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2969B -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2969B
TWI552969B TW102111602A TW102111602A TWI552969B TW I552969 B TWI552969 B TW I552969B TW 102111602 A TW102111602 A TW 102111602A TW 102111602 A TW102111602 A TW 102111602A TW I552969 B TWI552969 B TW I5529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glass ribbon
temperature
width direction
convey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1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8998A (zh
Inventor
Tetsuo Kimijima
Kimihiko Nakashima
Shinji Yamazaki
Original Assignee
Avanstrate Inc
Avanstrate Kore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nstrate Inc, Avanstrate Korea Inc filed Critical Avanstrate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28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8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2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29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7Forming glass sheets combined with thermal conditioning of the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04Changing or regulat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molten glass ribbon
    • C03B18/06Changing or regulat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molten glass ribbon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restrictor bars, edge ro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18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loat bath; Composition or purification of the float ba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5/00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5/04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 C03B25/10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with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glass products
    • C03B25/12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with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glass products of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Description

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板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板製造裝置。
利用下拉法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係首先於成形步驟中,熔融玻璃自成形體中溢流,形成玻璃帶。繼而,於後續之徐冷步驟中,將玻璃帶一面由傳送輥對夾持一面朝下方拉入,藉此,拉伸至所需之厚度,且以避免內部產生應變,又,以避免玻璃帶翹曲之方式,進行玻璃帶之冷卻。其後,玻璃帶被切斷為特定之尺寸,隔著夾紙等相互承載,或者,進而進行傳送,於後續步驟中實施處理(例如形狀加工、離子更換之化學強化處理)。
作為先前之利用下拉法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已知藉由使設置於成形體之正下方之冷卻輥對之圓周速度小於相較該傳送輥對設置於下方之用以朝向下方拉伸玻璃帶之傳送輥對之圓周速度,而減少玻璃板之翹曲(專利文獻1)。
又,已知於配置於成形體之下方之複數個傳送輥對,藉由使設置於下方之傳送輥對之圓周速度快於配置於上方之傳送輥對之圓周速度,而減少玻璃板之翹曲(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29182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10-291827號公報
且說,徐冷步驟中之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係稱為「耳」或「耳部」,且未用作玻璃基板製品,而自玻璃帶中切斷、去除。通常,該耳部與可用作製品(玻璃基板)之區域(以下亦稱為寬度方向中央區域)相比,厚度厚出2~5倍。此處,耳部之厚度係即便製品之板厚變化亦幾乎不改變,故其與用作製品之寬度方向中央區域之厚度之差隨著需要製造之製品之厚度變薄而增大。再者,複數個傳送輥對係夾持著相較耳部為寬度方向內側之部分,進行玻璃帶之傳送。
專利文獻1之製造方法係藉由於成形體之正下方,以快於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中央區域之方式將耳部冷卻,而使張力作用於玻璃帶之寬度方向。此處,傳送輥之軸與玻璃帶相比維持於較低之溫度,以防止高溫下變形,且傳送輥本身與接觸之玻璃之溫度相比亦為低溫。因此,由傳送輥對夾持之區域之玻璃相較其周邊區域冷卻得早。又,於玻璃帶之板厚較薄之情形時,相較由耳部或傳送輥對夾持之區域為寬度方向內側且傳送輥附近之鄰接區域(圖7中由符號S表示之區域)亦冷卻得較早。其原因在於,由於該鄰接區域與耳部相比厚度極小,故而與耳部相比儲備熱量較小,又,由於相較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中央部靠近傳送輥或徐冷爐之外壁,故容易冷卻。再者,圖7係表示先前之玻璃板製造裝置,且圖中之其他參照符號與下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各要素之符號相同。
專利文獻2之製造方法係使設置於下方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上方之傳送輥,且基於藉由自傳送方向之上游側至下游側使傳送輥之圓周速度依序變快而沿傳送方向始終對玻璃帶施加張力之觀點。
然而,如專利文獻2所示,即便單純地使下游之傳送輥之圓周速 度快於上游,亦不僅達不到效果,而且於製造例如板厚為0.5 mm以下等較薄之玻璃板之情形時,例如若賦予如實施例[0045]記載之圓周速度差,則存在玻璃帶破碎之虞,故而極其危險。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製造玻璃板時,可於徐冷爐內之冷卻時抑制與玻璃帶之由複數個傳送輥夾持之部分鄰接之鄰接區域中產生波形之變形的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板製造裝置。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一種玻璃板之製造方法。
該製造方法包括:熔解步驟,其將玻璃原料熔解,製造熔融玻璃;成形步驟,其係利用溢流下拉法,使熔融玻璃成形,形成玻璃帶;及徐冷步驟,其一面利用沿上述玻璃帶之傳送方向設置之複數個傳送輥對,夾持與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在上述寬度方向上鄰接之附近區域,一面朝向下方曳引上述玻璃帶,進行徐冷。
上述成形步驟係藉由將自成形體溢流且在上述成形體之側壁流下之熔融玻璃於上述成形體之下端黏合而形成上述玻璃帶後,以快於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方式,將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上述兩端部冷卻。
上述徐冷步驟係以避免上述玻璃帶中產生塑性變形之方式,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使張力於上述傳送方向上作用於上述玻璃帶。
此時,較佳為,上述徐冷步驟使上述傳送輥對中之相較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之位置設置於下游側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上述傳送輥對中之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 周速度。
上述玻璃板例如可設為板厚0.5 mm以下。
又,較佳為,上述徐冷步驟以避免在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於由上述傳送輥夾持之部分之鄰接區域中產生塑性變形之方式,於上述鄰接區域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使傳送方向之張力作用於上述玻璃帶。
進而,較佳為,上述徐冷步驟使上述傳送輥對中之相較與上述玻璃帶之由傳送輥夾持之部分在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之鄰接區域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之位置設置於下游側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上述傳送輥對中之設置於上述鄰接區域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
又,較佳為,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於上述成形體之下端將上述熔融玻璃黏合而形成玻璃帶後,將上述兩端部進行冷卻,直至將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上述兩端部之黏度設為η時達到logη=9以上為止,且,上述兩端部之冷卻速度快於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冷卻速度。
較佳為,上述徐冷步驟以於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張力作用於玻璃帶之傳送方向之方式,至少於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自玻璃徐冷點加上150℃之溫度達到將玻璃應變點減去200℃之溫度的溫度區域內,進行溫度控制,以使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冷卻速度快於上述寬度方向之兩端部之冷卻速度。
又,較佳為,以如下方式進行上述玻璃帶之溫度之控制。
於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為玻璃軟化點以上之區域內,以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低於由上述兩端部夾隔之中央部之溫度,且上述中央部之溫度達到均一之方式,控制上述玻璃 帶之溫度。
以於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玻璃帶傳送方向之張力進行作用之方式,於上述玻璃帶之上述中央部之溫度未達玻璃軟化點且為玻璃應變點以上之區域內,控制上述玻璃帶之溫度,以使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溫度分佈自上述中央部朝向上述兩端部變低。
於上述玻璃帶之上述中央部之溫度達到玻璃應變點之溫度區域內,控制上述玻璃帶之溫度,以使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上述兩端部與上述中央部之溫度梯度消失。
進而,較佳為,以於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玻璃帶傳送方向之張力進行作用之方式,於上述玻璃帶之上述中央部之溫度未達玻璃應變點附近之區域內,控制上述玻璃帶之溫度,以使上述玻璃帶之溫度自上述玻璃帶之上述兩端部朝向上述中央部變低。
較佳為,上述徐冷步驟使上述傳送輥對中之相較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之位置設置於下游側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相較上述玻璃輥對中之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0.03~2%。
上述玻璃板之寬度方向之長度係例如1000 mm以上。
較佳為,上述徐冷步驟以200 m/小時以上之傳送速度朝向下方曳引上述玻璃帶,進行徐冷。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包括:熔解步驟,其將玻璃原料熔解,製造熔融玻璃;成形步驟,其係利用下拉法使熔融玻璃成形,形成玻璃帶;及徐冷步驟,其一面利用沿上述玻璃帶之傳送方向設置之複數個傳送輥對,夾持與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在寬度方向上鄰接之附近區域,一面朝向下方曳引上述玻璃帶進行徐冷,形成板厚為 0.5 mm以下之玻璃帶。
上述徐冷步驟係使相較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徐冷點之位置設置於下游側的上述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上述傳送輥對之上述傳送輥之圓周速度。
進而,本發明之其他之一態樣係一種玻璃板製造裝置。
該裝置包括:成形裝置,其利用下拉法自熔融玻璃使玻璃帶成形;及徐冷裝置,其一面利用複數個傳送輥對,夾持與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在寬度方向上鄰接之附近區域,一面朝向下方曳引上述玻璃帶進行徐冷,形成板厚為0.5 mm之上述玻璃帶;上述徐冷裝置係包括上述複數個傳送輥對及驅動部,上述複數個傳送輥對之一個係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軟化點以下之第1溫度區域內,上述複數個傳送輥對之另一個係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以下之第2溫度區域內,且藉由朝下方拉入上述玻璃帶而傳送上述玻璃帶,上述驅動部係基於以設置於上述第2溫度區域內之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上述第1溫度區域內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之方式決定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使上述傳送輥旋轉驅動。
上述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板製造裝置可有效地使張力於傳送方向上作用於在徐冷爐內傳送之玻璃帶,且可抑制與玻璃帶之由傳送輥對夾持之部分鄰接之鄰接區域內產生波形之變形。
1‧‧‧玻璃板製造裝置
2‧‧‧成形裝置
3‧‧‧徐冷裝置
18、19‧‧‧傳送輥對
18a、19a‧‧‧傳送輥
30‧‧‧檢測控制部
40‧‧‧檢測控制部
50‧‧‧檢測控制部
32‧‧‧驅動部
34‧‧‧溫度感測器
38‧‧‧圓周速度決定部
44‧‧‧溫度感測器
47‧‧‧傳送輥狀態檢測部
48‧‧‧圓周速度決定部
54‧‧‧距離測定感測器
57‧‧‧傳送輥狀態檢測部
58‧‧‧圓周速度決定部
A‧‧‧熔融玻璃
AP‧‧‧徐冷點
B‧‧‧玻璃帶
C‧‧‧玻璃板
D‧‧‧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為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
E‧‧‧玻璃帶之溫度達到徐冷點以下之溫度區域
S10‧‧‧熔解步驟
S20‧‧‧澄清步驟
S30‧‧‧攪拌步驟
S40‧‧‧成形步驟
S50‧‧‧徐冷步驟
S60‧‧‧裁板步驟
S70‧‧‧形狀加工步驟
SP‧‧‧軟化點
Tg‧‧‧玻璃轉移點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之流程之一例之圖。
圖2係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裝置之內部之平面 圖。
圖3係圖2之III線箭線剖面圖。
圖4係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傳送輥對之旋轉驅動的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5係說明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控制傳送輥對之旋轉驅動的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6係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控制傳送輥對之旋轉驅動的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7係說明先前之玻璃板製造裝置之內部之平面圖。
以下,對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板製造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又,本說明書中之下述語句係以如下方式規定。
所謂玻璃帶之中央部係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寬度中的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心。
所謂玻璃帶之中央區域係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寬度中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心相距之寬度之85%以內之範圍。
所謂玻璃帶之兩端部係指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邊緣相距200 mm以內之範圍。
所謂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在寬度方向上鄰接之附近區域係指包含於自上述兩端部之寬度方向內側之邊緣起進入至與玻璃帶之寬度之20%以內之長度相應的寬度方向內側之範圍為止的區域。
所謂與由傳送輥夾持之部分在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之鄰接區域係指包含於自由傳送輥夾持之部分之寬度方向之內側之邊緣起進入至與玻璃帶之寬度之6%以內之長度相應的寬度方向內側之範圍為止的區域。
所謂玻璃帶之溫度係指如下所述於玻璃帶存在溫度分佈之情形時,根據玻璃帶之周圍之環境溫度換算所得之值,例如環境溫度加上定於-25~-5℃之範圍內之溫度所得之溫度。
(玻璃板之製造方法)
圖1係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之流程之一例之圖。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係主要包括熔解步驟(步驟S10)、澄清步驟(步驟S20)、攪拌步驟(步驟S30)、成形步驟(步驟S40)、徐冷步驟(步驟S50)、裁板步驟(步驟S60)、及形狀加工步驟(步驟S70)。
熔解步驟(步驟S10)係於未圖示之熔解爐中,將玻璃原料利用來自其上方之間接加熱、及利用使電流流入玻璃中的直接加熱而加熱至高溫,製作熔融玻璃。玻璃之熔解亦可由除此以外之方法進行。
其次,進行澄清步驟(步驟S20)。澄清步驟係於熔融玻璃蓄積於未圖示之液槽中之狀態下,例如與熔解步驟中之加熱時相比使熔融玻璃之溫度上升,藉此,促進熔融玻璃中之氣泡之消泡。藉此,可降低最終所得之玻璃板中之氣泡含有率,從而可使良率提昇。
澄清步驟亦可藉由其他方法進行,例如亦可於熔融玻璃蓄積於液槽中之狀態下,利用澄清劑去除熔融玻璃中之氣泡。作為澄清劑,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使用氧化錫、氧化鐵等金屬氧化物。具體而言,該情形時之澄清步驟係藉由於熔融玻璃中價數變動之金屬氧化物之氧化還原反應而進行。於高溫時之熔融玻璃中,金屬氧化物藉由還原反應而釋放氧,該氧變成氣體,使熔融玻璃中之氣泡成長而浮上液面。藉此,熔融玻璃中之氣泡被消泡。或者,氧氣之氣泡取入熔融玻璃中之其他氣泡中之氣體進行成長,從而浮上熔融玻璃之液面。藉此,熔融玻璃中之氣泡被消泡。進而,金屬氧化物係若熔融玻璃之溫度降低,則藉由氧化反應而吸收熔融玻璃中殘餘之氧,使熔融玻璃中之氣泡減少。
其次,進行攪拌步驟(步驟S30)。攪拌步驟係藉由攪拌裝置而機械性攪拌熔融玻璃,以保持玻璃之化學及熱均一性。藉此,可抑制條紋等玻璃之不均一性。
其次,進行成形步驟(步驟S40)。成形步驟係採用下拉法。包括溢流下拉法或流孔下引法等之下拉法係例如專利第3586142號公報或使用圖2及圖3所示之裝置的公知之方法。例如溢流下拉法之成型步驟係藉由使熔融玻璃自成形體溢流且於成形體之側壁流下,進而於成形體之下端將該熔融玻璃黏合,形成玻璃帶之步驟。對於下拉法中之成形步驟將於下文敍述。藉此,使具有特定厚度、寬度之板狀之玻璃帶成形。作為成形方法,下拉法中最佳為溢流下拉法,但亦可利用流孔下引法。
成形步驟係將形成之玻璃帶之耳部(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冷卻。更詳細而言,可一面朝向兩端部施加張力一面將玻璃帶之耳部(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冷卻,直至玻璃帶之耳部(寬度方向之兩端部)之黏度達到logη=9以上為止。此時,玻璃帶之耳部(寬度方向之兩端部)之冷卻速度係快於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冷卻速度。再者,玻璃帶之溫度控制例如可藉由控制冷卻輥、設置於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之附近的風冷管等冷卻機構、或設置於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及傳送方向上之複數個加熱器等加熱機構而實現。
其次,進行徐冷步驟(步驟S50)。徐冷步驟係以降低或避免產生應變之方式,控制冷卻速度,於圖2及圖3所示之徐冷爐中將成形為板狀之玻璃帶冷卻至徐冷點以下。具體而言,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在寬度方向上鄰接之附近區域一面由沿玻璃帶之傳送方向至少設置有2個之複數個傳送輥對夾持,一面例如以下述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朝向下方曳引,並進行徐冷。藉由使玻璃帶一面以如上所述之傳送速度傳送一面進行徐冷,而形成例如板厚為0.5 mm以下之玻璃帶。於 玻璃帶之溫度達到應變點之附近時,可藉由以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與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梯度消失之方式進行控制,而降低玻璃帶中產生之應變。
更詳細而言,於徐冷步驟中,亦可使玻璃帶之溫度分佈於寬度方向上成為山峰之分佈,其後,以山峰之分佈伴隨進入傳送方向下游側而逐漸減小之方式,進行配置於玻璃帶之周圍的加熱器等之控制。此時,於玻璃帶之應變點附近之溫度區域內,可以山峰之分佈成為平坦之直線狀之分佈、即寬度方向之溫度分佈成為固定之方式,進行未圖示之加熱器等之控制。換言之,亦可於自玻璃帶之徐冷點加上150℃之溫度起直至應變點為止之溫度區域內,以使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上之中央部之冷卻速度快於玻璃帶寬度方向之兩端部之冷卻速度,且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上之中央部之溫度自高於兩端部之狀態起於應變點附近之溫度區域內成為相同之方式,使溫度分佈成為固定。
進而,亦可於玻璃帶之溫度自徐冷點成為(應變點-50℃)之溫度區域內,與其他溫度區域相比,將玻璃帶緩慢地徐冷。藉此,可降低玻璃帶之熱收縮率。
進而,亦可於玻璃帶之溫度自應變點達到應變點減去200℃之溫度的溫度區域內,以使玻璃帶之溫度分佈沿寬度方向成為山谷、且該山谷之深度伴隨進入至傳送方向下游側而變大之方式,即以中央部之溫度與兩端部相比逐漸降低之方式,進行未圖示之加熱器等之控制。可藉由以此方式,於溫度分佈中逐漸使山谷變深,而始終對玻璃邊緣實施壓縮,因此,可抑制玻璃帶破碎。
此處,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就使玻璃板之生產性提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較快。具體而言,傳送輥之圓周速度較佳為快於150 m/小時,且較佳為200 m/小時以上,例如亦可為220 m/小時以上、240 m/小時以上、250 m/小時以上、270 m/小時以上、300 m/小時以上、340 m/小時以上。又,玻璃帶之板厚越薄,則由傳送輥對夾持之部分之內側之儲備熱越小,故而,若玻璃帶之板厚為0.5 mm以下,則適於本發明,例如若為0.4 mm以下,則更適於本發明,若為0.3 mm以下,則更適於本發明,若為0.25 mm以下,則更適於本發明。換言之,若為0.01~0.5 mm,則適於本發明,例如若為0.01~0.4 mm,則更適於本發明而言,若為0.01~0.3 mm,則更適於本發明,若為0.01~0.25 mm,則更適於本發明。再者,傳送輥之圓周速度並不限定於上述者,例如於熔融玻璃1天流入至下述成形體之量未達6 t之情形時,或即便於熔融玻璃1天流入至成形體之量為6 t以上之情形時因製造之玻璃之寬度方向之大小,而亦存在達到200 m/小時以下之情形。熔融玻璃1天流入至成形體之量可為2 t以上,亦可為6 t以上、10 t以上、16 t以上、20 t以上。再者,就使玻璃板之生產性提昇之觀點而言,熔融玻璃1天流入至成形體之量(MG(Megagram,百萬克)量)較佳為越多越好。
徐冷步驟係使相較玻璃帶之溫度達到徐冷點之位置設置於下游側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為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且例如快0.03~2%。
於徐冷步驟後,進行裁板步驟(步驟S60)。具體而言,將連續生成之玻璃帶切斷為每一個固定長度,裁板得到玻璃板。
其後,進行形狀加工步驟(步驟S70)。形狀加工步驟中不僅切取特定之玻璃板之尺寸或形狀,而且進行玻璃端面之研削、研磨。形狀加工既可利用使用有切割機或雷射之物理性方法,亦可利用蝕刻等化學性方法。
此外,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包括清洗步驟及檢查步驟,但省略該等步驟之說明。再者,可分別省略澄清步驟及攪拌步驟。
(玻璃板製造裝置)
圖2及圖3係作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玻璃板製造裝置1之概略構成圖。本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裝置1及使用有玻璃板製造裝置1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可較佳地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平板顯示器之玻璃基板或便攜式終端設備之顯示面之防護玻璃之製造。其原因在於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顯示裝置等近年來要求高精度、高圖像質量,故對於用於其之玻璃基板要求波形變形為0.2 mm以下。又,其原因在於,由於防護玻璃應用於裝置之顯示面等,故對於用於其之玻璃基板要求極高之平滑性。
玻璃板製造裝置1係利用下拉法由熔融玻璃A製造玻璃板C。玻璃板製造裝置1係包括由配置於上下方向之3個部位的隔熱板21、22、23隔離而成之爐室11、第1徐冷爐12、第2徐冷爐13、及未圖示之裁板室。隔熱板21~23係包含陶瓷纖維等隔熱材料之板狀構件。於隔熱板21~23中分別形成有傳送孔16,以使下述玻璃帶B朝向下方通過。隔熱板21~23分別於圖2中,為易於理解而除與下述爐壁15接觸之水平方向之2個部位以外,均省略圖示,但對於玻璃帶B,於紙面前面側及背面側,一體地連接有水平方向之2個部位彼此。再者,於圖2及圖3中表示有藉由隔熱板而於3個部位進行隔離之例,但隔熱板之個數及設置位置並無特別限定,隔熱板設置1個以上即可。再者,由於隔熱板之數量越多,則可獨立地控制環境溫度之空間越多,徐冷條件之調整變得越容易,故而,較佳為,於下述徐冷裝置3中設置複數個隔熱板而隔離成複數個空間。換言之,徐冷爐雖設置1個以上即可,但更佳為設置3個以上。
玻璃板製造裝置1係包括成形裝置2、徐冷裝置3、及裁板裝置4。
成形裝置2係自熔融玻璃A利用下拉法使玻璃帶B成形之裝置。成 形裝置2係包括以由耐火磚或塊狀之電鑄耐火物等組裝而成之爐壁15包圍之爐室11。於爐室11內設置有成形體10、及輥對17。成形體10係包括朝上方開放之槽10a(參照圖3),且熔融玻璃A於槽10a內流動。成形體10係包括例如煉磚。輥對17係於與在成形體10之下端融合之熔融玻璃A之寬度方向兩側之端部(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對應之位置各設置1對,且將熔融玻璃A夾持著朝向下方傳送。再者,圖2中紙面內之左右方向及圖3中之垂直於紙面之方向係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圖2及圖3中紙面內之上下方向係玻璃帶B之傳送方向。再者,於圖2及圖3中,成形體10與輥對17係未隔離地設置,但為使徐冷條件之調整(環境溫度調整)變得容易,亦可於該等之間設置隔熱板進行隔離。又,輥對17亦可於傳送方向上設置2對以上。
(徐冷裝置)
徐冷裝置3係將玻璃帶B一面由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夾持著朝向下方曳引,一面進行徐冷。徐冷裝置3係包括鄰接地設置於爐室11之下方之第1徐冷爐12及第2徐冷爐13。第1徐冷爐12及第2徐冷爐13係由亦構成爐室11之上述爐壁15包圍而成。徐冷裝置3係於第1徐冷爐12及第2徐冷爐13內設置有沿玻璃帶B之傳送方向配置且由下述電腦自動控制之加熱機構。加熱機構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電加熱器。第1徐冷爐12及第2徐冷爐13內之玻璃帶B之周圍之環境溫度係藉由利用加熱機構進行加熱,而以避免玻璃帶B中產生翹曲或應變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以使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及傳送方向之溫度分佈具有如下所述之分佈。於第1徐冷爐12及第2徐冷爐13內,藉由利用加熱機構進行加熱,而自玻璃帶B之傳送方向上游側依序產生玻璃帶B分別成為軟化點SP之點、成為玻璃轉移點Tg之點、成為徐冷點AP之點、成為應變點StP之點。所謂軟化點SP係表示玻璃之黏度為107.6 dPa.s之溫度。又,所謂徐冷點AP係表示玻璃之黏度為1013 dPa.s之溫度。所 謂應變點StP係表示玻璃之黏度為1014.5 dPa.s之溫度。再者,於圖2及圖3中,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該等點SP、Tg、AP、StP之溫度的玻璃帶B之位置係由虛線之各指線沿水平方向延長時與玻璃帶B相交之點表示。再者,徐冷爐12、13內之傳送輥對18、19之設置數並無制約,至少設置1個以上即可。
傳送輥對18、19係於第1徐冷爐12內設置有沿玻璃帶B之傳送方向配置之3個傳送輥對18。於第2徐冷爐13內設置有沿玻璃帶B之傳送方向配置之4個傳送輥對19。於本實施形態中,最上游側之2個傳送輥對18配置於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玻璃帶B之溫度區域D(第1溫度區域)內。自上游側起第3及第4個傳送輥對18係配置於高於徐冷點AP且未達玻璃轉移點Tg之玻璃帶B之溫度區域內。自上游側起第5~第7個傳送輥對19係配置於達到徐冷點AP以下之玻璃帶B之溫度區域E(第2溫度區域)內。再者,軟化點SP亦可位於爐室11內。傳送輥對18、19位於溫度區域D內抑或是位於溫度區域E、或者高於徐冷點AP且未達玻璃轉移點Tg之玻璃帶B之溫度區域等資訊係如下所述基於藉由溫度感測器34之計測所得之玻璃帶B之周圍之環境溫度,推定SP、Tg、AP、StP之位置,並由該推定之SP、Tg、AP、StP之位置而決定。
進而,徐冷裝置3係包括檢測控制部30及驅動部32(參照圖4)。
傳送輥對18、19係藉由朝向下方拉入玻璃帶B而傳送玻璃帶B。各傳送輥對18係包括以夾持與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鄰接之附近區域之方式配置於玻璃帶B之兩側的4個傳送輥18a、及將相對玻璃帶B位於相同側之2個傳送輥18a連結且配置於玻璃帶B之兩側之2根驅動用軸18b。各傳送輥對19係包括以夾持與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鄰接之附近區域之方式配置於玻璃帶B之兩側的4個傳送輥19a、及將相對玻璃帶B位於相同側之2個傳送輥19a連結且配置於玻璃帶B 之兩側之2根驅動用軸19b。再者,傳送輥對18、19並不限定於上述者。例如各輥對之傳送輥亦可為相對玻璃帶B位於相同面側者彼此未由驅動用軸連結而與輥對17之輥同樣地獨立配置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者。
具體而言,成形裝置2之爐室11、第1徐冷爐12、及第2徐冷爐13內之玻璃帶B之周圍之環境溫度係以玻璃帶B具有以下之溫度分佈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
即,於在成形體之下端將熔融玻璃A黏合形成玻璃帶B後,對兩端部進行冷卻,直至將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耳部)之黏度設為η時達到logη=9以上、較佳為logη=9以上14.5以下為止,且以兩端部之冷卻速度快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冷卻速度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
或者,在第1徐冷爐12及第2徐冷爐13內進行之徐冷步驟亦可以使拉伸應力作用於玻璃帶B之傳送方向之方式,至少於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自徐冷點加上150℃所得之溫度至自應變點減去200。℃所得之溫度的溫度區域內,以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冷卻速度快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耳部)之冷卻速度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藉此,徐冷步驟可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始終於傳送方向上施加拉伸應力。
或者,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為玻璃軟化點以上之區域內,以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耳部)低於中央部之溫度、且中央部之溫度成為均一之方式控制玻璃帶B之溫度。進而,以傳送方向之拉伸應力作用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中央部之方式,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未達軟化點且為應變點以上之區域內,控制玻璃帶B之溫度,以使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溫度分佈自中央部朝向兩端部變低。進而,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 達到應變點之溫度區域內,控制玻璃帶B之溫度,以使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耳部)與中央部之溫度梯度消失。藉此,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受到傳送方向之拉伸應力。
進而,亦可以使傳送方向之張力作用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中央部之方式,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未達應變點附近之區域內,控制玻璃帶B之溫度,以使玻璃帶B之溫度自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耳部)朝向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變低。藉此,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的未達應變點附近之區域內,可在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始終於傳送方向上施加拉伸應力。
進而,徐冷步驟亦可包括第1冷卻步驟,其以第1平均冷卻速度進行冷卻,直至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達到徐冷點為止;第2冷卻步驟,其以第2平均冷卻速度進行冷卻,直至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溫度自徐冷點達到應變點-50℃為止;及第3冷卻步驟,其以第3平均冷卻速度進行冷卻,直至玻璃帶之中央部之溫度自應變點-50℃達到應變點-200℃為止。於該情形時,第1平均冷卻速度為5.0℃/秒以上,第1平均冷卻速度快於第3平均冷卻速度,且第3平均冷卻速度快於第2平均冷卻速度。即,平均冷卻速度係由高到低依序為第1平均冷卻速度、第3平均冷卻速度、第2平均冷卻速度。玻璃帶B之傳送方向之冷卻速度對製造之玻璃板之熱收縮造成影響。然而,可藉由以上述方式設定冷卻速度,而一面提昇玻璃板之製造量,一面獲得具有較佳之熱收縮率之玻璃板。
如上所述,於進行成形步驟、徐冷步驟之爐室11、第1徐冷爐12、及第2徐冷爐13內,以玻璃帶B具有上述溫度之方式,利用加熱機構控制玻璃帶B之周圍之環境溫度。
檢測控制部30係如圖4所示包括對應於傳送輥對18、19而配置之溫度感測器34、及作為圓周速度決定部38發揮功能之未圖示之電腦。 圖4係說明控制傳送輥對18、19之旋轉驅動的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各溫度感測器34係連接於圓周速度決定部38。又,圓周速度決定部38係以經由驅動部32驅動傳送輥對18、19之方式進行連接。檢測控制部30之詳細內容於下文敍述。
驅動部32係基於記憶於下述記憶部36中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使傳送輥18a、19a進行旋轉驅動。驅動部32係包括對應於各傳送輥對18、19而設置之未圖示之馬達。再者,馬達亦可不對應於各傳送輥對18、19設置,且其數量例如亦可少於各傳送輥對18、19之數量。於該情形時,可使用具有可於各傳送輥18a、19a間變更速度比之齒輪者,以利用1台馬達驅動複數個傳送輥18a、19a。於該情形時,來自馬達之驅動力係例如經由萬向接頭等傳遞至傳送輥18a、19a。
(檢測控制部)
此處,對檢測控制部30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
溫度感測器34係分別檢測第1徐冷爐12及第2徐冷爐13內之配置位置之環境溫度。
圓周速度決定部38係基於製造之玻璃板之厚度等,決定複數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而且,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係以如下方式決定,即,與設置於溫度區域D內之所有傳送輥18a相比,設置於溫度區域E內之所有傳送輥19a較快,較佳為,相較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應變點StP之位置設置於下游之傳送輥19a較快。即,徐冷步驟係以避免玻璃帶B產生波形之塑性變形之方式,於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控制複數個傳送輥18a、19a,以使張力沿傳送方向作用於玻璃帶B。
具體而言,圓周速度決定部38首先參照記憶於下述記憶部36中之玻璃帶B之軟化點SP、玻璃轉移點Tg、徐冷點AP、應變點StP,基於藉由溫度感測器34檢測之環境溫度,推定徐冷爐12、13內之該等點 SP、Tg、AP、StP之位置。其次,圓周速度決定部38使設置於溫度區域E內之3個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溫度區域D內之2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若由比表示該圓周速度之差異,則就抑制玻璃帶B之破碎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較快之圓周速度相對較慢之圓周速度之比之上限例如設為1.02,就充分獲得防止塑性變形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上述比之下限設為1.0003。即,溫度區域E之3個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比溫度區域D之2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較佳為快0.03~2%,更佳為快0.05~1.7%,進而較佳為快0.1~1.5%,尤佳為快0.2~1.0%,較佳為快0.3~0.8%。
此時,高於徐冷點AP且未達玻璃轉移點Tg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及傳送輥18a進而位於溫度區域D之上游側外側時該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可與溫度區域D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相同或不同,尤佳為不同。於不同之情形時,較佳為,以相較溫度區域D為上游側之傳送輥18a、溫度區域D之傳送輥18a、高於徐冷點AP且未達玻璃轉移點Tg之傳送輥19a之順序,傳送輥越位於下游側越快。
於溫度區域D中,最上游側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與自上游側起第2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可相同或不同,尤佳為不同。於不同之情形時,較佳為自上游側起第2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快於最上游側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又,於溫度區域E內,自下游側起之3個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可全部相同、一部分相同或全部不同,尤佳為全部不同。於全部不同之情形時,較佳為,最下游側之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最快,自下游側起第3個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最慢。
又,較佳為,以避免與由傳送輥18a、19a夾持之部分在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之鄰接區域中產生波形之塑性變形之方式,於鄰接區域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使傳送方向之拉伸應力作用於玻璃帶B。
就使拉伸應力作用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傳送輥對18、19中之相較與玻璃帶之由傳送輥夾持之部分在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之鄰接區域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AP之位置設置於下游側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傳送輥對18、19中之設置於鄰接區域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18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快。
如上所述,以設置於溫度區域E內之傳送輥19a快於設置於溫度區域D內之傳送輥18a之方式,決定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故可防止可藉由以此方式控制旋轉驅動而有效地使張力作用於玻璃帶B之傳送方向上的傳送輥18a、19a之寬度方向內側之區域中產生之波形之變形。
圓周速度決定部38係包括記憶部36。記憶部36係記憶以上述方式決定之複數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記憶部36係將玻璃帶B之軟化點SP、玻璃轉移點Tg、徐冷點AP、應變點StP記憶於每一玻璃之組成中。
又,未圖示之電腦係基於由溫度感測器34檢測之環境溫度,以將徐冷爐12、13內之環境溫度分別維持於特定之溫度範圍內之方式,自動控制徐冷爐12、13內之加熱機構。第1徐冷爐12之特定之溫度範圍係設定為例如500~800度。第2徐冷爐13之特定之溫度範圍係設定為例如200~500度。
裁板裝置4係包括配置於第2徐冷爐13之下游側的未圖示之裁板室。裁板室係將玻璃帶B切斷為每一個固定長度,裁板得到玻璃板C。玻璃板C之厚度係例如0.5 mm以下。又,玻璃板C之大小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寬度方向長度500~3500 mm×長度方向長度500~3500 mm。又,例如玻璃板C之寬度方向長度亦可為1000 mm以上、1500 mm以上、2000 mm以上、2500 mm以上,長度方向長度亦可為1000 mm以上、1500 mm以上、2000 mm以上、2500 mm以上。玻璃板C越大型化,則玻璃帶B中,與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傳送輥或徐冷爐之外壁相距之距離越大,因此,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與作為傳送輥附近且寬度方向內側之玻璃帶B之區域的鄰接區域之間,存在容易產生溫度差之傾向。因此,於玻璃板C之寬度方向長度為1000 mm以上之情形時,於作為傳送輥附近且寬度方向內側之玻璃帶B之區域中存在容易產生波形變形之傾向,使得本發明之效果變得明顯。再者,玻璃板C之寬度方向長度越為1500 mm以上、2000 mm以上、2500 mm以上,則本發明之效果越有益。
再者,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亦可由操作人員決定而取代由圓周速度決定部38決定。於該情形時,玻璃板製造裝置1更包括受理操作人員之輸入操作之未圖示之輸入部,且該輸入部受理操作人員所輸入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或旋轉速度等。記憶部36亦可不記憶玻璃帶B之軟化點SP、玻璃轉移點Tg、徐冷點AP、應變點StP等,只要記憶由操作人員基於玻璃帶B之軟化點SP、玻璃轉移點Tg、徐冷點AP、應變點StP等決定且輸入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或旋轉速度,且將該等資訊傳遞至驅動部即可。再者,輸入部亦可直接連接於驅動部,將傳送輥之圓周速度或旋轉速度直接輸入至驅動部。
根據以如上方式構成之玻璃板製造裝置1,於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玻璃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使拉伸應力沿傳送方向作用於玻璃帶B。更具體而言,以設置於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A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19之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D內的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之方式,控制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驅動。因此,可有效地使張力沿傳送方向作用於在徐冷爐12、13內傳送之玻璃帶B。因此,可抑制在與由傳送輥18a、19a 夾持之部分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之鄰接區域中產生波形之變形,從而防止玻璃板之平坦度之劣化。該效果係即便於製造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與寬度方向中央部之厚度之差容易變大且即便較小之應力亦容易變形之板厚為0.5 mm以下之玻璃板之情形時亦發揮作用,從而可降低將要產生之翹曲、破碎之產生。
對該方面進行更具體說明。
如先前所述,於將由圖7所示之傳送輥對18、19夾持之區域冷卻,且玻璃收縮之情形時,壓縮應力作用於圖7中符號S表示之區域(鄰接區域)。此時,於傳送輥之附近且相較傳送輥為寬度方向內側之鄰接區域之玻璃溫度與軟化點(黏度η達到logη=7.65之溫度)相比為高溫之情形時,作用於相較由傳送輥對18、19夾持之區域為寬度方向內側且傳送輥附近之區域的鄰接區域之壓縮應力瞬間得到緩和,故而不易產生波形之塑性變形。另一方面,於同樣之鄰接區域之玻璃溫度相較玻璃轉移點為低溫之情形時,由於黏度充分上升,故而不易產生波形之塑性變形。
與此相對,於傳送輥之附近且相較傳送輥為寬度方向內側之鄰接區域之玻璃溫度與玻璃軟化點相比為低溫,且與玻璃轉移點相比為高溫之情形時,因上述生成之壓縮應力,而於傳送輥18a、18b之附近且寬度方向內側之玻璃帶之鄰接區域中容易產生塑性變形(波形之變形),導致玻璃板之平坦度劣化。更具體而言,例如若以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受到傳送方向之拉伸應力(張力)之方式進行玻璃帶之溫度控制,則鄰接區域受到壓縮,使得鄰接區域中容易產生形呈現波形之塑性變形。
再者,若始終以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冷卻速度成為最快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則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始終受到傳送方向之拉伸應力(張力)。因此,於包括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 部的玻璃帶之中央區域,與上述鄰接區域相比不易產生塑性變形。
藉由自成形體之正下方對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耳部)進行急冷,而於如上所述之上述鄰接區域內波形之塑性變形之問題變得明顯。又,藉由以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始終受到傳送方向之拉伸應力之方式,進行玻璃帶B之溫度控制,而使上述鄰接區域之塑性變形之問題變得明顯。即,於進行如上所述之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始終受到傳送方向之拉伸應力之類的溫度控制之情形時,抑制塑性變形之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之效果變得明顯。
如此之塑性變形之問題係於製造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與上述鄰接區域之厚度之差容易變大且因厚度較薄而即便較小之應力亦容易變形之板厚為0.5 mm以下之玻璃板之情形時變得明顯。即,若僅利用上述專利文獻1之製造方法,則於製造板厚為0.5 mm以下之玻璃板之情形時,作為傳送輥之寬度方向內側之區域的上述鄰接區域更容易變形,導致玻璃板之平坦度進一步劣化。
另一方面,上述專利文獻2之製造方法係使設置於下方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上方之傳送輥,但根據專利文獻2之段落編號[0045]~[0049]之記載,亦可認為上述專利文獻2之製造方法係以板厚為0.7~1 mm左右之相對較厚之玻璃為前提,又,基於藉由自傳送方向之上游側至下游側,使傳送輥之圓周速度依序變快而對玻璃帶沿傳送方向始終施加張力之觀點。
然而,於玻璃帶之上述鄰接區域產生塑性變形係如上所述有限之玻璃帶之溫度區域中之現象,故必需於適當之溫度區域之傳送輥間賦予圓周速度差。因此,即便如專利文獻2所述,僅使下游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上游,亦不僅無效果,而且於玻璃帶中產生塑性變形、或製造板厚為0.5 mm以下之玻璃板之情形時,例如若賦予如實施例[0045]所記載之圓周速度差,則存在玻璃帶破碎之虞。
與此相對,本實施形態係於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玻璃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使張力沿傳送方向對玻璃帶B進行作用。因此,可抑制於玻璃帶B之鄰接區域中產生波形之變形,從而可防止玻璃板之平坦度之劣化。又,即便於製造板厚為0.5 mm以下之玻璃板之情形時,玻璃帶亦不會破碎。
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係為使拉伸應力沿傳送方向對玻璃帶B進行作用,而以設置於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A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19之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D內的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之方式,控制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驅動。
再者,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至少設置於溫度區域D及溫度區域E即可。又,複數個傳送輥對之數量為至少2個即可,並無特別限制。再者,位於軟化點SP、玻璃轉移點Tg、徐冷點AP、應變點StP之位置、及以該等各點為交界而形成之各區域內之傳送輥對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制。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作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玻璃板製造裝置進行說明。
此處,著眼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之處進行說明。
於第2實施形態中,檢測控制部40之電腦除作為圓周速度決定部48發揮功能以外,而且如圖5所示,進而作為傳送輥狀態檢測部(以下亦簡稱為檢測部)47中之除溫度感測器44以外之部分發揮功能。圖5係說明控制傳送輥對18、19之旋轉驅動的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於圖5中,利用與第1實施形態中參照之符號相同之符號表示之要素係與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要素相同。檢測部47係與溫度感測器44連接。溫度感測器44係檢測傳送輥18a、19a之溫度。此處,檢測傳送輥 18a、19a之溫度亦包括算出傳送輥18a、19a之溫度。於該情形時,參照藉由各溫度感測器44所檢測之環境溫度中之記憶於記憶部46中之溫度差資料,算出傳送輥18a、19a之溫度。檢測部47係基於檢測之傳送輥18a、19a之溫度,如下所述,算出傳送輥18a、19a之熱膨脹量作為直徑之變化。
圓周速度決定部48之記憶部46係記憶溫度差資料。溫度差資料係包括徐冷爐12、13之設置時預先測定的徐冷爐12、13之環境溫度與各環境溫度中之傳送輥18a、19a之溫度(表面溫度)之差之資料。溫度差資料係因徐冷爐12、13之構造而不同地記憶。記憶部46中更記憶有傳送輥18a、19a之熱膨脹係數(以下,亦稱為輥熱膨脹係數)。輥熱膨脹係數係由傳送輥18a、19a之材質決定。
又,記憶部46中更記憶由圓周速度決定部48決定之各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於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間設定之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及各傳送輥18a、19a之直徑之基準值。各傳送輥18a、19a之直徑之基準值分別為常溫(例如25度)下之新製品時之直徑。又,記憶部46係記憶達成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時之條件(傳送輥之溫度、玻璃帶B之溫度、玻璃帶之熱膨脹係數、玻璃帶B之厚度、寬度、玻璃帶之流量等)。
圓周速度決定部48係設定於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間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與玻璃帶B之傳送速度之相對速度固定時的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間之圓周速度比(圓周速度分佈)。該圓周速度比係設定為設置於溫度區域E內的傳送輥對19之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溫度區域D內的傳送輥對18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其次,圓周速度決定部48係於維持著第1實施形態中決定之溫度區域D、E內的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之大小關係之狀態下,以基於由檢測部47算出之傳送輥18a、19a之直徑之變化,保持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 間之圓周速度比之方式,決定各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
再者,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亦可由操作人員而取代由圓周速度決定部48算出。於該情形時,玻璃板製造裝置1更包括與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者相同之輸入部。記憶部46亦可不記憶溫度差資料、輥熱膨脹係數、圓周速度分佈、各傳送輥18a、19a之直徑之基準值、達成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時之條件等,只要記憶由操作人員基於溫度差資料、輥熱膨脹係數、圓周速度分佈、各傳送輥18a、19a之直徑之基準值、達成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時之條件等而算出後輸入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即可。
(圓周速度比之設定)
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間之圓周速度比係設定為例如以最上游側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為基準,自緊接著其次的下游側之傳送輥18a起依序以最上游側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之0.1%為單位,使圓周速度變快。於本實施形態中,最下游側之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為最上游側之傳送輥18a之100.6%。藉由按照如此之圓周速度比,控制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而使玻璃帶B不會於傳送輥對18、19之上方產生變形,且可抑制於玻璃帶B之表面產生微細之損傷。於該情形時,根據圓周速度比設定之圓周速度係利用最上游側之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設定值。以此方式設定為基準之圓周速度比係以先前玻璃帶B不會產生損傷或形狀變形之問題之方式進行徐冷時之圓周速度比。作為該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係與玻璃帶B之溫度、熱膨脹係數、厚度、寬度、玻璃流量等條件一併記憶保持於圓周速度決定部48。該圓周速度比係如下所述於玻璃帶B之溫度變化等徐冷時之條件變化之情形時,修正並設定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
圓周速度決定部48係藉由玻璃帶B之溫度、熱膨脹係數、厚度、玻璃流量等而修正並設定基準之圓周速度比。
具體而言,於設定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之圓周速度比,作為此時之條件,設定有各傳送輥對18、19之作為基準之溫度。因此,於當前之玻璃帶B之溫度相對作為該基準之溫度變化之情形時,例如於溫度T1變化成T2之情形時,圓周速度決定部48利用T2與T1之溫度差中之熱膨脹率之差,修正設定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的圓周速度比。其原因在於,玻璃帶B之傳送速度係因由玻璃帶B之溫度及熱膨脹係數決定的熱膨脹率而變化。於該情形時,由於熱膨脹係數因玻璃帶B之種類不同而不同,故而,亦可利用兼顧玻璃帶B之熱膨脹係數及溫度的熱膨脹率之差異,更普通化地修正圓周速度比。如此之圓周速度比係不僅根據玻璃帶B之溫度及熱膨脹係數之溫度依存性,而且根據玻璃帶B之厚度、寬度、玻璃流量等條件之變化進行修正及設定。因此,玻璃帶B之溫度、熱膨脹係數之溫度依存性之特性、厚度、寬度、玻璃流量等基準之圓周速度比中之條件係預先記憶保持於圓周速度決定部48中。玻璃熱膨脹係數係由熔融玻璃之組成所決定。根據設定之圓周速度比,以最上游側之傳送輥對之當前之圓周速度為基準,算出下游側之各傳送輥對之圓周速度。
可藉由以此方式,相應於包括玻璃帶B之溫度的狀態之變化,修正圓周速度比,而決定更適當之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
(傳送輥之旋轉速度之決定)
圓周速度決定部48係基於所算出或由操作人員輸入之各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按照下式決定各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
旋轉速度=圓周速度/(熱膨脹後之傳送輥之直徑×π)
此處,於在徐冷爐12、13內之各傳送輥對18、19之配置位置檢測出之環境溫度相對於上述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比中之傳送輥對之溫度變化之情形時,以保持上述圓周速度比之方式決定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
具體而言,對於由溫度感測器44探測之溫度變化之傳送輥18a、19a,檢測部47參照傳送輥18a、19a之溫度中之輥熱膨脹係數、及各傳送輥18a、19a之直徑之基準值,按照下式算出該傳送輥18a之膨脹量(直徑之變化量)。
dD=β.D.△T
dD:膨脹量
β:熱膨脹係數
D:傳送輥之直徑之基準值
△T:與基準之圓周速度比中設定之傳送輥之溫度的溫度差
圓周速度決定部48係根據由檢測部47算出之傳送輥18a之直徑之變化量,按照下式,以圓周速度之變化量為1,算出新的旋轉速度,從而變更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
新的旋轉速度=(圓周速度+圓周速度之變化量)/((傳送輥之直徑+傳送輥之直徑之變化量)×π)
由圓周速度決定部48決定之旋轉速度係傳送至驅動部32,控制傳送輥18a、19a之旋轉。
圓周速度比並不限於上述者。又,圓周速度決定部48亦可算出各傳送輥18a、19a之具體之圓周速度作為圓周速度分佈而取代圓周速度比。於該情形時,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及修正後之圓周速度亦設定為具體之速度值。
於第2實施形態中,不僅根據傳送輥之直徑之溫度,調整旋轉速度,以成為設定之圓周速度分佈,而且,對於圓周速度分佈,亦根據玻璃帶之溫度修正並設定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然而,亦可不根據玻璃帶之當前之溫度修正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然而,就製造表面品質優異之玻璃板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根據玻璃帶之當前之溫度修正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分佈。
根據第2實施形態,除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以外,亦考慮產生於傳送輥18a、19a中之狀態之變化,以補償該變化之方式控制各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因此,可以更高之精度抑制各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與玻璃帶B之傳送速度之相對速度於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中產生差值。藉此,可防止玻璃帶B與傳送輥18a、19a之間之滑移,從而使玻璃板表面之品質提昇。
又,由於根據玻璃帶B之溫度,修正及設定用以傳送玻璃帶B之複數個傳送輥對18、19之圓周速度分佈,故而可防止玻璃帶B殘餘,導致玻璃帶B變形,又,可藉由變得比要求更快,而防止玻璃帶B受到拉伸,導致玻璃帶B破碎。如此之效果係於玻璃之傳送速度較快,且玻璃帶B之強度較小且容易變形之厚度為0.5 mm以下之薄板玻璃之製造中更為明顯。
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即便控制徐冷爐12、13內之環境溫度,如上所述,玻璃帶B之溫度或傳送輥18a、19a之溫度亦進行變化。然而,由於該變化相對較小,故而,即便根據溫度修正上述作為基準之圓周速度比,其修正量亦較小,未大幅度地改變作為設定之基準之圓周速度比之分佈。即,設置於溫度區域E內的上述傳送輥對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溫度區域D內的傳送輥對之上述傳送輥之圓周速度之情況並未變化。
上述例係於溫度感測器中檢測徐冷爐12、13內之環境溫度,並利用該環境溫度算出傳送輥溫度,但亦可直接測定傳送輥溫度。因此,例如可使用用以連續地測定傳送輥之溫度之溫度計作為傳送輥狀態檢測部。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對作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玻璃板製造裝置進行說明。
此處,著眼於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不同之處進行說明。
第2實施形態係使用檢測傳送輥18a、19a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44及電腦作為傳送輥狀態檢測部47,但此處,如圖6所示,使用用以檢測傳送輥18a、19a之磨損量的距離測定感測器54及未圖示之電腦,作為傳送輥狀態檢測部(以下亦簡稱為檢測部)57。再者,圖6係說明控制傳送輥對18、19之旋轉驅動的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於圖6中,以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參照之符號相同之符號表示之要素係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要素相同。檢測部57係與距離測定感測器54連接。
距離測定感測器54係對應於各傳送輥對18、19設置有複數個。距離測定感測器54係檢測驅動用軸間隔。驅動用軸間隔係指將位於相對玻璃帶B為相同側之傳送輥18a、19a彼此連結之驅動用軸18b、19b、及與該驅動用軸18b、19b對向配置之驅動用軸18b、19b之距離。傳送輥對18、19係於成對之傳送輥18a、19a間相互受到偏壓之狀態下夾持玻璃帶B。因此,各傳送輥18a、19a之磨損量係作為按照下式算出之輥半徑之與新製品時之輥半徑相比的變化量因傳送輥18a、19a之磨損所產生,而由檢測部57檢測。於該式中,由於玻璃帶B之厚度於各傳送輥18a、19a之位置固定,故而藉由測定驅動用軸18b、19b彼此之間隔而算出輥半徑。
輥半徑=(驅動用軸間隔-玻璃帶厚度)/2
檢測控制部50之圓周速度決定部58以補償因起因於檢測之傳送輥18a、19a之磨損的傳送輥18a、19a之半徑之變化而產生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之與圓周速度比之偏差之方式,決定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
再者,第3實施形態係利用基於磨損之狀態算出之半徑之變化,作為傳送輥18a、19a之直徑變化,但亦可與第2實施形態中使用之傳 送輥18a、19a之溫度一併綜合地應用該磨損之狀態。於該情形時,傳送輥18a、19a之直徑因磨損量而變化,並且因熱膨脹而變化。可利用該直徑,以將伴隨直徑變化而變化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維持為圓周速度比之方式,算出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
進而,除傳送輥18a、19a之直徑變化以外,亦可綜合地與根據由玻璃帶B之熱膨脹引起之玻璃帶B之溫度相應地變化之玻璃帶B之傳送速度變化,作為玻璃帶之狀態。
根據以上之第3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裝置,可補償因由傳送輥18a、19a之磨損引起之直徑變化所導致的傳送輥之圓周速度之與圓周速度比之偏差。
再者,於該玻璃板製造裝置中,可構成為距離測定感測器54讀取傳送輥對18、19之驅動用軸18b、19b之與原點位置之偏差,而取代傳送輥對18、19之驅動用軸18b、19b彼此之距離,以檢測磨損量。原點位置係傳送輥18a、19a為新製品時驅動用軸18b、19b所在之中心位置,且記憶於記憶部56中。利用傳送輥對18、19之驅動用軸18b、19b之與原點位置之偏差,檢測傳送輥18a、19a之磨損量,藉此,可算出經磨損之傳送輥之輥徑。再者,傳送輥18a、19a之直徑並不限定於檢測部57算出,例如亦可基於磨損量由操作人員算出。於該情形時,基於由操作人員算出且輸入至圓周速度決定部58之傳送輥18a、19a之直徑,藉由圓周速度決定部58而算出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或者,亦可基於操作人員算出之傳送輥18a、19a之直徑,進一步算出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且將該算出結果輸入至圓周速度決定部58。圓周速度決定部58中算出或輸入之旋轉速度係由圓周速度決定部58決定,且傳遞至驅動部32。又,傳送輥18a、19a之磨損量、原點位置亦可由操作人員算出,且可將算出之值記憶於記憶部56中。
再者,第2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中以補償產生於傳送輥對 18、19之各輥中之傳送輥18a、19a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速度,但除傳送輥18a、19a以外,亦可以補償成形步驟中用作冷卻輥對的輥對17之各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輥對17之各輥之旋轉速度。於該情形時,輥對17之各輥係利用上述傳送輥狀態檢測部47、57之類的檢測部,檢測輥對17之各輥之狀態,並以基於檢測結果,補償輥對17之各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輥對17之各輥之旋轉速度。
一般而言,由於輥對17之各輥之圓周速度以玻璃板之厚度分佈或玻璃表面之凹凸變得最小之方式設定為適當之值,故而,與該值偏差會使玻璃板之厚度分佈或玻璃表面之凹凸劣化。
即,若輥對17之圓周速度變化,則自成形體之下端於輥對17之間進行之玻璃帶B之拉伸之量、及自輥對17於傳送輥對18之間進行之玻璃帶B之拉伸之量產生變化,(由於成形體之下端~輥對17間之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溫度分佈、與輥對17~傳送輥對18、19中之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溫度分佈之形態不同)故導致製造之玻璃板之寬度方向之厚度分佈或玻璃表面之凹凸之大小產生變化。因此,較佳為,以補償輥對17之各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輥對17之各輥之旋轉速度。
又,亦可對傳送輥對18、19及輥對17之各輥中之至少任1個各輥,以補償各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旋轉速度。
即,以補償冷卻輥或傳送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輥之旋轉速度亦可僅對有效之輥進行而無需於所有輥(冷卻輥、傳送輥)中進行。
例如可藉由以補償設置於玻璃帶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成為軟化點(黏度η成為logη=7.65之溫度)以下之區域內的傳送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傳送輥之旋轉速度,且使傳送輥進行旋轉驅動,而抑制玻璃帶B之滑移等,從而可抑制於玻璃帶B之表面產生損傷。
若玻璃為軟化點SP以上,則玻璃帶B之黏度較低,不易產生滑移。另一方面,軟化點SP以下之玻璃帶B係容易產生滑移。因此,較佳為,以補償設置於玻璃帶B之中央部為軟化點SP以下之區域內的傳送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傳送輥之旋轉速度。
又,於上述徐冷步驟中,由於以補償至少設置於玻璃帶B之中央部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傳送輥之旋轉速度,故而,玻璃帶B之塑性變形之抑制效果變大。因此,較佳為,以補償至少設置於玻璃帶B之中央部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傳送輥之旋轉速度。
又,由於設置於玻璃帶B之中央部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容易產生直徑變化,故而,較佳為,以補償設置於該區域內之傳送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傳送輥之旋轉速度。
於玻璃溫度相較軟化點SP為高溫之情形時,由於作用於玻璃之壓縮應力瞬間得到緩和,故而於玻璃帶B中,不易產生波形之塑性變形。另一方面,於玻璃溫度相較玻璃轉移點Tg為低溫之情形時,由於玻璃帶B之黏度充分上升,故而不易產生波形之塑性變形。
又,越為上游側之傳送輥,則越容易產生因磨損或熱膨脹引起之輥徑變化。即,較佳為,以補償至少設置於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之直徑變化之方式,決定傳送輥之旋轉速度。
(變形例)
於第3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裝置之傳送輥狀態檢測部57,亦可使用將基於傳送輥18a、19a之使用天數算出之傳送輥18a、19a直徑之變化作為傳送輥18a、19a之直徑變化進行計數之裝置,取代距離測定 感測器54。例如對該直徑變化進行計數之裝置係將傳送輥18a、19a之使用天數傳送至圓周速度決定部58。圓周速度決定部58係參照記憶於圓周速度決定部58之記憶部56中且關於各傳送輥18a、19a作為以往之更換實績以往更換時輥直徑與其新製品時相比之磨損量、及直至更換為止之使用天數,並基於該等,算出每1天之磨損量。其次,參照記憶於記憶部56中之新製品時之輥直徑,按照下式算出輥直徑。此時,利用自對上述直徑變化進行計數之裝置傳送之使用天數,如下式所示,作為每1天之磨損量×使用天數之積相當於傳送輥18a、19a之磨損量進行檢測。
輥直徑=新製品時之直徑-(每1天之磨損量×使用天數)
圓周速度決定部58係於記憶部56中,對於各傳送輥18a、19a記憶以往之更換實績、新製品時之輥直徑。
根據該變形例,可以更簡單之方法,補償因傳送輥18a、19a之直徑變化而產生之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之與圓周速度比之偏差。再者,每1天之磨損量亦可由操作人員算出且使記憶部56進行記憶。又,由上述磨損量引起之傳送輥18a、19a之直徑變化亦可由操作人員算出,且傳遞至檢測控制部50或驅動部32。進而,以往更換時之輥直徑之與其新製品時相比之磨損量、及直至更換為止之使用天數亦可由操作人員算出,且算出之值可記憶於記憶部56中。
再者,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亦可進行組合。可藉由組合第2實施形態、與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而與單獨應用第2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之情形相比,以更高之精度補償與圓周速度比相比之偏差。
又,上述塑性變形之問題因利用輥對17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耳部)急冷而變得容易產生。於玻璃之液相溫度為1050℃~1250℃之高溫之情形時,於利用輥對17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 之兩端部(耳部)急冷時的上述鄰接區域、與玻璃帶B之中心位置之間,溫度下降量之差較大,容易產生塑性變形之問題。因此,使塑性變形不易產生之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適合使用液相溫度為1100℃~1250℃之玻璃的玻璃板之製造。使用液相溫度為1150℃~1250℃之玻璃的玻璃板之製造更適合本發明,進而較佳為使用液相溫度為1180℃~1250℃之玻璃的玻璃板之製造,尤佳為使用液相溫度為1200℃~1250℃之玻璃的玻璃板之製造。
液相黏度為較小之150000 dPa.s以下之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等平板顯示器用玻璃板係於成形步驟時處於容易產生失透之狀態。因此,必需使成形步驟時之熔融玻璃之溫度成為高溫,故上述塑性變形之問題變得明顯。因此,本發明適合使用液相黏度為150000 dPa.s以下之玻璃的玻璃板之製造,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更適合使用液相黏度為35000~150000 dPa.s之玻璃的玻璃板之製造。本發明之製造方法進而適合使用液相黏度為50000~100000 dPa.s之玻璃的玻璃板之製造,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更適合使用液相黏度為50000~80000 dPa.s之玻璃的玻璃板之製造。
又,上述塑性變形係玻璃之熱膨脹係數越大,則越容易因急劇之溫度變化下之膨脹差而產生。因此,本發明之製造方法適合使用熱膨脹係數(100~300℃)[×10-7℃]為30以上之玻璃的玻璃板之製造。其中,於將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應用於平板顯示器用玻璃板之情形時,若熱膨脹係數過大,則於平板顯示器製造時之熱處理步驟中,存在熱衝擊或熱收縮量增大之傾向,因此,例如不適合平板顯示器用玻璃板等。根據以上情況,本發明之製造方法適合熱膨脹係數(100~300℃)[×10-7℃]為30以上且未達40之玻璃板之製造,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更適合熱膨脹係數為32以上且未達40之玻璃板之製造,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更適合熱膨脹係數為34以上且未達40之玻璃板之製造。
(玻璃板之組成)
由本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方法及玻璃板製造裝置製造之玻璃板例如可較佳地列舉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
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之玻璃組成可例示以下之玻璃組成。
較佳為含有:SiO2 50~70質量%、B2O3 0~15質量%、Al2O3 5~25質量%、MgO 0~10質量%、CaO 0~20質量%、SrO 0~20質量%、BaO 0~10質量%、RO 5~20質量%(其中R係選自Mg、Ca、Sr及Ba中之玻璃板中所含之總成分且為至少1種)。
進而,就抑制形成於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之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之破壞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無鹼玻璃(實質上不含鹼成分之玻璃)。另一方面,為使熔融玻璃之熔解性及澄清性提昇,可反而使其含有微量鹼成分。於該情形時,較佳為R'2O超過0.05質量%且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R'2O超過0.1質量%且為2.0質量%以下(其中R'係選自Li、Na及K中之玻璃板中所含之總成分且為至少1種)。
(實施例)
為研究本發明之效果,使用先前之玻璃板製造裝置與本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裝置,分別按照下述方法製造玻璃帶,測定產生於玻璃帶中之波狀之變形。再者,所用之玻璃板製造裝置均為圖3及圖4所示之下拉法之玻璃板製造裝置1,玻璃係使用含有下述所示成分之鋁矽酸鹽玻璃。
SiO2 60質量%
Al2O3 19.5質量%
B2O3 10質量%
CaO 5質量%
SrO 5質量%
SnO2 0.5質量%。
作為實施例1,按照上述第1實施形態,藉由圓周速度決定部38,而以設置於相較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徐冷點AP之位置為下游之溫度區域E內的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比設置於在徐冷爐內傳送之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D內的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快0.6%之方式,決定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且基於決定後之圓周速度,控制各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驅動,以0.5 mm厚度製作寬度方向長2000 mm×長度方向長2500 mm之大小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
又,作為實施例2係除了按照上述第2實施形態,以保持圓周速度分佈之方式決定各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且基於決定之傳送輥之圓周速度,使傳送輥18a、19a進行旋轉驅動之方面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製作0.5 mm厚度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
作為實施例3,按照上述第1實施形態,藉由圓周速度決定部38,而以設置於相較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徐冷點AP之位置為下游之溫度區域E內的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比設置於在徐冷爐內傳送之玻璃帶B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且軟化點SP以下之溫度區域D內的傳送輥18a之圓周速度快0.6%之方式,決定傳送輥19a之圓周速度,且基於決定後之圓周速度,控制各傳送輥18a、19a之旋轉驅動,以0.7 mm厚度製作寬度方向長2000 mm×長度方向長2500 mm之大小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
作為比較例1係除了使所有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相同之方面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製作0.5 mm厚度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
又,作為比較例2係除了使所有傳送輥18a、19a之圓周速度相同之方面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條件,製作0.7 mm厚度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
對於所得之實施例1~3、比較例1~2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利用厚度規計測產生於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之鄰接區域中之波形之變形(板厚方向之凹凸)。其結果,於實施例1中,波形之變形(凹凸之高度)為0.05 mm以下。於實施例2中,波形之變形為0.04 mm以下。於實施例3中,波形之變形為0.05 mm。於比較例1中,波形之變形為0.4 mm。於比較例2中,波形之變形為0.25 mm。
再者,波形之變形係於厚度為0.5 mm及厚度為0.7 mm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中,將厚度方向為0.2 mm以內者設為滿足表面品質。
利用先前之製造裝置所得之比較例1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係波形變形下之階差為0.4 mm,故未滿足上述表面品質。利用先前之製造裝置所得之比較例2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係波形變形下之階差為0.25 mm,故未滿足上述表面品質。
與此相對,利用本實施形態之製造裝置1所得之實施例1~3之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係波形變形下之階差為0.05 mm以下,故滿足上述表面品質。實施例1之波形之凹凸之高度係改善為1/8。實施例2之波形之凹凸之高度係改善為1/10。實施例3之波形之凹凸之高度係改善為1/5。
以上,對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板製造裝置詳細地進行了說明,無勿庸置疑,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之範圍內,亦可進行各種改良或變更。
S10‧‧‧熔解步驟
S20‧‧‧澄清步驟
S30‧‧‧攪拌步驟
S40‧‧‧成形步驟
S50‧‧‧徐冷步驟
S60‧‧‧裁板步驟
S70‧‧‧形狀加工步驟

Claims (11)

  1. 一種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熔解步驟,其將玻璃原料熔解,製造熔融玻璃;成形步驟,其係利用溢流下拉法,使熔融玻璃成形,形成玻璃帶;及徐冷步驟,其係一面利用沿上述玻璃帶之傳送方向設置之複數個傳送輥對,夾持與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在上述寬度方向上鄰接之附近區域,一面朝向下方曳引上述玻璃帶,進行徐冷;上述成形步驟係藉由將自成形體溢流且在上述成形體之側壁流下之熔融玻璃於上述成形體之下端黏合而形成上述玻璃帶後,使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上述兩端部較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更快冷卻,上述徐冷步驟中,作為上述複數個傳送輥對,至少設置有玻璃帶之溫度成為玻璃轉移點以上且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一對傳送輥、及較玻璃帶之溫度成為徐冷點以下之位置更下游側的一對傳送輥,且係以避免在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於由上述複數個傳送輥夾持之部分之鄰接區域中產生塑性變形之方式,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成為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使張力於上述傳送方向上作用於上述玻璃帶,製造板厚0.5mm以下之玻璃板。
  2. 一種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熔解步驟,其將玻璃原料熔解,製造熔融玻璃;成形步驟,其係利用溢流下拉法,使熔融玻璃成形,形成 寬度方向之長度為1000mm以上之玻璃帶;及徐冷步驟,其係一面利用沿上述玻璃帶之傳送方向設置之複數個傳送輥對,夾持與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在上述寬度方向上鄰接之附近區域,一面朝向下方曳引上述玻璃帶,進行徐冷;上述成形步驟係藉由將自成形體溢流且在上述成形體之側壁流下之熔融玻璃於上述成形體之下端黏合而形成上述玻璃帶後,使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上述兩端部較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更快冷卻,上述徐冷步驟係以避免在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於由上述複數個傳送輥夾持之部分之鄰接區域中產生塑性變形之方式,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成為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使張力於上述傳送方向上作用於上述玻璃帶,製造板厚0.5mm以下之玻璃板。
  3. 如請求項1或2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徐冷步驟係使上述傳送輥對中設置於較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之位置更下游側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圓周速度,快於上述傳送輥對中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圓周速度。
  4. 一種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熔解步驟,其將玻璃原料熔解,製造熔融玻璃;成形步驟,其係利用溢流下拉法,使熔融玻璃成形,形成玻璃帶;及徐冷步驟,其係一面利用沿上述玻璃帶之傳送方向設置之複數個傳送輥對,夾持與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在 上述寬度方向上鄰接之附近區域,一面朝向下方曳引上述玻璃帶進行徐冷,形成板厚為0.5mm以下之玻璃帶,上述成形步驟係藉由將自成形體溢流且在上述成形體之側壁流下之熔融玻璃於上述成形體之下端黏合而形成上述玻璃帶,上述徐冷步驟係使上述傳送輥對中設置於相較上述玻璃帶之溫度成為徐冷點之位置更下游側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圓周速度,快於上述傳送輥對中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成為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圓周速度。
  5. 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徐冷步驟係以避免在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於由上述傳送輥夾持之部分之鄰接區域中產生塑性變形之方式,於上述鄰接區域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使傳送方向之張力作用於上述玻璃帶。
  6. 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徐冷步驟係使上述傳送輥對中設置於相較與上述玻璃帶之由傳送輥夾持之部分在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內側鄰接之鄰接區域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之位置更下游側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圓周速度,快於上述傳送輥對中設置於上述鄰接區域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圓周速度。
  7. 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於上述成形體之下端將上述熔融玻璃黏合而形成玻璃帶後,將上述兩端部進行冷卻,直至上述玻璃帶之寬度 方向之上述兩端部之黏度設為η時達到logη=9以上為止,且,上述兩端部之冷卻速度快於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之冷卻速度。
  8. 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徐冷步驟係使上述傳送輥對中設置於相較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之位置更下游側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圓周速度,相較上述玻璃輥對中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玻璃軟化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內的傳送輥對之傳送輥圓周速度快0.03~2%。
  9. 如請求項1或4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玻璃板之寬度方向之長度係為1000mm以上。
  10. 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徐冷步驟係以200m/小時以上之傳送速度朝向下方曳引上述玻璃帶,進行徐冷。
  11. 一種玻璃板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成形裝置,其利用下拉法自熔融玻璃使玻璃帶成形;及徐冷裝置,其係一面利用複數個傳送輥對,夾持與上述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在上述寬度方向上鄰接之附近區域,一面朝向下方曳引上述玻璃帶進行徐冷,形成板厚為0.5mm以下之上述玻璃帶;上述徐冷裝置係包括上述複數個傳送輥對及驅動部,上述複數個傳送輥對之一個係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轉移點以上且軟化點以下之第1溫度區域內,上述複數個傳送輥對之另一個係設置於上述玻璃帶之溫度達到玻璃徐冷點以下之第2溫度區域內,且藉由朝下方拉入上述玻璃 帶而傳送上述玻璃帶,上述驅動部係以設置於上述第2溫度區域內之傳送輥對之傳送輥圓周速度快於設置於上述第1溫度區域內之傳送輥圓周速度之方式,使上述傳送輥旋轉驅動。
TW102111602A 2011-03-30 2012-03-30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WI552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5418 2011-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8998A TW201328998A (zh) 2013-07-16
TWI552969B true TWI552969B (zh) 2016-10-11

Family

ID=469302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1602A TWI552969B (zh) 2011-03-30 2012-03-30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W101111556A TWI417254B (zh) 2011-03-30 2012-03-30 Manufacture method of glass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glass plate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1556A TWI417254B (zh) 2011-03-30 2012-03-30 Manufacture method of glass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glass plat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5260794B2 (zh)
KR (2) KR101300858B1 (zh)
CN (2) CN103183464B (zh)
TW (2) TWI552969B (zh)
WO (1) WO20121324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8210B2 (ja) * 2014-12-22 2018-09-1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方法
CN107428581A (zh) * 2015-03-30 2017-12-01 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 玻璃衬底的制造方法
JP6514588B2 (ja) * 2015-06-30 2019-05-15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5776823A (zh) * 2016-01-25 2016-07-20 徐林波 平板玻璃夹带成型方法
JP6299784B2 (ja) * 2016-02-17 2018-03-28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JP6708970B2 (ja) * 2016-12-15 2020-06-10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KR102139863B1 (ko) * 2017-09-29 2020-07-31 아반스트레이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38349A (ko) 2017-09-29 2019-04-08 아반스트레이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판의 제조 장치
KR102136931B1 (ko) * 2017-09-29 2020-07-23 아반스트레이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 기판 제조 장치
KR102179884B1 (ko) * 2017-12-26 2020-11-18 아반스트레이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 기판 제조 장치
KR20210022045A (ko) * 2018-06-21 2021-03-02 쇼오트 글라스 테크놀로지스 (쑤저우) 코퍼레이션 리미티드. 광학 오렌지 스킨을 갖지 않는 화학적으로 강인화된 유리 물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WO2020104497A1 (de) * 2018-11-21 2020-05-28 Schot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dünnglas sowie dünnglasband
JP7092018B2 (ja) * 2018-12-18 2022-06-28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CN111176165B (zh) * 2019-12-30 2021-01-26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玻璃牵引辊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2759241B (zh) * 2021-01-29 2024-02-23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应力控制方法
CN113277719B (zh) * 2021-04-30 2022-08-30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玻璃板高控制装置
CN113880405A (zh) * 2021-09-24 2022-01-04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基板玻璃成型用自校正牵引辊轮结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045A (zh) * 2003-11-28 2007-01-2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低翘曲平坦玻璃的制造方法
JP2007051028A (ja) * 2005-08-18 2007-03-01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板ガラスの成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4827A (ja) * 1991-10-31 1993-05-21 Hoya Corp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H10291827A (ja) * 1997-04-16 1998-11-04 Hoya Corp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3335291B2 (ja) * 1997-04-16 2002-10-15 ホーヤ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3586142B2 (ja) * 1999-07-22 2004-11-10 エヌエッチ・テクノグラス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及び液晶デバイス
KR100524842B1 (ko) * 2002-09-25 2005-10-28 삼성코닝정밀유리 주식회사 낮은 잔류응력을 갖는 평판 유리의 제조방법
US20070062219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Blevins John 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flat glass with low levels of warp
JP5076443B2 (ja) * 2006-10-24 2012-11-2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627684B2 (en) * 2007-10-29 2014-01-14 Corning Incorporated Pull rol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lass sheet tension
JP5428288B2 (ja) * 2007-12-25 2014-02-26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US8037716B2 (en) * 2009-02-27 2011-10-18 Corning Incorporated Thermal control of the bead portion of a glass ribbon
JP5611572B2 (ja) * 2009-05-18 2014-10-22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応力制御領域
JP5375385B2 (ja) * 2009-07-13 2013-12-25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669006B2 (ja) * 2010-10-19 2015-02-1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帯状ガラス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帯状ガラスフィルム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045A (zh) * 2003-11-28 2007-01-2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低翘曲平坦玻璃的制造方法
JP2007051028A (ja) * 2005-08-18 2007-03-01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板ガラスの成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60794B2 (ja) 2013-08-14
JPWO2012132454A1 (ja) 2014-07-24
KR20130122748A (ko) 2013-11-08
TWI417254B (zh) 2013-12-01
CN102869622A (zh) 2013-01-09
TW201247565A (en) 2012-12-01
TW201328998A (zh) 2013-07-16
JP2013136515A (ja) 2013-07-11
KR20120132675A (ko) 2012-12-07
WO2012132454A1 (ja) 2012-10-04
KR101300858B1 (ko) 2013-08-27
JP5819870B2 (ja) 2015-11-24
KR101497251B1 (ko) 2015-02-27
CN103183464B (zh) 2016-08-03
CN103183464A (zh) 2013-07-03
CN102869622B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2969B (zh)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WI428296B (zh)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5428288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EP2077255B1 (en) Glass ribbon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422539B (zh) 玻璃板製造方法以及玻璃板製造設備
TWI716561B (zh) 無鹼玻璃基板及無鹼玻璃基板之製造方法
TWI659932B (zh) 玻璃基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基板之製造裝置
TWI498291B (zh) A glass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glass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WI515172B (zh)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glass substrate, and 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 glass substrate
WO2009081740A1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TW201702193A (zh) 玻璃基板之製造方法
JP2017048074A (ja)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基板の製造装置
JP2022098453A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
CN114644446A (zh)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浮法玻璃制造方法以及浮法玻璃
TW201711968A (zh) 玻璃基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基板之製造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