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7453U -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7453U
CN217467453U CN202220198095.2U CN202220198095U CN217467453U CN 217467453 U CN217467453 U CN 217467453U CN 202220198095 U CN202220198095 U CN 202220198095U CN 217467453 U CN217467453 U CN 217467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abinet
projection
optical engine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80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80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7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7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7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包括第一柜体,第一柜体上的底部和前侧设置三个通风孔;第一柜体内还设置至少用于对光学引擎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光学引擎用于发出投影光束,散热装置至少包括并排安装的第二散热器和第三散热器,以及与第二散热器、第三散热器垂直设置的第一散热器;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用于带动环境空气从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和第三通风孔中的至少之一流入第一柜体内,并从剩余的通风孔流出。本申请提供的投影系统,在第一柜体的前侧和底部设置三个通风孔,可以实现风程的减小,加快投影系统的散热,且散热装置设置三个散热器,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从而提升第一柜体的散热效率,保证投影设备的投影效果。

Description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投影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目前投影设备主要包括光学引擎和投影屏幕。其中,光学引擎的出光口朝向投影屏幕,以出射光束至投影屏幕,投影屏幕用于反射该光束,以实现画面的显示。
光学引擎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光学引擎出射光束的稳定性,降低投影设备的投影效果,加速整个光学引擎的散热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用于解决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散热效率低影响投影效果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投影设备,包括:第一柜体,所述第一柜体支撑在支撑面上;
所述第一柜体上包含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包括设置在柜体底部的第一通风孔,以及设置在柜体前侧的第二通风孔和第三通风孔;
所述第一柜体内设置散热装置,以及还设置光学引擎,其中,所述散热装置至少用于对所述光学引擎进行散热,所述光学引擎用于发出投影光束;
所述散热装置至少包括并排安装的第二散热器和第三散热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第三散热器垂直设置的第一散热器;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带动环境空气从所述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和第三通风孔中的至少之一流入所述第一柜体内,并从剩余的通风孔流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投影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投影系统,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功能组件和光学引擎,所述功能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柜体的内腔,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柜体和投影屏幕,所述第二柜体具有开口,所述投影屏幕能够基于所述开口收容于所述第二柜体,或者穿过所述开口并展开。
所述光学引擎与所述功能组件电连接,所述光学引擎能够在所述功能组件的配合下出射光束,并透过所述第一柜体上的透光区,所述投影屏幕展开时接收所述光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投影系统的第一柜体的前侧和底部设置三个通风孔,无需设置于投影系统的两侧,整体散热风程较短,便于第一柜体的散热,同时,对散热装置设置三个散热器,可以在增大散热面积,加快投影系统的散热,保证了光学引擎出射光束的稳定性,以免降低投影设备的投影效果。另外,未使用投影设备时,能够将投影屏幕收容于第二柜体,从而减小投影设备的整体外观尺寸;使用投影设备时,能够将投影屏幕穿过开口并展开,从而通过投影屏幕接收光学引擎出射的光束,实现投影屏幕上画面的显示,保证了投影设备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投影设备;
11-第一柜体,12-第二柜体,2-光学引擎,3-功能组件,4-投影屏幕,5-散热装置;
1101-第一通风孔,1102-第二通风孔,1103-第三通风孔;
111-透光区,112-进风口,113-出风口,114-滤网,115-第一隔板,116-第二隔板,117-钢架,118-隔热件;
31-显示板,32-电源板,33-控制主板;
501-第一散热器,502-第二散热器,503-第三散热器,504-导热块,51-风扇,511-排气扇,512-冷气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本申请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图2、图5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影设备包含投影系统,其包括第一柜体11,第一柜体支撑在支撑面上。光学引擎2、功能组件3和散热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柜体11的内腔中,第一柜体11的出光侧具有透光区111,支撑面为电视柜的柜面或者地面等。
其中,光学引擎2为超短焦光学引擎,示例地,超短焦光学引擎为DLP光学引擎。光学引擎2包括光源系统、照明系统和镜头系统,光源系统与照明系统连接,镜头系统与照明系统连接;光源系统和照明系统均与功能组件3电连接,并在功能组件3的配合下完成光束的出射。当光学引擎2为超短焦光学引擎时,镜头系统为超短焦投影镜头。
功能组件3包括电源板32和显示板31,电源板32和显示板31位于第一柜体11的内腔,电源板32和显示板31电连接,且显示板31和电源板32均与光学引擎2电连接,显示板31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柜体11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平行。
可选地,使用红、绿、蓝三基色固态激光器作为光源系统,或者使用固态激光器激发荧光物质作为光源系统,或者使用固态激光器结合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作为光源系统。光源系统发出的三基色光束通过照明系统中的镜片进行整合后,照射至照明系统中的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表面,通过DMD对该光束旋转反射后,再经过镜头系统后出射,以形成多彩的画面。DMD是一种含有很多可快速翻转的小反射镜的显示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功能组件3配合光学引擎2出射光束时,功能组件3会产生热量,且光学引擎2内部也会产生热量,这样功能组件3和光学引擎2产生的热量都会聚集在第一柜体11内,从而使得第一柜体11内的温度升高。这样,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影响光学引擎2出射的光束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投影屏幕4上的画面显示效果,降低投影设备的投影效果。为此,在使用投影设备时需要对第一柜体11进行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柜体11上包含通风孔,通风孔包括设置在柜体底部的第一通风孔1101,以及设置在柜体前侧的第二通风孔1102和第三通风孔1103,且所述第二通风孔1102和所述第三通风孔1103位于所述光学引擎2的两侧。这样,第一柜体11能够基于自身所具有的通风孔实现第一柜体11的内腔与外部环境的自然对流,进而实现对第一柜体11的散热,避免了第一柜体11内的温度较高的现象,同时还能够避免额外噪音产生对投影效果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柜体11前侧和底部设置通风孔,其优点是,投影设备的长度方向较长,在第一柜体11的底部和前侧设置通风孔,整体风程较短,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光学引擎2相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投影设备,其长度尺寸较短,光学引擎2的两侧距投影设备的两侧较远,在第一柜体11前侧和底部设置通风孔,可以将投影设备两端的空间预留出来设置成储物空间,提高投影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并且,通风孔无需设置在投影设备的两侧,可以使投影设备的两侧不再作为进出风口,在摆放投影设备时无需再预留空间,提高了周围摆放环境的空间利用率。
由于第一柜体11的底部具有第一通风孔1101,为了避免支撑面与第一柜体11的底部的距离较近,影响第一柜体11的内腔与外部环境的气体对流,从而影响第一柜体11的散热效果,第一通风孔1101与支撑面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参考高度。
其中,参考高度能够根据光学引擎2的功率,以及第一柜体11的整体高度进行确定。光学引擎2的功率越大,则表明单位时长内光学引擎2产生的热量就会越多,此时为了快速散热,同时为了避免第一柜体11的高度较高,影响美观度,参考高度设置为较大的数值。示例地的,参考高度为12厘米,第一柜体11上与出光侧相对的一侧与支撑面之间的高度差为15厘米。
另外,当用于支撑第一柜体11的支撑面为地面时,为了避免地面供暖后,沿地面散发的热量影响第一柜体11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气体对流,第一柜体11还具有隔热板,隔热板固定在第一柜体11的下方,且隔热板与第一柜体11上与出光侧相对的一侧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参考高度。这样,能够通过隔热板隔绝地面散发的热量对第一柜体11的散热的影响,保证了第一柜体11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基于通风孔的自然对流实现散热。此时,第一柜体11上的通风孔呈网格状分布,这样能够增大气体的对流通道,保证第一柜体11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柜体内还设置散热装置5,散热装置5至少用于对光学引擎2散热,散热装置5包括并排安装的第二散热器502和第三散热器503,以及与第二散热器502、第三散热器503垂直设置的第一散热器501,第二散热器502和第三散热器503位于光学引擎2和第二通风孔1102之间,第一散热器501位于光学引擎2和第一通风孔1101之间。散热装置5还包括导热块504,第一散热器501、第二散热器502和第三散热器503分别与导热块504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装置5还包括热管,第一散热器501、第二散热器502、第三散热器503均为散热翅片结构,热管为弯型热管,热管为多根,散热翅片内部开设多个通孔,用于插入多根热管。热管与导热块504接触的一端为导热端,另一端与散热翅片接触,为冷却端,热管为一个内部具有液体的封闭系统,通过液体气液变化来实现热量的传导。热管冷却端接触的散热翅片通常通过风冷降温,使得热管冷却端也被降温,气体液化回流至热管导热端。具体地,热管的导热端插入导热块504中,热管的冷却端直接伸入散热翅片内部,插入三个散热器的热管长度不同,散热路径也有差异。具体地,插入第一散热器501的热管最长,插入第二散热器502和第三散热器503的热管次之,且第二散热器502和第三散热器503的散热翅片表面积均小于第一散热器501的散热翅片表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热管分别插入第二散热器502和第三散热器503的一侧相对设置,这样,增加了散热面积,且导热块504到第二散热器502、第三散热器503的散热路径较短,并排安装的第二散热器502和第三散热器503设置在第二通风孔1102处,加速了第一柜体11内高温气体与外部低温空气的交换,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第二散热器502和第三散热器503设置于第二通风孔1102与光学引擎之间的空间中,无需扩充第一柜体11空间,可以提高第一柜体11的空间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组件由红、绿、蓝三色激光器组件组成,导热块504与激光器组件的热沉接触,热管的外表面与导热块504接触实现热传递。具体地,红色激光器独立封装,只发出红色激光,另一个激光器可以发出蓝色激光和绿色激光,红色激光器和蓝绿激光器的热沉位于同一平面,与同一导热块504接触。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51,风扇51位于第一柜体11的内腔,风扇51用于带动环境空气从所述第一通风孔1101、第二通风孔1102和第三通风孔1103中的至少之一流入所述第一柜体11内,并从剩余的通风孔流出。这样,当功能组件3和光学引擎2产生的热量较多时,能够通过散热装置5加快第一柜体11内的高温气体与外部环境的低温气体之间的对流速度,从而保证第一柜体11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柜体11上的通风孔包括一个出风口和两个进风口。
可选地,出风口为第一通风孔1101,进风口为第二通风孔1102和第三通风孔1103;或者,出风口为第二通风孔1102,进风口为第一通风孔1101和第三通风孔1103时;或者,出风口为第三通风孔1103,进风口为第一通风孔1101和第二通风孔1102。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柜体11上的通风孔包括两个出风口和一个进风口。
可选地,进风口为第一通风孔1101,出风口为第二通风孔1102和第三通风孔1103;或者,进风口为第二通风孔1102,出风口为第一通风孔1101和第三通风孔1103时;或者,进风口为第三通风孔1103,出风口为第一通风孔1101和第二通风孔1102。
一些实施例中,风扇51包括排气扇,排气扇位于第一柜体11的内腔,且与出风口位于光学引擎2的同一侧。
排气扇的出风侧朝向出风口,且排气扇的出风侧背向光学引擎2,排气扇位于光学引擎2与出风口之间,直接抽吸第一柜体11内的高温气体,并排出至出风口所在的位置,进而使高温气体沿出风口排出,此时第一柜体11内形成负压环境,外部的低温气体很容易沿进风口进入第一柜体11内,从而实现第一柜体11内高温气体的交换,实现第一柜体11的散热。
另一些实施例中,风扇51包括冷气扇,冷气扇位于第一柜体11的内腔,且与进风口位于光学引擎2的同一侧。
冷气扇的出风侧背向进风口,且冷气扇的出风侧朝向光学引擎2,冷气扇位于光学引擎2和进风口之间,冷气扇抽吸进风口位置处的低温气体,将低温气体直接排至第一柜体11内,第一柜体11内会形成高压环境,第一柜体11的高温气体很容易沿出风口流出至外部环境,从而实现对第一柜体11内高温气体的替换,实现第一柜体11的散热。
又一些实施例中,风扇51包括排气扇和冷气扇,排气扇和冷气扇位于第一柜体11的内腔,排气扇与出风口位于光学引擎2的同一侧,冷气扇与进风口位于光学引擎2的同一侧。
其中,冷气扇的出风侧的朝向,以及排气扇的出风侧的朝向为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的任一中情况与上述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情况的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地,冷气扇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口,排气扇的出风侧朝向光学引擎2。
图6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通风孔为进风口112,第二通风孔和第三通风孔为出风口113,靠近进风口112的位置设置冷气扇512,靠近出风口113的位置设置排气扇511,当投影设备工作时,外部低温空气在冷气扇512的作用下从进风口112进入到第一柜体的内腔,一部分低温空气在第二通风孔处排气扇511的作用下,经过散热装置5为光源单独散热后变成高温气体,自第二通风孔处的出风口113排出。另一部分低温空气经过光机、显示板、电源板、TV板后变成高温气体,在第三通风孔处的排气扇511的作用下,自第三通风孔处的出风口113排出。
图7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散热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为出风口113,第三通风孔为进风口112,靠近进风口112的位置设置冷气扇512,靠近出风口113的位置设置排气扇511,当投影设备工作时,外部低温空气在冷气扇512的作用下从进风口112进入到第一柜体的内腔,低温空气经过TV板33、电源板32、显示板31、光机2和散热装置后变成高温气体,一部分高温气体在第二通风孔处排气扇511的作用下,经过散热装置5自第二通风孔处的出风口113排出,另一部分高温空气在第一通风孔处的排气扇511的作用下,自第一通风孔处的出风口113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风扇51包括排气扇和/或冷气扇的情况,排气扇的数量和冷气扇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风扇51用于对散热器散热时,一部分风扇设置在第一散热器与光源之间,另一部分风扇设置在第二散热器、第三散热器和第二通风孔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风扇51基于进风口和出风口对第一柜体11进行散热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可能位于第一柜体11的同一侧,也即是,进风口为第二通风孔1102,出风口为第三通风孔1103;或者,进风口为第三通风孔1103,进风口为第二通风孔1102,此时为了保证第一柜体11的散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孔1102和第三通风孔1103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参考距离。这样,通过第二参考距离的限定,使得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能够避免沿出风口流出第一柜体11的高温气体对进风口处流入第一柜体11内的低温气体的影响。
其中,第二参考距离的确定方式可以与上述描述的参考高度的确定方式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地,第二参考距离为12厘米,此时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二通风孔1102和第三通风孔1103的直接裸露,第一柜体11还具有第一装饰片和第二装饰片,第一装饰片和第二装饰片上均具有通孔,第一装饰片与第二通风孔1102的边缘连接,第二装饰片与第三通风孔1103的边缘连接。这样,通过第一装饰片和第二装饰片的装饰增加了投影设备的整体美观性。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柜体11内还安装有隔热件118,隔热件118用于隔离第一柜体11内腔中温度高于镜头的散热气流吹向镜头组件,第一柜体11内的高温气流在流动时会被隔热件118阻挡,减少了其他部件与镜头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减少了第一柜体11内其他部件对镜头组件的热量影响,使得镜头组件的温度较低,从而保证整机的投影画面清晰稳定,
由于第一柜体11内光源组件的热量较高,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光机组件和镜头组件呈“U” 形排列,上述隔热可为设置在镜头组件与光源组件之间的隔板,结构较简单。当然,上述隔热件也可为罩设在镜头组件上的隔风罩板。
接下来对功能组件3进行介绍。
可选地,功能组件3包括电源板32和显示板31,电源板32和显示板31位于第一柜体11的内腔,电源板32和显示板31电连接,且显示板31和电源板32均与光学引擎2电连接,显示板31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柜体11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平行。
功能组件3还包括控制主板33,控制主板33位于第一柜体11的内腔,控制主板33与显示板31电连接。
其中,控制主板33为电视(Television,TV)主板,控制主板33具有外接端口,外阶端口用于连接电脑、手机、优盘等。这样,控制主板33能够接收电脑、手机、U盘等传输的音视频信号,并将音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视频信号,进而将视频信号传给显示板31。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投影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还会用到辅助器件,辅助器件包括音箱、机顶盒等。为了便于对辅助器件的收容,第一柜体11还具有储物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柜体11还具有钢架117、第一隔板115和第二隔板116,皆位于第一柜体11的内腔,第一隔板115和第一柜体11的内壁围成第一腔体,第一隔板115、钢架117和第一柜体11的内壁围成第二腔体,钢架117和第一柜体11的腔体围成第三腔体,钢架117、第二隔板116和第一柜体11的内壁围成第四腔体,第二隔板116和第一柜体11的内壁围成第五腔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引擎2和功能组件3位于第三腔体,光学引擎2和功能组件3散发的热量会聚集在第三腔体,第二通风孔1102和第三通风孔1103在第三腔体上;为保证通风量,将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联通在一起,且第二腔体下侧设置第一通风孔1101;音响收容于第一腔体和第五腔体内,第四腔体可以放置机顶盒、路由器等外接设备,为便于插接,第四腔体可以向前设有开口,方便伸入手臂进行插接设备;
可选地,在通过风扇51对第一柜体11进行散热时,由于是强制对流,第一柜体11内的气体流速会很快,这样,进风口处的气体流速也会很快,这样很容易将杂物吸入第一柜体11内。
为此,如图7所示,第一柜体11还设置滤网114,滤网114位于第一柜体11的内腔,且位于进风口112和光学引擎2之间,滤网114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柜体11内进风口112处的气体流动方向垂直。这样,能够通过滤网114对流进第一柜体11的气体进行过滤,从而实现对杂物的阻挡,同时不会影响气体的流动。
当散热装置5包括冷气扇时,滤网位于进风口与冷气扇之间,从而能够避免杂物被吸入冷气扇,造成冷气扇的卡顿等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系统,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该投影设备包括上述的投影系统与投影屏幕4,还包括第二柜体12,第二柜体12具有开口,投影屏幕4能够基于开口收容于第二柜体12,或者穿过开口并展开。
光学引擎2与功能组件3电连接,光学引擎2能够在所述功能组件3的配合下出射光束,并透过出光侧的透光区111,投影屏幕4展开时接收所述光束。
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影屏幕4包括幕片、卷曲组件和升降组件。卷曲组件可旋转地限位在第二柜体12的内腔,升降组件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柜体12的内腔,幕片的第一侧边与卷曲组件固定连接,卷曲组件能够沿自身的圆周方向旋转以控制幕片收起至第二柜体12的内腔;幕片的第二侧边与升降组件固定连接,升降组件能够控制幕片穿过开口并展开。
本申请实施例中,未使用投影设备时,能够将投影屏幕4收容于第二柜体12,从而减小投影设备的整体外观尺寸;使用投影设备时,能够将投影屏幕4穿过开口并展开,从而通过投影屏幕4接收光学引擎2出射的光束,实现投影屏幕4上画面的显示,保证了投影设备的正常使用。另外,通过第一柜体11和第二柜体12对光学引擎2和投影屏幕4的限位,实现了光学引擎2和投影屏幕4的一体化,避免了光学引擎2与投影屏幕4之间相对移位的现象,保证了投影屏幕4上画面的显示效果。另外,通过在第一柜体11的前侧和底部设置通风孔,在散热装置5与通风孔配合的作用下便于第一柜体11的散热,且散热装置包括三个散热器,增大散热面积,提升第一柜体11内的散热效率,保证了光学引擎2出射光束的稳定性,保证了投影设备的投影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柜体,所述第一柜体支撑在支撑面上;
所述第一柜体上包含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包括设置在柜体底部的第一通风孔,以及设置在柜体前侧的第二通风孔和第三通风孔;
所述第一柜体内设置散热装置,以及还设置光学引擎,其中,所述散热装置至少用于对所述光学引擎进行散热,所述光学引擎用于发出投影光束;
所述散热装置至少包括并排安装的第二散热器和第三散热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第三散热器垂直设置的第一散热器;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带动环境空气从所述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和第三通风孔中的至少之一流入所述第一柜体内,并从剩余的通风孔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孔和所述第三通风孔分别位于所述光学引擎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和所述第一通风孔之间;
所述第二散热器和第三散热器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和所述第二通风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导热块,所述导热块与所述光学引擎互相接触,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和第三散热器分别与所述导热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均呈网格状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包括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包括一个出风口和两个进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参考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孔和所述第三通风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参考距离。
10.一种投影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柜体的内腔,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柜体和投影屏幕,所述第二柜体具有开口,所述投影屏幕能够基于所述开口收容于所述第二柜体,或者穿过所述开口并展开;
所述光学引擎与所述功能组件电连接,所述光学引擎能够在所述功能组件的配合下出射光束,并透过所述第一柜体上的透光区,所述投影屏幕展开时接收所述光束。
CN202220198095.2U 2022-01-25 2022-01-25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Active CN217467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8095.2U CN217467453U (zh) 2022-01-25 2022-01-25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8095.2U CN217467453U (zh) 2022-01-25 2022-01-25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7453U true CN217467453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3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8095.2U Active CN217467453U (zh) 2022-01-25 2022-01-25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7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4252B (zh) 光源设备和投影型显示设备
TWI417635B (zh) 電子裝置及投影機
WO2022152300A1 (zh)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US20100066982A1 (en) Small-sized projector with high heat-dissipating efficiency
CN110687739A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110780517A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217467453U (zh)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JP2006047914A (ja) プロジェクタ
TWM552113U (zh) 投影裝置及其散熱系統
CN114114802A (zh) 投影设备
WO2022042313A1 (zh) 投影设备
CN114114800A (zh) 投影设备
CN114185240A (zh) 投影设备
CN114721210B (zh) 投影设备
CN114200762A (zh) 投影设备
CN112782916A (zh) 一种带有垂直式散热的全封闭光机及其投影机
CN215006221U (zh) 一种具高效能散热的投影机
JP2005338715A (ja) 映像表示素子冷却構造および投写型光学装置
CN212905874U (zh) 投影仪的风道结构
CN112526810B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112835252A (zh)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CN211528892U (zh) 一种投影仪
JP2012189836A (ja) 投影装置
CN114114801A (zh) 投影设备
TWI623803B (zh) 投影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