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1858B - Processor and inspec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or and inspec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1858B
TWI621858B TW103109802A TW103109802A TWI621858B TW I621858 B TWI621858 B TW I621858B TW 103109802 A TW103109802 A TW 103109802A TW 103109802 A TW103109802 A TW 103109802A TW I621858 B TWI621858 B TW I6218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temperature
inspection
holding
hol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9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5148A (zh
Inventor
Hiroyuki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45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5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1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1858B/zh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於進行對於第1對象物及第2對象物之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第1溫度檢測部及第2溫度檢測部為適當作動者的處理器及檢查裝置。
本發明之處理器包括:第1溫度調整部,其連同第1加熱板上之IC器件一起加熱,而調整IC器件之溫度;第2溫度調整部,其連同第2加熱板上之IC器件一起加熱,而調整IC器件之溫度;第1溫度檢測部,其檢測第1加熱板之溫度THot Plate1;第2溫度檢測部,其檢測第2加熱板之溫度THot Plate2;控制部,其判斷絕對值| THot Plate1-THot Plate2 |是否為閾值αHot Plate以上;及報告部,其於控制部判斷出絕對值| THot Plate1-THot Plate2 |為閾值αHot Plate以上之情形時,報告該結果。

Description

處理器及檢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處理器及檢查裝置。
自先前以來,已知有對例如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器件等電子零件之電性特性進行檢查(以下稱為「電性檢查」)之電子零件試驗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電子零件試驗裝置係於進行電性檢查時,存在將電子零件加熱,即於高溫環境下進行該電性檢查之情況。加熱該電子零件之構成,成為包含設置於保持該電子零件之吸附夾盤之腔室、及配置於腔室內之導熱板的構成。腔室中流入於流入至該腔室內以前預先經加熱之高溫空氣。而且,該高溫空氣係直接吹附於上述被保持之電子零件,將該電子零件加熱。此時之加熱溫度係由溫度感測器進行檢測。
然而,具有此種加熱構成之電子零件試驗裝置於例如溫度感測器為不良品之情形時,加熱溫度將被檢測出與實際之溫度不同。於該情形時,產生無法正確地進行所需之高溫環境下之電性檢查、或對IC器件進行過度加熱等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3-137579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進行對各對象物之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第1溫度檢測部及第2溫度檢測部為適當作動者的處理器及檢查裝置。
此種目的係藉由下述本發明而達成。
本發明之處理器之特徵在於包括:第1單元設置部,其供設置保持搬送對象物之第1保持單元;第2單元設置部,其供設置保持搬送對象物且實施與對於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動作相同之動作的第2保持單元;第1溫度調整部,其將上述第1保持單元加熱或冷卻,而調整保持於該第1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溫度;第2溫度調整部,其將上述第2保持單元加熱或冷卻,而調整保持於該第2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溫度;第1溫度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第2溫度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控制部,其係於上述第1溫度調整部及上述第2溫度調整部進行作動以前,判斷由上述第1溫度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與由上述第2溫度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之差的絕對值是否為閾值以上;及報告部,其於上述絕對值為上述閾值以上之情形時,報告該結果。
藉此,於進行對各搬送對象物之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第1溫度檢測部及第2溫度檢測部為適當作動者。
本發明之處理器之特徵在於包括:第1溫度調整部,其將保持搬送對象物之第1保持單元加熱或冷卻,而調整保持於該第1保持單元之 搬送對象物之溫度;第2溫度調整部,其將保持搬送對象物且實施與對於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動作相同之動作的第2保持單元加熱或冷卻,而調整保持於該第2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溫度;第1溫度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第2溫度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控制部,其於上述第1溫度調整部及上述第2溫度調整部進行作動以前,判斷由上述第1溫度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與由上述第2溫度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之差的絕對值是否為閾值以上;及報告部,其於上述絕對值為上述閾值以上之情形時,報告該結果。
藉此,於進行對各搬送對象物之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第1溫度檢測部及第2溫度檢測部為適當作動者。
本發明之處理器較佳為包括:第1單元設置部,其供設置上述第1保持單元;及第2單元設置部,其供設置上述第2保持單元。
藉此,於第1保持單元及第2保持單元分別裝卸自如之情形時,可正確且容易地進行對各單元之裝卸操作。
於本發明之處理器中,較佳為,上述第1溫度調整部內置於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且具有因通電而發熱之加熱器,上述第2溫度調整部內置於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且具有因通電而發熱之加熱器。
藉此,可將來自第1溫度調整部之熱經由第1保持單元傳遞至搬送對象物,將該搬送對象物充分地加熱,並且可將來自第2溫度調整部之熱經由第2保持單元傳遞至搬送對象物,將該搬送對象物充分地加熱。
於本發明之處理器中,較佳為,上述第1溫度檢測部係內置於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之熱敏電阻,上述第2溫度檢測部係內置於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之熱敏電阻。
該熱敏電阻可進行相對寬廣範圍(通常-50~1000℃)內之溫度檢測,故而較佳。
於本發明之處理器中,較佳為,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狀態下維持暫時靜止之狀態,且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狀態下維持暫時靜止之狀態。
藉此,可穩定地加熱第1保持單元上之搬送對象物,並且可穩定地加熱第2保持單元上之搬送對象物。
於本發明之處理器中,較佳為,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狀態下進行搬送,且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狀態下進行搬送。
藉此,可將各搬送對象物穩定地搬送至目的地。
於本發明之處理器中,較佳為,於假定水平面上相互正交之X、Y方向時,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狀態下,在上述X方向或上述Y方向上進行搬送,且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狀態下進行搬送。
藉此,可將各搬送對象物穩定地搬送至目的地。
於本發明之處理器中,較佳為,上述控制部判斷上述絕對值是否為上述閾值以上時之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與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係以相同之時序檢測出之值。
藉此,可正確地確認第1溫度檢測部及第2溫度檢測部為適當作動者。再者,此處所謂「相同之時序」係並非嚴格意義上相同之時 刻,而表示以固定之週期檢測溫度,且檢測溫度之週期相同。
於本發明之處理器中,較佳為,於上述控制部判斷出上述絕對值非為閾值以上之情形時,上述第1溫度調整部及上述第2溫度調整部進行作動。
藉此,於進行對第1對象物及第2對象物之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溫度檢測部為適當作動者,從而於該確認後可安心地進行加熱。
於本發明之處理器中,較佳為,上述報告部包含藉由顯示圖像而報告上述結果之圖像顯示部、藉由發出聲音而報告上述結果之發音部、藉由發光而報告上述結果之發光部中之至少一者。
藉此,處理器之操作者(操作員)可利用視覺或聽覺確認報告部之報告狀態。
本發明之檢查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本發明之處理器;第1保持單元,其保持檢查對象物;及第2保持單元,其保持檢查對象物。
藉此,於進行對各檢查對象物之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第1溫度檢測部及第2溫度檢測部為適當作動者。
於本發明之檢查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保持單元具有吸附檢查對象物之吸附構件,或具有於正側之面形成有載置檢查對象物之凹部之呈板狀的構件,上述第2保持單元具有吸附檢查對象物之吸附構件,或具有於正側之面形成有載置檢查對象物之凹部之呈板狀的構件。
藉此,可確實地進行對各檢查對象物之加熱。
1‧‧‧檢查裝置
2‧‧‧供給托盤
3‧‧‧回收托盤
4‧‧‧第1搬運梭(搬運梭1)
5‧‧‧第2搬運梭(搬運梭2)
6‧‧‧檢查用插座
7‧‧‧供給機械手
8‧‧‧回收機械手
9‧‧‧檢查用機械手(搬送部)
10‧‧‧控制裝置(控制部)
11‧‧‧台座
12a‧‧‧第1加熱板(加熱板1)
12b‧‧‧第2加熱板(加熱板2)
13‧‧‧安全罩
20‧‧‧處理器
21‧‧‧凹穴
23‧‧‧軌道
30a、30a'‧‧‧溫度調整部
30b、30b'‧‧‧溫度檢測部
31‧‧‧凹穴
33‧‧‧軌道
41‧‧‧基底構件(第1單元設置部)
42、43‧‧‧托盤(第1保持單元)
44‧‧‧軌道
45‧‧‧溫度調整部(第1溫度調整部)
46‧‧‧溫度檢測部(第1溫度檢測部)
51‧‧‧基底構件(第2單元設置部)
52、53‧‧‧托盤(第2保持單元)
54‧‧‧軌道
55‧‧‧溫度調整部(第2溫度調整部)
56‧‧‧溫度檢測部(第2溫度檢測部)
61‧‧‧檢查用個別插座(載置部)
72‧‧‧支持架
73‧‧‧移動架
74‧‧‧手單元支持部
75‧‧‧手單元
82‧‧‧支持架
83‧‧‧移動架
84‧‧‧手單元支持部
85‧‧‧手單元
92‧‧‧第1手單元(第1保持單元)
93‧‧‧第2手單元(第2保持單元)
94、95、96、97‧‧‧頭
100‧‧‧IC器件
101‧‧‧檢查控制部
102‧‧‧驅動控制部
103‧‧‧記憶部
104‧‧‧運算部
105‧‧‧判斷部
111a‧‧‧第1加熱板設置部(第1單元 設置部)
111b‧‧‧第2加熱板設置部(第2單元 設置部)
112‧‧‧插座設置部
121‧‧‧凹穴(凹部)
421、431‧‧‧凹穴(凹部)
521、531‧‧‧凹穴(凹部)
721‧‧‧軌道
800‧‧‧顯示裝置
801‧‧‧液晶監視器(圖像顯示部)
802‧‧‧揚聲器(發音部)
821‧‧‧軌道
900‧‧‧信號燈
901、902、903‧‧‧LED(發光部)
911‧‧‧第1架
911a‧‧‧軌道
912a、912b‧‧‧第2架
913‧‧‧第1手單元支持部(第1單 元設置部)
913a、913b‧‧‧溫度調整部
913c、913d‧‧‧溫度檢測部
914‧‧‧第2手單元支持部(第2單 元設置部)
914a、914b‧‧‧溫度調整部
914c、914d‧‧‧溫度檢測部
9121、9122‧‧‧軌道
S‧‧‧區域
S301~S309、S311~S319、S321~S329、S331~S339‧‧‧步驟
THot Plate1、THot Plate2、TShuttle1、TShuttle2、THead1-1、THead1-2、THead2-1、THead2-2‧‧‧溫度
| THot Plate1-THot Plate2 |、| TShuttle1-TShuttle2 |、| THead1-1-THead1-2 |、| THead2-1-THead2-2 |、| THead2-1-THead2-2 |‧‧‧絕對值
αHot Plate、αShuttle、αHead1、αHead2‧‧‧閾值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檢查裝置(處理器)之實施形態之概略平面圖。
圖2係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之主要部分之方塊圖。
圖3係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之顯示裝置及其周邊部之前視圖。
圖4係表示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中之各種報告部進行作動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5係表示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中之各種報告部進行作動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6係表示內置於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中之控制裝置之控制程式的流程圖。
圖7係表示內置於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中之控制裝置之控制程式的流程圖。
圖8係表示內置於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中之控制裝置之控制程式的流程圖。
圖9係表示內置於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中之控制裝置之控制程式的流程圖。
圖10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圖11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圖12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圖13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圖14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圖15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圖16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圖17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圖18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圖19係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以下,基於隨附圖式所示之較佳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之處理器及檢查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檢查裝置(處理器)之實施形態之概略平面圖,圖2係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之主要部分之方塊圖,圖3係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之顯示裝置及其周邊部之前視圖,圖4及圖5分別為表示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中之各種報告部進行作動之狀態的前視圖,圖6~圖9分別為表示內置於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中之控制裝置之控制程式的流程圖,圖10~圖19分別為說明圖1所示之檢查裝置所進行之電子零件之檢查順序之平面圖。
再者,以下,為方便說明,而如圖1所示,將相互正交之3軸設為X軸(第1軸)、Y軸(第2軸)及Z軸(第3軸)。又,將水平面上平行於X軸之方向稱為「X方向(第1方向)」,將平行於Y軸之方向稱為「Y方向(第2方向)」。又,將平行於Z軸之方向(鉛垂方向)稱為「Z方向(第3方向)」。又,將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之各方向中箭頭所朝向之方向稱為「+」,將其相反方向稱為「-」。又,將+Z方向稱為「上」或「上方」,將-Z方向稱為「下」或「下方」。
圖1、圖2、圖10~圖19所示之檢查裝置1係用以對作為檢查對象 物(搬送對象物)之例如IC(Integrated Circuit)器件、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觸式影像感測器)等之試驗零件(電子零件)之電性特性進行檢查(試驗)的裝置。再者,以下,為方便說明,對於使用IC器件100作為試驗零件之情況代表性地進行說明。又,將對於IC器件100之電性特性之檢查稱為「電性檢查」。該電性檢查存在將IC器件100加熱,即於高溫環境下進行檢查之情況。關於加熱該IC器件100之構成,於下文進行敍述。
檢查裝置1包含:供給托盤2、回收托盤3、第1搬運梭(搬運梭1)4、第2搬運梭(搬運梭2)5、作為檢查部之檢查用插座(插座)6、供給機械手7、回收機械手8、檢查用機械手(搬送部)9、第1加熱板(加熱板1)12a、第2加熱板(加熱板2)12b、顯示裝置(顯示部)800、信號燈900、及進行該等各部之控制之控制裝置(控制部)10。
於此種檢查裝置1中,除根據檢查對象物之種類而更換之所謂「更換治具」以外之構成係成為執行IC器件100之搬送之處理器20(本發明之處理器)。更換治具係保持檢查對象物之保持單元,於實施形態中成為適於IC器件100者。於此種更換治具中,例如有第1搬運梭4之托盤42及43、第2搬運梭5之托盤52及53、檢查用插座6、第1加熱板12a、第2加熱板12b、檢查用機械手9之第1手單元92及第2手單元93等。
如圖1、圖5所示,檢查裝置1(處理器20)包含搭載上述各部之台座11、及以收容上述各部之方式被覆於台座11上之安全罩13,且於該安全罩13之內側(以下稱為「區域S」)配置有第1搬運梭4、第2搬運梭5、檢查用插座6、供給機械手7、回收機械手8、檢查用機械手9、第1加熱板12a、及第2加熱板12b,並且以可向區域S之內外移動之方式配置有供給托盤2及回收托盤3。又,於安全罩13之上部設置、固定有信號燈900(參照圖5)。
以下,對於該等各部依序進行詳細說明。
供給托盤2係用以將進行檢查之IC器件100自區域S外搬送至區域S內之托盤。如圖1所示,供給托盤2係呈板狀,且於其上表面,在X方向及Y方向上矩陣狀地形成有用以保持IC器件100之複數個凹穴(pocket)21。
此種供給托盤2係載置於在以橫跨區域S之內外之方式朝向Y方向延伸之軌道23上移動之未圖示的載台。而且,供給托盤2可藉由上述載台利用例如以線性馬達為驅動源之未圖示之驅動機構進行移動,而沿著軌道23在±Y方向上往返移動。因此,可重複地進行如下動作:將收容有IC器件100之供給托盤2載置於位於區域S外之載台,使供給托盤2與載台一同移動至區域S內,且自供給托盤2卸除所有之IC器件100後,則再次使供給托盤2與載台一同朝向區域S外移動。
回收托盤3係用以將電性檢查已結束之IC器件100收容,且自區域S內搬送至區域S外的托盤。如圖1所示,回收托盤3係呈板狀,且於其上表面,在X方向及Y方向上矩陣狀地形成有用以保持IC器件100之複數個凹穴31。
此種回收托盤3係載置於在以橫跨區域S之內外之方式朝向Y方向延伸之軌道33上移動之未圖示的載台。而且,回收托盤3可藉由上述載台利用例如以線性馬達為驅動源之未圖示之驅動機構進行移動,而沿著軌道33在±Y方向上往返移動。因此,可重複地進行如下動作:於區域S內,將經檢查過之IC器件100收容於回收托盤3,使回收托盤3移動至區域S外,且將載台上之回收托盤3與空餘之托盤更換後,則再次使回收托盤3朝向區域S內移動。
此種回收托盤3係相對於上述供給托盤2在+X方向上相隔地設置,且於供給托盤2與回收托盤3之間配置有第1搬運梭4、第2搬運梭5及檢查用插座6。
如圖1所示,保持IC器件100(第1檢查對象物(第1搬送對象物))之 第1加熱板12a相對於移動至區域S內而停止之狀態之供給托盤2於-X方向上鄰接地配置,且保持IC器件100(第2檢查對象物(第2搬送對象物))之第2加熱板12b相對於第1加熱板12a於+Y方向上鄰接地配置。於台座11上設置有被裝卸自如地設置第1加熱板(第1保持單元)12a之第1加熱板設置部(第1單元設置部)111a、及被裝卸自如地設置第2加熱板(第2保持單元)12b之第2加熱板設置部(第2單元設置部)111b。第1加熱板12a與第2加熱板12b係除配置位置不同以外均相同之構成,第1加熱板設置部111a與第2加熱板設置部111b亦係除配置位置不同以外均相同之構成,故而以下,對於第1加熱板12a、第1加熱板設置部111a代表性地進行說明。
第1加熱板12a係呈板狀,且於其上表面(正側之面),在X方向及Y方向上矩陣狀地形成有用以保持(載置)IC器件100之複數個凹穴(凹部)121。藉此,可於進行電性檢查之前,將複數個IC器件100批次地預加熱。再者,第1加熱板12a較佳為經實施無電解鍍鎳。
第1加熱板設置部111a裝卸自如地設置有第1加熱板12a,且於該安裝狀態下,可在將複數個IC器件100保持於第1加熱板12a之狀態下維持暫時靜止之狀態。藉此,可穩定地加熱第1加熱板12a上之複數個IC器件100。再者,作為第1加熱板12a之相對於第1加熱板設置部111a之裝卸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螺栓之緊固方法等。
於第1加熱板設置部111a內置有溫度調整部30a(第1溫度調整部)、及溫度檢測部30b(第1溫度檢測部)(參照圖1)。再者,於第2加熱板設置部111b亦內置有與溫度調整部30a相同之構成之溫度調整部30a'(第2溫度調整部)、及與溫度檢測部30b相同之構成之溫度檢測部30b'(第2溫度檢測部)(參照圖1)。
溫度調整部30a係構成為將第1加熱板設置部111a上之第1加熱板12a與保持於該第1加熱板12a之IC器件100一同加熱,從而調整IC器件 100之溫度。作為此種溫度調整部30a,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因通電而發熱之矽橡膠加熱器。可藉由該矽橡膠加熱器使用面積大於第1加熱板12a者,而均勻地加熱第1加熱板12a整體。其結果,IC器件100可不取決於第1加熱板12a上之凹穴121之位置地被確實加熱。
溫度檢測部30b係經時地檢測第1加熱板12a之溫度之熱敏電阻。熱敏電阻可進行相對寬廣範圍(通常-50~1000℃)內之溫度檢測,故而較佳。
第1搬運梭4係用以將藉由供給托盤2而搬送至區域S內之IC器件100進一步搬送至檢查用插座6附近,進而,將已利用檢查用插座6進行電性檢查之經檢查過之IC器件100搬送至回收托盤3附近者。
如圖1所示,第1搬運梭4包含基底構件(第1單元設置部)41、及裝卸自如地設置於基底構件41之2個托盤(第1保持單元)42、43。該等2個托盤42、43係於X方向上並排地設置。又,托盤42、43係呈板狀,且於其上表面(正側之面),分別以X方向為2行且Y方向為2列之矩陣狀形成有用以保持(載置)IC器件100之4個凹穴(凹部)421、431。藉此,可批次地搬送複數個(本實施形態最多為8個)IC器件100(第1對象物)。
托盤42、43中之位於供給托盤2側之托盤42係用以將收容於供給托盤2,其後,暫時先載置於第1加熱板12a或第2加熱板12b之IC器件100轉移且收容的托盤,且位於回收托盤3側之托盤43係用以收容完成檢查用插座6所進行之電性特性之檢查之IC器件100的托盤。即,托盤42係用以收容未檢查之IC器件100之托盤,托盤43係用以收容經檢查過之IC器件100之托盤。
此種第1搬運梭4其基底構件41受支持於朝向X方向延伸之軌道44,且可藉由以例如線性馬達為驅動源之未圖示之驅動機構而沿著軌道44在±X方向上往返移動。藉此,可於將IC器件100於保持托盤42、43之任一者之狀態下,於與基底構件41之移動方向相同之方向搬送。 而且,可獲得如下狀態:第1搬運梭4朝向-X方向側移動,托盤42相對於供給托盤2排列於+Y方向側,並且托盤43相對於檢查用插座6排列於+Y方向側(參照圖1、圖10~圖12、圖15、圖16);及第1搬運梭4朝向+X方向側移動,托盤43相對於回收托盤3排列於+Y方向側,並且托盤42相對於檢查用插座6排列於+Y方向側(參照圖13、圖14、圖17~圖19)。
又,如圖1所示,於基底構件41內置有溫度調整部(第1溫度調整部)45、及溫度檢測部(第1溫度檢測部)46。
溫度調整部45係構成為將基底構件41上之托盤42、43與保持於該托盤42、43之IC器件100一同加熱,從而調整IC器件100之溫度。作為此種溫度調整部45,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因通電而發熱之矽橡膠加熱器。藉由對該矽橡膠加熱器使用面積大於托盤42、43者,可均勻地加熱托盤42、43整體。其結果,IC器件100可不取決於托盤42、43上之位置而被確實加熱。又,可藉由與溫度調整部30a或溫度調整部30a'之相乘效果,而防止經加熱之IC器件100於到達檢查用插座6之前變冷。
溫度檢測部46係經時地檢測托盤42、43之溫度者,且與溫度檢測部30b同樣地,可使用熱敏電阻。
第2搬運梭5具有與上述第1搬運梭4相同之功能及構成。即,第2搬運梭5係用以將藉由供給托盤2而搬送至區域S內之IC器件100進一步搬送至檢查用插座6附近,進而,將已由檢查用插座6檢查之經檢查過之IC器件100搬送至回收托盤3附近者。
如圖1所示,第2搬運梭5包含基底構件(第2單元設置部)51、及裝卸自如地設置於基底構件51之2個托盤(第2保持單元)52、53。該等2個托盤52、53係於X方向上並排地設置。又,托盤52、53係呈板狀,且於其上表面(正側之面),分別以X方向為2行、Y方向為2列之矩陣狀 形成有用以保持(載置)IC器件100之4個凹穴(凹部)521、531。藉此,可批次地搬送複數個(本實施形態最多為8個)IC器件100。
托盤52、53中、位於供給托盤2側之托盤52係將收容於供給托盤2且其後暫時載置於第1加熱板12a或第2加熱板12b之IC器件100加以轉移且收容的托盤,且位於回收托盤3側之托盤43係用以收容完成在檢查用插座6所進行之電性特性之檢查之IC器件100的托盤。即,托盤52係用以收容未檢查之IC器件100之托盤,托盤53係用以收容經檢查過之IC器件100之托盤。
此種第2搬運梭5係基底構件51支持於朝向X方向延伸之軌道54,且可藉由以例如線性馬達為驅動源之未圖示之驅動機構而沿著軌道54在±X方向往返移動。藉此,可於將IC器件100於保持托盤52、53中之任一者之狀態下,向與基底構件51之移動方向相同之方向搬送。而且,可獲取如下狀態:第2搬運梭5朝向-X方向側移動,托盤52相對於供給托盤2排列於+Y方向側,並且托盤53相對於檢查用插座6排列於-Y方向側(參照圖10~圖12、圖16~圖18);及第2搬運梭5朝向+X方向側移動,托盤53相對於回收托盤3排列於+Y方向側,並且托盤52相對於檢查用插座6排列於-Y方向側(參照圖1、圖13~圖15、圖19)。
再者,第2搬運梭5係相對於上述第1搬運梭4於-Y方向上相隔地設置,且於第1搬運梭4與第2搬運梭5之間配置有檢查用插座6。
又,如圖1所示,於基底構件51內置有溫度調整部(第2溫度調整部)55、及溫度檢測部(第2溫度檢測部)56。
溫度調整部55係構成為將基底構件51上之托盤52、53與保持於該托盤52、53之IC器件100一同加熱,從而調整IC器件100之溫度。作為此種溫度調整部55,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因通電而發熱之矽橡膠加熱器。可藉由該矽橡膠加熱器使用面積大於托盤52、53者,而均勻地加熱托盤52、53整體。其結果,IC器件100可不取決於托盤 52、53上之位置地被確實加熱。又,可藉由與溫度調整部30a之相乘效果,而防止經加熱之IC器件100於到達檢查用插座6之前變冷。
溫度檢測部56係經時地檢測托盤52、53之溫度者,且與溫度檢測部30b同樣地,可使用熱敏電阻。
如圖1所示,檢查用插座6係裝卸自如地設置於位於處理器20之區域S(台座11)之大致中央部之插座設置部112,且用以於該設置狀態下檢查IC器件100之電性特性的插座。檢查用插座6係於俯視下形成正方形狀之板狀構件。
該檢查用插座6包含4個包括可逐個收納(可載置)4個IC器件100之凹部之檢查用個別插座(載置部)61。於本實施形態中,4個檢查用個別插座61形成為X方向為2行且Y方向為2列之矩陣狀。
再者,4個檢查用個別插座61之排列間距係與形成於各托盤42、43、52、53之4個凹穴之排列間距大致相等。藉此,可順利地進行托盤42、43、52、53與檢查用個別插座61之間之IC器件100之搬送。
又,於檢查用個別插座61之底部設置有複數個探針(未圖示)。若於檢查用個別插座61收納、配置有IC器件100,則各探針與該IC器件100所具有之外部端子接觸。藉此,成為經由探針將IC器件100與控制裝置10(下述檢查控制部101)電性連接之狀態,即可進行IC器件100之電性特性之檢查(試驗)之狀態。
供給機械手7係將收容於供給托盤2之IC器件100搬送至第1加熱板12a或第2加熱板12b、或將收容於第1加熱板12a或第2加熱板12b且經預加熱之IC器件100搬送至托盤42或52的機械手。
供給機械手7包含:支持架72,其支持於台座11;移動架73,其支持於支持架72,且可相對於支持架72在±Y方向上往返移動;手單元支持部74,其支持於移動架73,且可相對於移動架73在±X軸方向往返移動;及4個手單元75,其等支持於手單元支持部74。
於支持架72形成有在Y方向上延伸之軌道721,且移動架73沿著該軌道721在Y方向上往返移動。又,於移動架73形成有於X方向上延伸之未圖示之軌道,且手單元支持部74沿著該軌道在X方向上往返移動。再者,移動架73相對於支持架72之移動、手單元支持部74相對於移動架73之移動係藉由以例如線性馬達為驅動源之未圖示之驅動機構而進行。
4個手單元75係分別於X方向及Y方向上各排列2個之方式配置成矩陣狀。各手單元75包含保持IC器件100之保持部、及使該保持部於Z方向上升降之升降裝置。保持部例如包括吸附嘴,且可吸附保持IC器件100。又,升降裝置例如可設為利用以線性馬達為驅動源之驅動機構的裝置。
此種供給機械手7係以如下方式將IC器件100自供給托盤2暫時先經由第1加熱板12a或第2加熱板12b(具代表性為第1加熱板12a)向托盤42搬送。首先,使手單元75位於供給托盤2上。其次,使各手單元75之保持部下降,藉由保持部而保持收容於供給托盤2之IC器件100。繼而,使各保持部上升之後,使各手單元75移動至第1加熱板12a上。繼而,使各手單元75之保持部下降,將IC器件100配置於第1加熱板12a之凹穴121內。繼而,藉由解除各保持部之吸附狀態並且使各保持部上升而釋放IC器件100。藉此,自供給托盤2向第1加熱板12a之IC器件100之搬送結束。其後,於經過特定時間後,使手單元75位於第1加熱板12a上。繼之,使各手單元75之保持部下降,藉由保持部而保持收容於第1加熱板12a之IC器件100。繼而,使各保持部上升之後,使各手單元75移動至托盤42上。繼而,使各手單元75之保持部下降,將IC器件100配置於托盤42之凹穴421內。繼之,藉由解除各保持部之吸附狀態並且使各保持部上升,而釋放IC器件100。藉此,自第1加熱板12a向托盤42之IC器件100之搬送結束。再者,將IC器件100自供給托 盤2暫時先經由第1加熱板12a或第2加熱板12b向托盤52搬送之動作亦可以同樣之方式進行。
檢查用機械手9係對於檢查用插座6進行供給動作及去除動作之機械手。
供給動作係將收容於托盤42、52且未經電性檢查之IC器件100向檢查用插座6之空餘之檢查用個別插座61搬送供給的動作。
去除動作係將已結束電性檢查之IC器件100自檢查用插座6之檢查用個別插座61去除,且向托盤43或53搬送的動作。
又,檢查用機械手9係於自托盤42、52向檢查用插座6搬送IC器件100時,可進行IC器件100相對於檢查用插座6(檢查用個別插座61)之定位,進而,於將IC器件100配置於檢查用插座6進行電性特性之檢查時,可將IC器件100壓抵於檢查用插座6之探針,對IC器件100施加特定之檢查壓。
如圖1所示,檢查用機械手9包含:第1架911,其相對於台座11固定地設置;第2架912a及912b,其等受支持於第1架911,且可相對於第1架911朝Y方向往返移動;第1手單元支持部(第1單元設置部)913,其受支持於第2架912a,且可相對於第2架912a於Z方向上升降;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其受支持於第2架912b,且可相對於第2架912b於Z方向上升降;4個第1手單元92,其等受支持於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及4個第2手單元93,其等受支持於第2手單元支持部(第2單元設置部)914。
於第1架911上形成有在Y方向上延伸之軌道911a,且第2架912a、912b沿著該軌道911a相互獨立地在±Y方向上往返移動。又,於第2架上912a形成有在Z方向上延伸之軌道9121,且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沿著軌道9121在±Z方向上往返移動。又,於第2架912b上形成有在Z方向上延伸之軌道9122,且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沿著軌道9122在±Z 方向上往返移動。再者,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移動係藉由以例如線性馬達為驅動源之未圖示之驅動機構而進行。
4個第1手單元(第1保持單元)92係裝卸自如地設置於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之下側,且可於該安裝狀態下,自上方保持IC器件100,並可就此於第1搬運梭4之各托盤42、43與檢查用插座6之間在Y方向上進行搬送。
又,4個第1手單元92係分別於X方向及Y方向上各排列2個之方式配置成矩陣狀。4個第1手單元92之配設間距係與形成於托盤42、43之4個凹穴421、431及設置於檢查用插座6之4個檢查用個別插座61之配設間距大致相等。可藉由如此地將第1手單元92以對應於凹穴421、431及檢查用個別插座61之排列之方式配置,而更順利地進行托盤42、43與檢查用插座6之間之IC器件100之搬送。再者,有時將4個第1手單元92中之Y方向上鄰接之1組第1手單元92統一地稱為「頭94(頭1-1)」,將剩餘之1組第1手單元92統一地稱為「頭95(頭1-2)」(參照圖1)。
4個第2手單元93(第2保持單元)係裝卸自如地設置於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下側,且可於該安裝狀態下,自上方保持IC器件100,並可就此於第2搬運梭5之各托盤52、53與檢查用插座6之間在Y方向上進行搬送。
又,4個第2手單元93係分別於X方向及Y方向上各排列2個之方式配置成矩陣狀。4個第2手單元93之配設間距係與上述4個第1手單元92相同。可藉由如此地將第2手單元93以對應於凹穴521、531及檢查用個別插座61之排列之方式配置,而更順利地進行托盤52、53與檢查用插座6之間之IC器件100之搬送。再者,有時將4個第2手單元93中之Y方向上鄰接之1組第2手單元93統一地稱為「頭96(頭2-1)」,將剩餘之1組第2手單元93統一地稱為「頭97(頭2-2)」(參照圖1)。
第1手單元92及第2手單元93較佳為分別設為具有藉由吸附而保持IC器件100之吸附構件之構成。該吸附構件係形成筒狀,且其內腔部氣密地連接於內置於檢查用機械手9之噴射器。藉此,可藉由吸附構件而確實地吸附IC器件100,且可於該吸附狀態下直接藉由溫度調整部913a、913b、914a或914b而加熱IC器件100。
又,如圖1所示,於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內置有溫度調整部(第1溫度調整部)913a、913b及溫度檢測部(第1溫度檢測部)913c、913d。
溫度調整部913a係構成為將安裝於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之頭94(第1手單元92)與保持於該頭94之IC器件100一同加熱,從而調整IC器件100之溫度。另一方面,溫度調整部913b係構成為將安裝於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之頭95(第1手單元92)與保持於該頭95之IC器件100一同加熱,從而調整IC器件100之溫度。作為此種溫度調整部913a、913b,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因通電而發熱之線圈加熱器。線圈加熱器中存在相對小型者,藉此,較佳為搭載於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又,可於將IC器件100即將移載於檢查用插座6之前,維持對於該IC器件100之加熱狀態。
溫度檢測部913c係經時地檢測頭94之溫度者,溫度檢測部913d係經時地檢測頭95之溫度者,且與溫度檢測部30b同樣地,可使用熱敏電阻。
於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內置有溫度調整部(第2溫度調整部)914a、914b及溫度檢測部(第2溫度檢測部)914c、914d。
溫度調整部914a係構成為將安裝於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頭96(第2手單元93)與保持於該頭96之IC器件100一同加熱,從而調整IC器件100之溫度。另一方面,溫度調整部914b係構成為將安裝於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頭97(第2手單元93)與保持於該頭97之IC器件100一同加熱,從而調整IC器件100之溫度。作為此種溫度調整部914a、 914b,可與溫度調整部914a、914b同樣地使用線圈加熱器。
溫度檢測部914c係經時地檢測頭96之溫度者,溫度檢測部914d係經時地檢測頭97之溫度者,且與溫度檢測部30b同樣地可使用熱敏電阻。
回收機械手8係形成與供給機械手7相同之構成。即,回收機械手8包含:支持架82,其支持於台座11,且形成有軌道821;移動架83,其支持於支持架82,且可相對於支持架82在Y方向上往返移動;手單元支持部84,其支持於移動架83,且可相對於移動架83在X方向上往返移動;及複數個手單元85,其等支持於手單元支持部84。該等各部之構成因與供給機械手7對應之各部之構成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此種回收機械手8係以如下方式自托盤43向回收托盤3搬送IC器件100。首先,使手單元85位於托盤43上。其次,使各手單元85之保持部下降,藉由保持部而保持收容於托盤43之IC器件100。繼而,使各保持部上升之後,使各手單元85移動至回收托盤3上。繼而,使各手單元85之保持部下降,將IC器件100配置於回收托盤3之凹穴31內。繼而,藉由解除各保持部之吸附狀態並且使各保持部上升,而釋放IC器件100。藉此,自托盤43向回收托盤3之IC器件100之搬送結束。再者,自托盤53向回收托盤3之IC器件100之搬送亦可同樣地進行。
此處,存在於收容於托盤43(或托盤53)之經檢查過之IC器件100中存在無法發揮特定之電性特性之不良品的情況。因此,例如,亦可準備2個回收托盤3,將其中一個用作用以收容滿足特定之電性特性之良品之托盤,將另一個用作用以回收上述不良品之托盤。又,於使用1個回收托盤3之情形時,亦可利用特定之凹穴31作為用以收容上述不良品之凹穴。藉此,可將良品與不良品明確地分別。
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800係配置於成為檢查裝置1(處理器20)之 前面側之-Y方向側。如圖3、圖4所示,顯示裝置800包含液晶監視器(圖像顯示部)801、及揚聲器(發音部)802。
液晶監視器801例如可藉由圖像而顯示電性檢查之結果等。該液晶監視器具有觸控面板功能,且亦可用作進行對檢查裝置1之動作之設定之操作部。
揚聲器802可發出報警等聲音。
如圖5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信號燈900包含發出紅色光之LED(發光部)901、發出黃色光之LED(發光部)902、及發出藍色光之LED(發光部)903。信號燈900係根據檢查裝置1之作動狀態,適當選擇LED901~903進行作動。
再者,於檢查裝置1中,液晶監視器801、揚聲器802、信號燈900作為下述報告溫度異常之報告部發揮功能。
如圖2所示,控制裝置10包含驅動控制部102、檢查控制部101、及記憶部103。
驅動控制部102係例如控制供給托盤2、回收托盤3、第1搬運梭4及第2搬運梭5之移動、或供給機械手7、回收機械手8、檢查用機械手9等之機械驅動。
一檢查控制部101係基於記憶於記憶部103內之程式,進行配置於檢查用插座6之IC器件100之電性特性之檢查。
再者,於檢查裝置1中,內置於該檢查裝置1之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發揮作為檢查控制部101或驅動控制部102之功能。
記憶部103具有記憶(記錄)程式或資料等之可由上述CPU讀取之記憶媒體(記錄媒體)。該記憶媒體例如包括如HD(Hard Disk,硬碟)、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碟唯讀記憶體)等之磁性、光學性記錄媒體、或半導體記憶體。
其次,一面參照圖10~圖19,一面對檢查裝置1之作動狀態之一例進行說明。再者,此處之電性檢查成為將IC器件100加熱,即於高溫環境下進行檢查之情況。因此,第1加熱板12a中之溫度調整部30a、第2加熱板12b中之溫度調整部30a'、第1搬運梭4中之溫度調整部45、第2搬運梭5中之溫度調整部55、檢查用機械手9中之溫度調整部913a、913b、914a、914b分別已經作動、即已被通電,成為可加熱之狀態。
首先,如圖10所示,設為將於各凹穴21收容有IC器件100之供給托盤2搬送至區域S內,並且使第1搬運梭4、第2搬運梭5朝向-X方向側移動,托盤42、52分別相對於供給托盤2排列於+Y方向側之狀態。
其次,如圖11所示,藉由供給機械手7而將收容於供給托盤2之IC器件100轉移至第1加熱板12a,將IC器件100收容於第1加熱板12a之各凹穴121。藉此,將各IC器件100分別預加熱。
繼而,如圖12所示,藉由供給機械手7而將收容於第1加熱板12a之IC器件100轉移至托盤42、52,將IC器件100收容於托盤42、52之各凹穴421、521。此處,亦將各IC器件100分別加熱,因此,將自第1加熱板12a對各IC器件100之加熱狀態維持不變。
繼而,如圖13所示,設為與第1搬運梭4、第2搬運梭5一同朝向+X方向側移動,托盤42相對於檢查用插座6排列於+Y方向側,且托盤52相對於檢查用插座6排列於-Y方向側之狀態。
繼之,使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朝向+Y方向側移動,從而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位於托盤42之正上方。其後,藉由各第1手單元92而保持收容於托盤42之IC器件100,如圖14所示,設為使該IC器件100位於檢查用插座6之正上方之狀態。
與此種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之移動並行地亦進行如下作業。首先,如圖15所示,使第1搬運梭4朝向-X方向側移動,設為托盤43相對 於檢查用插座6排列於+Y方向上之狀態,並且設為托盤42相對於供給托盤2排列於+Y方向上之狀態。其次,藉由供給機械手7而將收容於第1加熱板12a之IC器件100轉移至托盤42,將IC器件100收容於托盤42之各凹穴421。
繼而,使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下降,將由各第1手單元92保持之IC器件100配置於檢查用插座6之各檢查用個別插座61內。即,進行供給動作。此時,各第1手單元92以特定之檢查壓(壓力)將IC器件100抵壓於檢查用個別插座61。藉此,成為使IC器件100之外部端子與設置於檢查用個別插座61之探針電性連接之狀態,且於該狀態下,藉由控制裝置10之檢查控制部101而對各檢查用個別插座61內之IC器件100實施電性特性之檢查。
繼而,當電性檢查結束時,使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上升,將由各第1手單元92保持之IC器件100自檢查用個別插座61取出。即,進行去除動作。
與進行此種作業(對IC器件100之電性檢查)並行地,支持於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各第2手單元93保持收容於托盤52之IC器件100,將IC器件100自托盤52取出。
繼而,如圖16所示,使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朝向+Y方向側移動,設為使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位於第1搬運梭4之托盤43之正上方,並且使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位於檢查用插座6之正上方(檢查用原點位置)之狀態。
與此種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移動並行地亦進行如下作業。首先,使第2搬運梭5朝向-X方向側移動,設為托盤53相對於檢查用插座6排列於-Y方向上之狀態,並且設為托盤52相對於供給托盤2排列於+Y方向上之狀態。其次,藉由供給機械手7而將收容於第1加熱板12a之IC器件100轉移至托盤52,將IC器件100收容 於托盤52之各凹穴521。
繼而,如圖17所示,使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下降,將由各第2手單元93保持之IC器件100配置於檢查用插座6之各檢查用個別插座61內。即,進行供給動作。繼而,藉由檢查控制部101而對各檢查用個別插座61內之IC器件100實施電性特性之檢查。
繼而,當電性檢查結束後,使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上升,將由第2手單元93保持之IC器件100自檢查用個別插座61取出。即,進行去除動作。
與進行此種作業並行地進行如下作業。首先,將各第1手單元92所保持之經檢查過之IC器件100收容於托盤43之各凹穴431。其次,使第1搬運梭4朝向+X方向側移動,設為托盤42相對於檢查用插座6排列於+Y方向,並且托盤43相對於回收托盤3排列於+Y方向之狀態。繼之,藉由回收機械手8而將收容於托盤43之經檢查過之IC器件100轉移至回收托盤3。
其次,如圖18所示,與上述同樣地藉由第2手單元93而將電性檢查已結束之IC器件100轉移至托盤53。其後,藉由第1手單元92而將收容於托盤43之IC器件100轉移至檢查用插座6內,進行電性檢查。
繼而,如圖19所示,與上述同樣地,將托盤53上之IC器件100回收至回收托盤3,進而,其後將電性檢查已結束之檢查用插座6內之剩餘之IC器件100亦回收至回收托盤3。
此後,可重複圖10~圖19所示之動作。再者,於該重複之途中,當將收容於供給托盤2之所有IC器件100轉移後,供給托盤2移動至區域S外。繼而,於對供給托盤2供給新的IC器件100,或與已收容有IC器件100之另一供給托盤2進行更換後,供給托盤2再次移動至區域S內。同樣地,於重複之途中,當IC器件100收容於回收托盤3之所有凹穴31時,回收托盤3移動至區域S外。繼而,於將收容於回收托盤 3之IC器件100卸除,或將回收托盤3與另一空餘之回收托盤3更換後,回收托盤3再次移動至區域S內。
根據如上方法,可一面高效率地進行加熱一面對IC器件100進行電性檢查。具體而言,檢查用機械手9包含第1手單元92及第2手單元93,且例如於藉由檢查用插座6而對第1手單元92(第2手單元93亦情況相同)所保持之IC器件100進行電性檢查之狀態下,與此並行地,第2手單元93將已結束電性檢查之IC器件100收容於托盤53,並且保持下一個成為檢查對象之IC器件100而待機。可藉由如此地使用2個手單元分別進行不同之作業,而削減無用之時間,從而可有效率地進行IC器件100之電性檢查。
然而,例如,即便第1加熱板12a中之溫度調整部30a(第1溫度調整部)正確地進行作動,於第1加熱板12a中之溫度檢測部30b(第1溫度檢測部)為不良品之情形時,第1加熱板12a之加熱溫度亦被檢測出與實際之溫度不同。與此同樣地,即便第2加熱板12b中之溫度調整部30a'(第2溫度調整部)正確地進行作動,於第2加熱板12b中之溫度檢測部30b'(第2溫度檢測部)為不良品之情形時,第2加熱板12b之加熱溫度亦被檢測出與實際之溫度不同。
又,即便第1搬運梭4中之溫度調整部(第1溫度調整部)45正確地進行作動,於第1搬運梭4中之溫度檢測部(第1溫度檢測部)46為不良品之情形時,第1搬運梭4之加熱溫度亦亦被檢測出與實際之溫度不同。又,即便第2搬運梭5中之溫度調整部(第2溫度調整部)55正確地進行作動,於第2搬運梭5中之溫度檢測部(第2溫度檢測部)56為不良品之情形時,第2搬運梭5之加熱溫度亦被檢測出與實際之溫度不同。
又,即便檢查用機械手9(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之頭94中之溫度調整部(第1溫度調整部)913a正確地進行作動,於頭94中之溫度檢測部(第1溫度檢測部)913c為不良品之情形時,頭94之加熱溫度亦被檢 測出與實際之溫度不同。又,即便檢查用機械手9(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之頭95中之溫度調整部(第2溫度調整部)913b正確地進行作動,於頭95中之溫度檢測部(第2溫度檢測部)913d為不良品之情形時,頭95之加熱溫度亦被檢測出與實際之溫度不同。
又,即便檢查用機械手9(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頭96中之溫度調整部(第1溫度調整部)914a正確地進行作動,於頭96中之溫度檢測部(第1溫度檢測部)914c為不良品之情形時,頭96之加熱溫度亦被檢測出與實際之溫度不同。又,即便檢查用機械手9(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頭97中之溫度調整部(第2溫度調整部)914b正確地進行作動,於頭97中之溫度檢測部(第2溫度檢測部)914d為不良品之情形時,頭97之加熱溫度亦被檢測出與實際之溫度不同。
於檢查裝置1中,將可防止產生此種故障之控制程式(參照圖6~圖9)預先記憶於記憶部103,且於對IC器件100進行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上述各溫度檢測部為適當作動者。以下,對此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於檢查裝置1中內置有CPU,且該CPU發揮作為檢查控制部101或驅動控制部102之功能。而且,該CPU亦可發揮作為運算部104、判斷部105之功能。
第1加熱板12a與第2加熱板12b係對IC器件100實施相同之動作、即於靜止狀態下對IC器件100實施加熱。因此,可認為(可視作)若第1加熱板12a中之溫度檢測部30b與第2加熱板12b中之溫度檢測部30b'正常地進行作動,則第1加熱板12a之溫度THot Plate1與第2加熱板12b之溫度THot Plate2將以相互大致相同之溫度被檢測。
與此同樣地,第1搬運梭4與第2搬運梭5亦對IC器件100實施相同之動作、即一面在X方向上進行搬送一面實施加熱。因此,可認為若第1搬運梭4中之溫度檢測部46與第2搬運梭5中之溫度檢測部56正常地 進行作動,則第1搬運梭4之溫度TShuttle1與第2搬運梭5之溫度TShuttle2將以相互大致相同之溫度被檢測。
又,檢查用機械手9(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之頭94與頭95亦對IC器件100實施相同之動作,即一面在Y方向上進行搬送一面實施加熱。因此,可認為若頭94中之溫度檢測部913c與頭95中之溫度檢測部913d正常地進行作動,則頭94之溫度THead1-1與頭95之溫度THead1-2將以相互大致相同之溫度被檢測。
又,檢查用機械手9(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頭96與頭97亦對IC器件100實施相同之動作,即一面在Y方向上進行搬送一面實施加熱。因此,可認為若頭96中之溫度檢測部914c與頭97中之溫度檢測部914d正常地進行作動,則頭96之溫度THead2-1與頭97之溫度THead2-2將以相互大致相同之溫度被檢測。
第1加熱板12a之溫度檢測部30b係已檢測第1加熱板12a之溫度THot Plate1,且例如圖3所示,溫度THot Plate1為25.0℃。於與此相同之時序,第2加熱板12b之溫度檢測部30b'已檢測第2加熱板12b之溫度THot Plate2,且例如圖3所示,溫度THot Plate2為35.0℃。溫度THot Plate1及THot Plate2係暫時記憶於記憶部103。
於該情形時,首先,如圖6之流程圖所示,第1加熱板12a之溫度調整部30a之作動停止(步驟S301),且第2加熱板12b之溫度調整部30a'之作動亦停止(步驟S302)。繼而,自該狀態取得溫度THot Plate1(步驟S303),並且取得溫度THot Plate2(步驟S304)。
繼而,藉由運算部104而算出溫度THot Plate1與溫度THot Plate2之差的絕對值| THot Plate1-THot Plate2 |(步驟S305)。繼而,判斷絕對值| THot Plate1-THot Plate2 |是否為閾值αHot Plate以上(步驟S306)。所謂該「閾值αHot Plate」係可將溫度檢測部30b及30b'中之至少一溫度檢測部之檢測視作異常(溫度異常)之值。
於步驟S306中,存在判斷出絕對值| THot Plate1-THot Plate2 |並非為閾值αHot Plate以上之情況。於該情形時,第1加熱板12a中之溫度調整部30a開始作動(步驟S307),並且第2加熱板12b中之溫度調整部30a'開始作動(步驟S308)。藉此,第1加熱板12a及第2加熱板12b分別被加熱。
另一方面,此處,可判斷溫度THot Plate1與溫度THot Plate2互不相同,該等溫度之間存在差異,即絕對值| THot Plate1-THot Plate2 |為閾值αHot Plate以上。於該情形時,預測溫度檢測部30b、30b'中之任一者為不良品、配線存在異常等故障。因此,報告「絕對值| THot Plate1-THot Plate2 |為閾值αHot Plate以上」之結果、即「溫度檢測部30b及30b'中之至少一溫度檢測部之檢測異常」之結果(步驟S309)。於該報告中,存在如圖4所示之顯示裝置800之液晶監視器801及揚聲器802之報告、及如圖5所示之信號燈900之報告。藉此,檢查裝置1之操作者(操作員)可利用視覺或聽覺確認報告狀態。而且,可實施將當前搭載於檢查裝置1之溫度檢測部30b及30b'中之作為不良品之溫度檢測部更換為新的溫度檢測部等處理。於檢查裝置1中,液晶監視器801、揚聲器802及信號燈900係作為報告異常之報告部發揮功能。
於如此地利用第1加熱板12a對IC器件100進行加熱、及利用第2加熱板12b對IC器件100進行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溫度檢測部30b及30b'分別為適當地進行作動者。
第1搬運梭4之溫度檢測部46係已檢測第1搬運梭4之溫度TShuttle1,且例如圖3所示,溫度TShuttle1為25.0℃。於與此相同之時序,第2搬運梭5之溫度檢測部56已檢測第2搬運梭5之溫度TShuttle2,且例如圖3所示,溫度TShuttle2亦為25.0℃。溫度TShuttle1及TShuttle2係暫時記憶於記憶部103。
於該情形時,首先,如圖7之流程圖所示,第1搬運梭4之溫度調 整部45之作動停止(步驟S311),且第2搬運梭5之溫度調整部55之作動亦停止(步驟S312)。繼而,自該狀態取得溫度TShuttle1(步驟S313),並且取得溫度TShuttle2(步驟S314)。
繼而,藉由運算部104而算出溫度TShuttle1與溫度TShuttle2之差的絕對值| TShuttle1-TShuttle2 |(步驟S315)。繼而,判斷絕對值| TShuttle1-TShuttle2 |是否為閾值αShuttle以上(步驟S316)。所謂該「閾值αShuttle」係可將溫度檢測部46及56中之至少一溫度檢測部之檢測視作異常(溫度異常)之值。
此處,溫度TShuttle1與溫度TShuttle2為相同值,絕對值| TShuttle1-TShuttle2 |為零,故可判斷該絕對值| TShuttle1-TShuttle2 |非為閾值αShuttle以上,亦即可判斷溫度檢測部46及56之檢測非異常。於該情形時,第1搬運梭4中之溫度調整部45開始作動(步驟S317),並且第2搬運梭5中之溫度調整部55開始作動(步驟S318)。藉此,第1搬運梭4及第2搬運梭5分別被加熱。
另一方面,於判斷絕對值| TShuttle1-TShuttle2 |為閾值αShuttle以上之情形時,報告該結果、即「溫度檢測部46及56中之至少一溫度檢測部之檢測異常」之結果(步驟S319)。
於如此地利用第1搬運梭4對IC器件100進行加熱、及利用第2搬運梭5對IC器件100進行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第1搬運梭4中之溫度檢測部46及第2搬運梭5中之溫度檢測部56分別為適當地進行作動者。
檢查用機械手9(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之頭94之溫度檢測部913c係已檢測頭94之溫度THead1-1,且例如圖3所示,溫度THead1-1為25.0℃。於與此相同之時序,檢查用機械手9(第1手單元支持部913)之頭95之溫度檢測部913d已檢測頭95之溫度THead1-2,且例如圖3所示,溫度THead1-2亦為25.0℃。溫度THead1-1及THead1-2係暫時記憶於記憶部 103。
於該情形時,首先,如圖8之流程圖所示,頭94之溫度調整部913a之作動停止(步驟S321),且頭95之溫度調整部913b之作動亦停止(步驟S322)。繼而,自該狀態取得溫度THead1-1(步驟S323),並且取得溫度THead1-2(步驟S324)。
繼而,藉由運算部104而算出溫度THead1-1與溫度THead1-2之差的絕對值| THead1-1-THead1-2 |(步驟S325)。繼而,判斷絕對值| THead1-1-THead1-2 |是否為閾值αHead1以上(步驟S326)。所謂該「閾值αHead1」係可將溫度檢測部913c及913d中之至少一溫度檢測部之檢測視作異常(溫度異常)之值。
此處,溫度THead1-1與溫度THead1-2為相同之值,絕對值| THead1-1-THead1-2 |為零,故可判斷該絕對值| THead1-1-THead1-2 |非為閾值αHead1以上,亦即可判斷溫度檢測部913c及913d之檢測非異常。於該情形時,頭94中之溫度調整部913a開始作動(步驟S327),並且頭95中之溫度調整部913b開始作動(步驟S328)。藉此,頭94及95分別被加熱。
另一方面,於判斷絕對值| THead1-1-THead1-2 |為閾值αHead1以上之情形時,報告該結果、即「溫度檢測部913c及913d中之至少一溫度檢測部之檢測異常」之結果(步驟S329)。
於如此地利用頭94對IC器件100進行加熱、及利用頭95對IC器件100進行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頭94中之溫度檢測部913c及頭95之溫度檢測部913d分別為適當地進行作動者。
檢查用機械手9(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頭96之溫度檢測部914c係已檢測頭96之溫度THead2-1,且例如圖3所示,溫度THead2-1為25.0℃。於與此相同之時序,檢查用機械手9(第2手單元支持部914)之頭97之溫度檢測部914d已檢測頭97之溫度THead2-2,且例如圖3所示, 溫度THead2-2亦為25.0℃。溫度THead2-1及THead2-2係暫時記憶於記憶部103。
於該情形時,首先,如圖9之流程圖所示,頭96之溫度調整部914a之作動停止(步驟S331),且頭97之溫度調整部914b之作動亦停止(步驟S332)。繼而,自該狀態取得溫度THead2-1(步驟S333),並且取得溫度THead2-2(步驟S334)。
繼而,藉由運算部104而算出溫度THead2-1與溫度THead2-2之差的絕對值| THead2-1-THead2-2 |(步驟S335)。繼而,判斷絕對值| THead2-1-THead2-2 |是否為閾值αHead2以上(步驟S336)。所謂該「閾值αHead2」係可將溫度檢測部914c及914d中之至少一溫度檢測部之檢測視作異常(溫度異常)之值。
此處,溫度THead2-1與溫度THead2-2為相同之值,絕對值| THead2-1-THead2-2 |為零,故可判斷該絕對值| THead2-1-THead2-2 |並非為閾值αHead2以上,即可判斷溫度檢測部914c及914d之檢測並非異常。於該情形時,頭96中之溫度調整部914a開始作動(步驟S337),並且頭97中之溫度調整部914b開始作動(步驟S338)。藉此,頭96及97分別被加熱。
另一方面,於判斷絕對值| THead2-1-THead2-2 |為閾值αHead2以上之情形時,報告該結果、即「溫度檢測部914c及914d中之至少一溫度檢測部之檢測異常」之結果(步驟S339)。
於如此地利用頭96對IC器件100進行加熱、及利用頭97對IC器件100進行加熱時,可於該加熱之前,確認頭96中之溫度檢測部914c及頭97中之溫度檢測部914d分別為適當地進行作動者。
以上,就圖示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之處理器及檢查裝置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構成處理器及檢查裝置之各部可與可發揮相同之功能之任意構成進行置換。又,亦可附加任意構成物。
又,第1溫度調整部及第2溫度調整部係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以進行加熱之方式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進行冷卻之方式構成。
進而,對於控制部於第1溫度調整部及第2溫度調整部進行作動以前,判斷由第1溫度檢測部檢測之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與由第2檢測部檢測之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之差的絕對值是否為閾值以上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設為如下構成:於第1溫度調整部及第2溫度調整部開始作動之後,亦計測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與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之差,繼續判斷該差之絕對值是否為閾值。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報告部成為包含液晶監視器、揚聲器、信號燈之全部者,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可設為省略圖像顯示部、發音部、發光部中之1個或2個者。

Claims (13)

  1. 一種處理器,其特徵在於包括:第1單元設置部,其供設置保持搬送對象物之第1保持單元;第2單元設置部,其供設置保持搬送對象物且實施與對於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動作相同之動作的第2保持單元;第1溫度調整部,其將上述第1保持單元加熱或冷卻,而調整保持於該第1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溫度;第2溫度調整部,其將上述第2保持單元加熱或冷卻,而調整保持於該第2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溫度;第1溫度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第2溫度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控制部,其於上述第1溫度調整部及上述第2溫度調整部進行作動以前,判斷由上述第1溫度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與由上述第2溫度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之差的絕對值是否為閾值以上;及報告部,其於上述絕對值為上述閾值以上之情形時,報告該結果。
  2. 如請求項1之處理器,其包括:第1單元設置部,其供設置上述第1保持單元;及第2單元設置部,其供設置上述第2保持單元。
  3. 如請求項1或2之處理器,其中上述第1溫度調整部係內置於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且具有因通電而發熱之加熱器,上述第2溫度調整部係內置於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且具有因通電而發熱之加熱器。
  4. 如請求項1或2之處理器,其中上述第1溫度檢測部係內置於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之熱敏電阻,上述第2溫度檢測部係內置於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之熱敏電阻。
  5. 如請求項1或2之處理器,其中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係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狀態下維持暫時靜止之狀態,且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係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狀態下維持暫時靜止之狀態。
  6. 如請求項1或2之處理器,其中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係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狀態下進行搬送,且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係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狀態下進行搬送。
  7. 如請求項6之處理器,其包括搬送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且於俯瞰時相互正交之2個軌道,且於上述2個軌道之延伸方向定為X、Y方向時,上述第1單元設置部係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狀態下,在上述X方向或上述Y方向上進行搬送,且上述第2單元設置部係於將搬送對象物保持於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狀態下進行搬送。
  8. 如請求項1或2之處理器,其中上述控制部判斷上述絕對值是否為上述閾值以上時之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與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係以相同之時序檢測出之值。
  9. 如請求項1或2中任一項之處理器,其中於上述控制部判斷出上述絕對值非為閾值以上之情形時,上述第1溫度調整部及上述第2溫度調整部進行作動。
  10. 如請求項1或2中任一項之處理器,其中上述報告部包含藉由顯示圖像而報告上述結果之圖像顯示部、藉由發出聲音而報告上 述結果之發音部、藉由發光而報告上述結果之發光部中之至少一者。
  11. 一種處理器,其特徵在於包括:第1溫度調整部,其將保持搬送對象物之第1保持單元加熱或冷卻,而調整保持於該第1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溫度;第2溫度調整部,其將保持搬送對象物且實施與對於保持於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動作相同之動作的第2保持單元加熱或冷卻,而調整保持於該第2保持單元之搬送對象物之溫度;第1溫度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第2溫度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控制部,其於上述第1溫度調整部及上述第2溫度調整部進行作動以前,判斷由上述第1溫度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第1保持單元之溫度、與由上述第2溫度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第2保持單元之溫度之差的絕對值是否為閾值以上;及報告部,其於上述絕對值為上述閾值以上之情形時,報告該結果。
  12. 一種檢查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處理器;第1保持單元,其保持檢查對象物;及第2保持單元,其保持檢查對象物。
  13. 如請求項12之檢查裝置,其中上述第1保持單元為吸附檢查對象物之吸附構件,或為形成有載置檢查對象物之凹部之呈現板狀的構件,上述第2保持單元為吸附檢查對象物之吸附構件,或為形成有載置檢查對象物之凹部之呈板狀的構件。
TW103109802A 2013-05-17 2014-03-14 Processor and inspection device TWI621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4802A JP2014224785A (ja) 2013-05-17 2013-05-17 ハンドラーおよび検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5148A TW201445148A (zh) 2014-12-01
TWI621858B true TWI621858B (zh) 2018-04-21

Family

ID=5212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9802A TWI621858B (zh) 2013-05-17 2014-03-14 Processor and inspec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224785A (zh)
TW (1) TWI6218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24511A (ja) * 2014-07-16 2016-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搬送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検査装置
TWI657252B (zh) * 2015-02-13 2019-04-2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零件搬送裝置及電子零件檢查裝置
JP2016148610A (ja) * 2015-02-13 2016-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搬送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検査装置
DE102015009603B4 (de) * 2015-07-24 2019-05-09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Vorrichtung zum messen eines elektrischen stromes durch eine stromschiene
CN106483399A (zh) * 2015-08-31 2017-03-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以及电子部件检查装置
WO2017056461A1 (ja) * 2015-09-30 2017-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搬送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検査装置
KR101990306B1 (ko) * 2017-08-18 2019-06-18 (주)센트롤 삼차원 프린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5203B1 (en) * 1998-12-08 2002-09-03 Advantest Corporation Electric device testing apparatus
US6741090B2 (en) * 2000-11-10 2004-05-25 Advantest Corporation Hold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part test,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part test
US20050151553A1 (en) * 2004-01-14 2005-07-14 Samer Kabbani Active thermal control system with miniature liquid-coole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esting
TW200821599A (en) * 2006-10-04 2008-05-16 Advantest Corp Electronic component testing apparatus
US8274300B2 (en) * 2008-01-18 2012-09-25 Kes Systems & Service (1993) Pte Ltd. Thermal control unit for semiconductor testing
TWI393901B (zh) * 2006-11-08 2013-04-21 Hirata Spinning 工件搬運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5203B1 (en) * 1998-12-08 2002-09-03 Advantest Corporation Electric device testing apparatus
US6741090B2 (en) * 2000-11-10 2004-05-25 Advantest Corporation Hold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part test,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part test
US20050151553A1 (en) * 2004-01-14 2005-07-14 Samer Kabbani Active thermal control system with miniature liquid-coole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esting
TW200821599A (en) * 2006-10-04 2008-05-16 Advantest Corp Electronic component testing apparatus
TWI393901B (zh) * 2006-11-08 2013-04-21 Hirata Spinning 工件搬運裝置
US8274300B2 (en) * 2008-01-18 2012-09-25 Kes Systems & Service (1993) Pte Ltd. Thermal control unit for semiconductor tes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24785A (ja) 2014-12-04
TW201445148A (zh) 2014-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1858B (zh) Processor and inspection device
TWI554766B (zh) 處理器及檢查裝置
KR100827465B1 (ko) 기판 검사 장치 및 기판 검사 방법
JP5087634B2 (ja) コンタクトアームの接触部の異常を検出する異常検出装置
JP3194991U (ja) 改良した自動プローブ構成ステーション及びその運用方法
TW201810131A (zh) 電子零件搬送裝置及電子零件檢查裝置
TWI710513B (zh) 電子零件檢查裝置及其檢查方法
US7348768B2 (en) Tray transfer unit and automatic test handler having the same
JP2014190708A (ja) 電子部品押圧装置、電子部品の温度制御方法、ハンドラーおよび検査装置
TWI448888B (zh) 用於電源供應單元之測試裝置
CN112758677A (zh) 一种自动治具盖板弹力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JP5375528B2 (ja) 電子部品検査装置
KR101150865B1 (ko) 엘이디 검사장치
TWI641847B (zh) Processor and inspection device
TWI669517B (zh) IC test system
TW202338937A (zh) 異常檢測裝置
TW201913863A (zh) 電子零件搬送裝置及電子零件檢查裝置
KR20180091510A (ko) 디스플레이 셀의 검사 장치
JP2010175288A (ja) 電子デバイス検査装置及び電子デバイスを保持する治具
KR20130022126A (ko) 프로브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검사 장치
TWI625294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 convey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inspection device
KR20200115344A (ko) 검사 장치
CN217437048U (zh) 夹持机构及机械手
CN219496568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4732580U (zh) 一种自动治具盖板弹力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