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9326B - A structure and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covering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member - Google Patents

A structure and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covering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memb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9326B
TWI599326B TW103119275A TW103119275A TWI599326B TW I599326 B TWI599326 B TW I599326B TW 103119275 A TW103119275 A TW 103119275A TW 103119275 A TW103119275 A TW 103119275A TW I599326 B TWI599326 B TW I5993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component group
male component
male
vie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9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9327A (zh
Inventor
Ryoji Kawamura
Koji Murat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200768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59932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09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9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9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93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D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UTTONS, PINS, BUCKLES OR SLIDE FASTENERS, AND TO JEWELLERY, BRACELETS OR OTHER PERSONAL ADORNMENTS
    • A44D2205/00Fastening by use of touch and close element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Buckl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被覆體與連結具之連結構造、及連結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將被覆體(例如搭接片(strap)之端部或衣服用接縫)連結於在外表面具備卡合元件之連結具之內表面側的被覆體與連結具之連結構造、及連結具。
存在一種矯正具,該矯正具例如於人體之關節存在障礙之情形時,用以限制該關節之可動範圍。矯正具包括抵接於關節附近之矯正本體部、及用以將矯正具本體部固定於人體之複數組之一對搭接片。為了將各組之一對搭接片彼此連結,而於作為被覆體之一搭接片之端部安裝於外表面具備多個卡合元件之連結具,且於另一搭接片安裝有用以卡止於連結具之卡合元件之多個被卡合元件。又,為了固定衣服之一對接縫,存在如下者:於作為被覆體之一側之接縫安裝於外周面具備卡合元件之連結具,另一側之接縫作為用以卡止於連結具之被卡合元件而發揮功能。
作為此種連結具之具體之先前例,存在如下連結具(專利文獻1、2),該連結具包括:前視大致ㄈ字狀(剖面大致ㄈ字狀或J字狀)之連結具本體;操作部,其向連結具本體之開口方向之相反方向突出;及多個卡合元件,其等一體成形於連結具本體之上表面。該連結具於連結具本體之內側收容被覆體,並且藉由將連結具本體與被覆體縫合或接著而安裝於被覆體。
又,作為連結具之另一先前例,亦存在如下連結具(專利文獻 3),該連結具包括:作為連結具本體之基布,其可彎曲成ㄈ字狀;及多個卡合元件,其等安裝於基布之外表面,且被稱為面狀扣件。該連結具亦於彎曲成大致ㄈ字狀之連結具本體之內側收容作為被覆體之布帶等之端部,藉由將連結具本體縫合於布帶等,而安裝於被覆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9-751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347479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7-194413號公報
亦即,上述先前之連結具係藉由縫合或接著而安裝於收容在其內側之被覆體,因此安裝作業繁雜。又,先前之連結具一旦被安裝則拆卸非常困難,因此一般而言通常不進行拆卸。
本發明係考慮到上述實際情況而創作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僅於前視呈大致ㄈ字狀之連結具本體之外周面具備卡合元件,而且可相對於連結具本體之內周面容易地裝卸被覆體的被覆體與連結具之連結構造及連結具。
本發明之被覆體與連結具之連結構造之特徵在於:包括連結具及被覆體。
連結具包括: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連結具本體;卡合元件,其自連結具本體之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及面狀扣件之內側公元件群,其包含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又,連結具係將連結具本體與內側公元件群一體成型而成。
被覆體具備包含多個母元件之面狀扣件之母元件群。
而且,連結具係以夾著被覆體之端部之正背面之狀態被裝設,使內側公元件群卡合於被覆體之母元件群而連結。
又,為了相對於供設置卡合元件之連結具本體之外周面容易地裝卸被覆體,並且使連結具之成形變得容易,較理想為如下所述。
即,被覆體於其正背面具備上述母元件群。又,連結具包括:連結具本體;面狀扣件之外側公元件群,其包含自連結具本體之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的多個作為卡合元件之公元件;及內側公元件群;並且該連結具係將連結具本體、外側公元件群及內側公元件群一體成型而成。
其次,對本發明之連結具進行敍述。本發明之連結具之特徵在於:如上所述,包括: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連結具本體;卡合元件,其自連結具本體之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及面狀扣件之內側公元件群,其包含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且該連結具係將連結具本體與內側公元件群一體成型而成。
又,為了相對於供設置卡合元件之連結具本體之外周面容易地裝卸被覆體,並且使連結具之成形變得容易,較理想為如下所述。
即,連結具包括:連結具本體;面狀扣件之外側公元件群,其包含自連結具本體之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的多個作為卡合元件之公元件;及內側公元件群;並且該連結具係將連結具本體、外側公元件群及內側公元件群一體成型而成。
進而,作為連結具之更具體之構成之一例,有如下者。
即,連結具包括:連結具本體,其係由大致平行之第1面板及第2面板、以及將第1面板與第2面板之同一側之端部連結之接合部形成前視大致ㄈ字狀;卡合元件,其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且第1面板與第2面板之至少一者之外表面突出;及面狀扣件之內側公元件群,其包含多個公元件,該等多個公元件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 且第1面板與第2面板之至少一者之內表面突出。
又,內側公元件群只要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突出即可,例如亦可僅於第1面板與第2面板之一者突出,但為了相對於被覆體更牢固地連結,較理想為如下所述。
即,內側公元件群包括:第1內側公元件群,其包含自第1面板之內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及第2內側公元件群,其包含自第2面板之內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
又,連結具作為可變化其形態者,存在以下者。
即,接合部於至少一部分具備鉸鏈部。而且,鉸鏈部能夠使第1面板與第2面板以接合部為中心開閉,並且能夠以將第1面板、接合部及第2面板排成一行之狀態將連結具本體、外側公元件群及內側公元件群一體成型。
進而,連結具亦可為於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連結具本體之內周面僅具備內側公元件群者,但為了於連結具本體之內周面定位並收容被覆體,亦可如下所述。
即,連結具於第1面板與第2面板之至少一者,在與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開口方向為相反側之端部具備朝向相反側之面板突出之止動件。
又,連結具作為幾乎無法變化其形態者,有以下者。
即,連結具本體為彈性構件,且於前視之情形時,平時為大致ㄈ字狀,於俯視之情形時,上述第1內側公元件群之形成區域、與上述第2內側公元件群之形成區域分開。
進而,連結具亦可為於連結具本體之外周面且接合部之外表面不具備任何元件之構成,但為了使連結具易於操作,較理想為如下所述。
即,連結具包括操作部,該操作部自連結具本體之接合部向與 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開口方向不同之方向突出。
根據本發明之被覆體與連結具之連結構造、及本發明之連結具,藉由連結具本體之內周面所具備之作為面狀扣件之內側公元件群,與先前相比可更容易地進行向連結具之內側裝卸具備面狀扣件之母元件群之被覆體的作業。又,藉由連結具本體之外周面所具備之卡合元件,亦可安裝於另一被覆體。而且,由於將連結具本體與內側公元件群一體成型,故而連結具之成形亦較為容易。
又,若於被覆體之正背面具備上述母元件群,且於連結具本體之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使包含多個作為卡合元件之公元件的面狀扣件之外側公元件群突出,則可容易地進行相對於連結具本體之外周面裝卸被覆體之作業。而且,由於將連結具本體、外側公元件群及內側公元件群一體成型,故而連結具之成形亦較為容易。
進而,關於連結具,若由大致平行之第1面板及第2面板、以及將第1面板與第2面板連結之接合部將連結具本體形成為前視大致ㄈ字狀,且於第1面板與第2面板之至少一者之內表面具備內側公元件群,則可容易地進行向連結具本體之內側裝卸具備母元件群之被覆體的作業。
又,關於連結具,若內側公元件群包括自第1面板之內表面突出之第1內側公元件群、及自第2面板之內表面突出之第2內側公元件群,則可將連結具之內側更牢固地連結於被覆體。
進而,關於連結具,若接合部於至少一部分具備鉸鏈部,則能夠將連結具以將第1面板、接合部及第2面板排成一行之狀態一體成型,且可將被覆體連結於呈前視大致ㄈ字狀之狀態之連結具之內側。
又,關於連結具,若於第1面板與第2面板之至少一者具備止動件,則可藉由止動件定位被覆體之端面,從而將被覆體連結於連結具 之內側。
進而,關於連結具,若連結具本體為彈性構件,且於前視之情形時,平時呈大致ㄈ字狀,則可藉由利用彈性暫時變更大致ㄈ字狀之開口寬度,而將被覆體連結於大致ㄈ字狀之內側。而且,由於在俯視之情形時,第1內側公元件群之形成區域、與第2內側公元件群之形成區域分開,故而亦可將連結具一體成型。
又,連結具若具備操作部,該操作部自連結具本體之接合部向與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開口方向不同之方向突出,則變得容易處理連結具。
1‧‧‧連結具
2‧‧‧連結具本體
3‧‧‧外側公元件群
4‧‧‧內側公元件群
5‧‧‧操作部
6‧‧‧公元件
6a‧‧‧公元件排
6b‧‧‧公元件群
8‧‧‧被覆體
9‧‧‧母元件
9a‧‧‧母元件群
21‧‧‧第1面板
21a‧‧‧凹部
21b‧‧‧開口部
22‧‧‧第2面板
23‧‧‧接合部
24‧‧‧中板
25‧‧‧鉸鏈部
26‧‧‧空間部
29‧‧‧止動件
41‧‧‧第1內側公元件群
42‧‧‧第2內側公元件群
61‧‧‧第1補強部
62‧‧‧第2補強部
81‧‧‧第1被覆體
82‧‧‧第2被覆體
G‧‧‧間隙
X‧‧‧橫方向
Y‧‧‧縱方向
圖1係表示將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連結具連結於被覆體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連結具之成形時之形態的俯視圖。
圖3係圖2之前視圖。
圖4係圖2之仰視圖。
圖5係圖2之左側視圖。
圖6係僅表示圖4之VI-VI線切斷部之剖面形狀之端視圖。
圖7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連結具之使用狀態之放大前視圖。
圖8係表示公元件群之一例之放大立體圖。
圖9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仰視圖。
圖10係僅表示圖9之X-X線切斷部之剖面形狀之端視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連結具之成型時之形態的俯視圖。
圖12係圖11之前視圖。
圖13係圖11之仰視圖。
圖14係僅表示圖11之XIV-XIV線切斷部之剖面形狀之端視圖。
圖15係表示將第二實施形態之連結具連結於被覆體之狀態的放大前視圖。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連結具之成型時之形態的俯視圖。
圖17係圖16之前視圖。
圖18係圖16之仰視圖。
圖19係表示將第三實施形態之連結具連結於被覆體之狀態的放大前視圖。
圖2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連結具之形態的俯視圖。
圖21係圖20之前視圖。
圖22係圖20之仰視圖。
圖23係圖20之XXIII-XXIII線切斷部之剖面圖。
圖24係表示將第四實施形態之連結具連結於被覆體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25係表示本發明之連結具之使用狀態之說明圖。
圖26係表示本發明之連結具之使用狀態之說明圖。
圖27係表示本發明之連結具之使用狀態之說明圖。
圖28係表示本發明之連結具之使用狀態之說明圖。
圖29係表示本發明之連結具之使用狀態之說明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包括:連結具本體2,其構成作為連結具1之骨骼部分;面狀扣件之外側公元件群3,其包含多個卡合元件6(於圖示之例中,卡合元件為公元件6),該等多個卡合元件6自作為連結具本體2之一形態、即安裝時之形態的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面狀扣件之內側公元件群4,其包含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及操作部5,其自連結具本體 2向與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開口方向不同之方向突出。若更詳細而言,則外側公元件群3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中之大致平行之2個面之一者突出,內側公元件群4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中之大致平行之2個面之兩者突出。以下,關於連結具1之各構成元件,只要預先未特別說明,則以安裝時之形態即前視ㄈ字狀作為基本形態進行說明。
圖1~圖7所示之連結具本體2包括大致平行之第1面板21及第2面板22、以及將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同一側之端部連結之接合部23。若更詳細而言,則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係配置成對向之狀態。再者,關於方向性,以該基本形態作為基準,將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對向之方向設為上下方向,若更詳細而言,則於兩面板21、22之相對關係中,將第1面板21側設為上方向,將第2面板22側設為下方向。又,將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開口方向設為右方向,將開口之深度方向設為左方向。進而,將第1面板21之一邊與接合部23之一邊相連接之長度方向設為前後方向,將圖7之紙面之近前側設為後方向,將圖7之紙面之裏側設為前方向而於以下進行說明。
如圖2~圖6所示,連結具1之成型時之形態係將第1面板21、接合部23及第2面板22排成一行之狀態。連結具本體2之形態於安裝時及成型時不同,為了使其形態可變化,而設置有接合部23。
上述接合部23包括:中板24,其於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對向之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伸;及一對鉸鏈部25、25,其等分別將中板24之上端部與第1面板21、以及中板24之下端部與第2面板22連接。中板24與一對鉸鏈部25、25均遍及第1面板21及第2面板22之接合部23側之邊之全長(遍及前後方向之全長)而延伸。
該等一對鉸鏈部25、25於前視時成為大致圓弧狀,一對圓弧鼓出之方向成為一對鉸鏈部25之間隔分離之方向。若更詳細而言,則上側之鉸鏈部25之圓弧向上側鼓出,下側之鉸鏈部25之圓弧向下側鼓 出。又,各鉸鏈部25為能夠變形為呈圓弧狀彎曲之形態與呈一直線延伸之形態的壁厚,且形成為較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壁厚薄。
一對鉸鏈部25、25連結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使其等可相對於中板24彎曲,換言之,接合部23將第1面板21與上述第2面板22可彎曲地連結。因此,鉸鏈部25能夠使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以接合部23(中板24)為中心開閉。即,兩面板21、22之前端部(遠離接合部23一側之端部)可遠離或接近。
操作部5自接合部23向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開口方向之相反方向突出,且係以手指抓握之部分。又,操作部5為俯視時於前後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狀,且大致長方形狀之四邊中與接合部23為相反側之邊成為前後方向之全長之中間部距接合部23最遠之圓弧狀。又,操作部5於前視時其上表面成為剖面圓弧狀之曲面形狀。若更詳細而言,則上表面為隨著遠離接合部23而逐漸變低之剖面圓弧狀之曲面。又,如圖7所示,操作部5之外表面中之第2面板側之面(下表面)位於較向下側鼓出之圓弧狀之鉸鏈部25之下表面、及第2面板之下表面更靠上側。因此,於下文詳細敍述之作為被覆體8之第2被覆體82與操作部5之下表面卡合時,在操作部5之下表面與被覆體8之間形成間隙G,藉由該間隙G而易於進行相對於第2被覆體82裝卸連結具1之操作。
第1面板21係正背面設為平面。正面係供實施字符、花紋等之裝飾面,且相對於周緣部全周使較其更內側呈階差狀隆起。又,第1面板21為大致矩形,且於最遠離接合部23之一邊(右邊)具備該邊之中間部向接合部23側凹陷之凹部21a。該凹部21a呈圓弧狀凹陷,從而使大拇指之指腹側(與指甲為相反面側)容易接觸。
第2面板22亦係正背面設為平面。又,第2面板22包括:大致矩形之部分,其占第2面板22之大部分;及大致梯形狀之部分,其自大致矩形狀之部分之接合部23側之邊隨著接近於接合部23而前後寬度呈 前後對稱地變寬。若於基本形態時進行俯視,則第2面板22之大致梯形狀之部分與第1面板21之接合部23側重合,第2面板22之大致矩形狀之部分形成與第1面板21重合之部分、及自第1面板21伸出之部分。
再者,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背面係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對向之面,亦稱為內表面,第1面板21之內表面為下表面,第2面板22之內表面為上表面。又,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正面係與各者之內表面相反之面,亦稱為外表面,第1面板21之外表面為上表面,第2面板22之外表面為下表面。因此,兩面板21、22之外表面形成連結具本體2之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中之2面,兩面板21、22之內表面形成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中之2面。
公元件6為面狀扣件之勾,且於圖示之例中為J字狀。又,公元件6自各面板21、22向上或下方向突出,且於突出之前端側鼓出為圓弧狀。又,使複數個公元件6隔開特定間隔縱橫地整齊排列而成者為公元件排6a。將包含公元件6之具體構造之一例在內的公元件排6a之具體構造之一例示於圖8之放大立體圖。為了方便說明,將於圖8中所示之面板設為第2面板22,將以符號X表示之方向設為橫方向,將以符號Y表示之方向設為縱方向。複數個公元件6自第2面板22之上表面縱橫地隔開間隔而突出,對於各公元件6,於縱方向Y之近前側,使第1補強部61自第2面板22向上方向突出,且於縱方向Y之裏側,使第2補強部62自第2面板22向上方向突出。沿縱方向Y排列之複數個公元件6、6為交替地配置之左勾與右勾。左勾為向上方向豎起,並且使其頂部向左延長且朝向下方之形狀,右勾為向上方向豎起,並且使其頂部向右延長且朝向下方之形狀。而且,第1補強部61自第2面板22突出至各公元件6之頂部附近,第2補強部62自第2面板22突出至較第1補強部61低之位置。此種第1補強部61、左勾之公元件6、第2補強部62、第1補強部61、右勾之公元件6、第2補強部62反覆該順序而沿縱方向Y排 成一直線,且該等係沿縱方向Y一體成形。藉由將公元件6由該第1補強部61與第2補強部62夾持,而於自母元件(未圖示)拆卸公元件6時、或於自模具脫模時拆卸公元件6時,提高公元件6之耐久性。以此種方式沿縱方向Y一體成形者係於橫方向X上隔開間隔而形成,從而形成公元件排6a。
外側公元件群3係於第1面板21之外表面之除周緣部以外之區域,使公元件排6a於前後方向上隔開特定間隔排列複數行而成者。
內側公元件群4包括:第1內側公元件群41,其包含自第1面板21之內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及第2內側公元件群42,其包含自第2面板22之內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第1內側公元件群41係於第1面板21之內表面之除周緣部以外之區域,使公元件排6a於前後方向上隔開特定間隔排列複數行而成者。第2內側公元件群42係於第2面板22之外表面之除周緣部以外之區域,使公元件排6a於前後方向上隔開特定間隔排列複數行而成者。
上述連結具1係藉由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等熱塑性材料、或聚苯乙烯系、聚烯烴系、聚胺基甲酸酯系、聚酯系、聚醯胺系、聚氯乙烯系等熱塑性樹脂橡膠彈性體等)一體成型者。亦即,連結具本體2、操作部5、外側公元件群3、及內側公元件群4係藉由射出成型而一體成形者。外側公元件群3與內側公元件群4於成型時進行底切(under cut)。因此,為了將連結具1自模具脫模,而成為使頂出銷自模具之本體出沒之構造。而且,為了形成頂出銷頂出連結具1之部位,而如上所述般於第1面板21或第2面板22之除周緣部以外之區域,將公元件排6a隔開特定間隔排列,該周緣部與特定間隔之部分成為頂出部位。
上述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係如圖1、圖7所示般,安裝於作為被覆體8之第1被覆體81及第2被覆體82。第1被覆體81與第2被覆體82於搭接片且布料本身之正背面具備面狀扣件之母元件群9a, 該面狀扣件之母元件群9a包含多個作為被卡合元件之母元件9。母元件9係於布料之表面突出之毛,該毛卡合於作為公元件6之勾而連結。
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係以如下方式裝設於被覆體8。首先,為了將連結具1裝設於第1被覆體81,使用者打開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一面將第1被覆體81之端面設為以面接觸於中板24之內表面之狀態進行定位,一面將第1被覆體81載置於第2面板22上。繼而,閉合第1面板21,而藉由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將第1被覆體81之端部自其正背面側夾持。如此一來,將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內側公元件群4卡合於第1被覆體81之母元件群9a而連結。此時,連結具1於前視時成為大致ㄈ字狀。其次,為了將連結具1裝設於第2被覆體82,而當將第2面板22之外側公元件群3抵壓至第2被覆體82之正背面之單面時,外側公元件群3卡合於第2被覆體82之母元件群9a而連結。藉由以上所述,第1被覆體81與第2被覆體82成為經由連結具1而連結者。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之變化例係如圖9、圖10所示般,除接合部23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該接合部23之中板24係遍及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中之接合部23側之邊之全長(前後方向全長)而延伸,但將中板24與第1面板21連接之鉸鏈部25、以及將中板24與第2面板22連接之鉸鏈部25均為2個。各2個之鉸鏈部25、25將第1面板21或第2面板22與中板24於前後方向之兩端部連接。因此,各2個之鉸鏈部25、25之間成為空間部26。該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之變化例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同樣地,為一體成型者。因此,連結具本體2成為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形態時,欲恢復為成型時之形態之恢復力作用於鉸鏈部25。該恢復力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所產生之恢復力相比變小。若更詳細而言,則各鉸鏈部25連接於第1面板21或第2面板22之前後方向之全長變短,故而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之變化例中產生之恢復力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所產生之恢復力相比變小。因 此,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之變化例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相比,容易維持成為前視ㄈ字狀之形態(連結於第1被覆體81之形態)。藉由改變鉸鏈部25、空間部26之大小、形態等,可調整作用於鉸鏈部25之恢復力。
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係如圖11~圖15所示般,於如下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即,包括:連結具本體2;外側公元件群3,其自作為連結具本體2之基本形態之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及內側公元件群4,其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突出;且連結具本體2能夠使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以接合部23為中心開閉;於不具備操作部5之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又,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中,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形狀、以及接合部23之數量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不同。以下,對不同方面進行詳細敍述。
第1面板21為大致梯形狀,且將形成梯形之平行之2邊中之長邊設為接合部23側之邊,將平行之2邊中之短邊設為距接合部23最遠之邊。又,第2面板22為大致長方形狀。
接合部23係設置有2個。即,2個接合部23、23係相隔配置於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中之接合部23側之全長之前後兩側。因此,2個接合部23、23之間為空間部26。各接合部23包括中板24、及將中板24之上下端部與第1面板21或第2面板22連接之一對鉸鏈部25。中板24設為與第1面板21及第2面板22大致相同之壁厚,相對於其等,各鉸鏈部25之壁厚變薄,且可變形為呈圓弧狀彎曲之形態與呈一直線延伸之形態。
第2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亦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同樣地,由使用者將連結具1連結於第1被覆體81與第2被覆體82。於該情形時,亦可將中板24與第1被覆體81之端面於以面接觸之狀態下定位。
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係如圖16~圖19所示般,於如 下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即,包括:連結具本體2;外側公元件群3,其自作為連結具本體2之基本形態之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及內側公元件群4,其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突出;且連結具本體2能夠使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以接合部23為中心開閉;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方面在於:接合部23僅包括鉸鏈部25;不具備操作部5;以及具備定位作為被覆體8之第1被覆體81之端面的止動件29。又,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中,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形狀、以及接合部23之形成範圍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不同。以下,對不同方面進行詳細敍述。
止動件29於連結具本體2之基本形態之狀態下,自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中之一者之接合部23側的端部朝向對向之面板突出,於圖示之例中,自第2面板22之內表面之接合部23側之端部朝向第1面板21突出。又,止動件29沿前後方向延長,且形成於第2面板22之前後方向之全長中除前後端部以外之範圍。
第1面板21設為於前視時將接合部23側之端部彎曲為圓弧面狀之形狀。若更詳細而言,則第1面板21之接合部23側之端部係如其上表面側鼓出之圓弧面,且係如下圓弧面,即,於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連結具本體2之基本形態之狀態下,距第2面板22之上下間隔隨著接近於接合部23而逐漸變窄。又,第1面板21於俯視時為大致矩形狀,該矩形之接合部23側之邊成為呈半圓狀鼓出之形狀。而且,於矩形之四邊中之距接合部23最遠之邊形成有凹部21a。
又,第2面板22於俯視時為大致矩形狀,且設為使矩形之四邊中之接合部23側之邊呈半圓狀鼓出之形狀。因此,若為成型時之形態,則於接合部23之兩側,第1面板21之半圓狀之邊與第2面板22之半圓狀之邊對向,該等半圓狀之2條邊之前後方向中央部由接合部23連接。亦即,該等半圓狀之2條邊之前後方向中央部成為接合部23之形成範 圍。又,接合部23係整體為鉸鏈部25,不具備第1實施形態中之中板24。
第3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亦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同樣地,由使用者將連結具1連結於第1被覆體81與第2被覆體82。於該情形時,能夠將止動件29與第1被覆體81之端面於以面接觸之狀態下定位。
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係如圖20~圖24所示般,於如下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即,包括:連結具本體2;外側公元件群3,其自作為連結具本體2之基本形態之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內側公元件群4,其自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突出;及操作部5;於連結具本體2平時為前視大致ㄈ字狀、即連結具本體2無法開閉之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又,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中,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形狀、以及接合部23之形成範圍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不同。以下,對不同方面進行詳細敍述。
連結具本體2包括:第1面板21,其於俯視時為大致矩形之框狀;第2面板22,其大部分配置於第1面板21之形成於框之內側之開口部21b之下側;及接合部23,其將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同一側之端部且對向之部分之間連結。又,連結具本體2為彈性構件,且係藉由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等熱塑性材料、或聚苯乙烯系、聚烯烴系、聚胺基甲酸酯系、聚酯系、聚醯胺系、聚氯乙烯系等熱塑性樹脂橡膠彈性體等)之射出成型而一體成型者。連結具本體2於前視之情形時,平時為大致ㄈ字狀,可藉由彈性而暫時變更大致ㄈ字狀之開口寬度(上下寬度)。
於俯視之情形時,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僅於接合部23側之端部重合。亦即,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於各自之大部分未重合。
若更詳細而言,則第1面板21中,俯視時大致矩形之框狀中ㄈ字狀之部分與第2面板22不重合,於該ㄈ字狀之部分之內表面(下表面) 形成有第1內側公元件群41。於圖示之例中,第1面板21於ㄈ字狀之部分之兩端部之內表面形成有第1內側公元件群41。
又,第2面板22之大部分位於開口部21b之正下方,因此不與第1面板21重合,於該大部分之內表面(上表面)形成有第2內側公元件群42。因此,於俯視之情形時,第1內側公元件群41之形成區域與第2內側公元件群42之形成區域分開。再者,外側公元件群3係形成於第2面板22之外表面(下表面)。
接合部23係將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連接之細長之板狀,且其前後兩端到達至第1面板21之前後端。接合部23之壁厚係不薄於第1面板21或第2面板22之厚度,於圖示之例中,形成為厚於第1面板21或第2面板22。因此,接合部23不存在如第1實施形態之鉸鏈部25,可以說僅由中板24形成。
操作部5係自接合部23(若更詳細而言,則自接合部23之前後長度之整個區域)向第2面板22之相反側突出的俯視大致矩形狀之板。又,操作部5之正面(上表面)成為裝飾面,操作部5之背面(下表面)與第2面板22成為同一面,於該背面,亦於除周緣部以外之區域具備包含多個公元件6之面狀扣件之公元件群6b。該公元件群6b亦成為複數個公元件排6a隔開特定間隔排列而成者。
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連結具1係以如下方式裝設於被覆體8。首先,為了將連結具1裝設於第1被覆體81,使用者利用連結具1之彈性將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以使開口寬度變寬之方式推開。繼而,一面將第1被覆體81之端面設為以面接觸於接合部23之內表面之狀態而進行定位,一面放鬆推開之力時,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開口寬度因連結具1之恢復力而變窄,從而利用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將第1被覆體81之端部自其正背面側夾持。如此一來,將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之內側公元件群4卡合於第1被覆體81之母元件群9a而連結。此時,連 結具1於前視時成為大致ㄈ字狀。其次,為了將連結具1裝設於第2被覆體82,而將第2面板22之外側公元件群3與操作部5之公元件群6b抵壓至第2被覆體82之正背面之單面時,外側公元件群3與公元件群6b卡合於第2被覆體82之母元件群9a而連結。藉由以上所述,第1被覆體81與第2被覆體82成為經由連結具1而連結者。
再者,本發明之連結具1係將被覆體8之端部連結於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而使用者。而且,所謂被覆體8之端部,既可如圖25所示般為被覆體8之長度方向之端部,亦可如圖26所示般為被覆體8之寬度方向之端部。
又,本發明之連結具1所使用之被覆體8中,關於由第1面板21與第2面板22夾持之部分,只要有成為母元件9之部分(例如毛狀之形態之部分)即可,既可如圖27所示般為搭接片,亦可如圖28所示般為於表面具備毛狀之形態之布料(例如亦包含編織物、不織布等)之繃帶或布帶,或亦可如圖29所示般為衣服之一對接縫。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適當變更。例如連結具1之形狀並不限定於前視大致矩形狀,亦可為圓形等其他形狀。進而,亦可將被覆體8之一端部正背設為包含多個作為被卡合元件之公元件(纖維性之鉤材)6之公元件群6b,且由包含母元件9之母元件群9a形成一端部以外之正背,另一方面,連結具1亦可設為於連結具本體2之外周面貼附包含多個作為卡合元件之母元件9的面狀扣件片之母元件群9a而成者。又,並不限定於在連結具本體2之外周面具備多個卡合元件6,亦可具備1個或複數個(難以稱為多個之程度之數量)卡合元件6。雖未圖示,但作為該情形時之卡合元件6之一例,可列舉蘑菇狀之紐扣構件。紐扣構件之一例為包括自連結具本體1之外周面突出之棒狀之軸部、及於軸部之前端部呈傘狀擴展之頭部者。於該情形時,可設為於作為被覆體8之第2被覆體82具備 作為被卡合元件之卡合孔(貫通於布料之厚度方向之卡合孔)者,且以於使軸部貫通於該卡合孔之狀態下將第2被覆體82夾在連結具本體2與頭部之間之方式,將連結具1與第2被覆體82連結。因此,卡合元件並不限定於公元件6或母元件9。
1‧‧‧連結具
2‧‧‧連結具本體
3‧‧‧外側公元件群
4‧‧‧內側公元件群
5‧‧‧操作部
6‧‧‧公元件
6a‧‧‧公元件排
8‧‧‧被覆體
9‧‧‧母元件
9a‧‧‧母元件群
21‧‧‧第1面板
22‧‧‧第2面板
23‧‧‧接合部
24‧‧‧中板
25‧‧‧鉸鏈部
41‧‧‧第1內側公元件群
42‧‧‧第2內側公元件群
81‧‧‧第1被覆體
82‧‧‧第2被覆體

Claims (6)

  1. 一種被覆體與連結具之連結構造,其特徵在於:包括連結具(1)及被覆體(8),該連結具(1)包括: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連結具本體(2);面狀扣件之外側公元件群(3),其作為自上述連結具本體(2)之上述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之卡合元件(6、9);及面狀扣件之內側公元件群(4),其自上述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突出;上述連結具本體(2)與上述外側公元件群(3)及上述內側公元件群(4)係由樹脂形成,且藉由射出成型而一體成型之該連結具(1);該被覆體(8)具備包含多個母元件(9)之面狀扣件之母元件群(9a);且上述連結具(1)係以夾著上述被覆體(8)之端部之正背面之狀態被裝設,使上述內側公元件群(4)卡合於上述被覆體(8)之母元件群(9a)而連結;上述連結具本體(2)係由大致平行之第1面板(21)及第2面板(22)、以及將上述第1面板(21)與上述第2面板(22)之同一側之端部連結之接合部(23)形成前視大致ㄈ字狀;上述外側公元件群(3)包含自上述第1面板(21)及上述第2面板(22)之一者之外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上述內側公元件群(4)包括第1內側公元件群(41),其包含自上述第1面板(21)之內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及第2內側公元件群(42),其包含自上述第2面板(22)之內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上述第1面板(21)之內表面之形狀與上述第2面板(22)之內表面 之形狀不同。
  2. 一種連結具,其特徵在於包括: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連結具本體(2);面狀扣件之外側公元件群(3),其作為自上述連結具本體(2)之上述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外周面突出之卡合元件(6、9);及面狀扣件之內側公元件群(4),其包含自上述前視大致ㄈ字狀之內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且上述連結具本體(2)與上述外側公元件群(3)與上述內側公元件群(4)係由樹脂形成,且藉由射出成型而一體成型者;上述連結具本體(2)係由大致平行之第1面板(21)及第2面板(22)、以及將上述第1面板(21)與上述第2面板(22)之同一側之端部連結之接合部(23)形成前視大致ㄈ字狀;上述外側公元件群(3)包含自上述第1面板(21)及上述第2面板(22)之一者之外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上述內側公元件群(4)包括第1內側公元件群(41),其包含自上述第1面板(21)之內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及第2內側公元件群(42),其包含自上述第2面板(22)之內表面突出之多個公元件(6);上述第1面板(21)之內表面之形狀與上述第2面板(22)之內表面之形狀不同。
  3. 如請求項2之連結具,其中上述接合部(23)於至少一部分具備鉸鏈部(25),且上述鉸鏈部(25)能夠使上述第1面板(21)與上述第2面板(22)以上述接合部(23)為中心開閉,並且能夠以將上述第1面板(21)、上述接合部(23)及上述第2面板(22)排成一行之狀態將上述連結具本體(2)、上述外側公元件群(3)及上述內側公元件群(4)一體成型。
  4. 如請求項3之連結具,其中於上述第1面板(21)與上述第2面板(22)之至少一者,在與上述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開口方向為相反側之端部具備朝向相反側之面板突出之止動件(29)。
  5. 如請求項2之連結具,其中上述連結具本體(2)為彈性構件,且於前視之情形時,平時為大致ㄈ字狀;於俯視之情形時,上述第1內側公元件群(41)之形成區域、與上述第2內側公元件群(42)之形成區域分開。
  6. 如請求項2之連結具,其包括操作部(5),該操作部(5)自上述連結具本體(2)之上述接合部(23)向與上述前視大致ㄈ字狀之開口方向不同之方向突出。
TW103119275A 2013-06-03 2014-06-03 A structure and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covering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member TWI5993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5384 WO2014196005A1 (ja) 2013-06-03 2013-06-03 被着体と連結具の連結構造、及び連結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327A TW201509327A (zh) 2015-03-16
TWI599326B true TWI599326B (zh) 2017-09-21

Family

ID=52007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9275A TWI599326B (zh) 2013-06-03 2014-06-03 A structure and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covering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memb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34791B2 (zh)
TW (1) TWI599326B (zh)
WO (1) WO20141960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2363B2 (ja) * 2015-05-25 2019-04-03 クラレファスニング株式会社 位置合わせ機能に優れた雄型面ファスナー
WO2018147347A1 (ja) 2017-02-10 2018-08-16 クラレファスニング株式会社 固定用ベルト、固定方法及び固定用ベルト用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79403U (zh) * 1972-11-02 1974-07-10
JPH066732Y2 (ja) * 1989-03-01 1994-02-23 株式会社クラレ 係止装置
JPH04297202A (ja) * 1991-03-26 1992-10-21 Kuraray Co Ltd 雄面ファスナー付固定部材
JPH07194413A (ja) * 1993-11-29 1995-08-01 Morito Kk 釦、ホック代用止め具
JPH0975113A (ja) * 1995-09-14 1997-03-25 Ykk Corp 開閉用押圧止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327A (zh) 2015-03-16
JPWO2014196005A1 (ja) 2017-02-23
WO2014196005A1 (ja) 2014-12-11
JP6134791B2 (ja)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20007048Y1 (ko) 표면형 파스너
TWI317266B (en) Slide fastener chain
US7708617B2 (en) Brassiere patch closure
TWI563932B (zh) Zipper with sliding cover
TWI481358B (zh) zipper
US20090056086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TWI599326B (zh) A structure and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covering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member
US20170295891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JPH1193007A (ja) シート状物に対する係着片の取付構造
CN104736010B (zh) 紧固件构件
TW201425154A (zh) 平面扣具及袋體
JP2001078810A (ja) 合成樹脂製の開閉用押圧止具
TWI536926B (zh) Zipper chain cover and zipper chain
TWI512207B (zh) Connector
KR101350647B1 (ko) 후크 겸용 컨실드 지퍼
JP5283727B2 (ja) シャツのずれ防止具
TWI662915B (zh) zipper
JP5465198B2 (ja) 布片の連結補強材
JP5669253B2 (ja) 合成樹脂製スナップ
JP2009262938A (ja) 収納用ケース
CN113692235B (zh) 止动构件、带拉链的产品、以及拉链
JP2000270909A (ja) 衣類、履物および手荷物類などの開閉具
RU197129U1 (ru) Магнитная застежка
JP3231367U (ja) ベルト
JP3184992U (ja) 連結フッ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