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2729B - 電子裝置用卡槽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用卡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2729B
TWI612729B TW104134055A TW104134055A TWI612729B TW I612729 B TWI612729 B TW I612729B TW 104134055 A TW104134055 A TW 104134055A TW 104134055 A TW104134055 A TW 104134055A TW I612729 B TWI612729 B TW I6127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ntact portion
contact
detection terminal
tr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4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3613A (zh
Inventor
In-Chull Yang
Jeong-Yong Park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TW201633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3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2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27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06K13/0831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slide, carriage or draw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4Resiliently-mounted rigid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93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at the end of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zero insertion force or no fri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9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 H01R13/7033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making use of elastic extensions of the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用卡槽,通過變更用以檢測卡或卡托完全地插入到卡槽的卡插入確認結構的結構,以提高卡或卡托的插入穩定性,該卡插入確認結構包括:一檢測端子,其設置於一殼體的一插入空間內,在插入卡或卡托時被卡或卡托按向下方;以及一開關端子,其在殼體內設置於檢測端子的下方並與檢測端子接觸。檢測端子包括固定部分和按壓部分,固定部分固定於殼體,按壓部分與固定部分連接並位於殼體的插入空間內,通過與卡或卡托接觸而被按向下方並與開關端子接觸。在按壓部分中,與固定部分連接並以懸臂樑形態移動的部分相比,與卡或卡托接觸的部分的位置更低地形成,或者與卡或卡托接觸的部分的自身高度與殼體的底面厚度相同或更小地形成。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用卡槽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用卡槽,更詳細地涉及通過變更用以檢測卡或卡托完全地插入到卡槽的卡插入確認端子的結構,以提高卡或卡托的插入穩定性,並通過在端子間的接觸部形成摩擦發生區間,以去除氧化膜或雜質等,從而能夠確保穩定的通電性的電子裝置用卡槽。
便攜終端等電子裝置在將存儲有連絡人的如電話號碼等各種個人資訊等的各種卡(存儲卡或SIM卡)插入於卡槽的狀態下使用。卡的插入方式有僅插入卡的方式和以將卡搭載於另外的卡托的狀態下插入的方式。
這樣的卡槽設有卡插入確認端子,其用以檢測卡或卡托被完全地插入。通常,卡插入確認端子由檢測端子及開關端子所構成,上述檢測端子在插入卡或卡托時與卡或卡托的前端接觸,上述開關端子在完全地插入卡或卡托時,檢測端子被擠向後方並與之接觸。
具有上述結構的卡插入確認端子揭示於韓國授權專利 公報第1228837號(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和美國授權專利第7,865,210號(以下,稱為“專利文獻2”)。
如上所述,專利文獻的共同之處在於:當插入卡或卡托時檢測端子被擠向後方後與開關端子接觸。檢測端子自身具有彈性力,使得檢測端子在插入卡或卡托時被擠向後方,然後在取出卡或卡托時恢復到原狀態。
如上所述,專利文獻的情況下,由於插入卡或卡托時被擠向後方的檢測端子自身具有彈性力,因此卡或卡托持續地受到來自檢測端子的引出方向上的力。由此,卡或卡托可能會向外廓凸出,導致卡或卡托和裝置外廓之間產生臺階。
此外,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部之間產生氧化膜或雜質侵入等,這會引起接點不良而導致通電性變得不穩定。
專利文獻1:韓國授權專利公報第1228837號(2013.02.15.公告)
專利文獻2:美國授權專利第7,865,210號(2011.01.04.授權)
本發明旨在解決如前所述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卡或卡托的插入穩定性的電子裝置用卡槽。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卡槽的端子間接觸部形成摩擦發生區間,以能夠去除氧化膜或雜質等的電子裝置用卡槽。
本發明的優選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包括:檢測端子,其設置於殼體的插入空間內,在插入卡或卡托時被卡或卡托按向下方;以及,開關端子,其在殼體上設置於檢測端子的下方並與檢測端子接觸;檢測端子包括固定部分和按壓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於殼體,所述按壓部分與所述固定部分連接並位於殼體的插入空間內,通過與卡或卡托接觸而被按向下方並與開關端子接觸;在按壓部分中,與固定部分連接並以懸臂樑形態移動的部分相比,與卡或卡托接觸的部分的位置更低地形成,或者與卡或卡托接觸的部分的自身高度與殼體的底面厚度相同或更小地形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檢測端子包括:一第一殼體固定部,作為固定於所述殼體的後端部的該固定部分;一第一接觸部,在所述殼體的插入空間內的後方部分沿兩側方向較長地設置,自身具有彈性力,其一端與所述第一殼體固定部連接,另一端構成所述按壓部分而能夠與所述開關端子接觸;一按壓導向部,在從所述第一接觸部的另一端離開的位置向前方朝下傾斜地形成,以引導插入的該卡或卡托沿著該按壓導向部傾斜面滑動並按壓第一接觸部,其構成所述按壓部分。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卡或卡托沿著所述按壓導向部滑動並按壓所述第一接觸部時,該第一接觸部越靠近另一端的部分越沿斜線方向朝下傾斜地被按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第一接觸部包括:一連接面,與所述第一殼體固定部連接;一向下傾斜面,從所述連接面向下傾斜地彎曲;以及一向上傾斜面,從所述向下傾斜面向上傾斜地彎曲。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開關端子包括:一第二殼體固定部,固定於所述殼體;以及一第二接觸部,從所述第二殼體固定部向上傾斜地彎曲。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在所述殼體的插入空間的後內面形成有一卡位凸部,該卡位凸部用以卡住所述第一接觸部的另一端的上表面以防止其向上翹起,從而在未插入所述卡或卡托時所述第一接觸部和所述第二接觸部的間隔保持恒定。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與所述卡或卡托接觸的所述按壓導向部的位置比以懸臂樑形態移動的固定點即所述第一接觸部中與所述第一殼體固定部連接的部分更低,或者所述按壓導向部的自身高度所述殼體的底面厚度,以防止所述按壓導向部的端部被按壓而位於比所述殼體的底面更低的位置,導致該端部與一印刷電路板接觸使該印刷電路板受損。
本發明的優選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包 括:檢測端子,其設置於殼體的插入空間內,當卡或卡托插入於插入空間時,被所述卡或卡托按向下方;以及,開關端子,其在所述殼體的插入空間內設置於所述檢測端子的上部,隨著所述檢測端子被按向下方,與所述檢測端子的接觸被解除。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檢測端子在被所述卡或卡托按壓的按壓部分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接觸部,該第一接觸部向後方朝上傾斜地形成,所述開關端子形成有第二接觸部,該第二接觸部向前方朝下傾斜地形成並與所述第一接觸部接觸,當所述檢測端子被所述卡或卡托按向下方時,所述第一接觸部和所述第二接觸部之間形成一摩擦發生區間,以去除所述第一接觸部和所述第二接觸部上形成的氧化膜或雜質。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所述檢測端子被按向下方時,所述第一接觸部沿著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傾斜面移動,使得與所述檢測端子的按壓位移相比,沿所述第一接觸部和所述第二接觸部之間的傾斜區間移動的所述檢測端子與所述開關端子的摩擦位移更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第一接觸部的向上傾斜角度大於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向下傾斜角度,以使所述第一接觸部的一邊角摩擦所述第二接觸部的一傾斜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第一接觸部的向上傾斜角度小於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向下傾斜角度,以使所述第二接觸部的一邊 角摩擦所述第一接觸部的一傾斜面。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帶來以下效果。
第一、本發明在插入卡或卡托時,使檢測端子被卡或卡托按向下方並與開關端子接觸,自身具有彈性力的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在卡或卡托被向上翹起的方向即厚度方向上產生力。由此,卡或卡托在引出方向上不受到力,從而無需擔憂卡或卡托和裝置外廓之間產生臺階,並且,由於採用增大與用以遮蓋殼體的金屬外殼的摩擦力的過盈配合的插入方式,因此大幅提高插入穩定性。
第二、本發明通過構成檢測端子的按壓導向部,插入卡或卡托時能夠容易地按壓第一接觸部;在第一接觸部中,被卡或卡托按壓的部分相比,與開關端子接觸的部分形成於向端部側離開的位置,因此與以往的檢測端子相比,與開關端子的接觸面積增大,由此,即使卡或卡托的厚度變厚,也能夠保持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穩定性。
第三、本發明通過殼體上形成的卡位凸部,使檢測端子的第一接觸部保持水平狀態,並與開關端子的第二接觸部保持恒定間隔,從而能夠大幅地減小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之間的短路不良率。
第四、本發明將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設置為,在插入卡或卡托時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位於卡或卡托的下方,與現有技術 的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位於卡或卡托的前方的卡槽相比,能夠使卡槽的整體尺寸小型化。
第五、本發明在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部形成傾斜區間,使得端子邊角刮擦接觸面以產生摩擦,由此,即使在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部之間產生氧化膜或雜質侵入等而導致通電不良,也能夠通過將氧化膜或雜質去除來使通電性穩定化以防止產生接點不良。
第六、本發明在檢測端子被按向下方時,檢測端子的第一接觸部沿著開關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傾斜面移動,因此,與檢測端子的按壓位移相比,沿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之間的傾斜區間移動的檢測端子與開關端子的接觸位移更大,從而能夠通過摩擦發生區間的最大化來增強通電穩定性。
1‧‧‧卡或卡托
100‧‧‧殼體
110‧‧‧插入空間
120‧‧‧貫通部
130‧‧‧卡位凸部
200‧‧‧接觸端子
300‧‧‧檢測端子
310‧‧‧第一殼體固定部
320‧‧‧第一接觸部
321‧‧‧連接面
322‧‧‧向下傾斜面
323‧‧‧向上傾斜面
330‧‧‧按壓導向部
400‧‧‧開關端子
410‧‧‧第二殼體固定部
420‧‧‧第二接觸部
500‧‧‧檢測端子
510‧‧‧第一殼體固定部
520‧‧‧片簧部
521‧‧‧連接面
522‧‧‧向下傾斜面
523‧‧‧向上傾斜面
530‧‧‧第一接觸部
530a‧‧‧邊角
530b‧‧‧傾斜面
540‧‧‧按壓導向部
600‧‧‧開關端子
610‧‧‧第二殼體固定部
620‧‧‧第二接觸部
620a‧‧‧邊角
620b‧‧‧傾斜面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優選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用卡槽中插入卡或卡托的情形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殼體上設有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情形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間隔保持恒定的情形的立體 圖。
圖4是檢測端子的立體圖。
圖5是開關端子的立體圖。
圖6是示出插入卡或卡托前檢測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和開關端子的第二接觸部之間的間隔保持恒定的情形的圖。
圖7是示出插入卡或卡托的過程中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相互接觸的情形的圖。
圖8是示出殼體和檢測端子的比率的剖面圖。
圖9是示出檢測端子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0是示出本發明的優選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用卡槽的殼體上設有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情形的立體圖。
圖11是檢測端子的立體圖。
圖12是開關端子的立體圖。
圖13是示出隨著卡或卡托的插入而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解除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4是示出檢測端子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5是示出通過檢測端子的組裝在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部形成摩擦發生區間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6是示出當檢測端子被按向下方時檢測端子的邊角摩擦開關端子的傾斜面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7是示出隨著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部傾斜角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間的摩擦發生狀態的剖面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電子裝置用卡槽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
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優選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用卡槽中插入卡或卡托的情形的立體圖。需要說明的是,圖1是示出用以遮蓋殼體的金屬外殼被省略的狀態的立體圖。其中,用以構成卡槽的一殼體100具有一插入空間110,其用以插入一卡或卡托1的前方和被金屬外殼所遮蓋的上方開放。
插入空間110的底面設有與卡接觸的一接觸端子200,插入空間110內後方部分設有包括一檢測端子300和一開關端子400,檢測端子300和開關端子400作為一卡插入確認端子(卡插入確認結構)用以在插入卡或卡托1時對該插入進行檢測。
圖2是示出殼體上設有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情形的立體圖,圖3是示出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間隔保持一定的情形的立體圖,圖4是檢測端子的立體圖,圖5是開關端子的立體圖。
參閱圖1,殼體100的插入空間110內的後方部分以上下設有作為卡插入確認端子用以檢測卡或卡托1的插入的檢測端子 300和開關端子400。
在卡或卡托1插入插入空間110的過程中,卡或卡托1向下按壓檢測端子300以使其與開關端子400接觸,從而識別出插入空間110內插入有卡或卡托1。由此,檢測端子300和開關端子400以上下進行接觸,使得卡或卡托1不受到檢測端子300的引出方向上的力,從而無需擔憂卡或卡托1和裝置外廓之間產生臺階。
即,當檢測端子300和開關端子400處於相互被分開的狀態時,識別為卡或卡托1未被插入或未被插入到頂,當檢測端子300和開關端子400處於相互接觸的狀態時,識別為卡或卡托1在插入空間110內被完全地插入到頂。
檢測端子300自身具有彈性力,從而被卡或卡托1彈性按壓,開關端子400自身也具有彈性力,從而與檢測端子300彈性接觸。
參閱圖2及圖4,檢測端子300包括第一殼體固定部310、第一接觸部320及按壓導向部330。
參閱圖3及圖4,第一殼體固定部310夾設置於殼體100的後端部上形成的夾槽(未圖示)而被固定,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通過模塑成型一體地形成於殼體100。
參閱圖1、圖3及圖4,第一接觸部320在插入空間110內的後方部分沿兩側方向較長地設置並自身具有彈性力,其一端一 體地連接於第一殼體固定部310,另一端與開關端子400接觸。這樣的第一接觸部320包括:連接面321,其與第一殼體固定部310一體地連接;向下傾斜面322,其從連接面321向下傾斜地彎曲;以及,向上傾斜面323,其從向下傾斜面322向上傾斜地彎曲。向上傾斜面323的端部與開關端子400接觸。
按壓導向部330在從第一接觸部320的另一端,即從向上傾斜面323的端部分開的位置向前方朝下傾斜地形成,以引導插入插入空間110內的卡或卡托1沿著按壓導向部330的傾斜面滑動並按壓第一接觸部320。
參閱圖1、圖3及圖5,開關端子400包括第二殼體固定部410和第二接觸部420。
第二殼體固定部410通過模塑成型一體地成型於殼體100。
第二接觸部420從第二殼體固定部410向上傾斜地彎曲並自身具有彈性力。第二接觸部420的端部與檢測端子300接觸。
插入空間110的底面形成有上下貫通的貫通部120,以使第二接觸部420位於該貫通部120時可以上下方向發生彈性變形。連接有第二接觸部420的第二殼體固定部410的一部分也位於貫通部120。
另外,插入空間110的後內面突出形成有卡位凸部 130,其用以在未插入卡或卡托1時防止檢測端子300的第一接觸部320向上翹起,從而使第一接觸部320和開關端子400的第二接觸部420的間隔保持恒定。
在檢測端子300的第一接觸部320卡住於卡位凸部130之前,第一接觸部320如圖2所示向上傾斜地設置,當按壓第一接觸部320使之如圖3所示那樣卡住於卡位凸部130時,第一接觸部320保持水平狀態並與第二接觸部420保持恒定間隔。由此,能夠大幅地減小檢測端子300和開關端子400之間的短路不良率。
圖6是示出插入卡或卡托前檢測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和開關端子的第二接觸部之間的間隔保持恒定的情形的圖,圖7是示出插入卡或卡托的過程中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相互接觸的情形的狀態圖。
如上所述,在第一接觸部320卡住於卡位元凸部130的狀態下,第一接觸部320如圖6所示那樣保持水平狀態的同時與第二接觸部420的間隔保持恒定。此時,第二接觸部420處於向上傾斜地設置的狀態。
當插入卡或卡托1而按壓第一接觸部320時,如圖7所示,第一接觸部320被向下傾斜地按壓,通過第一接觸部320的端部和第二接觸部420的端部相互接觸而進一步被按壓。最終被按壓的情形是,第一接觸部320處於向下傾斜的狀態,第二接觸部420 處於水平狀態,兩個接觸部320、420的端部處於相互接觸的狀態。
如圖6所示,在第一接觸部320被卡或卡托1按壓之前,從第一接觸部320向前方朝下傾斜地形成的按壓導向部330的端部與第一接觸部320相比位於更低的位置。由此,當插入卡或卡托1時,卡或卡托1沿著按壓導向部330的上部傾斜面滑動,並間接地按壓第一接觸部320,進一步插入而直接接觸於第一接觸部320的上表面,從而直接地按壓第一接觸部320。
在第一接觸部320被卡或卡托1按壓的過程中,第一接觸部320沿斜線方向向下傾斜地被按壓,因此,端部接觸部分處於未與卡或卡托1接觸的狀態。
參閱圖6及圖7,另外,在第一接觸部320中,與卡或卡托1直接接觸的部分相比,未與卡或卡托1直接接觸並且與開關端子400接觸的部分更靠近端部側形成,由此,當第一接觸部320被卡或卡托1按壓時,與開關端子400接觸的部分的移動量(A+α)更大。由此,即使因卡或卡托1的厚度較厚而檢測端子300被按壓的距離相對減小,與以往的檢測端子相比,檢測端子300與開關端子400的接觸面積也增大,從而能夠保持第一接觸部320和第二接觸部420的接觸穩定性。
圖8是示出殼體和檢測端子的比率的剖面圖。
構成檢測端子300的按壓導向部330位於殼體100的插 入空間底面上形成的貫通部120內。由此,當插入卡或卡托1而按壓檢測端子300時,作為被按壓的部分的按壓導向部330在貫通部120內下降。此時,如果按壓導向部330的端部被按壓而位於比殼體100的底面低的位置,則該端部與PCB(印刷電路板)接觸而可能會損壞PCB,因此,為了防止發生這種情況,與卡或卡托1接觸的部分的位置優選地比以懸臂樑形態移動的固定點即第一接觸部320的連接面321更低,或者使按壓導向部330的高度H1與殼體100的底面厚度H2相同或更小。
圖9是示出檢測端子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構成檢測端子300的第一接觸部320具有一次彎曲的形狀。即,第一接觸部320可由連接面321和向下傾斜面322所構成,上述連接面321與第一殼體固定部310一體地連接,上述向下傾斜面322從連接面321向下方傾斜地彎曲。
檢測端子300的形狀可以有多種變化。
圖10是示出本發明的優選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用卡槽的殼體上設有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情形的立體圖,圖11是檢測端子的立體圖,圖12是開關端子的立體圖。
如圖10至圖12所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可在殼體100的插入空間110內的後方部分以上下具有檢測端子500和開關端子600,檢測端子500和開關端子600作為卡插入 確認端子用以檢測卡或卡托1的插入。
在卡或卡托1插入插入空間110內的過程中,卡或卡托1向下按壓檢測端子500以解除該檢測端子500與開關端子600的接觸,從而識別出插入空間110內插入有卡或卡托1。由此,檢測端子500和開關端子600上下接觸,使得卡或卡托1不受到檢測端子500的引出方向上的力,從而無需擔憂卡或卡托1和裝置外廓之間產生外廓臺階。
即,當檢測端子500和開關端子600處於相互接觸的狀態時,識別為卡或卡托1未被插入或未被插入到頂,當檢測端子500和開關端子600處於未相互接觸而分開的狀態時,識別為卡或卡托1在插入空間110內被完全地插入到頂。
檢測端子500自身具有彈性力,使得當卡或卡托1插入殼體100的插入空間110時,其被卡或卡托1向下方彈性按壓。
檢測端子500可包括第一殼體固定部510、片簧部520、第一接觸部530及按壓導向部540。
第一殼體固定部510夾設置於殼體100的後端部上形成的夾槽(未圖示)而被固定,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通過模塑成型而一體地形成於殼體100。
片簧部520是被卡或卡托1按壓的按壓部分,其在殼體100的插入空間110內的後方部分沿兩側方向較長地設置,自身具 有彈性力。片簧部520的一端一體地連接於第一殼體固定部510,另一端上設有後述的第一接觸部530以與開關端子600接觸。這樣的片簧部520可包括:連接面521,其與第一殼體固定部510一體地連接;向下傾斜面522,其從連接面521向下傾斜地彎曲;以及,向上傾斜面523,其從向下傾斜面522向上傾斜地彎曲。
第一接觸部530在片簧部520的另一端,即向上傾斜面523的端部,向後方朝上傾斜地彎曲形成,以便與後述的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接觸。
按壓導向部540在從片簧部520的另一端,即向上傾斜面523的端部,向第一殼體固定部510側方向一段距離的位置向前方朝下傾斜地形成,以引導插入插入空間110內的卡或卡托1沿著按壓導向部540的傾斜面滑動並向下方按壓片簧部520。
開關端子600設置於檢測端子500的上部,隨著檢測端子500被卡或卡托1按向下方,其與檢測端子500的接觸被解除。
開關端子600可包括第二殼體固定部610和第二接觸部620。
第二殼體固定部610通過模塑成型而一體地成型於殼體100的後端部,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夾設置於殼體100的後端部上形成的夾槽(未圖示)而被固定。
第二接觸部620從第二殼體固定部610向前方朝下傾 斜地彎曲形成,以便與檢測端子500的第一接觸部530接觸。
插入空間110的底面形成有上下貫通的貫通部120,以使檢測端子500的按壓導向部540位於該貫通部120中可以上下發生彈性變形。並且,連接有第一接觸部530及按壓導向部540的片簧部520的一部分也位於貫通部120。
構成檢測端子500的按壓導向部540位於殼體100的插入空間110底面上形成的貫通部120內。由此,當插入卡或卡托1而按壓檢測端子500時,作為被按壓的部分的按壓導向部540在貫通部120內下降。此時,當按壓導向部540的端部被按壓而位於比殼體100的底面低的位置時,該端部與PCB接觸而可能會損壞PCB,因此,為了防止發生這種情況,與卡或卡托1接觸的部分的位置優選地位於比以懸臂樑形態移動的固定點即片簧部520的連接面521更低,或者使按壓導向部540的高度與殼體100的底面厚度相同或更小。
圖13A及圖13B是示出隨著卡或卡托的插入而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解除的狀態的剖面圖。
如圖13A所示,當檢測端子500的第一接觸部530和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處於相互接觸的狀態時,識別為卡或卡托1未被插入或未被插入到頂。
如圖13B所示,當卡或卡托1插入於殼體100的插入空 間110時,檢測端子500被卡或卡托1按壓而向下方移動。具體而言,在檢測端子500的片簧部520被卡或卡托1按壓之前,從片簧部520向前方朝下傾斜地形成的按壓導向部540的端部位於比片簧部520更低的位置。由此,當插入卡或卡托1時,卡或卡托1沿著按壓導向部540的上部傾斜面滑動並間接地按壓片簧部520,進一步插入時直接接觸於片簧部520的上表面而直接按壓片簧部520。
在檢測端子500的片簧部520被卡或卡托1按向下方的過程中,檢測端子500的第一接觸部530和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的接觸被解除。如上所述,當檢測端子500和開關端子600未相互接觸而分開時,識別為卡或卡托1在插入空間110內未被完全地插入到頂。
圖14是示出檢測端子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如圖14所示,構成檢測端子500的片簧部520也可以以平坦的懸臂樑形態所構成。即,片簧部520形成為不具有彎曲部分的平坦一字形狀,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檢測端子500的形狀可以有多樣。
圖15是示出通過檢測端子的組裝在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部形成摩擦發生區間的狀態的剖面圖,圖16A及圖16B是示出當檢測端子被按向下方時檢測端子的邊角摩擦開關端子的傾斜面的狀態的剖面圖。
如圖15、圖16A及圖16B所示,當檢測端子500被卡或卡托1按向下方時,在檢測端子500的第一接觸部530和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之間形成摩擦發生區間W,由此,即使在檢測端子500和開關端子600的接觸部之間產生氧化膜或雜質侵入而導致通電不良,也能夠通過將氧化膜或雜質去除而保證通電穩定性,從而防止發生接點不良。
具體而言,在檢測端子500與開關端子600的接觸部形成傾斜區間,以使端子邊角刮擦接觸面以產生摩擦。並且,為了構成摩擦產生結構,在組裝工序中需要向檢測端子500施加扭曲力。例如,檢測端子500在組裝前的位置①不產生扭曲力,在組裝後的位置②產生檢測端子500的扭曲恢復力。具體而言,因X方向上的檢測端子500的組裝前初始位置和組裝後最終位置的位置差△X而產生X方向扭曲力,並且因Z方向上的檢測端子500的組裝前初始位置和組裝後最終位置的位置差△Z而產生Z方向扭曲力,由此,沿箭頭方向(參照圖15的箭頭)產生檢測端子500的扭曲恢復力。借助這樣的扭曲力,即使檢測端子500向-Z方向移動,檢測端子500的第一接觸部530的一邊角530a也沿著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的一傾斜面620b移動,從而在檢測端子500和開關端子600的接觸部之間產生摩擦。
並且,當檢測端子500向下方(-Z)移動時,第一接觸 部530邊角的530a沿著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的傾斜面620b移動,因此,與檢測端子500的按壓位移相比,第一接觸部530和第二接觸部620之間的傾斜區間形成的第一接觸部530與開關端子600的接觸位移更大,從而能夠通過摩擦發生區間的最大化來增強通電穩定性。
圖17A及圖17B是示出隨著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的接觸部傾斜角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檢測端子和開關端子間的摩擦發生狀態的剖面圖。
如圖17A所示,通過使檢測端子500的第一接觸部530的向上傾斜角度θ 1比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的向下傾斜角度θ 2更大,能夠使檢測端子500的第一接觸部530的邊角530a與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的傾斜面620b發生摩擦。
並且,如圖17B所示,也可以通過使檢測端子500的第一接觸部530的向上傾斜角度θ 1比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的向下傾斜角度θ 2更小,能夠使開關端子600的第二接觸部620的邊角620a與檢測端子500的第一接觸部530的傾斜面530b發生摩擦。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 圍內。
1‧‧‧卡或卡托
100‧‧‧殼體
110‧‧‧插入空間
200‧‧‧接觸端子
300‧‧‧檢測端子
400‧‧‧開關端子

Claims (11)

  1. 一種電子裝置用卡槽,具有一卡插入確認結構,所述卡插入確認結構包括:一檢測端子,設置於一殼體的一插入空間內,當插入一卡或卡托時該檢測端子被所述卡或卡托按向下方,以及,一開關端子,在所述殼體內設置於該檢測端子的下方並與該檢測端子接觸;所述檢測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分,固定於所述殼體,一按壓部分,與所述固定部分連接並位於所述殼體的插入空間內,通過與所述卡或卡托接觸而被按向下方並與所述開關端子接觸;在所述按壓部分中,與所述固定部分連接並以懸臂樑形態移動的部分相比,與所述卡或卡托接觸的部分的位置更低,或者與所述卡或卡托接觸的部分的自身高度與所述殼體的底面厚度相同或更小。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中,所述檢測端子包括:一第一殼體固定部,作為固定於所述殼體的後端部的該固定部分;一第一接觸部,在所述殼體的插入空間內的後方部分沿兩側方向較長地設置,自身具有彈性力,其一端與所述第一殼體固定部連接,另一端構成所述按壓部分而能夠與 所述開關端子接觸;一按壓導向部,在從所述第一接觸部的另一端離開的位置向前方朝下傾斜地形成,以引導插入的該卡或卡托沿著該按壓導向部傾斜面滑動並按壓第一接觸部,該按壓導向部構成所述按壓部分。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中,當該卡或卡托沿著所述按壓導向部滑動並按壓所述第一接觸部時,該第一接觸部越靠近另一端的部分越沿斜線方向朝下傾斜地被按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中,所述第一接觸部包括:一連接面,與所述第一殼體固定部連接;一向下傾斜面,從所述連接面向下傾斜地彎曲;以及一向上傾斜面,從所述向下傾斜面向上傾斜地彎曲。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中,所述開關端子包括:一第二殼體固定部,固定於所述殼體;以及一第二接觸部,從所述第二殼體固定部向上傾斜地彎曲。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中,在所述殼體的插入空間的後內面形成有一卡位凸部,該卡位凸部用以卡住所述第一接觸部的另一端的上表面以防止其向上翹起,從而在未插入所述卡或卡托時所述第一接觸部和所述第二接觸部的間隔保持恒定。
  7.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中,與所述卡或卡托接觸的所述按壓導向部的位置比以懸臂樑形態移動的固定點即所述第一接觸部中與所述第一殼體固定部連接的部分更低,或者所述按壓導向部的自身高度與所述殼體的底面厚度相同或更小,以防止所述按壓導向部的端部被按壓而位於比所述殼體的底面更低的位置,導致該端部與一印刷電路板接觸使該印刷電路板受損。
  8. 一種電子裝置用卡槽,包括:一檢測端子,設置於殼體的插入空間內,當一卡或卡托插入插入空間時,被所述卡或卡托按向下方;以及一開關端子,在所述殼體的插入空間內設置於所述檢測端子的上部,隨著所述檢測端子被按向下方,與所述檢測端子的接觸被解除;其中,所述檢測端子在被所述卡或卡托按壓的按壓部分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接觸部,該第一接觸部向後方朝上傾斜地形成,所述開關端子形成有第二接觸部,該第二接觸部向前方朝下傾斜地形成並與所述第一接觸部接觸,當所述檢測端子被所述卡或卡托按向下方時,所述第一接觸部和所述第二接觸部之間形成一摩擦發生區間,以去除所述第一接觸部和所述第二接觸部上形成的氧化膜或雜質。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中,當所述檢測端子被按向下方時,所述第一接觸部沿著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傾斜面移動,使得與所述檢測端子的按壓位移相比,沿所述第一接觸部和所述第二接觸部之間的傾斜區間移動的 所述檢測端子與所述開關端子的摩擦位移更大。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中,所述第一接觸部的向上傾斜角度大於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向下傾斜角度,以使所述第一接觸部的一邊角摩擦所述第二接觸部的一傾斜面。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裝置用卡槽,其中,所述第一接觸部的向上傾斜角度小於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向下傾斜角度,以使所述第二接觸部的一邊角摩擦所述第一接觸部的一傾斜面。
TW104134055A 2014-10-17 2015-10-16 電子裝置用卡槽 TWI612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40140997 2014-10-17
KR1020150043507A KR101630766B1 (ko) 2014-10-17 2015-03-27 전자기기용 카드 소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3613A TW201633613A (zh) 2016-09-16
TWI612729B true TWI612729B (zh) 2018-01-21

Family

ID=559147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6615U TWM531071U (zh) 2014-10-17 2015-10-16 電子裝置用卡槽
TW104134055A TWI612729B (zh) 2014-10-17 2015-10-16 電子裝置用卡槽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6615U TWM531071U (zh) 2014-10-17 2015-10-16 電子裝置用卡槽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411403B2 (zh)
JP (1) JP6435404B2 (zh)
KR (1) KR101630766B1 (zh)
CN (2) CN110233399B (zh)
TW (2) TWM53107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30766B1 (ko) 2014-10-17 2016-06-15 몰렉스 엘엘씨 전자기기용 카드 소켓
KR101806107B1 (ko) * 2016-10-07 2017-12-07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스위치의 접촉 신뢰성을 향상시킨 커넥터 장치
KR102120399B1 (ko) * 2019-03-12 2020-06-08 몰렉스 엘엘씨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멀티 카드 소켓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카드 커넥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09566U (en) * 2010-12-23 2011-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TWM475715U (en) * 2013-08-23 2014-04-01 Molex Taiwan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31071U (zh) * 2014-10-17 2016-10-21 Molex Llc 電子裝置用卡槽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2150A1 (de) * 1991-11-12 1993-05-13 Amphenol Tuchel Elect Chipkartenlesegeraet mit einem endlagenschalter
TW374506U (en) * 1998-06-06 1999-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ard base board connector with the switching device
JP2003504817A (ja) * 1999-07-02 2003-02-0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スマートカードリーダ
US6425775B1 (en) * 2001-03-16 2002-07-3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mart card connector
TW496595U (en) * 2001-03-20 2002-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US6899557B2 (en) * 2001-04-23 2005-05-31 Molex Incorporated Detection switch mounted in a card socket
JP3800591B2 (ja) * 2001-09-07 2006-07-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FR2840459B1 (fr) * 2002-05-28 2004-07-16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nnecteur electrique pour une carte a puce comportant un commutateur perfectionne
TW534485U (en) * 2002-06-20 2003-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TW539265U (en) * 2002-06-20 2003-06-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CN2554818Y (zh) * 2002-06-25 2003-06-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KR100619579B1 (ko) * 2003-05-26 2006-09-06 마츠시다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메모리 카드용 커넥터
JP4023389B2 (ja) * 2003-05-26 2007-12-1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用ソケット
JP3101218U (ja) 2003-10-24 2004-06-10 詮欣股▲分▼有限公司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の探知装置
CN2689517Y (zh) * 2004-03-03 2005-03-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JP2006107971A (ja) * 2004-10-07 2006-04-20 D D K Ltd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20060076409A1 (en) * 2004-10-13 2006-04-13 Sheng-Ching Ko Card reading apparatus
CN2779651Y (zh) * 2004-12-01 2006-05-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US7258278B2 (en) * 2005-06-01 2007-08-21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odule reader
JP4711891B2 (ja) * 2006-06-05 2011-06-2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M303516U (en) * 2006-06-23 2006-12-2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Card connector
CN200953411Y (zh) * 2006-08-25 2007-09-26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具有防呆结构的sim卡连接器
US7396245B2 (en) * 2006-10-13 2008-07-08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7865210B2 (en) 2007-01-05 2011-01-04 Apple Inc. Ejectable component assembli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JP5098580B2 (ja) * 2007-08-31 2012-12-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4964800B2 (ja) * 2008-02-14 2012-07-0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1204324Y (zh) * 2008-03-28 2009-03-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252178Y (zh) * 2008-04-21 2009-06-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207504Y (zh) * 2008-05-13 2009-03-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564551B2 (ja) * 2008-05-30 2010-10-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ドソケット
JP4704477B2 (ja) * 2009-02-19 2011-06-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1369423Y (zh) * 2009-03-16 2009-12-2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卡连接装置
JP5286126B2 (ja) * 2009-03-24 2013-09-1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1498663U (zh) * 2009-08-25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JP5251819B2 (ja) * 2009-10-09 2013-07-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JP5585156B2 (ja) * 2010-03-26 2014-09-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薄型コネクタ
US8251722B2 (en) * 2010-04-02 2012-08-28 Horng Yu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one pair of switch terminals thereof
CN102403587A (zh) * 2010-09-08 2012-04-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TWM416221U (en) * 2011-02-09 2011-11-11 Molex Taiwan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8579640B2 (en) * 2011-02-09 2013-11-12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KR101201667B1 (ko) 2011-03-28 2012-11-15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 심 카드 소켓
JP2013012451A (ja) * 2011-06-28 2013-01-17 Smk Corp カード検出スイッチ付きカードコネクタ
KR101228837B1 (ko) 2011-08-03 2013-02-15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심 카드 소켓
KR101327302B1 (ko) * 2012-04-30 2013-11-20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듀얼 메모리카드 소켓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928779B (zh) * 2013-01-11 2016-08-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US9378436B2 (en) * 2013-01-18 2016-06-28 Molex, Llc Low profile connector
CN104300321B (zh) * 2013-07-18 2016-10-05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449470B (zh) * 2014-07-29 2018-02-16 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WO2016060510A1 (ko) 2014-10-17 2016-04-21 몰렉스 엘엘씨 전자기기용 카드 소켓
US9543999B2 (en) * 2014-11-26 2017-01-10 Molex, Llc Card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09566U (en) * 2010-12-23 2011-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TWM475715U (en) * 2013-08-23 2014-04-01 Molex Taiwan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31071U (zh) * 2014-10-17 2016-10-21 Molex Llc 電子裝置用卡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399B (zh) 2021-06-29
TWM531071U (zh) 2016-10-21
CN106463862A (zh) 2017-02-22
CN110233399A (zh) 2019-09-13
TW201633613A (zh) 2016-09-16
CN106463862B (zh) 2019-07-23
JP2017528883A (ja) 2017-09-28
US20170310043A1 (en) 2017-10-26
KR101630766B1 (ko) 2016-06-15
KR20160045533A (ko) 2016-04-27
US10411403B2 (en) 2019-09-10
US10707612B2 (en) 2020-07-07
US20190348799A1 (en) 2019-11-14
JP6435404B2 (ja) 2018-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3682B2 (en) Poke-in connector
TWI612729B (zh) 電子裝置用卡槽
US10381759B2 (en) Card socket for electronic device
KR101866492B1 (ko) 전자기기용 카드 소켓
US20140045364A1 (en) Connector
TW201605124A (zh) 電連接器及其端子
WO2016155615A1 (zh) 一种卡座及包含该卡座的终端
KR101460076B1 (ko) 단자 변형을 방지하는 카드용 소켓 어댑터
JP2015032531A (ja) コネクタ装置および基板ユニット
JP3150850U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4917122B2 (ja)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5185422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I600215B (zh) 電子卡連接器組合
JP5858057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TWM509460U (zh) 掀蓋式卡座連接器
TWM500935U (zh) 電子卡連接器
JP6107903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TWM452504U (zh) 電連接器
TWI506898B (zh) 電子卡連接器
JP2012199085A (ja) 電気機器
TWM484200U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201607177A (zh) 資訊卡插槽組件
TWM472973U (zh) 電子卡連接裝置
TWM491266U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M326724U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