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5975B - 資訊處理裝置、通信管理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通信管理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75975B TWI575975B TW103117685A TW103117685A TWI575975B TW I575975 B TWI575975 B TW I575975B TW 103117685 A TW103117685 A TW 103117685A TW 103117685 A TW103117685 A TW 103117685A TW I575975 B TWI575975 B TW I57597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unit
- unit
- wireless la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與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對應之資訊處理裝置。
近年,如智慧型手機之資訊處理裝置,與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相對應。此等資訊處理裝置中,為了因應狀況而改變各無線通信方式的通信速度等,而因應狀況,自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中選擇資料通信所使用的無線通信方式,藉以進行便捷的通信。
專利文獻1,揭露一種可自動選擇資料通信所利用之無線通信方式的行動電話。此一行動電話,與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路)方式及行動電話方式雙方對應,測定來自與無線LAN方式對應之存取點的電波之強度。而在藉由行動電話方式進行資料通信之情況,若電波強度成為既定値以上,則將資料通信所利用之無線通信方式自行動電話方式切換為無線LAN方式;在藉由無線LAN方式進行資料通信之情況,若電波強度未達既定値,則將資料通信所利用之無線通信方式自無線LAN方式切換為行動電話方式。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92163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無線LAN方式、行動電話方式等的無線通信方式,一般而言,即使未進行資料通信,仍維持與存取點之對話(session),為了調查存取點存在之有無而進行電波的收發。因此,如專利文獻1所揭露之行動電話的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所對應之資訊處理裝置中,不僅進行資料通信之無線通信方式所產生的電波之收發耗費電力,未進行資料通信之無線通信方式所產生電波之收發亦耗費電力,此一結果,產生資訊處理裝置的消耗電力變大等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消耗電力之資訊處理裝置、通信管理方法及程式。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資訊處理裝置,具有:通信部,與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分別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利用該對應之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以及控制部,對該複數個通信部之至少一個,判斷可否通信,並使用該判斷結果,控制各通信部的運轉與停止。
本發明之通信管理方法,為具有通信部之資訊處理裝置所進行的通信管理方法,該通信部與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分別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並利用該對應之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該通信管理方法,對該複數個通信部之至少一個,判斷可否通信;使用該判斷結果,控制各通信部的運轉與停止。
本發明之程式,其係用於一電腦,該電腦連接於與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分別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並利用該對應之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的通信部,該程式用以使該電腦執行如下步驟:對該複數個通信部之至少一個,判斷可否通信之步驟;以及使用該判斷結果,控制各通信部的運轉與停止之步驟。 【本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可抑制消耗電力。
【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參考附圖並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另,以下說明,對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給予相同符號,且有時省略其說明。
圖1為,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方塊圖。圖1所示之資訊處理裝置100,具有電源部1、行動電話部2、無線LAN部3、顯示部4、操作部5、記憶部6、及控制部7。另,資訊處理裝置100,例如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PC(personal computer, 個人電腦)等。
電源部1,對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各部供給電力。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各部,藉由自電源部1供給的電力而動作。另,電源部1,例如為二次電池等。
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分別為,與彼此相異之無線通信方式對應,並利用該對應的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之通信部。本實施形態中,行動電話部2與係無線通信方式之一種的行動電話方式對應,無線LAN部3與係無線通信方式之一種的無線LAN方式對應。另,行動電話方式之規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3G(3rd. Generation, 第三代無線通訊技術)或LTE(Long Term Evolution, 長期演進行動通信系統)等。此外,無線LAN方式之規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WiFi(Wireless Fidelity)等。以下,以WiFi作為無線LAN方式之規格而加以說明。
行動電話方式所對應之通信部,具有進行封包交換(PS:Packet Switching)呼叫與線路交換(CS:Circuit Switching)呼叫之呼叫處理的通信部,若無特別說明,則將本實施形態之行動電話部2,作為進行封包交換處理的通信部而說明。進行線路交換處理的通信部,可位於行動電話部2內,亦可為與行動電話部2分離之不同的行動電話部。
行動電話部2,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存在於來自行動電話方式所對應之基地局200的電波之到達範圍的情況,透過基地局200,而與服務提供者(SP)400建立GTP(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 一般封包式無線電服務隧道協定)通信期(session),進行無線通信。而後,行動電話部2,透過基地局200及服務提供者400,而與網際網路等網路(未圖示)進行資料通信。
無線LAN部3,在建立與對應於無線LAN方式之存取點300的連線(連接)之情況,與存取點300進行無線通信。而無線LAN部3,透過存取點(AP)300及服務提供者400而與如網際網路之網路(未圖示)進行資料通信。另,服務提供者400,為管理與網路之連接的伺服器。
此外,無線LAN部3,測定來自存取點300的電波之強度。
顯示部4,顯示各種資訊。例如,顯示部4顯示設定畫面,該設定畫面係用於設定用以管理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之管理參數等。
操作部5,例如為觸控式面板,自使用者接收各種資訊。例如,操作部5,受理管理參數。另,亦可使顯示部4及操作部5一體化。
記憶部6,儲存有規定控制部7之動作的程式、該程式所使用之各種資訊。作為程式,可列舉OS(Operating System, 作業系統)、提供管理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之通信管理服務的程式等。此外,作為所儲存之資訊,可列舉管理參數等。
控制部7,讀取記憶部6所儲存之程式,實行該讀取之程式以實現各種功能。以下,說明提供通信管理服務之程式其產生的控制部7之功能。
控制部7,對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中之任一,判斷可否通信,並依據該判斷結果,控制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運轉)與OFF(停止)。
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7,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此外,控制部7,在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使無線LAN部3為ON;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使行動電話部2為ON,使無線LAN部3為OFF。另,控制部7,在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使用無線LAN部3進行通信;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使用行動電話部2進行通信。
以下,對控制部7進行的處理更詳細地說明。
首先,在控制部7進行之處理的說明上,對需要之無線LAN部3的處理加以說明。
無線LAN部3,為了利用無線LAN方式進行資料通信,而必須有用以使其本身成為可通信之狀態的連接處理。連接處理具有:連線建立程序,用於在與無線LAN方式所對應的存取點300之間建立連線;以及溝通確認程序,確認對網際網路等網路之溝通。
連線建立程序中,無線LAN部3,接收存取點300定期地以廣播發送之信標(Beacon)。信標,包含係辨識存取點300之識別資訊的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 基礎服務組識別碼)等之用於建立連線的資訊。另,BSSID,通常與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相同。此外,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識別資訊雖使用BSSID加以說明,但在無法利用BSSID之情況,亦可使用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 延伸服務組識別碼)取代BSSID作為識別資訊。
接收到信標的情況,無線LAN部3,依據該信標,將存取點300之BSSID設定於本身,將配合預先決定之認證方式的認證(Authentication)要求發送至存取點300。另,認證要求,亦有包含如WPA(Wi-Fi Protected Access, Wi-fi保護存取)key、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有線等效加密)key之加密金鑰的情況。
之後,無線LAN部3,若自存取點300接收顯示認證成功之承認資訊,作為對於認證要求之回應資訊,則將要求「許可連接」之連線要求發送至存取點300。
而後,無線LAN部3,若自存取點300接收顯示許可連接之許可資訊,作為對於連線要求之回應資訊,則在與存取點300之間建立連線。藉此,無線LAN部3,可在與存取點300之間進行無線通信。
上述之動作中,在存取點300設定有不發送信標之隱匿模式(stealth mode)、資訊處理裝置100附近不存在存取點300之情況,無線LAN部3,無法接收信標。因此,無線LAN部3,在一定時間以上無法接收到信標的情況,將具有預先設定之BSSID的試探要求(probe request)以廣播發送,之後,一接收到係對於試探要求之回應資訊的試探回應資訊,則將認證要求發送至存取點300。其後之無線LAN部3的處理,與接收到信標時相同。另,存取點300,通常,在試探要求所具有的BSSID與本身的BSSID相同之情況,將試探回應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
無線LAN部3,在自複數個存取點接收到信標的情況,例如,對信標所具有之各個BSSID,測定來自以該BSSID識別之存取點的電波之強度,進行對強度最高的存取點之連線處理。
此外,溝通確認處理中,無線LAN部3,透過已建立連線之存取點300,對網際網路等網路上的既定伺服器(此處,使用服務提供者400)以第1發送間隔(例如10秒)發送被稱作Ping之用以確認對網路的溝通之溝通確認訊號,Ping之發送次數為第1基準次數(例如3次)以內時,若在發送Ping後,於第1待機時間以內接收到「係對於Ping之回應資訊的Echo」,則確認與網路的溝通。藉此,無線LAN部3,得以確認「迄於存取點300及服務提供者400為止的通信路徑」、與服務提供者400之認證無問題,可透過存取點300及服務提供者400,而與網際網路等網路進行資料通信。
另,無法確認與網路的溝通之情況,無線LAN部3,亦可解除與存取點300的連線。此外,指定「成為Ping之發送對象的服務提供者400」之資訊(例如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全球資源定址器)),係由使用者設定或預先設定。
執行提供通信管理服務之程式,並於該程式之執行中,指示「通信管理服務開始」,而開始通信管理服務的情況,控制部7,判斷無線LAN部3與存取點300之連線是否已建立、無線LAN部3與網路的溝通是否已確認,並依據此等判斷結果,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
具體而言,控制部7,在建立連線,且確認溝通之情況,判斷為「無線LAN部3可通信」;在尚未建立連線之情況,及尚未確認溝通之情況,判斷為「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此外,在通信管理服務開始之時點,無線LAN部3為OFF之情況,控制部7,可判斷為「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亦可在「使無線LAN部3為ON」,於既定時間後,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
在判斷為「無線LAN部3可通信」,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之情況,控制部7,定期地判斷無線LAN部3中連線是否已建立,並依據此等判斷結果,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在不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使行動電話部2為ON,使無線LAN部3為OFF。
在判斷為「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使無線LAN部3為OFF之情況,控制部7,以第1啟動間隔使無線LAN部3運轉第1監視時間,於第1監視時間中判斷無線LAN部3是否可通信。在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維持無線LAN部3的ON。另,無線LAN部3,進行連接處理第1監視時間,一旦進行連線之建立及溝通確認,則成為可通信之狀態。
此外,控制部7,亦可進一步利用無線LAN部3引致的通信的穩定性,控制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
具體而言,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若於無線LAN部3測出的電波強度連續第1穩定時間以上維持在第1閾値以上,則可對無線LAN部3進行連接處理。此時,控制部7,以(第1穩定時間/既定次數(例如3次))間隔,判斷電波強度是否重複既定次數為第1閾値以上,若電波強度連續既定次數為第1閾値以上,則可判斷為「電波強度連續第1穩定時間以上維持在第1閾値以上」。
此外,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若無線LAN部3於移動判定時間以上自存取點300重複接收到具有同一BSSID之信標,則亦可對無線LAN部3進行連接處理。
另一方面,在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若於無線LAN部3測出的電波強度連續第2穩定時間以上未達第2閾値,則判斷為「無線LAN部3成為不可通信」,可使行動電話部2為ON,使無線LAN部3為OFF。
此外,在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若無線LAN部3連續第2穩定時間以上無法確認與網路的溝通,則亦可判斷為「無線LAN部3成為不可通信」。此時,控制部7,對無線LAN部3以(第2穩定時間/第2基準次數(例如3次))間隔將Ping發送至服務提供者400,連續第2基準次數,在發送Ping後,於第2待機時間以內無法接收到Echo的情況,亦可判斷為「連續第2穩定時間以上無法確認與網路的溝通」。另,宜使第2待機時間與(第2穩定時間/第2基準次數)相同。
此外,控制部7,亦可判斷是否已進行資訊處理裝置100之休眠模式,並進一步利用該判斷結果,控制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另,休眠模式,係為了抑制消耗電力與錯誤操作,而使資訊處理裝置100的一部分功能(例如顯示部4、操作部5的功能)為OFF之模式。
例如,若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進行休眠模式,則控制部7,不僅使無線LAN部3為OFF,亦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在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之情況,控制部7,可以第2啟動間隔使行動電話部2運轉第2監視時間。此外,若在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進行休眠模式,則控制部7,不僅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亦可使無線LAN部3為OFF。
另,控制部7,可在休眠模式一開始進行,即判斷為「進行休眠模式」;而在休眠模式之進行開始後,於猶豫時間以內未解除休眠模式,才判斷為「進行休眠模式」亦可。
以上說明中,既定次數、第1發送間隔、第2發送間隔、第1啟動間隔、第2啟動間隔、第1監視時間、第2監視時間、第1閾値、第2閾値、第1穩定時間、第2穩定時間、第1基準次數、第2基準次數、第1待機時間、第2待機時間、移動判定時間及猶豫時間等,為用於管理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之管理參數。管理參數,可如同上述地儲存於記憶部6,亦可設定於行動電話部2、無線LAN部3及控制部7等。
此外,控制部7之動作與管理參數,可預先設定,亦可由使用者設定。
圖2為,顯示用於設定控制部7之動作的設定畫面之一例的圖。另,設定畫面,係在操作部5自使用者受理「顯示設定畫面之意旨的指示」之情況、進行提供通信管理服務的程式之情況等,藉由控制部7而使其顯示於顯示部4。
圖2所示之設定畫面201,具有:按鈕202,用於設定通信管理服務之進行或停止;狀態區域203,顯示無線LAN部3之狀態;滑桿204,用於設定休眠模式進行時之動作;按鈕205,用於設定是否將無線LAN部3引致的通信的穩定性在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控制上使用;以及備註欄206與207,記載關於各種設定的注意事項。
若藉由按鈕202進行通信管理服務,則控制部7,開始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之控制。此外,若藉由按鈕202停止通信管理服務,則控制部7,停止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之控制。另,停止通信管理服務的情況,控制部7,無關於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可在使行動電話部2為ON,使無線LAN部3為OFF後,停止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之控制。此外,與通信管理服務引致的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控制不同,即使存在OS等引致的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控制,控制部7,仍宜於進行通信管理服務時,停止與通信管理服務不同的ON/OFF控制,或優先進行通信管理服務引致的ON/OFF控制。
作為狀態區域203所顯示的無線LAN部3之狀態,例如列舉如下狀態等:可通信狀態,無線LAN部3可通信;建立狀態,建立無線LAN部3導致的連線但未確認溝通;非建立狀態,無線LAN部為ON但未建立無線LAN部3導致的連線;以及OFF狀態,無線LAN部3為OFF。此外,狀態區域203,使用顏色或文字顯示無線LAN部3之狀態。例如,狀態區域203,以藍色表示可通信狀態,綠色表示建立狀態,黃色表示非建立狀態,灰色表示OFF狀態。
滑桿204,可將控制部7之動作設定作為節能模式。節能模式,具有「MIN」、「MID」及「MAX」3種模式,節能模式「MIN」亦稱作連接優先模式,節能模式「MID」亦稱作平衡模式,節能模式「MAX」亦稱作電池省電優先模式。
若於按鈕205設定將無線LAN部3引致的通信的穩定性在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控制上使用,則如同上述地,控制部7,利用無線LAN部3所測出的電波強度、來自存取點300之BSSID及溝通確認等,而控制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
圖3為,顯示控制部7之動作與節能模式的對應關係之一例的圖。圖3中,關於各節能模式,顯示休眠模式進行時及休眠模式停止時之各自情況下控制部7之動作。另,圖3中,[D]表示行動電話部2,「W」表示無線LAN部3。
圖3之例子中,休眠模式停止時,各節能模式中控制部7之動作相同。亦即,控制部7,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使行動電話部2為ON,使無線LAN部3為OFF;在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使無線LAN部3為ON。然而,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於每第1啟動間隔(圖3為15分鐘)使無線LAN部3運轉第1監視時間(圖3中為1分鐘)。另,控制部7,若在第1監視時間內無線LAN部3未成為可通信,則使無線LAN部3回到OFF;若無線LAN部3成為可通信,則使無線LAN部3為ON,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
休眠模式進行時,各節能模式中控制部7之動作相異。
節能模式為連接優先模式之情況,休眠模式進行時控制部7之動作,與休眠模式停止時相同。然而,控制部7,即使為了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而使無線LAN部3為ON,仍在休眠模式開始時,使無線LAN部3為OFF。
此一情況,休眠模式進行中,亦使行動電話部2或無線LAN部3為ON,故可進行信息接收及網路共享(Tethering)。另,接收的信息包含: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網際網路協定上的語音)的接收、電子郵件的接收、及其他應用程式所產生的接收。此處,關於電話的接收、SMS(short message service, 簡訊服務)的接收,係進行線路交換處理的通信部所為之處理,故不包括在內。之後所述之信息接收亦相同。
此外,節能模式為平衡模式之情況,休眠模式進行時,若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則控制部7,除了無線LAN部3以外,亦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然而,控制部7於每第2啟動間隔(圖3中為30分鐘),使行動電話部2為ON第2監視時間(圖3中為3分鐘)。此外,與連接優先模式時同樣地,控制部7,即使為了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而使無線LAN部3為ON,仍在休眠模式開始時,使無線LAN部3為OFF。此外,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之動作於休眠模式進行時與休眠模式停止時皆相同。
此一情況,即使在休眠進行中,只要無線LAN部3為可通信,則仍可接收信息。若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則信息接收,係以行動電話部2於每第2啟動間隔間歇性地進行。此外,休眠模式進行中係無法進行網路共享。
此外,節能模式為電池省電優先模式之情況,於休眠模式進行時,控制部7,無關於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使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雙方均為OFF。之後,若休眠模式停止,控制部7仍可使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為ON。另,在無線LAN部3為可通信之狀態時,若無線LAN部3為OFF,則解除連線或溝通確認,故即使在休眠模式停止時無線LAN部3為ON,無線LAN部3仍為不可通信之狀態。
此種情況,於休眠模式進行時,無法進行信息接收及網路共享。
圖4為,用於設定係管理參數之第1啟動間隔、第1監視時間、第2啟動間隔及第2監視時間的設定畫面之一例。
圖4所示之設定畫面401,包含:滑桿402,用於設定係第1啟動間隔之Wi‐FiON間隔;滑桿403,用於設定係第1監視時間之Wi‐FiOFF時間;滑桿404,用於設定係第2啟動間隔之資料通信ON間隔;以及滑桿405,用於設定係第2監視時間之資料通信OFF時間。
滑桿402,可將Wi‐FiON間隔設定為5分鐘、15分鐘及60分鐘之3個階段。滑桿403,可將Wi‐FiOFF時間設定為設定無效、3分鐘及10分鐘之3個階段。滑桿404,可將資料通信ON間隔設定為設定無效、15分鐘及30分鐘之3個階段。滑桿405,可將資料通信OFF時間設定為設定無效、3分鐘及10分鐘之3個階段。另,圖4中,將設定無效標記為∞。此外,設定無效,表示使該管理參數之功能無效化。例如,Wi‐FiOFF時間為∞之情況,即使無線LAN部3成為不可通信,仍不使無線LAN部3為OFF,亦即,表示將無線LAN部3維持為ON。
圖5為,用於設定係管理參數之第1閾値、第2閾値、第1穩定時間及第2穩定時間的設定畫面之一例。圖5所示之設定畫面501,包含:滑桿502,用於設定係第1閾値之Wi-Fi連接時序;滑桿503,用於設定係第2閾値之Wi-Fi切斷時序;滑桿504,用於設定係第1穩定時間之Wi-Fi連接對象的穩定性(連接時);以及滑桿505,用於設定係第2穩定時間之Wi-Fi連接對象的穩定性(切斷時)。
滑桿502及503,可將Wi-Fi連接時序及Wi-Fi切斷時序設定為3階段。此外,滑桿504及505,可將Wi-Fi連接對象的穩定性(連接時)及Wi-Fi連接對象的穩定性(切斷時),設定為30秒、90秒及150秒之3個階段。
當然,圖4及圖5所示之各管理參數的値僅為一例。
接著,說明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動作的一例。
圖6為,用於說明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動作的一例之圖。以下之說明中,控制部7,依照圖3所示之對應關係而運轉。此外,在通信管理服務開始前,使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雙方為ON。此外,圖6中,以「行動」表示行動電話部2,以「Wi-Fi」表示無線LAN部3。
首先,通信管理服務開始的話,控制部7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
在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使無線LAN部3為可通信狀態(步驟S601)。另一方面,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關閉無線LAN部3,使無線LAN部3為OFF狀態(步驟S602)。
可通信狀態中,控制部7,監視休眠模式及節能模式,並重複進行通信管理服務是否已停止之判斷、及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之判斷(步驟S603)。此外,OFF狀態中,控制部7,監視休眠模式及節能模式,並重複進行使用計時器(未圖示)之計時、及通信管理服務是否已停止之判斷。(步驟S604)。另,計時器,可設置於控制部7中,亦可設置於控制部7外部。
於步驟S603中進行休眠模式,且節能模式為電池省電優先模式之情況,控制部7,使無線LAN部3為OFF(步驟S605),進行至步驟S604之處理。
此外,步驟S603中,在無線LAN部3成為不可通信之情況,控制部7,使行動電話部2為ON,並使無線LAN部3為OFF(步驟S606),進行至步驟S604之處理。
此外,步驟S603中,在通信管理服務停止的情況,控制部7,使行動電話部2為ON,使無線LAN部3為OFF(步驟S607),結束處理。
另一方面,於步驟S604中,休眠模式開始,且節能模式為電池省電優先模式之情況,以及,在休眠模式進行中,於節能模式為平衡模式時,使行動電話部2為ON後經過第2監視時間(圖6中為3分鐘)的情況,控制部7,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步驟S608),再進行至步驟S604之處理。此時,在休眠模式開始之時點無線LAN部3為ON之情況,控制部7,使無線LAN部3亦為OFF。
此外,於步驟S604中,休眠模式停止時之情況,以及,進行休眠模式時,且節能模式為連接優先模式或平衡模式之情況,控制部7,於每第1啟動間隔(圖6中為15分鐘)使無線LAN部3為ON(步驟S609),返回步驟S604之處理。
此外,於步驟S604中,自使無線LAN部3為ON之時點起,經過第1監視時間(圖6中為1分鐘)無線LAN部3仍不可連接的情況,控制部7,使無線LAN部3為OFF(步驟S605),進行至步驟S604之處理。
此外,於步驟S604中,自使無線LAN部3為ON之時點起,至經過第1監視時間(圖6中為1分鐘)前,無線LAN部3成為可連接的情況,控制部7,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步驟S610),進行至步驟S603之處理。
此外,於步驟S604中,在休眠模式進行時,且節能模式為平衡模式之情況,控制部7,於每第2啟動間隔(圖6中為30分鐘)使行動電話部2為ON(步驟S611),進行至步驟S604之處理。
此外,若於步驟S604中解除休眠模式,則控制部7使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為ON(步驟S612),進行至步驟S604之處理。
此外,於步驟S604中,在步驟S603中停止通信管理服務的情況,控制部7,使行動電話部2為ON,使無線LAN部3為OFF(步驟S613),結束處理。
依本實施形態,則依據可否通信,而控制通信部的運轉與停止,故可抑制『「未進行資料通信的無線通信方式」所產生之電波的收發』,因而可抑制消耗電力。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在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無線LAN部3成為ON,行動電話部2成為OFF;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無線LAN部3成為OFF,行動電話部2成為ON,故可更確實地抑制『「未進行通信的無線通信方式」所產生之電波的收發』,因而可更確實地抑制消耗電力。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因應無線LAN部3是否已建立與存取點300的連線,而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故可提高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之判斷的可靠性。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因應是否已確認與網路的溝通,而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故可提高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之判斷的可靠性。
此外,本實施形態,在使無線LAN部3為OFF後,以第1啟動間隔使無線LAN部3運轉第1監視時間,在第1監視時間中判斷無線LAN部3可否通信,故可判斷無線LAN部3是否已成為可通信之狀況。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若來自存取點300的電波之強度連續第1穩定時間以上維持在第1閾値以上,則無線LAN部3進行連接處理,故在穩定地進行無線LAN方式引致的通信的情況,可使用無線LAN部3進行通信。
此外,本實施形態,在移動判定時間以上重複接收到存取點300之BSSID(無法利用BSSID時為ESSID)的情況,無線LAN部3進行連接處理,故在持有資訊處理裝置100之使用者未移動的情況,可使用無線LAN部3進行通信,因而在穩定地進行無線LAN方式引致的通信的情況,可使用無線LAN部3進行通信。
此外,本實施形態,在無線LAN部3為可通信之狀態中,若來自存取點300的電波之強度不為第2閾値以上,則判斷為「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故在穩定地進行無線LAN方式引致的通信的情況,可使用無線LAN部3進行通信。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因應是否進行休眠模式,而控制通信部的運轉與停止,故可更抑制『「未進行通信的無線通信方式」所產生之電波的收發』,可更抑制消耗電力。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若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進行休眠模式,則不僅無線LAN部3,亦使行動電話部2為OFF,故可更抑制消耗電力。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若在無線LAN部3不可通信之情況進行休眠模式,則以第2啟動間隔使行動電話部2啟動第2監視時間,故抑制消耗電力,並可進行電子郵件的接收等,因而可提高便利度。
此外,本實施形態,若在無線LAN部3可通信之情況進行休眠模式,則不僅行動電話部2,亦使無線LAN部3為OFF,故可更抑制消耗電力。
此外,若在休眠模式之進行開始後,於猶豫時間以內未解除休眠模式,則判斷為「進行休眠模式」,故在誤進行休眠模式的情況,可抑制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的ON/OFF切換。
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中,圖示之構成僅為一例,本發明並未限定於此一構成。
例如,控制部7,若於無線LAN部3已建立連線,則判斷為「無線LAN部3可通信」亦可。
此外,通信部,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僅具有行動電話部2及無線LAN部3共2個,但實際上可為複數個。此外,控制部7,對複數個通信部之至少一個,判斷可否通信即可。例如,即使在通信部為3個以上之情況,控制部7,仍對此等通信部之至少一個判斷可否通信,僅使「判斷為可通信之通信部」為ON即可。此時,在「判斷為可通信之通信部」不存在的情況,僅使「尚未判斷可否通信之通信部」為ON即可。
此外,作為無線通信方式,除了行動電話方式及無線LAN方式以外,可列舉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等。
此外,亦可設定進行通信管理服務之時間日期或週中某日等進行條件。此一情況,控制部7,在時間日期或週中某日符合進行條件之情況,進行通信管理服務。
本發明,係主張2013年7月31日於日本提出申請之日本出願特願第2013-158905號公報為基礎的優先權,並將其揭露內容全部援用至此。
1‧‧‧電源部
2‧‧‧行動電話部
3‧‧‧無線LAN部
4‧‧‧顯示部
5‧‧‧操作部
6‧‧‧記憶部
7‧‧‧控制部
100‧‧‧資訊處理裝置
200、300‧‧‧存取點
201、401、501‧‧‧設定畫面
202、205‧‧‧按鈕
203‧‧‧狀態區域
204、402~405、502~505‧‧‧滑桿
206、207‧‧‧備註欄
400‧‧‧服務提供者
S601~S613‧‧‧步驟
2‧‧‧行動電話部
3‧‧‧無線LAN部
4‧‧‧顯示部
5‧‧‧操作部
6‧‧‧記憶部
7‧‧‧控制部
100‧‧‧資訊處理裝置
200、300‧‧‧存取點
201、401、501‧‧‧設定畫面
202、205‧‧‧按鈕
203‧‧‧狀態區域
204、402~405、502~505‧‧‧滑桿
206、207‧‧‧備註欄
400‧‧‧服務提供者
S601~S613‧‧‧步驟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方塊圖。 【圖2】係顯示用於設定控制部的動作之設定畫面一例的圖。 【圖3】係顯示控制部之動作與節能模式的對應關係之一例的圖。 【圖4】係顯示用於設定管理參數之設定畫面一例的圖。 【圖5】係顯示用於設定管理參數之設定畫面另一例的圖。 【圖6】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之動作的圖。
1‧‧‧電源部
2‧‧‧行動電話部
3‧‧‧無線LAN部
4‧‧‧顯示部
5‧‧‧操作部
6‧‧‧記憶部
7‧‧‧控制部
100‧‧‧資訊處理裝置
200、300‧‧‧存取點
400‧‧‧服務提供者
Claims (14)
-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具備:通信部,與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分別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利用該對應之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以及控制部,對該複數個通信部之至少一個,判斷可否通信,並使用該判斷結果,控制各通信部的運轉與停止;且該控制部對係該通信部之一方的第1通信部,進行用以建立該第1通信部和與該第1通信部之無線通信方式對應的存取點之間的連線之處理,並於已建立連線時更進行用以確認該第1通信部透過該存取點而與網路上的預先設定之既定伺服器之間的溝通之處理,並使用該確認結果,判斷該第1通信部可否通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控制部,已確認與該網路上的該既定伺服器之間的溝通之情況,判斷為該第1通信部可通信,使該第1通信部運轉,使與該第1通信部相異之第2通信部停止,而在無法確認與該網路上的該既定伺服器之間的溝通之情況,判斷為該第1通信部不可通信,使該第1通信部停止,使該第2通信部運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1通信部於已建立與該存取點之間的連線之後,對該網路上的該既定伺服器以第1發送間隔發送用以確認溝通的溝通確認訊號,該溝通確認訊號之發送次數 為第1基準次數以內時,若在發送該溝通確認訊號後,於第1待機時間以內接收到係對於該溝通確認訊號之回應資訊,則確認與該伺服器之間的溝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控制部,在無法確認與該既定伺服器之間的溝通之情況,解除該第1通信部與該存取點之間的連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控制部,在該第1通信部可通信之情況,對該網路上的該既定伺服器以第2發送間隔發送用以確認溝通的溝通確認訊號,若發送該溝通確認訊號連續第2基準次數,而在發送該溝通確認訊號後於第2待機時間以內無法接收到係對於該溝通確認訊號之回應資訊,則判斷該第1通信部已成為不可通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1通信部,測定來自與該第1通信部的無線通信方式對應之存取點的電波之強度,該控制部在判斷為該第1通信部不可通信之後,以第3發送間隔重複判斷該強度第3基準次數以上,若在第1閾值以上連續該第3基準次數以上,則對於該第1通信部實行用以使該第1通信部成為可通信之處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第1通信部,自與該第1通信部的無線通信方式對應之存取點接收識別該存取點的識別資訊,該控制部在判斷該第1通信部不可通信後,若該通信部於移動判定時間以上重複接收到同一該識別資訊,則對該第1通信部實行用以使該第1通信部成為可通信之處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1通信部,測定來自與該第1通信部的無線通信方式對應之存取點的電波之強度,該控制部,在判斷為該第1通信部可通信後,若該強度連續第2穩定時間以上未達第2閾值以上,則判斷為該第1通信部不可通信。
-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具備:通信部,與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分別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利用該對應之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以及控制部,對該複數個通信部之至少一個,判斷可否通信,並進一步判斷是否已實行該資訊處理裝置之休眠模式,使用該判斷結果,控制各通信部的運轉與停止;且該控制部對係該通信部之一方的第1通信部,判斷可否通信,並進一步判斷是否已實行該資訊處理裝置之休眠模式,在該第1通信部不可通信之情況,若已實行該休眠模式,則不僅該第1通信部,亦將與該第1通信部相異之第2通信部停止,並以第2啟動間隔使該第2通信部運轉第2監視時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控制部,判斷該第1通信部可否通信,並進一步判斷是否已實行該資訊處理裝置之休眠模式,在該第1通信部可通信之情況,無論該休眠模式之實行或停止,均使該第1通信部運轉,並使與該第1通信部不同之第2通信部停止,若該第1通信部不可通信,則使該第1通信部停止,使該第2通信部運轉,並以該第1啟動間隔使該第1通信部運轉第1監視時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控制部,若在該休眠模式之進行開始後,在猶豫時間以內未解除該休眠模式,則判斷為已實行該休眠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1、2、9、10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與該通信部對應之無線通信方式,係無線LAN方式。
- 一種通信管理方法,為具有通信部之資訊處理裝置所進行的通信管理方法,該通信部與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分別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並利用該對應之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該通信管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建立步驟,對係該通信部之一方的第1通信部,進行用以建立該第1通信部和與該第1通信部之無線通信方式對應的存取點之間的連線之處理; 確認步驟,在已建立連線之情況,更進行用以確認該第1通信部透過該存取點而與網路上的預先設定之既定伺服器之間的溝通之處理;及判斷步驟,使用該確認結果,判斷該第1通信部是否可通信。
- 一種通信管理方法,為具有通信部之資訊處理裝置所進行的通信管理方法,該通信部與複數種無線通信方式分別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並利用該對應之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該通信管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可通信判斷步驟,對係該通信部之一方的第1通信部,判斷可否通信;休眠模式判斷步驟,判斷是否已執行該資訊處理裝置之休眠模式;以及控制步驟,在該可通信判斷步驟判斷為該第1通信部不可通信之情況,若該休眠模式判斷步驟判斷為已實行該休眠模式,則不僅該第1通信部,亦使與該第1通信部相異之第2通信部停止,並以第2啟動間隔使該第2通信部運轉第2監視時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58905A JP5881651B2 (ja) | 2013-07-31 | 2013-07-31 |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15489A TW201515489A (zh) | 2015-04-16 |
TWI575975B true TWI575975B (zh) | 2017-03-21 |
Family
ID=52431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7685A TWI575975B (zh) | 2013-07-31 | 2014-05-20 | 資訊處理裝置、通信管理方法及程式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81651B2 (zh) |
TW (1) | TWI575975B (zh) |
WO (1) | WO201501586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062371A (ja) * | 2017-09-26 | 2019-04-18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エフサス |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7148454B2 (ja) * | 2019-04-24 | 2022-10-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64404A1 (en) * | 2006-09-07 | 2008-03-13 | Nec (China) Co., Ltd. | Methods and device for user terminal based fast handoff |
JP2009194482A (ja) * | 2008-02-12 | 2009-08-27 | Kyowa Exeo Corp | 通信状態監視による無線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切替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20090247158A1 (en) * | 2008-03-28 | 2009-10-01 | Fujitsu Limited |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recording medium |
US20090312025A1 (en) * | 2008-06-13 | 2009-12-17 | Yasuhiro Hasegawa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aintenance terminal, adjacent cell information optimiz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
JP2010187147A (ja) * | 2009-02-12 | 2010-08-26 | Nec Corp |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lan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無線lanスキャン間隔切替方法 |
JP2011061823A (ja) * | 2003-02-24 | 2011-03-24 | Qualcomm Inc | 無線ローカル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検出及び選択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61028B2 (ja) * | 2002-03-06 | 2008-10-08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マルチサービス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4179909A (ja) * | 2002-11-26 | 2004-06-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lan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
JP4911970B2 (ja) * | 2005-12-20 | 2012-04-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基地局の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
US8848585B2 (en) * | 2009-03-06 | 2014-09-3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management for a device with multiple network interfaces |
US8730911B2 (en) * | 2009-05-08 | 2014-05-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ng messages to an active interface of a multiple-interface device |
JP5512896B2 (ja) * | 2010-11-10 | 2014-06-04 | エスケー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 異機種ネットワーク間接続変更方法を支援するポリシー提供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
US8422464B2 (en) * | 2010-12-29 | 2013-04-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data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2013
- 2013-07-31 JP JP2013158905A patent/JP58816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5-14 WO PCT/JP2014/062779 patent/WO201501586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20 TW TW103117685A patent/TWI57597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61823A (ja) * | 2003-02-24 | 2011-03-24 | Qualcomm Inc | 無線ローカル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検出及び選択 |
US20080064404A1 (en) * | 2006-09-07 | 2008-03-13 | Nec (China) Co., Ltd. | Methods and device for user terminal based fast handoff |
JP2009194482A (ja) * | 2008-02-12 | 2009-08-27 | Kyowa Exeo Corp | 通信状態監視による無線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切替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20090247158A1 (en) * | 2008-03-28 | 2009-10-01 | Fujitsu Limited |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recording medium |
US20090312025A1 (en) * | 2008-06-13 | 2009-12-17 | Yasuhiro Hasegawa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aintenance terminal, adjacent cell information optimiz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
JP2010187147A (ja) * | 2009-02-12 | 2010-08-26 | Nec Corp |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lan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無線lanスキャン間隔切替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015861A1 (ja) | 2015-02-05 |
JP2015032868A (ja) | 2015-02-16 |
TW201515489A (zh) | 2015-04-16 |
JP5881651B2 (ja) | 2016-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10263B2 (en) | Method for using legacy Wi-Fi and Wi-Fi P2P simultaneously | |
US10237811B2 (en) | Architecture of managing beacons using access points | |
EP2903392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processor, and base station | |
EP3235285B1 (en) | Method of selectively enabling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or repeater | |
CN102340876B (zh) | 设备发起的向非许可频带的卸载的方法和装置 | |
US9301252B2 (en) |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ems | |
US20130016708A1 (en) |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ystem, and Wireless Network Relay Device | |
WO2014210471A1 (en) | Align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parameters in small cell deployments | |
EP3777298A1 (en) | Suspending/resuming measurements in rrc inactive state | |
JP6205951B2 (ja) | 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システム、データ中継機能を有する携帯端末、サーバ装置、無線lan端末をインターネットに接続する接続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中継機能を有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EP4149125A1 (en) | Message exchange for wearable devices | |
US10492155B2 (en) | Association based on shared network-state information | |
JP7049086B2 (ja) |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436345B2 (ja) | 携帯端末を利用した無線lan設定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JP6507556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4027421A (ja) |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 |
TWI575975B (zh) | 資訊處理裝置、通信管理方法及程式 | |
JP2006319510A (ja)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
JP2011049844A (ja) | 無線装置、無線装置の動作モード切換え方法 | |
JP2013187644A (ja)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JP2013131993A (ja) | 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接続方法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接続プログラム | |
JP2012099882A (ja) | Id自動更新機能を有する無線端末 | |
JP5990148B2 (ja) |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22040416A (ja) |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7118217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