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3124B - 電池模組 - Google Patents

電池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3124B
TWI623124B TW106111236A TW106111236A TWI623124B TW I623124 B TWI623124 B TW I623124B TW 106111236 A TW106111236 A TW 106111236A TW 106111236 A TW106111236 A TW 106111236A TW I623124 B TWI623124 B TW I6231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battery
heat dissipation
air flow
batteri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1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8527A (zh
Inventor
簡培倫
江銘偉
蔡武璋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3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312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8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852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2Gases with free flow by convection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池模組,包含多個電池、兩殼體,以及兩電極片。電池之兩端分別固定於殼體內,每一殼體包含複數個凸塊,且凸塊之間具有多個空氣流道。電極片分別配置於電池之兩端與殼體之間。

Description

電池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池模組。
電池模組通常由大量的電池串聯或並聯組合形成。然而,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如果熱能不能有效的散去,電池的溫度將會上升,從而改變電池的電特性。對於電池模組而言,如果各個電池之間的溫差過大或是工作溫度過高,則會導致電池模組的供電效能降低、整體使用壽命縮短,且可能導致自燃的風險。
因此,如何提升電池模組的散熱效率且不增加過多的生產成本及散熱空間,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便於相互卡合固定,且確保有效散熱的電池模組,其包含具有相對之兩端的多個電池、兩殼體,以及兩電極片。電池之兩端分別固定於殼體內,每一殼體包含複數個凸塊,且凸塊之間具有多個第一空氣流道。電極片分別配置於電池之兩端與殼體之間。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凸塊為沿著電池之兩端的連線方向凸出。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凸塊呈陣列排列,第一空氣流道沿兩相異方向排列。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凸塊可為空心結構,每一凸塊具有兩開口,開口面對面地設置,以定義多個第二空氣流道通過凸塊。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散熱模組更包含多個散熱元件,分別設置於電極片與殼體之間,散熱元件的一部份位於第二空氣流道中。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每一散熱元件具有散熱鰭片,第二空氣流道通過散熱鰭片之間的間隙。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電極片分別具有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且第一連接部不與第二連接部共平面。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殼體包含多個夾持部以夾持電池,電極片具有多個貫穿孔,夾持部通過貫穿孔。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夾持部的高度不大於電池之高度的一半。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電池模組更包含設置於電極片之間的散熱基座,散熱基座包含多個容置空間,電池分別位於容置空間中,且與散熱基座接觸。
於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散熱基座包含至少一凸出部,凸出部凸出於電池的外緣。
藉上所述,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係經由電池模組在殼體上設有凸塊,以形成第一空氣流道,且凸塊上可具有開口以形成第二空氣流道的設計,透過第一空氣流道與第二空氣流道可以提升電極片的熱交換效率,進而提升電池模組的散熱效率。除此之外,電池模組可以選擇性地在殼體中配置有散熱元件以及散熱基座殼體上設有凸塊以形成第一空氣流道後,確實可以大幅提升電池模組的散熱效率,以進一步提升電池模組的散熱效率。
100‧‧‧電池模組
200‧‧‧電池
210、220‧‧‧端
300、300a、300b‧‧‧殼體
310‧‧‧凸塊
312‧‧‧開口
320、320a、320b‧‧‧夾持部
330‧‧‧卡合部
332‧‧‧卡勾
334‧‧‧卡槽
336‧‧‧螺絲孔
400‧‧‧電極片
402‧‧‧第一部分
404‧‧‧第二部分
410‧‧‧貫穿孔
420‧‧‧第一連接部
430‧‧‧第二連接部
440‧‧‧導電結構
500‧‧‧凹部
510‧‧‧凸部
600‧‧‧散熱元件
610‧‧‧散熱鰭片
700a、700b、700c‧‧‧散熱基座
710‧‧‧容置空間
720、720a、720b‧‧‧凸出部
1000‧‧‧電池陣列
2000‧‧‧機箱
2002‧‧‧底面
2004‧‧‧側面
2010‧‧‧軌道
2012‧‧‧擋板
2014‧‧‧翼板
2020‧‧‧散熱開口
P1‧‧‧第一空氣流道
P2‧‧‧第二空氣流道
X、Y、Z‧‧‧方向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第1圖與第2圖其分別為本發明電池模組一實施例的立體視圖與爆炸圖。
第3圖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之殼體一實施例的立體視圖。
第4圖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之電極片一實施例的立體視圖。
第5A圖至第5F圖分別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一實施例組裝時不同階段的示意圖。
第6A圖與第6B圖分別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之應用一實施例的立體視圖與側視圖。
第7A圖與第7B圖分別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另一實施例的拆解圖與側視圖。
第8圖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另一實施例的拆解圖。
第9A圖與第9B圖分別為第8圖之電池模組之一應用的上視圖與剖面圖。
第10圖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又一實施例的拆解圖。
第11圖為第10圖之電池模組一應用的剖面圖。
第12圖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再一實施例的拆解圖。
第13圖為第12圖之電池模組一應用的剖面圖。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發明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後,當可由本發明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參照第1圖與第2圖,其分別為本發明電池模組一實施例的立體視圖與爆炸圖。電池模組100包含有多個電池200、兩殼體300、以及兩電極片400。電池200具有相對的兩端210、220,電池200的兩端210、220分別為電池200的正負極。多個電池200相互平行地排列,並且各個電池200的正極與負極均分別朝向相同的方向。舉例而言,若是此些電池200的一端210皆為正極,則電池200的另一端220皆為負極。
殼體300分別位於電池200的兩側,且電池200的兩端210、220分別固定在兩殼體300中。殼體300之材料可為絕緣材料,以電氣隔離電池200與外界環境。殼體300之材料可為熱塑性塑膠,殼體300可透過射出成型的方式製造而成。位於電池200兩側的殼體300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形狀,亦即, 兩殼體300可以共用一模具製作而成。如需要辨識兩殼體300,如為了便於區分電池模組100的正負極性,則兩殼體300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材料製作而成,藉由顏色的不同而區隔兩殼體300。
兩電極片400分別位於電池200的兩端210、220以及殼體300之間,且電極片400分別接觸電池200的兩端210、220。電極片400之材料為阻值低且高導熱性的材料,如金屬。電極片400可以透過沖壓彎折的方式製作而成。由於電池200兩端210、220的正、負極分別緊密地與電極片400接觸,因此,電極片400可以作為電池200的共用電極,以匯流電池200的正負極,並且電池200的正負極可透過電極片400與外部連接。
由於電池模組100在運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且熱量多集中在電池200之兩端210、220的電極處,因此,電池模組100運作時所產生的熱能亦會累積在電極片400上。若是無法即時地將熱能散逸,將會使得電池模組100的工作溫度越來越高,進而降低電池200的壽命。為了解決散熱問題,電池模組100具有多個提升散熱效率的設計。
殼體300上具有多個凸塊310,凸塊310為沿著電池200之兩端210、220的連線方向凸出,亦即,凸塊310的延伸方向為沿著電池200的長軸方向向外延伸。凸塊310之間具有多個第一空氣流道P1,第一空氣流道P1為連續的空氣流道,即每一個第一空氣流道P1皆從各個殼體300的一側邊延伸至另一側邊。於部分實施例中,凸塊310的形狀為矩形,且凸 塊310呈陣列排列,因此,位在凸塊310之間的第一空氣流道P1亦以格子狀(或稱為網狀)分布,即第一空氣流道P1沿著兩相異的方向排列,且部分的第一空氣流道P1正交於另一部分的第一空氣流道P1。於其他的實施例中,凸塊310的形狀可為菱形、圓形或是其他的形狀,對應之第一空氣流道P1的形狀亦會隨之改變,但是仍為連續的。
由於連續的第一空氣流道P1設置在鄰近於電極片400的位置,因此,當空氣流經第一空氣流道P1時,經由熱交換效應可以快速地帶走累積在電極片400處的熱量,進而提升電池模組100的散熱效率。又因為第一空氣流道P1沿兩相異方向延伸,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加空氣流經第一空氣流道P1的流量。
接著請參照第3圖,其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之殼體一實施例的立體視圖。殼體300之凸塊310上可進一步設置有第二空氣流道P2,以進一步加強殼體300的散熱效率。舉例而言,凸塊310可為空心結構,凸塊310的表面可設置有一或多個開口312,以讓空氣經由開口312進入凸塊310中而與電極片400進行熱交換,藉由空氣氣流直接於電極片400上流動,可以更有效的達到散熱的目的。
於部分實施例中,每一個凸塊310上皆設置有兩個開口312,且兩開口312分別位於凸塊310的相對兩側面上。開口312可面對面地設置,以定義第二空氣流道P2通過凸塊310。每一凸塊310上之開口312可與相鄰凸塊310上之開口312對齊,使得相鄰凸塊310的第二空氣流道P2亦為連續。換 言之,第二空氣流道P2亦從各個殼體300的一側延伸至另外一側。由於第二空氣流道P2為連續的且貫穿凸塊310,當空氣流經第二空氣流道P2時,空氣可以直接與殼體300內的電極片400進行熱交換,以進一步提升殼體300的散熱效率。
於部分實施例中,殼體300的材料可為具有較佳導熱係數的塑膠,例如可以選用熱傳導係數大於2W/m-k的導熱塑膠作為殼體300的材料,讓電池模組100中央區域的電池200亦可藉由殼體300散熱,進而降低電池200之間的溫差。
殼體300包含有多個夾持部320,夾持部320設置在殼體300的內表面,以利用夾持部320將電池200固定在殼體300中。夾持部320可為柱狀結構(如夾持部320a)或是彈片(如夾持部320b),夾持部320之間相隔有預定的間距,讓電池可以固定在由夾持部320所圍繞出的空間內。
於部分實施例中,夾持部320的高度,即夾持部320從殼體300延伸的距離不大於電池高度的一半,使得當兩殼體300相互卡合之後,兩殼體300內的夾持部320不會彼此接觸,因此不會出現電池之間的空隙被夾持部320堵塞致使散熱效率低落的問題。換言之,電池200只在兩端設有夾持部320,電池200的中心處未與夾持部320接觸,且夾持部320與電池200的兩端為局部接觸,如此可獲得更多的熱對流散熱面積。
各個殼體300上具有多個卡合部330,卡合部330的高度大於夾持部320的高度,,各個殼體300上的卡合部330具有卡勾332以及卡槽334,進一步說,各個殼體300上的卡合部330係與相對應的各殼體300上的卡合部330形成一個卡合 結構,例如第3圖所示,圖式左方的殼體300上的其中之一個卡合部330,係具有卡勾332,而圖式右方的殼體300上的所對應的卡合部330,係具有卡槽334,透過將相對應之卡勾332卡合於卡槽334,進而結合兩殼體300。更清楚的說,殼體300之底面形狀為矩形,每一殼體300包含有兩卡勾332以及兩卡槽334。於部分實施例中,兩卡勾332分別設置在殼體300的兩對角,而卡槽334則是設置在殼體的另兩對角。於其他的實施例中,兩卡勾332可以設置在殼體300的長邊或短邊,而兩卡槽334則是設置在另一長邊或是另一短邊。卡合部330可更設置有多個螺絲孔336,當兩殼體300藉由卡合結構相互卡合之後,可再將螺絲鎖固於螺絲孔336,以鎖合兩殼體300。
參照第4圖,其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之電極片一實施例的立體視圖。電極片400上具有多個貫穿孔410,貫穿孔410可以透過沖壓金屬板材的方式製作而成,貫穿孔410可穿過第3圖中之夾持部320。於部分實施例中,貫穿孔410的形狀與夾持部320的形狀相互匹配,使得貫穿孔410的內緣與夾持部320接觸,以藉以定位電極片400於殼體300內。
電極片400包含有第一部分402以及自第一部分402彎折的兩第二部分404,第一部分402實質上垂直於電池200的長軸方向。第一部分402的面積大於第二部分404的面積,貫穿孔410位於第一部分402上。於部分實施例中,第一部分402與第二部分404實質上相互垂直。電極片400具有第一連接部420以及第二連接部430,第一連接部420與第二連接部430分別位於第一部分402以及第二部分404。第一連接部420 與第二連接部430的作用在於讓電極片400與外界接觸,因此,將第一連接部420與第二連接部430分別配置在不同平面,如配置在相互垂直的第一部分402與第二部分404上,將有助於提升電池模組配線的靈活性。
接著參照第5A圖至第5F圖,其分別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一實施例組裝時不同階段的示意圖。第5A圖為提供殼體300a,並將電池200放置於殼體300a中電池200可被殼體300a上的夾持部320(見第3圖)夾持而定位,換言之,電池200被容置在夾持部320之間的空間內,且電池200與夾持部320接觸而定位。
在組裝電池200的過程中,電池200可直接定位在殼體300a之中,而不需使用額外的治具固定電池200。除此之外,塑膠材料的殼體300a可以直接作為絕緣材並保護其中的電池200。
接著,第5B圖為使用點焊製程,電極片400固定在電池200的一側,使得電池200同一端的電極皆與電極片400接觸,讓電極片400作為電池200的共用正極或是共用負極。
當電極片400固定在電池200上之後,再將多個導電結構440設置在電極片400的第一連接部420與第二連接部430上。於部分實施例中,導電結構440可為螺帽,並以點銲的方式分別固定在第一連接部420與第二連接部430上。
於第5C圖中,另一殼體300b被安裝於電池200的另一端上。兩殼體300a、300b上之卡合結構為相互對應地設置,舉例而言,成對的卡勾332與卡槽334會分別設置在兩殼 體300a、300b相對應的位置上。
而後,翻轉殼體300a、300b,並移除上方的殼體300a,如第5D圖所示,以安裝另一電極片400於電池200的另一端。電極片400同樣可使用點焊製程固定在電池200的另一側,使得電池200該端的電極皆與電極片400接觸,讓電極片400作為電池200的共用負極或是共用正極。
當電極片400固定在電池200上之後,再將多個導電結構440設置在電極片400的第一連接部420與第二連接部430上。於部分實施例中,導電結構440可為螺帽,並以點銲的方式分別固定在第一連接部420與第二連接部430上。
而後,如第5E圖所示,將殼體300a蓋回電池200的另一端。如前所述,由於夾持部320(參照第3圖)皆與電池200局部接觸,即夾持部320不是完整地包覆電池200的側表面,如此一來可避免電極片400被夾持部320所分割,進而維持電極片400的連續性。
在安裝殼體300a、300b時,透過將卡勾332卡合於卡槽334,便可將兩殼體300a、300b結合固定。而後,再將螺絲340鎖附於殼體300上的螺絲孔336中,以鎖合兩殼體300a、300b,如第5F圖所示。電池模組100中,與電極片400連接之導電結構440為外露於殼體300a、300b,以便於電池模組100與外部電路進行連接。位於第一連接部420(見第4圖)之導電結構440與位於第二連接部430(見第4圖)之導電結構440分別位在殼體300a、300b的相異表面上,如分別位在殼體300a、300b的頂面與側面,因此,每一電極片400(見第4圖) 將可從兩個方向(即頂面與側面)進行電性連接,有效提升電池模組100連接的靈活性。
參照第6A圖與第6B圖,其分別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之應用一實施例的立體視圖與側視圖。多個電池模組100可進一步以串聯或是並聯的方式連接以組成電池陣列1000。如前所述,由於每個電池模組100中之兩殼體300可分別使用不同顏色的塑膠材料製作而成,因此,在連接電池模組100時,可以輕易地分辨電池模組100的正負極性,而便於進行串聯或是並聯。
為了便於拼接電池模組100成為電池陣列1000,電池模組100的殼體300上具有多個凹部500與凸部510(可同時參照第5F圖),凹部500與凸部510分布於殼體300的側面。凹部500與凸部510大致上呈長條狀,且凹部500與凸部510的長軸方向平行於電池200的長軸方向。分別透過相鄰兩電池模組100的凹部500與凸部510之間的相互卡合,可以定位相鄰的兩電池模組100。舉例而言,本實施例中的電池模組100是橫向放置在機箱2000之中,相鄰兩電池模組100在其長軸方向(即圖中的X方向)上的凹部500與凸部510為相互匹配的,透過卡合面對面的凹部500以及凸部510,便可以讓電池模組100沿著X方向串接。於其他的實施例中,電池模組100可以直放在機箱2000之中,或者,電池模組100可以沿著Z方向串接,在此便不再贅述。
於部分實施例中,機箱2000更選擇性地設置有軌道2010,用以導引電池模組100進入機箱2000並且用以定位電 池模組100。舉例而言,軌道2010亦平行於X軸的方向排列,且軌道2010之間的距離等於或是略大於電池模組100的高度(平行於電池200之長軸方向)。電池模組100可以滑動地進入機箱2000之中,並定位於軌道2010之間。
軌道2010可包含擋板2012以及自擋板2012向外延伸的翼板2014,其中擋板2012為直立於機箱2000的底面2002,翼板2014則是平行於機箱2000的底面2002。擋板2012的高度,即擋板2012與底面2002之間的距離大致上等同於凸塊310的寬度,使得翼板2014位於第一空氣流道P1中。如此一來,擋板2012便可用以在Y方向定位電池模組100,而翼板2014則可在Z方向定位電池模組100。
機箱2000上可以進一步設置有多個散熱開口2020,散熱開口2020為分布在機箱2000的底面2002與側面2004上,以讓空氣可以從散熱開口2020進入機箱2000內部與電池模組100進行熱交換。於部分實施例中,散熱開口2020的走向平行於部分之第一空氣流道P1的走向,且至少部分的散熱開口2020會位在相鄰的凸塊310之間,使得空氣從散熱開口2020進入機箱2000之後,可以通過第一空氣流道P1,而對電池模組100進行散熱。
從上述實施例可以得知,電池模組可以利用凸塊之間的第一空氣流道增加電池模組的散熱效率。電池模組的殼體可以在組裝的時候直接作為定位電池的治具,進而節省組裝的工序以及設備的成本。除此之外,由於電極片可以從電池模組的頂面與側面與外部電路連接,因此也提升了電池模組應用 的靈活性。於以下實施例中,將針對如何進一步提升電池模組之散熱效率的特徵進行描述,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地方將不再贅述。
參照第7A圖與第7B圖,其分別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另一實施例的拆解圖與側視圖。於本實施例中,電池模組100更包含有多個散熱元件600,散熱元件600設置在電極片400以及殼體300之間。散熱元件600可以透過導熱膠或是焊錫固定在電極片400上,並與電極片400實體接觸,以將電極片400累積的熱量經由散熱元件600散逸。
於部分實施例中,散熱元件600位於電極片400的貫穿孔410的兩側,使貫穿孔410外露於散熱元件600之間,以使殼體300上的夾持部可以通過散熱元件600之間而穿過貫穿孔410。散熱元件600包含有多個散熱鰭片610,以增加散熱元件600與空氣熱交換的面積。散熱元件600的材料為具有高導熱性的金屬,如銅或鋁。當電池模組100組裝完成之後,散熱元件600可以部份外露於凸塊310上之開口312,以讓空氣經由開口312進入殼體300內與散熱元件600進行熱交換。
於部分實施例中,散熱元件600的設置是配合殼體300上之凸塊310設置,即散熱元件600的長軸方向平行於凸塊310的長軸方向,且散熱元件600上之散熱鰭片610為成群地分布在空心的凸塊310中。散熱鰭片610的排列方向實質上平行於開口312的連線方向,使得散熱鰭片610之間的間隙亦平行於第二空氣流道P2的走向,使得第二空氣流道P2通過散熱鰭片610之間的間隙。
透過設置散熱元件600接觸電極片400,可以將電極片400所累積的熱量經由散熱元件600散逸,且由於殼體300中的第二空氣流道P2會通過散熱鰭片610之間的間隙,因此可以大幅增加散熱元件600的熱交換效率,進而提升電池模組100的散熱效率。
參照第8圖,其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另一實施例的拆解圖。於本實施例中,電池模組100更包含有散熱基座700a,散熱基座700a設置於殼體300之間,且電池200定位於散熱基座700a中。散熱基座700a之材料可為高導熱性的金屬,並透過模具設計使散熱基座700a具有匹配於電池200之形狀的多個容置空間710。在組裝電池模組100時,散熱基座700a可以放置在下方的殼體300中,如位在夾持部上,而後電池200可以直接放置在散熱基座700a的容置空間710中,並使電池200與散熱基座700a大面積地接觸,藉以增加電池模組100的散熱效率,並可減少電池200之間的溫差。散熱基座700a之高度小於電池200的高度,並位於殼體300的夾持部之間,因此,散熱基座700a不會與電極片400接觸,可避免短路的問題發生。除此之外,在將電池200與電極片400連接的點焊過程中,散熱基座700a可以直接做為電池200的定位治具,省略了製程步驟以及降低成本。
參照第9A圖與第9B圖,其分別為第8圖之電池模組之一應用的上視圖與剖面圖。多個電池模組100可進一步串聯或是並聯地排列於機箱2000中而成為電池陣列1000,電池模組100排列的細節已經說明於第6A圖與第6B圖中,故不再 贅述。電池模組100排列之後,散熱基座700a大致上位於殼體300內,且相鄰之電池模組100中的散熱基座700a不會彼此接觸。
參照第10圖與第11圖,其中第10圖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又一實施例的拆解圖,第11圖為第10圖之電池模組一應用的剖面圖。於本實施例中,電池模組100包含有散熱基座700b,散熱基座700b與散熱基座700a之差別在於,散熱基座700b更包含有兩凸出部720位於散熱基座700b的兩端,其中凸出部720會凸出於電池200的外緣。凸出部720位於電池模組100的短邊上,使得當多個電池模組100連接在一起形成電池陣列1000時,如第11圖所示,相鄰的電池模組100中的散熱基座700b可以透過凸出部720相互接觸。於部分實施例中,最兩側的凸出部720可與機箱2000的側面2004接觸,讓機箱2000也作為電池陣列1000的散熱路徑之一,而可以進一步提升電池陣列1000的散熱效率。
參照第12圖與第13圖,其中第12圖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再一實施例的拆解圖,第13圖為第12圖之電池模組一應用的剖面圖。於本實施例中,電池模組100包含有散熱基座700c,散熱基座700c與散熱基座700a之差別在於,散熱基座700c包含有多個凸出部720a、720b位於散熱基座700c的側面,其中凸出部720a、720b會凸出於電池200的外緣。凸出部720a位於電池模組100的短邊上,凸出部720b位於電池模組100的長邊上,使得當多個電池模組100連接在一起形成電池陣列1000時,如第13圖所示,相鄰的電池模組100中的散熱基 座700c可以透過凸出部720a相互接觸。於部分實施例中,最兩側的凸出部720a可與機箱2000的側面2004接觸,而凸出部720b則是與機箱2000的底面2002接觸,讓機箱2000也作為電池陣列1000的散熱路徑之一,而可以進一步提升電池陣列1000的散熱效率。
參照下表,其為本發明之電池模組所組成之電池陣列之比較例與不同實施例的模擬實驗數據。
比較例以及實驗例一至實驗例六皆為三乘八的電池陣列,實驗例一與實驗例二中的電池模組為如第1圖所示之電池模組,其中實驗例一中的電池模組為直放,而實驗例二中的電池模組為橫放;實驗例三中的電池模組為如第7A圖所示的電池模組,且電池模組為橫放;實驗例四中的電池模組為如第8圖中所示的電池模組,且電池模組為橫放;實驗例五中的電池模組為如第10圖中所示的電池模組,且電池模組為橫放;實驗例六中的電池模組為如第12圖中所示的電池模組,且電池模組 為橫放。比較例則是近似於第1圖中的電池模組,但是殼體上不具有凸塊,且電池模組為橫放。最高溫度(Tmax)為在模擬過程中電池模組的最高溫度,而最大溫差(△T)則是模擬過程中電池之間的最大溫差。
從上表可以得知,將電池模組橫放的散熱效果優於將電池模組直立的散熱效果,且在殼體上設有凸塊以形成第一空氣流道後,確實可以提升電池模組的散熱效率。而在電池模組中加入散熱元件及/或散熱基座後,除了可以降低電池模組的最高工作溫度之外,更可以降低電池之間的溫差。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9)

  1. 一種電池模組,包含:複數個電池,具有相對之兩端;兩殼體,該些電池之兩端分別固定於該些殼體內,每一該些殼體包含複數個凸塊,且該些凸塊之間具有複數個第一空氣流道,該些凸塊為空心結構,每一該些凸塊具有兩開口,該些開口面對面地設置,以定義複數個第二空氣流道通過該些凸塊;以及兩電極片,分別配置於該些電池之兩端與該些殼體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些凸塊為沿著該些電池之兩端的連線方向凸出,且該些凸塊呈陣列排列,該些第一空氣流道沿兩相異方向排列。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池模組,更包含複數個散熱元件,分別設置於該些電極片與該些殼體之間,該些散熱元件的一部份位於該些第二空氣流道中。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每一該些散熱元件具有複數個散熱鰭片,該些第二空氣流道通過該些散熱鰭片之間的間隙。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些電極片分別具有一第一連接部與一第二連接部,且該些第一連接部不與該些第二連接部共平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每一該些殼體包含複數個夾持部以夾持該些電池,每一該些電極片具有複數個貫穿孔,該些夾持部通過該些貫穿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些夾持部的高度不大於該些電池之高度的一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模組,更包含一散熱基座,設置於該些電極片之間,該散熱基座包含複數個容置空間,該些電池分別位於該些容置空間中,且與該散熱基座接觸。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散熱基座包含至少一凸出部,該凸出部凸出於該些電池的外緣。
TW106111236A 2017-01-25 2017-03-31 電池模組 TWI6231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1258.6A CN106784496B (zh) 2017-01-25 2017-01-25 电池模块
??201710061258.6 2017-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3124B true TWI623124B (zh) 2018-05-01
TW201828527A TW201828527A (zh) 2018-08-01

Family

ID=58941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1236A TWI623124B (zh) 2017-01-25 2017-03-31 電池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4496B (zh)
TW (1) TWI623124B (zh)
WO (1) WO20181372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145A (zh) * 2017-08-01 2017-12-15 江西泰豪军工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组电源结构与电池组电源
DE102017217114A1 (de) * 2017-09-26 2019-03-28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modul
DE102017129166B4 (de) * 2017-12-07 2023-06-29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Reinigungsgerät mit einem Akkumulator
TWI672890B (zh) 2018-08-31 2019-09-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池單元與電池組
US11646461B2 (en) * 2020-03-17 2023-05-09 The Boeing Company Battery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4597559A (zh) 2020-12-04 2022-06-07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组
US20240014490A1 (en) * 2020-12-04 2024-01-1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CN113097595A (zh) * 2021-03-31 2021-07-0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器组件、电池组件及水箱
EP4216341A1 (en) * 2021-07-30 2023-07-26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cell, battery, apparatus, and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2944U (en) * 2012-01-20 2012-07-01 Amita Tech Inc Lt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hav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y
CN105390638A (zh) * 2015-12-10 2016-03-09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温差均衡装置
CN106299544A (zh) * 2016-10-21 2017-01-04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06374158A (zh) * 2016-09-19 2017-02-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14367B4 (de) * 2002-03-30 2006-08-24 Robert Bosch Gmbh Energiespeichermodul und Handwerkzeugmaschine
US8945746B2 (en) * 2009-08-12 2015-02-03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KR100886571B1 (ko) * 2006-08-07 2009-03-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팩 케이스
JP5451211B2 (ja) * 2009-06-26 2014-03-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蓄電ユニット
CN102013463B (zh) * 2010-09-08 2013-11-13 深圳市智优电池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组安装散热架
US8945747B2 (en) * 2010-12-07 2015-02-03 Volkswagen Ag Battery cell having an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vehicle battery module
CN102437368A (zh) * 2011-12-16 2012-05-02 协鑫动力新材料(盐城)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合装置
CN104767004B (zh) * 2015-03-18 2017-03-0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2944U (en) * 2012-01-20 2012-07-01 Amita Tech Inc Lt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hav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y
CN105390638A (zh) * 2015-12-10 2016-03-09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温差均衡装置
CN106374158A (zh) * 2016-09-19 2017-02-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6299544A (zh) * 2016-10-21 2017-01-04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8527A (zh) 2018-08-01
CN106784496B (zh) 2020-03-06
WO2018137259A1 (zh) 2018-08-02
CN106784496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3124B (zh) 電池模組
CN109768192B (zh) 电池模块
CN108475832B (zh) 在电池的边缘表面上使用直接冷却法的电池组
US6446708B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20090120612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JP2005285456A (ja) 電源装置
KR20110100522A (ko) 반도체 모듈과 반도체 모듈용 소켓 및 이들의 결합 구조체
TW201500685A (zh) Led照明裝置及其散熱器(二)
US20110265976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
WO2024083244A1 (zh) 工作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315182B (zh) 整合式电子装置
JP2016105441A (ja) 電力変換器
JP6086033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215954053U (zh) 一种投影仪散热机构及投影仪
JP2016219560A (ja) 回路基板の放熱構造
KR20160116255A (ko) 멀티-팬 히트 싱크
US20050072563A1 (en) Heat sink structure
TWI685999B (zh) 電池模組及包含它的儲能系統
TWI528614B (zh) 電池模組
TWI819811B (zh) 具有散熱構造的電池模組
CN214070437U (zh) 发热电子元件模组和电雕机
CN219698346U (zh) 基于紧凑型icmos的散热结构
CN216852902U (zh) 用于多热源散热的自然对流式散热器
KR101495101B1 (ko) 혼합형 방열장치
KR101996616B1 (ko) 방열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