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3466B - Auxiliary brake - Google Patents

Auxiliary brak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3466B
TWI623466B TW104111215A TW104111215A TWI623466B TW I623466 B TWI623466 B TW I623466B TW 104111215 A TW104111215 A TW 104111215A TW 104111215 A TW104111215 A TW 104111215A TW I623466 B TWI623466 B TW I6234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ody
rotating
brake
interlocking
auxiliary brak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6260A (zh
Inventor
Ton Rong Tseng
Original Assignee
Ansur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sure Inc filed Critical Ansure Inc
Priority to TW104111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346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36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6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3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3466B/zh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輔助剎車器,包括一殼體及設置於殼體中之一連動機構;連動機構包含有旋轉軸心及以旋轉軸心為軸轉動之一第一轉體、一第二轉體與一連動轉體,並於連動轉體設有至少一抵頂部,用以對該第一轉體及該第二轉體形成單向止擋,藉由剎車桿拉繩連接第一、二轉體,以及前、後輪拉繩連接連動轉體,讓使用者無論拉動左或右剎車桿時,均可對前、後輪進行剎車動作,並且於剎車時,先對後輪形成制動再對前輪形成制動,並使後輪剎車力道持續高於前輪剎車力道,從而可以達到安全剎車之功效,藉由立體的空間設計,可達到體積小、輕量化,減輕使用者負擔之功效。

Description

輔助剎車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二輪車輛剎車傳動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可同步控制前後輪剎車及力道的輔助剎車器。
一般的直線二輪式車輛例如自行車、引擎動力機車(摩托車)、電動機車等大都採用手拉式的剎車系統,通常左把手與右把手各設有一剎車桿,並透過剎車拉繩(剎車線)分別連接至前輪剎車與後輪剎車,達到藉由拉動剎車桿來對前、後輪進行剎車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剎車時係利用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來達到減速的效果,直線二輪式車輛(如前述自行車、各型機車)在行駛時,人與車均保持有向前的慣性力,若剎車時操作不當,難免會有打滑或翻倒的狀況發生;特別是在緊急情況發生時,人往往會不自覺地握緊剎車桿,若是直接控制剎車將後輪鎖死,容易因輪胎的摩擦力不足而產生輪胎打滑或甩尾,而若是不慎將前輪直接鎖死,則最容易因慣性而翻倒,因此,在剎車時的順序與剎車的力道則是駕駛人最需注意的。
對於正確地剎車方法,是大多數的駕駛人所知悉的,譬如在剎車時最好是先剎後輪,再剎前輪,以及力道的控制最好後輪約七分力,前輪約三分力,最能有效的避免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的意外;現今市面上有數種可藉單一剎車桿同時操控前後輪剎車的同步剎車器,但其均具相當的體積或重量,並不利於安置於訴求輕量化的車體上,不僅影響外觀且有礙於車體的平衡,有鑑於此,本案發明人致力於研究改進之道,以其多年來之創作經驗,終有本發明產生,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利用各轉體間相互的連動,讓使用者無 論是以左剎車桿或右剎車桿進行剎車,均可控制前、後輪進行剎車動作,且於剎車時,先對後輪形成制動再對前輪形成制動,達到安全剎車之目的,減少意外發生的可能。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藉由配置前、後輪剎車拉繩與轉體軸心 間的距離,讓後輪的剎車力道能持續大於前輪的剎車力道,達到安全剎車之功效。
本發明之在一目的係藉由立體的空間供轉體轉動及相互間 的連動,達到體積小、輕巧,易於裝設於自行車車體,不會造成使用上的負擔。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採行的技術手段係提供了一種應用於 二輪車輛的輔助剎車器,主要包括了一中空的殼體及設置於其中的一連動機構;該連動機構包含橫設於靠近該殼體後側之一旋轉軸心,以及以該旋轉軸心為軸轉動之一第一轉體、一第二轉體與一連動轉體;其中,該第一轉體、該第二轉體及該連動轉體係於其後段套接於該旋轉軸心,使該第一轉體、該第二轉體及該連動轉體之前段可於該殼體中預定範圍內上下活動;又,該連動轉體設有至少一抵頂部,用以對該第一轉體及該第二轉體形成順向或逆向的單向止擋,使該第一轉體及該第二轉體任一進行該順向或逆向的旋轉時,可一併帶動該連動轉體轉動。
較佳者,該第一轉體係相鄰該第二轉體,該連動轉體包含二 旋轉部及該抵頂部,該二旋轉部係分別位於該第一轉體與該第二轉體的相對外側,以及橫跨該第一轉體與該第二轉體並連接該二旋轉部之該抵頂部。
較佳者,該第一轉體及該第二轉體係分別位於該連動轉體相 對之兩側,且該連動轉體分別向兩側凸設有該抵頂部用以對該第一轉體即該第二轉體形成止擋。
較佳者,該第一轉體與該第二轉體之前段係用以供二輪車輛 二剎車桿之拉繩連接,該連動轉體之前段係用以供二輪車輛前輪剎車與後輪剎車之拉繩連接。
較佳者,該連動轉體供前輪剎車拉繩連接之位置與軸心間的距離係小於供後輪剎車拉繩連接之位置與軸心間的距離。
較佳者,該殼體之頂面與底面分別開設有二供拉繩穿過之穿孔,且二剎車桿之拉繩與二剎車之拉繩係分別從該殼體相對之上、下側連接該連動機構。
較佳者,該連動轉體進一步設有供拉繩固定之二凹槽及二槽道。
較佳者,該旋轉軸心可由穿設於該殼體兩側,且同軸之二軸桿所構成。
較佳者,該第一轉體、該第二轉體及該連動轉體係經由軸襯套接於該旋轉軸心上。
較佳者,該殼體包含可相互結合之一殼身與一前蓋。
再者,本發明之輔助剎車器除可達前述安全剎車、適當分配剎車力道、體積小、重量輕等諸多優點外,第一轉體及第二轉體彼此係呈獨立運作之設計,分別由其所對應之剎車桿所控制,有效地改善實際應用時拉繩作動不良的問題。例如:當第一轉體受驅動時,其僅係帶動連動轉體轉動,而不會帶動第二轉體一併轉動,可避免僅由單邊剎車桿進行剎車而使另一邊剎車桿拉繩脫出的問題;同理,當第二轉體受驅動時,亦不會帶動第一轉體一併轉動,讓使用有本發明輔助剎車器之剎車系統,拉繩的作動更為順暢、穩定、保久且耐用。
為使本發明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徵可獲致更具體的瞭解,茲依下列附圖說明如下:
1‧‧‧殼體
10‧‧‧殼身
11‧‧‧頂面
111‧‧‧穿孔
112‧‧‧引導螺管
12‧‧‧底面
121‧‧‧穿孔
122‧‧‧引導螺管
13‧‧‧卡槽
14‧‧‧鎖孔
15‧‧‧前蓋
16‧‧‧卡榫
20‧‧‧鎖固件
3‧‧‧連動機構
30‧‧‧旋轉軸心
301‧‧‧軸桿
302‧‧‧軸襯
31‧‧‧第一轉體
311‧‧‧軸孔
312‧‧‧活動部
313‧‧‧固定件
32‧‧‧第二轉體
321‧‧‧軸孔
322‧‧‧活動部
323‧‧‧固定件
33‧‧‧第三轉體
330‧‧‧旋轉部
331‧‧‧軸孔
332‧‧‧活動部
333‧‧‧凹槽
334‧‧‧槽道
335‧‧‧抵頂部
4‧‧‧連動機構
40‧‧‧旋轉軸心
401‧‧‧軸桿
402‧‧‧軸襯
41‧‧‧第一轉體
411‧‧‧軸孔
412‧‧‧活動部
413‧‧‧固定件
42‧‧‧第二轉體
421‧‧‧軸孔
422‧‧‧活動部
423‧‧‧固定件
43‧‧‧第三轉體
431‧‧‧軸孔
432‧‧‧活動部
433‧‧‧凹槽
434‧‧‧槽道
435‧‧‧抵頂部
L‧‧‧左剎車桿拉繩
R‧‧‧右剎車桿拉繩
FW‧‧‧前輪剎車拉繩
RW‧‧‧後輪剎車拉繩
D‧‧‧距離
d‧‧‧距離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結構透視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元件分解示意圖。
第2a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連動轉體結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實際使用時未進行剎車之狀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實際使用時右剎車桿剎車之狀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實際使用時左剎車桿剎車之狀態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元件分解示意圖。
第6a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連動轉體結構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實際使用時未進行剎車之狀態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實際使用時右剎車桿剎車之狀態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實際使用時左剎車桿剎車之狀態示意圖。
請參第1圖及第2圖所示,為本發明輔助剎車器第一種實施例之結構態樣,由圖可知其主要包括有一中空的殼體1以及裝設於其中的一連動機構3。
殼體1主要係由一殼身10及一前蓋15組合而成。殼身10係呈立體中空的造型,前側設有開口與對應的前蓋15,藉由前蓋15與殼身10結合可封閉該開口;殼身10於開口處下側設有卡槽13,可供前蓋15相對位置的卡榫16卡合及定位,而開口處上側設有鎖孔14,用以供鎖固件20將前蓋15鎖固於殼身10上,形成封閉的殼體1。殼身10於前側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頂面11及底面12,並分別於頂面11及底面12適當位置設有二穿孔111、121,並於該些穿孔111、121處設有可供拉繩通過的引導螺管112、122,藉以讓拉繩的作動更為順暢。
連動機構3係設置於殼體1中,主要包含有一旋轉軸心30,以及設置於旋轉軸心30上之一第一轉體31、一第二轉體32及一連動轉體33。旋轉軸心30係設置於靠近殼身10後側(內側,相對於開口的另一側)的位置,於本案實施例中,旋轉軸心30可以是由二同軸且分別固定於殼身10兩側的軸桿301所構成。
第一轉體31,其包含有相連的前段及後段,後段設有一軸孔311用以套設於旋轉軸心30,而前段則為可以旋轉軸心30為軸相對轉動的活動部312;第二轉體32,其係相鄰於第一轉體31,同樣包含相連的前段及後段,後段設有一軸孔321用以套接於旋轉軸心30,前段為可以旋轉 軸心30為軸相對轉動的活動部322。連動轉體33,包含有二旋轉部330及一抵頂部335,二旋轉部330係分別位於第一轉體31及第二轉體32相對的外側,且各旋轉部330同樣包含相連的前段及後段,後段設有一軸孔331用以套接於旋轉軸心30,前段為可以旋轉軸心30為軸相對轉動的活動部332;抵頂部335係越過第一轉體31及第二轉體32的上方,用以連接該二旋轉部330並與第一轉體31及第二轉體32形成止擋,藉由抵頂部335將連接二旋轉部330,讓二旋轉部330可同方向同角度的進行轉動,再透過抵頂部335可抵頂於第一轉體31及第二轉體32上方,當第一轉體31、第二轉體32其一向上(單向)旋轉時,可同時推動抵頂部335,讓連動轉體33隨第一轉體31或第二轉體32一併轉動。
在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可藉由將前蓋15與殼身10分離來進 行各拉繩的安裝,使用者僅需將左、右剎車桿拉繩L、R之一端(通常係為尾端,於本實施例中左、右剎車桿拉繩L、R之頭端係分別連結於左、右剎車桿處)分別穿過殼體頂面11的引導螺管112,並利用固定件313、323分別固定於第一、二轉體31、32前段的活動部312、322,再將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之一端(通常係為頭端,於本實施例中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之尾端係分別連結於前、後輪剎車處)分別固定於二旋轉部330前段活動部332的凹槽333及槽道334中(組裝時係將拉繩尾端依序穿過凹槽333、槽道334及殼體底面12的引導螺管122,再將拉繩持續拉出,使拉繩的頭端可定位於凹槽333中形成固定),於裝設完成後,蓋回前蓋15即可進行安全剎車的操作,無論使用者按壓左剎車桿拉動左剎車桿拉繩L使第一轉體31向上轉動,或是按壓右剎車桿拉動右剎車拉繩R使第二轉體32向上轉動,均可藉由抵頂部335帶動連動轉體33一併轉動,進而拉動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對前、後輪進行剎車,達到安全剎車的功效。
請一併參第2a圖,在一可行的實施例中,二旋轉部330前 段開設的二凹槽333,其與軸心可有不同的距離,其中,離軸心較遠距離D之凹槽333係用以供後輪剎車拉繩RW固定用,而離軸心較近距離d之凹槽333則是用以供前輪剎車拉繩FW固定用;藉此,當連動轉體33轉動時,離軸心較遠距離D之後輪剎車拉繩RW的位移量係大於離軸心較近距離d 之前輪剎車拉繩FW,讓前、後輪在剎車的同時,可保持後輪剎車力道大於前輪剎車力道之功效。
如第3圖所示,為安裝完成後未作動之示意圖,此時第一轉 體31及第二轉體32係受連動轉體33之抵頂,抵靠於殼身10之底面12;而當使用者欲進行剎車時,如第4圖所示,若使用者按壓右剎車桿,此時右剎車桿拉繩R受拉扯而向上移動,同時帶動與其連結之第二轉體32向上轉動,再藉由第二轉體32抵頂於連動轉體33的抵頂部335,可促使連動轉體33隨第二轉體32一併向上轉動,進而同時拉動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向上移動,驅使前、後輪進行剎車動作;而若使用者按壓左剎車桿,如第5圖所示,此時左剎車桿拉繩L受拉扯而向上移動,同時帶動與其連結之第一轉體31向上轉動,再藉由第一轉體31抵頂於連動轉體33的抵頂部335,可促使連動轉體33隨第一轉體31一併向上轉動,進而同時拉動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向上移動,同樣可驅使前、後輪進行剎車動作。
在一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一轉體31、第二轉體32及連動轉 體33之各旋轉部330,可進一步透過軸襯302套接於旋轉軸心30,藉以可調節各轉體間之間隔,並使各轉體於旋轉軸心30上可轉動的更為順暢,在實際使用時更為精準。
請再參閱第6圖至第9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結構 態樣,其主要包括有一中空的殼體1以及裝設於其中的一連動機構4,對於殼體1之基本結構係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連動機構4係設置於殼體1中,主要包含有一旋轉軸心40, 以及設置於旋轉軸心40上之一第一轉體41、一第二轉體42及一連動轉體43。旋轉軸心40係設置於靠近殼身10後側(內側,相對於開口的另一側)的位置,與前實施例相同,本第二實施例之旋轉軸心40可以是由二同軸且分別固定於殼身10兩側的軸桿401所構成。
第一轉體41,其包含有相連的前段及後段,後段設有一軸 孔411用以套設於旋轉軸心40,而前段則為可以旋轉軸心40為軸相對轉動的活動部412;第二轉體42,同樣包含相連的前段及後段,後段設有一軸孔421用以套接於旋轉軸心40,前段為可以旋轉軸心40為軸相對轉動的活動 部422。連動轉體43,其係設置於第一轉體41及第二轉體42之間,同樣包含相連的前段及後段,後段設有至少一軸孔431用以套接於旋轉軸心40,前段為可以旋轉軸心40為軸相對轉動的活動部432;又,連動轉體43相對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抵頂部435,用以抵頂於第一轉體41及第二轉體42的上方並形成止擋,藉此,當第一轉體41、第二轉體42其一向上(單向)旋轉時,可同時推動抵頂部435,讓連動轉體43隨第一轉體41或第二轉體42一併轉動。
在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可藉由將前蓋15與殼身10分離來進 行各拉繩的安裝,使用者僅需將左、右剎車桿拉繩L、R之一端(通常係為尾端,於本實施例中左、右剎車桿拉繩L、R之頭端係分別連結於左、右剎車桿處)分別穿過殼體頂面11的引導螺管112,並利用固定件413、423分別固定於第一、二轉體41、42前段的活動部412、422,再將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之一端(通常係為頭端,於本實施例中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之尾端係分別連結於前、後輪剎車處)分別固定於連動轉體43前段活動部432所開設的凹槽433及槽道434中(組裝時係將拉繩尾端依序穿過凹槽433、槽道434及殼體底面12的引導螺管122,再將拉繩持續拉出,使拉繩的頭端可定位於凹槽433中形成固定),於裝設完成後,蓋回前蓋15即可進行安全剎車的操作,無論使用者按壓左剎車桿拉動左剎車桿拉繩L使第一轉體41向上轉動,或是按壓右剎車桿拉動右剎車拉繩R使第二轉體42向上轉動,均可藉由抵頂部435帶動連動轉體43一併轉動,進而拉動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對前、後輪進行剎車,達到安全剎車的功效。
如第6a圖所示,在一可行的實施例中,連動轉體43前段開 設的二凹槽433,其與軸心可有不同的距離,其中,離軸心較遠距離D之凹槽433係用以供後輪剎車拉繩RW固定用,而離軸心較近距離d之凹槽433則是用以供前輪剎車拉繩FW固定用;藉此,當連動轉體43轉動時,離軸心較遠距離D之後輪剎車拉繩RW的位移量係大於離軸心較近距離d之前輪剎車拉繩FW,讓前、後輪在剎車的同時,可保持後輪剎車力道大於前輪剎車力道之功效。
如第7圖所示,為安裝完成後未作動之示意圖,此時第一轉 體41及第二轉體42係受連動轉體43之抵頂,抵靠於殼身10之底面12;而當使用者欲進行剎車時,如第8圖所示,若使用者按壓右剎車桿,此時右剎車桿拉繩R受拉扯而向上移動,同時帶動與其連結之第二轉體42向上轉動,再藉由第二轉體42抵頂於連動轉體43的抵頂部435,可促使連動轉體43隨第二轉體42一併向上轉動,進而同時拉動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向上移動,驅使前、後輪進行剎車動作;而若使用者按壓左剎車桿,如第9圖所示,此時左剎車桿拉繩L受拉扯而向上移動,同時帶動與其連結之第一轉體41向上轉動,再藉由第一轉體41抵頂於連動轉體43的抵頂部435,可促使連動轉體43隨第一轉體41一併向上轉動,進而同時拉動前、後輪剎車拉繩FW、RW向上移動,同樣可驅使前、後輪進行剎車動作。
於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一轉體41、第二轉體42及連動轉體 43可進一步透過軸襯402套接於旋轉軸心40上,藉以可調節各轉體間之間隔,並使各轉體於旋轉軸心40上可轉動的更為順暢,在實際使用時更為精準。
綜合上述,可見本發明之輔助剎車器確可達成增進適用範圍 及使用便利性,且可提昇使用安全之功效,實為一具新穎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爰依法提出申請。唯以上所述者僅係本發明之較佳實方式而已,故舉凡應用本發明之技術手段與範疇所延伸之變化、修飾、改變或等效置換者,亦皆應落入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內。

Claims (9)

  1. 一種輔助剎車器,係應用於二輪車輛,包括:一殼體,其係呈中空;一連動機構,其係設置於該殼體中,包含橫設於靠近該殼體後側之一旋轉軸心,以及以該旋轉軸心為軸轉動之一第一轉體、一第二轉體與一連動轉體;其中,該第一轉體、該第二轉體及該連動轉體係於其後段套接於該旋轉軸心,使該第一轉體、該第二轉體及該連動轉體之前段可於該殼體中預定範圍內上下活動;該第一轉體與該第二轉體之前段係用以供二輪車輛二剎車桿之拉繩連接,該連動轉體之前段係用以供二輪車輛前輪剎車與後輪剎車之拉繩連接;又,該連動轉體設有至少一抵頂部,用以對該第一轉體及該第二轉體形成順向或逆向的單向止擋,使該第一轉體及該第二轉體任一進行該順向或逆向的旋轉時,可一併帶動該連動轉體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助剎車器,其中該第一轉體係相鄰該第二轉體,該連動轉體包含二旋轉部及該抵頂部,該二旋轉部係分別位於該第一轉體與該第二轉體的相對外側,以及橫跨該第一轉體與該第二轉體並連接該二旋轉部之該抵頂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助剎車器,其中該第一轉體及該第二轉體係分別位於該連動轉體相對之兩側,且該連動轉體分別向兩側凸設有該抵頂部用以對該第一轉體即該第二轉體形成止擋。
  4.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輔助剎車器,其中該連動轉體供前輪剎車拉繩連接之位置與軸心間的距離係小於供後輪剎車拉繩連接之位置與軸心間的距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輔助剎車器,其中該殼體之頂面與底面分別開設有二供拉繩穿過之穿孔,且二剎車桿之拉繩與二剎車之拉 繩係分別從該殼體相對之上、下側連接該連動機構。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輔助剎車器,其中該連動轉體進一步設有供拉繩固定之二凹槽及二槽道。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輔助剎車器,其中該旋轉軸心可由穿設於該殼體兩側,且同軸之二軸桿所構成。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輔助剎車器,其中該第一轉體、該第二轉體及該連動轉體係經由軸襯套接於該旋轉軸心上。
  9. 如請求項4所述之輔助剎車器,其中該殼體包含可相互結合之一殼身與一前蓋。
TW104111215A 2015-04-08 2015-04-08 Auxiliary brake TWI623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1215A TWI623466B (zh) 2015-04-08 2015-04-08 Auxiliary brak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1215A TWI623466B (zh) 2015-04-08 2015-04-08 Auxiliary brak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6260A TW201636260A (zh) 2016-10-16
TWI623466B true TWI623466B (zh) 2018-05-11

Family

ID=5784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215A TWI623466B (zh) 2015-04-08 2015-04-08 Auxiliary brak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346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2495A (en) * 1997-12-24 2000-03-28 Patterson; Richard A. Hydraulically-operated bicycle shifting and braking systems
CN2782505Y (zh) * 2005-01-28 2006-05-24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刹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2495A (en) * 1997-12-24 2000-03-28 Patterson; Richard A. Hydraulically-operated bicycle shifting and braking systems
CN2782505Y (zh) * 2005-01-28 2006-05-24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刹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6260A (zh) 2016-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3553A (zh) 电动滑板车
JP5805243B2 (ja) 車輪の走行方向決定装置
US6212969B1 (en) Brake device for simultaneously actuating two brake mechanisms
TWI439391B (zh) 時差安全煞車裝置
TW201313541A (zh) 安全煞車裝置
US20120192669A1 (en) Front/rear wheel brake control device
US20050230930A1 (en) Scooter
US8677857B2 (en) Handle brake device
KR101538215B1 (ko) 절첩식 수동 겸 전동 자전거
CN106964158B (zh) 一种秋千车
TWI623466B (zh) Auxiliary brake
JP2009012660A (ja) 安全制動器
KR20080070490A (ko) 이륜차량의 안전제동장치
TWM506769U (zh) 輔助刹車器
CN106184577B (zh) 辅助刹车器
EP1897795B1 (en) Hand brake for motorcycles
TWI453142B (zh) Locomotive refueling handle lock control structure
US4790552A (en) Children's cable driven mini-car
CN209983662U (zh) 一种带刹车功能的箱包拉杆
CN201721573U (zh) 手驱大轮滑行车
CN205872299U (zh) 电动滑板车
TWI474947B (zh) 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
TWM565163U (zh) Brake handle wire set quick disassembly mechanism
CN221293614U (zh) 一种具有电动助力踏板的折叠拖车
KR101311753B1 (ko) 자전거 안전 브레이크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