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1419B - 投影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1419B
TWI591419B TW104126162A TW104126162A TWI591419B TW I591419 B TWI591419 B TW I591419B TW 104126162 A TW104126162 A TW 104126162A TW 104126162 A TW104126162 A TW 104126162A TW I591419 B TWI591419 B TW I5914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heat sink
heat
disposed
proj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6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0213A (zh
Inventor
林奇成
Original Assignee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6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14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40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0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1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14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投影裝置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一種投影裝置,尤其是關於一種具有高效率自然對流散熱機制的投影裝置。
投影機的功率,因亮度的要求越做越大,而發光二極體的效率卻未能相對提升,即便是在較小功率的情況下,現行產品皆需要以風扇做強制散熱,而在功率加大的情況下,熱效應的問題就更為嚴重。
傳統投影機的設計上都會使用風扇,因此對散熱氣流的考量多是以強制對流順暢度為主要考量,以使風扇的氣流能順暢流動達到排熱效果。然而,由於風扇在運轉時會產生相當大的噪音,若能大幅降低風扇轉速或甚至免除風扇的使用,將會是對家庭影音、或需要安靜的使用環境的一大改善。
再者,當發光二極體的使用功率越來越大時,其發熱效率也將隨著使用功率而增加。對一般小型投影機而言,由於三色(R/G/B)光源通常置於光線混合部件的三個側邊,導致小型投影機的整體散熱效能也將因空間的限制而受到影響。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內部空間、內部元件配置、降低風扇轉速或甚至免除風扇的使用而能達到有效散熱,以使投影裝置仍可正常運轉無虞,實為投影裝置散熱設計的重要議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具有高效率自然對流散熱機制,以大幅降低風扇的轉速或甚至免除風扇的使用,進而降低風扇運轉時產生的噪音。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具有最佳化的電路板配置設計,以降低熱效應的影響,提升裝置機能。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利用金屬導熱件配合散熱片提升散熱效能。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利用風扇及導流件,使得氣流以最佳化角度進入散熱鰭片之間的通風道,以提升散熱效率。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包含殼體、光機系統及複數散熱片,其中殼體具有頂板及底板,且頂板具有複數頂通風孔,底板具有複數底通風孔。光機系統設置於殼體中且位於頂板及底板之間。複數散熱片設置於光機系統周圍,複數散熱片各具有複數散熱鰭片,其中複數散熱鰭片之間形成複數通風道,複數頂通風孔經由複數通風道對應地直線連通複數底通風孔。
於一實施例,光機系統包含光源模組、成像模組及光線傳輸件,其中光線傳輸件連接於光源模組及成像模組之間,複數散熱片包含第一散熱片、第二散熱片及第三散熱片係分別設置於光源模組之三個側邊,以使複數散熱鰭片係沿三個側邊平行配置。
於一實施例,光源模組包含複數發光單元,且複數發光單元係分別貼附於複數散熱片。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主電路板及電源供應電路板,其中光源模組設置於成像模組之一側,主電路板係設置於光源模組之下方,且電源供應電路板係設置於成像模組之另一側。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輔助散熱片,其中輔助散熱片係設置於成像模組之頂部,且輔助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輔助散熱片之複數散熱鰭片係平行配置且朝頂板延伸以形成複數輔助通風道。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至少一延伸散熱片,其中延伸散熱片係自輔助散熱片之一側朝底板延伸,以位於成像模組之側邊,延伸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延伸散熱片之複數散熱鰭片係沿成像模組之側邊平行配置以形成複數延伸通風道,複數延伸通風道係對應地直線連通複數頂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及複數底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
於一實施例,相對於底板,電源供應電路板係直立設置,且主電路板係水平設置。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驅動電路板,其中驅動電路板係設置於光源模組及主電路板之間。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金屬散熱件,其中金屬導熱件包含本體部及延伸部,本體部係位於驅動電路板及主電路板之間以實質分隔驅動電路板及主電路板,且延伸部係自本體部彎折延伸,以平貼第一散熱片、第二散熱片及第三散熱片至少其中之一。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導熱材料,其中導熱材料係填充於驅動電路板與金屬導熱件之間及/或主電路板與金屬導熱件之 間。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複數隔熱件設置於頂板之外表面。
於一實施例,頂板之外表面具有複數凹槽,且複數隔熱件係插置於複數凹槽中。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複數電路板,其中複數電路板相對於底板係直立設置,以使得複數頂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係透過複數電路板旁的空間直線連通複數底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
於一實施例,投影裝置更包含風扇及導流元件,其中風扇設置於底板並提供氣流,導流元件對應風扇設置以將氣流導入複數個通風道。
於一實施例,風扇係設置對應於複數散熱片所圍範圍之中心位置,且自垂直底板之方向吸入氣流,並自水平底板之方向提供氣流至導流元件。
於一實施例,導流元件係耦接複數個散熱片,使氣流以實質45度角方向進入複數個通風道。
於一實施例,導流元件包含複數個導流片,複數個通風道中各設置有至少一個導流片,且複數個導流片分別耦接於與對應複數個通風道相鄰的該些散熱鰭片。
於一實施例,導流元件更包含連接片,其中複數個導流片連接於連接片之同一側且間隔設置。
於一實施例,複數個通風道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至少二個導流片,係沿風扇之風流方向設置且離風扇越近的導流片設置位置越接近頂 板。
於另一實施例,導流元件係弧形導流片,且弧形導流片具有複數耦接孔以分別耦接散熱片之複數散熱鰭片。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包含殼體及至少二電路板,其中殼體具有頂板及底板;至少二電路板設置於殼體中且平行於頂板及底板,至少二電路板具有不同的溫度/功率或具有不同熱敏感的電子元件,且至少二電路板係依據溫度/功率的高低或電子元件之熱敏感依序疊置,其中越接近底板之電路板具有越低的溫度/功率或越接近底板之電路板具有的電子元件越易受熱影響。
於一實施例,複數電路板包含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其中第一電路板具有第一電子元件,第二電路板具有第二電子元件,第一電子元件相較於第二電子元件為較低熱敏感電子元件,且第二電路板係疊置於第一電路板上方。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金屬導熱件,其中金屬導熱件包含本體部及延伸部,本體部係位於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之間以實質分隔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延伸部係自本體部彎折延伸於第一電路板之側邊,且第一電子元件及第二電子元件係分別面對本體部之兩相對表面。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導熱材料,其中導熱材料係填充於第一電路板與本體部之間及/或第二電路板與本體部之間。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包含殼體、光機系統以及散熱片,其中光機系統設置於殼體中,光機系統包含光源模組 及成像模組;散熱片設置於成像模組之頂部,且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複數散熱鰭片係平行配置且朝遠離成像模組之頂部方向延伸,以形成複數通風道。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至少一延伸散熱片,其中延伸散熱片係自散熱片之一側朝成像模組之底部方向延伸,以位於成像模組之側邊,延伸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延伸散熱片之複數散熱鰭片係沿成像模組之側邊平行配置以形成複數延伸通風道,複數延伸通風道係對應地連通複數通風道。
於一實施例,成像模組包含數位微鏡裝置,其中數位微鏡裝置係設置於成像模組之頂部並貼附於該散熱片。
於一實施例,成像模組包含鏡頭模組,且延伸散熱片延伸到鏡頭模組之側邊。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包含殼體、光機系統、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其中光機系統設置於殼體中,光機系統包含光源模組及成像模組,且成像模組設置於光源模組之一側。第一電路板水平設置於光源模組下方。第二電路板直立設置於成像模組之一側且遠離光源模組。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散熱片,其中散熱片係設置於成像模組之頂部,且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複數散熱鰭片係平行配置且朝遠離成像模組之頂部方向延伸,以形成複數通風道。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至少一延伸散熱片,其中延伸散熱片係自散熱片之一側朝成像模組之底部方向延伸,以平行於 第二電路板,延伸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延伸散熱片之複數散熱鰭片係沿成像模組平行配置以形成複數延伸通風道,複數延伸通風道係對應地連通複數通風道。
於一實施例,第一電路板的溫度/功率較第二電路板低。於一實施例,第一電路板為主電路板及/或驅動電路板,第二電路板為電源電路板。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包含殼體、光機系統及複數電路板,其中殼體具有頂板及底板,且頂板具有複數頂通風孔,底板具有複數底通風孔;光機系統設置於殼體中且位於頂板及底板之間;複數電路板設置於光機系統之側邊,其中複數電路板相對於底板係直立設置,以使得複數頂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係透過複數電路板旁的空間直線連通複數底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
於一實施例,光機系統更包括成像模組以及設置於成像模組一側之光源模組,其中複數電路板係設置成像模組之另一側。
於一實施例,複數電路板包括電源電路板,其中電源電路板設置於最遠離成像模組處。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熱源、至少一散熱片、風扇以及導流元件,其中至少一散熱片設置於熱源周圍,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複數散熱鰭片之間形成複數通風道。風扇對應散熱片設置,以提供實質上與複數通風道垂直之氣流。導流元件對應風扇設置,以將氣流以實質上不垂直複數通風道的方式導入複數個通風道。
於一實施例,風扇係自電子裝置外吸入氣流,並以實質平行 於複數通風道之方向吸入氣流並提供氣流至導流元件。
於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係投影裝置,且熱源係光機系統。
1‧‧‧投影裝置
10‧‧‧殼體
110‧‧‧頂板
110a‧‧‧第一側
110b‧‧‧第二側
112‧‧‧頂通風孔
114a、114b、114a’‧‧‧肋條
116‧‧‧凹槽
120‧‧‧底板
120a‧‧‧第一側
120b‧‧‧第二側
122‧‧‧底通風孔
124a、124b‧‧‧肋條
130‧‧‧側板
132‧‧‧側通風孔
140‧‧‧隔熱件
20‧‧‧光機系統
210‧‧‧光源模組
212a、212b、212c‧‧‧發光單元
214‧‧‧混光單元
220‧‧‧成像模組
222‧‧‧鏡頭單元
224‧‧‧成像光學單元
230‧‧‧光線傳輸件
30、30a、30b、30c‧‧‧散熱片
310‧‧‧散熱鰭片
312‧‧‧通風道
310a‧‧‧卡合孔
32‧‧‧輔助散熱片
320‧‧‧散熱鰭片
322‧‧‧輔助通風道
34‧‧‧延伸散熱片
340‧‧‧散熱鰭片
342‧‧‧延伸通風道
410、410a、410b、420、430‧‧‧電路板
50‧‧‧金屬導熱件
510‧‧‧本體部
520‧‧‧延伸部
60‧‧‧導熱材料
70‧‧‧風扇
80、80A‧‧‧導流元件
810、810a、810b、810c‧‧‧導流片
812‧‧‧卡合部
830‧‧‧耦接孔
90‧‧‧電子裝置
910‧‧‧熱源
920‧‧‧散熱片
922‧‧‧散熱鰭片
924‧‧‧通風道
930‧‧‧風扇
940‧‧‧導流元件
Dw‧‧‧導流片的寬度
G‧‧‧間隔
Ow‧‧‧耦接孔的寬度
OL‧‧‧耦接孔的長度
W‧‧‧出風方向
Wi‧‧‧吸入氣流之方向
Wo‧‧‧提供氣流之方向
Wh‧‧‧導引方向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之立體圖;圖1B為圖1A之投影裝置無繪示側板之爆炸圖;圖1C為圖1A之投影裝置無繪示頂板之上視圖;圖2A為圖1A之投影裝置之頂板、底板及散熱片之配置示意圖;圖2B為圖1A之投影裝置之光機系統之示意圖;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頂板具有隔熱件之示意圖;圖3B及圖3C為圖3A之隔熱件設置於頂板之不同實施例之側視圖;圖4A及圖4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無繪示頂板及側板之示意圖;圖5A及圖5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無繪示頂板及側板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無繪示頂板及側板之示意圖;圖7A及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無繪示頂板及側板之示意圖;圖7B為圖7A之投影裝置配置示意圖;圖8A及圖8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之上視圖及側視示意圖;圖9A至圖9C為本發明不同實施例之導流元件之配置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流元件之示意圖;圖11A及圖11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流元件之示意圖及配置示意 圖;以及圖1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尤其是一種具有自然對流之散熱設計的投影裝置,以降低風扇轉速或甚至免除使用風扇,進而降低噪音提升操作品質。再者,本發明之投影裝置具有最佳化的電路板配置以降低熱效應影響,亦可利用金屬導熱件與散熱片的配合以提升散熱效能。此外,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藉由風扇及導流件,使得氣流以最佳化的角度進入散熱鰭片間的通風道,以增進散熱效能。於後參考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投影裝置及電子裝置之實施例。
如圖1A至圖1C所示,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1包含殼體10、光機系統20及複數散熱片30,其中殼體10係具有平行設置的頂板110及底板120,且複數側板130環繞連接頂板110及底板120之側邊,以共同圍成容置空間,供容置光機系統20及散熱片30等投影裝置部件。於此實施例,頂板110具有複數頂通風孔112,且底板120具有複數底通風孔122,其中頂通風孔112及底通風孔122係作為氣體流動的出入口。再者,如圖1A所示,側板130較佳亦具有複數側通風孔132,以增進散熱效益。於此實施例,殼體10較佳由金屬製成,例如鋁,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殼體10可由合金或非金屬(例如聚合物)製成。
於此實施例,如圖1B及圖2A所示,頂板110較佳為網格板,其係由複數肋條114a、114b交錯構成複數頂通風孔112。舉例而言,複數肋條114a係沿頂板110之第一側110a平行間隔配置,而複數條肋條114b係沿第 一側110a的相鄰側(例如第二側110b)平行間隔配置,以使複數肋條114a、114b交織形成複數網格作為頂通風孔112。在此需注意,複數肋條114a之間的間距、數目、寬度等可相同或不同於複數肋條114b之間的間距、數目、寬度等,且複數肋條114a、114b可以其他方式交錯形成頂通風孔。於此實施例,複數肋條114a之延伸方向較佳垂直於第一側110a,而複數肋條114b之延伸方向較佳係垂直於第二側110b,以使得複數頂通風孔112係為陣列配置的矩形孔,但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未圖示),複數肋條114a、114b之延伸方向可分別與第一側110a及第二側110b夾有非90度的角度,以使複數肋條114a、114b分別相對於第一側110a及第二側110b斜向延伸,且複數頂通風孔112係為陣列配置的菱形孔。底板120亦可為由複數肋條124a、124b交織形成底通風孔122的網隔板,其中肋條124a、124b相對於底板120之第一側120a及第二側120b可具有類似於頂板110之肋條114a、114b之配置,於此不再贅述。
在此需注意,頂板110及底板120較佳係配置為頂通風孔112至少部分對準底通風孔122,以使得頂通風孔112可透過對應的通風道312直線連通底通風孔122,如圖1B及圖2A所示(於後詳述)。換言之,頂通風孔112及底通風孔122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形狀、大小或數目,不以實施例所示為限。舉例而言,於其他實施例,頂通風孔112及底通風孔122可分別為形成於頂板110或底板120的複數開口,且開口形狀可為圓形、矩形或任何合宜的幾何形狀或非規則形狀。
如圖1B、圖1C及圖2B所示,光機系統20設置於殼體10中且位於頂板110及底板120之間。具體而言,光機系統20包含光源模組210、成 像模組220及光線傳輸件230,其中成像模組220設置於光源模組230之一側,且光線傳輸件230連接於光源模組210及成像模組220之間。於此實施例,光線傳輸件230可為光導管、光導柱或其他用於傳輸光線之元件,且光源模組210、成像模組220及光線傳輸件230係配置成L形,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依據設計需求,光源模組210、成像模組220及光線傳輸件230可配置成直線或任何合宜形狀。光源模組210藉由光線傳輸件230將光線傳輸至成像模組220,而成像模組220依據影像資料處理光線並將光線投射於殼體10外形成影像。
具體而言,光源模組210包含複數發光單元212a、212b、212c及混光單元214,其中發光單元212a、212b、212c係設置於混光單元214的周圍,且向混光單元214發出光線。於此實施例,混光單元214之一側連接光線傳輸件230,而發光單元212a、212b、212c係分別設置於混光單元214之不同側(例如其餘三側)並向混光單元214射出具有不同顏色或波長的光線。混光單元214接受且混合發光單元212a、212b、212c射出的光線並向光線傳輸件230輸出混合光線(例如白光)。於此實施例,發光單元212a、212b、212c較佳分別為輸出紅、綠、藍色光線之發光二極體,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發光單元212a、212b、212c可為發出白色或其他顏色(或波長)光線之發光二極體。成像模組220包含鏡頭單元222及成像光學單元224,其中成像光學單元224連接光線傳輸件230以接受光線,並依據影像資料處理光線而得到對應的目標光線,再藉由鏡頭單元222將目標光線投射於殼體10外而形成影像。於一實施例,成像光學單元224包含數位微鏡裝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224a,其根據影像訊號控制微鏡以形成影像。
如圖1B及圖1C所示,複數散熱片30設置於光機系統20周圍,其中複數散熱片30各具有複數散熱鰭片310,且複數散熱鰭片310之間形成複數通風道312。如上所述,複數散熱片30係設置成使得複數頂通風孔112經由複數通風道312對應地直線連通複數底通風孔122。參見圖1C,複數散熱片30包含第一散熱片30a、第二散熱片30b及第三散熱片30c,其中第一散熱片30a、第二散熱片30b及第三散熱片30c係分別設置於光源模組210之三個側邊,即對應發光單元212a、212b、212c分別設置於混光單元214之三個側邊,以使複數散熱鰭片310係沿混光單元214之三個側邊平行配置,且散熱鰭片310係背向混光單元214延伸。藉此,通風道312亦沿著混光單元214之三個側邊配置,且各通風道312連通對應的頂通風孔112及底通風孔122。從另一觀點而言,複數散熱鰭片310係直立於頂板110及底板120之間,且由頂板110之頂通風孔112朝底板120觀看時,可經由對應通風道312及底通風孔122看穿底板120。換言之,頂板110之頂通風孔112、對應的通風道312及底通風孔122係構成直線貫穿殼體10的流道。藉此,投影裝置1可藉由空氣的自然對流達到有效的散熱。
如圖1C所示,於一實施例,複數發光單元212a、212b、212c較佳係分別貼附於複數散熱片(例如第一散熱片30a、第二散熱片30b及第三散熱片30c)。換言之,發光單元212a、212b、212c較佳藉由其基板貼附在散熱片30背對散熱鰭片310之一側的表面上,以增進散熱效益。
再者,如圖3A所示,複數隔熱件140可設置於頂板110之外表面,以提供使用者隔熱效果。具體而言,隔熱件140與頂板110係由不同材料所構成,且相較於頂板110,隔熱件140具有較佳的隔熱效果。於此實 施例,隔熱件140較佳為軟性材料(例如矽膠),以提供使用者較佳的觸感及隔熱效果。於一實施例,如圖3B所示,隔熱件140係為條狀且貼附於肋條114a的表面。於另一實施例,如圖3C所示,頂板110之外表面具有複數凹槽116,隔熱件140係插置於凹槽116中。舉例而言,凹槽116係形成於肋條114a’的表面且沿肋條114a’之長度方向延伸,條狀隔熱件140之底部係插入凹槽116,使得隔熱件140突出於頂板110(即肋條114a’)的表面。當投影裝置1藉由散熱片30及自然對流效應將熱導到殼體10時,藉由隔熱件140的設置,可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觸溫度較高的頂板110,且同時提供較佳的觸感。
此外,於一實施例,如圖1B、圖1C及圖2A所示,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輔助散熱片32,且輔助散熱片32具有複數散熱鰭片320。輔助散熱片32較佳係對應成像模組220設置,尤其是對應成像模組220之數位微鏡裝置224a設置。於此實施例,輔助散熱片32係設置於成像模組224之頂部,例如位於成像單元224的頂部,或更進一步部分延伸至鏡頭單元222頂部,且數位微鏡裝置224a較佳係設置於成像模組220之頂部並貼附於輔助散熱片32。換言之,數位微鏡裝置224a較佳係設置於成像單元224之頂部,且藉由其基板貼附在散熱片32背對散熱鰭片320之一側的表面上。於此實施例,輔助散熱片32之複數散熱鰭片320係平行配置且朝頂板110延伸以形成複數輔助通風道322。在此需注意,頂板110之頂通風孔112、側板130之側通風孔132較佳亦對應輔助散熱片32設置,使得頂通風孔112、側通風孔132、輔助通風道322可構成散熱流道,以增進散熱效益。
再者,投影裝置更包含至少一延伸散熱片34,其中延伸散熱片34係自輔助散熱片32之一側朝底板120延伸,以位於成像模組220之側 邊。延伸散熱片34具有複數散熱鰭片340,延伸散熱片34之複數散熱鰭片340係沿成像模組220之側邊平行配置以形成複數延伸通風道342,其中複數延伸通風道342係對應地直線連通複數頂通風孔112之至少其中之一及複數底通風孔122之至少其中之一。亦即,類似於上述,頂板110之頂通風孔112及底板120之底通風孔122較佳亦對應延伸散熱片34設置,使得頂通風孔112可通過對應的通風道342直線連通底通風孔122,以構成自然對流的流道。於此實施例,延伸散熱片34較佳係自輔助散熱片32的兩側向下延伸,且與輔助散熱片32整合為一體的「ㄇ形」散熱片,但不以此為限。於此實施例,位於「ㄇ形」散熱片兩側之延伸散熱片34,其散熱鰭片340係背向延伸,以分別朝向側板130及光源模組210延伸。於其他實施例,依據配置空間、散熱需求等,延伸散熱片34可自輔助散熱片32的單側或兩側以上向下延伸,以與輔助散熱片32整合為一體的「L形」或其他形狀的散熱片。在此需注意,延伸散熱片34及輔助散熱片32較佳為一體成形之散熱片,但亦可為分離的散熱片。當延伸散熱片34及輔助散熱片32整合為一體時,延伸散熱片34之散熱鰭片340及輔助散熱片32之散熱鰭片320較佳係設置為使得延伸通風道342分別對應連通輔助通風道322,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延伸散熱片34沿輔助散熱片32一側延伸的長度,可相同或不同於輔助散熱片32該側的長度,不以實施例所示為限。舉例而言,當輔助散熱片32僅設置於成像單元224之頂部時,延伸散熱片34可僅位於成像單元224之側邊,亦可進一步延伸至鏡頭模組222之側邊。或者,當輔助散熱片32設置於成像單元224之頂部並延伸至鏡頭模組222之頂部時,延伸散熱片34可位於成像單元224之側邊並延伸至鏡頭模組222之側邊,亦可僅位於成像單元224之側邊。
再者,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可藉由最佳化電路板的配置,以降低熱效應的影響。具體而言,本發明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複數電路板(例如410、420、430),其中各電路板具有不同的溫度/功率。本發明可依據各電路板的溫度/功率高低進行最佳化配置,以降低熱效應的影響。如圖4A及圖4B所示,於一實施例,投影裝置更包含電路板410、420,其中電路板410設置於光源模組210下方,且電路板420設置於成像模組220之一側且遠離電路板410及光源模組210。舉例而言,電路板410為主電路板,而電路板420為電源供應電路板,其中電源供應電路板420之溫度/功率係高於主電路板410之溫度/功率。於此實施例,相對於底板120,主電路板410係水平設置於光源模組210之下方,且電源供應電路板420係直立設置於成像模組220之一側。藉此,分散配置投影裝置1之複數電路板410、420,尤其是將溫度/功率較高的電路板(例如電源供應電路板420)獨立放置,可避免電路板410、420所產生的熱集中於同一位置(例如光源模組210附近)而加劇熱效應的影響。
如圖4A及圖4B所示,於此實施例,延伸散熱片34較佳係設置於電路板420及成像模組220之間,以分隔電路板420及成像模組220。亦即,延伸散熱片34係自散熱片32之一側朝成像模組220之底部方向延伸,以平行於電路板420且位於電路板420及成像模組220之間。於此實施例,延伸散熱片34之散熱鰭片340係朝向電路板420延伸,且電路板420之溫度/功率較高的元件較佳係朝向側板130,而電路板420之溫度/功率較低的元件則朝向散熱鰭片340。在此需注意,頂板110之頂通風孔112及底板120之底通風孔122較佳亦對應散熱片34設置,使得頂通風孔112可通過對應的通風道342直線連通底通風孔122,以構成自然對流的流道(參考圖1B的相關說明)。
於另一實施例,投影裝置係依據電路板之溫度/功率高低或電路板具有的電子元件之熱敏感作不同高度的配置,其中複數電路板係依據溫度/功率的高低或其電子元件之熱敏感依序疊置,越接近底板之電路板具有越低的溫度/功率或越接近底板之電路板具有的電子元件越易受熱影響。如圖5A所示,複數電路板410、430設置於光源模組210的下方,且平行底板120,其中電路板410之溫度/功率低於電路板430之溫度/功率。舉例而言,電路板410係為控制投影機運作之主電路板,而電路板430為驅動光源之驅動電路板,其中主電路板410設置於光源模組210下方,且驅動電路板430設置於主電路板410及光源模組210之間。如圖5A及圖5B所示,投影裝置更包含金屬導熱件50,其中金屬導熱件50包含本體部510及延伸部520。本體部510係實質覆蓋於電路板410、430之表面,且延伸部520係自本體部510彎折延伸於電路板410、430之側邊。於一實施例,金屬導熱件50可由鋁板彎折而成,其中延伸部520較佳係平貼散熱片(例如第二散熱片30b),以使得電路板產生的熱能被傳導至散熱片30b。
再者,如圖5B所示,電路板410具有較低熱敏感的電子元件412,而電路板430具有較高熱敏感的電子元件432,且金屬導熱件50插置於電路板410及430之間,其中電子元件412、432係分別面對金屬導熱件50之本體部510的相對表面。在此需注意,低熱敏感的電子元件412係指較易受熱影響的電子元件,而高熱敏感的電子元件432係指較不易受熱影響的電子元件。亦即,當複數電路板層疊設置時,具有越容易受熱影響之電子元件的電路板較佳係設置於越下方,而具有越不易受熱影響之電子元件的電路板較佳係設置於越上方,以使低熱敏感電子元件更能在正常溫度運作。投 影裝置更包含導熱材料60(例如導熱膠),其中導熱材料60係填充於電路板410與本體部510之間及/或電路板430與本體部510之間,以增進將熱經由金屬導熱件50導熱至散熱片30b。在此需注意,圖5A,雖繪示金屬導熱件50具有一個延伸部520,且用以貼附散熱片30b,但不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金屬導熱件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彎折的延伸部,且延伸部可貼附於相同或不同的散熱片(例如30a、30b、30c)。此外,延伸部520之彎折方向可依設計需求而變化,不以向上彎折為限。於其他實施例,延伸部520可自本體部510向下彎折而成。再者,於此實施例,雖顯示金屬導熱件50之本體部510的表面為平面,然而於其他實施例,本體部510可依據設置於其兩側之電路板的電子元件大小、位置,而具有相應凹凸的表面。再者,於本實施例雖僅繪示兩個電路板(例如410、430)疊置,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未繪示),當投影裝置包含兩個以上的電路板時(例如410、410、430),複數電路板410、420、430亦可依據溫度/功率的高低依序疊置,越接近底板之電路板具有越低的溫度/功率,例如溫度/功率最低的主電路板410位於最接近底板,溫度/功率次高的驅動電路板430疊置於主電路板410上,且溫度/功率相對最高的電源供應電路板420則疊置驅動電路板430上。本發明之投影裝置藉由將溫度/功率越高的電路板設置於越上方,而溫度/功率越低的電路板設置於越下方,可使得低溫/低功率的電路板不被高溫/高功率的電路板加熱,而使得低溫熱敏感元件更能在正常溫度運作,並達到最佳化的對流配置。
再者,如圖6所示,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投影裝置藉由將電路板分散配置且依溫度/功率的高低疊置,可進一步改善熱效應影響。於此實施例,溫度/功率最高的電路板420較佳係設置於成像單元224之一 側,而溫度/功率相對較低的電路板410及430較佳依溫度/功率的高低設置於光源模組210的下方。參考圖4A及圖5A之實施例說明,電源供應電路板420具有最高的溫度/功率、驅動電路板430具有次高的溫度/功率,而主電路板410具有相對最低的溫度及功率。於此實施例,電源供應電路板420係設置於成像單元224之一側且遠離光源模組210,並藉由延伸散熱片34與成像模組220分隔,而主電路板420設置於混光單元214下方且較接近底板120,驅動電路板430設置於主電路板420及混光單元214之間。
於另一實施例,如圖7A及圖7B所示,複數電路板(例如410a、410b、420、430)係設置於光機系統20之側邊,其中複數電路板410a、410b、420、430相對於底板120係直立設置,以使得複數頂通風孔112之至少其中之一係透過複數電路板410a、410b、420、430旁的空間直線連通複數底通風孔122之至少其中之一。具體而言,因應空間限制及散熱需求,複數電路板410a、410b、420、430較佳係設置於成像模組220之一側,且遠離光源模組210。再者,於此實施例,可將輸入/輸出(I/O)單元及主電路板之控制單元分別獨立設計,以形成主控制電路板(例如410a)及輸入/輸出電路板(例如410b)。於此實施例,驅動電路板430較佳係設置於成像單元224相對於鏡頭單元222之另一側設置,而主控制電路板410a、輸入/輸出電路板410b、電源供應電路板420較佳係於成像單元224相對於光源模組210之另一側間隔設置。
在此需注意,圖7A及圖7B雖繪示電路板430配置為背向成像單元224垂直延伸,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電路板430可配置為平行成像單元224之側邊水平延伸。再者,當複數電路板410a、410b、420、 430間隔直立設置時,溫度/功率較高的電路板(例如電源供應電路板420)較佳係設置於最外側(或最遠離成像模組220處),且較佳使其上的電子元件面對側板130之側通風孔132。於此實施例,輸入/輸出電路板410b係設置於主控制電路板410a及電源供應電路板420之間,且輸入/輸出電路板410b及電源供應電路板420係相背設置,使得其上的電子元件朝向相背方向。主控制電路板410a係設置為使得其上的電子元件朝向延伸散熱片34的散熱鰭片340。於此實施例,電路板410a、410b、420、430設置電子元件之板面的法線方向係垂直於頂板110及底板120表面之法線方向。藉此,使得電路板410a、410b、420、430之間形成類似於散熱鰭片310之間的通風道。於此實施例,頂板110之頂通風孔112及底板120之底通風孔122亦對應電路板410a、410b、420、430設置,使得頂通風孔112可通過電路板410a、410b、420、430旁的空間直線連通底通風孔122,以構成自然對流的流道。
再者,當投影裝置設置於較高溫度環境或想要增強光源強度時,本發明之投影裝置可進一步配備風扇以提升散熱效率。於另一實施例,如圖8A及圖8B所示,投影裝置可進一步包含風扇70及導流元件80,其中風扇70設置於底板120並提供氣流,導流元件80對應風扇70設置以將氣流導入散熱片30之複數個通風道312。亦即,導流元件80及散熱鰭片310係設置於散熱片30之同一側,而風扇70係設置於散熱片30之相對側。具體而言,風扇70可為鼓風機式風扇,且風扇70之吸氣方向與供氣方向之夾角係約90度。於此實施例,風扇70自垂直底板120之方向吸入氣流(即空氣),並自水平底板120之方向提供氣流至導流元件80。亦即,風扇70提供實質上與複數通風道312垂直之氣流,而導流元件80將氣流以實質上不垂直複數通風道 312的方式導入複數個通風道312。再者,風扇70較佳係對應複數散熱片30所圍範圍之中心設置。於此實施例,風扇70較佳係設置三個散熱片30a~30c所圍範圍之中心位置,亦即風扇70係對應設置於光源模組210下方的底板120。導流元件80較佳係對應風扇70設置並耦接複數個散熱片30a~30c,以將風扇70提供之氣流以實質45度角方向進入複數個通風道312。於此實施例,如圖8A所示,導流元件80係分別與散熱片30a~30c耦接,以形成實質圍在風扇70周圍的ㄇ形導流圈,但不以此為限。
於一實施例,如圖9A所示,導流元件80包含複數個導流片810,且複數個通風道312中各設置有至少一個導流片810,其中各導流片810係耦接於與對應通風道312相鄰的散熱鰭片310,以使得風扇70提供之氣流以實質45度角方向進入散熱片30a~30c之複數個通風道312。導流片810可藉由黏著、卡合等方式固定於散熱鰭片310上,以使得導流片810位於兩相鄰散熱鰭片310之間的通風道312中。導流片810設置於通風道312之位置較佳係接近風扇70且接近通風道312底端,使得自風扇70出口提供的氣流可較早接觸導流片810進而提升導流效果。於一實施例,如圖9A所示,導流片810可以預設傾斜或彎曲角度黏著於兩相鄰散熱鰭片310之相對壁面,而使得風扇70提供的風流碰到導流片810後,藉由導流片810的導引較佳以實質45度角方向進入通風道312,藉以帶走散熱鰭片310的熱量而提升散熱效率。於另一實施例,如圖9B所示,導流片810可具有卡合部812,且散熱鰭片310可具有卡合孔310a,使得導流片810藉由卡合部812與卡合孔310a的卡合而定位於散熱鰭片310。在此需注意,圖9B雖繪示導流片810兩側各具有一個卡合部812以與各側散熱鰭片310的對應卡合孔310a卡合,但不以此為限。於 其他實施例,導流片810各側可設置複數個卡合部812,且散熱鰭片310具有對應的複數卡合孔310a,其中複數卡合孔310a可依據導流片810的傾斜或彎曲需求分布於散熱鰭片310的適當位置,以使得導流片810保有所需的傾斜或彎曲形狀。
再者,圖9A及圖9B之實施例雖繪示各通風道312設置一個導流片810,但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如圖9C所示,單一通風道312可設置有至少兩個導流片(例如三個導流片810a、810b、810c),其中導流片810a、810b、810c係沿風流方向設置,且離風扇70越近的導流片810a的設置位置越高(即越接近頂板110)。舉例而言,三個導流片810a、810b、810c沿風扇70的出風方向W呈階梯式配置,導流片810a最接近風扇70設置離底板120最遠(即位置最高),導流片810c離風扇70最遠而設置離底板120最近(即位置最低),導流片810b則設置於導流片810a及導流片810c之間。
再者,複數導流片810可為分離的導流片,各導流片810分別插置於相鄰散熱鰭片310之間的通風道312,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複數導流片810可整合為單一導流片組合。於另一實施例,如圖10所示,導流元件80更包含連接片820,且複數個導流片810連接於連接片820的同一側並間隔設置。具體而言,導流片810的寬度Dw較佳實質等於通風道312的寬度,相鄰導流片810之間的間隔G係為散熱鰭片310的厚度,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導流片810的寬度Dw可略小於通風道312的寬度,相鄰導流片810之間的間隔G可略大於散熱鰭片310的厚度。於此實施例,藉由連接片820使得複數導流片810連接成單片的導流元件80,可簡化導流元件80及散熱片30的組裝程序,提升組裝效率。
於另一實施例,如圖11A及圖11B所示,導流元件80A係為弧形導流片,且弧形導流片具有複數耦接孔830以分別耦接散熱片30之複數散熱鰭片310。具體而言,導流元件80A係為整片的片材,且複數耦接孔830係對應散熱鰭片310的位置及厚度開設,以使得各散熱鰭片310可部分插入對應的耦接孔830中。在此需注意,耦接孔830的寬度Ow較佳係等於或略大於散熱鰭片310的厚度,且耦接孔830的長度OL可依據導流元件80A的傾斜或彎曲需求而變化。此外,弧形導流片式的導流元件80A亦可於耦接孔830中的兩側壁形成上述的卡合部812,以與散熱鰭片310之卡合孔310a卡合,進而定位導流元件80A於散熱片30。
再者,本發明之投影裝置之散熱設計可應用於其他具有熱源而需要散熱的電子裝置,例如桌上型/筆記型電腦等,不限於投影裝置。於一實施例,如圖12所示,電子裝置90可包含熱源910、至少一散熱片920、風扇930及導流元件940。至少一散熱片920係設置於熱源910周圍,其中散熱片920具有複數散熱鰭片922,且複數散熱鰭片922之間形成複數通風道924。風扇930對應散熱片920設置,以提供實質上與複數通風道924垂直之氣流。導流元件940對應風扇930設置,以將氣流以實質上不垂直複數通風道924的方式導入複數個通風道924。舉例而言,當應用於電腦時,熱源910可為中央處理器,而至少一散熱片920、風扇930及導流元件940可具有與上述投影裝置中光機系統20(尤其是光源模組210)為熱源時散熱片30、風扇70及導流元件80(或80A)之類似配置。亦即,風扇930係自電子裝置90外吸入氣流(即空氣),並以實質平行於複數通風道924之方向吸入氣流並提供氣流至導流元件940。具體而言,風扇930吸入氣流之方向Wi與提供氣流之方向Wo 約夾有90度角,而導流元件940可具有上述圖9A~圖11B之任一實施形式,以將風扇930提供的氣流導向與吸入氣流方向Wi夾有小於90度角(較佳為45度角)之導引方向Wh進入散熱鰭片922之間的通風道924。在此需注意,電子裝置90之各元件細節及配置可參考上述投影裝置實施例之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投影裝置藉由殼體的頂通風孔及底通風孔配合散熱片的直立配置,可達到高效率的自然對流散熱機制,以大幅降低風扇的轉速或甚至免除風扇的使用,進而降低風扇運轉時產生的噪音。再者,本發明之投影裝置具有最佳化的電路板配置設計及金屬導熱件的設置,可降低熱效應的影響,提升裝置機能。此外,本發明之投影裝置可配合風扇及導流元件之設計,以進一步提升散熱效率,且本發明之散熱設計不僅可應用於投影裝置,更可應用於任何具有熱源而需要散熱之電子裝置。
本發明已由上述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目的而非用於限制。熟此技藝者當知在不悖離本發明精神下,於此特別說明的實施例可有例示實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發明範疇亦涵蓋此類修改且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
110‧‧‧頂板
112‧‧‧頂通風孔
120‧‧‧底板
122‧‧‧底通風孔
20‧‧‧光機系統
210‧‧‧光源模組
220‧‧‧光源模組
230‧‧‧光線傳輸件
30‧‧‧散熱片
310‧‧‧散熱鰭片
312‧‧‧通風道
32‧‧‧輔助散熱片
320‧‧‧散熱鰭片
322‧‧‧輔助通風道
34‧‧‧延伸散熱片
340‧‧‧散熱鰭片
342‧‧‧延伸通風道

Claims (43)

  1. 一種投影裝置,包含:一殼體,具有一頂板及一底板,該頂板具有複數頂通風孔,且該底板具有複數底通風孔;一光機系統,設置於該殼體中且位於該頂板及該底板之間;以及複數散熱片,設置於該光機系統周圍,該複數散熱片各具有複數散熱鰭片,其中該複數散熱鰭片之間形成複數通風道,該複數頂通風孔及該複數底通風孔為長條形狀且其延伸方向係對應該複數通風道,以實質增加該複數通風道對外部之裸露面積,使得該複數頂通風孔經由該複數通風道對應地直線連通該複數底通風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光機系統包含一光源模組、一成像模組及一光線傳輸件,其中該光線傳輸件連接於該光源模組及該成像模組之間,該複數散熱片包含一第一散熱片、一第二散熱片及一第三散熱片係分別設置於該光源模組之三個側邊,以使該複數散熱鰭片係沿該三個側邊平行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光源模組包含複數發光單元,且該複數發光單元係分別貼附於該複數散熱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一主電路板及一電源供應電路板,其中該光源模組設置於該成像模組之一側,該主電路板係設置於該光源模組之下方,且該電源供應電路板係設置於該成像模組之另一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一輔助散熱片,其中該輔助散熱片係設置於該成像模組之頂部,且該輔助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 片,該輔助散熱片之複數散熱鰭片係平行配置且朝該頂板延伸以形成複數輔助通風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至少一延伸散熱片,其中該延伸散熱片係自該輔助散熱片之一側朝該底板延伸,以位於該成像模組之側邊,該延伸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該延伸散熱片之複數散熱鰭片係沿該成像模組之該側邊平行配置以形成複數延伸通風道,該複數延伸通風道係對應地直線連通該複數頂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及該複數底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相對於該底板,該電源供應電路板係直立設置,且該主電路板係水平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一驅動電路板,其中該驅動電路板係設置於該光源模組及該主電路板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一金屬導熱件,其中該金屬導熱件包含一本體部及一延伸部,該本體部係位於該驅動電路板及該主電路板之間以實質分隔該驅動電路板及該主電路板,且該延伸部係自該本體部彎折延伸,以平貼該第一散熱片、該第二散熱片及該第三散熱片至少其中之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導熱材料,其中該導熱材料係填充於該驅動電路板與該金屬導熱件之間及/或該主電路板與該金屬導熱件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複數隔熱件設置於該頂板之外表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頂板之外表面具有複數凹槽,且該複數隔熱件係插置於該複數凹槽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複數電路板,其中該複數電路板相對於該底板係直立設置,以使得該複數頂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係透過該複數電路板旁的空間直線連通該複數底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一風扇及一導流元件,其中該風扇設置於該底板並提供氣流,該導流元件對應該風扇設置以將該氣流導入該複數個通風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風扇係設置對應於該複數散熱片所圍範圍之中心位置,且自垂直該底板之方向吸入該氣流,並自水平該底板之方向提供該氣流至該導流元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導流元件係耦接該複數個散熱片,使該氣流以實質45度角方向進入該複數個通風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導流元件包含複數個導流片,該複數個通風道中各設置有至少一個導流片,且該複數個導流片分別耦接於與對應該複數個通風道相鄰的該些散熱鰭片。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導流元件更包含一連接片,該複數個導流片連接於該連接片之同一側且間隔設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通風道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至少二個該導流片,係沿該風扇之風流方向設置且離該風扇越近的導流片設置位置越接近該頂板。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導流元件係一弧形導流片,且該弧形導流片具有複數耦接孔以分別耦接該散熱片之該複數散熱鰭片。
  21. 一種投影裝置,包含:一殼體,具有一頂板及一底板;以及至少二電路板,設置於該殼體中且平行於該頂板及該底板,該至少二電路板具有不同的溫度/功率或具有不同熱敏感的電子元件,且該至少二電路板係依據溫度/功率的高低或電子元件之熱敏感依序疊置,其中越接近該底板之該至少二電路板之一具有越低的溫度/功率或越接近該底板之該至少二電路板之一具有的電子元件越易受熱影響。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至少二電路板包含一第一電路板及一第二電路板,該第一電路板具有一第一電子元件,該第二電路板具有一第二電子元件,該第一電子元件相較於該第二電子元件為較低熱敏感電子元件,且該第二電路板係疊置於該第一電路板上方。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一金屬導熱件,其中該金屬導熱件包含一本體部及一延伸部,該本體部係位於該第一電路板及該第二電路板之間以實質分隔該第一電路板及該第二電路板,該延伸部係自該本體部彎折延伸於該第一電路板之側邊,且該第一電子元件及該第二電子元件係分別面對該本體部之兩相對表面。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導熱材料,其中該導熱材料係填充於該第一電路板與該本體部之間及/或該第二電路板與該本體部之間。
  25. 一種投影裝置,包含:一殼體;一光機系統,設置於該殼體中,該光機系統包含一光源模組及一成像模組;以及一散熱片,設置於該成像模組之頂部,且該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該複數散熱鰭片係平行配置且朝遠離該成像模組之頂部方向延伸,以形成複數通風道。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至少一延伸散熱片,其中該延伸散熱片係自該散熱片之一側朝該成像模組之底部方向延伸,以位於該成像模組之側邊,該延伸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該延伸散熱片之複數散熱鰭片係沿該成像模組之該側邊平行配置以形成複數延伸通風道,該複數延伸通風道係對應地連通該複數通風道。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成像模組包含一數位微鏡裝置,該數位微鏡裝置係設置於該成像模組之頂部並貼附於該散熱片。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成像模組包含一鏡頭模組,且該延伸散熱片延伸到鏡頭模組之側邊。
  29. 一種投影裝置,包含:一殼體;一光機系統,設置於該殼體中,該光機系統包含一光源模組及一成像模組,該成像模組設置於該光源模組之一側;一第一電路板,水平設置於該光源模組下方;以及一第二電路板,直立設置於該成像模組之一側且遠離該光源模組。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一散熱片,其中該散熱片係設置於該成像模組之頂部,且該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該複數散熱鰭片係平行配置且朝遠離該成像模組之頂部方向延伸,以形成複數通風道。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投影裝置,更包含至少一延伸散熱片,其中該延伸散熱片係自該散熱片之一側朝該成像模組之底部方向延伸,以平行於該第二電路板,該延伸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該延伸散熱片之複數散熱鰭片係沿該成像模組平行配置以形成複數延伸通風道,該複數延伸通風道係對應地連通該複數通風道。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一電路板的溫度/功率較該第二電路板低。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一電路板為主電路板及/或驅動電路板,該第二電路板為電源電路板。
  34. 一種投影裝置,包含:一殼體,具有一頂板及一底板,該頂板具有複數頂通風孔,且該底板具有複數底通風孔;一光機系統,設置於該殼體中且位於該頂板及該底板之間;以及複數電路板,設置於該光機系統之側邊,其中該複數電路板相對於該底板係直立設置,以使得該複數頂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係透過該複數電路板旁的空間直線連通該複數底通風孔之至少其中之一。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光機系統更包括一成像模組以及設置於該成像模組一側之一光源模組,其中該複數電路板係設置 該成像模組之另一側。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複數電路板包括一電源電路板,該電源電路板設置於最遠離該成像模組處。
  37.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熱源;至少一散熱片,設置於該熱源周圍,該散熱片具有複數散熱鰭片,其中該複數散熱鰭片之間形成複數通風道;一風扇,對應該散熱片設置,以提供一實質上與該複數通風道垂直之氣流;以及一導流元件,對應該風扇設置,以將該氣流以實質上不垂直該複數通風道的方式導入該複數個通風道。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風扇係自該電子裝置外吸入該氣流,並以實質平行於該複數通風道之方向吸入該氣流並提供該氣流至該導流元件。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導流元件包含複數個導流片,該複數個通風道中各設置有至少一個導流片,且該複數個導流片分別耦接於與對應該複數個通風道相鄰的該些散熱鰭片。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導流元件更包含一連接片,該複數個導流片連接於該連接片之同一側且間隔設置。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通風道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至少二個該導流片,係沿該風扇之風流方向設置且離該風扇越近的導流片設置位置越接近該頂板。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導流元件係一弧形導流片,且該弧形導流片具有複數耦接孔以分別耦接該散熱片之該複數散熱鰭片。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係一投影裝置,且該熱源係一光機系統。
TW104126162A 2015-05-05 2015-08-11 投影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914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6162A TWI591419B (zh) 2015-05-05 2015-08-11 投影裝置及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4322 2015-05-05
TW104126162A TWI591419B (zh) 2015-05-05 2015-08-11 投影裝置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0213A TW201640213A (zh) 2016-11-16
TWI591419B true TWI591419B (zh) 2017-07-11

Family

ID=5722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6162A TWI591419B (zh) 2015-05-05 2015-08-11 投影裝置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952487B2 (zh)
TW (1) TWI5914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4325B2 (en) 2018-12-06 2021-01-05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4891B1 (en) * 2018-03-13 2019-01-08 Preciseled, Inc. Shallow design of LED illuminating downlight devices in ceilings
DE102019103541A1 (de) * 2018-07-06 2020-01-09 Hanon Systems Kühlmodul mit Axialgebläse für Fahrzeuge, insbesondere für Elektrofahrzeuge
CN109613789B (zh) * 2019-01-24 2021-04-2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光机模组及包含此光机模组的投影装置
CN210776152U (zh) * 2019-05-29 2020-06-1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12140065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冲击工具
US11169433B2 (en) * 2019-08-27 2021-11-09 Coretr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13126401B (zh) * 2019-12-31 2024-01-30 中影光峰激光影院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放映机
CN113313978B (zh) * 2020-02-27 2024-03-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13589633A (zh) * 2020-04-30 2021-11-02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引擎
CN214540347U (zh) * 2021-05-12 2021-10-2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8045B2 (ja) * 2000-07-24 2007-02-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DE60239446D1 (de) * 2001-01-15 2011-04-28 Seiko Epson Corp Projektor
US6497489B1 (en) 2001-08-29 2002-12-24 Benq Corporation Projector with guiding rib in vent
JP2003322911A (ja) * 2002-04-30 2003-1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装置
US7212344B2 (en) * 2004-02-27 2007-05-01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Illumination system with aligned LEDs
US7276973B2 (en) 2005-06-29 2007-10-02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utomatic bias control circuit for linear power amplifiers
US8418978B2 (en) * 2006-06-10 2013-04-16 Atlas Sound Lp Pole-mounted electronics chassis
US20080158876A1 (en) * 2007-01-02 2008-07-03 Thrailkill John E High intensity solid state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rmally conductive membran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mal membrane component
TWI333593B (en) * 2007-03-22 2010-11-21 Young Optics Inc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1576704A (zh) 2009-06-19 2009-11-11 广州大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投影仪
US8944638B2 (en) * 2009-06-24 2015-02-03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1001973A1 (ja) * 2009-07-02 2011-01-06 シーシーエス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CN101963743B (zh) * 2009-07-24 2011-12-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01644878B (zh) 2009-09-03 2012-01-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TWI417635B (zh) 2009-12-30 2013-12-01 Qisda Corp 電子裝置及投影機
CN101848627A (zh) 2010-02-10 2010-09-29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投影机
CN201903749U (zh) 2010-12-14 2011-07-20 天津爱安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三片led灯板为光源的3lcd投影机散热系统
JP5835067B2 (ja) * 2011-07-04 2015-12-2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プロジェクタ
JP5686255B2 (ja) * 2011-08-30 2015-03-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WO2013147068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投射装置
CN103698966B (zh) * 2012-09-27 2016-08-17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TWM480099U (zh) 2014-01-13 2014-06-11 Celestica Int Inc 一種可組合式散熱器
CN104582438A (zh) 2014-12-25 2015-04-29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4325B2 (en) 2018-12-06 2021-01-05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30419A1 (en) 2016-11-10
US9952487B2 (en) 2018-04-24
TW201640213A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1419B (zh) 投影裝置及電子裝置
US8480269B2 (en) Lamp and heat sink thereof
CN105159018B (zh) 投影装置
JP5156071B2 (ja) 灯具とその放熱器
TWI417635B (zh) 電子裝置及投影機
EP2500622B1 (en) Lamp
EP2500621B1 (en) Lamp
KR2009002231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10019161A1 (en) Cool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TW201329381A (zh) 光學半導體式發光裝置
WO2012148651A2 (en) Led array lighting assembly
CN213545026U (zh) 一种投影仪的散热装置及投影仪
JP6125675B2 (ja) 照明デバイス及び照明器具
WO2022152300A1 (zh)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TW200948257A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unit thereof
JP4742554B2 (ja) 電子機器
CN105159017B (zh) 投影装置
JP641926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9231193A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985390B2 (ja) 電子機器の放熱装置
CN217467453U (zh)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CN110088528B (zh) 光照射装置
JP4897107B2 (ja) 電子機器
CN111051765B (zh) 天花板埋入式照明装置
JP618219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