。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上述鏈布構件之上述鏈布彎折部固著於上述拉鏈被附構件之上述側端緣。 於本發明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中,較佳為上述拉鏈鏈齒具有:嚙合頭部;上下腳部,其等自上述嚙合頭部延出;及連結部,其連結鄰接之上述拉鏈鏈齒間;上述第1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係於上述拉鏈鏈帶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與上述拉鏈鏈齒之上述連結部之前端位置相同之位置、或相對於上述連結部之前端位置偏上述嚙合頭部。 又,較佳為上述第2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係於上述拉鏈鏈帶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與上述第1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相同之位置、或相對於上述第1鏈布片部之上述鏈布前端位置靠上述拉鏈被附構件之內側。 進而,較佳為,於上翼板與下翼板間形成有鏈齒引導路徑之滑件可滑動地配置於一對上述拉鏈鏈帶上之由複數個拉鏈鏈齒所形成之鏈齒排,上述第2鏈布片部係於上述拉鏈鏈帶之寬度方向上,延出至較上述滑件之上述下翼板或上述上翼板更靠外側。 其次,由本發明提供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之最主要之特徵在於:其係如下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即,藉由將一對拉鏈鏈帶安裝至配置於拉鏈被附構件之相互對向之位置之一對鏈帶安裝部而製造,該等一對拉鏈鏈帶係將由單絲成形之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安裝至鏈布構件而形成;且該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藉由使用鏈帶縫製線將上述拉鏈鏈齒及上述鏈布構件之第1鏈布片部縫製於上述拉鏈被附構件之上述鏈帶安裝部之第1表面上,而將上述拉鏈鏈帶縫合於上述鏈帶安裝部;及於上述拉鏈鏈帶之縫合後,將上述鏈布構件以上述鏈帶安裝部被包裹於內側之方式彎折成U字狀,並將上述鏈布構件之第2鏈布片部固著於上述鏈帶安裝部之第2表面,藉此利用上述第2鏈布片部被覆在上述鏈帶安裝部之上述第2表面上露出之上述鏈帶縫製線之露出部分。 較佳為此種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藉由使用鏈齒縫製線將上述拉鏈鏈齒縫合於上述鏈布構件之第1鏈布片部,而形成上述拉鏈鏈帶。 [發明之效果] 於由本發明提供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中,藉由使鏈帶縫製線按壓拉鏈鏈帶之拉鏈鏈齒之一部分,並且刺穿拉鏈鏈帶之鏈布構件及拉鏈被附構件之鏈帶安裝部,而將拉鏈鏈帶安裝至拉鏈被附構件。 又,拉鏈鏈帶之鏈布構件被彎折成U字狀,並且於該U字狀之鏈布構件之內周側,拉鏈被附構件之鏈帶安裝部不回折成U字狀折,而是以如於正交於鏈布構件之長度方向之剖視下呈直線狀般之筆直之狀態被夾著。 進而,於正交於鏈布構件之長度方向之剖視下,拉鏈鏈帶之鏈布構件具有:第1鏈布片部,其配置於拉鏈被附構件之鏈帶安裝部之第1表面上並且供安裝拉鏈鏈齒;鏈布彎折部,其自第1鏈布片部延伸並且回折成U字狀而包裹鏈帶安裝部之側端緣;及第2鏈布片部,其自鏈布彎折部進而延伸,且固著於鏈帶安裝部之第2表面。進而,該第2鏈布片部被覆在鏈帶安裝部之第2表面上露出之鏈帶縫製線之露出部分。 根據此種本發明之附有拉鏈之製品,拉鏈被附構件之供安裝拉鏈鏈帶之側緣部之側端緣(側端面)係被拉鏈鏈帶之鏈布構件自外側包裹而被保護。因此,於本發明中,於如例如在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被裁剪後之狀態下形成般之情形時,即便不進行將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緣部回折等之側端緣(布料端)之處理,該側端緣亦不會如例如專利文獻1之情形般變得突出。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因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出現之散紗而引起之左右拉鏈鏈齒之嚙合度及滑件之滑動性降低。 此處,所謂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被裁剪後之狀態係指例如配置於相對於側端緣之裁剪方向交叉之方向上之紗之因裁剪而形成之剖面於該側端緣之端面(側端面)露出地配置之狀態。例如,於拉鏈被附構件係使用經紗及緯紗梭織而成之梭織物,且該拉鏈被附構件沿經紗方向被裁剪而形成側端緣之情形時,於裁剪而成之該側端緣,可直接看到藉由該裁剪而形成之緯紗之切斷面,將未實施任何處理之狀態表達為側端緣被裁剪後之狀態。 又,於保持為如此以梭織而成之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被裁剪之狀態之情形時,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部中之配置於最外側(裁剪端緣側)之經紗與被切斷之緯紗之交絡解開,該經紗變得易移動至側端緣之外側,結果,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出現經紗之散開。此種經紗之散開亦可改稱為接縫之綻開。進而,於例如拉鏈被附構件為針織物之情形時,於拉鏈被附構件沿針織組織之經圈方向被裁剪而形成之側端緣,變得易出現鏈式針織紗等經針織紗之散開。於本發明中,即便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出現如上述般之經紗(或經針織紗)之散開之情形時,亦由於具有該側端緣之側緣部被鏈布構件自外側包裹而被保護,故而可如上述般,儘可能減小該經紗(或經針織紗)之散開對拉鏈鏈齒之嚙合度及滑件之滑動性造成之影響。 進而,由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被鏈布構件包裹而被保護,故而即便反覆進行滑件之滑動操作,亦不會使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直接接觸於滑件之連結柱或嚙合對象側之拉鏈被附構件。因此,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可更不易出現散紗。 進而,又,於本發明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中,於拉鏈被附構件之第2表面,鏈布構件之第2鏈布片部對鏈帶縫製線之於上述第2表面上露出之露出部分進行被覆且固著。藉此,即便反覆進行滑件之滑動操作,亦可使鏈帶縫製線不易發生磨損或切斷。又,鏈帶縫製線被鏈布構件之第2鏈布片部掩蓋,而使得於拉鏈被附構件之第2表面側看不到。因此,可使附有拉鏈之製品之外觀品質提高,且亦可防止因鏈帶縫製線之露出而令製品之設計性受損。 於此種本發明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中,連續狀之拉鏈鏈齒係藉由鏈齒縫製線而縫合於鏈布構件。藉此,可將複數個拉鏈鏈齒穩定地固定於鏈布構件之特定位置。又,於利用鏈帶縫製線將拉鏈鏈帶固定於拉鏈被附構件時,可藉由鏈帶縫製線用力地按壓各拉鏈鏈齒。再者,於本發明中,連續狀之拉鏈鏈齒亦可於梭織成或針織成鏈布構件時梭織織入或針織織入至該鏈布構件之一部分,而安裝至鏈布構件。 又,於本發明中,鏈布構件之第2鏈布片部係經由接著層而固著於鏈帶安裝部之第2表面。藉此,可將鏈布構件之第2鏈布片部容易且穩定地固定於鏈帶安裝部之第2表面。再者,於本發明中,亦可將鏈布構件之第2鏈布片部藉由超音波熔接等熔接而固著於鏈帶安裝部之第2表面。 進而,於本發明中,鏈布構件之第1鏈布片部係經由接著層而固著於拉鏈被附構件之第1表面。藉此,可防止第1鏈布片部自拉鏈被附構件隆起。又,可將拉鏈鏈帶更牢固地固定於拉鏈被附構件。進而,拉鏈被附構件之鏈帶安裝部之構造(梭織組織或針織組織)變得不易崩壞,可更有效地防止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出現散紗。又,於該情形時,鏈布構件之鏈布彎折部係固著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藉此,可將拉鏈鏈帶進而牢固地固定於拉鏈被附構件。又,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側端緣可進而不易出現散紗。 於本發明中,連續狀之各拉鏈鏈齒具有:嚙合頭部;上下腳部,其等自嚙合頭部延出;及連結部,其連結鄰接之拉鏈鏈齒間。於該情形時,第1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係於拉鏈鏈帶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與拉鏈鏈齒之連結部之前端位置相同之位置、或相對於連結部之前端位置偏嚙合頭部。 藉由相對於拉鏈鏈齒而如此設定鏈布構件中之第1鏈布片部之寬度方向之尺寸,可將拉鏈鏈齒以特定之姿勢穩定地安裝至鏈布構件。又,由於可窄幅地形成第1鏈布片部,故而可謀求鏈布構件之輕量化並且亦使拉鏈鏈帶之柔軟性提高。又,於將拉鏈鏈帶以彎曲成彎曲狀等之狀態縫製於拉鏈被附構件之情形時,可使鏈布構件不易產生隆起或下陷,並且不易產生起伏狀之皺褶。 又,於本發明中,第2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係於拉鏈鏈帶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與第1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相同之位置、或相對於第1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靠拉鏈被附構件之內側。藉此,可一面適當地確保拉鏈鏈帶之柔軟性,一面穩定地確保拉鏈鏈帶相對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安裝強度。 進而,於本發明中,於上翼板與下翼板間形成有鏈齒引導路徑之滑件可滑動地安裝於一對上述拉鏈鏈帶之鏈齒排,於該情形時,鏈布構件之第2鏈布片部係於拉鏈鏈帶之寬度方向上延出至較滑件之下翼板或上翼板更靠滑件之外側。藉此,防止於使滑件滑動時滑件之下翼板或上翼板直接滑動接觸於拉鏈被附構件,因此可防止因滑件之滑動而產生拉鏈被附構件之磨損或損傷,從而提高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耐久性。 其次,於本發明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中,使用鏈帶縫製線將拉鏈鏈齒與鏈布構件之第1鏈布片部縫製於拉鏈被附構件之鏈帶安裝部之第1表面上。藉此,拉鏈鏈帶被縫合固定於拉鏈被附構件之鏈帶安裝部。 然後,於將拉鏈鏈帶縫合至拉鏈被附構件後,將鏈布構件以鏈帶安裝部被包裹於內側之方式,於該鏈布構件之鏈布彎折部彎折成U字狀,並且將該鏈布構件之自鏈布彎折部延伸之第2鏈布片部經由例如接著層而固著於鏈帶安裝部之第2表面,而利用該第2鏈布片部被覆在鏈帶安裝部之第2表面上露出之鏈帶縫製線之露出部分。然後,將滑件安裝至固定於例如拉鏈被附構件之拉鏈鏈帶之鏈齒排。藉此,可穩定地製造具有如上述般之構造之本發明之附有拉鏈之製品。 尤其是,於如上述般之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藉由使用鏈齒縫製線將拉鏈鏈齒縫合於鏈布構件之第1鏈布片部而形成拉鏈鏈帶,可將複數個拉鏈鏈齒穩定地固定於鏈布構件之特定位置。又,於利用鏈帶縫製線將拉鏈鏈帶固定於拉鏈被附構件時,可藉由鏈帶縫製線用力地按壓各拉鏈鏈齒。再者,於本發明中,亦可藉由當梭織成或針織成鏈布構件時將拉鏈鏈齒梭織織入或針織織入至該鏈布構件之一部分,而形成拉鏈鏈帶。
以下,一面列舉實施例並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不受以下進行說明之實施形態之任何限定,只要與本發明實質上具有相同之構成、且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則可進行多種變更。 例如,於以下之各實施例中,對附有拉鏈之製品為附有拉鏈之衣服之情形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並不限定於衣服(衣物),還包含鞋類或包類等日用雜貨品、產業用材料等物品、汽車、列車、飛機等之各種座椅類等各種製品。 又,於以下之各實施例之拉鏈鏈帶中,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係藉由將單絲成形為環扣狀而形成。但是,本發明之拉鏈鏈齒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藉由將單絲成形為鋸齒狀而形成。 [實施例1] 圖1係將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主要部分模式性地放大而表示之放大模式圖。圖2係沿圖1所示之II-II線之剖視圖,圖3係將圖2之一部分放大而表示之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又,圖4及圖5係表示本實施例1之一對拉鏈鏈帶之俯視圖及剖視圖。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所謂前後方向係指平行於滑件之滑動方向之拉鏈鏈帶(或鏈布構件)之長度方向,尤其是,將滑件以使左右鏈齒排嚙合之方式滑動之方向設為前方,將以使左右鏈齒排分離之方式滑動之方向設為後方。 所謂左右方向係指拉鏈鏈帶之寬度方向、或成為拉鏈被附構件之布料之寬度方向,例如為正交於滑件之滑動方向、且平行於布料之正面及背面(第1表面及第2表面)之方向。所謂上下方向係指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拉鏈鏈帶之厚度方向,例如指正交於布料之正面及背面之方向。尤其是,於本實施例1中,將相對於拉鏈鏈帶配置有滑件之拉片之側之方向設為上方,將其相反側之方向設為下方。 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製品1係衣服1(衣物),於設置於該衣服1之前身片之開合部,安裝有下述之左右一對拉鏈鏈帶20、及滑件40。即,於本實施例1中,構成衣服1之前身片之布料(布料部分)10成為供安裝拉鏈鏈帶20之拉鏈被附構件。於該情形時,作為拉鏈被附構件之布料10適當地具備該衣服1所需要之性能或性質(柔軟性、厚度、質感、色調等)。 於該情形時,如例如圖2所示,衣服1之布料10具有:第1表面,其作為衣服1之外表面而朝向上側地配置;及第2表面,其作為衣服1之內表面(背面)而朝向下側地配置。布料10之第1表面(上表面)與第2表面(下表面)係相互配置於布料10之相反側。又,左右拉鏈鏈帶20係以下述之鏈齒排30於布料10之第1表面(外表面)側露出之方式,分別安裝於形成衣服1之前身片之左右布料10。 於該情形時,左右布料(布料部分)10具有:布料本體11;及鏈帶安裝部12,其自布料本體11連續地形成,並且左右布料10相互對向地配置。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係自構成左右前身片之布料10之相互對向之對向側端緣(布料端)13,於拉鏈鏈帶20之寬度方向上,朝向該布料10之內側具有特定之尺寸的部分(區域)。 又,於圖2所示之剖視圖中,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係被拉鏈鏈帶20之下述之鏈布構件21包裹之部分。於該鏈帶安裝部12,沿左右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藉由鏈帶縫製線(第2縫製線)27之鎖型針步而安裝有拉鏈鏈帶20。 此處,於例如左右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形成為直線狀之情形時,拉鏈鏈帶20係以直線狀之筆直之狀態安裝至該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另一方面,於左右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係以相互對應之方式彎曲成彎曲狀而形成之情形時,拉鏈鏈帶20係以與對向側端緣13對應地彎曲成彎曲狀之狀態安裝至該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 本實施例1之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未實施將布料10之側端部回折等之回折處理。換言之,於圖2所示之剖視圖中,鏈帶安裝部12係以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上表面)及第2表面(下表面)形成自布料本體11之第1表面(上表面)及第2表面(下表面)連續之平面之方式,自布料本體11朝向對象側之布料10而沿左右方向筆直地延伸地配置。 進而,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係夾於如上述般彎折成U字狀之鏈布構件21之內周側,且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及第2表面分別固著於彎折成U字狀之鏈布構件21之內周面。 本實施例1之拉鏈5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帶20,其等係將連續狀之拉鏈鏈齒31縫製於鏈布構件21而形成;及滑件40,其可沿拉鏈鏈帶20之由複數個拉鏈鏈齒31形成之左右鏈齒排30滑動。 左右各拉鏈鏈帶20具有:梭織而成之鏈布構件21;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31,其等係藉由鏈齒縫製線(第1縫製線)33而固定於該鏈布構件21;及芯繩32,其配置於各拉鏈鏈齒31之下述之上腳部31b與下腳部31c間,且與拉鏈鏈齒31一起被固定於鏈布構件21。 鏈布構件21具有:鏈布本體22,其係以平紋組織梭織而成;及接著層23,其形成於鏈布本體22之一面(如下述般彎折成U字狀時之內周側之表面)。鏈布構件21之鏈布本體22係使用強度較高且較細之紗,較薄地形成。該鏈布本體22係形成為伸縮性較小(或無伸縮性),且於鏈布厚度方向上可容易地彎折。 再者,於本發明中,鏈布構件21之鏈布本體22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具有除了平紋組織以外之梭織構造,亦可藉由針織而形成。又,鏈布本體22亦可使用合成樹脂製之較薄之膜狀構件。進而,於本發明中,於鏈布構件21之鏈布本體22與接著層23之間,出於補強或賦予防水性等目的,亦可貼附合成樹脂製之膜構件、或形成包含合成樹脂之保護層。 鏈布構件21之接著層23係藉由在鏈布本體22塗佈或塗覆熱熔型接著劑而形成。尤其是,於本實施例1之情形時,於利用鏈齒縫製線33將拉鏈鏈齒31縫製於梭織而成之鏈布本體22之前,將熱熔型接著劑之接著層23預先形成於成為鏈布本體22之內周面之鏈布面之整體。藉由如此於鏈布構件21之整個內周面形成有接著層23,可有效地提高拉鏈鏈帶20相對於拉鏈被附構件之布料10之固著強度。再者,於本發明中,若鏈布構件21之接著層23至少形成於鏈布構件21之下述之第2鏈布片部26之內周面,則亦可不設置於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及鏈布彎折部25。 又,於本實施例1中,如上述般之熱熔型接著劑之接著層23形成於鏈布構件21,但本發明之接著層23亦可藉由例如一液硬化型接著劑、二液硬化型接著劑、瞬間接著劑、乳液系接著劑、或者藉由紫外線或電子束等硬化之光硬化型接著劑等,形成於鏈布構件21、或鏈布構件21與拉鏈被附構件之布料10之間。於該情形時,接著層23係於如下述般使用鏈帶縫製線27將拉鏈鏈帶20縫製於作為拉鏈被附構件之布料10後,形成於所需要之部分。 於如圖2所示般之正交於前後方向(拉鏈鏈帶20之長度方向)之剖視圖中,本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1具有:第1鏈布片部24,其配置並固著於布料10之第1表面上;鏈布彎折部25,其自該第1鏈布片部24延伸,並且回折成U字狀;及第2鏈布片部26,其自鏈布彎折部25進而延伸,並且固著於布料10之第2表面。 於該情形時,鏈布構件21之鏈布彎折部25係將左右布料10之相互對向地配置之對向側端緣(側端面)13包入至鏈布構件21之內周側,並且經由接著層23而固著於該對向側端緣13。此處,所謂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係指於圖2之剖視圖中,鏈帶安裝部12中之寬度方向之最前端之部位。 藉此,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對向側端緣13被鏈布構件21自外側保護,因此,即便不進行將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回折等之回折處理,亦可有效地防止因於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出現之散紗,而令左右拉鏈鏈齒31之嚙合度及滑件40之滑動性降低。 於此種本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1中,複數個拉鏈鏈齒31係於載置於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之外周面之狀態下,藉由鏈齒縫製線33之雙重鏈縫而被縫製。即,拉鏈鏈齒31固定於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之外周面。鏈布構件21之鏈布彎折部25係於左右鏈齒排30嚙合之狀態下,與嚙合對象側之拉鏈鏈帶20中之鏈布構件21之鏈布彎折部25相互接觸(較佳為密接)。 又,如圖2及圖3所示,本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1中之第1鏈布片部24、鏈布彎折部25、及第2鏈布片部26之各內周面係藉由接著層23,而分別接著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對向側端緣(側端面)13、及第2表面。藉此,形成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紗亦被接著層23固定而變得不易移動,因此,可提高鏈帶安裝部12之強度,並且使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不易出現散紗。又,可防止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及第2鏈布片部26自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及第2表面隆起而離開,而將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及第2鏈布片部26之整體穩定地固定於鏈帶安裝部12。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較佳為鏈布構件21之整個內周面藉由接著層23而接著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但於本發明中,所謂鏈布構件21之內周面藉由接著層23而固著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亦包含如下情形:因局部地未設置接著層23、或即便形成有接著層23接著亦不充分等,而局部地形成有非固著部分。 於該情形時,鏈布構件21之內周面與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只要以需要接著之面積之50%以上之比例、較佳為80%以上之比例進行接著即可。例如,於僅將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經由接著層23而接著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之情形時,只要以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之面積(或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之面積之50%以上之比例、較佳為80%以上之比例將兩者接著即可。 又,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被覆鏈帶縫製線27之露出部分(換言之,鏈帶縫製線27中之第2表面上之走線部分),且接著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該鏈帶縫製線27之露出部分係指將拉鏈鏈帶20固定於布料10之鏈帶縫製線27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下表面)上露出且走線的部分。即,鏈帶縫製線27中之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上露出之露出部分係被接著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之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掩蓋而保護。 於該情形時,由鏈帶縫製線27形成之鏈帶縫製部(鏈帶縫製線)係以重疊於藉由鏈齒縫製線33之雙重鏈縫而形成之鏈齒縫製部(鏈齒縫製線)之形成範圍之方式配置。 進而,於本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1中,第1鏈布片部24中之形成於布料10之內側之鏈布前端位置24a係於拉鏈鏈帶20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與拉鏈鏈齒31之下述之連結部31d之前端位置相同之位置、或相對於該連結部31d之前端位置偏拉鏈鏈齒31之嚙合頭部31a之位置。即,於自上方觀察拉鏈鏈帶20所得之圖4之俯視下,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形成為如下般之窄幅之形態,即,不延出(超出)至拉鏈鏈齒31之外側,且第1鏈布片部24之大部分隱藏於拉鏈鏈齒31下而看不到。再者,於該情形時,亦存在如下情況:自於拉鏈鏈帶20之長度方向上鄰接之拉鏈鏈齒31間之間隙可看到第1鏈布片部24之一部分。 藉由如此將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形成為使拉鏈鏈帶20之寬度方向上之尺寸小於拉鏈鏈齒31所得的窄幅之形狀,可謀求鏈布構件21之輕量化。又,可使拉鏈鏈帶20於寬度方向上易於彎曲而提高拉鏈鏈帶20之柔軟性。進而,於將拉鏈鏈帶20於彎曲成彎曲狀等之狀態下縫製於布料10之情形時,可使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不易產生隆起或下陷,並且不易產生起伏狀之皺褶。因此,將拉鏈鏈帶20縫製於布料10之縫製作業變得易於進行,並且可不易招致因於鏈布構件21產生皺褶等而引起之衣服1之外觀品質之降低。 又,於本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1中,第2鏈布片部26中之形成於布料10之內側之鏈布前端位置26a係於拉鏈鏈帶20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與第1鏈布片部24中之上述鏈布前端位置24a相同之位置。藉此,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與第1鏈布片部24同樣地形成為窄幅,因此可謀求鏈布構件21之輕量化,並且提高拉鏈鏈帶20之柔軟性。又,與第1鏈布片部24之情形同樣地,於將拉鏈鏈帶20於彎曲成彎曲狀等之狀態下縫製於布料10之情形時,可使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不易產生隆起或下陷,並且不易產生起伏狀之皺褶。進而,可適當地確保第2鏈布片部26之寬度方向上之尺寸,因此可適當地確保設置於第2鏈布片部26之接著層23對拉鏈鏈帶20與布料10之固著強度。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亦能以其鏈布前端位置26a於拉鏈鏈帶20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第1鏈布片部24之鏈布前端位置24a、與鏈帶縫製線27刺穿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刺穿位置之間之方式,形成為較本實施例1更窄幅。 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31係藉由將聚醯胺或聚酯等熱塑性合成樹脂製之單絲成形為環扣狀,而以於長度方向上連續之形態形成。藉由利用鏈齒縫製線33將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31縫製於鏈布構件21,而使鏈齒排30沿鏈布構件21之長度方向形成。 於該情形時,各拉鏈鏈齒31具有:嚙合頭部31a,其具備於前後方向上膨出之部分;上腳部31b及下腳部31c,其等自嚙合頭部31a於鏈布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及連結部31d,其連結在長度方向上鄰接之拉鏈鏈齒31間。於該情形時,拉鏈鏈齒31之下腳部31c係與鏈布構件21相接地配置,上腳部31b係遠離鏈布構件21而配置。 本實施例1之芯繩32係以夾於各拉鏈鏈齒31之上腳部31b與下腳部31c之間之方式,沿拉鏈鏈帶20之長度方向插通。該芯繩32被將拉鏈鏈齒31縫製於鏈布構件21之鏈齒縫製線(第1縫製線)33刺穿,而與拉鏈鏈齒31一起固定於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又,芯繩32被將拉鏈鏈帶20縫製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鏈帶縫製線(第2縫製線)27刺穿,而與拉鏈鏈齒31及鏈布構件21一起固定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再者,於本發明中,亦可不設置芯繩32,而由拉鏈鏈齒31及鏈布構件21形成拉鏈鏈帶20。 如上述般之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帶20係藉由在芯繩32插通於拉鏈鏈齒31之上腳部31b與下腳部31c間,並且拉鏈鏈齒31載置於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之外周面之狀態下,使用鏈齒縫製用縫紉機,對拉鏈鏈齒31、芯繩32、及鏈布構件21進行縫製加工而形成。再者,於進行該拉鏈鏈帶20之縫製加工時,鏈布構件21未如圖5所示般彎折成U字狀,於將鏈布構件21以第1鏈布片部24與第2鏈布片部26遠離之方式打開之狀態(例如如鏈布構件21於剖視下呈L字般之狀態)下,將拉鏈鏈齒31及芯繩32縫製於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 於該情形時,連續狀之拉鏈鏈齒31係遍及其長度方向全體地藉由鏈齒縫製線(第1縫製線)33之雙重鏈縫而固定於鏈布構件21。又,鏈齒縫製線33係與各拉鏈鏈齒31之上腳部31b相接並將上腳部31b及下腳部31c朝向鏈布構件21按壓,並且通過鄰接之拉鏈鏈齒31之上腳部31b間並刺穿芯繩32,進而,通過鄰接之拉鏈鏈齒31之下腳部31c間並刺穿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 藉此,拉鏈鏈齒31、芯繩32、及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被夾入至形成雙重鏈縫之鏈齒縫製線33之針線與線鉤線之間而被一體地固定。 藉由如此利用鏈齒縫製線33將複數個拉鏈鏈齒31固定於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可穩定地保持拉鏈鏈齒31之形狀,並且可將於長度方向上鄰接地配置之拉鏈鏈齒31間之間隔(拉鏈鏈齒31之安裝間距)亦穩定地保持為固定之大小。 尤其是,藉由在拉鏈鏈齒31相對於鏈布構件21之固定中,使用鏈齒縫製線33之雙重鏈縫,能以較高之生產性進行拉鏈鏈帶20之製造。又,雙重鏈縫之接縫之強度優異,即便固定拉鏈鏈齒31之鏈齒縫製線33斷開,鏈齒縫製線33亦可不易出現散紗。再者,於本發明中,作為鏈齒縫製線33之針跡形式,亦可採用除了雙重鏈縫以外者。 然後,於進行如上述般之縫製加工後,將鏈布構件21以第1鏈布片部24之內周面與第2鏈布片部26之內周面面對面之方式彎折成U字狀。又,於將鏈布構件21彎折成U字狀後,對所獲得之拉鏈鏈帶20,視需要進行熱固化處理。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亦可於將鏈布構件21彎折成U字狀之後,將複數個拉鏈鏈齒31固定於該U字狀之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 藉由進行以上之步驟,可形成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帶20。進而,藉由使所形成之拉鏈鏈帶20兩個一組地組合並使鏈齒排30彼此嚙合,而獲得如圖4及圖5所示般之左右一對拉鏈鏈帶20。 如圖1及圖2等所模式性地表示般,本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滑件40具有滑件主體41、及安裝於滑件主體41之拉片42。滑件主體41具有:上翼板43;下翼板44,其與上翼板43隔開且平行地配置;未圖示之連結柱,其連結上翼板43及下翼板44之前端部(導入口側端部)間;凸緣部45,其自上翼板43之左右側緣部朝向下翼板44垂設;及拉片安裝部46,其配置於上翼板43之上表面。 於滑件主體41之前端部,將引導柱夾在中間地形成有左右導入口,於滑件主體41之後端部形成有嚙合口。又,於上翼板43與下翼板44之間,形成有將左右導入口與嚙合口連通之大致Y字形狀之鏈齒引導路徑。尤其是,本實施例1中之滑件主體41之鏈齒引導路徑係於上下方向上,具有可由左右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及固定於各鏈帶安裝部12之左右拉鏈鏈帶20插通之尺寸地形成。 藉由使此種滑件40沿左右拉鏈鏈帶20之鏈齒排30向前方或後方滑動,可於滑件主體41之鏈齒引導路徑內使左右拉鏈鏈齒31依序順利地嚙合、分離。 其次,對將如上述般之拉鏈鏈帶20安裝至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而製造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之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分別準備1個拉鏈鏈帶20、及構成衣服1之前身片之布料10。 作為形成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帶20之步驟,如上述般,利用鏈齒縫製線33,將呈環扣狀連續之複數個拉鏈鏈齒31及芯繩32縫製固定於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之一鏈布面(成為外周面之鏈布面)。 此時,於鏈布構件21之另一鏈布面(成為內周面之鏈布面)預先形成接著層23,拉鏈鏈齒31及芯繩32係固定於鏈布構件21之未形成接著層23之側之鏈布面。於將拉鏈鏈齒31及芯繩32固定於鏈布構件21後,將該鏈布構件21彎折成U字狀,藉此可製作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帶20。 又,作為與製作拉鏈鏈帶20之步驟不同之步驟,藉由針織或梭織等製作成為拉鏈被附構件之衣服1用之布料。此時,於例如欲對布料賦予防水性之情形時,亦可對針織而成或梭織而成之布料塗覆合成樹脂、或者貼附樹脂膜。進而,對所獲得之布料以成為與衣服1之前身片對應之特定之形狀之方式進行裁剪,而製作成為拉鏈被附構件之左右一對前身片用之布料(布料部分)10。於該情形時,於左右布料(布料部分)10之對向側端緣13,未實施如上述般進行回折等之回折處理。又,左右布料10中之距各個對向側端緣13具有固定之寬度尺寸之部分形成為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 其次,進行如下之安裝步驟,即,將如上述般製作之拉鏈鏈帶20安裝至已被裁剪成特定之形狀之布料(布料部分)10之鏈帶安裝部12。 於該安裝步驟中,首先,如圖6所示,於將彎折成U字狀之鏈布構件21以第2鏈布片部26遠離第1鏈布片部24之方式打開之狀態下,將拉鏈鏈帶20載置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此時,以使鏈布構件21之形成於第1鏈布片部24之內周面之接著層23、與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面對面地接觸,並且使鏈布構件21之鏈布彎折部25之位置與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之位置一致,而將拉鏈鏈帶20重疊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 繼而,進行如下之縫製加工,即,對圖6所示之狀態之拉鏈鏈帶20及布料10,使用鏈帶縫製用縫紉機將兩者縫合。藉此,拉鏈鏈帶20係遍及其長度方向全體地藉由鏈帶縫製線(第2縫製線)27之鎖型針步而縫製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 於該情形時,鏈帶縫製線27與各拉鏈鏈齒31之上腳部31b相接並將上腳部31b及下腳部31c朝向布料10按壓,並且通過鄰接之拉鏈鏈齒31之上腳部31b間並刺穿芯繩32。進而,鏈帶縫製線27通過鄰接之拉鏈鏈齒31之下腳部31c間並刺穿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及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藉此,拉鏈鏈齒31、芯繩32、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及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被夾入至形成鎖型針步之鏈帶縫製線27之針線與梭芯線之間而被一體地固定。又,藉由鏈帶縫製線27之鎖型針步而形成之鏈帶縫製部係以重疊於藉由鏈齒縫製線33之雙重鏈縫而形成之鏈齒縫製部之方式配置。 尤其是,於本實施例1中,於拉鏈鏈帶20相對於布料10之固定中,使用鏈帶縫製線27之鎖型針步。藉此,可將拉鏈鏈帶20與布料10順利且穩定地縫合。 於該情形時,藉由鏈帶縫製線27而形成之鏈帶縫製部具有如下之鏈帶縫製線27之露出部分,即,鏈帶縫製線27刺穿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而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下表面)上露出且走線。再者,於本發明中,作為鏈帶縫製線27之針跡形式,亦可採用除了鎖型針步以外者。 於將拉鏈鏈帶20縫製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後,如圖6中藉由假想線所示般,以將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重疊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之方式將鏈布構件21彎折成U字狀。藉此,如圖7所示,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露出且走線之鏈帶縫製線27之露出部分被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被覆,而以自外部看不到之方式被隱藏。 此時,鏈布構件21係使形成於第1鏈布片部24之內周面之接著層23接觸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且使形成於第2鏈布片部26之內周面之接著層23接觸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而被保持。又,鏈布構件21之鏈布彎折部25係將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包入,並且使接著層23接觸於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而被保持。即,鏈布構件21係將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自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經由對向側端緣13至第2表面連續地包入。 然後,於藉由鏈布構件21將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包入之狀態下,一面將鏈布構件21朝向鏈帶安裝部12按壓一面進行特定之溫度之熱處理。藉此,可使鏈布構件21之內周面藉由熱熔型接著劑之接著層23而接著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即,可如圖3所示般,使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鏈布彎折部25、及第2鏈布片部26分別固著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對向側端緣13、及第2表面。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鏈布構件21係經由接著層23而固著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但於本發明中,亦可不設置接著層23地形成鏈布構件21,且於使該鏈布構件21與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密接之狀態下藉由熱熔接處理或超音波熔接處理等進行熔接從而將兩者固著。 藉由進行如上述般之拉鏈鏈帶20之安裝步驟,可製作於已被裁剪成特定之形狀之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安裝有拉鏈鏈帶20的前身片之衣服構成部分。然後,於製作左右前身片用之附有拉鏈鏈帶20之構成部分後,使所製作之各部位之衣服構成部分相互藉由縫製等而結合,從而組裝衣服1。進而,將滑件40可滑動地安裝至左右拉鏈鏈帶20之鏈齒排30。藉此,可製造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 於以此方式製造之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中,拉鏈鏈帶20之鏈布構件21配置成自衣服1之外側不易看到,因此可提高附有拉鏈5之衣服1之外觀品質。又,可將形成於衣服1之拉鏈5對衣服1之設計造成之影響抑制為較小。 又,於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中,前身片之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側端面)13被拉鏈鏈帶20之鏈布構件21包裹而被保護,因此未露出至外側。因此,即便於在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被裁剪後之狀態下於對向側端緣13出現散紗、或自對向側端緣13脫紗之情形時,亦可將該對向側端緣13隱藏至鏈布構件21之內側。又,同時,可使回折成U字狀之鏈布構件21之鏈布彎折部25之平整之外周面與嚙合對象側之拉鏈鏈帶20對向。 因此,於本實施例1之設置於衣服1之拉鏈5中,可有效地防止因於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出現之散紗、或自對向側端緣13突出之紗等,而引起左右拉鏈鏈齒31之嚙合度變差、或滑件40之滑動性降低。 進而,於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中,不僅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受鏈布構件21保護,而且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上表面)、對向側端緣13、及第2表面(下表面)固著在設置於鏈布構件21之接著層23。藉此,於本實施例1中,即便反覆進行滑件40之滑動操作,與例如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突出地形成之情形相比,亦可於布料10之對向側端緣13不易出現新的散紗。結果,可提高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耐久性,從而可長期地維持拉鏈5之功能。 而且,於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中,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被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覆蓋,而可藉由第2鏈布片部26隱藏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上走線之鏈帶縫製線27之露出部分而使其看不到。藉此,即便反覆進行滑件40之滑動操作,滑件40之下翼板44亦不會摩擦鏈帶縫製線27,因此可使鏈帶縫製線27之磨損或切斷不易產生。進而,變得於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側看不到鏈帶縫製線27,因此亦可使附有拉鏈5之衣服1之外觀品質進而提高。 又,於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中,於使左右鏈齒排30嚙合而設為左右拉鏈鏈齒31相互嚙合之狀態時,可使左右鏈布構件21之鏈布彎折部25彼此密接(或抵接)。因此,本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係於例如衣服1之布料10具備防水性之情形時等,亦可具備於拉鏈5閉合時水等液體不易自衣服1之外側進入至內側之止水性。 又,於本實施例1中,如上述般,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經由接著層23而固著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並且被覆於鏈帶縫製線27之第2表面上走線且露出之露出部分。藉此,於附有拉鏈5之衣服1具備如上述般之止水性之情形時,即便於如例如水等液體沿將拉鏈鏈帶20固定於布料10之鏈帶縫製線27傳遞,而滲入至布料10之第2表面側時,亦可藉由將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與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固著之接著層23阻止該水之滲入。因此,可進而提高附有拉鏈5之衣服1之止水性能。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中,鏈布構件21之第2鏈布片部26中之形成於布料10之內側之鏈布前端位置26a係配置於與該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中之鏈布前端位置24a相同之位置。但是,於本發明中,如例如於圖8中表示實施例1之變化例般,亦可使鏈布構件51之第2鏈布片部56之寬度方向上之尺寸變大,而將第2鏈布片部56之鏈布前端位置56a設定於較第1鏈布片部54中之鏈布前端位置54a進而靠布料10之內側。 此處,對圖8所示之實施例1之變化例之附有拉鏈5a之衣服1a進行說明。該變化例之附有拉鏈5a之衣服1a係將鏈布構件51之第2鏈布片部56形成為與上述實施例1之第2鏈布片部26相比寬度方向之尺寸更大。 再者,該變化例之附有拉鏈5a之衣服1a係除了使第2鏈布片部56之寬度變大以外,與上述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同樣地形成。因此,於該變化例中,藉由對與上述實施例1實質上具有相同之構成之零件及構件使用相同之符號表示,而省略其說明。 於圖8所示之附有拉鏈5a之衣服1a中,鏈布構件51之第2鏈布片部56中之鏈布前端位置56a係於拉鏈鏈帶20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較滑件主體41之嚙合口側端部中之下翼板44之左右側緣之位置進而靠布料10之內側(滑件主體41之外側)。即,鏈布構件51之第2鏈布片部56突出至較滑件主體41之下翼板44之左右側緣更靠外側地配置。 藉由如此使鏈布構件51之第2鏈布片部56之寬度尺寸變大,而使第2鏈布片部56延伸至較滑件主體41之下翼板44更靠外側,從而於使滑件40沿左右鏈齒排30滑動時,可防止下翼板44直接滑動接觸於衣服1a之布料10。因此,即便反覆進行滑件40之滑動,於布料10亦不易產生磨損或損傷,可提高附有拉鏈5a之衣服1a之耐久性。 又,於圖8所示之附有拉鏈5a之衣服1a中,亦與上述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於使左右鏈齒排嚙合而設為左右拉鏈鏈齒31相互嚙合之狀態時,可使左右鏈布構件51之鏈布彎折部55彼此密接(或抵接)。藉此,亦可使該變化例之附有拉鏈5a之衣服1a具備於拉鏈5a閉合時不易使水滲入至內部之止水性。 又,於上述實施例1中形成之拉鏈5係如圖1及圖2所示般,左右鏈齒排30以配置於成為衣服1之布料10之外表面之第1表面上且露出至外部之形態安裝於衣服1。如此以左右鏈齒排30露出至外側之方式形成之拉鏈5之形態有時被稱為普通類型之拉鏈或正裝之拉鏈。 但是,本發明中之拉鏈之形態並不限定於此。如例如於圖9中表示實施例1之另一變化例般,亦能以所謂反裝之形態將拉鏈5b形成於衣服1b,該所謂反裝之形態係以如下方式形成,即,藉由將左右鏈齒排30配置成隱藏於衣服1b之內側,而使自外側不易看到鏈齒排30。 於該圖9所示之附有反裝之拉鏈5b之衣服1b中,雖然以鏈齒排30配置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側之方式將拉鏈鏈帶20固定於布料10,但是除此之外係與上述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實質上同樣地形成。因此,於圖9所示之變化例之附有拉鏈5b之衣服1b中,亦除了關於衣服1b之外觀品質或設計之方面以外,還可獲得與上述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相同之效果。 [實施例2] 圖10係僅局部地且模式性地表示本實施例2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拉鏈鏈帶之剖視圖。 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鏈帶20係藉由使用鏈齒縫製線33將拉鏈鏈齒31縫製固定於鏈布構件21之第1鏈布片部24而形成。另一方面,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帶60係形成為如下之所謂梭織織入拉鏈鏈帶60,即,梭織成鏈布構件61之鏈布本體62,與此同時,將拉鏈鏈齒71梭織織入至該鏈布本體62之一部分而固定。 即,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帶60具有:鏈布構件61;及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71,其等係梭織織入至該鏈布構件61之鏈布本體62而被固定。又,本實施例2之鏈布構件61具有:梭織而成之鏈布本體62;及接著層63,其設置於該鏈布本體62之內周面。於該情形時,鏈布構件61之接著層63係與上述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藉由在鏈布本體62塗佈或塗覆熱熔型接著劑,而形成於鏈布構件61之整個內周面。 又,於圖10所示之剖視圖中,本實施例2之鏈布構件61具有:第1鏈布片部64,其固著於未圖示之布料之鏈帶安裝部之第1表面;鏈布彎折部65,其自該第1鏈布片部64延伸並且回折成U字狀;及第2鏈布片部66,其自鏈布彎折部65進而延伸,並且固著於布料之鏈帶安裝部之第2表面。 本實施例2中之拉鏈鏈齒71係藉由將熱塑性合成樹脂製之單絲成形為環扣狀,而以於長度方向上連續之形態形成。藉由將本實施例2之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71梭織織入至鏈布構件61之鏈布本體62而固定,從而沿鏈布構件61之長度方向形成鏈齒排。又,各拉鏈鏈齒71具有:嚙合頭部71a;上腳部71b及下腳部71c,其等係自嚙合頭部71a於鏈布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以及連結部71d,其連結在長度方向上鄰接之拉鏈鏈齒71間。 具有如上述般之鏈布構件61及拉鏈鏈齒71之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帶60係藉由使用與將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鏈帶20安裝且固定於布料10之鏈帶安裝部12之情形(參照圖6及圖7)相同之方法,而安裝且固定於未圖示之布料之鏈帶安裝部。 進而,藉由將滑件可滑動地安裝至固定於左右布料之拉鏈鏈帶60之鏈齒排,而製造本實施例2之附有拉鏈之衣服。 而且,於如上述般製造之本實施例2之附有拉鏈之衣服中,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5之衣服1相同之效果。
1、1a、1b 附有拉鏈之衣服(製品) 5、5a、5b 拉鏈 10 布料(布料部分) 11 布料本體 12 鏈帶安裝部 13 對向側端緣(側端面) 20 拉鏈鏈帶 21 鏈布構件 22 鏈布本體 23 接著層 24 第1鏈布片部 24a 第1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 25 鏈布彎折部 26 第2鏈布片部 26a 第2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 27 鏈帶縫製線(第2縫製線) 30 鏈齒排 31 拉鏈鏈齒 31a 嚙合頭部 31b 上腳部 31c 下腳部 31d 連結部 32 芯繩 33 鏈齒縫製線(第1縫製線) 40 滑件 41 滑件主體 42 拉片 43 上翼板 44 下翼板 45 凸緣部 46 拉片安裝部 51 鏈布構件 54 第1鏈布片部 54a 第1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 55 鏈布彎折部 56 第2鏈布片部 56a 第2鏈布片部之鏈布前端位置 60 拉鏈鏈帶 61 鏈布構件 62 鏈布本體 63 接著層 64 第1鏈布片部 65 鏈布彎折部 66 第2鏈布片部 71 拉鏈鏈齒 71a 嚙合頭部 71b 上腳部 71c 下腳部 71d 連結部 80 製品 81 拉鏈 82 布料 83 拉鏈鏈帶 84 鏈齒排 85 滑件 86 拉鏈鏈布 87 拉鏈鏈齒 88 芯繩 89 第1縫製線 90 第2縫製線
圖1係將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主要部分模式性地放大而表示之放大模式圖。 圖2係沿圖1所示之II-II線之剖視圖。 圖3係將圖2之一部分放大而表示之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圖4係表示實施例1之一對拉鏈鏈帶之俯視圖。 圖5係沿圖4所示之V-V線之剖視圖。 圖6係模式性地說明將實施例1之拉鏈鏈帶縫製於拉鏈被附構件(布料)之作業之模式圖。 圖7係模式性地表示將拉鏈鏈帶之鏈布構件之一部分固著於拉鏈被附構件(布料)之第2表面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8係模式性地表示實施例1之變化例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剖面之剖視圖。 圖9係模式性地表示實施例1之另一變化例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立體圖。 圖10係僅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拉鏈鏈帶之剖視圖。 圖11係模式性地表示先前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立體圖。

Claims (11)

  1. 一種附有拉鏈之製品,其特徵在於: 其係如下之附有拉鏈之製品(1、1a、1b),即,具有:一對拉鏈鏈帶(20、60),其等係將由單絲成形之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31、71)安裝至鏈布構件(21、51、61)而形成;及拉鏈被附構件(10),其於相互對向之位置包含一對鏈帶安裝部(12);上述拉鏈鏈帶(20、60)係藉由鏈帶縫製線(27)而縫合於上述拉鏈被附構件(10)之上述鏈帶安裝部(12);上述鏈帶縫製線(27)係藉由按壓上述拉鏈鏈齒(31、71)之一部分並且刺穿上述鏈布構件(21、51、61)及上述拉鏈被附構件(10)之上述鏈帶安裝部(12)而將上述拉鏈鏈帶(20、60)固定於上述鏈帶安裝部(12);且 上述拉鏈被附構件(10)之上述鏈帶安裝部(12)具有相互配置於相反側之第1表面及第2表面,且配置於彎折成U字狀之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之內周側; 於正交於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之長度方向之剖視下,上述鏈布構件(21、51、61)具有:第1鏈布片部(24、54、64),其等配置於上述鏈帶安裝部(12)之上述第1表面上,並且供安裝上述拉鏈鏈齒(31、71);鏈布彎折部(25、55、65),其等自上述第1鏈布片部(24、54、64)延伸,並且回折成U字狀而包裹上述鏈帶安裝部(12)之側端緣(13);及第2鏈布片部(26、56、66),其等自上述鏈布彎折部(25、55、65)進而延伸,且固著於上述鏈帶安裝部(12)之上述第2表面; 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之上述第2鏈布片部(26、56、66)係被覆在上述鏈帶安裝部(12)之上述第2表面上露出之上述鏈帶縫製線(27)之露出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其中 上述拉鏈鏈齒(31)係藉由鏈齒縫製線(33)而縫合於上述鏈布構件(21、51)。
  3. 如請求項2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其中 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之上述第2鏈布片部(26、56、66)係經由接著層(23、63)而固著於上述鏈帶安裝部(12)之上述第2表面。
  4. 如請求項1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其中 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之上述第2鏈布片部(26、56、66)係經由接著層(23、63)而固著於上述鏈帶安裝部(12)之上述第2表面。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其中 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之上述第1鏈布片部(24、54、64)係經由接著層(23、63)而固著於上述拉鏈被附構件(10)之上述第1表面。
  6. 如請求項5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其中 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之上述鏈布彎折部(25、55、65)係固著於上述拉鏈被附構件(10)之上述側端緣(13)。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其中 上述拉鏈鏈齒(31)具有:嚙合頭部(31a);上下腳部(31b、31c),其等自上述嚙合頭部(31a)延出;及連結部(31d),其連結鄰接之上述拉鏈鏈齒(31)間; 上述第1鏈布片部(24、54)之鏈布前端位置(24a、54a)係於上述拉鏈鏈帶(20)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與上述拉鏈鏈齒(31)之上述連結部(31d)之前端位置相同之位置、或相對於上述連結部(31d)之前端位置偏上述嚙合頭部(31a)。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其中 上述第2鏈布片部(26、56、66)之鏈布前端位置係於上述拉鏈鏈帶(20、60)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與上述第1鏈布片部(24、54、64)之鏈布前端位置(24a、54a)相同之位置、或相對於上述第1鏈布片部(24、54、64)之上述鏈布前端位置(24a、54a)靠上述拉鏈被附構件(10)之內側。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附有拉鏈之製品,其中 於上翼板(43)與下翼板(44)間形成有鏈齒引導路徑之滑件(40)可滑動地配置於一對上述拉鏈鏈帶(20、60)上之由複數個拉鏈鏈齒(31、71)形成之鏈齒排(30), 上述第2鏈布片部(56)係於上述拉鏈鏈帶(20)之寬度方向上,延出至較上述滑件(40)之上述下翼板(44)或上述上翼板(43)更靠外側。
  10. 一種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其係如下之附有拉鏈之製品(1、1a、1b)之製造方法,即,藉由將一對拉鏈鏈帶(20、60)安裝至配置於拉鏈被附構件(10)之相互對向之位置之一對鏈帶安裝部(12)而製造,該等一對拉鏈鏈帶(20、60)係將由單絲成形之連續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31、71)安裝至鏈布構件(21、51、61)而形成;且包括如下步驟: 藉由使用鏈帶縫製線(27),將上述拉鏈鏈齒(31、71)及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之第1鏈布片部(24、54、64)縫製於上述拉鏈被附構件(10)之上述鏈帶安裝部(12)之第1表面上,而將上述拉鏈鏈帶(20、60)縫合於上述鏈帶安裝部(12);及 於上述拉鏈鏈帶(20、60)之縫合後,將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以上述鏈帶安裝部(12)被包裹於內側之方式彎折成U字狀,並將上述鏈布構件(21、51、61)之第2鏈布片部(26、56、66)固著於上述鏈帶安裝部(12)之第2表面,藉此利用上述第2鏈布片部(26、56、66)被覆在上述鏈帶安裝部(12)之上述第2表面上露出之上述鏈帶縫製線(27)之露出部分。
  11. 如請求項10之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其 包含如下步驟:藉由使用鏈齒縫製線(33)將上述拉鏈鏈齒(31)縫合於上述鏈布構件(21、51)之第1鏈布片部(24、54),而形成上述拉鏈鏈帶(20)。
TW106119937A 2017-03-09 2017-06-15 附有拉鏈之製品及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 TWI636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9505 WO2018163357A1 (ja) 2017-03-09 2017-03-09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の製造方法
??PCT/JP2017/009505 2017-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2676A TW201832676A (zh) 2018-09-16
TWI636742B true TWI636742B (zh) 2018-10-01

Family

ID=6344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9937A TWI636742B (zh) 2017-03-09 2017-06-15 附有拉鏈之製品及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5689B (zh)
TW (1) TWI636742B (zh)
WO (1) WO20181633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5728A (zh) * 2020-09-18 2020-12-15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第二种改进的链带、拉链、蒙皮用具及其形成方法
CN212729036U (zh) * 2020-09-18 2021-03-19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第一种改进的链带、拉链及所应用的蒙皮用具
US20230172323A1 (en) * 2020-09-18 2023-06-08 Kee (Hubei) Zippers Manufacturing Limited Fastener tape, slide fastener, skin product, and method of forming fastener tap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4586A (en) * 1982-12-14 1988-02-16 Yoshida Kogyo K.K. Water-resistant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272346A (zh) * 1999-04-30 2000-11-08 Ykk株式会社 防水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7144A (en) * 1975-09-10 1977-03-22 Fuaburikachionsu Ag Slide fastener
AU545571B2 (en) * 1983-05-11 1985-07-18 Yoshida Kogyo K.K. Slide fastener
US4593635A (en) * 1985-03-06 1986-06-10 Yoshida Kogyo K.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wing a slide fastener to fabric pieces
US7251866B2 (en) * 2003-12-19 2007-08-07 Ykk Corporation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TW201004583A (en) * 2008-07-23 2010-02-01 Zhao-Mu Zhou Waterproof zip fastener
CN102076238B (zh) * 2008-09-22 2012-07-18 Ykk株式会社 隐形拉链
US9062401B2 (en) * 2009-12-25 2015-06-23 Ykk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wing a fastener stringer
WO2014010078A1 (ja) * 2012-07-13 2014-01-16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180989U (ja) * 2012-11-02 2013-01-1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5050447B (zh) * 2013-01-31 2019-08-06 Ykk株式会社 附有拉链的物品及附有拉链的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链带及拉链
CN108185589A (zh) * 2013-01-31 2018-06-22 Ykk株式会社 带拉链的物品以及带拉链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WO2016016952A1 (ja) * 2014-07-29 2016-02-04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トリンガー、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物品
US10433620B2 (en) * 2014-12-25 2019-10-08 Ykk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4586A (en) * 1982-12-14 1988-02-16 Yoshida Kogyo K.K. Water-resistant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272346A (zh) * 1999-04-30 2000-11-08 Ykk株式会社 防水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63357A1 (ja) 2018-09-13
CN110545689B (zh) 2022-03-25
CN110545689A (zh) 2019-12-06
TW201832676A (zh) 2018-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6024B (zh) 附有拉鏈之物品及附有拉鏈之物品之製造方法、以及鏈帶及拉鏈
TWI629022B (zh) 附有拉鏈之製品
JP5430663B2 (ja)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TWI590776B (zh) Zipper-attached items and Zipper-attached items
TWI448259B (zh) Zipp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71102B (zh) A sewing method for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and a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TWI636742B (zh) 附有拉鏈之製品及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製造方法
TWI629953B (zh) 拉鏈用拉鏈鏈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TWI397386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a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and a presser foot
TWI574646B (zh) Chains, zippers and items with zippers
TWI704877B (zh) 結合於可撓性材的拉鏈、關於此的方法、結合有拉鏈的可撓性材的製造方法、拉鏈鏈布、拉鏈鏈帶、拉鏈、衣類及衣類的製造方法
TWI481357B (zh) Chain and zipper
CN116268719A (zh) 拉链牙链带安装构造
TWI662915B (zh) zipper
TWI410225B (zh)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astener tape
TW201609015A (zh) 無拉鏈鏈布之鏈帶、無拉鏈鏈布之拉鏈及附有拉鏈之物品
TWI576063B (zh) Chains without zipper chains and items with zippers
CN215775982U (zh) 一种隐齿拉链、服装、箱包
JP7496003B2 (ja)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
WO202122981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の製造方法
WO2024105761A1 (ja) 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織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CN113558351A (zh) 一种隐齿拉链、服装、箱包
TW202400040A (zh) 拉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