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5915B - 引線卡合構造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引線卡合構造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5915B
TWI555915B TW100136472A TW100136472A TWI555915B TW I555915 B TWI555915 B TW I555915B TW 100136472 A TW100136472 A TW 100136472A TW 100136472 A TW100136472 A TW 100136472A TW I555915 B TWI555915 B TW I5559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outer casing
lead
casing wall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6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5571A (en
Inventor
嚴潤傑
渡邊二朗
栗林宏光
御供重一
Original Assignee
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35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5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5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59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93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wi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引線卡合構造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有關將引線卡合於電子機器外殼之引線卡合構造及電子機器。
日本特開平11-230083號公報(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離心式風扇(電子機器)中,是於與外罩進氣口相對向的壁部之外壁形成溝部,並將複數之引線收納於此溝部中。而沿溝部之開口部分延伸有爪狀突起,利用該爪部防止引線從溝部竄出。
而日本特開2005-303015號公報(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引線卡合構造,則是在軸流式送風機的護網設有溝部,引線收納於其內,從溝部竄出之引線則利用設於外罩外壁之鈎與之卡合。
又,日本特開2010-7545號公報(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引線卡合構造,是在軸流式送風機的護網設有溝部,引線收納於其內,從溝部竄出之引線利用設於外罩外壁之引線卡合部與之卡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11-230083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5-303015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10-7545號公報
此些習知之引線卡合構造,若沿引線之長度方向,對引線施加朝電子機器外殼內部方向擠壓的力,則相較於引線卡合部之處,位於引線穿出部側的部分引線會往上浮凸。若在此狀態下設置電子機器,浮凸之引線可能妨礙電子機器之設置,或者導致噪音產生。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引線卡合構造及具備該引線卡合構造之電子機器,即使對引線施加朝電子機器外殼內部方向擠壓的力,引線也不會浮凸。
除上述目的外,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引線卡合構造及具備該引線卡合構造之電子機器,使得從引線卡合構造延伸出來的引線不會妨礙電子機器之設置。
本發明之標的為引線卡合構造,係電子機器外殼具備供絕緣被覆的一條以上之引線向外延伸之第1外殼壁部,及與第1外殼壁部接連且沿與第1外殼壁部延伸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延伸之第2外殼壁部,於該第2外殼壁部卡合一條以上之引線的引線卡合構造。所謂電子機器外殼,以電子機器為送風機時為例,具有送風機風洞之外罩即為電子機器外殼。本發明之引線卡合構造,具備第1卡合部與第2卡合部。第1卡合部,係固定於電子機器外殼,與第2外殼壁部之間形成可供一條以上引線通過之第1間隙,且與第2外殼壁部共同作用,夾持一條以上之引線。第2卡合部,係固定於電子機器外殼或第1卡合部,與第1卡合部之間形成可供一條以上引線通過之第2間隙。本發明之引線卡合構造中,一條以上之引線,是在第1外殼壁部與第2外殼壁部之間的轉角部彎曲,接著通過第1間隙內,接著繞行通過第2間隙內,使一條以上之引線卡合於電子機器外殼。本發明之引線卡合構造中,若對一條以上之引線朝其長度方向施加往外殼內部擠壓的力,第2間隙內的部分引線會朝向第2外殼壁部移動。而位置第2間隙與第1間隙之間的部分引線,會抵觸第2外殼壁部。此力雖會使引線抵觸第2外殼壁部,但位於第1間隙內受第1卡合部與第2外殼壁部夾持的部分引線,並不會從第1間隙部分中被推擠出來。因此依據本發明之引線卡合構造,即使對引線施加往外殼內部方向擠壓的力,引線也不會浮凸。
又,第1外殼壁部上亦可形成有溝部,其開口面向第1外殼壁部之外壁面及第2外殼壁部之外壁面,且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的一部分嵌入其中。在此情形下,其整體所處之位置,係位於從包含第1外殼壁部之外壁面的假想平面,向第2外殼壁部延伸之延伸方向的空間內。決定形狀的理想方式,是令第2卡合部與假想平面之間,形成可供引線通過之引線通過空間。藉此採用此構造,當電子機器外殼的第1外殼壁部與設置面接觸的狀態下設置電子機器時,引線不會妨礙設置。特別是,於第2卡合部與假想平面之間形成可供引線通過之引線通過空間,從引線卡合構造穿出之引線,不會妨礙電子機器之設置。
亦可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於第2外殼壁部設有延長部,令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其中一方之端部固定其上。藉由設置該延長部,便可輕易地設置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此外,第1卡合部另一方之端部,與位於第2卡合部延伸方向的另一方之端部,亦可藉由連結部相互連結。在此情形下,第2卡合部之中央部分,形成有一個縫隙,其寬度可供一條引線於絕緣被覆壓縮變形的狀態下通過。藉此,可令通過第1間隙之一條以上引線,穿過縫隙而插入第2間隙內。當引線的長度較長時,此縫隙便可發揮功效。此外,因縫隙之尺寸僅可供一條引線於絕緣被覆壓縮變形的狀態下通過,因此穿入第2間隙內的一條以上之引線,若非刻意透過縫隙將其抽出,否則不會離開第2間隙。是故這樣的構造,可輕易卡合引線,且可防止引線脫離。
此外,亦可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於第2外殼壁部設有延長部,令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其中一方之端部固定其上,而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另一方之端部,各自構成自由端部。在此情形下,引線通過第1間隙後,為防止引線從第1間隙中脫離,係從第1及第2卡合部的自由端部之間,將一條以上之引線插入第1卡合部與第2卡合部之間的第2間隙內。本構成之構造十分簡單。
又,亦可如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所述,第1卡合部另一方之端部與第2卡合部另一方之端部,係藉由連結部相互連結時,於第2外殼壁部上設有延長部,以固定第1卡合部其中一方之端部,且與第2卡合部其中一方之端部之間形成可供一條以上之引線通過的第3間隙。在此情形下,引線通過第1間隙後,透過第3間隙將一條以上之引線,插入第1卡合部與第2卡合部之間的第2間隙內。因第3間隙形成於延長部與第2卡合部的端部之間,故於卡合作業中,進入第1間隙的一條以上之引線,不會從第1間隙脫離。
無論為第2或第3實施形態之任一者,亦可於第2卡合部一體成型設置一突起,其朝向假想平面延伸,以阻止通過第2間隙而沿假想平面延伸之一條以上的引線,從第2卡合部上脫離。
本發明亦可理解為一種具備引線卡合構造之電子機器。本發明之電子機器之電子機器外殼,具備第1外殼壁部,其具有外壁面以與設置面接觸之狀態下配置;及第2外殼壁部,其與第1外殼壁部接連且沿與第1外殼壁部延伸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延伸;及第3外殼壁部,其與第2外殼壁部接連而與第1外殼壁部相對。而電子機器外殼內,收納有電子機器裝置。當電子機器為送風機時,電子機器裝置係為電動機與葉輪。電子機器裝置上,連接有從第1外殼壁部之外側延伸而出之一條以上的引線。而電子機器外殼之第1外殼壁部上形成有溝部,其開口面向第1外殼壁部之外壁面及第2外殼壁部之外壁面,且一條以上之引線的一部分嵌入其中。電子機器於第2外殼壁部上,具備引線卡合構造,以卡合從溝部穿出之一條以上的引線。引線卡合構造之構成,與前述構成相同。
又,電子機器亦可為一種離心式送風機,其於電子機器外殼之第3外殼壁部上形成進氣口,而於第2外殼壁部形成排氣口。此離心式送風機當中,第2外殼壁部係由與排氣口接連且距離規定間隔相對向之第1及第2直線狀壁部,及與該第1及第2直線狀壁部接連之圓弧狀壁部,所構成。而第1及第2直線狀壁部中,與長度較長之第1直線狀壁部鄰接之圓弧狀壁部的第1部分上,一體成型設有裝配部,其相當於延長部,具備可供裝配螺絲穿過之一個以上的裝配螺絲貫穿孔,用以固定電子機器外殼至其設置面。而第1及第2卡合部一體成型地設於裝配部。於離心式送風機採用此種構成,即使設置引線卡合構造,仍可使離心式送風機的整體形狀小型化。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具備本發明引線卡合構造之本發明電子機器之實施形態。圖1所示者,為應用本發明之離心式送風機,即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一例之後視立體圖;圖2至圖4所示者為圖1實施形態中,除去引線後之離心式送風機之後視立體圖、前視立體圖及側面圖。圖5(A)至(D)係放大引線卡合構造,並從複數方向觀察之部分放大圖;圖6(A)及(B)係引線7卡合於引線卡合構造狀態下之部分放大圖。圖7係說明引線卡合構造作用之圖。如上述各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離心式送風機1,係具備作為電子機器外殼之風扇外罩3、及配置於風扇外罩3內部,固定於未圖示之電動機旋轉軸6上而旋轉之葉輪5(圖3及圖4)。風扇外罩3,係由絕緣樹脂二分割成型,具備可供四條絕緣被覆之引線7向外延伸之第1外殼壁部9、及接連第1外殼壁部9且與第1外殼壁部9之延伸方向交叉(本例中為正交),沿交叉方向(本例中為正交方向)延伸之第2外殼壁部11、及與第1外殼壁部9相對向之第3壁部13。第3外殼壁部13上形成有進氣口15,第2外殼壁部11上形成有排氣口17。葉輪5,係設計有複數葉片,當電動機之旋轉軸6旋轉時,令進氣口15吸入之空氣轉向,沿與旋轉軸6軸線之正交方向從排氣口17排出。
此離心式送風機1當中,第2外殼壁部11係由與排氣口17接連且距離規定間隔相對向之第1及第2直線狀壁部12A、12B,及與該第1及第2直線狀壁部12A、12B接連之圓弧狀壁部12C,所構成。而第1及第2直線狀壁部12A、12B中,與長度較長之第1直線狀壁部12A鄰接之圓弧狀壁部12C的第1部分上,一體成型設有第1裝配部14A,其相當於延長部,具備可供裝配螺絲穿過之2個裝配螺絲貫穿孔19,用以固定風扇外罩3至其設置面。此外,圓弧狀壁部12C上,自第1裝配部14A沿圓周方向,於相距規定距離之位置,一體成型具備第2至第4裝配部14B至14D。第2至第4裝配部14B至14D上,亦分別形成裝配螺絲貫穿孔19。
第1外殼壁部9上,形成有溝部10,其開口面向第1外殼壁部9之外壁面9A及第2外殼壁部11之外壁面11A,且四條引線7的一部分嵌入其中。而與溝部10相對向,設有引線卡合構造21與第1裝配部14A一體成型。以下藉圖5(A)至(D),說明引線卡合構造21之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引線卡合構造21,係由第1卡合部23與第2卡合部25所構成,其設於第1裝配部14A之一端且一體成型,而第1裝配部14A又設於第2外殼壁部11上且一體成型。第1卡合部23及第2卡合部25,其整體所處之位置,係位於從包含第1外殼壁部9之外壁面9A的假想平面S(參照圖7),向第2外殼壁部11延伸之延伸方向的空間內。本實施形態之第1卡合部23及第2卡合部25,係沿第2外殼壁部11,具有朝圓周方向延伸之細長板狀。
第1卡合部23,與第2外殼壁部11之間形成可供四條引線7通過之第1間隙27,且與第2外殼壁部11共同作用,夾持四條引線7。第2卡合部25,係與第1卡合部23之間形成可供四條引線7通過之第2間隙29。第1卡合部23另一方之端部與第2卡合部另一方之端部,係藉由連結部31相互連結。而第2卡合部25之中央部分,形成有一個縫隙33,其寬度可供一條引線7於絕緣被覆壓縮變形的狀態下通過。縫隙33,可令通過第1間隙27之四條引線7,穿過縫隙33而插入第2間隙29內。因此當引線7的長度較長時,此縫隙33便可發揮功效。此外,因縫隙33之尺寸僅可供一條引線7於絕緣被覆壓縮變形的狀態下通過,因此穿入第2間隙29內的四條引線,若非刻意透過縫隙33將其抽出,否則不會離開第2間隙29。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決定第2卡合部25形狀的方式,是令其與包含第1外殼壁部9之外壁面9A的假想平面S之間,形成可供引線通過之引線通過空間35。換言之,決定第2卡合部25形狀的方式,是令第2卡合部25的底面側之端面25A,相較於第1卡合部23的底面側之端面23A,更遠離假想平面S。藉此採用此構造,當風扇外罩3的第1外殼壁部9與設置面(即設置離心式送風機1之處的設置面)接觸的狀態下設置離心式送風機1時,引線7不會妨礙設置。特別是,於第2卡合部25與假想平面S之間形成可供引線通過之引線通過空間35,可確實防止從引線卡合構造21穿出之引線7,妨礙離心式送風機1之設置。
若以圖7及圖6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引線卡合構造21中,四條引線7,是在第1外殼壁部9與第2外殼壁部11之間的轉角部彎曲,接著通過第1間隙27內,接著藉由設於第2卡合部25的縫隙33,令四條引線7依序繞行穿入第2間隙29內,使四條引線7卡合於風扇外罩3。依本引線卡合構造21,若對四條引線朝其長度方向施加擠壓的力(圖7中符號F所示方向之力),第2間隙29內的部分引線7會朝向第2外殼壁部11移動。而位置第2間隙29與第1間隙27之間的部分引線,會抵觸第2外殼壁部11。此力雖會使引線7抵觸第2外殼壁部11,但位於第1間隙27內受第1卡合部23與第2外殼壁部11夾持的部分引線7,並不會從第1間隙27中被推擠出來。因此,在本引線卡合構造21中,即使將圖7符號F所示方向之力施加於引線7,引線7也不會浮凸。
圖8所示者,為本發明引線卡合構造之第2實施形態之放大立體圖;圖9所示者為第2實施形態中引線卡合狀態下的放大立體圖。在這些圖中,與圖1至圖7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部分所相同之部分,以圖1至圖7所附符號數字加上100做為其符號數字。第2實施形態中,於第2外殼壁部111設有第1裝配部114A,而第1卡合部123及第2卡合部125之一端固定於其上構成延長部。本實施形態中,第1卡合部123及第2卡合部125另一方之端部,各自構成自由端部。故,第1間隙127與第2間隙129,共同朝第2外殼壁部111延伸之延伸方向、及遠離第1裝配部114A的方向開口。而第1卡合部123另一方之端部上,朝第2外殼壁部111延伸之延伸方向,一體成型設有延伸之突起124。此外,第2卡合部125另一方之端部上,朝第2外殼壁部111延伸之延伸方向的反方向,一體成型設有延伸之突起126。本實施形態中,引線7通過第1間隙127後,為防止引線7從第1間隙127中脫離,係從第1及第2卡合部123、125的自由端部之間,將引線7插入第1卡合部123與第2卡合部125之間的第2間隙129內。如圖9所示,引線7藉由突起124及126而卡合,防止其從第1及第2間隙127及129中脫離。
圖10所示者,為本發明引線卡合構造之第3實施形態之放大立體圖;圖11所示者為第3實施形態中引線卡合狀態下的放大立體圖。在這些圖中,與圖1至圖7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部分所相同之部分,以圖1至圖7所附符號數字加上200做為其符號數字。第3實施形態中,於第2外殼壁部211設有第1裝配部214A,而第1卡合部223之一端固定其上構成延長部。本實施形態中,第1卡合部223另一方之端部與第2卡合部225另一方之端部,係藉由連結部231相互連結。第2卡合部225的一端成為自由端部,第2卡合部225的一端與第2外殼壁部211之間則形成可供引線7通過之第3間隙237。
本實施形態之第2卡合部225,係具有三角形形狀,另一端側上朝第2外殼壁部211之延伸方向的反方向,一體成型設有突出之突起226。本實施例中,引線7通過第1間隙227後,透過第3間隙237將一條以上之引線,插入第1卡合部223與第2卡合部225之間的第2間隙229內。因第3間隙237形成於第1裝配部214A與第2卡合部225的端部之間,故於卡合作業中,進入第1間隙227的引線7,不會從第1間隙227脫離。
上述實施形態,係應用本發明於離心式送風機者,但本發明之引線卡合構造,即使是離心式送風機以外之其他電子機器,只要該電子機器具備之電子機器外殼,具有沿引線延伸之第1外殼壁部,及朝該第1外殼壁部交叉之交叉方向延伸之第2外殼壁部者,當然同樣可予適用。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依據本發明,若對一條以上之引線朝其長度方向施加擠壓的力,第2間隙內的部分引線會朝向第2外殼壁部移動,位於第2間隙與第1間隙之間的部分引線,會抵觸第2外殼壁部。此力雖會使引線抵觸第2外殼壁部,但位於第1間隙內受第1卡合部與第2外殼壁部夾持的部分引線,並不會從第1間隙部分中被推擠出來。因此依據本發明,即使對引線施加朝擠壓方向的力,引線也不會浮凸,是為其優點。
1...離心式送風機
3...風扇外罩
5...葉輪
6...旋轉軸
7...引線
9、109、209...外殼壁部
9A...壁面
10、110、210...溝部
11、111、211...外殼壁部
11A...外壁面
12A、12B...直線狀壁部
12C...圓弧狀壁部
13...外殼壁部
14A、14B、14C、14D、114A、214A...裝配部
15...進氣口
17...排氣口
19、119...裝配螺絲貫穿孔
21、121、221...引線卡合構造
23、123、223...第1卡合部
23A...端面
25、125、225...第2卡合部
25A...端面
124、126、226...突起
27、127、227...第1間隙
29、129、229...第2間隙
31、231...連結部
33...縫隙
35...引線通過空間
237...第3間隙
S...假想平面
F...力
[圖1] 應用本發明之離心式送風機,即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一例之後視立體圖。
[圖2] 圖1實施形態中,除去引線後之離心式送風機之後視立體圖。
[圖3] 圖1實施形態中,除去引線後之離心式送風機之前視立體圖。
[圖4] 圖1實施形態中,除去引線後之離心式送風機之側面圖。
[圖5](A)至(D)係放大引線卡合構造,並從複數方向觀察之部分放大圖。
[圖6](A)及(B)係引線卡合於引線卡合構造狀態下之部分放大圖。
[圖7] 說明引線卡合構造作用之圖。
[圖8](A)至(C)係放大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引線卡合構造,並從複數方向觀察之部分放大圖。
[圖9](A)及(B)係圖8之引線卡合構造中,引線卡合於引線卡合構造狀態下之部分放大圖。
[圖10](A)至(C)係放大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引線卡合構造,並從複數方向觀察之部分放大圖。
[圖11](A)及(B)係圖10之引線卡合構造中,引線卡合於引線卡合構造狀態下之部分放大圖。
1...離心式送風機
3...風扇外罩
7...引線
9...外殼壁部
9A...外壁面
10...溝部
11...外殼壁部
11A...外壁面
12A...直線狀壁部
12C...圓弧狀壁部
14A...裝配部
19...裝配螺絲貫穿孔
21...引線卡合構造

Claims (3)

  1. 一種引線卡合構造,係電子機器外殼具備第1外殼壁部,係供絕緣被覆的一條以上之引線向外延伸;及第2外殼壁部,係與前述第1外殼壁部接連,且沿與前述第1外殼壁部延伸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延伸;於前述第2外殼壁部卡合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的引線卡合構造,其特徵為:具備:第1卡合部,係固定於前述電子機器外殼,與前述第2外殼壁部之間形成可供前述一條以上引線通過之第1間隙,且與前述第2外殼壁部共同作用,夾持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及第2卡合部,係固定於前述電子機器外殼或前述第1卡合部,與前述第1卡合部之間形成可供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通過之第2間隙,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是在前述第1外殼壁部與前述第2外殼壁部之間的轉角部彎曲,接著通過前述第1間隙內,接著以通過前述第2間隙內的方式繞行,使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卡合於前述電子機器外殼,前述第1外殼壁部上形成有溝部,其開口面向前述第1外殼壁部之外壁面及前述第2外殼壁部之外壁面,且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的一部分嵌入其中,前述第1卡合部及前述第2卡合部整體所處之位置,係位於比包含前述第1外殼壁部之前述外壁面的假想平面,更靠近前述第2外殼壁部延伸之延伸方向的空間內;而以前述第2卡合部與前述假想平面之間,形成可供前述 引線通過之引線通過空間的方式,來決定前述第1卡合部及前述第2卡合部之形狀,於前述第2外殼壁部設有延長部,以令前述第1卡合部及前述第2卡合部其中一方之端部分別固定其上,前述第1卡合部另一方之端部與前述第2卡合部另一方之端部,係藉由連結部相互連結,前述第2卡合部之中央部分,形成有一個縫隙,其寬度可供一條前述引線之絕緣被覆於壓縮變形的狀態下通過,一條前述引線之直徑,於未受到前述壓縮變形的狀態下係比前述縫隙的寬度尺寸還大。
  2. 一種電子機器,係具備:電子機器外殼,具有:第1外殼壁部,其具有外壁面以與設置面接觸之狀態下配置;及第2外殼壁部,其與前述第1外殼壁部接連且沿與前述第1外殼壁部延伸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延伸;及第3外殼壁部,其與前述第2外殼壁部接連而與前述第1外殼壁部相對;與電子機器裝置,配置於前述電子機器外殼內;與一條以上之引線,與前述電子機器裝置連接,從前述第1外殼壁部之外側延伸而出;與溝部,開口面向前述第1外殼壁部之外壁面及前述第2外殼壁部之外壁面,且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的一部分嵌 入其中;與引線卡合構造,設於前述第2外殼壁部上,以卡合從前述溝部穿出之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該電子機器,其特徵為:前述引線卡合構造,係具備:第1卡合部,係固定於前述第2外殼壁部,與前述第2外殼壁部之間形成可供前述引線通過之第1間隙,且與前述第2外殼壁部共同作用,夾持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及第2卡合部,係固定於前述第2外殼壁部或前述第1卡合部,與前述第1卡合部之間形成可供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通過之第2間隙;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是在前述第1外殼壁部與前述第2外殼壁部之間的轉角部彎曲,接著通過前述第1間隙內,接著以通過前述第2間隙內的方式繞行,使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卡合,前述第1外殼壁部上形成有溝部,其開口面向前述第1外殼壁部之外壁面及前述第2外殼壁部之外壁面,且前述一條以上之引線的一部分嵌入其中,決定前述第1卡合部及前述第2卡合部形狀的方式,是前述電子機器以前述設置面來和前述第1外殼壁部之前述外壁面接觸的狀態下裝配時,不會構成阻礙,且前述第2卡合部與前述設置面之間,形成有可供前述引線通過之引線通過空間,於前述第2外殼壁部設有延長部,以令前述第1卡合部及前述第2卡合部其中一方之端部分別固定其上, 前述第1卡合部另一方之端部與前述第2卡合部另一方之端部,係藉由連結部相互連結,前述第2卡合部之中央部分,形成有一個縫隙,其寬度可供一條前述引線之絕緣被覆於壓縮變形的狀態下通過,一條前述引線之直徑,於未受到前述壓縮變形的狀態下係比前述縫隙的寬度尺寸還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機器,其中,前述電子機器為離心式送風機,於前述電子機器外殼之前述第3外殼壁部上形成進氣口,而於前述第2外殼壁部形成排氣口,前述第2外殼壁部,係由與前述排氣口接連且距離規定間隔相對向之第1及第2直線狀壁部,及與該第1及第2直線狀壁部接連之圓弧狀壁部,所構成,前述第1及第2直線狀壁部中,與長度較長之前述直線狀壁部相鄰接之前述圓弧狀壁部的第1部分上,一體成型設有裝配部,具備可供裝配螺絲穿過之一個以上的裝配螺絲貫穿孔,用以固定前述電子機器外殼至其設置面,前述第1及第2卡合部,一體成型地設於前述裝配部。
TW100136472A 2010-10-07 2011-10-07 引線卡合構造及電子機器 TWI555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7433A JP5702981B2 (ja) 2010-10-07 2010-10-07 リード線係止構造及び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5571A TW201235571A (en) 2012-09-01
TWI555915B true TWI555915B (zh) 2016-11-01

Family

ID=4476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6472A TWI555915B (zh) 2010-10-07 2011-10-07 引線卡合構造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79513B2 (zh)
EP (1) EP2439415B1 (zh)
JP (1) JP5702981B2 (zh)
CN (1) CN102444620B (zh)
TW (1) TWI5559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665900S1 (en) * 2010-06-25 2012-08-21 Sanyo Denki Co., Ltd. Centrifugal fan
JP6373053B2 (ja) * 2014-04-30 2018-08-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6740710B2 (ja) 2016-05-24 2020-08-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ファンモータ
US20180023578A1 (en) * 2016-07-21 2018-01-25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an shroud, fa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WI674361B (zh) * 2018-09-04 2019-10-11 大陸商佛山市建準電子有限公司 鼓風扇及其扇框
JP7327045B2 (ja) * 2019-09-26 2023-08-16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送風機
US20220018351A1 (en) * 2020-07-16 2022-01-20 Dell Products, Lp Blower fan with through hole and fan support ro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1301A (en) * 1951-11-01 1953-09-08 Welch Allyn Inc Headlamp for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EP1754892A1 (de) * 2005-08-19 2007-02-21 EMB-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Lüftergehäuse
US20070280840A1 (en) * 2006-05-31 2007-12-06 Nidec Corporation F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778Y2 (ja) * 1979-06-19 1984-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コ−ドの保持装置
JPS562288A (en) 1979-06-21 1981-01-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Depth controller of submarine
JPS59127284A (ja) 1983-01-10 1984-07-23 Canon Inc メモリ−カ−ド
JPS59127284U (ja) * 1983-02-15 1984-08-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ド固定装置
JPS6176996A (ja) 1984-09-22 1986-04-19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放射線防護用衣服材料
JPS6176996U (zh) * 1984-10-24 1986-05-23
JPH03128352A (ja) 1989-07-14 1991-05-31 Nippon Shokubai Kagaku Kogyo Co Ltd 粒状システアミン塩酸塩の製造方法
JP3431485B2 (ja) 1998-02-17 2003-07-28 日本サーボ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
TW502821U (en) 1999-10-20 2002-09-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Wire arranging structure for fan
JP3694224B2 (ja) 2000-08-22 2005-09-14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防水構造を備えた遠心ファン
US7066720B2 (en) * 2003-06-11 2006-06-27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an housing
JP2005256749A (ja) 2004-03-12 2005-09-22 Nippon Densan Corp ファン
JP2005303015A (ja) 2004-04-12 2005-10-27 Nippon Densan Corp 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
EP1754862A1 (de) 2005-08-17 2007-02-21 ABB Turbo Systems AG Verdichter, Verdichterrad, Reinigungsaufsatz und Abgasturbolader
TWM291192U (en) * 2005-12-13 2006-05-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housing and wire collection structure thereof
CN101413508B (zh) * 2007-10-19 2012-06-13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及使用该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JP5129667B2 (ja) 2008-06-26 2013-01-3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1301A (en) * 1951-11-01 1953-09-08 Welch Allyn Inc Headlamp for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EP1754892A1 (de) * 2005-08-19 2007-02-21 EMB-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Lüftergehäuse
US20070280840A1 (en) * 2006-05-31 2007-12-06 Nidec Corporation Fa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9415A3 (en) 2014-09-10
US20120087813A1 (en) 2012-04-12
CN102444620A (zh) 2012-05-09
TW201235571A (en) 2012-09-01
US8979513B2 (en) 2015-03-17
JP2012082705A (ja) 2012-04-26
JP5702981B2 (ja) 2015-04-15
CN102444620B (zh) 2015-12-02
EP2439415A2 (en) 2012-04-11
EP2439415B1 (en)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5915B (zh) 引線卡合構造及電子機器
JP5129667B2 (ja) 軸流送風機
US20140356131A1 (en) Fan module and electric blower having the same
JP4987123B2 (ja) 換気装置
JP5131093B2 (ja) 遠心式送風機
JP5805020B2 (ja) 換気扇
JP2012082705A5 (zh)
TWI430539B (zh) 馬達
WO2014155978A1 (ja) 電動機
JP6479219B2 (ja) 換気扇
TWI556552B (zh) 馬達
JP5912771B2 (ja) レゾルバ
JP6450928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5921368B2 (ja) 換気扇
JP7041504B2 (ja) ファンユニット
JP4720294B2 (ja) フィンガーガード一体型電動ファン
JP6518946B2 (ja) 電動送風機と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5649046B2 (ja) 圧縮機のターミナルカバー
JP5963045B2 (ja) 密閉型モータ及び当該モータ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JP2017044133A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換気扇
CN201115238Y (zh) 一种散热风扇外框的卡线装置
JP6267072B2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212339469U (zh) 中隔板及空调室外机
TWI675151B (zh) 風扇扇框及用於風扇扇框之線材扣壓件
JP6676158B2 (ja) 端子台ユニットおよび換気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