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6672B - 罩蓋機構及具備該罩蓋機構之開關裝置 - Google Patents

罩蓋機構及具備該罩蓋機構之開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6672B
TWI626672B TW106106012A TW106106012A TWI626672B TW I626672 B TWI626672 B TW I626672B TW 106106012 A TW106106012 A TW 106106012A TW 106106012 A TW106106012 A TW 106106012A TW I626672 B TWI626672 B TW I6266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ember
cover
shaft
protrusion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6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2851A (zh
Inventor
Sabrina Ramleh
Kyouhei Yamamoto
Hiroyuki Toyoda
Hirotaka Hamaguchi
Katsuya Ima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32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2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672B/zh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可使與未使用罩蓋機構時之外觀的差異不明顯且可實現薄型化之罩蓋機構及開關裝置。罩蓋機構(10)包含有框本體(20)、罩蓋構件(30)、支持機構(40)。支持機構(40)位於框本體(20)之側邊。支持機構(40)將罩蓋構件(30)支持成罩蓋構件(30)可以軸體(50)為中心,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旋轉。第1位置係罩蓋構件(30)覆蓋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的位置。第2位置係罩蓋構件(30)不覆蓋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的位置。罩蓋構件(30)具有覆蓋部(32),該覆蓋部在罩蓋構件(30)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位於支持機構(40)之前方而覆蓋支持機構(40)。

Description

罩蓋機構及具備該罩蓋機構之開關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罩蓋機構及具備該罩蓋機構之開關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配線器具用罩蓋機構及具備該罩蓋機構之開關裝置。
以往,有一種與埋入配設於施工面之開關組合的開關板(例如參照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第2005-158307號])。文獻1之開關板包含有固定於施工面之板框、及安裝於板框之前面的保護罩蓋。於板框安裝開關。保護罩蓋設成可在遮蓋開關之操作把手的關閉位置與使操作把手露出的開啟位置之間,對板框旋轉。
在此,於板框之前面設有突出至前方之軸支部。保護罩蓋具有插入軸支部之溝部。於溝部之端面設有軸突起。藉此軸突起插入至設於軸支部之軸承孔,保護罩蓋以可相對於板框旋轉之狀態安裝。
由於在記載於文獻1之開關板,用以將保護罩蓋(罩蓋構件)支持成可旋轉之軸支部設成從板框(框本體)之前面突出至前方,故開關板之厚度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可實現薄型化之罩蓋機構及具備該罩蓋機構之開關裝置。
本發明一態樣之罩蓋機構包含有框本體、罩蓋構件及支持機構。該框本體具有開口部。該罩蓋構件安裝於該框本體。該支持機構將該罩蓋構件支持成可相對於該框本體旋轉。該支持機構位於該框本體之側邊。該支持機構將該罩蓋構件支持成該罩蓋構件可以旋轉軸為中心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旋轉。該第1位置係該罩蓋構件覆蓋該開口部之至少一部分亦即對象部的位置。該第2位置係該罩蓋構件不覆蓋該對象部之位置。該罩蓋構件具有覆蓋部,該覆蓋部在該罩蓋構件位於該第1位置之狀態下,位於該支持機構之前方而覆蓋該支持機構。
本發明一態樣之開關裝置包含有該罩蓋機構及1個以上之開關。該1個以上之開關具有1個以上之操作部。該1個以上之操作部配置於該框本體之該開口部。該1個以上之操作部中之至少1個操作部配置於該對象部。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僅是本發明之罩蓋機構及開關裝置的一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不限以下之實施形態,以下之實施形態只要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便可按設計等,進行各種變更。
(實施形態) (1)結構 就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及開關裝置100,參照圖1~圖6,詳細說明。在以下之說明中,在圖1等中,照「上」、「下」、「左」、「右」、「前」、「後」之箭號所示,規定各方向。惟,該等方向並非規定罩蓋機構10及開關裝置100使用時的方向之意。又,顯示圖式中之各方向的箭號僅是為了說明而標示,並不具實體。
(1.1)罩蓋機構之說明 如圖1~圖3B所示,罩蓋機構10包含有框本體20、罩蓋構件30、支持機構40。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用於安裝於牆壁等營造面之開關200。
框本體20係諸如ABS樹脂之合成樹脂的成型品。框本體20具有前板21及側板22(參照圖1~圖3B)。前板21之前視時的形狀為矩形。側板22從前板21之後面的外周緣全周突出至後方。開口部23設於前板21之中央。開口部23將前板21於前後方向貫穿。開口部23係設成長向與上下方向平行之矩形孔。在本實施形態中,開口部23全體作為以罩蓋構件30覆蓋之對象部。
一對突起24(第2突出部)從框本體20之側板22上部突出至上側。1對突起24於側板22之上部的左右方向之兩側部各設有1個。在框本體20之前板21,於1對突起24各自之下側設有將前板21於前後方向貫穿之孔25。孔25係左右方向細長之孔。在側板22之上部,孔25之上側的部位作為可撓部26。可撓部26可於上下方向變形,並於可撓部26之上面設有突起24。又,1對鉤孔27設於前板21之下部。1對鉤孔27於前板21之左右各設有1個。
罩蓋構件30係例如由具有透光性之透明合成樹脂(丙烯酸樹脂、聚碳酯樹脂等)之成形品。罩蓋構件30之上部藉支持機構40於框本體20支持成可旋轉(參照圖2B及圖3B)。於罩蓋構件30之後面的下部設有1對鉤扣31(參照圖2B)。1對鉤扣31在罩蓋構件30之後面從分別對應1對鉤孔27之部位突出至後方。罩蓋構件30具有覆蓋部32,該覆蓋部32在罩蓋構件30關閉之狀態下,位於支持機構40之前方而覆蓋支持機構40。在本實施形態中,覆蓋部32以罩蓋構件30之上部且位於支持機構40之前方的部位構成。由於罩蓋構件30之覆蓋部32覆蓋支持機構40,故與未設罩蓋機構10時之外觀的差異便不明顯。當將此罩蓋機構10安裝於配線器具時,安裝有罩蓋機構10之配線器具與未安裝罩蓋機構10之配線器具的外觀差異不明顯,而可使外觀具統一性。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罩蓋構件30之左右方向的寬度大於框本體20之左右方向的寬度。因而,在罩蓋構件30關閉之狀態下,罩蓋構件30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比框本體20突出至外側。藉此,使用者易抓持罩蓋構件30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而可易進行開啟罩蓋構件30之操作。
支持機構40配置於框本體20之側邊(參照圖1、圖2B及圖3B)。支持機構40將罩蓋構件30支持成罩蓋構件30可以旋轉軸為中心,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旋轉。在此,第1位置係罩蓋構件30配置於框本體20之前側而罩蓋構件30可覆蓋開口部23(對象部)之位置。第2位置係罩蓋構件30不覆蓋開口部23之位置。
此支持機構40具有軸體50、設於框本體20之軸支持部60、設於罩蓋構件30之1對軸承部70(參照圖1、圖2B、圖3B及圖4)。
軸體50係作為旋轉軸之金屬製圓棒。在軸體50之外周面,凹部51於軸體50之軸向的中央部延亙全周而形成。由於軸體50與樹脂製框本體20及罩蓋構件30為分開之構件,故可令軸體50之材料為金屬,相較於軸體50以樹脂形成之情形,可使軸體50小型化。
軸支持部60具有以左右方向為中心軸向之圓筒部61。圓筒部61之左右方向的寬度小於框本體20之左右方向的寬度。此圓筒部61在左右方向,設於框本體20之中央。圓筒部61之周面的一部分與框本體20之上側的側板22連接。即,圓筒部61設成從框本體20之上側的側板22突出至側邊。此外,在圓筒部61之後部,於左右方向之中央部設有開口部62(參照圖3B)。
軸體50插入至圓筒部61之中心的插入孔63。在圓筒部61之內周面,於在插入孔63插入有軸體50之狀態下對應軸體50之凹部51的部位設有插入至凹部51之突起64。藉突起64插入至凹部51,可將軸體50定位於圓筒部61。由於圓筒部61之左右方向的寬度短於軸體50之全長,故在軸體50插入至圓筒部61之插入孔63的狀態下,軸體50之兩端露出至圓筒部61之外側。
在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中,在罩蓋機構10組裝時,訂定了軸體50插入至插入孔63之方向,舉例而言,可將軸體50從右側插入至插入孔63。在突起64之左右方向的2個角部中,於右側之角部形成有傾斜面642(參照圖4)。傾斜面642為越往左側,從圓筒部61之內周面突出的量便越大之傾斜面。當將軸體50從右側插入至插入孔63時,藉軸體50抵接突起64之傾斜面642,軸體50易上到突起64上。又,突起64之左右方向的2個角部中,左側之角部641係直角之角部。因而,當突起64插入至凹部51時,藉角部641之側面與凹部51之側面抵接,而限制軸體50往右方向移動。
又,軸支持部60具有從圓筒部61之插入孔63的內周面突出之複數的凸部631(參照圖5)。複數之凸部631在插入孔63之內周面於圓周方向以一定之間隔設置。當軸體50插入至圓筒部61之插入孔63時,藉凸部631抵接金屬製軸體50而被擠壓,而在減低軸體50之晃蕩狀態下,軸體50被軸支持部60支持。此外,為減低軸體50之晃蕩,亦可對軸體50施行滾紋加工,但滾紋加工之加工費高昂。在本實施形態中,藉於插入孔63之內周面形成凸部631,減低了軸體50之晃蕩,而可以低價實現減低軸體50之晃蕩的結構。
1對軸承部70設於罩蓋構件30之後面的上部(參照圖3A、圖3B、圖4及圖5)。1對軸承部70設成各位於框本體20之軸支持部60的左右。1對軸承部70分別具有1對側壁71、72、軸承片73。1對側壁71、72分別沿著軸體50之軸向而設,而配置於軸體50之兩側。軸承片73設於側壁71、72之外側的端部(在軸體50之軸向與軸支持部60對向之側的端部)之間。軸承片73具有插入軸體50之插入孔74。側壁71、72中靠近罩蓋構件30之外周緣的側壁71往後方突出之量大於側壁72。在本實施形態中,側壁71作為第1突出部。又,於罩蓋構件30之後面的左端設有軸體50之防脫落用突出片33(參照圖3B)。突出片33設在與位於罩蓋構件30之左側的軸承部70之軸承片73對向的位置。突出片33設於供從軸承片73之插入孔74突出之軸體50抵接的位置。
在本實施形態中,當令作為旋轉軸之軸體50的軸向亦即左右方向為第1方向,令與第1方向垂直相交之上下方向為第2方向時,支持機構40與框本體20於第2方向排列配置。此外,將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垂直相交之前後方向稱為第3方向。
此罩蓋機構10如以下進行而組裝。此外,於以下說明之組裝程序為一例,可適宜變更。
作業員在罩蓋構件30與框本體20之前側重疊的狀態下,將軸體50插入至右側之軸承部70的軸承片73之插入孔74。作業員將軸體50壓入至左側,而將軸體50插入至軸支持部60之插入孔63與左側之軸承部70的插入孔74。藉此,罩蓋構件30可以以軸體50為中心來旋轉之狀態安裝於框本體20。
當將軸體50插入至規定之位置時,軸支持部60之突起61便插入至軸體50之凹部51內,而在左右方向,將軸體50之位置定位於預定位置。
又,由於藉突起64之角部641抵接凹部51之側面,軸體50不易移動至右側,故軸體50不易脫離。
又,由於當將軸體50插入至軸支持部60之插入孔63時,設於插入孔63之內周面的凸部631被軸體50擠壓,故在減低了軸體50之晃蕩的狀態下,軸體50被軸支持部60支持。
在罩蓋構件30與框本體20之前側重疊的狀態下,罩蓋構件30之鉤扣31插入至框本體20之鉤孔27。由於在此狀態下,鉤扣31之前端的爪在框本體20之後面鉤住鉤孔27之周緣部,故可保持罩蓋構件30關閉之狀態。
(1.2)開關裝置之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00包含有罩蓋機構10及開關200。又,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00更包含有安裝框300及板框400。此外,安裝框300及板框400並非開關裝置100必要之結構,亦可適宜省略安裝框300及板框400。
開關200具有開關本體210及操作部220(參照圖1)。
開關本體210形成長方體狀。於開關本體210之內部收納有接點及切換接點之開啟/關閉的開閉機構。於開關本體210之前面設有按鈕。每當按壓按鈕時,開閉機構便可切換接點之開啟/關閉。
操作部220形成具有大於開關本體210之前面的面積之矩形板狀。在本實施形態中,操作部220形成為與框本體20之開口部33大約相同之大小,操作部220配置於開口部23內。
操作部220以可以位於開關本體210之左側的端部為中心而旋轉之狀態安裝於開關本體210。當按壓操作部220之右側時,操作部220便旋轉,而以操作部220之背面按壓按鈕。當以操作部220按壓按鈕時,開關本體210之開閉機構便切換接點之開啟/關閉。
此外,操作部220亦可以以位於開關本體210之左右方向的中央之軸部為中心而旋轉之狀態安裝於開關本體210。此時,操作部220之左右兩端部中的任一者突出至前方。當將操作部220之左右兩端部中突出至前方的端部按壓至後方時,操作部220便旋轉,隨操作部220之旋轉,開閉機構切換接點之開啟/關閉。
開關200安裝於安裝框300。安裝框300係合成樹脂製或金屬製,其可保持開關200並可安裝於牆壁等營造面。安裝框300用於將開關200等埋入用配線器具安裝於營造面。安裝框300最大可安裝3個配線器具。於安裝框300之上側及下側的框片301分別設有插入固定螺絲之貫穿孔302及螺孔303。
安裝框300在使上側及下側之框片301接觸設於牆壁之埋入孔的周邊之狀態下,安裝於埋入至牆壁之開關箱。亦即,藉將插入至框片301之貫穿孔302的固定螺絲安裝於開關箱之螺孔,而將安裝框300螺固於開關箱。即,將安裝框300固定於牆壁。
板框400安裝於安裝框300之前面。板框400係合成樹脂之成形品,並形成矩形框狀。板框400具有1對橫框部401及1對縱框部402。板框400於中央具有矩形窗孔403。於1對橫框部401分別設有用以使固定螺絲410通過之螺絲插通孔404。又,於1對縱框部402分別設有分別將縱框部402於前後方向貫穿之3個安裝孔405。3個安裝孔405設於縱框部402之上下方向的中間部及兩側部。
板框400如以下進行來安裝於安裝框300。在板框400疊合於安裝框300之前面的狀態下,將插入至螺絲插通孔404之固定螺絲410安裝於安裝框300之螺孔303,藉此,板框400安裝於安裝框300之前面。
又,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安裝於板框400之前側。於框本體20之背面設有插入至板框400之安裝孔405的鉤部28(參照圖7)。當框本體20與板框400之前側重疊時,框本體20之鉤部28便插入至板框400之安裝孔405,鉤部28鉤住安裝孔405之周邊部分,藉此,框本體20安裝於板框400。再者,在罩蓋機構10安裝於板框400之狀態下,保持於安裝框300之開關200的操作部220配置於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內。
(2)動作說明 圖2A係在罩蓋構件30關閉之狀態下的罩蓋機構10之正面圖。圖2A所示之罩蓋構件30之位置係第1位置。在罩蓋構件30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被罩蓋構件30所覆蓋。因而,在此狀態下,配置於開口部23內之操作部220被罩蓋構件30所覆蓋,而形成為無法操作操作部220之狀態。由於位於開口部23之前側的罩蓋構件30之部位為透明,故使用者可透過罩蓋構件30,觀看操作部220。
使用者欲操作操作部220時,首先進行開啟罩蓋構件30之操作。即,從罩蓋構件30關閉之狀態,使用者拿持罩蓋構件30之左右方向的兩側部,使罩蓋構件30往開啟罩蓋構件30之方向(圖6A之箭號D1的方向)旋轉。當罩蓋構件30從第1位置往箭號D1之方向旋轉至預定位置(圖6A所示之位置)時,第1突出部亦即側壁71之前端部分接觸框本體20之突起24。當使用者使罩蓋構件30從圖6A之位置再往箭號D1之方向旋轉時,藉以側壁71之前端部分按壓突起24,可撓部26變形,而可使突起24往遠離側壁71之前端部分的方向移動。藉此,側壁71之前端部分可越過突起24,罩蓋構件30再往箭號D1之方向旋轉(參照圖6B)。接著,當側壁71之前端部分越過突起24,而移動至突起24之前方時,藉側壁71之前端部分鉤住突起24,罩蓋構件30可以開啟之狀態保持。在此,圖6B所示之罩蓋構件30的位置為罩蓋構件30不覆蓋開口部23(對象部)之第2位置的一例。
在罩蓋構件30位於第2位置之狀態下,如圖2B所示,由於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未以罩蓋構件30覆蓋,故使用者可操作操作部220。
又,當使用者關閉罩蓋構件30時,從罩蓋構件30開啟之狀態,使用者拿持罩蓋構件30,使罩蓋構件30往關閉罩蓋構件30之方向(圖6B之箭號D2的方向)旋轉。當罩蓋構件30要往箭號D2之方向旋轉時,由於第1突出部亦即側壁71之前端部分按壓框本體20之突起24,可撓部26變形,故突起24往遠離側壁71之前端部分的方向移動。藉此,側壁71之前端部分可越過突起24,罩蓋構件30再往箭號D2之方向旋轉,而移動至罩蓋構件30與框本體20之前面重疊的位置。此時,罩蓋構件30之鉤扣31被插入至框本體20之鉤孔27,鉤扣31鉤住鉤孔27之周邊部分,藉此,可將罩蓋構件30保持於第1位置。
在此,開關200係用以將例如24小時換氣系統之換氣扇開啟或關閉的開關。24小時換氣系統之換氣扇需隨時運作。因而,為不致不小心地使用開關200進行使換氣扇關閉之操作,通常,罩蓋構件30覆蓋開關200之操作部220。藉此,可減低人或物品碰撞到操作部等等而不期地操作操作部220的可能性。又,當使用者操作開關200時,只要使用者開啟罩蓋構件30即可,而可於必要時,進行開關200之操作。此外,由於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構件30以開啟之狀態保持,故亦有易操作操作部220之優點。
(3)效果 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包含有具有開口部23之框本體20、安裝於框本體20之罩蓋構件30、將罩蓋構件30支持成可相對於框本體20旋轉之支持機構40。支持機構40配置於框本體20之側邊。支持機構40將罩蓋構件30支持成罩蓋構件30可以旋轉軸(軸體50)為中心,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旋轉。第1位置係罩蓋構件30覆蓋開口部23之至少一部分亦即對象部的位置。第2位置係罩蓋構件30不覆蓋對象部之位置。罩蓋構件30具有覆蓋部32,該覆蓋部在罩蓋構件30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位於支持機構40之前方而覆蓋支持機構40。
由於支持機構40位於框本體20之側邊,故比起於框本體20之前側設有支持機構40的情形,可縮小罩蓋機構10之前後方向的厚度。
在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中,支持機構40亦可具有作為旋轉軸之軸體50、設於框本體20而支持軸體50之軸支持部60、設於罩蓋構件30而將軸體50以可旋轉之狀態支持的軸承部70。
在此罩蓋機構10,罩蓋構件30之軸承部70將以框本體20之軸支持部60支持的軸體50支持成可旋轉。因而,可令軸體50之材料為異於框本體20及罩蓋構件30之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此外,此結構並非罩蓋機構10必要之結構,可適宜省略。又,此結構可與實施形態之其他結構及變形例適宜組合。
在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中,亦可於罩蓋構件30之表面設從罩蓋構件30之表面突出的第1突出部(側壁71)。亦可於框本體20設第2突出部(突起24)及可撓部(可撓部26)。第2突出部(突起24)位於在罩蓋構件30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旋轉的期間第1突出部(側壁71)移動之軌跡上。可撓部(可撓部26)於第1突出部(側壁71)越過第2突出部(突起24)時,使第2突出部(突起24、65)往遠離第1突出部(側壁71)之方向移動。
藉此,在罩蓋30開啟之狀態下,藉第2突出部(突起24)與第1突出部(側壁71)鉤合,罩蓋構件30無法移動至第1位置,罩蓋構件30可以開啟之狀態保持。此外,此結構並非罩蓋機構10必要之結構,可適宜省略。又,此結構可與實施形態之其他結構及變形例適當組合。
在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中,軸體50及軸支持部60中之其中一者亦可在與軸體50及軸支持部60中之另一者對向的對向面具有凹部(凹部51)。又,軸體50及軸支持部60中之另一者亦可具有插入至凹部(凹部51)之突起(突起64)。
如此,藉於設在軸體50及軸支持部60中之其中一者的凹部插入設在軸體50及軸撐部60中之另一者的突起,可在軸體50之軸向將軸體50定位於軸支持部60。此外,在罩蓋機構10中,亦可在與軸體50對向之軸支持部60的面設凹部,插入至軸支持部60之凹部的突起設於軸體50,而可在軸體50之軸向,將軸體50定位於軸支持部60。此外,此結構並非罩蓋機構10必要之結構,可適宜省略。又,此結構可與實施形態之其他結構及變形例適宜組合。
在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突起64亦可於軸體50之中心軸向的其中一端部具有供凹部51之側面抵接的角部641。
如此,藉突起64之角部641抵接凹部51之側面,突起64便不易從凹部51脫離。此外,此結構並非罩蓋機構10必要之結構,可適宜省略。又,此結構可與實施形態之其他結構及變形例適宜組合。
在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中,軸支持部60亦可具有插入軸體50之插入孔63及從插入孔63之內周面突出的凸部631。
當軸體50插入至軸支持部60之插入孔63時,藉凸部631抵接軸體50,可在軸體50之晃蕩少的狀態下,軸體50被軸支持部60支持。此外,此結構並非罩蓋機構10必要之結構,可適宜省略。又,此結構可與實施形態之其他結構及變形例適宜組合。
在本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中,沿旋轉軸(軸體50)之軸向的罩蓋構件30之寬度亦可大於沿旋轉軸(軸體50)之軸向的框本體20之寬度。
由於軸體50之軸向的罩蓋構件30之寬度大於軸體50之寬度方向的框本體20之寬度,故具有易拿持軸體50之軸向的罩蓋構件30之兩端部分的優點。此外,此結構並非罩蓋機構10必要之結構,可適宜省略。又,此結構可與實施形態之其他結構及變形例適宜組合。
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00包含有上述罩蓋機構10及1個以上之開關200。1個以上之開關200具有1個以上之操作部220。1個以上之操作部220中之至少1個操作部配置於對象部(開口部)23。
由於罩蓋機構10之罩蓋構件30覆蓋開關200之操作部220,故可減低不期地操作操作部220之可能性。
(4)變形例 於以下開列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罩蓋機構及開關裝置。此外,以下所說明之變形例的各結構可與在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各結構適宜組合來應用。
(4.1)變形例1 依據圖7及圖8,說明變形例1之罩蓋機構10A。此外,在以下,僅說明變形例1之特徵部分。變形例1之「罩蓋機構10A」、「框本體20A」、「罩蓋構件30A」、「支持機構40A」、「軸支持部60A」分別相當於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框本體20」、「罩蓋構件30」、「支持機構40」、「軸支持部60」。
在變形例1之罩蓋機構10A中,於設在框本體20A之圓筒部61的表面設有突起65(第2突出部)。又,在圓筒部61之內周面,於對應突起65之部分,在與軸體50之間設有間隙66。
另一方面,於罩蓋構件30A之後面的上端部,突出至後側之突出部35(第1突出部)設於左右軸承部70之間。突出部35位於在罩蓋構件30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旋轉的期間突起65移動之軌跡上。
因而,隨罩蓋構件30之旋轉,突起65被罩蓋構件30之突出部35按壓時,設有突起65之圓筒部61之部位變形成突起65往遠離突出部35之方向移動。即,設有突起65之圓筒部61的部位形成為可撓部。於罩蓋構件30A設有在罩蓋構件30A開啟之狀態下供突起65進入之凹部34。
就變形例1之罩蓋機構10A的動作作說明。
在罩蓋構件30A與框本體20A之前側重疊的狀態下,亦即,在罩蓋構件30A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以罩蓋構件30A覆蓋框本體20A之開口部23。因而,在此狀態下,配置於開口部23內之操作部220以罩蓋構件30A覆蓋,而形成為無法操作操作部220之狀態。
使用者欲操作操作部220時,首先進行開啟罩蓋構件30A之操作。即,從罩蓋構件30A關閉之狀態,使用者拿持罩蓋構件30A之左右方向的兩側部,以軸體50為中心,使罩蓋構件30A往開啟罩蓋構件30A之方向(圖8A之箭號D1的方向)旋轉。當罩蓋構件30A從第1位置往箭號D1之方向旋轉至預定之位置(圖8A所示之位置)時,突出部35之前端部分便接觸框本體20A之突起65。當使用者使罩蓋構件30從圖8A之位置再往箭號D1方向旋轉時,便以突起部35之前端部分按壓突起65,作為可撓部之圓筒部61變形,藉此,可使突起65往遠離突出部35之方向移動。藉此,突出部35之前端部分可越過突起65,罩蓋構件30A再往箭號D1之方向旋轉(參照圖8B)。接著,當突出部35之前端部分越過突起65,罩蓋構件30A再往箭號D1之方向旋轉時,藉突起65被插入至罩蓋罩構件30A之背面的凹部34,罩蓋構件30A可以開啟之狀態保持。在此,圖8B所示之罩蓋構件30A的位置為罩蓋構件30A不覆蓋開口部23(對象部)之第2位置的一例。
由於在罩蓋構件30A位於第2位置之狀態下,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未以罩蓋構件30A覆蓋,故使用者可操作操作部220。
又,當使用者關閉罩蓋構件30A時,從罩蓋構件30A開啟之狀態,使用者拿持罩蓋構件30A,使罩蓋構件30A以軸體50為中心,往關閉罩蓋構件30A之方向(圖8B之箭號D2的方向)旋轉。當罩蓋構件30A要往箭號D2之方向旋轉時,突出部35之前端部分便按壓框本體20A之突起65,作為可撓部之圓筒部61變形,藉此,突起65往遠離突出部35之方向移動。藉此,突出部35之前端部分可越過突起65,罩蓋構件30A再往箭號D2之方向旋轉,罩蓋構件30A移動至與框本體20之前面重疊的位置。此時,罩蓋構件30A之鉤扣31被插入至框本體20A之鉤孔27,鉤扣31鉤住鉤孔27之周邊部分,藉此,可將罩蓋構件30A保持於第1位置。
(4.2)變形例2及變形例3 依據圖9及圖10,說明變形例2之罩蓋機構10B。此外,變形例2之「罩蓋機構10B」、「罩蓋構件30B」、「開關200A」、「操作部220A」分別相當於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罩蓋構件30」、「開關200」、「操作部220」。
變形例2之罩蓋機構10B用於具有2個開關200A之開關裝置100A。2個開關200A分別具有1個操作部220A。因而,可於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配置2個操作部220A。
罩蓋構件30B具有使配置於開口部23之2個操作部220A中的下側之操作部220A露出之窗孔36A。因而,在罩蓋構件30B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雖上側之操作部220A被罩蓋構件30B覆蓋,但由於下側之操作部220A露出,故可操作下側之操作部220A。亦即,在變形例2之罩蓋機構10B,開口部23中對應上側之操作部220A的部位作為以罩蓋構件30B覆蓋之對象部。此外,由於在罩蓋構件30B,於窗孔36A之周圍設有錐部37,故具有易進行操作部220A之操作的優點。
又,依據圖11及圖12,說明變形例3之罩蓋機構10C。此外,變形例3之「罩蓋機構10C」、「罩蓋構件30C」、「開關200B」、「操作部220B」分別相當於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罩蓋構件30」、「開關200」、「操作部220」。
變形例3之罩蓋機構10C用於具有3個開關200B之開關裝置100B。3個開關200B分別具有1個操作部220B。因而,可於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配置3個操作部220B。
罩蓋構件30C具有使配置於開口部23之3個操作部220B中的中央及下側之2個操作部220B露出的窗孔36B。因而,在罩蓋構件30C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雖上側之操作部220B被罩蓋構件30C覆蓋,但由於中央及下側之操作部220B露出,故可操作中央及下側之操作部220B。亦即,在變形例3之罩蓋機構10C,開口部23中對應上側之操作部220B的部位作為以罩蓋構件30C覆蓋之對象部。
如上述,在變形例2及變形例3之罩蓋機構10B、10C,在罩蓋構件30B、30C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罩蓋構件30B、30C覆蓋開口部23之一部分亦即對象部。因而,在罩蓋構件30B、30C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可抑制位於對象部之操作部220A、220B之不小心的操作。又,使用者在罩蓋構件30B、30C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仍可操作從罩蓋構件30B、30C之窗孔36A、36B露出的操作部220A、220B。此外,窗孔36A、36B只要可使複數之操作部的一部分露出即可,亦可設於罩蓋構件30B、30C之其他部位。
(4.3)其他變形例 在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罩蓋機構10,軸體50係與框本體20及罩蓋構件30分開之構件,亦可於框本體20及罩蓋構件30其中一者設旋轉軸,於框本體20及罩蓋構件30另一者設軸承部。
在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可撓部26的左右方向之兩端為固定,亦可於可撓部26之左右兩側部其中任一者設縫隙,可撓部26懸吊支持於側板22,可撓部26便易變形。
在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罩蓋構件30全體為透明,罩蓋構件30亦可僅在與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重疊的部分形成透明。在罩蓋構件30,可藉將與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重疊的部分以外之部分施行壓印加工等表面處理,形成半透明之狀態,亦可以雙色成型形成半透明或不透明之狀態。若與框本體20之開口部23重疊的部分以外之部分形成半透明或不透明之狀態,安裝有罩蓋機構10之配線器具與未安裝罩蓋構件10之配線器具的外觀之差異便不明顯。
實施形態之罩蓋機構10適用於以埋入至營造面之狀態安裝的開關裝置100,亦可適用於直接安裝於營造面之開關裝置等配線器具。又,罩蓋機構10不限適用於開關裝置100等配線器具,亦可適用於具有操作部之裝置(例如用以遙控操作照明器具、換氣扇、空調等電氣器具之控制器等)。
從以上所述之實施形態可清楚明白,第1態樣之罩蓋機構(10;10A;10B;10C)包含有具有開口部(23)之框本體(20;20A)、安裝於框本體(20;20A)之罩蓋構件(30;30A;30B;30C)、及將罩蓋構件(30;30A;30B;30C)支持成可相對於框本體(20;20A)旋轉之支持機構(40)。支持機構(40)配置於框本體(20;20A)之側邊。支持機構(40)將罩蓋構件(30;30A;30B;30C)支持成罩蓋構件(30;30A;30B;30C)可以旋轉軸(50)為中心,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旋轉。第1位置係罩蓋構件(30;30A;30B;30C)覆蓋開口部(23)之至少一部分亦即對象部(23)的位置。第2位置係罩蓋構件(30;30A;30B;30C)不覆蓋對象部(23)之位置。罩蓋構件(30;30A;30B;30C)具有之覆蓋部(32),該覆蓋部在罩蓋構件(30;30A;30B;30C)位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位於支持機構(40)之前方而覆蓋支持機構(40)。
第2態樣之罩蓋機構(10;10A;10B;10C)係在第1態樣中,支持機構(40)具有作為旋轉軸(50)之軸體(50)、軸支持部(60)及軸承部(70)。軸支持部(60)設於框本體(20;20A)而支持軸體(50)。軸承部(70)設於罩蓋構件(30;30A;30B;30C),而將軸體(50)以可旋轉之狀態支持。
第3態樣之罩蓋機構(10;10A;10B;10C)係在第2態樣中,於罩蓋構件(30;30A;30B;30C)之表面設有從罩蓋構件(30;30A;30B;30C)之表面突出的第1突出部(71;35)。於框本體(20;20A)設有第2突出部(24;65)及可撓部(26)。第2突出部(24;65)位於在罩蓋構件(30;30A;30B;30C)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旋轉的期間第1突出部(71;35)移動之軌跡上。可撓部(26)當第1突出部(71;35)越過第2突出部(24;65)時,使第2突出部(24;65)往遠離第1突出部(71;35)之方向移動。
第4態樣之罩蓋機構(10;10A;10B;10C)係在第2或第3態樣中,軸體(50)及軸支持部(60)中之其中一者在與軸體(50)及軸支持部(60)中之另一者對向的對向面具有凹部(51)。軸體(50)及軸支持部(60)中之另一者具有插入至凹部(51)之突起(64)。
第5態樣之罩蓋機構(10;10A;10B;10C)係在第4態樣中,突起(64)於軸體(50)之中心軸向的其中一端部具有供凹部(51)之側面抵接的角部(641)。
第6態樣之罩蓋機構(10;10A;10B;10C)係在第2~第5態樣之任一態樣中,軸支持部(60)具有插入軸體(50)之插入孔(63)及從插入孔(63)之內周面突出的凸部(631)。
第7態樣之罩蓋機構(10;10A;10B;10C)係在第1~第6態樣之任一態樣中,沿旋轉軸(50)之軸向的罩蓋構件(30;30A;30B;30C)之寬度大於沿旋轉軸(50)之軸向的框本體(20:20A)之寬度。
第8態樣之開關裝置(100;100A;100B)係包含有第1~第7態樣之任一態樣的罩蓋機構(10;10A;10B;10C)、及1個以上之開關(200;200A;200B)。1個以上之開關(200;200A;200B)具有1個以上之操作部(220;220A;220B)。1個以上之操作部(220;220A;220B)中之至少1個操作部配置於對象部(23)。
10‧‧‧罩蓋機構
10A‧‧‧罩蓋機構
10B‧‧‧罩蓋機構
10C‧‧‧罩蓋機構
20‧‧‧框本體
20A‧‧‧框本體
21‧‧‧前板
22‧‧‧側板
23‧‧‧開口部
24‧‧‧突起(第2突出部)
25‧‧‧孔
26‧‧‧可撓部
27‧‧‧鉤孔
30‧‧‧罩蓋構件
30A‧‧‧罩蓋構件
30B‧‧‧罩蓋構件
30C‧‧‧罩蓋構件
31‧‧‧鉤扣
32‧‧‧覆蓋部
33‧‧‧突出片
35‧‧‧突出部(第1突出部)
36A‧‧‧窗孔
36B‧‧‧窗孔
37‧‧‧錐部
40‧‧‧支持機構
40A‧‧‧支持機構
50‧‧‧軸體
51‧‧‧凹部
60‧‧‧軸支持部
60A‧‧‧軸支持部
61‧‧‧圓筒部(可撓部)
62‧‧‧開口部
63‧‧‧插入孔
64‧‧‧突起
65‧‧‧突起(第2突出部)
70‧‧‧軸承部
71‧‧‧側壁(第1突出部)
72‧‧‧側壁
73‧‧‧軸承片
74‧‧‧插入孔
100‧‧‧開關裝置
100A‧‧‧開關裝置
100B‧‧‧開關裝置
200‧‧‧開關
200A‧‧‧開關
200B‧‧‧開關
210‧‧‧開關本體
220‧‧‧操作部
220A‧‧‧操作部
220B‧‧‧操作部
300‧‧‧安裝框
301‧‧‧框片
302‧‧‧貫穿孔
303‧‧‧螺孔
400‧‧‧板框
401‧‧‧橫框部
402‧‧‧縱框部
403‧‧‧窗孔
404‧‧‧螺絲插通孔
405‧‧‧安裝孔
410‧‧‧固定螺絲
631‧‧‧凸部
641‧‧‧角部
D1‧‧‧箭號
D2‧‧‧箭號
圖1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A係該開關裝置之正面圖。圖2B係該開關裝置之罩蓋構件開啟的狀態之正面圖。 圖3A係從前側觀看該開關裝置之罩蓋機構的立體圖。圖3B係從後側觀看該罩蓋機構之立體圖。 圖4係該罩蓋機構之主要部分的背面圖。 圖5係該罩蓋機構之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6A係顯示該罩蓋機構之罩蓋構件位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的狀態之主要部分的截面圖。圖6B係該罩蓋機構之罩蓋構件旋轉至第2位置之狀態的主要部分之截面圖。 圖7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的罩蓋機構之分解立體圖。 圖8A係顯示該罩蓋機構之罩蓋構件位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的狀態之主要部分的截面圖。圖8B係該罩蓋機構之罩蓋構件旋轉至第2位置之狀態的主要部分之截面圖。 圖9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的罩蓋機構之分解立體圖。 圖10係該罩蓋機構之正面圖。 圖11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3的罩蓋機構之分解立體圖。 圖12係該罩蓋機構之正面圖。

Claims (10)

  1. 一種罩蓋機構,包含: 框本體,具有開口部; 罩蓋構件,安裝於該框本體;及 支持機構,將該罩蓋構件支持成可相對於該框本體旋轉; 該支持機構位於該框本體之側邊, 該支持機構將該罩蓋構件支持成該遮罩構件可以旋轉軸為中心,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旋轉, 該第1位置係該罩蓋構件覆蓋該開口部之至少一部分亦即對象部之位置, 該第2位置係該罩蓋構件不覆蓋該對象部之位置, 該罩蓋構件具有覆蓋部,該覆蓋部在該罩蓋構件位於該第1位置之狀態下,位於該支持機構之前方而覆蓋該支持機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罩蓋機構,其中, 該支持機構具有: 軸體,作為該旋轉軸; 軸支持部,設於該框本體而支持該軸體;及 軸承部,設於該罩蓋構件,而將該軸體以可旋轉之狀態支持著。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罩蓋機構,其中, 於該罩蓋構件之表面設有從該罩蓋構件之表面突出的第1突出部; 於該框本體設有:第2突出部,於該罩蓋構件在該第1位置與該第2位置之間旋轉的期間,該第2突出部係位於該第1突出部移動之軌跡上;及可撓部,當該第1突出部越過該第2突出部時,使該第2突出部往遠離該第1突出部之方向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罩蓋機構,其中, 該軸體及該軸支持部中之其中一者,在與該軸體及該軸支持部中之另一者對向的對向面具有凹部, 該軸體及該軸支持部中之另一者具有插入至該凹部之突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罩蓋機構,其中, 該軸體及該軸支持部中之其中一者,在與該軸體及該軸支持部中之另一者對向的對向面具有凹部, 該軸體及該軸支持部中之另一者具有插入至該凹部之突起。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罩蓋機構,其中, 該突起於該軸體之中心軸向的其中一端部,具有供該凹部之側面抵接的角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罩蓋機構,其中, 該突起於該軸體之中心軸向的其中一端部,具有供該凹部之側面抵接的角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罩蓋機構,其中, 該軸支持部具有供該軸體之插入的插入孔及從該插入孔之內周面突出的凸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之罩蓋機構,其中, 沿該旋轉軸之軸向的該罩蓋構件之寬度大於沿該旋轉軸之軸向的該框本體之寬度。
  10. 一種開關裝置,包含: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之罩蓋機構;及 1個以上之開關; 該1個以上之開關具有1個以上之操作部, 該1個以上之操作部配置於該框本體之該開口部, 該1個以上之操作部中之至少1個操作部配置於該對象部。
TW106106012A 2016-03-01 2017-02-23 罩蓋機構及具備該罩蓋機構之開關裝置 TWI626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9220A JP2017157396A (ja) 2016-03-01 2016-03-01 カバー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851A TW201732851A (zh) 2017-09-16
TWI626672B true TWI626672B (zh) 2018-06-11

Family

ID=59809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6012A TWI626672B (zh) 2016-03-01 2017-02-23 罩蓋機構及具備該罩蓋機構之開關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57396A (zh)
TW (1) TWI6266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5405B2 (ja) * 2018-06-27 2022-05-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カバーブロック、及び分電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3833A (en) * 1996-07-05 1998-03-03 Ryobi North America, Inc. On-off switch within a lockable housing
TW534555U (en) * 2001-11-14 2003-05-21 Veutron Corp Buffer mechanism of butt plate rotation axis
TW555054U (en) * 2002-12-13 2003-09-21 Cal Comp Electronics Thailand Lifting cap type rotation axis structure of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JP2004348985A (ja) * 2003-05-20 2004-12-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カバー付きスイッチ構造
CN204614709U (zh) * 2015-01-28 2015-09-02 飞雕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位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0731Y1 (zh) * 1969-09-02 1973-09-19
JPS51158948U (zh) * 1975-06-12 1976-12-17
JPS52165255U (zh) * 1976-06-09 1977-12-14
JPS60156204U (ja) * 1984-03-28 1985-10-1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連結部材
JPH0814248A (ja) * 1994-06-28 1996-01-16 Hotsukou:Kk チルト機構
JP5102601B2 (ja) * 2007-12-17 2012-12-19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プラグ端子箱
JP1515963S (zh) * 2014-02-18 2015-01-26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3833A (en) * 1996-07-05 1998-03-03 Ryobi North America, Inc. On-off switch within a lockable housing
TW534555U (en) * 2001-11-14 2003-05-21 Veutron Corp Buffer mechanism of butt plate rotation axis
TW555054U (en) * 2002-12-13 2003-09-21 Cal Comp Electronics Thailand Lifting cap type rotation axis structure of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JP2004348985A (ja) * 2003-05-20 2004-12-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カバー付きスイッチ構造
CN204614709U (zh) * 2015-01-28 2015-09-02 飞雕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位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851A (zh) 2017-09-16
JP2017157396A (ja) 2017-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2737B2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US4102471A (en) Switch guard assembly
MX2012012388A (es) Dispositivos electricos con armazones de accionador removibles.
TWI626672B (zh) 罩蓋機構及具備該罩蓋機構之開關裝置
TW201506977A (zh) 卡片開關
JP2006236677A (ja) コンセントカバー装置
CN110649470A (zh) 罩体以及配电板
CN110649471B (zh) 罩体以及配电板
KR19990006487A (ko) 누름버튼스위치 및 그 누름버튼스위치를 이용한 스위치장치
JP3828977B2 (ja) スイッチ用カバー
JPH0733333Y2 (ja) 人体検知スイッチ
KR0124427Y1 (ko) 휴대용 광디스크 장치의 도어 개폐장치
TW201539506A (zh) 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
JP4047486B2 (ja) 配線器具用の取付構造
JP2589942Y2 (ja) 小型電子機器のカバー構造
JP3272951B2 (ja) 操作装置
JPH0521223Y2 (zh)
JPS6350868Y2 (zh)
JP2647406B2 (ja) 人体検知器
JPH0717171Y2 (ja) 電子機器のスイッチ操作部
JP2016113032A (ja) 車両用室内照明装置
JP4461344B2 (ja) ドアースイッチ取付け構造
KR970004507Y1 (ko) 전기, 전자제품의 도어 개폐장치
JP4034786B2 (ja) パソコン本体ケース
JP2018063931A (ja) 電気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