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9535B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49535B TWI549535B TW102129806A TW102129806A TWI549535B TW I549535 B TWI549535 B TW I549535B TW 102129806 A TW102129806 A TW 102129806A TW 102129806 A TW102129806 A TW 102129806A TW I549535 B TWI549535 B TW I54953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station
- access point
- communication
- recording
-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本揭露是有關於通訊控制裝置、終端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程式及通訊控制系統。
近年的無線通訊環境,係由於資料流量的遽增,而必須面臨頻率資源枯竭的問題。於是,作為頻率資源枯竭的對策之1,係有異質(Heterogeneous)網路正受到矚目。異質網路,係由無線存取技術、蜂巢網大小或頻帶不同的各式各樣的蜂巢網併存而形成的網路。例如,為了3GPP釋出版本12以後的第5世代(5G)無線通訊方式,而分配成頻帶相對較低之巨集蜂巢網、頻帶相對較高之小型蜂巢網,令巨集蜂巢網與小型蜂巢網彼此重疊的技術,已被提出(參照下記非專利文獻1)。藉此,就可提高網路密度,改善頻率資源的利用效率。
[非專利文獻1]NTT DOCOMO, INC., “Requirements, Candidate Solutions & Technology Roadmap for LTE Rel-12 Onward”, 3GPP Workshop on Release 12 and onwards, Ljubljana, Slovenia, June 11-12, 2012
然而,為了配置蜂巢網,需要高額的經濟成本。因此,將來無法期待,移動台所有可能存在之位置的場所,都會納入多數蜂巢網之涵蓋範圍內。就現實來說,隨著場所及時間,會有移動台能夠連接各式各樣蜂巢網的情形,也會有只能連接到單一蜂巢網甚至沒有可連接之蜂巢網存在的情形。
因此,在異質網路環境下,可隨著移動台的狀況而提供有彈性的無線連網之機制,是較為理想。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具備:判定部,係在移動台與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和選擇部,係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前記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之裝置;和傳訊部,係向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之前記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並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該當裝置來進行通訊。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終端裝置,具備:可動作成為存取點的無線通訊部;和通訊控制部,係與控制節點之間,交換傳訊,該控制節點係為,在移動台與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前記通訊控制部,係在被從前記控制節點指示要成為前記存取點而動作的時候,令前記無線通訊部成為前記存取點而動作。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在控制1個以上之蜂巢網內的無線網路之形成用的控制節點中,含有:在移動台與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的步驟;和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前記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之裝置的步驟;和向已被選擇之前記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步驟;和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已被選擇之前記裝置來進行通訊的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程式,係用來令控制1個以上之蜂巢網內的無線網路之形成用的控制節點的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判定部,係在移動台與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和選擇部,係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前記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之裝置;和傳訊部,係向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之前記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前記存取
點,並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該當裝置來進行通訊。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系統,係含有:可動作成為存取點的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和通訊控制裝置;該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判定部,係在移動台與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選擇部,係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從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中,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存取點之裝置;及傳訊部,係向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之前記終端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存取點,並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該當終端裝置來進行通訊。。
若依據本揭露所述之技術,則在異質網路環境下,隨著移動台的狀況而有彈性的無線連網,就成為可能。
1‧‧‧異質網路
11‧‧‧巨集蜂巢網
12a~12d‧‧‧小型蜂巢網
13‧‧‧核心網路
14‧‧‧網際網路
15‧‧‧障礙物
100‧‧‧通訊控制裝置(連網控制節點)
110‧‧‧通訊部
120‧‧‧記憶部
132‧‧‧判定部
134‧‧‧選擇部
136‧‧‧傳訊部
200‧‧‧終端裝置(動態AP)
210‧‧‧無線通訊部
220‧‧‧記憶部
230‧‧‧輸入部
240‧‧‧顯示部
250‧‧‧控制部
252‧‧‧應用程式部
254‧‧‧通訊控制部
Ca~Ch‧‧‧無線連接
BS‧‧‧基地台
MS‧‧‧移動台
NCE‧‧‧連網控制實體
La~Lh‧‧‧存取鏈結
[圖1]用來說明異質網路之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用來說明異質網路中所被形成之各種無線連接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3A]用來說明動態存取點之活用的第1例的說明圖。
[圖3B]用來說明動態存取點之活用的第2例的說明圖。
[圖3C]用來說明動態存取點之活用的第3例的說明圖。
[圖4]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連網控制節點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5]可被圖4所示之連網控制節點所執行之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6]圖5所示之連接目標判定處理的詳細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7A]圖5所示之存取點選擇處理的詳細流程之第1例的流程圖。
[圖7B]圖5所示之存取點選擇處理的詳細流程之第2例的流程圖。
[圖7C]圖5所示之存取點選擇處理的詳細流程之第3例的流程圖。
[圖8]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動態AP的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9]可被圖8所示之動態AP所執行之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0]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系統中的處理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又,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技術之概要
1-1.異質網路之例子
1-2.課題的說明
2.連網控制節點之構成
2-1.裝置的構成例
2-2.處理流程之例子
3.動態AP之構成
3-1.裝置的構成例
3-2.處理流程之例子
4.全體的處理程序
5.總結
首先使用圖1~圖3C,說明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的概要。
〔1-1.異質網路之例子〕
圖1係用來說明異質網路之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1,圖示了作為一例的異質網路1。異質網路1,係
含有巨集蜂巢網11及小型蜂巢網12a~12d。巨集蜂巢網11及小型蜂巢網12a~12d,係彼此部分重疊。
巨集蜂巢網11,係被基地台BS1所運用的大規模蜂巢網。作為一例,巨集蜂巢網11的半徑係可為數百公尺至十幾公里的範圍內。當基地台BS1是依照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式而動作時,基地台BS1係可被稱為eNB(evolved Node B)。此外,不限定於所述例子,基地台BS1係亦可依照LTE-A(LTE-Advanced)方式、WiMAX方式或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等其他蜂巢網通訊方式而動作。基地台BS1,係被連接至核心網路13。核心網路13,係被連接至網際網路14。
小型蜂巢網,係相較於巨集蜂巢網而為比較小規模的蜂巢網。小型蜂巢網12a,係被基地台BS2a所運用。小型蜂巢網12b,係被基地台BS2b所運用。小型蜂巢網12c,係被基地台BS2c所運用。小型蜂巢網12d,係被基地台BS2d所運用。於本說明書中,小型蜂巢網係包含有:毫微微蜂巢網、毫微蜂巢網、微微蜂巢網及微蜂巢網等,規模較小的各式種類之蜂巢網的概念。作為一例的小型蜂巢網之分類,示於表1。此外,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亦可適用未被揭示在表1之種類的蜂巢網。
表1中,「類別」係表示小型蜂巢網本身或是小型蜂巢網基地台的種類。「IF例」係為小型蜂巢網基地台為了與巨集蜂巢網基地台或其他控制節點進行通訊而可利用之通訊介面(或是通訊媒介)之例子。微微蜂巢網,係可透過例如S1介面而和核心網路內的控制節點通訊,透過X2介面而和其他基地台通訊。毫微微蜂巢網,係可使用X2通道協定而和其他基地台通訊。RRH(Remote Radio Head),係可透過光纖而和巨集蜂巢網基地台通訊。熱區基地台,係和微微蜂巢網同樣地,可透過S1介面而和核心網路內的控制節點通訊,透過X2介面而和其他基地台通訊。中繼台係可透過空中介面(Air-interface)而和巨集蜂巢網基地台通訊。「MS收容率」,係表示每1個蜂巢網能夠收容多達何種程度之移動台(Mobile Station;LTE方式中則相當於UE)的指標。比較微微蜂巢網、RRH、熱區基地台及中繼台,毫微微蜂巢網的MS收容率係略低。「存取類型」係為,關於來自移動台之存取之接受的分類。開放存取型之蜂巢網,原則
上是所有移動台都能連接。另一方面,封閉存取型之蜂巢網,原則上只有預先登錄過的移動台才能連接。
〔1-2.課題的說明〕
在圖1所例示的異質網路1中,各個移動台是可連接至哪個蜂巢網,是隨著移動台所位在的地點而定。例如,地點P1、P4~P8,係被巨集蜂巢網11所包含。相對於此,地點P2係被包含在巨集蜂巢網11及小型蜂巢網12a。地點P3係被巨集蜂巢網11、小型蜂巢網12c及小型蜂巢網12d所包含。位於這些地點的移動台分別都連接至通訊品質最良好之蜂巢網時,就可形成如圖2所示的無線連接。
於圖2的例子中,移動台MSa係和巨集蜂巢網11的基地台BS1之間,形成無線連接Ca。移動台MSb係和小型蜂巢網12a的基地台BS2a之間,形成無線連接Cb。移動台MSc係和小型蜂巢網12d的基地台BS2d之間,形成無線連接Cc。移動台MSd、MSe、MSf、MSg及MSh,係與巨集蜂巢網11的基地台BS1之間,分別形成無線連接Cd、Ce、Cf、Cg及Ch。
圖2中所例示的連接關係中,雖然認為各移動台係選擇最佳之連接目標蜂巢網,但實際上,會發生對系統容量或服務品質造成不良影響的數種不利狀況。例如,移動台MSd係由於位在巨集蜂巢網11的蜂巢網邊緣附近,因此即使連接至巨集蜂巢網11,仍有可能只獲得
惡劣的通訊品質。小型蜂巢網12d的基地台BS2d係比巨集蜂巢網11的基地台BS1還靠近移動台MSd,但由於小型蜂巢網12d的半徑係比巨集蜂巢網11的半徑還短,因此移動台MSd係無法直接連接至小型蜂巢網12d。來自移動台MSd的送訊訊號,係仍有可能對在小型蜂巢網12d內所接收之訊號造成有害干擾。又,例如,移動台MSe係位於障礙物15的陰影,因此即使連接至巨集蜂巢網11,仍有可能只獲得惡劣的通訊品質。又,例如,移動台MSf、MSg及MSh係彼此位於附近。因此,藉由波束成型或天線指向性控制,難以使這些移動台做空間性分離。又,來自移動台MSf、MSg及MSh的送訊訊號,係仍有可能對在小型蜂巢網12a內所接收之訊號造成有害干擾。
為了克服如此不利之狀況,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中,係將可動作成為存取點(AP)的終端裝置、亦即動態AP,加以靈活運用。作為一例的動態AP之分類,示於表2。此外,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亦可適用未被揭示在表2之種類的動態AP。
表2中,「類別」係表示動態AP的種類。「IF例」係為動態AP為了與基地台或其他控制節點進行通訊而可利用之通訊介面之例子。行動路由器終端及一般終端,係皆可透過空中介面而與基地台通訊。此處的空中介面,係亦可為由巨集蜂巢網或小型蜂巢網所提供之蜂巢網方式的無線介面。取而代之的是,動態AP係亦可透過無線LAN、Bluetooth(註冊商標)或Zigbee等非蜂巢方式的空中介面(及其後端的有線網路),來和基地台通訊。「AP機能」係表示,用來動作成為存取點所需之機能,是如何被實現。行動路由器終端,係為預先搭載有內建之存取點機能的終端。一般終端,係藉由事後下載存取點機能所需之機能模組而可動作成為存取點的終端。「電池」係表示終端電池容量的平均大小。行動路由器終端的電池容量,經常是比一般終端的電池容量還大。「MS收容率」,係表示每1個AP能夠收容多達何種程度之移動台的指標。若比較上述各種基地台,一般而言,動態AP的MS收容率係較低。「存取類型」係為,關於來自移動台之存取之接受的分類。動態AP的存取類型,係可為開放存取型,或可為封閉存取型。
圖3A係用來說明動態AP之活用的第1例的說明圖。參照圖3A,放大圖示了圖2所示之異質網路1之一部分。此處,移動台MSc係連接至小型蜂巢網12d,並且動作成為存取點。移動台MSd,係連接至移動台MSc而形成存取鏈結Ld(亦稱作局部化網路),間接地與小
型蜂巢網12d的基地台BS2d通訊。結果而言,移動台MSd係可獲得良好的通訊品質。又,亦可避免來自移動台MSd的送訊訊號對小型蜂巢網12d內所接收之訊號造成有害干擾。
圖3B係用來說明動態AP之活用的第2例的說明圖。參照圖3B,再次圖示了圖2所示之異質網路1。此處,移動台MSa係連接至巨集蜂巢網11,並且動作成為存取點。移動台MSe,係連接至移動台MSa而形成存取鏈結Le(亦稱作局部化網路),間接地與巨集蜂巢網11的基地台BS1通訊。結果而言,移動台MSe係可獲得良好的通訊品質。
圖3C係用來說明動態AP之活用的第3例的說明圖。參照圖3C,放大圖示了圖2所示之異質網路1之一部分。此處,移動台MSg係連接至巨集蜂巢網11,並且動作成為存取點。移動台MSf,係連接至移動台MSg而形成存取鏈結Lf,間接地與巨集蜂巢網11的基地台BS1通訊。移動台MSh係也連接至移動台MSg而形成存取鏈結Lh,間接地與巨集蜂巢網11的基地台BS1通訊。若以移動台MSg為基準則由於移動台MSf及MSh係彼此位於相反側,所以藉由波束成型或天線指向性控制較容易使這些移動台做空間性分離。由於移動台MSg與移動台MSf及MSh之間的距離係較短,因此亦可避免來自移動台MSf及MSh的送訊訊號對小型蜂巢網12a內所接收之訊號造成有害干擾。
如此,在異質網路環境下活用動態AP,站在系統容量或服務品質的觀點上是有許多優點。可是,為了形成最佳局部化網路,必須要掌握網路的拓撲及各裝置的能力,這對各個移動台來說並非容易。於是,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導入用來支援上述局部化網路之形成的新機能實體,亦即連網控制實體(NCE:Networking Control Entity)。連網控制實體,係在移動台進行無線通訊時,除了判定移動台所應連接之蜂巢網,還會判定透過存取點之通訊的必要性。又,連網控制實體,係若判定透過存取點之通訊是必要時,則會去協調此種通訊。在本說明書中,將實作有連網控制實體的節點,稱作連網控制節點。下節會詳細說明連網控制節點之構成。
連網控制實體,係可實作在任一通訊節點中。從移動台之存取性的觀點而言,將連網控制實體,實作成為基地台、核心網路上的控制節點、或網際網路上的伺服器之任一者之機能,是有益的。在本節中,作為一例,假設連網控制實體是被實作在核心網路13上的控制節點(例如,移動性管理實體(MME)、服務閘道(S-GW)或是PDN閘道(P-GW)、或是NCE用的專用節點)。
〔2-1.裝置的構成例〕
圖4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連網控制節點100之構成之
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4,連網控制節點100係具備:通訊部110、記憶部120及控制部130。
(1)通訊部
通訊部110係為連網控制節點100用來和其他裝置通訊所需的通訊介面。通訊部110係和例如被連接在核心網路13或網際網路14上的各種基地台,進行通訊。又,通訊部110係透過這些基地台,而和移動台通訊。
(2)記憶部
記憶部120,係使用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記憶媒體,來記憶連網控制節點100的動作所需的程式及資料。被記憶部120所記憶的資料,係可含有後面說明的關於蜂巢網之資訊、關於移動台及動態AP之資訊、以及通訊品質之測定結果等。
(3)控制部
控制部130,係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等之處理器,控制連網控制節點100的整體動作。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130係含有:連接目標判定部132、AP選擇部134及傳訊部136。
(3-1)連接目標判定部
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在移動台進行無線通訊之際,在可包含有巨集蜂巢網及小型蜂巢網的1個以上之蜂巢網當中,判定應與移動台進行通訊的蜂巢網。更具體而言,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依照所定之判定基準,判定應與移動台進行通訊之蜂巢網(亦即連接目標蜂巢網)。此處的判定基準,係可為與通訊品質、流量之負荷及電力消費效率之其中至少1者有關連之基準。例如,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亦可將可期待最良好之通訊品質(延遲、位元速率、吞吐率、收訊訊號強度、SNR(訊號對雜訊比)或SINR(訊號對干擾及雜訊比)等)的蜂巢網,判定成為連接目標蜂巢網。SNR係可從蜂巢網的雜訊底層及針對該當蜂巢網之收訊訊號強度而計算獲得。SINR係可藉由SNR之計算再加上來自相鄰蜂巢網之干擾位準,而計算獲得。又,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亦可將可以期待通訊品質足以達到每一移動台之服務品質(QoS)要件之程度的蜂巢網,判定成為連接目標蜂巢網。又,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為了分散負荷,而亦可將使用較大頻寬之頻帶的蜂巢網,判定成為連接目標蜂巢網。又,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為了對節能有所貢獻,而亦可將具有最良好之電力消費效率的蜂巢網,判定成為連接目標蜂巢網。
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若滿足判定基準之蜂巢網只存在1個時,就將該當蜂巢網判定成為連接目標蜂巢網。另一方面,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當滿足判定基準之蜂巢網是有複數存在時,亦可為,例如,將此時點的流
量負荷最小的蜂巢網,判定成為連接目標蜂巢網。每一蜂巢網的負荷,係例如若令第i個蜂巢網之頻帶的頻寬為Wi,連接中的移動台之數目為Ni,則可依照Li=Wi/Ni此一簡易的計算式而計算獲得。此時,呈現最大Li之值的蜂巢網,係為負荷最低的蜂巢網。
又,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若沒有滿足判定基準之蜂巢網存在時,亦即若移動台與各蜂巢網直接通訊,任一蜂巢網都無法滿足判定基準的情況下,則判定為移動台應該要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此時,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向AP選擇部134,指示其選擇出為了移動台而應該動作的存取點。
(3-2)AP選擇部
AP選擇部134,係在被連接目標判定部132判定為移動台應該透過存取點而通訊的情況下,則選擇出要為了該當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存取點的裝置。更具體而言,AP選擇部134特定出存在於移動台附近的動態AP。然後,AP選擇部134係在附近有1台以上之動態AP存在時,從作為候補的這些動態AP中,選擇出要為了移動台而動作成為AP的動態AP。
作為第1手法,AP選擇部134係可根據附近的動態AP之位置,來選擇移動台所需的AP。動態AP的位置,係亦可被各動態AP所測定而報告給連網控制節點100。亦可取而代之,由基地台或其他裝置來測定動態AP
的位置。位置測定所用的手法,係可為以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為基礎的測位法、或是以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品質、或是抵達時間差等為基礎的手法。AP選擇部134,係例如亦可在移動台附近的動態AP當中,選擇出與基地台之間通訊品質最良好的動態AP。藉此就可達成,如使用圖3A及圖3B所說明的,移動台的通訊品質提升與干擾預防。又,AP選擇部134,係若在有限領域內存在有複數動態AP時,則亦可選擇位於較靠近該當領域之中心的動態AP。藉此就可達成,如使用圖3C所說明的,移動台的空間分離與干擾預防。此外,AP選擇部134,係亦可選擇位於較高高度之動態AP或可確保被較多來自移動台之視線(line of sight)的動態AP等,依照更為複雜的地理條件來選擇動態AP。
若有適合選擇之複數台動態AP存在時,則AP選擇部134,係可根據各動態AP的性能、移動性、電池殘量及通訊鏈結之利用可能性之其中至少1個參數,來選擇1台動態AP。例如,若中繼流量的AP發生較大移動,則移動台所致之通訊就會產生障礙。於是,AP選擇部134係亦可選擇移動性較低的動態AP。此外,移動性係可藉由監視各動態AP的位置之時間變化來判定之。又,AP選擇部134係亦可選擇處理器、記憶體或RF電路等之硬體的性能、或通訊性能最高的動態AP。此處的通訊性能,係包含各動態AP與連接目標蜂巢網及連網控制節點100之間的通訊所需之性能,可根據被保證之QoS
等級等來判定。QoS等級係可僅針對被各動態AP所利用之空中介面來判定,或可針對會包含空中介面與有線網路的端點至端點之通訊來判定。又,AP選擇部134係亦可選擇電池殘量最多(或是連接固定電源)的動態AP。又,AP選擇部134係可選擇具有有線回載鏈結的動態AP。這些選擇條件,可被任意組合。
作為第2手法,AP選擇部134係可根據從移動台附近之動態AP所發送的無線訊號而於該當移動台中所測定之品質,來選擇移動台所需的AP。此時,AP選擇部134,係透過傳訊部136而向動態AP及移動台,通知用來測定品質所需的時序、期間、頻帶及裝置ID等之參數。向動態AP之通知,係亦可和關於從正動作成為MS之動態AP所送來之上鏈送訊的上鏈許可(UL Grant)共通化。AP選擇部134,係藉由令複數移動台同時執行品質測定,以節約品質測定所需之資源。移動台係將含有每台動態AP的測定值(measurements)及裝置ID的測定結果,報告給連網控制節點100。AP選擇部134,係基於所被報告之測定結果,來選擇最佳的動態AP。AP選擇部134,係例如,將被某台移動台所測定之品質最為良好的動態AP,選擇給該當移動台使用。藉此就可達成,如使用圖3A及圖3B所說明的,移動台的通訊品質提升。又,AP選擇部134,係亦可選擇被複數移動台所測定之品質的合計是最為良好的動態AP(有可能是在地理上位於複數移動台之中央的動態AP)。藉此就可達成,如使
用圖3C所說明的,移動台的空間分離與干擾預防。於第2手法中,AP選擇部134也是,若有適合選擇之複數台動態AP存在時,則可根據各動態AP的性能、移動性、電池殘量及通訊鏈結之利用可能性之其中至少1個參數,來選擇任1台動態AP。
作為第3手法,AP選擇部134,係藉由移動台根據通訊品質之測定結果而被特定的動態AP,選擇成為給移動台使用的AP。移動台所致之通訊品質的測定,係可和第2手法同樣地進行。在第3手法中,移動台係根據通訊品質之測定結果,來特定給自己使用的最佳之動態AP。然後,移動台係將已特定之動態AP的裝置ID,報告給連網控制節點100。AP選擇部134,係判定是否認可,來自移動台之報告中所被特定之動態AP。此處被認可的動態AP,係被選擇成為為了移動台而動作的AP。AP選擇部134,係亦可例如在已被特定之動態AP的MS收容數到達極限時,不認可已被特定之動態AP。又,AP選擇部134,係亦可在從網路全體的拓撲觀點來看有其他更適切的動態AP存在時,不認可已被移動台所特定之動態AP。若有被推薦的其他動態AP存在時,則AP選擇部134係可取代已被特定之動態AP,改成選擇該當其他動態AP。於第3手法中,AP選擇部134係若有可選擇之複數台動態AP存在時,則亦可根據各動態AP的性能、移動性、電池殘量及通訊鏈結之利用可能性之其中至少1個參數,來選擇任1台動態AP。
此外,無論哪種手法,已被AP選擇部134所選擇的動態AP,係亦可拒絕動作成為存取點。此時,AP選擇部134係可從剩下的動態AP中,重新選擇為了移動台而動作的AP。
(3-3)傳訊部
傳訊部136,係執行連網控制節點100與其他裝置之間的傳訊(signaling)。被傳訊部136所執行的傳訊,係亦可依照IPsec等之安全協定而被加密。例如,傳訊部136係預先取得異質網路1內的關於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資訊。關於蜂巢網之資訊,係可包含有,例如:無線存取技術、蜂巢網ID、基地台之位置及種類、蜂巢網大小、頻帶、送訊功率的上限值及下限值、最小收訊感度、容許干擾位準、雜訊指數(Noise Figure)、IP位址、以及支援的安全協定等。又,傳訊部136係取得關於移動台之資訊。傳訊部136係可從移動台本身取得關於該當移動台之資訊,或可從核心網路13上的加入者資訊資料庫取得關於移動台之資訊。關於移動台之資訊係可包含有,例如:裝置ID、位置、能力資訊(是否可動作成為AP、及可動作時的MS收容數等)及電池資訊等。
又,傳訊部136係辨識出連網控制之觸發。連網控制之觸發,係例如,從新開始無線通訊之移動台或經歷過惡劣通訊品質之移動台所送來的,控制請求之收訊。又,觸發係亦可為,從希望改善吞吐率或抑制負荷之
基地台所送來的控制請求之收訊。又,觸發亦可為,網路拓撲變更之測出、已經動作成為存取點之動態AP的移動、動作停止或是電池不足之測出、或週期性時序的到來等。若觸發被辨識,則可執行連接目標判定部132的連接目標判定處理及AP選擇部134的AP選擇處理。
傳訊部136,係在連接目標判定處理的結果中若判定移動台可以不透過存取點而與任一蜂巢網通訊,則將已被判定之連接目標蜂巢網的識別資訊,通知給移動台。作為一例,在LTE方式中,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及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的蜂巢網群組號及蜂巢網號碼,係可構成蜂巢網之識別資訊。取而代之,蜂巢網之識別資訊,係亦可由例如正交編碼或頻率模態ID等其他資訊所構成。使用所述之識別資訊,移動台係可和已被連網控制節點100所選擇的蜂巢網同步,建立無線連接。傳訊部136,係亦可將關於連接目標蜂巢網之其他資訊(例如無線存取技術及頻帶等),通知給移動台。
又,傳訊部136係亦可一旦藉由AP選擇部134而執行AP選擇處理,則向已被AP選擇部134所選擇的動態AP,指示其動作成為存取點。又,傳訊部136係將連接目標蜂巢網的識別資訊,通知給該當動態AP。隨應於來自傳訊部136的指示,動態AP係與連接目標蜂巢網之間建立無線連接,為了移動台而開始成為存取點之動作。傳訊部136,係亦可將動態AP為了中繼流量而應利
用的參數(例如,頻帶、時序、最大送訊功率、無線存取技術、頻譜遮罩或加密方式等),向已被選擇之動態AP進行指示。又,傳訊部136係向移動台指示,令其透過該當動態AP而進行通訊。傳訊部136係將已開始成為存取點之動作的動態AP的識別資訊,通知給移動台。藉此,移動台可透過動態AP而連接至連接目標蜂巢網,形成如使用圖3A~圖3C所說明的局部化網路。
此外,若配置有上記非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魅影蜂巢網(Phantom Cell)時,則傳訊部136係亦可將連接目標蜂巢網的識別資訊或動態AP的識別資訊,通知給移動台。
〔2-2.處理流程之例子〕
(1)全體流程
圖5係可被連網控制節點100所執行之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參照圖5,首先,傳訊部136,係收集異質網路1內的關於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資訊(步驟S110)。又,傳訊部136係收集關於移動台之資訊(步驟S115)。然後,傳訊部136係等待控制的觸發(步驟S120)。
一旦辨認到控制的觸發,則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執行連接目標判定處理(步驟S130)。至於連接目標判定處理的詳細流程之一例,將在之後詳細說明。接著,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判定移動台是否應透過存取點
而通訊(步驟S150)。此處,若被判定為,移動台應該透過存取點而通訊的情況下,則AP選擇部134係執行存取點選擇處理(步驟S160)。至於存取點選擇處理的詳細流程的數個例子,將在之後詳細說明。然後,傳訊部136係向作為AP選擇處理之結果而被選擇的動態AP,指示其動作成為存取點(步驟S180)。若移動台可和連接目標蜂巢網直接通訊,則可省略步驟S160及步驟S180之處理。接著,傳訊部136係將連接目標判定處理之結果(及因應需要而做的存取點選擇處理之結果),向移動台進行傳訊(步驟S190)。
(2)連接目標判定處理
圖6係圖5所示之連接目標判定處理的詳細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參照圖6,首先,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將1個以上之蜂巢網的每一者,按照所定之判定基準而進行評價(步驟S132)。此處的判定基準係如上述,可為與通訊品質、流量之負荷及電力消費效率之其中至少1者有關連之基準。其後的處理,係隨著滿足判定基準的蜂巢網之數目而分歧。若沒有滿足判定基準之蜂巢網存在時,則處理係前進至步驟S140(步驟S134)。若滿足判定基準之蜂巢網是複數存在時,則處理係前進至步驟S138(步驟S136)。若滿足判定基準之蜂巢網僅存在1個,則該當蜂巢網就被判定成為連接目標蜂巢網。
在步驟S138中,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從滿
足步驟S132中的判定基準的複數蜂巢網,依照追加之基準來判定連接目標蜂巢網(步驟S138)。此處的追加之基準,係可為例如與上述每一蜂巢網之負荷有關連之基準等。
步驟S140中,連接目標判定部132係判定移動台是否應該透過存取點而通訊(步驟S140)。此時,移動台係間接地連接至,後面所說明的存取點選擇處理中所被選擇之動態AP所連接的蜂巢網。
(3)存取點選擇處理
圖7A係圖5所示之存取點選擇處理的詳細流程之第1例的流程圖。參照圖7A,首先,AP選擇部134係例如使用移動台的能力資訊,來識別可動作成為動態AP的裝置(步驟S162)。接著,AP選擇部134係將位於控制對象之移動台附近的1台以上之動態AP,予以特定(步驟S164)。然後,AP選擇部134係根據已特定之動態AP及移動台的位置以及其他參數(例如性能、移動性、電池殘量及通訊鏈結之利用可能性等),選擇出應該為了移動台而動作的動態AP(步驟S166)。
圖7B係圖5所示之存取點選擇處理的詳細流程之第2例的流程圖。參照圖7B,首先,AP選擇部134係例如使用移動台的能力資訊,來識別可動作成為動態AP的裝置(步驟S162)。接著,AP選擇部134係透過傳訊部136,向移動台指示其感測從動態AP所發送之無
線訊號(步驟S168)。接著,AP選擇部134係取得從移動台所報告之感測結果,亦即每一台動態AP的通訊品質之測定結果(步驟S170)。然後,AP選擇部134亦根據已取得之感測結果及其他參數,來選擇應該要為移動台而動作的動態AP(步驟S172)。
圖7C係圖5所示之存取點選擇處理的詳細流程之第3例的流程圖。參照圖7C,首先,AP選擇部134係例如使用移動台的能力資訊,來識別可動作成為動態AP的裝置(步驟S162)。接著,AP選擇部134係透過傳訊部136,向移動台指示其感測從動態AP所發送之無線訊號(步驟S168)。此外,亦可設計成,此處的指示係被省略,而由移動台自律地執行感測。接著,AP選擇部134係取得,藉由移動台根據感測結果而被特定之動態AP的裝置ID(步驟S174)。然後,AP選擇部134係將被移動台所特定之動態AP,予以認可(或是不認可該當動態AP,而選擇其他動態AP)(步驟S176)。
本節中係說明,通常是動作成為移動台,因應需要而會動作成為存取點的動態AP之構成。
〔3-1.裝置的構成例〕
圖8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動態AP200的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8,動態AP200係具備:無線通訊部
210、記憶部220、輸入部230、顯示部240及控制部250。
(1)無線通訊部
無線通訊部210,係為動態AP200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無線通訊介面。動態AP200動作成為移動台的時候,無線通訊部210係與任一基地台之間建立無線連接,收送無線訊號。動態AP200動作成為存取點的時候,無線通訊部210係還會與移動台之間建立存取鏈結,在該當存取鏈結上收送無線訊號。存取鏈結,作為一例,係可在能被連網控制節點100或基地台所指定的時間-頻率資源上,以分時多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方式來運用。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具有解多工器,以在中繼流量之際,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內防止送訊訊號與收訊訊號發生干擾。
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預先具有,動作成為存取點所需的內建之行動路由器機能。亦可取而代之,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藉由通訊控制部254執行從外部伺服器下載來的機能模組,而動作成為存取點。
(2)記憶部
記憶部220,係使用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記憶媒體,來記憶動態AP200的動作所需的程式及資料。被記憶部220所記憶的資料,係可含有關於移動台之資訊及關
於連接目標蜂巢網之資訊等。被記憶部220所記憶的程式,係可含有行動路由器機能所需的機能模組。
(3)輸入部
輸入部230係包含有使用者用來對動態AP200輸入資訊所需的1個以上的輸入裝置。輸入部230係亦可含有,例如,與顯示部240一體化的觸控感測器。又,輸入部230係亦可含有鍵盤、按鈕、開關或轉輪等之其他種類的輸入裝置。
(4)顯示部
顯示部240係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或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所構成的模組。顯示部240係顯示出,例如,用來讓使用者設定動態AP200之動作所需的設定畫面。
(5)控制部
控制部250,係使用CPU或DSP等之處理器,控制動態AP200的整體動作。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250係含有應用程式部252及通訊控制部254。
(5-1)應用程式部
應用程式部252,係執行應用程式。被應用程式部252所執行的應用程式,係可包含有例如:聲音通話客戶
端、網際網路瀏覽器、郵件軟體或SNS客戶端等之通訊用應用程式。
(5-2)通訊控制部
通訊控制部254,係藉由動態AP200來控制無線通訊。例如,通訊控制部254係當動態AP200是動作成為移動台時,依照從基地台所接收之排程資訊,令無線通訊部210發送出上鏈訊號,以及令無線通訊部210接收下鏈訊號。又,通訊控制部254係和上述的連網控制節點100之間,交換傳訊。例如,通訊控制部254係亦可在對於通訊用應用程式而言無法獲得足夠通訊品質的情況下,則向連網控制節點100發送出控制請求。
又,通訊控制部254係一旦從連網控制節點100被指示了動作成為存取點,就令無線通訊部210動作成為存取點。通訊控制部254係亦可為,若無線通訊部210不具有內建之行動路由器機能,則從外部伺服器下載行動路由器機能的機能模組,藉由執行已下載之機能模組,使無線通訊部210動作成為存取點。通訊控制部254係在動作成為存取點之際,從連網控制節點100取得連接目標蜂巢網的識別資訊。然後,通訊控制部254係在被所取得之識別資訊所識別的連接目標蜂巢網與移動台之間,令無線通訊部210中繼移動台的流量。通訊控制部254係可將中繼流量所應利用之其他參數(例如,頻帶、時序、最大送訊功率、無線存取技術、頻譜遮罩或加密方式
等),也從連網控制節點100加以取得。
又,通訊控制部254係一旦被從連網控制節點100指示要發送出讓附近的移動台進行感測所需的無線訊號,則以所被指示的時序、期間及頻帶,令無線通訊部210發送無線訊號。藉此,就可讓附近的移動台進行感測,亦即測定通訊品質。
通訊控制部254,係若動態AP200是動作成為移動台,則隨應於來自連網控制節點100之指示,針對來自附近動態AP的無線訊號,執行感測。又,通訊控制部254係基於感測結果,而在附近的1台以上之動態AP當中,特定出最適合動作成為AP的裝置。通訊控制部254,係可將感測結果或已特定之動態AP的裝置ID,報告給連網控制節點100。
此外,從移動台往連網控制節點100的報告,係亦可透過空中介面、IP(Internet Protocol)基礎的回載鏈結、IEEE802.11s的網狀網路、或利用Bluetooth(註冊商標)或是Zigbee的隨意網路等,任意種類之通訊手段而進行之。
〔3-2.處理流程之例子〕
圖9係可被圖8所示之動態AP200所執行之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參照圖9,首先,通訊控制部254係將可能含有裝置ID、位置、能力資訊及電池資訊等關於自裝置之
資訊,發送至連網控制節點100(或核心網路13上的資料庫)(步驟S210)。然後,通訊控制部254係令動態AP200動作成為移動台(步驟S220)。作為移動台的動作,係在動態AP200的運動期間被持續即可。從無線通訊部210所發送的上鏈訊號,係因應需要,而可成為附近移動台的感測之對象。
一旦從連網控制節點100指示要動作成為存取點(步驟S230),動態AP200就會開始成為存取點之動作。若動態AP200已經動作成為存取點,則其後的步驟S250~步驟S270之處理係可略過(步驟S240)。若動態AP200未動作成為存取點,則通訊控制部254係判定無線通訊部210是否具有行動路由器機能(步驟S250)。若無線通訊部210不具有行動路由器機能,則通訊控制部254係從外部伺服器下載行動路由器機能的機能模組,執行所下載之機能模組(步驟S260)。接著,通訊控制部254係從連網控制節點100取得連接目標蜂巢網的識別資訊(步驟S270)。然後,通訊控制部254係連接至被所取得之識別資訊所識別的連接目標蜂巢網,動作成為存取點(步驟S280)。
雖然圖9未圖示,但通訊控制部254係亦可透過由輸入部230及顯示部240所提供之使用者介面,在步驟S280之間讓使用者確認是否許可動作成為存取點。
圖10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系統中的處理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通訊控制系統,係可包含有1台以上的移動台(MS)、1台以上的動態存取點(DAP)、1個以上之蜂巢網的基地台(BS)及連網控制實體(NCE)。動態存取點,在實體上可與移動台是同一裝置。
連網控制實體,係首先從各基地台收集關於蜂巢網之資訊(步驟S10)。又,連網控制實體係從動態存取點及其他移動台,收集關於移動台之資訊(步驟S15、S20)。
接著,連網控制實體係一旦辨識到控制的觸發,就執行連接目標判定處理(步驟S30)。其後,作為連接目標判定處理之結果,若判定為移動台是可和連接目標蜂巢網直接通訊,則執行被框框B1所圈起的程序。另一方面,若判定為移動台必須透過存取點來通訊,則執行被框框B2所圈起的程序。
若判定為移動台可和連接目標蜂巢網直接通訊,則連網控制實體係將被判定為要與移動台通訊之連接目標蜂巢網的識別資訊及其他資訊,通知給移動台(步驟S40)。然後,移動台係執行蜂巢網探索,使用所被通知的識別資訊而和連接目標蜂巢網進行同步,連接至連接目標蜂巢網(步驟S45)。
若判定為移動台應該要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則連網控制實體係接著執行AP選擇處理(步驟S50)。動態AP,係藉由發送出讓移動台測定通訊品質所
需的無線訊號,而可支援AP選擇處理(步驟S55)。移動台係針對從各動態AP所發送來的無線訊號,測定通訊品質(步驟S60)。此處的測定結果或藉由移動台而被特定的動態AP之裝置ID,係被報告給連網控制實體。
連網控制實體係向作為AP選擇處理之結果而被選擇的動態AP,指示其動作成為存取點(步驟S70)。如此一來,動態AP係與連接目標蜂巢網之間建立無線連接,為了移動台而開始成為存取點之動作(步驟S75)。又,連網控制實體係將所選擇之動態AP的識別資訊及其他資訊,通知給移動台(步驟S80)。然後,移動台係使用所被通知的識別資訊而與動態AP同步,連接至動態AP(步驟S85)。
目前為止是使用了圖1~圖10,詳細說明了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實施形態。若依據上述的實施形態,則在位於1個以上之蜂巢網內的移動台進行通訊之際,可由連網控制實體來判定該當移動台是否應透過AP來通訊。然後,若判定為移動台應該要透過AP來進行通訊,則移動台係透過從1台以上之動態AP所選擇出來的AP,連接至任一蜂巢網。連網控制節點,係向所被選擇的動態AP,指示其動作成為AP。因此,在異質網路環境下,例如從系統容量或服務品質的觀點來看,可動態架構出更為適切的移動台與蜂巢網之間的連接關係。亦即,隨著移動台的狀況
而有彈性的無線連網,就成為可能。
又,若依據上述的實施形態,則連網控制實體係向已被選擇之動態AP,通知連接目標蜂巢網的識別資訊。因此,若對動態AP而言可以連接的蜂巢網是有複數存在時,則動態AP係會連接至被連網控制實體所判定的最佳之蜂巢網,為了移動台而動作成為AP。
又,若依據上述的實施形態,則可根據1台以上之動態AP的位置,來選擇出要為了移動台而動作成為AP的動態AP。因此,在有限領域內可動作成為AP之移動台是很密集的這類情況下,藉由使其中1台移動台動作成為AP,就可容易達成移動台的空間分離,可預防這些移動台產生有害的蜂巢網間干擾。又,藉由變更AP的無線存取技術,也可期待流量的負載減輕效果。
又,若依據上述的實施形態,則可根據來自1台以上之動態AP的無線訊號之品質,來選擇出要為了移動台而動作成為AP的動態AP。因此,可對位於蜂巢網邊緣附近或障礙物陰影等原因而處於惡劣通訊品質的移動台,提供具有較為良好之通訊品質的存取鏈結。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各裝置所進行的一連串控制處理,係可使用軟體、硬體、及軟體與硬體之組合的任一種方式來實現。構成軟體的程式,係可預先儲存在例如設在各裝置內部或外部的記憶媒體(或是非暫時性(non-transitory)記錄媒體)中。然後,各程式係例如在執行時被讀取至RAM(Random Access Memory)中,
被CPU等之處理器所執行。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判定部,係在移動台與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和選擇部,係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前記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之裝置;和傳訊部,係向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之前記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並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該當裝置來進行通訊。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係為存在於前記移動台之附近而可動作成為存取點的終端裝置。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判定部,係依照所定之判定基準,而在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當中判定出應與前記移動台進行通訊的蜂巢網;前記傳訊部,係將已被前記判定部所判定出來的前記蜂巢網的識別資訊,通知給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的前記裝置。
(4)
如前記(2)或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根據可動作成為存取點之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的位置,來選擇要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
(5)
如前記(2)或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根據從可動作成為存取點之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無線訊號所測定之品質,來選擇要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
(6)
如前記(4)或前記(5)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還會根據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的性能、移動性、電池殘量及通訊鏈結之利用可能性的其中至少1個參數,來選擇要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
(7)
如前記(2)或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將藉由前記移動台根據通訊品質之測定結果而被特定之終端裝置,選擇成為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
(8)
如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判定部,係在若前記移動台與各蜂巢網直接通訊而任一蜂巢網均不滿足前記判定基準時,則判定前記移動台必須透過前記存取點來進行通訊。
(9)
如前記(8)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判定基準,係與通訊品質、流量之負荷及電力消費效率之其中至少1者有關連。
(10)
如前記(1)~(9)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係包含巨集蜂巢網及小型蜂巢網。
(11)
一種終端裝置,係具備:可動作成為存取點的無線通訊部;和通訊控制部,係與控制節點之間,交換傳訊,該控制節點係為,在移動台與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
前記通訊控制部,係在被從前記控制節點指示要成為前記存取點而動作的時候,令前記無線通訊部成為前記存取點而動作。
(12)
如前記(1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通訊控制部,係從前記控制節點取得與前記移動台進行通訊之蜂巢網的識別資訊,在被已取得之前記識別資訊所識別之前記蜂巢網與前記移動台之間,令前記無線通訊部中繼前記移動台之流量。
(13)
如前記(11)或前記(1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無線通訊部係具有內建之行動路由器機能。
(14)
如前記(11)或前記(1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無線通訊部,係藉由執行從外部伺服器所下載的機能模組,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
(15)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在控制1個以上之蜂巢網內的無線網路之形成用的控制節點中,含有:在移動台與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的步驟;和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前記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之裝置的步驟;和
向已被選擇之前記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步驟;和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已被選擇之前記裝置來進行通訊的步驟。
(16)
一種程式,係用來令控制1個以上之蜂巢網內的無線網路之形成用的控制節點的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判定部,係在移動台與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和選擇部,係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前記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之裝置;和傳訊部,係向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之前記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並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該當裝置來進行通訊。
(17)
一種通訊控制系統,係含有:可動作成為存取點的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和通訊控制裝置;該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判定部,係在移動台與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選擇部,係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從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中,選擇出為了前
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存取點之裝置;及傳訊部,係向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之前記終端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存取點,並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該當終端裝置來進行通訊。
BS1、BS2d‧‧‧基地台
MSc、Msd‧‧‧移動台
Cc、Cd‧‧‧無線連接
11‧‧‧巨集蜂巢網
12a~12d‧‧‧小型蜂巢網
Claims (17)
-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判定部,係在移動台與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和選擇部,係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前記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之裝置;和傳訊部,係向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之前記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並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該當裝置來進行通訊。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係為存在於前記移動台之附近而可動作成為存取點的終端裝置。
-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判定部,係依照所定之判定基準,而在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當中判定出應與前記移動台進行通訊的蜂巢網;前記傳訊部,係將已被前記判定部所判定出來的前記蜂巢網的識別資訊,通知給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的前記裝置。
-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根據可動作成為存取點之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的位置,來選擇要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
-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選 擇部,係根據從可動作成為存取點之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無線訊號所測定之品質,來選擇要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
-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還會根據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的性能、移動性、電池殘量及通訊鏈結之利用可能性的其中至少1個參數,來選擇要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
-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將藉由前記移動台根據通訊品質之測定結果而被特定之終端裝置,選擇成為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前記裝置。
-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判定部,係在若前記移動台與各蜂巢網直接通訊而任一蜂巢網均不滿足前記判定基準時,則判定前記移動台必須透過前記存取點來進行通訊。
-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判定基準,係與通訊品質、流量之負荷及電力消費效率之其中至少1者有關連。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係包含巨集蜂巢網及小型蜂巢網。
- 一種終端裝置,係具備:可動作成為存取點的無線通訊部;和通訊控制部,係與控制節點之間,交換傳訊,該控制節點係為,在移動台與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 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前記通訊控制部,係在被從前記控制節點指示要成為前記存取點而動作的時候,令前記無線通訊部成為前記存取點而動作。
-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通訊控制部,係從前記控制節點取得與前記移動台進行通訊之蜂巢網的識別資訊,在被已取得之前記識別資訊所識別之前記蜂巢網與前記移動台之間,令前記無線通訊部中繼前記移動台之流量。
-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無線通訊部係具有內建之行動路由器機能。
-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無線通訊部,係藉由執行從外部伺服器所下載的機能模組,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
-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在控制1個以上之蜂巢網內的無線網路之形成用的控制節點中,含有:在移動台與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的步驟;和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前記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之裝置的步驟;和向已被選擇之前記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的步驟;和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已被選擇之前記裝置來進行通 訊的步驟。
- 一種通訊控制程式,係用來令控制1個以上之蜂巢網內的無線網路之形成用的控制節點的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判定部,係在移動台與前記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和選擇部,係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前記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之裝置;和傳訊部,係向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之前記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前記存取點,並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該當裝置來進行通訊。
- 一種通訊控制系統,係含有:可動作成為存取點的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和通訊控制裝置;該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判定部,係在移動台與1個以上之蜂巢網之任一者進行通訊之際,判定是否應透過存取點來進行通訊;選擇部,係在前記移動台被判定為應透過存取點而進行通訊時,從前記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中,選擇出為了前記移動台而動作成為存取點之裝置;及傳訊部,係向已被前記選擇部所選擇之前記終端裝置,指示其動作成為存取點,並向前記移動台指示透過該當終端裝置來進行通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91286 | 2012-08-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4332A TW201414332A (zh) | 2014-04-01 |
TWI549535B true TWI549535B (zh) | 2016-09-11 |
Family
ID=50183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9806A TWI549535B (zh) | 2012-08-31 | 2013-08-20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998985B2 (zh) |
EP (2) | EP3474607A1 (zh) |
JP (1) | JP6179517B2 (zh) |
CN (1) | CN104584678B (zh) |
BR (1) | BR112015003706B1 (zh) |
IN (1) | IN2015DN01428A (zh) |
RU (1) | RU2629557C2 (zh) |
TW (1) | TWI549535B (zh) |
WO (1) | WO20140342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00891B2 (ja) * | 2005-04-27 | 2012-03-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9998985B2 (en) | 2012-08-31 | 2018-06-12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
BR112016020635A2 (pt) * | 2014-03-07 | 2018-05-15 | Globalstar Inc | funcionalidade de torre celular com acesso via satélite para permitir que um dispositivo celular realize o roam em uma rede via satélite. |
US9479896B2 (en) * | 2014-05-06 | 2016-10-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mall cell activation control of portable multi-purpose wireless device |
EP3160180B1 (en) * | 2014-06-20 | 2019-01-09 | Sony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
JP2016012881A (ja) * | 2014-06-30 | 2016-01-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EP3165044B1 (en) * | 2014-07-01 | 2018-03-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nodes and user equipments for finding neighboring user equipments with which a first user equipment may be able to communicate directly |
WO2016004596A1 (en) * | 2014-07-09 | 2016-01-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EP3209051B1 (en) * | 2014-10-17 | 2021-10-27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Apparatus |
CA3075196C (en) * | 2017-09-08 | 2022-07-1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network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posi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
US10210762B1 (en) * | 2017-09-27 | 2019-02-19 |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for disabled vehicle |
JP6840653B2 (ja) * | 2017-11-17 | 2021-03-10 | 株式会社Kddi総合研究所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品質測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EP3857968A4 (en) | 2018-09-25 | 2022-05-18 | ZTE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SERVING MOBILE STATION SIGNALS AND DATA CONNECTIONS |
EP4213525A4 (en) * | 2020-11-02 | 2024-03-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CELLS TO PROVIDE WIRELESS RESOURCES TO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SAME |
JPWO2023026541A1 (zh) | 2021-08-26 | 2023-03-02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49937A (ja) * | 2002-02-22 | 2003-09-05 | Ntt Comware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端末装置及び中継端末プログラム |
JP2006332862A (ja) * | 2005-05-24 | 2006-12-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通信装置 |
US7302230B2 (en) * | 2003-02-15 | 2007-11-27 | Alcatel | Method of selecting of a path to establish a telecommunication link |
US20080090575A1 (en) * | 2006-07-13 | 2008-04-17 | Oz Barak | WiMAX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BACKHAUL TECHNOLOGY |
CN101800999A (zh) * | 2009-01-14 | 2010-08-11 | 索尼公司 |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
US20120155313A1 (en) * | 2009-06-17 | 2012-06-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network node,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91109B2 (en) * | 2001-08-17 | 2003-07-08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Cross cell user equipment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US7613458B2 (en) * | 2001-08-28 | 2009-11-03 | Mesh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 radio node to selectably function as a rout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20040063451A1 (en) * | 2002-09-27 | 2004-04-01 | Bonta Jeffrey D. | Relaying information within an ad-hoc cellular network |
US8018893B2 (en) * | 2003-09-03 | 2011-09-13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s |
WO2006043902A1 (en) * | 2004-10-21 | 2006-04-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 relay mobil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WO2006043903A1 (en) * | 2004-10-21 | 2006-04-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in multi-hop cellular networks |
JP2006246202A (ja) * | 2005-03-04 | 2006-09-14 | Nec Corp | 最適中継ノード選択方法、ノード及び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JP4684004B2 (ja) * | 2005-05-20 | 2011-05-18 | 株式会社サクラクレパス | アルデヒド化合物検知組成物 |
US8774182B2 (en) * | 2005-11-12 | 2014-07-08 | Apple Inc. | Media access control data plane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20070214254A1 (en) * | 2006-03-07 | 2007-09-13 | Anatoly Aguinik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opology discovery in an ad hoc network |
US8018888B1 (en) * | 2006-05-12 | 2011-09-1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obile WLAN repeater system |
US10091648B2 (en) * | 2007-04-26 | 2018-10-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w key derivation upon handoff in wireless networks |
JP5061192B2 (ja) * | 2007-09-07 | 2012-10-3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
US8265550B2 (en) * | 2007-09-28 | 2012-09-1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utilizing a repeating function to improve quality of service |
US8116792B2 (en) * | 2007-11-20 | 2012-02-1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mitigating a temporary interference condition |
US8966083B2 (en) | 2007-12-17 | 2015-02-24 | Orange | Management of a communic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US7907540B2 (en) * | 2007-12-18 | 2011-03-15 | Intel Corporation | Rela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JP5251191B2 (ja) * | 2008-03-19 | 2013-07-3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WO2010006650A1 (en) * | 2008-07-17 | 2010-01-2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Selection of connection type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9615354B2 (en) * | 2008-07-17 | 2017-04-0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cellular system |
WO2010053544A2 (en) * | 2008-11-04 | 2010-05-14 | Wavelink Corporation | Dynamic mesh networks |
US9900779B2 (en) * | 2008-12-30 | 2018-0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
US8886113B2 (en) * | 2008-12-30 | 2014-1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ntralized control of relay operation |
JP5531767B2 (ja) | 2009-07-31 | 2014-06-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609252B2 (ja) | 2009-07-31 | 2014-10-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電力割当て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565082B2 (ja) | 2009-07-31 | 2014-08-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電力決定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429036B2 (ja) | 2009-08-06 | 2014-02-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53812B2 (ja) | 2009-08-12 | 2013-11-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8639243B2 (en) * | 2009-08-21 | 2014-0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manage neighbor cell lists |
JP5413073B2 (ja) | 2009-09-11 | 2014-02-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5440052B2 (ja) | 2009-09-11 | 2014-03-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中継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5476880B2 (ja) | 2009-09-14 | 2014-04-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提供装置及び情報提供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 |
JP2011071704A (ja) | 2009-09-25 | 2011-04-07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5656384B2 (ja) | 2009-10-07 | 2015-01-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信号強度出力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1096090A (ja) | 2009-10-30 | 2011-05-12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ホスト機器への応答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8923877B2 (en) * | 2009-12-08 | 2014-12-30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arrier adjustment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
WO2011103719A1 (en) * | 2010-02-26 | 2011-09-01 | Noki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ided mobile-relay candidate pre-selection and pre-deployment |
JP2011211619A (ja) | 2010-03-30 | 2011-10-20 | Sony Corp |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1217058A (ja) | 2010-03-31 | 2011-10-27 | Sony Corp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8804517B2 (en) * | 2010-05-31 | 2014-08-12 | Blackberry Limited | Management of mobile hotspot connections |
JP5581975B2 (ja) | 2010-07-07 | 2014-09-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
JP5617676B2 (ja) | 2010-07-07 | 2014-11-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
EP2617145A4 (en) * | 2010-09-14 | 2015-03-11 | Nokia Corp | MEASUREMENT AND INTERFERENCE REPORT FOR DEVICE 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821208B2 (ja) | 2010-10-29 | 2015-11-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GB2485387B (en) * | 2010-11-12 | 2013-10-02 | Intellectual Ventures Holding 81 Ll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
US20120163283A1 (en) * | 2010-12-27 | 2012-06-2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relaying of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of terminal |
GB2491856B (en) * | 2011-06-14 | 2015-06-17 | Sca Ipla Holdings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
GB2491857B (en) * | 2011-06-14 | 2015-07-29 | Sca Ipla Holdings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
JP2013034149A (ja) | 2011-08-03 | 2013-02-14 | Sony Corp | 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5765129B2 (ja) | 2011-08-11 | 2015-08-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 |
CN102369755A (zh) | 2011-09-14 | 2012-03-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与基站 |
JP5796448B2 (ja) | 2011-10-07 | 2015-10-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9332562B2 (en) | 2011-12-07 | 2016-05-03 | Sony Corporation | Radio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of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
AU2013259087B2 (en) | 2012-05-10 | 2017-09-07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04380779B (zh) | 2012-06-05 | 2019-04-09 | 索尼公司 | 通信控制设备、基站、终端设备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RU2014148133A (ru) | 2012-06-05 | 2016-06-20 |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
EP3396995B1 (en) | 2012-06-27 | 2020-07-08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ES2641379T3 (es) | 2012-06-27 | 2017-11-08 | Sony Corporation | Sistema secundario que utiliza recursos de sistema primario TDD |
EP2871890B1 (en) | 2012-07-05 | 2017-10-25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
WO2014006994A1 (ja) | 2012-07-05 | 2014-01-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
JP6201997B2 (ja) | 2012-08-13 | 2017-09-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9998985B2 (en) | 2012-08-31 | 2018-06-12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
-
2013
- 2013-07-01 US US14/422,811 patent/US999898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7-01 RU RU2015105983A patent/RU2629557C2/ru active
- 2013-07-01 WO PCT/JP2013/068068 patent/WO20140342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7-01 EP EP18205719.0A patent/EP347460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7-01 EP EP13833795.1A patent/EP2892300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7-01 CN CN201380044218.0A patent/CN104584678B/zh active Active
- 2013-07-01 BR BR112015003706-2A patent/BR112015003706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7-01 JP JP2014532855A patent/JP61795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8-20 TW TW102129806A patent/TWI549535B/zh active
-
2015
- 2015-02-20 IN IN1428DEN2015 patent/IN2015DN01428A/en unknown
-
2018
- 2018-05-21 US US15/985,363 patent/US1076482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49937A (ja) * | 2002-02-22 | 2003-09-05 | Ntt Comware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端末装置及び中継端末プログラム |
US7302230B2 (en) * | 2003-02-15 | 2007-11-27 | Alcatel | Method of selecting of a path to establish a telecommunication link |
JP2006332862A (ja) * | 2005-05-24 | 2006-12-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通信装置 |
US20080090575A1 (en) * | 2006-07-13 | 2008-04-17 | Oz Barak | WiMAX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BACKHAUL TECHNOLOGY |
CN101800999A (zh) * | 2009-01-14 | 2010-08-11 | 索尼公司 |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
US20120155313A1 (en) * | 2009-06-17 | 2012-06-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network node,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30168A1 (en) | 2015-08-13 |
US9998985B2 (en) | 2018-06-12 |
JPWO2014034255A1 (ja) | 2016-08-08 |
RU2629557C2 (ru) | 2017-08-30 |
BR112015003706A2 (zh) | 2017-08-22 |
CN104584678A (zh) | 2015-04-29 |
EP2892300A4 (en) | 2016-05-18 |
BR112015003706B1 (pt) | 2022-11-16 |
US20180270749A1 (en) | 2018-09-20 |
WO2014034255A1 (ja) | 2014-03-06 |
CN104584678B (zh) | 2018-08-07 |
RU2015105983A (ru) | 2016-09-10 |
EP2892300A8 (en) | 2015-10-28 |
TW201414332A (zh) | 2014-04-01 |
IN2015DN01428A (zh) | 2015-07-03 |
EP3474607A1 (en) | 2019-04-24 |
JP6179517B2 (ja) | 2017-08-16 |
EP2892300B1 (en) | 2019-02-20 |
EP2892300A1 (en) | 2015-07-08 |
US10764824B2 (en) | 2020-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49535B (zh)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 |
JP7101328B2 (ja) | 無線デバイスのための分散型モビリティ | |
WO2018171580A1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9713014B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terminal apparatus | |
JP6166469B2 (ja) | 複数ue協調通信をトリガ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2020505821A (ja) | ハイブリッドモビリティおよび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機構 | |
AU2013376003B2 (en) | Communications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s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terminal device | |
EP3235300B1 (en) | Methods, base station, mobile node and relay node | |
WO2016058935A1 (en) | Location calculation | |
US9736712B2 (en) | Distributed small-cell search | |
JP6435399B2 (ja) | 参照信号を用いるセルラ通信リンクと装置間(d2d)通信リンクとの間の選択 | |
TW202123734A (zh) | 使用成本參數在無線多躍點網路中選擇鄰點節點 | |
EP3329710B1 (en) | Control of activation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9843408B2 (en) | Co-channe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radio access network | |
WO2016058938A1 (en)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 |
EP3010295A1 (en) | Location calculation | |
US20230224765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oup handov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32546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lmost blank subframes (ABS) based on cell border rate ratios | |
JP7509898B2 (ja) | Ue電力節約モードのもとで測定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方法 | |
WO2016059078A1 (en) | Control of time division duplex transmiss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20190133226A (ko) | 구성 가능한 무선 장치 네트워크 |