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1404B - 用於自行車之底托架組件及其軸承支撐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用於自行車之底托架組件及其軸承支撐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1404B
TWI571404B TW101126918A TW101126918A TWI571404B TW I571404 B TWI571404 B TW I571404B TW 101126918 A TW101126918 A TW 101126918A TW 101126918 A TW101126918 A TW 101126918A TW I571404 B TWI571404 B TW I5714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racket assembly
bottom bracket
assembly according
bicy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6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4650A (zh
Inventor
白石真悟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1126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1404B/zh
Priority to DE201310101621 priority patent/DE102013101621A1/de
Priority to ITMI20131254 priority patent/ITMI20131254A1/it
Publication of TW201404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4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1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14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B62M3/003Combination of crank axles and bearings housed in the bottom bracket

Description

用於自行車之底托架組件及其軸承支撐部件
本發明係關於安裝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及構成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
自行車之車架的懸吊部上裝設筒狀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底托架組件自由旋轉地支撐曲柄軸,在該曲柄軸之兩端裝設自行車之曲柄。此種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習知是從軸方向外側裝設具有內輪、外輪、及轉動體的軸承單元(例如歐洲專利申請公開第1780111號說明書)。先前之底托架組件具備軸承單元;及軸承支撐部件,具有形成於外表面之懸吊安裝部、及形成於內表面之軸承固定面。軸承單元藉由在壓入狀態下裝設於軸承固定面而止脫。
先前之底托架組件係藉由壓入使軸承單元止脫。因而夾住軸承單元之外輪,外輪緊壓轉動體。因此,軸承單元之旋轉阻力提高,可能使曲柄軸之旋轉加重。
本發明之課題為在從軸方向外側裝設軸承單元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中,可使軸承單元確實止脫,並可設定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具備第一軸承單元、及第一軸承支撐部件。第一軸承支撐部件包含:第一懸吊安裝部,其係具有插入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之第一開口端的第一外表面;及第一軸承安裝部,其係具有供第一軸承單元插入之第一 內表面。第一內表面具有:第一軸承通過面,其係第一軸承單元可在壓入狀態下通過;及第一軸承固定面,其係比第一軸承通過面位於軸方向內側,且固定第一軸承單元。第一軸承通過面之內徑比第一軸承固定面之內徑小。
將該底托架組件安裝於自行車上時,在內周面裝設第一軸承單元之第一軸承支撐部件的第一懸吊安裝部之外表面插入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第一開口端,第一軸承支撐部件被固定於懸吊部。
此外,組合底托架組件時,係從第一軸承支撐部件之軸方向外側插入第一軸承單元。另外,所謂軸方向外側,係指從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軸方向中心位置遠離之側;所謂軸方向內側,係指接近懸吊部的中心位置之側。此時,第一軸承單元以壓入狀態通過內徑小之第一軸承通過面,而固定於內徑大之第一軸承固定面。藉此,可將作用於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之第一軸承單元的壓力設定得比通過第一軸承通過面時作用之壓力小。第一軸承單元藉由壓入或接著等適切的固定手段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時,藉由內徑小之第一軸承通過面而止脫。因而,可使第一軸承單元止脫,並設定第一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發明2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外表面與第一內表面在徑方向至少一部分重疊。該情況下,即使是例如藉由壓入而裝設固定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因為可適度增大第一軸承固定部之內徑,所以將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裝設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時,可防止作用於第一軸承單元之壓力急遽增加。因而可使第一軸承單元止脫,並設定第一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發明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外表面配置於比第一內表面在軸方向內側。該情況下,由於第一外表面與第一內表面在軸方向不重疊,因此即使將第一外表面固定於懸吊部,壓力仍難作用於第一內表 面。因而,可使第一軸承單元止脫,並有效設定第一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發明4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外表面以壓入狀態插入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第一開口端。該情況下,即使藉由壓入而對第一軸承支撐部件作用壓力,因為仍可適度增大第一軸承固定部之內徑,所以可抑制作用於第一軸承單元之壓力的急遽增加。因而,可使第一軸承單元止脫,並設定第一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發明5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外表面螺合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第一開口端。該情況下,第一軸承支撐部件上無過大之壓力作用。因而,可使第一軸承單元止脫,並設定第一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發明6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內表面進一步具有第一階差面,其係形成於第一軸承通過面與第一軸承固定面之間。該情況下,可藉由第一階差面有效使第一軸承單元止脫。
發明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軸承通過面在第一內表面之周方向形成於全周。該情況下,於第一軸承通過面上容易配置密封部件等。
發明8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軸承通過面在第一內表面之周方向隔以間隔形成於複數個部位。該情況下,容易將第一軸承單元從第一軸承通過面裝設於第一軸承固定面。
發明9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6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階差面係傾斜面。該情況下,容易將第一軸承單元從第一軸承通過面裝設於第一軸承固定面。
發明10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9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傾斜面對第一軸承固定面之傾斜角為10度以上。該情況下,因為傾斜面之角度充分大,所以可確實使第一 軸承單元止脫。
發明1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6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階差面係在徑方向延伸之抵接面。該情況下,因為第一階差面對曲柄軸形成垂直之階差,所以可使通過第一軸承通過面之第一軸承單元的軸方向外側之側面與第一階差面接觸而止脫。
發明12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第一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為0.2mm以下。
發明1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第一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為0.1mm以下。
發明14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軸承單元壓入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上。該情況下,因為不使用接著劑等,而可在第一軸承固定面上固定第一軸承單元,因此可簡化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組合製程。
發明15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一軸承單元接著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上。該情況下,由於接著固定第一軸承單元,因此可將第一軸承單元以留隙配合之方式嵌合於第一軸承固定面。因而幾乎無壓力作用於第一軸承單元,可使第一軸承單元止脫,並進一步設定第一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發明16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5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在第一軸承固定面上形成接著劑保持部。該情況下,可使在第一軸承固定面上裝設第一軸承單元時產生之多餘接著劑移動於接著劑保持部。
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進一步具備第二軸承單元及第二軸承支撐部件。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包含:第二懸吊安裝部,其係具有插入 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之第二開口端的第二外表面;及第二軸承安裝部,其係具有供第二軸承單元插入之第二內表面。第二內表面具有:第二軸承通過面,其係第二軸承單元可在壓入狀態下通過;及第二軸承固定面,其係比第二軸承通過面位於軸方向內側,且固定第二軸承單元。第二軸承通過面之內徑比第二軸承固定面之內徑小。
該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在安裝於自行車上時,第一軸承支撐部件係從第一開口端固定於懸吊部,第二軸承支撐部件係從第二開口端固定於懸吊部。藉此,可兩端支撐曲柄軸。再者,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1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18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外表面與第二內表面在徑方向至少一部分重疊。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2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19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外表面配置於比第二內表面軸方向內側。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3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20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外表面在壓入狀態下插入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第二開口端。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4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2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外表面螺合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第二開口端。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5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22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內表面進一步具有形成於第二軸承通過面與第二軸承固定面之間的第二階差面。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 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6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2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軸承通過面在第二內表面之周方向形成於全周。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7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24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軸承通過面在第二內表面之周方向隔以間隔形成於複數個部位。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8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25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22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階差面係傾斜面。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9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26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25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相對於第二軸承固定面的傾斜面之傾斜角是10度以上。該情況下,與上述發明10之作用效果同樣地,由於傾斜面之角度夠大,因此能夠確實地止脫第一軸承單元。
發明2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第二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係0.2mm以下。
發明28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第二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係0.1mm以下。
發明29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第二軸承單元壓入固定於第二軸承固定面上。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14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30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 托架組件,其中第二軸承單元接著固定於第二軸承固定面上。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15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3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30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在第二軸承固定面上形成接著劑保持部。該情況下,關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及第二軸承單元,可達到與上述發明16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32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1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進一步具備防止雜質侵入之筒狀部件。第一軸承支撐部件進一步包含可安裝該筒狀部件之第一端的第一筒狀部件安裝部。第二軸承支撐部件進一步包含可安裝筒狀部件之第二端的第二筒狀部件安裝部。該情況下,藉由筒狀部件,液體及塵埃等雜質難以從懸吊部之內部侵入第一軸承單元及第二軸承單元。
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係安裝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軸承支撐部件具備懸吊安裝部及軸承安裝部。懸吊安裝部具有插入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之開口端的外表面。軸承安裝部具有供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單元插入的內表面。內表面具有:軸承通過面,其係軸承單元可在壓入狀態下通過;及軸承固定面,其係比軸承通過面位於軸方向內側,且固定軸承單元。軸承通過面之內徑比軸承固定面之內徑小。
該情況下,可達到與上述發明1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34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外表面與內表面在徑方向至少一部分重疊。該情況下,可達到與上述發明2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35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外表面比內表面配置於軸方向內側。該情況下,可達到與上述發明3同樣 之作用效果。
發明36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外表面以壓入狀態插入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開口端。該情況下,可達到與上述發明4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3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外表面螺合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的開口端。該情況下,可達到與上述發明5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38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內表面進一步具有形成於軸承通過面與軸承固定面之間的階差面。該情況下,可達到與上述發明6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39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階差面係傾斜面。該情況下,可達到與上述發明9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40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傾斜面對軸承固定面之傾斜角為10度以上。該情況下,可達到與上述發明10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41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係0.2mm以下。
發明42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係0.1mm以下。
發明4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如發明33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軸承支撐部件,其中軸承單元壓入固定於軸承固定面。該情況下,可達到與上述發明14同樣之作用效果。
發明44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具備軸承單元及軸承支撐部件。軸承支撐部件包含:懸吊安裝部,其係具有插入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之開口端的外表面;及軸承安裝部,其係具有供軸承單元插入之內表面。內表面具有:軸承通過面,其係軸承單元可通過;軸承固定面,其係比軸承通過面位於軸方向內側,且固定軸承單元;及軸承止脫構造,其係設於軸承通過面與軸承固定面之間,防止軸承向軸方向外側變位。
組合該底托架組件時,從軸承支撐部件之軸方向外側插入軸承單元。此時,軸承單元通過軸承通過面而固定於軸承固定面。軸承單元藉由壓入或接著等適切的固定手段固定於軸承固定面時,軸承單元藉由設於軸承通過面與軸承固定面之間的止脫構造而止脫。此種構造可使軸承單元止脫,並設定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發明45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44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軸承止脫構造係藉由軸承通過面與軸承固定面之內徑差而產生的階差面。該情況下,藉由階差面可有效使軸承止脫。
發明46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45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階差面係傾斜面。該情況下,軸承單元容易從軸承通過面裝設於軸承固定面。
發明4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44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軸承止脫構造由形成於軸承通過面與軸承固定面之間的溝,及裝設於溝中之止脫部件而構成。該情況下,可藉由溝與裝設於溝之另外的止脫部件使軸承單元止脫。
發明48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47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止脫部件係環狀部件。該情況下,可提供容易裝設於溝之止脫部件,該溝形成於軸承安裝部之筒狀內表面。
發明49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48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環狀部件係金屬製。該情況下,由於止脫部件係硬質之金屬製,因此可提供剛性高之止脫構造。
發明50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如發明48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環狀部件係彈性部件。該情況下,由於環狀部件具有彈性,因此環狀部件更容易裝設於溝中。
按照本發明,由於軸承固定面之內徑比軸承通過面大,因此可將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之軸承單元上作用的壓力,設定成比在通過軸承通過面時作用於軸承單元之壓力小。此外,可藉由內徑小之軸承通過面固定軸承單元。因而,可使軸承單元止脫,並設定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按照本發明之另外樣態,由於在軸承固定面與軸承通過面之間設置止脫構造,因此可使軸承單元止脫,並設定軸承單元之低旋轉阻力。
第一圖中,本發明之第一種實施形態的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10,為了以兩端支撐自行車之曲柄軸60,而設於自行車之車架的筒狀懸吊部12上。曲柄軸60係中空之軸,且在曲柄軸60之第一端(第一圖左端)裝設第一曲柄62a,在第二端(第一圖右端)裝設具有複數個鏈輪64之第二曲柄62b。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10具備第一底托架組件10a、第二底托架組件10b、及用於防止雜質侵入之筒狀部件20。第一底托架組件10a裝設於自行車之懸吊部12在第一圖左側的第一開口端12a。第二底托架組件10b裝設於自行車之懸吊部12在第一圖右側之第二開口端12b。筒狀部件20配置於第一底托架組件10a與第二底托架組件10b之間。第一底托架組件10a與第二底托架組件10b設置成對懸吊部12之軸方向的中心位置C1實質地線對稱。第一底托架組件10a及第二底托架組件10b的剖面形狀形成將曲柄軸60之軸芯C2作為旋轉中心的概略圓形。
第一底托架組件10a主要具有第一軸承單元22a及第一軸 承支撐部件24a。第二底托架組件10b主要具有第二軸承單元22b及第二軸承支撐部件24b。第一底托架組件10a與第二底托架組件10b係實質地相同結構。因此,以後之說明就第一底托架組件10a,係使用第二圖詳細說明,就第二底托架組件10b係使用第一圖說明其結構之概略。
如第二圖所示,第一軸承單元22a係具有第一外輪26a、第一內輪28a、及配置於第一外輪26a與第一內輪28a之間的第一轉動體30a之轉動軸承。本實施例中,第一內輪28a是以比第一外輪26a向軸方向外側延伸之方式,形成第一內輪28a之軸方向長度比第一外輪26a之軸方向長度更長。此處所謂軸方向外側,係沿著曲柄軸60之軸芯C2,從懸吊部12之中心位置C1遠離之側。此外,所謂軸方向內側,係沿著曲柄軸60之軸芯C2而接近中心位置C1之側。在第一內輪28a與第一曲柄62a之間設置接觸於第一曲柄62a之第一護蓋部件40a。第一護蓋部件40a配置於第一曲柄62a及第一內輪28a之間,並且延伸於第一內輪28a與曲柄軸60的外周面之間。在第一外輪26a之軸方向外側的側面與第一內輪28a的外周面之間裝設第一密封部件42a。第一密封部件42a裝設於後述之第一軸承通過面48a上。藉此,防止雜質從第一軸承單元22a之軸方向外側向軸方向內側侵入。
第一軸承支撐部件24a形成附階之筒狀。第一軸承支撐部件24a具有第一懸吊安裝部32a、第一軸承安裝部34a、第一簷部36a及第一筒狀部件安裝部38a。第一懸吊安裝部32a具有插入懸吊部12之第一開口端12a的第一外表面44a。第一種實施形態之第一外表面44a係以壓入狀態插入懸吊部12之第一開口端12a。亦即第一外表面44a以緊配合方式嵌合於第一開口端12a。
第一軸承安裝部34a具有供第一軸承單元22a插入之第一內表面46a。第一內表面46a以與第一外表面44a在徑方向至少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設置。第一內表面46a具有第一軸承單元 22a以壓入狀態可通過之第一軸承通過面48a;以及位於比第一軸承通過面48a軸方向內側,並固定第一軸承單元22a之第一軸承固定面50a。第一軸承通過面48a之內徑比第一軸承固定面50a之內徑小。具體而言,如第三圖中放大第二圖之A部所示,第一軸承通過面48a之內徑R1與第一軸承固定面50a之內徑R2的內徑差D1,以第一軸承單元22a容易適度地通過第一軸承通過面48a的方式,而設定為0.2mm以下,並宜設定為0.1mm以下。在第一軸承固定面50a上壓入固定第一軸承單元22a。第一軸承固定面50a之內徑R2,宜係適度地輕輕壓入第一軸承單元22a之第一外輪26a程度的內徑。
第一內表面46a進一步具有設於第一軸承通過面48a與第一軸承固定面50a之間的第一階差面52a、及將壓入之第一軸承單元22a定位於軸方向的第一定位壁部54a。第一階差面52a具有第一傾斜面56a。第一傾斜面56a對第一軸承固定面50a之傾斜角α,以裝設於第一軸承固定面50a之第一軸承單元22a確實止脫之方式而宜為10度以上。
如第二圖所示,第一簷部36a接觸於懸吊部12之第一開口端12a側的端面而配置。藉此,將第一軸承支撐部件24a定位於軸方向。第一筒狀部件安裝部38a形成直徑比第一外表面44a小之筒狀。在第一筒狀部件安裝部38a之內周面連結筒狀部件20之第一端的外周面。在第一筒狀部件安裝部38a之內周面與筒狀部件20之第一端的外周面之間設有O型環58。藉由該O型環58可防止雜質從懸吊部12之內部侵入第一軸承單元22a。
筒狀部件20如第一圖所示,第一端安裝於第一軸承支撐部件24a之第一筒狀部件安裝部38a,第二端安裝於第二軸承支撐部件24b之第二筒狀部件安裝部38b。
第二底托架組件10b如第一圖所示,具有取代第一底托架組件10a之各元件的符號a,而註記符號b的元件。例如,第二底托架組件10b之第二軸承單元22b如第一圖所示,具有第 二外輪26b、第二內輪28b、及配置於第二外輪26b與第二內輪28b之間的第二轉動體30b。第二軸承支撐部件24b具有第二懸吊安裝部32b、第二軸承安裝部34b、第二簷部36b、及第二筒狀部件安裝部38b。因為第二懸吊安裝部32b、第二軸承安裝部34b、第二簷部36b及第二筒狀部件安裝部38b之結構與第一軸承支撐部件24a之結構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如此構成之第一種實施形態的底托架組件10在組合第一底托架組件10a時,係藉由適切之擠壓治具擠壓第一軸承單元22a之第一外輪26a,將第一軸承單元22a插入第一軸承支撐部件24a之第一內表面46a。此時,通過第一軸承通過面48a時,第一軸承單元22a在壓力大之壓入狀態通過。第一軸承單元22a之第一外輪26a通過第一軸承通過面48a時,經由第一傾斜面56a而藉由第一定位壁部54a定位於第一軸承固定面50a。藉此第一軸承單元22a在壓力比第一軸承通過面48a小之狀態下壓入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50a。第一軸承單元22a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50a時,因為在其軸方向外側有內徑比第一軸承固定面50a小之第一軸承通過面48a,所以第一階差面52a發揮止脫構造之功能,使第一軸承單元22a止脫。
此處,由於第一軸承固定面50a之內徑比第一軸承通過面48a大,因此可將對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50a之第一軸承單元22a作用的壓力,設定成比通過第一軸承通過面48a時作用的壓力小。此外,可藉由內徑小之第一軸承通過面48a固定第一軸承單元22a。因而,可使第一軸承單元22a止脫,並設定第一軸承單元22a之低旋轉阻力。第二底托架組件10b亦同樣具有此等作用效果。
<第二種實施形態>
第四圖所示之第二種實施形態的第一底托架組件110a,第一軸承支撐部件124a螺合於懸吊部112之第一開口端112a。因此,懸吊部112之第一開口端具有母螺紋部,第一軸承支撐部件124a之第一懸吊安裝部132a的第一外表面144a 具有公螺紋部。簷部136a中形成藉由工具轉動第一軸承支撐部件124a用之工具卡扣部136c。
此外,第二種實施形態如第五圖中放大第四圖之B部所示,第一內表面146a之第一階差面152a具有延伸於徑方向之第一抵接面156a。因此,第一抵接面156a係與第一軸承通過面148a及第一軸承固定面150a正交之面。第一軸承通過面148a之內徑R1與第一軸承固定面150a之內徑差D2比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內徑差D1小。此因,第一階差面152a係與第一軸承固定面150a正交之第一抵接面156a,所以即使內徑差D2小,仍可阻止第一軸承單元22a從第一軸承固定面150a脫離。
再者,第二種實施形態如第四圖所示,並非將第一軸承單元22a壓入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150a,而是藉由接著劑將第一軸承單元22a接著固定於第一軸承固定面150a。因此,第一軸承固定面150a與第一軸承單元22a之第一外輪26a以留隙配合之方式嵌合。此外,如第四圖所示,在第一定位壁部54a與第一軸承固定面150a之角部,宜將接著劑保持部155a形成環狀,該接著劑保持部155a保持在組合時被第一軸承單元22a刮除之接著劑。
其他結構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所以第四圖中僅註記符號,而省略說明。
<第三種實施形態>
第六圖所示之第三種實施形態的第一底托架組件210a,在第一軸承支撐部件224a中,插入懸吊部212之第一懸吊安裝部232a的位置與第二種實施形態不同。第三種實施形態中,第一懸吊安裝部232a之第一外表面244a,比安裝第一軸承單元22a之第一軸承安裝部34a的第一內表面46a配置於軸方向內側。第一軸承支撐部件224a之第一外表面244a具有公螺紋部,懸吊部212之第一開口端212a具有母螺紋部。第一內表面46a配置於大徑部236a之內周側。在大徑部236a之外周面,形成藉由工具轉動第一軸承支撐部件224a用之工具卡 和部236c。
其他結構與第一種實施形態概略同樣,所以第六圖中僅註記符號,而省略說明。另外,第三種實施形態中,亦可將第一外表面244a壓入固定於第一開口端212a。
<第四種實施形態>
第七圖所示之第四種實施形態的第一底托架組件310a,在第一軸承支撐部件324a中,供第一軸承單元22a插入之第一軸承安裝部334a的第一內表面346a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不同。第一內表面346a具有第一軸承通過面348a、第一軸承固定面350a、及第一止脫構造352a。本實施例中,第一軸承通過面348a與第一軸承固定面350a為同徑。第一止脫構造352a設於第一軸承通過面348a與第一軸承固定面350a之間。第一止脫構造352a由第一環狀溝355a、及裝設於第一環狀溝355a之第一止脫部件356a構成。第一止脫部件356a例如係C型止動輪(C type snap ring)等彈性體製的環狀部件。本實施例係藉由第一止脫構造352a使第一密封部件42a與第一軸承單元22a一起止脫。亦可代之以藉由將第一止脫構造352a配置於第一密封部件42a之軸方向內側,而形成僅使第一軸承單元22a止脫的構造。
第四種實施形態係藉由第一止脫部件356a而構成第一止脫構造352a,不過亦可如第一至第三種實施形態所示,藉由階差面構成第一止脫構造352a。此外,第一止脫部件356a亦可並非環狀。再者,第一止脫部件356a亦可使用金屬製,或是O型環等非金屬製的彈性體。
其他結構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所以在第七圖中僅註記符號,而省略說明。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係就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形態作說明,不過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在不脫離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可作各種變更。特別是本說明書中敘述之複數個實施形態及變形例可 依需要任意組合。
(a)前述實施形態係將第一軸承通過面設於周方向的全周,不過亦可在周方向隔以間隔,而在周方向的複數個部位設置第一軸承通過面。
(b)前述實施形態係將內輪與外輪之軸方向長度不同的轉動軸承用作第一軸承單元,不過亦可使用內輪與外輪之軸方向長度相同的轉動軸承。此外,亦可使用附密封件之轉動軸承。
(c)前述實施形態係揭示支撐中空之曲柄軸的底托架,不過本發明亦可適用於支撐實心之曲柄軸的底托架。
(d)前述實施形態係將轉動體為球狀之球軸承使用於軸承單元,不過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亦可使用轉動體為滾筒狀之滾子軸承,或是其他熟知之軸承。
(e)前述實施形態係使用了護蓋部件,該護蓋部件配置於曲柄與軸承單元的內輪之間,以及配置於軸承單元之內輪與曲柄軸的外周面之間,不過亦可省略此種護蓋部件。
10‧‧‧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
10a,110a,210a,310a‧‧‧第一底托架組件
10b‧‧‧第二底托架組件
12,112,212‧‧‧懸吊部
12a,112a,212a‧‧‧第一開口端
12b‧‧‧第二開口端
20‧‧‧筒狀部件
22a‧‧‧第一軸承單元
22b‧‧‧第二軸承單元
24a,124a,224a,324a‧‧‧第一軸承支撐部件
24b‧‧‧第二軸承支撐部件
26a‧‧‧第一外輪
26b‧‧‧第二外輪
28a‧‧‧第一內輪
28b‧‧‧第二內輪
30a‧‧‧第一轉動體
30b‧‧‧第二轉動體
32a,132a,232a‧‧‧第一懸吊安裝部
32b‧‧‧第二懸吊安裝部
34a,334a‧‧‧第一軸承安裝部
34b‧‧‧第二軸承安裝部
36a‧‧‧第一簷部
36b‧‧‧第二簷部
136a‧‧‧簷部
136c,236c‧‧‧工具卡扣部
38a‧‧‧第一筒狀部件安裝部
38b‧‧‧第二筒狀部件安裝部
40a‧‧‧第一護蓋部件
42a‧‧‧第一密封部件
44a,144a,244a‧‧‧第一外表面
46a,146a,346a‧‧‧第一內表面
48a,148a,348a‧‧‧第一軸承通過面
50a,150a,350a‧‧‧第一軸承固定面
52a,152a‧‧‧第一階差面
54a‧‧‧第一定位壁部
56a‧‧‧第一傾斜面
58‧‧‧O型環
60‧‧‧曲柄軸
62a‧‧‧第一曲柄
62b‧‧‧第二曲柄
64‧‧‧鏈輪
155a‧‧‧接著劑保持部
156a‧‧‧第一抵接面
352a‧‧‧第一止脫構造
355a‧‧‧第一環狀溝
356a‧‧‧第一止脫部件
C1‧‧‧中心位置
C2‧‧‧軸芯
D1‧‧‧內徑差
D2‧‧‧內徑差
R1‧‧‧內徑
R2‧‧‧內徑
α‧‧‧傾斜角
第一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的裝設狀態之剖面圖。
第二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第一底托架組件的放大剖面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之A部放大剖面圖。
第四圖係第二種實施形態之相當於第二圖的圖。
第五圖係第四圖之B部放大剖面圖。
第六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相當於第二圖的圖。
第七圖係第四種實施形態之相當於第二圖的圖。
10a‧‧‧第一底托架組件
12‧‧‧懸吊部
12a‧‧‧第一開口端
22a‧‧‧第一軸承單元
24a‧‧‧第一軸承支撐部件
26a‧‧‧第一外輪
28a‧‧‧第一內輪
30a‧‧‧第一轉動體
32a‧‧‧第一懸吊安裝部
34a‧‧‧第一軸承安裝部
36a‧‧‧第一簷部
38a‧‧‧第一筒狀部件安裝部
40a‧‧‧第一護蓋部件
42a‧‧‧第一密封部件
44a‧‧‧第一外表面
46a‧‧‧第一內表面
48a‧‧‧第一軸承通過面
50a‧‧‧第一軸承固定面
52a‧‧‧第一階差面
54a‧‧‧第一定位壁部
58‧‧‧O型環
62a‧‧‧第一曲柄
C2‧‧‧軸芯

Claims (50)

  1. 一種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具備:第一軸承單元;及第一軸承支撐部件,其包含:第一懸吊安裝部,其係具有插入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之第一開口端的第一外表面;及第一軸承安裝部,其係具有供前述第一軸承單元插入之第一內表面;前述第一內表面具有:第一軸承通過面,其係前述第一軸承單元可在壓入狀態下通過;及第一軸承固定面,其係比前述第一軸承通過面位於軸方向內側,且固定前述第一軸承單元;前述第一軸承通過面之內徑比前述第一軸承固定面之內徑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外表面與前述第一內表面在徑方向至少一部分重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外表面配置於比前述第一內表面在軸方向內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外表面以壓入狀態插入前述自行車車架之前述懸吊部的前述第一開口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外表面螺合於前述自行車車架之前述懸吊部的前述第一開口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內表面進一步具有第一階差面,其係形成於前述第一軸承通過面與前述第一軸承固定面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軸承通過面在前述第一內表面之周方向形成於全 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軸承通過面在前述第一內表面之周方向隔以間隔形成於複數個部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階差面係傾斜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傾斜面對前述第一軸承固定面之傾斜角為10度以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階差面係在徑方向延伸之抵接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前述第一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為0.2mm以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前述第一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為0.1mm以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軸承單元壓入固定於前述第一軸承固定面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一軸承單元接著固定於前述第一軸承固定面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在前述第一軸承固定面上形成接著劑保持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進一步具備:第二軸承單元;及第二軸承支撐部件,其包含:第二懸吊安裝部,其係具有插入前述自行車車架之前述懸吊部之第二開口端的第二外表面;及第二軸承安裝部,其係具有供前述第二軸承單元插入之第二內表面;前述第二內表面具有:第二軸承通過面,其係前述第 二軸承單元可在壓入狀態下通過;及第二軸承固定面,其係比前述第二軸承通過面位於軸方向內側,且固定前述第二軸承單元;前述第二軸承通過面之內徑比前述第二軸承固定面之內徑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外表面與前述第二內表面在徑方向至少一部分重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外表面配置於比前述第二內表面軸方向內側。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外表面在壓入狀態下插入前述自行車車架之前述懸吊部的前述第二開口端。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外表面螺合於前述自行車車架之前述懸吊部的前述第二開口端。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內表面進一步具有形成於前述第二軸承通過面與前述第二軸承固定面之間的第二階差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軸承通過面在前述第二內表面之周方向形成於全周。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軸承通過面在前述第二內表面之周方向隔以間隔形成於複數個部位。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階差面係傾斜面。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傾斜面對前述第二軸承固定面之傾斜角為10度以上。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 前述第二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前述第二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係0.2mm以下。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前述第二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係0.1mm以下。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軸承單元壓入固定於前述第二軸承固定面上。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第二軸承單元接著固定於前述第二軸承固定面上。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在前述第二軸承固定面上形成接著劑保持部。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進一步具備防止雜質侵入之筒狀部件,前述第一軸承支撐部件進一步包含可安裝前述筒狀部件之第一端的第一筒狀部件安裝部,前述第二軸承支撐部件進一步包含可安裝前述筒狀部件之第二端的第二筒狀部件安裝部。
  33. 一種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係安裝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且具備:懸吊安裝部,其係具有插入於前述自行車車架之前述懸吊部之開口端的外表面;及軸承安裝部,其係具有供前述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單元插入的內表面;前述內表面具有:軸承通過面,其係前述軸承單元可在壓入狀態下通過;及軸承固定面,其係比前述軸承通過面位於軸方向內側,且固定前述軸承單元;前述軸承通過面之內徑比前述軸承固定面之內徑小。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外表面與前述內表面在徑方向至少一部分重疊。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外表面比前述內表面配置於軸方向內側。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外表面以壓入狀態插入前述自行車車架之前述懸吊部的前述開口端。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外表面螺合於前述自行車車架之前述懸吊部的前述開口端。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內表面進一步具有形成於前述軸承通過面與前述軸承固定面之間的階差面。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階差面係傾斜面。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傾斜面對前述軸承固定面之傾斜角為10度以上。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前述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係0.2mm以下。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軸承通過面之內徑與前述軸承固定面之內徑的差係0.1mm以下。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之軸承支撐部件,其中前述軸承單元壓入固定於軸承固定面。
  44. 一種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具備:軸承單元;及軸承支撐部件,其包含:懸吊安裝部,其係具有插入於自行車車架之懸吊部之開口端的外表面;及軸承安裝部,其係具有供前述軸承單元插入之內表面; 前述內表面具有:軸承通過面,其係前述軸承單元可通過;軸承固定面,其係比前述軸承通過面位於軸方向內側,且固定前述軸承單元;及軸承止脫構造,其係設於前述軸承通過面與前述軸承固定面之間,防止前述軸承向軸方向外側變位。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軸承止脫構造係藉由前述軸承通過面與前述軸承固定面之內徑差而形成的階差面。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階差面係傾斜面。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軸承止脫構造由形成於前述軸承通過面與前述軸承固定面之間的溝,及裝設於前述溝中之止脫部件而構成。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止脫部件係環狀部件。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環狀部件係金屬製。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自行車用底托架組件,其中前述環狀部件係彈性部件。
TW101126918A 2012-07-26 2012-07-26 用於自行車之底托架組件及其軸承支撐部件 TWI571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6918A TWI571404B (zh) 2012-07-26 2012-07-26 用於自行車之底托架組件及其軸承支撐部件
DE201310101621 DE102013101621A1 (de) 2012-07-26 2013-02-19 Fahrrad-tretlagergarnitur und traglagerbauteil
ITMI20131254 ITMI20131254A1 (it) 2012-07-26 2013-07-26 Assieme di movimento centrale di bicicletta ed elemento di supporto cuscinetto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6918A TWI571404B (zh) 2012-07-26 2012-07-26 用於自行車之底托架組件及其軸承支撐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4650A TW201404650A (zh) 2014-02-01
TWI571404B true TWI571404B (zh) 2017-02-21

Family

ID=49912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6918A TWI571404B (zh) 2012-07-26 2012-07-26 用於自行車之底托架組件及其軸承支撐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13101621A1 (zh)
IT (1) ITMI20131254A1 (zh)
TW (1) TWI5714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6168B3 (de) * 2015-08-25 2017-01-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retlageranordnung für ein Fahrrad sowie Verwendung derselben
CN106741501B (zh) * 2017-03-08 2022-11-08 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中轴安装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5468A (ja) * 1995-12-27 1997-07-08 Sanwa Jitensha Kogyo Kk 自転車用ハンガー部
CN1250157A (zh) * 1998-09-01 2000-04-1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转矩传感器及自行车用曲柄轴组合体
TW453955B (en) * 2000-01-31 2001-09-11 Shimano Kk Bicycle hub
US6669306B1 (en) * 2002-10-25 2003-12-30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xle assembly
CN1955063A (zh) * 2005-10-28 2007-05-0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底托架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5468A (ja) * 1995-12-27 1997-07-08 Sanwa Jitensha Kogyo Kk 自転車用ハンガー部
CN1250157A (zh) * 1998-09-01 2000-04-1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转矩传感器及自行车用曲柄轴组合体
TW453955B (en) * 2000-01-31 2001-09-11 Shimano Kk Bicycle hub
US6669306B1 (en) * 2002-10-25 2003-12-30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xle assembly
CN1955063A (zh) * 2005-10-28 2007-05-0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底托架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4650A (zh) 2014-02-01
DE102013101621A1 (de) 2014-01-30
ITMI20131254A1 (it) 2014-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20695B2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5140320A (ja) 駆動輪用ハブユニット
JP2007270960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TWI571404B (zh) 用於自行車之底托架組件及其軸承支撐部件
JP2008223783A (ja) 車輪支持装置の密封構造
JP2008014384A (ja) 密封装置
JP2010235115A (ja) 駆動輪用ハブユニット
JP509873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輪用回転速度検出装置
CN106741501B (zh) 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中轴安装结构
JP2012082912A (ja) 車輪用転がり軸受装置
US7699531B2 (en) Wheel end assembly
JP2017207153A (ja) ハブユニット
JP2009243609A (ja) 車輪用転がり軸受装置
CN103661736B (zh) 用于自行车的底托架组件及其轴承支撑部件
JP2005299764A5 (zh)
JP2013148113A (ja) 車輪用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17020550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5271208B2 (ja) エンコーダ付車輪支持用ハブユニット
JP2007024251A (ja) 車輪支持用軸受装置
JP5376411B2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8057662A (ja) 車輪用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8248926A (ja) 車輪用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6153504A (ja) センサ付き転がり軸受装置
JP5842626B2 (ja) エンコーダ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13096517A (ja) 回転検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