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0496B - 滑動構造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滑動構造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0496B
TWI610496B TW106105883A TW106105883A TWI610496B TW I610496 B TWI610496 B TW I610496B TW 106105883 A TW106105883 A TW 106105883A TW 106105883 A TW106105883 A TW 106105883A TW I610496 B TWI610496 B TW I6104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mponent
slider
holding position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5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5459A (zh
Inventor
安達浩祐
原嶋志郎
潘善盈
Original Assignee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5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5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4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06K19/0773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a housing or construction similar to well-known portable memory devices, such as SD cards, USB or memory sti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根據一項實施例,一種滑動構造包含一第一部件、一第二部件、一滑塊、一導引件及一第一彈性部分。該第二部件由該第一部件以可移動方式支撐。該滑塊設置於該第一部件及該第二部件中之一者中。該導引件設置於該第一部件及該第二部件中之另一者中。該導引件以可移動方式將該滑塊支撐於一第一保持位置、一滑動區段及一第二保持位置當中。該第一保持位置沿一第一方向遠離一第一位置或自該第一位置偏移。該滑動區段在該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延伸。該第二位置沿相交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遠離該第一位置。該第二保持位置沿該第一方向遠離該第二位置或自該第二位置偏移。該第一彈性部分係該第二部件之一部分。該第一彈性部分根據該第二部件相對於該第一部件之位置彈性地變形以能夠沿該第一方向推動該滑塊。

Description

滑動構造及電子裝置
本文中所闡述之實施例一般而言係關於一滑動構造及一電子裝置。
習用地,一連接器可滑動地進入其及自其離開之電子裝置係已知的。 舉例而言,獲得包含具有較少不便之一新穎構形之一滑動構造或一電子裝置係有用的,諸如由較小數目個組件製成之一滑動構造或一電子裝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組件之數目可減小之一滑動構造。 根據一項實施例,一滑動構造包含一第一部件、一第二部件、一滑塊、一導引件及一第一彈性部分。該第二部件由該第一部件以可移動方式支撐。該滑塊設置於該第一部件及該第二部件中之一者中。 該導引件設置於該第一部件及該第二部件中之另一者中。該導引件以可移動方式將該滑塊支撐於一第一保持位置、一滑動區段及一第二保持位置當中。該第一保持位置沿一第一方向遠離一第一位置或自該第一位置偏移。該滑動區段在該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延伸。該第二保持位置沿相交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遠離該第一位置。該第二保持位置經定位沿該第一方向遠離該第二位置或自該第二位置偏移。 該第一彈性部分係該第二部件之一部分。該第一彈性部分根據該第二部件相對於該第一部件之一位置而彈性地變形以能夠沿該第一方向推動該滑塊。 可減小上述滑動構造之組件之數目。
相關申請案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基於並主張於2016年3月16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6-052130號之優先權之權益,該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6-052130號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下文,將揭示一電子裝置及一滑動構造之例示性實施例。下文所闡述之實施例之構形及控制(技術特徵)以及由構形及控制所帶來之功能及結果(效應)僅係實例。在各圖式中,為簡單說明起見定義一X方向、一Y方向及一Z方向。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彼此垂直。在下文,在各圖式中與X方向之箭頭相反之一相反方向稱為相反X方向、與Y方向之箭頭相反之一方向稱為一相反Y方向,且與Z方向之箭頭相反之一方向稱為一相反Z方向。 以下實施例包含相同或相似構成元件。在下文,用常見參考符號表示彼等相同或相似構成元件,且可省略其重疊說明。 第一實施例 圖1係一使用狀態中之一通用串列匯流排(USB)記憶體1之一透視圖,圖2係一非使用狀態中之USB記憶體1之一透視圖,且圖3係容納於USB記憶體1內側之一可移動總成3之一透視圖。USB記憶體1係一電子裝置及一滑動構造之一實例。舉例而言,USB記憶體1可被稱為儲存裝置或半導體儲存裝置。 如圖1至圖3中所圖解說明,USB記憶體1包含一外殼2及可移動總成3。可移動總成3包含一基底單元400。基底單元400支撐一電路板5。一電子組件6及一連接器7固定至電路板5。外殼2與基底單元400關於沿X方向通過中心且沿Y方向及Z方向延伸之一面成平面對稱。外殼2係一殼體及一第一部件之一實例。可移動總成3係一可移動部件之一實例,且可被稱為一內部構造。基底單元400係可移動部件及一第二部件之一實例。可將基底單元400、電路板5、電子組件6及連接器7稱為組件。連接器7係(但不限於)諸如一類型C連接器之一USB連接器。 將可移動總成3以可移動方式支撐於外殼2中。可移動總成3可在其中連接器7自外殼2突出之一突出位置(圖1)與其中連接器7裝納於外殼2中之一經裝納位置(圖2)之間移動。非使用狀態可稱為經裝納狀態。 如圖1及圖2中所圖解說明,外殼2之外部形狀係平坦的長方體,並且沿Y方向長且沿Z方向薄。外殼2包含六個矩形壁2a至2f。壁2a至2b彼此平行且沿Z方向彼此間隔開。壁2a及2b具有沿X方向及Y方向延伸之一矩形形狀。壁2c及2d彼此平行且沿X方向彼此間隔開。壁2c至2d具有沿Y方向及Z方向延伸之一正方形形狀。壁2e及2f彼此平行且沿Y方向彼此間隔開。壁2e及2f沿X方向及Z方向延伸。外殼2具有由壁2a至2f環繞之一空間。舉例而言,外殼2係由合成樹脂材料(塑膠或工程塑膠)製成之一模製物項。 壁2b具備一長開口2g。換言之,壁2b遠離壁2e且與壁2f接觸,並且開口2g設置於壁2b與壁2e之間。外殼2中之空間沿一相反Z方向透過開口2g而係敞開的。壁2b係一第三壁之一實例。 壁2f具備一長開口2h。沿Y方向透過開口2h打開外殼2中之空間。如圖1中所圖解說明,連接器7可突出穿過開口2h。 圖4係基底單元400之一透視圖。圖5係基底單元400之一側視圖。基底單元400包含一底部壁410、側壁42、一端壁43、一突出壁440及一彈性部分450。舉例而言,基底單元400係由合成樹脂材料(塑膠或工程塑膠)製成之一模製物項。亦即,底部壁410、側壁42、端壁43、突出壁440及彈性部分450整合於一起且形成基底單元400之一部分作為一個樹脂模製物項。 底部壁410具有沿X方向及Y方向延伸之一矩形板形狀。底部壁410沿X方向包含一端410a及一相反端410b,且沿Y方向包含一端410c及一相反端410d。端410a及410b亦稱為側,且沿Y方向延伸。端410c及410d亦稱為側,且沿X方向延伸。底部壁410係一第一壁之一實例。 底部壁410具有一階梯式形式。底部壁410包含一第一部分411及一第二部分412。第二部分412沿Y方向與第一部分411接觸且沿Z方向自第一部分偏移。一階梯部413設置於第一部分411與第二部分412之間,沿X方向延伸。在圖2之經裝納狀態中,第一部分411容納於外殼2之開口2g中。底部壁410阻擋開口2g。在使用狀態中,一底部面411a透過第一部分411之開口2g曝露且在幾乎不沿Z方向偏移之情況下沿Y方向繼續進入至外殼2之壁2b之一面2i中。在使用狀態中,底部壁410沿著壁2b延伸,其中第二部分412沿Z方向重疊壁2b且由壁2b支撐。換言之,第一部分411係沿相反Z方向自底部壁410之一突出部。應注意,底部壁410可不具有一階梯式形式。 側壁42沿Z方向自底部壁410之端410a及410b突出。側壁42沿Z方向具有一大約恆定高度且沿Y方向延伸。兩個側壁42彼此平行。端壁43沿Z方向自底部壁410之端410d突出。端壁43沿Z方向具有一大約恆定高度且沿X方向延伸。端壁43之一Z方向性端43a沿X方向延伸。 突出壁440包含第一突出壁441、第二突出壁442、一第三突出壁443及第四突出壁444。突出壁440可稱為壁或支撐部。 第一突出壁441及第二突出壁442沿Z方向自兩個側壁42突出。第一突出壁441設置於沿Y方向遠離底部壁410之中心之位置中,且第二突出壁442設置於沿相反Y方向遠離中心之位置中。亦即,第一突出壁441及第二突出壁442沿Y方向自側壁42之兩個遠距離位置突出。第一突出壁441沿Y方向且沿Z方向延伸。兩個第一突出壁441在具有一間隔之情況下沿X方向彼此平行地對準。第二突出壁442沿Y方向且沿Z方向延伸。兩個第二突出壁442在具有一間隔之情況下沿X方向彼此平行地對準。第一突出壁441之Z方向性端441a及第二突出壁442之Z方向性端442a沿Y方向延伸。 第三突出壁443定位於兩個第二突出壁442之間。第三突出壁443沿X方向且沿Z方向延伸。第一突出壁441沿Y方向在第一部分411及第二部分412上方跨越底部壁410之階梯部413延伸。亦即,第一突出壁441用於將底部壁410加固於階梯部413中。 第四突出壁444自第二部分412突出,並沿Y方向且沿Z方向延伸。兩個第四突出壁444在具有一間隔之情況下沿X方向彼此平行地對準。第四突出壁444中之一者經設置而距底部壁410之端410a比距端410b更接近,且第四突出壁444中之另一者經設置而距底部壁410之端410b比距端410a更接近。 彈性部分450包含彈性部分451、452及453。彈性部分451設置於底部壁410之第二部分412中、沿Y方向與第一突出壁441接觸。兩個彈性部分451在具有一間隔之情況下沿X方向對準。彈性部分451各自包含一垂直壁451a、一臂451b及一觸點451c。垂直壁451a與沿X方向具有一恆定寬度之第一突出壁441整合,且沿Z方向以一帶狀方式延伸。臂451b沿X方向具有一恒定寬度且沿Y方向自垂直壁451a之一尖端延伸。垂直壁451a與臂451b透過一彎曲部分連接。觸點451c沿Z方向以一倒T形狀自臂451b之一尖端突出。臂451b之尖端及觸點451c毗鄰於第四突出壁444,其中沿X方向或沿一相反X方向具有一間隙。亦即,如自Z方向觀看,經定位而距端410a比距端410b更接近之臂451b經定位而比第四突出壁444更接近於端410a,該第四突出壁經定位而距端410a比距端410b更接近。此外,經定位而距端410b比距端410a之更接近之臂451b經定位而比第四突出壁444更接近於端410b,該第四突出壁經定位而距端410b比距端410a更接近。觸點451c之尖端具有(舉例而言)有一圓形周邊之一圓柱形狀。觸點451c具有一倒T形狀且比臂451b窄,並且因此可減小其對外殼2之壁2a之滑動阻力。彈性部分451係一第一彈性部分之一實例。臂451b係一延伸部之一實例。 彈性部分452設置於端壁43與第三突出壁443之間的底部壁410之第一部分411中。兩個彈性部分452在具有一間隔之情況下沿X方向對準。彈性部分452各自包含一垂直壁452a、一臂452b及一觸點452c。垂直壁452a沿Y方向具有一恆定寬度且沿Z方向以一帶狀方式自約第一部分411沿X方向之中心延伸。臂452b沿Y方向具有一恆定寬度且以一帶狀方式沿X方向自垂直壁452a之一尖端延伸。兩個彈性部分452之臂452b沿相反方向延伸。垂直壁452a與臂452b透過一彎曲部分連接。觸點452c以一倒T形狀沿Z方向自臂452b之一尖端突出。觸點452c之尖端具有(舉例而言)有一圓形周邊之一圓柱形狀。觸點452c具有一倒T形狀且比臂452b窄,並且可因此減小其對外殼2之壁2a之滑動阻力。彈性部分452可包含兩個垂直壁452a,且臂452b可自各別兩個垂直壁452a延伸。彈性部分452係第一彈性部分之一實例。臂452b係延伸部之一實例。 當將可移動總成3容納於外殼2中時,彈性部分451及452之觸點451c及452c可與外殼2之壁2a之一內部面接觸。彈性部分451及452之臂451b及452b沿相交於Z方向之一方向以一帶狀方式延伸,且因此可根據觸點451c及452c沿Z方向在基底單元400中之位移彈性地變形。由於此關係,彈性部分451及452可充當平板彈簧,且可沿Z方向將彈性推斥力施加至外殼2之壁2a,並且沿相反Z方向根據臂451b及452b根據基底單元400相對於外殼2沿Z方向之位移之彈性變形,亦即,臂451b及452b根據觸點451c及452c沿Z方向在基底單元400中之位移之彈性變形推動基底單元400。此外,彈性部分451及452包含臂451b及452b (以及垂直壁451a及452a)且可具有距底部壁410之一相對較長長度,使得底部壁410受來自彈性部分451及452之彈性變形之應力影響較小。 垂直壁451a及452a沿Z方向在底部壁410與臂451b及452b之間自底部壁410突出。在具有此一構形之情況下,臂451b及452b可沿著壁2a之內部面延伸,其距外殼2之壁2a比距壁2b更接近。亦即,如自圖5將清楚,臂451b及452b沿Z方向定位於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之兩端處。因此,在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中,可沿Z方向伸長臂451b及452b與相反端(舉例而言,底部壁410)之間的距離。此外,如自Z方向觀看,兩個臂451b沿X方向定位於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之兩端處。因此,在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中,可沿X方向伸長一個臂451b與相反端(舉例而言,另一臂451b)之間的距離。此外,如自Z方向觀看,兩個臂452b沿Y方向定位於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之相反端處。因此,在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中,可伸長臂452b與相反端(舉例而言,底部壁410之端410d)之間的距離。此可增加電路板5之組件以及臂451b及452b與其相反端之間的電子組件6之大小及佈局之自由度。壁2a係一第二壁之一實例。 如自Z方向觀看,觸點451c及452c定位於兩個X方向性端、兩個Y方向性端處或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之拐角中。與遠離該等端設置觸點451c及452c之情況相比,此可進一步穩定可移動總成3之姿態。 第二突出壁442各自具備一開口442b。彈性部分453各自自開口442b之一端突出至另一端。彈性部分453包含一臂453a及一觸點453b。臂453a沿Z方向具有一恆定寬度且沿相反Y方向以一帶狀方式自開口442b之一Y方向性端延伸。觸點453b自臂453a之一尖端突出以沿X方向遠離底部壁410之中心。兩個彈性部分453之觸點453b沿相反方向突出。觸點453b之尖端之形狀係(舉例而言)圓柱形。 當將可移動總成3容納於外殼2中時,彈性部分453之觸點453b可與外殼2之壁2c及2d之內部面接觸(參見圖1及圖2)。由於臂453a以一帶狀方式延伸(與X方向相交),因此臂453a可根據觸點453b沿X方向在基底單元400中之位移容易彈性地變形。因此,彈性部分453可充當平板彈簧,且可沿X方向或沿相反X方向將彈性推斥力施加至外殼2之壁2c及2d,並且沿相反X方向或X方向根據臂451b、452b根據基底單元400相對於外殼2沿X方向之位移之彈性變形或臂453a根據觸點453b沿X方向在基底單元400中之位移之彈性變形推動基底單元400。在具有此一構形之情況下(舉例而言),可防止可移動總成3在外殼2中沿X方向移動並產生雜訊或振動且就振動阻力而言得到改良。彈性部分453係一第二彈性部分之一實例。 臂453a沿著外殼2之壁2c及2d之內部面延伸(與X方向相交) (參見圖1及圖2)。亦即,如自Z方向觀看,兩個臂453a定位於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之兩個X方向性端410a及410b上。因此,在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中,可沿X方向伸長每一臂453a與相反端(舉例而言,第二突出壁442)之間的距離。此可增加電路板5之組件及臂453a與其相反端之間的電子組件6之大小及佈局之自由度。 如自圖4將清楚,第一突出壁441在尖端處包含沿X方向遠離底部壁410之中心突出之突出部441b。兩個第一突出壁441之突出部441b沿相反方向突出。當將可移動總成3容納於外殼2中時,突出部441b可與外殼2之壁2c及2d之內部面接觸(參見圖1及圖2)。 如自圖5將清楚,基底單元400包含具有低於自底部面411a至觸點451c及452c之尖端之一高度H1之一高度H2之端441a、442a及444a。端441a、442a及444a沿Z方向面向外殼2之壁2a。當基底單元400沿Z方向移動或靠近外殼2之壁2a時,端441a、442a及444a與外殼2之壁2a之一內部面2a1 (參見圖8及圖9)接觸。在具有此一構形之情況下,防止彈性部分451及452 (臂451b及452b)過度變形。包含端441a之第一突出壁441、包含端442a之第二突出壁442及包含端444a之第四突出壁444係一突出部之實例。第一突出壁441、第二突出壁442及第四突出壁444亦可稱為可滑動支撐部。 如圖5中所圖解說明,端壁43自底部面411a之一高度H3低於第一突出壁441、第二突出壁442及第四突出壁444之高度H2。此在透過開口2g將可移動總成3插入至外殼2中時保護端壁43與外殼2之間的界面,使可移動總成3較容易地進入至外殼2中。 如圖4中所圖解說明,基底單元400包含用於電路板5之支撐面400a及凸起部400b。支撐面400a設置於面向Z方向之側壁42及第三突出壁443上。凸起部400b設置於第一突出壁441及第三突出壁443上。支撐面400a與凸起部400b沿Z方向之間的一間隙經設定以大約與電路板5之厚度相同或稍微大於電路板5之厚度。電路板5沿著厚度夾在支撐面400a與凸起部400b之間。如圖3中所圖解說明,第一突出壁441自電路板5沿X方向或沿相反X方向定位超出電路板5。第一突出壁441之凸起部400b沿X方向自第一突出壁441相反地朝向電路板5之中心突出。第三突出壁443沿相反Y方向定位超出電路板5。第三突出壁443之凸起部400b沿Y方向自第三突出壁443朝向電路板5之中心突出。此外,凸起部400b各自包含與凸起部400b之突出方向相反地傾斜(如沿Z方向遠離或沿厚度方向遠離電路板5)的一傾斜面400c。在具有此一構形之情況下,當傾斜面400c被沿相反Z方向移動之電路板5按壓時,第一突出壁441及第三突出壁443彈性地變形以致使凸起部400b後退,亦即,沿相交於Z方向之方向移動遠離電路板5。當電路板5進一步沿相反Z方向移動並越過凸起部400b時,第一突出壁441及第三突出壁443返回至原始形狀。在此狀態中,電路板5夾在支撐面400a與凸起部400b之間。亦即,第一突出壁441及第三突出壁443包含充當用於一操作者將電路板5按壓至基底單元400上或將電路板5附接至基底單元400上之一搭扣配合機構之凸起部400b。第一突出壁441及第三突出壁443係一彈性變形部分之實例。支撐面400a係一支撐部之一實例。X方向或Y方向(或其相反方向)係一第三方向之一實例。此外,X方向或Y方向係沿著電路板5之一面5a (或一面5b)之一方向之一實例。Z方向係一第四方向之一實例。Z方向係電路板5之厚度方向之一實例。 如上文所闡述,第一突出壁441包含端441a、突出部441b及凸起部400b。亦即,第一突出壁441充當彈性部分451及452之一變形抑制器、抵靠外殼2之壁2c及2d之一滑塊及用於電路板5之附接件。藉此,與具有個別地提供此等功能之不同部分之基底單元及可移動總成相比,基底單元400及可移動總成3可製成為較緊湊的。 此外,如上文所闡述,第二突出壁442包含端442a及彈性部分453。亦即,第二突出壁442充當彈性部分452及彈性件451之變形抑制器,及彈性部分453之支撐部及變形抑制器。藉此,與具有個別地提供此等功能之不同部分之彼等相比,基底單元400及可移動總成3可製成為較緊湊的。 圖6係圖1之一VI-VI剖面圖。圖6僅圖解說明外殼2及基底單元400之端面。如圖6中所圖解說明,伸出部2j設置於外殼2之壁2c及2d之內部面上,沿X方向自內部面向內突出至外殼2之中心。基底單元400之側壁42在面向壁2c及2d之外部面中具備凹部46,凹部沿X方向朝向基底單元400之中心相反地按下。伸出部2j容納於凹部46中。 此外,如圖6中所圖解說明,伸出部2j包含接觸面2m及傾斜面2n。接觸面2m具有相交於Z方向之一平面形狀,其用以沿X方向與凹部46之壁46d之側面46e接觸。傾斜面2n沿Z方向與接觸面2m相對且傾斜以如同遠離開口2g而遠離壁2c或2d。傾斜面2n具有一圓柱形(彎曲)形狀。此外,凹部46之側面46e沿Z方向(亦即,沿Z方向與壁46d相對)具有與Z方向相交之一平面形狀。壁46d包含沿Z方向與側面46e相反之傾斜面46f。傾斜面46f經傾斜以如同較接近於底部壁410而較接近於壁2c及2d。傾斜面46f具有一圓柱形(彎曲)形狀。為將可移動總成3穿過開口2g插入至外殼2中,沿Z方向移動壁46d以越過伸出部2j。在此情形中,由於壁46d之傾斜面46f及伸出部2j之傾斜面2n,因此與無傾斜面之彼等相比可移動總成3可較平滑地插入至外殼2中。 如圖5中所圖解說明,每一凹部46具備一第一凹槽46a、一第二凹槽46b及一第三凹槽46c。第一凹槽46a在側壁42 (基底單元400)沿相反Z方向及沿相反Y方向之端中沿Y方向延伸。第二凹槽46b沿Z方向自第一凹槽46a之Y方向性端延伸。第三凹槽46c沿Z方向自第一凹槽46a沿Y方向之相反端延伸。 圖7至圖10係圖1之VII-VII剖面圖,其展示外殼2與可移動總成3之間的不同相對位置。圖7圖解說明經裝納狀態,且圖10圖解說明使用狀態。外殼2之伸出部2j可沿著第一凹槽46a (亦即,沿Y方向)移動。此外,伸出部2j可沿著第二凹槽46b及第三凹槽46c (亦即,沿Z方向)移動。圖8中圖解說明之第一凹槽46a之Y方向性端處之伸出部2j之位置係一第一位置P1之一實例。圖9中圖解說明之第一凹槽46a沿Y方向之相反端處之伸出部2j之位置係一第二位置P2之一實例。伸出部2j之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之間的區段(亦即,其中伸出部2j沿著第一凹槽46a移動之區段)係一滑動區段DS之一實例。圖7中圖解說明之伸出部2j在第二凹槽46b (距第一凹槽46a最遠)中之位置係一第一保持位置PL1之一實例。圖10中圖解說明之伸出部2j在第三凹槽46c (最遠離第一凹槽46a)中之位置係一第二保持位置PL2之一實例。伸出部2j與凹部46之側面46e滑動接觸且藉此沿著凹部46導引。如自圖7至圖10所清楚,彈性部分451及452很大程度上係彎曲的,此乃因可移動總成3沿Z方向移動較遠。伸出部2j係一滑塊之一實例。側面46e係以可移動方式將伸出部2j支撐於沿Y方向彼此分離之第一保持位置PL1、滑動區段DS及第二保持位置PL2當中之一導引件之一實例。Z方向係一第一方向之一實例,且相反Y方向係一第二方向之一實例。 在圖7之經裝納狀態及圖10之使用狀態中,可移動總成3沿相反Z方向自外殼2接收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來自作用於外殼2之壁2a上之彈性部分451及452之彈性力。藉此,藉由彈性部分451及452沿Z方向相對於凹槽46推動伸出部2j。在如圖7及圖8中所圖解說明之第二凹槽46b中,伸出部2j藉由彈性部分451及452之彈性力朝向第一保持位置PL1移動,且保持在與第二凹槽46b之一Z方向性側面46e1接觸之第一保持位置PL1中。此外,在如圖9及圖10中所圖解說明之第三凹槽46c中,伸出部2j藉由彈性部分451及452之彈性力朝向第二保持位置PL2移動,且保持在與第二凹槽46b之Z方向性側面46e1接觸之第二保持位置PL2中。在圖7及圖10之狀態中,即使在其中可移動總成3接收相對於外殼2沿Y方向或沿相反Y方向之力之情形中,伸出部2j與基底單元400之間的相對Y方向性移動仍受第二凹槽46b或第三凹槽46c之Y方向性側面46e與伸出部2j之間的觸點限制,從而導致限制可移動總成3與外殼2之間沿Y方向之相對移動。因此,維持圖7之經裝納狀態及圖10之使用狀態。當處於圖7之經裝納狀態及圖10之使用狀態中時,一操作者用他(或她)的手指沿Z方向抵靠彈性部分451及452之彈性力按壓自外殼2之開口2g曝露之基底單元400之底部面411a,伸出部2j自第一保持位置PL1或第二保持位置PL2移動至滑動區段DS。因此,舉例而言,操作者可藉由用他(或她)的手指沿Z方向按壓底部面411a並沿Y方向滑動該底部面而切換該經裝納狀態與使用狀態。此時,伸出部2j在第一保持位置PL1及第二保持位置PL2至第一位置P1、滑動區段DS及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第一保持位置PL1經設定沿Z方向遠離第一位置P1或自第一位置P1偏移,且第二保持位置PL2經設定沿Z方向遠離第二位置P2或自第二位置P2偏移。 伸出部2j之一側面2k2及凹部46之一側面46e2相對於Z方向傾斜,以隨著自第二保持位置PL2靠近至第二位置P2而遠離第一保持位置PL1。因此,雖然伸出部2j相對於凹部46相對靠近(沿Y方向)第一保持位置PL1,但仍接收自凹部46之側面46e2朝向(沿Z方向)第二保持位置PL2之力。在此情形中,伸出部2j因此自第二保持位置PL2移動至第二位置P2,從而防止USB記憶體1被自圖10之使用狀態釋放。應注意,並非具有此傾斜之側面2k2及側面46e2中之兩者而是任何者皆可實現類似效應。此外,凹部46之側面46e及面向側面46e之伸出部2j之一側面2k1中之至少一者可具有此傾斜,該傾斜將伸出部2j自導引件第二保持位置PL2側引導至圖7第一保持位置PL1中。亦即,側面2k1及46e可相對於Z方向傾斜,以隨著自第一保持位置PL1靠近至第一位置P1而遠離第二保持位置PL2。在此情形中,雖然伸出部2j相對於凹部46相對靠近(沿相反Y方向)第二保持位置PL2,但伸出部2j仍接收自凹部46之側面46e朝向(沿Z方向)第一保持位置PL1之力。在此情形中,伸出部2j因此自第一保持位置PL1移動至第一位置P1,亦即,防止USB記憶體1被自圖7之經裝納狀態釋放。側面2k2 (2k1)係一第一接觸面之一實例,且側面46e2 (46e)係一第二接觸面之一實例。 在本實施例中,在圖7之經裝納狀態及圖10之使用狀態中,外殼2之壁2b與基底單元400之第二部分412 接觸且沿Z方向彼此重疊。藉此,外殼2之壁2b (與伸出部2j一起)亦可接納沿相反Z方向來自基底單元400之彈性部分451及452之力。此可自當伸出部2j單獨地接收彈性部分451及452之彈性力時起減小伸出部2j及其周邊上之應力,從而導致改良伸出部2j及其周邊之可靠性。 作為電子組件6之USB記憶體1包含一控制器、一記憶體及一緩衝器。記憶體係(舉例而言)諸如NAND記憶體之一非揮發性可重寫記憶體。控制器控制資料寫入至記憶體且自記憶體讀取資料。緩衝器暫時地保持待寫入至記憶體之資料及待自記憶體讀取之資料。連接器7與另一電子裝置之一連接器機械地連接。資料透過寫入連接器7之一端子、另一電裝置之連接器之一端子、與端子電連接之端子及寫入另一電子裝置中而在控制器與另一電裝置之一控制器之間傳輸。電路板5沿Z方向包含面5a及相反面5b。電路板5由在面5b與底部壁410之間具有一間隙之基底單元400支撐。因此,可將電子組件6或其他組件安裝於接近於底部壁410之面5b上。作為一實例,連接器7或控制器設置於電路板5之面5a上,且記憶體或緩衝器設置於面5b上。底部壁410係一壁之一實例。 此外,如圖7中所圖解說明,外殼2在開口2h之一Z方向性邊緣與壁2a之內部面之間包含一肋部2r,該具有隨著沿Y方向靠近開口2h而自壁2a之內部面沿相反Z方向朝向開口2h傾斜之一傾斜面2p。傾斜面2p充當用於連接器7之一導引件。由於傾斜面2p,(舉例而言)可在將可移動總成3移動至使用位置或將可移動總成3安裝於外殼2上時防止連接器7被卡在壁2f (開口2h之一周邊)上。 如上文所闡述,在本實施例中,可沿Z方向(第一方向)相對於凹槽46 (導引件)推動突出部2j (滑塊)之彈性部分451及452 (第一彈性部分)係基底單元400 (可移動部件、第二部件)之一部分。可因此(舉例而言)自單獨地具備彈簧及諸如此類而簡化基底單元100之構造且減小基底單元100之組件之數目。舉例而言,可因此降低製造勞力及成本。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彈性部分451及452 (第一彈性部分)自底部壁410 (第一壁)突出,且在距底部壁410遠之位置中與外殼2 (殼體、第一部件)接觸。亦即,彈性部分451及452經構形以可在其端與底部壁410之間彈性地變形。此可(舉例而言)伸長彈性部分451及452且減小自其彈性變形之應力。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彈性部分451及452包含沿著外殼2 (殼體)之壁2a (2c、2d及2e)延伸之臂451b及452b (延伸部)。藉此,可將彈性部分451及452構形為呈一懸臂形狀之平板彈簧,該平板彈簧可沿相交於壁2a之Z方向彎曲。此外,與彈性部分451及452定位於外殼2之中心或在外殼2中相對於壁2a傾斜地延伸相比,可在不干擾彈性部分451及452之情況下促進其他組件之配置。亦即,可增加組件在外殼2中之大小及佈局之自由度。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底部壁410包含抑制彈性部分451及452之過度變形之第一突出壁441、第二突出壁442及第四突出壁444 (突出部)。此可改良彈性部分451及452之可靠性。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彈性部分453 (第二彈性部分)沿X方向或相反X方向(第三方向)將彈性力自內側施加至外殼2之壁2c或2d。換言之,彈性部分453相對於外殼2沿X方向或相反X方向推動基底單元400。此可(舉例而言)防止可移動總成3及基底單元400在外殼2中沿X方向移動且發出聲音或振動。亦可改良其振動阻力。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將伸出部2j (滑塊)自第一保持位置PL1側導引至第二保持位置PL2中之凹部46 (導引件)之側面46e2 (第一接觸面)或伸出部2j之面向側面46e2之側面2k2 (第二接觸面)延伸以隨著自第二保持位置PL2接近第二位置P2而遠離第一保持位置PL1。因此,雖然伸出部2j相對於凹部46相對靠近第一保持位置PL1,但仍接收來自側面46e2之力以朝向第二保持位置PL2移動,此防止伸出部2j自第二保持位置PL2偏離。 第二實施例 圖11至圖14係一第二實施例之一USB記憶體1A之剖面圖。圖11圖解說明在放置於一經裝納位置中時之一可移動總成3A。圖12圖解說明在一外殼2中自經裝納位置釋放時之可移動總成3A。圖13圖解說明移動至一使用位置之前之可移動總成3A。圖14圖解說明保持在使用位置中之可移動總成3A。本實施例之USB記憶體1A具有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之構形之一構形。因此,本實施例可藉由類似構形實現類似功能及結果(效應)。 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可移動總成3A在外殼2中沿著一YZ平面旋轉以將伸出部2j自一第一保持位置PL1移動至一第一位置P1。可移動總成3A在一Y方向性端處包含自一基底單元400A突出之一固定觸點47。可移動總成3A在相反Y方向性端處進一步包含可沿一Z方向彈性地彎曲之一彈性部分450。在外殼2與基底單元400A之間、在相反Y方向性端處設置一間隙S。藉此,藉由一操作者用他(或她)的手指沿Z方向穿過一開口2g對可移動總成3A之按壓,外殼2與基底單元400A之間的間隙S係窄的,圍繞觸點47作為一支點旋轉可移動總成3A同樣地沿Z方向(亦即,在圖11中順時針)移動可移動總成3A之相反Y方向性端。在此情形中,伸出部2j自圖11中所圖解說明之第一保持位置PL1移動至圖12中所圖解說明之第一位置P1,此伴隨著外殼2及可移動總成3A之相對旋轉。當沿Z方向按壓可移動總成3A且傾斜移動總成3A並沿Y方向移動可移動總成3A時,伸出部2j移動至圖13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第二位置P2。在此狀態中,當沿Z方向自操作者之按壓釋放時,在圖13中可移動總成3A藉由彈性部分450之彈性力圍繞觸點47作為一支點順時針旋轉。在此情形中,伸出部2j自圖13中所圖解說明之第二位置P2移動至圖14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第二保持位置PL2,伴隨著外殼2及可移動總成3A之相對旋轉。根據本實施例,可降低彈性部分450之數目,此可導致減小製造勞力及成本。 第三實施例 圖15係一第三實施例之一USB記憶體1B之一剖面圖。本實施例之USB記憶體1B具有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彼等構形類似之一構形。因此,本實施例可藉由類似構形實現類似功能及結果(效應)。 然而,在本實施例中,一可移動總成3B包含具有不同規格(包含形狀、大小及類型)之兩個連接器7A及7B。在一外殼2B中可移動總成3B以可移動方式支撐於三個位置(亦即,其中連接器7A自其突出之一第一使用位置、其中連接器7B自其突出之一第二使用位置及其中裝納連接器7A及7B兩者之一經裝納位置)當中。鑒於此,在一凹部46B中設定一滑動區段DS及三個保持位置PL1至PL3。在外殼2B中設置一滑塊2j。當滑塊2j定位於第一保持位置PL1中時,可移動總成3B相對於外殼2B定位於經裝納位置中。當滑塊2j定位於第二保持位置PL2中時,可移動總成3B定位於其中連接器7A自其突出之第一使用位置中。當滑塊2j定位於第三保持位置PL3中時,可移動總成3B定位於其中連接器7B自其突出之第二使用位置中。本實施例之USB記憶體1B可採用兩個連接器7A及7B或兩個不同類型之連接器7A及7B。第三保持位置PL3係一第二保持位置之一實例。 此外,可部分地替換實施例中之構形及形狀以用於實施。可適當地改變該等規格包含構形及形狀(構造、類型、方向、形狀、大小、長度、寬度、厚度、高度、角度、數目、佈局、位置、材料及諸如此類)以用於實施。 舉例而言,除電子裝置以外可移動總成中之滑動構造亦可用於其他電子裝置或裝置中。連接器可係一插座或一銷,且可移動部件可不包含在使用中突出作為連接器之一部分。可以各種方式改變彈性部件之規格。可在殼體(第一部件)中設置導引件,且可在可移動部件(第二部件)中提供滑塊。 雖然已闡述特定實施例,但此等實施例已僅以實例之方式呈現且並非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實際上,本文中所闡述之新穎實施例可以各種其他形式來體現;此外,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之情況下對本文中所闡述之實施例之形式做出各種省略、替代及改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形式意欲涵蓋如將歸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內之此等形式或修改。
1‧‧‧通用串列匯流排記憶體
1A‧‧‧通用串列匯流排記憶體
1B‧‧‧通用串列匯流排記憶體
2‧‧‧外殼
2a‧‧‧矩形壁/壁
2a1‧‧‧內部面
2B‧‧‧外殼
2b‧‧‧壁/矩形壁
2c‧‧‧壁/矩形壁
2d‧‧‧壁/矩形壁
2e‧‧‧壁/矩形壁
2f‧‧‧矩形壁/壁
2g‧‧‧長開口/開口
2h‧‧‧長開口/開口
2i‧‧‧面
2j‧‧‧伸出部/突出部/滑塊
2k1‧‧‧側面
2k2‧‧‧側面
2m‧‧‧接觸面
2n‧‧‧傾斜面
2p‧‧‧傾斜面
2r‧‧‧肋部
3‧‧‧可移動總成
3A‧‧‧可移動總成
3B‧‧‧可移動總成
5‧‧‧電路板
5a‧‧‧面
5b‧‧‧面/相反面
6‧‧‧電子組件
7‧‧‧連接器
7A‧‧‧連接器
7B‧‧‧連接器
42‧‧‧側壁
43‧‧‧端壁
43a‧‧‧Z方向性端
46‧‧‧凹部/凹槽/導引件
46a‧‧‧第一凹槽
46B‧‧‧凹部
46b‧‧‧第二凹槽
46c‧‧‧第三凹槽
46d‧‧‧壁
46e‧‧‧側面
46e1‧‧‧Z方向性側面
46e2‧‧‧側面
46f‧‧‧傾斜面
47‧‧‧固定觸點
400‧‧‧基底單元
400A‧‧‧基底單元
400a‧‧‧支撐面
400b‧‧‧凸起部
400c‧‧‧傾斜面
410‧‧‧底部壁/第一壁
410a‧‧‧端/X方向性端
410b‧‧‧相反端/端/X方向性端
410c‧‧‧端
410d‧‧‧端
411‧‧‧第一部分
411a‧‧‧底部面
412‧‧‧第二部分
413‧‧‧階梯部
440‧‧‧突出壁
441‧‧‧第一突出壁
441a‧‧‧Z方向性端/端
441b‧‧‧突出部
442‧‧‧第二突出壁
442a‧‧‧Z方向性端/端
442b‧‧‧開口
443‧‧‧第三突出壁
444‧‧‧第四突出壁
444a‧‧‧端
450‧‧‧彈性部分
451‧‧‧彈性部分
451a‧‧‧垂直壁
451b‧‧‧臂/延伸部
451c‧‧‧觸點
452‧‧‧彈性部分
452a‧‧‧垂直壁
452b‧‧‧壁/延伸部
452c‧‧‧觸點
453‧‧‧彈性部分
453a‧‧‧臂
453b‧‧‧觸點
DS‧‧‧滑動區段
H1‧‧‧高度
H2‧‧‧高度
H3‧‧‧高度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L1‧‧‧第一保持位置/保持位置
PL2‧‧‧第二保持位置/保持位置
PL3‧‧‧第三保持位置/保持位置
S‧‧‧間隙
圖1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正在使用中之一電子裝置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透視圖; 圖2係第一實施例中之未在使用中(經裝納)之電子裝置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透視圖; 圖3係容納於第一實施例中之電子裝置中之一可移動總成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透視圖; 圖4係包含於容納於第一實施例中之電子裝置中之可移動總成中之一基底單元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透視圖; 圖5係包含於容納於第一實施例中之電子裝置中之可移動總成中之基底單元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側視圖; 圖6係圖1之一VI-VI剖面圖; 圖7係圖1之一VII-VII剖面圖,其圖解說明將一滑塊放置於一第一保持位置中; 圖8係圖1之VII-VII剖面圖,其圖解說明將滑塊放置於一第一位置中; 圖9係圖1之VII-VII剖面圖,其圖解說明將滑塊放置於一第二位置中; 圖10係圖1之VII-VII剖面圖,其圖解說明將滑塊放置於一第二保持位置中(在使用中); 圖11係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剖面圖,其圖解說明將一滑塊放置於一第一保持位置中(經裝納); 圖12係第二實施例中之電子裝置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剖面圖,其圖解說明將滑塊放置於一第一位置中; 圖13係第二實施例中之電子裝置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剖面圖,其圖解說明將滑塊放置於一第二位置中; 圖14係第二實施例中之電子裝置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剖面圖,其圖解說明將滑塊放置於一第二保持位置中(在使用中);且 圖15係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之一示意性及例示性剖面圖。
1‧‧‧通用串列匯流排記憶體
2‧‧‧外殼
2a‧‧‧矩形壁/壁
2b‧‧‧壁/矩形壁
2c‧‧‧壁/矩形壁
2d‧‧‧壁/矩形壁
2e‧‧‧壁/矩形壁
2f‧‧‧矩形壁/壁
3‧‧‧可移動總成
7‧‧‧連接器

Claims (10)

  1. 一種滑動構造,其包括:一第一部件;一第二部件,其由該第一部件以可移動方式支撐;一滑塊,其設置於該第一部件及該第二部件中之一者;一導引件,其設置於該第一部件及該第二部件中之另一者,該導引件以可移動方式將該滑塊支撐於一第一保持位置、一滑動區段及一第二保持位置之間,該第一保持位置沿一第一方向遠離一第一位置或自該第一位置偏移,一滑動區段在該第一位置與沿相交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遠離該第一位置之一第二位置之間延伸,且一第二保持位置沿該第一方向遠離該第二位置或自該第二位置偏移;及一第一彈性部分,其係該第二部件之一部分,該第一彈性部分根據該第二部件相對於該第一部件之一位置而彈性地變形以能夠沿該第一方向推動該滑塊。
  2. 如請求項1之滑動構造,其中該第二部件包含一第一壁,且該第一彈性部分自該第一壁突出且可在突出部之一端與該第一壁之間彈性地變形。
  3. 如請求項2之滑動構造,其中該第一部件包含與該第一彈性部分接觸之一第二壁,且 該第一彈性部分包含沿著該第二壁延伸之一延伸部。
  4. 如請求項3之滑動構造,其中該第一部件係與該第二壁間隔開且包含具備該第一壁自其曝露之一開口之一第三壁。
  5. 如請求項2之滑動構造,其包括:一突出部,其自沿該第一方向面向該第一部件之該第一壁突出且限制該第一彈性部分之一彈性變形。
  6. 如請求項1之滑動構造,其包括:一第二彈性部分,其係該第二部件之一部分,該第二彈性部分根據該第二部件相對於該第一部件之該位置而彈性地變形以能夠沿相交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三方向推動該第二部件。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滑動構造,其中該導引件包含一第一接觸面且該滑塊包含面向該第一接觸面之一第二接觸面,該第一接觸面將該滑塊自該第一保持位置導引至該第二保持位置,該第一接觸面或該第二接觸面進一步延伸遠離該第一保持位置同時自該第二保持位置靠近該第二位置。
  8.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殼體; 一可移動部件,其支撐上面安裝有一電子組件之一電路板且係由該殼體以可移動方式支撐;一滑塊,其設置於該殼體與該可移動部件中之一者;一導引件,其設置於該殼體與該可移動部件中之另一者,且該導引件以可移動方式將該滑塊支撐於一第一保持位置、一滑動區段及一第二保持位置之間,該第一保持位置沿一第一方向遠離第一位置或自該第一位置偏移,一滑動區段在該第一位置與沿相交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遠離該第一位置之一第二位置之間延伸,且一第二保持位置沿該第一方向遠離該第二位置或自該第二位置偏移;及一第一彈性部分,其係該可移動部件之一部分,該第一彈性部分根據第二部件相對於第一部件之一位置而彈性地變形以能夠沿該第一方向推動該滑塊。
  9. 如請求項8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可移動部件包含一彈性變形部分及一凸起部,該彈性變形部分設置於沿著該電路板之一面沿一第三方向偏離該電路板之一位置中,該凸起部自該彈性變形部分突出且沿相交於該第三方向之一第四方向與該電路板重疊,且該凸起部包含與該凸起部之一突出方向相反地傾斜、如同沿該第四方向遠離該電路板之一傾斜面。
  10. 如請求項8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可移動部件包含一壁及支撐該電路板之一支撐部,其中該壁與該電路板之一面之間具有一間隙。
TW106105883A 2016-03-16 2017-02-22 滑動構造及電子裝置 TWI6104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2130A JP6437478B2 (ja) 2016-03-16 2016-03-16 スライド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6-052130 2016-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5459A TW201735459A (zh) 2017-10-01
TWI610496B true TWI610496B (zh) 2018-01-01

Family

ID=5984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5883A TWI610496B (zh) 2016-03-16 2017-02-22 滑動構造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6034B2 (zh)
JP (1) JP6437478B2 (zh)
CN (1) CN107203799B (zh)
TW (1) TWI6104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60044A (ja) * 2018-03-15 2019-09-19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TWI801292B (zh) * 2022-07-18 2023-05-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包交換裝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4218A (zh) * 2013-02-22 2014-09-01 Toshiba Kk Usb裝置及usb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1021Y2 (ja) * 1980-10-29 1984-09-0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の電源プラグ装置
JPS63186070U (zh) * 1987-05-22 1988-11-29
JP2566771Y2 (ja) * 1991-11-26 1998-03-30 北陸電気工業 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用スライダ
JPH09181466A (ja) * 1995-12-26 1997-07-11 Denshi Giken:Kk 収納ボックスにおける平板の保持構造
JP3009653B1 (ja) * 1998-10-16 2000-02-1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のロック構造
US8102662B2 (en) * 2007-07-05 2012-01-24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USB package with bistable sliding mechanism
US6979210B2 (en) * 2003-12-10 2005-12-27 Ennova Direct, Inc. Thumb drive with retractable USB connector
US7361032B2 (en) * 2005-03-15 2008-04-22 Imation Corp. Mechanical spring component for use in memory device
TWM292774U (en) 2005-12-07 2006-06-21 Silicon Power Comp & Comm Inc USB flash memory disk
US7303411B1 (en) * 2006-12-29 2007-12-04 Sandisk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retractable connector and protective door mechanism
US7422454B1 (en) * 2007-03-20 2008-09-09 Kings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memory drive
JP2008311314A (ja) * 2007-06-12 2008-12-25 Sharp Corp 固定構造
TW201101604A (en) * 2009-06-18 2011-01-01 Ho E Screw & Hardware Co Ltd Retractable USB flash drive
US8622757B2 (en) * 2010-11-02 2014-01-07 Bandrich, Inc. 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JP2013026049A (ja) 2011-07-22 2013-02-04 Sony Corp 端子収納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2307145U (zh) * 2011-10-18 2012-07-04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储存设备
CN203520285U (zh) * 2013-11-15 2014-04-0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
CN203799660U (zh) * 2014-01-07 2014-08-27 边国慧 一种u盘结构
TWI511648B (zh) * 2014-02-12 2015-12-01 Wistron Corp 可旋轉伸縮之資料存取裝置及相關可攜式電子設備
TWM501628U (zh) * 2014-12-19 2015-05-21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隨身碟裝置
TWI552454B (zh) * 2015-03-25 2016-10-01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壓式隨身存儲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4218A (zh) * 2013-02-22 2014-09-01 Toshiba Kk Usb裝置及usb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71804A1 (en) 2017-09-21
CN107203799A (zh) 2017-09-26
US10026034B2 (en) 2018-07-17
JP2017168284A (ja) 2017-09-21
TW201735459A (zh) 2017-10-01
JP6437478B2 (ja) 2018-12-12
CN107203799B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2629B2 (en) Device with USB terminal
KR101051840B1 (ko) 커넥터
JP3732380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
US760449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9176666A1 (ja) 端子台
TWI610496B (zh) 滑動構造及電子裝置
JP6733368B2 (ja) 端子接続機構およびスイッチ
CN213242829U (zh) 一种新型直插式接线端子
JP2011124001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148041B2 (ja) 筐体
KR20130006306A (ko) 스위치
JP6988848B2 (ja) 端子台
JP5044471B2 (ja) コネクタ
JP2017168284A5 (zh)
JP2007207563A (ja) 電気装置の操作機構
KR100549028B1 (ko) 스위치 장치
JP4925911B2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KR102290726B1 (ko) 전자기기용 보드 커넥터
JP4701995B2 (ja) コネクタ
JP2019160044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3910361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
JP4257832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101001890B1 (ko) 연결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연결용 커넥터 조립체
KR20170105714A (ko) 플랫 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2007123061A (ja) ソケ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