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5656B - Ion generator - Google Patents
Ion generator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05656B TWI605656B TW105125338A TW105125338A TWI605656B TW I605656 B TWI605656 B TW I605656B TW 105125338 A TW105125338 A TW 105125338A TW 105125338 A TW105125338 A TW 105125338A TW I605656 B TWI605656 B TW I60565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on
- air
- ion generator
- electrodes
- generating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離子產生機,其具備:離子產生元件,其具有隔開之2個電極;及送風元件,其朝向前述2個電極且朝與前述隔開方向相交叉之方向送風。
近年來,利用藉由對電極施加電壓而發生之放電現象生成正離子及負離子的離子產生機已廣為普及。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以下述方式構成之離子產生機:為了擴大離子產生機之用途而附加照明機能,並可設置於房間之天花板上。在專利文獻1之離子產生機中,於燈泡型外殼中收納有離子產生元件與照明裝置。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59880號公報
另一方面,在謀求離子產生機之小型化、輕量化之情形下,有必要將用於朝外側運送從離子產生元件產生之離子的送風元件之大小減小。然而,由於在送風元件之大小變小之情形下,如此之風扇之大小亦會變小,故存在運送離子之風的風量及風速變小,而被放出之離子之量減少此一問題。
然而,針對如此之問題在專利文獻1之離子產生機中未有考量,故無法解決。
本發明係鑒於如此之情形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離子產生機,該離子產生機具備:離子產生元件,其具有隔開之2個電極;及送風元件,其朝向前述2個電極且朝與前述隔開方向相交叉之方向送風;該離子產生機可將從離子產生元件產生之離子更多、更有效率地朝外側放出。
本發明之離子產生機具備:離子產生元件,其具有隔開之2個電極;及送風元件,其朝向前述2個電極且朝與前述隔開方向相交叉之方向送風;該離子產生機之特徵在於:具備鰭片,該鰭片朝向前述離子產生元件突出,且沿前述交叉方向而設置。
本發明之離子產生機之特徵在於:設置有對向之2個前述鰭片,該2個鰭片之前端間之距離較前述2個電極所隔開之距離長。
本發明之離子產生機之特徵在於:具備離子檢測部,其設置於任一個鰭片之對向面之相反側。
本發明之離子產生機之特徵在於:前述一個鰭片在前述送風元件側端部具有缺口。
本發明之離子產生機之特徵在於:前述送風元件具有將風吹出之吹出口,且在前述2個電極之隔開方向上前述吹出口之尺寸較該2個電極間之間隔小。
根據本發明,可將從離子產生元件產生之離子更多、更有效率地朝外側放出。
1‧‧‧本體
2‧‧‧轉接器
3‧‧‧金屬連接頭
4‧‧‧吸入口
5‧‧‧照明部
6‧‧‧島部
7‧‧‧離子產生元件
8‧‧‧離子放出口
9‧‧‧離子檢測部
11‧‧‧外殼
12‧‧‧送風元件
12A‧‧‧送風元件
13‧‧‧吹出口
13A‧‧‧吹出口
14‧‧‧通風口
15‧‧‧圍壁
41‧‧‧過濾器
51‧‧‧LED
52‧‧‧蓋
53‧‧‧反射部
61‧‧‧亮燈部
62‧‧‧連結部
63‧‧‧感測器部
64‧‧‧人體感測器
65‧‧‧照度感測器
71‧‧‧電極
72‧‧‧引導件
73‧‧‧殼體
74‧‧‧第1突出板
75‧‧‧第2突出板
76‧‧‧第3突出板
100‧‧‧離子產生機
141‧‧‧氣流引導板
151‧‧‧對向壁
152‧‧‧鰭片
153‧‧‧凹部
154‧‧‧缺口
155‧‧‧側壁
156‧‧‧(鰭片之)對向面
A-A‧‧‧線
B-B‧‧‧線
C-C‧‧‧線
D-D‧‧‧線
G1‧‧‧距離
G2‧‧‧距離
L1‧‧‧間隔
L2‧‧‧距離
L3‧‧‧尺寸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之外觀的立體圖。
圖2係沿圖1之A-A線之除轉接器以外的局部剖視圖。
圖3係沿圖2之B-B線之剖視圖。
圖4係僅顯示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之離子產生元件的立體圖。
圖5係將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在自圖1之箭頭方向觀察之情形下之外觀圖。
圖6係沿圖2之C-C線之本體之概略剖視圖。
圖7係說明在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中,鰭片與電極及吹出口之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8係僅顯示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之圍壁的立體圖。
圖9係概略地顯示實施方式2之離子產生機之主要部分構成的剖視圖。
圖10係概略地顯示實施方式3之離子產生機之主要部分構成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11係概略地顯示實施方式3之離子產生機之主要部分構成之又一例的剖視圖。
圖12係概略地顯示實施方式3之離子產生機之主要部分構成之另一例的剖視圖。
圖13係顯示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之外觀的立體圖。
圖14係顯示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之沿圖13之D-D線之局部性剖視圖。
圖15係僅顯示圖14之本體的局部性剖視圖。
圖16係實施方式5之離子產生機之本體之部分的剖視圖。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離子產生機進行詳細描述。
圖1係顯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100之外觀的立體圖。離子產生機100具備:本體1,其收容有後述之離子產生元件7;轉接器2,其可拆裝地保持本體1;及照明部5。
圖2係沿圖1之A-A線之去除轉接器2之局部剖視圖,圖3係沿圖2之B-B線之剖視圖。
轉接器2形成為圓錐狀,於突出端之一端設置有金屬連接頭3。可將離子產生機100經由金屬連接頭3嵌入設置在例如室內之天花板、牆壁等之插座而設定。並且,在轉接器2之另一端如上述般安裝有本體1。
本體1具備朝向轉接器2縮徑之圓筒狀之外殼11,於外殼11內收容有離子產生元件7、及朝離子產生元件7之電極給送空氣(以下亦稱為風)之送風元件12。
又,外殼11於轉接器2側之一個端部可拆卸地周設有被送風元件12吸入之空氣所通過的格子狀之吸入口4。並且,於吸入口4張設有過濾器41。此外,於外殼11之另一個端部設置有照明部5。
送風元件12形成為大致圓筒狀,於周向外側延設有吹出口13。送風元件12經由吸入口4將外部之空氣吸入,且經由吹出口13將其朝離子產生元件7側吹出。詳細而言,送風元件12朝離子產生元件7之與隔開之2個電極之隔開方向相交叉之方向送風。
吹出口13為矩形,在從吹出口13吹出之風的下游側配設有離子產生元件7。圖4係僅顯示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100之離子產生元件7的立體圖。
離子產生元件7具有大致扁平之六面體之殼體73,於殼體73之一個面具有在相對於出自吹出口13之風之流動方向呈大致正交之方向上被隔開之2個電極71(以下,為便於說明,亦將沿風之流動之方向、亦
即前述交叉方向稱為上下方向)。2個電極71間之中間位置與吹出口13之中心係以在前述上下方向上整合之方式配設。
並且,在離子產生元件7中,2個電極71隔以特定之間隔從前述一個面突出設置,一個為放電電極,另一個為感應電極。在前述上下方向上,於2個電極71之上側及下側,分別設置有保護電極71、71之格子狀之引導件72。
另外,離子產生元件7於殼體73中具有對各電極71施加高電壓之高電壓產生電路。若向電極71施加高電壓,則從一個電極71(放電電極)產生正離子,而從另一個電極71(放電電極)產生負離子。如此般,所產生之正離子及負離子藉由出自送風元件12之風,經由設置於本體1之外殼11之另一個端部之離子放出口8朝離子產生機100之外側放出(參照圖3之箭頭方向)。
於本體1之外殼11之另一個端部周設有照明部5。並且,於照明部5之中央部形成有離子放出口8。
照明部5於外殼11之內側具有沿外殼11之周向配列之複數個LED 51、...、51,且各LED 51係以將發出光之發光部面向外殼11之外側之方式而設置。並且,該等LED 51、...、51由透明或半透明之環狀之罩蓋52覆蓋。罩蓋52具有與外殼11大致相等之外徑。於罩蓋52之內周緣,周設有將來自照明部5之光朝下方向反射之反射部53。
照明部5之中央側、亦即中空部分形成離子放出口8。前述中空部分為圓形,於該中空部分之中央處設置有圓柱狀之島部6。更詳細而言,島部6藉由以均等之間隔配設之3個連結部62與反射部53連結。換言之,前述中空部分被3個連結部62分成3個均等區域。
又,島部6沿外周設置有環狀之亮燈部61。亮燈部61藉由以特定之顏色亮燈,而將離子產生元件7之更換時間、檢修時間之意旨通知使用者。
前述3個均等區域之中,包含其中2個之優弧狀之區域形成離子放出口8,在包含其餘1個之劣弧狀之區域設置有感測器部63。感測器部63具有例如檢測室內之人之有無的人體感測器64、照度感測器65等。
送風元件12(吹出口13)、離子產生元件7(電極71)、及離子放出口8係在上下方向上並排設置,從吹出口13吹出之風經由電極71及離子放出口8朝離子產生機100之外側送風。於離子產生元件7之與前述一個面之對向側,以圍著電極71、71之方式設置有圍壁15,圍壁15與離子產生元件7之前述一個面及離子放出口8構成出自吹出口13之風移動之風路,在該風路之中配置有電極71、71。
具有如此之構成的本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100經適當配置以提高電極71附近之風速及風量。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圖5係將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100在自圖1之箭頭方向觀察之情形下的外觀圖,圖6係沿圖2之C-C線之本體1之概略剖視圖。以下,為便於說明,將電極71彼此之隔開之方向稱為左右方向。
圍壁15具有與離子產生元件7之前述一個面為對向之對向壁151,於左右方向上之對向壁151之兩端,在與對向壁151正交之方向上,延設有朝向離子產生元件7突出之側壁155、155。
又,於對向壁151沿前述上下方向(交叉方向)設置有朝各個電極71突出之2個鰭片152。鰭片152、152形成為大致矩形板狀,並以相互傾斜而對向之方式朝離子產生元件7突出設置。又,鰭片152、152朝所對向之內側朝向稍許彎曲。此外,鰭片152、152在左右方向上隔以一定間隔而設置。
另外,鰭片152、152之突出端之前端間距離以較電極71彼此間之距離大之方式構成。換言之,如圖6所示般,一個鰭片152之突出端之前端與另一個鰭片152之突出端之前端的距離G2較電極71彼此間的
距離G1大。
圖7係說明在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100中,鰭片152與電極71及吹出口13之位置關係的說明圖,圖8係僅顯示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100之圍壁15的立體圖。
如上述般由於設置有鰭片152,故風之流動分成朝向鰭片152彼此間之對向面156、156側,與朝向對向面156、156之相反側。此外,如圖6~圖8所示般,鰭片152、152以圍著電極71、71之方式設置,由於如此之風之風路與不存在鰭片152之情形相比會變得狹窄,因此與電極71接觸之風之量及速度變大。因此,經由離子放出口8放出之正、負離子之量增加。
又,於任意一個鰭片152之對向面156之相反側設置有離子檢測部9。更詳細而言,於任意一個鰭片152之對向面156之相反側,即由對向壁151及側壁155所形成之角的背側配設有離子檢測部9。並且,於離子檢測部9之附近之前述角處形成有矩形之凹部153。因此,離子檢測部9可檢測出經由凹部153進入之正、負離子。
此外,如上述般,因為風之流動被鰭片152、152分流,故可分別確保應該流向電極71側之風、與應該流向離子檢測部9側之風。因此,能夠將下述情形防患於未然:離子檢測部9所進行之離子之檢測中流入超出必要之離子,導致被放出之離子之量減少。
另一方面,於鰭片152形成有矩形之缺口154,其位於吹出口13側之緣部,且在凹部153之附近。因此,由於自電極71、71產生之離子之一部分可經由缺口154及凹部153確實地流入離子檢測部9,故離子檢測部9可確實地進行離子檢測,而可將離子檢測部9之誤檢測防患於未然。
又,由於離子檢測部9設置於鰭片152之對向面156之相反側,故在使用者進行離子產生元件7之更換、檢修等時,可防患因使用者之
手接觸離子檢測部9而導致某些故障發生於未然。
表1係測定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100之離子濃度伴隨著鰭片152之有無之變化的結果。如此之測定係在將離子產生機100安裝於室內之天花板中央部之情形下,測定位於2.2m下之地板面中央位置處之離子濃度變化之結果。
從表1可知,設置鰭片152之情形與未設置鰭片152之情形相比,
地板處之正、負離子之濃度大幅度增加。
實施方式2之離子產生機100具有與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100相同之構成,但是在送風元件12之吹出口13與電極71之關係上與實施方式1不同。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圖9係概略地顯示實施方式2之離子產生機100之主要部分構成的剖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離子產生元件7(電極71)在上下方向(交叉方向)上配設於較吹出口13更靠下側,換言之配設於出自吹出口13之風的下游側。並且,電極71彼此間係隔開間隔L1而設置。
又,在電極71彼此之隔開方向、亦即左右方向上,吹出口13之尺寸L3(圖9中利用虛線參照來表示)以在電極71彼此間之間隔L1以下之方式構成。
因此,可將送風元件12(吹出口13)小型化、輕量化,從而可將離子產生機100小型化。
另一方面,如上述般,若吹出口13之尺寸L3為電極71彼此間之間隔L1以下之構成時,存在出自吹出口13之風不與電極71碰觸之虞。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方式之離子產生機100中,以從吹出口13至電極71之距離為一定之臨限值以上之方式構成。亦即,在本實施方式之離子產生機100中,以從出口13至連結電極71、71間之假想線為止的距離L2(圖9中利用一點鏈線表示)為吹出口13之尺寸L3以上之方式構成。
從吹出口13吹出之風一邊擴大一邊朝電極71流動(參照圖3)。因此,如本實施方式所述般,在使吹出口13與電極71之間隔相離一定之臨限值以上之情形下,出自吹出口13之風確實地碰觸電極71。
亦即,藉由將送風元件12(吹出口13)小型化、輕量化而可謀求離子產生機100之小型化,且能夠防止因送風元件12(吹出口13)之小型化、輕量化所導致之從離子放出口8放出之離子之量減少。
表2係測定實施方式2之離子產生機100之離子濃度伴隨著吹出口13與電極71之間隔變化之變化的結果。如此之測定係在將離子產生機100安裝於室內之天花板中央部之情形下,測定位於2.2m下之地板面中央位置處之離子濃度變化之結果。
從表2可知,相比於吹出口13與電極71之間隔為7.2mm之情形,在吹出口13與電極71之間隔為12.2mm之情形下,地板處之離子之濃度大幅度增加。
針對與實施方式1相同之部分賦予相同之符號,而省略詳細之說
明。
實施方式3之離子產生機100具有與實施方式1之離子產生機100相同之構成,但在離子產生元件7之構成上與實施方式1不同。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圖10係概略地顯示實施方式3之離子產生機100之主要部分構成之一例的剖視圖。在圖10中為便於說明而省略電極71之引導件72之表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離子產生元件7(電極71)在上下方向上配設於較吹出口13更靠下側,換言之配設於出自吹出口13之風的下游側。
在本實施方式中,係以從吹出口13吹出之風在通過電極71、71之際,就各電極71分流之方式構成。
離子產生元件7於在上下方向(交叉方向)上較電極71更靠近送風元件12(吹出口13)側,換言之,於出自吹出口13之風之風路之較電極71更靠近上游側,具有從前述一個面突出之第1突出板74。第1突出板74位於與電極71彼此之間的中間位置相對應之位置,以沿其面之方向為上下方向之方式,朝與離子產生元件7之前述一個面正交之方向突設。
因此,出自吹出口13之風係從第1突出板74起於下游側,被分成朝2個電極71中之一者流動之風(以下稱為一者之風)、與朝另一者流動之風(以下稱為另一者之風)。亦即,一個電極71所產生之離子(例如正離子)被一者之風朝離子放出口8之外側運送,而另一個電極71所產生之離子(例如負離子)則被另一者之風朝離子放出口8之外側運送。
如此般,在具備第1突出板74之本實施方式之離子產生機100中,由於正離子及負離子順著各自不同之風之流動被運送,故作為其結果,可防患因所生成之正離子及負離子彼此再結合而使所放出之
正、負離子之數量減少於未然。
本實施方式之離子產生機100並非限定於以上之構成。
圖11係概略地顯示實施方式3之離子產生機100之主要部分構成之又一例的剖視圖。圖11為便於說明而省略電極71之引導件72之表示。
在實施方式3之本變化例中亦然,係以從吹出口13吹出之風在通過電極71、71之際,就各個電極71分流之方式構成。
離子產生元件7於在上下方向(交叉方向)上較電極71更靠近離子放出口8側,換言之,於出自吹出口13之風之風路之較電極71更下游側,具有從前述一個面突出之第2突出板75。第2突出板75於與電極71彼此之間的中間位置相對應之位置,以沿其面之方向為上下方向之方式,朝與離子產生元件7之前述一個面正交之方向突設。
因此,出自吹出口13之風從第2突出板75起於下游側,被分成通過2個電極71中之一者側之一者之風、與通過另一者側之另一者之風。亦即,前述一者之風主要包含前述一個電極71所產生之離子(例如正離子),而前述另一者之風主要包含前述另一個電極71所產生之離子(例如負離子)。
因此,在具備第2突出板75之實施方式3之本變化例之離子產生機100中亦然,作為其結果,可極力抑制因所生成之正離子及負離子彼此再結合,而使所放出之正、負離子之數量減少。
此外,本實施方式之離子產生機100並非限定於以上之構成。
圖12係概略性地顯示實施方式3之離子產生機100之主要部分構成之另一例的剖視圖。圖12為便於說明而省略電極71之引導件72之表示。
在實施方式3之本變化例中亦然,係以從吹出口13吹出之風在通過電極71、71之際,就各個電極71分流之方式構成。
離子產生元件7從在上下方向(交叉方向)上較電極71更靠送風元
件12(吹出口13)側起及於離子放出口8側,換言之,從出自吹出口13之風之風路之較電極71更靠上游側起及於下游側,具有從前述一個面突出之第3突出板76。第3突出板76係於與電極71彼此之間的中間位置相對應之位置,以沿其面之方向為上下方向之方式,朝與離子產生元件7之前述一個面正交之方向突設。亦即,以及於較上述之第1突出板74及第2突出板75更長之範圍而設置。
因此,出自吹出口13之風從第3突出板76起於下游側,被分成朝2個電極71中之一者流動之一者之風、與朝另一者流動之另一者之風。亦即,一個電極71所產生之離子(例如正離子)被一者之風朝離子放出口8之外側運送,而另一個電極71所產生之離子(例如負離子)則被另一者之風朝離子放出口8之外側運送。
由於第3突出板76之下端一直延伸至離子放出口8附近,故直至從離子放出口8被放出為止,正離子及負離子幾乎不會混合。
因此,在具備第3突出板76之實施方式3之本變化例之離子產生機100中亦然,作為其結果,可防患因所生成之正離子及負離子彼此再結合,而使所放出之正、負離子之數量減少於未然。
表3係測定實施方式3之離子產生機100之離子濃度隨著第3突出板76之有無之變化的結果。如此之測定係在將離子產生機100安裝於室內之天花板中央部之情形下,測定位於2.2m下之地板面中央位置處之離子濃度變化之結果。
從表3可知,與無第3突出板76之情形相比,在設置第3突出板76之情形下,正離子及負離子之離子之濃度皆大幅度增加。
針對與實施方式1相同之部分賦予相同之符號,而省略詳細之說
明。
圖13係顯示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100之外觀的立體圖。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100具備:本體1,其收容有離子產生元件7;轉接器2,其可拆裝地保持本體1;及照明部5。
在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100中,雖然於島部6處省略了感測器部、人體感測器及照度感測器,但因為與實施方式1大致相同,且針對轉接器2亦與實施方式1大致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另一方面,針對本體1具有與實施方式1稍許不同之構成。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圖14係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100之沿圖13之D-D線的局部性剖視圖,圖15係僅顯示圖14之本體1之局部性剖視圖。
本體1具備朝轉接器2縮徑之圓筒狀之外殼11,於外殼11內收容有離子產生元件7、與朝離子產生元件7之電極送風之送風元件12A。
又,外殼11在轉接器2側之一個端部可拆卸地周設有被送風元件12A吸入之空氣所通過的格子狀之吸入口4。於吸入口4張設有過濾器41。此外,於外殼11之另一個端部設置有照明部5。
送風元件12A形成為將兩個開口之對向方向設為上下方向之圓筒狀。亦即,經由吸入口4之過濾器41被吸入之空氣從送風元件12A之上方側之一個端部之開口流入送風元件12A,且從下方側之另一個端部之開口流出。換言之,送風元件12A在前述另一個端部設置有吹出口13A。
在流入送風元件12A之空氣之上游側配設有離子產生元件7。換言之,在上下方向上,於送風元件12A之上側設置有離子產生元件
7。針對離子產生元件7之形狀及構造,由於與實施方式1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另外,離子產生元件7係以2個電極71之隔開方向相對於上下方向大致正交之方式而設置。
從離子產生元件7產生之正離子及負離子藉由被送風元件12A吸入之風經由設置於本體1之外殼11之另一個端部的離子放出口8朝離子產生機100之外側放出。
又,於本體1之外殼11之另一個端部周設有照明部5,由於針對照明部5已予說明,故省略詳細說明。
在上下方向上於送風元件12A與離子產生元件7之間,介設有通風口14。通風口14呈扁平之矩形且具有格子狀。並且,通風口14係以覆蓋較離子產生元件7之殼體73之前述一個面更廣、且亦較送風元件12A之前述一個端部之開口更廣的範圍之方式設置。
此外,於通風口14之上側,設置有引導送風元件12A所吸入之空氣之流動的氣流引導板141。氣流引導板141呈例如矩形,位於送風元件12A之上側,且設置於通風口14之對應之2邊側。更詳細而言,在沿2個電極71之隔開方向對向之通風口14之2邊側,氣流引導板141係朝通風口14之內側分別突出。氣流引導板141至少設置於離子產生元件7之附近,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將氣流引導板141沿通風口14之如此般之2邊設置。
由於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100具有以上之構成,因此從離子產生元件7產生之正離子及負離子會更有效地朝離子產生機100之外側放出。以下為便於說明,以氣流引導板141僅在離子產生元件7之附近局部地設置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
如上述般,在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100中,由於設置有氣流引導板141,因此可使經由吸入口4之過濾器41被送風元件12A吸入之空氣之風路極力朝離子產生元件7(電極71)側靠近。
如圖15所示般,在設置有氣流引導板141之部位,藉由氣流引導板141引導之空氣之風路(圖中利用虛線表示),與通風口14之如此般之2邊之風路相比係以通過電極71側之方式形成。另一方面,若是未設置氣流引導板141之部位,則不進行利用氣流引導板141之空氣之引導,空氣之風路(圖中利用一點鏈線表示)係以僅通過通風口14之如此般之2邊側,而不通過電極71側之方式形成。
如此般,在設置有氣流引導板141之情形下,由於被送風元件12A吸入之空氣形成靠近電極71側之風路,因此例如電極71能夠直接與所通過之空氣碰觸。
又,設置有氣流引導板141之情形與未設置氣流引導板141之情形相比,由於如此般之空氣之通路變窄,因此在電極71附近之空氣之風速及風量變大。
因此,在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100中,在電極71附近空氣之風速及風量增加,而能夠更有效地將更多之離子朝離子產生機100之外側運送。
表4係測定實施方式4之離子產生機100中,離子濃度伴隨著氣流引導板141之有無之變化的結果。如此之測定係在將離子產生機100安裝於室內之天花板中央部之情形下,測定位於2.2m下之地板面中央位置處之離子濃度變化之結果。
從表4可知,設置氣流引導板141之情形與未設置氣流引導板141
之情形相比,地板處之正、負離子之濃度大幅度增加。
針對與實施方式1相同之部分賦予相同之符號,而省略詳細之說明。
圖16係實施方式5之離子產生機100之本體1之部分的剖視圖。實施方式5之離子產生機100與實施方式4大致相同,但在本體1之離子產生元件7之配置上具有稍許不同之構成。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在上下方向上,於送風元件12A之上側設置有離子產生元件7。針對離子產生元件7之形狀及構造,由於與實施方式1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
另一方面,在實施方式4中,離子產生元件7係以相對於通風口14平行之方式而設置,與此相對,在實施方式5之離子產生機100中,離子產生元件7係以相對於通風口14形成特定角度之方式傾斜而設置。更詳細而言,係以離子產生元件7之前述一個面與通風口14形成銳角之方式、且將電極71靠近通風口14而設置。
由於實施方式5之離子產生機100具有以上之構成,因此從離子產生元件7產生之正離子及負離子會更有效地朝離子產生機100之外側放出。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在實施方式5之離子產生機100中,如上述般,離子產生元件7之前述一個面與通風口14形成銳角,且將電極71靠近通風口14而設置。因此,電極71形成為位於經由吸入口4之過濾器41而被送風元件12A吸入之空氣之風路內的位置,而可確實地碰觸通過該風路之空氣。
例如在離子產生元件7以相對於通風口14為平行之方式設置之情形下,由於電極71位於從被送風元件12A吸入之空氣之風路隔開之位置,故如此之空氣不會直接與電極71碰觸,因而從電極71產生之正離子及負離子中僅接近前述空氣之風路之一部分藉由如此之風朝離子產
生機100之外側運送。
然而,在實施方式5之離子產生機100中,如上述般,由於電極71位於如此之空氣之風路內,而確實地碰觸通過該風路之空氣,故能夠更有效、且確實地將更多之離子朝離子產生機100之外側運送。
表5係測定實施方式5之離子產生機100在離子產生元件7具有上述之構成之情形下,與在不具備上述之構成之情形下離子濃度之變化的結果。如此之測定係在將離子產生機100安裝於室內之天花板中央部之情形下,測定位於2.2m下之地板面中央位置處之離子濃度變化之結果。
從表5可知,在將離子產生元件7以其一個面與通風口14形成為銳角,且電極71靠近通風口14之方式予以設置之情形下,地板處之正、負離子之濃度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在離子產生元件7之前述一個面與通風口14形成之角度為直角以上之情形下,由於通過離子產生元件7之另一個面側之空氣完全不能與電極71接觸,故不令人滿意。
針對與實施方式1相同之部分賦予相同之符號,而省略詳細之說明°
本發明之實施態樣1之離子產生機100,其具備:離子產生元件7,其具有隔開之2個電極71;及送風元件12、12A,其朝向前述2個電極71且朝與前述隔開方向交叉之方向送風;該離子產生機100之特徵在於具備鰭片152,其朝前述離子產生元件7突出,且沿前述交叉方
向而設置。
根據本發明,由於前述鰭片朝向前述離子產生元件突出,且沿前述風之風路而設置,故通過前述離子產生元件之電極附近的風之風路變窄,從而該電極附近之風量及風速增加。
本發明之實施態樣2之特徵在於設置有對向之2個前述鰭片152,且該2個鰭片之前端間的距離在前述2個電極71之隔開方向上較該2個電極71所隔開之距離長。
根據本發明,前述鰭片能夠將出自前述送風元件之風以確實地通過前述離子產生元件之電極附近之方式引導。
本發明之實施態樣3之特徵在於具備離子檢測部9,其設置於任一個鰭片152之對向面的相反側。
根據本發明,由於前述離子檢測部設置於任一個鰭片之背側,故在進行該離子產生機之維修等之際,能夠將使用者之指尖等與如此之離子檢測部接觸此舉防患於未然。
本發明之實施態樣4之特徵在於前述一個鰭片152於前述送風元件12、12A側端部具有缺口154。
根據本發明,由於前述送風元件側之前述一個鰭片之端部具有缺口,故前述離子檢測部進行離子之檢測所需之離子可確實地流入離子檢測部側。
本發明之實施態樣5之特徵在於前述送風元件12具有將風吹出之吹出口13,且在前述2個電極71之隔開方向上之前述吹出口13之尺寸較該2個電極71間之間隔小。
根據本發明,藉由將在前述2個電極之隔開方向上之前述吹出口之尺寸設定為較該2個電極間之間隔小,而可謀求離子產生機之小型化、輕量化。
7‧‧‧離子產生元件
9‧‧‧離子檢測部
11‧‧‧外殼
12‧‧‧送風元件
13‧‧‧吹出口
15‧‧‧圍壁
71‧‧‧電極
72‧‧‧引導件
73‧‧‧殼體
151‧‧‧對向壁
152‧‧‧鰭片
153‧‧‧凹部
154‧‧‧缺口
155‧‧‧側壁
156‧‧‧(鰭片之)對向面
G1‧‧‧距離
G2‧‧‧距離
Claims (5)
- 一種離子產生機,其具備:離子產生元件,其具有隔開之2個電極;及送風元件,其朝向前述2個電極且朝與前述隔開方向交叉之方向送風;其特徵在於:具備鰭片,該鰭片朝向前述離子產生元件突出,且沿前述交叉方向而設置。
- 如請求項1之離子產生機,其中設置有對向之2個前述鰭片,且該2個鰭片之前端間之距離較前述2個電極隔開之距離長。
- 如請求項2之離子產生機,其中具備離子檢測部,其設置於任一個鰭片之對向面之相反側。
- 如請求項3之離子產生機,其中前述一個鰭片於前述送風元件側端部具有缺口。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離子產生機,其中前述送風元件具有將風吹出之吹出口,且在前述2個電極之隔開方向上之前述吹出口的尺寸較該2個電極間之間隔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04029A JP2017076553A (ja) | 2015-10-15 | 2015-10-15 | イオン発生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15808A TW201715808A (zh) | 2017-05-01 |
TWI605656B true TWI605656B (zh) | 2017-11-11 |
Family
ID=5795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25338A TWI605656B (zh) | 2015-10-15 | 2016-08-09 | Ion generator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7076553A (zh) |
CN (1) | CN205944732U (zh) |
TW (1) | TWI6056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57998B2 (en) | 2017-09-30 | 2022-06-14 | Sens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 Wearable ultraviolet light phototherapy device |
CN113945404B (zh) * | 2021-10-14 | 2024-09-17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离子发生器浓度检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43757B2 (ja) * | 2001-10-30 | 2008-02-06 |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JP2007021100A (ja) * | 2005-07-21 | 2007-02-01 | Sharp Corp | 空気清浄機 |
JP4972806B2 (ja) * | 2007-05-16 | 2012-07-11 | シシド静電気株式会社 | 送風式イオン生成装置 |
JP2011125780A (ja) * | 2009-12-16 | 2011-06-30 | Sharp Corp | 送風装置 |
JP2011228075A (ja) * | 2010-04-19 | 2011-11-10 | Sharp Corp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JP5989402B2 (ja) * | 2012-05-24 | 2016-09-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帯電粒子送出装置 |
-
2015
- 2015-10-15 JP JP2015204029A patent/JP2017076553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8-09 TW TW105125338A patent/TWI60565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8-24 CN CN201620938183.6U patent/CN20594473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15808A (zh) | 2017-05-01 |
JP2017076553A (ja) | 2017-04-20 |
CN205944732U (zh) | 2017-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30055588A1 (en) | Hand drying device | |
TWI605656B (zh) | Ion generator | |
TWM491477U (zh) | 面罩 | |
JP5991893B2 (ja) |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1738079B1 (ko) | 공기정화 기능이 내장된 휴대용 재난 구조기기 | |
JP6879432B2 (ja) | Cpap装置 | |
JP5900960B2 (ja) | 帯電粒子送出装置 | |
JP6986128B2 (ja) | イオン発生機 | |
JP2010190458A (ja) | 排気送風システム | |
JP2001033072A (ja) | 換気システム | |
JP2019008595A (ja) | 煙感知装置、コンセント、照明器具及び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ー | |
KR102440431B1 (ko) | 공기청정기 | |
WO2017022110A1 (ja) | 手乾燥装置 | |
KR20180084415A (ko) | 천장형 공기 조화기 | |
JP5904581B2 (ja) | 送風装置 | |
KR102453158B1 (ko) | 공기청정기 | |
WO2019230418A1 (ja) | 熱感知器 | |
WO2015015552A1 (ja)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
TWI640285B (zh) | Hand dryer | |
TWM513703U (zh) | 離子發生裝置 | |
CN209802922U (zh) | 激光颗粒物传感器 | |
JP7441026B2 (ja) | 警報器 | |
JP7275977B2 (ja) | Cpap装置 | |
CN110329041B (zh) | 车用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 |
CN209101528U (zh) | 一种面板及风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