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0561B - 可按摩小腿的下肢按摩機 - Google Patents

可按摩小腿的下肢按摩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0561B
TWI620561B TW105129205A TW105129205A TWI620561B TW I620561 B TWI620561 B TW I620561B TW 105129205 A TW105129205 A TW 105129205A TW 105129205 A TW105129205 A TW 105129205A TW I620561 B TWI620561 B TW I6205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massaging
rotation
motor
torsio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9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8246A (zh
Inventor
kun-quan Cai
shou-long Y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5129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0561B/zh
Priority to CN201710786893.0A priority patent/CN107789171A/zh
Priority to JP2017170208A priority patent/JP2018038820A/ja
Publication of TW201808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8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0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05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H7/007Knea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4Special force transmission means, i.e. between the driving means and the interface with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4Feet or leg, e.g. pedal
    • A61H2201/1642Holding mean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58Sensors or detectors
    • A61H2201/5092Optical sens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0Leg
    • A61H2205/106Leg for the lower le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下肢按摩機,包含有一架體,其上設有左右併列的二按摩單元,分別用以對使用者的左側下肢及右側下肢進行按摩,各按摩單元包含一扭擺按摩件及一橫移按摩件,前述扭擺按摩件具有至少一第一按摩部,前述橫移按摩件具有至少一第二按摩部,前述第一按摩部與前述第二按摩部左右相向,其間形成一容納空間,用以容納前述使用者下肢的受按摩部位,例如小腿(局部)或足部;一馬達可同時驅動前述二按摩單元,使各按摩單元的前述扭擺按摩件週期性扭擺、前述橫移按摩件沿左右方向往復位移,藉以反覆推揉對應的前述受按摩部位的左、右二側。

Description

可按摩小腿的下肢按摩機
本發明與電動按摩裝置有關,更詳而言之,是關於一種下肢按摩機。
在現今的電動按摩裝置中,可對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按摩機最常使用的按摩手段,是在對應於受按摩部位(例如小腿或足部)的左、右二側設置可膨脹、扁縮的氣囊,透過電動幫浦的充氣、洩氣控制,使該等氣囊由相對二側對受按摩部位進行間歇擠壓,藉以消除或舒緩肌肉的緊繃。此種按摩手段應用於小腿時,通常會沿著小腿的長度方向設置二或三組氣囊,使能同時或輪流對小腿的不同高度部位進行前述擠壓動作。
另一種常見的下肢按摩手段則是利用電動馬達驅動機械結構產生反覆揉捏的動作,例如日本特許第3377195號專利所揭示的下肢按摩裝置即屬之,其主要是在一架體上樞設一可被馬達驅轉的轉軸,沿著轉軸設置分別用以按摩使用者左側下肢及右側下肢的二按摩單元,各按摩單元包含有內、外二帶動件及內、外二按摩件,各帶動件固定在前述轉軸上,可隨轉軸旋轉,各按摩件局部環套在對應的帶動件的傾斜圓周上,另一局部相對於前述架體可沿左右方向位移但不能繞前述轉軸的軸向旋轉;如此,當轉軸被驅轉時,各按摩單元的內、外二按摩件即會產生週期性的扭擺動作,反覆揉捏介於其間的使用者下肢的受按摩部位(例如小腿或足部)。上開日本前案中的實施例是以一對沿著小腿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板狀按摩件按摩使用者的小腿整體;在台灣公告第M464170號專利所揭示的小腿按摩裝置中,按摩件的按摩面積較小,但是承載按摩單元的架體可受驅控而沿著小腿的長度方向昇降位移,使得按摩單元能對小腿的任意高度進行揉捏按摩,並可藉由昇降及按摩同時進行而產生往上推揉或往下推揉的動作,其中,昇降動作及按摩動作各自利用一組馬達及傳動機構進行驅動。
在如上所述的先前技術中,使用者下肢受按摩部位的左、右二側的按摩動作都是相同且一致的,亦即按摩動作左右對稱、同步,所以使用感受較為單調。此外,基於前揭揉捏按摩的按摩件扭擺方式,當左、右二按摩件的同一端相互靠合至距離最近的位置時,可能會對使用者下肢的受按摩部位過度施壓,累積之後造成疼痛或不適。
日本特許第5460401號專利揭露一種非對稱性的下肢按摩方式,其中,位在受按摩部位外側(例如右腳的右側)的按摩件會被馬達驅動而產生扭擺動作,但是位在受按摩部位內側(例如右腳的左側)的按摩件則是固定不動,亦即,進行按摩時,使用者下肢的受按摩部位的內側僅是被內側按摩件阻擋定位,只有外側會受到外側按摩件推揉按摩。此般設計雖可簡化結構、降低成本,但是使用感受及按摩效果卻也跟著降低。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下肢按摩機,其能對使用者小腿的受按摩部位進行有別於先前技術的按摩動作、提供獨特的使用感受,而且前述按摩動作既沒有偏廢受按摩部位的任何一側邊,也較不容易對受按摩部位過度施壓而造成疼痛或不適;此外,前述按摩動作使用單一驅動源即可達成。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下肢按摩機包含有:一架體;一轉軸,可原地旋轉地樞設在前述架體上,其軸向對應於左右方向;一馬達,與前述轉軸動力連接,當前述馬達的馬達軸以一正旋向旋轉時會驅動前述轉軸以一第一旋向旋轉;二按摩單元,沿左右方向併列設置,分別用以對一使用者的左側下肢及右側下肢的小腿進行按摩;各前述按摩單元包含一帶動件及一扭擺按摩件,其中:前述帶動件,設在前述轉軸上,至少在前述轉軸以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會隨前述轉軸旋轉;前述帶動件具有一第一圓周部,前述第一圓周部的中心軸相對於前述轉軸的中心軸傾斜預定角度;前述扭擺按摩件,具有一第二圓周部、一牽制部及至少一第一按摩部;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第二圓周部與前述帶動件的第一圓周部同軸環套並可相對旋轉;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牽制部相對於前述架體可沿左右方向位移但不能繞前述轉軸的軸向旋轉;當前述帶動件隨前述轉軸旋轉時會帶動前述扭擺按摩件,使前述第一按摩部週期性扭擺,而且前述牽制部沿左 右方向往復位移;其特徵在於:各前述按摩單元還包含一橫移按摩件,前述橫移按摩件具有至少一第二按摩部,前述第二按摩部與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第一按摩部左右相向,其間形成一容納空間,用以容納前述使用者小腿的受按摩部位;前述橫移按摩件相對於前述架體可沿左右方向位移;前述馬達與前述橫移按摩件動力連接,當前述馬達的馬達軸以前述正旋向旋轉時會驅動前述橫移按摩件沿左右方向在一靠近位置與一遠離位置之間往復位移,前述靠近位置比前述遠離位置更靠近前述扭擺按摩件所在側邊;藉此,前述馬達可同時驅動前述二按摩單元,使各按摩單元的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第一按摩部與前述橫移按摩件的第二按摩部反覆推揉對應的前述使用者小腿的受按摩部位的左、右二側。
10‧‧‧殼體
11‧‧‧長形缺口
12‧‧‧控制面板
20‧‧‧小腿按摩模組
21‧‧‧固定架體
22‧‧‧側柱
23‧‧‧導軌
24‧‧‧齒條
25‧‧‧嵌合榫
26‧‧‧觸動開關
27‧‧‧活動架體
28‧‧‧滾輪
29‧‧‧凹槽
31‧‧‧轉軸
32‧‧‧第一馬達
321‧‧‧馬達軸
33‧‧‧齒輪箱
34‧‧‧蝸輪
35‧‧‧小齒輪
36‧‧‧大齒輪
37‧‧‧昇降齒輪
38‧‧‧光柵盤
39‧‧‧光感測器
40‧‧‧小腿按摩單元
41‧‧‧帶動件
42‧‧‧第一圓周部
43‧‧‧扭擺按摩件
44‧‧‧第二圓周部
45‧‧‧伸展部
46‧‧‧第一按摩部
47‧‧‧球頭連桿
48‧‧‧軸承
49‧‧‧橫移按摩件
51‧‧‧基部
52‧‧‧凸銷
53‧‧‧立壁部
54‧‧‧穿孔
55‧‧‧第二按摩部
56‧‧‧球形凹窩
57‧‧‧球窩蓋
58‧‧‧旋轉按摩件
59‧‧‧第三按摩部
60‧‧‧足部按摩模組
61‧‧‧固定架體
62‧‧‧嵌合槽
63‧‧‧凹槽
64‧‧‧凸條
65‧‧‧轉軸
66‧‧‧第二馬達
67‧‧‧齒輪箱
70‧‧‧足部按摩單元
71‧‧‧帶動件
72‧‧‧第一圓周部
73‧‧‧扭擺按摩件
74‧‧‧第二圓周部
75‧‧‧伸展部
76‧‧‧第一按摩部
77‧‧‧球頭連桿
78‧‧‧軸承
79‧‧‧橫移按摩件
81‧‧‧基部
82‧‧‧凸銷
83‧‧‧立壁部
84‧‧‧穿孔
85‧‧‧第二按摩部
86‧‧‧球形凹窩
87‧‧‧球窩蓋
88‧‧‧套管
89‧‧‧插桿
91‧‧‧凸起部
92‧‧‧凹口
93‧‧‧旋轉按摩件
94‧‧‧第三按摩部
A1‧‧‧第一軸線
A2‧‧‧第二軸線
R1‧‧‧第一旋向
R2‧‧‧第二旋向
S1‧‧‧第一容納空間
S2‧‧‧第二容納空間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部分構件取除)。
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拆除殼體局部之後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小腿按摩模組的立體圖。
圖4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小腿按摩模組的另一立體圖(部分構件取除)。
圖5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小腿按摩模組的大部分解圖。
圖6A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小腿按摩模組的正視圖,其中成組的扭擺按摩件與橫移按摩件位在相對遠離的位置。
圖6B類似圖6A,但其中成組的扭擺按摩件與橫移按摩件位在相對靠近的位置。
圖7A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小腿按摩模組對應圖6A狀態的頂視圖。
圖7B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小腿按摩模組對應圖6B狀態的頂視圖。
圖8是沿圖7A當中的I-I剖線所得的剖面圖。
圖9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足部按摩模組的立體圖。
圖10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足部按摩模組的大部分解圖。
圖11A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足部按摩模組的正視圖,其中成組 的扭擺按摩件與橫移按摩件位在相對遠離的位置。
圖11B類似圖11A,但其中成組的扭擺按摩件與橫移按摩件位在相對靠近的位置。
圖12A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足部按摩模組對應圖11A狀態的頂視圖。
圖12B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足部按摩模組對應圖11B狀態的頂視圖。
圖13是沿圖12A當中的Ⅱ-Ⅱ剖線所得的剖面圖。
以下將透過一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下肢按摩機可能的具體結構、動作及功效。在下文中,對於結構的「前」、「後」、「左」、「右」等方向性說明,都是對應於使用者在正常使用狀態下的方向認知,亦即,「左側」及「右側」分別對應於使用者的左手邊及右手邊,「前方」及「後方」基本上分別對應於使用者面對的方向及背對的方向。
請參閱圖1,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下肢按摩機是一種專門用於按摩人體雙腳的獨立式按摩裝置,此種型式的下肢按摩機--如同市面上的同類產品--通常用以放置在座椅的前方地面,讓坐在前述座椅上的使用者將其雙腳伸入其中接受按摩。必須先聲明的是,有別於此種獨立式按摩裝置,本發明的下肢按摩機亦可能是按摩椅、按摩床或其他按摩設備的一部分,例如被配置在按摩椅的椅座前下方,負責支撐及按摩前述按摩椅的使用者的雙腳。
如圖1所示,本較佳實施例的下肢按摩機具有一用以包容機械結構的殼體(10),殼體(10)的正面設有左、右二長形缺口(11),分別供使用者的左側下肢及右側下肢(的膝蓋以下部位)伸入,以接受內部機構(後述)的按摩。實務上,在對應各長形缺口(11)的凹缺部位會啣補一袋狀襯布(圖中未示)及一可拆洗的袋狀表布(圖中未示),以維護安全及清潔。在殼體(10)的頂部中央設有一控制面板(12),其與內部的控制電路(圖中未示)電性電接,供使用者選擇所需的按摩程式等。電路及程式等電控部分並不屬於本發明的創作範圍。
請參閱圖2,殼體(10)內部設有一用以對使用者雙腳的小腿 進行按摩的小腿按摩模組(20),以及一用以對使用者雙腳的足部進行按摩的足部按摩模組(60)。小腿按摩模組(20)及足部按摩模組(60)配置在殼體(10)內部的適當位置,當使用者將其雙腳經由前述二長形缺口(11)伸入殼體(10)後,小腿及足部會分別對應於小腿按摩模組(20)及足部按摩模組(60)的位置。
請搭配參閱圖3至圖5,小腿按摩模組(20)包含有一與殼體(10)相對固定的固定架體(21),以及一可在固定架體(21)上往復位移的活動架體(27)。固定架體(21)概呈一矩形框架,具有平行的左、右二側柱(22),側柱(22)的長軸向對應於設想上的使用者小腿的長度方向。雖然在實務上,前述下肢按摩機供人使用時,側柱(22)的長軸向(使用者小腿的長度方向)與地面之間未必呈現垂直關係,但此處姑且將側柱(22)的長軸向視為縱向,並將對應於使用者膝部方向的一端稱為頂端,將對應於使用者踝部所在的一端稱為底端。各側柱(22)的內側面設有一沿著長軸向延伸的導軌(23)。固定架體(21)的寬度中央位置還具有一與側柱(22)平行的齒條(24)。
活動架體(27)概呈一橫長狀的塊體,其左、右二端各樞設一配合在對應的導軌(23)內的滾輪(28),使活動架體(27)能沿著導軌(23)上下滑動。固定架體(21)的右側設有上、下二觸動開關(26),當活動架體(27)到達預設活動範圍的端點時,其預定部位會觸及對應的觸動開關(26),使前述控制電路(圖中未示)得知活動架體(27)已到達活動範圍的端點。
一轉軸(31)依據自身軸向樞設在活動架體(27)上,其軸線(第一軸線)(A1)對應於左右方向。轉軸(31)的中段部位同軸固設一蝸輪(34)。一第一馬達(32)設置在活動架體(27)上,其馬達軸(321)同軸固接一蝸桿(未標號),前述蝸桿與前述蝸輪(34)直交嚙合(參閱圖8)。當第一馬達(32)的馬達軸(321)以一正旋向旋轉時,會驅動轉軸(31)以一第一旋向(R1)自轉(參閱圖4);當第一馬達(32)的馬達軸(321)以一與前述正旋向相反的反旋向旋轉時,會驅動轉軸(31)以一與前述第一旋向(R1)相反的第二旋向(R2)自轉(參閱圖4)。
轉軸(31)的中段部位還同軸固設一小齒輪(35)。一大齒輪(36)樞設在活動架體(27)上,並且與小齒輪(35)平行嚙合。一昇降齒輪(37)與大齒輪(36)同軸固接,其齒數少於大齒輪(36),並且嚙合於前述固定架體(21)的齒條(24)。藉此,當第一馬達(32)的馬達軸(321)以前述正旋向/反旋向旋轉時,會驅動活動架體(27)沿著齒條(24)上昇/下降。轉軸(31)的中段部位還同軸固 設一光柵盤(38),對應地,活動架體(27)上設有一配合光柵盤(38)的光感測器(39)(參閱圖8),能藉以感測轉軸(31)的角位移(轉動圈數),使前述控制電路(圖中未示)得以掌握活動架體(27)目前的高度位置。當第一馬達(32)停止運轉時,活動架體(27)會定位在當時位置,(藉由前述蝸桿蝸輪的單向傳動機制)不會往下滑動。前述蝸桿(未標號)、蝸輪(34)、小齒輪(35)、大齒輪(36)及昇降齒輪(37)等,均被包覆在一齒輪箱(33)當中。
活動架體(27)上具有沿左右方向併列設置的二小腿按摩單元(40),分別用以對使用者的左側下肢及右側下肢的小腿進行按摩。各小腿按摩單元(40)主要包含一帶動件(41)、一扭擺按摩件(43)、一橫移按摩件(49)及一旋轉按摩件(58)。請搭配參閱圖8,前述帶動件(41)固設在轉軸(31)上,會隨轉軸(31)旋轉。各帶動件(41)具有一圓筒狀的第一圓周部(42),前述第一圓周部(42)的中心軸相對於轉軸(41)的中心軸傾斜預定角度。左、右二小腿按摩單元(40)的帶動件(41)的第一圓周部(42)的傾斜角度對稱。
各扭擺按摩件(43)具有一圓環狀的第二圓周部(44),並且利用一軸承(48)同軸環套在帶動件(41)的第一圓周部(42)外周,使能依據共同的中心軸相對旋轉。各扭擺按摩件(43)還具有一由第二圓周部(44)向前伸展的伸展部(45),前述伸展部(45)具有可適度左右彎撓的彈性,且其內側形成有前後相隔的二第一按摩部(46)。各扭擺按摩件(43)還具有一位在第二圓周部(44)底側的球頭連桿(47)。
各小腿按摩單元(40)的橫移按摩件(49)相對位在成組的扭擺按摩件(43)的內側。各橫移按摩件(49)具有一基部(51),基部(51)的底側具有二凸銷(52),前述凸銷(52)伸入於活動架體(27)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凹槽(29),使得橫移按摩件(49)相對於活動架體(27)能沿左右方向位移,但無法繞轉軸(31)的軸向旋轉。各橫移按摩件(49)還具有一由基部(51)的內側一端向前凸伸的立壁部(53),前述立壁部(53)朝向扭擺按摩件(43)的側面形成一第二按摩部(55),前述第二按摩部(55)與對應的扭擺按摩件(43)的第一按摩部(46)左右相向,其間形成一第一容納空間(S1),用以容納使用者小腿的受按摩部位。各第一容納空間(S1)的對應於轉軸(31)所在一側(後側)定義為封閉側,而與前述封閉側相對的一側(前側)定義為開放側。前述立壁部(53)的後端部位設有一被轉軸(31)貫穿的穿孔(54),前述穿孔(54)的內緣呈現與轉軸(31)的周面多 點接觸的波浪狀,使得橫移按摩件(49)與轉軸(31)之間的摩擦力較小,不會阻礙橫移按摩件(49)的左右位移及轉軸(31)的原地自轉。
前述基部(51)的外側一端形成一球形凹窩(56),於其外側又蓋合一球窩蓋(57),共同將扭擺按摩件(43)的球頭連桿(47)尾端(即球頭部位)包覆其中,如此,扭擺按摩件(43)的球頭連桿(47)尾端形同利用一球面軸承(spherical bearing)連接在橫移按摩件(49)的基部(51)外端,能以球頭部位的球心為軸進行各種方向的相對偏轉,而且會一起相對於活動架體(27)沿左右方向位移。其中,扭擺按摩件(43)的球頭連桿(47)尾端形成一牽制部,前述牽制部相對於活動架體(27)可沿左右方向位移但不能繞轉軸(31)的軸向旋轉。而且,橫移按摩件(49)的基部(51)外端形成一連接部,前述連接部與對應的扭擺按摩件(43)的前述牽制部連接,使得扭擺按摩件(43)的牽制部與橫移按摩件(49)會一起沿左右方向往復位移。前述球面軸承的部分亦得以萬向接頭(universal joint)取代。
當第一馬達(32)驅動轉軸(31)自轉時,隨之旋轉的帶動件(41)會帶動扭擺按摩件(43),使扭擺按摩件(43)的第一按摩部(46)週期性扭擺,而且前述牽制部沿左右方向往復位移,如圖6A、6B、7A、7B示意。此部分的作動原理為先前技術。當扭擺按摩件(43)的前述牽制部往復位移時,會經由前述球面軸承帶動橫移按摩件(49)在一靠近位置(如圖6B、圖7B所示位置)與一遠離位置(如圖6A、圖7A所示位置)之間往復位移,橫移按摩件(49)的前述靠近位置比前述遠離位置更靠近對應的扭擺按摩件(43)所在側邊。
如圖6A至7B所示,在各小腿按摩單元(40),當橫移按摩件(49)位在前述靠近位置時,扭擺按摩件(43)對應於前述第一容納空間(S1)開放側的部位(即前端)會相對靠近橫移按摩件(49)所在側邊;反之,當橫移按摩件(49)位在前述遠離位置時,扭擺按摩件(43)的前端會相對遠離橫移按摩件(49)所在側邊。基於本較佳實施例的左右對稱結構,前述二小腿按摩單元(40)的橫移按摩件(49)會同時位在各自的前述靠近位置(如圖6B、7B所示),也會同時位在各自的前述遠離位置(如圖6A、7A所示)。
各小腿按摩單元(40)的前述旋轉按摩件(58)固設在轉軸(31)上的對應於第一容納空間(S1)的位置,對應位於使用者小腿的背部一側。在本例中,旋轉按摩件(58)概呈圓筒狀,以偏心方式固設在轉軸(31)上。旋轉 按摩件(58)的周面設有若干凸粒狀的第三按摩部(59),當旋轉按摩件(58)隨轉軸(31)旋轉時,前述第三按摩部(59)會繞轉軸(31)的軸向旋轉。
如此,當前述控制電路(圖中未示)控制第一馬達(32)的馬達軸(321)以前述正旋向旋轉時,活動架體(27)受其驅動上昇,同時,轉軸(31)受其驅動而在活動架體(27)上以前述第一旋向(R1)自轉,帶動扭擺按摩件(43)週期性扭擺以及橫移按摩件(49)左右往復位移,等於使小腿按摩單元(40)一邊沿著使用者小腿上昇,一邊反覆揉捏小腿的左右二側,形成向上推揉的按摩動作。反之,當控制第一馬達(32)的馬達軸(321)以前述反旋向旋轉時,活動架體(27)受其驅動下降,同時,轉軸(31)受其驅動而在活動架體(27)上以前述第二旋向(R2)自轉,帶動扭擺按摩件(43)週期性扭擺以及橫移按摩件(49)左右往復位移,等於使小腿按摩單元(40)一邊沿著使用者小腿下降,一邊反覆揉捏小腿的左右二側,形成向下推揉的按摩動作。過程中,前述旋轉按摩件(58)間歇地以其第三按摩部(59)沿上下方向刮擦使用者小腿的背側。
前述控制電路可能控制當活動架體(27)上昇或下降至可活動範圍的頂端或底端的時候,(藉由改變第一馬達(32)的運轉方向)使活動架體(27)調頭往可活動範圍的另一端下降或上昇,亦即控制小腿按摩單元(40)在使用者的小腿頂端與小腿底端之間往復昇降。前述控制電路也可能控制活動架體(27)上昇或下降至任何高度時即調頭往另一端下降或上昇。
在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實施例(沒有對應圖面),前述帶動件及前述旋轉按摩件各自利用一單向軸承樞設在前述轉軸上,使得當前述轉軸以某一旋向(假設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會帶動前述帶動件及前述旋轉按摩件同步旋轉,但當前述轉軸以另一旋向(假設前述第二旋向)旋轉時則不會帶動前述帶動件及前述旋轉按摩件。也就是說,依據假設狀況,按摩單元(40)只在上昇時會對小腿進行前述推揉按摩,但在下降時並不會進行前述推揉按摩。其中,前述第一馬達由馬達軸以前述正旋向旋轉切換為馬達軸以前述反旋向旋轉的時間點,對應於前述橫移按摩件位在各自的前述遠離位置,如此,在沒有進行按摩動作的上昇或下降行程中,橫移按摩件與扭擺按摩件會保持相對遠離,不會摩擦使用者小腿。
接著說明本較佳實施例的下肢按摩機當中的足部按摩模組(60)。請參閱圖9及圖10,前述足部按摩模組(60)包含有一與前述殼體(10) 相對固定的固定架體(61),前述固定架體(61)後端的左、右二側各設有一嵌合槽(62),(參閱圖2、3)前述小腿按摩模組(20)的固定架體(21)底端的左、右二側(25)各設有一嵌合榫(25),前述二嵌合榫(25)分別嵌插固接在前述二嵌合槽(62)內。
一轉軸(65)依據自身軸向樞設在固定架體(61)上,其軸線(第二軸線)(A2)對應於左右方向。一第二馬達(66)設置在固定架體(61)上,經由一齒輪箱(67)內的蝸桿蝸輪機構(未標號)與前述轉軸(65)動力連接,可驅動轉軸(65)原地自轉。
足部按摩模組(60)具有沿左右方向併列設置的二足部按摩單元(70),分別用以對使用者的左側下肢及右側下肢的足部進行按摩。各足部按摩單元(70)主要包含一帶動件(71)、一扭擺按摩件(73)、一橫移按摩件(79)及一旋轉按摩件(93)。請搭配參閱圖13,前述帶動件(71)固設在轉軸(65)上,會隨轉軸(65)旋轉。各帶動件(71)具有一圓筒狀的第一圓周部(72),前述第一圓周部(72)的中心軸相對於轉軸(65)的中心軸傾斜預定角度。左、右二足部按摩單元(70)的帶動件(71)的第一圓周部(72)的傾斜角度對稱。
各扭擺按摩件(73)具有一圓環狀的第二圓周部(74),並且利用一軸承(78)同軸環套在帶動件(71)的第一圓周部(72)外周,使能依據共同的中心軸相對旋轉。各扭擺按摩件(73)還具有一位在第二圓周部(74)頂側的伸展部(75),前述伸展部(75)的內側設有一第一按摩部(76)。各扭擺按摩件(73)還具有一位在第二圓周部(74)底側的球頭連桿(77)。
各足部按摩單元(70)的橫移按摩件(79)相對位在成組的扭擺按摩件(43)的內側。各橫移按摩件(79)具有一基部(81),基部(81)的底側具有二凸銷(82)及分別位在凸銷(82)前、後二側的二凹口(92),前述凸銷(82)伸入於固定架體(61)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凹槽(63),而且前述凹口(92)分別搭扣在固定架體(61)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條(64),使得橫移按摩件(79)相對於固定架體(61)能沿左右方向位移,但無法繞轉軸(65)的軸向旋轉。各橫移按摩件(79)還具有一連接在基部(81)的內側一端的立壁部(83),前述立壁部(83)朝向扭擺按摩件(73)的側面形成一第二按摩部(85),前述第二按摩部(85)與對應的扭擺按摩件(73)的第一按摩部(76)左右相向,其間形成一第二容納空間(S2),用以容納使用者的足部。各第二容納空間(S2)的對應於轉軸(65)所在一 側(底側)定義為封閉側,而與前述封閉側相對的一側(頂側)定義為開放側。前述立壁部(83)的底端部位設有一被轉軸(65)貫穿的穿孔(84),前述穿孔(84)的內緣呈現與轉軸(65)的周面多點接觸的波浪狀,使得橫移按摩件(79)與轉軸(65)之間的摩擦力較小,不會阻礙橫移按摩件(79)的左右位移及轉軸(65)的原地自轉。
前述基部(81)的外側一端形成一球形凹窩(86),於其外側又蓋合一球窩蓋(87),共同將扭擺按摩件(73)的球頭連桿(77)尾端(即球頭部位)包覆其中,如此,扭擺按摩件(73)的球頭連桿(77)尾端形同利用一球面軸承連接在橫移按摩件(79)的基部(81)外端,能以球頭部位的球心為軸進行各種方向的相對偏轉,而且會一起相對於固定架體(61)沿左右方向位移。其中,扭擺按摩件(73)的球頭連桿(77)尾端形成一牽制部,前述牽制部相對於固定架體(61)可沿左右方向位移但不能繞轉軸(65)的軸向旋轉。而且,橫移按摩件(79)的基部(81)外端形成一連接部,前述連接部與對應的扭擺按摩件(73)的前述牽制部連接,使得扭擺按摩件(73)的牽制部與橫移按摩件(79)會一起沿左右方向往復位移。前述球面軸承的部分亦得以萬向接頭取代。
右側的足部按摩單元(60)的橫移按摩件(79)具有一由前述立壁部(83)的背面往右側水平延伸的套管(88),對應地,左側的足部按摩單元(60)的橫移按摩件(79)具有一由前述立壁部(83)的背面往左側水平延伸的插桿(89),前述插桿(89)可滑動地插入於前述套管(88)內。
當第二馬達(66)驅動轉軸(65)自轉時,隨之旋轉的帶動件(71)會帶動扭擺按摩件(73),使扭擺按摩件(73)的第一按摩部(76)週期性扭擺,而且前述牽制部沿左右方向往復位移,如圖11A、11B、12A、12B示意。當扭擺按摩件(73)的前述牽制部往復位移時,會經由前述球面軸承帶動橫移按摩件(79)在一靠近位置(如圖11B、圖12B所示位置)與一遠離位置(如圖11A、圖12A所示位置)之間往復位移,橫移按摩件(79)的前述靠近位置比前述遠離位置更靠近對應的扭擺按摩件(73)所在側邊。
如圖11A至12B所示,在各足部按摩單元(70),當橫移按摩件(79)位在前述靠近位置時,扭擺按摩件(73)對應於前述第二容納空間(S2)開放側的部位(即頂端)會相對靠近橫移按摩件(79)所在側邊;反之,當橫移按摩件(79)位在前述遠離位置時,扭擺按摩件(73)的頂端會相對遠離橫移按 摩件(79)所在側邊。基於本較佳實施例的左右對稱結構,前述二足部按摩單元(70)的橫移按摩件(79)會同時位在各自的前述靠近位置(如圖11B、12B所示),也會同時位在各自的前述遠離位置(如圖11A、12A所示)。
各足部按摩單元(70)的前述旋轉按摩件(93)固設在轉軸(65)上的對應於第一容納空間(S2)的位置,對應位於使用者的腳底一側。旋轉按摩件(93)概呈圓筒狀,周面設有若干凸粒狀的第三按摩部(94),當旋轉按摩件(93)隨轉軸(65)旋轉時,前述第三按摩部(94)會繞轉軸(65)的軸向旋轉。
如此,當前述控制電路(圖中未示)控制第二馬達(66)運轉時,轉軸(65)受其驅動而在固定架體(61)上自轉,帶動扭擺按摩件(73)週期性扭擺以及橫移按摩件(79)左右往復位移,反覆揉捏使用者足部的左右二側。過程中,前述旋轉按摩件(93)間歇地以其第三按摩部(94)沿前後方向刮擦使用者腳底的中間區域。此外,前述橫移按摩件(79)的基部(81)頂側另外設有若干凸起部(91),前述凸起部(91)對應位在使用者足部的腳底一側,部分凸起部(91)的位置對應於使用者腳底的前端區域,另外部分凸起部(91)的位置對應於使用者腳底的後端區域,分別用以沿左右方向來回摩擦使用者腳底的前端區域及後端區域。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扭擺按摩件(73)的第一按摩部(76)及前述橫移按摩件(79)的第二按摩部(85)的分佈區域各自沿使用者足部的長度方向延伸。前述轉軸(65)的位置對應於前述第一按摩部(76)及前述第二按摩部(85)的分佈區域的長度中間位置。

Claims (10)

  1. 一種下肢按摩機,包含有:一第一架體;一轉軸,可原地旋轉地樞設在前述第一架體上,其軸向對應於左右方向;一馬達,與前述轉軸動力連接,當前述馬達的馬達軸以一正旋向旋轉時會驅動前述轉軸以一第一旋向旋轉;二按摩單元,沿左右方向併列設置,分別用以對一使用者的左側下肢及右側下肢的小腿進行按摩;各前述按摩單元包含一帶動件及一扭擺按摩件,其中:前述帶動件,設在前述轉軸上,至少在前述轉軸以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會隨前述轉軸旋轉;前述帶動件具有一第一圓周部,前述第一圓周部的中心軸相對於前述轉軸的中心軸傾斜預定角度;前述扭擺按摩件,具有一第二圓周部、一牽制部及至少一第一按摩部;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第二圓周部與前述帶動件的第一圓周部同軸環套並可相對旋轉;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牽制部相對於前述第一架體可沿左右方向位移但不能繞前述轉軸的軸向旋轉;當前述帶動件隨前述轉軸旋轉時會帶動前述扭擺按摩件,使前述第一按摩部週期性扭擺,而且前述牽制部沿左右方向往復位移;其特徵在於:各前述按摩單元還包含一橫移按摩件,前述橫移按摩件具有至少一第二按摩部,前述第二按摩部與對應的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第一按摩部左右相向,其間形成一容納空間,用以容納前述使用者小腿的受按摩部位;前述橫移按摩件相對於前述第一架體可沿左右方向位移;前述馬達與前述橫移按摩件動力連接,當前述馬達的馬達軸以前述正旋向旋轉時會驅動前述橫移按摩件沿左右方向在一靠近位置與一遠離位置之間往復位移,前述靠近位置比前述遠離位置更靠近對應的前述扭擺按摩件所在側邊。
  2. 如請求項1的下肢按摩機,其中,各前述容納空間的對應於前述轉軸所在一側定義為封閉側,而與前述封閉側相對的一側定義為開放側;在各 前述按摩單元,當前述橫移按摩件位在前述靠近位置時,前述扭擺按摩件對應於前述容納空間開放側的部位會相對靠近前述橫移按摩件所在側邊,反之,當前述橫移按摩件位在前述遠離位置時,前述扭擺按摩件對應於前述容納空間開放側的部位會相對遠離前述橫移按摩件所在側邊。
  3. 如請求項2的下肢按摩機,其中,前述二按摩單元的前述橫移按摩件會同時位在各自的前述靠近位置,也會同時位在各自的前述遠離位置。
  4. 如請求項1的下肢按摩機,其中,各前述橫移按摩件還具有一連接部,前述連接部與對應的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牽制部連接,使得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牽制部與前述橫移按摩件會一起沿左右方向往復位移。
  5. 如請求項4的下肢按摩機,其中,各前述橫移按摩件的連接部與對應的前述扭擺按摩件的牽制部以一球面軸承(spherical bearing)或萬向接頭(universal joint)連接。
  6. 如請求項1的下肢按摩機,其中,各前述橫移按摩件具有一被前述轉軸貫穿的穿孔,前述穿孔的內緣呈現與前述轉軸的周面多點接觸的波浪狀。
  7. 如請求項1的下肢按摩機,其中,前述轉軸對應位在前述使用者小腿的背部一側;各前述按摩單元還包含一旋轉按摩件,前述旋轉按摩件設在前述轉軸上的對應於前述容納空間的位置,至少在前述轉軸以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會隨前述轉軸旋轉;前述旋轉按摩件具有至少一第三按摩部,當前述旋轉按摩件隨前述轉軸旋轉時,前述第三按摩部會繞前述轉軸的軸向旋轉。
  8. 如請求項1的下肢按摩機,其中,前述下肢按摩機還包含一第二架體,前述第一架體可相對於前述第二架體沿一對應於前述使用者小腿的長度方向的昇降軌跡位移,而且前述第一架體可在前述二按摩單元進行按摩的同時被驅動沿前述昇降軌跡位移。
  9. 如請求項8的下肢按摩機,其中,前述馬達與前述第一架體動力連接,當前述馬達的馬達軸以前述正旋向旋轉時會驅動前述第一架體沿前述昇降軌跡朝前述昇降軌跡的其中一端位移,當前述馬達的馬達軸以一與前述正旋向相反的反旋向旋轉時會驅動前述第一架體沿前述昇降軌跡朝前述昇降軌跡的另一端位移。
  10. 如請求項9的下肢按摩機,其中,各前述容納空間的對應於前述轉軸所在一側定義為封閉側,而與前述封閉側相對的一側定義為開放側;在各前述按摩單元,當前述橫移按摩件位在前述靠近位置時,前述扭擺按摩件對應於前述容納空間開放側的部位會相對靠近前述橫移按摩件所在側邊,反之,當前述橫移按摩件位在前述遠離位置時,前述扭擺按摩件對應於前述容納空間開放側的部位會相對遠離前述橫移按摩件所在側邊;前述二按摩單元的前述橫移按摩件會同時位在各自的前述靠近位置,也會同時位在各自的前述遠離位置;前述馬達由馬達軸以前述正旋向旋轉切換為馬達軸以前述反旋向旋轉的時間點,對應於前述二按摩單元的前述橫移按摩件位在各自的前述遠離位置;當前述馬達的馬達軸以前述反旋向旋轉時,動力不會傳遞至前述二按摩單元的前述扭擺按摩件及前述橫移按摩件。
TW105129205A 2016-09-07 2016-09-07 可按摩小腿的下肢按摩機 TWI620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9205A TWI620561B (zh) 2016-09-07 2016-09-07 可按摩小腿的下肢按摩機
CN201710786893.0A CN107789171A (zh) 2016-09-07 2017-09-04 可按摩小腿的下肢按摩机
JP2017170208A JP2018038820A (ja) 2016-09-07 2017-09-05 下肢用マッサージ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9205A TWI620561B (zh) 2016-09-07 2016-09-07 可按摩小腿的下肢按摩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8246A TW201808246A (zh) 2018-03-16
TWI620561B true TWI620561B (zh) 2018-04-11

Family

ID=61531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9205A TWI620561B (zh) 2016-09-07 2016-09-07 可按摩小腿的下肢按摩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38820A (zh)
CN (1) CN107789171A (zh)
TW (1) TWI6205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1270B2 (ja) 2018-08-29 2022-02-03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下肢用マッサージ機
CN111821157B (zh) * 2020-06-08 2024-03-08 蒙发利稻田健康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腿部按摩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4779A (ja) * 2000-01-31 2001-07-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マッサージ機
US6969361B2 (en) * 2003-05-22 2005-11-29 Wen-Hsu Hsieh Leg massage device
JP2010279641A (ja) * 2009-06-08 2010-12-16 Daito Denki Kogyo Kk 小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TWM464170U (zh) * 2013-04-24 2013-11-01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按摩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00229A (ja) * 2012-11-19 2014-06-05 Daito Denki Kogyo Kk マッサージ機
CN203724438U (zh) * 2014-02-19 2014-07-23 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下肢按摩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4779A (ja) * 2000-01-31 2001-07-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マッサージ機
US6969361B2 (en) * 2003-05-22 2005-11-29 Wen-Hsu Hsieh Leg massage device
JP2010279641A (ja) * 2009-06-08 2010-12-16 Daito Denki Kogyo Kk 小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TWM464170U (zh) * 2013-04-24 2013-11-01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按摩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38820A (ja) 2018-03-15
CN107789171A (zh) 2018-03-13
TW201808246A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0560B (zh) 可按摩足部的下肢按摩機
JP3217271U (ja) 移動式ローラーもみほぐしフットマッサージ装置
CN106309090B (zh) 一种小腿揉搓按摩器
JP2011512890A (ja) 頸部用マッサージ装置
TWI620561B (zh) 可按摩小腿的下肢按摩機
TWM464170U (zh) 按摩機
JP6875070B2 (ja) マッサージ機の制御方法、マッサージ機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マッサージ機の施療子
CN104414835B (zh) 按摩机
TWI714646B (zh) 腳底按摩機構
JP2019000159A (ja) 下肢用マッサージ機
JP6642375B2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KR20160105144A (ko) 의자형 안마기
KR102213283B1 (ko) 베드식 전신 안마장치
JP2001000496A (ja) マッサージ器
CN104414837A (zh) 按摩机
TWI539943B (zh) Massage machine
JP2005080782A (ja) 下肢用マッサージ機とこのマッサージ機を用い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KR200298661Y1 (ko) 자동 안마기
CN219071160U (zh) 一种脚部按摩器
TWI539942B (zh) Massage machine
CN217339296U (zh) 一种按摩头结构及按摩器
CN104414836A (zh) 按摩机
CN209301665U (zh) 一种单腿式腿部按摩机械手
TWM461424U (zh) 按摩機
KR200309532Y1 (ko) 발마사지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