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9039B - 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以及其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以及其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9039B
TWI569039B TW103144573A TW103144573A TWI569039B TW I569039 B TWI569039 B TW I569039B TW 103144573 A TW103144573 A TW 103144573A TW 103144573 A TW103144573 A TW 103144573A TW I569039 B TWI569039 B TW I5690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stereoscopic
image
correc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4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4326A (en
Inventor
賴敬文
宋磊
陳寅偉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4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4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9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90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27Calibra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94Transmission of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Description

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以及其校正方法
本發明屬於立體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立體顯示裝置的參數進行測量以校正立體顯示裝置的光學器件裝配誤差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立體影像顯示技術的成像原理是:基於觀看者的雙目視差,讓觀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別感知具有影像差異的視差圖,觀看者的大腦基於所感知的影像差異形成立體影像。
如圖1所示,現有的立體顯示裝置1包括分光器件11和顯示面板12,分光器件11設於顯示面板12的出光側。顯示面板12提供具有影像差異的左視圖L和右視圖R,透過分光器件11的分光作用,使得左視圖L進入觀看者的左眼EL,右視圖R進入觀看者的右眼ER,觀看者的大腦基於所感知的影像差異形成立體影像視覺。
顯示時,要求分光器件11與顯示面板12之間精確配合,避免出現左視圖L進入觀看者的右眼ER,右視圖R進入觀看者的左眼EL的串擾問題。然而,在裝配過程中,無法避免分光器件11與顯示面板12之間的裝配誤差,導致分光器件11無法按照設計要求精確地貼合在顯示面板12上,從而出現串擾、立體顯示效果不佳甚至無法滿足立體成像要求等問 題。若立體顯示裝置在出廠前不加以處理,會直接影響使用者體驗,進而限制立體顯示技術的發展。
現有技術提供液晶狹縫光柵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透過對第一引線電極打斷處理,將每個液晶狹縫的初始狀態校正一致,這種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是在液晶狹縫光柵與顯示面板貼合之前操作的,然而,在貼合過程中,仍無法降低液晶狹縫光柵與顯示面板之間的裝配誤差,導致貼合後的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效果不佳。
現有技術公開了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參數測量系統,透過對立體顯示裝置在顯示預設測試畫面時投影在測試版上形成的投影影像進行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進行解析,可以測量出立體顯示裝置的光柵參數實際值,該立體顯示裝置的參數測量系統測試時,需要將測試板移動至與位置調整指令相對應的位置處,操作複雜,測試效率低下,而且僅能獲取光柵參數。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旨在解決由現有技術的侷限和缺點產生的一個或多個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用於獲得立體顯示裝置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包括影像獲取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影像獲取裝置獲取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立體影像,並將所述立體影像傳送到所述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對接收到的所述立體影像進行處理,獲得所述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裝配誤差。
優選地,所述校正參數存儲於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或者存儲於存儲介質。
進一步地,所述立體顯示裝置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分光單元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顯示單元,所述校正參數包括平移量校正參數,所 述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分光單元與所述顯示單元排列週期不匹配產生的平移量誤差。
具體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平移量校正模組,所述平移量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校正參數還包括角度校正參數,所述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產生的角度誤差。
具體地,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角度校正模組,所述角度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立體顯示裝置包括跟蹤單元,所述影像獲取裝置安裝在可被所述跟蹤單元識別的標記模型上,當所述跟蹤單元跟蹤到所述標記模型時,所述影像獲取裝置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所述立體影像。
進一步地,所述校正參數還包括位置校正參數,所述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跟蹤單元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
具體地,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位置校正模組,所述位置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位置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標記模型上設有可被所述跟蹤單元識別的影像特徵。
優選地,所述影像特徵包括人臉特徵、字元特徵以及顏色特徵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影像獲取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攝像頭,所述攝像頭設置在人眼位置處。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區域檢測模組,所述區域檢測模組用於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安裝在所述立體顯示裝置上,或者獨立於所述立體顯示裝置。
優選地,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連接,並控制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所述立體影像。
本發明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透過影像獲取裝置獲取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立體影像,並將立體影像傳送到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對接收的立體影像進行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開啟經校正處理過的立體顯示裝置,立體顯示裝置使用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效果的不良影響,相對于現有技術,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自動獲取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參數,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且提高校正效率。
本發明另提供的一種適用於上述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用於獲得立體顯示裝置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其包括如下步驟:S1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立體影像;以及S2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所述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裝配誤差。
進一步地,所述裝配誤差包括平移量誤差,步驟S2包括:S21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平移量誤差。
具體地,步驟S21具體包括:S211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S212根據所述平移量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1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裝配誤差包括角度誤差,步驟S2還包括:S22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所述角度校正參數,所述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角度誤差。
具體地,步驟S22具體包括:S221設定角度檢測區間;S222根據所述角度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 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所述立體顯示裝置設有跟蹤單元,所述跟蹤單元用於跟蹤預定的標記模型,步驟S2之前還包括:S3跟蹤步驟,當所述跟蹤單元跟蹤到標記模型時,進入步驟S2。
進一步地,所述裝配誤差還包括由所述跟蹤單元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步驟S2還包括:S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位置校正參數,所述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位置誤差。
具體地,步驟S23具體包括:S231設定位置檢測區間;S232根據所述位置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3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位置校正參數。
進一步地,在步驟S1之前,還包括:S4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
進一步地,在步驟S2之後,還包括:S5保存所述校正參數。
本發明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開啟經校正處理過的立體顯示裝置,立體顯示裝置使用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效果的不良影響,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操作步驟少,自動獲取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參數,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且提高校正效率。
1‧‧‧立體顯示裝置
11‧‧‧分光器件
12‧‧‧顯示面板
111‧‧‧分光單元
121‧‧‧顯示單元
L‧‧‧左視圖
R‧‧‧右視圖
EL‧‧‧左眼
ER‧‧‧右眼
2‧‧‧控制裝置
3‧‧‧影像獲取裝置
21‧‧‧平移量校正模組
22‧‧‧角度校正模組
23‧‧‧位置校正模組
24‧‧‧區域檢測模組
31a‧‧‧左攝像頭
31b‧‧‧右攝像頭
13‧‧‧跟蹤單元
4‧‧‧標記模型
S1~S5、S21~S23、S211~S213、S221~S223、S231~S233‧‧‧步驟
圖1是現有技術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一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示結構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一提供的控制裝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一提供的影像獲取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二提供的跟蹤單元與標記模型交互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三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流程示意圖;圖7是圖6中S2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8是圖7中S21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9是圖7中S22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10是圖7中S23的具體流程示意圖。
為了使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以下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一的詳細說明。如圖1與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圖中未示出),用於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參數是透過檢測已經裝配完成的立體顯示裝置1,獲得與裝配誤差相對應的參數。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包括控制裝置2和影像獲取裝置3,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並將立體影像傳送到控制裝置2,控制裝置2對接收到的立體影像進行處理,獲得校正參數,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當使用者開啟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不良影響。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結構簡單,透過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影像,控制裝置2對立體影像進行處理,獲得校正參數,結果可靠性高。相對於現有技術,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對裝配完成後的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處理,獲得校正參數,不會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效率。立體顯示裝 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本實施方式提出的預設條件是指,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
如圖1、圖2與圖4所示,影像獲取裝置3包括至少一個攝像頭,攝像頭拍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在本實施方式中,影像獲取裝置3包括間隔設置的左攝像頭31a和右攝像頭31b,左攝像頭31a和右攝像頭31b的結構、物理性能都相同。左攝像頭31a與右攝像頭31b之間的間距可理解為人眼瞳距,符合立體成像要求。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變化的立體影像,左攝像頭31a和右攝像頭31b同時對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拍攝,左攝像頭31a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一影像變化,右攝像頭31b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控制裝置2分別對第一影像變化和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第一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以及第二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控制裝置2結合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顯示的立體影像均無串擾、摩爾紋等影響顯示效果的不良因素,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消除因裝配誤差影響立體顯示效果的問題。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可以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的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提高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而且操作方便,提高檢測效率,獲取的校正參數可靠性高。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 數可以是一特定值,也可以是一段數值區間。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且無明顯串擾、摩爾紋等問題,符合3D成像要求,提高立體顯示效果,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效果的影響。
如圖1、圖2與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採用左攝像頭31a和右攝像頭31b分別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進行拍攝,當然,也可以採用一個攝像頭對立體影像進行拍攝。如,將左攝像頭31a設置在人左眼位置處,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進行拍攝獲得第一影像變化,透過對第一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可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左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同樣地,將右攝像頭31b設置在人右眼位置處,拍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透過對第二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右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提供多種影像獲取方案,便於操作者根據實際生產進行選擇。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採用二值法,對第一影像變化和/或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和/或右視圖參數。當然,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影像處理方法並不僅侷限於此,也可以透過圖元值比較的方法,獲得第一影像變化對應的第一變化曲線,和/或第二影像變化對應的第二變化曲線。根據分光器件11的分光特性,透過比較第一變化曲線和/或第二變化曲線,獲得左視圖參數和/或右視圖參數,結合左視圖參數和/或右視圖參數獲得校正參數。本實施方式並不僅限於上述兩種影像處理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影像處理方式都應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立體顯示裝置1提供立體 影像,立體影像包括具有影像差異的左視圖與右視圖。為便於區別左視圖和右視圖,設定左視圖為純紅圖片,右視圖為純綠圖片。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無串擾現象是指,即左視圖中無綠色影像,右視圖中無紅色影像。當然,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影像並不僅侷限於此,只要具有影像差異的立體影像都可應用於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中,如,紅/藍立體圖,黑/白立體圖,或者,左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矩形,右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三角形,再或者,左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數位1,右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數位2等,可知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立體影像都應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左視圖、右視圖來源廣泛,無限制,擴大本發明的應用領域。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與圖2所示,可以在立體顯示裝置1中預存立體影像,透過設定立體影像的顯示頻率,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影像,並傳送到控制裝置2,當然也可以透過控制裝置2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頻率,實現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影像的目的,可採用多種方式顯示立體影像,操作方便,擴大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的使用範圍。
如圖2所示,影像獲取裝置3與控制裝置2之間可以是導線直接連接,也可以是無線電連接,如透過藍牙通信方式、NFC(近場通信)方式、WiFi方式、RFID通信方式,還可以是USB介面模組連接的方式,連接方式多種,供不同裝配環境的選用。
在獲取校正參數過程中,可根據裝配誤差設定檢測區間,以縮短檢測時間,當未獲得校正參數時,可以將檢測步長取值大一些,加速檢測,以儘快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時,可以將檢測步長回歸正常或者取值小一些,多獲取滿足預設條件校正參數。當發現再次未獲得校正參數時,則可以停止檢測,縮短檢測時間,提升立體顯示裝置1的檢測效率。或者,透過對檢測區間進行二值 化處理,若在檢測區間內獲得校正參數,則繼續檢測,若在檢測區間內未獲得校正參數,則跳過該檢測區間。
在本實施方式中,立體顯示裝置1可以是移動終端,也可以電腦等具有顯示功能的電子裝置,控制裝置2可以是電腦或移動終端等帶有處理和通信功能的設備,在此並不一一贅述。
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控制裝置2為電腦,立體顯示裝置1為手機,立體顯示裝置1透過資料線與控制裝置2連接,影像獲取裝置3透過資料線與控制裝置2連接,電腦處理效率更高,縮短處理時間,提升處理效率。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或者存儲於存儲介質(圖未示)。控制裝置2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可以將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中。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當然,控制裝置2也可以將校正參數存儲於存儲介質,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從存儲介質獲取校正參數,操作方便。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存儲介質可以是雲服務或應用商店用戶端等平臺。當然,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喜愛或個人差異,對顯示效果進行調節。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控制裝置2安裝在立體顯示裝置1上,控制裝置2可以作為立體顯示裝置1的處理裝置,校正參數存儲於控制裝置2中,使用時,從控制裝置2取出校正參數,對裝配誤差進行校正。當然控制裝置2也可以獨立於立體顯示裝置1,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控制裝置2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改變安裝位置,安裝更加靈活。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2所示,控制裝置2與立體顯示裝置1連接,並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 控制裝置2與立體顯示裝置1可以透過導線直接連接,也可以是無線電連接,如透過藍牙通信方式、NFC(近場通信)方式、WiFi方式、RFID通信方式,還可以是USB介面模組連接的方式,連接方式多種,供不同裝配環境的選用。透過控制裝置2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並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影像,實現自動獲得校正參數,操作更加方便,降低操作人員的工作負擔,且自動化操作,校正參數準確性高。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2所示,立體顯示裝置1包括分光器件11和顯示面板12,分光器件1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分光單元111,顯示面板12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顯示單元121,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顯示單元121是指立體顯示的最小顯示單位。根據設計要求,分光器件11傾斜放置於顯示面板12上,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裝配誤差包括由分光單元111與顯示單元121排列週期不匹配產生的平移量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則會產生影像串擾問題,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平移量誤差,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控制裝置2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校正參數校正平移量誤差,消除平移量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具體地,如圖1至圖3所示,控制裝置2包括平移量校正模組21,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顯示單元121的排列週期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及平移量檢測步長,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L 0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對顯示單元121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具體地,設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為L 0,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L 0發出平移量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 體影像,並存儲於平移量校正模組21中。設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為L i ,平移量檢測步長為b 1,則L i =L 0+(i-1)b 1,(i 1)。在根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平移量校正模組21判斷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是否在平移量檢測區間。若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不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平移量校正模組21根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發出平移量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平移量校正模組21中。直至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不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平移量校正模組21對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平移量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平移量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2所示,為避免分光單元111與顯示單元121排列週期性干涉,將分光器件11傾斜放置於顯示面板12上,分光單元111沿第一方向排列,顯示單元121沿第二方向排列,裝配誤差還包括由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產生的角度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角度誤差,則會產生影像串擾、顆粒感等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角度誤差,影像獲取裝置3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控制裝置2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角度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校正參數校正角度誤差,消除角度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具體地,如圖1至圖3所示,控制裝置2包括角度校正模 組22,角度校正模組22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角度校正參數。角度校正模組22根據設計要求以及裝配精度設定角度檢測區間及角度檢測步長。具體地,設定初始角度校正參數為A 0,角度校正模組22根據初始角度校正參數A 0發出角度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角度校正模組22中。設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為A i ,角度檢測步長為b 2,則A i =A 0+(i-1)b 2,(i 1),在根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角度校正模組22判斷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是否在角度檢測區間。若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不在角度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在角度檢測區間,則角度校正模組22根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發出角度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角度校正模組22中。直至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不在角度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角度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角度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角度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3所示,控制裝置2還包括區域檢測模組24,用於檢測立體顯示裝置1中的顯示區域。由於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的影像不僅包括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還有包括顯示區域以外的外部環境,為避免外部環境影響角度校正參數、平移量校正參數的準確,需要在影像處理前,檢測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區域,在顯示區域內進行影像的相關處理。區域檢測模組24可以透過提取顯示區域內的影像通道值,然後使用邊緣檢測,檢測出顯示區域的邊界點及邊界曲線,再結合影像面積,自動檢測出顯示區域。進一步降 低外界環境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確保校正結果的可靠性。
以下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二的詳細說明。實施方式二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與實施方式一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結構大體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如圖1、圖2與圖5所示,立體顯示裝置1設有具有跟蹤功能的跟蹤單元13,影像獲取裝置3安裝在可被跟蹤單元13識別的標記模型4上。本實施方式提供的跟蹤單元13可以是紅外線檢測裝置、跟蹤攝像頭等可檢測到標記模型4的裝置。開啟跟蹤單元13的跟蹤功能,當跟蹤單元13跟蹤到標記模型4,立體顯示裝置1將跟蹤信號回饋給控制裝置2。控制裝置2根據跟蹤信號,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採用標記模型4代替使用者,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標記模型4的位置調整立體顯示內容,因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使觀看者能夠不間斷地觀看到立體影像,並且觀看到的內容會根據使用者的方位和運動趨勢做相應的改變,實現使用者與顯示內容的互動,提高立體顯示的真實感。當跟蹤單元13跟蹤到標記模型4,立體顯示裝置1發出控制信號,控制裝置2根據控制信號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將立體影像存儲於控制裝置2中,控制裝置2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控制裝置2中。控制裝置2對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效果的影響。
進一步地,標記模型4上設有可被跟蹤單元13識別的影像特徵。跟蹤單元13跟蹤到影像特徵,立體顯示裝置1將跟蹤信號回饋給控制裝置2。控制裝置2根據跟蹤信號,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採用標記模型4代替使用者,立體顯示裝置1 根據標記模型4的位置調整立體顯示內容,因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使觀看者能夠不間斷地觀看到立體效果,並且觀看到的內容會根據使用者的方位和運動趨勢做相應的改變,實現使用者與顯示內容的互動,提高立體顯示的真實感。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標記模型4可以是平面紙板或立體頭像等帶有可被跟蹤單元13識別的特徵,如人臉特徵、字元特徵或影像特徵等,在此並不一一贅述。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影像特徵包括人臉特徵、字元特徵以及顏色特徵中的一種或多種。採用人臉特徵,代替使用者,類比使用者的觀看環境,獲得的校正參數更加貼近真實。當然影像特徵也可以是其他特徵,只要跟蹤單元13可識別的特徵應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如圖1與圖4所示,影像獲取裝置3包括至少一個攝像頭,攝像頭設置在人眼位置處,拍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在本實施方式中,影像獲取裝置3包括間隔設置的左攝像頭31a和右攝像頭31b,左攝像頭31a和右攝像頭31b結構、物理性能都相同,左攝像頭31a與右攝像頭31b之間的間距可理解為人眼瞳距,符合立體成像要求。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變化的立體影像,左攝像頭31a和右攝像頭31b同時對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拍攝,左攝像頭31a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一影像變化,右攝像頭31b拍攝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控制裝置2分別對第一影像變化和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第一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以及第二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控制裝置2結合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顯示的立體影像均無串擾、摩爾紋等影響顯示效果的不良因素,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消除因裝配誤差影響立體顯示效果的問題。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可以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的校正參 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提高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而且操作方便,提高檢測效率,獲取的校正參數可靠性高。
如圖1與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採用左攝像頭31a和右攝像頭31b分別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進行拍攝,當然,也可以採用一個攝像頭對立體影像進行拍攝。如,將左攝像頭31a設置在人左眼位置處,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進行拍攝獲得第一影像變化,透過對第一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可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左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同樣地,將右攝像頭31b設置在人右眼位置處,拍攝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獲得第二影像變化,透過對第二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右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提供多種影像獲取方案,便於操作者根據實際生產進行選擇。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圖2與圖5所示,裝配誤差還包括跟蹤單元13安裝在立體顯示裝置1上產生的位置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位置誤差,則會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位置誤差,影像獲取裝置3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控制裝置2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校正參數校正位置誤差,消除位置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具體地,如圖1、圖3與圖5所示,控制裝置2還包括位置校正模組23,位置校正模組23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位置校正模組23根據設計要求中跟蹤單元13的安裝位置以及 裝配精度確定位置檢測區間及位置檢測步長。具體地,設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為Z 0,位置校正模組23根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Z 0發出位置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位置校正模組23中。設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為Z i ,位置檢測步長為b 3,則Z i =Z 0+(i-1)b 3i 1,在根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位置校正模組23判斷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是否在位置檢測區間。若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不在位置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在位置檢測區間,則位置校正模組23根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發出位置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位置校正模組23中。直至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不在位置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位置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位置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位置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以下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三的詳細說明。如圖1與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用於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包括如下步驟:S1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以及S2根據立體影像獲取校正參數,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
本實施方式中的校正參數是透過檢測已經裝配完成的立體顯示裝置1,獲得與裝配誤差相對應的參數。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校正參數用於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當使用者開啟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 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不良影響。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操作簡單,易於實施,結果可靠性高。相對於現有技術,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透過對裝配完成後的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操作,獲得校正參數,不會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效率,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提升校正結果的可靠性,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而且,在獲得校正參數過程中,無需改變立體顯示裝置1的放置位置,降低操作難度,減輕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
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立體影像包括具有影像差異的左視圖和右視圖,獲得左視圖對應的第一影像變化,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影像變化。分別對第一影像變化和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第一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以及第二影像變化中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結合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該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因裝配誤差影響立體顯示效果的問題,顯示的立體影像均無串擾、摩爾紋等影響顯示效果的不良因素,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的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提高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而且操作方便,提高檢測效率,獲取的校正參數可靠性高。
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左視圖參數、右視圖參數可以是具體點值,也可以是一段數值區間。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該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且無明顯串擾、摩爾紋等問題,符合3D成像要求,提高立體顯示效果,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效果的影響。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分別獲得左視圖的第一影像變化,和 右視圖對應的第二影像變化,當然,也可以只獲得第一影像變化或第二影像變化。如,僅獲得第一影像變化,透過對第一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可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左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同樣地,僅獲得第二影像變化,透過對第二影像變化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右視圖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右視圖參數校正立體顯示裝置1的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效果的影響。提供多種影像獲取方案,便於操作者根據實際生產進行選擇。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採用二值法,對第一影像變化和/或第二影像變化進行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左視圖參數和/或右視圖參數。當然,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影像處理方法並不僅侷限於此,也可以透過圖元值比較的方法,獲得第一影像變化對應的第一變化曲線,和/或第二影像變化對應的第二變化曲線。根據分光器件11的分光特性,透過比較第一變化曲線和第二變化曲線,獲得左視圖參數和右視圖參數,結合左視圖參數和右視圖參數獲得校正參數。本實施方式並不僅限於上述兩種影像處理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影像處理方式都應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在本實施方式中,立體顯示裝置1提供具立體影像,立體影像包括有影像差異的左視圖與右視圖。為便於區別左視圖和右視圖,設定左視圖為純紅圖片,右視圖為純綠圖片。本實施方式中的無串擾現象,是指左視圖中無綠色影像,右視圖中無紅色影像。當然,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影像並不僅侷限於此,只要具有影像差異的立體影像都可應用於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中,如,紅/藍立體圖,黑/白立體圖,或者,左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矩形,右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三角形,再或者,左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數位1,右視圖中的影像元素為 數位2等,可知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立體影像都應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左視圖、右視圖來源廣泛,無限制,擴大本發明的應用領域。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在立體顯示裝置1中預存立體影像,透過設定立體影像的顯示頻率獲取立體影像,當然也可以透過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頻率,實現獲取立體影像的目的,可採用多種方式顯示立體影像,操作方便,擴大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的使用範圍。
如圖1與圖7所示,裝配誤差包括平移量誤差,步驟S2包括:S21根據立體影像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平移量誤差。
立體顯示裝置1包括分光器件11和顯示面板12,分光器件1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分光單元111,顯示面板12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顯示單元121,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顯示單元121是指立體顯示的最小顯示單位。根據設計要求,分光器件11傾斜放置於顯示面板12上,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裝配誤差包括由分光單元111與顯示單元121排列週期不匹配產生的平移量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則會產生影像串擾問題,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平移量誤差,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校正參數校正平移量誤差,消除平移量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如圖7與圖8所示,步驟S21具體包括:S211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S212根據平移量檢測區間獲取立體影像;以及S213根據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
根據顯示單元121的排列週期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及平移量檢測步長,根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L 0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對顯示單元 121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具體地,設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為L 0,根據初始平移量校正參數L 0發出平移量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設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為L i ,平移量檢測步長為b 1,則L i =L 0+(i-1)b 1,(i 1)。在根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判斷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是否在平移量檢測區間。若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不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根據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發出平移量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直至第i次平移量校正參數L i 不在平移量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對存儲的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平移量校正參數,並保存平移量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平移量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平移量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根據立體影像獲得平移量校正參數,可以將平移量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中,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平移量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當然,也可以將平移量校正參數存儲於存儲介質,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從存儲介質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操作方便。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存儲介質可以是雲服務或應用商店用戶端等平臺。
如圖1與圖7所示,裝配誤差包括角度誤差,步驟S2還包括:S22根據立體影像獲取角度校正參數,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角度誤差。
為避免分光單元111與顯示單元121排列週期性干涉,將分光器件11傾斜放置於顯示面板12上,分光單元111沿第一方向排列,顯示單元121沿第二方向排列,裝配誤差還包括由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產生的角度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角度誤差,則會產生影像串擾、顆粒感等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角度誤差,獲得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角度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校正參數校正角度誤差,消除角度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如圖7與圖9所示,步驟S22具體包括:S221設定角度檢測區間;S222根據所述角度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根據設計要求中分光器件11的傾斜角度以及角度誤差確定角度檢測區間及角度檢測步長。具體地,設定初始角度校正參數為A 0,根據初始角度校正參數A 0發出角度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設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為A i ,角度檢測步長為b 2,則A i =A 0+(i-1)b 2i 1,在根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判斷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是否在角度檢測區間。若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不在角度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在角度檢測區間,則根據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發出角度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直至第i次角度校正參數A i 不在角度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對存儲的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角度校正參數,並保存角度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角度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角度誤差對 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角度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校正參數,可以將角度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中,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角度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當然,也可以將角度校正參數存儲於存儲介質,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從存儲介質獲取角度校正參數,操作方便。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存儲介質可以是雲服務或應用商店用戶端等平臺。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與圖6所示,在步驟S1之前,還包括:S4檢測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區域。
由於獲取的影像不僅包括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還有包括顯示區域以外的外部環境,為避免外部環境影響角度校正參數、平移量校正參數的準確,需要在影像處理前,檢測顯示區域,在顯示區域內進行影像的相關處理。可以透過提取顯示區域內的影像通道值,然後使用邊緣檢測,檢測出顯示區域的邊界點及邊界曲線,再結合影像面積,自動檢測出顯示區域。進一步降低外界環境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確保校正結果的可靠性。
以下為本發明實施方式四的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與實施方式三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處理步驟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圖5與圖6所示,立體顯示裝置1設有跟蹤單元13,跟蹤單元13用於跟蹤預定的標記模型4,步驟S2之前還包括:S3跟蹤步驟,當跟蹤單元13跟蹤到標記模型4時,進入步驟S2。
開啟跟蹤單元13的跟蹤功能,當跟蹤到標記模型4,再開始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採用標記模型4代替使用者,立 體顯示裝置1根據標記模型4的位置調整立體顯示內容,因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使觀看者能夠不間斷地觀看到立體效果,並且觀看到的內容會根據使用者的方位和運動趨勢做相應的改變,實現使用者與顯示內容的互動,提高立體顯示的真實感。
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標記模型4上設有可被跟蹤單元13識別的影像特徵。跟蹤單元13跟蹤到影像特徵,立體顯示裝置1將跟蹤信號回饋給控制裝置2。控制裝置2根據跟蹤信號,控制影像獲取裝置3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採用標記模型4代替使用者,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標記模型4的位置調整立體顯示內容,因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使觀看者能夠不間斷地觀看到立體效果,並且觀看到的內容會根據使用者的方位和運動趨勢做相應的改變,實現使用者與顯示內容的互動,提高立體顯示的真實感。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標記模型4可以是平面紙板或立體頭像等帶有可被跟蹤單元13識別的特徵,如人臉特徵、字元特徵或影像特徵等,在此並不一一贅述。
具體地,如圖5至圖7,裝配誤差還包括由跟蹤單元13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步驟S2還包括:S23根據立體影像獲取位置校正參數,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位置誤差。
裝配誤差包括由跟蹤單元13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如果不加以校正,則會產生影像串擾問題,影響立體顯示裝置1的顯示效果。校正參數包括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位置誤差,獲取立體顯示裝置1顯示的立體影像,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時,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校正參數校正位置誤差,消除位置誤差對立體顯示的影響,提示立體顯示效果。
如圖1、圖5、圖7與圖10所示,步驟S23具體包括:S231設定位置檢測區間;S232根據位置檢測區間獲取立體影像;以及S233根據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
根據跟蹤單元13的安裝位置設定位置檢測區間,根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Z 0控制立體顯示裝置1對顯示單元121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具體地,設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為Z 0,根據初始位置校正參數Z 0發出位置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並存儲於。設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為Z i ,位置檢測步長為b 3,則,Z i =Z 0+(i-1)b 3(i 1)。在根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進行影像處理之前,判斷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是否在位置檢測區間。若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不在位置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若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在位置檢測區間,則根據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發出位置控制信號,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位置控制信號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並顯示排列處理後的立體影像,獲取該立體影像。直至第i次位置校正參數Z i 不在位置檢測區間,則停止上述操作。對存儲的立體影像進行影像處理,獲得滿足預設條件的位置校正參數,並保存位置校正參數。立體顯示裝置1在顯示立體影像時,根據位置校正參數對顯示單元121進行排列處理,消除位置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獲取位置校正參數無需操作者手動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在立體顯示裝置1裝配完成後再進行校正,校正結果可靠性高,有益於提升立體顯示效果。
以下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五的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與實施方式三、實施方式四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如圖6所示,在步驟S2之後,還包括:S5保存校正參數。
在本實施方法中,根據立體影像獲得校正參數,可以將校正參數存儲於立體顯示裝置1中,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立體顯示裝置1根據校正參數校正裝配誤差,消除裝配誤差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當然,也可以將校正參數存儲於存儲介質,當使用者使用立體顯示裝置1 時,從存儲介質獲取校正參數,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2‧‧‧控制裝置
3‧‧‧影像獲取裝置

Claims (23)

  1.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用於獲得立體顯示裝置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所述校正系統包括:影像獲取裝置;以及控制裝置,所述影像獲取裝置用以獲取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立體影像,並將所述立體影像傳送到所述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對接收到的所述立體影像進行處理,獲得所述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裝配誤差;其中所述立體顯示裝置包括跟蹤單元,所述影像獲取裝置安裝在可被所述跟蹤單元識別的標記模型上,當所述跟蹤單元跟蹤到所述標記模型時,所述影像獲取裝置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所述立體影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校正參數存儲於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或者存儲於存儲介質。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立體顯示裝置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分光單元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顯示單元,所述校正參數包括平移量校正參數,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分光單元與所述顯示單元排列週期不匹配產生的平移量誤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平移量校正模組,所述平移量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校正參數還包括角度校正參數,所述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產生的角度誤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角度校正模組,所述角度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校正參數還包括位置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裝配誤差中由所述跟蹤單元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位置校正模組,所述位置校正模組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所述預設條件的所述位置校正參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標記模型上設有可被所述跟蹤單元識別的影像特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影像特徵包括人臉特徵、圖形特徵、字元特徵以及顏色特徵中的一種或多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影像獲取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攝像頭,所述攝像頭設置在人眼位置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區域檢測模組,所述區域檢測模組用於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安裝在所述立體顯示裝置上,或者獨立於所述立體顯示裝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其中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連接,並控制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所述立體影像。
  15.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用於獲得立體顯示裝置滿足預設條件的校正參數,其中所述立體顯示裝置設有跟蹤單元,所述跟蹤單元用於跟蹤預定的標記模型,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獲取所述立體顯示裝置顯示的立體影像;S3跟蹤步驟,當所述跟蹤單元跟蹤到標記模型時,進入步驟S2;以及S2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所述校正參數,所述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裝配誤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其中所述裝配誤差包括平移量誤差,步驟S2包括:S21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平移量校正參數,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平移量誤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其中步驟S21包括: S211設定平移量檢測區間;S212根據所述平移量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1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平移量校正參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其中所述裝配誤差包括角度誤差,步驟S2還包括:S22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所述角度校正參數,所述角度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角度誤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其中步驟S22具體包括:S221設定角度檢測區間;S222根據所述角度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角度校正參數。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其中所述裝配誤差還包括由所述跟蹤單元安裝位置產生的位置誤差,步驟S2還包括:S2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位置校正參數,所述位置校正參數用於校正所述位置誤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其中步驟S23具體包括:S231設定位置檢測區間;S232根據所述位置檢測區間獲取所述立體影像;以及S233根據所述立體影像獲取滿足預設條件的所述位置校正參數。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其中在步驟S1之前,還包括:S4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方法,其中在步驟S2之後,還包括:S5保存所述校正參數。
TW103144573A 2014-10-11 2014-12-19 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以及其校正方法 TWI569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5938.3A CN105572883B (zh) 2014-10-11 2014-10-11 立体显示装置的校正系统及其校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4326A TW201614326A (en) 2016-04-16
TWI569039B true TWI569039B (zh) 2017-02-01

Family

ID=5588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4573A TWI569039B (zh) 2014-10-11 2014-12-19 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以及其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02204B2 (zh)
KR (1) KR101627335B1 (zh)
CN (1) CN105572883B (zh)
TW (1) TWI5690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70277B1 (ko) * 2016-11-16 2023-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d 영상 장치의 왜곡 보정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CN107155104B (zh) * 2017-06-23 2020-08-04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9491087B (zh) * 2017-09-11 2022-09-20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用于ar/vr/mr的模块化拆卸式可穿戴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9834A (en) * 2010-08-11 2012-05-16 Sony Corp Image processor, stereoscopic display, stereoscopic display system, method of detecting parallax displacement in 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ereoscopic display
TW201223242A (en) * 2010-11-24 2012-06-01 Himax Media Solutions Inc 2D-to-3D delay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30253869A1 (en) * 2012-03-26 2013-09-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lib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3d position/direction estim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684A (ja) * 2002-06-13 2004-01-22 Tatsuo Uchida 3次元表示装置
DE102005001503A1 (de) * 2005-01-07 2006-07-27 Seereal Technologies Gmbh Sweet-Spot-Einheit
JP2009077234A (ja) * 2007-09-21 2009-04-09 Toshiba Corp 三次元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1132422A1 (ja) * 2010-04-21 2011-10-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立体映像表示方法
JP5656059B2 (ja) * 2010-08-25 2015-01-21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実装精度検査方法及びその検査方法を用いる検査装置
KR20120060978A (ko) * 2010-09-30 2012-06-12 한국기초과학지원연구원 시선 위치 추적 기반의 3차원 인간-컴퓨터 상호작용 장치 및 방법
CN102207424B (zh) * 2010-12-29 2013-01-23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的参数测量系统和方法
KR101839150B1 (ko) * 2011-10-06 2018-04-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3d 화질개선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JP5924046B2 (ja) * 2012-03-15 2016-05-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595182B (zh) * 2012-03-16 2015-02-11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设备及其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9834A (en) * 2010-08-11 2012-05-16 Sony Corp Image processor, stereoscopic display, stereoscopic display system, method of detecting parallax displacement in 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ereoscopic display
TW201223242A (en) * 2010-11-24 2012-06-01 Himax Media Solutions Inc 2D-to-3D delay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30253869A1 (en) * 2012-03-26 2013-09-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lib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3d position/direction estim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2883A (zh) 2016-05-11
TW201614326A (en) 2016-04-16
CN105572883B (zh) 2018-01-30
KR20160042737A (ko) 2016-04-20
JP2016081027A (ja) 2016-05-16
KR101627335B1 (ko) 2016-06-07
JP6002204B2 (ja)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3340B (zh) 移动终端的裸眼3d播放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150009295A1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cquisi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8717352B2 (en) Tracing-type stereo display apparatus and tracing-type stereo display method
JP646567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204305233U (zh) 立体显示装置校正设备
CN104320714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调节方法
TWI583967B (zh) 立體顯示裝置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CN105791800B (zh) 立体显示系统及立体显示方法
US2016029957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Viewing Angle of Display Automatically and a Display
CN106773080A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5809654A (zh) 目标对象跟踪方法、装置和立体显示设备及方法
TWI569039B (zh) 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系統以及其校正方法
CN105511092B (zh) 立体显示装置的校正设备
CN105391997A (zh) 立体显示装置的三维视点校正方法
CN107202680B (zh) 一种模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3411564A (zh) 一种人眼跟踪参数的测量方法、装置、介质及系统
TWI603225B (zh) 液晶顯示器顯示視角的調整方法和裝置
CN102523479A (zh) 一种3d可视距离和可视角度的测量系统和方法
US8983125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WO2017122004A1 (en) Detection system
TWI594017B (zh) 立體顯示裝置的校正設備
US10624536B2 (en) Virtual reality-based ophthalmic inspection system and inspection method thereof
US918539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device
US10823950B2 (en) Camera system with balanced monocular cues for use in digital stereo microscopes
CN110346932B (zh)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