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3967B - 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3967B
TWI583967B TW103144570A TW103144570A TWI583967B TW I583967 B TWI583967 B TW I583967B TW 103144570 A TW103144570 A TW 103144570A TW 103144570 A TW103144570 A TW 103144570A TW I583967 B TWI583967 B TW I5839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stereoscopic
image
correc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4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4243A (en
Inventor
賴敬文
李統福
周峰
龔健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4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4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3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39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27Calibra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Description

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本發明屬於立體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立體顯示裝置進行檢測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及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
立體影像顯示技術的成像原理是:基於觀看者的雙目視差,讓觀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別感知具有影像差異的視差圖,觀看者的大腦基於所感知的影像差異形成立體影像。
如圖1所示,現有的立體顯示裝置1包括分光器件11和顯示面板12,分光器件11設於顯示面板12的出光側。顯示面板11提供具有影像差異的左視圖和右視圖,通過分光器件12的分光作用,使得左視圖進入觀看者的左眼,右視圖進入觀看者的右眼,觀看者的大腦基於所感知的影像差異形成立體影像視覺。
顯示時,要求分光器件11與顯示面板12之間精確配合,避免出現左視圖進入觀看者的右眼,右視圖進入觀看者的左眼的串擾問題。然而,在裝配過程中,無法避免分光器件11與顯示面板12之間的裝配誤差,導致分光器件11無法按照設計要求精確地貼合在顯示面板12上,從而出現串 擾、立體顯示效果不佳甚至無法滿足立體成像要求等問題。若立體顯示裝置在出廠前不加以處理,會直接影響使用者體驗,進而限制立體顯示技術的發展。
習知技術提供液晶狹縫光柵立體顯示校正方法,通過對第一引線電極打斷處理,將每個液晶狹縫的初始狀態校正一致,這種立體顯示裝置校正方法是在液晶狹縫光柵與顯示面板貼合之前操作的,然而,在貼合過程中,仍無法降低液晶狹縫光柵與顯示面板之間的裝配誤差,導致貼合後的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效果不佳。
習知技術公開了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參數測量系統,通過對立體顯示裝置在顯示預設測試畫面時投影在測試版上形成的投影影像進行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進行解析,可以測量出立體顯示裝置的光柵參數實際值,該立體顯示裝置的參數測量系統測試時,需要將測試板移動至與位置調整指令相對應的位置處,操作複雜,測試效率低下,而且僅能獲取光柵參數。
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旨在解決由習知技術的局限和缺點引起的一個或多個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方式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用於對立體顯示裝置進行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包括斷線檢測子系統和校正子系統,所述斷線檢測子系統對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進行斷線檢測,所述校正子系統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所述 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的裝配誤差。具體地,所述校正子系統包括影像獲取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影像獲取裝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所述影像獲取裝置用於獲取所述立體影像,所述控制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得所述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立體顯示裝置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分光單元和沿第二方向排布的顯示單元,所述校正參數包括平移量校正參數,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分光單元與所述顯示單元排布週期不匹配產生的平移量誤差。具體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平移量校正模組,所述平移量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校正參數還包括角度校正參數,所述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產生的角度誤差。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角度校正模組,所述角度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影像獲取裝置包括安裝件和至少一個攝像頭,所述攝像頭安裝在所述安裝件上,並與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相對設置。優選地,所述攝像頭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攝像頭之間的距離為雙目視差。
進一步地,所述立體顯示裝置設有跟蹤單元,所述安裝件設有可被所述跟蹤單元識別的特徵標識,當所述跟蹤單元跟蹤到所述特徵標識,所述攝像頭獲取所述立體影像。
具體地,所述特徵標識包括影像特徵。優選地, 所述影像特徵包括人臉特徵、圖形特徵、字元特徵以及顏色特徵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件上還設有對位元標識,所述對位元標識作為所述攝像頭與所述立體顯示裝置調節相對位置時的參照標識。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區域檢測模組,所述區域檢測模組用於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安裝在所述立體顯示裝置上,或者獨立於所述立體顯示裝置。優選地,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連接,並控制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所述立體影像。
進一步地,所述斷線檢測子系統包括斷線檢測模組,所述斷線檢測模組用於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是否存在斷線缺陷。具體地,所述斷線檢測模組包括攝像單元和處理單元,通過所述攝像單元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立體影像,所述處理單元根據所述攝像單元獲取的所述立體影像,判斷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是否存在斷線缺陷。
進一步地,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還包括評判子系統,對經校正處理後的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進行評判。具體地,所述評判子系統包括左視圖獲取單元、右視圖獲取單元和評判單元,所述左視圖獲取單元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中左視圖對應的第一像素值,所述右視圖獲取單元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中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像素值,所述評判單元根據所述第一像素值、所述第二像素值評判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 統,包括斷線檢測子系統和校正子系統,通過斷線檢測子系統檢測立體顯示裝置是否有斷線缺陷,剔除有斷線缺陷的分光器件,確保安裝在顯示面板上的分光器件品質可靠,通過校正子系統對立體顯示裝置進行校正處理,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效果的影響,經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檢測處理的立體顯示裝置,確保滿足出廠要求,保證顯示品質。
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用於對立體顯示裝置進行檢測,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是否有斷線;S2,若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沒有斷線,則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裝配誤差。具體地,步驟S2具體包括:影像獲取子步驟,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立體影像;控制子步驟,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裝配誤差包括平移量誤差,所述控制子步驟包括:S21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平移量誤差。具體地,步驟S21具體包括:S211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S212根據所述平移量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S21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裝配誤差包括角度誤差,所述控制子步驟還包括:S22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所述角度校正參數,所述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角度誤差。具體地,步驟S22具體包括:S221設定角度檢測區間;S222根據所述角度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S2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立體顯示裝置設有跟蹤單元,所述跟蹤單元用於跟蹤預定的特徵標識,步驟S2之前還包括:S3跟蹤步驟,當所述跟蹤單元跟蹤到所述特定標識時,進入步驟S2。
進一步地,所述裝配誤差還包括由所述跟蹤單元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所述控制子步驟還包括:S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位置校正參數,所述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位置誤差。具體地,步驟S23具體包括:S231設定位置檢測區間;S232根據所述位置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S23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位置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還包括:S4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
進一步地,在步驟S2之後,還包括:S5保存所述校正參數。具體地,步驟S1具體包括:S11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所述立體影像;S12根據所述立體影像判斷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是否存在斷線缺陷。
進一步地,在步驟S5之後還包括步驟S6:S6對經校正處理後的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進行評判。具體地,步驟S6具體包括:S61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中左視圖對應的第一像素值;S62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中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像素值;S63根據所述第一像素值、所述第二像素值評判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包括檢測立體顯示裝置是否有斷線,如果立體顯示裝置無斷線,則獲取立體顯示裝置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不 僅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效果的影響,且經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檢測處理的立體顯示裝置,確保滿足出廠要求,保證顯示品質。
1‧‧‧立體顯示裝置
11‧‧‧分光器件
12‧‧‧顯示面板
2‧‧‧控制裝置
21‧‧‧平移量校正模組
22‧‧‧角度校正模組
23‧‧‧位置校正模組
24‧‧‧區域檢測模組
3‧‧‧影像獲取裝置
31‧‧‧安裝件
32‧‧‧攝像頭
32a‧‧‧左攝像頭
32b‧‧‧右攝像頭
33‧‧‧特徵標識
4‧‧‧支撐部
41‧‧‧第一支撐件
42‧‧‧第一滑座
43‧‧‧第一滑軌
44‧‧‧第一調節件
441‧‧‧第一螺杆
442‧‧‧第一旋鈕
5‧‧‧斷線檢測模組
51‧‧‧攝像單元
52‧‧‧處理單元
6‧‧‧左視圖獲取單元
7‧‧‧右視圖獲取單元
8‧‧‧評判單元
100‧‧‧斷線檢測子系統
111‧‧‧分光單元
121‧‧‧顯示單元
200‧‧‧校正子系統
300‧‧‧評判子系統
S1,S11,S12,S3,S2,S21,S22,S23,S211,S212,S213,S221,S222,S223,S231,S232,S233,S4,S5,S6,S61,S62,S63‧‧‧步驟
圖1是習知技術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一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校正子系統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中校正子系統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圖4中攝像頭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3中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2中斷線檢測子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中斷線檢測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2中評判子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三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11是圖10中S2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12是圖11中控制子步驟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13是圖12中S21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14是圖12中S22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15是圖10中S1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16是圖10中S6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17是圖12中S23的具體流程示意圖。
為了使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方式一
如圖1與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檢測系統(圖中未示出),用於對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檢測,檢測系統包括斷線檢測子系統100和校正子系統200,斷線檢測子系統100對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斷線檢測,校正子系統200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立體顯示裝置1包括分光器件11和顯示面板12,如果分光器件11存在斷線缺陷,未加檢測,直接安裝在顯示面板12上,會直接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當分光器件11安裝在顯示面板12上,與顯示面板12結合成一體,再進行斷線檢測,則很難再次更換新的分光器件11,因此,有必要在裝配之前對分光器件11進行斷線檢測,通過斷線檢測子系統100檢測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存在斷線缺陷,剔除有斷線缺陷的分光器件11,確保安裝在顯示面板12上的分光器件11均無斷線缺陷。由於在裝配過程中,無法避免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因此,校正子系統200對裝配誤差進行校正,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提升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經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檢測處理的立體顯示裝置1,確保滿足出廠要求,保證顯示品質。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 子系統200,用於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參數是通過檢測已經裝配完成的立體顯示裝置1,獲得與裝配誤差相對應的參數。校正子系統200包括控制裝置2和影像獲取裝置3,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並將立體影像傳送到控制裝置2,控制裝置2對接收到的立體影像進行處理,獲得校正參數,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當使用者開啟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不良影響。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子系統200結構簡單,通過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影像,控制裝置2對立體影像進行處理,獲得校正參數,結果可靠性高。相對于習知技術,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子系統200對裝配完成後的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處理,獲得校正參數,不會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效率,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提升校正結果的可靠性,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而且,在獲得校正參數過程中,無需改變立體顯示裝置1的放置位置,降低操作難度,減輕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
本實施方式提出的預設條件是指,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
如圖1、圖3至圖5所示,影像獲取裝置3包括至少一個攝像頭32,攝像頭32拍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在本實施方式中,影像獲取裝置3包括間隔設置的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的結構、物理性能都相同。左攝像頭32a與右攝像頭32b之 間的間距可理解為人眼瞳距,符合立體成像要求。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變化的立體影像,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同時對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拍攝,左攝像頭32a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一影像變化,右攝像頭32b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控制裝置2分別對第一影像變化和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第一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以及第二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控制裝置2結合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顯示的立體影像均無串擾、摩爾紋等影響顯示效果的不良因素,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消除因裝配誤差影響立體顯示效果的問題。相較于習知技術,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子系統200可以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的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提高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而且操作方便,提高檢測效率,獲取的校正參數可靠性高。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可以是具體點值,也可以是一段數值區間。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且無明顯串擾、摩爾紋等問題,符合3D成像要求,提高立體顯示效果,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效果的影響。
如圖1、圖3至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採用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分別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進行拍攝,當然,也可以採用一個攝像頭對立 體影像進行拍攝。如,將左攝像頭32a設置在人左眼位置處,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進行拍攝獲得第一影像變化,通過對第一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可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左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同樣地,將右攝像頭32b設置在人右眼位置處,拍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通過對第二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右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提供多種影像獲取方案,便於操作者根據實際生產進行選擇。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採用二值法,對第一影像變化和/或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和/或右視圖參數。當然,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影像處理方法並不僅局限於此,也可以通過像素值比較的方法,獲得第一影像變化對應的第一變化曲線,和/或第二影像變化對應的第二變化曲線。根據分光器件11的分光特性,通過比較第一變化曲線和/或第二變化曲線,獲得左視圖參數和/或右視圖參數,結合左視圖參數和/或右視圖參數獲得校正參數。本實施方式並不僅限於上述兩種影像處理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影像處理方式都應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如圖1與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立體顯示裝置1提供立體影像,立體影像包括具有影像差異的左視圖與右視圖。為便於區別左視圖和右視圖,設定左視圖為純紅圖片,右視圖為純綠圖片。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無串擾現象是 指,即左視圖中無綠色影像,右視圖中無紅色影像。當然,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影像並不僅局限於此,只要具有影像差異的立體影像都可應用于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子系統200中,如,紅/藍立體圖,黑/白立體圖,或者,左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矩形,右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三角形,再或者,左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數位1,右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數位2等,可知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立體影像都應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左視圖、右視圖來源廣泛,無限制,擴大本發明的應用領域。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與圖3所示,可以在立體顯示裝置1中預存立體影像,通過設定立體影像的顯示頻率,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影像,並傳送到控制裝置2,當然也可以通過控制裝置2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頻率,實現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影像的目的,可採用多種方式顯示立體影像,操作方便,擴大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子系統200的使用範圍。
如圖3所示,影像獲取裝置3與控制裝置2之間可以是導線直接連接,也可以是無線電連接,如通過藍牙通信方式、NFC(近場通信)方式、WiFi方式、RFID通信方式,還可以是USB介面模組連接的方式,連接方式多種,供不同裝配環境的選用。
在獲取校正參數過程中,可根據裝配誤差設定檢測區間,以縮短檢測時間,當未獲得校正參數時,可以將檢測步長取值大一些,加速檢測,以儘快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時,可以將檢測步長回歸正常或者取值小一些,多獲取滿足預設條件校正參 數。當發現再次未獲得校正參數時,則可以停止檢測,縮短檢測時間,提升立體顯示裝置1的檢測效率。或者,通過對檢測區間進行二值化處理,若在檢測區間內獲得校正參數,則繼續檢測,若在檢測區間內未獲得校正參數,則跳過該檢測區間。
在本實施方式中,立體顯示裝置1可以是移動終端,也可以電腦等具有顯示功能的電子裝置,控制裝置2可以是電腦或移動終端等帶有處理和通信功能的設備,在此並不一一贅述。
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控制裝置2為電腦,立體顯示裝置1為手機,立體顯示裝置1通過資料線與控制裝置2連接,影像獲取裝置3通過資料線與控制裝置2連接,電腦處理效率更高,縮短處理時間,提升處理效率。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或者存儲於存儲介質。控制裝置2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可以將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中。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當然,控制裝置2也可以將校正參數存儲於存儲介質,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從存儲介質獲取校正參數,操作方便。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存儲介質可以是雲服務或應用商店用戶端等平臺。當然,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喜愛或個人差異,對顯示效果進行調節。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圖3與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控制裝置2安裝在立體顯示 裝置1上,控制裝置2可以作為立體顯示裝置1的處理裝置,校正參數存儲於控制裝置2中,使用時,從控制裝置2取出校正參數,對裝配誤差進行校正。當然控制裝置2也可以獨立於立體顯示裝置1,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控制裝置2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改變安裝位置,安裝更加靈活。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圖3與圖4所示,控制裝置2與立體顯示裝置1連接,並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控制裝置2與立體顯示裝置1可以通過導線直接連接,也可以是無線電連接,如通過藍牙通信方式、NFC(近場通信)方式、WiFi方式、RFID通信方式,還可以是USB介面模組連接的方式,連接方式多種,供不同裝配環境的選用。通過控制裝置2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並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影像,實現自動獲得校正參數,操作更加方便,降低操作人員的工作負擔,且自動化操作,校正參數準確性高。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3所示,立體顯示裝置1包括分光器件11和顯示面板12,分光器件1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分光單元111,顯示面板12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顯示單元121,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顯示單元121是指立體顯示的最小顯示單位。根據設計要求,分光器件11傾斜放置於顯示面板12上,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裝配誤差包括由分光單元111與顯示單元121排布週期不匹配產生的平移量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則會產生影像串擾問題,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平移量誤差,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控制裝置2根據立體影 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校正參數校正平移量誤差,消除平移量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具體地,如圖1、圖3與圖6所示,控制裝置2包括平移量校正模組21,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顯示單元121的排布週期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及平移量檢測步長,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對顯示單元121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具體地,設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為L 0,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L 0發出平移量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平移量校正模組21中。設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為L i ,平移量檢測步長為b 1,則L i =L 0+(i-1)b 1,(i 1)。在根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進行影像處理之前,平移量校正模組21判斷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是否在平移量檢測區間。若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不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發出平移量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直至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不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平移量校正模組21對存儲的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平 移量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平移量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3所示,為避免分光單元111與顯示單元121排列週期性干涉,將分光器件11傾斜放置於顯示面板12上,分光單元111沿第一方向排列,顯示單元121沿第二方向排列,裝配誤差還包括由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產生的角度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角度誤差,則會產生影像串擾、顆粒感等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角度校正參數,影像獲取裝置3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控制裝置2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角度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校正參數校正角度誤差,消除角度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具體地,如圖1、圖3與圖6所示,控制裝置2包括角度校正模組22,角度校正模組22根據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角度校正參數。角度校正模組22根據設計要求以及裝配精度設定角度檢測區間及角度檢測步長。設定初始角度校正參數為A 0,角度校正模組22根據初始角度校正參數A 0發出角度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角度校正模組22中。設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為A i ,角度檢測步長為b 2,則 A i =A 0+(i-1)b 2,(i 1),在根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角度校正模組22判斷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是否在角度檢測區間。若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不在角度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在角度檢測區間,則角度校正模組22根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發出角度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直至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不在角度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角度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角度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角度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如圖1與圖4所示,影像獲取裝置3還包括安裝件31和至少一個攝像頭32,攝像頭32安裝在安裝件31上,並與立體顯示裝置1相對設置。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攝像頭32與立體顯示裝置1的相對位置固定不可調節,根據不同類型的立體顯示裝置1,可更換相適配的攝像頭32,以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的立體影像,更換操作簡單,易於實施,當然,攝像頭32與立體顯示裝置1的相對位置可調節,根據攝像頭32的獲取視角,調節攝像頭32與立體顯示裝置1的相對位置,在影像獲取過程中,也可以獲得立體影像。
如圖1與圖4所示,校正子系統200還包括第一支撐部4,第一支撐部4包括第一支撐件41,安裝件31活動安裝於第一支撐件41上,並與立體顯示裝置1的相對位置可調節。通過調節安裝件31,可以改變攝像頭32相對立體顯示 裝置1的相對位置,確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時,攝像頭32可以獲得完整、無影像資訊缺失的立體影像,這樣才能保證校正結果的準確性。本實施方式通過調節安裝件31的位置,獲取完整的影像資訊,且滿足獲取成像條件的操作,操作方便,保證校正結果的準確。
如圖1與圖4所示,第一支撐部4還包括第一滑座42,第一滑座42滑動安裝在第一支撐件41,第一滑座42的滑行方向平行於第一支撐件41,安裝件31安裝在第一滑座42上。對第一滑座42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可使得第一滑座42沿第一支撐件41移動,從而調節攝像頭32相對立體顯示裝置1的相對位置,將攝像頭32移動至與立體顯示裝置1相適配的位置處,採用第一滑座42與第一支撐件41配合,實現調節攝像頭32相對立體顯示裝置1的相對位置,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而且提高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設備的可靠性,且對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較低,易於操作。
如圖1與圖4所示,第一支撐件41上設有第一滑軌43,第一滑座42設有與第一滑軌43外形相適配的第一滑槽(圖中未示出),第一滑座42滑動安裝在第一滑軌43上,並沿第一滑軌43滑行。第一滑座42沿第一滑軌43移動,通過移動第一滑座42,改變攝像頭32相對立體顯示裝置1的相對位置,操作方便。為保證移動平穩,設置至少兩個第一滑軌43,確保第一滑座42在移動時,攝像頭32平穩的移動,避免出現移動過程中出現跳動等現象,影響攝像頭32的正常使用,相鄰兩個第一滑軌43間隔一定距離,確保第一滑座42在移動時,受力均衡,不會出現傾斜等問題。當第一滑座42移動到合適的位置處,同樣可使攝像頭32在工作時,保持平 穩狀態,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確保獲取的立體影像滿足校正操作的要求。
如圖1與圖4所示,第一支撐件41還設有第一調節件44,第一調節件44用於調節第一滑座42的滑行長度。通過第一調節件44,可以改變攝像頭32相對立體顯示裝置1的相對位置,確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時,攝像頭32可以獲得完整、無影像資訊缺失的立體影像,這樣才能保證校正結果的準確性。本實施方式通過調節第一調節件44,獲取完整的影像資訊,且滿足獲取成像條件的操作,操作方便,保證校正結果的準確。
如圖1與圖4所示,第一調節件44包括第一螺杆441和套設於第一螺杆441上的第一旋鈕442,第一滑座42上設有與第一螺杆441相適配的第一螺紋孔(圖中未示出),第一螺杆441與第一滑軌43並排設置,通過旋轉所述第一旋鈕442,轉動第一螺杆441,從而推動第一滑座42前移或者後退,實現調節第一滑座42的滑行長度,因此,通過調節第一螺杆441,改變攝像頭32與立體顯示裝置1的相對位置,操作簡單,同時,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設備可獲取不同類型的立體顯示裝置1的校正參數,方便使用。
如圖1與圖4所示,為類比立體顯示裝置1的使用環境,可以將攝像頭32視為人的眼睛,因此,將攝像頭32安裝在與人眼位置相對應的位置處。將攝像頭32設置在人左眼位置處,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進行拍攝獲得第一影像變化,通過對第一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可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左 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或者,將攝像頭32設置在人右眼位置處,拍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通過對第二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右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提供多種影像獲取方案,便於操作者根據實際生產進行選擇。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攝像頭32可以是高倍攝像頭,攝像頭32與立體顯示裝置1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不可調,通過調節高倍攝像頭的成像視角範圍,獲得不同類型的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
如圖1、圖4與圖5所示,攝像頭32設置為兩個,兩個攝像頭32之間的距離等於雙目視差,可近似模擬人眼觀看效果,獲得校正參數更加符合真實使用環境。採用左攝像頭32a、右攝像頭32b用於區別,在本實施方式中,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的結構、物理性能均相同,左攝像頭32a與右攝像頭32b之間的間距等於雙目視差,符合立體成像要求。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變化的立體影像,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同時對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拍攝,左攝像頭32a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一影像變化,右攝像頭32b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控制裝置2分別對第一影像變化和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第一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以及第二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結合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 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顯示的立體影像均無串擾、摩爾紋等影響顯示效果的不良因素,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消除因裝配誤差影響立體顯示效果的問題。相較于習知技術,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設備可以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的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提高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而且操作方便,提高檢測效率,獲取的校正參數可靠性高。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4所示,安裝件31上設有對位元標識(圖中未示出),對位元標識作為攝像頭32與立體顯示裝置1調節相對位置時的參照標識。操作者可以根據對位元標識,調節影像獲取裝置3和/或立體顯示裝置1,使得影像獲取裝置3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縮短操作者調節時間,同時降低操作難度。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4與圖6所示,控制裝置2還包括區域檢測模組24,區域檢測模組24用於檢測立體顯示裝置1中的顯示區域。由於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的影像不僅包括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還有包括顯示區域以外的外部環境,為避免外部環境影響角度校正參數、平移量校正參數的準確,需要在影像處理前,檢測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區域,在顯示區域內進行影像的相關處理。區域檢測模組24可以通過提取顯示區域內的影像通道值,然後使用邊緣檢測,檢測出顯示區域的邊界點及邊界曲線,再結合影像面積,自動檢測出顯示區域。進一步降低外界環境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確保校正結果的可靠性。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7 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斷線檢測子系統100包括斷線檢測模組5,斷線檢測模組5用於檢測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存在斷線缺陷。立體顯示裝置1的斷線缺陷主要是由分光器件11引起的,因此,在進行斷線檢測時,可主要針對分光器件11進行檢測。斷線檢測模組5同時開啟分光器件11和顯示面板12,並控制顯示面板12顯示白畫面,在分光器件11上設置偏光片,通過偏光片,觀看分光器件11的分光效果,如果對於符合檢測要求的分光器件11,允許進入下一個檢測流程,如果不符合檢測要求,則剔除該分光器件11,並對更換的新的分光器件11進行檢測,檢測方便,且在分光器件11安裝於顯示面板12之前進行,更換問題分光器件11操作方便,降低立體顯示裝置1的次品率。當然,顯示面板12也可以顯示其他畫面,本實施方式提出的顯示面板12顯示白畫面,更容易找出有斷線缺陷的分光器件11。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8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斷線檢測模組5包括攝像單元51和處理單元52,通過攝像單元51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處理單元52根據攝像單元51獲取的立體影像,判斷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存在斷線缺陷。若存在斷線缺陷,則顯示的立體影像存在亮線等現象,若無斷線缺陷,則顯示的立體影像為正常的影像,處理單元52根據上述判斷標準,判斷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存在斷線缺陷,本實施方式提供的處理單元52通過對攝像單元51獲取的立體影像進行處理,從而判斷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存在斷線缺陷,操作方便,易於實施,且檢測結果可靠性高。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攝像單元51可以採用前述攝 像頭32,即通過攝像頭32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判斷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存在斷線缺陷。簡化斷線檢測子系統結構,而且,攝像頭32一機多用,豐富使用性能。當然,攝像單元51也可以不同於攝像頭32,可依據操作需要,進行選擇。
如圖1與圖2所示,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還包括評判子系統300,對經校正處理後的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進行評判。經校正處理後的立體顯示裝置1,雖然已經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但是對不同的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仍不相同。通過評判子系統300可以實現對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的評判,可以獲知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等級,便於使用者的進一步選擇。
具體地,如圖1、圖2與圖9所示,評判子系統300包括左視圖獲取單元6、右視圖獲取單元7和評判單元8,左視圖獲取單元6獲取立體影像中左視圖對應的第一像素值,右視圖獲取單元7獲取立體影像中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像素值,評判單元8根據第一像素值、第二像素值評判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具體地,在立體影像中,設定對立體視圖的分光基準圖為紅綠分光圖片,左視圖最佳立體分光顯示的影像為純紅圖片,右視圖的最佳立體分光顯示影像為純綠圖片,設左視圖獲取單元6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R,G,B)中R像素值的均值與G像素均值之差,形成第一像素評價值,代表左視圖立體分光在達到理想分光的評價,相當於在整個左視圖中,紅色分量在整個圖片中的比值。右視圖獲取單元7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R,G,B)中G像素值均值與R像素均值之差,形成第二像素評價值, 評判單元8根據第一像素評價值、第二像素評價值評判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具體地顯示效果M=(P1+P2)/(2*255)*100%,根據顯示效果M實現對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的評判,可以方便地獲知立體顯示裝置的優良等級,便於使用者根據需求進行選擇。
實施方式二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與實施方式一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結構大體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如圖1、圖3與圖4所示,立體顯示裝置1設有跟蹤單元(圖中未示出),安裝件31上設有可被跟蹤單元識別的特徵標識33。本實施方式提供的跟蹤單元可以是紅外線檢測裝置、跟蹤攝像頭等裝置。當跟蹤單元跟蹤到特徵標識33時,控制裝置2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影像。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特徵標識33可以是平面紙板或立體頭像等帶有可被跟蹤單元識別的特徵,在此並不一一贅述。開啟跟蹤單元的跟蹤功能,當跟蹤單元跟蹤到特徵標識33,立體顯示裝置1將跟蹤信號回饋給控制裝置2。控制裝置2根據跟蹤信號,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採用安裝件31代替使用者,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特徵標識33的位置調整立體顯示內容,因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使觀看者能夠不間斷地觀看到立體效果,並且觀看到的內容會根據使用者的方位和運動趨勢做相應的改變,實現使用者與顯示內容的互動,提高立體顯示的真實感。當跟蹤單元跟蹤到特徵標識33,立體顯示裝置1發出控制信號,控制裝置2根據控制信號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將立體影像存儲於控制裝置2中,控制裝置2 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控制裝置2中。控制裝置2對存儲的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效果的影響。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圖3與圖4所示,特徵標識33包括影像特徵,影像特徵可被跟蹤單元識別。跟蹤單元跟蹤到影像特徵,立體顯示裝置1將跟蹤信號回饋給控制裝置2。控制裝置2根據跟蹤信號,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採用安裝件31代替使用者,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特徵標識33的位置調整立體顯示內容,因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使觀看者能夠不間斷地觀看到立體效果,並且觀看到的內容會根據使用者的方位和運動趨勢做相應的改變,實現使用者與顯示內容的互動,提高立體顯示的真實感。
當然,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特徵標識33不僅限於影像特徵,還可以是凸起或是其他可被跟蹤單元識別的特徵。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影像特徵包括人臉特徵、字元特徵、圖形特徵以及顏色特徵中的一種或多種。採用人臉特徵,代替使用者,類比使用者的觀看環境,獲得的校正參數更加貼近真實。當然影像特徵也可以是其他特徵,只要跟蹤單元可識別的特徵應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如圖1、圖3與至圖5所示,影像獲取裝置3包 括至少一個攝像頭32,攝像頭32設置在人眼位置處,拍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在本實施方式中,攝像頭32包括間隔設置的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結構、物理性能都相同,左攝像頭32a與右攝像頭32b之間的間距可理解為人眼瞳距,符合立體成像要求。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變化的立體影像,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同時對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拍攝,左攝像頭32a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一影像變化,右攝像頭32b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控制裝置2分別對第一影像變化和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第一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以及第二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控制裝置2結合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顯示的立體影像均無串擾、摩爾紋等影響顯示效果的不良因素,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消除因裝配誤差影響立體顯示效果的問題。相較于習知技術,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子系統200可以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的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提高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而且操作方便,提高檢測效率,獲取的校正參數可靠性高。
如圖1與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採用左攝像頭32a和右攝像頭32b分別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進行拍攝,當然,也可以採用一個攝像頭對立體影像進行拍攝。如,將左攝像頭32a設置在人左眼位置處,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進行拍攝獲得第一影像變化, 通過對第一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可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左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同樣地,將右攝像頭32b設置在人右眼位置處,拍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通過對第二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右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提供多種影像獲取方案,便於操作者根據實際生產進行選擇。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圖4與圖6所示,裝配誤差還包括跟蹤單元安裝在立體顯示裝置1上產生的位置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位置誤差,則會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位置誤差,影像獲取裝置3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控制裝置2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校正參數校正位置誤差,消除位置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具體地,如圖1、圖4與圖6所示,控制裝置2還包括位置校正模組23,位置校正模組23根據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位置校正模組23根據設計要求中跟蹤單元的安裝位置以及裝配精度確定位置檢測區間及位置檢測步長。具體地,設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為Z 0,位置校正模組23根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Z 0發出位置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 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位置校正模組23中。設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為Z i ,位置檢測步長為b 3,則Z i =Z 0+(i-1)b 3i 1,在根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位置校正模組23判斷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是否在位置檢測區間。若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不在位置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在位置檢測區間,則位置校正模組23根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發出位置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直至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不在位置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位置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位置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位置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實施方式三
如圖1與圖10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用於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包括如下步驟:S1,檢測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有斷線;S2,若立體顯示裝置1沒有斷線,則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
本實施方式中的校正參數通過檢測已經裝配完成的立體顯示裝置1,獲得與裝配誤差相對應的參數。獲取立 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當使用者開啟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不良影響。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操作簡單,易於實施,結果可靠性高。相對于習知技術,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通過對裝配完成後的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操作,獲得校正參數,不會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效率,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提升校正結果的可靠性,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而且,在獲得校正參數過程中,無需改變立體顯示裝置1的放置位置,降低操作難度,減輕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
本實施方式提出的預設條件是指,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誤差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
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立體影像包括具有影像差異的左視圖和右視圖,獲得左視圖對應的第一影像變化,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影像變化。分別對第一影像變化和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第一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以及第二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結合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該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因裝配誤差影響立體顯示效果的問題,顯示的立體影像均無串擾、摩爾紋等影響顯示效果的不良因素,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相較于習知技術,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的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提高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而且操作方便,提高檢測效率,獲取的校正參數可靠性高。
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可以是具體點值,也可以是一段數值區間。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該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且無明顯串擾、摩爾紋等問題,符合3D成像要求,提高立體顯示效果,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效果的影響。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分別獲得左視圖的第一影像變化,和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影像變化,當然,也可以只獲得第一影像變化或第二影像變化。如,僅獲得第一影像變化,通過對第一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可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左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同樣地,僅獲得第二影像變化,通過對第二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右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提供多種影像獲取方案,便於操作者根據實際生產進行選擇。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採用二值法,對第一影像變化和/或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和/或右視圖參數。當然,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影像處 理方法並不僅局限於此,也可以通過像素值比較的方法,獲得第一影像變化對應的第一變化曲線,和/或第二影像變化對應的第二變化曲線。根據分光器件11的分光特性,通過比較第一變化曲線和第二變化曲線,獲得左視圖參數和右視圖參數,結合左視圖參數和右視圖參數獲得校正參數。本實施方式並不僅限於上述兩種影像處理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影像處理方式都應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在本實施方式中,立體顯示裝置1提供具立體影像,立體影像包括有影像差異的左視圖與右視圖。為便於區別左視圖和右視圖,設定左視圖為純紅圖片,右視圖為純綠圖片。本實施方式中的無串擾現象,是指左視圖中無綠色影像,右視圖中無紅色影像。當然,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影像並不僅局限於此,只要具有影像差異的立體影像都可應用于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中,如,紅/藍立體圖,黑/白立體圖,或者,左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矩形,右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三角形,再或者,左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數位1,右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數位2等,可知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立體影像都應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左視圖、右視圖來源廣泛,無限制,擴大本發明的應用領域。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在立體顯示裝置1中預存立體影像,通過設定立體影像的顯示頻率獲取立體影像,當然也可以通過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頻率,實現獲取立體影像的目的,可採用多種方式顯示立體影像,操作方便,擴大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的使用範圍。
如圖1與圖11所示,步驟S2包括:影像獲取子步驟,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的立體影像;控制子步驟,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分別通過影像獲取子步驟和控制子步驟獲得校正參數,簡化操作流程,操作更加方便。通過檢測已經裝配完成的立體顯示裝置1,獲得與裝配誤差相對應的參數。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當使用者開啟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不良影響。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操作簡單,易於實施,結果可靠性高。相對于習知技術,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通過對裝配完成後的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操作,獲得校正參數,不會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效率,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提升校正結果的可靠性,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而且,在獲得校正參數過程中,無需改變立體顯示裝置1的放置位置,降低操作難度,減輕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
本實施方式提出的預設條件是指,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誤差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
如圖1、圖11與圖12所示,裝配誤差包括平移量誤差,控制子步驟包括:S21根據立體影像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平移量誤差。
立體顯示裝置1包括分光器件11和顯示面板12,分光器件1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分光單元111,顯示面板12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顯示單元121,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顯示單元121是指立體顯示的最小顯示單位。根據設計要求,分光器件11傾斜放置於顯示面板12上,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裝配誤差包括由分光單元111與顯示單元121排布週期不匹配產生的平移量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則會產生影像串擾問題,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平移量誤差,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校正參數校正平移量誤差,消除平移量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如圖1與圖13所示,步驟S21具體包括:S211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S212根據平移量檢測區間獲取立體影像;S213根據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
根據顯示單元121的排布週期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及平移量檢測步長,根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對顯示單元121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具體地,設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為L 0,根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L 0發出平移量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設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為L i ,平移量檢測步長為b 1,則L i =L 0+(i-1)b 1,(i 1)。在根據第i次平 移量校正參數L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判斷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是否在平移量檢測區間。若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不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根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發出平移量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直至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不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對存儲的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並保存平移量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平移量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平移量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根據立體影像獲得平移量校正參數,可以將平移量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中,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當然,也可以將平移量校正參數存儲於存儲介質,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從存儲介質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操作方便。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存儲介質可以是雲服務或應用商店用戶端等平臺。
如圖1與圖12所示,裝配誤差包括角度誤差,控制子步驟還包括:S22根據立體影像獲取角度校正參數,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角度誤差。
為避免分光單元111與顯示單元121排列週期性干涉,將分光器件11傾斜放置於顯示面板12上,分光單元 111沿第一方向排列,顯示單元121沿第二方向排列,裝配誤差還包括由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產生的角度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角度誤差,則會產生影像串擾、顆粒感等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角度誤差,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角度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校正參數校正角度誤差,消除角度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如圖1與圖14所示,步驟S22具體包括:S221設定角度檢測區間;S222根據所述角度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S2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根據設計要求中分光器件11的傾斜角度以及角度誤差確定角度檢測區間及角度檢測步長。具體地,設定初始角度校正參數為A 0,根據初始角度校正參數A 0發出角度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設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為A i ,角度檢測步長為b 2,則A i =A 0+(i-1)b 2i 1,在根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判斷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是否在角度檢測區間。若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不在角度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在角度檢測區間,則根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發出角度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 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直至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不在角度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對存儲的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角度校正參數,並保存角度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角度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角度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角度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校正參數,可以將角度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中,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當然,也可以將角度校正參數存儲於存儲介質,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從存儲介質獲取角度校正參數,操作方便。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存儲介質可以是雲服務或應用商店用戶端等平臺。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10所示,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還包括:S4檢測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區域。
由於獲取的影像不僅包括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還有包括顯示區域以外的外部環境,為避免外部環境影響角度校正參數、平移量校正參數的準確,需要在影像處理前,檢測顯示區域,在顯示區域內進行影像的相關處理。可以通過提取顯示區域內的影像通道值,然後使用邊緣檢測,檢測出顯示區域的邊界點及邊界曲線,再結合影像面積,自動檢測出顯示區域。進一步降低外界環境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確保校正結果的可靠性。
如圖1與圖15所示,如圖步驟S1具體包括:S11獲取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立體影像;S12根據立體影像判斷立體顯示裝置是否存在斷線缺陷。同時開啟分光器件11和顯示面板12,並控制顯示面板12顯示白畫面,在分光器件11上設置偏光片,通過偏光片,觀看分光器件11的分光效果,如果對於符合檢測要求的分光器件11,允許進入下一個檢測流程,如果不符合檢測要求,則剔除該分光器件11,並對更換的新的分光器件11進行檢測,檢測方便,且在分光器件11安裝於顯示面板12之前進行,更換問題分光器件11操作方便,降低立體顯示裝置1的次品率。當然,顯示面板12也可以顯示其他畫面,本實施方式提出的顯示面板12顯示白畫面,更容易找出有斷線缺陷的分光器件11。當然也可以通過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判斷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存在斷線缺陷,若存在斷線缺陷,則顯示的立體影像存在亮線等現象,若無斷線缺陷,則顯示的立體影像為正常的影像,根據上述判斷標準,判斷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存在斷線缺陷,本實施方式通過對立體影像進行處理,從而判斷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存在斷線缺陷,操作方便,易於實施,且檢測結果可靠性高。
如圖1與圖10所示,在步驟S5之後還包括步驟S6:S6對經校正處理後的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進行評判。經校正處理後的立體顯示裝置1,雖然已經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但是對不同的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仍不相同。通過對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的評斷,可以獲知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等級,便於使用者的進 一步選擇。
如圖1、圖10與圖16所示,步驟S6具體包括:S61獲取立體影像中左視圖對應的第一像素值;S62獲取立體影像中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像素值;S63根據第一像素值、第二像素值評判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在立體影像中,設定對立體視圖的分光基準圖為紅綠分光圖片,左視圖最佳立體分光顯示的影像為純紅圖片,右視圖的最佳立體分光顯示影像為純綠圖片,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R,G,B)中R像素值的均值與G像素均值之差,形成第一像素評價值,代表左視圖立體分光在達到理想分光的評價,相當於在整個左視圖中,紅色分量在整個圖片中的比值。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R,G,B)中G像素值均值與R像素均值之差,形成第二像素評價值根據第一像素評價值、第二像素評價值評判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具體地顯示效果M=(P1+P2)/(2*255)*100%,根據顯示效果M實現對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的評判,可以方便地獲知立體顯示裝置的優良等級,便於使用者根據需求進行選擇。
實施方式四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與實施方式三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處理步驟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圖3、圖4與圖10所示,立體顯示裝置1設有跟蹤單元,跟蹤單元用於跟蹤預定的特徵標識,步驟S2之前還包括:S3跟蹤步驟,當跟蹤單元跟蹤到特徵標識33 時,進入步驟S2。
開啟跟蹤單元的跟蹤功能,當跟蹤到特徵標識33,再開始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採用特徵標識33代替使用者,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特徵標識33的位置調整立體顯示內容,因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使觀看者能夠不間斷地觀看到立體效果,並且觀看到的內容會根據使用者的方位和運動趨勢做相應的改變,實現使用者與顯示內容的互動,提高立體顯示的真實感。
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特徵標識包括影像特徵。跟蹤單元跟蹤到影像特徵,立體顯示裝置1將跟蹤信號回饋給控制裝置2。控制裝置2根據跟蹤信號,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採用特徵標識代替使用者,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特徵標識的位置調整立體顯示內容,因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使觀看者能夠不間斷地觀看到立體效果,並且觀看到的內容會根據使用者的方位和運動趨勢做相應的改變,實現使用者與顯示內容的互動,提高立體顯示的真實感。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特徵標識可以是平面紙板或立體頭像等帶有可被跟蹤單元識別的特徵,如人臉特徵、字元特徵或影像特徵等,在此並不一一贅述。
具體地,如圖1、圖10與圖12,裝配誤差還包括由跟蹤單元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步驟S2還包括:S23根據立體影像獲取位置校正參數,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位置誤差。
裝配誤差包括由跟蹤單元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則會產生影像串擾問題,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位置校正參數,用於 校正位置誤差,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校正參數校正位置誤差,消除位置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如圖1、圖12與圖17所示,步驟S23具體包括:S231設定位置檢測區間;S232根據位置檢測區間獲取立體影像;S233根據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
根據跟蹤單元的安裝位置設定位置檢測區間,根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對顯示單元121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具體地,設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為Z 0,根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Z 0發出位置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設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為Z i ,位置檢測步長為b 3,則,Z i =Z 0+(i-1)b 3(i 1)。在根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判斷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是否在位置檢測區間。若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不在位置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在位置檢測區間,則根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發出位置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直至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不在位置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對存儲的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並保存位置校正參數。立 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位置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位置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位置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實施方式五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與實施方式三、實施方式四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如圖1與圖10所示,在步驟S2之後,還包括:S5保存校正參數。
在本實施方法中,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校正參數,可以將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中,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當然,也可以將校正參數存儲於存儲介質,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從存儲介質獲取校正參數,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100‧‧‧斷線檢測子系統
200‧‧‧校正子系統
300‧‧‧評判子系統

Claims (28)

  1.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用於對立體顯示裝置進行檢測,其中,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包括斷線檢測子系統和校正子系統,所述斷線檢測子系統對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進行斷線檢測,所述校正子系統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包括平移量校正參數及角度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的裝配誤差;其中,所述斷線檢測子系統包括斷線檢測模組,所述斷線檢測模組用於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是否存在斷線缺陷;其中,所述斷線檢測模組包括攝像單元和處理單元,通過所述攝像單元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立體影像,所述處理單元根據所述攝像單元獲取的所述立體影像,判斷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是否存在斷線缺陷;以及其中,所述校正子系統包括影像獲取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影像獲取裝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所述影像獲取裝置用於獲取所述立體影像,所述控制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得所述校正參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立體顯示裝置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分光單元和沿第二方向排布的顯示單元,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分光單元與所述顯示單元排布週期不匹配產生的平移量誤差。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平移量校正模組,所述平移量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產生的角度誤差。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角度校正模組,所述角度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影像獲取裝置包括安裝件和至少一個攝像頭,所述攝像頭安裝在所述安裝件上,並與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相對設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攝像頭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攝像頭之間的距離為雙目視差。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立體顯示裝置設有跟蹤單元,所述安裝件設有可被所述跟蹤單元識別的特徵標識,當所述跟蹤單元跟蹤到所述特徵標識,所述攝像頭獲取所述立體影像。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特徵標識包括影像特徵。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影像特徵包括人臉特徵、圖形特徵、字元特徵以及顏色特徵中的一種或多種。
  11. 如請求項6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安裝件上還 設有對位元標識,所述對位元標識作為所述攝像頭與所述立體顯示裝置調節相對位置時的參照標識。
  12. 如請求項6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區域檢測模組,所述區域檢測模組用於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
  13. 如請求項6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安裝在所述立體顯示裝置上,或者獨立於所述立體顯示裝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連接,並控制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所述立體影像。
  15. 如請求項6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還包括評判子系統,對經校正處理後的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進行評判。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其中,所述評判子系統包括左視圖獲取單元、右視圖獲取單元和評判單元,所述左視圖獲取單元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中左視圖對應的第一像素值,所述右視圖獲取單元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中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像素值,所述評判單元根據所述第一像素值、所述第二像素值評判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17.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用於對立體顯示裝置進行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是否有斷線,其中,步驟S1具體包括:S11 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立體影像;以及S12根據所述立體影像判斷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是否存在斷線缺陷;以及S2,若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沒有斷線,則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包括平移量校正參數及角度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裝配誤差,其中,步驟S2具體包括:影像獲取子步驟,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立體影像;以及控制子步驟,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校正參數。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所述裝配誤差包括平移量誤差,所述控制子步驟包括:S21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平移量誤差。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步驟S21具體包括:S211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S212根據所述平移量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1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
  2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所述裝配誤差包括角度誤差,所述控制子步驟還包括:S22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所述角度校正參數,所述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角度誤差。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步驟S22具體包括: S221設定角度檢測區間;S222根據所述角度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22. 如請求項17至21中任一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所述立體顯示裝置設有跟蹤單元,所述跟蹤單元用於跟蹤預定的特徵標識,步驟S2之前還包括:S3跟蹤步驟,當所述跟蹤單元跟蹤到所述特定標識時,進入步驟S2。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所述裝配誤差還包括由所述跟蹤單元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所述控制子步驟還包括:S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位置校正參數,所述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位置誤差。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步驟S23具體包括:S231設定位置檢測區間;S232根據所述位置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3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位置校正參數。
  25.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還包括:S4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
  26.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在步驟S2之後,還包括: S5保存所述校正參數。
  27. 如請求項26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在步驟S5之後還包括步驟S6:S6對經校正處理後的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進行評判。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檢測方法,其中,步驟S6具體包括:S61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中左視圖對應的第一像素值;S62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中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像素值;以及S63根據所述第一像素值、所述第二像素值評判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TW103144570A 2014-10-11 2014-12-19 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TWI583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5242.0A CN105578175B (zh) 2014-10-11 2014-10-11 立体显示装置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4243A TW201614243A (en) 2016-04-16
TWI583967B true TWI583967B (zh) 2017-05-21

Family

ID=55887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4570A TWI583967B (zh) 2014-10-11 2014-12-19 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13966B2 (zh)
KR (1) KR101661533B1 (zh)
CN (1) CN105578175B (zh)
TW (1) TWI583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1496B2 (en) * 2016-11-28 2018-10-02 X Development Ll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a light field projection system
CN108259888A (zh) * 2016-12-29 2018-07-06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效果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7202680B (zh) * 2017-06-23 2019-12-24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08195563B (zh) * 2017-12-29 2020-04-28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测评方法、装置和测评终端
CN109005400B (zh) * 2018-07-02 2020-06-23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光栅贴合偏移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6603B (en) * 2000-07-28 2003-08-11 Nichia Corp Display, display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rive method
TWI323360B (zh) * 2004-05-31 2010-04-11 Sony Corp
TWI347484B (en) * 2006-06-08 2011-08-21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1233252A (en) * 2010-12-08 2012-08-01 Mks Instr Inc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parameters of a plasma generator
TWI401453B (zh) * 2006-02-18 2013-07-11 Seiko Instr Inc Display device
TWI427601B (zh) * 2006-06-02 2014-02-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0051B2 (ja) * 1993-09-01 1999-07-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3次元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0152285A (ja) * 1998-11-12 2000-05-30 Mr System Kenkyusho:Kk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03194669A (ja) * 2001-12-27 2003-07-09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KR100932977B1 (ko) * 2005-07-05 2009-12-2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US20070165942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for rectifying stereoscopic display systems
KR101213859B1 (ko) * 2006-06-29 2012-12-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의 데이터 보상방법 및 장치
KR100837259B1 (ko) * 2007-07-18 2008-06-12 한국과학기술원 3차원 모니터에서 영상왜곡을 보상하는 방법
JP5354252B2 (ja) * 2008-05-13 2013-11-27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立体ディスプレイ製造システム、立体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および立体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300816A (ja) * 2008-06-16 2009-12-24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673008B2 (ja) * 2010-08-11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ならびに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の視差ずれ検出方法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656059B2 (ja) * 2010-08-25 2015-01-21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実装精度検査方法及びその検査方法を用いる検査装置
JP5127901B2 (ja) * 2010-09-17 2013-01-23 株式会社東芝 セル基板の検査システム及び検査方法
CN102207424B (zh) * 2010-12-29 2013-01-23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的参数测量系统和方法
WO2012169448A1 (ja) * 2011-06-08 2012-1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
JP5924046B2 (ja) * 2012-03-15 2016-05-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595182B (zh) * 2012-03-16 2015-02-11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设备及其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2634618U (zh) * 2012-04-06 2012-12-26 南昌大学 裸眼3d设备质量检测装置
CN102662283B (zh) * 2012-05-25 2015-04-29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狭缝光栅、立体显示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TWI508524B (zh) * 2012-10-26 2015-11-11 Quanta Comp Inc 裸視立體顯示裝置之自動調校方法及系統
CN104871070B (zh) * 2012-12-20 2017-04-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显示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制造系统
CN103676174B (zh) * 2013-12-24 2016-02-03 北京邮电大学 Led显示器3d显示方法
CN103838030A (zh) * 2014-03-28 2014-06-04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双方向立体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6603B (en) * 2000-07-28 2003-08-11 Nichia Corp Display, display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rive method
TWI323360B (zh) * 2004-05-31 2010-04-11 Sony Corp
TWI401453B (zh) * 2006-02-18 2013-07-11 Seiko Instr Inc Display device
TWI427601B (zh) * 2006-06-02 2014-02-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TWI347484B (en) * 2006-06-08 2011-08-21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1233252A (en) * 2010-12-08 2012-08-01 Mks Instr Inc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parameters of a plasma gene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42738A (ko) 2016-04-20
CN105578175B (zh) 2018-03-30
KR101661533B1 (ko) 2016-09-30
CN105578175A (zh) 2016-05-11
TW201614243A (en) 2016-04-16
JP6213966B2 (ja) 2017-10-18
JP2016082558A (ja)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3967B (zh) 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US818918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evaluating a stereo image displaying panel
CN204305233U (zh) 立体显示装置校正设备
CN104683786B (zh) 裸眼3d设备的人眼跟踪方法及装置
US20120154376A1 (en) Tracing-type stereo display apparatus and tracing-type stereo display method
JP2018510324A (ja) 複数技術奥行きマップ取得および融合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122075A (zh) 基于投影立体可视区域中图像间相互串扰的评价系统和方法
US8698878B2 (en) 3-D auto-convergence camera
US201301357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misalignment between display panel and film patterned retarder
CN106773080A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JP2017511038A (ja) 2つの投影手段の改良された位置合わせ方法
JP2009153574A (ja) 視機能検査装置
CN105511092B (zh) 立体显示装置的校正设备
TWI569039B (zh) 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以及其校正方法
CN102523479B (zh) 一种3d可视距离和可视角度的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07202680B (zh) 一种模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3411564A (zh) 一种人眼跟踪参数的测量方法、装置、介质及系统
CN105391997A (zh) 立体显示装置的三维视点校正方法
TWI594017B (zh) 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設備
US918539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device
US8587518B2 (en) Disparity cursors for measurement of 3D images
CN105704480A (zh) 立体显示装置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WO2012169448A1 (ja) 検査装置
JP2015121676A (ja) デ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KR20160008666A (ko) 스테레오 카메라 칼리브레이션 시스템 및 스테레오 카메라 칼리브레이션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