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9613B - 透鏡模組、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透鏡模組、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9613B
TWI579613B TW101107057A TW101107057A TWI579613B TW I579613 B TWI579613 B TW I579613B TW 101107057 A TW101107057 A TW 101107057A TW 101107057 A TW101107057 A TW 101107057A TW I579613 B TWI579613 B TW I5796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lens body
displacement
pus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7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3418A (en
Inventor
蒲谷美輝
東堤良仁
藤永陽一郎
村本准一
清水秀二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43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3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9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96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1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透鏡模組、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本技術係關於一種透鏡模組、一種影像擷取裝置及一種電子設備。特定言之,本技術係關於一種藉由使用位移元件(其具有藉由施加電壓而改變之平板形狀)驅動透鏡之透鏡模組及一種使用該透鏡模組之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近年來,隨著攜帶式電子設備諸如行動電話、個人電腦(PC)或PDA(個人數位助理)的功能顯著增加,各配備有透鏡模組以藉此具有影像擷取功能之設備變得風行。在此一攜帶式電子設備中,為了實現相機模組之自動聚焦,須使透鏡在沿著光軸之主方向上往復運動。
過去,存在透過驅動區段(諸如音圈馬達或步進馬達)使透鏡模組中之透鏡移位之一般方法。但是,近來,從緊湊性角度而言,已開發出使用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作為驅動區段之設備。聚合物致動器元件經組態使得離子交換樹脂膜插入於(舉例而言)一對電極之間。使用此一組態,在該對電極之間引起電位差且因此使離子交換樹脂膜在正交於膜表面之方向上位移。
作為使用此一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之透鏡模組,舉例而言,存在一種具有以下組態之透鏡模組:提供支撐固持一透鏡群組以沿著光軸移動該透鏡群組之一可移動鏡框之導引軸且將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佈置於該元件在光軸方向上與 可移動鏡框重疊之位置上。使用此一組態,藉由使聚合物致動器元件在光軸方向上變形而移動可移動鏡框(舉例而言,參考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6-293006號)。
此外,作為另一組態,存在一種具有以下組態之透鏡模組:組合彎曲方向彼此不同之一組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且將一透鏡安裝在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之一端部分上(舉例而言,參考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6-172635號)。
但是,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6-293006號中所揭示之透鏡模組,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係佈置在該元件在光軸方向上與固持透鏡群組之可移動鏡框重疊之位置上。因此,此抑制透鏡模組及使用該透鏡模組之電子設備之厚度之減小。
此外,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6-172635號中所揭示之透鏡模組,透鏡係安裝在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之端部分上且因此,為了增大透鏡之可移動範圍,聚合物致動器元件需要一特定長度。此係抑制透鏡模組及使用透鏡模組之電子設備之大小之減小之因素。
根據本技術,在其中使用具有平板形狀之位移元件以驅動一透鏡之組態中,藉由提供一種能夠達成其大小之減小及厚度之減小之透鏡模組,可期望減小使用該透鏡模組之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之大小及厚度。
根據本技術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以下各者之透鏡模組:一透鏡本體;一透鏡固持構件,其沿著透鏡本體之 一光軸可移動地固持透鏡本體而使光軸傾斜;一位移元件,其具有一平板形狀,該位移元件在透鏡本體沿著光軸之一側上之一端邊緣係佈置為自由端且該自由端係藉由施加電壓而位移以自由接近透鏡本體;及一上推構件,其係佈置在位移元件之自由端上且係藉由使位移元件朝向透鏡本體接近而插入在透鏡本體之垂直於光軸之一端表面側上以在光軸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
在具有此一組態之透鏡模組中,可藉由憑藉位移元件之自由端之位移而使上推構件(其係提供在自由端上)插入在透鏡本體之一端表面側上以上推透鏡本體。此時,藉由透鏡固持構件固持之透鏡本體沿著光軸移位而不使光軸傾斜。藉此,未在光軸方向上傾斜之透鏡本體藉由沿著光軸佈置之位移元件在側向於透鏡本體之方向上之位移而移位。因此,與其中位移元件與透鏡本體之光軸方向重疊或透鏡本體固持在位移元件之端部分上之組態相比,可減小透鏡模組之大小及厚度。
此外,根據本技術之另一實施例,亦提供一種使用此一透鏡模組之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如上所述,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可藉由沿著光軸佈置之位移元件在側向於透鏡本體之方向上之位移而使透鏡本體在光軸方向上移位而不傾斜。因此,可減小使用該透鏡模組之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之大小及厚度。
下文中,將參考隨附圖式以下列項目順序描述本技術之 實施例。
1.第一實施例(透鏡模組)
2.第二實施例(使用平板支撐本體之透鏡模組)
3.第三實施例(使用連桿支撐本體之透鏡模組)
4.第四實施例(其中位移元件之兩端形成為自由端之透鏡模組)
5.第五實施例(其中位移元件之下端形成為自由端之透鏡模組)
6.第六實施例(影像擷取裝置)
7.第七實施例(電子設備)
1.第一實施例(透鏡模組)
圖1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圖2A及圖2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驅動之側視圖及平面仰視圖。下文參考圖式,將給定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組態及透鏡模組之驅動之描述。
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組態
圖1、圖2A及圖2B中所示之透鏡模組1-1係提供在(舉例而言)一影像擷取裝置或一光學拾取設備中且係用於沿著一光軸z移動一透鏡Ln而不使光軸z傾斜。透鏡模組1-1包含:一透鏡本體3,其包含透鏡Ln;及一透鏡固持構件5,其可移動地固持透鏡本體3。透鏡固持構件5包含一固持器本體7、一固定本體9及一支撐本體11。此外,透鏡模組1-1包含:一位移元件13,其充當用於移動透鏡本體3之一驅 動源且具有一平板形狀;及一上推構件15,其係提供在位移元件13之一自由端13b上。接著,將循序描述各自組件之細節。
透鏡本體3
透鏡本體3具有使用影像擷取裝置或光學拾取設備之一物鏡之一組態。透鏡本體3可藉由在光軸z之方向上組合複數個透鏡Ln而整合為一桶形形狀或可由單個透鏡Ln形成。當透鏡本體3具有桶形形狀時,桶形形狀可為圓柱體形狀或長方體形狀。此外,可根據配置在光軸z方向上之各自透鏡Ln之直徑而在光軸z之方向上改變透鏡本體3之直徑。在圖式中所示之實例之組態中,複數個透鏡Ln係沿著光軸z按其直徑之量級順序進行配置且藉此具有一圓柱桶形形狀之透鏡本體3之直徑沿著光軸z增大。
透鏡固持構件5
透鏡固持構件5係用以沿著光軸z可移動地固持透鏡本體3而不使透鏡本體3之光軸z傾斜。舉例而言,如下所述,透鏡固持構件5包含:一固持器本體7,其固持透鏡本體3;一固定本體9,其係與固持器本體7相對;及複數個支撐本體11,其懸掛在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間。
固持器本體7
固持器本體7係用以沿著光軸z將透鏡本體3固持在側壁上且係沿著透鏡本體3之光軸z而配置。此處,舉例而言,兩個固持器本體7(其等之各者具有一平板形狀且在垂直於透鏡本體3之光軸z之一方向上延伸)係配置為與光軸z之延 伸方向平行。透鏡本體3係藉由在透鏡本體3與固持器本體7之間插入具有一臂形狀之一透鏡固持器7a而固定。因此,透鏡固持器7a組成固持器本體7之一部分。此外,固持器本體7不限於此一平板形狀且可具有一線形狀,該線形狀具有能夠穩定地固持透鏡本體3之剛度。在此情況中,固持器本體7可與下文將描述之支撐本體11整合。
固定本體9
固定本體9係用於將透鏡模組1-1固定在影像擷取裝置或光學拾取設備之一外殼中之一構件。固定本體9具有一壁區段9a,該壁區段9a係以透鏡本體3插入於固定本體9與固持器本體7之間之一狀態而與固持器本體7相對。壁區段9a在垂直於光軸z之一方向上之寬度係設定為約等於或大於固持器本體7之寬度。
此外,固定本體9具有一基座9b,該基座9b在垂直於透鏡本體3之光軸z之方向上從壁區段9a之一端側延伸。基座9b係佈置為與透鏡本體3重疊。此外,為方便描述,在圖2A及圖2B之平面仰視圖中未展示基座9b。
基座9b具有一開口9c(參考側視圖),該開口9c傳遞由透鏡本體3聚集之光。在基座9b中,於透鏡本體3所佈置之側上之上表面(即,下文將描述之上推構件15所放置之表面)上提供上推構件15所配裝入之一軌道a。軌道a係沿著上推構件15基於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之位移之移動之路徑加以佈置且係形成為(舉例而言)圖式中所示之一溝槽形狀或一突出線形狀(一軌形狀)。
支撐本體11
複數個支撐本體11係懸掛在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而處於在該固持器本體7與壁區段9a之間插入透鏡本體3之位置,且支撐固持器本體7及由固持器本體7所固持之透鏡本體3以使其等可沿著光軸z移動。各支撐本體11係由具有特定程度之剛度及具有撓性之材料製成。使用彈性線作為此一材料。彈性線係具有使其彎曲狀態回復至線性形狀之回復力之材料。
上述兩個支撐本體11係佈置在從側壁之方向插入透鏡本體3之各位置處,即總共佈置四個支撐本體11。佈置在透鏡本體3之一側上之兩個支撐本體11及11係沿著光軸z佈置在具有不同高度之位置處。此外,佈置在透鏡本體3之另一側上之兩個支撐本體11及11係沿著光軸z佈置在具有不同高度之位置處。此處,佈置成其間插入有透鏡本體3之該對支撐本體11及11係佈置在(舉例而言)相對於光軸z之相同高度上。
各支撐本體11具有相同長度及等效回復力。藉此,在未將力施加至透鏡本體3之初始狀態中,如圖2A之側視圖中所示,支撐本體11係固持成與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成90°且支撐本體11係固持成與透鏡本體3之光軸z成90°。此外,即使在將力施加至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本體3之情況中,各支撐本體11趨於回復至初始狀態。
此外,在各自支撐本體11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之連接部分及支撐本體11與固持器本體7之間之連接部分 處提供防扭轉本體17,使得支撐本體11僅朝向與光軸z平行之內表面彎曲。舉例而言,使用一L形彈性鉸鏈作為防扭轉本體17。
位移元件13
位移元件13係其形狀藉由施加電壓而改變之一元件。此處,將元件假定為可藉由施加電壓而彎曲之一平板形元件。位移元件13係沿著光軸z而佈置在固持器本體7側上以側向於透鏡本體3且其與光軸z平行之一端邊緣藉由固定部分13a而固定至固定本體9之基座9b上。固定部分13a使電極端子19在其整個長度互連。另一方面,與固定部分13a相對之另一端邊緣係形成為自由端13b。藉此,當藉由從電極端子19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之固定部分13a而使位移元件13變形時,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可經位移以自由接近透鏡本體3。
上述位移元件13係(舉例而言)一聚合物致動器元件。圖3A及圖3B係圖解說明一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之一特定組態實例及基本操作之示意截面圖。如圖3中所示,提供為位移元件13之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具有一截面結構,其中一對電極膜25A及25B係黏著至一離子傳導性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下文簡稱作聚合物化合物膜23)之兩個表面。換言之,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具有該對電極膜25A及25B及插入在電極膜25A與25B之間之聚合物化合物膜23。此外,整個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或電極膜25A及25B之暴露表面可使用由高彈性材料(舉例而言,聚胺基甲酸酯或類似材 料)製成之一絕緣保護膜覆蓋。此外,聚合物化合物膜23亦稱作電活性聚合物(EAP)薄片。
如下般操作上述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首先,將給定將包含正離子及極性溶劑之材料用作為正離子材料之情況之描述。
在此情況中,如圖3A中所示,由於正離子材料幾乎均勻分佈在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中,故處於未施加電壓之狀態之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係形成為無曲率之一平板形狀。此處,如圖3B中所示,在藉由使用一電壓施加區段27施加電壓之狀態中,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執行下列操作。即,舉例而言,當在電極膜25A與25B之間施加一預定驅動電壓使得電極膜25A具有一負電位且電極膜25B具有一正電位時,正離子係以正離子溶劑化在一極性溶劑中之狀態而移動至電極膜25A側。此時,由於負離子在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中很少移動,故在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中,電極膜25A側膨脹且電極膜25B側收縮。藉此,使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在整體上朝向電極膜25B側彎曲。此後,在未施加電壓之狀態中,藉由消除電極膜25A與25B之間之電位差,使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中偏向電極膜25A側之正離子材料(正離子及極性溶劑)擴散且回復圖3A中所示之平面狀態。此外,在圖3A中所示之無電壓施加狀態中,當在電極膜25A與25B之間施加一預定驅動電壓使得電極膜25A具有一正電位且電極膜25B具有一負電位時,正離子係以正離子溶劑化在一極性溶劑中之狀態而移動至電極膜25B側。在此情 況中,在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中,電極膜25A側收縮且電極膜25B膨脹。因此,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整體上朝向電極膜25A側彎曲。
接著,將給定使用包含液體正離子之離子液體作為正離子材料之情況之描述。
在此情況中,如圖3A中所示,在無電壓施加狀態中,由於離子液體幾乎均勻分佈在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中,故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係形成為平板形狀。此處,如圖3B中所示,在藉由使用一電壓施加區段27施加電壓之狀態中,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執行下列操作。舉例而言,在電極膜25A與25B之間施加一預定驅動電壓使得電極膜25A具有一負電位且電極膜25B具有一正電位。藉此,使正離子移動至電極膜25A側,但是負離子難以在聚合物化合物膜23(其係一正離子交換薄膜)中移動。有鑑於此,在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中,電極膜25A側膨脹且電極膜25B側收縮。藉此,使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整體上朝向電極膜25B側彎曲。此後,在未施加電壓之狀態中,藉由消除電極膜25A與25B之間之電位差,使在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中偏向電極膜25A側之正離子材料擴散且回復圖3A中所示之平面狀態。此外,在圖3A中所示之無電壓施加狀態中,當在電極膜25A與25B之間施加一預定驅動電壓使得電極膜25A具有一正電位且電極膜25B具有一負電位時,離子液體中之正離子係移動至電極膜25B側。在此情況中,在聚合物化合物膜23中,電極膜25A側收縮且電極膜25B膨脹。因此, 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整體上朝向電極膜25A側彎曲。
在上述驅動時,較佳不應施加等於或大於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之耐受電壓之一電壓(舉例而言,大約3 V)至電極膜25A及25B達長時段(舉例而言,大約1秒)。原因在於以此方式可改良聚合物致動器元件21之耐久性。此外,若位移元件13係藉由施加電壓而變形之一平板形元件,則位移元件13不限於上述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作為位移元件13之另一實例,存在使用(舉例而言)形狀記憶合金或壓電元件之一元件。
此外,上述位移元件13因電極端子19之長度較大而能夠提供一較大推力至自由端13b且因從電極端子19至自由端13b之長度較大而能夠增大自由端13b之位移量。因此,位移元件13之平面形狀可為如圖所示之一簡單矩形形狀,但是若自由端13b駐留為接觸或靠近基座9b之上表面,則位移元件13之平面形狀可為一梯形形狀(其在自由端13b側上之長度經製成而短於其在固定部分13a側上之長度)。
上推構件15
上推構件15係提供在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上且藉由使位移元件13接近透鏡本體3而插入在透鏡本體3之垂直於光軸z之一端表面側上。藉此,上推構件15可操作以在光軸z之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3。
上推構件15經固定至自由端13b上以從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突出至透鏡本體3側且係放置在基座9b之上側上。上推構件15之形狀係一直三棱柱形狀(其從自由端13b開始 在較靠近其尖端之位置處較薄)且具有固定至自由端13b上之一表面、放置在基座9b上之一表面及朝向透鏡本體3側傾斜之一傾斜表面。藉此,當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移至靠近透鏡本體3時,上推構件15之尖端容易地插入在基座9b與固持透鏡本體3之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之間。此外,根據所插入之上推構件15之位置,在透鏡本體3之光軸z之方向上調整位移量。即,上推構件15係藉由將力(其透過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之位移而使上推構件15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之方向改變為與之垂直之方向而上推透鏡本體3之一構件。
當將透鏡本體3上推至基座9b之上表面之傾斜表面之傾斜角為45°時,上推構件15能夠以一對一對應方式將由位移元件13之曲率所引起之上推構件15之位移量轉換為透鏡本體3在光軸z之方向上之位移量(下文稱作抬高量)。此外,當傾斜表面之傾斜角小於45°時,相對於上推構件15之位移量,透鏡本體3之抬高量減小且相對於上推構件15之位移量,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所需之壓緊力減小。相比之下,當傾斜表面之傾斜角大於45°時,相對於上推構件15之位移量,透鏡本體3之抬高量增大且相對於上推構件15之位移量,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所需之壓緊力增大。因此,根據位移元件13之位移特性,可調整上推構件15之傾斜表面之傾斜角且可藉由上推構件15之傾斜表面之傾斜角調整透鏡本體3之抬高速度或抬高所需之推力。此外,藉由上推構件15之傾斜表面之高度調整透鏡本體3 之抬高量,即行程。
此外,若上推構件15之尖端朝向基座9b側逐漸變薄,則上推構件15之形狀不限於三棱柱形狀,且上推透鏡本體3之表面可形成為彎曲形狀。
當將上述上推構件15插入在透鏡本體3之垂直於光軸z之一端表面側上時,在上推構件15不與透鏡本體3之透鏡Ln重疊之一位置處提供上推構件15係很重要的。
此外,配裝入至提供在基座9b上之軌道a中之一突出部分15a係提供在上推構件15面向基座9b之表面上。此外,當軌道a係形成為一突出線(軌形狀)時,在上推構件15面向基座9b之表面上提供軌所配裝入之一溝槽。
此處,在透鏡本體3或固持器本體7中,在充當一引入部分之外部角隅部分處提供一凹口部分b,上推構件15之尖端係透過該引入部分而插入。此處,凹口部分b係提供在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上。藉此,藉由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之位移而僅在上推構件15之移動方向上按壓透鏡本體3及固持器本體7。因此,防止位移元件13在與按壓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動。此外,在透鏡本體3或固持器本體7中,凹口部分b可形成為圓形形狀,其中充當引入部分(上推構件15之尖端透過該引入部分而插入)之外部角隅部分係圓形。
此外,在透鏡本體3或固持器本體7中,上推構件15之尖端所插入之部分可沿著上推構件15之傾斜表面加以塑形。藉此,在上推透鏡本體3之一狀態中,經塑形表面可與上 推構件15之傾斜表面接觸且因此可穩定該狀態。
此外,上推構件15與基座9b之間之接觸表面可由光滑材料製成。
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驅動
接著,將描述透鏡模組1-1之驅動。首先,如圖1及圖2A中所示,在未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之狀態中,位移元件13保持平坦而無曲率。因此,上推構件15未插入在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下方。因此,由彈性線形成之四個支撐本體11保持線性,且因此將透鏡本體3固持在基座9b正上方。
另一方面,如圖2B中所示,藉由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在位移元件13彎曲之狀態中,移動固定至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上之上推構件15。藉由所提供之軌道a根據自由端13b之位移導引上推構件15之移動。藉此,將上推構件15插入於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之下方,且因此能夠上推由固持器本體7固持之透鏡本體3。此時,透過由具有相同長度之彈性線形成之四個支撐本體11連接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因此,可在光軸z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3而不使光軸z傾斜,其中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彼此相對。特定言之,在支撐本體11與固持器本體7之間之連接部分及各自支撐本體11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之連接部分處提供防扭轉本體17,使得支撐本體11僅朝向與光軸z平行之內表面彎曲。藉此,可以可靠地維持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 彼此相對之狀態。因此,可使透鏡本體3在光軸z之方向上向上移動而不使光軸z傾斜,即不傾斜。
此外,在此狀態中,當停止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時,如圖2A中所示,位移元件13從彎曲狀態回復至平面形狀。藉此,將插入於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下方之上推構件15從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之下側抽出。接著,使支撐本體11回復至線性,且將透鏡本體3拉回至基座9b正上方之一位置而不使光軸z傾斜。
在上述驅動中,藉由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之位移量(即,施加至位移元件13之電壓量)及上推構件15之傾斜表面之高度而控制透鏡本體3在光軸z方向上之抬高量。此外,如在上述位移元件13之組態中所述,根據施加電壓至組成位移元件13之電極之狀態控制位移元件13之彎曲方向。
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效果
在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1-1中,藉由位移元件13(其係沿著光軸z進行佈置以側向於透鏡本體3)之位移而移動維持光軸z之方向之透鏡本體3。此外,提供為支撐本體11之彈性線可形成為非常薄之一針狀物。因此,與其中位移元件13與透鏡本體3之光軸z之方向重疊或透鏡本體3固持在位移元件13之端部分上之組態相比,可減小透鏡模組之大小及厚度。藉此,可相對於透鏡Ln之直徑而減小透鏡模組1-1之外徑。
此外,較佳位移元件13應具有使自由端13b位移之功 能。因此,較佳元件應具有一簡單矩形形狀或梯形形狀。因此,舉例而言,若元件係聚合物致動器元件,則簡化EAP薄片之形狀。因此,舉例而言,與其中聚合物致動器元件與透鏡本體之光軸側重疊之情況相比,每薄片之EAP薄片(即,聚合物致動器元件)產率大大增加,且因此可降低成本。
2.第二實施例(使用平板支撐本體之透鏡模組)
圖4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下文中,將參考圖4給定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透鏡模組之驅動之描述。此外,假使存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透鏡模組所共有之元件,則將藉由相同參考數字及符號引用該等元件且將省略其重複描述。
第二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組態
圖4中所示之透鏡模組1-2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的不同之處在於由薄平板組成之平面支撐本體11a係懸掛在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但是其他組態相同。各平面支撐本體11a係由(舉例而言)具有剛度之一金屬材料形成且由在透鏡本體3之光軸z之方向上為薄的平板組成。藉此,平面支撐本體11a僅在薄板之厚度方向上(即,在與光軸z平行之方向上)具有撓性且具有回復力以甚至在其彎曲時透過金屬材料之剛度而恢復至線性形狀。
在透鏡本體3之直徑相對較小之一部分中,兩個平面支撐本體11a係佈置在透鏡本體3插入於其間之一位置處。平 面支撐本體11a係佈置在(舉例而言)距離光軸z之相同高度處。此外,在透鏡本體3之直徑相對較大之一部分中,以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相同狀態佈置由彈性線形成之兩個支撐本體11。
支撐本體11及平面支撐本體11a具有相同長度及等效回復力。藉此,在未將力施加至透鏡本體3之正常狀態中,支撐本體11及11a係固持成與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成90°,且支撐本體11及11a係固持成與透鏡本體3之光軸z成90°。此外,即使在將力施加至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本體3之情況中,各支撐本體11趨向於回復至此狀態。
此外,在由彈性線形成之支撐本體11與固持器本體7之間之連接部分及各自支撐本體11與固定本體9之間之連接部分處提供防扭轉本體17,使得支撐本體11僅朝向與光軸z平行之內表面彎曲。同時,平面支撐本體11a僅在薄板之厚度方向上(即,在與光軸z平行之方向上)具有撓性。因此,無需在支撐本體11a與固持器本體7之間之連接部分及支撐本體11a與固定本體9之間之連接部分處提供防扭轉本體17。
第二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驅動
上述透鏡模組1-2之驅動以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驅動相同之方式操作。
第二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效果
在根據上述第二實施例之透鏡模組1-2中,亦藉由位移 元件13(其係沿著光軸z進行佈置以側向於透鏡本體3)之位移而移動維持光軸z之方向之透鏡本體3。因此,可獲得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相同之效果。此外,藉由提供平面支撐本體11a,可維持透鏡本體3之一穩定姿勢而不傾斜。此外,藉由提供平面支撐本體11a,無需在連接部分處提供防扭轉本體17。因此,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相比,可減少組件之數量。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之組態中,兩個平面支撐本體11a係佈置在透鏡本體3之直徑相對較小之部分中。但是,若存在配置支撐本體之空間,則可用平面支撐本體11a取代其他支撐本體11。
3.第三實施例(使用連桿支撐本體之透鏡模組)
圖5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圖6A及圖6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驅動之側視圖及平面仰視圖。下文中,將參考圖式給定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透鏡模組之驅動之描述。此外,假使存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透鏡模組所共有之元件,則將藉由相同參考數字及符號引用該等元件且將省略其重複描述。
第三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組態
圖5、圖6A及圖6B中所示之透鏡模組1-3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提供作為支撐本體之連桿31及連接構件33。各連桿31係懸掛在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此外,在連桿31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 之連接部分及連桿31與固持器本體7之間之連接部分處提供可旋轉地連接連桿31之連接構件33。
連桿31
複數個連桿31懸掛在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且組成沿著透鏡本體3之側壁之一平行連桿機構。較佳各連桿31應具有相同長度且應由具有剛度且防止彎曲之一材料形成,且其截面形狀可為平板形狀、圓形形狀、橢圓形狀或類似形狀且未特定受限。
關於上述各自連桿31之配置,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支撐本體之配置,兩個連桿31係佈置在從側壁方向插入透鏡本體3之各位置處,即總共佈置四個支撐本體11。佈置在透鏡本體3之一側上之兩個連桿31及31係沿著光軸z佈置在具有不同高度之位置處且連同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組成一平行連桿機構。此外,佈置在透鏡本體3之另一側上之兩個連桿31及31係沿著光軸z佈置在具有不同高度之位置處且連同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組成一平行連桿機構。此處,經佈置而在其間插入透鏡本體3之該對連桿31及31係佈置在(舉例而言)相對於光軸z之相同高度處。
藉此,佈置一平行連桿機構且在相對於光軸z之相同高度處從側壁之方向插入透鏡本體3,其中平行連桿機構包含配置在光軸z之一方向上之兩個連桿31及31、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及固持器本體7。
連接構件33
連接構件33係用於將各自連桿31可旋轉地連接至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構件。各連接構件33維持懸掛在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之連桿31之一常規姿勢,並藉由將力施加至連桿31而將連桿31可旋轉地連接在與光軸z平行之一平面上。此處,在未將力施加至透鏡本體3之初始狀態中,如圖6A之側視圖中所示,平行連桿機構之內角θ(此處,該角係形成在各連桿31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之一角)係維持在90°。舉例而言,將彈性鉸鏈、止擋器附接式鉸鏈、盤簧及類似物用作為此一連接構件33。
第三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驅動
接著,將描述透鏡模組1-3之驅動。首先,如圖5及圖6A中所示,在未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之狀態中,位移元件13保持平坦而無曲率。因此,上推構件15未插入在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下方。
在此狀態中,未將力施加至四個連桿31。因此,包含連桿31、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平行連桿機構以90°之內角θ固持成一矩形且透鏡本體3固持在基座9b正上方。
另一方面,如圖6B中所示,藉由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在位移元件13朝向透鏡本體3側彎曲之狀態中,移動固定至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上之上推構件15。藉由所提供之軌道a根據自由端13b之位移導引上推構件15之移動。藉此,將上推構件15插入於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 器7a下方,藉此上推藉由固持器本體7固持之透鏡本體3。
此時,透過具有相同長度之四個連桿31連接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因此,可在光軸z之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3而不使光軸z傾斜,其中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彼此相對。特定言之,在連桿31與固持器本體7之間之連接部分及各自連桿31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之連接部分處提供將連桿31可旋轉地連接在與光軸z平行之一平面上之連接構件33。藉此,可以可靠地維持固持器本體7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彼此相對之狀態。因此,可使透鏡本體3在光軸z之方向上向上移動而不使光軸z傾斜。在此狀態中,在包含連桿31、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平行連桿機構中,形成在各連桿31與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間之內角θ改變為(90+α)°之一內角θ。
此外,在此狀態中,當停止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時,如圖6A中所示,位移元件13從彎曲狀態回復至平面形狀。藉此,將插入於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下方之上推構件15從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之下側抽出。接著,包含連桿31、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之平行連桿機構之內角θ恢復至90°之內角θ,且因此將透鏡本體3拉回至基座9b正上方之初始位置而不使光軸z傾斜。
在上述驅動中,藉由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之位移量(即,施加至位移元件13之電壓量)及上推構件15之傾斜表面之高度而控制透鏡本體3在光軸z之方向上之抬高量。此 外,如上述位移元件13之組態中所述,根據施加電壓至組成位移元件13之電極之狀態而控制位移元件13之彎曲方向。
第三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效果
在根據上述第三實施例之透鏡模組1-3中,亦藉由位移元件13(其係沿著光軸z進行佈置以側向於透鏡本體3)之位移而移動維持光軸z之方向之透鏡本體3。因此,可獲得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相同之效果。
4.第四實施例(其中位移元件之兩端形成為自由端之透鏡模組)
圖7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四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圖8A及圖8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驅動之側視圖及平面仰視圖。下文中,將參考圖式給定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組態及透鏡模組之驅動之描述。此外,假使存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透鏡模組所共有之元件,則將藉由相同參考數字及符號引用該等元件且將省略其重複描述。
第四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組態
圖7、圖8A及圖8B中所示之透鏡模組1-4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的不同之處在於在位移元件13上提供兩個自由端13b及13b,但其他組態相同。即,位移元件13係沿著光軸z而佈置在固持器本體7側上以側向於透鏡本體3且其與光軸z平行之中心部分係藉由固定部分13a固定至固定本體9之基座9b上。固定部分13a使電極端子19在其整個長度 互連。此外,相對於固定部分13a之位移元件13之兩個端邊緣係形成為自由端13b及13b。藉此,當藉由從電極端子19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之固定部分13a而使位移元件13變形時,佈置在位移元件13之兩端上之自由端13b及13b經位移以自由接近透鏡本體3。
此外,位移元件13之平面形狀可為如圖中所示之一簡單矩形形狀,但是若自由端13b及13b之各者駐留為接觸或靠近基座9b之上表面,則位移元件13之平面形狀可為一梯形形狀(其在自由端16b之各側上之長度經製成而短於其在固定部分13a側上之長度)。此外,位移元件13經組態以具有以固定部分13a分隔之兩個位移元件。若位移元件13係藉由施加電壓而變形之一平板形元件,則位移元件13可採用上述聚合物致動器元件。此外,作為另一實例,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元件可使用(舉例而言)形狀記憶合金或壓電元件。
在上述位移元件13之兩個自由端13b及13b上分別固定上推構件15。該等上推構件15係與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上推構件15相同且係藉由使位移元件13接近透鏡本體3而插入在透鏡本體3之垂直於光軸z之一端表面側上。使用此一組態,上推構件15可操作以在光軸z之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3。
在固持器本體7之兩側上佈置各自上述上推構件15使之彼此相距一特定距離且使光軸z插入在該等上推構件15之間。此外,類似於第一實施例,當各自上推構件15插入在 透鏡本體3之垂直於光軸z之一端表面側上時,在上推構件15不與透鏡本體3之透鏡Ln重疊之一位置處提供上推構件15係很重要的。
此外,在基座9b面向各自上推構件15之上表面上分別提供上推構件15所配裝入之軌道a。各軌道a係沿著上推構件15基於位移元件13之各自由端13b之位移之移動之路徑而佈置且係形成為(舉例而言)圖式中所示之一溝槽形狀或一突出線形狀(軌形狀)。
此外,在各自上推構件15面向基座9b之表面上提供配裝入至提供在基座9b上之軌道a中之突出部分15a。此外,當各軌道a形成為一突出線(軌形狀)時,在上推構件15面向基座9b之表面上提供軌所配裝入之一溝槽。
此外,在透鏡本體3或固持器本體7中,在充當引入部分之外部角隅部分處提供凹口部分b,上推構件15之尖端係透過引入部分而插入。藉此,藉由位移元件13之各自由端13b之位移而僅在各上推構件15之移動方向上按壓透鏡本體3及固持器本體7。因此,防止位移元件13在與按壓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動。此外,在透鏡本體3或固持器本體7中,凹口部分b可形成為圓形形狀,其中充當引入部分(兩個上推構件15之尖端透過引入部分而插入)之各自外部角隅部分係圓形。
此外,在透鏡本體3或固持器本體7中,各上推構件15之尖端所插入之各部分可沿著上推構件15之傾斜表面加以塑形。藉此,在上推透鏡本體3之一狀態中,經塑形表面可 與上推構件15之傾斜表面接觸,且因此可穩定該狀態。
此外,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上推構件15與基座9b之間之接觸表面可由光滑材料製成。
第四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驅動
上述透鏡模組1-4之驅動係以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驅動相同之方式進行操作。此時,藉由固定至提供在位移元件13上之兩個自由端13b及13b上之各自上推構件15之移動而抬高透鏡本體3。
第四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效果
在根據上述第四實施例之透鏡模組1-4中,亦藉由位移元件13(其係沿著光軸z進行佈置以側向於透鏡本體3)之位移而移動維持光軸z之方向之透鏡本體3。因此,可獲得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相同之效果。此外,在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透鏡模組1-4中,在固持器本體7之兩側上佈置兩個上推構件15使之彼此相距一特定距離且使光軸z插入於該兩個上推構件15之間。因此,用於抬高透鏡本體3之力係強,且該組態可高效地抬高透鏡本體3而不相對於光軸z傾斜。
此外,在第四實施例中,可使用根據與第二實施例之組合之平面支撐本體,且因此可透過組合獲得與第二實施例相同之效果。此外,在第四實施例中,可採用根據與第三實施例之組合之平行連桿機構。
5.第五實施例(其中位移元件之下端形成為自由端之透鏡模組)
圖9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五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圖10A及圖10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五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驅動之側視圖。下文中,將參考圖式給定根據第五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組態及透鏡模組之驅動之描述。此外,假使存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透鏡模組所共有之元件,則將藉由相同參考數字和符號引用該等元件且將省略其重複描述。
第五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組態
圖9、圖10A及圖10B中所示之透鏡模組1-5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的不同之處在於,位移元件13之固定部分13a及自由端13b係設定在垂直於透鏡本體3之光軸z之一端邊緣上。此外,固定至自由端13b上之一上推構件51經提供以在自由端13b中垂直於透鏡本體3之光軸之一方向上延伸。其他組態與第一實施例之組態相同。
位移元件13
即,平板形位移元件13係沿著光軸z而佈置在固持器本體7側上以側向於透鏡本體3,且其垂直於光軸z之端邊緣係形成為固定部分13a且藉由圖式中未展示之一構件而固定至(舉例而言)固定本體9之基座9b上。固定部分13a使電極端子19在其整個長度互連。在位移元件13中,定位在從固定部分13a垂直向下至基座9b之端部處之另一端邊緣係形成為自由端13b。自由端13b係佈置為靠近基座9b之上表面。藉此,當藉由從電極端子19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而使位移元件13變形時,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經位移以 自由地接近透鏡本體3之垂直於光軸z之一端表面側(此處,下端表面)。
此外,如圖式中所示,位移元件13之平面形狀可為一簡單矩形形狀。藉此,可保全固定部分13a與電極端子19之間之連接所需之長度且可保全固定至自由端13b上之上推構件51之長度。此外,若位移元件13係藉由施加電壓而變形之一平板形元件,則位移元件13可採用上述聚合物致動器元件。此外,作為另一實例,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元件可使用(舉例而言)形狀記憶合金或壓電元件。
上推構件51
上推構件51係提供在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上而遍及自由端13b之整個長度。藉由使位移元件13接近透鏡本體3而將上推構件51插入在透鏡本體3之垂直於光軸z之一端表面側上。藉此,上推構件51可操作以在光軸z之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3。
上推構件51係固定至自由端13b上以從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突出至透鏡本體3側且係放置在基座9b之上側上。上推構件51之形狀係一直三棱柱形狀(其從自由端13b開始在較靠近其尖端之位置處較薄)且具有固定至自由端13b上之一表面、放置在基座9b上之一表面及朝向透鏡本體3側傾斜之一傾斜表面。藉此,當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移動靠近透鏡本體3時,上推構件51之尖端容易地插入於基座9b與固持透鏡本體3之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之間。此外,根據所插入之上推構件51之位置,在透鏡本體 3之光軸z之方向上調整位移量。即,上推構件51係藉由將力(其透過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之位移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上推構件51)之方向改變為與之垂直之一方向而上推透鏡本體3之一構件。
在上推構件51中,將透鏡本體3從基座9b之上表面上推之傾斜表面經塑形以具有能夠有效上推透鏡本體3之一角度。此外,當將上推構件51插入在透鏡本體3之垂直於光軸z之一端表面側上時,在上推構件51不與透鏡本體3之透鏡Ln重疊之一位置處提供上推構件51係很重要的。
此處,在透鏡本體3或固持器本體7中,在充當一引入部分之外部角隅部分處提供一凹口部分b,上推構件51之尖端係透過該引入部分而插入。此處,凹口部分b係提供在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上。藉此,藉由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之位移而僅在上推構件51之移動方向上按壓透鏡本體3及固持器本體7。因此,防止位移元件13在與按壓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動。此外,在透鏡本體3或固持器本體7中,凹口部分b可形成為一圓形形狀,其中充當一引入部分(上推構件51之尖端透過該引入部分而插入)之外部角隅部分係圓形。
第五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驅動
接著,將描述透鏡模組1-5之驅動。首先,如圖9及圖10A中所示,在未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之狀態中,位移元件13保持平坦而無曲率。因此,上推構件51未插入在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下方。因此,使由彈性線形成 之四個支撐本體11保持線性,且因此將透鏡本體3固持在基座9b正上方。
另一方面,如圖10B中所示,藉由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在位移元件13彎曲之狀態中,使固定在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上之上推構件51移動且藉此插入在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下方。藉此,可上推藉由固持器本體7固持之透鏡本體3。此時,透過由具有相同長度之彈性線形成之四個支撐本體11連接固持器本體7及固定本體9之壁區段9a。因此,類似於第一實施例,藉由進一步提供防扭轉本體17,可在光軸z之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3而不使光軸z傾斜。此外,經提供以在垂直於光軸z之方向上延伸之上推構件51係完全插入在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下方。藉此,防止光軸z傾斜。
此外,在此狀態中,當停止施加電壓至位移元件13時,如圖10A中所示,位移元件13從彎曲狀態回復至平面形狀。藉此,將插入於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下方之上推構件51從固持器本體7及透鏡固持器7a之下側抽出。接著,使支撐本體11回復至線性,且將透鏡本體3拉回至基座9b正上方之一位置而不使光軸z傾斜。
在上述驅動中,藉由位移元件13之自由端13b之位移量(即,施加至位移元件13之電壓量)及上推構件51之傾斜表面之高度而控制透鏡本體3在光軸z之方向上之抬高量。此外,如上述位移元件13之組態中所述,根據施加電壓至組成位移元件13之電極之狀態而控制位移元件13之彎曲方 向。
第五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效果
在根據上述第五實施例之透鏡模組1-5中,亦藉由位移元件13(其係沿著光軸z進行佈置以側向於透鏡本體3)之位移而移動維持光軸z之方向之透鏡本體3。因此,可獲得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相同之效果。此外,在根據第五實施例之透鏡模組1-5中,藉由使用經提供以在垂直於光軸z之一方向上延伸之上推構件51,可在廣範圍中將力施加至固持透鏡本體3之固持器本體7。因此,可有效獲得用於抬高透鏡本體3之力且該組態在防止光軸z傾斜方面高度有效。
此外,在第五實施例中,可使用根據與第二實施例之組合之平面支撐本體,且因此可透過組合獲得與第二實施例相同之效果。此外,在第五實施例中,可採用根據與第三實施例之組合之平行連桿機構。
6.第六實施例(影像擷取裝置)
接著,將描述根據本技術之一第六實施例之一影像擷取裝置之一組態。圖11係圖解說明使用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影像擷取裝置61之一組態圖。圖式中所示之影像擷取裝置61使用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之上述透鏡模組(此處,以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1-1作為代表)作為一自動聚焦模組。影像擷取裝置61包含一固態成像元件63及一驅動電路65以及透鏡模組1-1,且視需要進一步包含一信號處理電路67。
固態成像元件63係獲取由組成透鏡模組1-1之透鏡本體3形成之一影像之一成像信號之一元件。固態成像元件63包含配備(舉例而言)CCD(電荷耦合裝置)或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之一影像感測器。固態成像元件63係佈置在其與透鏡模組1-1之光軸z之方向重疊之一位置處。更具體言之,固態成像元件63係佈置為與透鏡模組1-1重疊使得固態成像元件63中之影像感測器之光接收表面處於透鏡本體3之光軸z上且垂直於光軸z。舉例而言,當固態成像元件63佈置在固定本體9之基座9b側上時,固態成像元件63經佈置使得影像感測器之光接收表面與提供在基座9b上之開口9c相對。
透鏡模組1-1及固態成像元件63係固定在影像擷取裝置之外殼(本文中未展示)中。
此外,驅動電路65係用以驅動固態成像元件63且控制藉由影像感測器光電轉換之信號電荷之累積及讀取。驅動電路65可提供為固態成像元件63之一外部電路,但亦可形成為固態成像元件63中之一內部電路。
此外,信號處理電路67將由驅動電路65讀取之信號作為一視訊信號加以處理且因此視需要輸出經受信號處理之視訊信號至一儲存媒體(諸如記憶體或監視器)。
在具有此一組態之影像擷取裝置61中,透鏡模組1-1之透鏡本體3在固態成像元件63之光接收表面上形成源自物體之光(入射光)之一影像。此時,透過驅動電路65之驅動,在固態成像元件63中累積信號電荷達一特定時段,且 接著讀取信號電荷,藉此獲得一視訊信號。
具有上述組態之影像擷取裝置61能夠藉由使用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之透鏡模組1-1作為一自動聚焦模組而達成其大小之減小及其厚度之減小。因此,在需要高影像品質之影像擷取裝置61中,具有一大直徑之一透鏡係必需的。但是,即使在此情況中,影像擷取裝置61亦能夠達成其大小之減小及其厚度之減小。
7.第七實施例(電子設備)
接著,將描述根據本技術之一第七實施例之一電子設備之一例示性組態。圖12A及圖12B係圖解說明作為電子設備之一實例之具有影像擷取功能之一行動電話(行動電話100)之一示意性組態透視圖。
在行動電話100中,兩個外殼101A及101B透過圖式中未展示之一鉸鏈機構而可折叠地連接。
如圖12A中所示,複數個不同操作鍵102係配置在外殼101A之一側上且一麥克風103係佈置在其下端部分上。操作鍵102係用以接收一使用者之一預定操作及輸入資訊。麥克風103係用以輸入使用者之語音達呼叫持續時間。
此外,如圖12A中所示,使用(舉例而言)一液晶顯示面板或類似物之一顯示區段104係佈置在外殼101B之一側上且一揚聲器105係佈置在其上端部分上。顯示區段104經組態以顯示各種資訊,諸如無線電波接收、剩餘電池電量、呼叫方之電話號碼、記錄在電話號碼簿中之內容(諸如另一方的電話號碼及姓名)、呼出記錄及呼入記錄。揚聲器 105係用以輸出呼叫方之語音及類似物達呼叫持續時間。
如圖12B中所示,一防護玻璃罩106係佈置在外殼101A之另一側上且上述影像擷取裝置61係提供在外殼101A內部對應於防護玻璃罩106之一位置處。影像擷取裝置61係固定在外殼101A中使得(舉例而言)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透鏡模組1-1佈置在物體側(防護玻璃罩106側)上且固態成像元件63佈置在影像側(外殼101A之內側)上。
行動電話100具有一信號處理電路67,該信號處理電路67基於從影像擷取裝置61之固態成像元件63讀取之信號電荷而執行各種信號處理。藉此,將由信號處理電路67處理之視訊信號儲存在一儲存媒體(諸如嵌入式記憶體)中或輸出至顯示區段104。
具有此一組態之行動電話100具有影像擷取裝置61,該影像擷取裝置61具有舉例而言本技術之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透鏡模組1-1,藉此達成大小之減小。特定言之,可達成透鏡在光軸方向上之厚度之減小。
此外,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可採用下列組態。
(1)一種透鏡模組包含:一透鏡本體;一透鏡固持構件,其沿著透鏡本體之一光軸可移動地固持透鏡本體而不使光軸傾斜;一位移元件,其具有平板形狀,該位移元件在透鏡本體沿著光軸之一側上之一端邊緣係佈置為自由端且該自由端係藉由施加電壓而位移以自由接近透鏡本體;及一上推構件,其係佈置在位移元件之自由端上且係藉由位移元件朝向透鏡本體接近而插入在透鏡本體之垂直於光 軸之一端表面側上以在光軸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
(2)在(1)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位移元件係聚合物致動器元件。
(3)在(1)或(2)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上推構件之前端從位移元件之自由端朝向透鏡本體之一側變薄。
(4)在(1)至(3)任一項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透鏡固持構件包含:一固持器本體,其藉由側壁沿著光軸固持透鏡本體;一固定本體,其與固持器本體相對且透鏡本體插入在該固定本體與該固持器本體之間;及一支撐本體,其係懸掛在固持器本體與固定本體之間而處於透鏡本體從側壁之一方向插入之一位置且支撐固持器本體以使固持器本體可沿著光軸移動。
(5)在(4)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支撐本體係形成為一彈性線。
(6)在(4)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支撐本體係在透鏡本體之光軸方向上形成為一薄平板。
(7)在(4)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支撐本體係由具有剛度之一連桿及將連桿可旋轉地連接在固定本體與固持器本體之間之一連接構件形成。
(8)在(1)至(7)任一項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與透鏡本體之光軸平行之位移元件之一中心部分係形成為一固定部分且其兩個端邊緣係提供為自由端,且上推構件係佈置在提供在位移元件之兩端處之自由端之各者上且係藉由位移元件之位移而插入在透鏡本體之一端表面側上之透鏡本體 之兩端之各者處。
(9)在(1)至(7)任一項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位移元件垂直於光軸之一端邊緣係形成為一固定部分且面向固定部分之另一端邊緣係提供為一自由端,且上推構件係懸掛在自由端上且經提供以在垂直於透鏡本體之光軸之一方向上延伸。
(10)在(1)至(8)任一項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透鏡固持構件包含其上固定位移元件且放置上推構件之一基座,且沿著上推構件基於位移元件之自由端之位移之移動之一路徑而在基座之一表面(其上放置上推構件)上提供上推構件所配裝入之一軌道。
(11)在(1)至(10)任一項中所述之透鏡模組中,可使該上推構件插入於其中之一凹口部分係提供在透鏡本體或透鏡固持構件之一外部角隅部分上。
(12)一種影像擷取裝置包含:一透鏡本體;一透鏡固持構件,其沿著透鏡本體之一光軸可移動地固持透鏡本體而不使光軸傾斜;一位移元件,其具有平板形狀,該位移元件在透鏡本體沿著光軸之一側上之一端邊緣係佈置為一自由端且該自由端係藉由施加電壓而位移以自由接近透鏡本體;及一上推構件,其係佈置在位移元件之自由端上且係藉由位移元件朝向透鏡本體接近而插入在透鏡本體之垂直於光軸之一端表面側上以在光軸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及一固態成像元件,其係佈置在由透鏡本體形成一影像之一位置處。
(13)一種電子設備,其包含:一透鏡本體;一透鏡固持構件,其沿著透鏡本體之一光軸可移動地固持透鏡本體而不相對於光軸傾斜;一位移元件,其具有平板形狀,該位移元件在透鏡本體沿著光軸之一側上之一端邊緣係佈置為一自由端且該自由端係藉由施加電壓而位移以自由接近透鏡本體;及一上推構件,其係佈置在位移元件之自由端上且係藉由位移元件朝向透鏡本體接近而插入在透鏡本體之垂直於光軸之一端表面側上以在光軸方向上上推透鏡本體;一固態成像元件,其係佈置在由透鏡本體形成一影像之一位置處;及一信號處理電路,其處理來自固態成像元件之一輸出信號。
本揭示內容含有與2011年3月29日向日本專利局申請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JP 2011-072176中所揭示者相關之標的,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取決於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而發生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只要該等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係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物之範疇內。
1-1‧‧‧透鏡模組
1-2‧‧‧透鏡模組
1-3‧‧‧透鏡模組
1-4‧‧‧透鏡模組
1-5‧‧‧透鏡模組
3‧‧‧透鏡本體
5‧‧‧透鏡固持構件
7‧‧‧固持器本體
7a‧‧‧透鏡固持器
9‧‧‧固定本體
9a‧‧‧固定本體之壁區段
9b‧‧‧基座
9c‧‧‧開口
11‧‧‧支撐本體
11a‧‧‧平面支撐本體
13‧‧‧位移元件
13a‧‧‧位移元件之固定部分
13b‧‧‧位移元件之自由端
15‧‧‧上推構件
15a‧‧‧突出部分
17‧‧‧防扭轉本體
19‧‧‧電極端子
21‧‧‧聚合物致動器元件
23‧‧‧離子傳導性聚合物化合物膜
25A‧‧‧電極膜
25B‧‧‧電極膜
27‧‧‧電壓施加區段
31‧‧‧連桿
33‧‧‧連接構件
51‧‧‧上推構件
61‧‧‧影像擷取裝置
63‧‧‧固態成像元件
65‧‧‧驅動電路
67‧‧‧信號處理電路
100‧‧‧行動電話
101A‧‧‧外殼
101B‧‧‧外殼
102‧‧‧操作鍵
103‧‧‧麥克風
104‧‧‧顯示區段
105‧‧‧揚聲器
106‧‧‧防護玻璃罩
a‧‧‧軌道
b‧‧‧凹口部分
Ln‧‧‧透鏡
Z‧‧‧光軸
圖1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圖2A及圖2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驅動之側視圖及平面仰視圖;圖3A及圖3B係圖解說明一聚合物致動器元件之一特定 組態實例及基本操作之示意截面圖;圖4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圖5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圖6A及圖6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驅動之側視圖及平面仰視圖;圖7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四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圖8A及圖8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驅動之側視圖及平面仰視圖;圖9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五實施例之一透鏡模組之一組態之一透視圖;圖10A及圖10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五實施例之透鏡模組之一組態及驅動之側視圖;圖11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六實施例之一影像擷取裝置之一組態圖;及圖12A及圖12B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七實施例之一電子設備之組態圖。
1-1‧‧‧透鏡模組
3‧‧‧透鏡本體
5‧‧‧透鏡固持構件
7‧‧‧固持器本體
7a‧‧‧透鏡固持器
9‧‧‧固定本體
9a‧‧‧固定本體之壁區段
9b‧‧‧基座
11‧‧‧支撐本體
13‧‧‧位移元件
13a‧‧‧位移元件之固定部分
13b‧‧‧位移元件之自由端
15‧‧‧上推構件
17‧‧‧防扭轉本體
19‧‧‧電極端子
a‧‧‧軌道
b‧‧‧凹口部分
Ln‧‧‧透鏡
Z‧‧‧光軸

Claims (13)

  1. 一種透鏡模組,其包括:一透鏡本體;一透鏡固持構件,其沿著該透鏡本體之一光軸可移動地固持該透鏡本體而不使該光軸傾斜;一位移元件,其具有一平板形狀,該位移元件在該透鏡本體沿著該光軸之一側上之一端邊緣係佈置為一自由端且該自由端係藉由施加一電壓而位移以自由接近該透鏡本體;及一上推構件,其係佈置在該位移元件之該自由端上且係藉由該位移元件朝向該透鏡本體之該接近而插入在該透鏡本體之垂直於該光軸之一端表面側上,以在該光軸方向上上推該透鏡本體。
  2.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其中該位移元件為一聚合物致動器元件。
  3.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其中該上推構件之一前端係從該位移元件之該自由端朝向該透鏡本體之一側而變薄。
  4.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其中該透鏡固持構件包含:一固持器本體,其藉由一側壁沿著該光軸固持該透鏡本體,一固定本體,其與該固持器本體相對且該透鏡本體插入在該固定本體與該固持器本體之間,及 一支撐本體,其係懸掛在該固持器本體與該固定本體之間而處於該透鏡本體從該側壁之一方向插入之一位置且支撐該固持器本體以使該固持器本體可沿著該光軸移動。
  5. 如請求項4之透鏡模組,其中該支撐本體係形成為一彈性線。
  6. 如請求項4之透鏡模組,其中該支撐本體係在該透鏡本體之該光軸方向上形成為一薄平板。
  7. 如請求項4之透鏡模組,其中該支撐本體係由具有剛度之一連桿及將該連桿可旋轉地連接在該固定本體與該固持器本體之間之一連接構件形成。
  8.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其中與該透鏡本體之該光軸平行之該位移元件之一中心部分係形成為一固定部分,且其兩個端邊緣係提供為自由端,及其中該上推構件係佈置在提供在該位移元件之該兩端處之該等自由端之各者上且係藉由該位移元件之位移而插入在該透鏡本體之一端表面側上之該透鏡本體之兩端之各者處。
  9.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其中該位移元件之垂直於該光軸之一端邊緣係形成為一固定部分,且面向該固定部分之另一端邊緣係提供為 一自由端,及其中該上推構件係懸掛在該自由端上且經提供以在垂直於該透鏡本體之該光軸之一方向上延伸。
  10.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其中該透鏡固持構件包含其上固定該位移元件且放置該上推構件之一基座,及其中沿著該上推構件基於該位移元件之該自由端之位移之移動之一路徑而在該基座之其上放置該上推構件之一表面上提供該上推構件所配裝入之一軌道。
  11.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其中在該透鏡本體或該透鏡固持構件之一外部角隅部分上提供可使該上推構件插入於其中之一凹口部分。
  12. 一種影像擷取裝置,其包括:一透鏡本體;一透鏡固持構件,其沿著該透鏡本體之一光軸可移動地固持該透鏡本體而不使該光軸傾斜;一位移元件,其具有一平板形狀,該位移元件在該透鏡本體沿著該光軸之一側上之一端邊緣係佈置為一自由端且該自由端係藉由施加一電壓而位移以自由接近該透鏡本體;一上推構件,其係佈置在該位移元件之該自由端上且係藉由該位移元件朝向該透鏡本體之該接近而插入在該透鏡本體之垂直於該光軸之一端表面側上,以在該光軸方向上上推該透鏡本體;及 一固態成像元件,其係佈置在由該透鏡本體形成一影像之一位置處。
  13. 一種電子設備,其包括:一透鏡本體;一透鏡固持構件,其沿著該透鏡本體之一光軸可移動地固持該透鏡本體而不使該光軸傾斜;一位移元件,其具有一平板形狀,該位移元件在該透鏡本體沿著該光軸之一側上之一端邊緣係佈置為一自由端且該自由端係藉由施加一電壓而位移以自由接近該透鏡本體;一上推構件,其係佈置在該位移元件之該自由端上且係藉由該位移元件朝向該透鏡本體之該接近而插入在該透鏡本體之垂直於該光軸之一端表面側上,以在該光軸方向上上推該透鏡本體;一固態成像元件,其係佈置在由該透鏡本體形成一影像之一位置處;及一信號處理電路,其處理來自該固態成像元件之一輸出信號。
TW101107057A 2011-03-29 2012-03-02 透鏡模組、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TWI579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2176A JP5817175B2 (ja) 2011-03-29 2011-03-29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3418A TW201243418A (en) 2012-11-01
TWI579613B true TWI579613B (zh) 2017-04-21

Family

ID=46926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7057A TWI579613B (zh) 2011-03-29 2012-03-02 透鏡模組、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41773B2 (zh)
JP (1) JP5817175B2 (zh)
KR (1) KR101981795B1 (zh)
CN (1) CN102736211B (zh)
TW (1) TWI5796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7175B2 (ja) * 2011-03-29 2015-1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237855A (ja) * 2011-05-11 2012-12-06 Sony Corp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駆動方法
JP2013200366A (ja) * 2012-03-23 2013-10-03 Sony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装置
TWI498526B (zh) * 2013-06-05 2015-09-01 Nat Univ Chung Cheng Environment depth measurement method and its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CN103744162B (zh) * 2013-12-17 2015-12-09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自适应调焦光学系统及调焦方法
DE102014208652A1 (de) * 2014-05-08 2015-11-12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Videoendoskop
KR102370374B1 (ko) * 2015-08-04 2022-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 모듈, 이를 채용한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사용자 단말 장치의 작동 방법
CN107277305B (zh) * 2016-04-01 2020-10-0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87158A (zh) * 2016-08-17 2017-01-04 合肥召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放置及使用手机的计算机摄像头底基座结构
GB2602950B (en) 2017-05-05 2022-10-26 Hutchinson Technology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333134B2 (en) * 2017-05-05 2022-05-17 Hutchinso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448853B2 (en) 2017-05-05 2022-09-20 Hutchinso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306706B2 (en) 2017-05-05 2022-04-19 Hutchinso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815794B2 (en) 2017-05-05 2023-11-14 Hutchinso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KR102338925B1 (ko) * 2017-06-27 2021-12-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14815223A (zh) 2017-07-06 2022-07-29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光学器件
CN108600608B (zh) * 2018-03-16 2019-12-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座、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684056B (zh) * 2019-03-26 2020-02-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致動機構
DE102019213798A1 (de) * 2019-09-11 2021-03-1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Fügen eines Kameraobjektivs an einem Objektivhalter
CN113810561B (zh) * 2020-06-12 2023-03-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262531A1 (en) * 2020-06-25 2021-12-30 Hutchinso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859598B2 (en) 2021-06-10 2024-01-02 Hutchinso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982263B1 (en) 2023-05-02 2024-05-14 Hutchinso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Shape metal alloy (SMA) bimorph actuators with reduced wire exit ang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175B2 (ja) * 1975-07-07 1983-04-05 オオツカセイヤク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エ−テルカゴウブツノセイゾウホウ
TW200937093A (en) * 2008-02-29 2009-09-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Lens displacement mechanism
CN101925836A (zh) * 2007-12-10 2010-12-22 人工肌肉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图像稳定系统
US8941773B2 (en) * 2011-03-29 2015-01-27 Sony Corporation Lens module,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1336A (ja) * 1986-11-21 1988-06-03 Canon Electronics Inc 光学系駆動装置
JPH06215436A (ja) * 1993-01-20 1994-08-05 Canon Inc 光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3497333B2 (ja) * 1996-10-21 2004-02-16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の支持装置
JP2000137155A (ja) * 1998-11-02 2000-05-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固定焦点型カメラ
JP2005221680A (ja) * 2004-02-04 2005-08-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EP1811325B1 (en) * 2004-10-20 2011-10-12 Kyocera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with the same
JP2006172635A (ja) 2004-12-17 2006-06-29 Eamex Co 高分子アクチュエータ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対物レンズ駆動体
JP2006293006A (ja) 2005-04-11 2006-10-26 Olympus Corp 光学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9041545A (ja) * 2007-08-10 2009-02-26 Sharp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および当該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4501085B2 (ja) * 2007-10-04 2010-07-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JP5152483B2 (ja) * 2007-10-05 2013-0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435290B2 (ja) * 2007-11-05 2010-03-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駆動ポリマーアクチュエータを用いた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645919B2 (ja) * 2008-09-10 2011-03-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1203435A (ja) * 2010-03-25 2011-10-13 Sony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175B2 (ja) * 1975-07-07 1983-04-05 オオツカセイヤク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エ−テルカゴウブツノセイゾウホウ
CN101925836A (zh) * 2007-12-10 2010-12-22 人工肌肉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图像稳定系统
TW200937093A (en) * 2008-02-29 2009-09-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Lens displacement mechanism
US8941773B2 (en) * 2011-03-29 2015-01-27 Sony Corporation Lens module,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2736211B (zh) * 2011-03-29 2015-10-28 索尼公司 镜头模块、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6211A (zh) 2012-10-17
JP5817175B2 (ja) 2015-11-18
CN102736211B (zh) 2015-10-28
KR101981795B1 (ko) 2019-05-23
US8941773B2 (en) 2015-01-27
KR20120112029A (ko) 2012-10-11
US20120249868A1 (en) 2012-10-04
TW201243418A (en) 2012-11-01
JP2012208208A (ja)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9613B (zh) 透鏡模組、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US11714265B2 (en)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magnet interacting with both coil for performing focusing function and coil for performing shake compensation function
US8605196B2 (en) Lens module, imag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ing lens module
US9516233B2 (en)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tremble
US20160187613A1 (en) Camera module
KR101190254B1 (ko) 멤스 액추에이터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1953703B2 (en) Len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490755B1 (ko) 카메라 모듈
US8295696B2 (en)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apparatus
KR20170131320A (ko) 카메라 모듈
WO2023098660A1 (zh) 成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8187839A (ja) 圧電素子を用いた駆動機構と該駆動機構を用い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該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US20230333444A1 (en) Camera device
CN114125210A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8830385B2 (en) Drive unit, lens module, and image pickup unit
JP5853391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220045276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동장치
CN113132570A (zh) 成像模组、电子设备
JP200610161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とその駆動用ピエゾ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TWI428009B (zh) 相機模組及其自動對焦方法
KR20230147934A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130107911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7676282A (zh) 压电马达及其摄像模组
CN115427882A (zh) 相机模块
KR20110104747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영상 처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