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7609B - 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57609B TWI557609B TW102125559A TW102125559A TWI557609B TW I557609 B TWI557609 B TW I557609B TW 102125559 A TW102125559 A TW 102125559A TW 102125559 A TW102125559 A TW 102125559A TW I557609 B TWI557609 B TW I55760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touch
- display device
- disposed
- touch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顯示裝置。
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使得各種資訊設備不斷地推陳出新,例如手機、平板電腦、超輕薄筆電、及衛星導航等。除了一般以鍵盤或滑鼠輸入或操控之外,利用觸控式技術來操控資訊設備是一種相當直覺且受歡迎的操控方式。其中,觸控顯示裝置具有人性化及直覺化的輸入操作介面,使得任何年齡層的使用者都可直接以手指或觸控筆選取或操控資訊設備。
一般而言,觸控顯示裝置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於顯示面板(例如液晶顯示面板)內設置一感測電極層,以成為一內嵌式觸控(in cell touch)顯示裝置,另一種是在顯示面板之上另設置一包含有感測電極層之觸控面板,以成為一外嵌式觸控(on cell touch)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新架構的觸控顯示裝置,並可降低觸控顯示裝置的成本。
本發明提出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觸控面板。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相對設置,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側邊,第二基板具有對應第一側邊之一第二側邊,第一側邊突出於第二側邊。觸控面板具有一觸控基板,第二基板位於觸控基板與第一基板之間,觸控基板的面積小於或等於第二基板的面積。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基板具有一第三側邊,第二基板具有對應第三側邊之一側邊。
在一實施例中,第三側邊往外突出於第二基板對應第三側邊之側邊。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緩衝元件,緩衝元件位於觸控基板與第一基板之間,且鄰近觸控基板之第三側邊。
在一實施例中,緩衝元件具有一長軸方向,緩衝元件沿長軸方向具有一第一長度,第一基板沿長軸方向具有一第二長度,觸控基板沿長軸方向具有一第三長度,第一長度小於等於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於等於第三長度。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電路連接板,其設置於觸控基板,並與觸控基板電性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電路連接板於垂直第一基板之投影面,係與第一基板至少部分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電路連接板於垂直第二基板之投影面,係與第二基板至少部分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更具有一光學膜,光學膜設置於第二基板與觸控基板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背光模組、一膠框及一背板。背光模組設置於顯示面板遠離觸控基板之一側。膠框與背光模組相鄰設置,顯示面板設置於膠框。膠框及背光模組係設置於背板。
在一實施例中,膠框與背板的設置方式包含卡合或膠合。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背光模組、一黏著件及一背板。背光模組設置於顯示面板遠離觸控基板之一側。觸控基板及顯示面板係藉由黏著件彼此連接。背光模組係設置於背板。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遮光元件,其由背板延伸至觸控基板之邊緣。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前框件,其設置於觸控基板之邊緣,並具有一遮蔽部位於觸控基板之上,遮蔽部具有一表面,表面之一延伸面與觸控基板之上表面具有一角度,角度係介於5度至30度之間。
承上所述,於本發明之觸控顯示裝置中,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相對設置,第一基板具有一
第一側邊,第二基板具有對應第一側邊之一第二側邊,第一側邊突出於第二側邊。另外,觸控面板具有一觸控基板,第二基板位於觸控基板與第一基板之間,觸控基板的面積小於或等於第二基板的面積。藉此,與習知之觸控顯示裝置相較,本發明係為新架構的觸控顯示裝置,並使用了較小尺寸的觸控面板,因此,可降低觸控顯示裝置的成本。
1、1a、1b、2a~2k、3、4a~4d‧‧‧觸控顯示裝置
11‧‧‧顯示面板
111‧‧‧第一基板
112‧‧‧第二基板
113、114‧‧‧光學膜
115‧‧‧驅動電路板
116‧‧‧電路膜
12‧‧‧觸控面板
121、321‧‧‧觸控基板
122、T1、T2‧‧‧表面
13‧‧‧電路連接板
21‧‧‧背光模組
211‧‧‧反射板
212‧‧‧導光板
213、214、215、F‧‧‧光學膜片
22‧‧‧膠框
221、231‧‧‧承載面
222‧‧‧卡勾
23、23b‧‧‧背板
232‧‧‧卡合部
24、24a、24b‧‧‧黏著件
25‧‧‧遮光元件
26‧‧‧膠帶
27、27a‧‧‧緩衝墊
28、28b‧‧‧外觀件
281‧‧‧頂面
33‧‧‧前框件
331‧‧‧遮蔽部
A、B‧‧‧突出長度
BE‧‧‧緩衝元件
C‧‧‧距離
C1‧‧‧連接件
C2‧‧‧導線
D‧‧‧高度差
L‧‧‧延伸面
L1‧‧‧第一長度
L2‧‧‧第二長度
L3‧‧‧第三長度
S1‧‧‧第一側邊
S2‧‧‧第二側邊
S3‧‧‧第三側邊
S4‧‧‧第四側邊
V‧‧‧可視區
X‧‧‧長軸方向
θ‧‧‧角度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2A及圖2B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不同實施態樣之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3A、圖3B及圖3C分別為本發明之觸控基板、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相對位置的不同態樣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之驅動電路與顯示面板之驅動電路整合的示意圖。
圖4B至圖4D分別為本發明之觸控顯示裝置之走線的不同態樣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之觸控基板、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相對位置的另一示意圖。
圖7A至圖7K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9A至圖9D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另外,本發明所有實施態樣的圖示只是示意,不代表真實尺寸與比例。此外,以下內容所提到的尺寸或面積係代表由觸控面板之上往觸控顯示裝置俯視時所得到的面積。
請參照圖1所示,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1的示意圖。
觸控顯示裝置1包括一顯示面板11以及一觸控面板12。
顯示面板11具有一第一基板111、一第二基板112及一光學膜,第一基板111與第二基板112相對設置。其中,顯示面板11可為一液晶顯示面板(LCD)或一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OLED)。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1係以一液晶顯示面板為例。其中,顯示面板11之第一基板111、第二基板112及觸控面板12的材質可包含玻璃,且玻璃的材質可為相同或不相同。另外,本實施例之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係小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為例。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1係為一薄膜電晶體基板,而第二基板112係為一彩色濾光基板為例,不過,在其它的實施態樣中,彩色濾光基板上的黑色矩陣層(black matrix)及濾光層也可分別設置於薄膜電晶體基板上,使得第一基板111成為一BOA(BM on array)基板,或成為一COA(color filter on array)基板。於此,均不加以限制。此外,顯示面板11更可具有一液晶層(圖未顯示),液晶層係夾置於第一基板111與第二基板112之間。
觸控面板12具有一觸控基板121,第二基板112位於觸控基板121與第一基板111之間。於此,觸控面板12之觸控基板121並不包含控制觸控面板12的控制IC。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1係以具有二光學膜113、114為例。光學膜113為一下偏光板,而光學膜114為一上偏光板。其中,光學膜為113(下偏光板)設置於第一基板111遠離第二基板112之一側,光學膜114(上偏光板)設置於第二基板112與觸控面板12之間。於此,光學膜113位於第一基板111之下側表面,而光學膜114位於第二基板112之上側表面。不過,在其它的實施態樣中,若顯示面板11為一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時,則光學膜的數量為一,並例如但不限於為1/4 λ的圓偏振片、偏光板或抗反射膜,或其組合,且位於第二基板112與觸控面板12之間。
其中,光學膜113的面積小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而光
學膜114的面積小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不過,在其它的實施態樣中,光學膜113的面積可等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而光學膜114的面積也可等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
觸控面板12(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係相對而設,並可以膠合或其它連接機構方式設置於第二基板112之上。其中,觸控基板121可與光學膜114連接,並例如藉由一黏著件(圖未繪示)以直接連結(direct bonding)的方式將觸控面板12與顯示面板11結合。當然,觸控基板121與光學膜114也可沒有接觸,而是例如以口型連結(air bonding)的方式將觸控面板12與顯示面板11結合。以口型連結(即air bonding)而言,可於第二基板112之上表面的四個側邊設置一圈黏著件或只在部分側邊設置黏著件,也可以點膠方式設置黏著件,以將觸控基板121黏合於顯示面板11上。另外,本實施例之光學膜114的尺寸係小於第二基板112的尺寸,並設置於第二基板112與觸控基板121之間而受到黏著件的包圍,使得光學膜114與觸控基板121之間形成一空隙。此外,觸控基板121的面積係小於或等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本實施例係以觸控基板121的面積小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為例。因此,在本實施例中,觸控基板121的面積小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且第二基板112的面積小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
另外,第一基板111具有一第一側邊S1,第二基板112具有對應第一側邊S1之一第二側邊S2,第一基板111之第一側邊S1係突出於第二基板112之第二側邊S2。此外,本發明並不特別界定第一基板111的其它側邊與第二基板112之對應側邊的相對關係,第一基板111的其它側邊可突出、或內縮、或對齊第二基板112之對應側邊。
第一基板111之第一側邊S1係突出於第二基板112之第二側邊S2,且其突出長度A可介於0mm至10mm之間。另外,第一基板111之第一側邊S1係突出於光學膜114之對應側邊,且其突出長度B的最大值為10mm。此外,觸控基板121與光學膜114之間的距離C係可介於0~0.3mm。由於觸控基板121與光學膜114之間的間隙(距離C)極小,故可讓觸控基板121在觸壓過程中的變形量較現行技術來得小,且顯示面板11
也某種程度可承載觸控基板121,使得觸控面板12可不需再做進一步的強化處理。另外,也因電路連接板13與顯示面板11之光學膜114於垂直第二基板112之投影面上不重疊,但與第一基板111部分重疊,故可有效縮小觸控基板121與電路連接板13接合區域的尺寸,進而有效縮小觸控面板12的整體尺寸。
另外,請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其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不同實施態樣之觸控顯示裝置1a、1b的示意圖。
如圖2A所示,與觸控顯示裝置1主要的不同在於,觸控顯示裝置1a更包括一電路連接板13,電路連接板13設置於觸控基板121,並與觸控基板121連結(bonding)而電性連接。於此,電路連接板13係與觸控基板121的下表面連結而電性連接,且於垂直第一基板111之投影面上,電路連接板13與第一基板111至少部分重疊。換言之,於觸控面板12的上方俯視時,電路連接板13的一部分係位於第一基板111之上。其中,電路連接板13與驅動觸控面板12之驅動電路電性連接,以藉由電路連接板13控制觸控面板12的作動。於此,電路連接板13例如但不限於為軟式印刷電路(Flexible Print Circuit,FPC)板或軟硬結合板。
另外,於垂直第二基板112之投影面上,電路連接板13與第二基板112至少部分重疊。換言之,本實施例於垂直第一基板111或第二基板112之投影面上,電路連接板13與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2均具有部分重疊。此外,本實施例之電路連接板13與光學膜114係完全不重疊。因此,可讓觸控基板121與第二基板112之間的間隙較小。
如圖2B所示,觸控顯示裝置1b與觸控顯示裝置1a大致相同,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於垂直第一基板111之投影面上,電路連接板13只與第一基板111具有部分重疊,但與第二基板112不具有任何重疊。
請分別參照圖3A、圖3B及圖3C所示,其分別為本發明之觸控基板121、第一基板111與第二基板112相對位置的不同態樣示意圖。
如圖3A所示,觸控基板121設置於顯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2)之上,並突出於顯示面板設置。於此,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係小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其中,觸控基板121與第一基板111
的四個側邊於垂直第一基板111的投影面上都沒有重疊。另外,第二基板112於垂直第一基板111的投影面上有二個側邊(左、上)與第一基板111重疊。本實施例之電路連接板13係位於圖3A之觸控基板121的左側邊及上側邊的位置,不過,電路連接板13也可位於圖3A之觸控基板121的右側邊及下側邊的位置,並不特別限定。此外,於垂直第一基板111的投影面上,第二基板112的至少一個側邊係位於第一基板111與觸控基板121之間。於此,係以第二基板112的二個側邊(右、下)位於對應的第一基板111與觸控基板121的側邊之間。此外,第一基板111之第一側邊S1係突出於第二基板112對應之第二側邊S2。
如圖3B所示,觸控基板121設置於顯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2)之上。其中,觸控基板121分別與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2的四個側邊於垂直第一基板111的投影面上都沒有重疊,但第二基板112於垂直第一基板111的投影面上有二個側邊與第一基板111重疊。此外,第二基板112的面積小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
如圖3C所示,觸控基板121設置於顯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2)之上,並突出於顯示面板設置。其中,觸控基板121與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2於垂直第一基板111的投影面上都沒有重疊。另外,第二基板112於垂直第一基板111的投影面上有二個邊與第一基板111重疊。另外,第二基板112具有對應觸控基板121之第三側邊S3的第四側邊S4,且觸控基板121之第三側邊S3往外突出於第二基板112之第四側邊S4。另外,第二基板112的尺寸係小於第一基板111。此外,電路連接板13係位於圖3C之觸控基板121的第三側邊S3及下側邊的位置。
請參照圖4A所示,其為本發明之觸控面板12之驅動電路與顯示面板11之驅動電路整合的示意圖。
顯示面板11可例如但不限於透過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技術之電路膜116電性連接至驅動電路板115,而觸控面板12(觸控基板121)則是藉由電路連接板13及連接件C1與驅動電路板115電性連接,藉以將顯示面板11及觸控面板12的驅動控制電路整合於同一個驅動電路板115上。
另外,請分別參照圖4B至圖4D,其分別為本發明之觸控顯示裝置1之走線的不同態樣示意圖。於此,係以觸控顯示裝置1為例,但一樣適用於觸控顯示裝置1a、1b。
觸控顯示裝置1具有一可視區(viewable area)V。可視區V是指實際穿出外機殼而能顯示影像畫面的區域,而光線可由可視區V射至觀賞者。於此,係將觸控顯示裝置1之顯示面板11(圖未顯示)及觸控面板12(圖未顯示)的驅動控制電路整合於同一個驅動電路板115上。
如圖4B所示,驅動電路板115係藉由一個連接件C1、一個電路連接板13及複數導線C2與觸控顯示裝置1電性連接。另外,如圖4C所示,驅動電路板115係藉由二個連接件C1、二個電路連接板13及複數導線C2與觸控顯示裝置1電性連接。此外,如圖4D所示,驅動電路板115係藉由二個連接件C1、一個電路連接板13及複數導線C2與觸控顯示裝置1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5所示,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5並未顯示光學膜。
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係重疊設置。其中,於最下方的是第一基板111,而設置於第一基板111上方的是第二基板112,且第一基板111之第一側邊S1係突出於第二基板112之第二側邊S2。其中,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係小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另外,觸控基板121的面積係小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再者,設置於觸控基板121與第二基板112之間的是光學膜114,其面積是小於觸控基板121及第二基板112。此外,電路連接板13則是連結於觸控基板121,且電路連接板13於垂直第一基板111的投影面上與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2均具有部分重疊。
請參照圖6所示,其為本發明之觸控基板121、第一基板111與第二基板112相對位置的另一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觸控基板121之第三側邊S3(左)係突出於第二基板112之對應側邊(第四側邊S4)。由於觸控基板121之第三側邊S3突出於第二基板112之第四側邊S4,因此,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緩衝元件BE,緩衝元件BE係位於觸控基板121與第一基板111之間,且鄰近觸
控基板121之第三側邊S3及第四側邊S4。故緩衝元件BE可提供一緩衝力於第一基板111與觸控基板121之間。另外,緩衝元件BE具有一長軸方向X,緩衝元件BE沿長軸方向X具有一第一長度L1,而第一基板111沿長軸方向X具有一第二長度L2,且觸控基板121沿長軸方向X具有一第三長度L3,第一長度L1小於等於第二長度L2,且第一長度L1大於等於第三長度L3。於此,第三長度L3<第一長度L1<第二長度L2。
另外,請分別參照圖7A至圖7K所示,其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立體示意圖。於此,圖7A至圖7K揭示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具體實施態樣,各態樣的結構皆與前述之實施例的其中之一對應。另外,電路連接板13與觸控基板121直接連結而電性連接,並可透過例如黏著件的破孔及或膠框上的破孔與驅動觸控基板121的電路板電性連接。其中,電路連接板13設置於第一基板111的上方,即電路連接板13於顯示面板11的投影面上,是與顯示面板11具有部分重疊。不過,圖7A至圖7K並未顯示電路連接板13。此外,圖7B至圖7G及圖7J至圖7K分別顯示觸控基板121突出於顯示面板11設置的態樣,且係分別顯示突出的一側。
如圖7A所示,觸控顯示裝置2a包括一觸控面板11、顯示面板12以及一背光模組21。觸控面板11及顯示面板12已於上述中詳述,不再贅述。
背光模組21設置於顯示面板11遠離觸控基板121之一側。於此,背光模組21設置於顯示面板11遠離觸控基板121之一側,並可發出光線入射至顯示面板11,使顯示面板11可顯示影像。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1包含一反射板211、一導光板212及複數光學膜片213、214、215。其中,光學膜片213、214、215分別例如但不限於為集光片或擴散片。背光模組21係為習知技術,熟知本技藝之技術人員,當可了解其相對設置關係及其功能,本發明不再贅述。
觸控顯示裝置2a更包括一膠框22及一背板23。顯示面板11設置於膠框22。其中,膠框22用以承載顯示面板11,使得顯示面板11與背光模組21相對而設。於此,膠框22與背光模組21相鄰設置,而顯示
面板11及觸控基板121係設置於膠框22上,以藉由膠框22之一承載面221承載第一基板111、第二基板112及觸控基板121。此外,背板23用以容置顯示面板11、觸控基板121、背光模組21及膠框22等元件,並提供碰撞、電磁波或電擊等保護。其中,背板23之材質可以選用塑膠、金屬或合金等,並加以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基板121的面積小於第二基板112的積,且第一基板111突出於第二基板112。當然,於其它的實施態樣中,觸控基板121的面積可等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另外,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之間係採用口型連結的方式結合。於此,觸控顯示裝置2a更包括一黏著件24,黏著件24設置於第二基板112上表面的周緣,以膠合觸控基板121與第二基板112。黏著件24可以點膠的方式,或是以整邊塗佈的方式設置。若以點膠的方式則可降低成本,若以整邊塗佈的方式設置則具有較佳的連結效果。此外,光學膜114的面積小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且受到黏著件24的包圍,且光學膜114與觸控基板121之間具有一空隙。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此空隙可設置一光學膜片(圖未顯示),以提高觸控顯示裝置2a的光取出效率。
此外,觸控顯示裝置2a更可包括一遮光元件25,遮光元件25例如但不限於為一遮光膠帶,並由背板23延伸至觸控基板121之邊緣,用以阻擋側邊漫射的光線,並具有固定的效果。於此,遮光元件25係以黏貼的方式設置於背板23,且包覆部分觸控基板121、膠框22、背板23之側面及部分下表面。
另外,如圖7B所示,觸控顯示裝置2b與觸控顯示裝置2a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b之觸控基板121之側邊係突出於顯示面板11。另外,膠框22亦對應觸控基板121的突出而形狀有所不同,以分別限制觸控基板121及顯示面板11的水平方向移動。此外,膠框22與觸控基板121之間亦可透過另一黏著件24貼合於膠框22之承載面221,以固定觸控基板121。
如圖7C所示,觸控顯示裝置2c與圖7B之觸控顯示裝置2b大致相同,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c不具有圖7B之遮光
元件25。另外,觸控顯示裝置2c之膠框22形狀與圖7B略有不同。
如圖7D所示,觸控顯示裝置2d與圖7B之觸控顯示裝置2b大致相同,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圖7D之觸控顯示裝置2d不具有圖7B的遮光元件25。
如圖7E所示,觸控顯示裝置2e與圖7D之觸控顯示裝置2d大致相同,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e更包括一光學膜片F,光學膜片F係設置於第二基板112及觸控基板121之間,並與光學膜114連接,以將被觸控基板121反射的光線再反射至觸控基板121,藉以提高光取出效率。其中,光學膜片F為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所製成,並例如為一抗反射膜。
如圖7F所示,觸控顯示裝置2f與圖7C之觸控顯示裝置2c大致相同,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是以直接連結(direct bonding)的方式連接(兩者之間的黏著件未顯示)。其中,第二基板112的面積小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且觸控基板121小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並突出於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2。此外,圖7F之膠框22具有一卡勾222,而卡勾222與背板23之一卡合部232以卡合的方式連結組合。
如圖7G所示,觸控顯示裝置2g與圖7F之觸控顯示裝置2f大致相同,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圖7G之膠框22無卡勾之設計,而是藉由一膠帶26以黏貼的方式將背板23與觸控基板121組合固定。
另外,以下之圖7H至圖7K與圖7A至圖7G相較,圖7H至圖7K係採用無膠框的設計,並且是藉由黏著件24膠合、承載或連接顯示面板11與觸控基板121。
如圖7H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2h之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是採用口型連結的方式連結,以藉由黏著件24連接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另外,觸控基板121的面積小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且第二基板112的面積小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當然,在其它的實施態樣中,觸控基板121的面積可等於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且第二基板112的面積亦可等於第一基板111的面積。另外,顯示面板11與背光模
組21之導光板212之間亦藉由另一黏著件24膠合及承載。此外,在背板23的內側與背光模組21、顯示面板11及觸控基板121之間更包括一緩衝墊27,緩衝墊27可吸收組裝背光模組21、顯示面板11及觸控基板121設置於背板23時的公差,並具有吸振的功能。由於本實施例是係採用無膠框設計,故觸控基板121、顯示面板11及背光模組21之間係分別藉由黏著件24連結固定其相對位置。
如圖7I所示,觸控顯示裝置2i與圖7H之觸控顯示裝置2h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i不具有圖7H的遮光元件25。
如圖7J所示,於此,係顯示第一基板111對齊第二基板112之一側,並未顯示第一基板111突出於第二基板112之一側。
觸控顯示裝置2j與圖2I之觸控顯示裝置2i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j的觸控基板121係突出於第一基板111與第二基板112設置,且背板23的形狀亦因應觸控基板121之突出而對應有所不同,使得背板23可藉由一承載面231而承載觸控基板121。
如圖7K所示,觸控顯示裝置2k與圖7j之觸控顯示裝置2j大致相同,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背板23的形狀對應第一基板111及觸控基板121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使得背板23透過承載面231及另一黏著件24而承載及黏合第一基板111。
請參照圖8所示,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種觸控顯示裝置3的示意圖。其中,觸控顯示裝置3可為前述之觸控顯示裝置2a~2k的其中之一。另外,圖8顯示之321代表觸控顯示裝置3之觸控基板,且除了觸控基板321之外,圖8並未顯示上述觸控顯示裝置的其它元件。
觸控顯示裝置3更可包括一前框件33,前框件33係設置於觸控基板321之邊緣,但露出可視區。於此,前框件33係具有一遮蔽部331,遮蔽部331位於觸控基板321之上,且遮蔽觸控基板321之外側周緣。其中,遮蔽部331具有一表面T1,表面T1之一延伸面L與觸控基板321之一上表面T2之間具有一角度θ,此角度θ係可介於5度至30度之間。
另外,請參照圖9A及圖9D所示,其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
施例之另一種觸控顯示裝置4a~4d的側視示意圖。於此,圖9A至圖9D係顯示觸控基板121之一側邊與第二基板112及第一基板111的對應側邊為對齊設置的態樣。另外,圖9A至圖9D並未顯示第一基板111之第一側邊突出於第二基板112之第二側邊。
如圖9A所示,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之間係採用口型連結的方式結合(藉由黏著件24)。另外,觸控基板121、顯示面板11及背光模組21係設置於背板23內。
觸控顯示裝置4a更包括一外觀件28,外觀件28環設於觸控基板121、顯示面板11及背光模組21。於此,對觸控基板121、顯示面板11及背光模組21而言,本態樣可稱為全平面的設計方式。其中,外觀件28之一頂面281可低於、或等於、或高於觸控基板121之一表面122。於此,表面122為觸控基板121之上表面,並可為觸控面。換言之,外觀件28之頂面281與觸控基板121之表面122之間可沒有高度差,或者,外觀件28之頂面281與觸控基板121之表面122具有一高度差D,且高度差D係可介於0~1mm之間,較佳者為0~0.5mm之間。具體以本實施例而言,外觀件28的頂面281係低於觸控基板121之表面122,且其高度差D最大為1mm。在其它態樣中,若外觀件28的頂面281高於觸控基板121之表面122時,其高度差D最大亦為1mm。
另外,如圖9B所示,觸控顯示裝置4b與觸控顯示裝置4a主要的不同在於,觸控顯示裝置4b之背板23b的形狀與背板23不同,相對的,外觀件28b的形狀也與外觀件28不同。不過,相同的是,外觀件28b之頂面281與觸控基板121之表面122的高度差D仍介於0~1mm之間。此外,觸控顯示裝置4b的其它技術特徵可參照觸控顯示裝置4a,不再贅述。
另外,如圖9C所示,觸控顯示裝置4c與觸控顯示裝置4a主要的不同在於,觸控顯示裝置4c具有一遮光元件25設置於背板23之外側,並延伸至顯示面板11上表面之周緣,用以阻擋漫射的光線。另外,於遮光元件25與背板23及顯示面板11之間更具有另一黏著件24a,藉由黏著件24a及黏著件24可將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進行固定,防止兩者的水平位移。此外,觸控顯示裝置4c的其它技術特徵可參照觸控顯示裝
置4a,不再贅述。
另外,如圖9D所示,觸控顯示裝置4d與觸控顯示裝置4c主要的不同在於,觸控顯示裝置4d不使用黏著件24,而是使用一緩衝墊27a設置於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之間。另外,由於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之間為緩衝墊27a,因此為了將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進行固定,故於緩衝墊27a與遮光元件25之間另設置一黏著件24b。藉由黏著件24a及黏著件24b可將觸控基板121與顯示面板11進行固定,防止兩者的水平位移。其中,因應不同的黏著對象(即緩衝墊27a與遮光元件25,或遮光元件25與顯示面板11、背板23之間),黏著件24a及黏著件24b可為相同材質或不相同材質。此外,觸控顯示裝置4d的其它技術特徵可參照觸控顯示裝置4c,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於本發明之觸控顯示裝置中,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相對設置,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側邊,第二基板具有對應第一側邊之一第二側邊,第一側邊突出於第二側邊。另外,觸控面板具有一觸控基板,第二基板位於觸控基板與第一基板之間,觸控基板的面積小於或等於第二基板的面積。藉此,與習知之觸控顯示裝置相較,本發明係為新架構的觸控顯示裝置,並使用了較小尺寸的觸控面板,因此,可降低觸控顯示裝置的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觸控顯示裝置
11‧‧‧顯示面板
111‧‧‧第一基板
112‧‧‧第二基板
113、114‧‧‧光學膜
12‧‧‧觸控面板
121‧‧‧觸控基板
A、B‧‧‧突出長度
C‧‧‧距離
S1‧‧‧第一側邊
S2‧‧‧第二側邊
Claims (13)
-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相對設置,該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側邊,該第二基板具有對應該第一側邊之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突出於該第二側邊;一觸控面板,具有一觸控基板,該第二基板位於該觸控基板與該第一基板之間,該觸控基板的面積小於或等於該第二基板的面積;以及一電路連接板,設置於該觸控基板,並與該觸控基板電性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基板具有一第三側邊,該第二基板具有對應該第三側邊之一側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側邊往外突出於該第二基板對應該第三側邊之該側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緩衝元件,該緩衝元件位於該觸控基板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且鄰近該觸控基板之該第三側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緩衝元件具有一長軸方向,該緩衝元件沿該長軸方向具有一第一長度,該第一基板沿該長軸方向具有一第二長度,該觸控基板沿該長軸方向具有一第三長度,該第一長度小於等於該第二長度,該第一長度大於等於該第三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連接板於垂直該第一基板之投影面,係與該第一基板至少部分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連接板於垂直該第二基板之投影面,係與該第二基板至少部分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具有一光學膜,該光學膜設置於該第二基板與該觸控基板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顯示面板遠離該觸控基板之一側;一膠框,與該背光模組相鄰設置,該顯示面板設置於該膠框;及一背板,該膠框及該背光模組係設置於該背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膠框與該背板的設置方式包含卡合或膠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顯示面板遠離該觸控基板之一側;一黏著件,該觸控基板及該顯示面板係藉由該黏著件彼此連接;及一背板,該背光模組係設置於該背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遮光元件,由該背板延伸至該觸控基板之邊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前框件,設置於該觸控基板之邊緣,並具有一遮蔽部位於該觸控基板之上,該遮蔽部具有一表面,該表面之一延伸面與該觸控基板之上表面具有一角度,該角度係介於5度至30度之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221,991 US9436305B2 (en) | 2013-03-22 | 2014-03-21 |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804429P | 2013-03-22 | 2013-03-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37864A TW201437864A (zh) | 2014-10-01 |
TWI557609B true TWI557609B (zh) | 2016-11-11 |
Family
ID=498746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13498U TWM474189U (zh) | 2013-03-22 | 2013-07-17 | 觸控顯示裝置 |
TW102125559A TWI557609B (zh) | 2013-03-22 | 2013-07-17 | 觸控顯示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13498U TWM474189U (zh) | 2013-03-22 | 2013-07-17 | 觸控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03386162U (zh) |
TW (2) | TWM47418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69540B (zh) * | 2020-06-29 | 2022-07-01 | 大陸商寶宸(廈門)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模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386162U (zh) * | 2013-03-22 | 2014-01-0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JP6412721B2 (ja) * | 2014-06-11 | 2018-10-2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4537956A (zh) * | 2015-01-19 | 2015-04-22 | 北京京东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 胶框、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CN104777648A (zh) * | 2015-04-17 | 2015-07-15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05068291A (zh) * | 2015-08-05 | 2015-11-18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触控液晶模组 |
TWI585642B (zh) * | 2015-09-23 | 2017-06-01 | Matsushita Electric (Taiwan) Co Ltd | Touch display device |
TWI557618B (zh) * | 2015-10-19 | 2016-11-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單元 |
CN106610744B (zh) * | 2015-10-22 | 2019-10-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单元 |
CN109633962B (zh) * | 2019-02-18 | 2021-10-15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19279A (en) * | 2007-10-16 | 2009-05-01 | Wintek Corp | Touch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US20110001719A1 (en) * | 2008-03-03 | 2011-01-06 | Hosiden Corporation | Touch Panel |
TW201120506A (en) * | 2009-12-09 | 2011-06-16 | Au Optronics Corp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ubstrate |
TWI378374B (en) * | 2008-08-04 | 2012-12-01 | Au Optronics Corp | Touch substrate of embedde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M474189U (zh) * | 2013-03-22 | 2014-03-11 | Innolux Corp | 觸控顯示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07309B2 (en) * | 2007-04-05 | 2015-04-14 | Japan Display Inc. |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optical device |
KR101376656B1 (ko) * | 2008-08-13 | 2014-03-2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US9128557B2 (en) * | 2009-08-27 | 2015-09-0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display region where a touch sensor is provided |
KR101793229B1 (ko) * | 2011-01-18 | 2017-11-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수납 모듈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
2013
- 2013-06-20 CN CN201320354280.7U patent/CN20338616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3-06-20 CN CN201310247517.6A patent/CN104063084B/zh active Active
- 2013-07-17 TW TW102213498U patent/TWM474189U/zh unknown
- 2013-07-17 TW TW102125559A patent/TWI55760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19279A (en) * | 2007-10-16 | 2009-05-01 | Wintek Corp | Touch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US20110001719A1 (en) * | 2008-03-03 | 2011-01-06 | Hosiden Corporation | Touch Panel |
TWI378374B (en) * | 2008-08-04 | 2012-12-01 | Au Optronics Corp | Touch substrate of embedde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201120506A (en) * | 2009-12-09 | 2011-06-16 | Au Optronics Corp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ubstrate |
TWM474189U (zh) * | 2013-03-22 | 2014-03-11 | Innolux Corp | 觸控顯示裝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69540B (zh) * | 2020-06-29 | 2022-07-01 | 大陸商寶宸(廈門)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模組 |
US11419223B2 (en) | 2020-06-29 | 2022-08-16 |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 Touch display module |
TWI794110B (zh) * | 2020-06-29 | 2023-02-21 | 大陸商寶宸(廈門)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模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37864A (zh) | 2014-10-01 |
CN203386162U (zh) | 2014-01-08 |
CN104063084B (zh) | 2017-11-17 |
TWM474189U (zh) | 2014-03-11 |
CN104063084A (zh) | 2014-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7609B (zh) | 觸控顯示裝置 | |
US10516009B2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 |
US9395571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 |
JP5222229B2 (ja) | 表示装置 | |
US8994677B2 (en) | Touch sensing structure | |
JP5252431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TWI395014B (zh) | 液晶顯示器及組裝該液晶顯示器之方法 | |
JP6616448B2 (ja) | 表示装置 | |
TWI631499B (zh) | Touch display panel | |
US20110157762A1 (en) | Capacitiv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with input function | |
CN108227259B (zh) | 电子装置 | |
WO2019047591A1 (zh) |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 |
TWI522857B (zh) | 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 | |
WO2016033703A1 (zh) | 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显示模组的电子装置 | |
US9436305B2 (en) |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 |
JP2009237448A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JP2010134139A (ja) | 表示装置 | |
KR20150141237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150066615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180081654A (ko) | 표시 장치 | |
TWM486808U (zh) | 觸控顯示裝置 | |
JP2018004727A (ja) | 表示装置 | |
TWI499949B (zh) | 觸控顯示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 |
CN215182809U (zh) | 折叠显示屏以及折叠终端 | |
CN204143399U (zh) | 触控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