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3364B - 具有異型帶背的鋸帶 - Google Patents

具有異型帶背的鋸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3364B
TWI623364B TW103131544A TW103131544A TWI623364B TW I623364 B TWI623364 B TW I623364B TW 103131544 A TW103131544 A TW 103131544A TW 103131544 A TW103131544 A TW 103131544A TW I623364 B TWI623364 B TW I6233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aw band
compensation
rising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1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7016A (zh
Inventor
尤格H 庫爾曼
派翠克 葛里姆
克里斯多夫 席爾
Original Assignee
維克斯鋸機工廠威廉H 庫曼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維克斯鋸機工廠威廉H 庫曼公司 filed Critical 維克斯鋸機工廠威廉H 庫曼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7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7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3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33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61/00Tools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Clamping devices for these tools
    • B23D61/12Straight saw blades; Strap saw blades
    • B23D61/123Details of saw blad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61/00Tools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Clamping devices for these tools
    • B23D61/12Straight saw blades; Strap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33/00Sawing tools for saw mills,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 B27B33/02Structural design of saw blades or saw teeth
    • B27B33/06Band saw bla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929Tool or tool with support
    • Y10T83/9317Endless band or belt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Sawing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Decoration Of Textil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鋸帶(1),其具有齒承載體(2)和多個佈置在齒承載體(2)上的齒(3)。鋸帶(1)還具有與該齒(3)相反對置的帶背(4),該帶背具有帶背異型區段(5)。帶背異型區段(5)具有上升區域(6)、下降區域(7)和補償區域(8)。帶背(4)在上升區域(6)中如此異型地構造,使得朝著該上升區域(6)的端部(9)的方向觀察,該帶背與該齒(3)的間距增加。帶背(4)在下降區域(7)如此異型地構造,使得朝著該下降區域(7)的端部(10)的方向觀察,該帶背與所述齒(3)的間距減小。帶背(4)在補償區域(8)中如此非異型且筆直地構造,使得該帶背與該齒(3)的間距是恒定的。

Description

具有異型帶背的鋸帶
本發明涉及一種鋸帶,該鋸帶具有齒承載體和多個佈置在該齒承載體上的齒。在該等齒的對面,該鋸帶具有帶背,該帶背具有帶背異型區段。
也就是說,該帶背不是沿著鋸帶的普通的直線式帶運行方向延伸,而是異型地構造並且具有多個區域,這些區域相對于普通的直線式帶運行方向以不同的角度延伸。
齒承載體和齒基部較佳地由金屬、特別是調質鋼製成。齒的切削刃和齒尖的至少另一部分同樣由金屬、特別合金工具鋼或高速鋼製成,或者由研磨切削材料例如硬質金屬、金屬陶瓷、陶瓷的切削材料或者金剛石製成。這種材料比齒承載體的材料硬,由此使鋸帶整體上特別適用於切削金屬材料。該等齒也可以具有硬質材料層,該硬質材料層提高了耐磨損性。但也可能,利用這種鋸帶鋸削其它材質、尤其是木頭或者塑膠。
在現有技術中,鋸帶是普遍習知的,這些鋸帶具有一筆直且非異型的帶背,該帶背沿著普通的直線式帶運行方向延伸。由此得出了均勻的前進速度,總是相同的前進方向和恒定的切削力。在鋸削期間在待鋸削的工件的材料中產生冷作硬化區域。利用上述的鋸帶不能切斷這些區 域。始終有多個齒完全嚙合。由此引起高的切削加工力、高磨損以及與此相應地引起鋸帶的使用壽命降低。
由德國專利文獻DE 697 17 699 T2以及來自相同專利家族的歐洲專利申請案EP 0 795 369 A2公開了一種鋸帶,該鋸帶具有齒承載體和多個佈置在該齒承載體上的齒。與該等齒相反對置的帶背具有帶背異型區段,該帶背異型區段具有不同的區域。根據該文獻中所示的大部分實施方式,該帶背異型區段構造成波浪形,從而使得多個曲面彼此鄰接地佈置。例如在圖1A中可良好地看出,帶背異型區段具有一上升區域、隨後是一平臺區域、隨後是一下降區域,並且隨後是一底部區域。所有這些區域都是彎曲地構造。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徑。
在根據德國專利文獻DE 697 17 699 T2的根據圖10A的單獨實施方式中存在筆直的上升區域,緊接著是筆直的平臺區域,緊接著是筆直的下降區域;並且緊接著是筆直的底部區域。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具有相同的長度和在數值方面相同的傾角。平臺區域和底部區域具有相同的長度,該長度也相對應於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的長度之和。
由美國專利US 4,423,653亦可知道具有對應的帶背異型區段的鋸帶。
在國際專利申請WO 2014/007743A1中公開的鋸帶刀片具有類似的帶背異型區段。此文件中,上升範圍不對應於直線,而是對應於曲線,並且以比上升範圍更長的長度選擇下降範圍,因此具有較小的傾斜角。
由國際專利申請WO 2006/019129 A1以及來自相同專利家族的日本專利申請案JP 2008105176公開了鋸帶的不同的實施方式,該鋸帶具 有齒承載體和多個設置在該齒承載體上的齒。在該等齒對面設置帶背,該帶背具有帶背異型區段。特別是在圖6、圖11、圖13和圖15中顯示鋸帶的不同實施方式的帶背異型區段的不同構造。
由法國專利申請FR 2 369 048 A1公開了一種鋸帶,該鋸帶具有齒承載體和多個佈置在該齒承載體上的齒。在該等齒對面設有帶背,該帶背具有帶背異型區段。帶背異型區段具有下降區域、隨後是一上升區域、並且再隨後是一下降區域。
本發明的任務在於,提供一種鋸帶,該鋸帶很好地適合用於鋸削難以切削加工的材料,並且在此承受降低的磨損。
本發明的任務通過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的特徵解決。
根據本發明的其它較佳的構型方案可以在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中得出。
本發明關於一種鋸帶,該鋸帶具有齒承載體和多個佈置在該齒承載體上的齒。鋸帶還具有與該等齒相反對置的帶背,該帶背具有帶背異型區段。帶背異型區段具有上升區域、下降區域和補償區域。
帶背在上升區域中如此異型地構造,使得朝著上升區域的端部的方向觀察,該帶背與該等齒的間距增加。帶背在下降區域中如此異型地構造,使得朝著下降區域的端部的方向觀察,該帶背與該齒的間距減小。帶背在補償區域中如此非異型地且筆直地構造,使得該帶背與該等齒的間距是恒定的。
根據第一替代方案,上升區域緊接下降區域的端部設置,並且補償區域緊接下降區域的端部設置。也就是說,補償區域是凹陷地設置的區域。
根據第二替代方案,上升區域緊接下降區域的端部設置,並且補償區域緊接上升區域的端部設置。在這裡,補償區域具有小於上升區域的長度和小於下降區域的長度。也就是說,補償區域是升高地設置的區域。
鋸帶的帶背以特別的方式異型地構造,以便使鋸帶在鋸削時具有不同運動方向,該運動方向不同于普通的帶運行方向。也就是說,鋸帶在鋸削時交替地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傾翻。這種運動由鋸帶機的導向元件與非筆直的帶背異型區段的接觸得出。
經由這種傾翻運動產生了不連續的前進和鋸帶的進攻切削特性。經由切削壓力,在待鋸削的材料中可產生冷作硬化區。由於該進攻切削特性的原因使得該冷作硬化區現在被切斷或消弱。該新型帶背異型區段引起波動性的切削力。然而,與具有筆直帶背的鋸帶相比,平均的切削力要小得多。由此降低了磨損。通過傾翻運動,使得鋸帶的嚙合長度減少以便使較少的齒同時處於嚙合,還使得切削通道變短,並且使得切削力減小。由此實現了具有低粗糙度值的良好表面品質和被鋸削工件的良好的直線性。
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用於使鋸帶在相反方向上傾翻,並且因此也被稱為傾翻區域。相反地,補償區域自身不會造成這種傾翻。但是,該補償區域如此構造和佈置,使得該補償區域不是單獨或與另一補償區域 作用,而是僅與上升區域或者下降區域組合地作用。這意味著,鋸帶機的導向元件之一處於補償區域中並且另一個導向元件同時處於上升區域或者下降區域中。由此總體上得出各傾翻區域(即上升區域或者下降區域)的傾翻運動。補償區域使得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相互分離。由此使得傾翻運動減慢至結束。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之間的過渡由於中間連接有補償區域的原因,較不突然,從而不會形成急劇增大的切削加工力,並且由此使得齒應力降低。
通過補償區域使得鋸帶的傾翻運動的效果增大,而無需增大上升區域的最高點和下降區域的最低點之間的高度差。由於鋸帶受到的削弱很小,因此帶斷裂的危險減少。
補償區域或者分離區域可以構造成下沉的區域-也就是靠近鋸帶的齒佈置的區域。然而替代地也可以涉及突出的區域。但是,總是僅存在該兩個區域之一-也就是下沉的補償區域或者突出的補償區域。由此確保了總是有一個傾翻區域起作用(也就是與鋸機的導向元件接觸),如此一來實現了所希望的傾翻運動。如果兩個非傾翻區域同時起作用,則不會實現繼續的傾翻運動。
在一個較佳實施方式中,帶背異型區段剛好具有上述的三個區段-也就是僅僅具有該上升區域、所述下降區域和該補償區域。這些區段以下述順序相互鄰接地佈置:上升區域-下降區域-補償區域,或者上升區域-補償區域-下降區域,其中,然後緊接下一個又是具有同樣區域的帶背異型區段。
補償區域較佳地構造成直線。但是,該補償區域也可以構造 成具有非常大的半徑的曲面。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較佳地也構造成直線,但也可以構造為具有非常大的半徑的曲面。這些區域基本上直接彼此鄰接,也可能的是,在這些區域之間設置一段短的筆直區段或者一段短的彎曲區段,該彎曲區段具有相對大的半徑。
補償區域可以具有大於約30毫米的長度。由此保證了,補償區域能夠在鋸帶機的常規導向元件的情況下在上升區域與下降區域之間提供該補償區域的緩衝功能。構造成單輥的導向元件的典型的直徑是大約30毫米。在普通的構造成雙輥的導向元件的情況下,通過雙輥形成的輥組的寬度為約70毫米。
補償區域的長度可以特別是大於約50毫米、60毫米、80毫米或者100毫米。在此,該長度特別是小於約150毫米、並且特別是小於約120毫米。該長度可以介於約60毫米至100毫米之間、或者介於約70毫米至90毫米之間、尤其是大約80毫米。
上升區域也可以具有在數值方面不同於下降區域的傾角。由此,如果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同時與鋸帶機的相應導向元件嚙合,則得出鋸帶相對于普通的帶運行方向傾翻的運動。這種構型也被稱為非對稱異型成形。但同樣可以的是,實現對稱的異型成形,其中,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具有在數值方面相同的傾角。
上升區域和下降區域可以相對於水平面(對應於普通的直線式帶運行方向)分別以一角度佈置,該角度的值為小於約2°。該角度可以特別地介於約0.1°至1.0°之間。在非對稱地異型成形的情況下,該兩個角度之間的差值介於約0.2°至0.9°之間。上升區域可以具有約1.0°或者更小的角 度。下降區域則具有約0.4°或者更小的角度。通過這種構型確保了,一方面實現了期望的傾翻運動並且另一方面確保了補償區域和相應傾翻區域之間的過渡不會太突然,並且因此在鋸削時不會導致衝擊式的負載。
下降區域可以具有至少兩倍於上升區域的長度。與此對應地,該下降區域也就是具有在數值方面小於上升區域的傾角。以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帶背異型區段的很好的非對稱異型成形。
鋸帶可以具有整數多個帶背異型區段。由此,在鋸帶通過鋸帶機回轉時,得到規律的總運動,該總運動由通過帶背異型區段定義的部分運動組成。帶背異型區段如此設計尺寸,使得該帶背異型區段沿著鋸帶的長度的整數佈置是可能的。為了配合相對應的帶長度,帶背異型區段的長度改變。帶長度較佳地是帶背異型區段的長度的整數倍。如果所有帶背異型區段的構造相同,則這被稱作固定分度。
但也可能的是,設置可變的分度,在可變的分度的情況下,鋸帶具有至少兩個具有不同長度的帶背異型區段。該可變的分度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實現,其中,這特別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即,對應於較長的傾翻區域(即上升區域或者下降區域)的長度被增長或縮短。
帶背異型區段可以如此製造,以至於由此產生的加工痕沿著鋸帶延伸。也就是說,該加工痕平行於普通的非傾翻的帶運行方向延伸。由此顯著降低了帶斷裂危險。帶背異型區段可以特別是通過銑削或者磨削來製造。
帶背異型區段的不同區域之間的過渡可以通過相對較大的半徑(特別是約50毫米或者更大的半徑)構成,以便減少切口效應,實現 鋸帶的更流暢的運行,並且整體改善耐久特性。由此也顯著降低鋸削時的雜訊。
齒承載體可以在其面向齒的一側(除了該齒之外)非異型地構造。換句話說,該等齒側特別是沒有被異型地構造,而是在其基本形狀方面具有普通的筆直的構型。
該等齒可以佈置在沿著齒承載體重複的群組中,其中,該組具有:一個表面齒C3,該表面齒在組中具有最大寬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兩個功率齒C1、C2,這些功率齒與表面齒C3相比具有大的高度和小的寬度。
在此,具有最大高度和最小寬度的功率齒C1可以在該組中多於一次出現和/或表面齒C3可以在該組中多於一次出現。尤其是,該組可以具有兩個功率齒C1、兩個表面齒C3、和僅僅一個功率齒C2,特別是C1-C3-C1-C2-C3的順序。這個特殊的幾何形狀適配於帶背面異型區段的新構型。
如果由現有技術中公開的一常規齒組在具有該新型帶背異型區段的鋸帶中使用,則已經表明的是,齒C1和C3特別強地參與切削加工並且對應更快地磨損。相反地,齒C2則很少參與切削加工。上述的新型五幾何形狀現在允許齒C1和C3增多地佈置,由此顯著減少磨損並且明顯提高了鋸帶的使用壽命。
該等齒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大約10°或者更大、特別是約12°或者更大的前角和/或約18°或者更大、特別是約20°或者更大的後角。由此得出更細長的切削楔,該切削楔由此變得更具有進攻性。由此降低了切削力,並且抵抗待鋸削的工件的材料的冷作硬化。通過增大的前角使得只 需完成少量的切削變形工作。通過增大的後角降低了切削加工過程中的摩擦力。
本發明的有利的改進方案由申請專利範圍、說明書和附圖得出。說明書中體積的特徵和特徵組合的優點僅僅是示例性的,並且可以替代地或者累加地作用,而無需強制地必須實現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優點。在不改變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的主題的情況下,關於原始的申請文件的以及該專利的公開內容方面適用的有:其它特徵可以從附圖(特別是顯示的多個構件彼此間的幾何形狀和相對尺寸以及這些構件的相對佈置和作用連接)獲悉。不同於申請專利範圍的所選擇的依附關係,本發明的不同實施方式的特徵的組合或者不同申請專利範圍的特徵的組合也是可能的,並且在此給出啟示。這還涉及下述特徵:這些特徵在單獨的附圖中顯示或者在其說明中提及。這些特徵也可以與不同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特徵相組合。也可以的是,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特徵對於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式也適用。
申請專利範圍和說明書中提到的特徵關於其數量方面如此理解,使得存在正好該數量或者比該數量多的數量,而不需要明確使用副詞“至少”。也就是說,如果例如提到一個帶背廓區段,這應如此理解:即存在正好一個帶背異型區段、兩個帶背異型區段或者更多個帶背異型區段。這些特徵可以由其他特徵來補充或者可以是唯一的特徵,由這些特徵構成相對應的結果。
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元件符號不構成對通過申請專利範圍要求保護的主題的範圍的限制。這些元件符號的目的僅僅是使得申請專 利範圍書更容易理解。
1‧‧‧鋸帶
2‧‧‧齒承載體
3‧‧‧齒
4‧‧‧帶背
5‧‧‧帶背異型區段
6‧‧‧上升區域
7‧‧‧下降區域
8‧‧‧補償區域
9‧‧‧端部
10‧‧‧端部
11‧‧‧端部
12‧‧‧導向元件
13‧‧‧單輥
14‧‧‧雙輥
C1‧‧‧功率齒
C2‧‧‧功率齒
C3‧‧‧表面齒
下面借助於附圖中所示的較佳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和闡述本發明。
圖1:顯示新型鋸帶的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第一側視圖。
圖2:以較小的比例尺顯示根據圖1的鋸帶的第二側視圖。
圖3:以分離示圖顯示根據圖1的鋸帶的第三側視圖。
圖4:顯示新型鋸帶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第一側視圖。
圖5:以較小的比例尺顯示根據圖4的鋸帶的第二側視圖。
圖6:顯示新型鋸帶在鋸機的導向元件上的不同位置。
圖7:顯示新型鋸帶在鋸機的導向元件上的不同位置。
圖8:顯示新型鋸帶在鋸機的導向元件上的位置。
圖9:顯示新型鋸帶在鋸機的導向元件上的位置。
圖10:顯示新型鋸帶的另一示例性的實施方式的第一側視圖。
圖11:以較小的比例尺顯示根據圖10的鋸帶的第二側視圖。
圖12:顯示新型鋸帶在帶運行方向上的投影中的嚙合部分。
圖1至12顯示新型鋸帶1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不同片段的視圖。
這些示圖是按正確比例顯示的,因此從這些附圖中可以獲悉鋸帶1的各個元件之間的幾何關係。這有限制地適用於圖1至11中所示的帶背異型區段。為了能夠更好地識別帶背的異型成形,該帶背異型區段沿 著附圖中所示的方向垂直於帶運行方向(即通常的Y方向)以比例尺15:1放大地顯示。該放大僅涉及帶背的異型成形區域並且因此不涉及帶背的最深點與齒之間的間距。
圖1顯示細長的鋸帶1的片段,這通過圖1的示圖的左區域和右區域中的相應的斷裂線清楚地表明。鋸帶1具有一個齒承載體2和多個佈置在該齒承載體2上的齒3。鋸帶1還具有相反對置於齒3的帶背4,該帶背具有帶背異型區段5。
帶背異型區段5具有上升區域6。帶背4在該上升區域6中如此異型地構造,使得該帶背與齒3的間距上升。該帶背異型區段5緊接著該上升區域6的上端部9還具有下降區域7。帶背4在該下降區域7中如此異型地構造,使得該帶背與齒3的間距下降。然後,緊接該下降區域7的下端部10連接有補償區域8。帶背4在該補償區域8中如此非異型且筆直地構造,使得該帶背與齒3的間距恒定。
在此,補償區域8沿著下述方向延伸至其端部11:該方向相應於具有筆直帶背的鋸帶的普通直線狀帶運行方向。與此相反,上升區域6相對于普通的帶運行方向以傾角ß上升區域傾翻地佈置。下降區域7相對於筆直的帶運行方向以傾角ß下降區域傾翻地佈置。因為上述的局部放大的原因,這些角度實際上小得多。
在圖1中所示的實施例中涉及非對稱的異型部,其中,傾角ß上升區域在數值方面顯著大於傾角ß下降區域。因此,下降區域7的平行於常規的帶運行方向所測量到的長度比也顯著大於上升區域6的相應長度。補償區域8具有比這更短的長度。
圖2顯示圖1中的鋸帶1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視圖,其中,在此比例尺被如此選擇,使得兩個異型區段5被完全顯示。
圖3顯示圖1中的鋸帶1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視圖,其中,在此使用局部分離的示圖,從而可以看到沿著鋸帶1的長度設置多於兩個異型區段5。
在下面的表格中,總結性地說明該實施例的相應的值:
實施例1
圖4和圖5顯示新型鋸帶1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對應於圖1和圖2的視圖。在這種情況下,帶背4具有對稱地異型帶背異型區段5。這意味著,上升區域6和下降區域7具有一致的長度和在數值方面一致的傾角。
在下面的表格中,總結性地說明該實施例的相應的值:
實施例2
圖6A至6E顯示鋸帶1在鋸機中的新型運動。鋸機本身普通地構造,從而不需要詳細顯示和說明。在這種情況下,鋸帶1具有對稱地異型帶背異型區段5。補償區域8是凹陷的區域。
鋸機具有導向元件12,這些導向元件在這裡分別構造為單輥13。通過導向元件12使得帶背4並且進而使得鋸帶1在待鋸削的工件(未顯示)的區域中被導向。在此,待鋸削的工件位於這些導向元件12之間。在此,鋸帶1在圖6的示圖中朝右運動,其中,通過虛線清楚地表明沒有異型成形部的鋸帶中的傳統帶運行方向。
通過導向元件12與異型帶背4的接觸得出了鋸帶1的非筆直的帶運行方向。
在圖6A所示的位置中,左導向元件12位於上升區域6中並且右導向元件12位於下降區域7的區域中。在此顯示一個特別的位置,在該位置中,該兩個導向元件12分別接觸該區域6、7的距齒3具有相同間距的部分。由此得出的特點是:鋸帶1不會相於普通的帶運行方向傾翻。
在圖6B中現在顯示在鋸帶1的繼續運動的框架內隨後的傾翻位置。左導向元件12位於下降區域7的開始處。右導向元件12位於隨後的帶背異型區段5的上升區域6的開始處。因為帶背4在上升區域6的區域中(右導向元件12位於該區域中)距齒3具有較小的間距,或比另一區域(左導向元件12位於該另一區域中)佈置得深,因此鋸帶1的偏轉或者傾翻以逆時針方向進行。
這個傾翻的位置原則上被保持,然而被減弱直至實現圖6C中所示的位置。在這裡,左導向元件12位於下降區域7的大致中央區域中,並且右導向元件12位於隨後的上升區域6的大致中央區域中。這個位置是該逆時針方向傾翻的位置的終點。也就是所有的齒3(只要它們等高)都距點劃線具有相同的間距。
在鋸帶1的繼續運動的情況下,現在產生了順時針方向傾翻的位置,該位置的最大值在圖6D中顯示。在此,左導向元件12位於補償區域8中。右導向元件12位於隨後的上升區域6的端部上。
在鋸帶1繼續運動的情況下,這個順時針方向地傾翻的位置原則上被保留,然而被減弱,如圖6E所示。在這裡,左導向元件12位於補償區域8中,並且右導向元件12位於隨後的下降區域7的開始處。
於是,在鋸帶1繼續運動的情況下,該迴圈結束並且又達到圖6A中所示的位置。接著,開始下一個迴圈。
圖7A-7E顯示鋸帶1的另一示例性的實施方式在鋸機中的新型運動。在這種情況下,鋸帶1具有帶背4,該帶背具有非對稱地異型帶背異型區段5。補償區域8又涉及凹陷的區域。導向元件12又分別構造成單輥13。
在圖7A所示的位置中,左導向元件12大致在上升區域6的中間與鋸帶1的帶背4接觸。右導向元件12大致與接觸下降區域7的中間接觸。由此總體上得出鋸帶1的非傾翻的姿態。
然後,在鋸帶1朝右繼續運動的情況下,鋸帶1逆時針方向地傾翻。最大傾翻位置在圖7B中顯示。在此,左導向元件12與下降區域7接觸,並且右導向元件12與補償區域8接觸。
然後,在鋸帶1朝右繼續運動的情況下,該逆時針方向傾翻的位置進一步返回,直至達到補償位置為止,這在圖7C中顯示。在此,左導向元件12大致位於下降區域7的中間,並且右導向元件12大致位於隨後的上升區域6的中間。
然後,在鋸帶1繼續運動的情況下,實現順時針方向的傾翻。最大傾翻位置在圖7D中顯示。在此,左導向元件12位於下降區域7中,並且右導向元件12位於隨後的上升區域6的上端部處。
然後,在鋸帶1朝右繼續運動的情況下,進行該傾翻位置的返回,從而此外佔據圖7E中所示的位置。在此,左導向元件12位於補償區域8中,並且右導向元件12位於下降區域7中。
然後,在鋸帶1繼續運動的情況下,該迴圈結束並且又達到圖7A中所示的位置。然後開始下一個迴圈。
在新型鋸帶1的這裡未顯示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非對稱的帶背異型區段5具有另外的總長度,並且上升區域6和下降區域7分別具有另外的長度。為了適配於該帶長度,其他構造方案也是可以的。
在下面的表格中,總結性地說明該實施例的相應的值:
實施例3
在圖8中顯示非對稱地異型成形的鋸帶1,該鋸帶在此佈置在未詳細顯示的鋸帶機中,該鋸帶機具有構造為雙輥14的導向元件12。在所示的位置中,左雙輥14與下降區域7的開始處接觸。右雙輥14與右邊的 下一個上升區域6的開始處接觸,從而總體上得出逆時針方向傾翻的姿態。
圖9中所示的鋸帶1具有非對稱地異型帶背異型區段5。在所示的位置中,左雙輥14位於下降區域7的開始處,並且右雙輥14位於緊接的補償區域8中。
圖10和11中所示的鋸帶1也具有非對稱地異型帶背異型區段5。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補償區域8不是構造成凹陷的區域,而是構造成突出的區域。因此,該補償區域緊接著上升區域6的端部9。利用這個實施方式也實現了鋸帶1的期望的交替的傾翻運動。
圖12顯示鋸帶1的齒3在常規的直線式帶運行方向上的投影中的示例性構型。顯示齒群組,該齒群組沿著鋸帶1的長度多次存在。
該等齒群組具有功率齒C1,該功率齒具有最大高度和最小寬度。這種功率齒C1在該組中兩次存在,其中,在投影中位於較後面的功率齒C1由於被位於較前面的功率齒C1遮蓋而在圖示中不可見。在前面的功率齒C1的後面設有表面齒C3。該表面齒在該組中具有的最大寬度和最小高度。隨後是另一功率齒C1。這之後是又一功率齒C2,該又一功率齒具有齒3的第二大高度和第二大寬度。然後再次是表面齒C3,該等表面齒在該組中兩次存在,其中,在投影中位於較後面的表面齒C3由於被位於較前面的表面齒C3遮蓋而在圖示中不可見。
因此,總體上得到齒序C1-C3-C1-C2-C3。該齒序然後又沿著鋸帶1的長度重複地佈置。
此外,從圖12中可看出,齒3構造成倒角的並且未左右掰開(或者未調校)的齒3。在這裡,倒角是45度,但也可以具有另外的值。 然而,齒3也可以構造成無倒角。
可理解的是,鋸帶1的齒3和齒群組的另外的構型和佈置也是可能的。

Claims (16)

  1. 一種鋸帶(1),其具有:齒承載體(2),多個佈置在該齒承載體(2)上的齒(3),和與該等齒(3)相反對置的帶背(4),該帶背具有帶背異型區段(5),其中,該帶背異型區段(5)具有以下區域:上升區域(6),在該上升區域中所述帶背(4)如此異型地構造,使得朝著該上升區域(6)的端部的方向觀察,該帶背與該等齒(3)的間距上升,下降區域(7),在所述下降區域中該帶背(4)如此異型地構造,使得朝著該下降區域(7)的端部的方向觀察,該帶背與該等齒(3)的間距下降,補償區域(8),在該補償區域中所述帶背(4)如此非異型且筆直地構造,使得該帶背與該等齒(3)的間距恒定,其中(a)該下降區域(7)緊接該上升區域(6)的端部佈置,並且該補償區域(8)緊接該下降區域(7)的端部佈置,其中該補償區域(8)具有小於該上升區域(6)的長度(L補償區域)並且小於該下降區域(7)的長度(L補償區域),或者(b)該上升區域(6)緊接該下降區域(7)的端部佈置,並且該補償區(8)緊接該上升區域(6)的端部佈置,其中,該補償區域(8)具有小於該上升區域(6)的長度(L補償區域)並且小於該下降區域(7)的長度(L補償區域)。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帶背異型區段(5)為根據(a)而構造並且該補償區域(8)直接佈置在該下降區域(7)和一鄰接的背異型區段(5)的一上升區域(6)之間,或者該帶背異型區段(5)為根據(b)而構造並且該補償區域(8)直接佈置在該上升區域(6)和一鄰接的背異型區段(5)的下降區域(7)之間。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帶背異型區段(5)由正好一個上升區域(6)、正好一個下降區域(7)和正好一個補償區域(8)構成。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鋸片(1),其特徵在於,該補償區域(8)具有30毫米至150毫米之間的長度(L補償區域)。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補償區域(8)具有的長度(L補償區域)最大是該上升區域(6)的長度(L上升區域)和該下降區域(7)的長度(L下降區域)的85%。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上升區域(6)的傾角(ß上升區域)及長度(L上升區域)與該下降區域(7)的不同。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下降區域(7)的長度(L下降區域)至少是該上升區域(6)的兩倍,或者該上升區域(6)的長度(L上升區域)至少是該下降區域(7)的兩倍。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補償區 域(8)具有的長度(L補償區域)小於上升區域(6)和下降區域(7)中較短的那個的長度(L上升區域,L下降區域)。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鋸帶(1)具有整數多個帶背異型區段(5)。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鋸帶(1)具有兩個帶背異型區段(5),該兩個帶背異型區段具有不同的長度(L異型區段)。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帶背異型區段(5)如此製造,以至於由此產生的加工痕沿著該鋸帶(1)延伸。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齒承載體(2)在其面向該等齒(3)的一側非異型地構造。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等齒(3)佈置在沿著該齒承載體(2)重複的組中,其中,該組包括以下部分:一個表面齒(C3),該表面齒在所述組中具有最大寬度和最小高度,和兩個功率齒(C1,C2),該等功率齒具有比該表面齒大的高度和小的寬度。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具有最大高度和最小寬度的該功率齒(C1)在該組中多於一次地存在。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該表面齒(C3)在該組中多於一次地存在。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鋸帶(1),其特徵在於,具有最大高度和最小寬度的該功率齒(C1)在該組中多於一次地存在,和該表面齒(C3)在該組中多於一次地存在。
TW103131544A 2013-09-13 2014-09-12 具有異型帶背的鋸帶 TWI623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1310110120 DE102013110120A1 (de) 2013-09-13 2013-09-13 Sägeband mit profiliertem Bandrücken
??102013110120.8 2013-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7016A TW201527016A (zh) 2015-07-16
TWI623364B true TWI623364B (zh) 2018-05-11

Family

ID=51589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544A TWI623364B (zh) 2013-09-13 2014-09-12 具有異型帶背的鋸帶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75346A1 (zh)
EP (1) EP2848346B1 (zh)
JP (1) JP6467737B2 (zh)
KR (1) KR102243746B1 (zh)
CN (1) CN104551236B (zh)
AR (1) AR097634A1 (zh)
BR (1) BR102014022671B1 (zh)
CA (1) CA2863399C (zh)
DE (1) DE102013110120A1 (zh)
ES (1) ES2706768T3 (zh)
PL (1) PL2848346T3 (zh)
RU (1) RU2681583C2 (zh)
TR (1) TR201820403T4 (zh)
TW (1) TWI623364B (zh)
UA (1) UA118172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83767A (ja) * 2014-10-24 2016-05-19 アーウィン インダストリアル トゥール カンパニー 反復する後縁部パターンを有する帯ノコ刃及び関連方法
IT201600109228A1 (it) * 2016-10-28 2018-04-28 Francesco Arrighi Macchina segatrice con lama a nastro conformata
WO2019050982A1 (en) * 2017-09-05 2019-03-14 Simonds Saw, Llc SAW BLADE COMPRISING VARIABLE CURVE GEOMETRY RAMP ELEMENTS
CN110039115A (zh) * 2019-05-27 2019-07-23 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
JP2023529147A (ja) * 2020-06-05 2023-07-07 ザ エムケー モールス カンパニー 後縁部が改良された帯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3653A (en) * 1982-10-15 1984-01-03 American Saw & Mfg. Company Band saw blade construction
US5477763A (en) * 1993-01-12 1995-12-26 Wikus-Sagenfabrik, Wilhelm H. Kullmann Saw blade
CN101022909A (zh) * 2004-08-19 2007-08-22 株式会社阿玛达 带锯条及切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50478A (en) * 1930-11-06 1932-03-22 Atlantic Service Company Inc Saw
US3528152A (en) * 1966-03-17 1970-09-15 Shinnosuke Funakubo Band-type file
AT301836B (de) * 1969-05-28 1972-09-25 Busatis Geb Gmbh Sägeblatt
SE7712285L (sv) * 1976-11-01 1978-05-01 Wallace Murray Corp Bandsagblad
US4160397A (en) * 1977-10-17 1979-07-10 Milo Bertini Saw blad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S6031608B2 (ja) * 1981-11-12 1985-07-23 株式会社 アマダ 難削材用帯鋸刃
DE9219128U1 (de) * 1992-01-10 1998-04-16 Kullmann Wikus Saegenfab Sägeblatt
JP3265217B2 (ja) * 1996-03-11 2002-03-11 株式会社アマダ 帯鋸刃
DE69717699T2 (de) * 1996-03-11 2003-09-18 Amada Co Bandsägeblatt
RU2124984C1 (ru) * 1996-11-28 1999-01-20 Владимир Федорович Гордеев Пильное полотно
JP4102817B2 (ja) * 2004-08-19 2008-06-18 株式会社アマダ 帯鋸刃
JP4529032B2 (ja) * 2004-08-19 2010-08-25 株式会社アマダ 帯鋸刃及び切削方法
JP2006231480A (ja) * 2005-02-25 2006-09-07 Amada Co Ltd 鋸刃
RU2305626C1 (ru) * 2006-01-17 2007-09-10 Владимир Абрамович Райхельсон Ленточная пила
US20070191788A1 (en) 2006-02-16 2007-08-16 Volskay Timothy K Pre-primed IV tubing
SE538438C2 (sv) * 2012-07-03 2016-06-28 Kapman Ab Sågblad och sätt att utforma en bakkant på ett sågbla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3653A (en) * 1982-10-15 1984-01-03 American Saw & Mfg. Company Band saw blade construction
US5477763A (en) * 1993-01-12 1995-12-26 Wikus-Sagenfabrik, Wilhelm H. Kullmann Saw blade
CN101022909A (zh) * 2004-08-19 2007-08-22 株式会社阿玛达 带锯条及切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4022671A2 (pt) 2016-04-19
DE102013110120A1 (de) 2015-03-19
US20150075346A1 (en) 2015-03-19
EP2848346B1 (de) 2018-10-31
RU2681583C2 (ru) 2019-03-11
KR102243746B1 (ko) 2021-04-22
AR097634A1 (es) 2016-04-06
TW201527016A (zh) 2015-07-16
CN104551236B (zh) 2018-05-25
UA118172C2 (uk) 2018-12-10
JP6467737B2 (ja) 2019-02-13
TR201820403T4 (tr) 2019-01-21
BR102014022671B1 (pt) 2020-12-01
PL2848346T3 (pl) 2019-04-30
RU2014137123A (ru) 2016-04-10
CN104551236A (zh) 2015-04-29
KR20150031200A (ko) 2015-03-23
EP2848346A1 (de) 2015-03-18
JP2015054394A (ja) 2015-03-23
ES2706768T3 (es) 2019-04-01
CA2863399C (en) 2021-02-16
CA2863399A1 (en) 2015-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3364B (zh) 具有異型帶背的鋸帶
US7913601B2 (en) Enhanced performance saw blade toothform pattern
US10926343B2 (en) Ground set saw blade
CA2643831C (en) Saw blade with round cutting edges
CN102773559B (zh) 用于锯切空心型材和成型型材的锯片
EP2412464B2 (en) Milling cutter
US10279408B2 (en) Ground set saw blade
JP6726853B2 (ja) チップセパレータ歯を備える帯鋸
US20050257660A1 (en) Bandsaw bla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andsaw blade
JP2004338083A (ja) 帯鋸ブレード
WO1999000228A1 (en) Improved bandsaw
WO2014013857A1 (ja) 鋸刃、及び、鋸歯配置方法
JP4420464B2 (ja) チップソー
JP2012501858A (ja) 小突起状の隆起部を有する帯鋸刃
ES2919926T3 (es) Hoja de sierra y su método de producción
EP1586401A1 (en) Bandsaw bla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ndsaw blade
JP5684484B2 (ja) 帯鋸刃
JP5592093B2 (ja) 鋸刃
EP1470884B1 (en) Bandsaw blade
JP4867353B2 (ja) 高硬度内歯車仕上げ用シェービングカッタ
UA78783C2 (en) Conical re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