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9330B -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9330B
TWI609330B TW105113289A TW105113289A TWI609330B TW I609330 B TWI609330 B TW I609330B TW 105113289 A TW105113289 A TW 105113289A TW 105113289 A TW105113289 A TW 105113289A TW I609330 B TWI609330 B TW I6093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extending
reading device
opening
optic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3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2939A (zh
Inventor
山本賢了
Original Assignee
電裝威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電裝威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電裝威福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2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2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3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712Fixed beam scanning
    • G06K7/10762Relative movement
    • G06K7/10772Moved readers, e.g. pen, wa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8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and-held scan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Toy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光學性地讀取條碼等之資訊編碼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
光學性地讀取條碼等之資訊編碼的資訊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係目前,在製造業等,多樣的領域被廣泛使用。此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情況,為了確實地讀取所期望之資訊編碼所持有之資訊,在使讀取口與資訊編碼接近的狀態,進行讀取操作之情況為多。例如,對於如使用配置於店鋪的收銀機之攜帶型的讀取裝置,讀取附在商品之條碼的情況,係由使讀取裝置之讀取口接觸於其讀取對象的條碼之狀態進行讀取者,防止與讀取對向不同之條碼的讀取。然而,例如,對於附上於如無法由手提起之大的物體之資訊編碼而言,係放置某程度距離而進行讀取操作。
但如上述之讀取裝置中,使讀取口,接觸或接近於資訊編碼或附上有該資訊編碼之商品等時,資訊編碼則隱藏於讀取裝置而有對於使用者無法看到之情況。因 此,讀取裝置之使用者係無法把握對於讀取口而言之資訊編碼的位置,而有無法進行確實之讀取處理之虞。特別是讀取二次元編碼之情況,對於二次元編碼而言,讀取口則未在適當的位置對向之故而僅攝像該二次元編碼的一部分時,讀取處理則失敗。
因此,為了解決如此之問題,例如考慮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資料符號讀取裝置1之構成。此資料符號讀取裝置1係具有經由把持部21,和磁頭部22而加以構成之殼體2,而此磁頭部22係具有側壁32~35所成之框體3。另外,側壁32係由具有選擇性地反射光源的照明光之光學薄膜於背面之透明的板狀之光學構件而加以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326004號公報
但在如專利文獻1之讀取裝置中,框體之至少一部分則成為兼具資訊條碼之辨識用的窗部,和反射來自資訊編碼的光而引導至集光光學系統之構件的構成。因此,成為加以限定構成如此之辨識用的窗部部分(側壁 32)之形狀,或材質等之選擇寬度者,而招致讀取裝置之構造的複雜化,對於該側壁32之破損時係產生有修復的必要。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所作為之構成,其目的為提供:不使用經由特定之形狀或材質等所構成之構件,而在讀取操作時可辨識資訊編碼的構成者。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的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係其特徵為具備:備有使照明光及其反射光透過的讀取口之主體部,和加以連結於與形成有在前述主體部之前述讀取口的部位不同之部位,而經由使用者所把持之把持部,和藉由前述讀取口而光學性地攝像特定之攝像範圍之攝像部,和自經由前述攝像部所攝像之前述攝像範圍之畫像,進行資訊編碼解讀處理之解讀部;對於前述讀取口之周圍,係加以設置朝向於前述讀取口之讀取側而延伸之延伸部;前述延伸部係具有自該延伸部的前端部加以切除一部分所形成,且容許利用者之視線的通過之開口部者。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中,於讀取口 周圍,加以設置朝向於前方(也就是朝向資訊編碼之方向)而延伸之延伸部,而開口部則自延伸部之前端加以一部分切除,例如於與在延伸部之把持部側不同之部位等,加以形成開口之構成。因此,在資訊編碼之讀取時,即使為將讀取口接近於資訊編碼之情況,亦成為可藉由經由延伸部的開口部而產生的間隙而辨識資訊編碼者。經由此,讀取裝置之使用者係自與在主體部之把持部側相反側,藉由經由延伸部之開口部而產生的間隙,確認資訊編碼的位置,成為對於讀取口而言容易使其配置於容易讀取資訊編碼所期望之位置。另外,如此之構成係對於延伸部未使用特定的形狀或材質而可實現,而可抑制構件點數之增大,謀求讀取裝置之構造的簡素化。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中,延伸部係對於前述讀取側具有端部,而其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係成為呈沿著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範圍之一緣地加以形成之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將沿著攝像部之攝像範圍之一緣的延伸部之端部的位置作為基準,而可決定對於讀取口而言之資訊編碼的相對性的位置,而成為可容易將資訊編碼收納於攝像範圍。因此,成為容易經由讀取裝置而讀取資訊編碼,而可提高讀取之成功率。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中,延伸部係具有連接於前述把持部側之部位的壁部,而其壁部係成為前述讀取側的端部則呈沿著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範圍之一緣地加以形成的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將壁部之前方側的端部(也就是,朝向於資訊編碼的端部)作為基準,而可決定對於讀取口而言之資訊編碼的相對性的位置,而成為可容易將資訊編碼收納於攝像範圍。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中,延伸部係具有前述把持部側之部位,而前述讀取側之端部則成為呈沿著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範圍之一緣地加以形成的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將在延伸部之把持部側的部位之前方的端部作為基準,而可決定對於讀取口而言之資訊編碼的相對性的位置,而成為可容易將資訊編碼收納於攝像範圍。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中,延伸部係具有前述把持部側之部位,而前述部位係成為在前述讀取側的端部之長度則呈成為與在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範圍的前述把持部側之一緣的長度略相同地加以形成的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讀取裝置之使用者係依據在延伸部之把持部側的部位之前方的端部之長度,而可把握攝像範圍之寬度(把持部側之一緣的長度)之故,成為可容易將資訊編碼收納於該攝像範圍。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中,延伸部之開口部係成為伴隨著自前述把持部離開,前述讀取口與前述資訊編碼所對向之前後方向的開口長度呈變大地加以形成之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伴隨著自把持部離開,而延伸部的 開口寬度變大,自與在主體部之把持部側相反側容易辨識資訊編碼。另一方面,延伸部的開口係成為容易縮小接近於把持部的部分之開口寬度,可維持高的讀取口與延伸部之連結部分的強度者。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中,開口部係成為對於在前述讀取口周圍之前述把持部側的部位,和與該把持部側部為相反側的部位之間的距離而言,前述讀取口與前述資訊編碼所對向之方向的開口長度則至少成為1/2以上的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對於讀取口而言,開口部之開口寬度則以一定的尺寸以上而加以構成之故,對於將讀取口接近於資訊編碼之情況,可確保於讀取口與資訊編碼之間,藉由開口部而可辨識資訊編碼之最低限度的空間者。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明中,開口部係自與構成前述延伸部之前端部的前述把持部側之部位相反側的部位之前端,朝向於後側加以一部分切除之一個或加以複數設置。經由此,可謀求開口部之形成法的多樣化者。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發明中,前述延伸部的前端部係利用者則為了讀取前述資訊編碼而使該前端部接觸於附加有該資訊編碼於媒體面之媒體時,具有對於前述媒體面而言,前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則呈成為傾斜地接觸之推拔面。利用者係在資訊編碼的讀取時,補助性地利用此推拔面而可傾斜延伸部,即讀取裝置者,經由此,可降低‧排除在加以鏡面反射照明光之光學系統的影響。
10‧‧‧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
12‧‧‧主體部
13‧‧‧讀取口
14‧‧‧延伸部
14a、14a1、14a2‧‧‧開口部
14b‧‧‧延伸上壁部
14c,14d‧‧‧延伸側壁部(壁部)
14e‧‧‧延伸底壁部
15‧‧‧把持部
28‧‧‧受光感測器(攝像部)
40‧‧‧控制電路(解讀部)
B1,B2‧‧‧提供開口部之棒狀體
AR‧‧‧攝像範圍
C‧‧‧資訊編碼
圖1係自概略性地顯示有關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右上方而視的斜視圖。
圖2係圖1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右側面圖。
圖3係圖1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正面圖。
圖4係圖1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背面圖。
圖5係圖1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平面圖。
圖6係圖1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底面圖。
圖7係將圖1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內部構成,一部分,與有關變形例之構成同時,概略性地顯示之剖面圖。
圖8係例示圖1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電性構成之方塊圖。
圖9係例示圖1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讀取口附近之構成之右側面圖。
圖10係說明讀取經由圖1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而加以形成於顯示媒體之資訊編碼的狀態之右側面圖。
圖11係概略性地顯示圖10所示之狀態的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一部分的正面圖。
圖12係概略性地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一部分的正面圖。
圖13係概略性地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 與圖12之構成不同構成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一部分的正面圖。
圖14係說明加以形成於延伸部之開口部的變形例之部分性斜視圖。
圖15係說明作為延伸部而加以形成,且提供開口部之構成的變形例之部分性斜視圖。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對於具體化有關本發明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參照圖1~圖11而加以說明。
有關本實施形態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10(以下,亦單稱作讀取裝置10)係作為光學性地讀取一次元編碼,二次元編碼等之資訊編碼C(參照圖8)之編碼讀取器而加以構成者,構成如圖1~圖7之外觀,於機殼11的內部,將各種電性構件等所成之電路部20a加以安裝於電路基板20等而收容。另外,機殼11係自ABS樹脂等之合成樹脂所成之成形構件的第1機殼11a及第2機殼11b而加以構成。圖1~圖7所示之讀取裝置10係所謂作為槍型而加以構成,而具備:於端部加以形成有使照明光及其反射光通過之讀取口13所成之主體部12,和加以連結於與加以形成有在主體部12之讀取口13之部位不同之部位,經由使用者而加以把持之略筒狀的把持部15。
另外,對於在主體部12之讀取口13的周圍,係呈自形成其周圍之壁部分,朝向主體部12之前方而延伸地,加以設置交叉於其延伸方向(前後方向)之剖面則構成略長方形之筒狀的延伸部14。對於此讀取裝置10之使用時,延伸部14之前端部分係如圖10所示,加以朝向於資訊編碼C。另外,把持部15係成為自主體部12之下側的壁部延伸為長度狀,於把持部15之上端部附近,加以配置可按壓操作之板機操作部42(板機開關),而對於把持部15之下端部附近係加以組裝有界面用之電纜48a之構造。
接著,對於讀取裝置10之電性的構成,參照圖面加以說明。
如圖8所示,加以收容於上述外殼之電路部20a係主要具備:照明光源21,受光感測器28,成像透鏡27等之光學系統,和記憶體35,控制電路40等之微電腦(以下稱為「微電腦」)系統。
光學系統係分為投光光學系統,受光光學系統。如圖7所示,構成投光光學系統之照明光源21係作為可發光照明光Lf之照明手段而發揮機能之構成,例如自紅色LED21a與加以設置於此LED21a之出射側之透鏡21b而加以構成。照明光源21係成可自圖7所示之照明光軸L1了解到,呈對於成像光軸L2而傾斜地照射照明光Lf地加以配置。
受光光學系統係經由受光感測器28,成像透 鏡27,反射鏡(略圖示)等而加以構成。受光感測器28係例如,作為將C-MOS或CCD等之固體攝像元件之受光元件配列成二次元之區域影像感測器而加以構成者,而呈作為方形狀之受光範圍28a而具有受光面地加以構成。受光感測器28係可將藉由讀取口13,保護板26及成像透鏡27而入射之入射光進行受光地加以安裝於電路基板20,呈攝像特定之攝像範圍地發揮機能。然而,受光感測器28係可相當於「攝像部」之一例。成像透鏡27係作為將自外部藉由讀取口13而入射之入射光進行集光,而於受光感測器28之受光面,可將像成像之成像光學系統而發揮機能者。在本實施形態中,自照明光源21加以照射之照明光Lf則在加以形成於顯示媒體R之資訊編碼C進行反射之後,以成像透鏡27,將此反射光Lr進行集光,使編碼像成像於受光感測器28之受光面。
微電腦系統係自放大電路31,A/D變換電路33,記憶體35,位址產生電路36,同步信號產生電路38,控制電路40,板機開關42,蜂音器44,振盪器45,發光部46,通信界面48等加以構成。此微電腦系統係如其名稱,將可作為微電腦(資訊處理裝置)而發揮機能之控制電路40及記憶體35為中心地加以構成者,可將經由上述之光學系統而加以攝像之資訊編碼的畫像信號,硬體性及軟體性地進行信號處理者。
自光學系統之受光感測器28所輸出之畫像信號(類比信號)係由加以輸入至放大電路31者而以特定 增益加以放大之後,加以輸入至A/D變換電路33時,自類比信號加以變換為數位信號。並且,加以數位化之畫像信號,也就是畫像資料(畫像資訊)係加以輸入至記憶體35時,加以積蓄於畫像資料積蓄範圍。然而,同步信號產生電路38係可產生對於受光感測器28及位址產生電路36而言之同步信號地加以構成,另外位址產生電路36係依據自此同步信號產生電路38所供給之同步信號,可產生收納於記憶體35之畫像資料的收納位址地加以構成。
記憶體35係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例如RAM(DRAM、SRAM等)或ROM(EPROM、EEPROM等)則相當於此。對於此記憶體35之中的RAM,係除了上述之畫像資料積蓄範圍之外,控制電路40則在算術演算或邏輯演算等之各處理時利用之作業範圍或讀取條件平台亦可確保地加以構成。另外,對於ROM係預先加以收納可控制照明光源21,受光感測器28等之各硬體的系統程式等。
控制電路40係可控制讀取裝置10全體之微電腦,而由CPU,系統匯流排,輸出入界面等所成之構成,與記憶體35同時可構成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具有資訊處理機能。此控制電路40係藉由加以內藏之輸出入界面而可與種種輸出入裝置(周邊裝置)連接地加以構成,本實施形態之情況,加以連接板機開關42,蜂音器44,振盪器45,發光部46,通信界面48等。經由此,例如,成為經由控制電路40而加以進行板機開關42之監視 或管理,可產生峰鳴聲或警報聲之蜂音器44的鳴動之開關,可產生傳達至該讀取裝置10之使用者的振動之振盪器45之驅動控制,發光部46之點燈及非點燈,或可進行與外部裝置之通信的通信界面48之通信控制等者。
然而,控制電路40係相當於「解讀部」之一例,呈對於經由受光感測器28所攝像之資訊編碼的編碼畫像而進行解讀處理地發揮機能。
接著,對於讀取裝置10之讀取口13及延伸部14之構成而詳細加以說明。
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將大略沿著略筒狀之把持部15所延伸之長度方向ND(例如參照圖2)之方向,作為上下方向,將把持部15之主體部12側作為上方側,將其相反側作為下方側。另外,將與上下方向正交或交叉之方向,作為前後方向,在把持部15中加以設置有板機開關42側作為前方側,而其背側作為後方側。特別是,將延伸部14之前後方向的前方稱為讀取側或單稱為前方。另外,將欲此等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圖3之左右方向)作為左右方向(寬度方向),將從前方側而視讀取裝置10時之左手側作為左側,而右手側作為右側。然而,呈從圖2了解到,把持部15之長度方向ND係因對於主體部12之延伸方向而言成為傾斜之故,上述之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係始終為為了方便說明而導入者。
如圖1,圖3所示,讀取口13係成為在主體部12之前方側中以略方形開口於前方之構成。另外,對 於讀取口13之周圍,係加以設置有自構成其周圍之壁部,朝向主體部12之前方側而延伸之延伸部14。此延伸部14係自讀取口13,讀取資訊編碼時,朝向其前向而採取一定的距離者為主要目地而加以設置。對於利用讀取裝置10時,資訊編碼C係成為呈接觸於此延伸部14之前端,或自該前端離間地存在者。
此延伸部14係具有如後述,利用者則將讀取裝置10之前端,即延伸部14之前端朝向資訊編碼C而使用時,利用者則呈可以目視而確認資訊編碼的存在及/或大小地,作為其視線透過用(容許視線之通過的構成)之區分之間隙或空間部而發揮機能之開口部(opened portion)14a。
在此,詳述延伸部14之構造。此延伸部14係經由延伸上壁部14b、延伸側壁部14c,14d、及延伸底壁部14e而加以構成。另外,對於延伸部14係於與把持部15側之部位不同的部位(自把持部15離開之部位)加以形成有開口部14a。具體而言,延伸部14係自其前側上方的緣朝向後側下方,部分性地作為缺口或加以切除,具有無檐之構造。
延伸部14之中,在較開口部14a為後方側,朝向於主體部12之前方側(朝向使用時之資訊編碼側)而延伸之前面視逆U字狀的部分則成為延伸上壁部14b。具體而言,延伸上壁部14b係在讀取口13之上邊部分(構成讀取口13之周圍的上側部分),和較左右兩側的 略中心位置為上方側部分中,經由朝向主體部12之前方側而延伸的部分而加以構成。另外,延伸上壁部14b係其左右兩側的前側端部(開口部14a之上方側部分)則呈伴隨著朝向下方側而突出於前方側地傾斜之構成。
另外,延伸部14之中,把持部15側的部位則成為延伸底壁部14e。即,延伸底壁部14e係成為自讀取口13之下邊部分(構成讀取口13之周圍的下側部分),以具有呈正交於上下方向之板面的略矩形板狀而延伸於前方側的構成。另外,延伸底壁部14e之前方側的端部係呈沿著在受光感測器28之攝像範圍的特定之剖面之一緣地加以形成。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延伸底壁部14e之前方側的端部係沿著略垂直於攝像範圍(或攝像視野)AR之前後方向之剖面的下側的緣AR1之構成。然而,攝像範圍係經由自主體12之投光光學系統的距離而決定,但在本實施形態所稱之攝像範圍AR係在延伸部14之前端的位置所得到之攝像視野。
另外,延伸底壁部14e係在其前方側的端部之長度則呈成為與攝像範圍AR的緣AR1之長度略相同地加以形成。具體而言,沿著延伸底壁部14e之讀取口13的周圍之方向的長度,即,延伸底壁部14e之左右方向(寬度方向)之長度則呈成為與受光感測器28之攝像範圍的左右方向的寬度略相同地加以形成。
另外,延伸部14之中,對於延伸底壁部14e而言略垂直地連結之部位則成為延伸側壁部14c,14d。 即,延伸側壁部14c,14d係成為較開口部14a,在把持部15側,藉由讀取口13而自各對向之部位,朝向於主體部12之前方側而延伸的構成。更具體而言,延伸側壁部14c,14d係各在較讀取口13之周圍的左右兩側之略中心位置為下方側部分中,成為延伸於前方側為略矩形板狀之構成。另外,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方側的端部係呈沿著在受光感測器28之攝像範圍的特定之剖面之一緣地加以形成。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方側的端部係各沿著垂直於攝像範圍AR之前後方向之剖面的左右的緣AR2,AR3之構成。另外,延伸側壁部14c,14d係在各之下方側部中,與延伸底壁部14e連結,呈成為與延伸底壁部14e一體地加以形成。
更且,如圖9所示,各延伸側壁部14c,14d係具有在前面,即前方側使用時,對於顯示媒體R(在顯示媒體R附上資訊編碼之媒體面)接觸或放置距離而對向的面FF。此前面FF係具有自其前端TP朝向於下方側,以一定角度α而後退於後方之推拔面。此傾斜角度α係可作為通過前端TP之位置的上下方向的法線任何間的角度而規定,作為一例而為12°前後的值。該推拔面係利用者則為了讀取資訊編碼C而在使延伸部14之前端部接觸於加以附上有該資訊編碼C於媒體面之顯示媒體R時,對於其媒體面而言,延伸部14之延伸方向則呈成為傾斜地接觸。即,使用時,放置於主體部12內部之光學系統則為了不易受到鏡面反射的影響而加以形成,而其傾斜角度α 係可在光學系統的幾何學的關係而設定為適當的值。
然而,延伸側壁部14c,14d係相當於本發明之「延伸部之中連結於把持部側之部位的壁部」之一例。
另外,延伸部14之開口部14a係伴隨著自把持部15離開而讀取口13與資訊編碼所對向之方向(前後方向)之開口長度(缺口寬度)則呈變大地加以形成。即,如圖9所示,成為延伸上壁部14b之上方側的邊與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側端部的距離A3則呈較自與在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延伸上壁部14b之前側端部的連結部分延伸於前方之長度A2為大之構成。經由如此之構成,延伸側壁部14c,14d之上方側的端部的邊,和在延伸上壁部14b之前側端部(開口部14a之上方側部分)的邊之所成角度θ 1則成為鈍角。
另外,延伸部14之開口部14a係在讀取口13之周圍的把持部15側之部位,和對於與該把持部15側之部位相反側的部位之間的距離而言,前後方向之開口長度則至少成為1/2以上的構成。例如,如圖9所示,對於延伸上壁部14b之上方側端部與延伸底壁部14e之前方側端部之間的距離A1而言,上述長度A2則成為1/2之構成。
接著,對於經由讀取裝置10之資訊編碼的讀取操作加以說明。
為了經由讀取裝置10而確實地讀取所期望之資訊編碼C(例如,QR編碼(登錄商標)),如圖10所示,將讀取裝置10接近於加以形成有資訊編碼C之顯示媒體 R。此時,在加以形成於讀取口13之周圍的延伸部14中,於自把持部15離開之部位(前側上方的部位)加以形成有開口部14a之構成之故,即使為顯示媒體R與延伸側壁部14c,14d則接觸的情況,亦成為於顯示媒體R與延伸部14(更具體而言係開口部14a)之間產生有間隙(空間)者。具體而言,顯示媒體R與延伸上壁部14b則成為僅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後方向的長度部分隔離者,而成為加以形成經由顯示媒體R與延伸側壁部14c,14d與延伸上壁部14b而開口於上方側之開口部分者。因此,把持讀取裝置10之使用者係成為可從上方側,藉由延伸部14之開口14a與顯示媒體R之間的間隙而視讀取口13之前方側者。如此,由從上方側而視加以形成於顯示媒體R之資訊編碼C者,可使讀取裝置10移動,移動至對於讀取口13而言容易讀取資訊編碼C之所期望的位置者。
然而,在讀取時,各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面FF係成為推拔面。因此,利用者係如在圖10之假想線R(LN)所示之讀取狀態,沿著此推拔面的線LN則呈接觸於顯示媒體R地,可以手動而簡單地調節把持之讀取裝置10的角度者。此推拔面的傾斜角度α係如前述,可防止在光學系統之鏡面反射。對於引起鏡面反射時,控制電路40則未顯現讀取結束之指示之故,而利用者係成為以手動而變更對於延伸部14之顯示媒體R而言之角度同時,等待讀取結束之指示者。在以此手動的角度變更時,作為 輔助手段而使用推拔面,可容易地達成在圖10之假想線R(LN)所示之讀取狀態者。經由此,可簡單地回避經由鏡面反射之無法讀取之狀態。
另外,如上述,延伸側壁部14c,14d之資訊編碼C側(前方側)的端部係成為呈沿著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特定的剖面之一緣(緣AR2,AR3)地加以形成之構成。因此,如圖10所示,顯示媒體R與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方側端部則在附近對向或接觸時,如圖11所示,可把握對於攝像範圍AR而言之在資訊編碼C的左右方向之相對的位置者。即,如圖11所示,資訊編碼C之左右的端部則呈收納在各經由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方側端部所夾持之範圍的內側地,對於資訊編碼C而言配置讀取口13者,可在左右方向而將資訊編碼C收納於攝像範圍AR內者。另外,由使資訊編碼C之左右的端部,作為各呈沿著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方側端部之內側的緣者,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方側端部則成為使用在攝像範圍AR之左右方向的寬度為最大限度之標記。
另外,如上述,延伸底壁部14e之資訊編碼C側(前方側)的端部係成為呈沿著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特定的剖面之一緣(緣AR1)地加以形成之構成。因此,顯示媒體R與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方側端部則在附近對向時或如圖10所示地接觸時,把持讀取裝置10之使用者係由從上方側,藉由延伸部14之開口部 14a與顯示媒體R之間的間隙而視延伸底壁部14e之前方側的端部與資訊編碼C者(參照圖9),可把握對於攝像範圍AR而言之資訊編碼C的相對的位置者。例如,如圖9所示,使用者則在θ 2的角度,從上方而視讀取口13之前方情況,經由使資訊編碼C之下側的緣,位置於僅較延伸底壁部14e之前方側端部為上方之時,可收納資訊編碼C於攝像範圍AR內者。
另外,例如資訊編碼C則為條碼,將資訊編碼C呈成為長度方向地配置於左右方向之情況,由呈成為平行於延伸底壁部14e之前方側的端部地使資訊編碼C之下端的緣作為一致者,成為使條碼配置於讀取線上而容易讀取。
如以上,各延伸側壁部14c,14d及延伸底壁部14e之前方側端部則由作為沿著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一緣而延伸的構成者,成為可經由此等之壁部視覺性地捕捉讀取裝置10之攝像範圍AR者。
另外,如上述之圖9所示,對於延伸上壁部14b與延伸底壁部14e之間的距離A1而言,自與在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延伸上壁部14b之前側端部的連結部延伸於前方之長度A2則為1/2,而延伸上壁部14b之上方側的邊與延伸側壁部14c,14d之前側端部之間的距離A3則成為A1之1/2以上。因此,即使在顯示媒體R與延伸側壁部14c,14d接觸之情況(參照圖10),如圖9所示,使用者係對於顯示媒體R而言,可以θ 2(例如25°)的角度,自上方而辨識加以形成於讀取口13前方之空間 內者。
接著,對於作為呈於加以形成有資訊編碼C之顯示媒體R,接觸有延伸部14而讀取資訊編碼C之情況加以說明。使用者係依據上述構成而呈對於資訊編碼C而言,在適當的位置(如圖11所示,資訊編碼C則收納於攝像範圍AR之位置)接觸有延伸部14地,使讀取裝置10移動之後,按壓板機開關42而開始資訊編碼C之讀取處理。在此,成為在讀取口13中呈朝向前方而延伸地加以設置延伸部14之構成之故,可將讀取口13,僅對於延伸部14之前方的延伸距離,自顯示媒體R離開者。同樣地在主體部12中,加以形成於與形成有讀取口13之部分相反側的部分之把持部15,亦可經由延伸部14而自顯示媒體R,僅延伸距離離開者。因此,成為資訊編碼C或顯示媒體R與把持把持部15之使用者的手則不易干擾,例如可平順地進行板機開關42之按壓操作等,未成為妨礙經由使用者之讀取裝置10的讀取操作者。然而,即使經由如此之構成,例如,讀取口13則呈朝向下方地放置讀取裝置10於特定的場所情況,亦經由延伸部14之存在而產生有間隙於把持部15與載置面之間之故,而使用者係可握住把持部15,而成為可容易拿起讀取裝置10。
如以上說明,在本第1實施形態中,於讀取口13之周圍,加以設置有自其周圍之壁部分朝向於前方而延伸之延伸部14,於與在延伸部14之把持部15側不同之部位,加以形成開口部14a之構成。因此,即使為在 資訊編碼C的讀取時,將讀取口13接近於資訊編碼C之情況利用者係亦可藉由經由延伸部14之開口部14a而產生之間隙或空間部,辨識資訊編碼C之存在及大小等者。經由此,讀取裝置10之使用者係藉由經由此開口部14a而產生之間隙,確認資訊編碼C之位置及大小,而成為可容易使讀取裝置10配置於容易讀取資訊編碼C之所期望的位置。另外,如此之構成係對於延伸部14未使用特定的形狀或材質而可實現,而可抑制構件點數之增大,謀求讀取裝置10之構造的簡素化。
另外,在延伸部14之資訊編碼C側的端部之至少一部分係成為沿著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一緣的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可將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一緣的延伸部14之資訊編碼C側的端部的位置作為基準而決定對於讀取口13而言之資訊編碼C的相對性之位置,而容易將資訊編碼C收納於攝像範圍AR。因此,成為容易經由讀取裝置10而讀取資訊編碼C,而可提高讀取之成功率。
另外,延伸部14之中連結於把持部15側之部位的延伸側壁部14c,14d係成為其資訊編碼C側的端部則呈沿著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一緣(AR2,AR3)地加以形成之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將延伸側壁部14c,14d之資訊編碼C側的端部作為基準,而可決定對於讀取口13而言之 資訊編碼C的相對性的位置,而成為可容易將資訊編碼C收納於攝像範圍AR。另外,由使資訊編碼C沿著延伸側壁部14c,14d之資訊編碼C側的位置者,可將攝像範圍AR使用為最大限度而將資訊編碼C收納於攝像範圍AR內。
另外,在延伸部14之把持部15側之部位(延伸底壁部14e)係成為其資訊編碼C側的端部則呈沿著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一緣(AR1)地加以形成之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將在延伸底壁部14e之資訊編碼C側的端部作為基準,而可決定對於讀取口13而言之資訊編碼C的相對性的位置,而成為可容易將資訊編碼C收納於攝像範圍AR。另外,由呈使資訊編碼C沿著在延伸底壁部14e之資訊編碼C側的端部位置者,可將攝像範圍AR使用為最大限度而將資訊編碼C收納於攝像範圍AR內。
另外,延伸部14之開口部14a係伴隨著自把持部15離開而讀取口13與資訊編碼C所對向之方向(前後方向)之長度則呈變大地加以形成之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伴隨著自把持部15離開,而延伸部14的開口寬度變大,自與在主體部12之把持部15側相反側容易辨識資訊編碼C。另一方面,延伸部14的開口部14a係成為容易縮小接近於把持部15的部分之開口長度,可維持高的讀取口13與延伸部14之連結部分的強 度者。
另外,開口部14a係在讀取口13之周圍的把持部15側之部位,和對於與該把持部15側之部位相反側的部位之間的距離而言,讀取口13與資訊編碼C所對向之方向(前後方向)之開口長度則至少成為1/2以上的構成。
經由如此之構成,對於讀取口13而言,開口部14a之開口長度則以一定的尺寸以上而加以構成之故,對於將讀取口13接近於資訊編碼C之情況,可確保於讀取口13與資訊編碼C之間,藉由開口部14a而可辨識資訊編碼C之最低限度的(間隙)空間者。
[其他的實施形態]
本發明係並非限定於經由上述記述及圖面所說明之實施形態者,而例如,如以下之實施形態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顯示延伸部14則在延伸部14之前側上方中,朝向於後側下方而加以缺口之構成,但如為於與把持部15側之部位不同之部位(延伸底壁部14e以外的部位)之至少一部分,加以形成有開口部14a之構成,延伸部14則亦可為其他的形狀。
例如,如圖12所示,在自讀取口13的周圍之壁部分延伸至主體部12之前方側的延伸部14中,將右上方之一部分加以缺口之構成亦可。即,除了讀取口13之右上部 分(構成讀取口13之周圍的右上部分)之一部分而延伸出有延伸部14之構成。
另外,如圖13所示,延伸部14則除了在讀取口13之周圍的把持部15側之部位而加以缺口之構成亦可。即,呈自讀取口13之周圍,僅延伸出有延伸底壁部14e之構成。另外,在如此之構成中,在延伸底壁部14e之前方側的端部之長度則呈成為與在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特定的剖面之把持部15側的緣(AR1)之長度略相同地加以形成亦可。讀取裝置10之使用者係依據在延伸部14之把持部15側的前方側的端部之長度,而可把握攝像範圍AR之寬度(把持部15側之緣的長度)之故,成為可容易將資訊編碼C收納於該攝像範圍AR。另外,於在延伸底壁部14e之前方側端部之左右方向的各端部,作為各呈配合在資訊編碼C之下側的緣之左右方向的端部者,延伸底壁部14e則成為將在攝像範圍AR之左右方向的寬部使用為最大限度之標記。
另外,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例示在讀取口13中加以形成有延伸側壁部14c,14d之構成,亦可為加以形成有延伸側壁部14c,14d之一方的構成。並且,加以形成有延伸側壁部14c之情況,其前方側(朝向於資訊編碼側)的端部係作為呈沿著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特定之剖面的一緣(緣AR2)地加以形成,而形成有延伸側壁部14d之情況,其前方側的端部係作為呈沿著在受光感測器28的攝像範圍AR之特定之剖面的一緣 (緣AR3)地加以形成的構成。即使為如此之構成,亦可將延伸側壁部14c,14d之一方作為基準而將讀取口13對於資訊編碼C而言,對向於適當的位置者。另外,由呈使資訊編碼C沿著延伸側壁部14c,14d之一方地位置者,可盡可能擴大攝像範圍AR之左右方向的寬度而利用。
更且,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而說明之延伸部14之開口部14a係更可變行為種種形狀或構造者。顯示圖14及圖15之此等變形例之代表的構成。圖1等之所示之延伸部14之延伸上壁部14b係將延伸部14之上壁之一部分及左右兩壁之一部分,自此等之前端部作為缺口或切除而形成開口部14a時,相當於殘餘部分。對於此缺口或切除係可想定多數的例,將其典型的例示於圖14及圖15。
圖14所示之變形例係於延伸部14之延伸上壁部14b,形成自其前端側作為切口或切除成略半圓形於後方側之第1開口部14a1與第2開口部14a2之構成。此第1及第2開口部14a1、14a2係加以並置於左右方向。在此構成中,第1及第2開口部14a1、14a2之最左端LF與最右端RT則與前述之攝像範圍(攝像視野)AR之左右端作為一致者為佳。此係利用者則因容易將資訊編碼C之存在及大小,通過以第1及第2開口部14a1、14a2所構成之間隙或空間部而辨識之故。
另外,圖15所示之變形例係將構成延伸部14之2條的棒狀體B1,B2,自各讀取口13之左右的壁部份之下端,延設於前後方向之構成。此2條的棒狀體B1,B2係 例如由樹脂而加以形成,如前述,加以設定為可得到一定尺寸之攝像範圍AR之長度。此棒狀體B1,B2之情況,此等之棒以外之上下左右的面係空著。此空著部分,特別是上側的空間則提供對於利用者而言編碼辨識用的開口部。
經由此等之變形例,亦可得到與在前述第1實施形態所享有同等之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為在延伸部14呈形成開口部14a地,切口部分則以透明構件加以被覆之構成。例如,將樹脂材料等所成之透明構件,作為在延伸部14之作為切口之部分相同形狀而連接於開口部14a之構成亦可。經由如此之構成,即使為將讀取裝置10接近於資訊編碼C之情況,亦成為可藉由透明構件而辨識資訊編碼C者,可防止對於讀取口之灰塵等之附著。另外,由對於透明構件使用軟質之矽材等者,亦可使緩衝性提升而提高對於衝擊之強度者。
又另外,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讀取裝置10中,將保護板26,如以圖7之假想線26’所示,上側部分則呈較下側部分呈為前傾姿勢地使其傾斜亦可。經由此,在受光系統中,成為容易迴避經由照明光之鏡面反射的影響。此變形例係不僅第1實施例,而對於前述之種種變形例亦可同樣地適用者。
10‧‧‧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
11‧‧‧機殼
11a‧‧‧第1機殼
11b‧‧‧第2機殼
12‧‧‧主體部
13‧‧‧讀取口
14‧‧‧延伸部
14a‧‧‧開口部
14b‧‧‧延伸上壁部
14c,14d‧‧‧延伸側壁部(壁部)
14e‧‧‧延伸底壁部
15‧‧‧把持部
42‧‧‧板機操作部(板機開關)

Claims (9)

  1. 一種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備有使照明光及其反射光透過的讀取口之主體部,和加以連結於與形成有在前述主體部之前述讀取口的部位不同之部位,而經由使用者所把持之把持部,和藉由前述讀取口而光學性地攝像特定之攝像範圍之攝像部,和自經由前述攝像部所攝像之前述攝像範圍之畫像,進行資訊編碼解讀處理之解讀部;對於前述讀取口(13)之周圍,係朝向於前述資訊編碼之讀取側,設置從前述該讀取口(13)之周圍一體性延伸之延伸部(14);前述延伸部(14)係具有開放該延伸部(14)的前端部之前面,呈使用狀態之上壁部(14b)、左右兩側之側壁部(14c、14d),及底壁部(14e),前述上壁部(14b)之至少一部分係具有從前述前端側加以切除而形成,且隔著該切除之部分,容許朝向前述延伸部之前述前端側,使利用者之視線通過,經由前述側壁部分割左右之位置之開口部(14a)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延伸部係於前述讀取側具有端部,其端部之至少一部分係呈沿著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範圍之一緣地加以形成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 置,其中,前述側壁部係前述讀取側之端部呈沿著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範圍之一緣地加以形成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記載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延伸部係具有前述把持部側的部位,而其部位係前述讀取側之端部則呈沿著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範圍之一緣地加以形成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延伸部係具有前述把持部側的部位,而其部位係在前述讀取側之端部的長度,呈成為與在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範圍之前述把持部側之一緣的長度略相同地加以形成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任一項記載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開口部係伴隨著自前述把持部離開,而前述讀取口與前述資訊編碼所對向之前後方向之開口長度呈變大地加以形成者。
  7.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任一項記載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開口部係對於在前述讀取口周圍之前述把持部側的部位,和與該把持部側部為相反側的部位之間的距離而言,前述讀取口與前述資訊編碼所對向之方向的開口長度則至少成為1/2以上的構成者。
  8.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任一項記載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開口部係從前述前端部的前述前端前面朝向後側,設置有切除一部分之1個或複數者。
  9.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任一項記載之記載之光學性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側壁部之前述前端側之前面係,利用者則為了讀取前述資訊編碼而使前述延伸部之前端部,擋接於附加有該資訊編碼於媒體面之媒體時,具有對於前述媒體面而言,使前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成為傾斜,擋接該前端部推拔面者。
TW105113289A 2015-04-28 2016-04-28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ing device TWI609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426 2015-04-28
JP2016089564A JP6884514B2 (ja) 2015-04-28 2016-04-27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2939A TW201702939A (zh) 2017-01-16
TWI609330B true TWI609330B (zh) 2017-12-21

Family

ID=57551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289A TWI609330B (zh) 2015-04-28 2016-04-28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84514B2 (zh)
CN (1) CN106096472B (zh)
TW (1) TWI6093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0364B2 (ja) * 2017-03-31 2021-09-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情報読取装置
JP7425281B2 (ja) * 2018-10-23 2024-01-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情報コード読取装置
JP7328785B2 (ja) * 2019-04-15 2023-08-17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光学式情報読取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1553B (zh) * 1994-09-19 1996-11-2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US20020150450A1 (en) * 2000-02-01 2002-10-17 Bevirt Joeben Robot mounted barcode reader
TW200931324A (en) * 2008-01-04 2009-07-16 Marson Technology Co Ltd Quasi all directional barcode scan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2627A (en) * 1989-10-30 1993-11-16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cann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CN1084990A (zh) * 1992-09-30 1994-04-06 欧林巴斯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条形码读取用扫描系统与扫描方法
JP3039251B2 (ja) * 1993-03-08 2000-05-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JP3510695B2 (ja) * 1995-02-03 2004-03-2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シンボル読み取り装置
US5656803A (en) * 1994-04-11 1997-08-12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ncoded symbol reader
EP1382997A3 (en) * 1994-11-04 2007-04-25 Noritsu Koki Co., Ltd. Image reading device for photographic printing
US7128266B2 (en) * 2003-11-13 2006-10-31 Metrologic Instruments. Inc. Hand-supportable digital imaging-based bar code symbol reader supporting narrow-area and wide-area modes of illumination and image capture
JP3677233B2 (ja) * 2001-10-01 2005-07-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学読取装置
JP5999343B2 (ja) * 2012-10-19 2016-09-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1553B (zh) * 1994-09-19 1996-11-2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US20020150450A1 (en) * 2000-02-01 2002-10-17 Bevirt Joeben Robot mounted barcode reader
TW200931324A (en) * 2008-01-04 2009-07-16 Marson Technology Co Ltd Quasi all directional barcode scan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84514B2 (ja) 2021-06-09
CN106096472B (zh) 2020-10-09
CN106096472A (zh) 2016-11-09
JP2016212861A (ja) 2016-12-15
TW201702939A (zh) 2017-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9330B (zh)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ing device
JP4186915B2 (ja) 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JP4546554B2 (ja) コードシンボル読取装置
JP4389812B2 (ja) 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JP2010515139A (ja) 指紋を採取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1630962B1 (en) On-axis aimer for vision system and multi-range illuminator for same
JP4424990B2 (ja) カメラ配置と確認フィードバック・システム
US11354525B2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er manually handled by users
JP2019096344A (ja)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JP4169001B2 (ja) 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JP6867423B2 (ja)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JP4241549B2 (ja) 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KR102593885B1 (ko) 측면-방출 조사, 표적화, 및 확인을 가지는 조사 시스템
JP7099093B2 (ja)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JP6888479B2 (ja)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JP6638614B2 (ja)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JPH09259215A (ja) コードリーダ
JP2007034605A (ja)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JP2010231437A (ja) コードシンボル読取装置
JP3800730B2 (ja) バーコード照射用レンズおよびバーコード読取装置
JP5673404B2 (ja)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JP2010152928A (ja) バーコードスキャナ
JPS63131282A (ja) 光学式読取り装置
KR200287658Y1 (ko) 휴대폰용 바코드 촬영장치
JP5032635B2 (ja) コードシンボル読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