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898B - Organic dirt removal adhesive cleaner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dirt removal adhesive clea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898B
TWI604898B TW103102879A TW103102879A TWI604898B TW I604898 B TWI604898 B TW I604898B TW 103102879 A TW103102879 A TW 103102879A TW 103102879 A TW103102879 A TW 103102879A TW I604898 B TWI604898 B TW I6048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dirt
acrylate
cleaner
acryl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2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6890A (zh
Inventor
Teiji Sakashita
Satoshi Taguchi
Yumi Kawai
Aya Nagatomo
Original Assignee
Kk Nitoms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k Nitoms,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Kk Nitoms
Publication of TW201436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6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8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5/00Domestic clean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L25/005Domestic clean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sing adhesive or tacky surfaces to remove dirt, e.g. lint rem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08B7/0028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by adhesive surf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Description

有機質污垢去除用之黏著清潔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去除有機質污垢之黏著清潔器。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自例如平板型資訊終端或智慧型手機等可攜式設備之平坦表面(例如觸控面板方式之顯示面/輸入面)去除皮脂及其他有機質污垢的黏著清潔器。本申請案主張基於2013年1月25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3-012473號之優先權,其申請之全部內容係作為參照而併入至本說明書中。
於筆記型個人電腦(PC)等可攜式PC、或電子書等平板型資訊終端、智慧型手機等行動電話機、攜帶型遊戲機、各種PDA(個人數位助理)等移動終端等可攜式設備中,典型情況下包含液晶面板或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面板之顯示部(顯示器)係設置於平坦表面。此種可攜式設備係日常攜帶而使用,因此容易附著如塵埃或手垢、化妝品、皮脂等有機質污垢。尤其是近年來普及較顯著之觸控面板方式之可攜式設備,使用者藉由以指尖直接接觸而對顯示部亦作為輸入部發揮功能之顯示部/輸入部進行操作,因此更容易附著手垢、皮脂等有機質污垢。又,不僅該等可攜式設備,陳列窗玻璃或玻璃台、展示櫃等亦具有平坦表面,於在其等表面附著有上述有機質污垢之情形時,外觀惡化而不美觀。
作為去除附著於上述顯示面之有機質污垢之方法,可利用紙或織布、不織布製之拭布。然而,關於利用拭布擦拭污垢,例如於污垢 包含皮脂等油成分之情形時,根據擦拭方式不同而有將污垢抹開之虞,或需要複數次之擦拭等,使用未必方便。又,因繼續使用而污垢緩慢積累,因此需要定期地洗淨或更換為新品,較繁瑣。或者,亦存在藉由使適當之材料(例如海綿或紗布)含有適當之洗淨劑並擦拭上述表面而去除有機質污垢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然而,於洗淨劑之操作方面需要注意,並且亦考慮因洗淨劑殘留而使該表面受到影響。因此,必須進行洗淨劑之去除,而無法認為其於作業性方面為有利之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表2009-50316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4-237023號公報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先前之課題而創造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地去除附著於具有平坦表面之物品之該表面之有機質污垢、並且污垢去除作業性提高之黏著清潔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以去除附著於具有平坦表面之物品之該表面之有機質污垢的黏著清潔器。該黏著清潔器具備藉由與上述平坦表面接觸而捕捉上述有機質污垢之污垢捕捉部。又,上述污垢捕捉部中,與上述表面接觸之部分含有黏著劑。進而,上述污垢捕捉部之與上述表面接觸之部分以基於JIS Z0237中所規定之180°剝離試驗的測定值計,顯示出未達1N/25mm之黏著力。
根據該構成之黏著清潔器(去污用具),藉由使構成污垢捕捉部之黏著劑接觸物品之平坦表面,可捕捉附著於該表面之有機質污垢(例 如人之手垢或皮脂污垢、或化妝品),而將其容易地自上述表面去除。又,污垢捕捉部之與上述表面接觸之部分以基於JIS Z0237中所規定之180°剝離試驗的測定值計,顯示出未達1N/25mm之黏著力。其係指污垢捕捉部具有優異之輕剝離性。因此,於在物品之平坦表面上操作上述清潔器時(例如使之於該表面上移動時,或使清潔器離開該表面時)幾乎無需力,因此污垢去除作業性優異。進而,即便於上述物品之表面(例如平板型資訊終端之顯示面)被可剝離之保護膜覆蓋之情形時,亦因上述輕剝離性,而可無需剝離該保護膜(換言之,保持該保護膜覆蓋物品表面之狀態)即進行上述表面之清潔。並且,雖為此種輕剝離性,但可充分地去除有機質污垢。再者,於有機質污垢中,由如上所述般含有由皮膚分泌之皮脂之情況表明,亦可含有鈉或鉀、該等之鹽等無機物。
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之一態樣中,上述污垢捕捉部之與上述表面接觸之部分以基於JIS Z0237中所規定之180°剝離試驗的測定值計,顯示出0.01~0.5N/25mm之黏著力。此種輕剝離性之清潔器可充分地去除有機質污垢,且可實現更優異之污垢去除作業性。
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之一態樣中,具備圓筒狀之滾動構件,且上述污垢捕捉部配置於該滾動構件之外周面。根據此種構成之清潔器,藉由以沿圓筒之周向之方式使滾動構件滾動,而位於其外周面之污垢捕捉部可高效率地去除附著於平坦表面之有機質污垢。又,由於污垢捕捉部為輕剝離性,因此上述滾動時之剝離阻力較少,污垢去除作業性優異。
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之一態樣中,進而具備支持上述滾動構件使之滾動自如之抓持構件。藉由如此構成,使用者抓持抓持構件而轉動滾動構件,藉此可高效率地去除平坦表面之有機質污垢。
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之一態樣中,上述污垢捕捉部係以具備片狀之支持基材與配置於該支持基材上之黏著劑層的單面黏著片材之形式構成,上述單面黏著片材藉由使上述黏著劑層朝向外側被捲繞而以黏著片材卷之形式構成。具有此種構成之黏著清潔器可使用黏著片材卷之外周面進行平坦表面之去污。又,根據使用頻度或附著於構成該外周面之黏著劑層之污垢之程度,藉由自該卷去除用於去污之外周部分(典型為剝離),可使未使用之黏著劑層露出於該外周面。即,可容易地更新未使用黏著劑層之向上述外表面之露出部分。因此,可始終維持所需之去污性能。
較佳為,此處所揭示之黏著片材卷係以抑制軌道拉脫現象之方式構成。此處,所謂軌道拉脫現象,係指使之於清潔對象面(物品之平坦表面)上向捲繞上述片材卷之方向之反方向(典型情況為經捲繞之單面黏著片材被剝離之方向)滾動(旋轉)時,該片材以卷外周面之端部作為起點而於清潔對象面帶狀地附著之現象。藉由抑制軌道拉脫現象之產生,可於上述平坦表面上無壓力且順利地使上述卷滾動,使用方便。又,可防止由軌道拉脫現象之產生所導致之黏著片材之浪費(即,由對上述表面之無意之黏著片材之附著所導致之該片材的浪費)。
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之一態樣中,上述黏著劑層以50質量%以上之比率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藉由採用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黏著劑,可較佳地同時實現有機質污垢之去除與輕剝離性。又,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較佳為進行了交聯之丙烯酸系聚合物。藉此,進一步提高輕剝離性。或者,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較佳為熱塑性之丙烯酸系聚合物。藉此,容易進行黏著劑層之形成。
又,較佳為上述黏著劑層進而含有塑化劑。藉由含有塑化劑,剝離變輕,污垢去除作業性可變得更優異。又,使用之結果為,即便 於污垢捕捉能力下降之情形時,亦較佳地發揮於相對較短時間(例如數分鐘、或數小時)內恢復污垢捕捉能力之作用(污垢捕捉能力恢復作用)。
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之一態樣係用以去除作為上述有機質污垢之人的皮脂污垢。此處所揭示之具有特定構成之黏著清潔器雖為輕剝離性但有效地去除人之皮脂污垢,此係藉由本發明者等人之研究而首次實現之事項。上述黏著清潔器尤其適於去除人之皮脂污垢之用途。
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之一態樣中,上述物品為於上述平坦表面具有玻璃製或合成樹脂製之顯示面之可攜式設備。上述可攜式設備係日常攜帶而使用,因此容易附著塵埃、尤其是手垢、化妝品、皮脂等有機質污垢。尤其是例如具有觸控面板方式之顯示面(顯示部/輸入部)之可攜式設備,其係藉由以手指直接接觸而對顯示部/輸入部進行操作,因此更容易附著手垢、化妝品、皮脂污垢等有機質污垢。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可容易地去除此種有機質污垢,因此可尤佳地用於具有如上所述之顯示面(例如觸控面板方式之顯示面)之可攜式設備之去污。再者,黏著式之清潔器自先前起即被使用(例如參照上述專利文獻2),但先前之卷形狀清潔器係用於地板或地毯之清掃,並非對如上所述之可攜式設備(例如平板型資訊終端或智慧型手機)之平坦表面(例如觸控面板面方式之顯示部/輸入部)進行清潔。
1‧‧‧可攜式設備(物品)
2‧‧‧表面(顯示部)
10‧‧‧黏著清潔器
20‧‧‧保持構件
30‧‧‧黏著片材卷
31‧‧‧黏著片材(污垢捕捉部)
32‧‧‧黏著劑層
36‧‧‧基材
36A‧‧‧基材之一面
40‧‧‧抓持構件
42‧‧‧把手
50‧‧‧有機質污垢
圖1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形態之黏著清潔器之前視圖。
圖2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形態之黏著清潔器之側視圖。
圖3係示意性地表示構成一實施形態之黏著清潔器之污垢捕捉部之剖面圖。
圖4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形態之黏著清潔器之使用態樣之一例 的立體圖。
圖5係示意性地說明一實施形態之黏著清潔器之污垢去除能力之恢復作用的圖。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特別提及之事項以外之事情且本發明之實施所需之事情係可作為基於該領域中之先前技術之本領域業者之設計事項而加以理解。本發明可基於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內容與該領域中之技術常識而實施。又,以下之圖式中,對發揮相同作用之構件、部位隨附相同符號而進行說明,有時省略或簡化重複之說明。
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與地板或地毯之清掃所使用之先前的黏著清潔器不同,係用以去除例如附著於如可攜式設備之物品之平坦表面的有機質污垢。作為成為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使用對象之物品,若為具有平坦表面者,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陳列窗玻璃、玻璃台、展示櫃等。由於附著於該等所具有之平坦表面(典型情況為透明之玻璃面)之有機質污垢不美觀,因此較理想為一經發現便迅速去除。因此,可成為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使用對象。
又,作為成為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使用對象之物品的較佳例,可列舉各種可攜式設備。此處,可攜式設備係指於外表之至少一部分具有平坦表面之可攜帶的設備,並不限定於特定設備。例如可列舉:筆記型PC、電子書等平板型資訊終端、智慧型手機及其他行動電話機、攜帶型遊戲機、電子記事本等PDA(個人數位助理)等可攜式設備。該等係日常攜帶而使用,因此容易附著塵埃、尤其是如手垢、化妝品、皮脂之有機質污垢。又,該等可攜式設備之中,存在於平坦表面(典型情況為玻璃製或合成樹脂製之表面)具有液晶顯示器或 有機EL顯示器等之顯示面者,若有機質污垢附著於上述顯示面,則不易看清顯示於顯示面之資訊而不便使用。進而,根據有機質污垢之附著程度不同而容易造成不潔之印象。具有此種顯示面之可攜式設備可成為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使用對象。
其中,關於具有觸控面板方式之顯示部/輸入部之可攜式設備,使用者以手指直接接觸顯示面,故而更容易附著上述有機質污垢。因此,可成為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之較佳使用對象。其中,電子書等平板型資訊終端之顯示面相對較大,因此被當做上述黏著清潔器之尤佳使用對象。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一實施形態之黏著清潔器進行說明。如圖1、2所示,黏著清潔器(以下,亦僅稱為清潔器)10具備圓筒狀之保持構件(卷芯)20、及保持於保持構件20之外周面之黏著片材卷30。該等保持構件20與黏著片材卷30成為一體並以圓筒狀之滾動構件之形式構成。保持構件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可較佳地使用聚烯烴系及其他合成樹脂製或紙製者。
清潔器10進而具備支持保持構件20使之滾動自如之棒狀之抓持構件40。具體而言,保持構件20中,於成為其圓筒之中心軸之位置形成有中心孔(未圖示),將抓持構件40之端部(一端)插入於該中心孔,藉此保持構件20被滾動自如地安裝於抓持構件40。又,於抓持構件40之另一端安裝有把手42。抓持構件、把手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採用金屬製、合成樹脂製者。
清潔器10之黏著片材卷30係藉由將成為污垢捕捉部之黏著片材31捲繞而形成。具體而言,黏著片材(污垢捕捉部)31係如圖3所示般以具備長條片狀(帶狀)之支持基材36、及配置於該支持基材36之一面36A之黏著劑層32的單面黏著片材31之形式構成。單面黏著片材31係藉由以該黏著劑層32成為外側之方式被捲繞而以黏著片材卷30之形式 形成。
對具有如上所述之構成之清潔器10之使用態樣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清潔器10係用以去除附著於可攜式設備1之顯示部2之有機質污垢。可攜式設備1之顯示部2具有平坦表面。作業者於上述可攜式設備1之顯示部2配置清潔器10,抓持把手42而對清潔器10施加特定之外力。於是,該外力自抓持構件40傳遞至保持構件20,配置於保持構件20之外周面之黏著片材卷30之黏著劑層32(與污垢捕捉部之平坦表面接觸之部分)一面滾動一面於顯示部2上移動。圖4中,黏著片材卷30係於顯示部2上向箭頭方向移動。此時,黏著劑層32捕捉存在於顯示部2之塵埃或塵土、並且尤其是人之手垢或皮脂等有機質污垢。藉此,沿黏著片材卷30(更具體而言,黏著片材(污垢捕捉部)31)之滾動方向簡便且確實地進行顯示部2之清潔(去污)。再者,如上所述,該實施形態中之可攜式設備係顯示部整體為以鋁矽酸玻璃等平坦之強化玻璃構成的平板型資訊終端,但並不限定於此。
圓筒狀之黏著片材卷之尺寸並無特別限定,於使用對象為平板型資訊終端等可攜式設備之情形時,其直徑(指未使用時之直徑(外徑)。以下相同)較佳為4mm以上(例如為10mm以上,典型情況為20mm以上)。又,就操作性或攜帶性之觀點而言,上述直徑較佳為50mm以下(例如為35mm以下,典型情況為30mm以下)。
又,黏著片材卷中,黏著片材較佳為於大致每一周長即設置有切斷用之斷開處(未圖示)。該斷開處係用以有效率地進行將清潔器使用若干次後更新清潔(污垢去除)性能下降之黏著劑層表面(污垢捕捉部之外表面)之操作的切斷方式。例如,可為排列有長孔或波形之狹縫者、打孔眼線等間歇狹縫等。上述斷開處較佳為以於寬度方向(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橫貫黏著片材之方式設置。再者,污垢捕捉部之外周面之更新並不限定於上述切斷方式。例如,亦可使打孔眼線等間 歇狹縫於對黏著片材卷之片材捲繞方向交叉之方向(典型情況為相對於上述寬度方向以30~60°之角度相交之方向)形成為螺旋狀。或者,又,亦可於構成黏著片材卷之黏著片材上以特定間隔預先切出狹縫(連續之斷開處)來代替打孔眼線等間歇狹縫。於該形態中,構成黏著片材卷之黏著片材係預先於卷捲繞方向以特定間隔被完全切斷,因此可按每段上述特定間隔而剝掉黏著片材卷之外表面,而可容易地更新該外表面。
上述清潔器10可藉由適當採用先前公知之方法而製作。例如,清潔器10之黏著片材卷30可藉由與先前之卷形狀清潔器同樣之方法製作。即,藉由先前公知之各種塗佈方法於長條片狀之支持基材36之表面36A上塗附黏著劑組合物,繼而藉由進行乾燥處理等形成黏著劑層32。然後,以黏著劑層32成為外周面之方式將黏著片材31捲繞至保持構件20,藉此形成卷狀之黏著片材卷30。進而,於保持構件20上安裝抓持構件40之端部使之滾動自如,藉此構築清潔器10。再者,抓持構件40向保持構件20上之安裝結構本身可為與先前之卷形狀清潔器同樣的結構,並未對本發明賦予特徵,因此省略詳細之說明。
再者,黏著清潔器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黏著清潔器例如亦可為僅由污垢捕捉部構成者。作為此種黏著清潔器,例如可列舉球形狀或圓柱狀、圓筒狀、六面體狀(例如長方體狀)、片狀等之僅由污垢捕捉部構成之清潔器。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污垢捕捉部雖包含支持基材與黏著劑層,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污垢捕捉部亦可為僅由黏著劑(無基材黏著劑)形成者。或者,於污垢捕捉部具有支持基材之情形時,該支持基材之形狀等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污垢捕捉部亦可為於球形狀之支持基材之外表面形成有黏著劑層者。
進而,上述實施形態中,抓持構件為支持保持構件使之滾動自 如者,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抓持構件可為直接或間接地與上述污垢捕捉部連接(連接或可裝卸地連接)者。作為此種黏著清潔器,例如可列舉於棒狀之抓持構件之一端固定有圓柱狀或長方體狀之黏著體者。或者,又,亦可為抓持構件具有平面部、且於該平面部之單面固定有污垢捕捉部者。
此處所揭示之污垢捕捉部(例如黏著片材)之特徵在於:與物品之平坦表面接觸之部分(例如黏著面)以基於JIS Z0237中所規定之180°剝離試驗的測定值計,顯示出未達1N/25mm之黏著力。其係指污垢捕捉部具有優異之輕剝離性。具有此種輕剝離性之污垢捕捉部之清潔器於上述表面上進行去污作業時幾乎無需力,因此污垢去除作業性優異。更具體而言,可於物品之平坦表面上使清潔器更順利地移動,又,具有例如於去污作業後容易使清潔器離開上述表面之優點。進而,即便於上述物品之表面(例如平板型資訊終端之顯示面)經可剝離之保護膜(例如聚矽氧系或聚酯系等合成樹脂製之保護膜)覆蓋之情形時,亦因上述輕剝離性,而可不剝離該保護膜(換言之,保持該保護膜覆蓋物品表面之狀態)而進行上述表面之清潔。於該情形時,清潔對象成為保護膜表面,但此種表面亦包括於物品之平坦表面。關於上述黏著力,就污垢去除作業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8N/25mm以下(例如為0.6N/25mm以下,典型情況為0.5N/25mm以下),更佳為0.57N/25mm以下(例如為0.55N/25mm以下,典型情況為0.4N/25mm以下)。又,就污垢捕捉性之觀點而言,上述黏著力較佳為0.001N/25mm以上(例如為0.01N/25mm以上,典型情況為0.02N/25mm以上),更佳為0.03N/25mm以上(例如為0.05N/25mm以上,典型情況為0.08N/25mm以上)。
關於上述黏著力之測定,具體而言,係以下述順序進行。準備將污垢捕捉部(典型情況為黏著片材)切割為長方形片狀而成之試片。 試片較佳為設為長度100~200mm左右,寬度較佳為設為15~30mm左右。於寬度非25mm之情形時,只要根據實際寬度與25mm之比算出(換算成)[N/25mm]即可。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使2kg之輥往返一次而將所獲得之試片之黏著面(例如黏著劑層側表面)貼附於不鏽鋼(SUS304)板上。於試片為雙面黏著片材等於雙面具有黏著性者之情形時,較佳為於與測定面相反側之表面襯有厚度25μm左右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將其於23℃、RH50%之環境下保持30分鐘後,使用拉伸試驗機,依據JIS Z0237,於23℃、RH50%之環境下,藉由剝離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分鐘之條件,測定對SUS180°剝離黏著力[N/25mm]。拉伸試驗機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先前公知之拉伸試驗機。例如,可使用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之「Tensilon」進行測定。
又,此處所揭示之污垢捕捉部(例如黏著片材)可為具有如下特徵者:代替上述對SUS180°剝離黏著力,或除上述對SUS180°剝離黏著力以外,與物品之平坦表面接觸之部分(例如黏著面)對玻璃板之180°剝離黏著力未達1N/25mm。此種具有輕剝離性之污垢捕捉部之清潔器的污垢去除作業性優異。關於上述黏著力,就污垢去除作業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9N/25mm以下(例如為0.85N/25mm以下,典型情況為0.5N/25mm以下),更佳為0.57N/25mm以下(例如為0.55N/25mm以下,典型情況為0.4N/25mm以下)。又,就污垢捕捉性之觀點而言,上述黏著力較佳為0.001N/25mm以上(例如為0.01N/25mm以上,典型情況為0.02N/25mm以上),更佳為0.03N/25mm以上(例如為0.05N/25mm以上,典型情況為0.06N/25mm以上)。關於對上述玻璃板之180°剝離黏著力(對玻璃180°剝離黏著力)之測定,使用玻璃板(例如市售之浮法平板玻璃)作為被接著體,除此以外,以與上述對SUS180°剝離黏著力之測定相同之方式進行即可。
進而,此處所揭示之污垢捕捉部(例如黏著片材)可為具有如下特徵者:代替上述對SUS180°剝離黏著力,或除上述對SUS180°剝離黏著力以外,與物品之平坦表面接觸之部分(例如黏著面)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的180°剝離黏著力未達1N/25mm。此種具有輕剝離性之污垢捕捉部之清潔器的污垢去除作業性優異。關於上述黏著力,就污垢去除作業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9N/25mm以下(例如為0.8N/25mm以下,典型情況為0.6N/25mm以下),更佳為0.5N/25mm以下(例如為0.4N/25mm以下)。又,就污垢捕捉性之觀點而言,上述黏著力較佳為0.001N/25mm以上(例如為0.01N/25mm以上,典型情況為0.02N/25mm以上)。關於對上述PET膜之180°剝離黏著力(對PET180°剝離黏著力)之測定,使用PET膜作為被接著體,除此以外,以與上述對SUS180°剝離黏著力之測定相同之方式進行即可。
又,於此處所揭示之黏著清潔器具有黏著片材卷之情形時,較佳為黏著片材卷中使黏著力(例如基於上述180°剝離試驗之測定值)與回捲力協調,以抑制物品之平坦表面(例如由鋁矽酸玻璃等玻璃或合成樹脂形成之表面)上之軌道拉脫現象之產生。此處,所謂回捲力,係指用以將黏著片材自黏著片材卷拉出所需之力(即,對回捲之阻力,亦可理解為對黏著片材之背面(典型情況為支持基材之背面)之黏著力)。例如,若與黏著力相比將回捲力設定得過低,則有於平坦表面上轉動黏著片材卷時,回捲力不敵黏著片材(典型情況為黏著劑層)與上述表面間之黏著力而產生軌道拉脫現象之虞。另一方面,於回捲力過高之情形時,存在無法順利拉出黏著片材之傾向。
回捲力可以如下方式進行評價。即,將黏著片材卷設置於特定之拉伸試驗機上,於溫度23℃、RH50%之環境下,將所捲繞之黏著片材之外周側前端安裝於試驗機之夾頭,並以300mm/分鐘之速度拉伸,藉此將黏著片材卷向切線方向回捲,可藉由換算成例如黏著片材 之黏著劑層之平均寬度(例如150mm)的值(N/150mm)而求出此時之回捲力。例如,回捲力較佳為0.5~2.5N/150mm左右。
構成污垢捕捉部(例如黏著片材)之黏著劑(例如黏著劑層)只要滿足上述對SUS剝離黏著力,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包含水溶性黏著劑組合物、水分散型黏著劑組合物等水系黏著劑組合物、或溶劑型黏著劑組合物等黏著劑組合物之黏著劑。又,亦可較佳地使用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或熱熔型黏著劑組合物之無溶劑型黏著劑。基於去除人之皮脂污垢之目的,較佳為溶劑系黏著劑或無溶劑型黏著劑,就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熱熔型黏著劑。
作為上述黏著劑,可列舉:丙烯酸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例如天然橡膠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等。就黏著性能或成本之觀點而言,可較佳地採用橡膠系黏著劑或丙烯酸系黏著劑。
其中,就控制黏著力(輕剝離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較佳為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基礎聚合物(聚合物成分中之主成分,主要之黏著性成分)之丙烯酸系黏著劑。丙烯酸系聚合物可由包含具有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主單體之單體原料合成。此處,所謂主單體,係指占全部單體成分之50質量%以上之單體成分。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酯」,為總括地指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之含義。同樣地,「(甲基)丙烯醯基」為總括地指丙烯醯基及甲基丙烯醯基之含義,「(甲基)丙烯酸」為總括地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之含義。
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式:CH2=CR1COOR2
所表示之化合物。此處,上述式中之R1為氫原子或甲基。又,R2為碳原子數1~20之烷基(以下,有時將此種碳原子數之範圍表示為 「C1-20」)。就黏著劑之儲存模數等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C1-14(例如C1-1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再者,上述烷基可為直鏈狀或支鏈狀。
作為上述具有C1-2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異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該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僅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組合而使用。其中,較佳為具有C4-9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較佳之例,可列舉: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異壬酯。其中,更佳為BA、2EHA,尤佳為2EHA。
全部單體成分中之主單體之調配比率較佳為60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以上。主單體之調配比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設為99質量%以下(例如為98質量%以下,典型情況為95質量%以下)。丙烯酸系聚合物亦可為實質上僅使主單體聚合而成者。
用以聚合成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原料中,為了輕剝離性等各性質之提高,除主單體以外,亦可含有可與主單體進行共聚之副 單體。再者,上述副單體不僅包括單體,亦包括低聚物。作為此種副單體,可列舉具有官能基之單體(以下,亦稱為含官能基之單體)。上述含官能基之單體可以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導入交聯點而提高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凝聚力為目的而添加。作為此種含官能基之單體,可列舉:含羧基之單體、含酸酐基之單體、含羥基(hydroxyl)之單體、含醯胺基之單體、含胺基之單體、含環氧基(縮水甘油基)之單體、含烷氧基之單體、含烷氧基矽烷基之單體。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將兩種以上組合而使用。其中,就可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中較佳地導入交聯點、又可進一步提高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凝聚力方面而言,較佳為含羧基、羥基、環氧基等官能基之單體,更佳為含羧基之單體或含羥基之單體。
作為含羧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等乙烯性不飽和單羧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檸康酸等乙烯性不飽和二羧酸等。其中,較佳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尤佳為丙烯酸。
作為含酸酐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順丁烯二酸酐、伊康酸酐等上述乙烯性不飽和二羧酸等之酸酐等。
作為含羥基(hydroxyl)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類,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乙烯醇、烯丙醇、2-羥基乙基乙烯醚、4-羥基丁基乙烯醚、二乙二醇單乙烯醚等不飽和醇類等。
作為含醯胺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
作為含胺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胺基乙酯等。
作為含環氧基(縮水甘油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縮水甘油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等。
作為含烷氧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
作為含烷氧基矽烷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等。
於使用上述含官能基之單體作為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的情形時,較佳為於用以聚合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全部單體成分中調配有上述含官能基之單體(較佳為含羧基之單體)1~10質量%(例如為2~8質量%,典型情況為3~7質量%)。
又,作為副單體,為了提高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凝聚力等目的,可含有上述含官能基之單體以外之單體。作為此種單體,例如可列舉: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系單體;苯乙烯、取代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等。
使上述單體或其等之混合物聚合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先前公知之通常之聚合方法。作為此種聚合方法,例如可列舉:溶液聚合、乳化聚合、塊狀聚合、懸浮聚合。其中,較佳為溶液聚合。聚合之態樣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選擇先前公知之單體供給方法、聚合條件(溫度、時間、壓力等)、單體以外之使用成分(聚合起始劑、界面活性劑等)而進行。例如,作為單體供給方法,可將全部單體混合物一次性供給至反應容器(一次性供給),可緩慢滴加而供給(連續供給),亦可分成若干次而每特定時間供給各分量(分批供給)。上述單體 或其等之混合物可以使一部分或全部溶解於溶劑中而成之溶液、或者使之於水中乳化而成之分散液之形式供給。
作為聚合起始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示:2,2'-偶氮雙異丁腈等偶氮系起始劑、過氧化苯甲醯等過氧化物系起始劑、苯基取代乙烷等取代乙烷系起始劑、過氧化物與抗壞血酸鈉之組合等過氧化物與還原劑組合而成之氧化還原系起始劑等。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可根據聚合起始劑之種類或單體之種類(單體混合物之組成)等而適當選擇,通常較佳為相對於全部單體成分100質量份例如自0.005~1質量份左右之範圍中選擇。聚合溫度例如可設為20℃~100℃(典型情況為40℃~80℃)左右。
又,較佳為於黏著劑組合物中調配交聯劑。例如,作為丙烯酸系黏著劑之交聯劑,可列舉硬脂酸鋅、硬脂酸鋇等有機金屬鹽、環氧系交聯劑、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等作為較佳例。亦可使用唑啉系交聯劑或氮丙啶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三聚氰胺系交聯劑。該等交聯劑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可併用兩種以上。其中,就可與羧基較佳地交聯、且易於獲得良好之操作性(典型情況為輕剝離性)、進而耐酸性亦優異方面而言,較佳為環氧系交聯劑、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尤佳為併用環氧系交聯劑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交聯劑之調配量並無特別限定,為了實現上述較佳之數值範圍之黏著力,相對於基礎聚合物(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質量份,可設為0.01~10質量份(例如為0.05~5質量份,典型情況為0.1~5質量份)左右。於併用環氧系交聯劑(CE)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CI)之情形時,該質量比(CE/CI)較佳為設為0.01~1(例如為0.05~0.5,典型情況為0.1~0.4)。
又,於採用溶劑系黏著劑之情形時,作為所使用之溶劑,可列舉己烷、庚烷、礦油精等脂肪族烴,環己烷等脂環式烴,甲苯、二甲苯、溶劑石腦油、萘滿、二戊烯等芳香族烴,丁醇、異丁醇、環己 醇、2-甲基環己醇、十三烷基醇等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類等作為較佳例。
再者,使用(合成)之基礎聚合物(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分子量(Mw:重量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可較佳地使用為約30萬~100萬左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之聚合物(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
構成此處所揭示之技術中之黏著劑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亦可為熱塑性聚合物。作為其典型例,可列舉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作為上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可較佳地使用具備至少一個丙烯酸酯嵌段(以下亦稱為Ac嵌段)、及至少一個甲基丙烯酸酯嵌段(以下,亦稱為MAc嵌段)者。例如,較佳為交替地配置有Ac嵌段與MAc嵌段之結構之嵌段共聚物。Ac嵌段與MAc嵌段之合計嵌段數較佳為3以上(例如為3~5)。
上述Ac嵌段較佳為典型情況下設為以丙烯酸烷基酯作為主單體(即,於構成該嵌段之單體單元之中占50質量%以上之成分)。上述單體單元之中,75質量%以上(例如90質量%以上)可為丙烯酸烷基酯。於較佳之一態樣中,構成上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中所含之Ac嵌段(於具備2個以上Ac嵌段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中,可為該等中之至少1個Ac嵌段,亦可為所有Ac嵌段)之單體單元實質上僅由1種或2種以上(典型情況為1種)丙烯酸烷基酯構成。或者,Ac嵌段可為丙烯酸烷基酯與其他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之共聚物。
作為構成Ac嵌段之丙烯酸烷基酯之例,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正庚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異壬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硬脂酯等。例如,構成Ac嵌段之單體可較佳地採用實質上為BA單獨之 構成、2EHA單獨之構成、及包含BA及2EHA之2種之構成等。
上述MAc嵌段較佳為典型情況下設為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主單體。構成上述MAc之全部單體成分中,75質量%以上(例如90質量%以上)可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於較佳之一態樣中,構成上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中所含之MAc嵌段(於具備2個以上MAc嵌段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中,可為該等中之至少1個MAc嵌段,亦可為所有MAc嵌段)之單體單元實質上僅由1種或2種以上(典型情況為1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構成。或者,MAc嵌段可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其他單體(例如丙烯酸烷基酯)之共聚物。
作為構成MAc嵌段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舉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20(較佳為1~14)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其具體例,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
於較佳之一態樣中,構成MAc嵌段之單體之中,50質量%以上(可為75質量%以上,實質上亦可為全部)為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4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其中,作為較佳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甲基丙烯酸乙酯(EMA)。例如,上述單體單元可較佳地採用實質上為MMA單獨之構成、EMA單獨之構成、及包含MMA及EMA之2種之構成等。
此處所揭示之技術中,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係如AB型、ABA型、ABAB型、ABABA型等般,可為以凝聚力或彈性優異之包含堅硬結構之聚合物的A嵌段、及黏性優異之包含柔軟結構之聚合物的B嵌 段交替配置之方式共聚而成者。以此種結構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作為基礎聚合物之黏著劑可成為同時高度實現凝聚力或彈性與黏性之黏著劑層。又,該組成之黏著劑可較佳地用作熱熔型黏著劑。可較佳地採用於分子之兩端配置有A嵌段之結構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ABA型、ABABA型等)。該結構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易於成為凝聚性與熱塑性之平衡性良好者,故而較佳。
再者,於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具有2個以上A嵌段之情形時,該等A嵌段之單體組成、分子量(聚合度)、結構等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關於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具有2個以上B嵌段之情形時,該B嵌段亦同樣。
作為上述A嵌段,可較佳地採用如上所述之MAc嵌段。作為上述B嵌段,可較佳地採用如上所述之Ac嵌段。於較佳之一態樣中,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為MAc嵌段-Ac嵌段-MAc嵌段(ABA型)結構之三嵌段共聚物。例如,可較佳地採用為此種三嵌段共聚物、且2個MAc嵌段具有實質上相同之單體組成者。
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中所含之MAc嵌段之質量(於包含2個以上MAc嵌段之情形時,為該等之合計質量)與Ac嵌段之質量(於包含2個以上Ac嵌段之情形時,為該等之合計質量)的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設為MAc嵌段/Ac嵌段之質量比成為4/96~90/10(通常為7/93~80/20,較佳為10/90~70/30,例如為20/80~50/50)之範圍。若MAc嵌段之比率較多,則存在黏著力下降、易於獲得輕剝離性之傾向。若Ac嵌段之比率較多,則存在有機質污垢之捕捉性能提高之傾向。
作為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通常可適當採用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104~30×104左右者。較佳為Mw為3.5×104~25×104左右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更佳為4×104~20×104(例如5×104~15×104)。若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之Mw過小,則存在黏著特性(例如凝聚性)容 易下降、或輕剝離性下降之情況。若Mw過大,則存在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之熱塑性不足之傾向。再者,此處所指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之Mw係指對使該共聚物溶解於適當之溶劑(例如四氫呋喃(THF))而製備之樣品進行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測定而求出之聚苯乙烯換算值。
亦可使此處所揭示之技術中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與丙烯酸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之單體(其他單體)共聚。作為上述其他單體,可例示:具有烷氧基或環氧基、羥基、胺基、醯胺基、氰基、羧基、酸酐基等官能基之乙烯系化合物、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類、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N-乙烯基吡咯啶酮等含乙烯基之雜環化合物等。或者,又可列舉:於丙烯醯基上鍵結有氟化烷基之結構之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氟化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氟化烷基酯。關於上述其他單體,例如基於調整黏著劑層之特性(黏著特性、成形性等)之目的而可使用,且其含量較佳為設為構成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之全部單體成分之20質量%以下(例如為10質量%以下,典型情況為5質量%以下)。於較佳之一態樣中,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實質上不含上述其他單體。
此種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1-23414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323072號公報)而容易地合成,或可容易地獲取市售品。作為上述市售品之例,可列舉:可樂麗公司製造之商品名「LA Polymer」系列(例如LA2140e、LA2250等型號者)、Kan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NABSTAR」等。作為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之合成方法,可較佳地採用利用活性聚合法之方法。根據活性聚合法,可維持丙烯酸系聚合物本來之耐候性,且可藉由活性聚合法獨自之優異之結構控制而合成熱塑特性優異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又,由於可將分子量分佈控制得較窄,因此可抑制由低分子量成分之存在引起之凝聚性不足,而實現輕剝離性優異之黏著劑(進而 黏著片材(污垢捕捉部))。
於此處所揭示之技術中,黏著劑(例如黏著劑層)含有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之情形時,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將兩種以上組合而使用。又,除上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以外,基於控制黏著特性等目的,可含有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以外之成分作為任意成分。作為上述任意成分之例,可列舉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以外之聚合物、低聚物。關於該等聚合物、低聚物(以下,亦稱為任意聚合物)之調配量,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每100質量份適宜設為5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設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設為5質量份以下。於較佳之一態樣中,黏著劑層可為實質上不含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以外之聚合物者。
又,較佳為使此處所揭示之技術中之黏著劑組合物含有塑化劑。藉由使之含有塑化劑而提高輕剝離性。又,由於組合物之黏度下降,因此塗敷性提高。進而,亦存在藉由含有塑化劑而黏著劑表面之有機質污垢之捕捉性提高之方面。進而,由於被黏著劑表面捕捉之有機質污垢被吸收至黏著劑(例如黏著劑層)之內部並擴散,因此即便因重複之使用而污垢捕捉能力下降,亦可實現於相對較短時間(例如數分鐘、或數小時)內恢復污垢捕捉能力之特有作用(污垢捕捉能力恢復作用)。
一面參照圖5,一面對上述污垢捕捉能力恢復作用進行說明。如於圖5中示意性地表示般,一旦使污垢捕捉部(黏著片材)31之黏著劑層32接觸可攜式設備等物品1之平坦表面2,黏著劑層32即捕捉附著於上述表面2之有機質污垢50。並且,黏著劑層32具有不僅捕捉有機質污垢50、且亦使之轉移至層內之性質。因此,附著於黏著劑層32之表面之有機質污垢50經過一段時間便轉移至黏著劑層32內,存在於黏著劑層32表面之有機質污垢50減少,最終成為黏著劑層32之表面幾乎不存在有機質污垢50之狀態。即,使黏著清潔器恢復成使用前之狀態。 因此,上述所謂「恢復作用」,係指於黏著劑捕捉有機質污垢而污垢捕捉能力暫時下降之情形時,藉由經過特定時間(例如數分鐘,較佳為數小時)而污垢捕捉能力恢復,黏著劑(例如黏著劑層)可再次捕捉污垢之作用,包括污垢捕捉能力恢復所需之時間較短之情況。
作為塑化劑之例,可列舉: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鄰苯二甲酸酯,或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異壬酯等己二酸酯,或偏苯三甲酸三辛酯等偏苯三甲酸酯,癸二酸酯等。又,塑化劑中亦包含加工處理油等軟化劑。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將兩種以上組合而使用。其中,較佳為己二酸酯。
塑化劑之調配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基礎聚合物(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質量份,例如適宜設為1質量份以上。上述調配量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份以上,尤佳為20質量份以上。又,上述調配量適宜設為10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8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50質量份以下。於同時實現污垢捕捉性能與該污垢捕捉性能恢復作用之觀點而言,塑化劑之調配量係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較佳為設為40質量份以下(例如為20~40質量份,典型情況為25~35質量份)。
此處所揭示之技術中之黏著劑組合物(或黏著劑或黏著劑層)中,除此以外,亦可調配黏著賦予劑、界面活性劑、鏈轉移劑、抗老化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防靜電劑、著色劑(顏料、染料等)等黏著劑之領域中公知之各種添加成分。該等非必需成分之添加成分之種類或調配量只要設為與此種黏著劑通常之種類及調配量相同即可。
於由此處所揭示之黏著劑組合物形成黏著劑(例如黏著劑層)之情 形時,其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應用使用模具塗佈機、凹版輥式塗佈機等先前公知之塗附機構對基材直接賦予(典型情況為塗附)黏著劑組合物並使之乾燥的方法。
黏著劑層之厚度可視目的而適當選擇,並無特別限定。就充分地發揮污垢捕捉性能之觀點、及提高污垢捕捉能力之恢復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之厚度較佳為設為約10μm以上(例如為30μm以上,典型情況為50μm以上)。又,於重視輕量化、小型化等之情形時,上述黏著劑層之厚度較佳為設為300μm以下(例如為100μm以下,典型情況為70μm以下)。再者,黏著劑層可遍佈支持基材之一表面之整個範圍而形成,或者例如可沿支持基材之寬度方向之兩端具有未形成黏著劑層之非黏著部(乾邊)。
於此處所揭示之污垢捕捉部例如如上述實施形態般為具備支持基材者之情形時,作為支持基材,可使用以各種合成樹脂、不織布、或紙構成之材料。支持基材之材質亦可為布、橡膠片材、發泡體片材、金屬箔、該等之複合體等。
作為合成樹脂之例,可列舉:聚烯烴(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氯乙烯樹脂、乙酸乙烯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氟樹脂等。尤其是可較佳地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製之支持基材。又,作為紙,可例示:日本紙、牛皮紙、玻璃紙、道林紙、合成紙、面漆紙等。作為布之例,可列舉由各種纖維狀物質單獨形成或由混紡等形成之織布或不織布等。作為上述纖維狀物質,可例示:棉、人造短纖維、馬尼拉麻、紙漿、嫘縈、乙酸酯纖維、聚酯纖維、聚乙烯醇纖維、聚醯胺纖維、聚烯烴纖維等。作為橡膠片材之例,可列舉天然橡膠片材、丁基橡膠片材等。作為發泡體片材之例,可列舉發泡聚胺基甲酸酯片材、發泡聚氯丁二烯橡膠片材等。作為金屬箔之例,可列舉鋁箔、銅箔等。於 支持基材中視需要可調配填充劑(無機填充劑、有機填充劑等)、抗老化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防靜電劑、滑劑、塑化劑、著色劑(顏料、染料等)等各種添加劑。
又,於採用於支持基材之單面形成有黏著劑層之單面黏著片材作為污垢捕捉部之情形時,較佳為對上述支持基材之背面(未形成黏著劑層之面)實施聚矽氧系剝離劑之塗附等用以將黏著片材卷之回捲力調節為適當範圍的表面處理(典型情況為防止回捲力變得過高之剝離處理)。
上述支持基材之厚度可視目的而適當選擇,並無特別限定。通常,較佳為將上述厚度設為約20μm以上(例如為30μm以上,典型情況為40μm以上),較佳為設為200μm以下(例如為100μm以下,典型情況為70μm以下)程度。
以下,對與本發明相關之若干實施例進行說明,但並非意將本發明限定為該具體例所表示者。再者,以下之說明中,「份」及「%」只要未特別說明,則為質量基準。
<例1>
將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與丙烯酸(AA)以質量比計成為2EHA:AA=95:5之方式投入至3口燒瓶中(溶劑使用甲苯),於氮氣流下,添加過氧化苯甲醯作為聚合起始劑,升溫至60℃而使之反應2小時,進而升溫至80℃而使之反應1小時,藉此製備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約50萬~60萬之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溶液。繼而,相對於該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之聚合物固形物成分100份,將塑化劑(己二酸二異壬酯:「Monocizer W-242」,DIC股份有限公司製品)30份、環氧系交聯劑(三菱瓦斯化學公司製造之「TETRAD-C」)0.1份、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公司製造之「Coronate L」)2份混合,製備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
將上述中獲得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塗附於厚度38μm之PET製之片狀支持基材(寬度:約8cm)的表面,此後進行乾燥處理,藉此製作於支持基材之單面形成有厚度(糊劑厚度)約80μm之黏著劑層的單面黏著片材。藉由將所獲得之單面黏著片材捲繞至合成樹脂製之圓筒狀保持構件(直徑20mm)之表面而形成黏著片材卷。然後,藉由在抓持構件之前端安裝上述保持構件使之滾動(旋轉)自如,而構築如圖1、2中示意性地表示之清潔器。
<例2>
相對於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之聚合物固形物成分100份,將環氧系交聯劑之調配量增量至0.5份,除此以外,以與例1相同之方式構築例2之清潔器。
<例3>
相對於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之聚合物固形物成分100份,將塑化劑之調配量增量至60份,除此以外,以與例2相同之方式構築例3之清潔器。
<例4>
將市售之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份(固形物成分)、及塑化劑(己二酸二異壬酯:「Monocizer W-242」,DIC股份有限公司製品)30份混合,製備熱熔型之丙烯酸系黏著劑。藉由將所獲得之丙烯酸系黏著劑於熔融狀態下塗附於厚度38μm之PET製之片狀支持基材(寬度:約8cm)的表面,而製作於支持基材之單面形成有厚度(糊劑厚度)約50μm之黏著劑層的單面黏著片材。使用所獲得之單面黏著片材,除此以外,以與例1相同之方式構築例4之清潔器。
<例5>
相對於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100份(固形物成分),將塑化劑之調配量增量至100份,除此以外,以與例4相同之方式構築例5之清潔 器。
<例6>
使用市售之地板用輥形狀清潔器(商品名「corocoro」,Nitoms股份有限公司製品)作為例6。
[對SUS180°剝離黏著力之測定]
將各例之黏著片材切割為200mm×25mm而準備長方形狀之試片。使2kg之輥往返一次而將上述試片之黏著面(黏著劑層側表面)貼附於不鏽鋼(SUS304)板上,將其於23℃、RH50%之環境下保持30分鐘後,使用拉伸試驗機,依據JIS Z0237,於23℃、RH50%之環境下,藉由剝離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分鐘之條件,測定對SUS180°剝離黏著力[N/25mm]。測定係使用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之「Tensilon」進行。將結果示於表1。
[對玻璃180°剝離黏著力之測定]
對例1~3之黏著片材,使用玻璃板作為被接著體,除此以外,以與上述對SUS180°剝離黏著力相同之方式測定對玻璃180°剝離黏著力[N/25mm]。使用市售之浮法平板玻璃作為玻璃板。將結果示於表1。
[對PET180°剝離黏著力之測定]
對例1~3之黏著片材,使用PET膜(厚度50μm)作為被接著體,除此以外,以與上述對SUS180°剝離黏著力相同之方式測定對PET180°剝離黏著力[N/25mm]。將結果示於表1。
[污垢去除率之評價]
準備平板型資訊終端(iPad(商標):Apple公司製品),利用清潔器仔細地清潔其顯示面(鋁矽酸玻璃製之平坦表面)後,使用堀場製作所公司製造之手持光澤計「Gloss Checkers IG-331」,測定光澤度G0(測定角60°)。繼而,將附著於試驗者之面部及其他皮膚之皮脂成分擦於 手指上,並將包含附著於該手指之皮脂成分之有機質污垢擦於上述平板型資訊終端之顯示面之一部分而進行轉印。上述有機質污垢之轉印量係設為上述光澤度成為約60(G1)之量。並且,利用各例之清潔器於附有皮脂污垢之上述顯示面之上進行清潔。具體而言,使各例之清潔器之黏著片材卷旋轉1周。旋轉速度設為約0.5m/秒。又,轉動時作業者之推壓力設為約700g。測定其後之上述顯示面之光澤度G2(測定角60°),基於式:污垢去除率(%)=(G2-G1)/(G0-G1)×100求出污垢去除率(%)。測定係進行2次,記錄其平均值。將結果示於表1。
如表1所示,例1~5之清潔器均為以基於JIS Z0237中所規定之180°剝離試驗之測定值計顯示出未達1N/25mm之黏著力,具有優異之輕剝離性。又,該等例之清潔器雖為如上所述之輕剝離性,但實現了較具有相對較強之黏著力之例6之清潔器更優異之有機質污垢去除性能。與通常之污垢同樣地,人之皮脂污垢等有機質污垢亦被認為需要特定以上之黏著力,結果證實,如上述各例之黏著片材般藉由弱黏著性之黏著劑亦發揮充分之污垢去除性能。其係藉由本發明者等人之 研究首次明確之事項。進而,關於如上所述之輕剝離性之黏著清潔器,例如對於以可剝離之保護膜覆蓋可攜式設備之表面的構成,亦可期待藉由上述輕剝離性而無需剝離該保護膜即進行上述表面(於該情形時,為保護膜表面)之清潔。該情況係對作為合成樹脂之PET之剝離黏著力較低,故而為本領域業者所理解。
以上,詳細地說明了本發明之具體例,但該等僅為例示,並未限定申請範圍。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包括使以上所例示之具體例進行各種變化、變更而成者。
10‧‧‧黏著清潔器
20‧‧‧保持構件
30‧‧‧黏著片材卷
31‧‧‧黏著片材(污垢捕捉部)
32‧‧‧黏著劑層
40‧‧‧抓持構件
42‧‧‧把手

Claims (9)

  1. 一種有機質污垢去除用之黏著清潔器,其係用以去除附著於具有平坦表面之物品之該表面之有機質污垢者,且其具備藉由與上述平坦表面接觸而捕捉上述有機質污垢之污垢捕捉部,上述污垢捕捉部中,與上述表面接觸之部分係由黏著劑構成,上述黏著劑以50質量%以上之比率含有熱塑性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為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上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具備至少一個丙烯酸酯嵌段、及至少一個甲基丙烯酸酯嵌段,上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中所含有之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嵌段與上述丙烯酸酯嵌段之質量的比率(甲基丙烯酸酯嵌段/丙烯酸酯嵌段的質量比)為4/96~90/10之範圍內,上述污垢捕捉部之與上述表面接觸之部分以基於JIS Z0237中所規定之180°剝離試驗的測定值計,顯示出0.02~0.8N/25mm之黏著力。
  2. 如請求項1之黏著清潔器,其中上述污垢捕捉部之與上述表面接觸之部分以基於JIS Z0237中所規定之180°剝離試驗的測定值計,顯示出0.02~0.5N/25mm之黏著力。
  3. 如請求項1之黏著清潔器,其具備圓筒狀之滾動構件,且上述污垢捕捉部係配置於該滾動構件之外周面。
  4. 如請求項3之黏著清潔器,其進而具備支持上述滾動構件使之滾動自如之抓持構件。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黏著清潔器,其中上述污垢捕捉部係以具備片狀之支持基材與配置於該支持基材上之黏著劑層的單面黏著片材之形式構成,且 上述單面黏著片材藉由使上述黏著劑層朝向外側被捲繞而以黏著片材卷之形式構成。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黏著清潔器,其中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為經交聯之丙烯酸系聚合物。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黏著清潔器,其中上述黏著劑進而含有塑化劑。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黏著清潔器,其係用以去除作為上述有機質污垢之人之皮脂污垢。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黏著清潔器,其中上述物品為於上述平坦表面具有玻璃製或合成樹脂製之顯示面之可攜式設備。
TW103102879A 2013-01-25 2014-01-24 Organic dirt removal adhesive cleaner TWI604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2473A JP6100539B2 (ja) 2013-01-25 2013-01-25 有機質汚れ除去用粘着クリー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6890A TW201436890A (zh) 2014-10-01
TWI604898B true TWI604898B (zh) 2017-11-11

Family

ID=5122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2879A TWI604898B (zh) 2013-01-25 2014-01-24 Organic dirt removal adhesive cleane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20293A1 (zh)
JP (1) JP6100539B2 (zh)
KR (1) KR102038735B1 (zh)
CN (1) CN104955371A (zh)
TW (1) TWI604898B (zh)
WO (1) WO20141156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8100B (zh) * 2018-11-09 2023-10-11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清掃具用清掃頭、具備前述清掃頭的清掃具、清掃薄片使用於前述清掃具的使用方法及前述清掃具用清掃薄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16795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株式会社ニトムズ 抗菌処理用粘着クリーナー
JP6814527B2 (ja) * 2014-12-24 2021-01-20 株式会社ニトムズ 粘着クリーナー
JP6501555B2 (ja) * 2015-02-20 2019-04-1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で形成された配線を含む基材の一時的な保護に使用される組成物、塗膜および一時的な保護方法
JP6814528B2 (ja) * 2015-02-27 2021-01-20 株式会社ニトムズ 粘着クリーナー
CN110053247B (zh) * 2019-03-29 2021-05-25 深圳市魔膜贴科技有限公司 自助式智能移动设备贴膜机
KR102415526B1 (ko) 2021-12-20 2022-07-05 이성일 친환경 점착 클리너
KR20240033582A (ko) 2022-09-05 2024-03-12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핵 방사능 검출을 위한 반도체 고분자 기반의 유기 섬광 고분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라스틱 신틸레이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3609B2 (ja) * 1993-10-28 2002-10-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層の油脂膜除去方法
JPH08126602A (ja) * 1994-10-31 1996-05-21 Nitto Denko Corp 回転式粘着除塵クリ−ナ−
JP3740617B2 (ja) * 1996-03-21 2006-02-01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H1097710A (ja) * 1996-08-02 1998-04-14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式クリーニングシート、クリーニング部を有する画像形成材料、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US5753563A (en) * 1997-07-30 1998-05-19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 Method of removing particles by adhesive
US5891259A (en) * 1997-08-18 1999-04-06 No Touch North America Cleaning method for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1198075A (ja) * 1999-11-09 2001-07-24 Nitto Denko Corp クリーニングシ―ト
JP2001029307A (ja) * 1999-07-26 2001-02-06 Atoratsuku Kk ごみ取りローラー
CN1227277C (zh) * 2000-09-28 2005-11-16 株式会社可乐丽 嵌段共聚物
JP2004237023A (ja) 2002-02-28 2004-08-26 Kao Corp 粘着ロールクリーナ
JP3998548B2 (ja) * 2002-09-25 2007-10-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除塵クリーナー
KR100707567B1 (ko) * 2002-11-25 2007-04-13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크리닝 시이트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의 크리닝 방법
TWI395264B (zh) * 2003-04-14 2013-05-01 Nitto Denko Corp 清潔片材,具有清潔功能之搬送構件及基板處理設備之清潔方法
JP2005034834A (ja) * 2003-06-26 2005-02-10 Nitto Denko Corp クリーニング部材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05027945A (ja) * 2003-07-08 2005-02-03 Nitto Denko Corp 回転式粘着除塵具、粘着除塵クリーナー及び粘着テープ用アダプター
WO2006010087A1 (en) * 2004-07-09 2006-01-2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Roller for providing benefits to fabric
JP2006075502A (ja) * 2004-09-13 2006-03-23 Nitto Denko Corp 粘着除塵クリーナー
JP2006223562A (ja) * 2005-02-17 2006-08-31 Lintec Corp 耐ブロッキング性に優れたクリーニング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EP1907526B1 (en) 2005-07-25 2014-05-14 Rhodia Chimie Process for removing dirt or make-up from surfaces
KR101419084B1 (ko) * 2006-12-01 2014-07-11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구라레 광학 필름용 점착제
JP5067559B2 (ja) * 2007-07-18 2012-11-07 柴田工業株式会社 清掃用具
US8168280B2 (en) * 2008-03-07 2012-05-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nt roller
JP5167195B2 (ja) * 2009-04-30 2013-03-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シート、クリーニング機能付搬送部材、基板処理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5595398B2 (ja) * 2009-07-23 2014-09-24 株式会社ニトムズ 粘着シート
JP5349248B2 (ja) * 2009-10-21 2013-11-20 株式会社ニトムズ 粘着式クリーナ
JP2011256319A (ja) * 2010-06-11 2011-12-22 Nitto Denko Corp 粘着シート
JP2011256320A (ja) * 2010-06-11 2011-12-22 Nitto Denko Corp 粘着シートとその利用
KR101921341B1 (ko) * 2011-07-26 2018-11-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토무즈 플레이트 표면용 점착 클리너
CN202654091U (zh) * 2012-03-22 2013-01-09 王秀婷 新型除尘滚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8100B (zh) * 2018-11-09 2023-10-11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清掃具用清掃頭、具備前述清掃頭的清掃具、清掃薄片使用於前述清掃具的使用方法及前述清掃具用清掃薄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20293A1 (en) 2015-11-12
KR20150109351A (ko) 2015-10-01
KR102038735B1 (ko) 2019-10-30
CN104955371A (zh) 2015-09-30
JP2014144023A (ja) 2014-08-14
WO2014115632A1 (ja) 2014-07-31
TW201436890A (zh) 2014-10-01
JP6100539B2 (ja)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4898B (zh) Organic dirt removal adhesive cleaner
JP6181225B2 (ja) プレート表面用粘着クリーナー
KR102140999B1 (ko) 유기질 오염 제거용 점착 클리너
TWI687193B (zh) 黏著清潔器
WO2016104394A1 (ja) 抗菌処理用粘着クリー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