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2572B - Switch and keyboard - Google Patents

Switch and keyboar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2572B
TWI632572B TW106115254A TW106115254A TWI632572B TW I632572 B TWI632572 B TW I632572B TW 106115254 A TW106115254 A TW 106115254A TW 106115254 A TW106115254 A TW 106115254A TW I632572 B TWI632572 B TW I6325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ink member
side locking
operation porti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5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3353A (zh
Inventor
井澤一平
藤野博章
仲真美子
長田健志
Original Assignee
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3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3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2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25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10H1/34Switch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s or mechanical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4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keys
    • G10H1/346Keys with an arrangement for simulating the feeling of a piano key, e.g. using counterweights, springs, c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2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between casing, cover, or protective shutter and mechanism for operating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開關與鍵盤,所述開關(1)包括:基座(10);操作部(50),其配置於基座(10),且根據外力而沿著接離方向移動;以及連桿構件(20),其對操作部(50)的接離方向上的移動進行導引,且將操作部(50)支持於基座(10)。基座(10)包括鉤部(16),操作部(50)包括鉤卡止部(53、54),該鉤卡止部(53、54)能夠在操作部(50)的允許移動範圍中的分離方向的端部,與鉤部(16)彼此卡止,鉤部(16)與鉤卡止部(53、54)彼此卡止,藉此,抑制操作部(50)超過允許移動範圍的分離方向的端部而移動。

Description

開關與鍵盤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包括一對連桿構件的開關與鍵盤,即使按壓操作部的角落部分,所述一對連桿構件亦會使該操作部順暢且平行地沿著接離方向移動。
以往,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鍵開關裝置,作為實現了低矮化且即使在操作部的角落部分受到按壓的情況下,亦會使操作部順暢且平行地上下移動的機構,該鍵開關裝置例如使用有連桿構件。
如圖7所示,所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鍵開關裝置100包括:基部101;鍵頂(key top)105,其配置於基部101的上方;一對連桿構件102,其彼此連動地相對於基部101,向升降方向(即實質性的鉛垂方向)導引支持鍵頂105;開關構件103,其包括對應於鍵頂105的升降動作而開閉的電氣電路的觸點部;以及施力構件104,其將朝向上升方向的彈性施壓力(即初始位置恢復力)施加至鍵頂105。在該鍵開關裝置100中,一對連桿構件102彼此連動,藉此,鍵頂105能夠相對於基部101,一面保持規定的姿勢,一面向鉛垂方向進行升降動作。
如此,鍵開關裝置100成為如下構造,即,包括一對連桿構件102,以平行地按壓鍵頂105。而且,如圖7的變形例即圖8所示,該連桿構件102固定於連結支持構件110(相當於圖7的106),該連結支持構件110安裝於鍵頂105。於連結支持構件110中,相對於一個連桿構件102,兩個軸承孔111形成於對向壁112,連桿構件102的旋轉支軸102a插入至該軸承孔111。藉此,即使施加使鍵頂105脫離連桿構件102的力,亦能夠維持鍵頂105與連結支持構件110的連結,並且能夠防止軸承孔111的損傷。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21423號公報(2008年1月31日公開)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所述現有的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鍵開關裝置100中,連結支持構件110僅連結於連桿構件102。因此,具有如下問題點:當使鍵頂105脫離連結支持構件110的力施加至鍵頂105時,該力會完全作用於連結支持構件110的軸承孔111,其結果,連結支持構件110的軸承孔111或連桿構件102變形,最終導致連結支持構件110脫離連桿構件102。
本發明是鑒於所述現有的問題點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使操作部對於外力的耐受性提高且可靠性更高的開關與鍵盤。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的一形態的開關包括: 基座; 操作部,其配置於所述基座,且根據外力而沿著相對於所述基座的接離方向移動;以及 連桿構件,其對所述操作部的所述接離方向上的移動進行導引,且將所述操作部支持於所述基座, 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側卡止部, 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部側卡止部,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能夠在所述操作部的允許移動範圍中的相對於所述基座分離的分離方向的端部,與所述基座側卡止部彼此卡止, 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彼此卡止,藉此,抑制所述操作部超過允許移動範圍中的所述分離方向的端部而向所述分離方向移動。
而且,本發明的一形態的鍵盤包括多個所述形態的開關。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一形態的開關,產生如下效果,即,提供使操作部對於外力的耐受性提高且可靠性更高的開關與鍵盤。
根據本發明的一形態的鍵盤,能夠提供包括如下開關的鍵盤,該開關使操作部對於外力的耐受性提高且可靠性更高。
若基於圖1~圖6來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則如下所述。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根據需要而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語(例如包含「上」、「下」、「右」、「左」的用語),但使用這些用語的目的在於參照圖式以容易理解發明,這些用語的含義並不對本發明的技術範圍進行限定。而且,以下的說明本質上僅為例示,並不意圖對本發明、本發明的適用物、或本發明的用途進行限制。進而,圖式為模式性的圖式,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與現實的尺寸一致。
本實施形態的開關包括一對連桿構件,即使按壓操作部的角落部分,所述一對連桿構件亦會使所述操作部順暢且平行地上下(沿著操作部接近或遠離基座的接離方向)移動,例如將鍵頂裝卸自如地安裝於操作部上,藉此,適當地用於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的鍵盤等。再者,亦存在將操作部直接用作鍵頂的情況。在圖1、圖4、圖5及圖6所示的剖面圖中,樹脂影線部分是指樹脂絕緣影線。而且,對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附加的淡墨色是用以容易理解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的顏色,並非影線。
(開關的構成) 基於圖2(a)、圖2(b)及圖3來對本實施形態的開關的構成進行說明。圖2(a)是表示未對本實施形態的開關中的操作部50進行按壓操作的狀態的構成的立體圖,圖2(b)是表示對所述開關1中的操作部50進行了按壓操作的狀態的構成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開關的構成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2(a)及圖2(b)所示,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包括基座10、與配置於基座10的上方的作為操作部的操作部50。如圖3所示,在基座10與操作部50之間,設置有一對連桿構件20、開關機構30及螺旋彈簧40,所述一對連桿構件20在基座10上,彼此連動地向升降(接離)方向導引支持操作部50,所述開關機構30對應於操作部50的升降動作(接離動作)而使電氣電路的觸點開閉。
基座10包含具有底部11的方形框體12,於方形框體12中的一對的一對向側面壁12a的外側形成有凸緣部13。該凸緣部13用於支持連桿構件20。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於凸緣部13的外側面設置有作為變形抑制部的防擠出壁14,該作為變形抑制部的防擠出壁14用以防止具有彈性的連桿構件20擠出至側方。
如圖3所示,於所述一對向側面壁12a的中央部,形成有內部側凹陷的作為間隙的側面壁凹槽部15。該側面壁凹槽部15具有能夠供連桿構件20的連結部23以及關閉後的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自如地上下移動的寬度。其結果,在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打開的狀態下,連結部23以及後述的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無法通過該側面壁凹槽部15。而且,於側面壁凹槽部15形成有簷部(突出部)15a,在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打開的狀態下,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會抵接於該簷部15a而滑動,因此,該簷部15a具有作為限制所述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向上方向移動的壁面的功能。
而且,於方形框體12中的一對的另一對向側面壁12b(第1側壁部的一例)外側的中央上部,形成有鉤部16(基座側卡止部(卡合突起部)的一例)。即,一對的另一對向側面壁12b配置於基座10的外緣附近,向操作部50沿著接離方向延伸,並且設置有基座側卡止部。該鉤部16用以防止操作部50容易地向上側脫落。再者,鉤部16的詳情將後述。
於底部11,形成有支持且收容所述螺旋彈簧40的環槽狀的螺旋彈簧收容部11a、與供所述開關機構30的端子貫通的端子貫通孔11b。
其次,所述連桿構件20包含一對第1連桿構件21與第2連桿構件22,對基座10與操作部50進行支持,以使操作部50沿著上下方向(接離方向)移動。再者,本實施形態的連桿構件20包含一對第1連桿構件21與第2連桿構件22,但本發明未必限於此。例如,連桿構件20不限於一對,亦可僅為單側的連桿構件(懸臂)。
所述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且利用在中央側的一端相互連結的連結部23而彼此連結,組合為側視V字狀。在本實施形態中,連結部23包含形成於第1連桿構件21的軸部21a與形成於第2連桿構件22的軸孔部22a,以使一對連桿構件20彼此轉動自如的方式而軸支持且連結所述一對連桿構件20。再者,亦可於第2連桿構件22形成軸部,於第1連桿構件21形成軸孔部。
所述軸部21a與軸孔部22a彼此以鬆配合(loose fit)狀態轉動自如地受到軸支持而被連結,該鬆配合部分的間隙固定。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中,連結部23包含形成於第1連桿構件21或第2連桿構件22中的任一個連桿構件的軸部、與形成於第1連桿構件21或第2連桿構件22中的任意另一個連桿構件的軸孔部,但未必限於軸部與軸孔部。例如,如圖5所示,亦可設為如下開關2,該開關2包含形成於第1連桿構件21或第2連桿構件22中的任一個連桿構件的球體部22a'、與旋轉自如地保持該球體部22a'的球體容納部21a'。
而且,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一體地包括:作為一對連接構件的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其分別彼此平行地從連結部23向側方延伸;以及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其在連結部23的相反側的端部,將所述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相互連結。
如圖1~圖3所示,所述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與操作部50相對向的部分例如形成為台階狀。然而,未必限於此,例如,如圖6所示,亦能夠設為如下開關3,該開關3的所述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與操作部50相對向的部分形成為從連結部23到達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的直線狀,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剖面形成為大致三角形。而且,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形狀未必限於此,亦可為板狀或棒狀。
於所述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作為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所述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容納於設置於操作部50的後述的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是以鬆配合狀態,容納於作為滑動限制部的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其結果,在本實施形態中,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而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能夠以在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的範圍內受到限制的狀態,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一對連桿構件20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而且,於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各自的中央,形成有上表面形成為平坦面的上端平面部21e及上端平面部22e,以與基座10平行地保持操作部50的上端位置處的姿勢。
於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中的接近連結部23的部位,形成有呈彎曲狀地向下方突出的作為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其結果,所述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相較於連接連結部23與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的直線,向基座10側偏移地配置。
在本實施形態中,當所述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轉動時,所述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於所述基座10的凸緣部13的上表面滑動,並且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於所述基座10的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的下表面滑動。其結果,當操作部50被按下至下限位置,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成為打開狀態時,連結部23成為較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稍微抬起的狀態。藉此,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能夠抑制第1連桿構件21中的第1旋轉支軸21d與第2連桿構件22的第2旋轉支軸22d之間的間隔的變動。
進而,如圖3所示,於本實施形態的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內側的連結部23的附近,形成有彎曲形狀的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該彎曲形狀的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是以上表面抵接於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的方式突出。當以連結部23為中心而打開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時,該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的上表面會抵接於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而滑動。其結果,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相較於連接連結部23與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的直線,向下側偏移地配置。
其次,所述開關機構30包含兩塊L字狀導電板31、32,所述兩塊L字狀導電板31、32以在按下操作部50時成為彼此接觸的狀態的方式設置,且包含具有可撓性的金屬。於L字狀導電板31、32,向下方延伸地設置有用以連接於未圖示的基板的引線端子31a、32a,並且接觸端子31b、32b彼此相對向地設置於各側面。而且,於L字狀導電板31、32的端部形成有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該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在設置於操作部50背面的後述的圖1(b)所示的滑動凸輪55上滑動。所述操作部50的滑動凸輪55在未按下操作部50時,抵接於L字狀導電板31、32的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而按壓該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使L字狀導電板31、32撓曲,從而使L字狀導電板31、32的接觸端子31b、32b不接觸。另一方面,當按下操作部50時,操作部50的滑動凸輪55不與L字狀導電板31、32的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接觸,藉此,L字狀導電板31、32的接觸端子31b、32b成為彼此接觸的狀態。其結果,在按下操作部50時,L字狀導電板31與L字狀導電板32導通,開關成為導通狀態。
再者,本實施形態的開關機構30不限於所述機構,只要為膜片開關(membrane switch)或無觸點開關(non-contact switch)等具有作為開關的功能的構成即可。
其次,所述螺旋彈簧40相對於操作部50的按下而使施壓力起作用,以使操作部50恢復至原來的按下前的狀態。再者,螺旋彈簧40亦可為其他彈性構件。
其次,所述操作部50為具有大致矩形平面形狀的盤狀的構件,且包括一對第1軸承部51及一對第2軸承部52,所述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可旋轉地卡合於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藉此,操作部50按下自如地支持於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
再者,已對如下情況進行了說明,即,在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中,一對連桿構件20包括支持於基座10的作為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與支持於操作部50的作為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以及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相對於基座10,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然而,本發明未必限於此,亦可為如下構成,即,一對連桿構件20包括支持於操作部50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與支持於基座的端部側被支持部,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相對於操作部,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開關的動作) 基於圖4(a)、圖4(b)及所述圖2(a)、圖2(b),對所述構成的開關1中的操作部50未按下時與按下時的動作進行說明。圖4(a)是表示開關1中的操作部50未按下時即操作部50處於上限位置時的狀態的剖面圖,圖4(b)是表示開關1中的操作部50的按下時即操作部50處於下限位置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如圖4(a)及圖2(a)所示,當開關1中的操作部50未按下時,即按下之前,操作部50處於上限位置。此時,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一端轉動自如地由連結部23軸支持,另一端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容納於操作部50的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藉此,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受到支持。
從所述狀態起,由使用者用手指等按下操作部50後,操作部50的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被按下,藉此,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一面於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與基座10的凸緣部13之間的抵接部、以及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與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之間的抵接部滑動,一面以連結部23為中心而轉動。此時,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的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中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以朝向外側的移動少的狀態,沿著鉛垂方向移動。其結果,於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與基座10的凸緣部13之間的抵接部、以及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與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之間的抵接部滑動時,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將連結部23抬起。
因此,如圖4(b)及圖2(b)所示,即使當操作部50移動至下限位置時,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亦能夠移動,其長度不會成為問題。而且,由於操作部50向下方移動,所述開關機構30中的L字狀導電板31會因形成於操作部50背面的未圖示的滑動凸輪而撓曲,L字狀導電板31的接觸端子31b與L字狀導電板32的接觸端子32b接觸。藉此,L字狀導電板31與L字狀導電板32導通,成為開關導通的狀態。
再者,從所述操作部50的按下狀態起,由使用者解除手指對於操作部50的按壓之後,操作部50藉由螺旋彈簧40的施壓力而恢復至原來的上限位置。
其結果,對於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而言,在按下操作部50的動作中,僅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與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卡合,因此,間隙固定,夾入異物的風險小。
而且,藉由按下操作部50,於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中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與凸緣部13的滑動位置向中心移動,因此,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的外端不易向外側展開。
(操作部的拔出強度的提高) 基於圖1(a)、圖1(b)及所述圖3,對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中的操作部50的拔出強度的提高進行說明。圖1(a)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的構成的剖面圖。圖1(b)是表示從下方仰視所述開關1的操作部50的構成的狀態的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如所述圖2(a)及圖2(b)所示,基座10與操作部50藉由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連結。而且,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藉由連結部23,彼此轉動自如地受到軸支持而被連結。而且,藉由該構成,能夠實現如下構造,該構造是指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能夠保持操作部50朝向固定方向的狀態。
如此,在操作部50與基座10僅藉由一對連桿構件20連接的構成的情況下,例如若從外部施加向上方向進行牽拉的力至操作部50,則必然僅依賴於連桿構件20的連接構造的強度來承受此種力。
然而,例如在使開關1小型化的情況下,存在如下問題:由於連桿構件20的構造上的強度存在極限,故而對於如上所述的朝向上方向的外力的耐受性會減弱。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中,如圖1(a)及圖3所示,於基座10中的方形框體12的另一對向側面壁12b的上部中央設置有作為基座側卡止部的鉤部16,並且如圖1(a)及圖1(b)所示,於操作部50的背面設置有作為操作部側卡止部的鉤卡止部53、54(卡止孔的一例)。即,操作部50包括第2側壁部56,該第2側壁部56向基座10沿著接離方向延伸,並且設置有鉤卡止部53、54,鉤卡止部53、54以能夠卡止於鉤部16的方式配置。
在本實施形態中,鉤部16及鉤卡止部53、54中的至少一者能夠彈性變形,鉤部16及鉤卡止部53、54藉由扣合構造(snap-fit)而彼此卡止。
其結果,在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中,於操作部50的兩端分別形成兩個第1軸承部51及兩個第2軸承部52,不僅將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分別容納於所述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而且於基座10形成鉤部16,使該鉤部16與操作部50的鉤卡止部53、54進行卡扣式嵌合,藉此,使操作部50不僅嵌合於連桿構件20,而且亦嵌合於基座10。因此,能夠使開關1中的操作部50的拔出強度提高。
此處,在本實施形態中,操作部50成為如下構成,即,藉由與連桿構件20之間的連接來決定上限位置(分離方向的端部的位置),於該上限位置,在上方向的外力作用於操作部50的情況下,利用扣合構造支持操作部50,防止該操作部50脫落。即,於操作部50的上限位置,鉤部16的下端與鉤卡止部53、54的上端未必抵接,亦可分離。
相反地,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操作部50亦能夠設為如下構成,即,藉由鉤部16的下端與鉤卡止部53、54的彼此卡止來決定上限位置,於該上限位置,在上方向的外力作用於操作部50的情況下,藉由操作部50與連桿構件20的支持來防止操作部50脫落。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於操作部50配置於允許移動範圍的分離方向的端部即上限位置的狀態下,如圖1(a)所示,一對連桿構件20的作為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在側方抵接鉤部16及鉤卡止部53、54,且按壓內側的所述鉤部16及鉤卡止部53、54。因此,在組裝時,一對連桿構件20的作為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處於較鉤部16及鉤卡止部53、54更靠下側處,在該狀態下,鉤部16與鉤卡止部53、54彼此卡止。然後,當於操作部50的上限位置,使連桿構件20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容納於操作部50的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時,成為如下狀態,即,由連桿構件20的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彈性地向內側按壓鉤部16及鉤卡止部53、54。即,如圖1(a)及圖1(b)所示,作為卡止孔的鉤卡止部53、54的操作部50的接離方向上的空間為鉤部16的接離方向上的可移動範圍D,鉤部16的接離方向上的可移動範圍D成為操作部50的接離方向上的允許移動範圍。
如此,本實施形態的連桿構件20的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配置於對鉤部16及鉤卡止部53、54中的至少一者的彈性變形進行抑制的位置。即,連桿構件的一部分以與鉤部16相對向的方式配置,對鉤部16朝向突出方向(圖1(a)的左右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
其結果,抑制鉤部16及鉤卡止部53、54的彈性變形,防止扣合解除。
以上,參照圖式,詳細地對本發明中的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最後,對本發明的各種形態進行說明。
本發明的第1形態的開關的特徵在於包括:基座;操作部,其配置於所述基座的上方,且根據外力而沿著上下方向移動;以及連桿構件,其對所述操作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移動進行導引,且支持於所述基座與所述操作部,設置於所述基座的基座側卡止部、與設置於所述操作部的操作部側卡止部彼此卡止,藉此,抑制所述操作部超過允許移動範圍的上端而移動。
換言之,本發明的第1形態的開關包括: 基座; 操作部,其配置於所述基座,且根據外力而沿著相對於所述基座的接離方向移動;以及 連桿構件,其對所述操作部的所述接離方向上的移動進行導引,且將所述操作部支持於所述基座, 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側卡止部, 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部側卡止部,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能夠在所述操作部的允許移動範圍中的相對於所述基座分離的分離方向的端部,與所述基座側卡止部彼此卡止, 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彼此卡止,藉此,抑制所述操作部超過允許移動範圍中的所述分離方向的端部而向所述分離方向移動。
根據第1形態的開關,基座與操作部藉由連桿構件連接,藉此,操作部能夠相對於基座向接離方向移動。此處,在操作部與基座僅藉由連桿構件支持的構成的情況下,例如若從外部施加向分離方向進行牽拉的力至操作部,則必然僅依賴於連桿構件的連接構造的強度來承受此種力。
然而,例如在使開關小型化的情況下,存在如下問題:由於連桿構件的構造上的強度存在極限,故而對於如上所述的朝向上方向的外力的耐受性會減弱。
因此,在第1形態的開關中,設置於基座的基座側卡止部、與設置於操作部的操作部側卡止部彼此卡止,藉此,抑制操作部超過允許移動範圍的分離方向的端部而移動。即,於基座形成基座側卡止部,且於操作部形成操作部側卡止部,基座側卡止部與操作部側卡止部彼此卡止,藉此,使操作部不僅卡止於連桿構件,而且亦卡止於基座。
因此,能夠提供使操作部對於朝向分離方向的外力的耐受性提高且可靠性更高的開關。
如所述形態的開關,在本發明的第2形態的開關中,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具有彈性的構件,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藉由扣合構造而彼此卡止。
換言之,對於本發明的第2形態的開關而言, 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卡合突起,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中的至少另一者包含能夠卡合所述卡合突起的卡合孔,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藉由扣合構造而彼此卡止。
根據第2形態的開關,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藉由扣合構造而彼此卡止,因此,能夠容易地組裝基座與操作部。
如所述形態的開關,在本發明的第3形態的開關中,在所述操作部配置於所述允許移動範圍的上端的狀態下,所述連桿構件的一部分配置於對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中的至少一個卡止部的彈性變形進行抑制的位置。
換言之,對於本發明的第3形態的開關而言, 在所述操作部配置於所述允許移動範圍中的所述分離方向的端部的狀態下,所述連桿構件的一部分以與所述卡合突起相對向的方式配置,對所述卡合突起朝向突出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
根據第3形態的開關,成為如下構造,即,在操作部配置於允許移動範圍的分離方向的端部的狀態下,藉由連桿構件來抑制扣合構造的彈性變形。其結果,能夠減小如下風險,該風險是指在從外部施加向分離方向進行牽拉的力至操作部的情況下,扣合構造產生彈性變形,藉此導致基座側卡止部與操作部側卡止部解除卡止。
如所述形態的開關,在本發明的第4形態的開關中,較佳為:所述連桿構件包含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包括連結部,以使所述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彼此轉動自如的方式而軸支持、且連結所述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並且所述第1連桿構件及第2連桿構件分別包括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一者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與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操作部中的任意另一者的端部側被支持部,所述端部側被支持部配置於對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操作部側卡止部中的至少一個卡止部的彈性變形進行抑制的位置。
換言之,對於本發明的第4形態的開關而言,所述連桿構件包括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包括將所述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彼此轉動自如地連結的連結部,並且所述第1連桿構件及第2連桿構件分別包括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操作部中的任一者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與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操作部中的任意另一者的端部側被支持部, 所述端部側被支持部以與所述卡合突起相對向的方式配置,對所述卡合突起朝向突出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
根據第4形態的開關,藉由第1連桿構件及所述第2連桿構件中的端部側被支持部來抑制扣合構造的彈性變形。其結果,能夠利用與操作部的朝向上方向的移動相伴的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移動,抑制扣合構造的彈性變形。
在本發明的第5形態的開關中, 所述基座包括第1側壁部,所述第1側壁部配置於所述基座的外緣附近,向所述操作部沿著所述接離方向延伸,並且設置有所述基座側卡止部, 所述操作部包括第2側壁部,所述第2側壁部向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延伸,並且設置有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以能夠卡止於所述基座側卡止部的方式配置。
根據第5形態的開關,能夠確實地使操作部卡止於基座。藉此,能夠使操作部對於朝向分離方向的外力的耐受性提高,從而提高開關的可靠性。
本發明的第6形態的鍵盤包括多個所述形態的開關。
根據第6形態的鍵盤,能夠提供包括如下開關的鍵盤,該開關使操作部對於外力的耐受性提高且可靠性更高。
再者,藉由適當地組合所述各種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中的任意的實施形態或變形例,能夠產生各自所具有的效果。而且,能夠將實施形態彼此組合,或將實施例彼此組合,或者將實施形態與實施例組合,並且亦能夠將不同實施形態或實施例中的特徵彼此組合。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開關例如能夠應用於個人電腦用的鍵盤。
而且,本發明的鍵盤例如能夠用作個人電腦的鍵盤。
1~3‧‧‧開關
10‧‧‧基座
11‧‧‧底部
11a‧‧‧螺旋彈簧收容部
11b‧‧‧端子貫通孔
12‧‧‧方形框體
12a‧‧‧一對向側面壁
12b‧‧‧另一對向側面壁(第1側壁部的一例)
13‧‧‧凸緣部
14‧‧‧防擠出壁(變形抑制部的一例)
15‧‧‧側面壁凹槽部(間隙的一例)
15a‧‧‧簷部(壁面的一例)
16‧‧‧鉤部(基座側卡止部(卡合突起部)的一例)
20‧‧‧連桿構件
21‧‧‧第1連桿構件
21a‧‧‧軸部(連結部的一例)
21a'‧‧‧球體容納部
21b‧‧‧第1臂部(連接構件的一例)
21c‧‧‧第1卡合棒(端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1d‧‧‧第1旋轉支軸(端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1e‧‧‧上端平面部
21f‧‧‧第1彎曲部(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1g‧‧‧第1彎曲突起部
22‧‧‧第2連桿構件
22a‧‧‧軸孔部(連結部的一例)
22a'‧‧‧球體部
22b‧‧‧第2臂部(連接構件的一例)
22c‧‧‧第2卡合棒(端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2d‧‧‧第2旋轉支軸(端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2e‧‧‧上端平面部
22f‧‧‧第2彎曲部(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2g‧‧‧第2彎曲突起部
23‧‧‧連結部
30‧‧‧開關機構
31、32‧‧‧L字狀導電板
31a、32a‧‧‧引線端子
31b、32b‧‧‧接觸端子
31c、32c‧‧‧凸輪接觸滑動部
40‧‧‧螺旋彈簧
50‧‧‧操作部
51‧‧‧第1軸承部(滑動限制部的一例)
52‧‧‧第2軸承部(滑動限制部的一例)
53、54‧‧‧鉤卡止部(操作部側卡止部(卡止孔)的一例)
55‧‧‧滑動凸輪
56‧‧‧第2側壁部
100‧‧‧鍵開關裝置
101‧‧‧基部
102‧‧‧連桿構件
102a‧‧‧旋轉支軸
103‧‧‧開關構件
104‧‧‧施力構件
105‧‧‧鍵頂
106‧‧‧連結支持構件
110‧‧‧連結支持構件
111‧‧‧軸承孔
112‧‧‧對向壁
D‧‧‧允許移動範圍
圖1(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中的開關的構成的剖面圖,圖1(b)是表示從下方仰視所述開關中的操作部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a)是表示所述開關中的操作部的未按下時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b)是表示所述操作部的按下時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所述開關的構成的分解立體圖。 圖4(a)是表示所述開關中的操作部的未按下時的狀態的剖面圖,圖4(b)是表示所述操作部的按下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5是表示所述開關的變形例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6是表示所述開關的其他變形例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7是表示從上方觀察現有的鍵開關裝置時的構成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表示從下方觀察所述鍵開關裝置的變形例時的構成的分解立體圖。

Claims (4)

  1. 一種開關,其包括:基座;操作部,其配置於所述基座,且根據外力而沿著相對於所述基座的接離方向移動;以及連桿構件,其對所述操作部的所述接離方向上的移動進行導引,且將所述操作部支持於所述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側卡止部,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部側卡止部,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能夠在所述操作部的允許移動範圍中的相對於所述基座分離的分離方向的端部,與所述基座側卡止部彼此卡止,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彼此卡止,藉此,抑制所述操作部超過所述允許移動範圍中的所述分離方向的端部而向所述分離方向移動,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卡合突起,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中的至少另一者包含能夠卡合所述卡合突起的卡合孔,所述基座側卡止部與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藉由扣合構造而彼此卡止,在所述操作部配置於所述允許移動範圍中的所述分離方向的端部的狀態下,所述連桿構件的一部分以與所述卡合突起相對向的方式配置,對所述卡合突起朝向突出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連桿構件包括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且包括將所述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轉動自如地彼此連結的連結部,並且所述第1連桿構件及第2連桿構件分別包括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一者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與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意另一者的端部側被支持部,所述端部側被支持部以與所述卡合突起相對向的方式配置,對所述卡合突起朝向突出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基座包括第1側壁部,所述第1側壁部配置於所述基座的外緣附近,向所述操作部沿著所述接離方向延伸,並且設置有所述基座側卡止部,所述操作部包括第2側壁部,所述第2側壁部向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延伸,並且設置有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所述操作部側卡止部以能夠卡止於所述基座側卡止部的方式配置。
  4. 一種鍵盤,其包括多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
TW106115254A 2016-06-02 2017-05-09 Switch and keyboard TWI6325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1338 2016-06-02
JP2016111338A JP6711144B2 (ja) 2016-06-02 2016-06-02 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3353A TW201743353A (zh) 2017-12-16
TWI632572B true TWI632572B (zh) 2018-08-11

Family

ID=6047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5254A TWI632572B (zh) 2016-06-02 2017-05-09 Switch and keyboar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5181B2 (zh)
JP (1) JP6711144B2 (zh)
CN (1) CN109074982B (zh)
DE (1) DE112017002808B4 (zh)
TW (1) TWI632572B (zh)
WO (1) WO20172085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33657A1 (de) 2022-01-13 2023-07-13 Cooltek Inc. Tastenfel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66124T3 (es) * 2018-11-16 2021-10-19 Giersiepen Gira Gmbh Conmutador eléctrico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7999B2 (ja) * 2006-07-10 2011-11-1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US8624140B2 (en) 2006-07-10 2014-01-07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JP4982245B2 (ja) * 2007-05-16 2012-07-25 Idec株式会社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装置
JP6248824B2 (ja) * 2014-06-19 2017-12-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6430333B2 (ja) * 2015-06-01 2018-11-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押圧操作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33657A1 (de) 2022-01-13 2023-07-13 Cooltek Inc. Tastenfeld
US11978599B2 (en) 2022-01-13 2024-05-07 Cooltek Inc. Key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26788A1 (en) 2020-10-15
JP6711144B2 (ja) 2020-06-17
US10915181B2 (en) 2021-02-09
DE112017002808B4 (de) 2024-03-28
DE112017002808T5 (de) 2019-03-21
CN109074982B (zh) 2020-09-04
TW201743353A (zh) 2017-12-16
JP2017220282A (ja) 2017-12-14
CN109074982A (zh) 2018-12-21
WO2017208566A1 (ja) 2017-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43359A (zh) 開關與鍵盤
JP58765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TWI648656B (zh) Switch, keyboard and 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2473551B (zh) 用于将电气装置附连于导轨的结构
TWI632572B (zh) Switch and keyboard
JP2014170746A (ja) コネクタ位置保証安定装置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H0831341B2 (ja) 列型端子のための組付け基部
US20110263155A1 (en) Join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616910B2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fastening a connector plug to a base housing
JP2011049110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KR101899841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JP6299214B2 (ja) 電磁継電器
US109718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834141A (zh) 平板式墙壁开关组件
WO2014053424A1 (en) Connector and construction kit for a connector
US20150017844A1 (en) Connector
JP5230759B2 (ja) コネクタ
JP5679924B2 (ja) スイッチ
KR101752338B1 (ko) 푸시-록 스위치
JP2013178938A (ja) 電子機器の操作ボタン構造
JP5288626B2 (ja) スイッチ
KR200461084Y1 (ko) 바이메탈방식과 로커방식이 혼합된 스위치
WO2017208643A1 (ja) 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