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4993B - 接著帶構造體及接著帶收容體 - Google Patents

接著帶構造體及接著帶收容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4993B
TWI634993B TW103140200A TW103140200A TWI634993B TW I634993 B TWI634993 B TW I634993B TW 103140200 A TW103140200 A TW 103140200A TW 103140200 A TW103140200 A TW 103140200A TW I634993 B TWI634993 B TW I6349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eling
tape
film
adhesive tape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0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2077A (zh
Inventor
濱崎和典
Original Assignee
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2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2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4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49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1/00Apparatus for splicin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3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ease fe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87Photovoltaic element manufacture, e.g. solar pane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不對已經存在之原材料或接著劑之塗布機構進行變更即可達成接著帶之大幅度長條化之技術。本發明中,在底膜20上依序設有接著劑層21與剝離覆蓋膜22之複數個接著帶2透過在連結基材30上依序設有黏著劑層31與剝離膜32之連結帶3而連結。接著帶2之底膜20之端部與連結帶3之連結基材30之端部係藉由基材側接著構件41接著,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之端部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之端部係藉由剝離側接著構件42接著,剝離覆蓋膜22與剝離膜32一體地被剝離。在接著帶2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部2A。

Description

接著帶構造體及接著帶收容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太陽能電池之帶線(tab line)接合用等之接著帶長條化之技術。
一直以來,已知有用以接著各種電子零件等之長條之接著帶。
此種接著帶係以狹窄寬度形成在長條之剝離片上,在捲筒狀捲繞在捲盤之狀態下出貨。
此外,在製造現場,從捲盤拉出接著帶使用,在接著帶用完後,暫時停止生產線,連捲盤一起更換接著帶。
然而,若接著帶之長度較短,則每當更換捲盤時必須停止生產線,生產效率會降低。
因此,近年來,期盼所謂的「長條化」,亦即使可捲繞在一個捲盤之接著帶之長度僅可能變長。
然而,若欲使接著帶長條化,則必須對應地使塗布接著劑之原材料之長度變長、或使塗布機構之捲出/捲繞部變大等,又,必須均勻地控制接著帶之塗布厚度等,因此大幅度地長條化有其限度存在。
此外,本發明相關之先行技術文獻有例如以下所示者。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52061號公報
本發明係考量上述習知技術課題而構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對已經存在之原材料或接著劑之塗布機構進行變更即可達成接著帶之大幅度長條化之技術。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而構成之本發明之接著帶構造體,係在底膜上依序設有接著劑層與剝離覆蓋膜之複數個接著帶透過在連結基材上依序設有黏著劑層與剝離膜之連結帶而連結,其特徵在於:該接著帶之底膜之端部與該連結帶之連結基材之端部係藉由基材側接著構件接著,且該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之端部與該連結帶之剝離膜之端部係藉由剝離側接著構件接著,該剝離覆蓋膜與該剝離膜往帶長邊方向一體地被剝離;在該接著帶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該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部。
本發明中,在該連結帶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該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部之情形,亦有效果。
本發明中,該接著帶之觸發部與該連結帶之觸發部之任一方或兩方具有尖銳前端部之情形,亦有效果。
本發明中,關於該接著帶之觸發部與該連結帶之觸發部之任一方或兩方,該尖銳前端部於該接著帶構造體之寬度方向係設在中央部之情形,亦有效果。
本發明中,該連結帶之連結基材係由非透光性之材料構成之情形,亦有效果。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接著帶收容體,上述任一接著帶構造體係以橫向纏繞捲繞於具有較該接著帶構造體之帶寬寬廣之突緣間隔之捲盤構件。
本發明之接著帶構造體,接著帶之底膜之端部與連結帶之連結基材之端部係藉由基材側接著構件接著,且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之端部與連結帶之剝離膜之端部係藉由剝離側接著構件接著,剝離覆蓋膜與剝離膜一體地被剝離,因此作為接著用帶之基本構成及功能與習知者相同,能使用已經存在之黏貼裝置對接著體連續地黏貼接著劑。
其結果,根據本發明,不對已經存在之原材料或接著劑之塗布機構進行變更即可達成接著帶之大幅度長條化。
而且,根據本發明,在接著帶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該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部,因此即使在剝離側接著構件往接著帶構造體之寬度方向偏移之狀態接著之情形,在將連結帶之剝離膜與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剝離時,亦可確實地將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一體地剝離。
本發明中,在連結帶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該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部之情形,即使在剝離側接著構件往接著帶構造體之寬度方向偏移之狀態接著之情形,在將連結帶之剝離膜與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剝離時,亦可確實地將連結帶之剝離膜一體地剝離。
本發明中,接著帶之觸發部與連結帶之觸發部之任一方或兩方具有尖銳前端部之情形,在將剝離側接著構件剝離時能以些微之力將觸發部之尖銳前端部剝離,因此能以此尖銳前端部作為觸發,將剝離覆蓋膜 或剝離膜從搬送方向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順暢地剝離。
本發明中,關於接著帶之觸發部與連結帶之觸發部之任一方或兩方,尖銳前端部於接著帶構造體之寬度方向係設在中央部之情形,在剝離側接著構件於接著帶構造體之寬度方向往任一方向偏移之情形,亦可確實地剝離。
本發明中,連結帶之連結基材係由非透光性之材料構成之情形,可藉由光感測器檢測連結基材,藉此能跳過連結帶之部分並同時對接著體連續地黏貼接著劑。
另一方面,根據上述接著帶構造體係以橫向纏繞捲繞於具有較該接著帶構造體之帶寬寬廣之突緣間隔之捲盤之本發明之接著帶收容體,可捲繞非常長條之接著帶構造體並順暢地拉出,因此在接著帶之黏貼步驟,不需頻繁地更換捲盤即可使生產效率大幅地提升。
1‧‧‧接著帶構造體
2‧‧‧接著帶
2A‧‧‧觸發部
2a‧‧‧尖銳前端部
3‧‧‧連結帶
3A‧‧‧觸發部
3a‧‧‧尖銳前端部
20‧‧‧底膜
21‧‧‧接著劑層
22‧‧‧剝離覆蓋膜
22A‧‧‧觸發部
22a‧‧‧尖銳前端部
30‧‧‧連結基材
31‧‧‧黏著劑層
32‧‧‧剝離膜
32A‧‧‧觸發部
32a‧‧‧尖銳前端部
41‧‧‧基材側接著構件
42‧‧‧剝離側接著構件
圖1(a)係本發明之接著帶構造體之實施形態之側視構成圖,(b)係顯示相同接著帶構造體之主要部分之側視構成圖,(c)係放大顯示相同接著帶構造體之連結部分之側視構成圖。
圖2係用以說明使用本實施形態之接著帶構造體將接著帶之接著劑層熱壓接於被著體之步驟之圖。
圖3(a)、(b)係顯示從相同接著帶構造體將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與連結帶之剝離膜剝離之狀態之說明圖。
圖4係用以顯示本發明課題之說明圖。
圖5(a)~(d)係以示意方式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之圖。
圖6(a)~(d)係以示意方式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之圖。
圖7係顯示具有觸發部之接著帶與具有觸發部之連結帶組合後之接著帶構造體之例之俯視圖。
圖8(a)~(d)係以示意方式顯示本發明之變形例之圖。
圖9(a)係顯示本發明之膜收容體之實施形態之構成之前視圖,(b)、(c)係顯示捲繞於捲盤構件之捲芯軸部之接著膜之間隔之說明圖。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
圖1(a)係顯示本發明之接著帶構造體之實施形態之基本構成之側視圖,圖1(b)係顯示相同接著帶構造體之主要部分之側視圖,圖1(c)係放大顯示相同接著帶構造體之連結部分之側視圖。
本實施形態之接著帶構造體1,係複數個接著帶2分別透過連結帶3連結成直線狀之一連串長條者。
此處,接著帶2分別具有相同構成,係在底膜20上依序整面地設有接著劑層21與剝離覆蓋膜22之所謂三層構造。
另一方面,連結帶3分別具有相同構成,係在連結基材30上依序整面地設有黏著劑層31與剝離膜32之所謂三層構造。
本實施形態之情形,連結帶3構成為長度較接著帶2短。此外,各接著帶2之長度、各連結帶3之長度亦可分別相同或不同。
接著帶2之底膜20之端部之上面(與接著劑層21相反側之面)與連結帶3之連結基材30之端部之上面(與黏著劑層31相反側之面)分別 藉由基材側接著構件41接著連結。
再者,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之端部之上面(與接著劑層21相反側之面)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之端部之上面(與黏著劑層31相反側之面)藉由剝離側接著構件42接著。
接著帶2之底膜20能使用由例如PET構成者。
此底膜20之厚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確保材料強度與不使捲徑變大之觀點觀之,較佳能使用10~100μm者。
又,底膜20之寬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確實地覆蓋各種電子零件之觀點觀之,較佳能使用200~5000μm者。
此外,底膜20之上面亦可施加例如矽氧樹脂進行之剝離處理。
接著帶2之接著劑層21可使用一般之接著用帶之接著劑所使用之樹脂,尤其是熱硬化性樹脂(例如,環氧系樹脂、苯氧基系樹脂、聚氨酯系樹脂等)。
此接著劑層21之厚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確實地連接各種電子零件之具有高度偏差之端子之觀點觀之,更佳為設定成10~100μm。
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保護接著劑層21,因此在使用時被剝離。
此剝離覆蓋膜22能使用由例如PET構成者。
本發明之情形,剝離覆蓋膜22之厚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確保材料強度與不使捲徑變大之觀點觀之,更佳為設定成10~100μm。
此外,上述接著帶2之長度並未特別限定,但若考量在使用接著帶構造體1時使跳過之次數變少及接著帶2之塗布設備之最大塗布長 度,較佳能使用50~1000m者。
另一方面,作為連結帶3之連結基材30,可使用由可藉由光感測器檢測之非透光性之材料構成者。
作為此種連結基材30,可使用例如使黑色填劑(填充材)在例如由PET構成之樹脂中分散者。
連結基材30之厚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藉由確保與接著帶2之底膜20同等之厚度以防止在捲繞時產生段差之觀點觀之,較佳能使用10~100μm者。
另一方面,連結基材30之寬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進行接著帶構造體1之順暢之捲繞、拉出及搬送之觀點觀之,較佳為設定成與接著帶2之底膜20之寬度同等。
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係用以順暢地剝離連結帶3之剝離膜32。
亦即,如後述,連結帶3之剝離膜32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一起被剝離,但若在連結帶3之剝離膜32與連結基材30之間不存在具有黏著性之物質,則在使剝離膜32剝離時其速度暫時地變快,因此會有生產線之搬送速度產生偏差之虞。
又,若在連結帶3之剝離膜32與連結基材30之間不存在具有黏著性之物質,則在製造接著帶構造體1時之切開(切斷)時產生蛇行,會有在帶體產生皺摺或帶體斷裂之虞。
本發明之黏著劑層31係用以防止上述缺陷。
若考量此目的,更佳為以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與剝離膜32之剝離力 成為接著帶2之接著劑層21與剝離覆蓋膜22之剝離力之0.2倍以上2.0倍以下之方式構成。
若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與剝離膜32之剝離力小於接著帶2之接著劑層21與剝離覆蓋膜22之剝離力之0.2倍,則會有產生使剝離膜32剝離時之速度上升導致之生產線之搬送速度之偏差或切開時之蛇行導致之帶體之皺褶產生或帶體斷裂之虞。
另一方面,若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與剝離膜32之剝離力大於接著帶2之接著劑層21與剝離覆蓋膜22之剝離力之2.0倍,則會有無法從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順暢地剝離剝離膜32之虞。
只要滿足以上條件,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可使用與接著帶2之接著劑層21組成相同或相異之樹脂任一者。此外,作為與接著帶2之接著劑層21組成相異之樹脂,可舉出例如矽氧系樹脂。
又,用以滿足上述條件之黏著劑層31之厚度,設定成10~100μm即可。
另一方面,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原本係不對被著體轉印而被跳過之部分,因此藉由僅黏著劑層31之部分使用非硬化系之樹脂或已硬化之樹脂,能使保存穩定性提升。
又,接著帶2之接著劑層21使用例如高價之填劑等之情形,以較低價之材料形成黏著劑層31,藉此能抑制製造成本。
本發明之情形,亦可由光透過性之材料構成黏著劑層31。
亦即,如上述,藉由由非透光性之材料構成連結帶3之連結基材30,可藉由光感測器檢測連結帶3之連結基材30,但光感測器位於黏著劑層31側之情形,會有光被黏著劑層31遮蔽而無法檢測連結基材30之情形。
因此,在上述情形,藉由由光透過性之材料構成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可透過黏著劑層31藉由光感測器檢測連結基材30。
本發明之情形,雖未特別限定,但從透過黏著劑層31藉由光感測器確實地檢測連結基材30之觀點觀之,關於黏著劑層31,更佳為以可見光之透過率(光透過率)成為70%以上之方式構成。
連結帶3之剝離膜32保護黏著劑層31,因此在使用時被剝離。
此剝離膜32能使用由例如PET構成者。
本發明之情形,剝離膜32之厚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藉由確保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同等之厚度以防止在捲繞時產生段差之觀點觀之,更佳為設定成10~100μm。
此外,上述連結帶3之長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光感測器可進行感測且儘可能不降低生產線之搬送速度之觀點觀之,更佳為設定成5~100cm。
基材側接著構件41係藉由設在底層43上之接著劑45將接著帶2之底膜20之端部與連結帶3之連結基材30之端部加以強固地接著。
作為此接著劑45之材料,可使用由例如丙烯酸系樹脂構成者。
此外,在對接著帶2之底膜20之上面以及連結帶3之連結基材30之上面施加剝離處理之情形,作為接著劑45之材料,亦可使用矽氧樹脂系者。
此外,上述基材側接著構件41之長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具有確實地連接接著帶2之接著力且使貼合時之作業性儘可能容易之觀點觀之,更佳為設定成1~10cm。
另一方面,剝離側接著構件42係藉由設在底層44上之接著劑46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之端部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之端部加 以強固地接著。
作為此接著劑46之材料,可使用由例如丙烯酸系樹脂構成者。
此外,在對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之上面以及連結帶3之剝離膜32之上面施加剝離處理之情形,作為接著劑46之材料,亦可使用矽氧樹脂系者。
此外,上述剝離側接著構件42之長度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具有確實地連接接著帶2之接著力且使貼合時之作業性儘可能容易之觀點觀之,更佳為設定成1~10cm。
此外,本發明之情形,接著帶2之端部與連結帶3之端部如後述設有若干間隙。
此外,本發明之接著帶構造體1,係藉由上述連結帶3將二個以上之上述接著帶2分別連結而得者。
圖2係用以說明使用本實施形態之接著帶構造體將接著帶之接著劑層熱壓接於被著體之步驟之圖,圖3(a)、(b)係用以說明本發明課題,顯示從相同接著帶構造體將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與連結帶之剝離膜剝離之狀態。
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從捲繞在捲盤構件10之接著帶構造體1之捲筒1A拉出接著帶構造體1,透過拉出輥11轉換方向,藉由剝離輥12將上述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剝離。
此處,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係藉由剝離輥12之動作從接著劑層21被剝離,但由於剝離覆蓋膜22藉由剝離側接著構件42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接著,因此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 32一體地被剝離。
之後,藉由輥13~15搬送接著帶構造體1,在熱壓接頭16與被著體17之間配置接著帶構造體1之待熱壓接之部分,在該位置使熱壓接頭16動作,將接著帶2之接著劑層21轉印至被著體17。
此時,藉由光感測器5檢測有無連結帶3之非透光性之連結基材30,在檢測出連結基材30之情形,以連結帶3不位於熱壓接頭16與被著體17之間、亦即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不會轉印至被著體17之方式,控制接著帶構造體1之搬送。
本發明中,如上述,藉由由光透過性之材料構成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不僅光感測器5位於連結帶3之連結基材30側之情形,即使是光感測器5位於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側之情形,亦可透過黏著劑層31藉由光感測器5檢測連結基材30。
接著,上述熱壓接步驟結束後,藉由導引輥18使接著帶構造體1轉換方向並搬送,藉由捲繞裝置19將接著帶構造體1加以捲繞。
此情形,本實施形態中,由於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不會轉印至被著體17,因此藉由捲繞裝置19將接著帶構造體1加以捲繞時,會有殘留在接著帶構造體1上之黏著劑層31轉印至導引輥18之虞。
本發明中,為了防止上述缺陷,連結帶3之黏著劑層31對導引輥18之黏著力調整成200gf/5mm以下即可。
此情形,作為導引輥18,使用矽氧樹脂製者,或者亦可使用以矽氧樹脂或聚四氟乙烯樹脂等之剝離性樹脂對導引輥18表面加工者。
然而,藉由剝離輥12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與連結帶 3之剝離膜32剝離之情形,例如圖3(a)所示,在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從接著劑層21被剝離後,被剝離側接著構件42接著之連結帶3之剝離膜32從黏著劑層31被剝離,再者,被剝離側接著構件42接著之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從接著劑層21被剝離。
然而,例如圖3(b)所示,在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從接著劑層21剝離時,會有剝離覆蓋膜22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前端部220無法從接著劑層21剝離之情形。
本發明人積極探求其原因,得到了以下看法。
圖4係用以顯示本發明課題之說明圖。
如上述,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雖藉由剝離側接著構件42接著,但在接著剝離側接著構件42時,如圖4所示,會有剝離側接著構件42在相對於接著帶構造體1之寬度方向即剝離方向正交之方向偏移之狀態下接著之情形。
在此狀態下,剝離覆蓋膜22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前端部220之一方緣部221不會被剝離側接著構件42覆蓋,因此在藉由剝離側接著構件42之接著力將剝離覆蓋膜22剝離時,剝離力不會對剝離覆蓋膜22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前端部220之一方緣部221作用,其結果,如圖3(b)所示,剝離覆蓋膜22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前端部220無法從接著劑層21剝離,可認為剝離側接著構件42從剝離覆蓋膜22剝離。
本發明人著眼於剝離覆蓋膜22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前端部220形成為與相對於接著帶構造體1之剝離方向正交之方向平行,以下述方式解決此課題。
圖5(a)~(d)係以示意方式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之圖,圖5(a)係從剝離側觀察之接著帶及連結帶之俯視圖,圖5(b)係接著帶及連結帶之側視圖,圖5(c)係顯示接著帶及連結帶之尺寸關係之圖,圖5(d)係設有剝離側接著構件之接著帶及連結帶之剝離側俯視圖。
本實施形態中,在接著帶2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trigger)部2A。
本實施形態之觸發部2A形成為直線(剖面平面)形狀,且設有尖銳形狀之前端部(尖銳前端部)2a。此尖銳前端部2a與接著劑層21點接觸。
此處,在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觸發部22A及尖銳前端部22a。
此外,以與設在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之觸發部22A成為相同形狀之方式形成底膜20及接著劑層21,藉此在接著帶2設置觸發部2A,從製造容易性之觀點觀之,更佳(參照圖5(a)、(b))。
又,本發明之情形,設置觸發部2A之尖銳前端部2a之位置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剝離側接著構件42在接著帶構造體1之寬度方向往任一方向偏移之情形皆可確實地剝離之觀點觀之,較佳為,於接著帶構造體1(接著帶2)之寬度方向在中央部設置觸發部2A之尖銳前端部2a。
另一方面,在連結帶3之膜剝離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設有與接著帶2之觸發部2A對應形狀之缺口部3B。
本發明之情形,關於連結帶3之缺口部3B之形狀並未特別限定,但若接著帶2之觸發部2A與連結帶3之缺口部3B之間有間隙,則基材側接著構件41與剝離側接著構件42之接著劑45,46彼此接觸,剝離覆蓋膜22無 法剝離,因此為了防止此,較佳為,設置與接著帶2之觸發部2A之形狀相同凹形狀之缺口部3B。
此情形,在使用上述尺寸之接著帶2及連結帶3之情形,關於接著帶2之觸發部2A與連結帶3之缺口部3B之間隔S1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順暢地一體剝離之觀點觀之,較佳為設定成10~1000μm(參照圖5(c))。
又,本發明之情形,在使用上述尺寸之接著帶2及連結帶3之情形,關於接著帶2之觸發部2A之尖銳前端部2a之角度θ1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順暢地一體剝離之觀點觀之,較佳為設定成20~160°(參照圖5(c))。
此外,如圖5(d)所示,以覆蓋接著帶2之觸發部2A之尖銳前端部2a與連結帶3之缺口部3B之角部3b之方式,將剝離側接著構件42接著。
此外,為了作成上述接著帶2之觸發部2A與連結帶3之缺口部3B,關於例如形成為寬廣片狀之接著帶2與連結帶3,只要在切割時切斷成所欲形狀即可。
在上述本實施形態,即使剝離側接著構件42在接著帶構造體1之寬度方向偏移之狀態下接著之情形,與接著劑層21點接觸之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之尖銳前端部22a亦被剝離側接著構件42覆蓋,在將剝離側接著構件42與連結帶3一起剝離時,以些微之力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之尖銳前端部22a從接著劑層21剝離,因此以此尖銳前端部22a為觸發,將剝離覆蓋膜22從搬送方向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順暢地剝離。
其結果,根據本實施形態,在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剝離時,可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確實地一體剝離。
另一方面,本發明中,亦可在連結帶3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置以下說明之觸發部。
圖6(a)~(d)係以示意方式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之圖,圖6(a)係從剝離側觀察之接著帶及連結帶之俯視圖,圖6(b)係接著帶及連結帶之側視圖,圖6(c)係顯示接著帶及連結帶之尺寸關係之圖,圖6(d)係設有剝離側接著構件之接著帶及連結帶之剝離側俯視圖。
本實施形態中,在連結帶3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部3A。
本實施形態之觸發部3A形成為直線(剖面平面)形狀,且設有尖銳形狀之前端部(尖銳前端部)3a。此尖銳前端部3a與黏著劑層31點接觸。
此處,在連結帶3之剝離膜32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觸發部32A及尖銳前端部32a。
此外,以與設在連結帶3之剝離膜32之觸發部32A成為相同形狀之方式形成連結基材30及黏著劑層31,藉此在連結帶3設置觸發部3A,從製造容易性之觀點觀之,更佳(參照圖6(a)、(b))。
又,本發明之情形,設置觸發部3A之尖銳前端部3a之位置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剝離側接著構件42在接著帶構造體1之寬度方向往任一方向偏移之情形皆可確實地剝離之觀點觀之,較佳為,於接著帶構造體1(連結帶3)之寬度方向在中央部設置觸發部3A之尖銳前端部3a。
另一方面,在接著帶2之膜剝離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設有與連結帶3之觸發部3A對應形狀之缺口部2B。
本發明之情形,關於接著帶2之缺口部2B之形狀並未特別限定,但若連結帶3之觸發部3A與接著帶2之缺口部2B之間有間隙,則基材側接著構件41與剝離側接著構件42之接著劑45,46彼此接觸,剝離膜32無法剝離,因此為了防止此,較佳為,設置與連結帶3之觸發部3A之形狀相同凹形狀之缺口部2B。
此情形,在使用上述尺寸之連結帶3及接著帶2之情形,關於連結帶3之觸發部3A與接著帶2之缺口部2B之間隔S2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順暢地一體剝離之觀點觀之,較佳為設定成10~1000μm(參照圖6(c))。
又,本發明之情形,在使用上述尺寸之連結帶3及接著帶2之情形,關於連結帶3之觸發部3A之尖銳前端部之角度θ2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順暢地一體剝離之觀點觀之,較佳為設定成20~160°(參照圖6(c))。
此外,如圖6(d)所示,以覆蓋連結帶3之觸發部3A之尖銳前端部3a與接著帶2之缺口部2B之角部2b之方式,將剝離側接著構件42接著。
此外,為了作成上述連結帶3之觸發部3A與接著帶2之缺口部2B,關於例如形成為寬廣片狀之連結帶3與接著帶2,只要在切割時切斷成所欲形狀即可。
在上述本實施形態,即使剝離側接著構件42在接著帶構造 體1之寬度方向偏移之狀態下接著之情形,與黏著劑層31點接觸之連結帶3之剝離膜32之尖銳前端部32a亦被剝離側接著構件42覆蓋,在將剝離側接著構件42與接著帶2一起剝離時,以些微之力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之尖銳前端部32a從黏著劑層31剝離,因此以此尖銳前端部32a為觸發,將剝離膜32從搬送方向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順暢地剝離。
其結果,根據本實施形態,在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剝離時,可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確實地一體剝離。
圖7係顯示具有觸發部之接著帶與具有觸發部之連結帶組合後之接著帶構造體之例之俯視圖。
如圖7所示,本例中,在接著帶2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上述觸發部2A,在連結帶3之剝離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設有與觸發部2A對應之上述缺口部3B。
又,在連結帶3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上述觸發部3A,在接著帶2之剝離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設有與觸發部3A對應之上述缺口部2B。
根據具有上述構成之本例,從上述實施形態之說明可知,即使剝離側接著構件42在接著帶構造體1之寬度方向偏移之狀態下接著之情形,在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剝離時,亦可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確實地一體剝離。
圖8(a)~(d)係以示意方式顯示本發明之變形例之圖,以下,對與上述實施形態對應之部分附加相同符號以省略其詳細說明。
圖8(a)所示之例,接著帶2之觸發部2A之尖銳前端部2a,在接著帶2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係設在一方緣部。
本例,例如圖8(b)所示,在製程中剝離側接著構件42在接著帶構造體1之寬度方向之偏移方向能僅控制在一方向之情形有效。
本例之情形,在使用上述尺寸之接著帶2及連結帶3之情形,關於接著帶2之觸發部2A與連結帶3之缺口部3B之間隔S3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順暢地一體剝離之觀點觀之,較佳為設定成10~1000μm。
又,本例之情形,在使用上述尺寸之接著帶2及連結帶3之情形,關於接著帶2之觸發部2A之尖銳前端部2a之角度θ3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將連結帶3之剝離膜32與接著帶2之剝離覆蓋膜22順暢地一體剝離之觀點觀之,較佳為設定成20~80°。
根據具有上述構成之本例,由於接著帶2之觸發部2A之剖面形狀與連結帶3之缺口部3B之剖面形狀皆為平面形狀,因此能使製造(切斷)步驟更簡單。
圖8(c)所示之例,在接著帶2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複數個(此處為二個)觸發部2A,在連結帶3之剝離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設有與該觸發部2A對應之複數個(此處為二個)缺口部3B。
根據具有上述構成之本例,觸發部2A有複數個,即使一個觸發部2A未作動,其他觸發部2A亦會作動,因此具有可更確實地將剝離覆蓋膜22剝離之效果。
圖8(d)所示之例,在接著帶2之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曲線(剖面曲面)形狀之觸發部2A,在連結帶3之剝離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設有與該觸發部2A對應之缺口部3B。
本例中,雖未設置尖銳前端部,但由於觸發部2A之圓弧部分具有觸發之作用,因此具有可順暢地剝離之效果。
此外,上述變形例係在接著帶2設有觸發部2A之情形,但在連結帶3設有相同構成之觸發部3A之情形亦有相同之作用效果。
圖9(a)係顯示本發明之膜收容體之實施形態之構成之前視圖,圖9(b)、(c)係顯示捲繞於捲盤構件之捲芯軸部之接著膜之間隔之說明圖。
本實施形態之膜收容體50,接著帶構造體1係以橫向纏繞捲繞於具有較接著帶構造體1之帶寬寬廣間隔之突緣51,52之捲盤構件53之捲芯軸部54。
此處,橫向纏繞係指將長條之接著帶構造體1以既定間距(間隔)複數層捲繞於捲盤構件53之捲芯軸部54上成螺旋狀。
此處,接著帶構造體1係以相鄰之接著帶構造體1之間隔p成為既定值之方式捲繞於捲盤構件53之捲芯軸部54上(參照圖9(b)),再者,以相鄰之接著帶構造體1之間隔p成為既定值之方式將接著帶構造體1重疊捲繞於此等接著帶構造體1上(參照圖9(c))。
此情形,相鄰之接著帶構造體1之間隔p,只要設定成相鄰之接著帶構造體1彼此沒有因往帶寬方向露出之接著劑而接著之虞且捲繞接著帶構造體1時不會產生捲繞紊亂之值即可。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下之實施例。
根據以下條件,作成接著帶構造體之構成要素即接著帶與連結帶。
(接著帶之作成)
作為接著帶,使用在由寬度1.5mm之PET構成且厚度50μm之底膜上形成厚度20μm之接著劑層且進一步在接著劑層上設有由厚度25μm之PET構成之剝離覆蓋膜者。
此處,接著劑之組成含有苯氧基樹脂(新日鐵化學公司製YP-50)30重量份、液狀環氧樹脂(三菱化學公司製JER828)20重量份、橡膠成分(nagasechemtex公司製SG80H)10重量份、硬化劑(旭化成公司製novacure3941HP)40重量份、矽烷耦合劑(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A-187)1重量份。
以溶劑甲苯將此接著劑組成物溶解後,塗布在底膜上,以60℃之環境氣氛溫度加熱10分鐘使溶劑揮發,形成接著劑層。
(連結帶之作成)
作為連結帶,使用在由寬度1.5mm之黑色PET構成且厚度50μm之底膜上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且進一步在黏著劑層上設有由厚度25μm之PET構成之剝離膜者。
此處,黏著劑之組成含有矽氧系樹脂(toray dowcorning公司製SD4584PSA)100重量份、硬化劑(toray dowcorning公司製BY24-741)0.7重量份、矽烷耦合劑(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A-187)1重量份、白金觸媒(toray dowcorning公司製NC-25)0.6重量份。
以棒式塗布機將此組成物塗布在連結基材上,以溫度70℃加熱5分鐘後,進一步以150℃加熱4分鐘使其硬化,形成厚度20μm之黏著劑層。
(實施例)
使用上述接著帶及連結帶,作成圖7所示之構成之接著帶構造體之樣本。
亦即,在本實施例,在接著帶之剝離方向上游側設有觸發部,在連結帶之剝離方向下游側設有與該觸發部對應之缺口部。
又,在連結帶之剝離方向上游側設有觸發部,在接著帶之剝離方向下游側設有與該觸發部對應之缺口部。
此處,接著帶及連結帶之觸發部之尖銳前端部,在接著帶構造體之寬度方向係設在中央部。
再者,接著帶之尖銳前端部之角度係設定成45°。
又,連結帶之尖銳前端部之角度係設定成45°。
另一方面,接著帶之觸發部與連結帶之缺口部之間隔係設定成500μm。
又,連結帶之觸發部與接著帶之缺口部之間隔係設定成500μm。
此外,將長度50m之上述接著帶2個與長度30cm之上述連結帶1個,作為基材側接著構件及剝離側接著構件,以長度5cm之矽氧系接著帶(迪睿合公司製T4082S)接著,作成長度100m之接著帶構造體之樣本。
(比較例)
使用上述接著帶及連結帶,如圖4所示,作成未設置觸發部之構成之接著帶構造體之樣本。
此處,接著帶之端部與連結帶之端部之間隔係設定成500μm。
又,連結帶之端部與接著帶之端部之間隔係設定成500μm。
此外,將長度50m之上述接著帶2個與長度30cm之上述連結帶1個,作為基材側接著構件及剝離側接著構件,以長度5cm之矽氧系接著帶(迪睿 合公司製T4082S)接著,作成長度100m之接著帶構造體之樣本。
(評價方法)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接著帶構造體之樣本分別捲繞於由聚苯乙烯構成之外徑130mm、內徑50mm之捲盤構件。
將此等接著帶構造體之捲盤構件安裝在圖2所示之裝置,將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與連結帶之剝離膜加以剝離,以目視確認剝離覆蓋膜以及剝離膜之剝離性。
此情形,設帶體之搬送速度為200mm/sec,設帶體之搬送間距為200mm。
(評價結果)
在接著帶及連結帶設有觸發部之實施例之接著帶構造體,可將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以及連結帶之剝離膜順暢地加以剝離。
相對於此,在接著帶及連結帶未設置觸發部之比較例之接著帶構造體中,產生無法剝離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者。
根據以上結果,可實際驗證本發明之效果。

Claims (6)

  1. 一種接著帶構造體,係在底膜上依序設有接著劑層與剝離覆蓋膜之複數個接著帶透過在連結基材上依序設有黏著劑層與剝離膜之連結帶連結,其特徵在於:該接著帶之底膜之端部與該連結帶之連結基材之端部係藉由基材側接著構件接著,且該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之端部與該連結帶之剝離膜之端部係藉由剝離側接著構件接著,該剝離覆蓋膜與該剝離膜係於帶長邊方向一體地被剝離;在該接著帶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形成為寬度朝向該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部,且在該連結帶之膜剝離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設有與該接著帶之該觸發部對應形狀之缺口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著帶構造體,其中,在該連結帶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以寬度朝向該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方式形成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接著帶構造體,其中,該接著帶之觸發部與該連結帶之觸發部之任一方或兩方具有尖銳前端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接著帶構造體,其中,關於該接著帶之觸發部與該連結帶之觸發部之任一方或兩方,該尖銳前端部係於該接著帶構造體之寬度方向設在中央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著帶構造體,其中,該連結帶之連結基材係由非透光性之材料構成。
  6. 一種接著帶收容體,具備在底膜上依序設有接著劑層與剝離覆蓋膜之 複數個接著帶透過在連結基材上依序設有黏著劑層與剝離膜之連結帶而連結之接著帶構造體;該接著帶之底膜之端部與該連結帶之連結基材之端部係藉由基材側接著構件接著,且該接著帶之剝離覆蓋膜之端部與該連結帶之剝離膜之端部係藉由剝離側接著構件接著,該剝離覆蓋膜與該剝離膜往帶長邊方向一體地被剝離;在該接著帶之膜剝離方向上游側之端部設有以寬度朝向該剝離方向上游側變窄之方式形成之剝離輔助用之觸發部,且在該連結帶之膜剝離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設有與該接著帶之該觸發部對應形狀之缺口部;該接著帶構造體係以橫向纏繞捲繞於具有較該接著帶構造體之帶寬寬廣之突緣間隔之捲盤構件。
TW103140200A 2013-11-20 2014-11-20 接著帶構造體及接著帶收容體 TWI6349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0433A JP6313575B2 (ja) 2013-11-20 2013-11-20 接着テープ構造体及び接着テープ収容体
JPJP2013-240433 2013-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2077A TW201522077A (zh) 2015-06-16
TWI634993B true TWI634993B (zh) 2018-09-11

Family

ID=53179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0200A TWI634993B (zh) 2013-11-20 2014-11-20 接著帶構造體及接著帶收容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13575B2 (zh)
KR (1) KR102291382B1 (zh)
CN (1) CN105765021A (zh)
TW (1) TWI634993B (zh)
WO (1) WO20150763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2792B2 (ja) * 2015-09-15 2019-08-21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接着フィルム構造体、接着フィルム収容体、および接着フィルム構造体の仮貼り方法
EP3418339B1 (en) * 2016-02-16 2020-07-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ncased adhesive ta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JP6668164B2 (ja) * 2016-05-20 2020-03-18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接着テープ構造体
WO2019159383A1 (en) * 2018-02-13 2019-08-2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surface protective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WO2023111900A1 (en) * 2021-12-15 2023-06-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estoon form tape packag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5686A1 (en) * 2001-12-31 2003-07-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Usable splice for a stabilized absorb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plice
JP2008156126A (ja) * 2008-01-11 2008-07-10 Hitachi Chem Co Ltd 接着剤テープ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着剤テープ接続体
CN101649166A (zh) * 2002-07-30 2010-02-17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粘接材料带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6109A (en) * 1969-06-18 1971-10-26 Fitchburg Coated Products Inc Splice fo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tock
JPH0520524Y2 (zh) * 1987-10-28 1993-05-27
JPH0542811Y2 (zh) * 1988-05-09 1993-10-28
JPH085579B2 (ja) * 1988-07-26 1996-01-24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ウエブの接合方法
JPH08209085A (ja) * 1995-02-01 1996-08-13 Lintec Corp カバーテープ
DE10058956A1 (de) * 2000-11-28 2002-06-06 Tesa Ag Klebeband
KR100970800B1 (ko) * 2002-07-30 2010-07-16 히다치 가세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접착제 테이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239585B2 (ja) * 2002-12-24 2009-03-18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接着剤テープ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着剤テープ接続体
JP2005060488A (ja) * 2003-08-11 2005-03-10 Nitto Denko Corp 加熱剥離型粘着シート継ぎ目用熱接着性シート、および加熱剥離型粘着シートの繋ぎ合わせ方法
US8173245B2 (en) * 2005-06-01 2012-05-08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Peelable tape carrier
JP5267188B2 (ja) * 2009-02-16 2013-08-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連結具
JP5410204B2 (ja) 2009-08-31 2014-02-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貼付け方法および粘着テープ貼付け装置
KR20200042010A (ko) * 2012-08-03 2020-04-22 데쿠세리아루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릴 부재 및 필름 수용체 및 필름 수용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5686A1 (en) * 2001-12-31 2003-07-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Usable splice for a stabilized absorb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plice
CN101649166A (zh) * 2002-07-30 2010-02-17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粘接材料带的制造方法
JP2008156126A (ja) * 2008-01-11 2008-07-10 Hitachi Chem Co Ltd 接着剤テープ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着剤テープ接続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76304A1 (ja) 2015-05-28
CN105765021A (zh) 2016-07-13
TW201522077A (zh) 2015-06-16
KR20160088305A (ko) 2016-07-25
JP6313575B2 (ja) 2018-04-18
KR102291382B1 (ko) 2021-08-23
JP2015101590A (ja) 2015-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4993B (zh) 接著帶構造體及接著帶收容體
TWI646164B (zh) 接著帶構造體及接著帶收容體
JP6278545B2 (ja) エッジウエブ部を有するガラス基板
TW201533203A (zh) 接著帶構造體及接著帶收容體
TW201602033A (zh) 玻璃膜的洗淨方法、及玻璃膜的洗淨裝置
CN109072025B (zh) 粘接带构造体
JP6696826B2 (ja) 接着テープ構造体
JP6696828B2 (ja) 接着テープ構造体
JP2011187641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696827B2 (ja) 接着テープ構造体
JP6063435B2 (ja) シート貼付方法及びシート貼付装置
JP6689135B2 (ja) 接着テープ構造体
JP2017105630A (ja) ガラスロ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ロール
JP6668164B2 (ja) 接着テープ構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