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4893B - 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 - Google Patents

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4893B
TWI574893B TW102111593A TW102111593A TWI574893B TW I574893 B TWI574893 B TW I574893B TW 102111593 A TW102111593 A TW 102111593A TW 102111593 A TW102111593 A TW 102111593A TW I574893 B TWI574893 B TW I5748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vacuum container
gas valve
perforation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1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7113A (zh
Inventor
張佩君
陳信育
Original Assignee
3M新設資產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新設資產公司 filed Critical 3M新設資產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11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489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37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7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4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4893B/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尤指一種可選擇性透過按壓及/或抽氣工具使容置空間呈負壓之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
目前有真空容器可藉由額外的工具或物件進行排氣而使內部容置空間呈負壓,如:EP1714910A1、CN2406951Y、US20120006853A1、US7246555B2、CN200620138824.6和US5651470,以保存物品。前述真空容器的抽氣結構較複雜,且以額外工具操作者,如:CN2406951Y、US7246555B2、CN200620138824.6,如使用者手邊無該工具,便無法使真空容器達成負壓狀態。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亦有透過按壓而使容器呈負壓之技術,如:CN2815939Y、CN2293200Y、CN101125598A、CN2322924Y、CN2255958Y、CN1429748A。但透過手動按壓所能排出之氣體有限,換言之,該等容器並無法達成理想的負壓狀態。
本案係關於一種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其蓋體之結構可兼具按壓排氣和以抽氣工具排氣功能,以克服現有真空容器無法供使用者可依需求選擇透過按壓及/或使用抽氣工具將真空容器之容 置空間的氣體汲出之缺失,並藉由蓋體之結構設計兼顧按壓之操作便利性和蓋體結構強度。
本案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真空容器,真空容器包括盒體與蓋體,盒體具有上緣;蓋體與盒體共同定義出容置空間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氣閥,第一部分容收盒體之上緣,第二部分可承受外力而產生形變,並於外力移除時回復原形,第三部分係與第一部分共同包圍第二部分,且設有氣閥;其中,蓋體之第二部分比鄰第三部分處之肉厚為T1,第三部分比鄰第二部分處之肉厚為T2,T2/T1至少大於等於1.1,容置空間之氣體係由外力施予第二部分及/或第三部分而排出容置空間,俾使容置空間呈負壓。
於一實施例中,蓋體之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朝第三部分向上傾斜,且第三部分與第二部分夾一鈍角。
於一實施例中,蓋體之第二部分肉厚由第一部分向第三部分方向漸減。
於一實施例中,蓋體之第三部分更包括穿孔,氣閥設置於穿孔,而第三部分之肉厚由第二部分向穿孔方向漸減。
於一實施例中,蓋體之第三部分更包括透氣孔,氣閥包括凸鈕、第一擋片、柱體、第二擋片及氣流通道,柱體貫穿穿孔並以第一擋片和第二擋片使氣閥相對於第三部分設置,透氣孔係由第一擋片所覆蓋。
於一實施例中,蓋體之第一部分更包括卡合部、延伸部和樞接部,卡合部具有溝槽對應於盒體之上緣,延伸部自卡合部向外延伸且具有扣件,樞接部係連接卡合部與延伸部且具有至少一破孔。
於一實施例中,蓋體更包括一墊圈,其容置於第一部分之卡合部之溝槽中。
於一實施例中,蓋體之第一部分之卡合部更包括一缺口,墊圈係藉缺口部分暴露。
於一實施例中,蓋體之第一部分之延伸部之扣件包括第一段部及第二段部,其實質上相互垂直。
於一實施例中,盒體包括凸肋,其設置於盒體之側壁並與蓋體之扣件配合,且具有卡溝容收蓋體之扣件的第二段部。
本案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真空容器組合,其可排氣而呈負壓且包括真空容器和抽氣工具,真空容器包括盒體和蓋體,盒體具有上緣,蓋體與盒體共同定義出容置空間,且包括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和氣閥,第一部分係容收盒體之上緣,第二部分可承受外力而產生形變並於外力移除時回復原形,第三部分與第一部分共同包圍第二部分,且設有氣閥,而抽氣工具包括一開口實質上與蓋體之第三部分相配合,其中,蓋體之第二部分比鄰第三部分處之肉厚為T1,第三部分比鄰第二部分處之肉厚為T2,T2/T1至少大於等於1.1,容置空間之氣體係由外力施予第二部分及/或藉抽氣工具驅動氣閥而自第三部分排出容置空間,使容置空間呈負壓。
本案之又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蓋體,用以密封一盒體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與氣閥,第二部分可承受外力而產生形變,並於外力移除時回復原形,第三部分與第一部分包圍第二部分,而氣閥設置於第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比鄰第三部分處之肉厚為T1,第三部分比鄰第二部分處之肉厚為T2,T2/T1至少大於等於1.1。
F1、F2‧‧‧外力
T1‧‧‧第二部分比鄰第三部分之肉厚
T2‧‧‧第三部分比鄰第二部分之肉厚
A‧‧‧鈍角
1‧‧‧真空容器組合
10‧‧‧真空容器
11‧‧‧盒體
12‧‧‧蓋體
13‧‧‧抽氣工具
14‧‧‧容置空間
111‧‧‧上緣
112‧‧‧底面
113‧‧‧側壁
114‧‧‧凸肋
115‧‧‧卡溝
121‧‧‧第一部分
122‧‧‧第二部分
123‧‧‧第三部分
124‧‧‧氣閥
125‧‧‧墊圈
130‧‧‧開口
131‧‧‧第一套管
132‧‧‧襯墊
133‧‧‧桿件
134‧‧‧第二套管
135‧‧‧握把
136‧‧‧間隙
1211‧‧‧卡合部
1212‧‧‧溝槽
1213‧‧‧延伸部
1214‧‧‧缺口
1215‧‧‧樞接部
1216‧‧‧扣件
1216a‧‧‧第一段部
1216b‧‧‧第二段部
1217‧‧‧破孔
1231‧‧‧穿孔
1232‧‧‧透氣孔
1241‧‧‧凸鈕
1242‧‧‧第一擋片
1243‧‧‧柱體
1244‧‧‧第二擋片
1245‧‧‧氣流通道
1331‧‧‧溝
圖1係為本案真空容器組合一實施例之爆炸圖。
圖2係為圖1所示之盒體的a-a'剖面圖。
圖3係為圖1所示之蓋體的a-a'剖面圖。
圖3a係為圖3所示蓋體之第二、第三部分細部結構圖。
圖4係為圖1所示之氣閥的a-a'剖面圖。
圖5係為本案真空容器組合之剖面示意圖。
圖6係為本案真空容器於抽氣時之氣閥作動示意圖。
請參閱圖1,其係為本案真空容器組合一實施例之爆炸圖。如圖1所示,真空容器組合1包括真空容器10及抽氣工具13,真空容器10包括盒體11和蓋體12,盒體11具有上緣111,蓋體12與盒體11共同定義出一容置空間14,且蓋體12包括第一部分121、第二部分122、第三部分123及氣閥124,第一部分121可容收盒體11之上緣111,第二部分122可承受一外力F1而產生形變並於外力移除時回復原形,第三部分123與第一部分121共同包圍第二部分122,而氣閥124係設置於第三部分123;抽氣工具13包括一開口130,其與蓋體12的第三部分123實質上相配合。
請參閱圖1並配合圖2,其中圖2係為圖1所示之盒體的a-a'剖面圖。盒體11具有底面112及由底面112延伸而出之側壁113,盒體11的上緣111即為側壁113與底面112連接之相對邊緣,於本實施例中,盒體11呈矩形結構,盒體11之上緣111亦可呈矩形,然應可理解,盒體11的形狀並無所設限,亦即本案之盒體11可為任何具有容裝功能的形狀,如圓柱形、三角柱形等,且底面112形狀與上緣111所定義出之盒體開口形狀可不一致。此外,盒體11尚包括凸肋114,其係設置於側壁113靠近上緣111處,大致由側壁113沿平行底面112的方向延伸而出且其自由端朝底面112方向彎曲,以形成一卡溝115。於本實施例中,凸肋114連續地環繞盒體11的側壁113,但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凸肋114亦可不連續地設置於側壁113上。
請參閱圖1並配合圖3及圖4,其中圖3及圖4分別為圖1所示之蓋體及其氣閥的a-a'剖面圖。蓋體12可完整地覆蓋盒體11的盒體開口,以與盒體11共同定義出可容置物品的容置空間14。於本實施例中,盒體11與蓋體12皆可以塑膠材料製成,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但盒體11與蓋體12之材料不以此為限。蓋體12包括第一部分121、第二部分 122、第三部分123和氣閥124,第一部分121至第三部分123係由蓋體12的外緣依序向內分佈。於本實施例中,蓋體12的第一至第三部分121-123係分別提供不同的功能,而任兩相鄰之兩部份大致可以蓋體12之上、下表面明顯轉折處的連線為界,然應可理解,蓋體12各部分並不以前述之分界為限。
蓋體12的第一部分121主要與盒體11接觸並作為一剛性邊框以維持蓋體12的形狀和結構強度。蓋體12的第一部分121更包括卡合部1211、延伸部1213和樞接部1215。卡合部1211具有溝槽1212,其對應於盒體11的上緣111,使蓋體12得藉由溝槽1212容收盒體11之上緣111而定義出收容物品之容置空間14(如圖5所示)。此外,卡合部1211具有足夠剛性的材料,以支撐蓋體12而避免蓋體12於容置空間14呈負壓時變形而影響蓋體12與盒體11的密合。於一些實施例中,蓋體12更可包括墊圈125,例如:具有彈性之中空橡膠圈,但不以此為限,且墊圈125可容收於第一部分121之卡合部1211的溝槽1212中;又,卡合部1211包括一缺口1214,其沿著溝槽1212的壁面設置,使墊圈125藉由缺口1214部份地暴露,以方便使用者自溝槽1212中取出墊圈125。延伸部1213由卡合部1211向外延伸,於本實施例中,蓋體12為矩形且包括四個延伸部1213,其係分別由蓋體12的四邊延伸而出,以形成四個凸出的翼,然延伸部1213的數目和設置方式並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於某些實施例中,矩形的蓋體12亦可僅於相對的兩側設有延伸部。延伸部1213具有扣件1216,且扣件1216包括第一段部1216a與第二段部1216b,第一段部1216a係連接於延伸部1213,而第二段部1216b為一自由端且實質上垂直於第一段部1216a。樞接部1215位於卡合部1211和延伸部1213之間,以連接卡合部1211與延伸部1213,且樞接部1215的厚度小於延伸部1213的厚度,使延伸部1213可透過樞接部1215相對於卡合部1211樞轉。又樞接部1215具有破孔1217,於本實施例中,對應於 每一延伸部1213的樞接部1215具有至少一破孔1217,以藉由破孔1217的設置而便於延伸部1213相對於卡合部1211轉動。
請參閱圖3,蓋體12的第二部分122係界於第一部分121與第三部分123之間,其具有足夠的撓性,且可於承受一外力F1時產生暫時性的形變,並於外力F1移除消失時回復原形,以作為蓋體12之按壓部。本實施例中之第二部分122相對於蓋體12之比例較於第一部分121及第三部分123相對於蓋體12之比例為大,且第二部分122由第一部分121朝第三部分123的方向向上傾斜,換言之,第二部分122靠近蓋體12之中心的部份相對高於靠近蓋體12邊緣的部份。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部分122比鄰第三部分123處之肉厚為T1,此處所述之”比鄰”意指”靠近”、”附近的”、”鄰接的”,換言之,第二部分122靠近第三部分123的肉厚為T1(如圖3a所示)。此外,於本實施例中,蓋體12之第二部分122的肉厚可由第一部分121往第三部分123方向微幅漸減,換言之,第二部分122係由蓋體12外緣朝中心方向逐漸變薄,以提供較佳的按壓手感。然而應可理解,第二部分122的肉厚並無所設限,亦即滿足可因應外力F1產生暫時性形變而於外力F1移除時回復原形而可供使用者按壓者即可。
請再參閱圖3,蓋體12之第三部分123大致位於蓋體12的中央,其係與第一部分121共同包圍第二部分122,以提供足夠的剛性支撐蓋體12的第二部分122並提供一可設置氣閥124的區域。於本實施例中,第三部分123包括穿孔1231及透氣孔1232,穿孔1231實質上位於第三部分123的中央,而透氣孔1232設置於穿孔1231之周圍,本實施例之透氣孔1232之數量為兩個,但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三部分123與第二部分122夾一鈍角A,且第三部分123由第二部分122朝穿孔1231方向向下傾斜,亦即第三部分123靠近蓋體12中心之一端相對低於靠近蓋體12邊緣之一端,使第三部分123大致呈一碗形。第三部分123比鄰第二部分123 處之肉厚為T2,此處所述之”比鄰”意指”靠近”、”附近的”、”鄰接的”,換言之,在第二部分122附近的第三部分123肉厚為T2(如圖3a所示),且第三部分123的肉厚可選擇性地由第二部分122往穿孔1231方向微幅漸減,即,由蓋體12外緣朝中心方向逐漸變薄。本實施例中,第三部分123鄰近第二部分122之肉厚T2與第二部分122鄰近第三部分123之肉厚T1的比值至少大於等於1.1,例如:T2/T1之比值可為1.10、1.15、1.20、1.25、1.30、1.35、1.39、1.40、1.45、1.50、1.55、1.60,但不以前述數值為限。
請參閱圖1並配合圖4,氣閥124包括凸鈕1241、第一擋片1242、柱體1243、第二擋片1244及氣流通道1245,第一擋片1242大致呈傘狀結構,其具有可撓性且可產生形變,柱體1243位於第一擋片1242和第二擋片1244之間,且其高度大致與蓋體12之第三部分123靠近穿孔1231之周邊的厚度相符,而本實施例之第二擋片1244可為複數個由柱體1243呈放射狀延伸而出的凸塊,俾藉由第一擋片1242和第二擋片1244將氣閥124相對設置於蓋體12的第三部分123(如圖5所示)。至於氣流通道1245則由第二擋片1244、柱體1243延伸至第一擋片1242之下緣,但並未延伸至第一擋片1242邊緣,故當氣閥124設置於蓋體12之第三部分123的穿孔1231時,氣流通道1245僅可與容置空間14連通但無法與外部連通。於本實施例中,氣閥124可由具有彈性之材質所製成,例如:橡膠,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5,其係為本案真空容器組合之剖面示意圖。如圖5並配合第二至四圖所示,蓋體12之氣閥124的柱體1243貫穿過第三部分123的穿孔1231,並藉由第一擋片1242和第二擋片1244使氣閥124可設置於蓋體12的第三部分123,而第三部分123的透氣孔1232則被氣閥124的第一擋片1242所覆蓋。當蓋體12覆蓋於盒體11時,盒體11的上緣111可對應容置於蓋體12之第一部分121的溝槽1212中,而延伸部1213可以樞接 部1215為軸,朝盒體11的側壁113軸轉,是以延伸部1213之扣件1216可接近盒體11之凸肋114,並以扣件1216之第二部分1216b卡扣於盒體11之凸肋114的卡溝115中,使蓋體12與盒體11密合。此外,於某些實施例中,由於蓋體12更包括墊圈125,因此可藉墊圈125提升蓋體12與盒體11間的密合性。
請再參閱圖5並配合圖1,抽氣工具13包括第一套管131、襯墊132、桿件133、第二套管134和握把135,其中第二套管134為中空管件,其內部可容裝襯墊132和桿件133,桿件133之側壁可與第二套管134之內壁面定義出間隙136,而握把135可連接於桿件133並部分相對於第二套管134與第一套管131連接之一端暴露;第一套管131亦為中空管件,且以軟性材質為佳,其可與第二套管134組合,此外,抽氣工具13於第一套管131處之一開口130與蓋體12的第三部分123相配合,亦即,第一套管131於垂直軸心方向的剖面形狀與蓋體12之第三部分123形狀大致相符而使第一套管131與蓋體12之第三部分123形成連續不間斷的接觸面,從而可以開口130套覆於設置在第三部分123上的氣閥124。
請再參閱圖5並配合圖6,其中圖6係為本案真空容器於排氣時之氣閥作動示意圖。當使用者選擇以手動方式使真空容器10呈負壓時,使用者可施一外力F1於蓋體12的第二部分122,即將第二部分122朝盒體11的底面112方向按壓,是以容置空間14中的氣體便可受壓縮而經由氣閥124的氣流通道1245略為頂起第一擋片1242而自容置空間14釋出(如圖6虛線箭頭所示);當外力F1消失時,第一擋片1242恢復原形而阻斷氣流通道1245與容置空間14外部的連通,因此容置空間14外的氣體便無法進入容置空間14,是以容置空間14可呈負壓。由於蓋體12的第二部分122為第一、第三部分121、123所包圍,第一部分121具有足夠的剛性材料,且第三部分123靠近第二部分122之肉厚T2實質上較第二部分122靠近第三部分123之肉厚T1為厚,因此第三部分123具有足夠的 結構強度,除可輔助支撐第二部分122,也可避免使用者在按壓第二部分122時造成第三部分123的變形而使抽氣工具13之開口130無法與蓋體12之第三部分123配合。
請再參閱圖5並配合圖6,當使用者選擇以抽氣工具13對容置空間14進行排氣時,由於抽氣工具13之開口130實質上與蓋體12之第三部分123相配合,亦即抽氣工具13的第一套管131可套接於第三部分123而開口130覆蓋氣閥124,故當使用者藉由握把135拉引桿件133而以抽氣工具13施予一拉引之外力F2時,桿件133朝遠離蓋體12的方向移動而使襯墊132抵頂於桿件133之溝1331下緣,是以第二套管134、第一套管131、桿件133和蓋體12之間的空間壓力減低而可驅動氣閥124之第一擋片1242朝遠離第二擋片1244的方向形變,因此容置空間14中的氣體可通過氣流通道1245被汲取出(如圖6虛線箭頭所示);當桿件133朝蓋體12方向移動時,襯墊132抵頂於桿件133之溝1331上緣,是以被汲取出的氣體可藉桿件133與襯墊132間的空隙經抽氣工具13的間隙136而排出,又此時外力F2消失,氣閥124之第一擋片1242便會恢復原形而阻隔氣流通道1245與外部的連通並覆蓋透氣孔1232,因此外部氣體無法回流至容置空間14中,以確保真空容器10之容置空間14呈負壓,從而有利於保存易變質之物,例如:食物。此外,藉由反覆提供外力F1或F2,亦可提升容置空間14的負壓程度。又由於蓋體12之第一部分121可提供足夠的剛性支撐第二部分122,第三部分123亦可輔助支撐第二部分122,且第三部分123與第二部分122之間有肉厚差的設計,故可防止容置空間14呈負壓時造成第三部分123變形而影響抽氣工具13的使用。
而當使用者欲破壞容置空間14內的負壓而使真空容器10的蓋體12相對於盒體11開啟時,使用者可略為拉起氣閥124的凸鈕1241,第一擋片1242便隨之上升而使氣流通道1245與外部連通,並透氣孔1232相對開放,是以外部之氣體可進入容置空間14,使容置空間14內部的壓 力與外部平衡,從而可開啟蓋體12。
是以,本發明之真空容器可供使用者選擇以按壓及/或透過工具來達成使真空容器之容置空間達呈負壓的目的。此外,本案亦藉由蓋體之設計以兼顧按壓功能和蓋體的結構強度,從而避免蓋體變形而造成無法按壓或無法使抽氣工具與蓋體密合。
上述說明係為本案一較佳實施例,但本案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例而言:真空容器可為矩形以外之結構;此外,真空容器之蓋體的第二部分可為均等肉厚,換言之,第二部分之肉厚自鄰近第一部分至鄰近第三部分處皆為等厚,而第三部分之肉厚亦可為均等肉厚,亦即第三部分肉厚鄰近第二部分處至鄰近穿孔處皆為均等;又於另一些實施例中,蓋體之第二部分可非呈傾斜。
以上敘述係用以說明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本發明之範疇係由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真空容器組合
10‧‧‧真空容器
11‧‧‧盒體
12‧‧‧蓋體
13‧‧‧抽氣工具
111‧‧‧上緣
114‧‧‧凸肋
121‧‧‧第一部分
122‧‧‧第二部分
123‧‧‧第三部分
124‧‧‧氣閥
125‧‧‧墊圈
130‧‧‧開口
131‧‧‧第一套管
132‧‧‧襯墊
133‧‧‧桿件
134‧‧‧第二套管
135‧‧‧握把
1213‧‧‧延伸部
1217‧‧‧破孔
1231‧‧‧穿孔
1232‧‧‧透氣孔

Claims (28)

  1. 一種真空容器,其包括:一盒體,該盒體具有一上緣;以及一蓋體,其係與該盒體共同定義出一容置空間,且包括:一第一部分,其係容收該盒體之該上緣;一第二部分,其可承受外力而產生形變,並於外力移除時回復原形;一第三部分,其係與該第一部分共同包圍該第二部分,且設有一氣閥;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二部分比鄰該第三部分處之肉厚為T1,該第三部分比鄰該第二部分處之肉厚為T2,T2/T1至少大於等於1.1,該容置空間之氣體係由外力施予該第二部分及/或該第三部分而排出該容置空間,俾使該容置空間呈負壓。
  2.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真空容器,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二部分係由該第一部分朝該第三部分向上傾斜,且該第三部分係與該第二部分夾一鈍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真空容器,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二部分肉厚係由該第一部分向該第三部分方向漸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真空容器,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三部分更包括一穿孔,該氣閥係設置於該穿孔,而該第三部分之肉厚係由該第二部分向該穿孔方向漸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真空容器,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三部分更包括一透氣孔,該氣閥包括一凸鈕、一第一擋片、一柱體、一第二擋片及一氣流通道,該柱體係貫穿該穿孔並以該第一擋片和該第二擋片使該氣閥相對於該第三部分設置,該透氣孔係由該 第一擋片所覆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真空容器,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一部分更包括:一卡合部,其具有一溝槽,該溝槽係對應於該盒體之該上緣;一延伸部,其係自該卡合部向外延伸且具有一扣件;以及一樞接部,其係連接該卡合部與該延伸部,且具有至少一破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真空容器,其中該蓋體更包括一墊圈,其係容置於該第一部分之該卡合部之該溝槽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真空容器,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一部分之該卡合部更包括一缺口,該墊圈係藉該缺口部分暴露。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真空容器,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一部分之該延伸部之該扣件包括一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其實質上相互垂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真空容器,其中該盒體包括一凸肋,其係設置於該盒體之一側壁,該凸肋係與該蓋體之該扣件配合,並具有一卡溝容收該蓋體之該扣件的該第二段部。
  11. 一種真空容器組合,其可排氣而呈負壓且包括:一真空容器,其包括:一盒體,該盒體具有一上緣;一蓋體,其係與該盒體共同定義出一容置空間,且包括:一第一部分,其係容收該盒體之該上緣;一第二部分,其可承受外力而產生形變並於外力移除時回復原形;一第三部分,其係與該第一部分共同包圍該第二部分,且設有一氣閥;以及一抽氣工具,其包括一開口實質上與該蓋體之該第三部分相配 合;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二部分比鄰該第三部分處之肉厚為T1,該第三部分比鄰該第二部分處之肉厚為T2,T2/T1至少大於等於1.1,該容置空間之氣體係由外力施予該第二部分及/或藉該抽氣工具驅動該氣閥而自該第三部分排出該容置空間,使該容置空間呈負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真空容器組合,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二部分係由該第一部分朝該第三部分向上傾斜,且該第三部分係與該第二部分夾一鈍角。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真空容器組合,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二部分肉厚係由該第一部分向該第三部分方向漸減。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真空容器組合,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三部分更包括一穿孔,該氣閥係設置於該穿孔,而該第三部分之肉厚係由該第二部分向該穿孔方向漸減。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真空容器組合,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三部分更包括一透氣孔,該氣閥包括一凸鈕、一第一擋片、一柱體、一第二擋片及一氣流通道,該柱體係貫穿該穿孔並以該第一擋片和該第二擋片使該氣閥相對於該第三部分設置,該透氣孔係由該第一擋片所覆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真空容器組合,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一部分更包括:一卡合部,其具有一溝槽,該溝槽係對應於該盒體之該上緣;一延伸部,其係自該卡合部向外延伸且具有一扣件;以及一樞接部,其係連接該卡合部與該延伸部,且具有至少一破孔。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真空容器組合,其中該蓋體更包括一墊圈,其係容置於該第一部分之該卡合部之該溝槽中。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真空容器組合,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一部分之該卡合部更包括一缺口,該墊圈係藉該缺口部分暴露。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真空容器組合,其中該蓋體之該延伸部之該扣件包括一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其實質上相互垂直。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真空容器組合,其中該盒體包括一凸肋,其係設置於該盒體之一側壁,該凸肋係與該蓋體之該扣件配合,並具有一卡溝容收該蓋體之該扣件的該第二段部。
  21. 一種蓋體,其用以密封一盒體且包括: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其可承受外力而產生形變,並於外力移除時回復原形;及一第三部分,其係與該第一部分包圍該第二部分,且設有一氣閥;其中,該第二部分比鄰該第三部分處之肉厚為T1,該第三部分比鄰該第二部分處之肉厚為T2,T2/T1至少大於等於1.1。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蓋體,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二部分係由該第一部分朝該第三部分向上傾斜,且該第三部分係與該第二部分夾一鈍角。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蓋體,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二部分肉厚係由該第一部分向該第三部分方向漸減。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蓋體,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三部分更包括一穿孔,該氣閥係設置於該穿孔,而該第三部分之肉厚係由該第二部分向該穿孔方向漸減。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蓋體,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三部分更包括一透氣孔,該氣閥包括一凸鈕、一第一擋片、一柱體、一第 二擋片及一氣流通道,該柱體係貫穿該穿孔並以該第一擋片和該第二擋片使該氣閥相對於該第三部分設置,該透氣孔係由該第一擋片所覆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蓋體,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一部分更包括:一卡合部,其具有一溝槽;一延伸部,其係自該卡合部向外延伸且具有一扣件;以及一樞接部,其係連接該卡合部與該延伸部,且具有至少一破孔。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蓋體,其中該蓋體更包括一墊圈,其係容置於該第一部分之該卡合部之該溝槽中。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蓋體,其中該蓋體之該第一部分之該卡合部更包括一缺口,該墊圈係藉該缺口部分暴露。
TW102111593A 2013-03-29 2013-03-29 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 TWI574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1593A TWI574893B (zh) 2013-03-29 2013-03-29 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1593A TWI574893B (zh) 2013-03-29 2013-03-29 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7113A TW201437113A (zh) 2014-10-01
TWI574893B true TWI574893B (zh) 2017-03-21

Family

ID=52113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1593A TWI574893B (zh) 2013-03-29 2013-03-29 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489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6676A2 (en) * 2006-03-14 2007-09-20 The Glad Products Company Vacuum storage container
CN202784195U (zh) * 2010-01-21 2013-03-13 株式会社科达斯 易于密封的真空容器盖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6676A2 (en) * 2006-03-14 2007-09-20 The Glad Products Company Vacuum storage container
CN202784195U (zh) * 2010-01-21 2013-03-13 株式会社科达斯 易于密封的真空容器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7113A (zh)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154774A1 (fr) Capuchon de scellement
US9517865B2 (en) Airtight canister lid with flexible seal-breaking bulb
KR100998730B1 (ko) 셀러드볼 밀폐용기의 뚜껑
JP5088785B2 (ja) 飲料容器
US7481329B2 (en) Trash receptacle having a depressurization apparatus
US20080217335A1 (en) Vacuum seal cover of circular container
JP2016513050A (ja) 真空容器用チェックバルブ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真空容器蓋
US20110162334A1 (en) Vacuum apparatus for vacuum compression pack used to store foods
CN104071462B (zh) 真空容器、真空容器的盖体及真空容器组合
TWI574893B (zh) 真空容器、其蓋體和真空容器組合
KR100780813B1 (ko) 잠금날개 결착식 진공 밀폐용기
KR101524412B1 (ko) 진공과 밀폐를 선택적으로 사용하는 체크밸브가 구비된 밀폐용기
WO2014000146A1 (zh) 气密盖
KR20160140110A (ko) 진공용기용 체크밸브
JPH111279A (ja) 食品容器
WO2008131583A1 (fr) Récipient étanche à pompage sous vide
JP3180743U (ja) 弁体付き密閉容器
TWI316499B (zh)
TWI702356B (zh) 真空容器閥
KR101480290B1 (ko) 펌핑에 의한 진공을 유도하는 쳇크밸브가 구비된 밀폐용기
KR20160040056A (ko) 용기뚜껑에 진공을 유도하는 진공수단이 구비된 밀폐용기
JP2005029197A (ja) 真空保管袋の空気排出口
KR101499788B1 (ko) 액체용기용 공기 흡입구
KR100526358B1 (ko) 용기의 뚜껑
JP3225210U (ja) 真空鮮度保存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