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032B - 壓接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壓接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6032B
TWI616032B TW105132025A TW105132025A TWI616032B TW I616032 B TWI616032 B TW I616032B TW 105132025 A TW105132025 A TW 105132025A TW 105132025 A TW105132025 A TW 105132025A TW I616032 B TWI616032 B TW I6160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
arm portion
crimp connector
end portion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1986A (zh
Inventor
Toshiharu Mori
Keisuke Yamazaki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21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1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032B/zh

Links

Description

壓接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壓接連接器,特別係關於一種具備基部、從基部延伸出之螺旋狀之彈性臂部、及設置於彈性臂部之前端部之接點部的壓接連接器。
按,近年來,作為用於將內置於電子機器之基板的配線電極與其他構件(電子部件、基板等)之接點電極在不直接進行焊接下電性連接的電子部件,有一種具備基部、從基部延伸出之螺旋狀之彈性臂部、及設置於彈性臂部之前端部之接點部的被稱為壓接連接器者已被實用化。 關於先前之壓接連接器在專利文獻1等有揭示。以下,利用圖10說明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先前的壓接連接器。圖10係顯示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先前之壓接連接器之竹筍狀接觸件901之構造的說明圖。又,圖10中之方向為便於說明而以彈性臂部912之螺旋之軸向為上下方向、以具有接點部913之側為上側來進行說明。 專利文獻1之竹筍狀接觸件901(壓接連接器)係如圖10所示般將基部911、彈性臂部912、接點部913一體地形成之被稱為竹筍彈簧(錐形彈簧)之彈簧構造的盤簧910,以對具有導電性與彈性之金屬板施以衝壓加工及彎曲加工等而形成。 盤簧910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未圖示之假想線為螺旋之軸而以板面與螺旋之軸平行之方式構成,且螺旋之內周側(以下簡稱為內周側)較螺旋之外周側(以下簡稱為外周側)朝上方突出。如是,盤簧910之螺旋之最外周之部分(以下簡稱為外周部)成為基部911,較外周部更靠近內側之螺旋之部分成為彈性臂部912,螺旋之內周側之端部即前端部之上側之端面成為接點部913。 又,雖然未圖示,但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在以接點部913為上側之狀態下將基部911插入設置於基板之通孔而與基板之配線電極電性連接,且藉由從接點部913之上壓抵其他構件而使接點部913與其他構件之接點電極壓接,從而使基板之配線電極與其他構件之接點電極經由竹筍狀接觸件901電性連接之方法。又,雖然在專利文獻1未揭示,但亦可在以接點部913為上側之狀態下將基部911載置於基板之上並利用焊接等之方法與基板之配線電極電性連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2942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通常,如彈性臂部之螺旋狀之彈簧在以沿螺旋之軸向收縮之方式彈性變形時,由於其端部間之距離會靠近,故螺旋將企圖在徑向上擴展。其結果為,在螺旋捲繞弛緩之方向上使其變形之力施加至彈簧。因此,在先前之壓接連接器中,若施加振動等而彈性臂部在上下方向上彈性變形,則與此相伴彈性臂部亦會在水平方向上彈性變形,而有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之可能性。如是,隨著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在水平方向上之移動,由於設置於彈性臂部之前端部的接點部會攀爬至其他構件之接點電極之氧化皮膜上等之理由,而有瞬間性接觸變得不穩定之可能性。另外,可考量為了提高接點壓力,而將2個竹筍彈簧設置為同心狀而將壓力施加至接點部,但在此情形下,上述之在採用1個竹筍彈簧下所言及之水平方向之移動,在採用兩個竹筍彈簧下亦會發生,因而與1個竹筍彈簧之情形相同,有瞬間性接觸變得不穩定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鑒於如此之先前技術之實情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易於使接點部與其他構件之接點電極之接觸穩定的壓接連接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此課題,技術方案1之壓接連接器之特徵在於具備:基部、從前述基部之不同之位置朝前述基部之上側延伸出之螺旋狀之一對彈性臂部、及設置於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中之一個彈性臂部之前端部的接點部;且前述彈性臂部包含具有導電性與彈性之板狀之構件,並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假想線為螺旋之軸而以板面與前述螺旋之軸平行之方式構成,並且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螺旋之捲繞方向係相互為反方向,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彼此係相互連結。 在該構成之壓接連接器中,由於係以螺旋之捲繞方向相互為反方向之方式構成一對彈性臂部,故可伴隨著一對彈性臂部在上下方向之彈性變形而使施加在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之力的水平方向成分朝向相互不同之方向。 如是,由於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彼此係相互連結,故可藉由施加於一對彈性臂部之中之一個彈性臂部之力的水平方向成分來減少或抵消施加於另一個彈性臂部之力的水平方向成分。其結果為,能夠抑制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在水平方向之移動,而使設置於彈性臂部之前端部之接點部與其他構件之接點電極之接觸穩定。 技術方案2之壓接連接器之特徵在於:於前述一個彈性臂部之前端部設置有沿前述彈性臂部之板面朝上方延伸出之延伸部,前述延伸部之上端部為前述接點部。 在該構成之壓接連接器中,藉由在一個彈性臂部之前端部設置沿彈性臂部之板面朝上方延伸之延伸部,並將延伸部之上端部作為接點部,可將彈性臂部與接點部以連續之方式形成,而在接點部之形成上不需要複雜之加工。其結果為,壓接連接器之加工變得容易。 技術方案3之壓接連接器之特徵在於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彼此係藉由卡合而相互連結。 在該構成之壓接連接器中,藉由使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彼此利用卡合而相互連結,前端部之連結構造變得簡單,壓接連接器之加工變得容易。 技術方案4之壓接連接器之特徵在於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彼此在從上方觀察下相互正交,於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之至少一者上,沿上下方向設置有可與另一者卡合之槽部。 在該構成之壓接連接器中,由於彈性臂部由板狀之構件構成,且彈性臂部之前端部亦為板狀之部分,故藉由使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彼此在從上方觀察下相互正交,且於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之至少一者上沿上下方向設置槽部,可無需在彈性臂部之前端部設置複雜的卡合構造即容易地使前端部彼此卡合。 技術方案5之壓接連接器之特徵在於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以相互上下重疊之方式而設置。 在該構成之壓接連接器中,由於一對彈性臂部以相互上下重疊之方式而設置,故與將一對彈性臂部以在水平方向上並排之方式配置之情形相比可將水平方向之大小變小,而可將壓接連接器之安裝面積小型化。 技術方案6之壓接連接器之特徵在於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係從前述基部之相互對向之側部分別延伸而出。 在該構成之壓接連接器中,由於一對彈性臂部從基部之相互對向之側部分別延伸出,故可將一對彈性臂部分開而形成,與從基部10之一個側部使一對彈性臂部以相鄰之方式延伸出之情形相比,易於確保在形成彈性臂部之際之空間,而易於提高針對彈性臂部之形狀的自由度。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易於使接點部與其他構件之接點電極之接觸穩定的壓接連接器。
以下,一邊參照圖1至圖9一邊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之構造的第1說明圖,係壓接連接器1之立體圖。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之構造的第2說明圖,圖2(a)係壓接連接器1之俯視圖,圖2(b)係壓接連接器1之前視圖。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之構造的第3說明圖,圖3(a)係壓接連接器1之右側視圖,圖3(b)係對應於圖2(a)之剖面線A1-A1之壓接連接器1的示意剖視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圖,顯示對應於壓接連接器1之前視圖的加工狀態。圖4(a)顯示形成沖切體M1之後的狀態,圖4(b)顯示形成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後的狀態,圖4(c)顯示將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移動至特定之位置之後的狀態。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之使用方法的說明圖,顯示對應於壓接連接器1之前視圖的使用狀態。圖5(a)顯示將壓接連接器1安裝於第1基板50之上以後的狀態,圖5(b)顯示將第2基板60配置於壓接連接器1之上以後的狀態。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舉動的說明圖,係對應於壓接連接器1之俯視圖的說明圖。圖6(a)係顯示第1彈性臂部20之舉動的說明圖,圖6(a)中粗實線之箭頭表示在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被朝下方按壓時之、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在水平方向上企圖移動之方向(從上方觀察時之方向)。又,圖6(b)係顯示第2彈性臂部30之舉動的說明圖,圖6(b)中粗實線之箭頭表示在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被朝下方按壓時之、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在水平方向上企圖移動之方向(從上方觀察時之方向)。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變化例之壓接連接器101之構造的說明圖,係壓接連接器101之立體圖。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變化例之壓接連接器201之構造的說明圖,係壓接連接器201之立體圖。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變化例之壓接連接器301之構造的說明圖,係壓接連接器301之立體圖。 又,各圖中之方向為便於說明而以X1為左、X2為右、Y1為前、Y2為後、Z1為上、Z2為下,而並非限定壓接連接器1之使用時之朝向。另外,為了使發明之特徵易於明確,而將各圖中構件的構造適當簡略化,並將各圖中之構件之尺寸適當變更。 [第1實施方式] 首先,利用圖1至圖3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的構成。壓接連接器1係用於將內置於電子機器之基板之配線電極與電子部件、基板等之其他構件之接點電極在不直接焊接下電性連接的電子部件,對由具有特定之導電性與彈性之不銹鋼或磷青銅等之材質製成的金屬板施以衝壓加工及彎曲加工等而一體地形成。 壓接連接器1如圖1所示般,具備:安裝於基板之基部10、從基部10朝基部10之上側延伸出的螺旋狀之一對彈性臂部即第1彈性臂部20及第2彈性臂部30、及設置於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之接點部40。 基部10如圖1至圖3所示般,係沿水平方向擴展之大致正方形之平板狀之部分,具有沿水平方向相互對向之一對側部即右側部11與左側部12。 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係用於將接點部40彈性支持之部分。第1彈性臂部20如圖1至圖3所示般,係從基部10之右側部11朝基部10之上側螺旋狀地延伸出之部分,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假想線L1作為螺旋之軸而以板面21與螺旋之軸平行之方式構成,並形成螺旋之內周側較螺旋之外周側更朝上方突出之被稱為竹筍彈簧的彈簧構造。而且,第1彈性臂部20之螺旋之捲繞方向(從外周側朝向內周側之捲繞方向),在從上方觀察下為逆時針方向。又,第1彈性臂部20之內周側之端部成為前端部22,前端部22成為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動之自由端。如是,若前端部22被朝下方按壓,則第1彈性臂部20以朝下方收縮之方式發生彈性變形,伴隨著彈性變形而產生朝上方之彈性力(反彈力)。 第2彈性臂部30如圖1至圖3所示般,係從基部10之左側部12朝基部10之上側螺旋狀地延伸出之部分,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假想線L1作為螺旋之軸而以板面21與螺旋之軸平行之方式構成,形成螺旋之內周側較螺旋之外周側更朝上方突出之被稱為竹筍彈簧的彈簧構造。而且,第2彈性臂部30之螺旋之捲繞方向(從外周側朝向內周側之捲繞方向),在從上方觀察下為順時針方向,亦即成為與第1彈性臂部20之螺旋之捲繞方向為相反之方向。又,第2彈性臂部30之內周側之端部成為前端部32,前端部32成為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動之自由端。如是,若前端部32被朝下方按壓,則第2彈性臂部30以朝下方收縮之方式發生彈性變形,伴隨著彈性變形而產生朝上方之彈性力(反彈力)。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係以假想線L1為螺旋之軸而以板面21、板面31與螺旋之軸平行之方式構成,故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厚度方向將會沿著螺旋之徑向,而易於將沿螺旋之徑向之尺寸即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外徑尺寸小型化。 又,由於可將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上下方向之寬度尺寸相對於厚度尺寸而擴大,故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相對於上下方向易於產生大的彈性力。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以下述方式設置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即:以第1彈性臂部20為上側、以第2彈性臂部30為下側而將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相互上下重疊,且,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在從上方觀察下為相互正交。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於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之上端部,沿上下方向設置有可與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之下端部卡合的槽部33。如是,藉由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之下端部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之槽部33的卡合(以下簡稱為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的卡合),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相互連結而連動地移動。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於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設置有沿第1彈性臂部20之板面21朝上方延伸出之延伸部23,延伸部23之上端部成為前述之接點部40。接點部40由第1彈性臂部20彈性支持而可朝下方按壓。如是,在接點部40被朝下方按壓時,接點部40與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一起朝下方移動,藉由伴隨著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朝下方彈性變形之反彈力(彈性力),接點部40被朝上方彈推。 其次,利用圖4說明壓接連接器1之製造方法。在製造壓接連接器1之際,首先如圖4(a)所示般,對金屬板施以衝壓加工等而將其沖切為特定之形狀,而形成將相當於基部10之第1區域R1與相當於第1彈性臂部20之第2區域R2以及相當於第2彈性臂部30之第3區域R3一體化之平板狀的構件即沖切體M1。又,第2區域R2係在第1區域R1之右側與第1區域R1之右端部連續地形成,第3區域R3係在第1區域R1之左側與第1區域R1之左端部連續地形成。 其次,如圖4(b)所示般,對沖切體M1之第2區域R2及第3區域R3施以衝壓加工及彎曲加工等而形成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又,在形成第1彈性臂部20之際,採用在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設置有延伸部23之構造,在形成第2彈性臂部30之際,採用在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設置有槽部33之構造。 其次,如圖4(c)所示般,對沖切體M1之第1區域R1與第2區域R2之交界部分、第1區域R1與第3區域R3之交界部分施以彎曲加工,而將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朝基部10側彎折,且使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卡合。如是,第1區域R1成為基部10,設置於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之延伸部23的上端部成為接點部40。壓接連接器1係如此般製造而成。 其次,利用圖5說明壓接連接器1之使用方法。圖5顯示將第1基板50之配線電極51與和第1基板50不同之其他構件即第2基板60之接點電極61經由壓接連接器1電性連接之情形的使用方法。在該使用方法中,首先,如圖5(a)所示般,於第1基板50之上安裝壓接連接器1,利用焊接等之方法將壓接連接器1之基部10與第1基板50之配線電極51電性連接。又,在該狀態下,於壓接連接器1之上尚未配置有第2基板60,接點部40成為可朝下方按壓之狀態。 其次,如圖5(b)所示般,於壓接連接器1之上配置第2基板60而將接點部40朝下方按壓。如是,藉由伴隨著接點部40之朝下方之按壓的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彈性力,接點部40被朝上方彈推,接點部40與第2基板60之接點電極61壓接。如是,藉由接點部40與第2基板60之接點電極61之壓接,第1基板50之配線電極51與第2基板60之接點電極61經由壓接連接器1而被電性連接。 其次,利用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之效果。通常,如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螺旋狀的彈簧在以沿螺旋之軸向收縮之方式彈性變形時,由於其端部間之距離會靠近,因此將會企圖在螺旋之徑向上擴展。其結果為,在螺旋捲繞弛緩之方向上使其變形之力施加至彈簧。 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被朝下方按壓,而第1彈性臂部20朝下方彈性變形時,如圖6(a)所示般,第1彈性臂部20之螺旋將朝捲繞弛緩方向撓曲。其結果為,在從上方觀察下可見,由於螺旋之直徑變大,故第1彈性臂部20將企圖以前端部22朝外側移動、且朝與前端側為相反之方向亦即順時針方向移動之方式發生變形。又,在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被朝下方按壓,而第2彈性臂部30朝下方彈性變形時,如圖6(b)所示般,第2彈性臂部30之螺旋朝捲繞弛緩方向撓曲。其結果為,在從上方觀察下可見,由於螺旋之直徑變大,故第2彈性臂部30將企圖以前端部32朝外側移動、且朝與前端側為相反之方向亦即順時針方向移動之方式發生變形。 如此般,由於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之變位方向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之變位方向相互不為正交,故如前述般僅藉由使前端部22之下端部進入槽部33而可使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二者不會相對地滑動而一體地連結。而且,在連結之際,前述之接點部40朝反映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二者之舉動的位置而作變位。此時,相反側之成分被抵消,在相同方向上以較大者之成分移動。又,雖未圖示,在朝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按壓被解除而從彈性變形回歸時,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以前端部22、前端部32朝與前述方向相反方向移動之方式變形。其結果為,能夠抑制伴隨著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在上下方向上之彈性變形的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在水平方向上之移動,而可使設置於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的接點部40與第2基板60之接點電極61之接觸穩定。 又,假定在本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中,在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以螺旋之捲繞方向相互為同向之方式構成之情形下,或在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未相互連結之情形下,會有下述可能性:無法規制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在水平方向上之彈性變形;伴隨著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在上下方向上之彈性變形,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亦會易於在水平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及伴隨著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在水平方向上之彈性變形,設置於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的接點部40與第2基板60(其他構件)之接點電極61的接觸變得不穩定。 亦即,由於在接點電極61以表面易於形成氧化被膜等之材質形成之情形下,存在伴隨著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在水平方向之移動,接點部40從通常之接觸位置偏離而與被接點電極61之氧化被膜所覆蓋之部分接觸之可能性,故在如此之情形下,在氧化皮膜因接點壓力而破裂之期間,易於出現瞬間性接點部40與接點電極61之接觸不穩定。相對於此,在本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中,如前述般,以螺旋之捲繞方向相互為反方向之方式構成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藉由將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相互連結而消除如此之課題。 又,在本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中,於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設置沿第1彈性臂部20之板面21朝上方延伸之延伸部23,藉由將延伸部23之上端部設為接點部40,可將第1彈性臂部20與接點部40以連續之方式形成,而在接點部40之形成上無需複雜之加工。其結果為,壓接連接器1之加工變得容易。 又,在本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中,藉由使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利用卡合而相互連結,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之連結構造變得簡單,壓接連接器1之加工變得容易。 又,在本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中,由於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係由板狀之構件構成,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亦為板狀之一部分,故藉由使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在從上方觀察下相互正交,於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沿上下方向設置槽部33,可無需在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設置複雜之卡合構造,即容易地將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卡合。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在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設置有可與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卡合之槽部33,但在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設置有可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卡合之槽部亦無妨。在如此之情形下亦然,可獲得與前述之效果相同之效果。另外,藉由在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之二者設置槽部,可使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之卡合更難於脫開,而使連結更穩定。 又,在本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中,由於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係以相互上下重疊之方式而設置,故與將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在水平方向上並排配置之情形相比,可減小在水平方向之大小,而可使壓接連接器1之安裝面積小型化。 又,在本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1中,由於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係從沿水平方向相互對向之基部10之側部即右側部11與左側部12分別延伸出,故可將第1彈性臂部20及第2彈性臂部30與基部10之右側及左側分開而形成,與從基部10之一個側部使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以相鄰之方式延伸出之情形相比,易於確保形成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際之空間,而易於提高對於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形狀的自由度。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方式,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下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在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中,由於將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之下端部置入第2彈性臂部30之槽部33,故第1彈性臂部20與第2彈性臂部30係以正交之方式而配置,但亦可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以在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之延長線上呈一條直線之方式以熔接等而形成,在該情形下可更容易地抵消相對於水平方向之任意之方向。又,若可實現特定之機能,可如圖7至圖9所示之變化例般,變更基部10、接點部40之形狀亦無妨。在圖7所示之第1變化例中,基部10成為將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外周部(螺旋之最外周之部分)一體化之筒狀之部分。在圖8所示之第2變化例中,接點部40成為朝水平方向擴展之平板狀之部分。在圖9所示之第3變化例中,基部10成為將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之外周部一體化之筒狀之部分,且接點部40成為朝水平方向擴展之平板狀之部分。即便基部10、接點部40之形狀為如此之形狀,亦可獲得與前述效果相同之效果。又,將基部10、接點部40之形狀設為除前述之實施方式、變化例以外之形狀亦無妨,於基部10、接點部40之特定之位置設置凸部、彎曲部、缺口部、開口部等亦無妨。 又,雖未圖示,但在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中,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不為在從上面觀察下呈圓形且以一定之比例朝上方延伸之螺旋構造亦無妨。例如,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在從上面觀察下可呈四角形,又,亦可呈階梯狀朝上方延伸。總之,第1彈性臂部20、第2彈性臂部30只要成為繞假想線L1之周圍且一面朝上方延伸之彈簧構造即可。 又,在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中,若可使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穩定地卡合,則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的卡合構造採用除前述以外之卡合構造亦無妨。又,利用除嵌合、焊接、雷射熔接等之卡合以外的方法將第1彈性臂部20之前端部22與第2彈性臂部30之前端部32連結亦無妨。 又,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將壓接連接器1安裝後傾斜而使用亦屬無妨。此外,在將壓接連接器1安裝在第1基板50之際,將基部10與第1基板50之配線電極51不進行焊接而是利用導電性接著劑等電性連接亦無妨,使基部10與第1基板50之配線電極51壓接而電性連接亦屬無妨。另外,在壓接連接器1之上配置並非基板而是IC等之電子部件使接點部40與電子部件之端子電極壓接亦無妨。
1‧‧‧壓接連接器
10‧‧‧基部
11‧‧‧右側部
12‧‧‧左側部
20‧‧‧第1彈性臂部
21‧‧‧板面
22‧‧‧前端部
23‧‧‧延伸部
30‧‧‧第2彈性臂部
31‧‧‧板面
32‧‧‧前端部
33‧‧‧槽部
40‧‧‧接點部
50‧‧‧第1基板
51‧‧‧配線電極
60‧‧‧第2基板
61‧‧‧接點電極
101‧‧‧壓接連接器
201‧‧‧壓接連接器
301‧‧‧壓接連接器
901‧‧‧竹筍狀接觸件
910‧‧‧盤簧
911‧‧‧基部
912‧‧‧彈性臂部
913‧‧‧接點部
A1-A1‧‧‧剖面線
L1‧‧‧假想線
M1‧‧‧沖切體
R1‧‧‧第1區域
R2‧‧‧第2區域
R3‧‧‧第3區域
X1‧‧‧左
X2‧‧‧右
Y1‧‧‧前
Y2‧‧‧後
Z1‧‧‧上
Z2‧‧‧下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2(a)、圖2(b)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之俯視圖及前視圖。 圖3(a)、圖3(b)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之右側視圖及示意剖視圖。 圖4(a)~圖4(c)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圖。 圖5(a)、圖5(b)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壓接連接器之使用方法的說明圖。 圖6(a)、圖6(b)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彈性臂部之舉動的說明圖。 圖7係本發明之第1變化例之壓接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8係本發明之第2變化例之壓接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9係本發明之第3變化例之壓接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10係顯示先前之壓接連接器之構造的說明圖。
1‧‧‧壓接連接器
10‧‧‧基部
11‧‧‧右側部
12‧‧‧左側部
20‧‧‧第1彈性臂部
21‧‧‧板面
22‧‧‧前端部
23‧‧‧延伸部
30‧‧‧第2彈性臂部
31‧‧‧板面
32‧‧‧前端部
40‧‧‧接點部
L1‧‧‧假想線
X1‧‧‧左
X2‧‧‧右
Y1‧‧‧前
Y2‧‧‧後
Z1‧‧‧上
Z2‧‧‧下

Claims (6)

  1. 一種壓接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具備: 基部、 從前述基部之不同之位置朝前述基部之上側延伸之螺旋狀之一對彈性臂部、及 設置於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中的一個彈性臂部之前端部的接點部;且 前述彈性臂部包含具有導電性與彈性之板狀之構件,並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假想線為螺旋之軸而以板面與前述螺旋之軸平行之方式構成,並且 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螺旋之捲繞方向係相互為反方向, 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彼此係相互連結。
  2. 如請求項1之壓接連接器,其中於前述一個彈性臂部之前端部,設置有沿前述彈性臂部之板面朝上方延伸之延伸部,且 前述延伸部之上端部成為前述接點部。
  3. 如請求項1或2之壓接連接器,其中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彼此係藉由卡合而相互連結。
  4. 如請求項3之壓接連接器,其中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彼此係在從上方觀察下為相互正交,且 於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之前端部之至少一者上,沿上下方向設置有可與另一者卡合之槽部。
  5. 如請求項1之壓接連接器,其中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以相互上下重疊之方式而設置。
  6. 如請求項1之壓接連接器,其中前述一對彈性臂部係從前述基部之相互對向之側部分別延伸而出。
TW105132025A 2015-12-10 2016-10-04 壓接連接器 TWI616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0887A JP6406645B2 (ja) 2015-12-10 2015-12-10 圧接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1986A TW201721986A (zh) 2017-06-16
TWI616032B true TWI616032B (zh) 2018-02-21

Family

ID=59060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025A TWI616032B (zh) 2015-12-10 2016-10-04 壓接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06645B2 (zh)
TW (1) TWI6160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378B (zh) * 2018-01-19 2022-02-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压接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61372B (zh) * 2018-01-19 2021-12-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压接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3996A (en) * 1971-05-20 1973-11-20 Controls Res Corp Pushbutton switch with coil spring contac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7967A (en) * 1992-10-13 1994-03-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interconnector with helical contacting portion and assembly using same
JP2005129428A (ja) * 2003-10-27 2005-05-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竹の子状コンタクトの製造方法、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そのコンタクトを備える検査装置または電子機器
JP2006184285A (ja) * 2005-12-28 2006-07-13 Adorinkusu:Kk タケノコバネ
JP5313156B2 (ja) * 2007-10-19 2013-10-09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半導体パッケージ、配線基板、コネクタ、およびマイクロコンタクタ
DE102010026027A1 (de) * 2010-07-03 2012-01-05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Federkontakt
JP6224551B2 (ja) * 2014-05-23 2017-11-0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3996A (en) * 1971-05-20 1973-11-20 Controls Res Corp Pushbutton switch with coil spring contac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1986A (zh) 2017-06-16
JP2017107754A (ja) 2017-06-15
JP6406645B2 (ja) 2018-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4525B (zh) Coaxial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mechanism
EP3156806B1 (en) Probe pin
US9601854B2 (en) Female terminal
JP6210965B2 (ja) 雌端子
JP2008544450A (ja) 圧入ピン
JP5726651B2 (ja)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ソケット
WO2013121652A1 (ja) 端子接続構造
WO2016084571A1 (ja) 接続端子
TWI616032B (zh) 壓接連接器
CN107017494B (zh) 压接连接器、压接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9570827B2 (en) Contact member
JP6668470B2 (ja) 圧接コンタク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219097A (ja) 接点接続構造
JP5711568B2 (ja) 突き当て端子
JP6584926B2 (ja) 圧接コネクタ
JP2015210941A (ja) 接点接続構造
JP660317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5210948A (ja) 接点接続構造
EP2575215B1 (en) Terminal fitting
JP5506022B2 (ja) 雌型端子
WO2024004891A1 (ja) コネクタ
JP2015210863A (ja) 接点接続構造
JP6905208B2 (ja)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コネクタ
JP2018073759A (ja) 圧接コネクタ
JP2015210864A (ja) 接点接続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